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樊綱的建議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o06.html

    老婆一向不贊成做股票,剛才,她給我看了今天的一則財經報道“樊綱:建議個人投資者退出炒股”,然後語重心長地勸我別做股票了。這則報道說:

    “樊綱建議,個人應該退出炒股。‘炒股是有風險的,而且是專業的,沒有4個電腦屏放在那兒你都沒資格炒股,你得看這個指數、那個指數。’樊綱說,‘為什麽要讓機構來做?因為機構除了專業,還是一個資金池,可以做資產組合規避風險。’”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是規勸個體散戶不要參與股票投機吧?如果是這樣,我認為無疑是對的,並贊同他的建議,“退出炒股”。但樊綱並沒反對個人進行股票投資吧?說到這,我不禁想起自己2012年8月13日寫的小文:

 

但總的告誡

    剛才,在搜狐財經上看到一則報道(http://business.sohu.com/20120813/n350492086.shtml),其中說道:

    “即便認為大底近在咫尺,但斌依舊不主張散戶加入股票市場:‘任何市場都不適合散戶參與。’但斌認為,散戶不論從信息,還是從絕對規模上,都是處於弱勢地位。信息不對稱,技術不專業,炒股憑感覺,虧損是遲早的事情。散戶要想在投資市場享受投資的利潤,必須依靠專業投資機構的力量,資金交給有實力的專業投資機構打理。”

    對此,我不免有點納悶!

    一、全世界的任何股票市場哪個不是由散戶參與而發展起來的?

    二、中國私募精英(包括但總自己)和許多公募領袖哪個不是散戶出身的?

    三、倘若只有機構從事股票投資活動,那麽任何有誌往機構方向發展的散戶都將沒有機會了,而這也就意味著,現在各個機構的掌門人也就可永坐江山。這符合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規律嗎?

    四、倘若市場中全是機構投資者,那誰輸呢?莫非所有機構都是贏家,於是股市也就永遠只有牛市而沒有熊市啦?

    五、曾記否,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初,不知有多少基民把辛辛苦苦節省下來的血汗錢交給了實力強大無比的公基,可結果呢?啊?!

    六、即使世界頂級投資大師們,也從未看到過他們否定散戶(業余投資者)。請看——

    彼得·林奇說:“不管在什麽情況下,我始終認為,業余投資者比專業投資者具有更大的優勢。因此,你完全不必理會那些投資專家的理財建議。業余投資者只要能用3%的智慧,就可以超過專業投資者的水平,至少不會輸於專業投資者的平均水平。”

    德國投資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說道:“多數的基金經理的表現,比手中握住同一種股票長達30年之久的家庭婦女還要糟糕得多。”

    巴菲特也曾說過類似的話:“我從來沒發現高等數學在投資中有什麽作用,只要懂小學算術就足夠了。”“要想成功地進行投資,你不需要懂得什麽專業投資理論。事實上大家最好對這些東西一無所知。”“投資並非智力競賽,智商高的人未必能擊敗智商低的人。”“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麽都不懂的業余投資者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投資專家。”

    等等。

    然而,現在“中國的巴菲特”卻說“任何市場都不適合散戶參與”,這算什麽話?但總們應該如何教導散戶和幫助他們做好投資,這才是正道吧?

    ……

    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80

樊綱:這一輪經濟下滑已基本穩住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5日在濟南舉行的“濟南區域金融中心發展論壇”上發表演講時指出,“從2011年開始(經濟增速)下滑,我們下滑了5年。2016年也許還會略有下滑,但是基本穩定住。”

樊綱說,2007年是高度過熱的經濟狀態,後來國家進行了調整,但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來了,國家又搞了很大的刺激政策,又把它刺激起來了。2010年又上10%以上。後面的下滑,現在遇到的問題都是因為全面的過熱,現在的產能過剩,庫存擠壓,高杠桿率,都是因為前面投資過度、經濟過熱,包括資產市場的泡沫,樓市泡沫,股市泡沫等等產生的後果。

