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在讀博士,回首十幾年的求學路 翻越阿爾卑斯2011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8789f80102v50a.html

       92條,我是一口氣讀完的,大神級的方法啊。。。遙想,碰上一位好老師,我的數學也不會那麽差吧。。。留著給孩子看。

      各行各業都有有心之人,有心之人加上勤奮--就是大神!!

 

一位985高校在讀博士,回首十幾年的求學路以及自身和同學的經歷,頗多感悟。 


1、小學時代如果能寫一手工整的字,具有準確的數學運算能力,OK,完美了。對以後的學業生涯夠用了,所以盡量給孩子五彩繽紛的童年吧。

2、小學和中學這十二年的學習內容,都是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以前(阿基米德啊、牛頓啊、笛卡爾)人類創造以前的東西,思辨性不高,真的不難。

3、如果想要拿諾貝爾獎或者當選兩院院士,這個要看天賦和智商,但是學那些幾百年以前的東西,考個好的大學,基本和智商無關。和什麽有關?情商!

4、學習不好的同學,基本都是嚴重拖延癥患者,今天的事能拖到下個學期。

5、勤奮永遠是真理嗎?!教育學理論里面有個“有效時間”的概念,看你的心用在學習上面的時間是多少。所以看到班上很多拼命學的學不好,玩的反而學的好的,不要驚訝。

6、總是期待天才,我就讀的都算是不錯的高中大學,讀書讀到現在都沒有看到無師自通的天才。同學的差距是有的,差距在哪里?接受能力和專註程度,這些都是情商的範疇。

7、時代發展的當今,似乎城市里面的孩子更容易在學習方面出人才,我大學的同學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農村孩子。

8、但是農村的孩子要麽不讀,讀就會讀的非常好。“寒門出才子”是真理!高中、大學里面學習拔尖的一般家境都不好。我就是地道的農家子弟(是不是自戀了,原諒我哈)。

9、女孩子小學一般成績都不錯,到了初中就不是太好了。這個是什麽原因?!教育學給出的是生物學解釋——The law of the nature.

10、有鑒於第9條,女孩子上了初中一定要對數學引起高度重視。哎,多少曾經優秀的女同學最後學業毀在數學上。。。。嗚嗚。

11、對於成績不好的同學,家長總是期待出現奇跡,成績突然“冒起來了”。什麽樣的同學容易冒起來?似乎一般是男生並且一般很調皮。

12、初二真的很關鍵。基本是分水嶺,所以要重視初二的學習啊。。。

13、初中時形成思想觀和價值觀的時候,這個時候有人帶壞就帶壞了。與其多花時間給孩子找家教找輔導班,不如多註意孩子身邊的玩伴和朋友。有句土話叫做“人攙不走,鬼攙飛奔!”多關註孩子的生活吧!

14、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突然學業成績掉得厲害,請參照13條。

15、“網絡是是把雙刃劍,有好有壞”。我的看法是:千萬不要任由孩子沈溺網絡!沈溺於網絡,學業必然受影響!不過,現在的孩子,已經視網絡為我們時代的電視,父輩時代的收音機,網絡已經常態化、工具化,節制是關鍵。

16、孩子沒考上理想的高中,該不該交擇校費讓他繼續讀?!這個要分類討論。如果的確是自然災害,孩子臨場沒發揮好,那砸鍋賣鐵都要交。如果是確實已經不想學了,那就不用拿血汗錢養活一幫教書先生吧,此類擇校生考上好大學的是特例,自己申請退學或是被開除的到是很多。。。。

17、剛才說“砸鍋賣鐵都要交”是不是過分了?!我覺得,小學、初中在哪個學校讀不重要。高中真的太重要了。。。。為什麽?因為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其他的不是。

18、英語怎麽學好?我的經驗是多聽,就像我們從小聽方言所以就會說一樣。英語也是一門語言,不要過分強調語法啊、結構啊、我認識的母語是英語的外國友人沒人搞得懂自己的語法(我們中國人又有多少知道漢語里面的主謂賓定狀補?!),請不要妖魔化英語。

19、我真的要強烈建議多聽英語,每晚睡覺前聽半個小時。長期以往,英語保證不會差的.

20、插播一段自己的小故事:記得我小時候是個調皮大王,初一的時候英語總是不及格,後來家里發生變故,母親重病一下子家境窘迫一貧如洗,十四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對我打擊很大,自己開始知道好醜了。惡補英語,每晚都在聽,我喝學校免費的照見影子的稀飯,總是把早上買包子的錢拿去買電池(話說那個時候電池質量不好),看著別人吃包子,肚子真的好餓啊……後來我中考英語滿分,高中英語接近滿分,大學獲得了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非英語專業第一人哈。由於專業排名第一,我跳過碩士,被直接保送博士了。
    很多人問我有沒有學習英語的竅門?我只是給兩個字:多聽(話說我現在還在每晚聽英語).

21、孩子要不要住不住宿呢?!我的建議是還是住宿好(批註:這個要因人而異,損友一堆,也許會帶壞),集體的氛圍有利於孩子更加培養團隊意識,知道怎樣和其他人交往。這個社會,死讀書的人不招待見的。但是要關心孩子的成長,請參見13條。

22、如果讀書好算是成才的話,那麽成才的人畢竟是少數,不要太苛責孩子。只要努力的都是好孩子,但是一定要成人,人品不管什麽時候,都是最重要的。

23、應試教育的體制下,你不會還真的相信“素質教育”吧?!小學時代可以過的五彩繽紛,但是上了中學……還是現實點吧。

24、我和我學生的一段對話:
    “我對數學這門科目沒興趣……嗚嗚。”
    “孩子你二十歲了,都高三了,不到一年就高考了,你和我說你對數學沒興趣,我給你講講科學家小時候的故事?!再給你培養興趣?!”

25、我都讀博士了,至今不知道興趣為何物。而那些天生對數理化感興趣,而對玩遊戲打籃球不感興趣的名人典故,從人性角度出發,我更願意相信只不過是訛傳。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我的解釋是“不討厭就是興趣”。所以咯,其實考大學就是看誰對自己更狠……你信不信?!

26、早戀都是壞事?!我不覺得,在我身邊就有一對高中同學,一起努力互相勉勵互相加油走過苦難的高三,最後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學(我怎麽可能會告訴你那個男主角就是我!)。

27、我在提倡早戀?!錯了。我還沒說完,就我身邊的例子而言,這種單純美好勵誌向上的戀愛發生的概率基本和你買彩票中了五百萬一樣。所以,還是花花腸子收起來,好好讀書吧。但是還是有許多人會買彩票……愛情來了真是擋也擋不住啊。

28、數學怎麽學?!我數學一直都不錯,我覺得這是一門技巧性的學科,小學要求要運算準確就行,中學主要由四個思想方法: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函數思想、劃歸與轉化。

29、那個四個思想方法,是我上大學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總結高中學業和高考經歷悟出來的(誇張啦?!哈哈哈),可惜已經遲了。我曾經斷言,只要把這四種方法掌握了的,永遠不要為數學而擔心。話說我本科時期輔導過一個高中學生三年,本來數學基礎一般,最後這麽一灌輸,考上了中科大!擦,比我考得還好。

