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蔡东:闪电婚姻缘于曼毫无保留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26/HTML_DYOEDYUPFAQS.html


8月21日,中国重汽1300名服务商代表会聚济南,蔡东以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3808.HK)总裁身份,详细介绍了中国重汽和德国曼汽车公司(以下简称:德国曼)的合作计划。

“我们希望能够向服务商网络传达公司最近变动的信息,并对此前频繁发生的竞争对手挑起的产品质量事件进行澄清。”中国重汽今年头两月的重卡市场份额一度飙升至34%,尤其是与曼的全面合作,引起了行业其他企业关注。

五 周前,德国曼获得中国重汽(香港)25%加一股的股权,涉资60.48亿港元。此前德国曼相继与技术合作伙伴陕汽集团、潍柴动力等企业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谈 判,由于陕汽和控股陕汽的潍柴动力之间的利益分歧,谈判一直没有结果。最终促使德国曼转向了中国重汽。由于双方约定的排他性原则,德国曼与陕汽集团之前的 技术合作将终止。

近乎半卖半送

2008年春节之后,在与潍柴动力的合资谈判最终失败之后,曾经因为斯太尔项目在济南工作过的德国曼员工开始试探性地接触中国重汽,并提出合作谈判愿望。3个月后中国重汽和曼公司的高层开始了合作磋商。

看完中国重汽自主研发的A7车型驾驶室后,德国曼谈判代表态度耐人寻味,“我们不愿意与能开发这样驾驶室的企业竞争,我们更愿意合作。”

德国曼是全球第三大重型卡车制造商,在欧洲16吨以上的重型商用卡车市场,2009年1-5月,德国曼的市场份额为15.93%,仅落后于戴姆勒-奔驰。但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曼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也一度下滑。

在欧洲这样的成熟市场,商用车巨头已经看不见长久的增长潜力,欧洲商用车巨头正在寻求全球新兴市场作为增长点,这包括奔驰、沃尔沃、雷诺以及德国曼。

让 德国曼选择中国企业合作的理由是,中国重汽在伊朗这样的第三世界市场,已经将沃尔沃一年上万辆的销量,一下拉低到了一千辆左右。德国曼坚信,在应对新兴市 场需求时,像中国重汽这样的企业或许更有竞争力。曼看好的是双方未来在新兴市场的开拓能力,而这对于中国重汽来说无疑是机会。

在对中国重汽 的合作中,曼公司技术导入方式类似于“半卖半送”,中国重汽得到了曼D08、D20和D26全系列发动机技术;车桥、分动器和驾驶室等总成;世界最先进的 重型卡车之一的TGA整车技术;还有曼在卡车服务和技术提升方面的支持等。中国重卡得到了再次全面技术升级的机会。

据了解,德国曼将在10 月份向中国重汽派驻1位执行董事,其他3位非执行董事并不会在济南工作。执行董事将协助蔡东完成技术导入以及新产品的生产工作,双方协商将共同创立一个新 品牌,用于在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市场进行销售。除此之外,在技术中心、发动机事业部、卡车工厂、采购部、销售部等部门,曼都会派出工作人员。蔡东预计首批产 品的国产化,可能会在两年后完成。

联合+自主

“中国重汽的发动机无论怎么包装,也达不到欧洲80分贝的噪音标准。”蔡东承认,国内基于斯太尔欧Ⅱ升级而来发动机,虽然经过欧洲技术公司的再次开发,可以满足欧Ⅲ或者欧Ⅳ的排放标准,但是毕竟不是最新产品平台。

“我们现在就是两条路,一条就是走自主研发的路线,请欧洲的设计公司帮助我们设计产品,设计公司有很多经验,但是欠缺的是生产环节的经验,我们研发出来的产品需要很长时间的验证。”

蔡东的另一个打算,就是与曼这样的整车企业合作,“我们可以利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比如曼的每一个示范文件都给中国重汽,在设计东西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东西是不是符合生产标准。”

对于这次合资,业界曾有疑问,认为中国重汽迫切需要发动机技术,因为中国重汽目前主推的EGR发动机,将无法向欧Ⅳ甚至欧Ⅴ升级,所以中国重汽与曼合作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蔡东不承认这种说法。

此次合作引入的产品是曼最为先进TGA平台,一共4563款新车型全套的引入。“外方不怕把图纸卖给你,就怕把示范文件给你,因为给你之后,你就有翅膀想飞了。”蔡东说这是和曼谈判的重心。

最后曼公司决定给中国重汽44个部件的示范文件,几乎涵盖了发动机所有的重要部件。这一合作方式改变了此前合资企业引入技术和产品,但生产出来的产品,要到国外去做评测流程的历史。

垄断引发新一轮博弈

然而,与曼的蜜月期还未度过,中国重汽与国内同行的竞争矛盾已在销售和服务终端集中释放。

今年1至7月份中国重汽累计销量为7.77万辆,同比增长2.13%,今年前两月其重卡市场占有率一度冲击至34%,目前仍维持在20%的水平,居行业首位。中国重汽近乎于垄断式的增长,已经使其与国内同行的竞争矛盾越发严重。

据中国重汽相关人士介绍,有竞争对手收集中国重汽的售后服务信息,鼓动消费者向中国重汽提出退车要求,然后由其他企业低价卖车给该消费者。中国重汽在此时召开服务商大会,在传达曼入资的事件之余,更有稳定服务网络的意图。

从签署的协议中可以看到,如果中国重汽能够在3-5年中,将曼公司的最新技术消化吸收,将使其重卡产品迈进国际一流产品行列,对国内以“自主结合国外设计公司研发”方式为主体的企业将形成一定的冲击。

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汽解放和陕西重汽可能继续走自主结合聘请国外研发公司研发的道路,东风与沃尔沃的合资尚无结果,福田与奔驰结成合资企业,将来可能会导入很有竞争力的产品,依维柯的合资前景目前也很难预测。

最终哪条路线能够成功,蔡东认为,“要看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以及产品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情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5

林一泓從負債五千萬到成為上市遊戲股王的心法 凡事留三分餘地 不要做到毫無退路

2011-7-11  TWM




林一泓投資遊戲產業六年賠掉五千萬元,最絕望時甚至想跳淡水河結束生命。

還好,他勇敢走下去,在失敗中學習到凡事當機立斷,留三分餘地的哲學,最後終於成功逆轉勝。

撰文‧羅弘旭

人生常常面臨許多十字路口,如果,一邊是還債一輩子的上班族,另一邊是可能輸得更慘的再創業,你選擇哪一邊?

