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普華永道創始人容永道:85歲的倔強老頭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1178.html
容永道,全球著名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的創始人。

他的外祖父是清朝鐵路總局局長、民國總理梁士詒;他是中國近代留學之父容閎的孫子;改革開放後,他是第一個到內地開公司的香港人;他創立了內地會計師準則;他是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目睹兩岸發展差距,他含淚追問,面見鄧小平求解……

珠海的容閎紀念館正在籌劃。

容永道捐出了容閎留學時珍貴的手稿和不少史料圖片。近日,南都記者獨家專訪這位85歲的老人。

 賺錢很快樂

他的名字,是外祖父、袁世凱總統府秘書長、北洋政府國務總理梁士詒給起的。四歲,他就給梁士詒捶背,換一枚港幣報酬,買零食。賺錢很快樂。「這是你努力換來的,將來無論怎樣也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賺錢」,梁士詒這句話言猶在耳。

容閎是他的繼父容覲彤的父親。

生父去世時他尚不能記事。時年56歲的繼父比他母親大28歲,卻是他「一生中最愛的父親」。繼父「如親生兒子般」對待他,經常送小禮物給他,每天下班都陪他玩、讀書、講故事。

可一年後,容覲彤便患病撒手人寰。

母親再嫁英國人端納,生活環境舒適,但感情疏遠。

母親告誡容永道,「你們住人家的屋,吃人家的飯,我在生你們還可以衣食無憂,有朝我不在你們會賤過牛糞。」

 母親的習慣

他摳門。桌上一粒米不剩,誰剩誰挨罵。

飯後,還要用紅茶涮碗,當湯羹喝乾淨。因為「這是母親留下的習慣,以前家中變故受過苦」。每週看病藥費得幾萬元。每次領完藥,他都向眾人抱怨,「為什麼看病這麼貴?」

他大方。海外的房產賣了,送幾萬元給跟隨多年的司機。菲傭照顧他悉心,他也很慷慨。

坐電梯,他也不讓人扶,表情豐富,又飽含威嚴,處處透著會計師苛刻嚴謹的范兒。

頭頂雖然微禿,可出門前,髮型要打理好。衣服和鞋也得搭配合適,不然不出門。客廳裡的雜誌和書,規規矩矩,每天都要歸類放整齊。書房裡的字畫、獎盃井井有條。

  倔強的老頭

化療結束,坐車回家。

陪護者小心翼翼地把手護在車門頂,卻挨了罵:「不要碰到我的頭髮」。兩鬢銀絲,思維敏捷,85歲的容永道聲音清脆,一口純正的蘇格蘭腔,挑不出一點兒語法錯誤。

取看牆上的照片,倔強的老頭兒要自己掛回去,就是不讓人代勞。

跟隨他三年的秘書曾向他提出辭職。「因為壓力大,容先生要求高,擔心完不成質量」。容永道不解,「我的要求高是針對我自己,壓力最大的人是我!作為下屬你應該幫我分攤壓力。」

幾天之後,秘書主動拿回了辭呈。

「您不累嗎?」記者問。「當然累,我一輩子都很累」,他直言,這種習慣已經融入了生活了,改不了。

  有兩個心願

1992年,64歲的容永道退休。

他與癌症抗爭十年,有生之年,最大心願有二:一是將容氏祠堂修繕好;二是在家鄉建一座養老院,給長者帶來福利。

他說,送堂姐容文真從美國回祖籍地珠海,卻發現「沒有一座像樣的老人院」。他在珠海考察了四家敬老院,最終將堂姐安置在珠海慈安長者護老中心。他由此萌發了創辦老人院的想法。

容永道和慈安長者護老中心的院長孫蘇萍商議,借護老中心的地方註冊容永道長者護理院,然後再尋找新院址。「我想把這個護理院建在祖居地南屏,我還要投入大量資金,但還在和當地政府協商」。現在,他想親眼看著養老院落成。

  揭秘

  四個問題,他和鄧小平淚流滿面

「二戰後為何戰敗國日本和德國經濟發展迅速,中國卻如此落後?為何中國百姓生活這麼苦?為何政府這麼腐敗?為何其他國家只有非法入境問題,中國卻存在非法出境問題?」

四個問題,提問者和回答者均淚流滿面。

這是20多年前和鄧小平的談話一幕,容永道歷歷在目。

  永遠講道德、道理和公道

1981年,他的公司在上海開設辦事處,是全球八大會計師事務所中第一個在內地設立公司的。容永道說:「公司的登記編號是00001,但我不能接受音譯的中文名字,普通話聽著像『利不來』。後來我提議把名字譯為『永道』,永遠講道德、道理和公道,再者也和外祖父梁士詒給我取的名字一樣。」