30、如果英語的秘籍是多聽,那麽數學就是整理錯題。

31、太重要了!整理錯題。我最輝煌的戰績,是輔導一個初二的女生,一開始期末數學只有36分,最後期末考試考了115分!!那位家長期末獎勵了我五千大洋。。。。。我是怎麽做到的?我勒令她訂正所有遇到的每一個錯題,最後考試時候就基本沒有錯題可訂正了……

32、為什麽訂正錯題這麽重要?!因為其實初高中數學所有的題型就那麽多,把盲點都找出來就無敵了。。。。這是為什麽。請參見第2條。

33、你以為你數學只能考一般,你只是學會了一般的知識?!錯了,你掌握了一大部分知識,只是有幾個沒掌握。就是那個沒掌握的,總是做錯。而考試,考的都是綜合題,一個知識點沒掌握基本就一票否決了、、、、、錯題啊,真的是太重要了。

34、話說我初高中數學錯題本寫了五本,那個我輔導三年的最後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高中生寫了七本。大概這就是為啥他高考數學考的比我好的原因吧。。。。。。

35、數學學得不好的同學,一般都很兩個明顯的缺點:粗心、沒有毅力。英語學得不好的同學有個共性的缺點:懶!

36、我至今沒看到學習很刻苦,但是英語差的,如果您遇到過請您給我引見一下,增加我的閱歷。學習認真但是數學差的有幾個,主要還是不得要領,做的是無用功。參見第6條。

37、英語的學習,有很多方法,但是多聽無疑是最快最有效的。這個要堅持,而且真的要堅持。每次想到自己切身學英語的經過,再看看一些教育磚家們總是喜歡把學英語上升到形而上學或者上升到方法論的境界,真是玄之又玄。我,只能莞爾一笑。

38、英語的提高,真的是個長久的過程,提高的速度較慢,但是考試的穩定性能好。尤其是高中,發現沒有,班上拿英語第一的總是她或者他?!

39、你問我英語聽什麽好?我的回答是:小學隨便聽聽,不要太有目的性,培養興趣為主;初中聽課文,高中聽歷年高考題。

40、還是有人想和我聊聊興趣。小學的時候,強烈還是不要太壓迫孩子了,真的。著名的“起跑線”理論不知道扼殺了多少美好的童年,童年剛至心先老,長使英雄淚滿襟啊……在我大學同學中,不乏從小家境很好的同學,我看到的真相是:凡是小時候的家人強迫學(鋼琴、小提琴、六弦琴等等各種琴)的幾乎沒有堅持下去,把其當成事業的。而他們回憶起來的時候,只剩下一段灰暗壓迫的歲月,這就是藝術的熏陶?!真的有這種必要麽?

41、初中強烈要聽課文啊!!初中是義務教育階段,要知道,中考是必須保證很高的及格率的!!所以,很多中考試卷的真題都是來自課文原句的改寫或者同一題材的改寫,主要考固定搭配、語法(主要是從句)、一詞多義、習慣表達,因為知識點就那麽多。如果哪一次出卷老師出的都是課本以外的知識點,這先生必火無疑,他沒法向全市人民交代。。。。。

42、當年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啊。記得那時我把自己的早飯錢全部奉獻給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電池廠事業,每晚都聽課文,以致最後課文每篇都能背上,後來你知道了,不自吹自擂了……

43、我按照這樣的英語學習方法,勒令我的學生背課文,真的要求嚴格啊,一開始他說自己很痛苦,各種尥蹶子,我還是能HOLD住他的,他初三的課文現在背的滾瓜爛熟。教了不到一年,現在已經穩定在115 ,毫無壓力(過幾天他就參加中考了,我在重慶教的最後一個學生娃,祝他好 運!)。

44、其實中考英語拿高分真的很簡單:如果哪位參加中考的同學,能把初二上學期到初三下學期的所有英語課文背的滾瓜爛熟,也每天都在聽英語,正常發揮的狀況下中考竟然沒有考到110 ,我絕對要振臂一呼,號召不明真相的群眾們去教育局與英語出卷老師當面交涉。不肖生立此貼為據。

45、高中其實和初中區別很大的,因為即使在大學如此擴招的今天,重點大學錄取率依然不足百分之十。初高中最大的差距是:初中只要能把課本看明白就能考得不錯,高中即使把書本看爛可能也只是及格分。。。。

46、高中切記要多聽聽高考歷年真題,太重要了,能背誦更好。高考很坑爹的,真的,選拔性考試壓力太大。,我高三後期看到每一個選擇題我都能說出這是哪一年哪一個省份的。高中想考名牌大學的(全國前二十是名牌。全國前五十是重點。全國前一百是知名),一定要認真研究高考真題,你會發現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江蘇高考每年出題目的幾乎都是那幫名師們,能沒規律嗎?!但是不要到了大學才後知後覺。很神奇的,你信不信?!

47、該說數學了,數學真的是個大問題。做家教時我寧願那個孩子語文英語物理化學地理政治生物歷史乃至音樂體育美術都不好但是唯獨數學好,也不希望孩子數學很不好其它都好的。因為,經驗表明,數學的提高似乎我要花更多的功夫,尤其是把數學提高到一個穩定發揮的水平,實非一日之功。

48、小學數學沒啥說的,家長多管管吧,我甚至認為小學生根本沒必要找家教找輔導班。我以前開家教班,從來不招小學生,也沒教過小學生家教。不想扯淡,誤人子弟,參見第1條。

49、那些總是忙著做生意、忙事業不顧小孩子的家長們,總讓我聯想到小時候玩坦克戰,自己在外面殺敵,老家即將被人轟了還蒙在鼓里,繼續開心的馳騁疆場。不知道他們奮鬥是為的啥?!近年來留守兒童屢次出現各種端倪,我只能說,社會有時候真無奈。

50、如果硬是要我給一個小學數學的建議的話:學學奧數吧,對於開拓思維確實會起到作用。沒有壞處的,而且要是一不留神,發現了自己孩子原來是個難得一見的數學神童,直接保送大學自不在話下,要是給國家爭光了,豈不是舉家幸甚、萬民幸甚。。。。

51、初中幾何基本上可以作為中國教育的縮影,玩文字遊戲和腦經急轉彎更多余實用性。我這學期還有過一次,做一道初三幾何證明題沒做出來的(好沒面子啊),那個題目是圓和相似性的結合,不容易想到輔助線的做法。屬於腦經急轉彎一類的,奇技淫巧,不足道也。

52、高中是不學幾何(空間幾何除外)的,不會遇到初中那種坑爹的數學證明題,方法性和方向性比初中突出很多,不會讓你因為沒想到輔助線的做法,就被判0分。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YCTV,感謝JSTV,將來還有可能感謝CCTV,對寒窗苦讀苦求功名的學子們厚愛與仁慈!!