當今最紅火的上市遊戲股王茂為歐買尬董事長林一泓,就曾經遇到這個人生的十字路口,最後,他選擇接受可能再失敗一次的挑戰。

如果當初他選擇了另一條路,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也就不會是他。還好因為林一泓勇於挑戰失敗,才有機會創下每股稅後純益高達八十二元的紀錄。

從負債五千萬元到現在身價超過三億五千萬元,林一泓只花了三年的時間。成功逆轉勝的背後,不是因為奇蹟,而是因為他知道如何從失敗中學習成功。

不到三十歲,林一泓所服務的寶來集團長官就鼓勵他出來創業。不只鼓勵,寶來前董事長白文正以及寶來的一些股東,甚至還拿錢出來投資他。如此畢生難逢的機遇,不是每個年輕人都能像他這麼幸運。

但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林一泓,他所創立的遊戲軟體公司茂為(現在改名為茂為歐買尬),最後,卻從三十位員工走到只剩下三位,總計,六年他共燒掉五千萬元。

這五千萬元,對大老闆可能不算什麼,但對初次創業的林一泓,卻可以徹底擊垮他的自信心。

自我安慰造成愚昧

堅 持死守單機遊戲 公司愈虧愈多「從一九九九年到二○○五年,我從剛開始的自信,覺得處處充滿機會,每天只要有合作的可能,就興奮地出門商談,到最後一個人在公司待到深夜, 把辦公室電燈關掉,對著電腦螢幕怔怔地發呆流淚。」「我太過樂觀了,」林一泓分析自己的挫敗。一套動輒千元以上的單機遊戲,推出不到三天,台北市光華商場 的盜版廠商就已經破解完畢,一片八百元,每片光碟還有六、七種遊戲。甚至到了後期,連買都不用買了,國外一推出遊戲,駭客就做好中文化破解檔,放在網路上 讓人隨意下載,林一泓無奈地說:「破解得比我們代理商速度還快。」○五年,由於盜版產品猖獗,茂為堆了一庫房的電腦遊戲賣不出去。雪上加霜的是,林一泓所 代理的單機遊戲(只能自己在電腦上玩),同時遭到來自線上遊戲、新科技和盜版業者的三方夾殺。

即使四面楚歌,公司處境岌岌可危的林一泓,竟 然還是不停地催眠自己:「單機和線上是不同的市場區格」、「只要是經典遊戲,還是有玩家願意買正版來收藏」,方向錯誤的自我安慰造成愚昧,永遠走不出命運 的迴圈。當時,林一泓還是鐵齒地認為自己沒有錯,堅持死守,不退出單機遊戲。

○一年,花三千萬元經營網咖,○三年,公司虧損二千萬元,接著他又與網咖合作,付給網咖遊戲軟體上架費,燒掉了一千五百萬元。

曾想跳淡水河結束折磨

不 放棄 到智冠打工發薪水養員工但這些動作只是加深公司虧損的速度,到○五年,數字像滾雪球般,滾成負債五千萬元。從剛回國意氣風發的創業,到面對滿紙紅字的損益 表。「為什麼到現在我會淪落到欠五千萬元,整個公司淨值是負的這種地步?」在深夜中,林一泓一次又一次地這樣問自己。

才三十五歲就負債五千 萬元,這個不可承受之重,林一泓不禁透露心中從未說出口的念頭:「最落魄的時候,也曾經想過,這樣一輩子還錢,不如跳淡水河好了,也不用這樣繼續受折 磨!」但這樣一閃而過的念頭,他深藏在內心,從來沒有被外人察覺,在他創業過程一路陪著他的妻子說:「不管事業再艱困,他都還是神色自若,很少看到他陷入 沮喪。」其實,面對初次創業就遭受如此巨大挫敗,林一泓仍然強迫自己必須冷靜下來,好好盤算,他估算:「就算我找到月薪三十萬元的工作,要還清這五千萬 元,最起碼要十五年,難道我的人生未來十五年就要這樣走下去嗎?」人生下半場,就這樣不停走下去、走下去,或許在五十歲之前,有機會還清負債,這對一向自 負,處處做到最好的林一泓而言,無法面對的與其說是金錢和經營的損失,不如說是他對自己的質疑「我,為什麼會失敗?」當時公司淨值已經是負的,林一泓大可 以宣布倒閉,投資的股東也只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但他沒有選擇結束,卻是選擇到智冠當董事長王俊博的特別助理,用賺來的薪水繼續發放公司其他兩名員工的薪 水。

為什麼要拚成這樣,他幽幽嘆氣:「我不能辜負那些當初投資成立公司者的期望。」這些人,有寶來證券董座白文正、有林一泓的親戚朋友,有他的同學,即使公司虧欠一屁股債,這些人都從未責怪他。

他 們勸他:「投資事業本來就有起有落,別太放在心上」,他的小學同學,更在他需要資金時,毫不猶豫拿出五十萬元:「這些錢不是借給你,是投資你公司,等你賺 了錢再還我。」為的就是不讓林一泓有還錢的壓力,這些人情,讓林一泓知道,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把錢還清,也更加深他不解散歐買尬,一定要讓這家公司東山再起 的決心。

擔任王俊博助僅僅半年,他不諱言,到智冠,就是要偷學王俊博如何打造台灣最大的遊戲公司,白天,他在智冠打工,下班之後,回歐買尬 繼續處理公司基本營運。原本就習慣一天只睡三、四小時的他,這段時間更幾乎成了遊魂,他形容:「我把紙筆放在床頭,一想到今天有哪裡沒做好,或者明天要處 理哪些事,就跳起來記在紙上。」最後,他不靠醫生開的安眠藥就無法入睡。

一款舊遊戲成翻身機會

與南韓廠商搏感情 免費取得經營權幸好,因為「人情債難還」的壓力,讓在智冠期間的林一泓,看到自己翻身的機會,一部曾經在南韓與台灣大受歡迎的遊戲──「Flyff飛飛Online」。

這款遊戲在台推出時大受歡迎,但是後來卻因為遊戲營運商沒做好用戶資料控管,被駭客入侵,由於整體系統重整後產生資料不相容的狀態,最後宣布無限期關機。

兩 年之後,南韓原廠再度來台灣,希望能再度推出這款遊戲,但國內幾家代理商都興趣缺缺,因為「代理一款曾經被搞垮的遊戲,怎麼可能賺錢?」但是林一泓卻看到 不一樣的角度。他分析:「什麼樣的感情讓你最刻骨銘心,就是那種曾經愛上卻又得不到的,最讓你難忘!」他直覺認為「Flyff飛飛Online」就是這樣 的遊戲。

為此,他決定賭上一次,搏自己的人生,自己則偷偷請了一天假,搭最早的航班直飛南韓首爾,親自與擁有「Flyff飛飛Online」的南韓公司AeonSoft談合約。

手 上資金有限的林一泓,希望能談到「不付授權金」的條件。代理談判會議從中午一直延續到晚上,長達十小時,雙方僵持不下,眼看就要破局。最後林一泓與執行長 聊起他唯一看過的韓劇「商道」,韓籍老闆一聽對方居然也看過在韓國收視率高達四○%的電視劇,兩人聊起其中的劇情,愈談愈投機,原本緊張的談判氣氛也變得 和緩。