採寫:南都記者 謝紅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10

86歲容永道再娶前妻


2013-10-10  NM
 
 

 

羅兵咸永道會計師樓創辦人、已屆八十六歲高齡的容永道,突然宣佈已於上月二十八日再婚。最驚喜係,「新娘子」竟然係前妻鄺美玲。二人於八二年離婚,時隔三十年,重結連理,非常浪漫,認真恭喜、恭喜。

容永道係會計界殿堂級人物,一手創立嘅容永道會計師樓同羅兵咸合併後,成為會計界嘅Big 4。事業一帆風順,但家庭運就麻麻。七三年,佢同妻子鄺美玲感情生變而協議分居,但因為女兒容蘇山同容維安年紀太細,所以拖拉到八二年先正式離婚。之後,容永道冇再結婚,同兩個女嘅關係都好疏遠,咁多年以嚟公開嘅女伴,只得同樣係做會計師嘅藍思敏。兩人喺高爾夫球場認識,容永道曾經出錢幫藍思敏嘅妹妹喺外國攻讀牙醫課程。○二年,容永道患上前列腺癌,幸經電療後復元。當年,他接受本刊訪問時感嘆話,人生到咗某個年紀,有藍思敏呢個女伴可以互相尊重同關懷,得閒打嚇高爾夫球不知幾安慰。當時,佢喺玫瑰新邨三千呎嘅大宅,掛滿佢同藍思敏嘅合照。問到會不會結婚,佢就直指藍思敏未夠資格做佢老婆,皆因未夠成熟、衝動任性咁話,但做佢個女就可以,仲話佢將來會改姓「容」添,有得分身家喎。去年,容永道再接受本刊專訪,提到藍思敏呢位女伴已返回加拿大,原來他已與前妻「重修舊好」。雖有波折,但鄺美玲,由頭到尾,都係容永道嘅唯一妻子。

Give me a break 貓看護

工人、鐘點,甚至嬰兒看護就聽唔少,貓咪看護(Cat Sitter)你又聽過未?原來有啲單身中產人士為工作奔馳,又成日要離港出trip,擔心冷落屋企隻寶貝貓,於是使錢請Cat Sitter上門餵食陪玩。呢個工作喺外國相當流行,而且漸漸打入香港。任職多年Cat Sitter嘅林樂建(Max)表示,每次上門嘅服務,包括添置食糧、清理糞便、檢查身體、梳毛及陪玩,其間仲會幫隻貓影相,即時send俾主人。每次服務為時約一小時,扣除車費後,收費約二百元。如果有特殊服務,如餵藥或植入皮下水,就要另外收費。客戶多為廿五至三十五歲、未有兒女的中產人士或年輕夫婦。住喺馬鞍山嘅英國短毛貓主人Tony,從加拿大回流,做貿易公司,每個月都有兩個禮拜要出trip,家中貓咪就由Max照顧,他笑指:「每個月要使兩千幾蚊o架,冇計啦,驚佢(貓)自己一個喺屋企悶嘛,同埋又可以收到佢近照,我都安心啲。」Max表示,試過有客連續出國三個月,要求他每日上門照顧小貓,一個月就要五千蚊。錢銀事小,最大考慮反而係要交低屋企鎖匙俾Cat Sitter,大家講個信字o架咋。

馬雲做埋公關繼續抗爭

阿里巴巴上市風波未平。小宗繼上星期日喺灣仔萬麗酒店,同著住街坊裝戴Cap帽嘅馬雲相遇後,上週四佢又喺銅鑼灣公司寫字樓內現身。不過,小宗收到風,佢上週五已離港。據知,喺中半山地利根德里買咗間豪宅嘅馬雲,今次來係見嚇老朋友,都已當正自己係半個香港人。小宗聽聞,馬雲好唔滿意以前幫阿里巴巴做公關嘅鬼佬主管。舊年搞私有化,已被指「完鬆」,股民怨聲載道。今次搞上市,又被批評搞破壞兼大貪,唔理係公司或馬雲形象都大插水。所以五月已唔再做主席嘅馬雲,先要頂上做大公關,親自來港解畫撲火。仲嗱嗱臨換馬,撬咗瑞信前分析員張永恒( Wallace)去做投資關係部( IR)阿頭。對於「攻港」機會,有阿里內部人士同小宗講,成功率少過百分之五,但就算得百分一嘅機會,馬雲都唔會放棄咁話。小宗都好想睇吓,馬雲嚟緊點樣出招力挽狂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36

