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Rockefeller給兒子一個有關豬的故事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2/rockefeller_13.html

有一家農戶, 圏養了幾頭豬。一天, 主人忘記關圏門, 便給了那幾頭豬逃跑的機會。經過幾代以後, 這些豬變得越來越兇悍以致開始威脅經過那裡的行人。幾位經驗豐富的獵人聞聽此事, 很想為民除害捕獲它們。但是, 這些豬卻很狡猾, 從不上當。

兒子, 當豬開始獨立的時候, 都會變得強悍和聰明了。

有一天, 一個老人趕著一頭拖著兩輪車的驢子, 車上拉著許多木材和糧食,走進了「野豬」出沒的村莊。當地居民很好奇, 就走向前問那個老人 :「你從那裡來, 要幹什麼去呀?」老人告訴他們 :「我來幫助你們抓野豬啊!」眾鄉民一聽就嘲笑他 :「別鬧了, 連好獵人都做不到的事你怎麼可能做到?」但是, 兩個月以後, 老人回來告訴那個村子的村民, 野豬已被他關在山頂上的圍欄裡了。」

 村民們再次驚訝, 追問那個老人 :「是嗎? 真不可思議, 你是怎麼抓住它們的?」

老人解釋說 :「首先, 就是去找野豬經常出來吃東西的地方。然後我就在空地中間放一些糧食作陷阱的誘餌。那些豬起初嚇了一跳, 最後還是好奇地跑過來, 聞糧食的味道。很快一頭老野豬吃下了第一口, 其他野豬也跟著吃起來。這時我知道, 我肯定能抓住它們了。

「第二天, 我又多加了一點糧食, 並在幾尺遠的地方豎起一塊木板。那塊木板像幽靈般暫時嚇退了它們, 但是那免費的午餐很有誘惑力, 所以不久它們又跑回來繼續大吃起來。當時野豬並不知道它們已經是我的了。此後我要做的只是每天在糧食周圍多豎起幾塊木板, 直到我的陷阱完成為止。」

「然後, 我挖了一個坑立起了第一根角椿。每次我加進一些東西, 它們就會遠離一些時間, 但最後都會再來吃免費的午餐。圍欄造好了, 陷阱的門也準備好了, 而不勞而獲的習慣使它們毫無顧慮的走進圍欄。這時我就出其不意地收起陷阱, 那些白吃午餐的豬就被我輕而易舉地抓到了。」

這個故事的寓意很簡單, 一隻動物要靠人類供給食物時, 它的機智就會被取走, 接著它就麻煩了。同樣的情形也適用於人類。如果在一定時間內你給一個人免費的午餐, 他就會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

這故事在日常生活實在有太多例子了, 其中一個令我想起靠運氣在股市短炒獲利的人, 未必是一件好事, 這可能是股市大鱷在設局捉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27

有關財報分析必要性及方法的討論 水晶蒼蠅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e996b0100ckpm.html

本討論源自對財務報表分析是否必要,如何辨別真假,以及怎樣入手等方面。以下是我的一些討論記錄:

——————————————————————————————————————————————

我同意utopia2008的看法,不能因為有做假帳的就懷疑一切,也不能因為財務分析不是充分選股條件就覺得徹底沒用
數據不能反應未來是肯定的,但另一個角度講,如果把一個優秀的企業看做孩子,這孩子不可能突然優秀起來,就像姚明不可能20歲才比同齡人張的高一樣
所以,未來持續優秀的企業,一定已經在過去留下了優秀的痕跡,而這個痕跡的絕大部分(即使不是全部),是在財報裡能窺視到的,這就是研究企業財報的重要意義之一-----另一個意義是為當期「排除炸彈」。

說實話,我看的股票中,絕大多數是進入不了財務分析階段的,因為根本沒必要---行業、商業特性、公司基本品質等方面就過濾掉了
但發現一個目標企業後,一定要關注關鍵財務指標---不是越全越好,但關鍵的東西一定要持續性的觀察
財務分析有共性的地方,比如風險性、成長性及穩健性,4大報表各涉及其中的一部分,抓他們的聯繫性感覺很重要。
看財務報表我覺得切忌的就是把自己放在會計的角度去查假帳,那是一定要完蛋的。。。必須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看趨勢性的東西,這點是個會計完全不一致的,管理者只關注數據關係中的趨勢性內涵就足夠了
但有時不同企業的關鍵點不一樣,有的企業是特別怕負債率,有些是毛利率更關鍵,還有的是現金流比啥都要命
總之,我的體會是財務分析非常重要,但確實是定性之後的工作,屬於定性的尾巴環節+定量的輔助環節。
 
