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婚姻:是選合適的,還是相愛的? 張永鵬88_hex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egjn.html

說到蔣介石就會想起第一夫人宋美齡,但據說蔣最愛的女人叫陳潔如。蔣初見她則心動不已,對她進行瘋狂追求,最後終於贏得美人歸。

 

他們2人的婚姻持續了7年,蔣為了他的大好河山決定與宋美齡聯姻,讓潔如避走異國他鄉。

 

潔如自然百般不願意,蔣發毒誓稱他與宋不過是政治聯姻,5年後必與潔如恢復關係,潔如只得順從,豈料蔣宋二人的這段政治聯姻卻穩如泰山,一直相守到老。

 

青春年少時看這個故事會想:蔣宋即便相守,卻定是不幸福。

 

如今想來卻是未必。事實上就婚姻而言蔣宋二人才是最佳伴侶。

 

陳潔如在其自傳中表示,她並不期望蔣有太大建樹,只想相安無事過平凡的日子,就此想法便知,即便沒有宋的出現,蔣陳2人經過甜蜜期後,迎來的必將是不斷的紛爭。

 

蔣是何等的野心,他需要的不是尋常賢妻良母,他需要的是能助他功成名就的女人,宋不論家庭背景教養乃至長相都與他博大的野心相匹配。

 

一個明媚的微笑就能成就一段動人的愛情,可婚姻卻是實在的,生活與電視劇最大區別在於,電視劇中男女主角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結婚了,此時這幕戲即已閉幕。

 

而生活中男女主角走進婚姻,這幕戲才剛拉開序幕,往後漫長的歲月裡,柴米油鹽醤醋不到終老決不算劇終。

 

曾看過一段視頻:宋在美國用流利的英語做演講,蔣坐其邊上,蔣注視她的眼神是幸福的、尊敬的、欣賞的,他們既是夫妻又是盟友更是戰略夥伴,這樣的關係怎能不穩如泰山。

 

最牢靠的婚姻關係不是怦然心動、風花雪月,而是思想深處的價值觀乃至外在條件的匹配,婚姻找的不是最心動的人,而應是最合適的人。

 

但青春年少時怎會有這般淡然通透,也許青春也正因那般迷亂的不顧一切才具有別樣的風味。

 

潔如22歲與蔣分手,鬱鬱寡歡,終身未再嫁,65歲獨自客死異鄉,她用40年的時光來追悔這7年的歲月。

 

如果可以忘卻,如果可以放下,總不至於孤獨終老,總不於淒涼至此,可她卻用一個更大的錯識來紀奠曾經的錯誤,瞑瞑中究竟是誰決定了誰的命運?

 

路是自已的,錯了便錯了,回頭便是,何必為任何人停駐腳步。來自他人所給予的磨難算不了什麼,心迷失了方向才是最可怕的。

 

婚姻要選擇有相同價值觀的伴侶,彼此能談得來有話聊,能夠相互幫助相互尊重相互欣賞,共同成長。

 

關鍵是你找到你成長的方向了嗎?

 

為什麼不和諧,為什麼不能長久?

 

你們共同成長了嗎?

 

婚姻的紐帶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精神的共同成長。在最無助和軟弱時候,在最沮喪和落魄的時候,有他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樑,命令你堅強,並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運。那時候,你們之間的感情除了愛,還有肝膽相照的義氣,不離不棄的默契,以及銘心刻骨的恩情!贊同嗎?

 

婚姻和愛情本來就是兩碼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84

《中佬手記》就以相親相愛娛樂大家 得個跑字

http://solelyrun.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3.html
一個星期話咁快又過去,要數一單最「爆」嘅新聞,肯定係高雄發生氣體爆炸引致多人死傷。人命傷亡所換來嘅教訓,就係發現問題而延誤處理,係會死人嘅--而人類總係重複相同嘅錯誤。唔駛召喚阿寶喇,星期日畀佢抖下好。

講汲取教訓,其實同佔中商討日好相似。第一次咪興致勃勃或者慶烚烚咁,第二次已經開始跌 watt ,到第三四五六次,直情謝晒皮、頭都抬唔起咁滯。重複犯錯係會麻木嘅,唔係邊得嚟「習非成是」呢句成語?

以前社會人物出嚟亂 up 廿四,會畀人鬧係「指鹿為馬」。但隨住社會「習非成是」嘅風氣蔓延,係鹿係馬都開始變得唔重要。連最基本嘅客觀事實陳述錯都好多人唔介意,其他邏輯謬誤、搬龍門、模糊焦點,就更加少人察覺或者有感覺。 2012 年 7 月 1 日大家上街大嗌「梁振英、大話精」,然後佢喺西九文化區嘅利益衝突嫌疑、佢嘅山頂大宅僭建疑雲、佢嘅語言偽術……一笑已經風雲過,大家都司空見慣,佢再講「香港同大陸和諧嘅關係決定我哋食粥定食飯」,甚或「政府官員反佔中係應有態度」,喺民間莫講話風波,連一絲漣漪都冇。

一個政府之首嘅品德、操守以至政治敏感度、政治倫理水平都可以低處未算低,其他官員以至民間組織嘅代表自然可以有樣學樣而且大模施樣直行直過。最新一個代表係律師會主席林新強,佢太太打骰嘅公司喺中環中心出租場地賺大錢,背後其實係受梁粉組織「香港專業聯盟」任命,而組織只需要向中環中心業主市建局繳交一蚊雞年租。

早多十年八載,大家可能已經群起而攻之,「喂,擺明有利益輸送啦」。但今時唔同往日咯。如果程介南以權謀私嘅案件喺 2014 年被揭發,我都唔敢肯定佢會唔會被判罪成入獄。因為商交所涉嫌詐騙案而一身蟻嘅前行政會議成員張震遠,喺受到商業罪案調查科調查一年有多之後,亦遲遲都未見有下文。特首曾經掛喺口邊嘅「香港速度」,似乎只應用喺拘捕示威者嘅行動。

都講到厭、講到悶。悶咯,咪尋求娛樂。香港報紙最多人睇嘅如無意外係娛樂版。由我細細個開始搭巴士見到上班一族 C 疊不離手,到最近見到馬賽成香港風雲人物,傳媒從實體到虛擬,讀者習性其實冇大改變。 90 年代嘅年輕人同 2014 年嘅年輕人,骨子裡流嘅血、散發嘅氣質,其實好可能大同小異……咁嗰小小嘅差異係咩呢?

90 年代嘅政治就係政治,副刊專欄就係副刊專欄。嚟到而家,政治要有八卦花邊,副刊冇返個化名性格巨星亦唔似樣。兩者嘅性質都係娛樂大家,由李八方嘅《隔牆有耳》到紀曉風嘅獨眼新聞》都以捕捉政治人物小動作或者奇聞為主,《主場新聞》製圖加一句點睛嘅慣技更加令大眾著眼於蔣麗芸或者鍾樹根嘅言論多於相對複雜嘅政府施政策略與佈局。冇計啦,容易入口同易消化丫嘛,讀緊 BB 班就梗係食糊仔,唔通食雞背脊吮骨頭?

政治有政治娛樂版,副刊有王迪詩帶起潮流。雖然已故的丘世文曾在《號外》雜誌以顧西蒙為筆名書寫《周日床上》 (而且好好睇) ,但論知名度、論爭議性,真係拍馬都追唔到王迪詩。一個單身貴族住喺蘭開夏道,以高姿態高角度寫盡金融中心眾生 (外加類似《 Sex and the City》嘅情節) ,謎一般嘅身份令人遐想王小姐到底真有其人定係集體創作。當然,及至王迪詩 come out (!!) 公開真人為楊潔深之後,謎底已經解開,原先嘅可塑性自然歸零。

不過一雞未死,一雞又鳴。喺《蘋果日報》嘅《金融中心》專頁彈出一個自稱「 IFC 張智霖」嘅葉朗程,走男版 Daisy Wong 路線,人哋有個 Philip ,佢有個 Danielle 。王迪詩喺財經報章嘅副刊出沒,葉朗程直情喺財經版同大家見面,再走入《主場新聞》。如此一來,食住新媒體興起嘅升浪,葉朗程論盡 A 餐 B 餐嘅文章喺網上瘋傳,連其中一個當事人嘅老公張繼聰賣廣告都攞嚟自嘲一番。

香港人就係咁可愛。有娛樂圈姐仔爭風呷醋嘅新聞都嫌唔夠,仲要透過以第一身寫作嘅專欄作家筆下故事捕風捉影、尋找趣味。半年前我寫過一篇名為《大象出現時,我們還忙著挑選 AB 餐 》嘅文章,半年過去,大家依然為王迪詩典型嘅兜個圈踩低人抬高自己嘅文章而咬牙切齒,拗個面紅耳熱。至於「『主流民意』反佔中」、 「學民學聯八月佔中」……是但啦,算數啦,唔煩你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54

互聯網老大老二為何相愛:打不過就在一起吧!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86

互聯網老大老二為何相愛:打不過就在一起吧!
作者: 格隆匯 天成


導讀從撕逼到在一起,58和趕集的合並再次演繹了互聯網領域老大老二從“仇家”變“親家”,從“對手戲”變“言情戲”。哪些細分領域的老大老二也會牽手在一起?

