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第一桶金 黎智英

2013-10-24  NM  
 

 

傳媒工作有意思也令人興奮,但我最懷念的工作卻是時裝。我雖然自小在毛織針織廠工作,這都是每天接觸到時裝貨品的工作,但真正學做時裝是在紐約做毛衫營業推廣工作的時候。那時候我有機會同入口商的設計師工作,從中看到設計的程序和其中的巧妙。

這巧妙就是看出為什麼一件時裝有銷路而另一件沒有。這是個很抽象的領會,沒有規律,沒有公式,甚至沒有歷史可參考,你不能說這樣子的時裝過去沒銷路,因此現在都不會有銷路,不,過去沒銷路的時裝今天看來可能很美,很新鮮。是的,新鮮感便是那巧妙所在。怎樣鍛鍊出對時裝新鮮感的觸覺呢?當然是多留意設計師對時裝的取捨,你便可領會到。例如他做了第一輪樣板,將所有樣板排列在板房的牆壁上,這時候的樣板都是面目模糊,紊亂而不起眼的。他將樣板逐件修改時,你留意到他為什麼將這件樣板的細節減少甚至剔除,又為什麼為那件添上或增加細節,為什麼將這件衣服收窄那件又放闊,慢慢你便領會到他是怎樣看待每件時裝的美感的。到後來你看到這美感真的在某些樣板上體現了,而有些卻是不成功的,你不知為什麼卻看出像是理所當然的,你便有深入的領會。當美感呈現在一件衣服上,你便立時看到其新鮮感,很少你看到是美麗的衣服卻不是同時給予你新鮮的感覺的。不,我對這說法還是有點保留,因為有些衣服看來並不特別美麗卻是異常新鮮的。當設計師將所有樣板都做到合心水的時候,便將它們交給merchandiser覆核及落訂單。這是我學時裝的巧妙學得最多的時候。在這覆核的程序中,merchandiser再將時裝樣板修改多一次。他亦會加減或剔除細節,放闊收窄衣服的尺碼,他的修改有時也會與成本和售價有關。他亦同時為每個款式的時裝篩選設計師選好的顏色。他又不是設計師,他為什麼還要將樣板再作修改呢?因為只是美麗和新鮮對他是不足夠的,他的工作是要令時裝有最好的銷路。首先他要看設計師設計出來的整個時裝collection,是否配合銷售的pattern,是否長短衣衫褸裙配合他認為今季銷售的模式,不讓衣服的配搭側重到某些設計上面去,因而有個和諧的平衡。另外他要看整個collection放在一起時,是否給予他一個故事(story)的觀感,也就是說每一款時裝是優美的句子,放在一起是否構成了一篇詩詞。對merchandiser來說,個別款式時裝的美麗是不足夠的,整個collection放一起時,是否令人看到、聽到它對新的季節的讚美,這才重要。一個collection迎面給予人清新的驚喜,令人感覺到這新季節氣氛帶來的欣喜,人們自然想投入到這氣氛中,感受到這欣喜,因而想擁有這些時裝。從這裡我們便看到,一個時裝collection可以講出一個story有多重要!

在紐約做營業推銷員時,我跟設計師和merchandiser的接觸學到的時裝巧妙,只足夠我做個好的推銷員,不足夠我成為策劃銷售的merchandiser。但那時候我只是個推銷員而已,領悟到一些時裝的巧妙,已經是非常有用和珍貴了。我當時的最大客戶是JC Penney,他們的時裝採購部沒有自己設計的collection,靠的是入口商或像我這樣的廠商提供的樣板買貨。我經常到Bloomingdales、Macy's及May這些高檔的連鎖百貨公司的時裝部買認為有新鮮感有賣門的毛衫款式,將之寄回香港工廠照做樣板,收到樣板及報價後便拿去賣給JC Penney的買手,接到訂單後再給工廠生產。在這些高檔時裝部流轉多了,跟那裡的sales girls混熟了,便約她們出來飲酒吃飯,談話中我靈機一觸,問她們是否知道哪些毛衫是賣得最好的,她們說知道,因為她們都會收到公司調貨的通知,而通知調貨最多的款式都是各分店最好賣的款式。知道這消息之後,我將溝女的意圖改變成收集資訊的約會。我將她們告訴我最好賣款式的每個顏色買一件,回到酒店將那些毛衫的衣領上的牌子除下,貼上我的樣板標籤,揀最好的顏色用硬紙板撐住熨好作為樣板,將其他顏色的毛衫剪成方格釘在一起作為color swatches,計算好FOB價格,然後便拿去推銷給JC Penney買手。這樣做不用將毛衫寄回香港工廠做完樣板然後再寄回來,趁時裝在市上熱賣推銷,快而準,推銷的命中率幾乎百分之百。無人識破我取巧的手法,買手都嘖嘖稱奇,我的樣板當時得令的巧妙霎時成為小小的傳奇。當然我的生意好到不得了,本來派我來推銷的工廠產量跟不上,我唯有將訂單給其他工廠生產。其他工廠的訂單我是收佣金的,錢賺得比本來的薪水多許多,因此我也要求本來的工廠改為給我佣金,他們也答應了。數量大的訂單我收2%,數量小的訂單收3%佣金,而我佣金是從香港拿的,不用交稅,一年的收入之多對我這個二十歲剛出頭的小子,簡直是個天文數字。這是我人生賺到的第一桶金。不,那是我人生第一趟禍水。有這許多錢我骨頭輕到在飄浮着做人,幾乎瘋狂到想脫了褲子在Manhattan的馬路中央屙尿給人看。我開住架白開篷Rolls Royce招搖過市,住Warwick酒店套房,晚晚在Studio 54等夜店打躉,總之似乎是對錢有仇般揮霍。是的,我在報仇,是為過去的窮困日子報仇。仇恨都會有災難後果,我也不例外。我終於染上嚴重的惡習,最後蓬頭垢面,連工作都丟掉,錢也用光了,被迫返香港避過令我惡習不斷惡化的紐約圈子。現在回頭望慶幸自己二十歲出頭便做這些傻事,自己一早就承受了骨頭輕、任性浮誇陋習的慘痛教訓。要是這傻事到我四五十歲才發生,我便沒有翻身的機會了,今日的處境會是多折墮便難以想像矣!那傻事才真是我賺到的第一桶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780

第一桶金乜嘢事? 羅安尼

http://solelyrun.blogspot.hk/2014/03/blog-post_25.html
N 年前,當無線電視仲未係 CCTVB 嘅時候,有個節目叫《第一桶金的故事》。當時我年紀細,冇興趣聽白手興家創業賺過百萬嘅古仔,所以冇睇。

到家下,就快三張嘢, CCTVB 製作《我要做老闆》節目,擺到明抄 BBC "Dragon Dan",要參加者去 sell 橋,畀評判審犯咁審。分別只係,英國節目製作認真,做評判嘅都係天使投資者,真金白銀同你入股湊大你間 start-up,而香港嗰個,其實請財經演員上去講兩句都得,得啖笑。

咁又當然,《我要做老闆》再水皮,都唔夠《搵個好男人》來得多鳩餘。即係,搵班「女神」輪流上去,由「翠如 BB 」到「細細粒」逐個參加者評頭品足,然後畀幾個心心就話你知有冇機會發展。發展?女明星要搵食,駛唔駛大庭廣眾考察打分?呢個節目物化男性或者隱性歧視女演員無本事 (?!) 搵真愛,文藝青年休班文字督察好應該追殺到底啦,係咪先?

講遠咗。 So99y。

其實第一桶金呢個概念,真係唔知邊度嚟。一百萬港紙,喺十幾年前或者夠買三分之二個美孚新邨單位,今時今日,連三分一個沙田第一城細單位都未必買到。當年搵到一球可能好值得威威,家下,夠結婚都未必夠畀首期上車。

但點都好,創業得到一百萬,總係值得景仰嘅。喂,係創,唔係抄,唔好同我講《神抄之塔》嗰個古仔。我佩服夠膽喺香港地創業嘅人,因為香港人對 comfort zone 依賴性好強,由以前讀醫讀 Law 讀 engine ,到家下讀 global business cross over law / account / politics / medic (?!) / engine (?!?!) 然後殊途同歸入銀行做 trainee,呢條康莊大道,平坦亦平庸,保你三餐溫飽,組織小康之家,係咁多。至於要到幾多歲先搵到一百萬?無謂諗喇。

本來,香港早幾年仲有多兩、三條路畀人行,炒炒賣賣,股票好住宅商舖車位好,打個乞嚏就隨時係股神,炒樓摸貨樓換樓隨時搵得多過你老豆老母成世人收入加埋再乘二。無啦,家下樓市死寂 (差在未死直),股市亦無復當年勇,想靠財股殺出一條血路,都幾難。

不過如果你問我,我始終覺得,諗到條好橋創業、度到個 business model 持之以恆,先係最難能可貴。炒賣嘅嘢,可以係好眼光,可以係符碌。尤其是,當一切來得太容易,瞬間變富豪嘅時候,人嘅心理可以變得唔平衡,一步登天之後點樣企穩馬步更上一層樓?登高見博係好,但太快嘅話好易變咗博見高登。
創業同炒賣,同樣係賺取第一桶金嘅手段,但創業似認真談戀愛然後奉獻第一次,而炒賣致富,比較似老蘭夜蒲一夜情,瞓醒一覺之後如何自處,係一個好問題。

但係喺 2014 年嘅香港,搵盆水 (或者屙篤尿) 照下自己個樣,自問係咪真係咁把炮可以「可持續發展」「把握機遇」「將核心產業」「做大做闊做強」?要跟貼今時今日啲飄移龍門去玩呢個遊戲,即使有王維基嘅魄力加黎智英嘅諗頭,都未必好得過有馮煒光嘅識時務。輸唔起、過唔到自己過關或者怕落地獄嘅話,倒不如都係疊埋心水乖乖地打份工。

瞓啦柒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57

起底“準首富”馬雲的第一桶金,以及幕後最重要的人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07/145514.html

i黑馬註:9月6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監會 (SEC) 提交招股書更新文件,首次對外公布了招股定價區間為60-66美元,以此估算,即將上市的阿里巴巴估值在1600億美元左右,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IPO。

