週記(論小股票) 向洋二號
http://xueqiu.com/1598500957/23957536以前一直不喜歡小股票、新股票,覺得太危險。
最近創業板的大漲(絕不僅僅是炒作),加上有幸看見了一位牛人(風生水起,10年百倍)的博客記錄,促使我再想一想這個觀點,發覺其實很沒道理。
不喜歡小股票、新股票,理由無非以下幾點。1,小公司本身的風險(財務更容易造假;本身抗風險能力更差);2,投資者對小公司瞭解不透徹(資訊少;研究者也少,不方便抄作業);3 市場估值太高。
什麼情況對小股票一棍子打死是合理的?不想花太多精力,為了安穩,滿足於比債券略高的收益率。其他任何對收益有幻想的人,放棄小股票都是不理智的行為。僅僅憑藉小股票中優秀股票的巨大成長性,就完全值得花時間去仔細研究。投資者大多數是買少數幾家公司的股票而已,這種情況按照小市值大市值區分其實是沒道理的,若是認真做功課,上述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還可以分散持股,也可分散風險。而且小股票(必須是其中的好股票)除了成長性這個優點外,還有個優點:方便實地考察調研。做財務分析,經常看了半天數據,還是沒什麼深刻印象,這時實地考察就作用不小,這對大公司容易以偏概全,而小公司就那麼一兩個點,實地考察調研得出的結果就八九不離十了。
題外話:價值投資,其實路寬寬蕩蕩就在那兒,那為什麼優秀者少呢?這跟生活一個道理,我們都知道如何成為一個優秀成功的人:勤奮、專注、用心思考、耐心堅持……那為什麼優秀的始終是少數人呢?
股票主要持有瀘州老窖,東阿阿膠,浦發銀行。決定改變策略,找機會配置一些優秀的小股票。像前段時間關注過森遠股份,東方雨虹。就是思想沒轉個彎來,不願買小股票,特別是估值看似不低時。
什麼樣的管理層是好的管理層? 向洋二號
http://xueqiu.com/1598500957/24600295先說我自己的經驗總結:一,有能力;二,有人品。
具體的方式如:
1, 分紅制度合理;
2, 高管是否持股;
3, 股權激勵方案合理(行權期短;與工資不成比例;行權業績目標低;獎勵股份與業績不匹配要不得)
4, 言行一致不放空炮;
5, 工作狂熱,隨時處於可處理公司事務狀態等等。
具體就不展開說了。主要分享德魯克的觀點:管理層最好是一個團隊,而不是一人當家。可以有表面的職位高低差異,但實際團隊內部是平等的。
一個標誌就是頂層的幾位人士工資水平差不多。附原文吧:(在這之前,他論述了一人當家的壞處)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
............................
查看原圖 巴菲特也有相關的的言論論述一人當家的危險:任何一個崇拜領導者的組織,不管有多離譜,他的追隨者永遠可以找到可以支持其理論的投資評估分析報告。
然後我用我關注的一二十隻股票驗證了一下:大體符合這個工資標準:最頂端的4、5個人工資水平相差無幾;副總經理的薪水是總經理的75%-90%。不管是國企、私企,大企小企,像瀘州老窖、沃森生物...才發現一家例外:格林美(現在企業歷史還短,企業早期)。而印象中老大強勢的,就不太符合這個工資標準,例如格力電器、美的電器、萬科。
當然,這個工資標準只說明管理層是團隊模式概率大於是一人當家模式。而團隊模式也不一定任何情況下都比一人當家模式效果更好。
問題:符合工資標準的企業中團隊模式/一人當家模式的比例?
優秀企業中有多少比例的企業符合這個工資標準?
符合這個工資標準的企業中,有多少比例企業可稱得上優秀企業?
不符合這個工資標準的企業中,優秀/一般/差等企業比例?
有哪位神人做個統計就好了
![[大笑] [大笑]](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21lol.png)
如果您看見這篇文章還算感興趣的話,還請指教。嗯,最重要的是留下您認為優秀的企業中,哪些是團隊模式/一人當家模式,哪些符合這個工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