前不久,58同城與趕集網結束了十年長跑撕逼的過程,終於走到一起了,小夥伴們又開始相信愛情了。對於這兩位,用一句通俗的話總結就是:十年糾纏,打不過就在一起吧!


兩個最了解彼此的人,鬥來鬥去,最後鬥成了一家人,這樣的案例在科技圈里數不勝舉,“打不死你,我就收了你,或者娶了你”,這就是互聯網企業特有的豪氣、霸氣及任性。讓我們來看看,有多少曾經撕逼的仇敵,最後卻走到了一起。

細數互聯網老大老二合並史

最近的一樁滴滴和快的的婚事相信大家還津津樂道,優酷收購土豆也是兩年前的事情,分眾收購聚眾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了,互聯網領域,老大和老二的結合司空見慣:


還是讓我們回到58同城和趕集網的合並吧,回顧合並歷程,58同城老總姚勁波感慨:花了一年多才把趕集網“追到手”,太不容易了。“十年競爭終於結束了,過去我每天睡覺起來想趕集網的帶寬甚至超過我老婆,現在終於可以放下了。”

趕集網首席執行官楊浩湧也表示終於解開了雙方多年的心結。“過去90%的精力花在‘互相廝殺’上,害怕被對方模仿、超越,面對新業務總是小心翼翼,不敢邁開步子。”


所以,看似美好的婚姻都有一段血淚史。現代的中國,一向成敗論英雄,在爆發性成長的行業,只見老大在寶馬車上笑,不見老二在自行車上哭。經歷過資本瘋投,“戰國”般的混戰廝殺,好不容易進入剩者為王的收獲階段,創始人卻一點都不敢放松,尤其是行業的老大終於上市敲鐘之後,原來咬得很緊的老二公司創始人則進入一個煎熬期:老大會借助剛上市帶來的品牌和資本優勢,磨刀霍霍,一邊打壓老二,不讓其上市,一邊恨不得把老二收購了,畢其功於一役,形成不可撼動的行業地位。互聯網行業競爭如此異常激烈,難怪乎有人感嘆“老二非死不可!”。

探秘:老大老二合並背後的邏輯


兩位老板這十年活的真是太累了,心累了也就放下了。好了,調侃歸調侃,我們還是從專業的角度看看能否總結一、二點58迎娶趕集的緣由。

關於58同城和趕集的合並,來看一段某券商人士的點評:

1)最直接的利好是 58 同城和趕集網將立即停止激進的廣告戰,初步估計 2015 年將至少節省 2 億美元的信息分類業務的推廣費用,且 2016 年及以後的推廣費用也將隨之大幅下降,盈利能力將大幅提高。國內生活服務行業市場, 2014 年平臺類移動生活 APP 累計用戶市場份額中, 58 同城占比 40.6% 排名第一,趕集生活以 33.4% 的市場份額排第二,兩家公司一旦合並將壟斷市場份額。

2)不過比起財務上的直接好處,本次交易對於58同城來說最大的長期利好,是58同城和趕集網將能夠整合資源,共同開拓O2O市場。我在58同城的首次覆蓋報告中提出,信息分類模式是最適合進入O2O領域的線上模式。

3)我們看到 58 同城和趕集網進入 2014 年以來都在積極布局 O2O ,比如 58 同城的 58 到家以及趕集網的二手車 O2O 。兩家公司合並後將擁有更加全面的用戶覆蓋和需求的數據以及更加全面的商戶覆蓋。我們認為結合兩家的優勢, 58 同城將成為中國互聯網領域最具競爭力的 O2O 領域的參與者。

4)兩家公司現有的信息分類業務也具有很強的協同效應。兩家公司合並後,在二手房,二手車,藍領招聘等領域將出現一個流量巨無霸,這對比如說房地產以及汽車電商的公司來說不是好消息。

5)我們一直認為在競爭格局沒有確立之前,這種本地生活服務的“重模式”互聯網公司盈利能力較弱,但這次合並讓我們有了重新的判斷。對比發達國家的本地分類信息網站來看,當市場份額達到較高比例時,公司利潤可以達到接近30%之高。這次58同城有望達到市值百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進入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前5位,我們拭目以待。

總結歸納無外乎3點:


   1.撕逼大戰雙方耗費過大,合並減少推廣成本,提高盈利

    2.壟斷市場,掌握定價權,提高利潤率

    3.發揮協同效應,提升和拓展業務競爭力


所以,這才是老大、老二從“仇家”變“親家”,從“對手戲”變“言情戲”的究極原因!


《從零到一》:失敗者才去競爭,創業者應當選擇壟斷


對於互聯網老大老二合並的趨勢,還有更經典的回答:失敗者才去競爭,創業者應當選擇壟斷。(這句話來自姚勁波在“結親”發布會上多次提到一本暢銷書《從零到一》的名言,作者為彼得·泰爾(Peter Thiel))

的確,一山不容二虎,在互聯網創新領域,泰爾的理論已經獲得了市場的某種認可和驗證。


還有哪些值得期待

互聯網企業數不勝數,細分行業也層出不窮,且每時每刻都在上演“分分合合”之事,普通人懶得關心也關心不過來,不過,有一些“牽手”你必須關註,有一些“合並”會影響你的生活。

經歷了優酷土豆、快的滴滴、58同城趕集合並後,互聯網垂直市場老大和老二之間從仇家變為親家的故事依舊值得期待。畢竟,大眾點評還沒牽手美團,世紀佳緣還沒擁抱百合、攜程還沒愛上去哪兒。

最值得期待互聯網企業“牽手”名單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419

美團CEO王興:從相殺到相愛轉變只需一個長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8/152258.shtml

i黑馬(周路平)訊 10月8日消息,美團和大眾點評剛剛正式宣布合並,美團CEO王興和大眾點評CEO張濤發出內部郵件確認這一傳聞。王興表示,通過這次合作,我們將推動整個行業上到一個新臺階,合作後我們在產品創新、體驗改進和新業務拓展上將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同時他也稱,從相殺到相愛轉變只需一個長假,從愛情到婚姻事業必須長期經營。張濤表示,合作帶來了全新的大格局,讓我們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去創新產品,深化服務,加速新業務布局。

美團CEO王興內部郵件

各位同事:

在新中國成立66周年的國慶長假期間,美團和點評完成了中國互聯網歷史性的戰略合作,雙方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中國O2O市場格局因此改變。昨天雙方浴血奮戰,今天我們握手言歡,明天我們共創未來。

合作後美團和點評兩個品牌將繼續保持運營;我和點評CEO張濤將出任新公司聯席董事長和聯席CEO。這次合作得到了阿里巴巴、騰訊、紅杉、博裕、Hillhouse、GA、Fidelity、北極光和華登等雙方股東的大力支持,感謝他們的信任。強強聯手實現優勢互補,保證團隊穩定,保障員工權益是這次合作中的關鍵原則。

美團從2010年3月4日上線以來,在5年半的時間里創造了輝煌的成績,這一切要感謝我們整個團隊的齊心協力勇往直前。美團和點評在過去的五年共同做大了中國O2O市場,讓上億的用戶享受了O2O所帶來的生活便利。通過這次合作,我們將推動整個行業上到一個新臺階,合作後我們在產品創新、體驗改進和新業務拓展上將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雙方團隊和投資人都看到了合作所帶來的新機會,讓我們堅定走到一起。

從相殺到相愛轉變只需一個長假,從愛情到婚姻事業必須長期經營。這個轉變很劇烈,大家或多或少會有些不適應。既然我們已經決定合作,就要抱定白頭偕老的信念。這要求大家必須放棄成見放棄對立,學會欣賞彼此互相鼓勵,這需要胸懷,更需要耐心。合作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外部競爭仍然激烈,行業充滿變數,O2O仍然剛剛開始。我們需要保持謙卑心態,為消費者和商家提供越來越好的服務。

讓我們一起,既往不戀,縱情向前。

王興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540

電影與資本如何能相愛不相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3/156470.shtml

電影與資本如何能相愛不相殺?
甄不多 甄不多

電影與資本如何能相愛不相殺?