QUOTE:
原帖由 xiaogoupianni 於 2009-1-19 18:00 發表
我一般發現一個目標企業後,先看他的行業成長性,沒有成長性的企業,財務報表再漂亮也不介入。

回答:我發現是這樣,分析下來後,成長性一般不構成財務分析的主要問題,因為大多數人是因為成長性指標被吸引過來的,也比較清楚。
對成長性好的企業,我覺得難點主要是觀察成長質量和可持續性,當然光靠財務指標是不夠了。
但對於波動太大的企業,成長指標再漂亮我也不會動它的,我怕這些漂亮的東西就是擺出來給我看的,呵呵。
另外就是很漂亮的營收數據後面,有沒有償債能力方面的炸彈?中國不缺火箭式增長的企業,但其中的95%都沒到大氣層就摔下來了,而這其中大多數都有擴張過快、盈利暴漲但經營質量越來越差的影子。
因此,我特別關注營收水平與現金流水平的關係,以及2者走向是不是越來越背離?若背離趨勢形成,是不是存貨、應收都在急劇走高且也形成一定趨勢?再加上預收走差、毛利、周轉率等都同趨勢走壞,一般這個傢伙就可以踢出清單了。。。
 
對4大張報表的看法:
資產負債表:說白了就是家底兒,有多少真金白銀,都在裡面。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家底兒的結構,看這個表的關鍵詞就是「結構」,有幾個問題要搞清:
1,這家最值錢的是啥?是房子大還是存款多?還是硬通貨夠足?最怕是家裡堆的都是賣不出去的倉庫擠壓品充大款----這就類似某些企業號稱捐款10億,但實際上是1億張標價10元的遊戲光盤,一個道理
2,這家的外債到底有多少,是啥性質?催債的大概多久會來?來的時候這家能不能還的起----欠的都是短期負債,您家裡資產結構裡P現金都沒有,就算有一豪宅,有P用呢?
總之,資產負債表就是看安全性的,成長性就別在裡面添亂了。最怕的至少3種衰人:

1,負債總比例壓力太大,而且是突然惡化那類的,一般要完
2,負債總壓力貌似不大,但負債結構與資產結構不配比,資產都是長變現性,負債都是火燒眉毛,也完
3,資金配置方面最忌以短支長,收入是一次性的,短期的,收來的錢卻扔到猴年馬月才見效益的支出裡,八成也是死

 

原帖由 xiaogoupianni 於 2009-1-19 17:03 發表
比如週期性行業中的有色金屬行業,在去年時各項財務指標非常漂亮,但是行業景氣已到頂點,在08年全年的跌幅讓只看財務指標買入的投資者套了個瓷實。相反,在行業景氣低谷時各項財務指標是非常難看的,這時買入財 ...

 

回答:陶朱公談的這個問題正好是利潤表裡最常見的陷阱
其實利潤表在我看來是最簡單直觀的表,就和一個人的工資單一個性質
最大的陷阱就是今天你看到這哥們的工資單是1月掙2萬,覺得是個高人,可其實人家前面6個月才掙500,這個月一次補發正好讓你瞅見,你說能不出事兒麼?

所以,對利潤表,看的關鍵詞是「連續」(其實這是4張表的一致性要求,只不過我覺得利潤表更明顯一些而已),必須將以前和當期的數據連續起來對比。一般經營穩健的所謂好公司都是「連續」的增長,而不是今天掙1萬明天虧8千。

除此以外,利潤表也反應這哥們的獲利來源和職場競爭力
如果這哥們的利潤主要來自一個職位,說明主營聚焦。如果同時有5份工,不是超級牛人就是哪個方面都不上檔次的水性楊花之輩。如果主要的收入來自老闆結婚發 紅包,你說這一次性(排除二婚)的收入能算這哥們功力提升了麼?他要是拿這個紅包來炫耀自己的收入層次,不是騙子又是啥?