如果阿里上市成功,那麽馬雲將成為中國首富。而當年阿里融資之路並不順利,馬雲是如何獲得第一桶金,如何搞定投資人,引進幕後人才,值得i黑馬的創業讀者們學習與思考:
 

\作者:王利芬(《贏在中國》創辦人,多米網創始人)

六分鐘,馬雲融資4000萬美元

就像矽谷流傳著的著名的“餐巾紙”神話一樣:創業者在咖啡館的餐巾紙上塗塗抹抹,寫下自己的創業想法和商業模式,然後拿到了風險投資,阿里巴巴拿到第二筆投資的過程今天已經被渲染為一個“神話”。

馬雲的這個“神話”是用6分鐘贏得孫正義4000萬美元的投資。6分鐘贏得全世界最成功的互聯網投資人千萬美元計的投資,而馬雲和阿里巴巴對此還猶猶豫豫、推三阻四。

馬雲在1999年10月的一天,收到了摩根士丹利亞洲公司資深分析師古塔的一封電子郵件,說有一個人想和他見面,建議他去見見。當時馬雲剛獲得高盛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正忙於阿里巴巴的建設,便忽略了這封郵件。幾天過後,古塔又打電話催促馬雲,並一再強調這個人對阿里巴巴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要馬雲一定重視。被古塔說得動了心,馬雲決定前往北京見一見這個神秘人物。

來到北京後,古塔才告訴馬雲這個神秘的人物就是孫正義。在此之前,孫正義已經投資了新浪、網易等互聯網公司,並獲得了可觀的回報。此時的孫正義正在北京富華大廈召開一個投資人與經理人的見面會。馬雲與孫正義的見面被安排在10月31日。剛剛完成一輪融資的馬雲可以說並不缺錢,他可以用第一輪融資的資金支撐公司運營一段時間。所以他們談話的時候,馬雲並沒抱著融資的想法,而只是介紹了一下他未來想做什麽。馬雲僅說了6分鐘,在對阿里巴巴完全沒有實地考察的情況下,孫正義決定向阿里巴巴投資4000萬美元,但是他要求占有公司49%的股份。見完孫正義,馬雲從北京回到杭州。與此同時,孫正義的團隊也到了杭州。20天後,馬雲接到孫正義的邀請,赴日本東京與孫正義繼續商談投資事宜。

第二次會面,馬雲提出了3個條件:一、阿里巴巴只接受軟銀一家投資,不再希望其他投資人進來;二、軟銀作為股東,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顧阿里巴巴的長遠打算,必須以阿里巴巴的發展為重心,也就是說孫正義不要過分幹涉阿里巴巴的運營事項;三、請孫正義擔任阿里巴巴的董事。最後,孫正義投資3000萬美元,占阿里巴巴30%的股份,但是拒絕了出任董事的要求,只同意擔任阿里巴巴顧問。

但是在馬雲回杭州後,經過冷靜思考,他為在日本的決定後悔了:“我要那麽多錢幹什麽呢?真是太愚蠢了。”馬雲擔心軟銀持有阿里巴巴的股權比例過大,管理層股權稀釋後失去話語權。他立刻開始了同軟銀的重新談判,馬雲跟孫正義商量,表示只需要2000萬美元,錢太多在某種層面上來講會是壞事。最終孫正義同意2000萬美元的投資。這對孫正義來說是投資經歷中讓步最多的一次。

2000年矽谷互聯網泡沫破滅,納斯達克科技股紛紛大跌,此時再從市場上融資已經非常困難。但是憑借著這筆融資,阿里巴巴度過了隨後而來的互聯網寒冬。

馬雲時刻保持高度清醒,他知道錢是工具,不是目的,就好像他在《贏在中國》的節目中對選手說的那樣:“永遠不要讓資本說話,讓資本賺錢。讓資本說話的企業家不會有出息,最重要的是你讓資本賺錢,讓股東賺錢。如果有一天你拿到很多錢,你堅持今天的原則,做你認為可以賺錢的事,我相信有一天資本一定會聽你的。”

這看起來是一個悖論,但卻是一個有用的道理。在高盛投資阿里巴巴500萬美元兩個月後,軟銀要投資阿里巴巴,但這次投資並不是找投資人獲得的,而是馬雲跟孫正義的一次見面。他講了自己對互聯網的理解和對電子商務未來在中國的發展。六七分鐘後孫正義就聽懂了,馬上要馬雲拿4000萬美元,馬雲竟然說不行。為什麽孫正義在那麽短時間內就決定給他錢,有兩個最重要的原因:一是馬雲要做的事情是讓孫正義完全看到了未來前景的事,對互聯網未來的看好是孫正義超出普通投資人的最重要原因。二是當時的馬雲並不是以一個急需錢的創業者的身份出現的,因為此時他口袋里已經有高盛等機構投資的500萬美元,所以他在跟孫正義講時,是一個正常的交流互聯網前景的狀態。這樣一個輕松的狀態讓他沒有心理負擔沒有壓力,交流起來輕松自如。在這種狀態下當然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馬雲背後神秘的隱形人

世界上很少有一個人如此富有卻如此低調。走在大街上不是的熟人的沒有人會認出他來。1999年他的年薪是百萬美元,但他居然主動放棄,到了一個每月只拿五百塊人民幣的地方。

1999年,馬雲正在為阿里巴巴的發展尋找風險投資,蔡崇信代表Investor AB公司與馬雲談投資合作,最終合作沒有談成。在談判的第4天,蔡崇信突然對馬雲說:“那邊我不幹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

蔡崇信當時的收入,用馬雲開玩笑的話說就是“可以買下幾十個當時的阿里巴巴”。

在蔡崇信加入的時候,阿里巴巴正在準備成立公司,蔡崇信在加入的時候就任CFO,並開始著手註冊公司。他為18個創始人準備了一個完全符合國際慣例的英文合同,上面明確了每個人的股權和義務,合同做的滴水不漏。蔡崇信的到來,使阿里巴巴開始真正的規範化運作。阿里巴巴的最初股權結構是他用手寫出來的一個憑據,蔡崇信在小黑板上給阿里巴巴的同事們解釋股權、期權和財務制度。他搭建了一個公司清晰的利益分配形式。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創業者往往不會分配股權,往往有許多創業公司在這一點上做得不好讓公司全軍覆沒。

在公司的運作中,有幾種人是難以在團隊中培養的,一種是懂資本的人才,其他是財務、法律人才。因為這幾種人才不僅要懂專業,而且需要經驗。

第一,高盛等這樣國際一流的投資機構在1999年投資阿里巴巴,蔡崇信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與孫正義的融資過程中,蔡崇信三次說“no”,得以讓阿里巴巴拿到了一個好的投資價格。

第三,阿里巴巴B2B2007年在香港上市,以及後來的一系列戰略布局性質的收購兼並都是他起的直接作用。

蔡崇信毫無疑問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人之一。

蔡崇信毫無疑問也是阿里巴巴重要人物中最少接受媒體訪問的人之一。

阿里巴巴始終將蔡崇信隔絕於媒體之外。至今為止,蔡崇信也只接受過少量英文媒體的采訪。原因可能是公司認為擁有海外背景的蔡崇信,會讓西方媒體感覺到更親切。但對於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中文媒體提出的采訪要求,阿里巴巴都會禮貌地拒絕,稱蔡崇信從來不接受采訪。

如果只能有一個人來代表公司,讓所有媒體的聚光燈都打在他身上,讓他接受所有的贊譽和毀謗,讓他成為公司的象征物來接受所有針對公司的批評與指責,那麽這個人只能是馬雲。這是創始人的宿命,也是創始人的責任,哪怕他最重要的合夥人也替代不了這個角色。因為對於公眾輿論而言,公司只能用一個聲音講話,太多的聲音,只會讓這個公司的形象變得模糊。

在幾乎所有需要聆聽阿里巴巴的聲音的時候,蔡崇信都會安靜地向後退一步,這正是克制。他和阿里巴巴都知道,他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是什麽。

跨國討債,馬雲討出第一桶金

馬雲第一次接觸互聯網源於一次美國之行。

1995年,杭州要修一條通往安徽阜陽的高速公路。美國的一家投資公司也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但在項目進行的一年時間里,該公司卻遲遲沒有按照合同支付投資款。杭州政府聘請馬雲到美國同該公司接觸。那時馬雲被稱作“杭州英語最好的一個人”。

帶著政府的委托,馬雲擔任起了前去美國翻譯和協調的工作。可到了美國之後,馬雲卻發現那是一家騙子公司,不但無意合作,甚至希望馬雲能跟他們一起來詐騙中國錢財。當馬雲表示出不願意的姿態時,他們將馬雲軟禁了起來。無奈之下,馬雲只能佯裝妥協,再借著需要考察其他項目為由離開。馬雲後來提起這事:“簡直就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大片,我到了美國被黑社會追殺,我的箱子現在還在好萊塢呢。”

在機場準備買機票回國的馬雲突然反悔了,他思考再三,覺得既然來了就不能輕易放棄。馬雲想起自己國內的一個同事提過他的女婿在西雅圖和人合夥創辦了一間互聯網公司,他到西雅圖找到那位同事的女婿Sam所在的VBN公司,親眼見識了互聯網的世界。

馬雲發現,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到非常多的信息。但是,他也發現在網上搜索不到任何一條有關“中國”的信息。互聯網在中國市場上還是一片空白,這讓馬雲興奮不已,他覺得已經找到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了。

他決定跟VBN合作。回國當晚,馬雲就邀請了24位交情很深的朋友來聊互聯網。但當時互聯網在中國仍是陌生的詞匯,24個人里面僅有1人認為可以試試。大家的不贊同並沒有動搖馬雲做互聯網的想法。一周後,他與妻子張瑛商定創辦互聯網公司。創業所需的10萬元由他們四處籌借而來。1995年5月9日,中國第一家商業網站“中國黃頁”誕生。
 

本文節選自《穿布鞋的馬雲》一書,作者王利芬,李翔。由i黑馬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46

起底“準首富”馬雲第一桶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9/4017133.html

如果阿里上市成功,那麽馬雲將成為中國首富。當年阿里融資之路並不順利,馬雲是如何獲得第一桶金?

