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看天吃飯 用LED燈種出平價農產品 野菜工房 打造全球最大有機蔬菜廠

2013-08-05  TWM
 
 

 

養生觀念興起,植物工廠正夯,吸引鴻海、金仁寶、台達電、欣興等電子大廠紛紛搶進。然而,成立剛滿三年的野菜工房卻異軍突起,不必看天吃飯,靠著「搶快」,種出連平民百姓都吃得起的有機蔬菜!

撰文‧顏雅娟

盛夏午後,車子從台北一路駛進桃園楊梅郊區,短短一小時車程,從忙碌的都市叢林來到全世界最大的植物工廠──野菜工房楊梅廠。白淨的外牆上,完全未掛招牌,如果不說,任誰也想不到裡面有一座大型的蔬菜種植工廠。

一推開門,在高達七公尺的層層夾板中,滿是翠綠的萵苣、小白菜,每片夾板上都裝有上千顆LED燈泡,給這些蔬菜嬌客打上明亮的蘋果光。

「千萬不要用水清洗喔!自來水可是比菜還髒!」野菜工房董事長林銘村指著一株株翠綠的萵苣,笑著向《今周刊》記者介紹他的心血結晶。

這座斥資新台幣一億四千萬元興建的楊梅廠,占地約一千八百平方公尺,利用全封閉式環控多層式LED栽培法,每年最多能產出九百噸的有機蔬菜。同時,這也是全台唯一免用空調的新式植物工廠;並採用全自動化的機械手臂栽種,可以省下巨額空調電費及人力成本。

不敵景氣 科技人改行務農近年來,養生觀念抬頭,在屋內採取水耕培育的植物工廠蔚為風潮,不僅沒有蟲害問題,也不須噴灑農藥,更不用擔心重金屬汙染;包括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台達電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億光董事長葉寅夫、欣興電子董事長曾子章都先後搶進。

然而,沒有大集團背景撐腰的林銘村,卻誓言種出讓平民都吃得起的有機蔬菜。

學電機出身的林銘村從來也沒想過,竟然有一天會搖身成為植物大王。原本在新竹開設半導體耗材公司的他,長年鑽研半導體製程所需耗材,包括陶瓷、石英和矽玕鍋等;二○○八年金融海嘯重擊台灣科技業,林銘村公司的營業額一下子縮水到十分之一,逼得他開始思考轉行的可能性。

飽受科技產業景氣波動之苦的林銘村,當下第一個念頭就是:「我不要再碰工業了!」轉而把眼光放到食衣住行等民生消費品上,「景氣差的時候,做吃的最好!」就和許多創業者產生的第一個念頭一樣:就算景氣差,每個人每天都要吃東西。

一開始,林銘村想過開設農場、經營餐廳,直到他在網路上接觸到日本建置的高科技植物工廠,他心想:「這東西太新奇了!」於是,從○九年開始,林銘村白天結束半導體的工作後,晚上立刻回家苦讀網站資訊與書籍,按圖索驥在自家建起小型的「開心農場」。

回想那段從科技人轉作農業的日子,林銘村笑說:「剛開始只會用藍紅兩波段LED燈來種,每到晚上,家裡窗戶都透出紅光,鄰居以為我轉做特種行業了!」過去從未接觸過農業的林銘村,要照顧嬌貴的蔬菜並不容易,只要光源照射一有差錯,便容易遇到葉子燒焦的情況。

而植物需要的養液更讓他差點投降。一開始,林銘村先從市面上買進養液,慢慢分析其中的成分、比例,他苦笑說:「只要(養液)比例稍微出錯,隔天去看,萵苣一定是躺平的!」就這樣,林銘村以神農嘗百草的精神,足足花了一年半才摸出頭緒,確定了養液的成分、比例,並研發出三波段、五波段LED光源栽種法。

聽起來很神奇,竟然能無師自通搞懂植物工廠。對此,林銘村說:「其實也沒什麼祕訣,就是不斷try and error(嘗試和犯錯)!」直到一○年,林銘村毅然辭去半導體工作,成立野菜工房,當起了全職的科技農夫。

回想當年從科技業轉行種菜,林銘村身旁充斥不少唱衰聲:「這不可能成功啦!」就連年邁的父親也質疑他:「我小時候就在種菜了,你現在還要再種?」讓林銘村肩上多了一股不成功便成仁的沉重壓力。

規模經濟 價格少一半

儘管外界雜音不斷,但在野菜工房成立的第一年,林銘村藉著他過去積極拉攏LED、養液、芽苗培養、設備生產等合作廠商的整合功夫,靠著幫別人「建」植物工廠,成功獲利數百萬元,並在業界打下知名度。

