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鈀金上升空間可以極大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022


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有句名言,每次在中環,看到「苦主」 打鑼打鼓時,便會想起:「去餐廳吃飯,勿點待者推介, 因他只想賣這個菜出去。」銀行鋪天蓋地宣傳的投資產品, 接貨前煩請三思。03年 沙士過後,力推保本基金,買者白白錯失0 3-07年的中資股大牛市。07年的主菜是accumulators, 越跌越接,遺禍極大。08-09年熊市的「高息」ELN, 不在話下。

近日熱推的年金(annuity),構造簡單:一筆過付款購 買, 或分期供款,若干年後,定期定額,收取現金回報。 部份回報期固定,亦有些不停派發,直至買家過世。回報模式, 類似公務員的「長糧」。「提供穩定收入」,對退休人士相當吸引。 細心分析,其實極不值博。如通脹續低,回報對比存款收0.01釐 ,看似不俗。但看不到的風險,才最兇險。油價堅挺, 國內氣候反常,旱災暴雪不斷,糧食失收可期。人民幣升值, 時日而已,07年 出現的「輸入性通脹」,應會重臨。年金的性質, 類似債劵,名義回報固定,極忌通脹,蠶食現金的實質購買力。 萬一加息,年金回報,隨時低過定存。

通脹升溫,利債仔與投資商品。持有現金、債券,最為不利。 個人資產,宜配置部分於貴金屬。自己最為推薦鈀金( palladium),原因是鈀金、鉑金(platinum)用 途相若,但前者價格,只是後者的1/3。何以如此?原來有典故。 90年代,鈀金走勢平穩,十年 間由每安士$150(美金,下同) ,緩緩升至$350。踏入2000年, 驟現突變。 鈀金主要產地為俄羅斯,當時以存貨作貸款抵押,後被沒收, 供應暴跌。鈀金價格遂由年初的$433,兩個月內井噴 式急升至$ 800。

由緩升變急升,大批熊軍中伏。原本期貨屬零和遊戲, 勝敗兵家常事,問題是商品期貨要實貨交收,供應跌、期貨價升, 熊軍只可買現貨對沖或斬倉。實貨難求,牛軍又得勢不饒人, 大盤極難平倉。如是者產生上升漩渦:期貨愈升,現貨愈見緊張……

有見及此,東京商品交易所下令停止交易、現金 交收。 此舉在市場引起反彈,因為用家急需實貨,賠錢無濟於事。 況且一紙命令,難敵供求大勢。紐約商品交易所倍升保証金, 升勢稍歇。但俄羅斯明言至01年 都缺貨,鈀金於01年初直逼$ 1,090。

鈀金主要 用作生產車用催化器,各車廠存貨耗盡,亦只好忍痛搶購。 其中褔特高追受創,供應回升後價格回調,慘蝕十億。 為免重蹈覆轍,用家紛紛轉用鉑金,當時價格相當,勝在貨源可靠。 自此用家離場、炒家死心,鈀金進入迷失十年,現距高位仍低六成, 相反同期鉑金升逾155%, 兩兄弟榮辱互見。


 


如今經濟復甦,汽車需求回升;通脹升溫,投資需求亦增,實貨ET F(PALL)乘勢推出,炒風火上加油。最值博之處, 是一旦鈀金跟兄弟鉑金的差價收窄,上升空間可以極大。 (客 戶持有PALL及鉑金ETF PHPT/PPLT)


 


(本文原載於I-Money 2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07

房地產即將開啟“增值稅時代” 11%稅率可能性極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77

20120922104621057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房地產業、建築業有望同時推進“營改增”,最快將於明年3月開啟“增值稅時代”。稅率定為11%的可能性極大。業內人士初步測算,如果允許不動產抵扣,整體減稅規模有望超過5000億元。

距離國務院提出的力爭“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營改增”僅剩下一年多時間,《經濟參考報》從多渠道獲悉,在尚未納入改革的四大行業中,房地產業、建築業有望率先同時推進“營改增”,最快將於明年3月開啟“增值稅時代”。據了解,稅率定為11%的可能性極大。業內人士初步測算,如果允許不動產抵扣,整體減稅規模有望超過5000億元。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大中華區間接稅主管合夥人梁因樂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還沒有進行‘營改增’的行業中,房地產業、建築業應該是最快要入圍的行業。”除了房地產業、建築業本身,其下遊行業也十分關心改革的時間表。“比如銀行要租辦公樓,簽合同往往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它們很關心合同該怎麽簽。所以說,一個行業什麽時候入圍很重要,最好從發文到正式實施留出足夠的時間,要享受到進項稅是需要提前準備的。”梁因樂稱。

事實上,目前房地產企業已經為迎接“營改增”紛紛著手準備。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某大型房企財務人士稱:“我們現在還沒有接到‘營改增’的正式通知,不過此前口頭傳達過,現在我們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公司總部也正在和財稅等相關部門積極溝通。”

對很多房地產企業來說,原來的稅務處理比較簡單,稅務和財會是一個部門,而改增值稅就複雜許多,很多房企已經成立了獨立的稅務部門。

此外,一些稅務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也承接了對房企進行培訓的工作,主要內容涉及“營改增”之後如何開票等稅務相關問題。