9月6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監會 (SEC) 提交招股書更新文件,首次對外公布了招股定價區間為60-66美元,以此估算,即將上市的阿里巴巴估值在1600億美元左右,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IPO。

如果阿里上市成功,那麽馬雲將成為中國首富。而當年阿里融資之路並不順利,馬雲是如何獲得第一桶金,如何搞定投資人,引進幕後人才,值得i黑馬的創業讀者們學習與思考:

六分鐘,馬雲融資4000萬美元

就像矽谷流傳著的著名的“餐巾紙”神話一樣:創業者在咖啡館的餐巾紙上塗塗抹抹,寫下自己的創業想法和商業模式,然後拿到了風險投資,阿里巴巴拿到第二筆投資的過程今天已經被渲染為一個“神話”。

馬雲的這個“神話”是用6分鐘贏得孫正義4000萬美元的投資。6分鐘贏得全世界最成功的互聯網投資人千萬美元計的投資,而馬雲和阿里巴巴對此還猶猶豫豫、推三阻四。

馬雲在1999年10月的一天,收到了摩根士丹利亞洲公司資深分析師古塔的一封電子郵件,說有一個人想和他見面,建議他去見見。當時馬雲剛獲得高盛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正忙於阿里巴巴的建設,便忽略了這封郵件。幾天過後,古塔又打電話催促馬雲,並一再強調這個人對阿里巴巴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要馬雲一定重視。被古塔說得動了心,馬雲決定前往北京見一見這個神秘人物。

來到北京後,古塔才告訴馬雲這個神秘的人物就是孫正義。在此之前,孫正義已經投資了新浪、網易等互聯網公司,並獲得了可觀的回報。此時的孫正義正在北京富華大廈召開一個投資人與經理人的見面會。馬雲與孫正義的見面被安排在10月31日。剛剛完成一輪融資的馬雲可以說並不缺錢,他可以用第一輪融資的資金支撐公司運營一段時間。所以他們談話的時候,馬雲並沒抱著融資的想法,而只是介紹了一下他未來想做什麽。馬雲僅說了6分鐘,在對阿里巴巴完全沒有實地考察的情況下,孫正義決定向阿里巴巴投資4000萬美元,但是他要求占有公司49%的股份。見完孫正義,馬雲從北京回到杭州。與此同時,孫正義的團隊也到了杭州。20天後,馬雲接到孫正義的邀請,赴日本東京與孫正義繼續商談投資事宜。

第二次會面,馬雲提出了3個條件:一、阿里巴巴只接受軟銀一家投資,不再希望其他投資人進來;二、軟銀作為股東,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顧阿里巴巴的長遠打算,必須以阿里巴巴的發展為重心,也就是說孫正義不要過分幹涉阿里巴巴的運營事項;三、請孫正義擔任阿里巴巴的董事。最後,孫正義投資3000萬美元,占阿里巴巴30%的股份,但是拒絕了出任董事的要求,只同意擔任阿里巴巴顧問。

但是在馬雲回杭州後,經過冷靜思考,他為在日本的決定後悔了:“我要那麽多錢幹什麽呢?真是太愚蠢了。”馬雲擔心軟銀持有阿里巴巴的股權比例過大,管理層股權稀釋後失去話語權。他立刻開始了同軟銀的重新談判,馬雲跟孫正義商量,表示只需要2000萬美元,錢太多在某種層面上來講會是壞事。最終孫正義同意2000萬美元的投資。這對孫正義來說是投資經歷中讓步最多的一次。

2000年矽谷互聯網泡沫破滅,納斯達克科技股紛紛大跌,此時再從市場上融資已經非常困難。但是憑借著這筆融資,阿里巴巴度過了隨後而來的互聯網寒冬。

馬雲時刻保持高度清醒,他知道錢是工具,不是目的,就好像他在《贏在中國》的節目中對選手說的那樣:“永遠不要讓資本說話,讓資本賺錢。讓資本說話的企業家不會有出息,最重要的是你讓資本賺錢,讓股東賺錢。如果有一天你拿到很多錢,你堅持今天的原則,做你認為可以賺錢的事,我相信有一天資本一定會聽你的。”

這看起來是一個悖論,但卻是一個有用的道理。在高盛投資阿里巴巴500萬美元兩個月後,軟銀要投資阿里巴巴,但這次投資並不是找投資人獲得的,而是馬雲跟孫正義的一次見面。他講了自己對互聯網的理解和對電子商務未來在中國的發展。六七分鐘後孫正義就聽懂了,馬上要馬雲拿4000萬美元,馬雲竟然說不行。為什麽孫正義在那麽短時間內就決定給他錢,有兩個最重要的原因:一是馬雲要做的事情是讓孫正義完全看到了未來前景的事,對互聯網未來的看好是孫正義超出普通投資人的最重要原因。二是當時的馬雲並不是以一個急需錢的創業者的身份出現的,因為此時他口袋里已經有高盛等機構投資的500萬美元,所以他在跟孫正義講時,是一個正常的交流互聯網前景的狀態。這樣一個輕松的狀態讓他沒有心理負擔沒有壓力,交流起來輕松自如。在這種狀態下當然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馬雲背後神秘的隱形人

世界上很少有一個人如此富有卻如此低調。走在大街上不是的熟人的沒有人會認出他來。1999年他的年薪是百萬美元,但他居然主動放棄,到了一個每月只拿五百塊人民幣的地方。

1999年,馬雲正在為阿里巴巴的發展尋找風險投資,蔡崇信代表Investor AB公司與馬雲談投資合作,最終合作沒有談成。在談判的第4天,蔡崇信突然對馬雲說:“那邊我不幹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

蔡崇信當時的收入,用馬雲開玩笑的話說就是“可以買下幾十個當時的阿里巴巴”。

在蔡崇信加入的時候,阿里巴巴正在準備成立公司,蔡崇信在加入的時候就任CFO,並開始著手註冊公司。他為18個創始人準備了一個完全符合國際慣例的英文合同,上面明確了每個人的股權和義務,合同做的滴水不漏。蔡崇信的到來,使阿里巴巴開始真正的規範化運作。阿里巴巴的最初股權結構是他用手寫出來的一個憑據,蔡崇信在小黑板上給阿里巴巴的同事們解釋股權、期權和財務制度。他搭建了一個公司清晰的利益分配形式。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創業者往往不會分配股權,往往有許多創業公司在這一點上做得不好讓公司全軍覆沒。

在公司的運作中,有幾種人是難以在團隊中培養的,一種是懂資本的人才,其他是財務、法律人才。因為這幾種人才不僅要懂專業,而且需要經驗。

第一,高盛等這樣國際一流的投資機構在1999年投資阿里巴巴,蔡崇信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與孫正義的融資過程中,蔡崇信三次說“no”,得以讓阿里巴巴拿到了一個好的投資價格。

第三,阿里巴巴B2B2007年在香港上市,以及後來的一系列戰略布局性質的收購兼並都是他起的直接作用。

蔡崇信毫無疑問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人之一。

蔡崇信毫無疑問也是阿里巴巴重要人物中最少接受媒體訪問的人之一。

阿里巴巴始終將蔡崇信隔絕於媒體之外。至今為止,蔡崇信也只接受過少量英文媒體的采訪。原因可能是公司認為擁有海外背景的蔡崇信,會讓西方媒體感覺到更親切。但對於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中文媒體提出的采訪要求,阿里巴巴都會禮貌地拒絕,稱蔡崇信從來不接受采訪。

如果只能有一個人來代表公司,讓所有媒體的聚光燈都打在他身上,讓他接受所有的贊譽和毀謗,讓他成為公司的象征物來接受所有針對公司的批評與指責,那麽這個人只能是馬雲。這是創始人的宿命,也是創始人的責任,哪怕他最重要的合夥人也替代不了這個角色。因為對於公眾輿論而言,公司只能用一個聲音講話,太多的聲音,只會讓這個公司的形象變得模糊。

在幾乎所有需要聆聽阿里巴巴的聲音的時候,蔡崇信都會安靜地向後退一步,這正是克制。他和阿里巴巴都知道,他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是什麽。

跨國討債,馬雲討出第一桶金

馬雲第一次接觸互聯網源於一次美國之行。

1995年,杭州要修一條通往安徽阜陽的高速公路。美國的一家投資公司也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但在項目進行的一年時間里,該公司卻遲遲沒有按照合同支付投資款。杭州政府聘請馬雲到美國同該公司接觸。那時馬雲被稱作“杭州英語最好的一個人”。

帶著政府的委托,馬雲擔任起了前去美國翻譯和協調的工作。可到了美國之後,馬雲卻發現那是一家騙子公司,不但無意合作,甚至希望馬雲能跟他們一起來詐騙中國錢財。當馬雲表示出不願意的姿態時,他們將馬雲軟禁了起來。無奈之下,馬雲只能佯裝妥協,再借著需要考察其他項目為由離開。馬雲後來提起這事:“簡直就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大片,我到了美國被黑社會追殺,我的箱子現在還在好萊塢呢。”

在機場準備買機票回國的馬雲突然反悔了,他思考再三,覺得既然來了就不能輕易放棄。馬雲想起自己國內的一個同事提過他的女婿在西雅圖和人合夥創辦了一間互聯網公司,他到西雅圖找到那位同事的女婿Sam所在的VBN公司,親眼見識了互聯網的世界。

馬雲發現,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到非常多的信息。但是,他也發現在網上搜索不到任何一條有關“中國”的信息。互聯網在中國市場上還是一片空白,這讓馬雲興奮不已,他覺得已經找到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了。

他決定跟VBN合作。回國當晚,馬雲就邀請了24位交情很深的朋友來聊互聯網。但當時互聯網在中國仍是陌生的詞匯,24個人里面僅有1人認為可以試試。大家的不贊同並沒有動搖馬雲做互聯網的想法。一周後,他與妻子張瑛商定創辦互聯網公司。創業所需的10萬元由他們四處籌借而來。1995年5月9日,中國第一家商業網站“中國黃頁”誕生。