最後吃飯時,林一泓對著執行長說出「商道」中的這句名言:「成功商人不是在賺取金錢而是賺取人心,當你賺得人心時,金錢就會接踵而來。」用這句話打動執行長的心,他更順勢從包包拿出合約說:「那我們簽約吧!」終於不花一分錢,取得線上遊戲在台灣的經營權。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拉 下臉向母親借老本當再創業資金但遊戲的來源解決了,頻寬、伺服器、機房,這些都不可能免費,最後他只能向最不願意開口的母親情商借錢,不願意開口,來自他 的好強與他體貼母親的心。在大學時期的林一泓,是台大的風雲人物,高分考進台大土木系,開著家裡送的跑車上課,加上比同齡同學更成熟的氣度,在四、五個社 團之間縱橫往來,很快就博得「克萊斯勒王子」的封號。

但畢業當兵之後,父母親離婚,個性剛強的母親,獨自撐起家中生計,當時林一泓正準備出國念書,母親對他說家裡經濟沒問題,叫他別擔心,雖然母親的口氣堅定,但林一泓形容:「從大房子搬到小公寓,手頭上的現金也不如過去那樣充裕。」他看得出來母親的負擔沉重。

為了不造成母親經濟上的負擔,林一泓在美國給自己定下兩年拿兩個碩士的目標,因此,當二度創業,被迫向母親借錢時,林一泓的心情既羞愧又不甘。

但 母親二話不說,立刻帶著他到銀行,提出以前儲蓄的金條,林一泓形容:「一根根的金條,每十根紮成一捆,上面還有鑄造人的姓名,識貨的銀樓都知道這是絕對純 金。」母子兩人,抱著金條走遍台北市延平北路,一家一家銀樓去問「願不願意收金條」,事隔六年,林一泓仍記得那時金價才剛回漲,賣了一百五十三萬元,只有 現在黃金的一半價格,一百五十三萬元,放在他的懷裡,沉甸甸的,那是母親壓箱底的老本。

林一泓媽媽回憶:「那天他一直問我說,這樣好嗎?」可見向母親借錢,對他而言壓力有多麼沉重。

但 母親的犧牲和林一泓的眼光,讓他賭對了,這款不被看好的線上遊戲大受歡迎,公司二次出發,上線之後的四十八小時,公司幾位創業人睜著眼睛在機房觀察上線狀 況,就擔心伺服器承受不起流量當掉。由於這次的資金得來不易,每台機器的運算能力都要用在刀口上,這也讓重新出發的林一泓不再大手大腳花錢,他自豪地說: 「我們最擅長用最精簡的電腦語言執行最多的程式,別家公司發帳號都會卡住,我們十萬個帳號在六秒之內發出去,電腦還是跑得很順暢。」飛飛推出之後,最高在 線人數高達四萬人,打響歐買尬名聲,林一泓也感嘆地說:「沒有飛飛就沒有今天的我。」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玩電腦遊戲,林一泓堪稱國內骨灰級的玩家。他總是 用資深玩家的同理心來揣摩市場,認為好遊戲永遠會有人願意收藏。因而無法接受:「這麼好的遊戲,為什麼就是賣不出去?」但是,五千萬元的失敗,讓林一泓學 到:第一、商品要看好不好賣,而不是好不好玩。第二、當機立斷,事業沒商機,當砍就砍。

當被問起「如果你二度創業還是失敗了,你會怎麼樣?」林一泓回過頭重新思考這個問題,神情專注的他突然神遊了兩秒,撫著自己的心口說:「我沒有想過!但現在重新回想,我的心臟突然大跳了一下,如果失敗了,我的人生真的不知道會怎麼樣!」

遊戲推出大受歡迎

成功後讓他更謹慎 不再無顧忌豪賭但這場人生的大賭,讓他從失敗中學會了,不論做事業或做人都一樣,凡事留三分餘地,不要做到毫無退路。就算賭,也是在能承受的範圍之內。

林一泓自豪地說:「公司現金充沛,就算三年不開張也OK,即使公司有大動作,也不會傷到根本。」自信滿滿的神情,彷彿還是剛回國時候的他,只是這次,他留下夠多的餘裕,不讓自己再走到無法回頭的懸崖。

林一泓

出生:1970年

現職:茂為歐買尬執行長

經歷:儒碩公司經理

學歷:美國西北大學管理碩士、卡內基美隆大學即時資訊處理碩士、台大土木系

從失敗中學到的三件事:

一、當機立斷事業沒商機,當砍就砍。

二、商品要看好不好賣,而不是好不好玩。

三、事業和做人都一樣,凡事留三分餘地,不要做到毫無退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5

毫無亮點? Money Cafe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3/11/blog-post_4.html
滙豐季度盈利倒退, 差過預期, 年底到期的三年計劃, 只有資本充足率達標, 股本回報和成本效益比率都惡化。

第三季市況波動,拖累滙控環球銀行業務、盈利倒退超過一成,受英國客戶撥備拖累,歐洲業績再次見紅。

但既然業績咁差,問題係匯豐倫敦反而有得升、一度升近3%,點樣解釋好?

真係視乎市場情緒點走、大行側重歐智華對經濟前景評估相當樂觀、加上資本改善,估計股價有支持。

綜合摩通、瑞信及瑞銀意見、匯控資本改善,估計年底核心資本率有機會達到12%,而且瑞銀同瑞信話、對管理層經濟前贍感到樂觀,形容係正面因素,摩通同瑞信更預期,由於第二季以來、匯控股價都跑輸大市,估計會因為業績令股價有支持。

其實仔細分析,純粹據第三季稅前盈利比較,無論整體大數四十五億二美元,或核心稅前盈利五十億五美元,均遠低於任何一間大行估算。

無疑,按年計,大像兩組數字仍有升幅,惟按季比較,分別跌幅百分之二十,及百分之八,其中核心稅前盈利更連續兩個季度回落。

若非撥備再減,分析員指,大象季績肯定更遜預期。而剛在提及核心兩個字,匯豐目前最大問題正正來自核心動力不再,大像三大收入範圍:淨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及交易收益去看,三者無論按年及按季均告下跌,當中淨利息收入連跌三季,交易收益則跌近五成。

暫時而言,匯豐唯一賣點屬於資本多,一級核心資本比率升至一成三,問題在於英國監管要求提升,匯豐尚欠市場一個答案。

而更現實是,經歷早前斬頭,裁員,賣資產後,匯豐在成本減省帶動的盈利上升,已屆盡頭。

地區劃分,香港成為唯一按季力保不失市場,仲佔盈利比重45%,多謝馮姐!!!

