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直擊普洱茶大王白水清香港基地 一片茶餅一五九萬元天價的祕密

2010-7-26 TWM





普洱茶,被稱作「喝掉的古董」,在香港柴灣的老舊工業區內,竟藏了一座價值上億元的普洱茶祕密基地,擁有者是一位僅有小學學歷的茶農之子,他是如何成為普洱茶大王?

撰文‧林宸誼

二○○八年十二月,重量級拍賣商中國嘉德,首度為單一商品舉辦拍賣會,主角是陳年普洱茶,當天,一箬(包裝單位)有七片,一片重量不到三百公克,出身清末 民初的極品之一「福元昌」普洱茶餅,以一片人民幣三十三.六萬元(約新台幣一五九萬元)的天價奪下最高標。若以普洱茶專家表示,每片普洱茶餅平均分三十次 沖泡計算,等於每次的沖泡,價值新台幣五萬元以上。

這場拍賣會上,最受矚目的並非標下天價普洱茶餅的中國富豪,而是提供這片茶餅的香港泉盛貿易董事長白水清。

因為,不只這片「福元昌」茶餅,當天標價第二與第三高的普洱茶餅,也全出自他的手,香港媒體如此形容今年五十五歲的白水清,「普洱存量勝過北京故宮」。身為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的他,更被雲南當地封為「全球普洱茶十傑」之一。

掃蕩市場七○年代散貨

兩岸三地﹁剩不到五%﹂

七月初,本刊取得白水清同意,成為台灣第一家走進這個全球最大普洱茶祕密基地的媒體。出發之前,就已有台灣普洱茶行家透露,白水清不像一般茶商會開設門市 或茶行做零售,他的客源以中國、香港、台灣與東南亞的富豪與收藏家為主,因此,除非經由熟客介紹,不然很難找得到他的倉庫。

儘管已有心理準備,但讓人意外的是,這個祕密基地竟位於距離香港市中心約二十分鐘車程的柴灣工業區的一棟老大廈內,穿越貨車車陣與工人吆喝聲,還得搭上貨 梯直上十二樓;第一眼見到白水清,穿件粉紅色POLO衫,挺著中年男子慣有的鮪魚肚,很難想像,他就是普洱茶大王。在這裡他有二座倉庫,合計一萬平方公 尺,相當於三千多坪,存滿了比黃金還值錢的普洱茶,價值人民幣上億元。

普洱茶產在雲南,炒茶則在廣州,作為彈丸之地的香港,則因其悶熱潮溼的氣候而成為藏茶寶地,這也是白水清選擇在香港打造全球最大普洱茶基地的原因。走在狹 窄的通道,牆上到處掛著抽風機,每一落都代表不同年代的普洱茶,而這還只是白水清的其中一個祕密基地而已,在東莞、廣州、廈門與白水清的故鄉福建安溪,也 都設有倉庫存茶。

﹁七○年代散茶,已經收購了好幾萬斤回來。﹂白水清一邊指著堆高到離天花板只剩不到十公分的紙箱說著,「兩岸三地的市場,流動貨源剩下不到五%,」另一批 文革時期出產的磚形普洱茶,又被稱之為「文革磚」,以一箱一百六十磚、每塊厚磚均逾一千港元計,一箱市值已經逾十六萬港元。生產於六、七○年代的「文革 磚」,坊間已經存貨不多,但白水清存貨卻是一箱一箱堆滿貨倉。

壟斷香港貨源建立普洱王國跨足台灣 掌握六成市場十七年學歷只有小學程度的白水清,家裡本來就是種茶的,十幾歲就在家裡的茶場幹活,也待過村裡的耕山隊,還曾在建築工地做過木工。

一九八二年,白水清移居香港,一個農村小夥子來到大城市,本來想著從此能一步登天,但接連做過小商品、中藥材與玉石生意,可惜沒有一項能成功。

最終,幫他站穩事業第一步的,還是得依賴家鄉生產的鐵觀音茶。二十八歲那年,白水清花一千港元,託人從福建安溪買鐵觀音到香港銷售,當時他的買進價格是一 公斤二十二港元,到了香港卻能以一公斤二百港元售出,有將近十倍的獲利,讓他看見香港飲茶市場的驚人實力,也逐步為他累積起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第一桶金,加上自小就學來的飲茶專業知識,白水清開始在香港大舉蒐購普洱茶,這些價值不菲的舊茶,大部分是來自香港八、九○年代因拆樓而結業清倉的舊 茶樓。為何鎖定普洱茶?白水清的理由是:「烏龍茶或鐵觀音,偏酸性,對胃部較刺激;生活水平開始高了,吃太多高脂肪食物,飲普洱茶才不會傷胃。」白水清逐 步建立起專屬於他的普洱王國,掌握大部分老茶貨源的他,站穩香港市場後,白水清再將商業眼光瞄向海外,第一步是台灣。

一九八七年,他先輸出較便宜的普洱熟茶(人為條件下通過高溫溼熱加速熟成轉化,以達到快速實現陳年口感效果)試探台灣飲茶市場,九三年,再以一片一千港元 的紅印普洱價格,成功的賣進台灣,白水清自稱:﹁九三年開始,台灣市場上超過六成普洱,都是從我這兒賣過去的。﹂九○年代中期,普洱茶在台灣大熱,吸引不 少香港茶商將大量陳年普洱賣到台灣賺錢。由於政治原因,當時大陸的貨物不能直接運至台灣販售。

因此,有不少茶商遂透過中間商以走水貨形式,將拆走包裝紙的普洱茶帶到台灣,當時部分人甚至利用北越的產地證,將普洱茶賣至台灣,一年銷量可以達到七、八千萬港元,業界人士指出,白水清因此賺了大錢。

香港媒體統計,從一九九六年至二○○一年間,白水清已經有能力買入將近六百萬港元的杏花村別墅、上萬平方公尺的工廠貨倉、供兩名兒子到英國及加拿大念書,可看出白水清當時已累積出相當財富,不過白水清否認這項說法。

眼看當時市場接受度最高的「紅印」普洱茶的價格,在九七年漲到每片港幣一萬元,白水清評估台灣高端市場已近飽和,他將眼光再轉到韓國與馬來西亞。談及亞洲 普洱茶市場,白水清如數家珍,「從接受度來說,台灣是從一千港元到一萬港元,韓國從港幣一萬元到三萬元,馬來西亞則是由三萬港元到五萬港元,都面臨到飽和 階段……。」

流通量少價格狂飆

七年平均漲幅至少逾七倍

而真正讓白水清紅透半邊天的原因,還是拜大陸富豪崛起,開始加入收購普洱茶的行列之賜。

在海內外普洱茶圈被尊為﹁泰斗﹂的台灣師大教授鄧時海即指出,以前老茶都在香港的茶行、酒樓或者收藏者手裡,只要有錢賺就會放出來,但現在老茶大部分都進了內地這些愛喝老茶的企業家手裡,賣出來就難了。

而這也是讓普洱茶從○三年起開始狂飆的原因,其中現今台灣普洱茶市場流通量最大的七○年代︱︱七五四二普洱茶,七年來價格狂飆十六倍,統計占市場流通量逾 六成的五大品項普洱茶,七年平均漲幅至少逾七倍(見表)。「中國人現在有能力喝人民幣四、五萬元水藍印普洱茶的多的是,」白水清指出。

端出已有百年歷史的老茶,白水清大方提供拍照,自兩年前在中國嘉德舉辦的普洱拍賣會一戰成名後,他無疑已成為茶界談論最多的普洱茶大王。

普洱茶

「被喝掉的古董」

普洱茶之所以珍稀,就是因為茶性溫和、不傷胃、又可補氣的普洱老茶越喝越少。

普洱生茶是直接將殺青、揉捻、乾燥之後的普洱毛青,經蒸熱再壓製成形。而熟茶則是在蒸熱壓製前加上一道「渥堆」(將毛青混合菌種集中堆在一起,使茶葉提高溫度、溼度)的工序。

生茶儲存在相對溼度80%以下為「乾倉」,大於80%為「溼倉」。

白水清私房泡茶術

好普洱茶的沖泡法只須掌握兩個基本要素:水溫和茶葉浸泡時間。

1.普洱茶的水溫:攝氏100度可將普洱茶茶味泡出。

2.茶葉浸泡時間:第一道茶水可捨去,第二道起飲用,浸泡時間大約20秒,第三道浸泡時間略為第二道長些如30秒至40秒,以此類推。

3.普洱茶的沖泡方法步驟:A.將大約10克普洱茶置入茶壺。B.煮開的沸水緩緩注入茶壺中,水位必須超過茶葉。C.濾去浮起的泡沫,浸泡約10秒鐘後, 洗茶一次,倒掉茶湯。D.再次注入沸水,蓋末茶葉,蓋上杯蓋,靜置20秒左右。E.倒出茶湯,品味第一杯茶,先讓茶湯在口腔中靜置3至5分鐘,感受口腔裡 的回甘、生津的味道。F.普洱茶葉是非常耐泡的,喝完第一道後,千萬別把茶葉丟棄,可續泡至全無茶味為止。

白水清

出生: 1955年,福建安溪人

經歷: 茶農、建築工人

現職: 香港泉盛貿易公司董事長

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

地位: 2008年中國嘉德拍賣會普洱茶前三高拍品出自他手普洱茶越陳越「金貴」 單位:新台幣 元品項 年度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 7年平均

漲幅(倍)

7542 2003 3000 2000 1000 800 16 2010 60000 45000 8000 2500

7532

雪印 2003 3000 2500 2000 2500 11 2010 60000 45000 12000 3000 8582 2003 N/A 4000 1500 1000 9.5 2010 N/A 50000 15000 3000 水藍印 2003 6000 N/A 1800 1000 7.5 2010 60000 N/A 12000 3000 綠大樹 2003 N/A N/A 1200 1000 7.2 2010 N/A N/A 12000 6000 註: 1.該五種品項占台灣普洱茶市場流通量逾6成2.除80年代水藍印因標示與品種不符外,其餘N/A均表該年未生產資料來源:依台灣多家普洱茶專賣店售價綜 合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80