(編輯:顧蓓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27

設定目標報酬率 靠儲蓄、保險與投資三招達陣 社會新鮮人存第一桶金的必修學分

2015-06-15  TWM


在高物價時代,社會新鮮人的起薪偏低,要累積財富著實變得困難;幸好年輕就是本錢,及早建立理財知識,就能利用時間複利的效果,賺取人生第一桶金。理財達人從儲蓄、保險與投資三大面向,指點理財入門法則。

撰文•周思含

時序進入畢業季,許多年輕學子即將進入社會,展開新的人生旅程;然而根據勞動部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去年大學以上學歷的社會新鮮人起薪為二七一五二元,這樣的數字別說存下「第一桶金」,在高物價時代,就連不想成為「月光族」、「薪光幫」都是挑戰。

不過也別太洩氣,畢竟年輕就是本錢,只要趁年輕學習理財知識,掌握理財規畫的方向,還是有機會積沙成塔,累積財富,進而邁向財務自由。

必修學分一:儲蓄

不斷自問什麼是「必需品」「起薪不高,更要懂得理財!」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這麼說,他認為趁著年輕建立正確的理財觀,才是啟動「累積財富」的開關;至於第一個必修學分,就是儲蓄。

「收入微薄不見得不能儲蓄,既然收入有限,那麼每筆花費就更應該斤斤計較。」他建議,社會新鮮人在出現消費衝動情緒時,隨時問問自己這類問題:「以手機為 例,它是現代生活必需品,但是『最新、最炫』的手機也是必需品嗎?」不過他也坦言,要對每筆花費錙銖必較就像減肥,一旦「節流」的過程太痛苦,結果可能還 是無法持續。

所以他提供一套「一三五、二四六」的法則,給初入社會的年輕上班族參考:每周一、三、五自己帶便當;二、四、六則可與同事外出用餐,不僅可達到省錢的目的,還能維繫同事間的感情。

蘇英孝表示,「總之,你得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儲蓄方法,能夠開始存下錢,是在社會立足的基本能力。」有了節約與儲蓄的觀念後,接下來你該學習的第二堂理財課程就是「保險」。

必修學分二:保險

定期壽險與意外險必備

所謂保險,就是轉嫁人生中「不想發生的風險」,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彭金隆提醒,職場新鮮人累積財富的速度不快,承擔風險的能力也低,更需要透過商業保險來加強人生的保障。

不過,對不少社會新鮮人來說,這也是最容易出現失誤的一門學分。原因在於你可能有許多同學死黨都加入保險業務大軍,而一般來說,業者普遍鼓勵業務員優先推 銷儲蓄險、終身險,於是你的同窗好友們可能也會開始向你推銷這類商品;然而在專家眼中,這些保單都不是社會新鮮人的優先必備品。

彭金隆指出,年輕人資金並不充裕,一下子就購買保費較貴的終身險或儲蓄險,不但難以取得足夠的保障,也會造成資金排擠,減少儲蓄或投資的可用資金,「應該先從保費較便宜的定期壽險著手。」先將基本的安全網張開,等到收入增加,再慢慢向上加值保險範圍。

簡單的說,保險的基本意義,就是確保「自己沒有能力時,還能照顧到想照顧的人」,從這個角度看,定期壽險之於社會新鮮人的功能,在於「確保好不容易把我養 大的老爸老媽,不會因為我的提早離開而毫無依靠」。不過,如果你沒有「離開」,而是因故失去工作能力,那麼,壽險無法提供保障,你必須仰賴意外險的補強。

著有一系列保險相關暢銷書籍、有「平民保險王」之稱的保險專家劉鳳和表示,「如果要排出順序,對年輕人來說,意外險一定比醫療險更重要,尤其是騎機車通勤 的年輕上班族,更需要先有足夠的意外險。」他解釋,年輕人罹患疾病致死的機率相對較低,但是「意外」和「明天」卻不知何者先到,因此建議一年花費四、五千 元,買一張五百萬元的意外險,才算是買足保障。

醫療險部分,劉鳳和則說,年輕族群不需要去買包山包海的醫療險,雖然那樣的醫療險保障範圍廣,但保費也相對高昂,可是真正用到的機率卻不見得高;不過,近幾年罹患癌症的年齡層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也可考慮買定期癌症險。

投資型保單暫不考慮

彭金隆特別提醒,不建議年輕人以「儲蓄型保單」為儲蓄工具,這類保單紛紛打著「N年可以領回XX元」、「活得愈久,領得愈多」、「期滿還本」等訴求,擊中一般人「不想虧本」的心態,卻忽略了保險的本質是單純的「保障」。

至於坊間熱賣的投資型保單,結合投資、保險雙重概念,靈活、低門檻的特性成為許多社會新鮮人的第一張保單。對此,劉鳳和直言,不建議年輕人將薪水花在這上 面,「投資型保單終究是『保險』的一種,還是要扣繳保費,而且大多數投資型保單,第一年都不做投資,因為要扣除費用,很多保險業務員卻不會告訴你這些。」 他說。

那麼,社會新鮮人應負擔多少保費才不致造成支出壓力?彭金隆說,一般建議「保費為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保額為年收入的十倍」,以初入社會月薪三萬元的年輕人來說,年收入三十六萬元,保額應至少有三六○萬元,保費要控制在三萬六千元內,才不易造成負擔。

必修學分三:投資

定期定額基金門檻較低

有了保障作為後盾,接下來,你應該學習怎麼利用「投資」,讓資產累積的速度加快。在投資領域,年輕人有個最大的優勢,就是風險承擔能力較強,換句話說,你 有犯錯的空間。投資有成固然很好,但社會新鮮人更重要的投資學分,是「你必須藉由投資訓練,找到適合自己、一生受用的投資邏輯。」蘇英孝說。

由此看來,社會新鮮人要修成這門學分,最重要的就是「別讓自己太快陣亡,甚至宣布與投資市場就此絕緣」。

「投資共同基金是很好的第一步。」蘇英孝表示,目前大部分銷售機構的基金定期定額最低門檻為三千元,對社會新鮮人來說,這種小額的定時定額投資門檻相對較低,且因為投資時間分散,即使大環境不如預期,也不會太快讓你產生「不如歸去」的挫折感。

理論上,年輕族群的基金投資,建議選擇波動性較大的股票型基金,定期定額的基本法則是「停利不停損」。蘇英孝表示,一般建議定期定額至少持續扣款三年,在 總共三十六次的扣款後,不妨開始計算平均成本,如果現價大於平均成本的二○%,就可以將部分獲利贖回,感受人生第一次的基金投資獲利落袋;而若獲利不如預 期甚至出現虧損,其實也不必太在意,畢竟三年下來,你已強迫儲蓄一桶小金,過程中,你也因為不時研究市場展望、追蹤漲跌波動,而累積了基本的財經素養。

不過,如果選擇「股票」作為投資初體驗,可能就要稍微嚴謹一些。蘇英孝的兒子今年即將從研究所畢業,他傳授給兒子的投資課程,當然不是直接報明牌,而是帶領兒子認識各類股票的屬性。

配息型股票獲利穩

他將股票分為三類:配息型、主流型及投機型。配息型股票的特性,就是股價「不太動」,成交量也少,但是每年會穩定配息,建議占投資比重的五成;主流型的股 票,就是有產業循環的週期,像是房地產、航運股等等,可以配置三成資金作中長期投資;投機型的股票就是短線上波動較大,或者只是短暫的題材帶動行情,用兩 成的資金淺嘗即可。

「設定一個目標報酬率,努力去實踐目標的過程,無形中也會建立起投資紀律。要知道,許多人投資失敗的原因就在這裡。」蘇英孝鼓勵年輕人的投資可以積極些, 因此也要兒子多方嘗試投資各類型股票,一方面建立分散風險的概念,也學習投資組合的配置,最重要的是,一旦開始投資,才會有參與感,也才會有動力去學習投 資理財的相關知識。

人生的第一份薪水,你想怎麼花?拿來吃吃喝喝、娛樂、治裝都在所難免,但理財不能三天捕魚、兩天曬網,小資族透過儲蓄、克制消費、投資理財,善用每一塊錢,同時選擇適當的工具,才能利用時間複利的效果,發揮最大效用,讓自己的未來擁有富足人生。

社會新鮮人 保險?3要訣

合理保額:

月薪的10倍才算合理保障。

合理保費:

不超過月薪的1╱10,較不會造成壓力。

必買保單:

1.?意外險

2.?定期壽險

3.?醫療險

社會新鮮人 投資?3要訣

必要動作:

定期定額投資基金,認真追蹤績效與市場脈動。

股票投資:

風險較高,雖可積極嘗試,但投機型股票的部位不宜太高。

投資目的:

比起賺錢,更重要是投資紀律、財經素養的養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29

找對戰友 小資族每年多賺一桶金 英文老師遇上工程師 合作無間

2016-02-08  TCW

人氣部落格「股市咖啡館」的成員安帥,原本是位平凡的補習班老師,她和投資盟友Bryan一樣, 都是月薪四萬元的小資族。兩人透過各自對期貨、股市研判操作的合作,為他們多賺一桶金。找到志同道合的投資夥伴,教學相長,是他們覺得最幸福的事。

喝咖啡、聊是非」是許多小資族下班後的小確幸,但對人氣部落格「股市咖啡館Stock Cafe」(http://taiwanfutures.pixnet.net/blog)的成員安帥(蘇育萱)與Bryan(黃柏鈞)來說「喝咖啡、聊投資、每年多賺一桶金」則是他們的大確幸。這個分別由期貨與股市投資人組成的團隊,有合資資金操作,也有各自的部位;但互補的合作模式,成功提高了他們的投資勝率。

股市菜鳥靠鴻海大賺

一檔股票來回操作 滾出二百萬今年三十五歲的蘇育萱,是英文補習班老師出身,老家在花蓮做小生意的她,從小就知道要賺大錢,就必須趁年輕承受適度的風險,不能只領死薪水,她很早就懂得「借低利息的錢,投資高報酬率商品」。期望能成為出色投資操盤手的她,在網路上取了個男性化的暱稱「安帥」。