至於稅率,多位學界及業界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11%的可能性極大。北京中燁澤瑞稅務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郭英傑認為,因為從房地產行業上遊來看,其抵扣進項多是在建設期,因此,其稅率應與建築業持平,大概在11%左右。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稱,房地產企業屬於資本密集型,不是要鼓勵發展的現代服務業,稅率應該會比較高,不會是6%,當然也不會是17%,只能是11%。

郭英傑在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表示,此次“營改增”目的是給房企降低稅負水平,但要求企業有較強的內部管控。若有良好的管控措施,稅負大概可以降低1個百分點。但是由於稅項的改變,房企財務、稅收架構將發生根本性變化。過去交營業稅,房企按照既定稅率繳納即可,財務計算較為簡單。但改為增值稅之後,進行進項抵扣,房企經營流程需要進行重新設計,從整體粗獷式管理轉向精細化。具體來說,則是考驗房企的費用管理和控制。“與房企有經營來往的大多是建築類企業,部分原材料企業規範度較低,部分企業難以提供有效的增值稅發票,在這樣的情況下,房企的抵扣進項減少,稅負則會大幅增加,這也是房企反應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郭英傑表示,“營改增”之後,如果房企經營模式沒有及時調整到位,短時間稅負將大幅增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房企在經營方面做出一定改變後,稅負自然會有所下調。

而在張斌看來,此次房地產業“營改增”的關鍵在於房地產業的下遊能不能抵扣不動產,這個難度是比較大的。“房地產企業開發的房地產,如果工業、商業企業購買的時候可以抵扣,就意味著消費型增值稅改革徹底完成了。”

自2009年起,全國實施從生產型增值稅到消費型增值稅的轉型改革,但當時只允許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抵扣,不動產不能抵扣。允許抵扣不動產是隨著房地產業“營改增”同時推出,還是日後再逐步推出,目前尚不明晰。據業內人士初步測算,如果此次房地產“營改增”後允許抵扣不動產,減稅力度將很大,規模有望超過5000億。

張斌告訴《經濟參考報》:“如果允許抵扣不動產,稅基會縮小很多,對財政的減收壓力會非常大,需要考慮財政的承受能力。現在有不同觀點,一些人士建議暫不抵扣不動產,還有一些觀點建議實施折中措施,比如不完全抵扣,考慮財政的承受能力可以按照50%進行抵扣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691

上半年煤炭去產能僅完成全年目標的29% 下半年壓力極大

據新華社報道,記者從此間召開的全國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現場經驗交流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國17個地區和有關中央企業啟動了煤炭關閉退出工作,共退出產能7227萬噸,但僅完成全年2.5億噸目標任務的29%。

據介紹,上半年湖南、江蘇已分別完成全年煤炭去產能目標任務的82.9%和78.2%,北京、陜西、新疆也完成了50%以上,但還有9個地區未實質性啟動相關工作,完成全年任務面臨極大壓力。

據悉,今年上半年全國原煤產量為16.27億噸,同比減少9.7%,礦存煤炭同比下降8.6%;7月20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煤價已上升至420元/噸,比年初回升了50元/噸,煤炭經濟運行呈現出產量、庫存雙下降和價格回升的態勢。

發改委此前表態:退出煤炭產能2.5億噸以上

7月7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要確保今年任務順利完成,壓減粗鋼產能45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2.5億噸以上。

當日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會議強調,各地和有關中央企業要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專題會議部署要求,加緊推進各項工作,確保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抓緊細化和組織實施方案。各地要在7月15日前將目標任務分解到市縣和企業,在此基礎上,將2016年壓減數量落實到每條生產線、每個礦井並排出具體的完成時間,於7月底前報送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作為督促檢查依據。

(綜合來源:新華社、發改委官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218

產品經理避免溝通低效和開發風險的終極大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12/160300.shtml

產品經理避免溝通低效和開發風險的終極大招
三節課 三節課

產品經理避免溝通低效和開發風險的終極大招

這是一個根據你已知的信息和想要解答的問題所梳理成的列表。這會是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大約需要一個小時來完成這個文檔。這個文檔會成為你和團隊中其他人的一個溝通基礎。

本文系三節課(微信ID:sanjieke)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Gaurav Oberio。

寫在前面的話:

產品經理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往往掌管著所有的需求,需要溝通的對象也包括了設計、開發、測試、運營等角色。所以,一名產品經理需要處理和面對的信息量常常是巨大的,也因此往往會面臨到溝通低效、產品開發進度和質量不可控等等問題。

這時候,最好的解決方案,其實是一份清晰高效的產品文檔。可惜,大部分產品經理對於“文檔”的價值和意義認知都是不夠的。

在本文中,作者Gaurav Oberoi分享了他對於產品文檔的看法以及撰寫產品文檔的常用流程。此外,本文還含有一份真正完整的產品文檔示例,以及詳細的產品文檔寫作指南(包括格式+思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以下是正文

很多人聽到「產品文檔」這四個字就像吞了蒼蠅一樣,人們通常會認為這意味著又要花幾周寫一個根本沒人看的文檔。如果一個團隊總被產品文檔這種事情拖累,怎麽可能「敏捷」得起來,怎麽可能高效地產出代碼?