 

當然不能一概而而論,有的生意提成低但基數大且穩定,有的生意提成很客觀可1年也做不成幾個單,那當然是選前者。你去看看沃爾瑪的毛利,從來是極低的。而它的天量流量和極低的毛利率,基本上把所有的競爭者都扼殺在搖籃裡了。

而毛利率就相對於這哥們的提成能力。毛利率高說明競爭不那麼激烈或者激烈卻不惡性,如果你們公司銷售部的人都寧願不要提成去搶單子了,你說這公司能好得了麼?這種情況不但惡性,而且噁心

總之,利潤表就是一個人的收入績效考核。沒錢是不行地,錢都是路上撿的餡餅也是不行地,沒事兒就在大款和乞丐之間玩COSPLAY當然也是不行地,喜歡以利潤為代價搞大收入的更是不行地。。。。看了一些公司後就會發現,大財主真的不是那麼好當的。。。


最後再扯扯現金流和股東權益表

說實話,現金流表是我最頭大的,經常看得頭暈暈還不知所云。後來乾脆放棄現金收支細節,看不懂不如不看

現金流表的關鍵詞我感覺是「結合」。就是說,單看現金流表很容易看的流眼淚,而如果資產負債以及利潤表結合起來看,就比較容易勾勒企業真實輪廓
簡要講,一個健康的企業,應該是盈利增長的,對吧?且良好的盈利結構是供銷兩旺,產的多賣的快,對吧?
那反應到財務上,大致就應該是賣的越多拿到的現金越多,而且支付給上游材料的錢肯定也很痛快,存貨肯定也是少,對吧?
那麼,當賣的貨賬面收入越來越高(盈利大增),可拿到手的現金卻越來越少(賒銷嫌疑),欠供貨商的錢越來越多(流轉不暢),存貨越來越高的時候(開始滯銷),是不是應該警惕起來了?----即使不知道問題在哪兒,至少該知道,出問題了。
 
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蘇寧這類企業,就是吃應付賬款的,不是沒能力還,就是拖著吃供貨商的無息貨款
這類企業的共同點,就是負債高,其中卻沒有銀行貸款,主要是應付賬款,看著嚇死人。但負債存量高的同時,現金的流量也極高----如果它願意,完全可以靠經營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償債,可它就不,這就是強渠道型企業的財務特徵,比如沃爾瑪
 
至於股東權益表,我沒啥參悟,看的也不多
我的理解,這東西主要是反應企業是否圈錢,對待股東是否公平等等,好像沒啥太大意義。一般在定性觀察裡,入選的企業不會在這方面很過分
 
QUOTE:
原帖由 DEMAIO 於 2009-1-19 21:52 發表
把現金周轉期做成負值,說明強大的議價能力,找到有這樣能力的公司,在市場給予機會時Buy&Hold。

但這裡一定有個前提條件:負債存量高,現金流量一定要更高,應付賬款可以高,但存貨不能高;存量高,流量低,應付高,存貨也高,八成是個真衰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25

有關誠信的故事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08/04/blog-post_03.html
看 [李嘉誠管理智慧全集] 一書時看到一個有關誠信的故事。


在古時候, 潮州府城外的桑埔山有一座古寺。 當家住持雲寂和尚已是垂暮之年, 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 就把他的兩個弟子 - 一寂、二寂召到方丈室, 拿出兩袋谷種給他們, 要他們去播種插秧, 到谷熟的季節再來見他, 收的谷子多者可以繼承他的衣缽, 做廟裡住持。

一眨眼收割的時候到了, 只見一寂挑了一担沉重的谷子來見師父, 而二寂卻兩手空空。雲寂問二寂, 二寂慚愧地說, 他沒有管好田谷種沒發芽。雲寂聽罷, 二話沒說便把袈裟交給二寂, 指定他為未來的住持。一寂不服, 問其緣由, 師父意味深長地說, 我給你倆的種谷都是煮過的。


煮過的種谷當然不能發芽, 但一寂為什麼可以用煮過的種谷種出一担谷子來呢? 很明顯一寂為求得到住持位置, 不擇手段, 到市集把一大担谷子買回來了事, 這是雲寂對弟子誠信上的一個小測驗。


香港人出名懂變通以解決問題, 但與此同時也要記緊保持個人的誠信, 一個人沒有誠信, 只會令成功的路越來越遠。


此文章首次在「永不當田雞」發表於 2008-4-3

後記

在工作上到現在還沒有親身體現到誠信的直接得益, 但對誠信還是有一份執著, 有錯就要認, 過不到自己的絕對要出聲。

眼看不少人做事誠信概念很薄弱, 永遠想著拿最大利益或減少工作而說謊, 說謊時連他自己都騙到了, 眼也不眨一下。心想這樣做事遲早出事, 雖說自己不是什麼大生意人, 但誠信實在要守, 這個世界應該要這樣才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76