安帥初試啼聲的股市獲利戰績,就是光靠鴻海一檔股票來回操作三趟,滾出二百萬元的資金。「那時的投資邏輯很簡單,就是覺得股價已經到了歷史低點,投資勝率相對較高。」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二○○八年鴻海股價一度來到歷史低點五十二.六元,○九年二月,當鴻海股價反彈到六十幾元;當時二十八歲的她見機不可失,就以五%的利息,用保單質借五十萬元,加上多年來的積蓄,在平均成本六十五元附近,買進三十張鴻海,陸續在八十五元、一百元以上出脫。從一○年一月鴻海最高一五○元來看,光靠鴻海一檔股票就讓她進帳七位數字。

「坦白說,人家是輸錢急著找老師,而我是贏錢才積極找老師,而且拜師學藝的投資商品,是風險相對較高的期貨。

」安帥說,為了學好投資,她前後花了三、四十萬元,剛開始投資台指期一度讓她大賺;但在一一年,台股自九千點下殺至六六○九點期間,也讓她苦嘗大賠的滋味。

大賠後巧遇盟友

互相提供建言 讓他們敢在萬點作空「輸掉很多錢後,我開始檢視自己的交易紀錄,分析自己會賠大錢的原因,就是在於不懂得及時停損。」安帥說,一一年在一場投資理財課程中,他認識了專注股市投資的Bryan,成為在投資路上教學相長的合作夥伴。

「正因為我們都在投資路上大賠過,所以我們更懂得不要預設立場,與停損、停利的重要。」說話的Bryan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八年我篤信馬英九勝選後,台股行情大好,因此融資重押;沒想到五月過後持股大跌,在融資補繳幾次後,也只能被斷頭出場。」這次的經驗讓他領悟投資守紀律,與心理素質的重要。

「但有時候人在投資順遂之際,就是會有盲點、會忽略風險,這時夥伴扮演諫言角色就很重要。透過團隊成員的彼此提醒與心得分享,更能提高投資的勝率。」Bryan如此描繪由他一手促成投資團隊的初衷,並在一四年底打造「股市咖啡館」部落格,希望透過投資經驗的分享,可以幫助與他們一樣對投資有願景的人。

「像去年四月台股攻上萬點後,我們就陸續減碼持股,之後在兩個月內台股反覆回測九千五百點,直到六月三日那天,我不但在期貨反向作空,也增加T五○反一(看空台股的反向ETF)的布局,以因應台股轉空的風險;果然隔日台股一根長黑K,摜破了九千五百點的支撐。

」安帥說,在技術面上,她首重K線排列、型態,以及外資買賣超、摩根未平倉量等籌碼變化。

安帥分析去年六月三日轉作空的理由,以指數收在九五五六點來看,除了出現高檔K線連四黑外,外資也「由買轉賣」,出現連續性賣超達一四○億元;加上觀察摩台指避險空單時,摩台指未平倉量持續放大,至歷史高點二十萬張以上,都足以有反手作空的理由。這時他的空單停損點,會設在當天黑K線上緣的九六四五點,而這波放空期指與買進T五○反一,讓她獲利頗豐。

空頭時研究基本面

下一波多頭再起 才能把握機會安帥從期貨角度建議成員,現股操作必須降低持股、提高現金部位。於是,空頭趨勢下,Bryan決定把慣用的技術面選股操作暫時停機,把研究重心放在搜尋空頭中相對強勢的股票。「空頭中相對抗跌,甚至逆勢上漲的族群,可能是下一波多頭行情的領頭羊。」「空頭進出難免會減少許多,但卻是研究企業基本面與產業趨勢的好時機。」Bryan說道。

像這波空頭,Bryan就觀察到了汽車電子的同致,與生技股的雙美逆勢走強,少量試單也獲得頗豐的報酬率。這種研究對安帥及其他成員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因為等下一波多頭再起,他們已有較清楚的布局方向,挑到強勢股的機率較高,而不會等多頭賺錢機會來敲門時,錯失賺錢機會。

誰說投資一定要單打獨鬥、一個人承擔壓力?從安帥與Bryan的投資團隊身上,我們看到一加一大於二的團結力量。

小資男女幸福小錦囊

職場需要諍友才會成功,投資道路上需要諍友才更容易賺錢。

空頭時降低持股、減少操作,但反而是研究企業基本面與產業趨勢面的良機。

撰文 /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44

第一桶金的煉成

如何獲取第一桶金?有否投資失敗經驗?這總是引人入勝的命題,在工作坊眾多參與者的問題之中,又怎會少得這些問題呢?由這些問題引伸出來的討論可以更深入的。




Benjamin:

第一桶金是如何取得?投資初段有無面對失敗?請分享。

股票組合是賺價還是收息為主?比例各多少?



止凡回應:

第一桶金,這個被廣泛應用的名詞,其實沒有第一桶金,一個財務自由計劃,由零開始也可以,不一定要到達什麼資金水平就變動投資取態之類的。

投資初段當然有遇過失敗,而且失敗一直都有的,直到今天也有不少操作上的失敗。金融海嘯前曾買入Citibank、AIG,之後買入過一些後來變質的股票,包括國壽、瑞房、中國動向等,在blog內也有分享過,不妨回看舊文給點意見。

投資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開始時沒有「第一桶金」的要求,之後一直犯錯,改正,優化計劃,一直走下去,自然能成功。

股票組合沒有特別劃分收息與賺價的,我一向都愛買入一些有現金流,或很多安全邊際的公司,同時又可以等待一個長遠的「好事」,可能五年、十年後,這家公司會變成一家更大更強的公司。


後記:

其實這些問題,可謂傳媒記者訪問時的指定問題,尤其針對一些投資者的首篇個人專訪,總愛問受訪者如何得到第一桶金?有何投資失利的經驗分享,就連早前的HK01訪問時,其實記者都有問過這條問題,最後好像沒有登出來而已。

上面回應中所討論到的幾個投資失敗例子,我好像說過很多遍了,我十分興幸在投資計劃路上可以很早就遇到這些失敗經驗,這對於拼湊出更好的投資計劃幫助很大的。

在這裡很想談及一些身邊的年輕朋友對投資的態度,我很多時都會對他們分享投資理財的理念,不少年輕朋友大概也會認同,然而,卻遲遲沒有踏出第一步。

例如討論過後,年輕的朋友都認同,需要有投資計劃,知道需要實踐。過了幾個月再討論一下,了解一下他們的進度如何,答案總是「還未開始」,可能又過了幾個月再討論一下,又是「還未開始」。

當我嘗試了解其原因之後,發現主因多是害怕失敗,加上沒有第一桶金的數字,每每蝕點本感覺都很「入肉」,就正正是這些原因,令他們久久未能有足夠信心展開他們的投資計劃。

借這個命題很想說清楚一件事,世上很難找到一個投資者是從來沒有虧蝕經驗的,就算是巴菲特、索羅絲等世界級投資者亦然,就算做生意很厲害的李嘉誠,絕對也從生意上損過手。我們看投資blogger,如果每每發現其記錄只有賺,沒有蝕的,較大的可能性是他或她沒有把所有事實分享出來吧。

其實就我自己而言,我從每次失敗的例子中所學到的東西,遠遠比我從成功的例子所學到的多,成功的例子,可能遇上了天時、地利、人和,有多少是靠運氣?有多少是分析?一買即升、一沽即跌,買中大升浪、避開大跌浪,這是好運還是實力?很難說得準。但從失敗的例子中,多數能看到確實的問題,避免下次再犯。

人生中不單只是投資理財,其他經驗亦然,從失敗中學到的都會很多,所以不要害怕失敗,有時面對失敗,從中學習,會加速一個人的成長。這些故事我見過很多,通常身邊一些年紀輕輕就特別成熟的朋友,多是在人生早期就遇過一些錯敗,增進了不少人生煉歷,令他們加速成長。所以失敗不是壞事,看你如何面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108

43歲才有第一桶金 靠股房把200萬變3億 三利兼得》一個窮公務員 如何拚出財富自由?

2016-05-23  TWM

一位窮苦出身的平凡退休公務員,靠著不斷投資自我, 精進專業能力與投資理財素養,把二百萬變成三億元、每年領千萬元股息, 他是如何成功打造自己的三利人生?

微涼的午後時分,讓人萌生睡意,才剛結束上午扶輪社緊湊的活動,今年七十四歲的會計師張金男,依舊神采奕奕,他秀出一張張環遊世界、參與各種活動的照片,侃侃而談自己窮苦翻身的經歷。很難想像,眼前這位友人口中股市投資功力高強的「億元大戶」,在四十三歲前,還是個不斷為錢煩惱的平凡公務員。

「他(張金男)很會做股票,投資比較像他的主業,是我們(景福扶輪社)股市投資的意見領袖……。」熟識張金男、同為桃園景福扶輪社員的新光銀行桃園分行經理林青壕如此形容。

年輕時,家庭窮困當洗車工賺學費 苦讀考上公務員的確,走進張金男自家會計師事務所,辦公桌除了堆疊的公文,還有一疊厚厚的股市資料,「第一頁是我精選的觀察名單、這些是交易明細、筆記,我每天都會看資料,思考怎麼操作、如何掛單,覺得賺錢很有趣。」翻閱張金男的交易資料、記帳明細,除了每年領上千萬元的股息,這幾年平均每年都有八位數的進帳,可以明顯感受到,即使財富自由,但縱橫股市多年,張金男依舊對股市投資樂此不疲。

原本低調不願意曝光的張金男說,他之所以願意大方秀出交易紀錄,一來證明他所言不假,二來是想要給總是為錢煩惱的投資後輩,一些正面的激勵。「如果像我這樣窮苦出身,還得肩負養兩家人的經濟重擔,又受過胃癌打擊,都能積極創富,那麼現在許多環境比我好、起步比我早的年輕人,怎能失去鬥志?」時序回溯到張金男的青年時期,老家在苗栗後龍的張金男是農家子弟,身為長子的他,有四個年幼的弟妹,家徒四壁的他,是家裡教育程度最高的人。

為了爭取讀書機會,他向來都是半工半讀,念台中商專補校時期,白天去洗衣店當學徒、做洗車工。上班期間,就利用假日去空中商專惡補學歷,只為了爭取考公務員資格。日夜苦讀,終於在「四千多人只錄取八十八人」激烈競賽中脫穎而出,進入審計部當公務員。