我在過去十幾年創造了多個數百萬人使用的軟件產品之後,越發認為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根據我的經驗:

高效的產品文檔是創造偉大產品的過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撰寫產品文檔可以強制所有人從項目初始就理性思考,頻繁溝通,明確權責——所有的這些都會帶來更好的軟件質量,更低的進度風險,以及更少的時間浪費。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通過一個案例來分享一些普適的建議,這些建議會對產品經理,尤其是大中型(超過二百人的)公司中的產品經理們非常有幫助。

首先,讓我們來看個例子

假設你需要解決這麽一個問題:

一家從事在線旅遊預訂服務 (就像 Hotels 或者 Airbnb 但是規模更小一些)的公司。目前這家公司的支付轉化率偏低,所以這個季度大家打算嘗試通過在支付環節加入在線客服的方案來提升轉化。

你的計劃是:

通過在支付環節增加在線客服來嘗試提高支付轉化率。

支付轉化率目前僅有 18%,而業內平均轉化率有 30%。我們打算測試下在支付時展示在線客服聊天窗口是否可以提高這個轉化率。用戶運營團隊已經同意了提供1人月的客服人力支持。

在你沒有產品文檔時,你會這樣做:

比方說,你覺得行動起來總是最重要的,因此直接開始動手:

1. 在叠代計劃會上,你和團隊討論了這個需求;

2. 然後你挑選了一個靠譜的第三方客服供應商(例如 SnapEngage );

3. 提交一個工單來讓工程師添加一些 Javascript 代碼;

4. 和支持團隊開個會,確定他們都準備好了。

搞定了!這麽簡單的事情怎麽能要我們寫產品文檔呢?

那麽現在問題來了:

如果你是在一個小型創業團隊,你也確實可能並不需要一份產品文檔——因為產品改動相對小,涉及到的人也相對更少。

但如果你是在一個更大的組織之中,或者產品更加成熟/複雜,就會陸續出現下列這些問題,並且相比寫文檔,這些問題會需要更多時間來處理。例如:

工程師把工單標記完成了,但是一驗收測試,就發現這個功能完全沒有考慮移動端的適配。(唉呀!你忘了提醒大家手機端的使用才是核心場景。)

用戶運營經理打算開展一個漫長的評審流程,以確定最合適的聊天服務商。(啊……需要定一個會議,向大家解釋下這次上線只是一個灰度測試。)

發布一小時後,客服報告說他們收到了西班牙語的在線聊天請求。(啥?要追加一個緊急發布,把這個測試限定在英語用戶中。)

一個設計師花了幾天,為聊天窗口滑入屏幕的交互繪制了一個完美的動畫。(用戶體驗過度優化,你是否對整個團隊統一了“這次只是一個測試”的預期?)

一周的測試完成之後,數據分析師發現無法產出你要的報告,因為相關的必要指標並沒有埋點。(史詩級的失敗。從頭再來吧。)

如果這是一個相對簡單的項目,即使沒有產品文檔可能也不至於陷入這樣的災難之中。但是在簡單的項目中你仍然有可能會因為沒有文檔浪費許多時間和機會成本。

而如果你寫了一篇文檔:

為了便於說明,我準備了兩個示例文檔:一篇思路筆記,和一篇完整的產品文檔——這樣可以完整介紹產品文檔的撰寫流程。

請在繼續閱讀下文之前,花幾分鐘讀一下這兩篇示例文檔吧。

1. 思路筆記示例 

這是一個根據你已知的信息和想要解答的問題所梳理成的列表。這會是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大約需要一個小時來完成這個文檔。這個文檔會成為你和團隊中其他人的一個溝通基礎。

↓以下是思路筆記示例部分

1. 問題

轉化率糟透了,只有18%,應該可以被提升至30%(需要詳細數據支持)。

還能嘗試什麽方法來提高轉化率,是否還值得繼續投入呢?需要先看一下以往的用戶反饋總結和用戶調研結果。

2. 目標

證明在線客服是有用的。如果測試結果不理想也別抓狂,失之我命。

最好能在十二月初確定結論,這樣就可以申請 Q1 的人力支持。

3. 聊天服務提供商

從最有名的幾個中挑一個出來:Olark,SnapEngage 等等

這些服務的界面長得怎麽樣,可以以及必須自定義多少界面元素?

需要可以讓客服團隊不改一行代碼,就能夠設置他們的在線時間及虛擬形象。

集成服務的成本是怎樣的?僅僅加一段 JavaScript 代碼就可以,還是……?

我們可以從服務提供商獲得多少數據報告?如果是我們自己做數據分析的話需要做什麽準備?

可以在聊天服務中加入一些自定義的變量來幫助我們分析數據麽?例如 用戶 ID?

是否可以先不管現有 Zendesk 中現有工單的遷移?

4. 如何衡量成功

需要衡量:一個聊天客服的成本,一個客服可以完成多少次在線聊天,以及這些聊天可以帶來多少新的轉化。

如果項目結束後拿不到這些數據,這個測試就白做了。

一定要從客服主管和財務人員那里盡早獲得反饋。

5. 推進測試

需要對多少流量進行測試?應該通過這幾個指標計算得出:點擊聊天的用戶數,單個聊天的平均耗時,同時進行的聊天並發數,平均等待時長等等

這個數據倒是可以算出來,但是考慮到現在只有一堆假設沒有任何數據,並不值得真正去算。

所以我們拍腦袋先定 20% 的流量用於測試,然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吧。

這個測試需要多少天呢?是否需要考慮季節性的流量波動?