“四大”再遇天價官司 普華永道面臨10億美元訴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069

一位美國聯邦法官稱,普華永道(PwC)必須應對MF Global對其提出的10億美元訴訟指控。(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法官Victor Marrero表示,普華永道建議MF Globa購買63億美元價值的歐洲主權國國債,影響了MF Global實施其戰略,導致虧損。普華永道必須應對MF Global的訴訟指控。

路透社報道,Marrero曾在7月份拒絕了普華永道駁回指控的要求。

MF Global破產計劃管理人指控普華永道提供不當會計建議,是導致MF Global 2011年10月31日申請破產的原因之一。MF Global由原新澤西州州長Jon Corzine管理運營。

而普華永道認為,原告方MF Global破產計劃管理人根據“同等過錯”的法律原則,站在該公司立場替它說話,但公司之所以無法起死回生是因為高層對於破產亦負有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45

普華永道報告:中國企業家對明年收入增長前景信心減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0485.html

普華永道報告:中國企業家對明年收入增長前景信心減弱

一財網 王琳 2015-12-24 21:03:00

報告發現,中國企業高層對未來12個月收入增長前景的信心較去年同比下降近22%。2015年,69%的企業高層看好其企業在未來12個月的收入增長前景,而2014年該比例為91%。2015年有27%的企業高層對收入前景表示“不是非常有信心”,而2014年這一比例僅有7%。

在中國增長放緩和經濟再調整的影響下,企業決策者對未來12個月營業收入增長前景的信心有所下降,但對未來三至五年收入增長的信心保持平穩。

普華永道24日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上述信息。這份名為《中國踏上發展新道路:機遇在召喚》的報告摘錄自2015亞太經合組織CEO調研,采訪了113位中國CEO和工商界領導人,總結了中國企業高層對“十三五”期間企業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他們對商業趨勢、風險和機遇的相關預測與觀察。

未來3~5年服務業暢旺

報告發現,中國企業高層對未來12個月收入增長前景的信心較去年同比下降近22%。2015年,69%的企業高層看好其企業在未來12個月的收入增長前景,而2014年該比例為91%。2015年有27%的企業高層對收入前景表示“不是非常有信心”,而2014年這一比例僅有7%。

報告還發現,與2014年相比,2015年中國企業高層對於國內外經營利潤增長信心有所下降。今年僅26%的企業高層表示“更有信心”在國內經營活動中實現利潤增長,去年這一比例為51%,同比下降25%。對於國際經營活動的活力前景,表示“更有信心”的企業高層比例也下降了27%。

但企業高層對未來三到五年收入的信心保持平穩。93%的企業高層對未來三至五年的收入增長前景充滿信心,而這一比例在2014年為91%。

其中受訪企業高層對未來三至五年服務需求的前景持樂觀態度。企業高層預計其所在的機構對金融服務、風險控制服務和計算機系統以及法律服務的需求將在未來三至五年內有所增長。

普華永道認為,中國的金融自由化改革預計會帶來機遇,更加多樣化的金融工具會刺激消費或分散風險。調研結果證實,87.1%的在華企業高層認為,金融服務需求很快會迎來增長,85.3%的企業高層認為對風險控制服務的需求將會上升。

普華永道北京首席合夥人吳衛軍指出:“當前,第二代中國中產階級已經形成,他們的消費觀念與第一代完全不同,這可以從航運量、物流量、快遞量等指標顯示出來。這一趨勢有望在十三五期間繼續發揮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同時,中國政府促進中產階級發展的政策和思路也得到了企業家的認可。”

報告顯示,84%的中國企業高層認為,企業家在壯大中產階級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70%的企業高層肯定了政府促進中產階級發展的政策所取得的顯著成就;相比而言,在其他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中,僅有46%的企業高層對所在經濟體內的政府成果表示認同。

中國經濟下行超預期影響經營與投資

調研發現,中國經濟下行幅度超預期對經營和投資影響最大,並對在整個亞太經合組織的投資產生負面影響。有企業家認為會“很大程度上”抑制亞太地區投資的是區域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升級。中國企業高層還擔心在中國發生互聯網嚴重崩潰或者基礎設施遭受網絡攻擊會嚴重影響企業經營、抑制投資。

此外,受訪企業家還展望了2020年國內及區域商業環境變化中存在的機遇。

72%的中國企業高層認為,到2020年中國二線城市很可能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心,消費需求有望在這一過程中穩步增長。