三十四歲那年,張金男白天在審計部工作,晚上則去補習班教書兼差賺錢貼補家用,期間他還抽空準備插大考,攻讀淡江大學會計系夜間部。

中年時,不幸罹癌切除全胃保命 此後更加積極投資只是,龐大的生活開銷,讓張金男即便努力兼職教書、開源節流,還是花了九年時間,也就是一九八五年,四十三歲那年,才存到二百萬元的股市投資本錢。張金男說,這段期間他仍會在忙碌工作之餘,努力吸收財經知識,「雖然我可以投資的錢不多,但三、五張價差交易,的確可以練盤感、保持投資敏銳度。」然而造化弄人,就在張金男四十三歲那年,他得到了胃癌,「死神敲門」的試煉,「當時我曾埋怨老天爺:我這麼努力、還有好多抱負都還沒施展,為什麼上天對我這麼不公平!」但他並沒有沮喪太久,很快地決定接受切除全胃手術來保命。

當時他在心裡暗自立誓:「如果這次大難不死,一定要好好把握機會,闖出一番成就!」「手術休息二周後,我就開始正常上班,晚上還去教課,連教務主任都傻眼了!」經過罹癌的震撼教育後,張金男開始更積極於股市投資。

究竟是什麼樣的投資觀念,讓張金男的財富猶如打通任督二脈、一飛沖天?原來,早在一九八○年代末期,台股狂飆的時代,開啟了張金男投資台股熱情。

八七年,他發現到,當時新台幣兌美元大幅升值,熱錢湧入可望推升股房雙漲,於是,他開始布局他眼中的「黃金股」。

張金男陸續精挑台塑、南亞、台鹽等股票,加上適度融資重押,讓他的資產開始呈現數倍翻揚,「我的投資邏輯是,當大環境不錯、大盤又屬多頭行情,我就會挑好股,在低檔買進適度融資,加速投資獲利。」一九九三年張金男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申請退休,離開待了十九年的審計部,自行開業成立事務所。」人生下半場,一圓創業夢開設會計師事務所 投資也賺千萬那年張金男五十一歲,但在他心中仍存在著「創業夢」,在職期間考上會計師資格的他,成立事務所後,忙碌的工作,並沒有讓他在台股投資有所偏廢,反而將股票帳戶二百萬元的資本,僅用了三年時間,累積到千萬元資產。股房雙賺的投資理財模式,讓他接下來的十年,陸續買下五棟房子,加速累積出上億元的身價,徹底翻轉他人生上半場的悲情命運,「大器晚成」的際遇,令人眼睛一亮。

只是,在茫茫股海中,「暴富後又破產」戲碼不斷上演,尤其一九九○年以來,台股幾經崩盤與大幅下修,包括二次的萬點崩盤、金融海嘯導致的股市重挫,張金男又是如何持盈保泰,甚至累積出更多的財富?

股神巴菲特曾說:「投資第一條準則是:不要賠錢;第二條準則是:不要忘記第一條!」而張金男說,「苦日子過怕了,所以有很強的憂患意識,對資金控管與配置相當嚴謹。」張金男會把投資資金分成三套,一個是做短線價差的錢,另一個是做長線存股的錢,第三套就是把賺來的錢拿來買房子,既能保值又能「宣示主權」。

一旦在低檔看到適合的投資標的,除了適度融資,還能增貸資金做投資,「換句話說,就是借低利息的錢,去做報酬率較高的投資,這樣才划算呀!」不過,面對投資人總有無法抗拒「恐懼與貪婪」的時候,張金男說,自己也曾在國票、誠洲(現已下市)兩檔股票大賠近千萬元的經驗,學到了長線投資要對公司經營者的誠信與賺錢能力的評估更加嚴謹。

富足下半生,建議年輕人短線設停損 長線拉回找買點若當初是以短線投資的心態買進,那麼他就會抓一成的停損;若是以基本面長線布局心態進場,那麼,只要認為買進價格夠便宜、公司又能穩健配息,拉回他反而會找買點。

至於長線投資邏輯,他有一套「三高一低二成長」的選股法則。所謂「三高」,就是高股息殖利率達五%以上,且每年穩健配息,高自有資本率七○%以上,及高董監持股比率,若能逾三○%尤佳,但別低於二○%。

「一低」是指股價是否被低估,例如對照金融海嘯不景氣時,公司依舊有配息與獲利,且股價對照當時,仍相差不遠,代表價值被低估。「二成長」則指季營收與連二月營收年增率成長,若產業趨勢向上者尤佳。

例如他在去年八月二十五日大盤重挫過後兩天,就曾大買一千八百萬元的股票,包括中壽、矽格與英業達、鴻海,「像我看好中壽轉投資中國的建信,長線有利可圖,就會時常留意其適合的進場點。以我的經驗判斷,中壽在股價二十六元以下就是好買點,三十五元以上就該找賣點,來回操作波段,也挺好賺的。」張金男說,年輕人要在股市賺到錢其實並不會太難,平日要多做投資功課,學好賺錢功夫,攢好投資本錢,養成良好的投資心理素質,「只要有眼光、有膽識、有鈔票,就算起步晚些也不用怕!」張金男如此勉勵有創富夢的後輩們。

撰文 /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72

經濟蕭條時,酒店之王希爾頓如何掘取第一桶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26/158934.shtml

經濟蕭條時,酒店之王希爾頓如何掘取第一桶金?
塔拉博雷利 塔拉博雷利

經濟蕭條時,酒店之王希爾頓如何掘取第一桶金?

希爾頓這樣一個小人物又是如何在國家遭遇金融混亂時賺得第一桶金?

人們津津樂道於成功者的傳奇故事,試圖找尋富豪者們“第一桶金”的秘訣。

以“微笑理念”為宗旨的希爾頓穩居全球酒店業的頭把交椅,在全球80多個國家總計有2800多家酒店、配置495000套房間,在全球擁有15萬名員工,資產發展達數十億美元。

而在1907年,它只是得克薩斯州一家叫做“莫比利”的小旅館。希爾頓在其中發現商機,投入資金對其進行畫龍點睛式的改造——把大堂額外的空間改成客房,或者在某些情況下將其改成酒吧;把儲藏室改成禮品店,不久之後,這些被改造的場所便開始扭虧為盈。之後,希爾頓以“最低廉的價格提供最高端的服務”為標語,並開始不斷擴張連鎖酒店。

希爾頓帝國崛起的年代正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像希爾頓這樣一個小人物又是如何在國家遭遇金融混亂時賺得第一桶金,並在之後的發展中一路高歌?我們可以從本文中獲得啟發。

以下內容摘自《希爾頓王朝》,更多內容請參考原著。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曾經奪走康拉德·希爾頓父親生命的汽車技術,成為了他下一個投資生意——得克薩斯油田的推動力。不過,他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相反,他將利用交通工具的蓬勃發展在石油行業里大撈一把,為了成為一夜之間暴富的“黑金”百萬富翁,康拉德計劃采取一些行動。

當然,他的母親可以要求他留下來陪她,但是她沒想這樣去做。他後來回憶道:“再一次,我母親的信任就像一塊石頭。只要她說一句她需要我,我就會放棄索克羅,但她並沒有這樣說。她可以失去陪伴她34年的丈夫,然後轉身將她剛回家的長子送走。她愛我們,她知道悲傷,但她不知道恐懼、孤獨或人為拖累的意義,因為她的保護神永遠不會離開或放棄她。正因為如此,我的母親非常堅定地說:‘你必須找到屬於你自己的世界,康尼。’”

帶著5000美元,也是他全部的積蓄,將它縫在他外套的內層,康拉德·希爾頓——當時32歲——不久之後便在得克薩斯州重新開辟新路,於1919年春天一個狂風大作的日子里來到一個名叫錫思科的小鎮落腳。

此時,雖然這個高高的新墨西哥人已經開始有點兒脫發,但當他穿著三件套的西裝、打著漂亮絲織領帶時,仍然顯得格外引人矚目。“我冥思苦想如何在得克薩斯立足。”他後來回憶道。他覺得在這里自己終於可以實現長期的夢想,去擁有一家銀行。抵達後不久,他正好聽說在錫思科有一家銀行在出售,於是便主動與業主約見並商定了一個價格。但命運弄人,這個銀行家食言了,臨時提高了原來由雙方確定的交易報價。受到挫折,心灰意冷的康拉德只得住進附近一個叫“莫比利”的旅館繼續思考他的下一步行動。

“莫比利”是一家兩層樓高、紅磚砌成的旅館,主要針對油礦工人勉強支撐著經營。“當我第一眼看到它時,”他回憶道,“它看起來就只是一個方便睡覺的地方,僅此而已。”盡管它破舊不堪,但康拉德發現這個地方住得很滿,經常都有一長串被低房價吸引的顧客出現在預訂等候名單上。希爾頓很快發現這個酒店的老板除了以每天和每周的價格出租房間外,還以三班倒的方式向客人出租鐘點房——與此同時,他也正在將部分超額預訂的客人拒之門外。

雖然“莫比利”看起來像是一個廉價的旅館,康拉德仍然從中看到希望。比起可能讓人發橫財的石油生意,他開始更加熱衷於建設這個有40間客房的旅館設施。因此,當他知道“莫比利”的所有者正在準備將其出售並進入油田行當中去時,康拉德表示願出4萬美元將其買下。

然而,他個人名下只有5000美元。他摯愛的母親——瑪麗——很早以前就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康尼和他的父親格斯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依靠朋友的幫助和銀行的貸款湊足了收購的余款,這是他第二次涉足酒店業。假如有人認為酒店在希爾頓多種生意中是重中之重——那麽這將是他一生當中最關鍵的決定。對於年輕的康拉德而言,他似乎也知道此舉的重要性。當交易完成時,他給母親發了一份電報:“新的世界已經找到,此處水闊港深,第一艘船已在錫思科啟航。”

從他早期酒店業的經歷來看,康拉德·希爾頓認為有件事是極為重要的:仔細利用空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不惜拆掉大廳的局部而把騰出的面積劃分之後變成客房。他把前臺的大小減少了一半,添加了一個零售商店;把三把椅子和一個沙發從大廳的另一個邊拆除並在那兒安裝了一個報刊亭。