窮困田庄仔搏出一片天神腦總裁林保雍

2011-12-19  TWM




用「共生」經營術成就通路王從田庄仔到上市公司總裁,從手機通路霸主到無毒農業推廣者,林保雍用他長繭的雙手,創造自己的命運,也想辦法改變社會,他從農 耕中領悟到「共生」與「相剋」經營哲學,和中華電信合作,造就雙贏局面。

撰文‧翁書婷

十一月下旬,神腦國際台北南陽店裡員工耳語:「總裁等一下會來!」大家神色緊張,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息,「貼在海報上的透明膠帶有沒有指紋?立在店 外的廣告旗幟是不是九十度垂直地面?」店長盯著所有小細節,不斷地再三檢查。

沒多久,林保雍出現,他的眼睛炯炯有神,臉色透露著威嚴,短短十幾秒內,迅速一轉頭,將店內所有場景掃了一遍,員工戰戰兢兢,只怕被行事嚴格的林保雍看出 缺點。

林保雍在商場拚搏多年,眼神不經意露出殺氣與霸氣,他從白手起家到「小蝦米擊敗大鯨魚」,在二○○六年打敗比神腦規模大四倍的聯強,獨吞中華電信手機經銷 權,現在神腦的市占率躍升到五成,成為年營收近兩百億元的「手機通路霸主」。

但,鮮少人知道,林保雍除了忙於事業,他念茲在茲的,就是全力推廣台灣的無毒農業。

出身農家 全力推廣無毒農業林保雍出身台中石岡農家,他認為,「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容易讓土壤酸化,除了讓田裡的田螺、泥鰍等生物都死光外,吃到人體裡若有殘留農藥, 就會生病!」他激動地說:「農夫比醫生重要,因為我們從飲食中攝取太多毒素,容易生病,若大家重視無毒農業,就可以減少看醫生,健保就不會虧空。」「你想 想看,IC晶片能當飯吃?新台幣、美金蘸醬油能吃?我們的科技大學太多,(政府)應該要多設幾所農業大學。」因為林保雍雙腳踩著軟泥長大,除了對農耕瞭若 指掌,對鄉土也有至深的情感。二○○九年莫拉克風災襲台,台灣的山林在暴雨的天災和水土破壞的人禍雙重肆虐下,生靈塗炭,再次觸動林保雍內心的鄉土情懷。 他積極規畫神腦基金會開設免費無毒農業課程,指導農人新種植法,一方面保護水土,一方面也可種出低汙染的蔬果。

林保雍從自己的家鄉|| 台中石岡附近的東勢農田做起,他出錢出力,還親自到場提供意見。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林保雍出現在台中東勢的一處果園,身影穿梭在結實纍纍的林木間,和一 群農人比手畫腳討論種植方法。目前神腦基金會輔導的無毒蔬果供不應求,經常得先預定才有。

林保雍低調推行無毒農業,而且身體力行,「平時就吃自己鄉下養的『放山雞』,而且雞吃的是草裡的蟲,絕對不是餵食基因改造的玉米;至於蔬果,則是家鄉親戚 寄上來的無毒蔬果。」從辦公室的西裝筆挺、不苟言笑,到穿T恤、在果園與農夫話家常,林保雍的轉變,其實與他童年的生活有很大的關係。

林保雍攤開雙手說,「我小時候的手長滿了繭,比現在還粗!」這雙手除了是他出生窮苦農家,從小忙於農事的辛酸印記外,更不斷提醒他,農民靠天吃飯,對作物 價格不能自主任由市場宰割,棄農轉商才有「脫貧」機會。

立志「脫貧」 學施振榮創業賺第一桶金一九五二年,林保雍誕生在台中石岡一處破舊三合院裡,父母的收入並不寬裕,他從懂事起就要耕田種菜,「別的小孩在河邊玩,我卻得挑 著糞做堆肥,用陳年尿桶裡的尿澆菜。」上了初中,每天凌晨三點天未亮,林保雍騎著一輛破舊的腳踏車,滿載空心菜、馬鈴薯、大黃瓜,從石岡騎十公里的山路到 東勢鬧區兜售。冬天寒風刺骨,但林保雍騎到狂冒汗,「這些菜全部有八十公斤重」,和他的瘦小身軀成強烈對比。

「攤販看我還是學生,要全部賣完才能去上學,都很捧我的場。你看,我那時就知道怎麼『去化庫存』。但十二歲到十四歲念初中時,我都打瞌睡過日子!」林保雍 笑著說。

為脫離貧窮,二十出頭的林保雍,轉行到當時的工商雜誌《實業世界》擔任廣告業務,這段時間,他開始接觸到電腦。民國六○年代,微電腦正起飛,二十七歲的林 保雍用當廣告業務掙來的錢,效法他的客戶||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創業賣起長距離無線通訊器材。當時的他,騎著一輛野狼一二五就出來打拚,「公司會取名神腦,就是當時覺得電腦太神奇!」曾任神腦副總經 理,現為華冠副總經理的洪一峰說,林保雍重感情、講義氣,「我的業務經驗就是向他學的。在商場上,他都是從交朋友開始,就是真誠的朋友,不是因為有利益關 係,所以他的朋友都交得久,感情很好!」林保雍則把朋友當成貴人看待,他惜福地說:「我是白手起家,沒有後盾,不敢舉債,創業初期跑三點半,靠朋友借錢度 難關,這些人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真誠、講義氣、豐富的人脈,林保雍業務越做越大,廣布中東、俄羅斯,「那時在台灣獨占九○%的維修市場,︵靠長距離無線 通訊器材︶賺的錢比現在還多!」 林保雍說。

堅持轉型 奠定神腦霸業基石不過,他並未因此迷失在巨大的財富裡。某天會議上,林保雍語氣肯定地向公司主管們表示:「公司必須大轉型,切入GSM︵全球行動通訊系統 ︶手機的代理。」主管們面面相覷,沒有人贊同,「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技術,長距離無線通訊器材為利基市場毛利高,GSM是主流市場,毛利只能保四保五,大 家都不想做!」洪一峰回憶當時的場景。

但林保雍獨排眾議,靠著自己豐富的人脈,轉型做GSM的手機代理經銷。某位業界人士觀察,「中華電信入股,讓神腦成為通路王,但轉型GSM,才是奠定神腦 現在霸業的第一基石。」但真正讓神腦從B咖翻身到A咖地位,還是神腦與中華電信的緊密關係。林保雍透露,這是他從農耕中領悟到企業經營的哲學,就是「共 生」與「相剋」,「本來自然界的土壤、動植物都是相互依存!種果樹不要把樹底的草鏟光,草沒了,蚯蚓消失了,土壤沒有鬆動,這樣反而妨礙土壤蓄水。」因 此,林保雍的經營哲學,不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你死我活的殺戮戰,而是讓萬物相依相生的『共生』。神腦和中華電信的十三年來的合作策略,就是林保雍口中的 共生關係。

共生互利 成為最大手機經銷通路商「我們只和他們做生意,他們只和我們做生意,兩相獨家,很公平!」九八年,神腦取得中華電信的獨家經銷權,神腦與中華電信必須一起 面對台灣大、遠傳等競爭敵手。神腦雖然月營業額只有七億元,林保雍卻大膽地與摩托羅拉簽訂一筆破十億元的單款手機訂單,中華電信因此鞏固龍頭寶座,神腦也 藉著中華電信的訂單,在市場站穩腳步。

不過○二年,雙方關係丕變,神腦和中華電信的獨家經銷合約到期,競爭對手聯強虎視眈眈跟進搶食,○四年又增加震旦,結果變成三個和尚搶水喝,「共生關係被 破壞,手機廠利用震旦、聯強、神腦的競爭,拉抬價格,反而變成三家『相剋』,讓手機代理成為紅海,最後中華電信也沒得利,成為毀滅性競爭法則。」林保雍 說。

直到○六年,林保雍再度將「共生策略」發揮到極致。他將自己的三成神腦持股,以折價五成的價格賣給中華電信,中華電信一躍成為神腦的最大股東,林保雍自己 則退居總裁,由中華精測董事長俞進一出任神腦董事長。這一招,讓神腦第二次搶下中華電信「獨家」手機經銷權,一躍成為國內最大手機經銷通路商。中華電信入 股後,神腦每年EPS逾四元,連○八年金融海嘯也不例外,對中華電信是一筆賺錢的投資,雙方不僅共生而且互利。

有了與中華電信的合作模式,林保雍再度打出共生牌進軍大陸。他和中國第二大電信公司、擁有一億七千萬行動用戶的中國聯通合作,在上海、海西特區開分店,目 前有二十二家。由於中國聯通是中華電信用戶的十七倍,一位資深法人預估,「若神腦能將與中華電信合作的成功方程式複製到中國,獲利可能成長十倍以上。」面 對不景氣,林保雍說,「我會準備過冬,但我會大力投資。」他認為,明年景氣不好,可以藉此提高人力素質。不過這並不代表在中國布局上,林保雍就敢肆無忌憚 的往前衝。相反地,「要先營造『局部優勢』才行,莽撞不得。」在中國,每個省分都有不同的法令規定,「我做任何事情都要確定百分之百合法,在神腦的投資, 就不難發現我是很保守的人,不敢操作大槓桿,因為創業時我背後什麼都沒有,賠光光怎麼辦?」原來,那雙長滿繭的手,不但是林保雍向上發展的力量,也默默指 引著他經營投資大方向。

林保雍

出生:1952年

現職:神腦創辦人兼總裁

經歷:《實業世界》廣告業務

學歷:東勢初中

婚姻:已婚,育有兩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28

賀鳴珩不靠富爸爸庇蔭 自力開創一片天 十八年磨一劍 台灣期貨教父稱霸傳奇

2012-01-16  TWM




專注做一件事有多難?有人寧捨家族光環,花了整整十八年時間,從無到有,由小而大,成為今日台灣的期貨教父,十八年磨一劍,只為建構一個健康的產業環境, 他是賀鳴珩。

撰文‧劉俞青

星期天早上十點多,新北市烏來山區的加九寮步道上,一個熟悉的身影在步道上疾步而上,定睛一看,正是寶來曼氏期貨董事長賀鳴珩。

賀鳴珩走這條步道已經有好幾年了,他喜歡這裡原因是,上、下山可以走不同的路,就如同他的「期貨人生」一樣,他自行開疆闢土,走出一條全新的路。

今年四月之後,元大證與寶來證正式合併,如果沒有意外,賀鳴珩將出任合併後、也是國內最大期貨公司董事長。但回首十八年的期貨生涯,就如同上山、下山走不 同的路一樣,賀鳴珩不僅開創新局,自己也幾乎成了台灣期貨業的代名詞。