6. 需要什麽樣的數據報告?

我想了解測試組和對照組的轉化率,營收,以及訂單總量。

以及此次測試實際影響到的人數(開啟聊天的人數)。

7. 還有什麽?

是否考慮國際化的問題?我覺得現在還是先不考慮比較好。

移動設備?你懂的,現在30%的交易量都來自於移動端.

網頁加載時間?務必保證聊天窗口不要拖慢整個網頁的加載速度!

↑以上是思路筆記示例部分

2. 產品文檔示例 

只有和團隊一起評審了你的假設和創意之後(無論是在專門召集的會議上,喝咖啡時,或者桌上足球的休息時間),你才應該真正開始寫產品文檔。如果已經完成了溝通和評審,整個文檔應該花費你 1-3 個小時的時間。

↓以下是產品文檔示例部分

灰色引用部分是註釋。

第一次閱讀此文檔時建議先忽略註釋部分通讀此文,然後再回到文初重新閱讀所有內容。

文中提到的所有超鏈接並沒有鏈接到任何地方。這篇文章中的外鏈就只是表明有一些待辦事項和相關文檔。

在支付時增加在線客服 

由 Gaurav Oberoi 撰寫

最後更新日期:2016年9月28日

這個項目的目標是通過在支付頁面增加在線對話客服來提高支付轉化率。這是一個為期 30 天的測試,測試完成後我們可能會上線或者關掉這個功能(薛定諤的客服?蛤蛤)。

用不超過兩行文字描述此項目。我所說的“行”是指你的客戶端的默認閱讀寬度(例如 Google Docs、維基、文本文件等)。堅持字數限制是可讀性的關鍵所在。

I. 概覽

A. 問題

1. 支付轉化率過低:只有 18% 的點擊了「預訂」按鈕的用戶完成了支付。競品預訂網站可以達到約 30% 的轉化率(數據來源)。我們正在失去收入!

2. 沒有明確的流失原因:之前的工單和用戶調查給出了一系列非常多可能的原因(易用性、支付費用、支付耗時方面的問題),也沒有明確的分類。

3. 增加幫助文檔的內容並沒有起到作用:上個季度,我們對幫助文檔和預定信息的內容及界面設計做了 A/B 測試。這只帶來了 1.5% 的轉化率輕微提升。

我強烈建議使用列表來增強文檔的可讀性。

使用粗體文字快捷指出每行文字的要點,並且限制列表在兩三行以內。

我更喜歡有序列表,因為這樣在口頭溝通時很容易指示清楚。

B. 目標

1. 測試客服聊天是否可以明顯地提高轉化率:每天新增超過 90 個訂單就能打平在線客服的運營成本,現在還不清楚是否能做到這一點。這是一次測試!

2. 降低測試成本:避免所有的過度優化,如果測試成功,在 Q1 我們就可以優化在線聊天的體驗了。

3. 在 12 月 1 日前確定最終的結果:在開始做 Q1 計劃前,我們還有 8 周時間。

確保文檔可以提出一個明確的目標,這個目標應當是非常容易判斷“達成目標了麽?”的。

在文檔中做出明確的承諾。

C. 不應考慮的問題

1. 重要的界面修改:只增加一個可見的聊天按鈕,不做任何其他的設計改動。

2. 確定聊天服務供應商:目前而言先使用 SnapEngage,如果測試成功了,再考慮長期的服務供應商。

3. 國際化和非英語用戶:為了簡化處理,此次測試僅針對美國地區及其他英語用戶。

這部分用來排除種種不利的假設,樹立正確的項目預期。

D. 團隊成員和角色劃分

1. Heather(用戶運營經理):批準客服資源需求。

2. Randy(用戶運營專員):負責處理用戶反饋,每周整理反饋總結。

3. Colin(工程師):開發和測試。也要負責配置SnapEngage,並且給我們展示一下設置方法。

4. Kalpana(財務):在測試階段以及後續時間負責評審我的盈利預算。

5. Joha(設計師):花一點時間看一下我們在設計上的改動,沒有大塊的設計需求。

6. Vikram(數據分析師):確保我們能按時拿到此次測試的數據報告。

幫助大家明確項目成員及對每一個人的期望。

僅包括將會執行這件事情的人,和對這件事情有通過/否決權力的人。

II. 背景

這里應當包含了解當前問題以及解決方案所需要的所有背景信息。

添加任何你認為應該出現在這里的內容,例如:用例、用戶模型、數據指標、競品解決方案、調研結果等等。

A. 用例

1. 用戶需求

在 2 分鐘內獲得幫助:不確定是否可以實現,但是我們先沖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吧。

適配移動端及桌面端:有 28% 的支付是在手機上完成的,所以移動端適配很重要。

2. 用戶運營團隊需求

有反饋隊列的客服後臺:在桌面/web 端就可以,不需要支持移動端

增刪客服人員:可自助完成,而不需要開發人員支持

設置在線時間:可以控制網站上的在線聊天按鈕是否可見。

查看用戶信息:需要傳遞用戶 ID 的參數給後臺,方便客服人員查找當前用戶信息。

給會話打標簽:在聊天結束後,可以在註釋字段中記錄一些非結構化的文本信息。

B. 假設

1. 每天增加90個付費訂單,可以打平一個客服人員的運營成本:根據每個客服人員的成本以及一個支付用戶的 LTV(生命周期價值)。詳見表格。

2. 一個客服人力可以支持 20% 的支付流量:基於對等待時間、聊天時長、並發聊天數量的一系列假設。我們沒有數據能支持做出靠譜的假設,所以拍腦袋定一個數據,並且需要我們的系統支持快速增加/降低測試流量。