67%的受訪者還認為人民幣很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成為世界貨幣和可行的儲備貨幣。

63%的受訪者認為,政府與企業合作模式(PPP)發展成熟,成為促進區內基礎設施發展的有效方式。

近55%的企業高層認為將有更多的國有企業根據市場規則運營。

普華永道還發現,物聯網和3D打印等數字科技和新興技術將帶來機遇,但同時也伴隨著風險,28%的企業高層提到網絡攻擊或中斷會對經營活動造成影響。

另外,報告指出,企業在找對合作夥伴和發布新產品與服務方面充滿信心。84%的在華企業高層對此給予正面回應。有76%的中國企業高層表示,面對新進企業和非傳統競爭者,他們有信心能在競爭中不落人後。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60

普華永道:醫療產業海外並購處於價值探索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072.html

近期,醫療大健康產業一級市場持續火熱,大量資本湧入醫療產業也帶來了監管、改制、創新等多方挑戰,與此同時,資本的進入也為醫療行業帶來了新模式、新體制、新機制的差異化體驗。普華永道認為,資本的進入需要監管合理引導,醫療公益性與資本逐利性矛盾待解。

另外,境內醫療供給改制進入試水階段,但保險公司、醫療集團仍然為境外醫療並購的主要參與者,海外醫療並購投資還處於起步過程。普華永道認為,醫療產業的海外並購還在價值探索之中。

公益性與逐利性的博弈

隨著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與醫療改革的政策不斷出臺,投資醫院、康複、診療等核心醫療業務成為新的並購方向。

2015年互聯網醫療成為新熱點,投資規模爆發式增長至人民幣100億元。同時,戰略投資者與私募股權投資者對於醫療健康產業保持同期熱度。普華永道數據顯示,主要針對A股上市公司的戰略投資者2015年交易金額達38億元,同比增長18.45%。戰略投資領域延伸到發展或跨界投資健康產業。

醫院類型方面,民營醫院的投資2014年開始井噴, 2015年度涉及民營醫院的並購交易達44起,金額達39.41億元,同比減少34.46%。公立醫院投資活動穩定增長,2015年度披露的交易共計8.4億元。

然而,醫療大健康產業持續火熱的同時,大量資本湧入醫療產業也帶來了監管、改制、創新等多方挑戰。普華永道咨詢部合夥人邢立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資本固有的逐利性、醫療本有的公益性客觀上有一定矛盾。但醫院與資本的雙向選擇,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和公益性與逐利性的矛盾。

“資本進入的前提是合理的投資回報,醫院接受資本的前提是其資源投入能否能有效解決供求矛盾,例如通過提供差異化的醫療服務更好的服務於患者,雙向選擇是資本進入醫療行業的門檻之一。”邢立萍說,醫療不是暴利行業,短期財務投資不應該選擇醫療行業,同時醫院主體也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確保公益性不會被資本的逐利性取代。

邢立萍強調,“為了防止逐利性被反向擴大,資本進入的方式需要監管引導。”從案例上來看,國內資本進入醫療更多方式是公有醫院改制或托管,其間醫院主體難免會面臨公共資源占用和國有資源流失的風險。但是,資本主體也在探索政府改制的方向,試錯並前行是資本與監管兩方需直面的挑戰。

另一方面,資本的進入為醫療帶來的新模式、新體制、新機制,這種差異化體驗對於整個醫改的推進是有利的。“公立醫院立足點在於解決看病治病的問題,資本更多的將目光投向服務滿意度和舒適度的方面。資本帶來的差異化能夠緩解就醫矛盾、資金缺口、也對醫務人員的就業提供了多向選擇。”邢立萍說。

普華永道審計合夥人孔昱表示,資本大量介入不利的影響體現在私有化改制化後,對盈利方面太偏重。“但這一方面不是資本本身的問題,而是在於社會機制如何引導。對於醫療行業,投資者必須有清醒的認識,資本在醫療行業的主導地位相對較弱,醫生護士等專業人員對醫院發展和運營有重要影響。” 醫療機構公立和非營利性的性質決定行業發展比較慢,資本介入會促進行業發展。

(附表一:2012年~2015年境內外醫療並購交易規模分布)

海外並購的價值探索

從醫療產業投資區域來看,境內醫院的投資活動主要集中北京、江蘇、浙江、廣東等醫改先行區域,而涉及境外醫院的海外並購數量近年來有明顯增幅。

數據顯示,2014年涉及境外醫療並購的交易數目激增至9起,交易金額達46.07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了中國地區在海外並購最大的交易——複星國際收購葡萄牙綜合類醫院96.07%股權,該交易金額達4.6億歐元。