同業提起賀鳴珩,佩服勝過較勁,「在地下期貨橫行的年代,老賀是在台灣《期交法》還沒有上路之前,就開始奉公守法進行交易的第一人。」一位金融業資歷超過 二十年的資深人士表示。

訂下規矩 讓所有程序透明化賀鳴珩的人生,幾乎就是台灣期貨發展史。十八年前,他與外商合資成立羅盛豐期貨,同時也引進了外商的電腦下單系統,當時的羅盛豐只是一家 小期貨商,和同期的大華期貨、泛亞期貨相比,羅盛豐的規模大概只有其三分之一而已。

但賀鳴珩深知,在市場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規模大小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規矩」。尤其在當時地下期貨橫行的那些陋習,例如下空單、捲款潛逃等違規情事頻 傳,但這些絕對不是產業發展的長久之計,更讓期貨市場一開始在台灣萌芽就留下壞印象。因此賀鳴珩從羅盛豐期貨開始做起,把許多舊規制度化、體制化,從下單 到回報都採電腦系統撮合,讓所有程序都更透明清楚。

有趣的是,一開始,羅盛豐期貨就在如今台北市復興北路上大同大樓上的小角落開張做生意,這棟大樓後來也是元大證券馬家的「起家厝」,元大證券就從這裡開 始,一路壯大,成為如今全台灣最大的證券商。而賀鳴珩也曾打趣,說四月合併之後,自己繞了一圈,「竟然又回到這棟大樓裡來。」「聰明、冷靜」是同業形容賀 鳴珩最鮮明的特質,他深知每一個不同的時期,需要的各種「養分加持」。

一開始,他懂得運用外國期貨商成熟的制度,來幫助自己站穩第一步,也樹立起與同業的差異。因此繼與外商合資成立羅盛豐期貨之後,二○○○年底他又進行一次 合併,這次的合作對象,是全球最大的期貨商集團瑞富集團,合併後瑞富雖然持股過半,但仍由賀鳴珩出任董事長。

促成元大、寶來合併 當上龍頭二○○○年之後,他轉而開始追求規模成長,因此合作對象改為與國內業者合併。他在○三年宣布以小併大,與寶來期貨合併,成為「寶來瑞富」期貨,後 來又與英國曼氏集團合作,成為「寶來曼氏」期貨;囿於期貨的專業與股權實力,他仍然繼續擔任合併後的董事長;然而此時,寶來曼氏早已脫胎換骨,躍為台灣前 二大的期貨商(與元大期貨互為一、二)。

聰明如他,知道一家企業有了專業與規模,下一步,就是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七年,他排除萬難,逐一排解櫃買中心的種種疑慮,終於將寶來曼氏成功推上櫃, 成為台灣第一家上櫃的期貨商,這一著好棋,不僅讓寶來曼氏成為台灣期貨業第一把交椅,也從此奠定自己在期貨業的教父地位。

那一年,賀鳴珩四十六歲,此時外界幾乎已經要忘記,他原是出身廣豐紡織集團的世家公子,他沒靠父蔭,胼手胝足自行開創出的天地,果實甜美。

如今,他再一次跳躍,促成元大與寶來兩大券商合併,他自己也憑藉實力,成為國內最大期貨商董事長,但他不談過去輝煌,永遠只談眼前腳下。打開資料,他暢談 旗下唯一一檔期信基金「寶富多元策略期信基金」,因為能夠多空布局,因此績效亮眼,而在國外,期信基金常是空頭市場下的熱賣商品。他逐一仔細介紹商品性 質,對其中所布局的每一種商品市場的走勢看法,事必躬親的專注態度,也許就是今日成績的最佳答案。

賀鳴珩對台灣期貨業一路成長的貢獻無須多述,而他清晰冷靜的腦袋,一步一腳印,十八年磨一劍的專注與執著,或許正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特質。

兩岸期貨系統 溝通無障礙台灣金融業有哪一套系統可以和中國金融業完全銜接?答案是,只有期貨。

事實上,日前才有台灣的期貨業者和中國業者連手,共同舉辦兩岸期貨的實戰交易,中國的期貨商把台灣期貨這一套系統直接搬過去,兩邊溝通完全無障礙。

但期貨業行,可不代表所有金融業都可照辦。根據台灣期貨業者私下透露,雖然同樣名為「即時下單系統」,但股票與期貨的「實質撮合能力」卻差很多。台灣券商 的現貨股票撮合時間,雖然也號稱即時,但實際上每一筆撮合,從下單、撮合、風控到回報,卻要長達十幾秒鐘,業者打趣說,「這系統大概和阿里山的小火車一樣 古老」,而期貨卻是名副其實的「即時撮合」,只要百分之一秒。

也因此,在還沒有開放期貨赴對岸參股投資之前,業者說,如果可以開放「台灣期貨商轉投資的資訊公司」赴對岸投資,倒也是另一種拐彎賺錢的方式。只是問題卡 在,台灣金管會還沒有開放期貨商可以轉投資資訊公司,也讓這條「金流」目前還未能正式開通。

賀鳴珩

出生:1961年

現職:寶來曼氏期貨董事長

經歷:羅盛豐期貨總經理

瑞富羅盛豐期貨董事長

寶來瑞富期貨董事長

期貨交易所董事

學歷:政大銀行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MB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5

放下兄弟之爭 七年專注新纖轉型 脫下西裝跑業務 吳東昇自立闖出一片天

2012-2-20  TWM




七年前的兄弟之爭還讓人記憶猶新,但吳東昇放下紛爭,回到集團的發源地|中壢新纖廠,打造他的材料王國;脫下西裝,換上工廠制服,他和員工一起吃了上千個 便當,如今,新纖轉型成功,旗下金雞母友輝股價上看百元大關,回首來時路,點滴心頭。

撰文‧林月然

七年,可以改變多少事?可以讓小樹長成大樹,也可以擱下兄弟紛爭,獨立闖出一片天。至少,新光吳家的么子吳東昇做到了。

近年來鮮少露面的新纖集團董事長吳東昇,去年底在新纖中壢廠盛大舉辦新纖四十一周年廠慶;雖然景氣還未回春,但是吳東昇卻在廠慶上大聲喊出要在六年內砸下 二四○億元的投資計畫,展現出自信與霸氣。退守新纖七年的時間,吳東昇擘畫的材料王國雛形隱然浮現。

說是「退守」,並不為過。時間回到二○○四年七月,吳東昇一手創立的台証證遭到吳東亮主導的母公司台新金控撤換董事,在無預警的情況之下,一口氣掃盡吳東 昇在台証證的人馬,引爆兄弟兩人之間的衝突。隨後又發生了新纖董座鬧雙包事件,兄弟分家的爭議燃燒至沸點。一直到十一月母親吳桂蘭出面協調,才一舉拍板敲 定了四兄弟各自的事業版圖。

七年前

吃不到肉只吃到西瓜子

從此,老大吳東進經營新光金控、新光人壽、大台北瓦斯、新光醫院。老二吳東賢經營新光紡織、新光產險。老三吳東亮經營台新金控、台証綜合證券、台新票券, 而老么吳東昇只分到新光合纖,一家老牌化纖公司,與手握千億元資產的金控公司相比,被外界視為是「吃不到肉只吃到西瓜子」。

吳東昇是家裡最會念書的兒子,從建中、台大法律系,然後出國念書拿到哈佛企管碩士,以及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吳東昇一直是最得父母吳火獅、吳桂蘭疼愛的小 孩。也因為身為老么,最沒有包袱,所以性格浪漫、懷抱理想主義。

從美國回台之後,吳東昇創立了允晨出版社,後來因為家族和前總統李登輝深厚的情誼,又認同他的理念,還踏入政壇,當過國民黨、台聯不分區立委,至今仍然是 台聯的大金主之一。

從未接觸過製造業,外界都對吳東昇能否扛起新纖這個老招牌存有疑問。但新點子特別多,想到就做、敢拚敢衝,這樣的個性,卻意外地為擁有六十五年歷史的新 纖,注入了光電材料的新血;努力七年後,老瓶裝新酒的新纖因而繳出漂亮的成績單。

原本以化纖原料起家的新光合纖,在○四年十二月由家族老四吳東昇接任董座。吳東昇坦言,家裡以製造業起家,小時候看工廠作業覺得很辛苦,所以曾經抱著不要 去碰製造的想法。

「放倉庫的布萬一泡了水,拖都拖不動,擺久了更是沒有價值。」但當時的吳東昇只剩下新纖這個舞台,他轉念一想,沒有退路,面對這關鍵的一戰必須抱著必勝的 決心。因此,頂著哈佛法學博士光環的他,脫下西裝、穿上工廠制服,整天泡在新纖工廠裡,和員工一起吃便當開會,一切從頭學起,一周五天都是在中壢工廠和台 北財務處兩頭跑,還親自到迪化街跑業務!