3. 支付轉化率應該從18%增加到20%:總轉換率不需要增加特別多就已經意味著測試成功了。在這里查看我們的分析報告。

III. 解決計劃

用你能做到的最自然的方式描述你的計劃。

需要做到清晰、條理清楚、合理分段。

根據不同項目的特點,你也可以加入:線框圖,用戶流程圖,表單輸入/驗證邏輯,數據模型……等執行該計劃所需要的所有細節。

A. 在線客服提供商

我選擇了SnapEngage,符合我們的既定用例並且價格便宜($60/月)。註:如果測試成功,我們會再選擇適當的供應商。我已經註冊了一個付費賬戶,帳號密碼在我們的密碼管理工具中。

B. 用戶體驗

通過 SnapEngage 的文檔來弄清楚他們這個聊天窗口的彈出邏輯。有以下幾點:

1. 按鈕:設置為“立即聊天”的文案,並且放在詳情頁中“預訂”主按鈕的旁邊;

2. 交互:點擊時展示客服姓名,以及“您需要什麽幫助?”的文案;

3. 所有的支付頁面:它應該在所有的三個付款步驟頁面上都展示;

4. 不自動彈出:我們可以以後再試這個效果,現在先低調上線測試。

C. 會話參數

1. 這是什麽:當我們嵌入服務供應商的 Javascript 時,我們可以傳入特定的參數。這些參數客服可以看得到,並且也會記錄在日誌和數據報告里。

2. 傳輸這些參數:用戶 ID,用戶郵箱,瀏覽器信息,預訂 ID,預訂訂單價格。

D. 測試流量開關

只會有部分支付流量看到在線客服功能。下面是我們需要做的工作:

1. 只展示給 X%的用戶:我們必須能夠在不重新部署的情況下就可以修改 X 的值,但是可以每次修改時都由用戶運營團隊向工程師提交一個工單來人工修改(例如,將這個值存儲在我們的數據庫/Redis 中)。

2. 對展示過的用戶始終可見:只要用戶看到過一次這個聊天窗口,在測試期間此用戶就應該始終可以看到這個功能。可以通過 cookie 來存儲這個狀態,也可以用這批用戶的用戶 ID 來記錄(例如:如果用戶 ID 對 100 取模小於 X,就可以看到此功能)。

3. 流量遞增方案:第一天,我們只開放 5% 的流量用於測試,如果用戶運營團隊反饋正常,則在第二天開放至 10% 的流量,第三天開放至 20%。

 

E. 數據指標和報告

1. 日誌記錄:在現有的指標當中增加:”live_checkout=true/false”。

2. 新的數據報告

對比有在線客服的用戶(測試組)和沒有在線客服的用戶(對照組)的支付轉化率。

在線客服所帶來的總訂單數和收入。

測試用戶中有多少人點擊了在線聊天窗口。

3. SnapEngage 的數據報告:可以告訴我們平均會話耗時,以及並發會話數等數據

上面我舉的例子可能晦澀難懂,但是我們團隊中的工程師和數據分析師則會很容易理解——因為他們正是這部分文檔的受眾。

記住:寫下所有需要人腦執行的必要事項。

F. 未來計劃

1. 如果我們發現在線聊天的使用率很低:我們需要嘗試一些優化方案,例如:a. 自動彈出聊天窗口,b. 修改聊天按鈕樣式,c. 在聊天按鈕旁邊增加客服人員照片。

2. 如果測試驗證成功:我們會爭取更多的客服人力,並且在 Q1 進行大規模叠代改進,包括選擇合適的供應商,更深入的數據分析,以及正式的客服話術培訓。

指明項目的未來發展方向永遠都是好事,因為這樣可以引導人們更長遠地去思考。 

IV. 任務和排期表

考慮到在「未來計劃」中提到的問題,這個排期表可能會有一到兩周的延期。只要我們能夠在 12 月 1 日得到測試結果,我們就在 Q1 人力資源規劃時爭取到更多的人力。

1. 10 月 4 日:文檔評審。

2. 10 月 8 日:和客服團隊一起在開發環境中測試如何設置客服人員以及客服時間。

3. 10 月 11 日:上線。我們會在接下來的數天中逐步增加測試流量。

4. 10 月 17 日:在上線1周後同步信息。在此時我們可能會有一些額外的工作要做。

5. 11 月 12 日:最後一次溝通,評審當下狀態以決定繼續推進還是結束此項目。

6. 12 月 1 日:這是完成此項目並且得到測試結果的最終截止日。

開始的時候排期表可以只有一個大致的估期,通過更多的分析來逐步精確時間點(例如需要技術文檔)。

但是盡早嘗試拆解和確定時間點,大致框定每項工作的範圍和規模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工期估算應當來自於執行方(開發,設計等)。

↑以上是產品文檔示例部分

啊哈!有了文檔之後是不是就感覺踏實多了?寫文檔看起來是額外的工作成本,但是其實並不是,高效的文檔可以幫助你和你的團隊節約時間投入,並且在交付上線時會更有信心。

等等——你已經讀完示例文檔了麽?請務必先讀完它,再繼續閱讀下面的文章。

產品文檔寫作指南

我通過示例文檔詮釋了這篇文章中所講述的思考,在繼續閱讀下文之前,請務必確認你已經閱讀了上面的文檔示範。

為什麽要寫產品文檔?