泡沫遲早會擠破,但價值投資永遠是最真實的。

i黑馬訊 昨日(6月12日),阿里影業旗下淘票票舉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論壇開幕。圍繞“電影與資本,相愛不相殺”這一主題,阿里影業CEO張強、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華誼兄弟影業CEO葉寧和導演黃建新等嘉賓展開了討論。

第一,資本對電影業有什麽影響?

第二,資本會不會給電影行業帶來泡沫?

第三,未來該如何利用資本來幫助電影業健康發展?

對於資本給電影行業帶來了怎樣的變化,阿里影業CEO張強最有感受:十多年前,電影人是拿著劇本去找錢,現在是很多投資方拿著錢去找劇本,找創作團隊。

談到影視行業是否被資本註入泡沫時,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說,泡沫遲早會擠破,但價值投資永遠是最真實的。

關於資本和電影的關系,華誼兄弟影業CEO葉寧認為,進入工業化制作的電影,成本會越來越高,資本會越來越重要;而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則認為,資本過熱可能會對電影產業帶來浮躁,投資者和創作者的心態一旦發生變化,會對內容的關註度下降,這可能會導致電影質量下降。

以下是精彩對話節選,經i黑馬編輯:

資本給電影業帶來新機遇?

畫外音:隨著資本湧入,中國電影行業呈現出高速發展趨勢。2015年,中國內地電影總票房超過440.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7%,成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如果保持這樣的增長速度,中國有望在三年內超越北美,躍居全球最大電影市場。

黃建新:2012年,票房將近100億,我作為電影人很興奮,但是在資本眼里,這個數字還是太小,有人告訴我中國票房達不到300億,根本就談不上產業化、工業化。後來,隨著中國電影的發展,去年的票房達到了400億。其中,資本對電影產業的建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許有人認為,資本會對內容有幹涉,但這是一個悖論,因為任何時候,資本都是一把雙刃劍。

葉寧:資本和電影的關系就如一個組織里需要血液一樣。尤其現在,進入工業化制作的電影,成本會越來越高,資本就會越來越重要。

如果資本能促進好作品的誕生,這樣的資本當然是越多越好。反之,如果資本的力量只是在燒錢,內容越做越差,那等資本退潮後會有一批人被拍死在沙灘上。

於冬:我非常鼓勵、也很熱切地盼望資本能進入中國電影產業,因為只有這樣,中國的電影產業才能去跟好萊塢相抗衡。但是,我們現在也需要跟資本博弈,而不是僅僅依賴資本。我們既需要強大的資本推力,也需要與資本進行有效地配合,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

主持人:一個不被資本愛上的行業,一定不是一個有希望的行業,但是愛到失去自己可能也會帶來很多苦惱。

曾茂軍:中國電影與資本的關系主要有三點。

首先,內容本身需要大量資金,資本和電影必須要相愛。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電影年產量接近700部,如果平均每部電影的制作成本在2000萬到3000萬之間,那麽,僅僅在電影內容制作方面,每年就需要投入150億~200億的資金;

另外,中國電影要想進入全球化競爭中,就必須拍更多重投資的電影,因為能夠參與全球競爭的電影,其基本制作成本可能都在一兩億美元以上。如果沒有資本的介入,就很難拍出大制作的電影。

第二,中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電影企業進入了資本市場。正是因為資本的介入,許多公司才能快速地完成產業鏈上下遊的整合,完成生態圈的布局。

第三,資本的介入也有不好的方面。資本過熱可能對電影產業會帶來浮躁,投資者和創作者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對內容的關註度下降,這也導致電影質量下降和觀眾審美疲勞,進一步影響電影行業的長遠發展。而一些複雜的電影金融產品,甚至會給投資者造成損失。

所以,對於資本和電影的關系,關鍵是怎麽把握好“度”。

張強:首先,我最大的感受是,現在資本在中國非常活躍。十多年前,是電影人拿著劇本去找錢,叫僧多粥少。但現在是很多投資方拿著錢去找劇本,找創作團隊,是粥多僧少。

其次,資本正在中國創造更多的、新的商業模式。從線上售票來看,中國的線上售票高達90%,全世界遙遙領先,背後就是資本力量。而且,具有新商業模式的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入,這背後也是資本推手。

但是,還有另外一個現象,雖然中國資本這麽活躍,但資本卻處在弱勢地位上。前幾天跟一個老板聊天,他說他去美國找導演,在賓館一坐導演就來見他,但在中國,投資方抱著錢卻找不到導演。中國最強勢的是大導演和大明星,他們才有話語權。

影視行業被資本註入泡沫?

畫外音:中國電影市場的高速發展,進一步吸引了資本的關註。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在電影與娛樂行業,中國企業共計發生了125起並購,並購總金額高達927億元,成為國內資本市場投資並購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資本是趨利的,大量資本的進入必然會導致電影行業出現泡沫,影響到電影投資、影院建設,甚至電影票房都有可能出現虛高,“去年440億元的票房,其中有不少是各大平臺的補貼。”

張強:我不認同票房泡沫這個說法。也許有資本泡沫,但票房基本上是真實的。去年票房高跟票補有很大關系,當買票越來越便宜,越來越方便時,就會刺激大量觀眾走進電影院。而今年票房走低,是因為票補在減弱,而且這段時間的影片也不是特別好。看電影不是剛性需求,出現季節性變化非常正常。

但是從大趨勢來講,中國票房在未來五年保持30%的增長速度是可以預期的。因為,總體來看,電影票價越來越便宜,而大家收入在不斷提高。我認為,中國票房會突破兩千億,大大超過北美票房。

主持人:IP泡沫也是大家比較關註的。有人認為IP沒有那麽值錢,過去幾十萬元就能買,現在變成了上千萬。你覺得IP有沒有泡沫?

於冬:我對“IP”無感,我拍電影不太考慮IP。我不認為只要有好的IP,產品就一定能成功。我對電影充滿了敬畏心,每一部電影的孵化、運作都充滿了艱難萬險,我們要像呵護生命一樣去保護它。當一部電影要投資生產的時候,需要有人做決策,這個過程固然要尊重業內很多專業人士的意見,但你也可以選擇不聽,往往這時最需要勇氣和魄力。但是,IP如果落在不懂的人手里,過時了或做出來不好,那就浪費了,這是行業的損失。

所以,我希望,買下IP後,投資人要多聽聽專業人士的意見,多跟行業內的專業同行合作。單打獨鬥的年代已經過去了,我們需要多方合作共贏,可以是項目合作、投資合作,或者一起簽創作人員,大家通過資源共享,共同做好一個產品。

主持人:你對影院的投資泡沫有什麽認知?

曾茂軍:對於影院的投資建設,談泡沫還太早,中國銀幕數量目前還不到4萬塊,按照美國的萬人擁有銀幕數,中國可以容納11-12萬塊銀幕,考慮到上座率的差距,中國銀幕數達到8萬塊左右比較合理,如果是8萬塊以上,那麽,中國電影院發展速度會急劇下滑。所以,我預計國內銀幕增長,在超過7萬塊以後才會開始放緩。

目前,從大盤來講,中國的電影院還談不上太多泡沫,但是一些低端電影院需要趁早選擇賣掉或者關掉。過去,資本只是介入內容,今年,資本已經開始介入電影院,但很多資本是沒有經營能力的,它介入電影院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買下來以後能夠盡快溢價百分之五十或者百分之百地打包賣掉。這樣的資本介入電影院,可能會出現泡沫。

我總體認為,中國電影業未來更多的泡沫不是電影本身,而是其背後帶來的衍生產品。

資本會對未來中國電影業帶來什麽影響?

主持人:由於中國電影的回收結構比較單一,現在影院票房仍然占整個電影產業回收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中國電影業將來有沒有可能像歐美國家一樣,影院票房只占30%收入?

