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陶氏化學:材料改變世界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131.html

材料改變著世界,而轉型之後的陶氏化學正在不斷創造新材料。

當你在洗衣店洗衣物時,可能會奇怪何為乾洗?當你在夜間行車時,可能會奇怪為什麼路標看起來仍然清晰?當你用淨水機時,可能很想搞清楚淨水的原理,甚至連滿大街流行的Crocs鞋,你有時也會奇怪這鞋怎麼這麼經久耐穿?

沒錯!你懂,或者不懂,新材料就在這裡,無處不在。這些看起來不起眼但又與每個人密切相關的新材料正在「肆無忌憚」地融入到生活中每個角落,改變甚 至顛覆每個人的生活。「新材料在人類生活中的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陶氏化學亞太區首席技術官姚維廣在接受《商業價值》採訪時表示,「毫無疑 問,材料改變世界,而不斷創造新材料則是陶氏化學的責任。」

確實如此,在2011年12月1日的「2011年陶氏創新日」上,陶氏化學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新材料的應用,比如飲料軟包裝、服裝面料、洗髮產品、營養健康的食用油等等——很多看起來遠離生活的新材料是如此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自1897年成立以來,陶氏化學一直都是以產品為導向的化學公司,憑藉強大的技術實力研發出各種化工原材料,然後出售給客戶,再由客戶將這些材料應 用到日常所看到的各種終端產品。但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陶氏化學也意識到必須由上游基礎化學領域轉向功能產品業務及應用市場業務,不僅需要埋頭研發,更需 要瞭解終端客戶的需求並為之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

「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研發出更多新產品以滿足不同客戶對不同材料的需求,這是陶氏化學未來發展的重心。」姚維廣表示。

「老樹新花」

北京朝陽區的惠新西街小區12號樓,在2011年完成了節能改造。改造前,屋頂的平均熱傳導係數實測為1.26W/(m2·K),用60mm厚的舒 泰龍隔熱保溫板改造後,傳熱係數為0.49w/(m2·K),傳熱係數低於按65%節能要求不大於 0.60W/(m2·K)的國家標準,而所用的費用均攤到每平米建築面積僅為3.63元。如果北京市的老舊小區都能按12號樓進行節能改造,那麼一年即可 節能折合標準煤約63.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6.73萬噸。

在12號樓節能改造中所用的舒泰龍隔熱保溫板就是陶氏化學的產品,這是一種看似普通的藍色泡沫塑料板,卻在建築節能中發揮不可想像的作用。除了保溫 以外,還具有極佳的尺寸穩定性以保證不變形、優質的防水性以保證建築的滲水漏水、高熱阻值以及超強的抗壓強度。事實上,舒泰龍新材料最早誕生於1941 年,最初發明的目的是應用在海軍衝鋒艇上,這很大程度上是源於舒泰龍材料的輕、不吸水、不變形等特點。可以說,對於建築節能來說,舒泰龍是非常理想的材 料,已在全球2100萬棟建築中應用,每年節約能耗約100億美元,減少上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通常1~5年便能收回成本。

隨著經濟環境等不斷地發生變化,舒泰龍的應用領域也不斷拓展,比如汽車、機場、橋樑、工業保溫、風能以及家電等新領域。「舒泰龍是陶氏化學『老樹開新花』的典範。」姚維廣表示,「誰能想到當年軍用的材料,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發揮如此大的作用呢?」

正如人體需要不同的營養,合理的套餐解決方案才是人類健康的真正需求。對於建築節能領域來說,道理亦然。為此,陶氏化學研發出了防水保溫一體化 TPO屋面系統,該系統除了包括舒泰龍,還囊括了已在業界頗具好評的熱塑性聚烯烴(TPO)單層防水卷材等新材料。這套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將為客戶帶來包 括防水、隔熱保溫、抗風揭、耐化學腐蝕、提高抗撕裂強度機械性能和減少滲漏率等在內的諸多益處。與傳統的輕鋼屋面相比,陶氏TPO屋面系統卷材之間採用熱 風銲接,整體密閉,柔性TPO防水卷材覆蓋屋脊部位,避免雨水倒灌,白色防水卷材能夠反射熱量、減少屋面熱負荷及熱島效應,節能建築降溫能耗達25%;出 色的銲接性能確保了產品的耐久性。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這套解決方案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增塑劑或氯化物,可以100%回收,真正做到了綠色環保。

「不斷地挖掘原有材料的價值,再輔以配套材料形成整體的解決方案,這是陶氏化學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姚維廣表示,「陶氏化學計劃將舒泰龍的保溫係數再提高一倍。」

改變自我

在很長一段時間,陶氏化學雖然創造了百年輝煌的歷史,但隨著外部環境變化,陶氏化學逐漸顯現出增長乏力甚至虧損的境地,這源於陶氏化學的重心主要集 中在上游的基礎化學領域,嚴重受制於上游石油價格的影響,週期性變化明顯,成本居高不下。與此同時,下游功能性材料附加值日益得到體現,向下游集中則成為 提升效益的關鍵。顯然,陶氏化學並沒有像柯達等企業一樣,沉醉於原有的輝煌,其中2009年以188億美元成功併購羅門哈斯是陶氏自我改變的標誌。

相比較外部的併購,對於陶氏化學來說,自我的內部改造也是這次變革的核心和重點。「重新梳理和塑造陶氏化學的研發體系成為決定變革的焦點。」姚維廣坦言,「從以產品為導向轉向以市場為導向是最大的變革。」

確實如此,陶氏一貫堅持以產品為核心,追求高精尖的新材料從來是不遺餘力,並不太關注研發出的新材料的用途和市場價值。比如風靡世界的醜鞋,其材料就是陶氏化學研發出來的,但很可惜,陶氏並沒有發現其巨大的市場價值,而被別人做成世界級的產品。

因此,陶氏改變了以前以技術驅動研發的方式,變為與客戶一起研發,傾聽客戶的需求,發現市場的空白,並以此作為研發的驅動力。在陶氏,通常的研發模 式是在美國總部開發平台技術,然後在中國等發展中市場開發出適應當地客戶要求的產品,而現在要反過來。比如,中國消費者對室內甲醛污染要比歐洲、北美等地 方更敏感,針對中國消費者特別需求,陶氏研發出「去除甲醛」塗料技術。這完全是適應中國本土的需求,但在北美、歐洲同樣收到了良好的效益,這也是「反向創 新」的一個成功案例。

這場「讓大象跳舞」似的變革,看著簡單,對於有著百年傳統的陶氏卻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除了常規的部門合併重組以外,對於陶氏研發部門最明顯的變化還包括成立了客戶創新中心和引入了全新的創新評價體系。

所謂客戶創新中心,就是陶氏會創造一個平台,與下遊客戶共同發現對新材料的需求,並開發新產品滿足這一需求。在與客戶的討論中,碰撞出新的創意並最 終形成可執行的方案,同時還能瞭解行業發展趨勢和技術發展趨勢,為陶氏未來長遠的發展規劃提供支撐;不僅如此,這還是陶氏化學內部高管、技術研發團隊、市 場銷售與客服等相互交融的場所,不同部門的人員相互激發,也會形成更好的產品「套餐」,從不同的角度滿足下游對一體化解決方案的需求。

「陶氏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實驗室圍牆,形成開放的創新體系。」姚維廣表示。

此外,為了鼓勵研發人員創新,科研人員可以就一些研究項目設想向總部申請企業創新基金支持。陶氏專家委員會會對其申請項目進行綜合評估,如果是比較 短期的項目,基金可以提供半個項目週期的資金支持,然後做一次潛力評估,以決定是否繼續投資;如果是比較重大和長期的項目,則會認真統籌資金和人手,分階 段地推進。陶氏每年為創新基金預留1億美元資金,所有使用資金的相關項目進度都公佈在內部網上,接受員工監督和意見反饋。

自然,這樣變革的連鎖反應就是要創建一種全新的評價體系,以評估每個人的績效。這也是非常符合實際情況的一種必然選擇,畢竟不同材料所需的研發週 期、產業用途等都不相同。很多企業的創新評價體系一般考察三個指標:研發投入在公司銷售額中所佔比例;公司的專利數量;新產品銷售在總銷售額中所佔比例。 但陶氏並不認為這三個指標能夠真正反映一個企業的創新能力,為此,陶氏引入了新的創新評價體系,也是三個指標:第一看研發產值,也就是新產品的銷售額與研 發投入的比值,這能代表創新的效率;第二看新產品的利潤率;第三看專利,不是看數量,而是看這個專利是不是保護了你的新產品,也就是專利保護下的新產品銷 售額在整個銷售額中的比例。「這三個指標更能夠清晰地反映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係。」姚維廣認為。

而這種變革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2010年,陶氏化學銷售額的1/3來自於最近5年內推出的新產品。陶氏擁有一支全球化的研發精英隊伍,目前正集中於500多個大型研發項目。

「目前只能說陶氏化學的變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姚維廣表示,「這條路很難,但陶氏化學變革的方向是正確的。」

掘金新材料

縱觀人類的發展史,實際上也是一部發現、使用和革新材料的歷史。目前,材料科技是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一起構成21世紀世界最重要和最具發展潛力的 三大領域,尤其是新材料技術,在發展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低碳環保等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世界各國也將發展新材料作為其科技發展戰略的重 要組成部分,列為21世紀優先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可以說,新材料技術是其他一切技術發展的基石。