R 有關「80後買樓心聲」的留言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8/r-80.html
早兩日止凡出了一篇文章「80後買樓心聲」, 受到 R兄的留言, 想分享一下。 

[留言內容]
「我認識一對夫婦,05年時已開始四圍睇樓,每次埋門總告吹,因死唔肯蝕底,心裡覺得買貴人地沙士時的好多。到08年海嘯時,已睇好盤還左價,又覺得樓市未跌夠,離沙士價仍是很多,所以又想等多陣,等再平d先買。到09年樓市見底急促彈升時想入市,又唔甘心比貴 2成買。 結果到2012年今天, 仍是以2萬多租住黃埔的3房單位。
跟這對夫婦談樓市,簡直多餘,大單位又嫌貴,細又賺唔夠住,第一間樓,最簡單做踏腳石,可以作出租及套作將來換樓首期的道理也不懂。他們8年的租金已花掉了,得到的是零!」

[止凡回應]
「每人都有自己選擇及執著的地方, 做朋友的只好儘量提意見, 是否採納則由他吧。
舉個例, 如果當時你力勸他們上車, 不要再這樣等法, 誰知他們真的聽你建議而上車, 但沒有 08至12年的大升浪, 而加上來一個像 SARS的疫症, 內地又沒有經濟起飛...他們買樓後樓市才大跌, 情況會怎樣? 如果他們沒有獨立思考及個人承擔的話, 好可能會怨你一世。



[後記]
早前的回應是指大市有升有跌, 提意見時要加倍小心, 因為提意見後市況可能不如預期, 而又不知道對方有多少財務知識, 可能連朋友也做不成。

有關這類意見的建議技巧, 我從一位朋友身上學到一種不錯的方法, 對很多人決定買自住樓時有很好的參考作用, 尤其是對如故事中的夫婦般執著的人。

這個建議方法大概是著重比較供樓利息與租金, 假設買一層 350萬樓自住, 7成按供 30年, 每月供款大約為 10000元, 屬支出部份的利息大約佔 4成, 即 4000元。如果租樓的話, 可能要交 12000元租, 租金全為支出部份。

按以上的計算, 租樓比買樓的每月實質支出多 8000元, 一年大約10萬元, 3年大約30萬元。未來樓價升也好, 跌也好, 如果現在買樓的話, 這個 30萬就一定能省下來的, 如果抉擇是現在買入還是 3年後買入, 樓價能否在這 3年內跌低過 320萬, 這就是要恆量的關鍵。

如果本打算租 3年的話, 考慮買樓時乾脆將樓價減去未來 3年的租金, 看看自己能不能接受, 如果可以接受, 就不要等樓價跌了, 因為這不一定等得到。

當然, 未來 3年, 租金還可加可減, 利息亦然, 而樓房供求、經濟、政策、樓價更是千變萬化, 這樣把 3年景況量化後, 鼓勵當時人自己選擇, 無論哪個選擇, 是對是錯, 最後應該不會對你埋怨吧, 因為你只是提供一個分析方法而已。

但如果你說了以上內容, 他還在說什麼 SARS價之類, 又或是連首期都有問題的話, 那討論下去都只是徒然, 這時只好一笑置之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89

R 有關「80後買樓心聲」的留言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8/r-80.html
早兩日止凡出了一篇文章「80後買樓心聲」, 受到 R兄的留言, 想分享一下。 

[留言內容]
「我認識一對夫婦,05年時已開始四圍睇樓,每次埋門總告吹,因死唔肯蝕底,心裡覺得買貴人地沙士時的好多。到08年海嘯時,已睇好盤還左價,又覺得樓市未跌夠,離沙士價仍是很多,所以又想等多陣,等再平d先買。到09年樓市見底急促彈升時想入市,又唔甘心比貴 2成買。 結果到2012年今天, 仍是以2萬多租住黃埔的3房單位。
跟這對夫婦談樓市,簡直多餘,大單位又嫌貴,細又賺唔夠住,第一間樓,最簡單做踏腳石,可以作出租及套作將來換樓首期的道理也不懂。他們8年的租金已花掉了,得到的是零!」