當木匠進入“莫比利”開始工作時,這個地方霎時變成了一個蜂巢,但出於某種原因似乎並沒有打擾到住客。當他們發現酒店悄然發生的變化時非常激動,與此同時,希爾頓還千方百計把他第一間家庭旅館的老顧客移往這里,並把新改造增加的場所與原有的產品一同對外銷售。他的“貴賓”——康拉德喜歡這樣稱呼他的忠誠客戶,對於這里所提供的豐富的肉類和土豆菜單、勤懇能幹的員工所表現出的優異服務水準以及高性價比的住宿贊不絕口。

正是在“莫比利”旅館,希爾頓開始明白員工的滿意度通常導致生意興隆。他開始鼓勵管理層與員工定期召開會議,努力傾聽他們的心聲並盡力給予照顧, 關心雇員並視他們為家庭和自己生活的組成部分,而不僅僅是他付費做生意所不可或缺的賺錢工具。

這一切使他在未來的幾年中成為了一個成功的旅館老板。他很快為員工列出成功指南,然後要求他們遵守。在近100年後,當一個人向往更加美好生活的時候,他的這套座右銘仍然很適用。

正如他所說的那樣:“找到自己特定的才華——要大氣,要誠實,充滿熱情地生活,不要讓你的財產左右你,不要擔心你的問題,尊敬別人——不輕視任何人;不要固守過去,承擔你在世界上的全部責任;最後,始終不斷地祈禱。”

莫比利旅館,後來被他稱之為“我的初戀,一個大家閨秀”,似乎讓康拉德·希爾頓通過變幻莫測的酒店業務慢慢走上了成功之路。他忘記了所有關於做銀行家的想法而且完全專註於他的新激情。在這一過程中,他的成功就像一個高速行駛的列車勢不可擋。

到了1923年,希爾頓一路在得克薩斯州收購並擁有了500多間客房和數家小型旅館,像沃思堡市的梅爾巴旅館。因為這些破敗的小酒店都處於關門的邊緣,所以康拉德總是能夠從中揀到便宜。然後他便會投入資金對其進行畫龍點睛式的改造——把大堂額外的空間改成客房,或者在某些情況下將其改成酒吧;把儲藏室改成禮品店——用不了多久,這些被改造的場所便開始扭虧為盈。

成功似乎總是圍繞著他,康拉德現在覺得需要有一個將他對旅館所做的品牌更新和改造翻新工作進行高度概括的宣傳口號。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他提出了自己認為最完美的標語:“以少得多”。這是什麽意思呢?就是以最低廉的價格提供最高端的服務——他開始使用這個口號作為規模不斷擴張的連鎖酒店廣告。

當康拉德一年可以掙到大約10萬美元時,他開始幻想建立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酒店,這個想法沒過多久便夢想成真,通過將自己與一個金融顧問團隊和資助商結成聯盟,康拉德於1924年7月26 日破土動工興建達拉斯·希爾頓酒店。那年他37 歲,酒店將在租賃期為100年的土地上建成,他使用此次購買的土地作為抵押品從銀行貸款50萬美元,在1924年這是一筆十分驚人的金額, 他自己也投資了10萬美元,另外20萬美元來自他的資助商。

然後,當他仍然沒有財力完成收購工作時,他想方設法找到租給他土地的那個喪葬承辦人,並讓他幫忙解決了最後的一些細節問題,似乎康拉德·希爾頓總是能夠憑借自己的個人魅力去說服任何人為他做事。這家酒店成為他在得克薩斯州接下來十年里接連對外營業的連鎖酒店中的第一家,其他的還包括在達拉斯、阿比林、朗維尤、盧博克、厄爾帕索和普萊恩維尤的希爾頓酒店。1927年,他因德高望重而被推選為得州酒店協會的會長。

本文內容摘自《希爾頓王朝

希爾頓 希爾頓王朝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87

築路、送水、挖礦,誰會掙到千億小程序市場的第一桶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1226/160536.shtml

築路、送水、挖礦,誰會掙到千億小程序市場的第一桶金?
溫二爺 溫二爺

築路、送水、挖礦,誰會掙到千億小程序市場的第一桶金?

移動端目前群雄割據的局面會因小程序入場而變得愈發撲朔迷離,一場對用戶和流量新的收割戰即將打響。

幾天前,馬化騰在演講中透露,微信小程序會在2017年春節前面世。緊接著,有消息人士跳出來爆料,小程序上線的時間就在近幾天,具體時間會在24~28日之間。12月21日晚間,微信公眾平臺推送公告,小程序確定將擁有分享(分享小程序的任何一個頁面給好友或群聊)、模板消息、客服消息、掃一掃、二維碼等能力。

微信小程序從9月21日開啟內測起,它的每次動作都會帶來全網刷屏,如此火熱的關註度,前所未有。可以預料到的是,小程序正式上線之後,短時間內就會有大量的小程序應用被以各種方式開發出來,背靠微信這樣擁有8億月活用戶的超級APP,那將會是怎樣一幅景象?

有很多分析認為,微信小程序將會帶來的是一個千億級的藍海市場。無論“千億級”這樣的表述是否準確,可以確定的是,移動端目前群雄割據的局面會因小程序入場而變得愈發撲朔迷離,一場對用戶和流量新的收割戰即將打響。

一、千億市場?小程序的這股風為何來勢洶洶?

1、千億市場從何而來?

實事求是的說,任何標榜“千億級”“萬億級”體量的行業都不能排除噱頭的成分,一方面是為了吸引用戶的眼球,另一方面也是在說給資本市場聽。不過從微信的用戶、生態和用戶需求來分析,小程序“千億市場”的說法有一定道理。

用戶

毫無疑問,微信是當今無可動搖的第一APP。獵豹全球智庫發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APP&Game排行榜》顯示,微信擁有8.4億用戶,活躍滲透率高達恐怖的80.65%,相當於每十部手機里八部都會安裝微信;另一個數字同樣令人艷羨,微信每周人均打開次數多達167.05次,相當於每個用戶平均每天都要打開24次微信(很多人恐怕遠遠不止)。

目前,還沒有任何產品有能力動搖微信的王者地位,其超級APP的頭部效應仍會不斷增強,龐大的用戶基數和恐怖的用戶粘性是微信小程序“千億市場”的基礎。

生態

微信早已不再是一個社交應用,而是一個集社交、咨詢、搜索為一體的生態系統。我們暫且不去討論小程序是否真的會讓微信變成“微信OS”,但在其強大的頭部影響力之下,長尾效應已經非常明顯,微信已成生態。

企鵝智酷發布的2016年《微信數據化報告》顯示,超過六成微信用戶使用過微信生活服務,也就是說超過5億的用戶使用過微信帶來的其他應用服務,換句話說,用戶在微信里尋找聊天以外的其他服務的用戶習慣已經被養成。

同時,微信的賬戶體系和支付功能在微信紅包的加持之下也已經非常完善。數據顯示,微信支付累計綁卡用戶超過2億,超過半數的微信用戶使用過微信支付和轉賬功能。

用戶習慣的養成和支付系統的成熟,讓小程序能夠非常便利的融入微信的大生態里面去,這是小程序膽敢號稱“千億”的另一個基礎。

需求

業界在討論小程序時往往更多關註於其可能對C端用戶帶來的改變,但本質上來看,小程序其實是一個to B的產品,幾乎所有對小程序的需求也都來自B端。小程序剛開始內測時,坊間便瘋傳某遊戲公司花300萬買了一個小程序的內測資格,雖然捕風捉影,但B端用戶對小程序的渴望卻由此可見一斑。

B端用戶之所以會對小程序有如此強烈的需求,主要原因是大家現在的日子都不好過。以電商類用戶為例,流量被巨頭壟斷是不爭的現實,掙錢越來越難的商家們迫切希望出現新的產品打破現有的電商生態,為他們提供更加公平的機會,於是小程序成為他們眼中的一劑良藥。

其實,電商行業是整個移動互聯網的縮影,在流量環境和生態環境相對固化的大背景下,B端用戶迫切的希望小程序能夠打開微信龐大的流量入口,或是衍生出新的玩法。中國有7000萬中小企業,且B端用戶的消費能力和執行力更強,來自B端強烈的需求其實是小程序豪言“千億”的核心。

2、小程序窗口期將釋放巨大的紅利

小程序正式上線後一定會帶來巨大紅利的窗口期。為什麽這麽說?計算可得。

我們知道在小程序開始內測的時候微信官方放出了200個內測碼,這代表著至少會有200個小程序應用會在趕第一批上線。當然,我們有理由覺得200這個數字太少,因為,騰訊系的APP想要搞到一個內測資格也並不會很難,同時獲得200個內測資格的公司也不一定只開發一個小程序應用,且11月3日小程序開放公測後又有一批成熟的開發者蜂擁而入,他們通過微信審核上架的能力很有保障。那麽,我們把這個數字乘以10,將會得出2000,即第一批有可能上線的小程序應用的數量有2000個。再進一步,微信會不會一次性把這2000個小程序一起放出來?答案是基本不會,因為在小程序質量、玩法和用戶反映還不能完全確定的情況下,微信一定會把風險控制在可控範圍內。那麽,第一階段,用戶能夠看到的小程序應用的數量應該是在1000個左右,且會分批放出。

當我們把1000這個數字,放在微信超過8億的用戶面前,會得出一個非常嚇人的數字,即每個小程序理論上將會獲得800萬的UV。當然,並不是所有用戶都會去體驗一下小程序,套用悲觀的“二八原則”,即假設只有20%的用戶率先參與體驗,即便如此,每個小程序應用也平均會有160萬的UV。如果按照每個UV的獲取成本為10塊錢,我們會得出每個小程序可能獲得的成本紅利是1600萬。這說明,率先入局小程序的企業將會享受到窗口期的巨大紅利,我想應該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吧?

另一方面,小程序承載了微信從“連接人”到“連接商業”的使命,為社交內容的商業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此外,騰訊和阿里的競爭主要集中在支付、電商、社交三個方面,小程序為騰訊真正意義上介入電商領域與阿里去競爭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就如同阿里想要利用支付寶去切社交一樣。基於上述兩個背景下,騰訊勢必會盡全力去扶持小程序,其也因此將會獲得來自騰訊爸爸更多的紅利機會。

微信訂閱號始於2012年8月17日對內容產業的革命猶然歷歷在目,何況四年之後,小程序自從曝光以來,一切都是準備好的。用戶準備好了,創業者準備好了,資本也準備好了。在各方都想分一杯羹的情況下,小程序將會被迅速催熟。

二、如何用淘金思維去審視微信小程序?