數據顯示,近10年來國內新材料產業年均增速高達22.5%,而以納米材料、稀土新材料、電池新材料和光電新材料作為統計口徑計算,2010年新材 料產業規模超過1300億元,但由於新材料產業具有乘數效應,2010年中國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超過6500億元。如果按照新材料「十二五」規劃,到 2015年新材料產業規模將達2萬億元總產值,年均增長率將超過25%。非常明顯,新材料產業是一個值得深度挖掘的巨大潛力市場。

尤其是中國的化工產業實現產值9600億美元,已經超過了美國的6700億美元產值,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化工行業市場。2010年陶氏化學大中 華區實現銷售收入40億美元,佔公司全球537億美元銷售收入的7.5%。顯然,對於陶氏化學來說,中國市場在其戰略中的地位不容忽視。

為此,陶氏加快了中國市場的戰略佈局。

在研發層面,陶氏在上海建設了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研發中心,採取了一體化研發模式,也就是說在這裡集中了陶氏的研發、市場和實驗室等所有部門的工作人員,這也是美國市場以外最大的一個一體化研發基地,同時也是陶氏大中華區和陶氏亞太區的業務和創新中心。

在下游的產業佈局上,陶氏在中國積極佈局,比如在張家港建設年產能力12萬噸的世界級醇醚工廠,該工廠主要生產丙二醇系列醇醚產品,應用於電子、油 漆塗料以及清潔產品領域;計劃在成都開設辦事處,對中國西部市場進行輻射。陶氏目前在中國已有3600名員工、6個業務中心和18個生產基地。

「陶氏希望中國的銷售收入在2015年將達到70~80億美元。」姚維廣表示,「這意味著與2010年相比,到2015年,銷售收入將翻一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54

# 0067 旭光高新材料,數評 港股博弈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2/03/31/0067-%E6%97%AD%E5%85%89%E9%AB%98%E6%96%B0%E6%9D%90%E6%96%99%EF%BC%8C%E6%95%B8%E8%A9%95/

# 0067 旭光高新材料,現價 $1.392011 FY,銷售 +133.3%,盈利+71.8%,每股盈利 $0.286 -37.9%,市盈率 4.9 倍,派息 $0.0675 息率 4.9%

 

第四季特種芒硝的新競爭對手價格壓力下,芒硝業務經營利率由51.2%急跌至33.7%。究竟什麼是芒硝及PPS ? 為何如此好賺 ? No idea.

 

從收購PPS業務數據來看,PPS業務今年盈利700M左右,銷售增加 ~ 15%,收購市盈率是大概14倍,付出9695M代價,7399M溢價,每年折舊480M左右(分20年),賣方當然是肥過肥仔,股東就要心驚驚等下,等下等下又俾人洗白白。

 

心驚驚原因是PPS業務毛利率超高,不知會否有日毛利率被地心吸力影響,又不知是不是OT股。如果毛利率下跌的話,因為大額折舊的關係,毛利率會加快下跌。如經濟環境差,毛利率及銷售一齊下跌的機會不少,加上OT疑雲,莊家活動,此股不適宜心血少人士買賣。

 

業績後,宣佈終止有關收購應林集團,相信是芒硝業務急劇轉差的關係。

 

另外「PPS在不同領域中被廣泛使用,更是新興戰略材料之一,被國家工信部列為「新材

料產業『十二五』重點產品」,獲國家「十二‧五」規劃重點培養和發展。」

 

政府補貼只有 8M,主要包括用於災後重建及本集團業務技術創新的無條件補貼。

 

稅率26%,四川得陽特種新材料有限公司(「得陽新材料」)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自二零零九年起計三年按15%的優惠所得稅稅率繳稅。因此,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得陽新材料的適用企業所得稅率為15%(二零一零年:15%)

 

國家「十二‧五」規劃重點培養和發展的項目? …. 都麻麻地重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91

證監會疏導IPO堰塞湖 創業板將成撤材料重災區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1/2407442.html
目前正在消化工作會議的各項內容,調配人手,接下來的工作量會非常大。」昨日,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保薦代表人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由該券商保薦的31家企業向證監會上報了首發上市材料。

中國證監會日前在北京召開「首次公開發行(IPO)在審企業2012年度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工作會議」,要求中介機構和企業進行自查,證監會抽查,以遏制財務造假。

根據會議要求,此次核查特別關注發行人是否存在自我交易、關聯方代為支付成本費用等、與利益群體(保薦機構、PE機構等及關聯方)發生交易往來、體外資金支付貨款、壓低員工薪金、調控期間費用等十二項粉飾或操縱利潤情形。

此次核查也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的IPO核查」。「《通知》只是提綱挈領式的,會議上監管機構的要求非常明確,創業板企業如果2012年業績出現下滑的情況,事實上已經不滿足上市條件,直接撤材料。」上述保代表示,「如果在3月31日提交不了自查報告,需提請中止審核申請,待核查完畢後再行申請恢覆審核,如果沒有在3月31日提交自查報告,在隨後的20個工作日內又沒有提交終止審核申請,證監會直接終止審核。證監會會在4月至5月間抽查工作底稿。」

該保代預計,創業板將成為撤材料的重災區。以保薦創業板等中小企業項目為主,且目前在審項目較多的券商,將會在此次核查令當中遭到重創。WIND統計顯示,目前,國信證券、廣發證券、平安證券、華泰聯合、華林證券等券商創業板項目較為集中。

「此次核查的目的非常明顯。一方面通過嚴厲核查提高信披質量、阻喝造假企業;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軟性勸退一些申報企業。」上海一家國有創投企業高管對記者表示,「由於目前IPO上市的門檻,不少企業為了能夠成功上市一般都有業績包裝的衝動,很多企業通過投資下一年利潤的方式偽裝成高成長企業,這也是不少IPO企業上市後業績變臉的主要原因。因此證監會此次財務核查可以說是給部分想渾水摸魚的企業敲響了警鐘。」

上述創投人士認為,最近一年來證監會進行的新股發行政策的改革一直強調市場化,此次利用嚴格財務審核來疏導「IPO堰塞湖」延續了這一理念。「市場恐懼新股並不是恐懼新股數量,而是擔憂那些只知道『圈錢』,而不知道回饋投資者的公司充斥股票市場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75

股王大立光、和碩、明基材料匍匐前進電子業搶賣隱形眼鏡 禍福難測

2013-09-30  TWM
 
 

 

在精華光學成功擠進全球拋棄式隱形眼鏡第五名後,加上F-金可在中國已站穩腳步,更吸引眾多電子業投入這個行業;不過,隱形眼鏡市場水很深、戰線很長,讓包括大立光、和碩及明基材料等公司,都還在努力苦撐待變。

撰文‧林宏文

在國內隱形眼鏡生產廠商中,精華光學是歷史最久、規模最大,而且是競爭力最難以被取代的一家,此外,F-金可掌握了大中華地區的通路及品牌,也具備了相當大的競爭優勢。但對於其他前仆後繼的新加入者,尤其是眾多來自電子業的挑戰者,醫材與電子兩個產業生態截然不同,將是難以跨越的障礙。

全球拋棄式隱形眼鏡的市場,主要以嬌生(Johnson & Johnson)、視康(Ciba Vision)、酷柏(Cooper Vision)、博士倫(Bausch & Lomb)四大國際品牌為主,四大品牌在二○一一年全球市占率總和高達九五%,至於第五名,就是精華,雖然市占率只有二%,但已是全球五強中唯一來自亞洲的公司。

消費者服務是品牌投資重點至於近年來在中國市場快速崛起的F-金可,主要產品線是在長戴型隱形眼鏡,以及長戴型所需的護理藥水為主,在日拋及月拋等產品比重不高,因此在市占率的計算上仍低。但金可透過中國寶島眼鏡的千家據點,以及綿密的銷售通路策略,讓金可在中國的隱形眼鏡市占率達二八%、護理液市占率四一%,雙居中國市場的第一。

精華與金可兩家公司的成功,也吸引許多公司投入這個行業,從大立光投資的星歐光學、和碩與景碩投資的晶碩、明基材料投資的視陽,以及台灣光罩投資的昱嘉等,而且投入時間短則四年,長則十二年,學習曲線都非常長。

精華光學董事長陳明賢說,精華光學與日本三大隱形眼鏡品牌有很深很久的合作關係,雖然合作模式稱為「代工」,但事實上,此「代工」與電子業的代工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國內五大筆電代工廠,由於大家做的產品都很像,惠普、戴爾、聯想等大廠來台灣尋找代工對象時,可以因為價格及條件不同,很輕易就把合作對象換掉;但是,隱形眼鏡屬於「侵入人體」的產品,對品質的要求都須達到醫療級的層次,而且,每家公司的產品規格與特性都不同,生產線也幾乎是量身訂做的設計,不太可能輕易就更換。

因此,對於代工業者來說,品牌業者與代工廠商間的合作程度很深,而且不像電子業品牌大廠往往會分散訂單,將產品分給兩到三家公司做代工。

此外,在品牌經營上也有相當大的挑戰。由於隱形眼鏡在屈度、柔軟度只能容許極微誤差,稍有不舒服的感覺,就可能釀成消費者訴訟,因此,從包裝到行銷廣告,不僅必須符合衛生法令的規定,消費者服務更是品牌投資的重點。而且這項產業生態是前四強占有九五%市場,都是規模大上千百倍的對手,新進者要打入市場相當不容易,這些挑戰也都是傳統電子業不熟悉也不專精的部分。

