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郭德英時代,正式進入賈躍亭掌舵時代的酷派能否迎來新的重生機會?答案也許很快就能揭曉。
在8月16日下午北京舉行的一場聯合發布會上,樂視和酷派正式推出cool品牌,並發布雙方合作的首款新品:cool1 dual生態手機,同時宣布未來五年銷量過億,重回行業第一。
顯然,樂視大股東的身份變更讓今天的酷派有了不一樣的底氣。
此前,酷派公告稱酷派原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郭德英辭去其在董事會職位,而接任者為樂視創始人賈躍亭。隨後,樂視公告稱賈躍亭以及樂視副總劉弘將擔任酷派執行董事一職,此舉標誌著樂視30億元收購酷派的交易最終達成。在發布會現場,新的高管團隊除了“樂視系”以及“酷派系”外,原華為榮耀總裁劉江峰也以“酷派集團CEO”的身份出席了發布會。
發布會開始前,劉江峰微信轉發了酷派的廣告,非常有意思的是,華為終端CEO余承東留言:“現在每個人動不動就說要改變世界。改變世界並不易,還是從改變自己做起吧!”
隨後,劉江峰在發布會上也沒有放過這個隔空對話的機會:“星爺說過,沒有夢想的人和鹹魚沒有什麽區別。自己不會說ARE YOU OK ,不會吹三年或者五年超過蘋果、三星。”
作為華為電商品牌榮耀的原負責人,劉江峰的履歷非常光鮮,而在外界看來,此次整合中劉江峰將會在賈躍亭的手機布局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位操盤手。
不過,面對“混搭”後的酷派以及樂視手機,相信對於他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資源如何整合
“這幾年酷派一直在做互聯網方面的轉型嘗試,這個過程是痛苦的,包括引入資金和合作夥伴,但現在我們算是找到了方向。”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訪中,酷派總裁李斌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表示,與樂視的進一步合作將增強酷派的互聯網生態能力,讓酷派轉型升級為以硬件為用戶入口及節點的互聯網生態公司。同時,雙方在戰略、資本和業務上也將高度融合。
借助樂視在互聯網上的經驗,幫助酷派實現傳統轉型,是李斌口中所說的整合重點。
而在此次雙方聯合發布會上,如何在資源上加強整合也被一再提及。
樂視聯合創始人、酷派集團執行董事劉弘表示,樂視擁有強大的生態化反能力,七大生態逐漸成型,手機生態也逐漸小有成績。據其透露,7月份樂視超級手機銷量達到230萬臺,位列第七。而酷派在手機領域的10多年經驗也讓其在技術、專利、制造以及研發上具有強大實力。
“酷派在產研、技術以及供應鏈尤其是全球近10000件專利的積累,將讓樂視酷派的專利儲備達到21000件,避免了全球化的風險。”劉弘說。
顯然,在接下來的時間,雙方在資源上特別是供應鏈以及軟硬件互通上將會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如何完成過億銷售目標?
作為一家已有20年多年的通信企業,酷派曾經是國產手機四強“中華酷聯”之一,在2014年的各種手機銷量排行榜上還居於第六或第七的位置。而在酷派2015年的全年財報中,收入同比下滑41.1%的數字側面反映了這家公司在這一年中發生了崩潰式的下滑。而對於過去一年的得與失,李斌對記者表示,“得”在於找到了市場方向,而“失”則是市場份額在“試錯”中的下降。
所謂的“試錯”在內部看來包括了向360出售大神品牌,放大了酷派2015年營收下降幅度;而在行業渠道變革方面,ivvi的獨立運營也分食了酷派的渠道能力。
而面對這樣的市場成績,現在的酷派仍然對銷量目標表示樂觀。在發布會上,樂視公布了最新的銷量目標:樂視+酷派將在今年完成5000~6000萬的手機銷量,達到行業前四;2017年樂視+酷派將實現上億銷量。
這一數字意味著樂視+酷派將擠進國產手機前三席位,與華為+榮耀、OPPO+Vivo、小米同列第一梯隊,形成“華樂歐米”的全新產業格局,並有望與華為+榮耀角逐行業第一。
但其實這並不容易。
“眼下的酷派在渠道能力上仍然處於劣勢狀態,酷派線下布局相對較晚,以樂視的生態及內容優勢,還是會對酷派布局線下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不過要真正取得突破,酷派還是得在渠道上下功夫。”手機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說。
其次,在品牌上,樂視+酷派的運作方式到底成產生多大的化學反應目前也許仍是未知數。雖然樂視的生態模式可以覆蓋到酷派近億的智能終端,尤其是將近50%的酷派可運營智能手機用戶,但有多少用戶願意為此“埋單”並沒有成功先例。
還有一種說法是全球化的發力。在現場,劉弘表示,樂視將在今年全面啟動全球化,並通過樂視的七大生態逐步實現,已經全面落地香港,進軍印度。目前已經啟動俄羅斯和東歐計劃,北美全球總部也已建立。而酷派在海外的布局早已開始,但可以看到,與華為、OPPO等廠商相比,全球化的運作甚至是東南亞市場的局部操盤目前來看,酷派還是處於起跑階段。
“華為系”劉江峰能否重創輝煌?