曾茂軍:有可能,趨勢是對的。但是,首先要解決好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我們通過網絡或者其它手段回收的可能性就很小。

知識產權保護不僅僅體現在電影內容方面,也包括衍生品的保護方面。比如,最近正在熱映的《魔獸》,上映前《魔獸》的衍生品在中國的銷售額就已經超過了1個億。如果知識產權保護跟不上,後面就會有大量的仿制產品。

美國的電影工業做得好就是因為知識產權做得好。未來幾年,電影業在視頻點播、音樂版權,以及一些影遊互動和主題公園的IP轉化方面的收益會越來越高,如果不做好知識產權保護,那我們永遠無法突破這個瓶頸。

主持人由於資本的介入,許多電影引入了國外比較流行的保底發行模式,你認為這對中國電影業會帶來什麽樣的影響?未來會出現怎樣的變化?

葉寧:我覺得這是個短期現象。核心問題是,當行業和工業體系不成熟時,大家會通過把錢壓在這里來尋求一種安全感。但是,公司如果想要獲取中長期利益,一定不能采取這種方式。

我們了解好電影創作的難度。即使是一個好IP,如果它要真正變成一個高質量的電影,這其中的艱辛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他們不僅要懷揣著對電影的尊重、熱愛,還需要有創作好電影的能力。

我希望所有投資者,包括我自己,在投資人或者企業時,要看一個核心能力,即它有沒有真正去創作電影產品的能力。也許這個公司是小公司,只是參與到電影整個大系統里的一個專業環節,但如果它做得非常好,那這個公司在未來一定會極具價值。而資本就應該投資有價值的電影公司。

但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中國的很多資本不懂電影,他們投資電影時缺乏專業化。美國資本很懂電影,有一幫專業的人士在為資本所服務,所以美國才能形成工業化和職業化的系統。中國缺乏這一點,又拿著錢,所以,最終造成了保底發行模式的流行,這是不成熟的市場,是一個暫時現象。

主持人:你覺得資本有沒有可能推動新導演出來,以及使電影有更多的發展可能性?

黃建新:最近已經開始有這個苗頭了,很多資本開始參與到新導演和編劇的培訓計劃。但我想提醒大家,資本進入一個企業一定是設計好了退出機制,它會在最賺錢的時候退出去大部分留一部分,如果企業辦得好,資本會繼續留那一部分支持你,否則就徹底退出去。所以,企業一定要提高自身能力,這樣才能跟資本保持對等的關系。

阿里影業 電影資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38

如果沒有相愛相殺的超級對手,你的企業憑什麽稱得上偉大 | 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12/158692.shtml

如果沒有相愛相殺的超級對手,你的企業憑什麽稱得上偉大 | 黑馬薦文
線性資本 線性資本

如果沒有相愛相殺的超級對手,你的企業憑什麽稱得上偉大 | 黑馬薦文

大凡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

推薦人:常皓靖

推薦星級:★★★★

閱讀時長:2619字,需用時5分鐘

推薦理由:麥當勞與肯德基、國美與蘇寧、蒙牛和伊利......縱觀商業發展史,我們註意到凡是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偉大的、旗鼓相當的對手。本文由線性資本(ID :LinearVenture)授權i黑馬發布。

如果沒有司馬懿,就沒有了諸葛亮在《三國演義》里堪稱經典的孔明戰仲達的傳奇; 如果吳王夫差,就沒有了越王勾踐後面的臥薪嘗膽、勵精圖治。如果沒有了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就沒有了華山論劍的熊熊壯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如果沒有了交戰雙方,怎麽會有精彩的戰役,又怎麽會有偉大的將軍?孤掌必然難鳴,每個英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對手。英雄企業也不外如是。

大凡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眾所周知的麥當勞肯德基、國美蘇寧“美蘇大戰”、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兩樂”之爭、蒙牛和伊利、寶馬和奔馳、茅臺和五糧液等,無不不是在競爭中成長起來的。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兩對相愛相殺的競爭對手們。

可口可樂 vs.百事可樂

說到可樂,你會想起紅色的可口可樂,還是藍色的百事可樂?都說自古紅藍出cp,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就相愛相殺接近兩個世紀了。

前面的70年對百事可樂來說可謂是漫漫長夜,長期生活在可口可樂的強大壓迫之中。百事可樂也曾三次上門請示可口可樂收購,卻遭到對手拒絕。大家知道,美國1930年代是經濟蕭條時期。當時,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的售價都是五美分,但前者的容量是後者的兩倍。這時百事推出了一個廣告,說:“花同樣的錢,買雙倍的可樂。”它從價格上去打擊可口可樂,短期內奏效了。但很快,當可口可樂把價格降下來之後,優勢又回到可口可樂的手中。

進入1960年代末期,當百事可樂定位於“年青人的可樂”時,才算找準了可口可樂戰略上的弱點。因為可口可樂是傳統的、經典的、歷史悠久的可樂,它的神秘配方至今仍被鎖在亞特蘭大總部的保險櫃中,全世界也只有七個人知道保險櫃的密碼。所以當百事可樂找出針鋒相對的反向策略,從而把可口可樂重新定位為落伍的,老土的可樂時,百事可樂從此才走上了騰飛之路。

回顧三次請求收購之路,我們可以看到百事可樂的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但是我們在看到它最近挑戰結果之外,還看到了什麽?產品的不斷完善,營銷的創意頻出,市場占有率的不斷提高。所以百事其實開始打這場仗,就已經贏了。

阿迪 vs 耐克

一直以來,阿迪達斯(以下簡稱阿迪)與耐克都是一對死對頭。在過去幾年中,阿迪一直嘗試摧毀耐克這個無堅不摧的競爭對手,打官司、挖走代言巨星以及設計師,無所不用。同樣的,耐克也在各方面不斷的打壓阿迪,使其不能很好的發展,所以,兩個企業間結下了很深的梁子。

在2001年到2005年,兩大運動服裝巨頭勢均力敵。阿迪由世界級的設計師——山本耀司(據傳,山本最初是欲與耐克合作)擔當其創意總監,在此期間極大的提升了阿迪在全世界的知名度與受歡迎程度,不僅如此,阿迪還以1.6億美元的天價,簽下大衛.貝克漢姆這的終身代言權這一大單。反觀耐克,在這一時期也達成了數項重大收購——搶購Hurley,匡威Starter,據估算總購價或達4.5億美元。

而在2006年到2010年,是耐克大火的時期。從當時的財務角度來看,總營收高達190億美元,同時,其品牌的市值也飆升至634.5億美元。同是從財務收入的角度來看,作為對手的阿迪,則是處於低谷,被耐克甩了好幾條街,連車位燈都看不見!

接下來,在2011年到2015年,則是阿迪的show time。 從2010年開始,無論是營收還是人氣、聲望,耐克都是扶搖直上。即使在2012年,股票分割令耐克的市值曾有短暫下跌。不過,這並未阻止耐克觸及現如今的峰值。目前,耐克的規模是阿迪達斯的四倍。阿迪的話,也在默默的努力著,面對勁敵的蒸蒸日上也不退縮,選擇了正面迎敵,積極研發新產品及增加對美國運動員的贊助,足見其重奪霸主之位的決心。

我們可以看到,在阿迪與耐克的競爭中,雙方都在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不僅僅進行了品牌的精準定位和市場細分,更是塑造了更豐滿的企業形象。同時,也打造了自己的品牌。並且對消費者的心理拿捏得更為準確,成本也在不斷削減。

蘋果 vs 谷歌

在iphone7剛剛發布的今天,說到科技企業可能有不少人蹦入腦海中的第一個詞都是“蘋果”。但是你是否知道,在今年2月份谷歌的市值已然反超蘋果。沒錯,谷歌和蘋果都是科技企業我們都知道,但在我們前面討論了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阿迪和耐克這相愛相殺的同質性極高兩對之外,為什麽這里要討論一個手機電腦品牌和一個搜索引擎平臺,感覺突然出現了奇怪的cp?