由於隱形眼鏡市場的這些特性,讓進入這個市場的許多競爭者,目前都嘗到「水很深、戰線很長」的挑戰。當然,各家公司也都有因應之道,只是目前都還沒有突出的成績,能否成功有待時間證明。

能否成功有待時間證明

目前居台股股王的大立光,雖然在光學鏡頭是龍頭老大,但切入隱形眼鏡也花了許多時間與精力。今年六月,原本帶領大立光的董事長林耀英,把大光立執行長位置交出來,就是因為很清楚隱形眼鏡的進入障礙很高,因此把已經步上軌道的大立光交給兒子林恩平,自己則負責大立光孫公司、已投資九年的星歐光學,要讓以相機鏡頭為主的大立光,能夠在隱形眼鏡市場再下一城。

星歐光學目前的商業模式以製造代工為主,走的路線與大立光的光學鏡頭模式很接近。至於和碩與景碩所投資的晶碩,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的主導下,則是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除代工生產,也在台灣經營自有品牌,並以建立自家銷售通路為主。

晶碩的品牌直營店大多設在北部,目前有三十六個,包含中部及南部各兩個,北部據點很多選擇在捷運地下街等人潮較多之處,並搭配會員半價制度,試圖走出自己的路。目前累積會員數目已突破八萬人,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表現算是很突出。

其實,今年初的尾牙,童子賢就曾與和碩大批主管,每人都戴著時髦流行的瞳孔放大片,變身型男靚女,不僅逗得員工開懷大笑,更為自家隱形眼鏡品牌晶碩大打廣告。此外,晶碩執行長郭明棟也透露,晶碩今年全年有機會轉虧為盈,後續將規畫申請上興櫃,一五年再朝上市櫃邁進。

另外,明基材料於○九年轉投資的視陽光學,目前已推出名為美若康的隱形眼鏡品牌,採用技術以矽水膠為主,這種產品的透氧性優於傳統軟式鏡片六倍,目前矽水膠產品在歐美市場已漸成主流,台灣則仍以水膠產品為主。美若康產品已在今年三月底陸續出貨,並布局國內各大眼鏡通路,但目前銷售情況還有待努力。

至於,台灣光罩轉投資的昱嘉,正式成立至今已十二年,但若計算更早的研發時期則已經有十八年歷史,號稱是全世界第二家推出角膜變色片拋棄式鏡片的公司。昱嘉推出的彩韻與英若華品牌,在台灣也已有一定的歷史,而且早從多年前就已開始獲利,算是具有一定實力的公司,去年淨利達二九一七萬元,EPS達○.六三元。

國內隱形眼鏡產業一覽

公司 品 牌 大股東 股本(億元) 業績精華光學 帝 康 陳明賢 5.04 去年EPS23.88元,今年上半年14.87元F-金可 海 昌 寶島科 9.05去年EPS12.09元,今年上半年6.95元星歐光學 星 歐 大立光 7.00 目前仍虧損晶碩光學 水滋氧 和碩、景碩 4.20預計2013年轉虧為盈視 陽 美若康 明基材料 4.19 目前仍虧損昱 嘉 英若華 台灣光罩 4.58 已連續多年獲利

資料來源: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67

液態金屬-改變世界的材料突破! 余曉光

http://xueqiu.com/5277310522/30138405
余曉光 澤誠資本 2014年7月$蘋果(AAPL)$

查看原圖液態金屬(LQMT.OTC)這家公司最早是1993年加州理工的一個實驗項目,液態金屬是鋯、鈦、銅、鎳、鋁五種金屬的合金。項目最終在2003年實現了IPO上市,當年市值最高10億美金,股價20美金。因為公司產品長期處於實驗室狀態,股票最終被退到OTC市場交易。在2010年8月,LQMT更換了更有經驗的管理層,並且全部償還了外部負債,在當年還有一件改變LQMT命運的事,就是蘋果(AAPL)支付2000萬美金獲得液態金屬在消費電子產品使用上的授權。根據SEC信息披露,從2010年8月5日開始,公司與蘋果進入「許可證授權期」,在這個期間內,蘋果與公司共同合作液態金屬在消費電子產品中使用的技術。蘋果今年5月向美國證監會 (SEC) 遞交一份文件, 其中顯示蘋果和液態金屬公司已經達成交易, 續簽獨家合約到2015年2月, 這是兩家公司第二次延長合作關係。

另外公司還有與Engel公司有關於金屬注射機的使用證授權。LQMT擁有「液態金屬高爾夫」公司79%的股票,液態金屬公司對高爾夫公司的專利授權讓液態金屬高爾夫公司可以使用液態金屬合金技術生產整件,銷售推廣產品,和與球場合作銷售零部件業務。(液態金屬在體育用品的特殊性後邊會有討論)

2003年6月,LLPG公司取得液態金屬在珠寶首飾,高端奢侈品產品使用的授權,LLPG公司每一款使用液態金屬的產品公司都會取得相應的授權費,合約有效期到2021年底。2009年3月,Swatch公司獲得公司液態金屬在產品上的使用授權,合約方式與LLPG公司一樣。

公司2013年的收入70%來自一個客戶,2012年大多數收入來自三個不同的客戶,液態金屬公司預計就算未來收入大幅增長,依然會來自少數幾個客戶。(2013年的70%是不是蘋果呢?)

液態金屬的優勢
查看原圖
液態金屬合金材料擁有獨特的非結晶分子結構,與傳統金屬的結晶結構截然不同,它最大的優勢在於熔融後塑形能力強,由於其凝固過程的物理特性與普通金屬完全不同,使它的鑄造過程更加類似於塑料而非金屬,可以更方便的打造為各種形態的產品。
查看原圖液態金屬擁有極佳的熱膨脹係數(上圖綠色)和非晶體的冷卻萎縮優勢,上圖紅色是結晶冷卻時候的金屬體積減量,液態金屬的非晶體結構導致在冷卻的過程中原子之間空間並沒有因為冷卻而發生任何變化。
查看原圖
液體金屬的其他特性還包括:

1、高屈服強度

2、高硬度

3、優異的強度重量比

4、超高的彈性極限

5、抗腐蝕

6、高耐磨

7、獨特的聲學特性
查看原圖

曾經有一個實驗測試液態金屬的彈性。首先製造三個質量一樣的金屬球體,然後通過一樣的玻璃管道垂直落在三種不同的介質底座上,鋼,鈦,液態金屬。球體撞擊在底座之後會反彈,然後繼續撞擊,但每次高度都在衰減直到停止為止。鋼和鈦合金的底座反彈時間持續20-25秒,而液態金屬可以反彈球體1分鐘21秒,甚至最初的幾次金屬球會被彈出管道。

查看原圖

液態金屬的這種高彈性的特性,讓其可以應用在需要高彈性,高硬度,耐磨損,耐腐蝕的產品中。早先是做高爾夫球杆的桿頭,利用它彈性好的特性,可以把球擊得更遠。但是不幸的是,因為它易碎的關係,很多人花了大錢買回家之後,打沒多久突然就看到自已的桿頭「爆碎」。於是該生產公司投入資金改善合金的組成,並改善生產方式後,被美國陸軍拿來做穿甲彈的彈頭、被 NASA 拿來做 Genesis 宇宙飛船上的太陽風收集器、被 BP 拿來做鑽油平台的鑽頭。

它抗腐蝕性的能力也非常強,將Liquidmetal進行腐蝕鹽霧試驗超過336小時,它依然符合ASTM B-117標準。
查看原圖
生產銷售流程

當前液態金屬加工重量小於100克,當接到訂單後,公司需要對訂單加工成本,製造工藝進行論證。然後在CAD模型中勾畫出產品的3D形態,在接入生產設備之前需要CAD設計與生產設備直接進行校驗,然後就可以進入生產環節。產品完成後進入測試環節,主要是質量測試和功能測試,等測試通過後就可以交付訂單。
查看原圖
液態金屬加工流程
查看原圖

公司財務分析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2014年Q1,公司收入16萬美金,主要是給合作夥伴生產工程樣品和版權授權費用。銷售和行政費用190萬美金,去年同期130萬美金,增長主要是和合作夥伴法律合同費用支出的增加。研發費用33.4萬美金,2013年同期是23.6萬美金。截止2014年3月31日,現金7百萬美金,相比去年底現金210萬美金。LQMT公司最新生產出不含鈹金屬的LM105液態金屬。鈹是一種有毒金屬,之前的型號LM1在加工過程中需要佩戴護具,這也是之前其商業化進展上最大的阻礙。LQMT的金屬加工工藝可以精確到50微米以下的誤差,業界領先,行業內不存在競爭對手,只能說在材料應用上和其他材料有一定替代關係,尤其是塑料,鋁合金,但是跟鈦金屬相比,液態金屬擁有更好的韌性,2倍的強度,和更低的價格。