“重新回到手機行業,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自然的決定。因為創業,處在互聯網行業的風口浪尖,讓我對這個行業有了十分痛苦的領悟:互聯網既不是工具也不是方法,互聯網的本質是一種新生態,一種可以從中誕生各種可能的生態環境。”劉江峰在現場對記者說。
事實上,劉江峰在通信及手機領域有著十分豐富的管理經驗,其此前曾在華為任職19年,並歷任全球技術服務部總裁、網絡產品線副總裁、亞太片區副總裁、南太平洋總裁等職位,擔任華為榮耀總裁又創造了一年增長20倍的奇跡。劉江峰有海外任職經歷,其全球化視野是酷派及樂視欠缺的,劉江峰的加入無疑為酷派樂視註入了更為專業的發展思路。
但對於眼下的樂視體內擁有了不止“一套”手機高管團隊。比如聯想系、魅族系以及現在的酷派系和華為系。
去年,繼魅族負責營銷和研發的兩位副總裁莫翠天、馬麟加盟樂視後,原聯想集團副總裁、MIDH中國業務部總經理馮幸加盟了樂視。而如今在酷派+樂視的團隊中,雖然劉江峰被予以重任,在供應鏈以及市場銷售體系中,酷派的烙印在短期內也許無法“去除”。而與華為嚴苛的市場體系相比,劉江峰如何與酷派高端團隊重塑班子也許也是接下來工作的重點。
但不可否認,劉江峰加盟酷派,對於生態打法的樂視而言,無疑註入了更為專業的手機操盤者,尤其是在樂視薄弱的渠道把控、生產供應鏈管理上將起到重要作用。
每經記者 王晶
5月31日,酷派集團(02369.HK)公布了其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經審核的業績,其2016年巨虧42億港元。曾名列“中華酷聯”國產手機第一梯隊的酷派集團,如今卻面臨業績巨虧、高層換血、新品延發、裁員風波等困境,令人唏噓不已。去年,樂視入主曾一度被外界視為利好,但如今看來,不僅未能給酷派打開新的局面,股價反倒被樂視所拖累。
酷派CEO劉江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公司的運轉都在正常走,而且為了進一步減少成本,組織做了調整,人員也進行了優化,目前在重新開發產品。”
經營業績不佳,2016年虧損42.1億港元
繼兩次宣布延後發布財報的酷派集團(02369.HK)終於在5月31日公布了其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經審核的業績,公司2016年實現收入約79.94億港元,同比減少45.5%;毛利約3.57億港元,同比減少77.54%;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42.1億港元,同比上年盈利23.25億港元轉虧。此外,報告期內,酷派失去一間附屬公司控制權的盈利約1.83億港元,而出售一間合營公司的投資虧損約18.37億港元。同時,應公司要求,酷派的股票已自2017年4月3日上午9時停牌,並將繼續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事實上,酷派的虧損早在4月21日酷派集團發布自願公告時就初露端倪,當時公告顯示,集團截止2017年3月31日經營虧損約為港幣4.6億元。預計2017年上半年的經營虧損會擴大到6億-8億港元之間,相比去年同期經營虧損港幣1.628億元,出現較大經營業績下滑。
而對於預計經營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酷派解釋為:由於市場競爭激烈,而本年度公司規劃中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尚未上市,導致銷售收入規模下滑,預計2017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營業收入下滑將超過約50%;同時集團持續投入研發及市場銷售推廣活動,導致集團2017年上半年費用支出未有改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2016年酷派集團的巨虧同時也是公司近5年來出現的首虧。2011年至2015年期間,酷派集團的利潤分別達到了2.71億港元、3.24億港元、3.48億港元、5.14億港元及22.77億港元。從2015年的大幅增長到2016年的巨虧,再到2017年預計上半年的繼續虧損,兩年半的時間,酷派經營狀況出現了顛覆性的逆轉。