近期,該紀錄被綠葉醫療的並購案再次打破。綠葉醫療集團宣布與澳大利亞第三大私立醫院集團Healthe Care大股東於2016年4月初正式完成交割,這也意味著截至目前中國醫療行業資金規模最大的海外並購案正式落地,此次並購案交易金額為6.88億美元。

2016年,境內醫療供給改制進入試水階段,但醫療機構的海外並購仍處於起步過程中。普華永道企業融資與並購部總監鄭煒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醫療產業的海外並購還在價值探索之中。

“目前完成的海外並購中,大多數是保險公司或大型醫療集團進行資產配置。企業認可中國醫療市場處於高增長期,主觀上願意進行配置。”鄭煒說,不過值得註意的是,企業希望境外並購的方式實現資源共享、探索新的經營方式與運營模式、或是尋求海外並購為集團帶來的額外價值。但在境內外不同醫療體系下,標的的選擇會對以上目的造成變數。

鄭煒表示,目前海外醫療並購市場還在循序漸進的建設中,以資產配置以外為目的的投資者相對較少。“醫療不是暴利行業,境內外醫療資源整合有發展前景,但不同國家醫療行業的合規性、公司架構要求、專業認證等因素都帶來了一級市場的並購門檻。”

(附表二:2012年~2015年境內外醫療並購區域分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30

普華永道:今年中國零售額增速將邁入穩健增長時代

根據普華永道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可望增長9.2%,未來五年將邁入個位數穩健增長階段。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5日上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1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這是中國零售額增速自2011年以來連續第六年出現放緩的跡象。

報告預計,2016年~2020年,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複合年增長率將達7.5%;至2020年,零售額將接近44萬億元。2016年,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可望增長9.2%;2017年增長率為8.6%;而之後的三年,增長率將維持在7%左右。

普華永道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主管合夥人王笑表示:“中國的零售及消費品行業協同經濟正處於轉型階段。當前周期性因素好轉,加上千禧一代購物者的購買力日益增長,需求轉向滿足生活體驗及健康生活時尚的新產品,這些有利於延續市場的增長動力。由於國內經濟日漸成熟以及零售業的擴張,之後幾年的增長率也將維持在7%左右。”

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漲幅趨於穩定的同時,網上銷售的增長顯然更快。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6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81萬億元,同比增長26.6%,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6.3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6%。

與此同時,中國消費者也是率先利用移動技術的群體。普華永道全零售調查顯示,2015年中國有88%的受訪者表示已通過手機購物,這一比例在全球為54%。同時,中國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網購時願意選擇手機支付,這一比例在全球為12%。

展望未來,王笑總結道,眾多零售及消費品公司正在開發“全零售模式架構”,註重讓消費者能夠在研究、購買乃至交付階段一直能與零售商互動交流。與此同時,科技正持續改變著消費者研究和購買產品的方式。在舊商業模式衰退、新模式興起之時,技術創新將引領行業變革。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等技術對零售行業的顛覆性影響舉目可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22

普華永道蔡智鋒:傳統文娛探索深度內容轉型成趨勢

移動互聯網正在改變人們閱讀、觀影的習慣,與互聯網技術結合往深度內容發展是傳統文娛產業發展趨勢。

一方面,互聯網技術降低分發渠道成本,同時,提高了內容到達率,給傳統的文娛行業帶來新的活力與機遇;但另一方面,內容的快速叠代也更加凸顯傳統文娛行業的不足。

普華永道《2016年-2020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下稱“《展望》”)指出,傳統的文化產業正在面臨轉型的需要,而受到沖擊最大的當屬廣告以及傳媒產業: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將重構這些行業的生產方式。

沖擊

以廣告為例,通過移動互聯網,廣告能夠輕易達到千萬甚至上億的到達量。同時,按點擊收費的計量方式讓廣告效果更加直觀。“跳過不看廣告的觀眾就不收費,這是互聯網廣告最大的競爭優勢,紙媒等傳統媒體掌握不了這樣的信息。對於企業來說,可以知道背後有多少人看了這個廣告,用戶轉換的可能性。”普華永道TMT行業合夥人蔡智鋒說道。

無疑,目前來說,手機成為占用人最多碎片時間的閱讀工具。中國報告大廳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國網民的人均周上網時長達25.9小時,相比2013年下半年增加了0.9個小時。隨著Wi-Fi覆蓋提升以及4G技術的成熟能夠提供更為優質的上網環境,移動互聯網應用豐富性提升多方向滿足用戶上網需求,推動平均周上網時間繼續增長。