公司2013年全年收入100萬美金,2012年收入65萬,收入增長來自授權專利的增加。毛利25萬美金,比2012年的29.6萬有所下降。主要是因為2013年生產的樣板更具多樣性。銷售市場,和行政費用達到520萬美金,2012年同期為490萬美金。費用增長主要是市場推廣費用的增加。2013年研發費用120萬美金,2012年同期為94.3萬美金,主要支出在高爾夫體育金屬材料的技術開發上,和僱傭副總工程師上。2013年淨虧損610萬美金,2012年虧損550萬美金。

公司管理層
查看原圖
Steipp從2010年8月被選為公司CEO,這個時間點正好和蘋果簽訂授權協議完全吻合。Steipp之前一直服務於Symmetricom公司。(Symmetricom 公司設計、製造和銷售原子時鐘、同步設備、定時解決方案,產品廣泛應用於有線和無線通訊網絡、航空航天及企業計算機網絡等領域。)

從1998年直到2009年6月一直任職這家公司的CEO職位,在任職期間,Steipp把這家公司從一家技術持有型公司轉換為通訊硬件公司。Steipp在空軍學院獲得電子工程師本科學位,在普杜大學獲得工業管理研究生學位。

Tony Chung是公司的CFO,在2008年曾經是Solar City的CFO,伯克利大學1992年畢業。 (2008年是solar city最慘的一年,elon那兩家公司幾乎破產。)

另外今年初Paul Hauck加入公司作為副總裁,主要負責全球銷售和後續支持工作,Hauck擁有30年的專業背景在粉磨冶金學,其中27年在金屬注射冶煉上。

股東結構
查看原圖
液態金屬對蘋果的意義

液態金屬對於蘋果來說具有其他材料無法比擬的加工優勢,比如在Macbook的鋁合金外殼加工上,蘋果需要在一整塊鋁錠中通過9次雕刻出產品的結構,液態金屬可以像塑料注塑一樣的方式,在磨具中加工出精確度很高的金屬零件。相比現階段蘋果鋁合金加工技術,液態金屬可以大大緩解蘋果金屬零部件的生產速度和成本。另外,因為液態金屬的「塑料性」,物理屬性有很多非金屬的優勢,比如可以讓內部信號不受到任何干擾的與外部鏈接,iPhone4上市時候的信號問題,在液態金屬中完全不存在。對於蘋果來說,液態金屬有利於加工出非常特殊結構,比如超級窄屏幕邊框,從美國專利與商標局公佈的蘋果6年前申請的專利, 描述了包括藍寶石玻璃,是如何和液態金屬機身完美鑲嵌結合的。
查看原圖
2007年, 蘋果提交這項專利的時候, iPhone 的玻璃屏幕還是附著在塑料機身上, 並且使用類似橡膠的材料密封, 以吸收跌落等的外來衝擊. 這項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的 iPhone 5s。專利中, 蘋果列出了數個實用的方法, 讓堅硬的藍寶石玻璃鑲嵌入液態金屬中。具體方法是摒棄以往的塑料鑄模方式, 改為金屬鑄模, 液態金屬具有塑料的特性, 比其他合金更加容易快速生產。
查看原圖
蘋果將液態的液態金屬粉磨注入模具。LQMT因為可以把準確度做到50微米以下,所以產品的質量會非常高。產品冷卻以後,可以形成與藍寶石玻璃切面精密的貼合。因為液態金屬的高度穩定,接合部分並不會受到熱脹冷縮的影響,從而解決玻璃與金屬接合工藝大規模量產的突破。在手錶工藝中,完成藍寶石玻璃和金屬緊密貼合需要使用珀金等硬度比較低的材質。而蘋果是使用液態金屬的特殊屬性去解決這方面的技術難題。
查看原圖
除了iPhone,iWatch也可以借助液態金屬的特殊屬性,在面積狹小的空間中,完成複雜程度很高的結構設計與加工。並且液態金屬的表面本身就因為自身的特性呈現高拋光的效果,符合蘋果設計的審美。根據CEO Steipp的透露,LM 105這款金屬已經完成全部的測試,並且業界並沒有其他對手可以達到LQMT的加工水平,蘋果得到充分授權可以使用液態金屬公司所擁有的當前技術。

蘋果早在iPhone 3Gs的時代,就使用液態金屬作為SIM卡的卡針,從工業應用上,液態金屬的除了可以製作產品的外殼,還可以製作電腦,手機內部的散熱材料,和其他特殊用途的零部件。

股票投資分析
查看原圖

LQMT.OTC這個股票在粉單市場交易後,這2年價格一直在0.1~0.3之間波動,2013年最低跌到0.05,2012年最高0.63。當前市值1億美金。
查看原圖
最近三個月,交易量最高3700萬股/日,平均600~1000萬股/日。

分析結論:這段時間對LQMT的大量閱讀和思考後,覺得公司目前的形態還是處於實驗室狀態,但是LM105的推出和管理層的積極變動,可以預示著公司從實驗室走出的時間點不會太久。液態金屬這個技術可以吸引APPLE,LLPG,SWATCH這些巨頭關注,並且資助,本身就說明這家公司所處的位置非常有前景。之前看到公司CFO曾經在SCTY任職,感覺是不是有預見性敢於承擔風險的人會被同樣的企業和技術吸引,如果把這家公司比喻是2008年的SCTY,也確實有相似之處。

公司一共18個人,跟2008年的SCTY相比,都是前途不確定,但是潛力巨大。SCTY需要政府補貼更依賴外部環境的變化,LQMT是自身技術驅動型,需要更多的時間讓產品優化和普及。但同樣跟SCTY 2008年相比,這家公司如果不倒閉,產品可以市場化,形成穩定的現金流後。取得上百倍的回報,都有可能。另外我看到08年的Solar City目前在LMQT就職非常驚訝,如果他是把職業作為VC,那麼希望他這次的眼光比上次更好。這難道就是風險偏好和職業偏好共同的作用,造就了了他在SCTY和LQMT相似的就業經歷。如果LQMT可以像SCTY那樣產生穩定收入,脫離粉單市場,轉板後股票價格很可能就會回到上市的水平,市值10億,相比現在有10倍空間。

另外這家公司雖然業務處於實驗室狀態,但是所合作的企業全部是世界級的,蘋果,LLPG,SWATCH。分別代表了對液態金屬不同的利益訴求,可以吸引這麼多世界級的企業目光,本身也說明了產品未來前景極其廣闊。而蘋果一直是勇於嘗試新材料。用戶對屏幕邊框越來越窄的訴求,只有通過使用新材料才可以實現,而液態金屬的特殊性恰恰可以滿足蘋果的訴求。這也是產業巨頭佈局技術儲備慣用的手段,iPhone 7或蘋果新品類的製造,液態金屬在理論上大有作為。但是理論到工業生產的距離目前還無法判斷,但是作為新入職的管理層有多年金屬市場推廣的經驗,也許這一天並不遙遠。從產業的角度,蘋果應該收購LQMT,畢竟所付出的價格很便宜,就可以把這個獨門技術收穫囊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40

打入中國生醫、汽車材料新領域 大動作更名 長興材料啟動創新開關(078-080)

2014-08-18  TWM
 
 

 

老牌化工大廠長興宣佈更名為「長興材料」,不僅是產品革新,連管理腦袋、商業模式都一併翻新;愛騎重機的董事長高國倫,更大膽喊出明年營收要成長一○%,一向低調的長興,是什麼關鍵轉變,讓他們敢站在市場前面?

撰文‧鄧 寧

從油漆、三夾板黏合劑起家,做到亞洲第一大樹脂供應商,以及全球最大乾膜光阻(印刷電路板製程的感光材料)供應商,細數「長興化學工業」五十年來的沿革史,與台灣經濟發展歷程密不可分;而這家鮮少在媒體前曝光的老牌上市公司,卻在七月中旬大動作宣佈更名為「長興材料工業」,股價也隨之上漲,並創四年又三個月來的新高,最高達三十七.四元。

資深投資人觀察,每當上市櫃公司更改名稱,股價幾乎都會有所表現,因為伴隨更名而來的,通常都是營運績效好轉的跡象。

檢視長興材料今年上半年財報,累計前六月營收一九二.七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八%,稅後淨利九.八四億元,年增率近三成,績效確實明顯改善。

長興材料董事長高國倫坦言,在二○一○年他接任董事長後不久,就有更名的想法,當時長興內部正在進行一場關鍵的變革,公司企圖從追隨歐美日大廠規格的材料「改良者」,變身為主動引領市場的「創新者」,長期擔任長興研發研究所所長的黃舜仁下定義:「我們以前是『me two',現在要做『me one'。」看好明年營收 拚十%成長率經過三年多的努力,這番改革終於有些眉目,外傳長興打入台積電供應鏈,高國倫笑著卻不願證實,只說:「今年以來我已經簽了二十幾個保密協定,真的不能說,但都很令人興奮。」有了實質的轉變支撐,高國倫才敢在今年將父親高英士一手創辦的「長興化工」更名為「長興材料」,更大膽喊出明年起年營收成長一成的目標。

