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傻強欺凌大嘥鬼


2014-01-23  NM
 
 

 

樣貌同「大嘥鬼」有七分相似嘅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早排立法會財委會審議擴建堆填區嘅前期研究撥款前,突然宣布撤回申請,仲話咁做係為咗「顧全大局」,令政界中人相當詫異。本刊綜合泛民及建制派消息,發現大嘥鬼絕非唔夠票闖關,真正死因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傻強」陳家強逼大嘥鬼犧牲嚟成全自己。

有建制派中人向本刊透露,唔少泛民議員會議前已表明反對撥款,仲警告政府會提出終止辯論議案,甚至大打拉布戰。傻強怕泛民一旦拉布,會影響佢自己個局其後提交財委會嘅議案,於是逼大嘥鬼讓路。所謂「顧全大局」,原來係要顧住財庫局,唔怪得當日大嘥鬼心情咁差,發言時唔單只面燶燶,仲罕有地語帶雙關,暗寸有議員嘅言論無視事實,又唔尊重既定機制。查實財委會前三日,劉皇發原本打算邀請大嘥鬼落去屯門區議會講吓堆填區,後來卻以議程太多為由改期,政界當時已流傳發叔刻意喺財委會前冷處理堆填區議題,鬆章俾大嘥鬼,等佢財委會執到死雞,點知大嘥鬼最終輸俾自己友。據悉此舉仲激嬲埋工聯會,事關工聯會不惜冒住被人話轉軚嘅風險撐政府,表態支持堆填區前期研究撥款,但大嘥鬼抽起議案都唔單聲,就算週一佢預告本月再闖關,都唔知以後仲信唔信佢好喎。

TVB誰是主席?

邵逸夫追思會上週五舉行,各界人士雲集送別這位影視巨人。電視廣播行政主席梁乃鵬親自打點,接待出席嘅致祭人士。翻查資料,邵逸夫創辦TVB後,其中三十幾年出任行政主席,直至一一年七月,一百零四歲高齡先放低所有TVB職銜,由梁乃鵬接棒。上市公司通告講明梁乃鵬嘅任期由一二年一月一日開始,任期兩年,即係做到一三年年底,年薪五百七十六萬元。佢亦係董事局成員之一。不過,梁乃鵬任期屆滿後呢二十日,未見TVB出通告公布新主席人選,佢繼續以行政主席身份出席活動,包括主理六叔身後事。究竟佢係留任,定有新人選?就唔見TVB公布。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話,理論上高級管理層嘅去留,都會出通告向小投資者交代一聲。上市公司會計師同核數師,現階段會提醒公司處理人事到期問題,如果至本財政年度結束,即係今年三月三十一日都未有跟進,證監會就要睇睇咩情況。

廣西創業青年大起底

特首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時講咗個香港仔勇闖廣西嘅故事,鼓勵「年青人」勇於北上創業。呢位後生仔十年前按咗層樓,加埋積蓄同問親戚借錢,就去廣西闖天下,依家已經擁有每年營業額超過一億嘅進口紅酒、咖啡及其他食品供應鏈企業。本刊追查之下,發現689口中嘅創業青年名叫潘家穰,已經係九間私人公司嘅董事,更進身香港海南商會常務會董及海南社團總會副會長。不過,佢名下香港物業唔多,只有一個荃灣荃豐中心單位,同佢嗰間物流公司嘅董事潘鵬雛共同持有大埔元嶺一間村屋。潘家穰喺新蒲崗嘅辦公室則由一間公司持有,公司董事之一正正就係海南商會當然榮譽會長、「紡織大王」潘正洲。背景疑似深紅,又同有錢商人關係密切,難怪唔少網民質疑呢個創業古仔水分好高。記者去咗潘家穰名下嗰間大埔村屋,撞到晾緊衫嘅潘媽媽。潘媽媽話,家穰同鵬雛係兩兄弟,但佢絕少過問兩人生意,亦唔知家穰當年有無按樓,只知一切都係靠佢自己。潘媽媽強調佢哋屋企唔係富有人家,「有錢就唔會住村屋,會住番市區啦」。潘正洲有無打過本俾佢囝囝做生意呢?潘媽媽話兩人只係同鄉,「(生意)呢啲嘢我唔知道呀。」潘家穰公司嘅職員話老闆唔喺香港,記者暫時求證唔到創業故事有幾真確。

我要全民選特首!