這次經濟下滑將會持續多久,樊綱表示,上一次1992年那個經濟周期是5年下滑,3年徘徊。這次,從2011年開始下滑,也已經經過了5年下滑。

“(經濟過熱)然後要繼續處理經濟過熱造成的各種問題”,樊綱說,“我們確實是軟著陸,但是時間比較長。”

金融必須服務於實體經濟,不能成為“吸金機器”。這是樊綱今天特別強調的。

“現在金融業的巨大風險,美國之所以發生了這麽大的金融危機,我們之所以面臨這麽大的金融風險,也是因為我們過去至少在中國某些方面,金融業成了吸金的一個機器,它不僅沒有很好的服務於產業、實體經濟,相反它占用了很大資源,反倒增加了其他部門利用金融資源的成本。”樊綱說。

樊綱認為,當前中國的去產能與美國1870年代有些地方相似。1870年代,是美國的經濟過熱,產生大量的過剩產能,1880年、1890年那個年代美國進行了大量的去產能和產能重組這個過程。美國的基本方式就是金融巨頭和產業的龍頭企業聯手。

“在這過程中通過龍頭企業、債轉股,美國當時的各個產業的集中度有了很大提高。我們現在不一定提高到他那個程度,但是美國一個產業,美國鋼鐵產業都是幾百家企業合成的,鐵路是20多家企業合成的。原來名字都是不存在的,後來形成了新的股份公司。我們國企通過這種方式兼並重組,促進它的產權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的形成,反倒有利於促進國企改革。”

(本文直接引語來自現場錄音,未經本人審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53

樊綱:應用周期性觀點看待中國經濟波動

新華社29日報道,著名經濟學家樊綱日前在東京表示,應用周期性觀點看待中國經濟波動,中國近期出現民間投資下滑現象,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正處於周期性低谷。

2016年以來,中國民間投資增長緩慢,前8個月僅同比增長2.1%,增速遠低於同期總投資8.1%的增速。這在近十多年間實屬罕見。

對此,在東京參加第12屆北京-東京論壇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民間投資增速放緩跟民營企業去產能有關,但並不是直接結果,因為民營企業這些年一直在去產能。導致民間投資增速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經濟正處於一個周期性低谷。在經濟增速較低時期,加上一些產能過剩問題沒有解決,投資機會自然會減少,民間投資自然會放緩。

樊綱說,要促進民間投資,需要消除制度性障礙,加強產權保護,提高民營企業投資信心。

對於中國經濟增長和結構改革的關系,樊綱說,不能只推改革,不顧經濟增長。沒有經濟增長,中國很多問題如就業、創新等問題就沒法解決,結構改革的推進也會受阻。

對於人民幣近期貶值的問題,樊綱表示,前幾年大量熱錢炒作人民幣,導致人民幣升值,目前貶值正是對此的糾正。而且,目前人民幣匯率盯住的是一籃子貨幣,籃子里的英鎊和歐元都貶值了,人民幣也應該走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154

人民幣中間價調貶45點 樊綱表示中國外匯儲備到3萬億是好事

周一,人民幣中間價報6.8785,上一交易日中間價6.8740,16:30收盤報6.8869,夜盤收盤報6.8855。

4月14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3.18,按周下跌0.04。

4月14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官方收盤價報6.8869,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跌44點,較上一交易日夜盤收盤漲4點。

在脫離了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的風險後,市場普遍認為,即將發布的美國財政部報告中,對中國很可能會重提“匯率失調”的表述。這表明美國關註的重點不再是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程度,而是影響貿易的政策制度問題,如外資準入政策、對本國出口企業的補貼優惠等。

特朗普對人民幣匯率態度的轉向,也讓市場松了一口氣。這意味著,今年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不確定因素又少了一個。市場普遍認為,短期內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將趨於穩定,而波動加大的時點可能就只是來自美聯儲加息的幹擾。

截至目前,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報6.8780;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現報6.8774。

至於今年美元指數的走勢如何,從以往的經驗看,美聯儲的加息節奏是重要影響因素。根據市場的普遍預計,今年美聯儲還會有1~2次加息,美元指數將隨之波動上行,預計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會突破“7”整數關口。值得註意的是,雖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今年大概率還會走貶,但不少研究機構都認為,貶值幅度會較前兩年明顯收窄。這就說明,人民幣匯率的市場預期正在逐步穩定。