一言以蔽之:為了以更高的質量、更快的速度和更佳的預判來交付正確的產品。

4a95a10

是的,就是這樣。那麽,產品文檔將如何幫助你做到這一切呢?Ben Horowitz 分享了上圖中這個看法,我的示例文檔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明確一下要點:

1. 從一開始就理性思考

在團隊開始付出更高成本去設計軟件架構、實施代碼開發、完善界面設計、測試軟件質量之前,寫文檔可以迫使你提前思考每一個細節。這將會提高你決策的質量,降低意外事件發生的概率。

2. 高效溝通

你常常需要和不同的利益相關方(支持團隊,工程團隊,設計團隊,財務團隊,管理層等等)溝通你的方案。產品文檔可以幫助你事半功倍地完成溝通,避免口頭溝通中產生的歧義,團隊中的所有人可以更好地理解你的意圖,並且更有的放矢地做出答複。

3. 明確權責

明確項目目標的評價標準,公開承諾獎懲激勵機制:利益相關方可以知曉如果最後一刻變更需求會意味著什麽,工程師們也會在預估工期時再三斟酌。

產品文檔應當包含哪些內容?

產品文檔應該明確溝通要做一個「什麽」產品,以及「為什麽」要這麽做。用來說明清楚一個產品的表達方式很多,但最核心的,一定要說清楚這五件事情:

1. 問題

描繪你此次打算解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解釋為什麽要去解決這個問題。描述要盡可能地具體,並且提供相關的數據指標。

2. 可衡量的目標

明確承諾交付和成果,明確哪些事情超出了此項目的範疇。每一個目標,都應該可以明確衡量「是否達到目標」。

3. 需求背景

提供你的觀眾理解當前問題以及接受你的提議所需的所有背景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假設、用例、數據指標等信息。

4. 解決方案詳情

你的提議應該有充足的細節,易於團隊成員消化理解及執行——可以把這部分內容想象成對人腦進行編程和執行。

5. 時間軸

列出你的團隊共同認可的截止日期和其他重要時間點。這部分內容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比較模糊,但是在最後一次文檔評審之前應當完全敲定。

你可以使用我的示例文檔做你的文檔模板,按照你的想法增/刪/改任何章節。只要你能夠清晰並且條理清楚地表述上面提到的這五點信息,文檔形式並不重要。

產品文檔寫作流程:

接下來我會介紹我撰寫和評審文檔的常規流程。根據項目大小,利益相關方的數量不同等情況,流程細節可能會有所變化,但是大體的流程是確定的。

1. 快速完成一個草稿(1-2個小時)

關閉電子郵件和聊天工具。泡杯茶,坐在椅子上開始思考,然後逐一把你所了解的信息列成清單,即上文中的思路筆記示例。

2. 安排幾個30分鐘的一對一會議(1-4個小時)

這個步驟的目的是過一遍文檔中的細節,優化你的方案,並且獲得更多人的支持。盡可能控制這些會議的規模,人越少越好(理想狀態下都應該是一對一會議)。例如,在本文的示例中,我會和客服部門的負責人,一個財務人員和一個工程師分別安排一次會議。

3. 撰寫和編輯文檔(0.5-3天)

此時,你應該對能做,並且應該做什麽有了一個明確的想法,但是大腦中塞滿了大量的細節等待著梳理清楚。於是接下來需要將所有這些細節都整理出來,並且逐一梳理斟酌。

在完成第一版文檔之後,需要繼續大篇幅編輯修改,通常最終的文檔可以在你的第一版草稿的基礎上壓縮 30%-50% 的長度,簡潔和清晰的文檔就意味著更加容易閱讀。

大部分文檔都可以在半天到一天的時間里完成,不過實際上也會有一些文檔需要兩三天才能寫完。

4. 群發文檔並且安排一個 1 小時的評審會議(15分鐘)

將文檔群發給項目的所有利益相關方,並且抄送給其他可能對文檔感興趣的團隊(例如你所在的產品團隊,整個支持團隊等)。

跟進這些關鍵人員是否接受了會議邀請:將會執行這件事情的人,和所有對這件事情有通過/否決權力的人。

5. 評審文檔(1小時)

在開始會議之前,詢問是否有參會者沒有詳細閱讀你的文檔。通常都會有一兩個人中槍,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沒問題,我們先用 10 分鐘一起來看一下文檔。已經讀過文檔的人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先放松休息一下。”

這次會議上你需要獲得利益相關方的同意,並且獲得執行方(工程師、支持團隊等)的知曉、認可以及人力支持。

你可能需要開多次評審會議,並且根據評審會議上溝通的信息不斷修改文檔。

6. 通過評審後,及時同步信息和建立工單(1-2小時)

會後同步信息的電子郵件需要包含更新後的產品文檔鏈接,和此項目相關的工單鏈接(例如在頁面上添加 JavaScript 代碼,完成數據分析報告,測試 Staging 環境,和支持團隊預演流程,等等)。