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翌日,暗中去咗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同一班高中學生見面,仲現場直播去其他保良局中學,學生事前完全唔知情,無機會準備點樣質詢特首,所以大部分時間任由689自說自話。特首辦當晚發放幾張活動相片,但官府中人睇唔到其中一張嘅特別之處:有學生哥影相嗰陣做出學民思潮嘅「全民提名」招牌手勢,唔知係咪對施政報告以聊聊一百二十六字講普選嘅無聲抗議?另一間保良局中學嘅老師話,之前一晚放學後先知道個活動同施政報告有關。佢覺得CY旨在政治宣傳,「袁國強都試過去青年論壇,佢大部分時間都係同學生答問,但係梁振英今次去學校就係佢講嘅多。」保良局主席、霍啟剛同其他嘉賓都有發言,真正同學生交流嘅時間其實好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776

“中關村二小事件”暴露的隱憂 “孩子認定自己受到傷害就是欺淩”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484

2016年12月13日,北京海澱區中關村二小附近,等待下課的家長們在校門口。(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關於“中關村二小事件”的定性,公共討論呈現出混亂的狀態,凸顯了國人對校園欺淩認知的不足,預防及處置經驗的匱乏。除了名詞之爭,亦不能忽視更根本的問題:孩子們究竟怎樣才能在學校身心健康地成長?為此,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教育、法律、公益組織等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從2016年12月8日晚上開始,由一篇題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淩說NO》的文章引起,中關村二小校園欺淩事件持續成為公眾廣泛關註的議題。

在文章中,一名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二小的學生家長稱,自己10歲的兒子長期遭到同班同學的欺負,甚至在2016年11月24日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並據此認定兒子受到了同學的“欺淩”。

受到欺淩的同學樂樂(化名)的父親王先生告訴南方周末,從今年9月份開始,樂樂開始頻繁跟他訴說自己經常受同班一個同學言語上、肢體上的攻擊和騷擾,並被起外號;課下樂樂可以躲開,但課上因為座位在一起,經常被騷擾,極大地幹擾了他上課。王先生曾主動跟班主任、對方家長溝通,“老師表示知道了,要去了解一下,但是並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

王先生說,後來他再一次向學校要求,希望班主任把兩個人的座位調開,“老師說效果好多了,之後的一小段時間,樂樂也沒說自己在課上受幹擾了。”但是,就在調開座位大概十天以後,就發生了樂樂被扣廁所垃圾筐的事情。王先生告訴南方周末:“我最後悔的就是在孩子第一時間跟我說自己受到侵犯的時候,我沒有選擇站出來保護他。”

12月10日,中關村二小發表官方回應稱:“近期,一起發生在我校三名中年級學生、家長之間的事件引發了社會的關註。從事發到現在,學校一直在積極努力協調,客觀、公正地處理幾方家長間的相關訴求和矛盾糾紛。”校方還說,“讓教育問題回歸校園進行處理”。

當日中午,樂樂的母親接到了中關村二小打來的電話,表示可以見面談。對於中關村二小的聲明,王先生對南方周末說,他對自己的話負責,他的要求是:“處理、懲戒施暴的孩子”,“保護我兒子不受二度傷害”,“讓施暴者的家長道歉”,“對方承擔相應的治療費用”。

在輿論的持續關註下,中關村二小在12月13日淩晨再次發布情況說明,校方基於樓道監控錄像,詳細描述了事件發生的經過。同時,校方在聲明中認為,涉事的三名同學“屬於正常的同學關系”,“課上、課下互動交往正常,有互相起外號現象,但沒有明顯的矛盾沖突”。因此學校認為,尚不足以認定該事件構成校園“欺淩”或“暴力”。同一天,中關村二小校長楊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因為校方認為此事件未構成欺淩,故學校無法認同樂樂家長提出的“讓對方承擔相應的治療費用”等訴求。

事件繼續發酵。12月13日,新華社發表《四問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欺淩”》一文,引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的觀點說,在對校園欺淩進行判定時,不能僅從表面、形式上判斷,應依據“被欺淩者”的感受,即當被欺淩者感到痛苦時,該學生就是受到了欺淩。

12月14日,《人民日報》也發表文章稱:教育者要給出清晰的信號,傷害和玩笑的界限在哪里,一旦逾越了底線,學校將給出什麽樣的規訓和教育措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無論如何,只有真誠面對,有效介入,放下身段,謙恭相對,才能讓校園里發生的類似事件傷害降到最低,使其成為成長的砥礪,而不是未來的陰影。

據媒體報道,截至12月14日中午,家長與校方仍未就事件的處理達成一致意見。

“自陳欺淩”與他人認定同樣重要

耿申

北京教育科學院研究員

目前國內學術界對欺淩的認識還非常混亂,原因在於這個領域的研究還沒有真正展開。目前許多學者說出的定義都是外國的,包括我認為的界定也是國外文獻的綜述。

在學術界,欺淩有自陳欺淩這樣一個概念,指的是從孩子自己的陳述角度認定自己被欺淩,即孩子本身認定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受到傷害。日本教育界對待欺淩的認識早期接受的是歐美的概念,即力量不均衡、造成身心傷害以及重複性。2006年日本文部科學省進行了概念修訂,核心是將欺淩的認定修訂為學生自陳,即如果孩子自己認定被欺淩,就將他劃定在欺淩範圍內。我比較認可這種做法,這也符合欺淩救助的實際目的。因為被欺淩者會在心理和人格上烙下某種傷痕,甚至永久性傷害,而永久性傷害很難得到修補。