[止凡回應]
「每人都有自己選擇及執著的地方, 做朋友的只好儘量提意見, 是否採納則由他吧。
舉個例, 如果當時你力勸他們上車, 不要再這樣等法, 誰知他們真的聽你建議而上車, 但沒有 08至12年的大升浪, 而加上來一個像 SARS的疫症, 內地又沒有經濟起飛...他們買樓後樓市才大跌, 情況會怎樣? 如果他們沒有獨立思考及個人承擔的話, 好可能會怨你一世。



[後記]
早前的回應是指大市有升有跌, 提意見時要加倍小心, 因為提意見後市況可能不如預期, 而又不知道對方有多少財務知識, 可能連朋友也做不成。

有關這類意見的建議技巧, 我從一位朋友身上學到一種不錯的方法, 對很多人決定買自住樓時有很好的參考作用, 尤其是對如故事中的夫婦般執著的人。

這個建議方法大概是著重比較供樓利息與租金, 假設買一層 350萬樓自住, 7成按供 30年, 每月供款大約為 10000元, 屬支出部份的利息大約佔 4成, 即 4000元。如果租樓的話, 可能要交 12000元租, 租金全為支出部份。

按以上的計算, 租樓比買樓的每月實質支出多 8000元, 一年大約10萬元, 3年大約30萬元。未來樓價升也好, 跌也好, 如果現在買樓的話, 這個 30萬就一定能省下來的, 如果抉擇是現在買入還是 3年後買入, 樓價能否在這 3年內跌低過 320萬, 這就是要恆量的關鍵。

如果本打算租 3年的話, 考慮買樓時乾脆將樓價減去未來 3年的租金, 看看自己能不能接受, 如果可以接受, 就不要等樓價跌了, 因為這不一定等得到。

當然, 未來 3年, 租金還可加可減, 利息亦然, 而樓房供求、經濟、政策、樓價更是千變萬化, 這樣把 3年景況量化後, 鼓勵當時人自己選擇, 無論哪個選擇, 是對是錯, 最後應該不會對你埋怨吧, 因為你只是提供一個分析方法而已。

但如果你說了以上內容, 他還在說什麼 SARS價之類, 又或是連首期都有問題的話, 那討論下去都只是徒然, 這時只好一笑置之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426

有關自住樓投資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11.html
今次止凡轉載了中青兄回應一位網友Okayduck的文章, 是在2011年年初有關樓市操作的討論。樓市由2009年升到今天, 實在升了不少, 自住樓的樓價大升, 但又要自住, 眼白白看著樓價大升又享受不了, 如何處理呢?

玩弄財技, 太多方法了, 看看下面的文章便知道。不過大家要小心, 今天的磚頭投資環境已經被政府弄得不像從前一樣, 梁政府不是富豪們的一夥, 相信在他的理念中, 自由經濟與投資者利益並不是首要保障的條件。



近日的感覺是, 社會上誰叫得最大聲, 梁政府就會回應誰, 就算影響香港的自由經濟美譽也在所不惜。初出來工作的香港人買不到樓, 叫得很大聲, 政府就出招, 樓市再不跌再出, 再升再出。

政府就好像對買樓有一個概念, 買樓應該是香港人買的, 香港人不應用公司名義買的, 應該用自己身份證買的, 買入就應該自住, 3年內都不應賣的, 不符合以上的條件行為都有問題, 一一都要被徵重稅才對。但有時, 政府想出來的概念不一定對, 不一定適合所有香港人, 尤其是商業活動, 現在有點明白為何梁振英的私人公司「一舖清袋」, 人人都是走這條路, 磚頭投資致富的神話將會被他沒殺。


source: 迷茫中青的寫作空間

回網友 - 有關自住樓投資 (2011年1月27日)

有網友提問關於自住樓投資之法,由於所需篇幅頗長,現開新一篇回應一下。

網友 Okayduck 說:

很高興看到你的清晰論點, 亦非常同意。自住樓不能亂動, 而我常有這樣的迷茫, 但在看過你另一文章說過財務自由, 有時運用下自住樓的槓桿, 租差及息差來做對沖, 就當是資金重組, 也是可行的. 以下是我現行的做法, 希望大家交流下, 亦希望以你的知識道出一點風險讓我不斷作出收改, 從而達到財務自由的領域。