隨著“掛網”時間增加,時效性有關的內容轉到互聯網端是大勢所趨。

蔡智鋒對第一財經表示,技術只是改變了傳統文娛產業的分發渠道,“創作基調沒有變,傳統文娛在內容制作是有優勢。但如果傳統廣告或者媒體不去改變分發渠道,很好的內容生產者,但是速度更不上,主要的核心競爭力就會被拿走,很容易被新興媒體所取代。”

除此以外,新一代的從業者也引領了傳統文娛行業的轉型。“現在投放廣告的很多廠商都是互聯網企業,決策層年輕化,讓他們嘗試更多新的廣告運營模式。互聯網廣告會不會成為爆款,是他們所關註的。”蔡智鋒說道。

如何破局?

隨著運營方式的改變,傳統文化出版行業盈利方式也發生變化,過去廣告收入是其重要的收入途徑,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聞內容被轉到在線平臺,來自消費者的收入將超過來自廣告商的收入,今後數字化新聞內容的增長將聚焦在移動端之上。

《展望》顯示,新聞報紙等出版行業的收入在降低,但紙媒和在線新聞的讀者人數卻呈上升趨勢。

在蔡智鋒看來,對於傳統文娛行業來說,發展關鍵在於厘清自身優勢,同時發展網端渠道。“網端和傳統媒介是可以同時鋪開,畢竟是有兩個不同的群體,這樣可以滿足不同需求。當然這個收費模式也將會有新的變化,未來報紙雜誌還會不會有廣告很難說。”

隨著在行、分答等平臺的興起,知識分享經濟出現,在傳統授課、演講模式以外,產生了新的獲取知識渠道。然而,這些新興的渠道並不全然會對傳統文娛產業產生沖擊。

上月,“在行&分答”獲得元璟資本與紅杉資本中國基金2500萬美元A輪投資,同時,跟投方還包括邏輯思維和王思聰的普思資本。本輪投資,在行&分答估值超過 1億美金。其中,分答僅僅誕生40余天,就獲得1000萬體驗用戶,積累33萬答主,生產了超過50萬條問答內容。其付費用戶100萬,交易金額超過1800萬。

這樣的知識分享平臺對於傳統文娛產業來說是否又是另一輪沖擊?

蔡智鋒指出,目前知識分享平臺以制造話題為主,缺乏深度知識分享,而這部分是傳統文娛產業的強項。“滴滴、airbnb,是物的分享,這樣的模式容易做成標準化,但是知識的分享,要做成精品一定是小眾的,如果是大眾的,專家不一定願意到平臺上進行分享。” 因此,知識分享平臺能否把規模做大,仍然有待時間的驗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09

普華永道:2020年中國視頻遊戲產業收入將達128億美元

7月27日,普華永道發布《2016-2020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下稱“《展望報告》”)顯示,全球視頻遊戲行業的總收入預計將從2015年的712.7億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900.7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將為4.8%。同日在第14屆ChinaJoy會展發布的《中國遊戲產業報告》也顯示出中國遊戲正在高速增長,中國遊戲市場規模已與美國並駕齊驅。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我國遊戲用戶達4.89億人;遊戲銷售收入達78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三成。

按照收入計算,中國是全球第三大視頻遊戲市場,排名前兩位的分別是美國和日本。《展望報告》預計,中國的視頻遊戲行業總收入將從2015年的89.8億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128.5億美元,預計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4%。收入增長的動力來自於遊戲用戶數量的攀升。根據中國版協遊戲工委發布的數據,2015年中國遊戲用戶達到5.34億人,相比2014年增長3.3%。

目前,PC遊戲仍是中國視頻遊戲市場最大的子行業,盡管從2010年以來由於新產品上市的頻率下降,PC遊戲的增速一直在放緩。與此同時,尤其是在2015年,PC遊戲轉為移動遊戲發布的數量正在不斷增加。

2015年7月,中國監管機構開始允許外國公司在中國制造與銷售遊戲主機。自此之後,中國的主機遊戲市場獲得了快速發展。這項監管舉措的變化為主機制造商帶來了新的機遇,盡管過去的十五年監管政策將它們置於競爭劣勢。此外,外國主機遊戲制造商依然可能面臨盜版、審查和競爭等方面的重大挑戰,當然這些挑戰也並非無法克服。