校園欺淩並非新問題,我國校園欺淩事件上世紀90年代也有報道,西方國家三十多年前就已經成為社會性問題。一些國家的政府組織和研究機構每年都進行監測性調查,以隨時掌握校園欺淩的發生狀態,做好防治工作。

學術界調查校園欺淩問題時會使用一個“盛行率”的概念,即參與校園欺淩學生占全體學生的比率。但由於對校園欺淩的定義不同,結果也不一樣,難以做比較。典型的案例是日本。日本在1986年的定義是從欺淩者一方來做的,如對比自己弱小的人持續實施身體、精神的攻擊,使對方感受到深刻的痛苦等。2006年,日本修改了界定,從受欺淩者一方來認定欺淩事件,強調只要認為自己遭到了來自與其有關系的人的身體、精神的攻擊而感受到精神痛苦的事件就屬於欺淩事件。後者的界定對調查結果有一定影響,導致“盛行率”有所上升。其中比較容易理解的一種現象是:欺淩者和被欺淩者雙方對欺淩的認知有明顯差異:欺淩者常自稱為非故意、只是開玩笑;而被欺淩者是從疼痛和受辱的感受出發來認知的,數量必然多於欺淩者的陳述。教師有的會從欺淩者角度看問題,有的會從被欺淩者角度看問題。一般地說,經教師複核的被欺淩者的自陳,是比較可靠的認定欺淩的方法。

欺淩事件之所以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年齡很小的學生群體中,主要就在於青春期的提早到來。不少國家的調查顯示,早期初中欺淩的盛行率高於小學,後來發展到小學和初中的盛行率基本持平,其原因之一就是青春期提前了。學生的早熟並非是一件好事情,這會讓學生不自然,比如過早地接觸了成人世界的東西,會導致學生內心的過早成熟但身體發育跟不上,或者身體成熟之後內心的成長跟不上。這會讓學生自己與自己產生一種矛盾和對抗,最終這種矛盾和對抗會映射到他人身上。

接觸校園欺淩領域過程中,不少人都發現校園欺淩是伴隨青春期到來而必然經歷的一個客觀存在。我國特別強調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的就在於全面有效的德育工作可以幫助學生平穩度過這一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美好的青少年時期。從欺淩問題角度看,德育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倡導性的,即告訴學生應該做什麽,比如應該學習雷鋒,應該好好學習,應該尊重父母等等;另一方面是約束和限制性的,即告訴學生什麽不該做。在校園,教師告訴學生的善惡標準從來都是非常明晰的,而且會有相應的獎懲規則。但當道德的限制部分還有很多爭議的時候,特別是不能與家長達成共識時,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它所帶來的結果就是老師不敢批評學生,更不敢懲處學生。這樣一來現實的德育就不完整了。

學生的社群生活主要發生在學校,發生欺淩行為的第一幹預人應該就是老師,其次是家長,第三個幹預人則是同學。但這些需要很多鋪墊。一個老師想成功幹預欺淩,首先需要自己具備認知欺淩的知識和經驗,並且能夠教育學生識別什麽是欺淩,同時告訴家長什麽是欺淩行為。

這需要各方都重視欺淩問題,同時要增強對欺淩的理解,並能對欺淩進行防範、處理以及善後。現階段這些都遠遠不到位,此次中關村二小的事件就可以看出,學校此前並沒有做好防範欺淩的教育,因此在幹預上也顯得比較遲鈍,手段上也比較匱乏。

目前,我國的學校及教師總體上還不具備處理欺淩的經驗,也缺乏這方面的技能。中關村二小事件對二小自己是個悲劇,對全國中小學認識和防範欺淩、普及相關知識和技能,也是有益的。這個事件讓國家九部委關於防治學生欺淩的文件得以迅速傳播和落實,讓所有的中小學校從中獲得經驗和教訓。

要讓學生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

熊丙奇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受到的教育內容主要分為四大方面,分別是智慧教育、心理教育、規則教育以及生命教育。目前中國的現實問題是智慧教育的地位很高,而其他三類教育則相對較弱。盡管每次出現社會關註度較高的事件,各方會呼籲關註非智慧教育以外的內容,但一回到現實生活中就要為智慧教育讓步。

