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80後白手起家富豪都在哪些城市: 京滬杭深最集中 廣州為何落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0236.html

80後白手起家富豪都在哪些城市: 京滬杭深最集中 廣州為何落伍?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10-21 14:22:00

最新的《2015胡潤百富榜》顯示,56位“80後”企業家登上今年胡潤百富榜,其中16人白手起家,為2014年的2倍,基本都從事IT行業。

近日,胡潤研究院在上海發布《2015胡潤百富榜》,榜單顯示,有56位“80後”企業家登上今年胡潤百富榜。其中16人是白手起家,為2014年的2倍,基本都從事IT行業。目前還沒有“90後”白手起家富豪上榜。

那麽這些白手起家的80後富豪主要集中在哪些城市呢?榜單顯示,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四個城市是最主要的集中地,而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不僅不如其他三個一線城市,也落後於二線城市杭州。

80後白手起家富豪主要做IT

無人機制造商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大疆)創始人汪滔,以220億財富成為最富有的“80後”白手起家富豪。今年35歲的汪滔是杭州人,2003年從華東師範大學退學到香港科技大學讀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2005年,他與兩位同學開始研究無人駕駛飛行技術,經過大半年試驗有了突破,成功讓飛機起飛。

隔年,他和朋友以籌集到的200萬港元在深圳市成立了大疆創新公司。2012年底,大疆推出了微型一體機“PHANTOM”,行銷全球。

今年2月,明星汪峰向章子怡求婚的視頻中,一架無人機載著鉆戒飛過來,卻意外地讓大疆火了。此時,大疆無人機在全球市場份額已達到70%,遠超美國等競爭對手。

排在第三的林奇是浙江溫州人,1981年11月出生,目前擔任遊族網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同時任遊族影業董事長。2013年下半年開始,遊戲風暴席卷資本市場,造富神話頻頻上演。在此背景下,遊族網絡亦乘勢借殼梅花傘(002174.SZ),並於2014年6月正式上市,成為A股主板第一遊戲股。

而在這16位白手起家的“80後”富豪中,除了籃球巨星姚明、經營連鎖的哎呀呀董事長葉國富以及汪滔等少數幾人外,其他人大多從事IT行業,主要集中在網遊和電商領域。

對此,廣東省社科院企業管理與決策科學研究所所長林平凡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往互聯網走能成為富豪的,必須是依托於互聯網的新技術,也就是高新技術產業里的新型電子信息產業。其次,必須有跟市場結合緊密的商業模式。“如果這兩種因素結合得緊,就可能在短期內達到發展的高潮,創業的成長性非常好。”

林平凡說,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特點,傳統的產業比如空調,已經是十分成熟的產業,要進去就要拼規模,門檻比較高,不能通過輕資產的模式來實現快速增值。而互聯網產業恰恰最適合輕資產的模式,只要有網絡有辦公室就可以做。

“無論是金融還是地產等領域,都需要有很雄厚的資本。”林平凡說,相比之下,互聯網產業可以“輕資本、輕資產”,關鍵在於是否有很好的構想以及是否有一批人來實現構想。因此互聯網產業也是年輕人最容易“逆襲”傳統產業富豪的一個領域。

都在哪些城市?

以地區分布來看,除了籃球巨星姚明,其余15位“80後”白手起家富豪,公司總部全部位於東部沿海,更具體的說是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廣州。這其中,北京和上海各有4位,杭州加上臨近的地級市紹興有4位,深圳有2位,廣州只有1位。

廣州一家遊戲公司主程序員陳先生認為,互聯網產業發展中,最重要的是人才,而城市環境、氛圍對人才的集聚有很大的作用。無論是對新潮事物的接受度,還是整體的視野格局,沿海的一線城市以及杭州等少數二線城市是位居全國前列的,因此互聯網富豪也主要出現在這些城市。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東部幾大城市是我國創業創新人才最密集的區域,這些城市人才聚集有相應的市場環境,比如目前主要的天使基金、VC等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幾個城市。再次,這些地方政府的的營商環境做得非常好,市場化程度非常高。

陳先生說,人才都有一個集聚效應。北京和上海作為全國影響力最大的兩個中心城市,也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城市,對最優秀的人才的吸引力顯然是最大的。作為直轄市,這兩個城市的政策優惠也比較多,例如很多互聯網企業即便很多業務在其他城市,也會將總部設在上海。