53、即使那種坑爹型證明題也只有五分(一般是試卷倒數第三題的第二小問)。初中沒啥特別難的,二次函數基本算最難得了吧,二次函數屢次被選作中考的壓軸題,很鍛煉思維,這個一定要多練。尤其是想考名牌高中正取生的同學們。。。。。。、、、

54、語文這是個尷尬的學科,尤其是上了中學。先插播一段坊間流傳的一則軼事:話說北京某年中考選用了巴金先生的一篇文章作為現代文閱讀材料,有好事者就把這篇現代文閱讀讓巴金先生做(巴金先生05年去世,緬懷一下),最後這篇現代文閱讀滿分二十分的情況下,巴金只得了七分,最難理解的是,有一個題目問“此處作者這樣說的深層含義是什麽?!”,巴金作為文章的作者,給出的答案與標準答案竟然相去甚遠,被判不得分。。。。。

55、語文基本只要把字寫好了,基礎知識(拼音、名句、成語、病句)掌握了,就成功一大半了。語文的改卷主觀性很大,不要花太多時間,這個意義不大,實踐表明這個科目只要認真發揮不怎麽拉分的。

56、我在擔心上面一段話,會不會引起語文老師們集體對我口誅筆伐。我在讓大家忽視語文的學習?!我們可能不會要求早餐店的師傅給你做個周長為十六內切角為八十度的正七邊形黃橋餅,我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達到和外國人交流無礙的境界(要那些學英語翻譯專業的幹啥?!),但是我們每天都在寫漢字,說漢語。其實,語文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一個文采斐然、出口成章的人,走到哪里都會受歡迎。要怪的是這種工業化大生產的、急於求成的教育體制。

57、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課外書吧,天文地理歷史人文都要讀一些。書籍會給你打開一翻新的世界,中國古典文學讓人陶冶情操,心清氣靜。我發現理科學習特別好的都喜歡讀課外書,而且知識全面,充滿靈氣,我覺得兩者不無關系。

58、如果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我弱弱的建議讓孩子學一些中國風的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要一窩蜂的學鋼琴、小提琴、舞蹈,學學書法、戲劇、國畫吧。尤其建議寫書法,學習學的心氣浮躁,寫上一段名人字帖會讓人清靜,我一直熱衷於臨摹趙孟睿僑圓壞靡觳牙⒉牙ⅲ淳繅材艹《談寒窯》《珍珠塔》《買油條》那麽經典的幾段,藝術細菌作祟啊。

59、我從來都不覺得初中的物理、化學屬於理科的範圍,尤其是初中化學。因為題型之固定、題材之簡單、思維方式之單一、計算之粗略讓人不忍心把他們歸類到理科的範圍。

60、如果哪位孩子初三化學沒學好,和英語一樣,基本就是一個字:懶。

61、讀書從來就是一件很單純的一個人的事情,和你的家境、出身、人品、父母關系不大。我上了大學,慢慢接觸社會,我常想如果所有事情都能像高考那麽單純簡單就好了。

62、讀書真的和有沒有錢關系不大,這一段是給家境不好的孩子看的,衣食無憂的孩子們可以繞過去,直接下一條。從初中到大學,我在班上一直家境是最差的,母親早逝,父親在外地打雜工。我是爺爺奶奶把我培養大的,和他們打電話他們常常戲言,我就像他們的小兒子一樣。我大學學費自己貸的國家助學貸款,我這人重臉面,從不接受助學金或者開口向同學借錢,大一最辛苦的時候一天只吃兩個饅頭就白開水(現在想來真的好傻啊!!!)。後來可能家教做的還算用心細致有效果吧,酬勞都給的不低,“出場費”也水漲船高。加上每年的國家獎學金(八千大洋),生活費自己足夠花,有時還會給家里寄一點。現在我有幸拿到了全額獎學金攻讀碩博連讀,我想可能我以後再也不用為沒錢讀書而擔憂了,但我很感謝這段日子,以及那些曾經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助過我的人,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和我以前的同學相比,雖然現在我沒房沒車沒家庭,但是我真的很知足。我喜歡單純的讀書學習寫字,我把自己的興趣當作自己的事業,夫複何求?!
    而這一切,都是自己一個人努力奮鬥起來的,我已經沒啥遺憾了。任何時候對明天都要充滿美好的希望,樂觀點,豁達點。天下寒門學子勉乎哉!!

63、英語聽什麽,這個是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這個第二篇里面已經闡述了:小學隨意聽什麽、初中聽教材課文、高中聽歷年高考題。

64、不要讓孩子太早接觸網絡,這個真的不是什麽好東西。

65、有人發消息問我“我孩子嚴重偏科,其他科目能考130幾,但是英語只能考50幾,馬上中考了,怎樣讓他中考成績不偏科呢?!”我開玩笑的回答道:“讓他其他科目都考50幾就可以不偏科了啊”。我想說的是: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該早點關註,采取有效地學習方法,把偏科扼殺在搖籃之中。

66、我敢說:如果您的孩子能夠每天做個學習計劃,每天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務,睡覺前逐一打勾,他的學習效率會快兩倍,也會更加喜歡學習。你信不信?!

67、實踐表明,調皮自負的孩子比沈默自卑的孩子要更好帶些,成績提高的更快。

68、關於報考誌願:除非家庭經濟情況已經到達財團的境界、或者關系已經強硬到出路已經內定了、或者對某一門專業抱著非此專業不讀大學的決心,我不是很建議男生讀文學、英語、哲學、政治、環境、生物工程等“形而上”的專業。

69、我不否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我更不否認在社會分配如此不公、就業壓力如此大的今天,男生入錯行,怎麽能說是悲劇呢?!那簡直是慘劇啊!我在的本科大學是一所綜合型大學,這幾乎是所有畢業生的共識。

70、大型考試比如高考、中考、研究生入學考試,那種感覺和平時考試是完全不一樣的,必須承認臨場發揮的重要性,你平時一定要刻意訓練這一點。怎麽樣算是訓練合格了呢?!平時就是中考,中考就像平時。

71、粗心只是你做的還不夠,熟練程度還沒達到!我從來不知道什麽是粗心,我也不覺得世界上有粗心這回事。“粗心”二字,不知道多少次被當做借口掩蓋了事實的真相,害死了多少英雄好漢。你以為你會做了,其實你還沒有那麽熟練很容易“粗心”,這在大型考試里面會害死人的!!!

72、我和我學生的對話:學生說“老師,我本來可以考140 的,因為粗心最後只考了120 ”我問“1加1等於幾?”他回答道 “等於2。”我說:“題目只有會做和不會做兩種,不得分就是不會,這個在大型考試里面從來都是這樣。為什麽你1加1等於2沒有粗心?!所以你要做的是把你的熟練程度和對知識點的認識再提高一個境界,這些題目對於你來說都是1加1等於2的問題你就無敵了,把這些錯題認真的謄寫到錯題本上,這個就是你最寶貴的財富。”話說這孩子後來數學考試只要會的就是對的,再也沒有因為“粗心”丟過分。

73、你現在知道為什麽你的錯題本總是那麽幾張紙就沒有再訂正了吧?“哎呀,這個題目其實我是會做的,只是粗心了,計算出了點問題,下次註意就行了。沒必要謄寫到錯題本上吧”。那我只能起到文殊菩薩保佑你中考高考不粗心吧!