從根源上說,這是社會評價體系決定的,盡管目前的社會大環境是這樣,但是我覺得任何一個有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孩子負責的人都應該從自我改變。學校也不能因為這樣的社會環境就建立功利的教育制度,從而使得這個教育制度的弊端無限地放大,比如制定一些侵犯學生權益的規定,導致該有的教育沒有了,該關註的學生心理不關註了。此外,家長也不能認為只要上了一個好學校就好了,還要讓學生學會健康地成長,教會他怎樣去融入社會當中。因為基礎教育的本質是為了個人的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

在上述所說的幾種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學生懂得自己有哪些權利,以及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與此同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比如,如果遭遇欺淩,應及時報警,或告訴老師、家長,但關於學生權利的教育,中國的中小學校不太重視。在美國,小學生上學的第一堂課,學校老師會教育學生不要傷害他人,也不要讓他人傷害自己,而我國學校則教育學生要拿第一名,甚至有中小學出臺的校規,就漠視學生的權利。目前校園一旦出現問題,要麽用做思想工作的方法解決,要麽用道德灌輸去解決,沒有從人文的角度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困惑,在面對整個世界的時候他本身也在逐漸長大。因此,學校和家庭就要給出非常明晰的規則和指導,並且在他們遇到問題、出現沖突的時候,能夠引導孩子去化解。比如學校認定這是傷害,就告訴學生這不是惡作劇,也不是開玩笑,學生就會明確知道這個規則。如果沒有認定,孩子特別是被欺負的一方就要思考什麽是正義,什麽是健康的關系,是不是自己被欺負就被欺負了?這些困惑不能等孩子自己發現和解決,否則就真的變成動物世界了。

學校應思考如何建立好的規則

皮藝軍

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在美國,校園欺淩是零容忍,但目前在中國國內,初級階段小的欺淩尚未得到重視,很難一步到位模仿美國等地區的法治處罰。在美國剛開始違反行為準則或者交往準則的時候就很嚴格地進行處理,比如說美國對校園的種族歧視是零容忍的,一個孩子受到種族歧視,就會被認定為很嚴重的問題,老師和家長都會很快地參與進來。

可是在我們國家,城市孩子歧視農村孩子並不被認定為一種嚴重的問題。我們對欺淩認定的門檻還很高,不到了一定程度,司法是沒有辦法進行介入。但這是目前的情況,未來我們是也要向那個方向發展。

目前針對校園發生的惡性事件可以遵循《治安處罰條例》,對疏於管理的老師進行訓誡。傷害到一定程度的話,對於施暴者也可以用行政拘留的方式來進行處罰。在處理這類事情時,除了法,更重要的是學校規定的作用。學校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建立好的規則,比如對於欺負別人的同學可以讓他們做校園的義工,或者進行當眾道歉。

學校應該重視的不僅是法律教育,還有關於人的權利的教育,關於生命尊嚴的教育,開設專門的課程,而且這種課程需要同學們一起討論。如果欺淩行為或者超越規則的事情第一次發生時,能夠被有效地制止,就會大大減少這類行為的發生。

“我們在做的是如何防患於未然”

楊湃

愛白文化教育中心“反對基於性傾向和性別身份的校園欺淩和霸淩”項目負責人

2012年,愛白文化教育中心(以下簡稱“愛白”)做了一個“基於性傾向和性別身份的校園欺淩”在線問卷調查,共有421名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以及職業中學的學生參與,這是“反對基於性傾向和性別身份的校園欺淩和霸淩”項目的開始。

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國家關於校園欺淩的立法和政策都已經比較完善了,關於校園欺淩的案件也描述得非常清晰,比如“什麽樣的行為可以定義為歧視”、“學生被怎樣對待可以定義為欺淩”等等。因此對於國外NGO來說,他們已經過了在立法層面推動的階段,現在更多的是為特定的社群提供知識和預防欺淩的方法培訓。

目前國內NGO為校園欺淩所做的努力可以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倡導方向,希望國家在立法或政策層面能夠更清晰地界定什麽是校園欺淩、如何懲罰校園欺淩的施暴方,以及怎樣做到問責,在校園欺淩事件中對於老師、學校、家長等方面怎樣追究相應的責任,即倡導、督促立法方向;另一個則是提供教育支持方向,關於校園欺淩的成因範圍非常廣,它會涉及種族、宗教、性別、貧富差距等因素,校園欺淩的種類也非常多,而目前國內還未出現能夠全面處理校園欺淩的機構,大多數情況下NGO對校園欺淩的介入還停留在為受害者提供心理疏導這一層面。

前段時間,國家九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淩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說明國家開始對校園欺淩問題予以重視,但這個“意見”本身更像是一個倡導,尤其是在處理一些很細化的問題上並沒有給予很完整的意見。比如最近發生的中關村二小事件,這就是一起明顯的欺淩事件,但是學校層面就覺得這只是孩子們之間的惡作劇。即使在九部委發布了關於防治校園欺淩的“意見”之後,學校、教師和施害者的家長處理得並不積極,這也說明了這個意見本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而實際執行卻仍需要一定的加強和監督。