當時的產業環境已經慢慢改變,聚酯產業歷經了一波將近十年的空頭,同時受到中國產銷次序混亂的衝擊,幾乎連續都是在損益兩平的邊緣。

求新求變的吳東昇毅然決然地在內部推動變革,發表「新纖二十一計畫」,進行組織再造、加強授權、實施變動成本管理會計制度、落實營業AO個人績效、修改績 效獎金辦法,及推動順流專案改善。其中一項關鍵就是產品大變革,本業方面轉型切入獲利率較高的工程塑膠,另一方面,也是如今轉型成功的最大關鍵,就是成立 了新事業群跨入陌生的光電材料領域。

七年後

擦亮老招牌 材料王國成形新纖總經理何賢忠分析,在金融領域浸淫多年,吳東昇很講究數字,財報盯得很緊,如果沒有跟上業績,他馬上抓起電話就問「出了什麼問題?」當時 受到中國低價競爭,傳統的衣著用纖維已是一片紅海,廠商經營都很困難,不過工業用市場仍有利可圖。新纖內部說道,吳東昇「很敢衝」,對於賠錢的生意是快刀 斬亂麻,說不做就不做,降低聚酯原絲及加工絲產能,轉而找上電子業、汽車業,擴大供應包裝材料、工程塑膠等產品給鴻海、勝華、台達電等廠。

這一轉變,讓原本已經奄奄一息的新纖注入活水;○九年新纖本業開始獲利,一○年每股盈餘達到一‧二一元,創下十三年來新高,去年前三季每股盈餘也有○‧七 二元。吳東昇接掌之初,營運陷入低潮的新纖,市值曾經只有七十五億元,如今新纖市值超越一八○億元,翻了二‧五倍,顯示吳東昇的營運成績獲得了市場的認 同。

走過谷底

所有事業體全部賺錢

除了本業開始獲利,旗下光電材料轉投資事業更是不斷孵化出小金雞。新纖前總經理柯耀宗深受吳東昇的倚重,也是負責新纖光電事業的靈魂人物。柯耀宗在杜邦服 務三十多年,轉換跑道到新纖服務,發現新纖事業體過度集中在化纖產業,而且既有的產品不具未來成長性,必須轉型另尋新出路,在吳東昇力挺之下,一手規畫投 入光電事業。

當時正逢台灣面板產業起飛,柯耀宗嗅到了機會,多年來在化纖領域累積的薄膜、Coating(塗層)技術,正好可以藉此跨入光學級材料領域。當時工研院正 好推動面板設備、材料本土化,新纖也找來了工研院的團隊,以自有技術開發出光學膜。

回憶進軍光電材料業之初,吳東昇忍不住感嘆,當初看到面板產業這麼大,想說只要做出來,鍍膜就像印鈔票一樣。

實際做了才知道,光電上游材料大多是從日本進口,材料昂貴而且又是連續製程,一旦有瑕疵,整個都報廢了,「燒錢的速度還趕不上出貨的速度!」已經上市的友 輝初期也繳了不少學費,四年裡就燒掉一個資本額,讓先前獲利不佳的新纖更是雪上加霜。

柯耀宗透露,當時很辛苦,除了有內部營運的問題,連續虧損更是讓公司面對來自股東的壓力,當時甚至有董事在董事會上,拿著滿江紅的財報質疑投資是否還要繼 續?

不過吳東昇的理想性格讓他敢於逐夢,看績效更看未來,面對內外的質疑一肩扛起,堅持走對的路。

友輝率先成為光電事業群第一家甩開虧損的公司,○九年正式量產出貨,當年就賺進一個資本額,成為第一隻新纖投資光電事業的金雞。友輝去年前三季每股盈餘 六‧八八元,全年獲利上看八元,在面板零組件廠一片虧損聲中,友輝的獲利表現格外亮眼,近期股價表現更是嚇人,一路衝上九十元,甚至上看百元俱樂部。

求新求變

綠繪產品發揮新創意

而且光電新事業的比重持續擴大,緊接著達輝、新輝都將陸續推動上市櫃。吳東昇分析:「你看我們的工廠,二十四小時都在跑,跑出來的產品就能換成鈔票,賺錢 是很踏實的。」全力衝刺製造業的同時,吳東昇並沒有放下他最喜愛的金融業,○八年底登錄興櫃的大台北銀行,很有可能在今年上半年轉上櫃,二十多個據點全在 大台北的台北銀,極有可能成為第一個信合社改制上櫃的銀行;此外,雖然只有一個據點的新光證券,專攻網路下單,業務量已經跨過損益兩平點。

換句話說,儘管景氣低迷,但如無意外,今年吳東昇旗下所有事業體將全數獲利。

經過七年的淬鍊,經歷過分家,年輕時的稜角已經慢慢磨平,吳東昇學會沉潛,但不變的仍舊是他求新求變、勇於嘗試的個性。

新纖中壢廠,是當年新光創辦人吳火獅發跡的起源地,踏入這個傳統工廠的大門,兩旁盡是綠意盎然的簡單盆栽,這是新纖近年利用自家聚酯料源新創各式花卉、花 器魚缸的「綠繪產品」,並打出「iEcoFun」品牌,發揮創意產值。退守新纖的吳東昇,在製造業卻意外地開創一片新天地,重新擦亮了新光集團的招牌。

吳東昇

出生:1953年

現職:新纖、新光開發、大台北銀行董事長經歷:1986年設立台証證券 1993年從政,曾任國大代表、立委 2004年退出政壇,接手新纖重回家族事業學歷:台大法律係、哈佛大學法學博士、企管碩士家庭:妻子何幸樺,育有2子景氣低迷,吳東昇旗下版圖全數獲利 單位:新台幣業別 公司 資本額(億元) 股價(元,2/13) 市值(億元)化纖 新 纖 182.82 10.05 183.73 光電材料 友 輝 4.84 93.60 45.30 新 輝 8.88 (預計2年內掛牌)達 輝 33.30 (預計2年內掛牌)新 科 12.54 (預計今年上興櫃)金融 大台北銀行 23.10 10.70 24.72 新光證券 13.70 (暫無上市計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02

就是他們!印出世界第一片人造肉

2014-09-29  TCW
 
 

 

一對匈牙利父子,從三年前開始,打算徹底翻轉一千二百年以來的家鄉飲食習慣——不殺一隻牛,也可以吃到匈牙利燉牛肉。

很多人說他們瘋了,但是全世界蜂擁而至的資金又急著和他們合作,這個將改變世界的計畫正在上演,十月,在《商業周刊》舉辦的「二○一四商周創新之夜」中,將進一步揭開人造牛肉(cultured beef)的秘密。

去年十月,一場九分鐘的TED演講,時間只有尋常TED演講的一半。

演講結束後,TED創辦人安德森(Chris Anderson)衝上台問觀眾:「有沒有人想吃?」

每位在場觀眾在第一秒鐘立刻舉起手來,高喊「Yes!」

勾起TED這群聽眾的食欲、讓他們這麼想吃的,就是人造牛肉。

一個場景,雙重狂想要憑空做出牛肉,還要把它賣出去

這個應屬科幻小說的場景,現在卻有人要將它落實在日常生活裡;這一片薄薄的肉,也將解決人類未來糧食短缺的問題。

這是一個「射月亮」(Moonshot)等級的雙重狂想:第一重是無中生有製造牛肉,第二重是要在超市上架,成為生活日常。而實現第一重狂想的,是密蘇里大學教授加伯.佛格區(Gabor Forgacs),他是全球第一個使用3D生物列印機,製造出人造牛肉的科學家;第二重則是加伯的兒子安卓思.佛格區(Andras Forgacs),正是TED那場九分鐘演講的講者。

他們於二○一一年成立了生技新創公司「現代牧場」(Modern Meadow),這名稱正宣告他們的主張:現代牧場不用位於偏遠的郊區,不必充滿血腥和排泄物且禁止參觀,可以設在都會區裡的無塵室,有專人介紹製作過程,還可成立觀光工廠,開放學生、研究者觀摩。

過去五年,人造肉吸了不少金,像世界最重要的動物保護組織——動物倫理聯合會(PETA)就投資一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萬元),贊助在二○一二年讓人造雞肉市場化的企業;Google創辦人之一的布林(Sergey Brin)去年投資二十五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一千萬元)給荷蘭馬斯垂克大學教授波斯特(Mike Post),開發人造牛肉。

相較之下,現代牧場的佛格區父子檔是最吸金的團隊,廣受官方、創投和億萬富翁青睞。官方資金如美國農業部,和國家衛生基金會旗下小型企業創業研究基金的二十五萬美元,矽谷支付寶黑手黨(PayPal Mafia)創辦人提爾(Peter Thiel)的三十五萬美元,今年六月還拿到亞洲首富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一千萬美元挹注,其他股東還包含全球最大創投紅木資本公司等,募資金額總共達一千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億二千五百萬元)。

一個點子,解決未來難題土地、水資源消耗,皆減少逾九成

點子瘋狂,而回本、獲利卻是未知數,即使如此,為何現代牧場這麼吸金?

「他們投資我們的理由是『看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現代牧場執行長安卓思在接受《商業周刊》越洋獨家專訪時解釋。更讓人著迷的是,這個瘋狂的點子開啟了人類對於未來無限的想像,激發出千萬種可能。

根據聯合國去年所做的未來人口預估,到二○五○年,全球人口將從目前的七十二億擴張到九十六億,足足多出三成,而人類對動物性蛋白質的需求——尤其是開發中國家,也同步成長;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調查顯示,二○五○年,中國和印度對牛、羊肉需求,對比二○○六年增幅分別為一一六%和一三八%。

需求等於市場、等於商機。二○一二年,全球七十億人口共消耗六百億隻牲口,到了二○五○年人口數達近百億時,預計消耗一千億隻動物,消耗總重量為四億六千五百萬噸的肉;一年光牛、豬、雞的產值便高達七千一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一兆元),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兩倍。

另一個問題則是,動物性蛋白質既耗能,又是最大污染源。

安卓思指出,要長出四分之一磅的漢堡肉,要消耗近七磅的穀物、六百加侖的水(相當於一個人洗六週的澡)、七十五平方英尺的土地、一千零三十六英熱(BTU)的能源(等於智慧型手機充電三十次)、排放十三.四磅的二氧化碳(相當於汽車跑二十五英里)。其中產生的溫室效應氣體占全體的一八%,是所有排放氣體中最大量的。

「相對的,實驗室出產的人造肉,占用的面積比天然肉少了九九%,水用量少九六%,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少九六%,能源減少四五%,」安卓思說。

但,更吸金的是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

佛格區父子用於人造肉的方法稱為「生物製造」(biofabrication);被稱為二十一世紀生技製造業的典範,因為這種方法直接取用生物最基本的活的原材料,好比細胞、分子,運用發展生物學、組織工程、生物材料科學等跨領域學科的方法,製造生物產品。細胞要能結合成組織,才能進一步被製作成產品,所以細胞融合是生物製造的基礎。