第一 : 自住樓之保本+對沖

將你而家層樓放租, 再用收回來的租金租一個抵租單位。

例如: 你層收租物業有5釐回報,再租一些摸頂盤 (炒家接了發展商高開之新盤), 一般都會以低過市價租金搶客幫補貨款支出。有D租金回報只有2釐或更低, 5減2釐食息差絕對可考慮。

如你收回來的租金大過你所比的還有錢袋袋, 又有機會住一層較新的樓。當然地區可能遠一點及常常搬家, 但邊等層樓升, 邊羸租差同息差應能抗衡通賬。


第二 : 自住樓之增值

第一層樓如值350~400萬, 而樓市上升20~30%, 便可以現時低按息轉按購買有6~7釐租金回報的車位收租。我之前亦曾用有限資金(未足夠第二層樓首期), 買了一個車位, 念住穩收6~7釐, 點知吾夠五個月已成功轉手得到30%回報, 即是如果層樓升了而又借到多70萬 (可買到兩個車位), 應可短時間內有14萬利錢。

不斷用以上2個方法 (供款+保本+增值)當買基金咁應可, 希望好快會有第二樓房再作進一步的投資。


中青回應:

師兄你想討論風險,所以中青也就重點說風險。不過有言在先,投資理財,各施各法。中青偏向膽小和保守,如果 Okayduck 師兄相對進取一點,請自行調節。

關於「買樓放租、再租樓住」,中青自己覺得是蠻好的點子 - 事實上中青自己正是這樣做。極端一點,你把 5、6 個唐樓套房租出去,自己就可以住凱旋門。不過這好像跟「對沖」沒有什麼特別關係(除非你是想說「對沖通漲風險」?)

至於「賺息差」的概念 - 放租「高腰 (yield) 樓」、自租「低腰 (yield) 樓」,理論上是對的。要注意的是你所付出的樓價的對比。如果你買一、兩層「高腰樓」,以相同租金支持你享受「低腰樓」,好處是你購入比如 500 萬的單位,就可以租用及享受市值 800 萬的新樓豪宅。不過過程中沒有現金進袋子裡,事實上「賺」不到「息差」;如果要有現金進口袋,你可能要購入等值的物業,而你就要面對另一種風險。

市場的眼睛是雪亮的,「高腰樓」之所以高 yield,一定有其原因。很多時候我們會想像 Yield 高的物業一般是殘舊、唐樓、偏遠、甚至是凶宅。這些只是一般特性,Yield 之所以高最直接的原因是市場對他的升值潛力不寄予厚望。所以如果你用同樣的價錢購入 Yield 高的物業,再租 Yield 低的新樓豪宅,雖然你有現金收入,但你同樣是在流失升值潛力。所以師兄形容的「邊等層樓升,邊羸租差同息差應能抗衡通賬」頗難同時出現。(By the way,如有租值高,潛力厚的樓盤煩請 pm 我  )

另有不甚重要的一點,放租要繳稅,計算「息差」時請留意。還有,現放租只能做 5 成按揭,對資金需求相對提高。

關於自住樓升值、分拆、再分拆... 很多網友都知道可行,我們稱之為「整大個餅」,前輩網友 YC 兄的 blog 有精彩描述。珠玉在前,「整餅」的好處及過程中青就不在此班門弄斧了。要留意的是,你剛剛的成功故事,很大程度上是拜樓市持續向好所賜。樓市如果橫行,這計劃也能做到,最多只是慢一點。但如果樓市急回,租金隨之下跌,而你又已過度抗張,就很危險喇。不過,現在按揭成數降低,要「整餅」的難度雖然已經提升,但相對又降低了過度抗張的風險。另外,超低息環境也可以讓你加速渡過危險期(供本供得快,相對欠銀行的成數加速降低)。

對於風險,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看法。最重要自己計好數,及計算最壞情況下自己是否承受得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42

有關Glaucus對於中金再生的質疑 金魚佬投資扎記

http://yuloyulo.blogspot.hk/2013/02/glaucus.html
2013125, 中金再生(773)主席秦志威向國企中國節能環保集團轉讓3.41億股持股,佔股本29%,總購買價34.08億元.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是國務院直接擁有的企業.
2013128早上, 沽空機構Glaucus Research發表報告狙擊,對其多項運營數據表示質疑, 涉嫌偽造賬目,設目標價為零.
中金再生即時申請停牌, 公司現正安排公告澄清.

本人一般只分析公司的業績, 絕少評論新聞. 然而, 中金再生此個案, 收到一些電郵諮詢, 也作個簡單的回答.