其餘北美,亞太則通通走樣。而按業務劃分,GBM下跌,更叫人失望為商業銀行按季稅前盈利要倒退一成四,零售及財富管理業務尚且有1%增長。

零售銀行眾所周知靠貸款,匯豐較大亮點來自第三季整體客戶貸款有百分之五增長,屬近年少有貸款及存款升幅幾近相同一次,但由於淨利息收入下跌,表面睇幾乎代表息差壓力持續。

再三強調,匯豐雖則動力不足,惟穩健有餘,由於一級核心資本比率近乎全歐洲之冠,派息上調憧憬仍會繼續。如果再睇部份細數,管理層可能要應記一功。

首先,風險權重資產方面,大象整體涉及總數較今年年中少近一個百分點,而更有趣在於,匯豐列為可供出售投資,較之年中大減四成七。

一,匯豐對資本鞏固,強化賣點有備而來。
二,大象或多或少對未來利率環球似難以盤算,不言的話,豈會將可供出售資產大減,因為只要改列為持有到期類別的話,利率升跌,匯豐毋須有帳面影響。

中環分析員形容,大象成本減省效應之後,正處於穩健中下移,而繼續叫市場留意的一個小關注,仍然來自錢太多。

從中期報告第十三頁反映,象哥存放中央銀行資金,即剩餘資本再度升破千七億,比三個月前忽然大升一成半。


簡單講,伯南克好,耶倫好,繼續人為壓低利率,呢筆多餘錢,足夠令九哥領導的匯豐無連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32

最後期限臨近,巴以會談毫無進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152

停火協議即將到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談判毫無進展。上周,以色列與控制加沙地區的哈馬斯武裝力量達成長達5天的停火協議。(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昨日在內閣會議上表示:

只有對我們的安全邀請給予明確的回複,我們才能達成一致。如果哈馬斯認為它可以用外交手段來掩蓋其軍事上的損失。那它就錯了。

停火協議暫停了此前一個月來的沖突。此前的沖突導致了20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數百名平民。停火協議旨在達成更持久的協議,解決爭端。

作為談判的中間人,埃及已經提出了11點計劃,包括開放與加沙的邊界、與西岸巴勒斯坦當局合作重建該地區、並致力於阻止激進分子修建隧道攻擊以色列。

哈馬斯發言人Sami Abu Zuhri昨日表示,以色列可以獲得安全的唯一方法就是“首先讓巴勒斯坦人感到安全,解除長達八年的包圍。”“包圍”是指在2006年哈馬斯贏得巴勒斯坦大選後,以色列對加沙地區的封鎖。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向彭博新聞社記者表示,埃及的倡議是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案。阿巴斯的法塔赫運動控制了西岸部分地區,6月與競爭對手哈馬斯組成了聯合政府並參與了巴以雙方的談判。

哈馬斯要求以色列允許在加沙開設海港和機場。以色列官員表示,這些問題只能在與巴勒斯坦達成最終和平協議後再處理。

8月5日,以色列開始從加沙撤出地面部隊。以色列表示,派出地面部隊是為了結束多年來的火箭彈襲擊,並摧毀武裝份子所建造的隧道。

以色列TA-25基準股票指數仍然基本未受沖突影響,今天幾乎沒有改變。而以色列貨幣謝克爾並未開市。以色列的五年期信用違約互換(CDS)在八月升至今年以來最高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77

天合化工稱沽空報告“毫無根據” 匿名分析表示“非常有信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9/4018020.html

天合化工(01619.HK)在停牌多日後,終於發出一份澄清聲明,聲明中稱來自沽空機構匿名分析(Anonymous Analytics)的報告毫無根據、誤導及動機不良。

合化工(01619.HK)在停牌多日後,終於發出一份澄清聲明,聲明中稱來自沽空機構匿名分析(Anonymous Analytics)的報告毫無根據、誤導及動機不良。不過,匿名分析對《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回應中稱,對報告非常有信心。

天合化工9月10日晚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積極與港交所就有關查詢做溝通,但公司發現其電郵系統被黑客入侵,目前正與港交所溝通泄密危機以及繼續相關查詢,暫時還會繼續停牌,在港交所收到所有相關資料及已發公告後,天合化工才會恢複買賣。

在公告中,天合化工稱匿名分析的報告是一個包含虛假信息、捏造公司董事長簽名的不實言論的組合,公司相信其目的是破壞其聲譽及操控股份價格。同時,天合化工質疑,匿名分析的報告以匿名掩飾其作者、專家來源或機構本身身份及背景資料,並不受任何司法管轄區的規範,也沒有獲得任何認可。

天合化工在公告中,更拿出多份證明與匿名分析報告中數據不符的證據,並且將董事長魏奇的簽名與匿名分析中的對比。公司稱,倘若匿名分析的報告的聯屬人士或客戶可能持有天合化工股份的淡倉,若其股份價格出現下跌,這些人就會從中獲益。如果天合化工的股份市場交易偏離常態,其控股股東會考慮在市場購買股份。

而匿名分析早前在對《第一財經日報》的查詢回複中稱,原來該機構早在天合化工上市前就開始對公司進行一系列的研究。匿名研究的發言人稱,在發布報告後,就很自然地預計到公司會否定其報告中的所有內容,但他們對報告非常有信心。

一名外資基金經理對記者稱,由於上市前天合化工已經引發了一系列風波,給投資者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所以並沒有太多大型基金投資該股,即便重新開盤,也不會出現瘋狂的甩賣現象。而在天合化工的招股文件中,確實沒有引入基石投資者,上次在香港市場公開招股時,公開發售部分也只獲得約12%的認購,相當於3323萬股。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25

Jefferies CEO回應員工”換妻“:毫無根據 競爭對手落井下石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141

rich-handler-8.png

投行Jefferies高管被妻子曝光為了獲得客戶而不惜“換妻”,生活極度淫亂,並和同事一起嗑藥……導致Jefferies公司聲譽嚴重受損,公司總裁不得不站出來“力挺”員工,稱外界的詆毀毫無根據,並將員工吸毒解釋為“誌願參加藥物測試”。

華爾街見聞前天曾提到,Jefferies投行部醫療衛生行業全球負責人Sage Kelly的妻子Christina在遞交法院的離婚起訴中稱,老公為了獲得客戶業務,不惜“換妻”,讓她去“服侍”客戶。

為了獲得孩子的監護權,妻子還在控訴中詳細披露了Sage淫亂生活的細節:嗑藥,婚外情,3P,虐待,一夜情……活脫脫一個華爾街之狼的翻版。

如今,經媒體曝光後,Sage在華爾街已經是婦孺皆知,大家爭相討論關於他的各種八卦。

Christina在控訴中,指名道姓地提到Sage的多名同事也參與了吸毒和婚外情。這讓Jefferies公司的形象一落千丈,嚴重影響了公司業務。

於是,Jefferies的管理層坐不住了。

本周五,Jefferies公司CEO Richard Handler和總裁Brian Friedman發表公開信力挺自家員工,指責媒體不應該幹涉Kelly的私生活,且很多指控“毫無根據”。

“在過去的一周里,媒體和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頻繁地使用一則遭到否認的指控,並以此來評判Jefferies的所有事情。盡管我們很想對這些來自小報、博客的消息視而不見,但人們還是孜孜不倦地把各種片段拼湊起來,這讓我們無法繼續安靜的坐下去。”