合成樹脂、電子材料、特殊化學品是長興的三大事業部門,佔營收比重約為五五%、二七%、一七%,雖然長興近來的變革主要向電子業靠攏,但仍不放棄最大宗的合成樹脂市場,高國倫表示:「數量與質量我們都要,低附加價值、低利潤的大宗貨要做,高附加價值的材料也要做。」高國倫強調,合成樹脂是化工業發展的基礎,舉凡建築塗料、汽車修補漆、接著劑,小自鈕釦、大至遊艇,來自各行各業的樹脂需求仍十分可觀,「老狗耍不出新把戲,但是老狗忠心耿耿。」長興工廠內更給合成樹脂和電子材料兩大產品群各起了個綽號,樹脂是「老婆」、電子材料是「情婦」,高國倫打趣地說:「老婆又老又醜,可是每天都做早餐給你吃;情婦年輕漂亮,但什麼時候把你踢下床都不知道。」這比喻說明了電子產品的生命週期短,隨時有抽單、換單的可能性,傳統樹脂則非常穩定,在經濟環境起伏時,也能帶來一定的營業額,公司不怕沒飯吃。

盤點關鍵技術 強化敏感度過去,長興各事業部門長期來皆各自為政,很少互相交換意見;直到十年前長興接獲一筆訂單,為因應產品研發需求而讓三大事業群有了對話機會,當時還是總經理的高國倫這才發現:「不能總是由產品來導出技術,應該藉由技術整合來做新產品。」但這個想法到五年前才真正落實,高國倫要求旗下合成樹脂、聚酯樹脂、電路基板、光阻、膜材料、特殊材料、封裝材料等事業部一一盤點自己的關鍵技術,接著又花了兩年時間將之整合成一個技術平台,這才啟動「me one」的創新開關。

「原來將長興的關鍵技術整合後,能開發出新產品!這不是研發人員想到的,而是開發人員發現的。」高國倫說。

事實上,研發一直都是長興的強項,不僅設立研發研究所,每年投入的研究經費更達公司年度總營收的三%,研發人員多達五百多名,其中擁有博士學歷的就佔七、八十位,「只要客戶提出來,我們什麼材料都能做,但長久以來關在研發的象牙塔裡,就缺乏對市場的敏感度。」高國倫不諱言地直指長興過去最大的缺點。

研發出身的黃舜仁也坦言,有時候實驗室做出一項新產品,研發團隊很振奮,但卻沒人知道該怎麼賣給客戶;甚至拿到客戶端還得經過兩、三年的認證調整期,「如果是電子產品,生命週期早就換了,我們會永遠追不上變化的速度,跟不上就等著被淘汰!」在盤點、整合關鍵技術後,長興投入更多資源與人力在開發部門,且從下游各產業挖角資深人才,由懂產業的人來幫研發部門「挑題目」,「我們不再找化工本行的人,而是從半導體、電路板、觸控面板、晶圓代工這些產業找專才,一旦『題目』商業化,有資格成為一個事業部,我就會讓開發者下部隊當領導人。」簡單說,以前長興不需瞭解半導體製程,只要做出材料交件就好,現在卻花大工夫瞭解製程與終端應用,就是為了能在做出成品前找到市場。

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李仁芳分析,長興材料這番顛覆傳統的作為,並不是從管理學理論中學來,而是受到市場的啟蒙,「長興要制定產品規格,就一定得與下游產業密切對話,所以它從客戶端挖角,這很特別,但也絕對有利於收編市場需求。」觀察政策風向 專走中國規格高國倫很清楚,像長興這樣穩定的傳產行業,想要再次步上高成長軌道,就必須借助新市場、新產業、新產品,「亞洲現在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一方面累積了足夠的製造能量,也開始有能力制定規格,而不必看先進國家臉色,尤其是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最有資格當老大。」長興從九六年在崑山設廠後,在中國已建置十三座工廠,「我們在中國並不以台商自居,而是視自己為本地材料製造商。」高國倫認為,所有企業在中國都應該要懂得觀察政策風向,「中國政府鐵了心要走自己的路,那我們就該做中國規格的生意!」在中國,長興材料還跨入生醫、汽車材料等新領域。看到中國政府重視老齡化醫療問題,長興開發團隊就結合樹脂合成與精密塗布技術,生產血糖試片、繃帶等體外敷料,「中國地方大,從國外進口醫材緩不濟急,醫療院所也無法一下子普及,所以簡單好用的醫材很有市場。」更有賣點的是汽車材料,原本長興就有生產汽車修補漆,但現在更看準原廠漆市場,「我們不奢望打入通用、福斯這些大車廠,而是看準一汽、長春、吉利這些中國本土車廠,一旦他們想走『中國規格』,要更換原廠漆,我們就有機會。」李仁芳認為,長興利用中國市場的想法十分聰明,「低層次的台商只看到中國的勞動力,但高階的台商就懂得善用台灣的技術打進中國市場。」從只會低頭拉車的化工廠轉型為善觀風向的材料大廠,這一步,長興走了十年,卻也是高國倫從生活中悟出的道理。

高國倫笑著說:「我喜歡騎重機,因為人在汽車內永遠不知道外面的變化,但騎著機車,我能聞到泥土的味道,能感覺到風向,下雨也躲不了,這才是人生。」下個月,高國倫還要赴北京清華大學就讀「科技哲學」博士班,當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學弟,他的下一段學習,會為長興材料帶來何種衝擊,也值得注意。

高國倫

出生:1955年

現職:長興材料董事長

經歷:長興材料總經理

學歷:南加州大學企管碩士家庭:已婚,育有3子興趣:駕駛飛機、騎重型機車

長興材料

成立時間:1964年

創辦人:高英士

資本額:99.24億元

主要業務:合成樹脂、

電子材料、

特殊化學品

2014上半年財報數字

合併營收 稅後淨利 EPS 192.7億元 9.84億元 0.99元

從傳統化工到電子材料

—長興的轉型

1964年 樹脂及特用化學品

1985年 電子材料

2000年 半導體材料

2004年 光電及顯示器材料2009年 LED及太陽能材料

2011年觸控面板材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04

新能源鋰電池材料(PPT)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71


這是格隆匯會員滄海根據公開資料和券商研究報告最新整理的關於新能源鋰電池的材料,內容豐富而詳盡,相信對跟蹤研究新能源鋰電池產業鏈以及相關公司的研究員和投資者來說都會很受用,格隆匯將他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再次謝謝滄海。



























































9.jpg (400.47 KB, 下載次數: 6)

9.jp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13

醫療器械骨科、生物材料和傷口管理峰會觀點總結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68&extra=


醫療器械骨科、生物材料和傷口管理峰會觀點總結
作者:鄒敏


事件:我們上周末參加了由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主辦,江蘇省醫療器械行業 協會和常州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聯合協辦,CHC醫療咨詢(峰會組委會)承辦的 醫療器械骨科、生物材料和傷口管理峰會。現將會議中獲得的重要行業信息和 觀點總結如下:

醫療器械市場:全球穩健增長、中國高速發展,骨科及傷口 護理占較大份額

全球醫療器械市場,根據 Evaluate Medtech 的數據, 2011 年規模為 3250 億 美元,其中骨科及傷口護理占有較大份額,骨科 2011 年全球市場規模達 302 億美元,占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的 9.3%,傷口護理全球市場規模約為 119 億美元, 占醫療器械的 3.7%。預計 2011-2018 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複合增長率約為 4.4%,其中骨科和傷口護理子領域的複合增速分別為 3.1%和 4.6%。

中國的醫療器械市場,受到經濟發展、人口老年化和發病率提高的拉動,再加 上國內醫療器械/藥品比例較成熟市場顯著偏低,行業增速達 20%,大大高於全 球市場。據普華和順招股說明書數據, 2012 年,中國骨科植入物市場的規模 達人民幣 95.4 億元,2008 年至 2012 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 18.2%。未來五年, 該市場預期將繼續以 18.1%的複合年增長率。生物醫學材料行業以 15-20%的速 度增長。

中國骨科行業:創傷規模最大,關節增速最快

2012 年國內骨科市場中,關節類市場規模 28 億元,脊柱相關器械 18 億元,創 傷 35 億元,運動醫學及神經外科類 18 億元,市場份額占比分別是創傷 34%, 關節 28%,脊柱 20%,其他 18%。在國產化率方面,關節最低為 30%,脊柱 約 40%,創傷約 70%。預計創傷、脊柱和關節的 2012-2017 年複合增長率分別 為 15.8%、19.8%和 22.1%。

未滿足的臨床需求推動骨科產品創新,數字化骨科是未來發 展趨。
醫療器械產品創新多來自於臨床需求,企業通過與臨床緊密結合轉化為產品創 新。未來骨科行業的發展一方面來自於新材料,另一方面來自於智能生產。隨 著技術進步,未來 5 年內將出現變革性的材料技術;基於大量累積的臨床數據 庫以及數字化生產技術的發展,未來 3D 數字化骨科將會高速發展,以滿足臨床 個性化、精準化、微創化、遠程化的需求。數字化骨科的應用包括:臨床的骨 科數字解剖(三維重建)、手術規劃的骨骼模型及仿真手術、用於精準手術的三 維打印導板、制作個性化植入物和骨科遠程手術機器人等等。隨著行業技術水 平不斷發展成熟,政策也將逐漸放開並制定相應監管規則。  

創新、整合是本土骨科中小企業發展之路。
近年來骨科行業內並購不斷發生,外資公司基於對國內中端市場的看好,收購本土骨科龍頭創生和康輝, 並加強了研發和生產能力的本地化。同時,由於各省器械集中采購的施行,大公司的優勢進一步加大。骨 科行業內中小企業需要轉型創新或者被並購整合來提高整體競爭力。資本方特別是上市公司將在未來整合 中發揮巨大的主導作用。國外骨科行業的成熟模式就是大企業擅長生產及商業化,而中小企業則是創新研 發的主力軍。我國骨科小企業也當走創新、差異化發展之路,短期生產代工也是盈利模式之一。