74、坊間似乎總是把考試臨場發揮的作用擴大化,常見的誇張版本就有:“額,那個細小的額,本來能考上清華大學的,高考肚子泄頭昏,最後沒考上清華大學,考上清華廚師培訓職業學校學廚師了”。“額,我寶寶一個同學咯,本身成績不如我家寶寶的,高考我家寶寶沒發揮好。最後他考上了南京大學,我家寶寶考了南京職業大學了”。

75、經濟學里面有個理論叫做“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具體例子就是一盒火柴再怎麽漲價,也不可能比一輛汽車貴,因為固有勞動時間不一樣。這個可以用來說明這個大型考試發揮的問題。我讀書讀到現在,沒看到過黑的發亮的馬或者白的刺眼的馬,小黑馬或者小白馬很常見。

76、高考、中考實際上是對你學習、心理素質、抗壓能力、協調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考察,不光考察學習,我想這也是高考中考存在的合理性之一吧。

77、那些抱怨自己因為考試當天過度緊張、腹瀉、失眠、頭疼、失戀、遭人暗算等總總原因沒發揮好而與理想學校擦肩而過的同學,如果有這種認識,是不是那些念茲在茲的糾結和遺憾釋懷了很多?!

78、中考、高考幾乎是我所有已知的國內考試中最公正公平的了,尤其是對於農村的孩子,是一個很好的也幾乎是唯一的改變命運的機會。所以我看到很多農村的、家境一般的孩子也跟著叫囂取消高考,改變現行人才選拔方式的時候,我,表示不能理解。

79、我有點後悔在以前過度強調英語多聽,實際上除了多聽以外還有一個大問題:詞匯量。不背單詞只聽英語的人想學好英語,我不大相信有這種可能。

80、我敢說,高中英語得詞匯量者,得天下。我曾經把一個暑假的時間背完了一本星火英語單詞冊,我高考的時候,一份高考英語試卷沒有我不認識的單詞,與看中文別無二致。我都是這麽要求我高三學生背誦課外常用單詞,起碼要達到大學四級單詞水平,效果很好,一勞永逸,發揮穩定,高三後期英語根本不用操心。每一個高中生都被要求去背課本單詞,但是高考是選拔性考試,你知道為什麽只背課本單詞HOLD不住高考了吧?!

81、一份模擬考試卷子,假如你考了一百四十分,你是不是很開心?!我不覺得,因為實際上你花了兩個多小時去考試,又花了很多時間聽老師改卷、評獎,而實際上對你學習進步有意義的只是那個丟掉的十分,知道了這一點,你還會輕視錯題麽?!

82、改寫一位偉人的名句“錯題本的步伐應該再邁大一點”,你覺得只有數學有必要訂正錯題?!

83、在錯題本訂正錯題的時候,請用不同顏色的筆,註明題目當時為什麽寫錯了,以及心得體會,不要幹巴巴的只是錯題而已。

84、學自然科學的都知道,哲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本源,數學思想方法其實屬於哲學方法論的範疇。我們國家的中等教育很忽視數學思想方法的講解與提煉,卻經常考察一些涉及數學思想方法的題目,這個本身就是一對矛盾。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函數思想、化歸與轉化這四種方法,高三我會專門講一個學期,初中我會講半個學期。說實話,效果好的有時候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就是能明顯感覺到學生突然開竅了。

85、是不是經常有一些題目(比如大型考試的壓軸題),會出現沒有思路,不知道怎麽下手的情況?如果基礎過關的情況下,那就是數學思想方法還不到位,就是常說的“不開竅”。

86、我如果是數學教師,我一定不按教學計劃講課,我會專門講一個月的思想方法,磨刀不誤砍材工,真的太有用了。

87、對數學史和數學思想方法掌握後,學生能夠高屋建瓴的角度看題目,幾何和代數已經沒有明確的界限,有的時候看到一些題目,就有思想方法像蟲子一樣在腦子里蠢蠢欲動,比如看到數列我就想到用函數的方法去解答,看到一個函數解析式,我就試圖做出它的圖像,數形結合看看它的性質。大有裨益啊!

88、小學五六年級其實挺重要的,承上啟下,尤其是一些數學應用題,考驗你的抽象思維,而智商最重要的考核標準就是抽象思維。

89、字一定要寫好啊!從小就要寫好,這個也是一勞永逸。我所在的大學,每年都被選作高考中考的閱卷點,同樣的卷子,卷面整潔與否判分也迥然不同,這是我有幸進高考閱卷現場後觀察得出的結論。

90、奮鬥永遠都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我的意思是沒有包括中考、高考在內的任何一場考試可以作為學業的一個節點,如果你覺得過完了中考或者過完了高考我就輕松了,那你真的需要再去成熟一下。路遙《平凡的世界》一句話一直激勵著我:把辛勤的耕作當作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獲的指望依然心平氣和的繼續耕種。

91、話說我高中那些發揮不好的同學,研究生都考的是清華大學、複旦大學、上海交大、浙江大學等名校。所以高考很重要,但是也沒“一考定終生”那麽離譜。

92、學途漫漫,考試多如牛毛,發揮或好或壞,或喜或悲也很常見。即使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也要好好考慮堅持的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902

蔡英文 在求學生涯悟出的生存本領 「與小英姐姐面對面」論壇全紀錄

2016-04-25  TWM

四月十六日下午, 《今周刊》舉辦「妳的世代.我們的未來─與小英姐姐面對面」論壇, 邀請總統當選人蔡英文與三百多名高中女學生面對面, 演講內容發人深省,對於學生的麻辣提問也見招拆招; 她抱持怎樣的心情與學生互動,又對學生提出哪些建言?

「與高中生見面,我不會太興奮,為什麼?我講的話都是那些,自己都覺得自己很boring(無聊)!」走進台灣師範大學禮堂的休息室,準總統蔡英文原本是這樣嘟囔著。

然而,一聽到一牆之隔的禮堂,傳出三百多位高中女生幾乎要穿破屋頂的歡呼聲,蔡英文笑了,眼神閃耀起來,「好久沒跟高中生互動了!」四月十六日下午,《今周刊》舉辦「妳的世代.我們的未來──與小英姐姐面對面」論壇,邀請蔡英文與三百多位來自全台各地的高中女生面對面,分享「我的少女時代」。《今周刊》社長梁永煌在致詞時表示,如同《今周刊》今年二月出版的第一千期封面故事「瑞士.最強公民國」,只有進步的公民,社會與國家才能進步;而讓年輕人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期許,正是舉辦這項活動的緣起。

高中生們對於活動回響熱烈,不但臉書有十五萬人次關注,《今周刊》成立論壇提問網站,三月十四日正式上線,截至論壇召開前夕,總計有來自全台九個縣市、七十四所學校的學生,提出一四三個問題。《今周刊》最後邀請十四個縣市、四十八所學校共三一一位學生出席論壇,與蔡英文面對面。

對於邀約,蔡英文很「阿沙力」地答應了。高中生不是選民,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蔡英文雖然經常走入大學校園舉行座談,但其實沒有機會與高中生互動。

活動開始前,《今周刊》先來一段臉書直播,活動主持人岑永康請她回想,「高中時在做什麼?」蔡英文坦率地說:「煩惱啊!看能不能畢業。」引起哄堂大笑。

自曝有白襯衫情結、很怕被問倒她事後說,對高中的情結就是,她從大學一直到現在,都有穿白襯衫的習慣,「當然我媽會希望我穿綠襯衫(北一女制服),但我覺得我讀中山女高(制服為白襯衫)較自在,一女中壓力較大,我在中山是勉強畢業的。」當被問「若高中時與總統見面,要提問什麼?」她也直言:「想不出來,好像離我們很遠!」的確,蔡英文高中時的總統是蔣介石,一般高中生恐怕沒機會與總統互動;如今,準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她說:「不要把我問倒啊!」然而,蔡英文在活動第一階段演講時,不用講稿,從細數自己的求學之路講起,剴切地提醒學生,要培養「在社會叢林裡生存下來的能力」;她提出學生四個需要擺脫的迷思,以及必須培養四個特質的建議時,發人深省,全場鴉雀無聲。