我們實際上還未能直接介入到校園欺淩當中。近幾年來,我們一直在做的是為教師提供知識和預防手法的培訓,尤其是預防方面,比如怎樣防患於未然,告訴教師什麽樣的事情是校園欺淩的苗頭。當然,我們也會提供一些緊急的解決方案,比如校園欺淩事件已經發生了,教師第一步應該做什麽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到受害者並減少傷害。

我們在開展工作時觀察到,很多教師其實並不知道歧視和欺淩的概念是什麽。對於許多教師來說,孩子們之間的“互相打鬧”、“起起外號”、“嘚瑟一下”並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以為過兩天就好了。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其實很嚴重,即使真的發生了打架鬥毆事件,教師們也沒有辦法很好地處理。甚至許多教師都會持有一些錯誤的價值觀,比如發生打架“肯定是兩個人都有錯,不然這個架打不起來”。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有專業的機構能夠提供相關的培訓和教學輔助,是非常有意義的。

需要闡明的是,現有法律和政策的完善並不代表校園欺淩就會完全被禁止或消失。以美國為例,美國是反歧視法比較完善的國家之一,但實際上,即使在非常多元、非常發達的州,歧視依然存在。所以,對於中國來說,校園欺淩的防治仍需要各個服務部門,如政府和非政府機構,從不同的層面去宣傳,以及提供相關的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036

學生 fb欺凌 女教師圖跳樓

1 : GS(14)@2011-05-07 12:09:1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230348
【本報訊】 26歲中學女教師近月屢遭頑劣學生挑戰,更有學生在社交網站開設群組向她圍攻,女教師感慨「學生唔聽教」激心又痛心,昨清晨上課前危坐土瓜灣 14樓寓所欄河企圖跳樓,事後因情緒波動送院檢查。
...
企圖自殺女教師姓張,與家人住落山道
96號一單位,事後情緒平復仍要留醫。張女現時在灣仔區一家中學任教,並擔任中五班的班主任,工作沉重。雖然她已執教鞭數年,但上課時遭個別頑劣學生挑
釁,頑劣學生不聽課,更在課堂上吵鬧,她好言相勸反遭學生嘲笑,早前更有該校學生公然在
facebook開設「反張××」群組,直指她「戇×」,令她耿耿於懷,備受困擾。
2 : 龍生(798)@2011-05-07 16:37:36

由某個角度睇, 其實佢真係有heard的人

但可惜, 乖乖女步入這座原始森林....
3 : 龍生(798)@2011-05-07 16:37:36

由某個角度睇, 其實佢真係有heard的人

但可惜, 乖乖女步入這座原始森林....
4 : idsdown(1658)@2011-05-07 23:00:57

係lor, 太過用心都係錯.
都係學習睇開D吧
5 : GS(14)@2011-05-08 16:04:08

過多幾年應該仲多,因為新一代的壓力承受力細
6 : 龍生(798)@2011-05-08 18:18:22

未必, 個個都唔用心工作, 當教書係普通工咁打, 先唔會咁儍同你跳樓...
7 : fineram(806)@2011-05-08 19:00:06

5樓提及
過多幾年應該仲多,因為新一代的壓力承受力細


兩睇, 因為學生結合討論老師既機會越來越大, 而都係公開的.

新一代的壓力承受力細 係對 , 但 佢地受既壓力同樣係越來越大
8 : 亞力士(1473)@2011-05-08 22:31:44

4樓提及
係lor, 太過用心都係錯.
都係學習睇開D吧


呢d野睇對手 下下神女有心 箋心力交瘁
9 : idsdown(1658)@2011-05-08 23:19:53

8樓提及
4樓提及
係lor, 太過用心都係錯.
都係學習睇開D吧


呢d野睇對手 下下神女有心 箋心力交瘁


改變自己容易過改變別人好多

佢要撞牆埋由佢去lor
10 : 龍生(798)@2011-05-08 23:25:39

老師是真的需要有點熱誠的工作

要不是, 真會害人一生的...