一般接下來將會有一位工程師完成技術文檔,不過並不總是這樣(文中的示例項目就不需要這一步)。

產品文檔進階技巧:

1. 盡量簡短

沒有比這更重要的文檔寫作建議了。簡潔意味著清晰的思路和溝通,也意味著你的文檔更加易於閱讀和理解——這一點至關重要。

2. 使用平白的語言和簡單的格式

使用簡短而不是花哨的語句,使用列表和加粗強調可以使文章更一目了然,以放松有趣的方式寫作而不是一板一眼,如果你有得體的幽默感就再好不過了。

3. 為開發團隊預留時間

通過評審並且達成一致通過的文檔才是完善的文檔。如果你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個叠代 Sprint 中開發此項目,就應該提前兩到三周開始這個產品文檔寫作流程。

4. 像工程師一樣思考

在項目得以進入開發之時,常常會發現大量未預料到的邊緣情況——但這種情形其實可以避免。如果你認真考慮過項目進入開發的所有必要條件,你就可以提前發現這些問題(例如,是否在移動設備中可以使用在線聊天功能?)。

5. 確保每一個人都跟上了你的節奏

當我組織產品評審時,會議室里的大部分人都已經大致了解我要講的內容——因為我已經提前在討論會和日常聊天中溝通過這個事情了。既然大家都已經清楚了「做什麽」和「為什麽要做」的問題,文檔評審會上我們只要關註實施細節就好了。

6. 在圖表中下功夫

流程圖、線框圖等圖表可以通過易於理解的方式提供很大的信息量,同時也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時間來制作這些圖表。

7. 在思考和寫文檔上花 0.5-3 天時間

具體時間根據項目大小而定。花費在寫文檔上的時間越長,所帶來的邊際收益就會遞減。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沒有人能夠讀的下去超過 5-6 頁的文檔。

8. 指明方向,明晰願景

你不僅僅是在定義一個功能,也是在解釋「為什麽我們要做這件事情」以及「我們的目標是什麽」,在文檔中指出這個項目將會對更高層面的規劃造成什麽影響,以及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9. 確保你的觀眾閱讀了文檔

如果你的文檔又臭又長,或者從來不分享給對應的人,那你還不如不寫文檔。務必確保你的文檔被對應的人閱讀了,我上面關於評審開始時留時間給大家讀文檔的建議值得大家參考。

10. 獲取真誠的反饋

你的文檔是否是在贅述人盡皆知的事情?或者是文檔缺乏足夠的細節?是否在後續實施中發現了太多的邊緣情況?又或者,是否在制定計劃和文檔評審上耗費了太多的時間?你應該和你的團隊時刻保持溝通。

產品文檔與敏捷開發矛盾嗎?

我知道會有爭議,但是產品文檔和敏捷開發的原則沒有絲毫沖突,並且在類似於 Scrum 這樣的敏捷方法上得到了充分發揮。

畢竟,用戶故事許多時候需要詳盡的描述,文檔可以增加溝通中的清晰度和可傳播性,為什麽非要刻板地認為僅僅使用口頭溝通和使用白板才算是敏捷開發呢?

“產品文檔會導致發布變慢,過度規劃,通常會浪費時間。”這樣的想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我工作過的多個世界級團隊遵循著一些敏捷原則(例如兩周一個叠代周期),每天(甚至更頻繁地)發布代碼,並且以發布產品(而不是文檔或者會議)作為衡量成功的標準——這些團隊也都仍然認為文檔是他們打造成功軟件的一個關鍵部分。

產品文檔與技術文檔有何區別?

產品文檔通常關註做什麽 ,而技術文檔更多關註在如何做 。這兩種文檔為研發流程中的不同環節帶來同樣的清晰視角,並且都使得工程師(和他們的用戶)身心愉悅。

產品文檔 數據 產品經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291

213條令香港金融業面對極大衝擊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7/01/27/213%e6%a2%9d%e4%bb%a4%e9%a6%99%e6%b8%af%e9%87%91%e8%9e%8d%e6%a5%ad%e9%9d%a2%e5%b0%8d%e6%a5%b5%e5%a4%a7%e8%a1%9d%e6%93%8a/

證券法第213條:

(b) (如某人曾經(或看來是曾經)、正在或可能牽涉入第(1)(a)(i)至(v)款提述的任何事項,不論該人是否明知而牽涉入該等事項)飭令該人採取原訟法庭指示的步驟,包括使交易各方回復他們訂立交易之前的狀況的命令

香港證監上週1月19日按213條,向2012年停牌的中國森林(930),保薦人瑞銀及渣打證券,及核數師畢馬威入稟法院,要求他們向小股東作出賠償。這件事震驚整個金融,會計及投資銀行界。

香港證監在2012年在洪良事件,首次運用證監法,香港法律第571章,第213條,向洪良提出索償。當時洪良集資所得的9億元,存在香港銀行。證監成功把該款項凍結,把該款項賠償給小股東。洪良保薦人被罰四千二百萬元,及除牌。

之後證監又成功起訴老虎基金內幕交易,及罰款。老虎基金不服上訴,但上訴庭判證監勝訴,可以引用第213條要求犯法者作出賠償。證監法第213條已經成為了證監的尚方寶劍,向行為失當者作出罰款或賠償。