生物材料行業:研發方向從功能替代到組織與內臟再生。 生物醫用材料是一類用於診斷、治療、修複或替換人體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新型高科技材料。未來 發展趨勢是從結構替代到功能替代,再到組織與內臟再生,逐漸發展出了活性生物可吸收材料。目前上市 產品主要有透明質酸、口腔修複膜、組織皮膚修複膜,大多公司正在研發的方向是人工骨、人工皮膚、人 工血管、人工角膜、人工神經導管、人工臟器等。

傷口管理行業:生物工程皮膚及替代物、海藻敷料、水凝膠未來快速增長。 全球傷口管理行業2012年市場規模139億美元,預計2012-2020年複合增長率5%。增長最快的細分行業包 括生物工程皮膚及替代物、海藻敷料、水凝膠等,預計2012-2020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高達13%、9%、11%。 行業研發方向是以創傷預防、護理、治療、修複為主線,開發出由淺至深系列產品。根據創面愈合三階段 清創期、肉芽期、上皮形成期,形成治愈傷口各個時期的全系列創傷護理產品。從護理向修複發展,開發 系列具有創傷修複再生的生物仿生材料。 

投資建議:關註具有創新和整合能力的相關上市公司。

涉足上述三個子行業的上市公司包括凱利泰(骨科)、尚榮醫療(骨科)、冠昊生物(生物材料)、雲南白 藥(傷口管理)、雙鷺藥業(生物材料:子公司生產註射級透明質酸鈉)、華東醫藥(生物材料:代理韓國 透皮質酸鈉)、普華和順(港股:骨科)、山東威高(港股:骨科)、華熙生物(港股:生物材料)和擬上 市公司昊海生科(生物材料)。 

風險提示:高值耗材的招標降價風險、整合不達預期的風險。

正文:

我們上周末參加了由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主辦,江蘇省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和常州醫療器械行業協 會聯合協辦,CHC醫療咨詢(峰會組委會)承辦的醫療器械骨科、生物材料和傷口管理峰會。現將 會議中獲得的重要行業信息和觀點總結如下:

一、醫療器械市場:全球穩健增長、中國高速發展,骨科及 傷口護理占較大份額

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穩健增長
根據 Evaluate Medtech 的數據, 2011 年規模為 3250 億美元,其中骨科及傷口護理占有較大份額, 骨科 2011 年全球市場規模達 302 億美元,占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的 9.3%,傷口護理全球市場規模約 為 119 億美元,占醫療器械的 3.7%。預計 2011-2018 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複合增長率約為 4.4%, 其中骨科和傷口護理子領域的複合增速分別為 3.1%和 4.6%。

中國的醫療器械市場高速發展
受到經濟發展、人口老年化和發病率提高的拉動,再加上國內醫療器械/藥品比例較成熟市場顯著偏 低,行業增速達 20%,大大高於全球市場。據普華和順招股說明書數據, 2012 年,中國骨科植入 物市場的規模達人民幣 95.4 億元,2008 年至 2012 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 18.2%。未來五年,該市場 預期將繼續以 18.1%的複合年增長率。生物醫學材料行業以 15-20%的速度增長。



二、中國骨科行業:創新與整合是行業發展趨勢

2.1 人工關節國產化率低,運動醫學骨科器械快速增長 中國骨科市場中,創傷類骨科器械規模最大,國產化率最高

2012年國內骨科市場中,關節類市場規模28億元,脊柱相關器械18億元,創傷35億元,運動醫學及 神經外科類18億元,市場份額占比分別是創傷34%,關節28%,脊柱20%,其他18%。在國產化率 方面,關節最低為30%,脊柱約40%,創傷約70%(包括創生、康輝、威高)。



從行業增速來看,關節增速最高

值得關註的高增長領域還包括運動醫學器械及神經外科器械(如鈦網)。據普華和順招股書數據,創 傷、脊柱和關節的2012-2017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5.8%、19.8%和22.1%。



2.2 未滿足的臨床需求推動骨科產品創新,新材料及數字化技術發展推動骨科 生產技術進步

醫療器械產品創新多來自於臨床需求,企業通過與臨床緊密結合並轉化實現產品創新。例如人工關 節目前發展方向是改進功能和延長壽命,包括使用新材料以及新的治療方法。未來骨科生產技術發 展一方面來自於新材料的進步,另一方面來自於智能生產。隨著材料技術的發展進步,未來5年內可 能出現變革性的材料技術,如人工關節新材料聚醚醚銅等。基於大量累積的臨床數據庫以及數字化 生產技術的進步,未來數字化3D骨科將會快速發展。

2.3 數字化骨科滿足臨床個性化、精準化、微創化、遠程化需求

數字化骨科技術的個性化、精準化、微創化、遠程化是現代骨科的發展方向,能夠滿足臨床需求。 臨床個性化和精確化需要精確地診斷和定位、準確的設計與病變切除、準確的導引和安裝,而現有 骨科產品個性化和精確化欠缺導致松動斷裂,例如髖關節置換中,標準直柄股骨柄的匹配率僅為 22.15%。數字化骨科技術滿足個性化定制需求,減少了手術的創傷性,減少了對醫生技術經驗的依 賴性。

數字化骨科的應用包括:用於臨床的骨科數字解剖(三維重建);手術規劃的骨骼模型及仿真手術; 用於精準手術的三維打印導板;制作個體化植入物;骨科遠程手術機器人;用於醫療器械研發的有 限元分析。

數字化骨科的臨床應用包括:1)整容:患者面部骨骼模型、個體化手術導航模板;2)牙科:光學 印模掃描,取代傳統石膏模型;3)創傷脊柱關節置換;4)腫瘤切除或創傷後修複。



期待行業政策和監管規則的與時俱進,優勢企業有望突圍。隨著行業技術水平不斷發展成熟,數字 化骨科的相關審批、註冊、醫保、監管政策也需要調整以實現與時俱進。目前牙科行業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主要原因包括個人付費意願強烈、牙科風險分類低等。據分析,目前數字化骨科政策傾 向是,盡快出臺數字化骨科相關註冊監管規定,可能會向具有標準化骨科產品的企業率先放開數字 化骨科產品的註冊,並且註冊的標準是工藝而非產品。未來,監管政策的明朗,有望推動行業快速 發展。目前國家三類醫療器械分類目錄已經將3D骨科產品單獨列為一類,後續相關監管政策有望逐 漸成熟。

當前數字化骨科主要技術難點包括: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建模(CAD)/數字化制造(CAM);醫療 影像基礎的設計與制造;材料技術(金屬材料已經可用於3D打印,其他還有雙膦酸鹽);大規模制 造技術。

國內外領先數字化骨科企業包括:

1)Materialise:比利時3D打印公司,提供醫療相關產品及服務。具有成熟的相關技術,包括三維計 算機輔助設計建模(CAD)/數字化制造(CAM);醫療影像基礎的設計與制造;大規模制造。

2)常州華森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從2008年就開始研究數字化技術在骨科內固定領域的應用,從數 字化三維重建、數字化手術方案設計、3D打印骨模型、數字化(個性化)植入物定制到數字化內固 定方案分析,從技術到產品再到臨床應用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數字化流程。

3)上海晟實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是國內最早從事定制型人工關節和形狀記憶 合金骨科內固定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專業性公司。晟實醫療與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和上海多家三甲醫院進行科研合作,在新產品開發和產品質量控制方 面具有強大優勢。目前晟實醫療的主要產品:兩大類六個產品,人工髖關節假體、人工膝關節假體 人工骨缺損假體、聚髕器、鋸齒臂環抱內固定裝置、鎖式接骨器。

4)蘇州昕健醫療技術有限公司:提供術前模型、個體化導航裝置、人工關節產品服務。產品包括新 一代人工髖膝關節假體,及為病人量身定制的個體化人工關節,與之配套的用於手術的人工關節及 內置物的術前模型和個體化導航裝置。

2.4 創新、整合是本土骨科中小企業轉型發展之路

行業集中度低、低價競爭較普遍。國內骨科器械企業中,有70家創傷和脊柱植入物企業,30家人工 關節生產企業。目前年收入過億元的不到10%,多數企業銷售額處於5000萬元左右甚至更小。利潤 低下導致創新投入不夠,75%為低端產品。

企業形成三大梯隊。根據植入醫療器械產品在性能、價格、品牌等多方面差異,骨科器械行業已經 形成梯隊競爭格局。第一梯隊,以外資企業為主,這類企業有品牌、產品設計及銷售渠道上具有較 強優勢,產品品牌認知度較高,如美敦力、強生、Styker等。第二梯隊,主要是國內年銷售收入在 5000萬以上企業,這類企業一般是在某細分領域具有獨特競爭優勢,如威高、康輝、創生等(後兩 個企業已分別被美敦力和Styker收購)。第三梯隊,在國內企業總數比重較大,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 以下,這類企業由於受資金、技術等方面限制,經營規模相對較小,面臨較大壓力。