2015年,中國App遊戲行業的增速出現下滑。《展望報告》顯示,該子行業年收入為26.1億美元。這反映了中國的移動遊戲行業開始趨於成熟,這一變化得益於過去幾年里的一系列並購交易。展望未來,中國移動遊戲領域的競爭將更多地體現為銷售渠道的競爭。網頁遊戲的收入增長同樣出現了下跌,這歸因於活躍玩家的參與度開始降低。截至2015年底,中國約有3.73億網頁遊戲玩家,預計在未來五年里這個數字將保持相對穩定。

普華永道中國通信、媒體及科技行業主管合夥人高建斌表示:“2015年,中國遊戲產業的蓬勃發展包括在線雲遊戲和電競賽事的興起。這些遊戲賽事廣受歡迎,不但會提升PC和移動遊戲對中國玩家的吸引力,廣告收入也將相應增加,同時在未來五年內擴大粉絲經濟的影響力。”

過去幾年,中國遊戲產業經歷了從端遊到頁遊到手遊再到VR的發展歷程。端遊興起於2000年前後,韓國網遊是當時國內遊戲市場的主角。2008年,頁遊開始興起,彌補了端遊在更新速度等方面的短板。而到了2015年,移動互聯網普及,手遊成為主角。遊戲市場規模從幾十億到了千億的量級。同時,VR等新一代技術出現,為遊戲產業帶來了更多的科技元素與想象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41

普華永道:中國上市銀行壞賬率年底或攀至2% 不良爆發尚未見底

9月21日,普華永道發布的《銀行業快訊:2016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回顧與展望》顯示,在中國經濟持續調整和利率下行的大環境下,今年上半年中國30家A股和/或H股上市銀行持續面臨盈利增速放緩、息差收縮、不良貸款“雙升”和資本充足率下降的壓力,上市銀行需醞釀新的增長動力。

普華永道方面認為,如果下半年沒有大規模的核銷或處理,不良率有可能繼續攀升至2%。由於信用風險上升、銀行風險偏好轉向,上半年A股上市銀行上半年新增貸款46.58%投向住房按揭。未來一段時間銀行還會把房貸業務作為發展的重點,是銀行趨利避害選擇相對風險比較低的資產投向,

不良資產爆發上位見底

報告顯示,2016上半年,30家上市銀行整體實現凈利潤7,744.52億元,同比增長4.60%。 五家大型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同比增長 3.11%,增幅最小。九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也維持增長,整體 凈利潤同比增長6.09%。13家城市商業銀行,由於規模及基 數較小,其凈利潤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 速,整體達到18.04%。三家農商行的表現各不相同,整體增速為6.49%。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合夥人周章表示:從整體來看,銀行最主要的利潤來源是息差,而大部分銀行的凈利差和凈息差都受到央行基準利率下降的影響,對今年上半年銀行收入形成比較大的壓力,並且這一壓力會持續存在。

“2016年上半年,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營改增”)對中國銀行業的盈利增長也產生了壓力。營改增提出本來是為了降低市場的稅負的,但各家銀行為了迎接營改增的變化投入了很多去改變系統,營改增之後,各家銀行的稅負成本反而增加了,當然了從5月1日營改增生效到現在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如果未來銀行作出相應調整,情況可能會改善。”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合夥人姚文平補充道。

截止至2016年6月末,30家上市銀行總資產規模達135.41萬億元。已披露不良貸款狀況的29家上市銀行,整體不良貸款額達1.13萬億元,較2015年末增10.06%,不良貸款率1.66%,較2015年末升0.04個百分點。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服務部主管合夥人梁國威稱,上半年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關註類貸款以及逾期貸款均保持增長趨勢,因此不良貸款率尚未見頂,並未全部暴露出來。事實上,上半年核銷處理的不良貸款超過1000億元。如果下半年沒有大規模的核銷或處理,不良率有可能繼續攀升至2%。

關於對不良資產的處理,報告指出,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重啟、與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合作創新處置模式等是近年來銀行處置不良貸款的主要方式,最近熱議的以 “債轉股 ”化解仍在討論中。

上半年新增貸款近5成投向住房按揭

上市銀行2016年半年報顯示,A股上市銀行上半年新增貸款46.58%投向住房按揭。對此,王偉表示,從資產配置角度來講,銀行還會把房貸的業務作為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重點,銀行趨利避害選擇相對風險比較低的資產投向,是商業化市場化的一個選擇。這些房貸有房地產作抵押物,房地產市場也相對比較成熟,房地產的處置和變現還是比較容易的。銀行也會把控房貸市場的準入來控制風險。但房貸不構成一個行業,銀行很難設立集中度的指標。