丁長發分析,在北京和上海之外,深圳則積累了高新技術的大量企業、人才,以及有大量的風投,因此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在全國最具競爭力,目前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高附加值產業在深圳的整體經濟發展已經體現了其強大的拉動作用。

杭州的主要特色是在電商領域,尤其是在阿里巴巴的帶動下,杭州的信息經濟在全國獨領風騷。據不完全統計,杭州集聚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子商務網站,同時,在電子支付、雲計算、快遞、網絡營銷、信息技術、運營服務等領域湧現眾多專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商。預計到2015年底,杭州電子商務服務業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創造60萬個網上就業崗位。

在杭州濱江不足百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集聚了30多家上市公司。除阿里外,還有士蘭微電子、恒生電子、信雅達等一批國內科技人員創辦的上市企業,以及智慧安防國內前三強海康威視、大華技術、宇視科技。濱江匯聚著以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智慧產業。

杭州崛起的背後,依托的是浙江的商業貿易氛圍。值得註意的是,在入圍的“80後”白手起家富豪中,浙江不僅有漢鼎宇佑的王麒誠、聯絡互動的何誌濤、微貸網的姚宏、世紀華通的邵恒,而且來自上海、深圳的不少“80後”白手起家富豪也是浙江人,比如大疆創新的汪滔就是杭州人,遊族網絡的林奇是浙江溫州人。浙江年輕一代的創富能力可見一斑。

相比之下,一線城市廣州的表現就有點“落伍”了,在15位富豪中,只有1位來自廣州,為哎呀呀董事長葉國富,主營飾品連鎖。因此,在這一榜單上,廣州不僅不如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大一線城市,也不如二線城市杭州。

作為“千年商都”,廣州有著全國最好的專業批發市場,但廣州的電商發展卻比杭州等地要相對滯後,一直缺乏相應的電商巨頭。廣東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教授認為,在電商方面,廣州電商的龍頭企業確實不如浙江等地,“但廣州也好,珠三角也好,中小型電商企業特別多,這也是廣州的特點。”

林平凡認為,一個城市新興產業能否發展,一是要有好的創業氛圍,二是政府要有很好的政策支持,構建一個有利於人才創業創新的模式。廣州的傳統商貿批發市場十分強大,都屬於傳統的商貿模式,傳統的力量太過強大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創新型人才的發展空間。“但並不是說我們就無所作為,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開辟另外新的渠道。”

“我們很重視引進外部力量,但這種引進並不是簡單說從國外或者其他省引進大企業、大資本,而是應該像深圳那樣,打造一個很好的平臺,外來人才只要有一個新的思想、新的創意,就可以在這里創業,從而越聚越多。”林平凡說。

丁長發認為,在經濟進入新常態後,沿海城市現在再走靠大項目、大投資來做大經濟規模的路徑已經很難了,相反這些城市應該改善自身的營商環境,把人才留下來,經過若幹年慢慢培育,才能迎頭趕上。

例如,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目前都已經走過了靠大工業、大項目、大投資驅動的階段。在杭州,數據顯示,上半年杭州一產、二產和三產分別實現增加值132.38、1765.70和2600.67億元,增長1.4%、 4.8%和 15.4%,主要增長動力來自於三產。在深圳,數據顯示,上半年深圳固定資產占GDP比重僅為17%,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最低,但上半年深圳經濟增速達8.4%,領跑一線城市。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64

城市三季報:杭深閃亮 外貿明星城繼續低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6469.html

城市三季報:杭深閃亮 外貿明星城繼續低迷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11-03 11:04:00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對24個一二線城市三季報統計顯示,進入三季度,長江中上遊城市仍然最為亮眼。在沿海,杭州和深圳繼續閃耀,廣州也呈現不少新亮點,而很多傳統外貿出口城市則繼續低迷。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規模競爭,而蘊含著一系列新的變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對24個一二線城市三季報統計顯示,進入三季度,長江中上遊城市仍然最為亮眼。在沿海,杭州和深圳繼續閃耀,廣州也呈現不少新亮點,而很多傳統外貿出口城市則繼續低迷。