創新、整合是本土小企業轉型發展之路。近年來行業內並購不斷發生,外資公司基於對國內中端市 場發展的看好,收購本土骨科龍頭公司創生和康輝,並加強了本地化的研發及生產能力。而由於各 省器械集中采購的施行,大公司的優勢進一步加大,未來行業內中小企業需要轉型創新或者被資並購整合來提高整體競爭力。資本方特別是上市公司將在未來整合中發揮巨大的主導作用。另一方向, 中小企業轉型研發創新型企業,國外成熟模式就是大企業主要優勢在生產及商業化方面,而中小企 業則是創新研發的主力軍,創投機構的投資機會也來自於此。另外,在OEM代工方面中小企業也可 以嘗試發展。

二、傷口管理行業:生物工程皮膚及替代物、海藻敷料、水 凝膠未來將快速增長
全球傷口管理行業2012年市場規模139億美元,預計2012-2020年複合增長率5%,其中增長最快的 細分行業包括生物工程皮膚及替代物、海藻敷料、水凝膠等,預計2012-2020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高 達13%、9%、11%。


傷口管理行業研發方向包括以創傷預防、護理、治療、修複為主線,開發出由淺至深系列產品。根 據創面愈合三階段清創期、肉芽期、上皮形成期,形成治愈傷口各個時期的全系列創傷護理產品。 從護理向修複發展,開發系列具有創傷修複再生的生物仿生材料。

三、生物材料行業:研發方向從功能替代到組織與內臟再生
生物醫用材料市場巨大。生物醫用材料(又稱生物材料或生物醫學材料)是一類用於診斷、治療、 修複或替換人體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新型高科技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本身不是藥物,而是通 過與生物機體直接結合和相互作用來進行治療。廣義地來看,據昊海生科的數據,2012年全球生物 材料市場規模達4000億美元,增速在6-10%;國內市場2012年240億美元,增速15-20%。

生物材料按屬性分類包括:

1)天然生物材料,有再生纖維、膠原、透明質酸、甲殼素、纖維蛋白等;  

2)高分子合成生物材料,有矽橡膠、聚氨脂及其嵌段共聚物;

3)醫用金屬材料,有不銹鋼、鈦及鈦合金;

4)無機生物醫學材料,有碳素材料、生物活性陶瓷;

5)雜化生物材料,有天然材料與合成材料的雜化;

6)複合生物材料,有生物陶瓷、玻璃等。

按材料應用部位分為,硬組織材料(骨、牙、關節)、軟組織材料(皮膚、乳房、食道)、心血管材 料、血液凈化材料、分類過濾透析等膜材料、組織粘合劑和縫線材料、藥物釋放載體材料、臨床診 斷及生物傳感材料等。

按材料來源分為,自體組織、異體同種器官組織、異種同類器官組織、天然生物材料、合成材料等。


生物材料發展趨勢:是從結構替代到功能替代,再到組織與內臟再生,逐漸發展出了生物活性生物 可吸收生物材料。

目前上市產品主要有透明質酸、口腔修複膜、組織皮膚修複膜、人工神經導管等,大多公司正在研 發的方向是人工骨、人工皮膚、人工血管、人工角膜、人工臟器等。

行業內主要市場參與者包括強生、3M、美敦力、健贊、瑞士Q-Med、日本Seikagaku,國內企業包 括冠昊生物、昊海生科、新天福、大清生物等。

(作者供職於 平安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168

中國鋰電池產業鏈深入研究:十大正極材料企業競爭力研究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98

本帖最後由 股語者 於 2014-11-29 10:02 編輯

中國鋰電池產業鏈深入研究:十大正極材料企業競爭力研究



一、湖南杉杉
企業名稱: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1
上榜產能:9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鈷酸鋰、三元材料、錳酸鋰,1.5萬噸正極材料基地在建
主要客戶:比亞迪、海盈、國內中小型客戶
企業簡介:湖南杉杉成立於2003年11月,註冊資本5000萬元,投資總額近3億元,是杉杉股份全資控股的子公司。湖南杉杉目前有鈷酸鋰年產能9000噸,三元材料年產能5000噸。2013年銷售量達到10000噸水平,2013年營業務收入127,814.98萬元,同比增長76.98%,凈利潤 3,895.49萬元,同比增長117.53%。2014年上半年收入69,279.18萬元,同比上升23.56%,凈利潤1,249.04萬元,同比下降7.94%,正極材料的市場價格競爭進一步加劇。
點評:作為老牌的正極材料生產企業,杉杉科技一直想打造全球競爭力最強的正極材料企業。2010年12月,杉杉科技引進日本戶田工業株式會社合作,由於水土不服,日方進入杉杉的管理後產品開發並沒有出現大幅提升,而銷售業績卻不斷下滑,初看“郎才女貌”的配對換來的是2011年的業績全面下滑。2012年杉杉科技迅速調整了戰略,重新開始依靠自身的力量通過銷售策略調整挽回劣勢, 2012年較2011年業績翻番,2013年更是達到接近萬噸的銷售規模,將國內的眾多競爭對手甩在後面,2013年底日資的股份也退出了杉杉,戶田杉杉再次該為湖南杉杉,但是技術上的劣勢依然是杉杉的一塊內傷,依靠銷售策略獲取的第一名還需要技術提升的支撐才能走得更遠。

二、北大先行
企業名稱:北大先行科技產業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2
上榜產能:10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鈷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
主要客戶:ATL、光宇國際等
企業簡介:北大先行由東聖投資和北京大學合作於1999年創建成立,位於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除了電池正極材料外,公司還涉足了電動汽車及儲能電池組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北大先行已經形成了北京基礎研究、北京工程技術中心、泰安和西寧正極材料生產基地、北京普萊德動力電池組裝的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鏈戰略格局。2012年北大先行實現銷售額4.67億元,2013年銷售額達到5.2億元,增長幅度達到11.3%。
點評:北大先行成功的背後在業內很多人看來是偶然,但是其中也有其必然的成分。當所有的正極材料企業以客戶多、進入國際客戶自傲時,北大先行只是在ATL這輛獨輪車後前行。但是市場就是如此,國內的圓筒電池衰落走向低端、高端智能手機更傾向於使用聚合物電池,這一切都帶給國內一直深耕聚合物電池技術的ATL一個巨大的機遇,尤其是蘋果產業鏈的崛起,帶來了ATL連續三年的跨越式發展,一舉成為國內最大的鋰電池企業。北大先行的發展可算戰略布局準確,恰逢其時,伴隨ATL的崛起,北大也是一路飛升,而且配合ATL的開發過程中技術能力也不斷提升,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北大在磷酸鐵鋰上的投資是一招險棋,也是北大先行未來發展的未知因素之一。

三、當升科技
企業名稱:北京當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3
上榜產能:10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鈷酸鋰、三元材料、三元前驅體、氧化鈷
主要客戶:三星、LGC、松下、索尼、BYD、比克、力神等
企業簡介:當升科技成立於2001年,起源於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是一家從事新能源材料研發和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自進入鋰電正極材料行業以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成為國內率先出口鋰電正極材料的供應商,是國內鋰電正極材料的龍頭企業之一。經過多年的努力,公司於2010年4月成功登陸創業板,成為國內唯一一家鋰電正極材料上市公司。2013年正極材料銷售量達到3959噸,正極材料銷售額達到5.72億元,利潤達到3089萬元,利潤率達到5.4%。負極材料201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6,246.79萬元,同比增長141.96%,實現凈利潤863.01萬元,同比增長159.29%。
點評:第一個進入日韓市場,同時擁有中日韓三國客戶,第一家主營正極材料創業板上市,當升科技的發展歷史賦予世人對這家企業過多的期待。但是上市之後的當升的發展並不順利,曾經一度出現虧順舊事,站在2014年這個節點上評價只能屈居第三了。還好經歷了低谷的當升科技正在逐步恢複,這個具有國內一流正極材料質量控制能力的企業,這個對全球市場研究較深入的上市公司依然還有活力,尤其是具備自動化水平的海門工廠的投入使用後,今後的發展也最為可期。

四、天津巴莫
企業名稱: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4上榜產能:7000噸/年產能,10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鈷酸鋰、三元材料、氧化鈷
主要客戶:比亞迪、力神、三星、LGC、光宇國際、寧波維科等
企業簡介:天津巴莫成立於2002年8月,主要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研制、開發和規模化生產,是國內目前綜合實力較強、產銷量靠前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之一。公司第一大股東為中節能(天津)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由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控股的大型投資公司。2013年天津巴莫的銷售量達到6000噸。2013年巴莫的正極材料銷售量達到3982噸,銷售收入達到5.1億元。
點評:巴莫2012年的銷量提升明顯,個中原因主要是韓國客戶的量需求增大。巴莫作為中節能控股的電池材料公司,加上中節能控股的鎳鈷材料生產企業新時代集團浙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中節能是在布局一盤新能源汽車的大棋。但是巴莫這幾年的發展就顯得中規中矩了,巴莫一度得到韓國的鈷酸鋰訂單非常之多,所以巴莫暫停了三元材料和錳酸鋰的生產,從利潤增加的角度看毋庸置疑,但是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又有點短視了。2013年的銷售量在大客戶需求減少的態勢下,大幅下降。