看畢Glaucus 的報告, 當中有6大質疑.

1)     按中國環保局網上的數據, 中金再生及其子公司每年可進口的廢金屬量, 與公司年銷售量差之千里. 其實, 中金再生跟其他競爭者不一樣, 其業務比較偏向廢金屬貿易, 加工部分比較少. 從招股書可見, 中金再生有一澳門子公司中環澳門, 負責”向外國供應商採購廢金屬供中國業務使用或售予其他客戶”, “倘中環澳門所採購的廢金屬在體積、純度及其他要求方面符合客戶的需要,中環澳門亦會直接向外界客戶銷售廢金屬”, 這說明進口公司已是客戶, 而非中金再生進口廢金屬. 其二, Glaucus 30%的生產率推算中金再生需要進口的廢金屬量, 也是令人笑掉牙的推論, 例如中國進口的廢銅平均品位都非常高, 1號銅及2號銅, 品位都在百分之八九十以上, 而且中金再生只進行簡單分類, 絕少用手工拆解.

2)     廢鋼銷售高度集中在某客戶廣州鋼鐵企業集團. 當中Glaucus的銷售數字不知從是根據什麼來源.

3)     比較同業(齊合天地), 中金再生增長高, 員工人數低. 中金再生偏向廢金屬貿易, 收回來的廢金屬一般品位都比較高, 因為其供應商已做了許多拆解的工作. 所以中金再生的毛利一直比同業齊合天地低.

4)     之前CFO離職. 舊聞一則.

5)     主席套現股份, 一就是中節能環保上當, 一就是貪污賄賂. 有色眼鏡之言.

6)     欠銀行貸款57. 中金再生是做貿易的, 一定需要銀行貸款, 而且公司有43億的現金及定期存款, 另加上130億的應收帳(大部分是大國企),Glaucus就隻字不提.

一個靠垃圾報告, 靠可恥手段進行沽空的機構, 因為遠在他方, 很難以法律手段制裁. 唯一對應的方法是股份停牌延長一點, 令其支付利息. 也相信, 股份復牌時, 行家們會齊心買進, 挾死沽空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23

有關創業板機制的斷想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l76.html
昨天上證大盤只漲了0.2%,而創業板又大漲了1.49%,達到1112點,距離歷史最高點1240點只差一步之遙了!

   年輕朋友P戰戰兢兢篡著一隻創業板股票,昨晚他又來電話,欲求安慰。

   「這、這個創業板總不可能一直這麼漲下去的吧?」P問。

   樹哪能長到天上去呢!」我答。

   「你說現在創業板的價格到底高不高啊?」P又問。

   他這一問,徹底把我秒殺問倒!

   關於催生創業板這波大漲行情的關鍵因素,現在恐怕一時難以確知,即使事後也未必能夠輕易找到,股市就這麼詭異。不過,創業板本身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或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目前的創業板實質上是個落後的單邊市,只有上漲才能賺錢。而在這麼一個沒有充分可套利做空機制的市場中,要對其股票進行合理定價就難以做到了。

   套利具有發現不合理價格的功能,只要定價一旦出現不合理,套利投機立馬就會跟隨而來,企圖撈取其偏離差價,這樣經過反覆博弈,直到套利機會消失為止,於是合理價格隨之浮現。

   假如創業板具備融資融券、股票期權、指數期貨以及其他豐富的衍生產品,又假如還有一個很完善的國債市場作配合,使得各種套利組合能夠隨時隨地建立起來,那麼創業板運行必將大大理性。

   反觀A股主板市場,就是因為有了幾個對沖工具,相比之下,好像就理性得多了吧?

   由於創業板沒有套利條件,在當前行進過程中,根本就沒有一個科學的判斷依據可循,我們也就無法證明價格究竟是高估,只能眼巴巴地等到事後再說了。很遺憾的吧?