唉, 惡性循環, 你越放任的學生, 佢地越唔尊重你

果時施永青寫過篇文, 我覺得非常非常好

簡短地說係, 無論幾仆街/頑劣既學生都好

邊個老師係真心想佢地好, 邊個老師係由佢地仆街去死, 其實係感受到的

對著真心為佢地個的, 就算感動唔到佢地回頭, 都唔會太過份

反之則...
11 : idsdown(1658)@2011-05-08 23:43:18

對於D未受過痛苦的人, 佢地係唔理解你的用心的, 因為係佢的意識裡根本無法理解你的用心, 呢D只能怪佢父母自細就緃慣D仔女, 作為老師就只能講盡力而為, 其實無必要過分自責.
12 : 龍生(798)@2011-05-09 00:27:16

你又岩....
佢地眼中, 老師可能只係佢地下人....
好似的忠臣一樣, 邊駛尊重, 死左又會有下一批架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240

高登多粗言 CEO:起底不算欺凌

1 : GS(14)@2012-01-28 13:40:42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675136fec058-608278





高登行政總裁林祖舜透露,每月平均有一至兩宗起底事件,有受害人會展示報案紙要求刪除;亦會發律師信指內容涉及誹謗,但高登會「企硬」,除非留言含有個人相片、電話或地址,否則絕不刪除。

他解釋,高登只是平台提供者,網民可從不同方面收集事主個人資料,如其社交網站、blog等;他甚至認為,進行起底惡搞之網民多數出於正義感,若然是私人恩怨,根本沒有人理會。

不少人認為起底或惡搞是網絡欺凌行為,但林祖舜卻有另一番見解:「欺凌一詞是大蝦細,強者欺負弱者,但起底卻不是,誰都可以起底,沒有欺負,最多可說是網絡罵戰。」

團體求助個案增 青年易被欺

高登有不少粗口留言,會否擔心教壞細路?林祖舜認為:「有時要用粗口才能表達精髓!」但為了照顧不習慣粗口文化的網民,討論區設有「懷舊模式」,啟動後粗口將被轉為其他字眼。

年輕人經常上網,最易成為網絡欺凌對象。青協「關心一綫」單位主任吳錦娟稱,熱綫不時收到求助個案,數量亦上升。她透露,一名中學男生因追女仔,弄巧反拙引起對方反感,結果女方友人將其兩人的SMS放在討論區上,有網民遂將男生的個人資料公開:「該男生很不開心,曾經向版主要求刪除,但不獲回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453

專題報道:可樂霸權翻版 欺凌 80後小店

1 : GS(14)@2012-02-11 11:27:4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58444
繼阿信屋平賣可樂被打壓後,再有大公司被指玩霸權!一家由 80後青年經營的電腦小店,因平價促銷防毒軟件龍頭公司 Symantec Norton行貨惹行家眼紅,竟遭經銷商點名為「非授權零售商」,令購買其產品的顧客不獲優惠和支援。店主萬分無奈:「我哋只係想公平競爭,唔想一齊壟斷個價!」
記者:馮詩媚 司徒韋桐 歐文瀚

「我買嘅係行貨,攞到保養但攞唔到優惠,我唔明去邊間舖買都有限制咩?」讀者蕭小姐早前於灣仔電腦城的 Opus Solutions(下稱 Opus),以 320元購買一套 Norton Internet Security 2012網絡安全軟件。其後她上網登記參加「免費換領 8GB隨身記憶棒」,經銷商以她在非 Symantec Norton授權之零售商購買,拒絕受理,她考慮向消委會投訴。
2 : GS(14)@2012-02-11 11:28:22

對於被供應商和行家夾擊, Opus負責人 Anson大感無奈:「我哋幾個 80後合作做生意,寧願做嘢勤力啲,薄利多銷,咁樣都要畀人蝦!」 Anson稱︰「佢想我哋賣建議零售價 369蚊,咁樣等於叫我唔使賣。我哋只係想公平競爭,唔想一齊圍威喂壟斷個價!」
Symantec香港分公司指,關注到有顧客從名單以外之零售商購買指定產品,因此決定在推廣期內,在本港任何一家店舖購買有關產品,均可於本月 14日前上網登記免費換領禮品。
3 : GS(14)@2012-02-11 11:28:4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58445

對於在小店 Opus買 Norton軟件不獲優惠,記者先以顧客身份到 Symantec Norton香港總公司向銷售部經理 Eric Wong(圖)查詢,他直認︰「我要保障番我哋其他行家,所以做親 program都係畀我哋指定零售商。」他更指出:「佢(Opus)平時唔係直接同代理攞,所以行家就唔係咁鍾意佢,因為佢哋都係競爭者!」
Eric直言只要購買其公司產品,同樣獲得支援,「只不過唔係我哋香港代理嘅產品,有咩問題要經我哋去搞,我哋唔係唔搞,係要時間!」他建議若記者做零售,不要跟 Opus拆賬,又主動介紹零售商。
其後記者表明身份, Eric仍堅稱在指定零售商買貨才會獲得優惠,但承認在印貼紙時漏掉「要在指定零售商購買才有優惠」的字句,為免客人從 Opus買到非本地貨才點名 Opus非指定零售商。
4 : mr_dlm(19486)@2012-02-11 15:57:28