Handler和Friedman稱,他們已經和指控中提到的所有員工都單獨談過話,讓他們相信他們代表者公司的文化。

針對員工吸毒的指控,他們還表示,Jefferies醫療衛生行業的團隊“曾參加過藥物測試的誌願者”。

他們還毫不客氣地指責了競爭對手的落井下石:

“有記者公開證實,一名排名前五的銀行的CEO曾經給他發過一封關於這件官司聳人聽聞的細節,而且我們也聽其他記者說過,他們從我們的競爭對手那里獲得了不少信息。”

“Jefferies在競爭的時候,我們會在金融市場上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客戶提供做好的服務。我們不會傳播沒有根據的謠言和謊言,對同行進行詆毀。”

目前,故事的男主角、身處輿論漩渦中心的Sage Kelly已經從公司請假。Handler和Friedman稱,這是為了讓他“更好地照顧孩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37

進步觀念4.同性戀仍受歧視 法律更毫無保障 「同性結婚」是基本人權

2014-12-01  TWM
 

撰文‧郭淑媛

二○一四年十月,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號召全球約二百名主教齊聚梵蒂岡,開會討論接納同性戀議題,儘管他所提教堂應該承認同性伴侶的建議案未獲多數通過,但指標性的天主教教宗的表態,已是全球同志運動的重大進展。

過去十年來,有愈來愈多國家承認同志婚姻合法地位。荷蘭於○一年率先立法保障,緊接著,比利時、西班牙、加拿大、南非、挪威、瑞典、葡萄牙、阿根廷、冰島、丹麥、巴西、法國、烏拉圭、紐西蘭、盧森堡,以及美國部分州、英國部分地區、墨西哥部分州,也跟進立法或修法;此外,以色列也承認在國外進行的同性婚姻。

而在台灣,一九九六年,知名同志作家許佑生與伴侶葛瑞舉行台灣首次的同志婚禮;一四年五月,許佑生卻召開記者會控訴:「當年我三十五歲,今年已經五十三歲,卻還在爭取婚姻平權!」十八年了,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化仍遙遙無期。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一三年起在網路上發動連署,推動「多元成家」相關修法,其中《民法.親屬與繼承編》九七二條修正草案,將婚約應由「男女當事人」自行訂定,改為應由「雙方當事人」自行訂定,其他法條中的「夫妻」改為「配偶」,「父母」改為「雙親」;不但推動同志婚姻合法化,同志家庭也能經由個案審查收養子女。

不過,這項修法草案一三年底雖獲立法院院會交付委員會審查,卻被冷凍,完全排不上議程。

婚姻平權法案連在立法院討論的機會都沒有,可見同性婚姻在台灣社會仍充滿爭議。反對者認為會破壞一夫一妻的家庭結構,擔心人口會減少或絕種。但是,台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林家興表示,同性戀與左撇子一樣,大多是天生的,是先天腦神經系統發展的結果,本身無心理問題。

法律不該因為性傾向的不同,而剝奪部分人民獲得婚姻制度下的財產繼承等諸多權利的保障。拒絕保障同性戀伴侶的權利,就是一種歧視。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發言人陳嘉君指出,大多數反對同志人權法案的政治人物,只是不了解問題的本質是「人權」。

而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社會共識尚未取得之前,不少法界人士建議,法務部可考慮先提案修法保障同性同居伴侶地位,讓他們得以依法處理收養子女及分配財產等問題。

此外,由於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地位的二十一個國家或地區中,只有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冰島等十七個國家允許同志家庭收養小孩;為化解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阻力,早日達到目標,推動修法或考慮也分階段進行,譬如先讓同性婚姻合法,下一步,再討論收養子女問題。這是因為,結婚是兩個人的事,不影響他人,但收養子女牽涉到被收養者的人生,不少人即以此理由反對同性婚姻。

一四年十月立委尤美女召開婚姻平權公聽會中,法務部次長陳明堂鬆口表示,法務部贊成同志婚姻權利應該要保障,但希望能採漸進性修法;會中要求法務部在二個月內提出對案,被視為台灣的同志運動往前邁出的一小步。

婚姻平權已是全球性議題,不容政府與台灣社會漠視,積極修法讓相關制度更加合理完善,此其時矣。

承認同性婚姻 已是國際趨勢──近年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生效年分 國家

2001 荷蘭

2003 比利時

2005 西班牙、加拿大

2006 南非

2009 挪威、瑞典

2010 葡萄牙、冰島、阿根廷

2012 丹麥

2013 巴西、法國、烏拉圭、紐西蘭?I 2014 盧森堡(通過同性婚姻法案,於2015年1月1日開始施行)註:美國、英國、墨西哥部分州╱地區,同性婚姻已合法化;以色列承認在國外進行的同性婚姻

行動方案

台灣社會應儘速修法,讓同性婚姻合法化,在社會共識未形成前,可考慮先修法保障同性同居伴侶地位,讓他們得以依法處理分配財產等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88

毫無懸念 A股奪得“全球表現最佳股市”桂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01

昨日上證綜指飆漲4.3%,單日漲幅創兩年新高,今年以來漲幅達到37%,中國股市就此超越印度,奪得全球年度最佳表現桂冠。

A股“牛”氣十足,中國散戶功不可沒。Wind數據顯示,上周中國股市新開戶數達37.0071萬戶,創2011年4月以來開戶數新高。昨日滬深兩市成交額創9149億元的歷史新高,《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這些年疏遠股市的中國小散戶大量回歸,散戶貢獻了其中約80%的成交量,散戶熱情高漲、積極入市推動了中國股市創造成交額記錄。

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提到,上月中國央行兩年多來首次降息,銀行、房地產等傳統經濟相關的行業成為最大受益者。觀察人士認為,除了央行降息,上月開通的滬港通讓A股對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增加,中國散戶的行動是要抓住央行降息和滬港通等多項利好。

但股市放量大漲也引起一些市場人士擔憂。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提到,最近的漲勢令人回想起2008年股市暴跌之前的狂潮。一大擔憂就是,創紀錄數量的中國投資者在借錢投註給高杠桿股票。如果股票下跌,這些投資者可能損失慘重,屆時爭相逃離可能加速市場的下滑。

該文章援引中國南方基金公司基金經理楊德龍的評論稱,“目前的漲勢大多數是投機性質,受到流動性的驅動。風險是,它漲得快但是落得也快。”

昨天連“兩桶油”這樣的大藍籌也創出了漲停的成績,推動上證綜指的平均市盈率升至14.2倍。不過,這還遠不及約20倍市盈率的標普500。

中國股市,A股,滬深300,銀行,券商

上周花旗預計滬深300股指明年年底會升至3000點,但昨天該股指就已達到這一點位。該行首席中國策略師Jason Sun認為,現在A股的估值還沒有高得牽強,考慮到滬深300的漲速,波動更大的時期可能就要到來。

當然,還有分析人士認為A股大牛市才剛開始。昨日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中國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的表態稱,2014年的股票市場與1999年有不少相似之處,明年上證綜指可能會漲至4000點到5000點。