中場走進休息室,她連串說:「我講的都是真實的故事!」並且再三強調,「以後的人生是學一段做一段……,工作與教育可以連結起來,這不是叫中輟,將來的人生一定是間歇性的教育。」她進一步說,「我有很多朋友的小孩,大學畢業在家沒事做,因為沒找到目標,所以老師、家長與政府要做一些事,家長觀念也要改。」「我將來要做的一個計畫是,十八歲的年輕人出來做事,國家在後面撐著你!」第二階段與高中生對談,無論是台上的三十位學生代表,或是台下近三百位學生,都爭相搶著要發言提問,甚至活動時間已到,下一個行程等著她,但蔡英文不急著走,反而要主持人點名須注意地域平衡與族群平衡,頻問「東部有點到嗎?屏東呢?客家縣有嗎?」務求讓許多一大早即出門趕來台北的外縣市學生,有發問的機會;周到且細膩的行事風格一覽無遺。

活動的高潮,是蔡英文與學生一起玩自拍,從未自拍過的她說:「我唯一拍照是照我的貓,下次就跟我的貓來自拍!」這次見面,她是「小英姐姐」,下一次見面,她就是總統了。

這天給學生的回應與承諾,相信她不會忘記!

撰文 / 郭淑媛、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60

殘疾大學生求學怎樣無障礙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6724

2015年8月31日,陜西西安西北大學,校園無障礙設施保障“特殊”新生順利報到。(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8月17日《南方周末》)

“既然允許這些人進來,就應該讓他們學得好。‘學得好’是指高校應該為殘疾學生提供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目前中國高校的無障礙環境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基本上是高校自己在做”。

教育部等七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要積極招收符合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進行必要的無障礙環境改造,給予殘疾學生學業、生活上的支持和幫助。

“不能因為某一個學生寫信就對某一個人特殊關照,要整體、系統地來考慮殘疾大學生的特殊教育問題。”

2017年夏天,來自甘肅定西的殘疾考生魏祥和清華大學之間的信件往來,使得殘疾大學生的在校生活問題得到社會廣泛關註。

魏祥今年高考以648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理科實驗班類(數理)專業錄取。然而,由於他患有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內囊腫,出生後下肢運動功能喪失,上學需要家長陪讀照顧。為了爭取到一間陪讀房,他致信清華大學,隨後清華大學回應,表示將高度重視魏祥入校後的生活安排,解決後顧之憂。

事實上,殘疾大學生在校園內的學習生活問題,早已引起相關部門的關註。教育部等七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下稱“二期計劃”)。“二期計劃”指出:普通高等學校要積極招收符合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進行必要的無障礙環境改造,給予殘疾學生學業、生活上的支持和幫助。

根據《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全國有8508名殘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錄取,1678名殘疾人進入特殊教育學院學習。2016年,全國有9592名殘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錄取,1941名殘疾人進入高等特殊教育學院學習。

隨著越來越多的殘疾青年有機會進入高等院校讀書,國家的配套政策也開始出臺。至於殘疾大學生能否真正得到關照,考驗著中國各個高校的執行力。

從“進來”到“學好”

6月底,已經確定即將入讀清華大學的魏祥,還在為自己將要開始的大學生活感到焦慮。

雖然得益於針對殘疾考生的政策相繼落實,魏祥和其他同學一樣,能夠獲得到大學深造學習的機會。但由於先天殘疾,他在行動上不得不乘坐輪椅,在生活上需要家長的陪伴。為此,他致信清華大學,表示希望得到一間供其母親陪讀的房間。

隨後,清華大學表示,已通過貧困專項計劃錄取魏祥,並為魏祥母子準備好了宿舍,就讀期間母子住宿費全免。同時,清華大學相關部門也啟動了對魏祥的各項資助工作,清華大學甘肅招生組組長和清華甘肅校友會代表學校專程赴定西看望魏祥,並將校友捐贈的1萬元路費送到他手中。

殘疾大學生在校的生活問題,不只是魏祥一個人的困難。南方周末了解到,在魏祥和清華大學的互動被曝光後,7月2日,來自全國不同省份的5名殘障學生聯名“上書”教育部,呼籲國家層面積極推動學校無障礙支持體系的建設。

在5名殘障學生寄給教育部的建議信中,他們寫道,“我們期待貴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為殘障學生提供無障礙支持的制度體系,盡可能讓每個殘障學生的迫切需求都能找到表達的渠道,並且依程序得到應有的幫助。我們期待魏祥同學的經歷不只是殘障學生中極少的個例,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實際困難能從制度層面得到解決,好讓我們消除顧慮安心學習,更加平等地接受教育。”

5名學生認為,殘疾學生在大學面臨的困難主要表現在學校無障礙物質環境建設不完善、學校在信息交流方面難以提供必要的無障礙支持、缺乏殘障學生表達無障礙需求的渠道和應對這些需求的部門。

從高校的實際情況看,對殘疾大學生的關註程度與理想狀況還是有些距離。在7月28日教育部舉行的“二期計劃”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指出,目前中國在高等教育等非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殊教育“發展相對滯後”。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副主任李東梅也對媒體表示,目前中國高校的無障礙環境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基本上是高校自己在做”。

從國家層面上考慮,“既然允許這些人進來,就應該讓他們學得好。”李東梅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學得好”是指高校應該為殘疾學生提供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大學里的“少數派”

從整體情況看,中國高校的校內無障礙設施並不能全覆蓋。

在魏祥上清華的事被廣泛關註後,《北京晚報》對清華大學的無障礙設施進行了實地測評。結果顯示,清華大學內的多個教學樓和宿舍樓存在沒有輪椅坡道或坡道常年封閉的情況,校內人行道普遍較高且缺乏坡道,輪椅出行幾乎必須與機動車同道。這對於需要依靠輪椅行動的魏祥來說是個巨大考驗。

2016年畢業於華東交通大學的郭子成也是一名殘障人士。由於腦癱,郭子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運動障礙和視力障礙,出行需要借助拐杖。郭子成告訴南方周末,在高考填報誌願時,他最關註的是校園面積,“如果校園面積過大,會對我的生活造成影響。”

值得慶幸的是,郭子成在大學就讀時得到了來自校方的優待:入學後,校方得知他的狀況,將他的宿舍從三樓換到一樓;在之後的一次宿舍調換中,其他同學被安排到了“上床下桌”的新宿舍,但是學校考慮到郭子成的情況,並沒有調換他的宿舍;在華東交通大學一座10層的教學樓中,只有教職工才能乘坐電梯,而郭子成被準許乘坐電梯上下樓。

雖然得到了學校的關照,郭子成的生活依然存在不便,這主要是因為學校的無障礙設施不夠完善。郭子成告訴南方周末,教學樓“可以說是完全沒有無障礙設施”,教學樓的大門離地面有近20級的臺階,“每每走在上面都感到提心吊膽”。