1848年,當美國的西進運動推進到加利福尼亞,人們在這里發現了金礦。消息立刻引起全世界的轟動,並迅速形成規模空前的淘金熱。成千上萬來自北美、歐洲及天涯海角的人參與到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淘金熱中,他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人:

築路者,即最開始提供基礎設施的探索者,他們為其他人提供到達金礦的能力;

送水人,即為淘金熱提供基本服務的人,他們是淘金熱得以持續的保障;

掘金者,即真正挖礦淘金的人,他們是整個淘金熱最主要的參與者。

與1848年的金州類似,一片蔚藍的小程序市場也正在上演著一場“淘金熱”,這其中的參與者們又有誰呢?

1、勝利屬於有本事“搞定”審核的築路者

微信作為東家自然是“天字第一號”築路者,他提供了這樣一個開發平臺。事實上,微信“築路”的主要工作是樹立規範和審核,提供一了套完整的開發環境,它告訴開發者什麽事情可以做,什麽事情不能做,什麽是我喜歡的,什麽是我不喜歡的。真正在小程序後臺參與過開發的人應該深有體會,微信對小程序的管理近乎死板的嚴格。比如,管理者做每件事情都要掃碼才能登陸,認證開發者也要掃碼登陸;再比如,小程序有各式各樣的樣式規範,像交互樣式規範、UI樣式規範、代碼規範、接口規範,等等。

如同道路有分級,小程序的築路者也有其他形式的存在。比如小程序的外包開發團隊,比如小程序快速生成平臺,他們都是在承擔技術築路的角色,讓B端用戶能更快、更便捷的到達小程序礦區。

外包開發團隊比較好理解,三五個技術湊在一起幫企業主定制開發小程序項目,這個行當比較苦逼,但的確很掙錢,因此經久不衰。重點說一下小程序的快速生成平臺,這個也是二爺一直以來認為非常有機會,很可能賺到小程序第一桶金的領域,目前這條賽道上的人並不是很多,已經在做的包括青雀應用、即速應用、小雲社群等。

小程序速生平臺主要的受眾是開發能力基本為0的用戶群體,大家去這些平臺上調用業態模板,通過妥妥拽拽即可搭建出一個小程序模型,然後直接就能放到小程序的IDE中進行調試。

由於整個市場對小程序的熱情非常高漲,而懂技術,或者有技術團隊的B端用戶仍是少數,所以大家對這類速生平臺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這類小程序速生平臺的玩家大多是從之前做H5轉型而來,像青雀應用的背景就是做H5引擎的廠商,現在轉過來做小程序開發者服務平臺,所以它們在技術方面已經有很多積累。

小程序本身就是一個偏輕度化應用的產品,用戶需求相對並不會特別複雜,如果它們能讓用戶不寫一行代碼就能搞定自己的小程序應用,那麽這類速生平臺通過給小程序“築路”而掙到第一桶金的機會是很大的。事實上,速生平臺們的功能已經做的比較完善了,創建界面,視圖、按鈕都是標配,青雀等平臺甚至通過一些組建實現了所見即所得的可視化搭建。

用速生平臺開發小程序的優勢顯然是更快速,成本更低。當然,它也有局限性,比如輕度化的應用可以放在平臺上做,但層級較多,比較複雜的應用要在速生平臺上完成就不太現實;再比如微信對小程序代碼規範的審核非常嚴格,在速生平臺上生成的小程序應用是否能完全滿足微信規範,各家平臺的情況也參差不齊,那麽未來這些速生平臺之間的競爭拼的可能更多是服務能力,也就是搞定微信審核的能力。

2、送水人需要看清小程序的需求和偽需求

幾乎每個領域都有那麽一兩個關於送水人飛黃騰達的傳說。對於小程序來說,做這個領域配套服務的都可以被稱為送水人,包括搞開發者眾包的、搞培訓的、搞SEO的、搞數據分析的、做媒體、做社群的,等等。

由於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而稿件的篇幅又不能太長,不然大家會看不下去,所以這里就挑幾個關註度相對高一些的“送水人”分析一下。

首先,做小程序眾包的平臺,這的確是一個機會。需求決定市場,要進入小程序的人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會選擇通過外包的方式去做,但怎樣找到靠譜的第三方?質量和進度如何保障?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小程序開發者的眾包平臺解決的就是高效匹配的問題,然後對項目的進度和質量進行監控及保障,保障雙方利益。目前,涉及小程序垂直領域的眾包平臺有青雀、很快、新工式等,當然在豬八戒這樣大而全的眾包平臺上也能找到小程序開發,但在服務的專業程度上就很與青雀這類垂直的小程序眾包平臺相比。

其次,做小程序SEO會不會有錢途?答案也不太樂觀。微信是個相對封閉的環境,所有的玩法只能是微信自己一個人說了算(分享、掃描、搜索),而微信在做小程序的時候就已經明確告訴我們小程序是一個“即開即用,用完即走”的產品,它不會容忍有人通過SEO的方式跟這個大政方針對著幹,假如你的小程序想用拓詞的方式去占位,微信肯定是不會讓你過審的。那麽未來大量的小程序應用該如何去進行分發?如何去展現和排序?這其中當然是會有權重的,但這個權重的依據多半的會來自應用的本身,比如這個小程序的代碼、UI、交互是不是嚴格按照微信的規範去做了,而這些並不是SEO能夠決定的。

第三,小程序數據統計和分析平臺。這事算是諸多送水人中間比較靠譜的,因為小程序的技術門檻太低了,所以它不會是技術驅動型的產品。同時,微信的很多關鍵能力(比如朋友圈)並沒有開放給小程序,因此也很難通過營銷驅動。這樣一分析,小程序只能是運營驅動型的產品。對於一個以運營為核心的產品來說,數據將是核心的核心,獲取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應該會是未來小程序的剛需。

3、人人都可能是小程序的掘金者

小程序市場的掘金者即作為應用流進入到小程序領域的創業者。上文曾談到小程序有千億市場,同時窗口期的紅利又非常巨大,那麽是不是所有蜂擁而至的掘金者們都能滿載而歸呢?二爺的態度是:微信小程序有跟它般配的領域,也有不般配的,但每個企業都應該有一個小程序,就像即便不是專業自媒體,大家也都會有微信公眾號一樣。

跟小程序比較般配的包括電商類、生活服務類、工具類、O2O、自媒體和企業級應用。如果要敞開了聊,這里的每個領域都能說上幾個小時,所以盡量簡明扼要的分析。

電商,上文在討論小程序的市場需求時已經大概提到過了,主要在於電商能夠利用小程序進入微信龐大的流量體系去獲取用戶,至於如何實現高留存、高轉化、高複購,並不是小程序能夠決定的。此外,雖然騰訊把拍拍網賣給了京東,從電商陣地退了下來,但騰訊始終都沒有放棄電商夢,或許電商類小程序會因此獲得騰訊爸爸更多的偏心。

生活服務,業界普遍認為小程序最適合“低頻+剛需”的領域,因為這類APP的功能比較單一,就像手機上的“雞肋”一樣,不刪占地方,刪了說不定哪天又要用。對用戶來說,小程序正好解決了大家的煩惱,一個不怎麽占手機內存(微信小程序最大不能超過1M),用起來又沒差別(小程序的體驗已經能夠達到原生應用的水平)的小程序必是極好的。

工具類的情況與生活服務差不多,同時小程序還能帶來更多豐富的選擇。作為一個偽文藝青年,二爺的吉他基本是放在一邊落灰,但偶爾心血來潮想要玩一會就得先調弦,於是就跑去App Store找吉他調音器,等到應用下好,調好了弦,已經不想再彈了。如果是小程序,一搜就出來好幾個,隨便哪個打開就能用,那這樣的體驗就很炫酷。

O2O,線下推廣是O2O永遠的痛,又要提供免費WIFI熱點,又要通過優惠刺激用戶下載APP。小程序會讓“掃碼添加小程序”替代目前“公眾號+APP”的移動應用推廣方式,同時以微信號的形式保證用戶留存。

自媒體,可能之前很多人並不看好小程序在自媒體領域的應用,認為對自媒體來說,訂閱號已經足夠而且更方便傳播。其實,自媒體目前面臨很大的問題在於如何實現商業化落地,即通過內容聚集了很多流量卻沒辦法轉化,最多是粗放的弄個貼片廣告。小程序讓自媒體能夠將流量比較輕松的導進一個固定的應用中去,至於這個應用具體要做什麽,擁有非常多的可能性。

企業級應用,SaaS行業最近兩年的發展非常猛,幾乎所有的企業級服務都在上雲,走移動化和SaaS化。隨之而來,應用之間“信息孤島”的問題日益凸顯,主要原因是大家的信息流、用戶流不通。雖然不同的小程序側重的領域不同,但大家卻是在同一套體系規範下開發出來的產品,這個特性如果被應用到企業級服務上,那麽不同SaaS應用之間的連接和打通就會很輕松,同時,用戶數據也能夠自由流動,豈不美哉?

寫在最後:

微信小程序上線在即,對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行業來說,築路者、送水人、掘金者其實都有很多機會,最後想說的有三點。

首先,小程序是一個輕技術、非營銷、重運營的產品,技術門檻非常低,同時微信在關系鏈上的很多關鍵能力並沒有對小程序完全開放。所以,小程序服務和運營導向的特征非常明顯,無論創業者身處何種角色,競爭的關鍵都是提供高效率的應用服務的能力。

其次,小程序終究是騰訊爸爸的,它到底能會不會開放?開放多少?存在一定的風險,但二爺選擇相信微信。

第三,吃到小程序第一波紅利的肯定是既得利益者,比如公眾號大V,比如原生APP本來就很厲害的公司。但新的勢力一定會有機會,一來新玩家沒壓力、沒包袱,二來小程序里面的很多玩法現在大家可能還不知道,對於創業者來說,未知的大陸上一切皆有可能。

微信小程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