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谷歌和蘋果分別代表著工程師的兩種極端文化:軟件和硬件的極致。谷歌是軟件文化極致的代表,非常講究工程師的主導性、技術為王,技術人員的地位至高無上,且非常強調透明度和協作。蘋果則更講究執行,把硬件方面的思路執行到極致,不允許犯太大錯誤。硬件的特點是很難通過叠代慢慢實現既定目標,只要產品賣出去都盡力達到最優,所以沒有太多機會去叠代(除非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召回)。

這兩種風格反應在產品的制造流程、團隊文化上就很不一樣:蘋果對錯誤的容忍度很低、跨產品的協作很少,不像谷歌和Facebook,做了很多共用的library,且鼓勵內部跨部門的協作。而蘋果更垂直化,不強調橫向的交流切磋。此外,蘋果雖然在硬件人才方面是世界頂尖的,但缺乏好的軟件人才也是在矽谷是公認的。

蘋果和谷歌這一對科技企業,兩家相反的企業文化導致了完全不同風格,一個軟件導向一個硬件導向,一個工程師思維一個產品經理思維,但他們又各自和諧相處著,他們引領著行業的發展方向,縱情鏖戰於江湖,誰也滅不了誰,誰也殺不死誰,卻永遠在進行著天王山之戰。一個行業、一個產業要持續進步,不僅僅需要一條條鯰魚,更需要領導型企業之間的積極競爭,良性競爭推動行業走向一個個高潮和巔峰。

對手 肯德基 麥當勞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613

裕國股份牽手袁隆平 香菇與水稻怎麽“相愛”?

新三板掛牌公司裕國股份(831036)近日公告稱,聘任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公司首席科學家。這是繼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菌物學教授李玉,現代農業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教授邊銀丙之後,裕國股份在香菇種植專業化道路上的再下一城。

專註香菇菌類的裕國股份為何聘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該公司董事長雷於國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香菇種植與水稻一樣,優化高產需要“升級”種子,擴大產能、異地建立種植基地需要對當地土壤做屬性試驗,“袁老及其團隊有國內最完備的土壤屬性大數據庫,袁隆平院士成為公司首席科學家後,願意將這一大數據庫向裕國股份開放,公司可據此挑選出適合種植香菇的地區進行擴產,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濟投入。”

不僅如此,袁隆平還承諾,將無償提供3~5噸最適合貴州地區種植的水稻種子,支持裕國股份在當地開展精準扶貧脫貧計劃,讓雜交水稻造福更多老區農民。

2014年8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新三板)批準裕國股份掛牌轉讓。2015年3月,裕國股份增發新股融資1.1億元,2016年12月將再增發新股融資近2億元。目前,該公司已向中國證監會湖北證監局報送上市輔導備案材料,並將於今年下半年向中國證監會報送上市材料,計劃從新三板轉向主板市場。

事實上,裕國股份所在地——湖北隨州是我國重要的香菇主產區。30年多來,香菇在隨州從零星種植、提籃小賣的小副業,發展成大基地生產、大市場交易、大規模加工、大批量出口的農業支柱產業。

在隨州農村,幾乎村村辦菇場,家家種香菇。據不完全統計,當地有10多萬戶農民直接從事香菇種植,100多家加工企業就近轉移農民就業5500多人,隨州香菇產業創造的總就業崗位超過30萬個。

“一年種菇蓋新房,兩年種菇娶新娘,三年種菇存銀行,再種香菇奔小康”成為菇農生活的真實寫照。2015年,隨州農民人均收入13093元,高出湖北省平均水平1249元,其中香菇產業貢獻約1000元。在種菇大鎮三里崗,香菇收益更是占到農民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

與一些地區的香菇主要面向國內市場不同,隨州香菇產業是典型的外向型產業。2015年,全市香菇出口創匯近7億美元。最近三年,隨州市年均出口幹菇約3.5萬噸,占全國出口總量20%以上;尤其在香港、東南亞市場,從隨州進口的香菇占據當地市場份額的70%以上。

2015年,隨州香菇產業上繳稅收約3億元,占隨州市財政收入的7.4%。隨州己成為中南地區最大的香菇生產、集散地,全國最大的香菇出口基地和區域菌種生產供應基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58

阿里創業幫:馬雲與他的門徒相愛相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2/160473.shtml

阿里創業幫:馬雲與他的門徒相愛相殺
王亞奇 王亞奇

阿里創業幫:馬雲與他的門徒相愛相殺

為什麽阿里能夠投資外部創業者,卻幾乎不扶持前員工的一次次商業探索

阿里的前員工們占據著中國互聯網界風雲榜的高位。 

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同程旅遊創始人吳誌祥,唱吧CEO陳華,挖財網創始人李治國,蘑菇街創始人陳琪……,17年來,從阿里出走的前員工超過6萬人,散落在全國各地。他們中一部分投身創業,組成了中國互聯網創投圈赫赫有名的“阿里系”。

一顆螺絲釘出走,此後在創投圈風生水起,這樣的故事帶給阿里人的刺激在2014年阿里上市前後達到頂峰。

IT桔子收錄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來自阿里系的創業項目已達535個,這一數據是曾經被稱為互聯網界黃埔軍校的網易、搜狐離職員工的創業項目數量相加的近2倍。其中,2014年以後的創業項目超過300個。

拜阿里所賜,這群人價值觀相同、行事作風相似。阿里巴巴前員工,現蟻國科技創始人羅文軍在接受創業家&i黑馬采訪時將阿里對其的影響歸結為三點:第一,阿里的臺子足夠大,業務豐富,你有機會看到各種東西,做各種嘗試;第二足夠放權,所有事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但要對結果負責;第三競爭足夠慘烈,三四個月做不出來,就會廢掉。“能在這個環境殺出來的人,基本都有幾個特質,判斷準、執行強、速度快。”貝貝網創始人張良倫在接受創業家&i黑馬采訪時曾表達了類似的經歷和看法。

那麽,這幫帶著阿里烙印上路,行事做派也頗為相像的阿里人為何出走?阿里有什麽魔力讓他們身上有著某種相同的屬性?來自同一個地方,他們又有著怎樣的經世糾葛?

創業是出走者一再重複的離職邏輯

員工考慮大量售出手中的股票並離開阿里,大約是從2013年7月開始醞釀的。

當時市場開始傳聞,阿里巴巴集團已經聘請高盛作為上市保薦人,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同年9月11日,阿里集團合夥人制度曝光。幾經波折,2014年3月16日,阿里集團宣布於美國啟動上市事宜。

一切都在上市事宜公諸於眾之後,悄然改變。對於員工出走,阿里是有心理預期的。它曾在第一版招股書中表示,“我們可能很難保留或再激勵這部分員工”。 “我知道的待了5年以上的人,離職率蠻高,尤其是在確定上市之後。離職員工比例大約是20%-30%,基本都是中層員工。”在阿里巴巴中國站效力三年的李妍曾透露。

在阿里這樣規模的企業中,創業是大多數人套現離職的主因。現蟻國科技創始人羅文軍是在阿里上市當天離開的。他是2009年進入阿里巴巴的,彼時電子商務甚囂塵上,阿里處於業務野蠻生長期。作為淘寶開放平臺第一代建設者和運營leader,他形容他們這批人是開疆辟土的,阿里則始終扮演著為他們輸送糧草,彈藥的角色。於沖鋒陷陣的他們而言,阿里是完成他們所有商業想象背後穩固如山的敵後根據地。

網上有人評價,一直熬到上市富了才出來創業的人,創業欲望都不強,基本就不適合創業了。但事實並不盡然。員工股的解禁成了安逸了太久的阿里人蠢蠢欲動的原因之一。從阿里看到了機會,然後創業,是出走者一再重複的離職邏輯,而阿里股票則讓他們感覺“如虎添翼”。羅文軍對持有股票一事直言不諱,“進阿里時是有股票的,這個全世界都知道。”

在羅文軍看來,過去的阿里對特別創新激進的人是很好的環境,上市之後公司的規範程度各方面都跟原來不太一樣,又是戰略執行期,公司的所有策略會更加謹慎,對於開創型的人,讓他們放手廝殺的內部環境不在了。

試想,讓一個習慣了上陣殺敵,戍守邊防的將軍留在錦衣玉食的大殿里,多少有點郁郁不得誌。另一邊,新的機會不斷向他們發出一輪輪召喚。

“2014年,我確實看到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機會。”羅文軍在阿里六年做的事情都是在打線下,但身處一線,他當時看到了兩個明顯的信號:一,從商業邏輯來看,線上線下的成本結構基本持平,這意味著,消費者花同樣的錢,在哪里買其實無所謂,關鍵看商品本身的質量和服務體驗。基於這個信號,線上線下的融合是肯定的;二,從行業大趨勢來看,當時能夠清晰的感知到消費升級,最明顯的特征是按照傳統的營銷手段,普通的大促在當時已經很難驅動消費者,她們開始由別人買什麽我買什麽,逐步變成個性化選擇。