昨日銀監會下發的征求意見稿提到,允許以理財產品的名義獨立開立資金賬戶和證券賬戶等相關賬戶,鼓勵理財產品直接投資。這又被一些投資者視為大利好。據海通此前測算,未來幾年新增理財規模在 20 萬億以上。按照 35%配置非標、60%配置債券、5%配置股票的比例,20 萬億新增理財就會帶來 12 萬億新增債券投資需求、1萬億新增股票投資需求。

雖然此後騰訊財經報道稱,銀監會內部人士否認了該意見稿利好股市的解讀,但國泰君安分析師邱冠華指出,該政策對股市是10倍降準量級的重磅利好。一方面,無風險利率將加速下行,部分資金或脫離理財進入股市;另一方面,銀行會受損,但銀行股將受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38

錢荒、股市持續大跌、債災看似毫無關聯,其實有高度的相似之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1739.html

錢荒、股市持續大跌、債災看似毫無關聯,其實有高度的相似之處

第一財經日報 鄧海清 2015-07-29 06:00:00

“錢荒”、股市持續大跌和“債災”看似毫無關聯,但是其背景、觸發、影響、結局都有高度的相似之處。

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但是也可謂是喜憂參半、“事故”頻發。

2013年6月史無前例的“錢荒”爆發,銀行間拆借利率超過10%,峰值接近30%,創造了中國貨幣史上的“吉尼斯”紀錄;時隔不到半年,2013年底發生了失控的“債災”,在經濟基本面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十年期國債利率從3.4%飆升至4.7%,債市“大熊”導致眾多金融機構損失慘重;時間不過一年,2014年四季度開始股市迎來了一輪大牛市,但很快大喜之後是大悲,2015年年中前後發生了連續大跌。短短四周內,上證綜指大跌35%,創業板指大跌43%,停牌公司超過上市公司總數一半,股民和投資機構信心喪失殆盡。

經歷如此多事之秋,理應“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錢荒”、股市持續大跌和“債災”看似毫無關聯,但是其背景、觸發、影響、結局都有高度的相似之處。從深層次來講,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舊常態”金融設計出現了系統性的排異、不兼容反應。也就是,在利率市場化、金融創新和混業經營已成大勢所趨的情況下,本世紀初建立的“分業經營、分割監管”的老房子已經成為危房,監管的滯後、失靈現象成蔓延之勢,借鑒歐美本次金融危機後的經驗,完善監管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常態下的監管升級,顯然迫在眉睫。

歷次危機共性明顯

目前監管體系“蕭規曹隨”難以為繼

相似性一:三次事件背景都發生在利率市場化初期,影子銀行突破監管界線,隱性的混業經營已成事實。

(1)“錢荒”和“債災”的背景是2012年之後,“非標”泛濫。“非標”是銀行通過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證券子公司等渠道,將資金投向城投平臺等軟約束部門、房地產企業、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的金融創新形式。“非標”本質是企業和銀行加杠桿,銀行通過期限錯配,將銀行間市場資金流向地方政府城投、房地產等部門。在2012年經濟下滑、銀行惜貸時,發揮了增加投資的作用,有利於基建和房地產回暖,在特定時期符合國家利益,可能因為此原因,政府遲遲沒有對“非標”采取任何有效的監管措施。

(2)股市持續大跌的背景是融資融券、傘形信托和場外配資的興起,銀行、證券公司、P2P平臺通過信托、配資公司、證券公司等渠道,將資金投向股民。本質上講是居民部門加杠桿,在開始階段有利於加速股市的上漲,在特定時期也同樣符合國家利益,政府可能也同樣因此遲遲沒有采取有力措施。本次股市持續大跌與此前的歷次股市暴跌相比,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本次股市持續大跌發生在混業經營背景下,資金來源除居民部門外,還有銀行,杠桿使用程度超過以往,因此下跌速度也超過以往。

相似性二:危機促發因子和方式都是前期監管缺位甚至默許,參與者的逐利競賽驅動金融系統風險快速聚集,而後期監管層迫於壓力進行突發性、缺乏整體考慮的強力幹預,市場出現交易需要的流動性“休克枯竭”。

(1)“錢荒”、“債災”的觸發因素是銀行間市場利率自然飆升,並長期維持歷史高位。我們認為,其根本原因是政府對於“非標”的態度轉變,在前期,中央政府受用的是“非標”在保增長中的功能;但在後期,中央政府看到了“非標”存在的巨大金融系統風險。由於存在行業利益糾葛,針對影子銀行的監管政策遲遲無法快速出臺,“同業非標”嚴重地威脅到了央行啟動的利率市場化步伐。因此,央行通過把資金利率維持高位、倒逼銀行去杠桿,“非標”規模開始進入收縮期。高資金利率的直接後果就是“錢荒”,副作用是“債災”,因為債券利率作為長期利率,直接受到銀行間短期利率的影響。

(2)股市持續大跌的觸發因素是證監會嚴查場外配資,導致股市增量資金萎縮、存量資金平盤出局,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為何證監會在前期對配資持默許態度,而在2015年6月份卻啟動大規模的嚴查行動呢?我們認為,與“非標”是類似的,在前期股市上漲、泡沫較小時,監管者看到的是配資有利於股市上漲;而在後期,看到的則是配資加杠桿存在極其嚴重的金融系統風險。因為杠桿存在正反饋效應,即“股市下跌→去杠桿→股市下跌→去杠桿”,成為加速股市暴跌的重要驅動因子。實際上,股市持續大跌的原因不在於杠桿,根源是A股市場估值太高、泡沫吹得太大,但是證監會嚴查配資是捅破泡沫的那根針,杠桿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相似性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監管的分割並沒有形成防火墻效果,從而獨善其身,無論是“錢荒”、“債災”,還是股市持續大跌,均具有高度傳染性,跨金融市場蔓延擴散。

金融危機傳染的機理主要有兩個:一是恐慌情緒傳導,一旦某一金融市場板塊發生危機,會導致其他板塊的投資者恐慌,對其他板塊資產價格產生影響。二是流動性傳導,由於混業經營,某一板塊發生危機後,金融機構為獲取流動性,只能賣出其他板塊資產,這就對其他板塊產生影響。例如,2013年6月“錢荒”時期,包括債券、股票、大宗商品、離岸匯率在內的金融資產價格均出現大跌。再如,2015年7月8日A股大跌的高峰時,債券、大宗商品、離岸匯率等金融資產價格均出現大跌。由於危機具有傳染性,使得危機的危害超越以往,減少危機發生可能性、降低危機程度的重要性大大增加。

相似性四:危機的化解均超出了監管機構自身的能力極限,最終上升到國務院層面,由央行發揮最後貸款人的角色提供流動性,同時伴有央行向“宏觀審慎”監管權的相應擴大。

(1)“錢荒”、“債災”的結局是影子銀行的監管加強以及央行貨幣大寬松。2014年央行通過定向降準、MLF等方式釋放流動性,但在此之前監管得到極大加強。央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外管局五部委成立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前述五部委聯合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127號文),大多數類型的“非標”被禁止,同時央行成為名義上的監管牽頭機構,獲得了一定的監管權。