簡單說,製造一塊人造牛肉,採用的原料就是牛身上的細胞,不會再動用到地球上珍貴的資源。

加伯在生物製造領域是先驅型的人物,被稱為生物列印之父,正是因為二○○三年他在任教的密蘇里大學實驗室裡,發明了用親水性凝膠(hydrogel)促進細胞融合成組織的新方法,然後進一步將細胞漿注入生物印表機內,已經可用3D列印印出血管,血管之後是器官的組織,終極目標是列印出器官。

生物列印在二○一○年被《時代》(Time)選為五十個最佳發明之一,加伯也在同年與女神卡卡(Lady Gaga)、LinkedIn創辦人霍夫曼(Reid Hoffman)一同被《快公司》(Fast Company)選為百大創意人物。

從列印器官著手,長路漫漫植皮、換腎等技術,仍比不上移植

這個做法的好處比如說,八年前,陳先生因家中失火,右臉嚴重燒傷要植皮,比對的結果只有左右大腿外側的皮適合,偏偏他兩腿大腿外側都刺青,若用此處植皮,刺青將像面具一樣留在臉上。家人為保住他的性命,兩害相權取其輕,決定用左腿外側外皮植皮(因為右大腿的刺青圖案是鬼臉),結果性命保住了,刺青也終身留在臉上。另一案例是,四年前藝人Selina拍戲時被火紋身,多次開刀取頭皮移植到受傷部位,痛苦不堪。

同樣的狀況若能使用生物列印,醫生直接從患者身上取出皮膚細胞,培養成更多細胞後,融合成組織,再列印出一塊與燒傷範圍等面積、弧度相同的皮膚組織,覆上傷口,上述兩人的痛苦會減輕許多。

二○○七年,在麥肯錫顧問公司上班的安卓思,工作內容正好是從實驗室裡找出轉化成商業模式的機會,他覺得父親的研究很適合轉化成病人的實際需求,於是找了幾個夥伴和父親一同創立全球第一個使用生物列印做生物製造的公司——新器官(Organovo)。

當時印列新器官的發現,是生物工程上的大突破,根據美國腎臟基金會統計,全年等待腎臟移植者有十一萬一千人,其中只有一六.七%的患者等得到腎。但要能做到修補器官甚至列印器官,取代人體器官移植,還是漫漫長路。因此對安卓思而言,這個技術是很棒很創新,但不是真正殺手級應用,沒辦法改變什麼現況,直到二○一○年。

在人造食物發光,獲得資助生物製造用在消費品,經濟又環保

這年,他剛好住在中國,當時牛肉價格已連續九年上漲,中國從牛肉出口國變成牛肉進口國,超市的牛肉價格半年調漲一次,甚至遠從阿根廷進口,品質不好,但當地人還是照買。看到當地人對肉的需求和價格飆升,觸動他將核心技術從醫療轉到食品。

「如果我們能把用於培養肌肉組織和皮膚的方法,用來培養肉和皮革,機會更大,」他說。於是二○一一年,他從中國回美國後,便成立「現代牧場」,重心從醫療轉到食品、皮革等消費品,成為第一個將生物製造用於消費品的公司。

一開始,他們沿用生物列印,印出牛肉和豬肉,在二○一一年的TED醫學論壇上,加伯短短六分鐘演講的重頭戲,就是現場用超小平底鍋,撒鹽和胡椒,烹調一塊約半截手指大小的人造白色豬肉片(編按:白色是因為沒有血管),然後當場吃掉,打響現代牧場3D列印肉的名號。

「現代牧場用生物列印,經濟且有同理心的解決地球問題,」投資者之一的「突破實驗室」(Breakout Lab)發言人表示,「我們願意支持他們將願景轉為現實。」

而3D列印肉品要面對的問題是,短期內還無法降低成本、大量生產。過去三年,安卓思先調整策略,一方面將產品線轉為皮革和食品雙路線,因為皮革的細胞組織比肉單純,且爭議較少,所以將量產重點放在皮革;未來,一些強調環保的名牌皮包、皮鞋,都可以透過3D列印生產。

全世界已有五十個人試吃過他們所生產的人造肉。「你總是會遇到懷疑論者看待新科技,我們熱中於使用新科技,我們也認為自己製造出來的東西很炫,」安卓思自信滿滿的分享他的成果,「我們不是為了百分百滿足外人,而是要讓對的人留下對的印象,慢慢會變好。唯一打敗懷疑的方法就是嘗試它。」

採訪結束前,安卓思留了一手,關於人造牛肉最新科技的突破,他保留在這次台灣行的論壇中發表,「很感謝台灣對我們這家十五人小公司感興趣,我們活在由經驗建立起來的世界裡,只是想為世界解決問題,我們期待亞洲人會對我們說:『是啊,我們也認為你們現在解決的問題很重要。』」他說。

【延伸閱讀】從牛身上取細胞,就能印出牛肉!——3D列印牛肉流程圖

1.取一小塊「真牛肉」做組織切片

2.分離肌肉內的衛星細胞

3.加入親水性凝膠使細胞增生,變成細胞漿

4.用生物3D印表機,將細胞漿列印成薄片

5.將薄片組合成塊,並調整質地

6.添加味道、鐵質與維他命,組合成常見的肉片

7.烹飪後即可食用

資料來源:Solve for X foundation

整理:單小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47

一片迷茫中,如何看滬港通引領的未來 長線漫步者

來源: http://xueqiu.com/6981947864/32860215

     股市上漲了,股民的心理又開始複雜了,雪球上各種聲音開始發散,一方面希望股市上漲,一方面懼怕股市回調,這個心理絕大部分人都會有。那麽,如何才能盡量消除這種心理呢?我想最好的就是對自己所投資的行業或者個股有清晰的邏輯認識。知道你買入的這支個股,是屬於長線投資還是中短線投資或者是投機呢?不知長短,心理沒底。

      那麽現在面臨的情況是:進入股市資金和杠桿資金在不斷加大,市場漲起來了,但是因為如此,大盤也會震蕩幅度加大。但總體社會投資渠道變窄,股市已成為民眾考慮的較佳的投資渠道,這應該是長久慢牛產生的根基。所以股市慢牛的基調不變,但是震蕩幅度加大,這應該成為大形勢的判斷。
     具體的邏輯我9月4日因為參與@唯一幸存者遊戲,所以當時對股市有一個判斷並在雪球發帖:“這波上漲以及未來的上漲還會是由資金推動,房產正式步入熊途--資金尋找投機口,地方私人借貸風險日益暴露--資金不敢再由別人掌控,實體經濟不見好轉--資金對實體投資缺少信心,所以說這波牛市沒有理由和原因,未來股市的存量資金和增量資金的情況將決定股市走向。今年的小牛市基本可以判斷不是由經濟的基本面轉好而是由資金面轉好而帶動的,所以未來需要密切關註的是資金的流向,股市里資金的心理變量!

     那麽目前面臨的一個改變在於滬港通開通,在10月26日我的雪球貼里我表述過對滬港通的看法:“滬港通最初設立目的所為何來呢?無非是引導A股投資觀念和投資格局向外圍市場看齊。如果現在A股低估有投資價值,難道A股會缺錢嗎?從房地產及私人借貸跑出的資金正在湧入A股。如果A股高估,則滬港通開通豈不是引水入港嗎?此前媒體將股市上漲歸結於滬港通卻是錯誤的,上漲是資金流入的結果,滬港通只會引起A股結構性調整,即重成長重價值輕概念。”應該來說國內股市自滬港通為起點,正越來越向國際化靠攏。那麽面對這個改變投資者心理有什麽改變呢?我想,這個趨勢讓投資者不得不考慮如何選股,來面對即將到來的國際化思維而引起的投資邏輯的改變,這就像面對一條從未走過的路,不知道該如何走下去才是正確的,這也就是當前投資者面對的難題。

      這也就是當前的市場處於茫然狀態的原因。

      那麽是否還會存在確定性的投資邏輯呢?我想在此思維下,存在二種確定性:

      第一,在此思維下,即算投資者未有清晰思維來面對,但內心的第六感會讓投資者作出先於自身判斷的選擇,這個選擇就是拋棄績差拉圾股和爆炒的概念股,因為面對國際化,這個會確定被市場拋棄,所以中小創的這次下跌,只是開始,而且不可逆轉,這是第一個確定性下跌的邏輯。

      那麽第二,明確性上漲的機會在券商,國際化必然帶來股市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和交易方式方法的一系列創新,加上股市長期慢牛,交易量上升,這個趨勢己經確定明顯並有可預見性。當然,由於券商股熊了很長時間,市場參與者最開始還是有很多猶豫的,所以券商現在處於第一階段,由投資者內心第六感推動上漲,隨著判斷越來越強化和清晰並被市場認可,第二階段上漲會加速。我將券商股的上漲歸納為:資產證券化、估值國際化、交易制度化、投資市場化,此“四化”帶來的券商機會。
      (在10月24日我的雪球帖子里,《券商股的春天來了嗎?》里我談到過這個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最近幾年以來,券商股的股價表現非常之差,甚至還不如巨無霸的銀行股,一直在低位徘徊。很多券商股即算從最低點算起,也上漲不過20%,這是一種什麽樣的情懷啊!股價堪比鋼鐵水泥這些處於行業飽和、無利潤的夕陽行業。但是券商到底是不是夕陽行業呢?我們從國外的發展情況來看,資本市場的發展離不開券商業的發展,而我國的資本上市還只能說剛剛起步,離規範都還距離較遠,更不用說離繁華有多近了。具體到券商股,我們還在靠傭金賺取利潤,最近幾年,傭金水平大幅下降,券商行業也陷入了業績危機,但是這種危機促使券商轉變思路,開展創新,最近,券商業績也有了好轉跡象,這一方面來源於股市交易轉暖,一方面也是券商自身轉變思路的原因吧。這屆政府上臺後,在各個方面開展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是無論何種改革,都必然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改革。無論何種改革,都必然要體現在國內企業業績的增長和效率的提升,那麽這種改革也必然會引起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的改變。滬港通開啟、退市制度進入議題、註冊制即將到來、資本證券化、新三板突圍,這些都會是現在和未來的具體動作,這些動作最後都會對券商行業有重大利好作用。那麽,對於目前還處於歷史最低位,股價漲幅和鋼鐵水泥為伍的券商股,有什麽理由不看好呢?!”)