杭州速度

如果要評選今年沿海表現最為亮眼的城市,杭州絕對是其中一個。杭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市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實現GDP總量7102.26 億元,增長10.2%,增幅分別高於全國、全省3.3和2.2個百分點,繼續在副省級以上城市中位居前列。這一增速在24城市中,僅位居貴陽和重慶之後,在沿海主要城市中獨占鰲頭。

作為一個風景秀麗的旅遊城市,杭州再像一些中西部城市那樣拼大項目、大工業已不現實。事實上,目前杭州的工業增速已然放低很多,經濟增長更主要是得益於高速發展的現代服務業。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杭州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99.47億元、2772.41億元和4130.38億元,分別增長1.4%、4.1%和16.0%,服務經濟比重繼續提高,占全市經濟總量的58.2%,比上年同期提高4.3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81%,有力地支撐了該市經濟兩位數增長。

“在我國,以往成長最快的城市就是上大工業,大項目。”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稅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杭州作為一個風景旅遊城市,在資源上面臨較大瓶頸,重工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產業發展方向上必須找到相匹配的產業形態。這幾年杭州很好地抓住了新的產業形態、技術和方向,在信息經濟、智慧經濟的打造上十分搶眼。“某種程度上,資源環境的約束也倒逼著杭州轉型。”

胡稅根說,杭州近年來在政府公共管理、打造投資環境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此外,這幾年浙江主打智慧經濟、智慧產業,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來推動“浙江智造”的發展,杭州作為省會,在推動浙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也起到“領頭羊”的重要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杭州集聚了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子商務網站,同時,在電子支付、雲計算、快遞、網絡營銷、信息技術、運營服務等領域湧現了眾多專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商,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電商之都”。 

在電商經濟的帶動下,前三季度,杭州全市信息經濟增加值達1627.93億元,增長 25.1%,占全市生產總值的22.9%,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信息經濟成為杭州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勁“引擎”。其中互聯網金融、移動互聯網、數字內容和電子商務增幅分別達46.7%、36.7%、36.2%和34.3%,彰顯“杭州速度”。

廣深爭三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城市經濟總量的排名一直延續著“北上廣深”的格局,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由於經濟總量已經很大,因此經濟增速放慢也屬正常,而且即便是較低的經濟增速之下,這兩城的經濟總量也遙遙領先於其他城市。

競爭比較激烈的是從第三位到第六位的廣州、深圳、天津和重慶。前幾年廣州與天津的第三城之爭頗為激烈,近期以來,同省兄弟深圳也大有趕超廣州的態勢。

在近日召開的廣州市人大集中視察政情通報會上,廣州市市長陳建華脫稿回應近年來“深圳超越廣州”等說法。“外面很多傳說深圳要超過廣州了,叫做北上深廣。”陳建華說,廣州已經連續27年名列全國第三,“在今年上半年,深圳GDP第一次被天津超過。但是從1~9月份的數據看,深圳又反超天津。到年底可能會有變化,但是我們不會有變化。”

陳建華說,2011年,深圳經濟總量跟廣州的差距大概是400億元,天津相比廣州大概有660億元的差距,而到今年年底,估計廣州與上述兩市差距在900億元左右。“差距不僅沒有縮小,還在拉大,說明我們廣州在平穩增長。”

不過,盡管經濟總量仍然領先深圳,但在產業結構和產業競爭力方面,深圳確實已經領先廣州不少。深圳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3季度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合計4898.13億元,增長16.0%,占GDP比重39.6%。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8.2%;文化創意產業增長13.2%;互聯網產業增長19.3%;新能源產業增長12.0%;節能環保產業增長12.0%;新材料產業增長13.4%;生物產業增長14.4%。

廣東省政協委員、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目前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高附加值產業、未來型產業的布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已經體現出了強大的作用。深圳這些年已經通過調結構、轉方式來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今年4月,廣東社科院發布的《2014年廣東省現代化進程》測評結果顯示,廣州不但在總分上輸給了深圳,還在五大單項指標上,錯失了“省內第一”的位置。

陳建華在會上坦言,廣州的經濟還處於換擋期。新型產業發展很快,但總量還不大,要替換傳統產業(如汽車、石油、電子)還比較難。但我們堅信,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在“十三五”末,這些新型產業肯定會成為我們增長的主動力,起碼大部分替換。

作為千年商都,廣州的電商發展比較晚,但發展態勢在不斷加快。陳建華說,廣州每天電商包裹日前已達到700萬件,在全國大城市中排第一,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明年廣州每天的包裹可能會有1000萬件,這也正是廣州從傳統商都加快向現代商都轉變的重要信號。

外貿明星城市如何走?