(2)此次股市持續大跌的拐點則是央行為證金公司提供流動性,央行同樣承當了最後貸款人的職責。之後,十部委聯合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21號文),央行在部委排序中同樣居於最前,且明確央行負責建立和完善互聯網金融數據統計監測體系,央行的監管權又一次得以擴大。

“分業經營、分業監管”

無法適應新三角動態平衡關系

參照國外成熟金融市場的發展經驗,經濟增長模式從要素、投資驅動階段升級到創新、財富驅動階段時,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創新、混業經營是金融大市場從割裂邁向統一的動力引擎,傳統分割、依附型監管升級為統一功能型監管。

目前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接近尾聲,混業經營已經成為事實,這為金融創新提供了巨大空間和現實條件。“錢荒”、“債災”的背景是銀行、信托、證券、基金等混業經營,貸款受限的企業部門或地方政府曲線獲得銀行資金,導致企業和地方政府部門過度加杠桿。股市持續大跌的背景是銀行、信托、證券、配資公司、P2P公司混業經營,融資受限的居民部門曲線獲得銀行等部門資金,導致居民部門在股市過度加杠桿。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資金可以通過金融創新在金融市場內自由流動,不同行業之間的監管籬笆已經形同虛設。

金融創新的本質是資金流向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領域,這些領域往往存在監管真空或者監管失當。資金是逐利的,資金只考慮投資回報率(錢能產生多少錢),而不會考慮資金使用效率(錢能產生多少效用或者GDP)。投資回報率高並不是對應於資金使用效率高的部門或企業,越是發展中國家等不成熟的市場,兩者之間的偏離度越大。從經驗上來看,中國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部門,往往就是處於監管真空的、尋租空間大的部門,“資金大量流入+監管真空”,就會導致金融風險系統性暴漲,從而帶來十分嚴重的後果。

金融創新是否“技術中性”?市場很多觀點認為,金融創新是中性的,即“技術無罪”,有罪的是使用者。這一邏輯實際似是而非,因為金融創新的本質是突破監管,這實際增加了金融系統風險。

以場外配資為例,場外配資的低門檻和高杠桿率使得大量散戶在股票現貨市場進行杠桿交易,使得股票現貨市場成為事實上的期貨市場。期貨市場的門檻很高,只向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一定金融市場投資經驗的投資者開放,從而減少期貨市場的金融系統風險。當現貨市場變為期貨市場且市場參與者為大量散戶時,導致市場風險急劇增加。這正如槍支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很多國家禁止公民攜帶槍支。因此,即使金融創新是“技術中性”,但是仍然需要甄別金融創新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確保金融創新與使用者相匹配,降低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

為何金融創新在防範系統性風險方面屢屢出現姑息縱容現象?問題的關鍵在於沒有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往往希望市場為政府目標服務,而結果卻常常是市場扭曲和市場失靈。

我們研究了國內外歷次金融危機,發現歷史總會具有很高的相似度。金融創新在初期階段通常符合政府的某種政策傾向目標,所以容易獲得國家的認可或默許,從而監管機構往往采取有意漠視或滯後措施,國內和國外的情況如出一轍。

以美國次級貸款為例,次貸產生的背景是美國政府希望金融部門通過金融創新實現“居者有其屋”,政府為“兩房”信用背書,並采用低利率政策;回到中國,“同業非標”、股市杠桿配資在特定時期也得到了監管者默許。需要強調的是,在當前我國“一行三會”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同時“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體制下,監管機構的監管行為扭曲更加嚴重,比如,更加容易刻意迎合國家政策的偏好,更加出於行業利益保護而監管放水競爭。這些都導致金融系統風險急劇增加,成為影響中國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

單一監管是否能最終消滅金融危機?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的情況,都得不出肯定的結論,監管的意義在於使危機爆發可能性盡量低、造成損失盡量小。特別是在金融產品日益複雜、跨境跨市場頻繁的環境下,沒有央行參與的監管顯得被動,往往在釀成系統性金融風險後無力解決。一個重要原因是,金融創新是進攻方,監管是防守方,主動權是掌握在進攻方手中的。但是,作為防守方,理應制定盡可能完善的防守方案,將風險降低到最低。將“反正也防不住”作為放松監管的借口,結果只能是損失的成倍增加。監管的目標應當是在危機之前將金融系統風險降至盡可能低,使得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危害降至盡可能小,現有監管體制已經無法實現這一目標。

政策建議

筆者的政策建議是:完善監管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監管改革升級頂層設計,適度增加央行獨立性,構築與國際接軌的統一監管、功能監管、大數據監管、長期利益監管新體系。

第一,從“監管辦市場”轉型到“管辦分離”,金融基礎設施由央行在金融跨部協調委員會框架下統一規劃建設,形成金融市場一體化基礎上的“分業監管”。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完成後,分業經營已經不再符合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建設互聯互通的統一大市場是大勢所趨。“監管辦市場”現象普遍,監管部門各自建設獨立市場,導致市場分割和監管分割,不同市場的標準、規則、監管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在混業經營、統一大市場之下,分業監管必然存在監管真空或監管放松競賽,統一監管勢在必行。

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所說的“統一監管”並非將“一行三會”簡單粗暴地合並為一個機構,而是從頂層設計出發,建設完善一體化的監管公共基礎設施,實現監管對統一大市場的全覆蓋,構建統一高效的協調聯動機制。

監管公共基礎設施包括交易系統、支付清算、會計準則、信用評價標準、對外數據接口等的統一,避免企業因為面對的規則不一致而產生不當競爭。統一監管應當以央行為核心,央行作為最後貸款人,有事前監管的權力,事前將央行撇開,事後要央行“擦屁股”是不合理的。從國際經驗來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強化宏觀審慎管理成為各國普遍共識,美國、歐盟、英國等央行均被賦予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監管權。建議在立法、修法時,在《證券法》、《商業銀行法》、《信托法》等法律中,通過適當方式為統一監管留下兼容性接口,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以功能監管、牌照監管取代機構監管、行業監管,把“監管者+保護人”關系轉變為“開放式的牌照監管”。

機構監管是指監管的目標是特定法人主體,例如銀監會監管銀行、證監會管券商和基金、保監會管保險公司,不在監管名單內的主體不在監管對象範圍內。功能監管遵循“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只要從事特定類型業務,不管是否在監管名單之內,都受到相應監管部門的監管。在混業經營背景下,機構監管往往淪為無力、失靈狀態,因為只要成立新型公司,或者通過全業務牌照公司走通道即可避開監管,而功能監管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克服這一問題。因此,必須打破市場金融機構分屬於不同監管部門的依附現象,監管應該跟著牌照走。