       至於其他大盤股,處於相對的不明確,但是前期在券商股的上漲帶動下,由曚朧的跟隨思維帶動買入,也正因為投資邏輯的不清唽和不確定性,所以此類大藍籌和低pb股的上漲持續性不強,往往由情緒推動,故成為一日遊或雙日遊。很多人認為大藍籌是否在轉向時,我認為這是不確定的。在股市國際化市場化該如何去應對的邏輯沒有明確前,大藍籌還會處於震蕩中。這種邏輯明確應在滬港通正式開通後若幹月後形成市場一致認同的邏輯後開啟新的一頁。那時我們才可以明確判斷未來的選股方向。

    至於銀行的上漲,則更加是由於券商的帶動。從邏輯上來說,未來受益資本證券化和資本項目對外開放和制度創新的,券商>期貨信托>保險>銀行,銀行處於最後一個。

     以上純屬從股市宏觀層面和股市微觀交易心理學的角度來作出的交易方向判斷。但我堅信,市場會給我答案,我是對是錯。@今日話題 @不明真相的群眾 @小小辛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498

能源互聯網主題崛起,一片藍海!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01

能源互聯網主題崛起,一片藍海!

作者:徐彪、劉晨明

能源互聯網,又一個正在興起的“互聯網+”

當我們聽到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旅遊這些新鮮名詞的時候,它們已經悄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互聯網能源將是下一個顛覆能源行業的新貴,一個全新的“互聯網+”正在緩緩升起。能源互聯網是一種在現有配電網基礎上通過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了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和分布式儲能裝置,能夠實現能量和信息流動的新型高效電網結構。概況來說,它是一個能將大型集中式發電機組、分布式可再生發電端、儲能設備、各類終端用電機器通過自動化、智能化軟硬件連接起來的信息物理系統。


能源安全?能源互聯網將拯救中國!

在經過了近30年不惜代價的粗獷式發展以後,能源安全已經成為擺在中國面前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簡單來說,能源安全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我國石化能源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問題,二是電網安全這一在世界範圍內都存隱患的問題。而可再生能源和互聯網的結合將從根本上顛覆傳統的能源系統,並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安全的問題。


可再生能源+互聯網:能源互聯網

“互聯網”的智能終端通過采集每一個終端用戶(包括家用電器、汽車充電樁、工廠大型機器設備、商用照明等等)的用電數據,對終端用戶的具體行為習慣進行分析,測算出在每個不同終端用戶在不同情況下的用電情況。

可再生能源與互聯網結合後,采用分布式能源采集系統,充分采集散落在地球各個角落的哪怕是十分微小的可再生能源,再通過存儲技術將這些間歇式能源存儲起來。最後通過能源互聯網系統,按照上述智能終端獲得的數據和預測分析的結果,進行統一調度,確保能源的高效利用。


能源互聯網主題投資,大勢不可違

從能源互聯網應用的核心邏輯來看,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增長過快以及傳統電網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情況下,發展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互聯互通為本質的能源互聯網將是大勢所趨。與互聯網對其他傳統行業的改變相比,能源互聯網對於傳統能源行業的顛覆將更加振奮人心。

從近期的催化事件來看,包括國家電網董事長劉振亞所著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在京首發,克強總理兩會報告分別8次提及能源和互聯網兩個關鍵詞並將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戰略,以及“新電改方案”落地的預期不斷升溫等,都將使能源互聯網主題不斷發酵。

對應到主題投資機會上,建議重點關註能源互聯網的儲能和智能軟硬件等幾個核心技術方面的相關上市公司。包括:開元儀器(300338)、彩虹精化(002256)、陽光電源(300274)、愛康科技(002610)、科華恒盛(0023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75

「科技業的武則天」 藍思周群飛敢賭、敢砸闖出一片天 沒有她,四成Apple Watch沒法出貨

2015-03-23  TWM
 
 

 

她有野心、有眼光、有能力,十二年內從玻璃工廠小員工,翻身成中國女首富候選人。

她曾讓蘋果一上市就宣布缺貨,讓全世界等她生產的保護玻璃;藍思科技上市後,她大舉進軍觸控玻璃領域,挑戰台灣科技廠。

撰文‧林宏達

在iPhone 6表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玻璃,中間略厚、兩側漸薄,一如蟬翼,這片玻璃是中國藍思科技的產品,全球每五支手機,就有一支的保護玻璃出自這家公司。蘋果Apple Watch採用的藍寶石保護玻璃,全球只有兩家主要供應商,藍思就是其中之一,去年,藍思占蘋果採購量約四成。

玻璃,硬度六.五,比鋼刀還硬,經過一千度的高溫,才能融化玻璃,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群飛,卻用十二年時間,讓冷硬的玻璃,展現塑料般滑順的手感。

也是這片薄薄的玻璃,讓她征服蘋果、三星,讓藍思成為中國最大的蘋果概念股,還可能將她推向中國女首富的寶座。

三月十日,藍思科技是中國創業板上最熱門的股票,這一天,網路上超額認購的倍數達到一五二.五一倍,一千個人當中,只有六.六個人能買到藍思的股票。

藍思科技被稱為「創業板的中石油」,因為它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蘋果概念股,這家公司去年營收人民幣一四四億元,毛利人民幣三十二億元,毛利率二二.三五%,和歌爾聲學是蘋果在中國的兩大重要供應商。

周群飛個人就擁有藍思九七.六%股份,以藍思科技每股人民幣二十二.九九元的發行價計算,周群飛的身家至少是人民幣一三六億元。安信證券預估,藍思的股價將衝上六十九.七五元,屆時,周群飛的身家將衝上人民幣四一二億元,超越碧桂園董事局副主席楊惠妍,成為中國新女首富。

藍思女董座,一頁翻身紀打工仔學走技術,自立門戶藍思上市前夕,最受注目的相關新聞,不是藍思的經營狀況,而是周群飛的發跡歷程。中國社群網站瘋傳,周群飛當年只是一個從湖南來的打工仔,她先進入製造手錶玻璃的伯恩光學工作十年,接著從小三成為正宮,嫁給伯恩老闆,要求對方幫自己成立公司,成立後隨即離婚,還帶走大量客戶。有人形容她是「高科技產業的武則天」,因為她跟武則天一樣,擺脫丈夫,自立門戶。

這段故事更像公司上市前,被對手打擊的橋段。但這也讓周更顯神祕,她一向低調、鮮少公開露面,她憑哪一點,在短短十二年內快速崛起?

「在中國,做手機保護玻璃的公司有一百家,蘋果只找伯恩和藍思。」一位台灣高科技玻璃公司老闆分析,如果要比蘋果訂單,伯恩的規模比藍思更大,但目前只有藍思上市。

根據《深圳商報》報導,伯恩是周群飛的老東家,周群飛曾在伯恩工作十年,當時伯恩主要經營的是手錶玻璃,現在科技產業熱中的藍寶石玻璃,原本就是運用在高級錶款上的常見技術。周群飛在伯恩工作十年後,掌握了玻璃製造的關鍵技術,跳出來自立門戶,二○○三年,她開始創業,剛開始,公司只有幾十名員工。

當時曾輔導藍思在湖南瀏陽成立公司的瀏陽市副市長張賀文回憶,○三年時,周群飛看到高級鐘錶的玻璃應用在手機上,當時預料不到,藍思會有今天的發展。

蘋果第一代iPhone要等到○七年才推出,當時手機沒有人敢用玻璃當保護材料,直到○四年摩托羅拉推出Razr V3手機,首次採用玻璃當保護材料,才刺激康寧拿出封存多時的技術,進攻手機市場。

周群飛眼光精準,大膽下注,Razr V3的保護玻璃,就是由藍思製造,V3大紅,讓她搶先卡位手機保護玻璃的商機。

做手機的保護玻璃,技術含量遠高於一般的建築用玻璃。同樣一片玻璃,不但要做到即使摔落地面,也不會破損,還要能按照客戶需求,印上各式各樣顏色,甚至切削成各種不同形狀,稍一不慎,玻璃碎裂,良率和毛利就會雙雙下滑。

在V3之後,真正讓她成名的是蘋果iPhone 5白色手機。

靠白色i4,吹響市場號角全球只有它,能做白色塗裝就在iPhone 4上市當天,蘋果突然發出新聞稿,蘋果的白色iPhone 4因為製程困難,將延後出貨,美國媒體追查發現,關鍵就出在藍思身上,因為這是首次蘋果手機前後都採用白色塗裝,全球只有藍思有能力替蘋果生產白色保護玻璃,藍思的產能,只及蘋果供應鏈產能的一半,蘋果只好放慢速度,等藍思出貨。

做這一小片塗上白色漆料的玻璃,難度在於塗裝的位置,誤差不能超過○.一公釐;就算位置對了,白色漆料的厚度如果太薄,會達不到設計師要求的質感;太厚,會難以跟觸控模組貼合。當時玻璃的搬運、處理,大多靠人力完成,在這樣情況下,剛創業的藍思,要生產全球iPhone使用的玻璃面板,十分挑戰。

「他們敢賭!」一位曾見過周群飛的台商觀察。周群飛贏在敢在情勢不明朗時大筆投資,手機保護玻璃產業剛起飛,她就大膽投資CNC(電腦數值控制)加工設備,用近乎雕刻的方式加工玻璃。一台CNC設備,即使由技術熟練的工人操作,每小時也只能生產三片玻璃保護蓋,後來藍思買下數百台CNC加工機,拉高競爭門檻。另一個例子是,為解決iPhone 4的塗裝問題,藍思後來還開發專屬的自動化系統,用CCD(感光耦合元件)自動辨識手機玻璃位置,解決生產瓶頸問題。

藍思的投資策略,證明周群飛敢砸、敢投資的個性。去年,外界傳出蘋果新iPhone螢幕將大量採用藍寶石材料,周群飛再次大筆投資,光是去年,藍思就增聘二萬六千名員工開設新廠,結果,去年藍思僅僅人力成本和折舊成本,就增加人民幣十四億元。

「你該研究,為何她身邊的人願意為她賣命?」這位台商觀察。藍思和伯恩長年進行技術和挖角戰,誰有人才,誰就能先做出客戶要的新型設計,但大多數股份都集中在周群飛身上,她如何讓人為她賣命?