拎唔到優惠呢個都可以酙著, 但無支援就真係有D過份喎

btw, 成件事同八十後有乜關係? 蘋果就係鐘意製造呢D世代矛盾
5 : 亞力士(1473)@2012-02-12 15:59:53

用免費版
6 : dennis001(8614)@2012-02-12 16:05:10

4樓提及
拎唔到優惠呢個都可以酙著, 但無支援就真係有D過份喎

btw, 成件事同八十後有乜關係? 蘋果就係鐘意製造呢D世代矛盾


報紙一定要夠JUICY先得

嘩眾取寵已經係賣報方程式
7 : GS(14)@2012-02-12 17:04:41

5樓提及
用免費版


360
8 : 亞力士(1473)@2012-02-12 17:11:21

symantic 企業版
9 : GS(14)@2012-02-12 17:13:18

8樓提及
symantic 企業版


點有?
10 : 肥B(18468)@2012-02-13 15:45:27

6樓提及
4樓提及
拎唔到優惠呢個都可以酙著, 但無支援就真係有D過份喎

btw, 成件事同八十後有乜關係? 蘋果就係鐘意製造呢D世代矛盾


報紙一定要夠JUICY先得

嘩眾取寵已經係賣報方程式


毒果的一貫手法嘛, 「正常」不過,

尤如副刊中 / 動新網等, 不論主題係乜野, 加個低胸背心梅妹仔就梗架啦.....
11 : GS(14)@2012-02-13 20:51:42

10樓提及
6樓提及
4樓提及
拎唔到優惠呢個都可以酙著, 但無支援就真係有D過份喎

btw, 成件事同八十後有乜關係? 蘋果就係鐘意製造呢D世代矛盾


報紙一定要夠JUICY先得

嘩眾取寵已經係賣報方程式


毒果的一貫手法嘛, 「正常」不過,

尤如副刊中 / 動新網等, 不論主題係乜野, 加個低胸背心梅妹仔就梗架啦.....


呢排電視太多女仔,搞到我審美疲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682

鄭家華:資金校園欺凌事件簿

1 : GS(14)@2012-12-17 23:41:25

http://news.on.cc/cnt/finance/20 ... 1217_00842_001.html
【on.cc 東方互動 專訊】 東方產經「搜財奴」專欄作者鄭家華:執筆時,美國康狄格州紐頓市的校園槍殺事件,幾乎已成全球新聞焦點。稚子無罪,加上三位挺身恪守職責而遭殺的職員,心痛之餘,叫人對美國這個被視為全球最文明的國度,愈來愈有百思不得其解的迷惘。
在亞洲地區,槍械管制嚴格得多,真槍實彈的校園暴力事件很難發生,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校園就是一個與世無爭的樂土。眾所周知,在亞洲發達國度如日本、南韓和香港,校園欺凌事件已愈來愈嚴重,日韓不少中小學生自殺,亦是與此牽上關係。
今日提到校園欺凌事件,固然是因為有感而發。但亦起源於近日無聊閒想時,愈來愈覺當今世界的資金布局,和無日無之的各式QE,跟校園的暴力和欺凌事件相似。只是,這一次大家不是真的暴力打人,代之而起的是資金暴力,又或者資金欺凌。
擁有貨幣主導地位(認受性)的國家如美、歐、日、英,就像日本校園欺凌劇中常見的欺凌始作俑者般,一般都是因為家的問題(例如美國的次按風暴,和其後的全球金融海嘯),又或者是受到家暴的名門之後,開始心理不平衡。
回到校園,就以資金暴力(QE1、2、3到N),把問題和壓力發洩到其他家勢不如他的同學身上(沒有貨幣認受性的發展中國家)。儼如校園中老師和校長的國際貨幣基金會,和其他國際性金融合作或監管機構,因懼怕家長(美國)的名望,對此視而不見。其他同樣有名望的家長如歐洲、英國和日本,見事不關己,己不勞心。即使自己孩子跟他訢說校內有資金欺凌事件,也著他們別多管閒事,心想免得過,也不要得罪美國這個名門望族。
但正所謂「打得順手,怎會收手?」,美國QE1完QE2,之後再來幾個「安歌」,形同打埋歐洲、英國和日本在「資金校園」的子女。誰知歐、日、英政府這群家長,不是挺身而出,和校方合作去糾正美國的資金暴力行為。反而利用自身貨幣的認受性,齊齊加入做QE,形同叫自己孩子帶頭欺凌其家勢不如的窮苦同學,希望轉移美國視線,自己就不會成為欺凌對象。
為何我好像寫得咬牙切齒,入心入肺?因為,曾經以為累積了夠自己打風流工一段長時間的我,最近在各國QE資金欺凌之下,覺得不再全情投資保值,甚至乎動用可動用的槓桿,將會給通脹打死。簡而言之,我就算無力還手,打美國政府,我也要加入資金欺凌團隊,瘋狂炒賣,欺凌其他沒有資本的人。頭炮應該是上周四提及,認購中國機械工程(01829)一事。自己和主要客戶做了2012年幾乎沒做過的事,就是動用融資去認購。從全世界層面來看,大國印鈔這種資金暴力和資金欺凌事件愈演愈烈,但願最終不會落得類似紐頓市的槍殺事件收場,就是萬幸了!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45