王偉還補充道,中小企業實體經濟獲得貸款資金現在看起來占比比較小,但其實商業銀行們特別是經營管理層們也想找到好的項目,國家也在考慮引導銀行資金流向新興行業,但處在開創初期的企業相對風險比較高,各家銀行也在制定內部規章,確保在向新興業態投資時采用一種更審慎的做法。

2016年年初至今,中國發行的綠色債券已近1200億元人民幣,占全球同期發行的綠色債券的45%。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發行市場。

梁國威認為,綠色債券具有多項與眾不同的特點,隨著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國家七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綠色金融將繼續成為值得關註的一個新興領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62

開放職業培訓機構落戶 普華永道培訓入駐上海自貿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剛剛在上海自貿區註冊成立了一家非學制類的職業培訓機構,這也是普華永道在全球首次推出的創新業務。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工商登記資料發現,這家公司名為“普華永道商務技能培訓(上海)有限公司”,註冊時間是2016年10月8日,註冊資本金500萬元人民幣。這也是全國首家獲得經工商註冊的籌備設立許可的外商獨資非學制類職業培訓機構。

能夠在自貿區里註冊外商獨資的營利性非學制類職業培訓機構,得益於自貿區推出的產業開放政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外國教育機構、其他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中國境內單獨設立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

所以一直以來,外商從事教育培訓,只能以中外合作辦學的形式來進行,不能獨資。

變化出現在2015年。當時出臺的自貿區2015版負面清單中,把“非學制類職業技能培訓”放在了負面清單之外,也就是說,在四個自貿區里,外商可以獨資設立非學制類職業技能培訓。

不僅僅是普華永道,浦東新區人保勞動關系處(行政審批處)處長陳大可介紹說,目前已經接到了多家外商關於設立獨資培訓機構的咨詢申請,比如臺灣的居家養老護理員的培訓等。

10月11日在接受采訪時,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戰略主管合夥人楊偉誌說,非學制類的職業培訓機構在改革後首次允許外商獨資,這一政策改革充分體現了自貿區的開放理念,為普華永道這一創新項目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與此同時,“而證照分離的改革試點,則為企業申請籌建執照提供了實踐操作可能性。”楊偉誌說。

所謂的證照分離,是指在上海推進的商事制度改革的第三個階段。

此前兩個階段,一是指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之初,降低企業準入門檻,實行註冊資本認繳制,取消最低註冊資本。該舉措已經適時在全國推廣。

第二個階段,則是進一步明確了商事主體權利,把商事主體和經營主體分離。上海自貿區率先在2015年1月份推出了“先照後證”的12項改革措施,此後也已在全國推廣。

此後在2015年12月22日,國務院批複同意在上海市浦東新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試點期為自批複之日起3年,改試點自2016年4月1日正式實施。“證照分離”改革是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重要舉措,是順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制度安排。

“證照分離”的改革試點,針對企業普遍反映的“辦證難”問題,選擇116項審批事項,按照取消、改備案、告知承諾、提高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強化準入監管等五種方式進行改革。以進一步強化市場主體地位、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綜合服務環境。

普華永道商務技能培訓(上海)有限公司也正是得益於其中的告知承諾制。

依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外合作經營性培訓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普華永道在5個工作日拿到了營業執照,並於10月10日提出籌建申請,當場簽署告知承諾書後,當場拿到主管部門同意籌建的行政許可,籌建工作就可以展開。

“從企業提出申請到拿到籌建許可,整個過程只用了10個工作日左右,縮短了行政審批程序,為項目的籌備預留了充分時間。”楊偉誌說。

而在這之前,要獲得人保部門發放的行政許可,並不容易。

目前,普華永道商務技能培訓(上海)有限公司正式進入了籌備期。一旦通過相關培訓場所、師資招聘等指標的評估,就可以獲得正式經營的許可,開始培訓業務的經營了。

浦東新區組織部副部長、編辦(審改辦)副主任金莎表示,不同於之前國務院的幾輪取消、調整審批事項,“證照分離”改革是對一個事項的事前、事中、事後進行全過程改革,創新“五位一體”的事中事後監管模式,促進政府職能由“重審批”向“重監管”轉變。

陳大可說,在籌建期間,政府部門會組織對於培訓的場所、師資、教學大綱等進行評估,以確保符合要求。同時,“企業也必須設立保證金賬戶,按照註冊資本金的10%來設立保證金,作為學員權益的保障。”

“證照分離”的改革,也正在不斷釋放市場主體的活力,越來越多的企業設立並開展業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浦東新區共受理了1.5萬件“證照分離”事項。今年2季度浦東新區的相關辦證量,比一季度增長了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