關於酷派的巨虧,外界最為關心的問題在於,酷派方面將會做出哪些調整來改善局面。對此,6月2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了酷派CEO劉江峰,他表示:“公司的運轉都在正常走,而且為了進一步減少成本,組織做了調整,人員也進行了優化,目前在重新開發產品。”
樂視入主也未能改善局面
今年對酷派來說,可謂“禍不單行”,除了經營業績不佳外,在剛剛過去的5月,酷派還被爆與近300名2017年校招應屆生解約。在網上流傳的酷派HR與某應屆生的聊天記錄中,酷派HR稱“300多應屆生全部都要解約”、“酷派真是一夜坍塌”、“現在公司業績一落千丈、也許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了”。
隨後,酷派方面對外證實了“解約門”事件,但官方表示人數並沒有傳言那麽多。“去年全年簽約應屆畢業生260人左右,一些符合海外市場職位的人員將被保留。”
酷派“解約門”爆發的背後,一定程度上也反應出酷派在國內手機市場的窘境。據酷派集團副總裁曹井升此前透露,2015年酷派手機出貨量約為3800萬臺,而2016年年底,劉江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2016年酷派出貨量約為1500萬臺,2017年希望出貨量能達到2000萬-2500萬。
劉江峰對公司財務狀況依舊保持樂觀,談及2017年的目標時,他表示酷派2017年的目標就是活下來,最好是可以盈利。
與酷派的窘境相比,國內手機市場則迎來了加速,華為、OPPO、vivo等的出貨量實現爆發性增長。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近期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0.8%,華為、OPPO、vivo等國內廠商超過蘋果,拔得銷量前三甲。
報告中還表示,OPPO出貨量同比增長約19.5%;vivo出貨量實現同比小幅增長7.6%;華為出貨量更是同比增長了約25.5%,成為中國智能手機中銷量增長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6月,樂視成為酷派的第一大股東後,賈躍亭便放出豪言,聲稱在2年內,樂視+酷派要賣出1億臺。而當時的劉江峰也曾為酷派描繪宏偉藍圖:5年內銷量過億,並重回手機行業第一。
現在來看,樂視的入主不但沒有幫助酷派打開局面,公司的股價反而被風波不斷的樂視所拖累。事實上,自賈躍亭入股酷派集團到增持公司股份後,公司股價就不斷下探,最低時甚至下探至0.66港元,而截至酷派集團今年停牌時,其股價則停留在了0.72港元。
“對於酷派而言,如果出現較大的資金壓力,很可能讓其失去生存空間。”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酷派需要找到有自己特點的產品而不是全面鋪開,它需要厘清自身的市場定位,先要保證自己能活下去。
與項立剛持相同看法的還有手機聯盟秘書長王艷輝,他指出,經過去年的虧損,對酷派來說最大的問題在於,公司還有沒有資金用於開拓手機業務。從國內市場來看,華為、OPPO、VIVO、金立等手機廠商已經占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手機行業的競爭格局短期內很難改變,包括酷派、TCL、中興等的處境都會比較難,想做好很不容易,但只要有資金,至少可以等待機會。如果酷派的資金問題能夠解決,它還是有機會的,因為它的團隊、品牌、運營商等都在。
盡人事,聽天命。
來源|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
文|
劉江峰轉型做投資可能只是一種說辭,目的只為避開手機行業。
“帶領酷派三年內重回國內主流廠商行列”的豪言仍余音裊裊,許下諾言的人卻提前退場了。8月31日,劉江峰發布了自己即將離職酷派的消息,回看他一直以來對外界表現的堅定態度,還是讓人頗為驚訝。
