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討論源自對財務報表分析是否必要,如何辨別真假,以及怎樣入手等方面。以下是我的一些討論記錄:
——————————————————————————————————————————————
我同意utopia2008的看法,不能因為有做假帳的就懷疑一切,也不能因為財務分析不是充分選股條件就覺得徹底沒用
數據不能反應未來是肯定的,但另一個角度講,如果把一個優秀的企業看做孩子,這孩子不可能突然優秀起來,就像姚明不可能20歲才比同齡人張的高一樣
所以,未來持續優秀的企業,一定已經在過去留下了優秀的痕跡,而這個痕跡的絕大部分(即使不是全部),是在財報裡能窺視到的,這就是研究企業財報的重要意義之一-----另一個意義是為當期「排除炸彈」。
說實話,我看的股票中,絕大多數是進入不了財務分析階段的,因為根本沒必要---行業、商業特性、公司基本品質等方面就過濾掉了
但發現一個目標企業後,一定要關注關鍵財務指標---不是越全越好,但關鍵的東西一定要持續性的觀察
財務分析有共性的地方,比如風險性、成長性及穩健性,4大報表各涉及其中的一部分,抓他們的聯繫性感覺很重要。
看財務報表我覺得切忌的就是把自己放在會計的角度去查假帳,那是一定要完蛋的。。。必須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看趨勢性的東西,這點是個會計完全不一致的,管理者只關注數據關係中的趨勢性內涵就足夠了
但有時不同企業的關鍵點不一樣,有的企業是特別怕負債率,有些是毛利率更關鍵,還有的是現金流比啥都要命
總之,我的體會是財務分析非常重要,但確實是定性之後的工作,屬於定性的尾巴環節+定量的輔助環節。
原帖由
xiaogoupianni 於 2009-1-19 18:00 發表
我一般發現一個目標企業後,先看他的行業成長性,沒有成長性的企業,財務報表再漂亮也不介入。
回答:我發現是這樣,分析下來後,成長性一般不構成財務分析的主要問題,因為大多數人是因為成長性指標被吸引過來的,也比較清楚。
對成長性好的企業,我覺得難點主要是觀察成長質量和可持續性,當然光靠財務指標是不夠了。
但對於波動太大的企業,成長指標再漂亮我也不會動它的,我怕這些漂亮的東西就是擺出來給我看的,呵呵。
另外就是很漂亮的營收數據後面,有沒有償債能力方面的炸彈?中國不缺火箭式增長的企業,但其中的95%都沒到大氣層就摔下來了,而這其中大多數都有擴張過快、盈利暴漲但經營質量越來越差的影子。
因此,我特別關注營收水平與現金流水平的關係,以及2者走向是不是越來越背離?若背離趨勢形成,是不是存貨、應收都在急劇走高且也形成一定趨勢?再加上預收走差、毛利、周轉率等都同趨勢走壞,一般這個傢伙就可以踢出清單了。。。
對4大張報表的看法:
資產負債表:說白了就是家底兒,有多少真金白銀,都在裡面。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家底兒的結構,看這個表的關鍵詞就是「結構」,有幾個問題要搞清:
1,這家最值錢的是啥?是房子大還是存款多?還是硬通貨夠足?最怕是家裡堆的都是賣不出去的倉庫擠壓品充大款----這就類似某些企業號稱捐款10億,但實際上是1億張標價10元的遊戲光盤,一個道理
2,這家的外債到底有多少,是啥性質?催債的大概多久會來?來的時候這家能不能還的起----欠的都是短期負債,您家裡資產結構裡P現金都沒有,就算有一豪宅,有P用呢?
總之,資產負債表就是看安全性的,成長性就別在裡面添亂了。最怕的至少3種衰人:
1,負債總比例壓力太大,而且是突然惡化那類的,一般要完
2,負債總壓力貌似不大,但負債結構與資產結構不配比,資產都是長變現性,負債都是火燒眉毛,也完
3,資金配置方面最忌以短支長,收入是一次性的,短期的,收來的錢卻扔到猴年馬月才見效益的支出裡,八成也是死
原帖由
xiaogoupianni 於 2009-1-19 17:03 發表
比如週期性行業中的有色金屬行業,在去年時各項財務指標非常漂亮,但是行業景氣已到頂點,在08年全年的跌幅讓只看財務指標買入的投資者套了個瓷實。相反,在行業景氣低谷時各項財務指標是非常難看的,這時買入財
...