值得註意的是,過去曾經十分風光的外貿出口明星城市如蘇州、無錫、寧波、廈門、東莞等,經濟增速都比較靠後,而排名比較靠前的主要集中在省會城市(直轄市),如杭州、福州和南京,中西部的重慶、鄭州、長沙等地。

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王樹華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過去這些外貿明星城市之所以猛,主要在於出口。這幾年外貿出口很難再有大增長,轉內需方面又做得不夠,而且隨著成本的上升,很多產能轉移到內地和東南亞,因此這些城市也進入發展的瓶頸期。

相比之下,省會城市不僅受外貿出口下滑沖擊較小,而且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穩增長過程中,省會城市、政治中心占據明顯的優勢,很多大投資、大項目尤其是高鐵等都圍繞省會城市展開,各種資源向省會城市沈澱。

王樹華說,省會城市的科教文化資源雄厚,各種高端生產要素在省會城市的聚集度比較高。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產業、價值鏈由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過程中,一些高端要素資源必須要配套,在這個過程中,省會城市比非省會城市往往更有優勢,省會城市的服務業占比也比較高,具備了更強的輻射周邊地區的能力。

他認為,對傳統的外貿明星城市來說,未來要完全像杭州這樣通過電商等現代服務業實現轉型升級也不現實,因為本身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無論是轉型升級,還是以後的發展,都應該立足於以前的發展基礎,以前的產業結構要想轉身也不是一下子能轉起來。並不是說你的這種結構就沒有出路了,以工業、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要完全轉為以三產為主的結構也沒必要,他們的優勢不在這里。”

王樹華說,對無錫、蘇州、東莞等外貿明星城市來說,未來的轉型主要是產品的轉型,把產品的技術研發做上去,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其次,產品的市場要調整,不僅要關註新興市場,而且也要好好開拓國內的內需市場。

長江中上遊:風景這邊獨好

在中西部,分化仍在繼續,增速較高的城市主要在長江中上遊的重慶以及貴陽、武漢、長沙等城市。

其中,西南的貴陽以12.4%的增速排名各城市首位,重慶以11%的增速緊隨其後。此外,中部的鄭州也達到了9.8%、長沙增長9.7%,武漢也有8.8%。值得註意的是,與杭州等沿海發達城市不同,這些城市經濟快速增長仍主要得益於工業。

以重慶為例,作為中西部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5254.19億元,同比增長12.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9%。

從主要行業看,前三季度重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9個行業大類中37個保持了增長,占94.9%。在“6+1”支柱行業中,汽車、電子、化醫、材料、消費品、裝備制造和能源等行業總產值增速分別為17.2%、11.8%、15.0%、11.4%、13.0%、10.3%和6.1%。

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指出,長江中上遊的湖南、湖北、重慶、貴州等地水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而且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與珠三角、長三角的聯系更加緊密,這幾年長三角、珠三角的不少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的巨頭紛紛落戶到重慶、貴州等地。而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省會城市成為很多大型企業的首選。

 

前三季度部分城市GDP排名

城市

前三季度GDP

增速

貴陽

1979.09

12.40%

重慶

11252.67

11%

杭州

7102.26 

10.20%

鄭州

5246

9.80%

長沙

6147.65

9.70%

天津

12321.02

9.40%

福州

3411.52

9.40%

南京

7002.01%

9.20%

武漢

 

8.80%

深圳

12376.66

8.70%

廣州

12983.31

8.30%

佛山

5771.19

8.30%

溫州

3131.85

8.20%

成都

7816.3

8%

青島

6590.8

8%

濟南

4436.2

8%

東莞

4563.79

7.90%

西安

3907.58

7.80%

蘇州

7088.43

7.20%

無錫

6135.04

7.10%

寧波

5580.8

7.10%

上海

17866.24

6.80%

廈門

2320

6.80%

北京

16002.4

6.70%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