五、湖南瑞翔
企業名稱: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5
上榜產能:12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鈷酸鋰、三元材料、錳酸鋰、氧化鈷、三元前驅體、硫酸錳、硫酸鈷
主要客戶:LGC、三星、力神、比亞迪等
企業簡介:湖南瑞翔成立於2001年5月,目前註冊資本21000萬元,擁有國家發明專利及實用發明專利共計30余項,是湖南省首批七十余家通過國家四部委按新標準聯合評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之一、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和國家“863”計劃項目的參與者、“國家級先進儲能材料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員。2013年銷售量達到4000噸左右。
點評:瑞翔和當升都是最早進入國際市場的正極材料生產企業,而且在三星的“嚴格要求”下都不斷進行成本下降的實踐,瑞翔在cost down中做法是延伸產業鏈,以進口的鈷鎳半成品開始做冶煉的摸索中有交了很多“學費”,同時也積累了很多經驗。此外,瑞翔的三元材料生產也是走在國內的前列,從滿足動力電池生產角度布局產業鏈,高起點的開發必將帶來良好的後續發展。瑞翔的股東變化比較大,不停的傳出要被收購整合的消息,要發展還需要一個強大的後盾對其重新整合。

六、余姚金和
企業名稱:寧波金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6
上榜產能:15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鈷酸鋰、三元材料、錳酸鋰、氧化鈷、三元前驅體
主要客戶:ATL等
企業簡介:金和創立於1998年,擁有有員工800余人,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高性能電池材料和鋰離子電池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導產品在本領域全球生產規模最大,在國內、國際頗具影響。2013年三元材料銷售量達到1500噸,三元前驅體達到4800噸。
點評:江浙企業的經營思路從來是以奇制勝,余姚金和最早做三元材料的企業之一,尤其是2008年因為率先量產三元材料,贏得三元材料第一桶金。其後余姚金和的三元材料前驅體上積累的經驗最多,成為韓國三星最大的供應商,一度計劃要擴產800噸/月的產能滿足三星要求,但是後期三星的需求並沒有明顯增大,過多的產能只能依托國內客戶進行消化。余姚金和的大老板誌不在此,這點和瑞翔有些相似,未來重整後借助三元材料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前景廣闊。

七、天驕科技
企業名稱:深圳市天驕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7
上榜產能:5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三元材料、錳酸鋰、鈦酸鋰
主要客戶:比克、邦凱、中小鋰電池客戶等
企業簡介:天驕科技成立於2004年,是一家主要以新能源材料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技術咨詢和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天驕目前的產品系列包括三元材料、鈦酸鋰和錳酸鋰,同時也進入了電解液和三元材料前驅體生產領域。天驕科技被中國寶安賣給眾和股份,眾和股份成為天驕的大股東。2013年,天驕科技的出貨量大約為1500噸。
點評:天驕也算是劍走偏鋒,開發出三元材料也是國內最早的,但是2008年左右三元材料只有中小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打價格戰敢用,這樣就造就了天驕以中小客戶為主的客戶結構,這種結構的優勢是銷售量可以保證,但是目前國內的商業環境有待進一步規範,賬期、欠款成為天驕發展中不得不面對的苦果。天驕作為國內較早做三元材料的企業,在技術積累和質量控制上都有獨到之處,但是客戶機構的調整,整體策略的確定才是未來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八、廈門鎢業
企業名稱: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8
上榜產能:5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鈷酸鋰、三元材料、三元前驅體
主要客戶:松下、天貿等
企業簡介:廈門鎢業主要從事鎢冶煉產品、鎢粉末、硬質合金、鎢鉬絲材、新能源材料等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是國內最大的鎢鉬產品生產與出口企業。2013年正極材料銷售零達到3500噸,其中鈷酸鋰2000噸,三元材料1500噸,出口松下700噸。
點評:對於以鎢業和硬質合金上市的廈門鎢業初期進入正極材料產業主要是鈷酸鋰為主,由於非主業,所以初期的推廣給市場留下低端的印象,市場策略也是低價推銷為主。2012年以來不斷轉型,通過和松下在其他金屬領域的合作,三元材料主要針對松下開發,目前全自動的生產線已經開始量產,並且在國內占據一定的位置。此外,廈鎢還在配套松下開發特斯拉汽車上使用的鎳鈷鋁酸鋰材料,也是未來的一個重要增長點。廈門鎢業在正極材料行業逐步躋身高端。

九、振華材料
企業名稱:深圳市振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9
上榜產能:70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三元材料、鈷酸鋰
主要客戶:ATL、邦凱、天貿等
企業簡介:振華材料是2004年由振華集團深圳電子有限公司新光源廠和新材料廠改制後註冊成立的股份制企業,位於深圳市寶安區西鄉鐵仔路44號振華(西鄉)工業園。振華在貴州設立生產基地,產能達到7500噸每年,主要生產基地轉移到貴州,在用工成本和水電成本都大幅降低。2013年銷售量達到1800噸。
點評:振華材料依靠混合型材料進入ATL的供應鏈,這種材料是振華的專利,如果放在全球的話也只有優美科曾經做過這些方面的研究,但是振華材料是依托本土研究人員的努力開發成功的。振華的發展也是借助了ATL這顆大樹。目前振華作為CEC下屬的企業確定了同時在國內CE類材料市場和EV/PHEV類材料市場同時發力的策略,但是轉型發展還需要時間。

十、青島乾運
企業名稱:青島乾運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排名:NO10
上榜產能:5500噸/年產能,產品包括錳酸鋰、三元材料
主要客戶:日本enax、國內中小客戶
企業簡介:青島乾運是一家研發、生產高技術新材料的科技密集型企業。2009年度被評為國家火炬計劃高新技術企業並於2012年通過複審,2012年公司又被評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投資6億多元,占地面積55000平方米。青島乾運現有錳酸鋰年產能4000噸,三元材料年產能1500噸。
點評:青島乾運是國內錳酸鋰業務開展較好的企業,在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錳酸鋰市場青島乾運無論是產品還是市場策略都是較為先進的。青島乾運曾在2012年計劃上市,為了上市開始進入三元材料生產,但是上市折戟後的發展思路還需要再調整。(來源:賽迪顧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35

日本三菱材料公司向美國戰俘道歉 中國勞工索賠無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7311.html

日本三菱材料公司向美國戰俘道歉 中國勞工索賠無果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07-20 13:11:00

日本三菱材料株式會社19日在洛杉磯向二戰期間曾被日軍俘虜並強迫進入礦山勞動的美國老兵道歉,成為首家對戰爭時期奴役戰俘行為進行道歉的日本公司。

日本三菱材料株式會社19日在洛杉磯向二戰期間曾被日軍俘虜並強迫進入礦山勞動的美國老兵道歉,成為首家對戰爭時期奴役戰俘行為進行道歉的日本公司。

三菱綜合材料公司高管木村光在儀式上向94歲高齡的詹姆斯·墨菲(James Murphy)表示了“極為懊悔的”歉意。墨菲是目前在世的最後兩名曾淪為日軍俘虜的美國二戰老兵之一,他表示願意接受這個“真誠而謙虛的”道歉,而另外一名幸存老兵則因年邁無法來到洛杉磯出席儀式。

“(那時)工作條件極度惡劣,戰俘們飽受艱苦,”木村在致歉中稱,“作為三菱礦業演變而來的公司,我們不禁為過去的慘劇感到深深的倫理責任。”

二戰日本戰俘營中的西方戰俘

據了解,二戰期間曾經有1.2萬美國戰俘被運送到日本淪為苦役,其中有900名戰俘被強行分配到三菱礦業——三菱材料株式會社的前身——的四個礦場工作。

墨菲回憶,戰俘被當做奴隸對待,沒有東西吃,沒有醫療設施,沒有衣服穿,更談不上任何衛生條件。最令墨菲痛苦的是,礦上開采出來的銅將被日軍用於制造戰鬥機攻擊美國。

“距離戰爭結束已經過去70年,那些曾經被迫為日本公司工作的戰俘只有一個簡單的要求,就是一句道歉,”墨菲說,“我們希望三菱公司這次的行為能夠感染更多當時強迫美國戰俘工作的礦場和工廠。”

此次道歉儀式在位於洛杉磯的寬容博物館(Museum of Tolerance)舉行,該博物館則屬於專門追蹤納粹戰犯的國際猶太人權組織西蒙·維森塔爾中心。

西蒙·維森塔爾中心副院長庫珀(Rabbi Abraham Cooper)稱,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三菱綜合材料公司向美軍戰俘道歉具有重要意義,並“希望借此機會鼓勵其他公司加入道歉的行列中來”。

一些美國學者認為,木村的道歉十分誠摯,令人動容,代表了一個不尋常的歷史時刻,但是,除了三菱之外,大量曾強迫戰俘勞動的日本公司也應該出面道歉。

日本政府曾經在2009年和2010年對美國戰俘進行正式道歉。

據新華社報道,去年2月,37名二戰期間被擄往日本的中國勞工及遺屬在北京起訴三菱材料株式會社和焦炭工業株式會社(原三井礦山)兩家日本企業,要求其就強擄、奴役中國勞工正式公開道歉並對受害者進行賠償,至今這兩家企業仍未向中國勞工道歉或賠償。

報道稱,相關數據顯示,二戰期間,近4萬名中國勞工被強擄到日本各地,被迫從事極其艱苦的勞役工作,其中約7000名中國勞工被奴役迫害致死。據統計,被三菱礦業和三井礦山奴役的中國勞工近萬人,致死超過1700人。

編輯:馬俊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8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