「周群飛相當健談!」這位台商觀察,中國媒體報導,周群飛有感性的一面,她曾經為了爭取一名工廠女工的權益,在湖南省大會上,淚灑現場。

但另一面,周群飛和伯恩的挖角戰極為激烈,中國《南方都市報》報導,去年,伯恩和藍思才爆發挖角戰,藍思不只鼓勵伯恩員工跳槽,「如果能帶更多員工跳槽,還會有金錢獎勵,」一名被藍思挖角的員工坦言,這幾年,藍思陸續挖走四百名員工。藍思則表示,這是業界人才正常流動。

但被挖角後,不聽話的員工,日子未必好過。一名在伯恩工作十幾年的高階主管張顯波被藍思高薪挖角,他進入藍思後,雖一度當上廠長,但認為自己被排擠、監視;張顯波寄出辭職信後,被藍思控告用人民幣二.六萬元買通員工,竊取藍思機密。

張顯波表示,去年七月,他的老朋友、藍思前員工向他借人民幣二萬多元,約在深圳地鐵站見面,一到地鐵站,張顯波就被幾名便衣員警帶走,他發現,這些警察都來自湖南,也就是藍思的所在地,他手上的現金馬上成了證據,張顯波認為,「自己是被藍思設計的」。

打開藍思的上市說明書,藍思的股權九成九以上都集中在周群飛和她丈夫手上,達到數億股;此外,其他高階主管,持股不到百分之一,這也揭露藍思的權力結構,要成為藍思的高階主管,除了技術能力,也得接受董事長的強勢作風,才能在這裡生存。

超強勢、有企圖心

進軍觸控業,對台廠下戰帖至於藍思未來會不會跟台廠合作?「跟它合作,會擔心有一天被吃掉,」一位不願具名的台商表示,藍思正進軍觸控產業,同時提高自動化程度,將直接跟台廠競爭,藍思的上市說明書,也點名認為台灣的正達是藍思關注的競爭對手。

她的老朋友張賀文在部落格中說,周曾離婚,但「即使她沒有遇到前夫,也會遇到另一位懂得欣賞她的偉大男人;她傳奇的本質,不是她遇到什麼樣的男人,而是她是什麼樣的女人。」從玻璃工人到玻璃女王,周群飛靠著能力、野心和機遇,才能有今天的位置。

周群飛

出生:1970年

現職:藍思科技董事長

經歷:中國湖南省政協第11届常委、省工商第11届副主席等

學歷:大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13

兩位頂級天使徐小平和楊寧都投了小覓,防丟市場是下一片藍海?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18/149843.html

黑馬說:在智能硬件領域,投資人觀望較多,真正投的特別少。因為相較於軟件,做硬件模式太重,周期太長,糾錯成本也太高。而近期,一款小小的防丟神器小覓TM,卻得到了中國最頂級的兩位天使投資人的青睞,天使輪融資千萬級別,它到底是何方神物?

小覓的創始人龐琳勇博士(Leo)告訴你,這是全球最薄最強大的防丟器。而正是這塊小小的防丟器,也許一個新的時代將被開啟。


\文 | i黑馬 蒲鴿

龐琳勇稱自己是從來都是一個實打實的創客。從斯坦福畢業後,他創立過4家公司,參與1家公司的NASDAQ IPO,2家公司被收購。

第一次見到龐琳勇是在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他作為圓桌的演講嘉賓,探討了智能硬件出海的問題。在他創立的輕客科技公司(Slightech),其產品小覓被定位為全球最薄最強大的防丟神器。

第二次深入接觸龐琳勇是對他做專訪。

他談話氣場十足,言語中讓人充分感受到矽谷和斯坦福的氣息;他很自信,超強的跨界能力讓他在自我展現中駕輕就熟;他在聊到自己的產品時,充滿著熱情,眼睛里全是光芒,興致所到處笑得很開心,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自己孩子的暖暖的笑。

談到小覓,他興奮地稱,從未如此期待過一個產品,以前都是為別人做產品,這次的智能硬件創業終於是做一個自己想用的產品了!

日前,他正忙著小覓在京東眾籌和indiegogo的同時上線,從一開始,小覓的定位就是全球化產品,中美同時發售。

為什麽小覓在天使輪能同時被兩位頂級投資人看中?防丟器都未來可以應用到哪些場景?小覓與同類競品相比,到底有哪些核心優勢?未來的防丟市場空間有多大?輕客科技創始人龐琳勇博士接受創業家記者的獨家專訪,也許您從中能得到答案。

專訪記錄(略有刪減和調整):
 
相遇天使

記者:在智能硬件領域,投資人一般觀望比較多,真正去投比較少,這不像軟件,糾錯成本小,做能講講您如何拿到了兩位頂級天使的投資麽?這也算是爆點了。

龐琳勇:其實我也很意外。我去徐小平真格基金那邊也就不到三個小時,term sheet(投資協議)就簽了。想起來我都覺得很傳奇。其實我過去主要是見見我的斯坦福校友關愛之,想多認識一些斯坦福的校友。關愛之是斯坦福MBA畢業的,在真格做總經理。本來也就是吃個飯聊聊天,沒想到他們所有人都想聽我講講小覓這個產品,我就只好開講了,越講大家越興奮,大家看到我帶去的小覓樣品愛不釋手,講到一半我們就開始討論怎麽做小覓營銷了,就像一個team(團隊)似的。講完愛之就說咱們簽投資協議吧,我們就簽了。徐老師本來也投了很多斯坦福學生的創業,他覺得斯坦福學生創業的成功概率比較高。

記者:也就說,不光是產品,斯坦福本身就是一個背書。

龐琳勇:對,有這方面的原因。而我的經歷還很豐富,畢業後在矽谷呆了十幾年。我去的第一個公司屬於醫療儀器領域,有三千多人,一年內我做了好幾個新產品,申請了十四項專利,離開的時候我是公司當季申請專利最多的人。第二個公司我去的時候大概六十多人,四個月後在納斯達克上市,團隊很快從六十人漲到兩百多人,市值二十億美金。後來我作為聯合創始人的公司,經過兩次收購,最後全部賣掉了。中間還做過網絡遊戲和平板定制。大小公司,納斯達克上市,收購,跨行業跨界,經歷得多了,現在做起公司來也算是得心應手。

楊寧當時投資我們團隊,也是因為看中我做智能硬件所需要的跨界的才能。現在做小覓防丟器,真是有一種感覺----屬於我的時代到了。
 
核心技術

記者:就防丟來說,市場上已經有哪些比較好的產品呢?

龐琳勇:美國一家叫tile的防丟器,很有名,當然國內也有很多山寨廠家做了跟tile長得一模一樣的東西。我有試過tile,做得還不錯,但仍覺得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記者:比如呢?

龐琳勇:tile有好幾個問題,一個是很厚,足足8毫米,放在錢包都鼓出來了。再一個,它的按鍵體驗不好。另外,他們的電池不能更換,用了一年差不多沒電後,只能買新的,有點浪費。

記者:那您在做小覓時,都有什麽樣的思考?在哪些地方做了改進呢?

龐琳勇;我們一直在想,到底什麽樣的防丟器才是真正著力在“防”上,而不是說丟了才來找。那麽第一個就要解決藍牙信號的問題。市場上很多同類產品的藍牙非常不穩定。

第二個,小覓的應用場景大致會包括鑰匙、錢包、行李、護照、小孩、寵物等,因此小覓在設計上就必須考慮到所有場景的適用性。比如,我們在小覓上設計了一個小孔,這樣就能掛在鑰匙或者包包上;小覓只有3.5毫米厚,算得上全球最薄防丟器,這樣就方便放在錢包里;背面設計成平的,可以方便地貼到筆記本、自行車或者狗的項圈上,也可以逢到小孩衣服上,或者放到鞋墊下面。

另外,考慮到不浪費,小覓的電池是可以更換的。為了不讓小偷方便拆卸電池,又得花心思去設計電池蓋。

記者:這其中哪些是小覓的核心技術呢?

龐琳勇:第一個是它的厚度很薄。

小覓的外殼采用不銹鋼材料,這樣的好處是強度足夠,還能做得很薄。

另外,芯片、電路板、電池也得特別薄,並且考慮如何攤平,如何放置,所有的都有賴設計。

第二個就是天線。

小覓的外殼其實就是天線。金屬外殼做天線非常難,要做很多的建模做各種各樣的仿真,要看它在各種情況下匹配相應的東西,是一個很複雜又很困難的研發過程。

我們這個天線能力可以將藍牙的搜素範圍增至50米,基本上是藍牙的極限了。

為此,我們申請了外形的設計專利,以避免山寨抄襲。雖然小覓的內部結構被拆開後很容易模仿,但外形上不能套用小覓的外形。如果換一個外形,又會掉入一個更大的坑,天線會出問題。這樣就形成了我們的一個技術壁壘。
 
防丟前景

記者:怎麽看待防丟這塊市場呢?

龐琳勇:之前有個統計,平均每個人一年因為丟東西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大概有八十多美金。防丟器絕對是一個剛需,而且一個人不止需要一個,錢包、鑰匙、電腦、行李,小孩,寵物、手機本身等,每個人至少需要四五個,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最早我們準備做手環,楊寧不看好,覺得即使做到極致,這個市場也很難出頭,因為做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但當我們把註意力轉為防丟時,他就很興奮,覺得這是一個潛在的大市場。當然這個市場還不成熟,需要培養用戶。現在大部分人知道手環,但不知道什麽叫防丟器。正因為如此,機會巨大。

記者:中美兩個市場對小覓有著怎樣不同的機會呢?