為了更好地關註自身權益,郭子成成立了一個名為“少數派”的微信群,該群有兩百多人,里面有相當一部分是殘疾大學生,他們或多或少地在生活和學習上遭遇過不便。

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就讀的大二學生黃斯蔥,在一歲半時遭遇車禍後跛腳,從14歲開始病情加重,必須依靠一副拐杖才能行走。黃斯蔥告訴南方周末,他所就讀的大學只有少數宿舍樓在入口處修有坡道。因為雙手需要拄拐,黃斯蔥在食堂打飯時尤其不便,需要他人幫忙打飯和倒餐盤。除此之外,校園內的廁所大多數沒有設置坐式馬桶,這對於行動不便的他極其困難。

黃斯蔥在一篇自述文章中寫道,“每次到了選課的時候,其他人都是首先考慮授課老師好不好,時間對不對得上,而我首先考慮的是樓層高低。有時候我不得不選其他低樓層班級的課,一個人去上課。還有些課程,所有時間和任課老師都在高樓層,我就得爬樓了。”

學校也考慮到了黃斯蔥的實際困難。在大學校園里,黃斯蔥有一輛電瓶車作為代步工具,為了方便他出入,學校特意在他所在宿舍樓前的三級臺階搭建了一個小斜坡,還把黃斯蔥的宿舍調整到了一樓。

而對於16個月前因一場車禍造成脊髓損傷,需要與輪椅長期為伴的鄺卓麟來說,想住在宿舍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因為學校宿舍廁所的門框較窄,輪椅無法通過,且宿舍樓前沒有方便輪椅通行的斜坡,即將升入大學四年級的中國民航大學學生鄺卓麟只得搬出宿舍,在學校附近的小區租房住。

更大的困難在於進入教學樓。鄺卓麟說,有些課程的教室樓層很高,樓內沒有電梯他完全上不去。因此他反複與學院領導、老師和輔導員溝通,最終通過在有無障礙設施的教學樓或者低樓層上課的方式,解決了大部分問題。

實際上,面對突然受傷的鄺卓麟,學校準備不足也情有可原。在與校方的溝通中,經常有老師對他說,“哎呀,你是第一個這樣上學的學生,我們考慮一下這個情況,別著急。”

為了能夠完成學業,鄺卓麟付出了巨大努力,他說,“無障礙廁所常被清潔工具塞滿,我要告訴樓管叔叔,我需要用,麻煩您挪一下工具的位置。無障礙坡道有時在鎖著的側門,還得麻煩樓管叔叔打開。”

高校普遍缺少相應制度

接受南方周末采訪的不少殘疾大學生提及,全國高校普遍缺少針對殘疾學生生活安排的相應制度和專門處理殘疾學生事務的行政部門。

郭子成認為,理想的方法是,學生的檔案資料被收集後,學校了解到學生的殘疾情況,相關部門就應該主動為其做好相應安排,而不是在學生向校方寫信請求便利後,再臨時準備一套方案。

相較而言,武漢理工大學在對殘疾大學生關照方面做得較好,它也是全國高校中為數不多的設有殘疾人聯合會的學校,該機構專門為校內的殘疾師生提供服務,從殘疾師生的教育、就業、生活等各方面建立幫扶機制,有力保障殘疾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和就業。

武漢理工大學殘聯理事長馬卉稱,該校近年來每年招收各類殘疾大學生10人左右,目前在校殘疾大學生44人,是全國招收殘疾大學生人數最多的普通高校。

每年新生入學之後,武漢理工大學殘聯會和各個學院聯系,統計殘疾大學生的數據和情況,隨後殘聯會組織召開“新老同學交流會”,邀請一些已畢業或高年級的殘障學生和新生分享交流經歷和經驗,“由於經驗來自同為殘疾生的同學,這對殘疾學生的鼓舞就特別大。”馬卉說,為了讓殘疾學生不抵觸該活動,活動名稱刻意回避了“殘疾人”等敏感字眼。

武漢理工大學殘聯在幫助殘疾學生方面非常細致,學校曾在2015年招收了一名全盲的殘疾學生,殘聯特意為其請來專業人士進行校園定向行走訓練,並定制盲文及電子教材,提供錄音筆等輔助設備供其使用。校內還有一名需要輪椅行進的殘疾學生,殘聯向學校申請,幫助其陪讀的母親在學校後勤得到一份工作。

雖然有專門為殘疾學生服務的機構,但是武漢理工大學的無障礙設施和大多數高校一樣建設滯後。馬卉坦言,校園內有大量七八十年代修建的老樓房,無障礙設施亟待改造。

今年給教育部寫信的5名殘障學生,也在信中建議,“大量老校舍的無障礙設施普遍缺失,並且改造進度十分緩慢。我們的一些殘障朋友為了能完成學業,甚至不得不自己請施工隊來學校修建坡道。”

5位學生認為,法律法規盡管明確提到了學校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新建校舍在無障礙方面提出了硬性要求,但對於既有校舍的無障礙改造卻未提出具體的要求和規範,這一制度空白可能是學校無障礙改造進展緩慢的原因之一。而對於校園內老樓房無障礙設施改造滯後的原因,馬卉直言是“改造經費不足”。

馬卉告訴南方周末,之前殘聯的工作重心在給殘疾學生提供合理便利,給予個案關懷,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在於倡導和推動校內無障礙設施的建設。

由於國家政策得到落實,越來越多的殘疾學生能夠進入到高校就讀,大多數高校對於殘疾大學生的報考展示出歡迎的態度。但實際上,不少高校仍對殘疾生抱有抗拒心理。

南方周末了解到,中部地區的一所985高校在2015年招收了一名需要乘坐輪椅的殘疾大學生,該校表示會對特殊考生給予特殊照顧,為其提供了一整間宿舍,方便其父母陪讀。但是該校卻拒絕媒體就此事進行報道,源於宣傳後會有更多的殘疾生報考該校的擔憂。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國內不少高校管理者的理念還未轉變過來,實際上他們根本沒有想過要招收殘疾學生。”熊丙奇認為,招收殘疾學生是不少高校迫於政策要求的被動之舉,“有的高校不願意改造無障礙設施,因為改造了會有更多的殘疾學生過來,這是在給自己添麻煩。”

武漢理工大學的情況印證了部分高校領導的憂慮,該校殘聯理事長馬卉介紹,在該校並未在招生殘疾學生做任何宣傳的基礎上,因為口碑效應,其招收殘疾大學生的數量是湖北省同等級高校的5至10倍。

“二期計劃”:增加殘疾大學生招生總量

在今年5名大學生給教育部寫信之前,解決包括高校無障礙設施在內的殘疾學生學業、生活上存在的困難,事實上已經被相關政府部門提上日程。

早在2014年,七部委印發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就指出,要“發展殘疾人的高等教育”“有計劃地在高等學校設置特殊教育學院或相關專業,滿足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學校要為殘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提供便利”。

2015年4月,教育部、中殘聯發布《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暫行)》,該規定列舉了十三項應該為殘疾考生提供的“合理便利”,其中就包括提供盲文試卷、允許殘疾考生使用輪椅等。2017年4月,教育部、中國殘聯修訂上述規定,擴充了提供“合理便利”的內容,殘疾考生由此可以延長考試時間。