第三,加快建設中央金融監管大數據平臺,把“一行三會”金融運行數據集中化處理,作為豐富夯實金融跨部聯系會議制度功能的重要抓手。對於監管機構而言,數據是監管的基礎。市場的行為會表現在各種各樣的數據中,數據包含了豐富的市場行為信息。從數據出發,可以明確當前金融市場中發生的狀況以及存在的風險。在混業經營時期,數據能夠反映混業的真實情況,數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如果缺乏數據,則監管會缺乏抓手。以本次救市為例,央行、證監會都沒有掌握場外配資的數據,這就導致既不知道潛在風險有多大,也不知道需要多少資金才能救市。投放資金過少,反而會導致市場信心受挫,加重股災程度。

最後,防止央行最後貸款人角色被濫用、監管過分註重短期利益化傾向,應當從長期利益出發進行監管,同時需要增強央行、審計署等部門獨立性,可以考慮預算獨立。

長期利益監管是相對於監管目標短期化而言的。在各類金融創新初期,金融創新往往具有“利國利民”的特征,符合國家在特定階段的利益,因而監管層往往傾向於默許和視而不見。長期利益監管是指,在金融創新起步階段就要系統性考慮對於金融體系的影響,獲取創新業務真實信息和數據,進行壓力測試,特別是假設達到一定規模之後,對於金融體系的影響,在事前采取措施,避免金融系統風險累積過多,甚至出現“大而不能倒”的局面。

當然,這並非禁止金融創新,而是理性評估具體金融創新在一定規模、較長時期內對於金融體系的影響,分類給予鼓勵、限制和禁止。從日本的經驗教訓來看,在經濟高速增長壓力下,1950年後的日本央行淪為了受大藏省(日本明治維新後直到2000年的中央政府財政機關)操控的工具。中國央行與財政部之間長期的國庫經營權之爭,2015年財政部主導大規模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事實上形成了對央行貨幣政策寬松的倒逼壓力。為避免監管部門因自身部門預算受到財政或發改委等保增長部門的外在壓力出現扭曲行為,建議適度增加人民銀行、審計署等部門的獨立性,行政上繼續從屬於國務院,但是預算編制等要獨立於財政部。

(作者系中信資管研究總監、海清FICC頻道首席經濟學家)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141

漢德資本:收購意大利機器人公司毫無阻力 月底完成交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927.html

在市場盛傳美的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庫卡集團遭遇阻力之際,中國-歐洲私募股權基金漢德資本則即將順利將意大利機器人企業Gimatic收入囊中,漢德資本發言人對《第一財經日報》回應稱,漢德資本作為一個中國-歐洲私募股權基金,此次收購將對雙方都有利,而收購Gimatic毫無阻力而言,預計交易將在6月底前完成。

拓展亞洲機遇

Gimatic是一家總部位於意大利的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機械手臂末端抓手供貨商,始創於1985年,總部設於意大利北部的龍卡德萊,公司為來自汽車、塑料、電子、食品、醫藥等行業的國際領先藍籌終端客戶及一級供貨商,研發及制造先進的氣動和機電抓手組件及解決方案。

漢德資本透露,這是漢德首筆獨立投資,也是漢德第二次投資歐洲先進科技公司,此次交易的總企業價值超過1億歐元。

漢德駐慕尼黑管理合夥人德威茨(Heiko von Dewitz)對本報回應稱,收購Gimatic體現了漢德投資於歐洲領先工業技術公司的戰略和價值定位,而交易將於月底完成,目前他對此次收購充滿信心,毫無阻力可言。德威茨表示,漢德資本作為一支中國-歐洲私募股權基金,扮演的角色是歐洲跟亞洲的橋梁,在收購Gimatic的案例中,可以預見到Gimatic的產品在亞洲市場的巨大潛力,尤其是中國。

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於2015年的產值為360億美元,預期至2022年以複合年增長率12%的速度增長,而中國市場將成為全球市場最大的增長動力。

另有數據顯示,從現在到2022年,中國的機器人市場將以年複合增長率14%的速度增長,主要由汽車制造業及電子電器方面的應用主導,此次收購也符合“中國制造2025”戰略,根據該戰略,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從“制造大國”變身為“制造強國”,而到2035年,中國的制造業將達成趕超德國和日本的目標。

據悉,漢德的投資將支持Gimatic的國際化及在亞洲,尤其是中國的拓展,漢德已經為Gimatic物色及鎖定了多個與中國等亞洲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公司的合作機會。此外,漢德將持續評估不同方案,支持被投資公司,這些方案包括采用更優化的融資解決方案、推動內部及外部增長、提升運營效率、和利用被投資公司之間的互補性產生協同效益等。

德威茨稱,這對Gimatic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Gimatic在機器人和自動化機械臂末端工具市場處於領先地位,並成為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系統的關鍵子系統和推進者,Gimatic過去三年錄得20%複合年收入增長率。在2015年,公司約八成收益源於歐洲,特別是德國及意大利,亞洲同期收入占比不足一成,顯示這家新晉公司在亞洲這個全球增長最快的機器人和自動化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力。

他認為,工業機器人將使得汽車企業將生產力最大化,提高效率及質量,尤其是在勞動力成本上升及人口老齡化的今天,絕對是全球經濟的一樁好事。Gimatic有超過100項專利技術,這些產品都被廣泛應用在不同的領域。

德威茨表示,收購Gimatic體現了漢德投資於歐洲領先工業技術公司的戰略和價值定位。漢德會為Gimatic業務增長提供支持和與亞洲市場有效連接的渠道。

歐洲受中國資金追捧

近年來,歐洲成為了中國資金競相追捧的目的地,根據數據提供商Dealogic的數據,今年以來,中國企業已經出價720億歐元收購119家歐洲公司,是去年的近兩倍,去年整年為335億歐元。意大利是中國企業在歐洲收購的第一大目的地,有14家公司被收購,收購總價為106億歐元,Gimatic是今年以來被收購的第9家意大利公司。

同樣,德國也是不少中國企業爭相搶購的目的地之一,數據顯示,在2016年5月中旬,中國投資者已經為德國企業投資了相當於91億美元的資金,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2014年全年的投資總量26億美元。

漢德資本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一家中國-歐洲私募股權基金,資深投資銀行家蔡洪平在2015年創立了這家私募基金,旨在促進目標公司在亞洲及歐洲地區的可持續增長。由於曾經在瑞銀及德銀的工作經驗,蔡洪平成功撮合了2016年1月漢德資本聯合中國化工、國新國際收購塑料和橡膠加工機械設備生產制造商克勞斯瑪菲集團,當時這筆9.25億歐元的交易是中國投資者對德國企業最大的一宗收購。

而漢德的投資策略,主要是以幫助企業定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以及幫助其挖掘西方市場和亞洲市場之間豐富的跨市場機會。德威茨稱,Gimatic跟漢德資本已收購的克勞斯瑪菲集團屬於同一領域和供應鏈,二者可以互相互補,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不過談及具體細節還為時尚早。而由於收購Gimatic的交易屬於“典型的杠桿收購”,漢德資本今年可能再完成1至2筆收購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