在阿里周邊“覓食”

幾乎是理所當然的,阿里舊將大多選擇在阿里周圍找機會。即便偶有例外,其商業思維也都建立在對阿里大戰略背景的全景分析基礎上。

2014年9月,羅文軍作別老東家,鎖定新市場——線下零售業。他創立的“洽客”核心業務邏輯是,幫助帶有連鎖性質的品牌或零售商做互聯網的運營管理和營銷,最終把實體門店變成線上線下融合,覆蓋周圍三公里。

無獨有偶,張良倫的創業項目也沒有跳出阿里周邊。“離職時我在阿里是個小P6(高級產品經理)。阿里曾告訴我們,這里三年成人,待三年才能完整地懂這家公司。兩年的時候,我感覺或許應該夠了。”貝貝網創始人張良倫於2014年初創立貝貝網,9個月時間帶領這家母嬰電商成為估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企業,被投資女皇徐新譽為“下一個京東”。

蘇寧軍是在阿里上市前離開的。“2012年的時候我很堅定的要出來,當時覺得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搜索技術會是最有前景的。”蘇寧軍這樣談自己創辦寶貝走天下的初衷,他是阿里智能推薦引擎系統項目創始人,離職時,移動大潮尚未在互聯網界展露頭腳。

此外,切走阿里蛋糕的邏輯在電商的發展軌跡上也有例可循:靈感來自淘寶客傭金返利模式的蘑菇街、米折網;本質上與蘑菇街模式相同的口碑網;專為電商做人才招聘服務的馬伯樂。

資本市場對這一做法同樣持認同態度。於今年中旬投資了阿里系創業項目貝貝網的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姜皓天興奮的表示,淘寶大品類分拆是目前電商投資的一大機會。“淘寶第一大品類女裝走出了美麗說、蘑菇街,母嬰走出了貝貝,二手物品的閑魚也在獨立運營。通過更優化的流程,更進一步地優化供應商和產品品質以及鏈條,給淘寶大品類下的細分品類用戶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和價值,是電商創業的機會。”

煎熬在漫長的單打獨鬥期

離開,意味著除了過往經歷和極少數“親信”,你什麽都帶不走。

“真正出來那一刻不會是自由的,壓力會大到讓你透不過氣來。”蘇寧軍說,一開始他想做一個親子活動平臺,通過智能推薦,推薦不同的孩子參加活動,但想法過於理想化了,平臺的機會是很少的,尤其做垂直平臺。當時,寶貝走天下平臺很快擴展了4000多個行業商品,但問題是,這個行業沒有好的產品允許企業把平臺做起來。這相當於開了個淘寶,但沒有貨,或者都是假貨、差貨。與此同時,當行業的服務意識還沒有起來的時候,服務的問題都得由平臺來承擔。

更讓蘇寧軍頭痛的是,薪水全沒了,每個月還得嘩啦嘩啦花錢。“總之一直是很壓抑的狀態。創業真的太恐懼了,不是人幹的。” 痛定思痛,蘇寧軍其後選擇斷臂止血,全面轉型自營。

現在再問蘇寧軍,“創業初期最大的挑戰是什麽”這樣的問題,他的答案是:在阿里,中層和高層最大的差別是,不用你去想,要做什麽,都是馬總指哪打哪,但創業一定要自己去想怎麽做,做什麽。這個東西想錯了,不是做無用功,就是會死得很慘。“剛出來的兩年我指錯了位置,雖然賺了點小錢,但如果一開始方向就指準了,憑我的團隊,現在絕對是十億套現,而不是十億估值。”

和蘇寧軍一樣,阿里前員工、現魔筷科技創始人王玉林在離開阿里之後也幾經波折。2014年離職後,王玉林作為技術合夥人創立了母嬰電商唯一優品。但這個項目並沒有迎來屬於它的時刻。王玉林解釋,一個項目的停運,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幸運的是,他從中看到了SaaS服務的機會。

“阿里是一家具有平臺、電商基因的公司。魔筷科技其實也是平臺思維,只是切入點先從企業服務開始。電商平臺不可能解決商戶所有需求,企業花了很多錢去營銷推廣,資金一停流量暴跌。C端用戶真的是看不住的,哪里有優惠去哪里。品牌、平臺總需要一個這樣的全渠道工具。”  

沒有人懷疑,阿里是一個非常好的學校,但這並不足以使阿里的所有前員工成為一個個出色的創業者。享受著阿里光環的他們,也擺脫不掉在阿里養成的大公司病。

王玉林告訴創業家&i黑馬,阿里的出身或多或少會讓你在資本市場享受所謂的光環,但大公司出來也有缺點。最明顯的是,在大公司無論工作環境,共事同事的能力,還是公司提供的資源都是非常強大的,需要什麽幾乎觸手可得。以前他根本不需要花心思在資源匹配、資金獲取上。很多人出來也都覺得我需要什麽,你要給我這個東西,不會自己去創造尋找,但創業的時候資源是沒有的,需要自己去搶、去創造。 要跳出這個思維圈子,需要時間。

老東家變身競爭對手

在離馬雲最近的地方,越來越多蠢蠢欲動的年輕人在熱烈描述“阿里有何不足”、“如何優化鏈條”,而讓馬雲擔憂的是,隨著公司越來越大,阿里可能很難留住其中野心勃勃的創新者。他們成了巨頭臥榻之側,最危險的人。

但對那些從阿里出走的創業者,放棄大公司的安穩,赤身跳入市場,遇到的挑戰遠遠大於他們的想象,阿里也可能是他們創業路上最大的攔路虎。比如,除了自身運營和外部商業競爭,想要圍繞阿里的業務做生意,就不得不防備老東家可能染指這個市場,因為沒有人知道阿里的叉子下一步會叉向哪一塊蛋糕。

網上有兩個廣為流傳的例子。一是,陳琪曾告訴李治國,蘑菇街上線後,淘寶有七八個小組都在做類似的東西。後來,淘寶封殺導購、返利網站的消息人盡皆知;二是,支付寶2號員工蔣海炳出走後曾圍繞電商企業人才招聘創立了馬伯樂,網站上線半年後,淘寶設計了一款與馬伯樂極為相似的產品“淘工作”,且用戶全部免費。

類似事件一直不曾間斷。阿里前員工、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在今年10月接受彭博商業周刊采訪時曾表示,滴滴創立之初,除了要面對嚴苛的政府監管和艱難的用戶培育,還要面對阿里巴巴投資的滴滴的競爭對手快的,這也是他和其天使投資人王剛於2013年初接受騰訊領投的原因。

盡管商戰殘酷,但血脈依稀相連

對於這些從阿里出走的創業者來說,阿里是他們創業征途中的重要跳板。

阿里不僅帶給他們最初的“產品價值觀”,也為這些創業者貢獻了最為重要的商業邏輯和團隊作戰理念。蘇寧軍告訴創業家&i黑馬,阿里的組織管理、績效管理,團隊建設,銷售管理體系等很多東西都適合創業公司,自己基本都是直接照搬。其次,“洗腦文化”是他在阿里三年收獲最大的東西。“阿里人都還蠻有理想主義的,這種文化會讓員工跟你一樣能夠看的遠一點,我現在也是找阿里的人來培訓我們,把這套價值觀學過來。”而王玉林的魔筷科技的核心團隊更是大多來自阿里。

阿里與其前員工之間,確實有一條雙方盡力維護的,相敬如賓的界限。但事實上,阿里前員工大多感恩阿里的培育,至少在公開場合,或者在他們的圈子之外,幾乎沒有人會對阿里大放厥詞。

三年來,阿里召開了兩屆離職員工大會。最近的一次,馬雲視頻喊話前員工,“希望未來中國500強里有200個CEO來自阿里。” 更早之前的第一屆離職員工大會,馬雲稱其前員工是阿里敵前、敵後的5萬外援,“即使你加入騰訊、百度、京東等任何競爭對手,阿里不會有任何生氣,我不相信你去了那邊會破壞阿里的生態系統。”