龐琳勇:從品牌角度來看,美國的防丟市場已經出現了tile這樣的知名品牌,做得不錯,市場也打開了。而中國還沒有一個知名的品牌出來,我們希望做這一塊的領導者。所以中國的品牌機會很大。

從價格來看,小覓的價位對於美國家庭來說都不需要考慮就可以買。而在中國,一般的白領可能不會考慮,但要廣泛推廣的話,價格承受力上還是需要考慮的。
 
創業初心

記者:您怎麽看您這次的創業?

龐琳勇:現在這個時代特別是這一兩年,確實人類歷史上最好的時代,它有這麽幾個特點:第一個,手機已經變成非常強大的可移動的計算中心,有GPS定位,各種傳感器和通訊功能。第二個,半導體芯片、藍牙芯片、各種傳感器越做越小,越來越便宜,也越來越強大了。有了這個基礎,你就可以重新定義很多的你的生活中所需要的東西。現在是做智能硬件最好的時代。

另外,由於長期在中美兩地跑,能將中國的制造和美國的前沿趨勢結合起來,加上早前的跨界和經驗,能把這個事很好地做起來。如果說以前只有矽谷的公司才是世界性的公司;那麽現在可以說是新硬件時代,只有橫跨中美的公司才更有可能成為世界性的公司。
對於小覓,我覺得這個是可以讓我下輩子都可以一直做的事情,這東西是我喜歡的,我想做一些自己覺得自己都有用的東西,不止是做軟件給那些大公司。做自己最快樂的事情特別容易堅持下去,我就是一個創客,我覺得我的時代到了。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蒲鴿,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無懼蕭條大環境,無懼國際大廠,他們的專輯銷量與數位音樂產值不減反增,以「做好音樂的信念」堅持二十七年,從負債五百萬元到「億級公司」,風潮音樂是如何找出活路?

撰文•林惟鈴

正當唱片行一家一家從街頭巷尾消失,當唱片公司不斷地縮減規模,往經紀演唱方向轉型,風潮音樂逆勢而為,短短三年內,在全台開出八個專屬賣場,而且近三年營收皆達億元,成為數位音樂橫掃傳統唱片後,難得一見的贏家。

走過台北市華山文創園區的大草坪,順著一旁木梯往上爬,隨即傳來節奏輕快、鳥鳴啾啾唱和的音樂,為難耐的酷暑澆上一股清涼。走入店裡,映入眼簾的大樹,綠意盎然,這裡是風潮在二○一三年打造的六十五坪旗艦賣場。

「這個賣場花了上千萬元的裝潢,我預計六年才能回收成本。」風潮音樂總經理楊錦聰說。除了本業穩定賺錢,足以提供他慢慢磨的財力外,最重要的還是他對音樂的熱愛,不僅讓風潮音樂六度入圍美國葛萊美獎,更成為戰勝現實的最大本錢。

合作逾四年的華山文創園區營運長李正芳,也被楊錦聰這份決心感動,將協助在一樓設立販售據點,增加曝光率。

不攻主流市場

靠宗教、心靈音樂奠利基

「風潮就是要走進生活,讓音樂成為每個人的朋友。」在這個旗艦賣場裡,楊錦聰打造一個全新的音樂服務體驗環境。

這裡設置獨立座位,座位旁有平板試聽音樂;而展演空間盡頭是三角錐外形的「音樂靜坐金字塔」,供民眾預約體驗,藉由音樂與磁場,只需十分鐘便能感受身體明顯放鬆。工研院量測中心研究顯示,聆聽風潮的紓壓音樂,能降低緊張與專注的腦波,幫助情緒平衡。

文化部統計,實體唱片銷售金額在一九九七年將近一二三億元,到了二○一三年,卻大幅萎縮剩不到十分之一,但風潮年年成長,年營收晉升到「億級公司」。

華山旗艦店預計六年回收,但同一年設立松菸生活館,一年多來,已經開始賺錢,目前已將裝潢費用成本回收。

風潮音樂的前身是音樂中國出版社,一九八八年,楊錦聰從員工變老闆接手經營時,公司負債五百多萬元,他向父母、鄰居借錢,幾乎是「傾家蕩產」地投入。

九○年,風潮推出中國梵樂專輯,時值慈濟、佛光山與法鼓山崛起,在佛教音樂熱賣下逐漸站穩腳步。

跳脫流行音樂的激烈戰場,風潮在宗教、心靈類等非主流音樂扎根,闖出一片天。就拿兒童音樂為例,合作八年的製作人謝欣芷認為,傳統的兒童音樂已不合時宜, 本著自己的專業,主動向風潮提案,「他們當初也是在賭。」○七年正逢國內興起鄉土教育,第一張台語童謠頗受好評,第二張國語童謠《幸福的孩子愛唱歌》也熱 銷,八年來推出四張專輯賣出十萬張,加上今年在北中南舉辦八場兒童音樂會,每場約三五○人,票不到一個月就賣光了,八年前做對的事情,沒想到今年還持續發 酵。

此外,風潮音樂總監吳金黛與荒野專家合作,實地走訪大自然,耗時五年製作《森林狂想曲》,從九八年推出至今熱賣二十萬張以上。

不打價格戰,只求價值鐵粉求上架 蘋果也闢專區○九年至一三年,風潮受到數位音樂衝擊,營收下滑,楊錦聰為了做出自己的價值,堅決不跟進「紅標配綠標」的促銷戰,還因此被玫瑰與大眾唱片行抵制兩個月。「最後是消費者救了我們。」楊錦聰說。

這群多介於二十到五十歲的消費者,紛紛打電話給唱片行,反映買不到風潮唱片,逼得通路只得重新上架。

促銷活動結束,當初加入戰局的專輯乏人問津,反倒是風潮專輯從當時一張三五○元變成三八○元,到今年的四四○元,價格不斷上漲,仍非常受歡迎,蘋果iTunes的數位娛樂媒體資料庫,甚至為風潮成立音樂專區。

除了力抗價格戰維持專輯價值外,楊錦聰觀察到數位的產業趨勢,決定做出新嘗試。首先,他與YouTube合作,營運模式就是拆分廣告費與授權收入兩種。如 果有人上傳影片,未附上音樂屬於風潮版權所有,YouTube可偵測辨識出來,幫助風潮管理版權,雙方可拆分廣告收入,風潮也得以擴增財源。

「風潮很願意嘗試新東西。」謝欣芷強調,像是近期推出的「數位音樂卡」,設計初衷是當你收到生日卡片時,上面有朋友送你的三首歌,相當貼心。原理就是卡片 附上QR Code(二維條碼),收到卡片的人可以掃描上網到專屬平台,下載三首完整歌曲,「裡面有我的創作喔!」楊錦聰得意地微笑。

若與餐廳合作,可將卡片送給顧客當成紀念品,音樂下載平台下方橫條可供業者置入訊息或優惠情報,即使顧客離開店家,還能藉此與店家產生連結,增加下一次消費機會。

楊錦聰表示,一四年實體專輯銷量占營收七成、數位音樂達兩成,而授權收入則占一成。今年數位音樂營業額則預計有三○%至四○%的增幅,光是今年五月,串流音樂的YouTube瀏覽數就突破數千萬次,為營收添柴火。

為了抓住時代脈動,突破伴手禮只能送鳳梨酥的迷思,風潮推出音樂伴手禮,精選具有台灣文化內涵的音樂,包裝用本土繪畫家的作品,並附贈新北坪林的有機茶葉,讓禮品同時將台灣文化送出國。

而在台南的十鼓文創園區,結合天空步道做出「天車」,民眾可化身為跳芭蕾舞的娃娃,進行兩分鐘的真人音樂盒體驗。下來後,可購買實體的「手搖音樂盒」,內 附三首樂譜與打洞器,除了享受已付清詞曲使用費的歌曲,也能自己創作曲調 ,推出至今,熱銷五千套,「相當於賣出三萬張專輯。」楊錦聰說。

此外,風潮利用鐵管創造出音樂互動樹「會唱歌的樹」,每片樹葉收錄不一樣生物的鳴叫聲,可讓多人拍打樹葉合奏,每到整點,還有不一樣的生物報時,這是吳金黛花了一年時間收音、編輯的創意成品,讓音樂體驗真正走入生活。

不拘泥音樂體驗形式

藉文創產品行銷台灣文化

「以前聆聽音樂,是人和音樂家接觸,二十世紀則是人和機器接觸,現在隨著演唱會興起,又重回現場體驗!我們也在努力建構出比較好的音樂presentation(展演)。」吳金黛說。

引進日本心靈音樂的金革唱片研展企畫處經理高浩涵,也認同風潮在開發音樂應用的努力,認為此舉能加強音樂在民眾心中的存在感。

談到未來的目標,楊錦聰說,公司不會上市櫃,因為風潮還是會持續做很多「重要但卻不會賣座」的音樂專輯,如原住民音樂、福佬系歌謠、南北管等,他也計畫將目前經營的生活館模式擴張西進。

「楊先生(楊錦聰)很願意根據員工的興趣適材適用,那是一種成全,在這種環境裡互相成全。」跟著風潮一起走過二十年寒暑的吳金黛說。在這種情境下創作,可以將每個人的能量發揮到極致,自然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風潮對社會人心的關懷,也不落人後。六月底發生八仙塵爆案,風潮免費提供大自然水流聲及心靈音樂,期待透過音樂的療癒力量,陪伴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度過艱難時刻。

不斷提升音樂價值,希望音樂成為每個人的朋友,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音樂陪伴,風潮的初衷,就像楊錦聰大三在日記本寫下的「我這輩子,一定要從事音樂工作」,堅定而不悔。

風潮音樂

成立時間:1988年

負責人:楊錦聰(圖)

資本額:3500萬元

主要業務:產銷身體工房、心靈等類型音樂成績:六度入圍美國葛萊美獎

九次獲美國獨立音樂獎

風潮音樂的創意煉金術

1. 冷門賣得更久

多方嘗試非主流領域,從宗教、原住民到兒童鄉土音樂,不打價格戰,堅持專輯價值。

2. 擁抱數位平台

與iTunes、YouTube平台合作,分授權收入與廣告拆分兩種模式。另結合數位明信片與音樂,推出「數位音樂卡」。

3. 跨足文創禮品

開發音樂伴手禮、手搖音樂盒等文創商品,讓音樂融入生活。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