回答:陶朱公談的這個問題正好是利潤表裡最常見的陷阱
其實利潤表在我看來是最簡單直觀的表,就和一個人的工資單一個性質
最大的陷阱就是今天你看到這哥們的工資單是1月掙2萬,覺得是個高人,可其實人家前面6個月才掙500,這個月一次補發正好讓你瞅見,你說能不出事兒麼?
所以,對利潤表,看的關鍵詞是「連續」(其實這是4張表的一致性要求,只不過我覺得利潤表更明顯一些而已),必須將以前和當期的數據連續起來對比。一般經營穩健的所謂好公司都是「連續」的增長,而不是今天掙1萬明天虧8千。
除此以外,利潤表也反應這哥們的獲利來源和職場競爭力
如果這哥們的利潤主要來自一個職位,說明主營聚焦。如果同時有5份工,不是超級牛人就是哪個方面都不上檔次的水性楊花之輩。如果主要的收入來自老闆結婚發
紅包,你說這一次性(排除二婚)的收入能算這哥們功力提升了麼?他要是拿這個紅包來炫耀自己的收入層次,不是騙子又是啥?
當然不能一概而而論,有的生意提成低但基數大且穩定,有的生意提成很客觀可1年也做不成幾個單,那當然是選前者。你去看看沃爾瑪的毛利,從來是極低的。而它的天量流量和極低的毛利率,基本上把所有的競爭者都扼殺在搖籃裡了。
而毛利率就相對於這哥們的提成能力。毛利率高說明競爭不那麼激烈或者激烈卻不惡性,如果你們公司銷售部的人都寧願不要提成去搶單子了,你說這公司能好得了麼?這種情況不但惡性,而且噁心
總之,利潤表就是一個人的收入績效考核。沒錢是不行地,錢都是路上撿的餡餅也是不行地,沒事兒就在大款和乞丐之間玩COSPLAY當然也是不行地,喜歡以利潤為代價搞大收入的更是不行地。。。。看了一些公司後就會發現,大財主真的不是那麼好當的。。。
最後再扯扯現金流和股東權益表
說實話,現金流表是我最頭大的,經常看得頭暈暈還不知所云。後來乾脆放棄現金收支細節,看不懂不如不看
現金流表的關鍵詞我感覺是「結合」。就是說,單看現金流表很容易看的流眼淚,而如果資產負債以及利潤表結合起來看,就比較容易勾勒企業真實輪廓
簡要講,一個健康的企業,應該是盈利增長的,對吧?且良好的盈利結構是供銷兩旺,產的多賣的快,對吧?
那反應到財務上,大致就應該是賣的越多拿到的現金越多,而且支付給上游材料的錢肯定也很痛快,存貨肯定也是少,對吧?
那麼,當賣的貨賬面收入越來越高(盈利大增),可拿到手的現金卻越來越少(賒銷嫌疑),欠供貨商的錢越來越多(流轉不暢),存貨越來越高的時候(開始滯銷),是不是應該警惕起來了?----即使不知道問題在哪兒,至少該知道,出問題了。
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蘇寧這類企業,就是吃應付賬款的,不是沒能力還,就是拖著吃供貨商的無息貨款
這類企業的共同點,就是負債高,其中卻沒有銀行貸款,主要是應付賬款,看著嚇死人。但負債存量高的同時,現金的流量也極高----如果它願意,完全可以靠經營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償債,可它就不,這就是強渠道型企業的財務特徵,比如沃爾瑪
至於股東權益表,我沒啥參悟,看的也不多
我的理解,這東西主要是反應企業是否圈錢,對待股東是否公平等等,好像沒啥太大意義。一般在定性觀察裡,入選的企業不會在這方面很過分
原帖由 DEMAIO 於 2009-1-19 21:52 發表
把現金周轉期做成負值,說明強大的議價能力,找到有這樣能力的公司,在市場給予機會時Buy&Hold。
但這裡一定有個前提條件:負債存量高,現金流量一定要更高,應付賬款可以高,但存貨不能高;存量高,流量低,應付高,存貨也高,八成是個真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