馬雲的這個做法,無疑在跟所有人打招呼:來,無論外面競爭如何,我們始終是家人。但,談感情歸談感情,投資和血腥的商戰是他們都有意繞開的話題。

為什麽阿里能夠投資外部創業者,卻幾乎不扶持阿里前員工的一次次商業探索?這是所有人感興趣的問題。

“互聯網沒有邊界,阿里的業務也沒有邊界,阿里在進入新領域的同時,非常願意看到曾經的同事和夥伴,在新的事業中能夠創業成功,也非常願意看到我們在新的時代、新的環境下,原來同事關系能夠變成新一代的夥伴關系。”阿里集團CEO張勇曾公開回答這一問題。

張勇不是一個願意把話講明的人。恰恰相反,他更像一個太極高手。實際上,夥伴關系這個說法很微妙,你可以這麽理解,也可以那麽理解,捉摸不定,卻又不冒犯任何人。 幾乎沒有人能夠摸清,阿里的邊界在哪兒。

從十多年前就開始琢磨阿里戰略的阿里第46號員工,挖財董事長兼CEO李治國曾經如此解釋阿里與離職員工創業項目的玄妙,“在生態圈里創業就是踩鋼絲,淘寶歡迎蘑菇街,但是也會看情況,它們永遠是競合關系,它做你也攔不住它。大公司都是這樣,先選中它的第一塊蛋糕,然後找第二個、第三個。微信是騰訊郵箱部門做的,馬化騰總不能攔著,非要給QQ部門去做,對於馬化騰來講,內部出兩個也比外面出一個要強。”

魔筷科技創始人王玉林則從創業類型上進行了分析:阿里系創業項目分為兩類,一是你出來本身就是幹平臺的,是跟阿里搶生意,這是商業上的競爭,避免不了。二是另辟蹊徑,阿里本身需要這種服務來跟他的生態業務合作服務行業,這里面有機會產生合作關系。至於投不投資,是從商業角度或投資回報率的角度考慮的,並不會因為你是阿里的,就不投資。如果是這樣,那對阿里是一個損失。“從這個角度看,它投你是正常,不投你也是正常。”

與王玉林看法相同的是羅文軍,“絕大部分阿里出來的人都有比較重的阿里特征和感恩情結,但在業務上是不是要有關系,這個未必。還是取決於大家的業務交叉程度,另外也要看時間。”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即便是阿里的前員工,但在這個坐擁4萬多現員工的烏托邦里,你仍然是一個“外人”。阿里有自己的內部孵化團隊,在如何“用新方式來定義未來商業”這件事上,阿里並不希望由一個“外人”來完成。而投資盡管可以快速擴大生態圈,但同時也意味著,它親手培養了自己最大的對手。就如雅虎,它在2005年發現並投資了阿里巴巴,但這並不能阻止雅虎走向衰弱。

無論如何,今日不同往時。阿里上市之後,《阿里巴巴不待見從阿里出來的創業者》一文曾在網上廣為流傳;還有人將馮大輝的名氣歸結為阿里巴巴時,他在知乎直言,“我去他大爺的”。那時,阿里與其前員工的關系可謂是劍拔弩張。如今,阿里的溫情牌正在其6萬前員工圈發酵。一個明顯的例證是,創業家&i黑馬采訪的多位阿里前員工均表示,阿里光環的確使他們在資本市場更容易獲得投資人青睞,其次,阿里的價值觀、商業思維、業務管理方式至今影響著他們。

換個角度看,阿里是他們的曾經。而他們,是阿里這顆參天大樹上分離出去的苗。盡管商戰殘酷,但血脈依稀相連。“如今再牛逼的日子,也不如兄弟們以前一起傻x的日子。”有著13年阿里人身份的俞朝翎說。

附阿里創業幫不完全名單,參考初橙資本

 

阿里系創業公司代表(排名不分先後)
公司 創始人/CEO/創始合夥人
挖財網 李治國
貝貝網 張良倫
滴滴出行 程維
美麗聯合集團 陳琪
唱吧 陳華
易到用車 周航
銅板街 何俊
塗鴉智能 王學集
同盾科技 蔣韜
珍愛網 陳思
愛學貸 錢誌龍
六藝星空 周楷程
和聊 馬雪峰
回家吃飯 唐萬里
車貓二手車 黃巍
淘粉吧 劉俊
遙望網絡 方劍
in App 孫穎
5 miles 盧亮
寧聖金融 李立中
快樂沃克 張衛華
靈犀金融 屈麗佳
酷炫網絡 陳世坤
音悅臺 張鬥
樹熊網絡 賴傑
美菜 方傑
淘汽檔口 範清林
閃電購 王永森
有贊 朱寧(白鴉)
VHS好人生 章智雲
Rokid 祝銘明
股票雷達 馮月
丸子地球 宋海波
樂刻運動健身 張俊傑
聚財貓理財 薛亮
典典養車 王冠傑
空格 唐永波
運滿滿 張暉
納人 李瑛
陸羽金融 王淑娟
淘實惠 陳偉
Life Smart 孟濤
工品匯 韓壯
超級理財師 張國敬
大搜車 劉祚宏
遊多多客棧 苗灣兒
三體雲動 竇贏
依圖科技 林晨曦
比菜價 侯曉琴
比特幣交易網 張壽松
萬江龍 龔義濤
尚妝 李偉
好車伯樂 高宇寬
點呀點 趙光偉
Able Cloud 孫誌東
多聽FM 趙思銘
夢想旅行 郭寧
兌吧 施威
風先生 藍伊娜
簡理財 張陽
快塑網 龍巖名
銀承庫 夏青
沃趣科技 陳棟
覓食 馮曉
快快開店 喻策
伊西威威 陳棟
和信貸 林鵬
英語流利說 翁翔堅
諾亞財富派 魏然
愛哆哆喜餅 周普
跨境無憂 楊佑泉
優配良品 史慶東
銀盒子 崔魏巍
九曳供應鏈 張冰
e成科技 劉謝榭
悠先點菜 張穎
醫口袋 祝華峰
悠可 張子恒
小黑裙瑜伽 顧春
神汽在線 盧麗芬
騰保保險 李政君
電商寶 馬國良
挖酒網 王超
雲片 劉大林
魔筷科技 王玉林
TiKi 吳永輝
哈帝機器人 傅軍
禦途網 齊憲威
e簽寶 金洪洲
WeX微匯金融 何俊
奇點金融 那競丹
佳銳科技 楊雪松
賣好車 李研珠
宋小菜 余玲兵
袋鼠雲 陳吉平
big 吳永輝
一地一味 劉勇
回收寶 熊洲
天一琴茶 蔣萃林
閃閃 曾金鶴
南瓜車 盧鑫
吉屋 潘國棟
虎瑞科技 樂誌能
彩貝殼 胡宸宇
百姓秒聘 萬春蕓
9貝殼 譚飆
好孕幫 盧軼
樂高電商 陳明道
蜂優客 馬洪亮
Campus Room 董必正
潮牌PR 張超
懶人周末 金忠堃
雲霽科技 智錦
快馬醫療 朱培
掌上大學 淩雲
象文科技 王亞玲
多準數據 宋健
蕉葉山房 胡喆
盈谷網絡 蔣從輝
海帶 朱寶金
有鄰 楊仁斌
遊戲貓 楊秀明
小豬巴士 童勛果
e精靈 周雷
去學網 吳遐
沙發旅行 黃小亮
哢噠故事 謝琳斐
後廚鮮生 靳建華
途鳥科技 楊願成
閱面科技 趙京雷
我的天 陳德輝
蜜桃醫生 楊馨
脈度量子 郭旭
有數金服 張利江
漂牛文化 張誠偉
叫練 余健
海綿保 侯彬彬
養愛車 王玉博
酷劃網絡 王瑛
送菜哥 劉文會
馬上到家 李國慶
優剪生活 熊國平
雲代賬 張穎
數模科技 淩雲
網上廚房 楊洋
荷馬金融 葉程坤
寶貝走天下 蘇寧軍
網紅貓 張帥
洽客 羅文軍
阿里巴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13

相愛相殺20年,格力美的誰更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0/164038.shtml

相愛相殺20年,格力美的誰更強?
Simon Simon

相愛相殺20年,格力美的誰更強?

格力與美的之間的專利官司,仍在膠著之中。一如這兩個家電巨頭之間的爭鬥,二十年來從未停止過。 兩家公司的發展路徑有何區別?不同的理念和不同的戰略選擇又帶來了怎樣的優勢和弱勢?未來又將會面臨何種挑戰?