亞市早盤,美元指數報100.30。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16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元將短期走強、長期走弱,我國外匯儲備到3萬億美元是好事。

樊綱闡述了他的理由:現在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也進了SDR,需要的外匯儲備可能就更少了。上一輪主要是美元加息的預期導致美元走強,下一波特朗普的財政政策再出來,還會有一波行情;長期來講,美元就要走弱了,特朗普要降稅,要增加開支。美元走勢是取決於特朗普花錢速度、減稅速度,取決於美聯儲加息的速度等,這些都是一些變量。

樊綱預測特朗普一定會減稅,一定會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因此短期來看,美元還是會走強的,減稅和增大基礎設施投資,吸引各國到美國去投資,這些都會增加美元的籌碼,使美元能夠走強。同時會使國際原油、大宗商品也具有走強的趨勢,但是不看好黃金和歐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756

樊綱:中國目前應主要發展大城市,而非小城鎮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20日表示,城市化是人的遷移,我們要研究人的行為規律,中國在目前階段應該以發展大城市為主,而不能是小城鎮為主。

由深圳市綜研軟科學發展基金會、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起主辦的“2017中國智庫論壇暨綜合開發研究院北京年會”20日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以“新經濟與舊體制”為主題。

此次論壇上也發布了樊綱等人的新書《中國城市化和特大城市問題再思考》(下稱《再思考》)。

書中稱,城市化與城鎮化在一定意義上並無差別,都包含著農村人口伴隨工業化進程向城市的遷移與集中,真正的差別體現在具體的指導思想和政策措施上。按照“城鎮化”的指導思想,我國一直嚴格控制大城市人口規模和土地供給,優先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鼓勵就地城鎮化,以此來防止所謂的“大城市病”發生。但是,這種指導思想卻與城市化的基本邏輯和現實進程有所背離。

樊綱表示,在我們目前發展的階段上,應該以發展大城市為主,而不能是小城鎮為主。土地都給了小城鎮,大城市人為設限,最後就是今天的結果。大城市、小城市兩極分化,大城市房價、物價飆升,小城市(房子)賣不出去,因為人不去小城市。

“城市化是人的遷移,我們要研究人的行為規律,人為什麽要遷移,要找工作,工作哪兒能提供,為什麽要搞城市化,城市有規模效應,企業在大城市的背景下,基礎設施條件下能夠更好發展,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我們的人就向大城市,特別是新興工業化國家,我們在一代人、兩代人的時間里迅速實現工業化,一定要發展大城市。”樊綱說。

對於西方一些國家小城鎮大量存在的事實,樊綱表示,西方國家小城鎮往往是大城市周邊的小城市,屬於大都市周邊的大城市群、城市帶的小城市,用鐵路交通,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能夠上班的區域範圍內,屬於城市群、城市帶的一部分;這些小城鎮沒有消亡,是因為歐洲那些國家工業化進程很慢,100年、150年好幾代人才完成了工業化。年輕人還沒走光,退休的人回來了。退休回去的人是第一是帶著高收入回去的,二是帶著社保回去的,三是帶著一生的現代城市生活的經歷回去的,他去改造老宅,把一些現代東西帶回了那個小城鎮,那個小城鎮反倒發展起來了,他們退休了不必再到城市擠公交了,所以小城鎮發展了。

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我國同日本、韓國等後發國家在短短幾十年時間內進行了快速工業化,在一兩代人的時間里主要發生的是人口集聚,而人口回流較少。在此階段城市化和大城市化的比率往往會更高。這不是我們做錯了,而是發展階段不同、發展特點不同而已。西方國家小城鎮發展的經驗表明,小城鎮不是沒有發展的機會,但不是在城市化的早期。

樊綱稱,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思考快速工業化國家,在目前的情況下,沒有人回去的情況下,大概很多小城市現在的工作是保護好環境,保護好生態,保護好文化,保護好老宅,未來也能發展,但是需要一個過程。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0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