2017年5月1日,新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開始施行,國務院法制辦、教育部根據殘疾人教育發展形勢變化和實際需求,對殘疾人教育事業發展目標和理念進行了調整,指出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應當保障義務教育,著重發展職業教育,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逐步發展高級中等以上教育。

這一系列的政策落地,使得殘疾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的處境,已經比過去有所改善。馬卉告訴南方周末,上述提到的武漢理工大學招收的盲人學生,因為缺少盲文試卷,曾無法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而在2017年5月,教育部表態,在6月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為視障人士提供盲文試卷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2017年印發的“二期計劃”則進一步制定措施,要求“普通高等學校積極招收符合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進行必要的無障礙環境改造,給予殘疾學生學業、生活上的支持和幫助。修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指導意見。統籌殘疾人高等教育機構的布局,支持高校增設適合殘疾人學習的相關專業,增加招生總量”。

對於5名殘疾學生寫信這件事,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南方周末表示,“不能因為某一個學生寫信就對某一個人特殊關照,要整體、系統地來考慮殘疾大學生的特殊教育問題。”

“二期計劃”印發後,更對下一步高校如何保障殘疾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方面做出了規劃。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黨委書記滕祥東認為,“二期計劃”在重點任務中明確“穩步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049

子女仍求學 明年便退休 家事困擾 技工上吊

1 : GS(14)@2010-11-09 22:21: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642165
【本報訊】機電工程署一名維修技工,在即將退休時期,昨突然在灣仔港灣道機電署工作地點上吊自殺,救護員接報趕至現場,證實回天乏術,稍後屍體移送殮房。據知他不堪家事、感情及長期病患多重困擾下輕生,同事無不感到難過。
死者姓梁, 59歲,與妻子育有數名仍在求學中的子女,屬機電工程署的維修技工,一直在港灣道 12號灣仔政府合署大樓地庫的機電署工程服務部(香港區)控制室的機房工作,為人有責任感。
昨日午膳時間,同事曾看到他影蹤,當時沒有異樣。及至下午 3時許,同事返回工作崗位,揭發事主在機房上吊自殺,立即將他解下,亦有同事致電報警。
同事含淚列隊送別警方和救護員到場後,證實他已氣絕身亡,現場未撿獲遺書,不過聯絡過死者家人和同事後,相信他近期受家事、感情問題困擾,加上長期病患,屢醫沒有進展,感到人生毫無意義,便走上尋死一途。稍後屍體由仵工移送殮房,逾 10名同事列隊送他最後一程,部份人更眼泛淚光。遺體送抵殮房後,便安排死者家人認屍。
現場有同事透露,事主明年便屆退休之齡,難明他為何不能忍耐一下,對事件感到難過,希望他的家人節哀順變。也有同事稱,死者的薪金、退休金將會由遺產繼承人承接,至於是否足夠家人將來之用就不得而知。
機電署發言人證實,死者是該部門正式員工,屬維修技工,在機房上吊被搶救無效,對此不幸事件感到非常惋惜,該署將對死者家屬提供適切協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98

求學另類出路

1 : GS(14)@2012-04-29 00:22:3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89&art_id=16281650
學生豪考完文憑試,只剩番 Oral,本以為佢好得閒,點知佢話唔敢去街住,仲要考 GCSE加托福噃,考咁多試,無非搵定後路,萬一文憑試有差池,入唔到本地理想大學、理想學院嘅話,就立即申請外國學校。
左丁山對學生豪講:「如果你有決心求學,唔駛驚呀,到加州讀社區學院,接駁入加州大學,一樣有前途,總之要定!」夠膽講得咁大聲,皆因有不少學生循此途徑入到 UCLA, UC Davis, San Diego, Irvine,甚至柏克來。秘書 V家姐個女於 2010年會考得六個 B,甚為失望,竟然唔肯返回著名女子英文中學讀中六,話要去英國或加拿大讀中六喎,秘書 V向左丁山問怎麼辦,左丁山就話去英加讀中六考大學,簡值浪費時間、浪費金錢,不如立即去 Foothill。細路女於是在 2010年 12月入讀 Foothill。上星期六左丁山到馬場睇馬之際,突然收到細路女短訊,附上 UCLA四月二十日電郵,恭喜佢已獲取錄,今秋入讀理學院生物化學系,真為佢開心!去到 Foothill讀書要勤奮,不要掛住與來自各地嘅有錢同學開 party,先至可以攞到較高 GPA,否則 UCLA點會睬你。過去左丁山就見過著名女校學生過到矽谷,兩下就俾有錢男生搞掂,同居係正職,返學當課外活動,可憐父母在香港猶懵然不知。
讀社區學院有一個事先冇諗到嘅界外利益,因為社區學院係過渡,想接駁升上著名大學就要在入學兩年內勤力讀書,學好英文。「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David Brooks(四月二十一日)引述一個重要研究:"Academically Adrift" by Richard Arum and Josipa Roksa,指美國學生進入大學後,頭兩年就有學業進步嘅學生,只增加七個百分點,美國大學生在批判性思維、複雜推理、寫作技巧方面,有一半人入學兩年後毫無進步。 1961年,美國大學生每星期用二十四個小時讀書,今天學生只用一半時間。既然如此,一啲有志氣嘅社區學院學生為求升上大學三年班,頭兩年有可能比正規大學生學習得更快,更勤力!

左丁山
2 : Ar Yan(11362)@2012-04-29 05:16:28

1樓提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89&art_id=16281650
學生豪考完文憑試,只剩番 Oral,本以為佢好得閒,點知佢話唔敢去街住,仲要考 GCSE加托福噃,考咁多試,無非搵定後路,萬一文憑試有差池,入唔到本地理想大學、理想學院嘅話,就立即申請外國學校。
左丁山對學生豪講:「如果你有決心求學,唔駛驚呀,到加州讀社區學院,接駁入加州大學,一樣有前途,總之要定!」夠膽講得咁大聲,皆因有不少學生循此途徑入到 UCLA, UC Davis, San Diego, Irvine,甚至柏克來。秘書 V家姐個女於 2010年會考得六個 B,甚為失望,竟然唔肯返回著名女子英文中學讀中六,話要去英國或加拿大讀中六喎,秘書 V向左丁山問怎麼辦,左丁山就話去英加讀中六考大學,簡值浪費時間、浪費金錢,不如立即去 Foothill。細路女於是在 2010年 12月入讀 Foothill。上星期六左丁山到馬場睇馬之際,突然收到細路女短訊,附上 UCLA四月二十日電郵,恭喜佢已獲取錄,今秋入讀理學院生物化學系,真為佢開心!去到 Foothill讀書要勤奮,不要掛住與來自各地嘅有錢同學開 party,先至可以攞到較高 GPA,否則 UCLA點會睬你。過去左丁山就見過著名女校學生過到矽谷,兩下就俾有錢男生搞掂,同居係正職,返學當課外活動,可憐父母在香港猶懵然不知。
讀社區學院有一個事先冇諗到嘅界外利益,因為社區學院係過渡,想接駁升上著名大學就要在入學兩年內勤力讀書,學好英文。「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David Brooks(四月二十一日)引述一個重要研究:"Academically Adrift" by Richard Arum and Josipa Roksa,指美國學生進入大學後,頭兩年就有學業進步嘅學生,只增加七個百分點,美國大學生在批判性思維、複雜推理、寫作技巧方面,有一半人入學兩年後毫無進步。 1961年,美國大學生每星期用二十四個小時讀書,今天學生只用一半時間。既然如此,一啲有志氣嘅社區學院學生為求升上大學三年班,頭兩年有可能比正規大學生學習得更快,更勤力!