4年來,劉江峰一年一個起點,而終點的風景卻很難讓他欣喜。2013年打造榮耀,2014年離開華為;2015年創辦電商“多點”,2016年加盟酷派。然而意氣風發的劉江峰,最不如意也是折戟沈沙的,正是在酷派的這一年。
從一開始的困獸猶鬥、到後半場的無力回天,劉江峰不僅沒有讓酷派重獲輝煌,反而讓過去在行業里的種種功績風吹霧散。這一年的經歷,對於他本人、樂視、酷派都是充滿爭議的一年。
如今,他宣布二次告別手機圈。
大幹一場
2016年8月16日那個炎熱的下午,幾百號人聚集在五棵松體育館(彼時還叫樂視體育生態中心),等待酷派加入樂視後的首部作品cool 1,以及賈躍亭歷時數月挖來的手機行業大佬。
沒錯,劉江峰來了,被賈躍亭拉到了樂視和酷派的鍋里,說的是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
沒成想,歡迎劉江峰的只有賈躍亭的VCR,而當劉江峰亮相的關鍵時刻,現場的音響系統又出了問題,劉江峰“失聲”。燥熱的現場頓時怨聲四起。
好在,當天的主持人是前央視名嘴劉建宏,不惜站在臺上幹吼來圓場,十幾分鐘後,發布會得以繼續。劉江峰的出場,並不隆重且略帶尷尬。
在會後的媒體采訪中,劉江峰終於成了焦點,甚至沒給原酷派總裁、副總等一行人發言的機會。當時圈內都知道,小米和聯想都曾向劉江峰伸出過橄欖枝,而最終打動他的是賈躍亭的夢想。但他也承認,賈躍亭的步子邁得有點大,擔心資源會跟不上。
在樂視的舞臺上,劉江峰信心滿滿。他許下諾言,要將酷派從手機硬件公司變成生態型互聯網公司,五年內銷量過億。可見,劉江峰當時受到賈躍亭生態化反理論荼毒不淺。
劉江峰有著不小的野心,加入酷派祭出的第一部手機就宣稱要改變世界。不過,想到劉江峰過去在華為的成績,以及擔綱酷派CEO時的表態,懂懂筆記相信當時的他是真心想要大幹一場的。
有業內人士告訴懂懂筆記,榮耀那一年的爆發式增長,離不開余承東對劉江峰的鼎力支持。的確,榮耀和劉江峰的成績與華為有關,但劉江峰起到了增益作用。劉江峰在榮耀那一年,榮耀手機的銷售額從1億美元增長到超過20億美元,讓榮耀成了當時學小米互聯網模式最成功的典型。
自此,劉江峰背上了榮耀的光環。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對懂懂筆記表示,當年學習互聯網模式的眾多手機廠商中,只有榮耀殺出來一條血路,為華為探索互聯網線上渠道立下了汗馬功勞,至少讓華為喊出了互聯網的聲音,使其互聯網手機增長率迅速升高。可以說,榮耀現在的成績一部分也是當年劉江峰打下的基礎。
俗話說單兵難成勇,與劉江峰一同加入酷派的,還有他從榮耀帶走的一幫“老華為”。這還引發了幾個月後酷派與華為的一場糾紛,華為通報了6名前研發人員涉嫌泄露內部資料被刑拘,樂視回應此事與樂視和酷派並無關系,而劉江峰卻坦言,“此次事件跟酷派不能說完全沒有關系,因為在這次被抓的人當中有些人後來加入了酷派。”
去樂視化
對於劉江峰來說,酷派是可以充分大展拳腳的平臺,可以向外界證明在背後沒有資源支持的情況下他也能掌舵一家手機企業。劉江峰主政後便開始了一系列緊鑼密鼓的調整,包括產品、品牌、文化、戰略和人事等各個方面。
當時酷派還處在與360“離婚”賠償的陰影當中,同時還伴有銷量下降、營收下滑,劉江峰希望快點打破這種不利局面,產品策略是首要的,“我們的產品也完全改了,酷派原來給運營商定制很多手機,問運營商想賣什麽樣的機器,現在是看消費者需要什麽東西,做出來以後從這里挑給運營商。”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劉江峰的調整在樂視危機爆發之後受到了一定影響,尤其是在新品的研發和上市方面。繼cool 1之後,酷派在2017年1月才推出了劉江峰接任後的第二款機器改變者S1。在劉江峰的計劃里,這款機器是酷派沖擊中高端,改善品牌形象的力作。可惜的是,S1成了啞炮,並沒有引起響動。
在新品推出的同時,酷派已經經歷過5個月的人事調整,劉江峰及他的團隊順利地替換了酷派原班人馬。劉江峰在一次媒體采訪時表示:“換血,大換血,管理層換了一半多。”換句話說,劉江峰接手了一個只剩空殼的酷派。
只是劉江峰沒有想到,等待他的不僅是從頭開始,還有42.10億港元的巨額虧空。當時,劉江峰只淡淡地說了一句,“我不後悔接手酷派。”