   由上可知,股市的制度建設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深化改革,相信創業板機制也將逐步完善

   「只有等到創業板必要的市場套利機制建立起來,屆時我們才有可能早一點知道其價格到底是不是高了。哈哈!」我最後答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232

CFTC正式起訴Corzine 稱其與MF Global動用10億美元客戶資金有關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8396

美國證券監管機構對MF Global前首席執行官Jon Corzine,及其前財務主任Edith O'Brien提出民事指控,稱他們在該經紀公司2011年倒閉前不當使用了近10億美元客戶資金有關。
Jon Corzine曾是高盛前董事長,並出任過新澤西州州長,美國參議院議員。他讓MF Global變身為一家微型投行的努力,最終卻因為下注歐債危機而令它破產。

CFTC在向法院控訴書中稱Jon Corzine「沒能盡職的監管MF Global高管,員工,和代理的業務活動」。

CFTC謀求對Corzine和O'Brien實施「數額不確定」的罰款。

CFTC已經要求MF Global返回錯誤使用的近10億美元客戶資金,該經紀公司同意監管方提出的1000萬美元罰款。

CFTC執法部門主管David Meister聲明稱:「起訴書旨在發出一條提醒,企業中任何級別的管理人員都必須在每一天的每一分鐘內保證客戶資金的安全。」

2011年Jon Corzine錯誤押注歐元區危機的方向造成數十億美元虧損MF Global因此破產。

監管機構發現原本應該被隔離的數億客戶資金失蹤,外界對於遺失客戶資金的憤怒令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以及CFTC介入調查。

委員會報告指出,就在該經紀公司瀕臨破產前夕,MF Global從一個客戶賬戶中轉賬了2億美元,來彌補其在摩根大通的一個1.75億美元透支漏洞。

Jon Corzine一直以來否認自己指導了員工進行這筆匯款。他說自己曾對Edith O'Brien表示對向摩根大通轉帳憂慮。後者則援引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沒有在聽證會上回答官員的任何問題。

CFTC 5名委員之一的Bart Chilton認為:

「我認為這次漫長且耗費精力的調查將成為經紀公司業界的一個標竿,那些在MF Global造成大災難中損失的投資者會為我們在2011年萬聖節後的行動滿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49

剛好快收工了,順便再多說點有關HIS的一些往事和這個行業的一些事情 onedot

http://xueqiu.com/8751729732/24675671
回覆@龔浩的微博: 剛好快收工了,順便再多說點有關HIS的一些往事和這個行業的一些事情,當然也許多年不在這個行業了,有些情況發生變化了

1.HIS系統說起來門檻極低,但做的好卻是不那麼容易,原因是這個系統涉及部門和人員太多,幾乎醫院多個部門的一線員工都要用,就是醫院的ERP了。這點就和很多公司沒上ERP不行,上了ERP怨聲載道一個道理。我說個簡單的例子吧,掛號和收費系統,當初開始做的時候沒想那麼多,居然都是鼠標操作,後來人家說怎麼可以,我們掛號收費排隊多少人啊,我們必須快,必須鍵盤操作,為此我當初挖空心思讓軟件中最後每次正常掛號收費按鍵次數減少到最少。


2.HIS系統市場不好做,尤其是小公司不好做。因為醫院是個事業單位,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位子,沒有人願意冒風險用一家不知名公司的產品。因為假設用了小公司的HIS,一切OK還好,萬一有問題就不好交差了,會被人說是不是有貓膩什麼的;反之如果是用了大公司產品,出了問題最多找廠家發洩自己不會有事,因為你可以和領導說:我已經用的是有名的XX的HIS了,沒辦法的。我們當年的幾家醫院還是依靠一些關係說服對方醫院才開始的,好在後來也沒給別人丟面,醫院上下的人都沒說系統不好用。

3.很多HIS軟件廠家其實壓根不重視產品研發,一般都是一個產品修修補補,甚至聽說他們(只能說當年)居然維護很多版本,每個版本對應一些醫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對付著。而研發人員很多就是招一些剛畢業1-2年的人來做這些擦屁股的事情。

4.HIS其實是賺錢的,無論一次性賣HIS的費用還是每年向醫院方收取的升級和維護費用都是能保證較高毛利潤的,而且還很持續,因為總體上這些年國家對公立醫院這方面預算還是給的很足的,如果當年不是衛寧的影響我應該還會繼續做這塊,起碼也有醫院人脈看並不愁啊,呵呵。

5.HIS還是地域性很強的東西,因為涉及醫保計費和一些各地對醫保費用控制等問題,幾乎每到一個地方都需要做一些改動,而且遇到強勢客戶也就是大醫院,還需要對一些具體業務方面做改動,所以這個行業不具備所謂的快速複製擴張的特性。更重要一點是地方保護主義和政府衛生部門關係的因素,很難一家通吃,所以看研報說衛寧打算做全國性的什麼什麼,我只能呵呵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8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