洪良事件因為集資款項仍在香港,保薦人幸運地避過大難。但中國森林已經停牌多年,公司在清盤中,也沒有充足現金賠償。現在證監向有錢的保薦人及核數師索償,是開了前例。

中國森林是首次證監向保薦人及核訴師索償,而金額可能是天文數字,令到金融界嘩然。中國森林是2011年12月5日上市,當時以$3.56為招股價,集資15.525億元。中國森林在2012年1月26日停牌,停牌時的收市價是$2.925。當時市值是89.5億元,大股東佔53%股權。其他投資者佔47%,當時市值是42億元。

中國森林被證監勒令停牌,是加拿大上市的嘉漢林業事件的餘波。2011年沽空機構混水發表報告,指嘉漢林業賬目造假,及有多項有問題交易。加拿大證監起訴嘉漢林業,同時香港上市的林業公司賬目,亦受到質疑。香港證監在2012年1月勒令中國森林停牌,經歷幾年的調查,2016年底向保薦人及核訴師提出索償。

根據上市資料,中國森林上市集資總額是15.525億元,淨收14.096億元,專業費用達到1.429億元。保薦人及核數師收費只是一億多元,但現在面對索償金額可能達到42億元。收費與賠償風險絕對不成正比,令到投資銀行界震盪。最令人害怕的是213條的條款提到的定罪範圍是極之廣闊,是以一個客觀條件來定罪,

只要行為失當者是涉及(i)至(v)提述的任何事項,不論該人明知而牽涉入該等事項。就可以飭令人採取原訟法庭指示的步驟,包括使交易各方回復他們訂立交易之前的狀況的命令。不止定罪條件是客觀的及非常廣闊,賠償更是無上限。

另一方面是責任問題,保薦人,核數師及專業估值師,到底那一位要負上最多責任。保薦人持有內地政府發出的森林使用權文件,但這文件是否等於擁有權,是個可以商榷,大有疑問的問題。

如果政府發出的文件對不可信,那有什麼文件可以信?另一方面是估值的問題,到底森林裏的木材值多少錢,專業估值師是否可信。如果專業估值都不可信,到底有什麼標準可以依賴?現在證監沒有起訴專業估值師,保薦人和核數師都可以把責任賴在估值師身上。

這無上限的賠償將會嚴重打擊投資銀行業務及香港的金融業,就算是最大的國際銀行,也會被這沒有上限的賠償打挎。一些中小型的公司,根本不可能找到保薦人上市。只有大型的企業才能找到保薦人,為他們負責任上市。雖然證監要保薦人及核數師為保薦上市公司的資料正確性負責任是正確的方向,但用213條要保薦人承擔無上限風險,只會令到整個行業窒息。因為沒有保薦人肯負責,而中小型公司找不到保薦人上市,恐怕對整個金融業都不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65

證監警告大股東借基金炒股 重倉股遭「斬倉」將造成極大損失

1 : GS(14)@2017-08-02 04:46:06

【明報專訊】自從細價股災後,證監會加強調查其關連網絡,昨日更發通函,指出部分私人基金實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所控,甚至牽涉部分細價股,將手持股份賣給基金,又再以投資者的身分買入基金,涉及明顯的利益衝突。證監會警告,若基金重倉股份股價大跌、甚至孖展被「斬倉」時會造成極大損失,促請持牌法團顧及風險管理。

明報記者 余慕恩

證監昨日發表通函刊載,發現多個基金持倉集中,並重點投資低流通量、互有關連的細價股網絡。證監列舉這些持倉的不尋常之處,例如基金投資者或委託持有人實為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董事或聯繫人士,甚至資產管理公司的董事是旗下基金有份投資的多家上市公司之董事或行政總裁等(見表)。

資產公司不應無視可疑交易

當中亦有個案,是資產管理公司透過買入及賣出單據,向相關人士購入或出售上市公司股份,過程中只是按指示行事,並沒有行使投資酌情權。證監表明,懷疑這種作業方式,只是存心隱藏基金投資者有這些上市公司的實際持股量。證監警告,資產公司不應對客戶可疑交易視若無睹,應嚴格審查,避免捲入市場失當行為。

應向證監匯報客戶失當行為

證監又指,上市公司的董事知悉重大非公開及股價敏感資料,並可能導致潛在利益衝突,故在投資相關股票時,應謹慎行事。亦有個案涉不公平行事或利益衝突,有資產管理公司向一名基金投資者獲提供優惠待遇,獲允許在基金價格下跌前贖回所持有的股份,以此減少其投資損失。證監呼籲當資產管理公司在懷疑客戶違反市場失當行為時,應馬上向證監會匯報,又指公司的核心職能主管有主要責任,監督商業活動,確保風險管理措施適當,以及遵守適當程序。

籲資產管理公司注意流動性風險

證監亦擔心龐大而集中的持倉帶來的資金風險,在其中一個個案,因為基金因未能應付孖展追繳保證金通知,資產管理公司要動用其他基金作借貸,但該基金亦需要現金履行贖回,結果公司需以極高的一次性融資收費向借入基金提供貸款。

證監提醒,資產管理公司應管理旗下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確保基金能夠按照要約文件所載的條款應付投資者的贖回要求,亦應考慮其基金或委託帳戶是否應過度集中持有流動性低或互有關連的股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17&issue=201708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1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