然而,林銘村心想:「我不想再幫別人作嫁!」到了野菜工房成立第二年,林銘村便停止所有植物工廠建廠接單,專心走量產型植物工廠的路。

比起其他企業大老,林銘村自信地說:「野菜工房成功的祕訣就在於『價格』。」以野菜工房第一座成立的新豐廠為例,在不影響作物生長條件的前提下,降低種植設備的規格,成功把建廠成本壓低至新台幣八百萬元。

延續新豐廠的成功案例,今年剛啟用的楊梅廠,更是把成本控管發揮到極致。扣除一億四千萬元的建置成本,廠內四面外牆都採用布滿縫隙的風牆,並在室外裝置強力馬達抽風,使植物工廠內部空氣形成對流,帶走LED燈照射所發出的熱能,讓空調的電費省下七成。

其次,由於一棵菜要完全長成,其間必須移動四次,從孔洞密集的板子逐步「換殼」到孔洞間隔大的板子;楊梅廠全面以機械取代人力,讓換板作業完全自動化。如此一來,林銘村估計,至少也能將人力成本支出壓低至四成。

同時,半導體業出身的林銘村很清楚知道,若要在產業中卡位,「速度」絕對不能輸。野菜工房成立三年來,國內外不少財團找過林銘村洽談購併;然而,林銘村深怕野菜工房一旦進入大集團,會失去快速決策、靈活擴張的致勝因素,至今堅持獨自營運。

林銘村豪氣地說:「和其他大老闆不一樣的是,我們要的是普及化、大眾化,唯一的銷售重心就是蔬菜,便宜又安全的蔬菜。」七月落成啟用的楊梅廠,超越日本最大的蔬菜栽培工廠Fairy Angel福岡廠規模,年產量至少高出四倍,創下全球最大植物工廠的紀錄。

利用規模經濟有效壓低成本,目前野菜工房零售一包小白菜為三十九元,比起同業價格少了一半;未來,林銘村的終極目標,是把每包蔬菜的成本價壓到十元以下,如此就能與土耕蔬菜競爭。

攻入客廳 還要進軍中國想像一下,回到家之後,把手伸進客廳沙發旁的小櫥窗,摘下一片萵苣生吃。這不是科幻電影場景,家庭式植物工廠讓每個人都能有真實版的開心農場。

除了建置全球最大的植物工廠,今年林銘村另一個重心放在家庭式設備銷售。據林銘村估計,今年光是台灣就有兩萬台的銷售量,一般消費者花不到三萬元,就能購買一個植物工廠小櫥窗,讓吃有機蔬菜不再是富豪的專利。

然而,有學者擔憂,植物工廠屬高耗能產業,牽涉國家能源分配問題,將來「科技農夫」可能會擠壓到傳統農夫原有的資源,形成科技與農民的競爭。

行政院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廠廠長黃昌也提醒,植物工廠是好是壞,見仁見智,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用LED作為光源栽種法,很可能造成能源耗費;其次,由於植物工廠多屬水耕,種植出來的蔬菜很難像自然土耕法那樣健壯。

面對質疑,林銘村淡定地說:「我不敢說植物工廠的菜有多好,但至少無農藥這點,就已經贏過一般栽種的菜類太多了!」「我們不強調『無菌』,但一定是『潔淨』生產,產品完全合乎生菌數的檢驗。」林銘村說。

訪談最後,看著自己精心打造的蔬菜王國,林銘村表情堅定地說:「種菜一點都不丟臉,反而是個潛力無窮的產業,前進大陸將是下一步計畫!」或許改天,你不妨親自走進超市,買一包免水洗的有機蔬菜嘗嘗。

植物工廠

指在設施內,透過控制植物的生長環境(光、環境、溼度、二氧化碳濃度、養分、水分等條件)進行栽培,並對植物生長環境及生育狀況加以觀察;配合高度環境控制及生育預測,讓蔬菜等植物可進行全年性、計畫性生產。植物工廠可以分為「完全人工光源型」、「太陽光利用型」兩大類,也有兩者並用的形態。

野菜工房

成立:2010年

負責人:林銘村

資本額:2000萬元

主要業務:LED燈封閉式植物工廠主要客戶:楓康超市、良食集企業、各大餐廳近三年營收:2011年6300萬元、2012年4700萬元、2013年1.2億元(預估)

林銘村

出生:1969年

現職:野菜工房董事長

學歷:健行工專(已改制為健行科技大學)電機科經歷:台灣精材(前身為啟成實業)董事長兼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76

美國生鮮Whole Foods Market——世界第一的天然有機食品連鎖零售商 Will張

來源: http://xueqiu.com/2636454896/32897974

美國生鮮Whole Foods Market——世界第一的天然有機食品連鎖零售商





      1980年9月,四位創始人在得州奧斯汀創立了第一家WFM超市,只售賣達到它們自己設定的質量標準的“天然”產品;這家店有19位雇員,占地900多平方米;自1984年走出奧斯汀。公司90 年代通過並購加速擴張,2002年以後,WFM進入了較為平緩的發展期,公司的成長策略由收購轉向開辦自有大店轉變。WFM自1991年開始盈利,2002 年和2004年分別進入加拿大和英國。 1990年1月,WFM開發了主打高質量有機產品的自有品牌“Whole Foods”; 1996年,WFM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價格從2000年12月的30美元增長到2005年12月的152.5美元。