然而,樂視危機還在持續發酵,資金困難已經從手機蔓延至體育、出行、電視等幾乎所有業務。與此同時,劉江峰對樂視的態度發生了極大的轉變。當今年3月有媒體對劉江峰的采訪中問到與樂視的關系時,劉江峰回答:“酷派和樂視是兩個公司,不了解樂視的經營,樂視公司的資金情況對酷派沒有什麽影響。”
自此,劉江峰帶領酷派開始去樂視化。
不過,劉江峰明白的太晚了。樂視能夠給他提供的並不是舞臺,酷派和樂視的聯姻未必有未來。到今年5月,酷派從2016年國產手機廠商第10名,滑落到第13名,線下銷量甚至被魅族、美圖超過。銷量下滑的同時,酷派的虧損預警也在加重,公司無奈裁員,校園招聘暫停。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硬件不盈利是違背商業邏輯的,這一點劉江峰不會不懂。但賈躍亭的生態化反主張的就是硬件不賺錢,劉江峰也跟著大股東的思路。然而,低價決定了酷派無法給渠道足夠的利潤空間,不但自身無法盈利,而且損失了昔日的渠道夥伴,讓酷派線上線下雙失利。
這時的酷派,比去年劉江峰加入的時候還要糟糕。
轉身逃離
“劉江峰時運不濟。”電信分析師付亮用4個字概括了劉江峰的遭遇。
終於,樂視危機的骨牌效應壓倒了酷派的資金鏈。酷派的財報可以證實其資金壓力,截至2017年7月31日,酷派營業收入約為27.16億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約52%;且集團流動資產已低於流動負債,近期償債壓力加大。
讓劉江峰更頭疼的是,從7月開始陸續有銀行向酷派索債。其中,7月27日平安銀行起訴酷派,要求其提前還貸8000萬元;8月18日,寧波銀行深圳分行起訴酷派,要求歸還差額款項4900萬元及利息;8月21日,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深圳分行已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酷派補足承兌匯票保證金約8996.7萬元。
不到一個月時間,酷派就遭遇了三次催債。事實上,從今年年初,酷派就因受樂視影響,銀行對其采取“只還不貸”的策略,加上部分供應商需要現金結算,加劇了酷派的資金緊張。
劉江峰此前也曾透露,現在酷派已經設計出最起碼三款產品,但苦於資金壓力,一直沒有進行生產。今年COOL M7的發布,可以說也是頂著巨大的資金壓力進行的。
但那時,劉江峰表現的還是很有信心。8月,入職酷派一周年時劉江峰對外回應:“資金缺口到底有多大,看你怎麽說。當然是錢越多越好,現在酷派有幾個億就可以實現產能爬坡。其實,酷派有很多資產,手握100億的房地產,誰能想到就因為幾個億的缺口憋成這樣。”
沒到一個月,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8月31日,劉江峰在朋友圈轉發了一條酷派手機的廣告,配文是“收山之作,敬請光臨”。隨後,酷派集團發布公告稱,“劉江峰因希望投入更多時間於彼之其他個人事務上而於當日辭任首席執行官。同時,公司委任執行董事兼副主席蔣超出任CEO。”
46歲的劉江峰,在加入酷派380天後“落荒而逃”。只是,已經沒有人再問為什麽劉江峰現在才跳出樂視的“大坑”。
空降兵從來都不好當,即便劉江峰帶著自己的舊部,但酷派始終不是榮耀,更不是華為。
“當年劉江峰做榮耀的時候是在一張白紙上,背後還有資源,在進入酷派的時候,酷派已有很深的內傷,尤其是2014年2億庫存的內傷一直在,他首先要給酷派療傷,之後才能發展。”孫燕飈告訴懂懂筆記,尤其還有樂視的幹預,也會限制劉江峰的想法。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和懂懂筆記做了一番分析,指出劉江峰職業方向的轉型可能只是一種說辭,只為避開手機行業。“劉江峰作為華為的‘叛徒’,勢必會受到四面狙擊。如今樂視大廈將傾,各方會更加拼命地打壓,酷派最近遭遇的催債事件很可能就是這麽發生的。”
面對坎坷的現實,劉江峰選擇二次退出了手機行業。可能到最後,劉江峰也不清楚自己最大的錯誤,其實就是既看不透賈躍亭,也看不到酷派的癥結。
一年的掙紮,他留給酷派的也只有冰冷的六個字,“盡人事聽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