 來源 | AI財經社(ID:Economic-Weekly)

作者 | Simon

格力與美的之間的專利官司,仍在膠著之中。一如這兩個家電巨頭之間的爭鬥,二十年來從未停止過。

一個是國企,一個是民企;一個專註於空調,一個布局於家電。二者在利潤上齊頭並進,市值上旗鼓相當,但美的超越格力之勢,已然成形。

兩家公司的發展路徑有何區別?不同的理念和不同的戰略選擇又帶來了怎樣的優勢和弱勢?未來又將會面臨何種挑戰?

答案盡在下面的10張圖中。

1(1)

2

3

4

5

6

7

結語

2006年,格力收入263億,美的201億,格力領先美的30%;2016年,格力收入1083億,美的1590億,美的領先46.8%。

十年間,美的之所以能實現對格力的彎道超車,原因無外乎就一個:選擇一條合適的賽道。2016年中國空調行業的市場規模為1464億,且出現-7%的負增長,而整個家電市場的規模是14606億,增速3.8%。

下一個支柱型產業在哪,已經困擾了格力近5年時間。從手機到新能源,盡管多元化經營與其堅持的專業化理念相背,但格力還是走出了這一步。格力的優勢在於它的專業化、品牌聚焦性和盈利能力,如何在新領域擴張過程中轉換品牌,是它未來要面臨的難題。

而美的方面,它的戰略定位極其清晰,變成了一家橫跨消費電器、暖通空調 等領域的大型集團。它的隱憂是,雖然更寬泛的定位帶來更大的市場,但也造成單一品類競爭力的相對缺失,就像美的空調難以戰勝格力一樣。

未來,美的和格力的競爭還會繼續,不止於空調。 

家電 空調 銷售 多元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441

相愛容易相處太難 鬥魚主播指責平臺欠薪800萬背後…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31/1188908.html

每經實習記者 許戀戀 每經記者 王禮迪

每經編輯 溫夢華

主播與平臺的糾紛再次走向臺前,2017年末的“吃雞”熱潮為鬥魚、虎牙、熊貓等遊戲直播平臺添了一把火,“吃雞”主播也成了直播平臺的新晉搖錢樹,但在1月26日,鬥魚直播平臺上的一顆“大樹”忽然倒下,平臺的“吃雞一哥”蛇哥突然在微博發難,指責鬥魚欠薪800萬。

1月30日,鬥魚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蛇哥所謂的“欠薪”,完全歪曲事實,並表示未來將對有潛力的主播給予系統的職業技能培養和職業道德教育,給予站內資源傾斜和幫扶,並且簡化簽約程序。遊戲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則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直播平臺來說,傳出過欠薪糾紛、合約糾紛以及各種與主播之間的矛盾問題,已經成為一種業界常態。
欠薪800萬“羅生門”

1月26日,鬥魚知名主播“蛇哥”在微博爆料,指責鬥魚拖欠其4個月工資總計約800萬元,立刻在網上引發了軒然大波。隨後前鬥魚主播“韋神”也在微博公開發聲,稱鬥魚也欠自己近400萬元工資。


▲鬥魚知名主播“蛇哥”微博(圖/微博截圖)

鬥魚進入直播行業較早,資本一直都對鬥魚關愛有加,B輪、C輪融資均由騰訊領投。2017年11月,鬥魚宣布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D輪融資,公司已經完全進入了盈利狀態。有報道稱,2018年1月13日鬥魚的頒獎典禮上,鬥魚方面透露鬥魚有IPO的計劃,目前仍在籌備中。

▲面對鬥魚知名主播“蛇哥”指出的欠薪問題,鬥魚官微在1月26日也發出微博(圖/微博截圖)

不過並非是鬥魚第一次被主播指責平臺欠薪,記者註意到,此前韋神離開鬥魚跳槽至虎牙直播時,也曾指責鬥魚欠薪,與鬥魚不歡而散。當時鬥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鬥魚和韋神的合作協議仍在有效期內,鬥魚完全履行了相關合同義務,韋神單方面擅自終止協議的行為構成嚴重違約。

鬥魚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采訪時表示,蛇哥所謂的“欠薪”完全歪曲事實。蛇哥和鬥魚先簽了經紀公司合同,後面又按主播個人要求換簽為個人主播合同,根據雙方協議約定鬥魚已向蛇哥足額支付相關費用,不存在任何違約行為。該負責人表示,韋神的案件鬥魚已經正式和法院提起了訴訟,法院也正式受理。“具體的情況我們不打算回應,交給法律去評判。”

隨後,每經記者多次通過微博聯系蛇哥,但截至發稿仍暫未獲回應。

事實上,近年來的直播市場,主播因離職與直播平臺的糾紛並不罕見。每經記者通過裁判文書網,查閱了2017年以來法院對三大遊戲直播平臺的裁定和判決,其中包括鬥魚直播與18名主播、熊貓直播與11名主播發生糾紛。2017年8月,虎牙還向法院申請,凍結了前主播江海濤970萬元的財產。

▲2017年以來法院對鬥魚、熊貓等遊戲直播平臺的部分裁定和判決(圖/裁判文書網)


▲2017年8月,虎牙向法院申請,凍結了前主播江海濤970萬元的財產(虎牙直播微博截圖)

數據顯示,2017年下半年至少有18位主播選擇了跳槽,這或許是近年最瘋狂的跳槽季節。緊隨這一波主播跳槽的,自然是直播平臺發起的訴訟、仲裁。

主播作為直播平臺的核心資源,和平臺“和平分手”已經越來越難。在2017年的網絡視聽大會分會場上,直播平臺六間房CEO劉巖曾指出:“互聯網生意就是組織流量、流量套現的生意……今天這些流量在這些藝人身上。”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面對“自己所喜歡主播更換平臺”這一問題時,85.7%的受訪網民選擇“會跟隨主播一起更換平臺”,僅14.3%的受訪網民選擇“不因主播離開而更換平臺”。
陣痛還將持續

2016年被稱為“直播元年”,直播平臺超過200家,拿到融資的公司超過100家。到了2017年,直播行業融資減少,僅有16筆相關融資,不過每經記者註意到,鬥魚、熊貓、快手等平臺融資金額超過了10億人民幣,可見資本熱情並未退卻。

▲鬥魚融資情況(圖/天眼查)

據1月18日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高峰論壇消息,2017年我國網絡表演(直播)市場整體營收規模達到304.5億元,比2016年的218.5億元增長39%。根據高盛的分析,到2020年我國視頻直播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50億美元,是如今的2~3倍。

對於直播平臺來說,自帶光環的主播無疑是重要的流量來源,當平臺和主播之間難以“和平分手”甚至對簿公堂,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平臺和主播之間轉型的陣痛。上述鬥魚相關負責人表示,直播平臺的興起催生了網紅經濟,但這只是我們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網紅”也必然經歷從渠道為王到內容為王的過程。

業內人士認為,主播跳槽可能有其他平臺的高薪誘惑、無理要求不能得到滿足等多種原因。張書樂表示,主播和平臺之間難以和平分手從本質上來說,是單純依靠主播網紅崛起的直播在向MCN和專業內容創作過渡過程中的必然陣痛。張書樂指出這種陣痛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最終的解決其實有賴於直播平臺跳出單純打賞抽成或直接廣告營收的模式,尋找到合適平臺與內容創作者的有效盈利模式。在持續燒錢狀態下,天價薪酬本身就難以為繼,這是必然。

違約金實際賠的並不高也是主播頻繁違約跳槽的原因之一,北京煒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王彬則向每經記者表示,從目前的判例來看,主播離開平臺往往面臨高額處罰,他們寧願被判高額賠償也要離開平臺的最大原因應該是其他平臺為其提供了更加優越的待遇,願意為他的賠償買單。王彬同時表示,目前法院的判例一般達不到簽約時合同中的賠償金額,“如果主播和平臺是勞動關系,平臺要求主播賠償的,只能是培訓主播等事項的成本,這個成本可能遠遠低於雙方約定的違約金。如果主播和平臺是商業合作關系,雖然違約金很高,但合同法規定的違約金法院可以調整,法院按照平臺實際損失調整。”

在業內人士看來,直播行業已經在開始不斷調整轉型,中國直播榜CEO姜一認為,在經歷了“千播大戰”的洗牌之後,直播行業的幾次挫折、調整和轉型,都是為了更好地迎接即將到來的“直播下半場”。上述鬥魚負責人則表示,直播的未來一定是“以人和內容為導向”,而不是的單一的“以人為導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7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