左丁山


以前在外國讀書,內地人,10個有9個都唔係讀書,越有米架越唔係讀  

見過一個,渣全新波子番學架~~你話佢老豆諗咩?依家俾個仔讀書定係去威

不過,個同學仔,威左2個星期,就立即轉手賣左買5部掃把佬,自己渣1架,4架賣左去

小小年紀,已經識點樣呃人(佢老豆),內地人呃人性格已經入血
3 : abbychau(1)@2012-05-04 03:32:05

2樓提及
1樓提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89&art_id=16281650
學生豪考完文憑試,只剩番 Oral,本以為佢好得閒,點知佢話唔敢去街住,仲要考 GCSE加托福噃,考咁多試,無非搵定後路,萬一文憑試有差池,入唔到本地理想大學、理想學院嘅話,就立即申請外國學校。
左丁山對學生豪講:「如果你有決心求學,唔駛驚呀,到加州讀社區學院,接駁入加州大學,一樣有前途,總之要定!」夠膽講得咁大聲,皆因有不少學生循此途徑入到 UCLA, UC Davis, San Diego, Irvine,甚至柏克來。秘書 V家姐個女於 2010年會考得六個 B,甚為失望,竟然唔肯返回著名女子英文中學讀中六,話要去英國或加拿大讀中六喎,秘書 V向左丁山問怎麼辦,左丁山就話去英加讀中六考大學,簡值浪費時間、浪費金錢,不如立即去 Foothill。細路女於是在 2010年 12月入讀 Foothill。上星期六左丁山到馬場睇馬之際,突然收到細路女短訊,附上 UCLA四月二十日電郵,恭喜佢已獲取錄,今秋入讀理學院生物化學系,真為佢開心!去到 Foothill讀書要勤奮,不要掛住與來自各地嘅有錢同學開 party,先至可以攞到較高 GPA,否則 UCLA點會睬你。過去左丁山就見過著名女校學生過到矽谷,兩下就俾有錢男生搞掂,同居係正職,返學當課外活動,可憐父母在香港猶懵然不知。
讀社區學院有一個事先冇諗到嘅界外利益,因為社區學院係過渡,想接駁升上著名大學就要在入學兩年內勤力讀書,學好英文。「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David Brooks(四月二十一日)引述一個重要研究:"Academically Adrift" by Richard Arum and Josipa Roksa,指美國學生進入大學後,頭兩年就有學業進步嘅學生,只增加七個百分點,美國大學生在批判性思維、複雜推理、寫作技巧方面,有一半人入學兩年後毫無進步。 1961年,美國大學生每星期用二十四個小時讀書,今天學生只用一半時間。既然如此,一啲有志氣嘅社區學院學生為求升上大學三年班,頭兩年有可能比正規大學生學習得更快,更勤力!

左丁山


以前在外國讀書,內地人,10個有9個都唔係讀書,越有米架越唔係讀  

見過一個,渣全新波子番學架~~你話佢老豆諗咩?依家俾個仔讀書定係去威

不過,個同學仔,威左2個星期,就立即轉手賣左買5部掃把佬,自己渣1架,4架賣左去

小小年紀,已經識點樣呃人(佢老豆),內地人呃人性格已經入血

我又講下我識ge 人讀過, 大陸有錢同學係唔會去讀公立中學, 而係去讀私校,
中學同大學唔同, 大學唔讀書ge 就連學都唔返, 但中學生始於都係會返學
入面ge 人同樣唔係讀書, d 老豆係政府承包商, 有d 係建築商, 甚至嚇親我ge煤產商,
而d 仔女返學ge 目的已經唔係係乜, 同上文一樣返學為左哂命, 搭ge 唔係名廠車可以講完, 而係類似S3 一類ge 一線產品。
老師係入面無辦法管到班學生, 而佢地ge 出現只係為在存在, 皆因校長一個人收兩份錢, 一D 都唔值ge 學費唔在講, 仲要自己收多份"入學費", 咁總係要有人去教學生。

我當時淨係諗到逃學威龍入面d 中學
4 : GS(14)@2012-05-04 21:51:51

咁其實他們番唔番老豆有錢就得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024

韓國頂級富二代為何求學上海?

1 : GS(14)@2013-06-08 16:09:01

http://finance.sina.com.cn/colum ... /195815680949.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43

悠然自得 - 譚玉瑛 求學.求職 2014年06月05日

1 : GS(14)@2014-06-09 00:12:53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10385
寫作,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可藉著這個平台跟別人溝通一下。尤其對生活敏感,身邊所發生的事情有所觸動的人,藉此抒發己見,一樂也。
八十年代就開始在同一機構(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工作,當年會考成績只是合格,雖然不能合資格繼續升上預科,但其實內心深處也感到很安慰,皆因我的讀書成績總是平平,平平就等如合格,沒有失準,收貨!
不過,接著就到處報考可讀的課程和工作,例如到官方的職業介紹所(勞工處)報考一些職位。那時有很多職位是日間工作,夜間可進修有關職位的課程,學費由資方負責的。這工種最吸引我,皆因我的志願是繼續讀書。當時的社會環境,令我感到只要踏出社會做事,就很難再回學校讀書了。還記得當時我選了畫船圖和工廠管工的工作,可是當面試時,我都不獲取錄。另外,我又到明愛報讀建築課程,我對這一科最感興趣。試想十幾歲的青年人,要找適合的科目來決定自己將來要走的路,挺難。我就隨意地從身邊事物著手。我想:呀!我們居住的房屋是怎樣建起來呢?就選這科吧!可是幾次面試都不約而同地得到同一評語:「你太瘦小,從外表已不太適合。」而明愛的考官更發還我的報名表格,並提議我到別的班房進行秘書科面試,好讓我節省30元報名費。但我並沒有接受他的好意,拿著表格跑回家了。
跟兩位女同學一同報考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就只有我一人獲取錄。於是我就成為第九期訓練班的成員之一。所有的科目對年輕人來說,真是極具吸引力,最重要當然是戲劇為重點。但其次編劇、電視製作、配音、舞蹈(中國舞、現代舞、交際舞),還有禮儀班、咬字發音,連我最喜歡的魔術也可以學到,真是包羅萬有、極盡知識與娛樂之能事,Good old day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621

盤菜瑩子真名曝光 被爆求學時常「收兵」

1 : GS(14)@2016-01-19 23:05:57

「毛記電視」主播盤菜瑩子好神秘,做專訪時死都唔肯透露自己嘅真名同歲數,不過本報讀者大爆佢以前矇豬眼,曾經割雙眼皮,今日盤菜瑩子接受訪問大方直認。昨晚再有讀者爆料,指盤菜瑩子真名叫柯翠婷,於2011年城市大學專上學院副學士先修畢業,2013年副學士日文科畢業,仲話佢讀書時期經常「收兵」兼發明星夢。而盤菜瑩子回應《蘋果》時則表示:「人係應該有名,兵係應該有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119/194581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5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