【壹週刊】《來生》張可頤真身孤身來港受盡欺凌

1 : GS(14)@2015-01-16 08:30:24





【壹週刊】來自東莞鳳崗鎮洪屋圍的洪綺玲(Elaine),自1979年隨外婆來港,開展她隻身在港奮鬥的生活。以「洪綺玲」介紹,大家未必記起她;假若《壹》仔告訴你,她,是《來生不做香港人》的「An霸」梁美行(張可頤),相信你們會記起她的故事。
iPhone版下載:http://goo.gl/1SDaWF
Android版下載:http://goo.gl/xfQS8D壹週Plus網頁:http://nextplus.nextmedia.co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115/190026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220

「全球最醜女」拍片反欺凌

1 : GS(14)@2015-03-16 08:46:46





心善則美!曾被譏為「全球最醜女人」的二十六歲美國女子維拉斯奎絲(Lizzie Velasquez)因患上罕見疾病,身體無法儲存脂肪,令她瘦得像骷髏骨,從小受盡欺凌,但她沒有洩氣,更將自身經歷拍成紀錄片,藉此宣揚反欺凌訊息。


維拉斯奎絲患上「馬凡氏綜合症」(Marfan Syndrome)和「脂肪失養症」(lipodystrophy),身高一百五十七厘米的她,體重僅得五十八磅,「我就是不能增磅」。




舉辦演說鼓勵他人

維拉斯奎絲從小因外表有異常人(箭嘴示),在學校受盡欺凌,十七歲時有人將她的片段上載YouTube,有網民更形容她是「怪物」,甚至有人說「她出世時就應該被殺」。幸她沒有被惡言惡語打敗,她更多次舉辦演說,以自身經歷鼓勵他人,並製作長近八十分鐘的紀錄片《勇敢心靈》(A Brave Heart)宣揚反欺凌訊息。英國《星期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16/190777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517

少女超恐怖化妝術化成厲鬼對抗欺凌

1 : GS(14)@2015-04-11 11:43:10

英國南約克郡一名少女,從小遭到同學欺凌,令她變得自卑內向,最終透過「恐怖化妝術」,將自己的臉化成厲鬼,才能把積壓已久的悲傷發洩出來。14歲的赫斯特(Eve Hirst)自小貪吃,令她身材肥胖,而遭到同學欺凌,小息、午飯時間往往躲在廁所,又曾轉校,可惜情況未見好轉。欺凌更蔓延至網絡世界,令赫斯特失去自信,更不敢外出。去年10月,赫斯特看到曾遭欺凌的彩妝師,上傳的恐怖臉部化妝短片後,她嘗試拿起彩妝,把自己化成喪屍厲鬼,成功把內心抑壓多年的傷痛抒發出來,更因此重拾自信心,對抗欺凌。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11/191087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474

【打工正能量】謹記五大貼士 對抗辦公室欺凌

1 : GS(14)@2016-01-14 13:30:59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辦公室政治尤其令人厭煩。但如果於辦公室中遇上欺凌,你又會選擇如何自處?退一步,海闊天空?還是與惡勢力抗爭到底?處理複雜的人事關係從來不是易事,但謹記以下五大貼士,令自己在心態上免疫。做好自己本份,才是實事。1.提醒自己要為大局著想,當同事或上司態度很惡劣時,想想自己手頭上的工作,是否正跟進某個大project?工作快到死線?提醒自己注意後果,能令你更集中處理眼前要面對的事。2.不要過度反應,聽到某些謾罵可能會令你很憤怒很焦急,但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退後一步,想一想才回應對方。可能只是一個深呼吸的時間,即使只有數秒也好,都可能阻止一個會導致一發不可收拾局面的回應。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使別人使你委屈,都不要以相同的行為、說話隨便加諸在別人身上,冤冤相報絕對不是好的解決方法。4.為問題找尋解決方法,最好就是與該位針對你的同事坐下來談談。單對單,開門見山,化解當中誤會。5.別讓你自己受這些外在因素影響,不要讓辦公室裡發生的煩惱摧毀你一整天,盡快抽離。下班後約朋友見面也好,運動一下也好,總之要拋開負能量。圖片及資料來源:Forbes記者:陳穎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114/194506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1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