從1991年至2005年,公司的凈收入的複合增長率達到了37.4%。截至2014年4月底,公司共擁有374家門店,平均單店面積3535平米,2013財年實現銷售額129.17億美元,其中生鮮自有品牌收入占比11%;2012年末擁有店鋪335家,年銷售額117億美元。平均單店銷售額高達2.05 億元人民幣,平銷高達5.79萬元/平米。擁有9個配送中心和超過54000名員工;毛利率35%,凈利率3.4%



WFM的增長驅動力來自並購

WHOLE foods的核心增長驅動力是並購,其1/3的營業面積通過並購獲得;2004年,Whole Foods 通過收購7家英國連鎖商鋪進入英國市場;2007年,Whole Foods 斥資5.65億美元收購其在美國最大競爭對手Wild Oats。





WFM的平銷接近沃爾瑪的2 倍水平

Whole Foods對各店鋪采取分散管理模式。Whole Foods在美國劃分為12個區域,總部設在德克薩斯州奧斯丁市,每個區域擁有自己的辦事處和區域總代理負責監管該區域所有店鋪。而在每個單獨店鋪,店長擁有自行采購權力,無需經過區域辦事處許可。在供應鏈端,水果蔬菜的保險難度最大,Whole Foods與當地農戶簽訂長期銷售協議,以保障穩定供應。

因主要經營高端生鮮和有機食品,WFM的毛利率高達35%,高出沃爾瑪近10個百分點,高出A股超市同行近15 個百分點,更高出A 股超市生鮮產品毛利率近25 個百分點。有品牌、品質和綠色保證的生鮮產品(含有機產品)帶來的不僅僅是高毛利率,也帶來了更高的單店銷售額和平銷,WFM的平銷接近沃爾瑪的2 倍水平。





WFM的商品品類

商品品類:包裝食品、海鮮、雜貨、肉類家禽、烘焙、加工熟食,以及飲料、酒類、咖啡和茶飲、營養補充劑,維生素,身體護理,教育類產品如書籍,花卉用品,寵物用品和家用產品。總共21,000 個SKU;

銷售占比:非生鮮33.8%,加工熟食和烘焙19%,生鮮類47.2%;





銷售區域:美國占比96.7%,國際3.3%;





WFM自有品牌策略



WFM毛利35.8%,但銷售成本達到25.4%;凈利率4.3%;

銷售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是員工薪資,生鮮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 Whole Foods Market的職員年薪平均達5.7萬美元,高於美國人均收入的4.1萬美元;時薪人員平均年薪約2.6萬美元,也遠高於零售業龍頭沃爾瑪平均1.4萬美元的年薪。目前,Whole Foods Market有5萬多名全職員工,員工薪資和福利占公司營收的24%




歡迎關註微信公眾號“弘章消費創新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39

麥當勞偽裝有機美食 騙倒一票專家

麥當勞偽裝有機美食 騙倒一票專家  
2014-11-10  TCW

 

人的味蕾有多好騙?整人實驗證明,只要包裝漂亮,連美食家也上當!十月,影音平台YouTube瘋傳一則影片:兩名男子巧手改造麥當勞餐點,然後邀請美食家試吃,竟獲得滿堂彩。

惡作劇的始作俑者是兩名荷蘭人,他們走進當地一場美食展,將速食產品裁切、擺設成宴會上常見的一口食(finger food),襯底是精美瓷盤,醬料改盛在透明玻璃器皿,然後有模有樣的打扮成服務生,向美食饕客推薦「來自米其林之流高級餐廳的有機美食」。

他們倆靠著華麗說詞,幫哈密瓜贏得「美味」、「更多汁」、「口感很好」的好評;重頭戲的雞塊和漢堡則囊括「肉質扎實」、「餘味無窮」、「層次豐富」的稱讚。當專家們被要求比較試吃品和麥當勞時,全都不約而同的說:「比麥當勞好太多,因為這是有機的嘛!」

專家的真實反應引起網友熱議,有些人大酸專家有眼無珠,光憑包裝和話術就認定,偽高級貨比較美味,實在有夠「假掰」;另一派則替專家喊冤,主張有機和美味並不一定是同一件事,麥當勞本來就迎合大眾口味,而且有機與否也非味蕾可辨。

味蕾失準危機,席捲全球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報導,這則影片雖然讓所謂的「美食家」顏面掃地,卻凸顯出潛在的食安問題:包裝和行銷技巧已經把我們的味蕾訓練得更習慣調味料,一如惡作劇主角所言:「當有人保證某項產品是有機食物,你會信以為真,還覺得它吃起來很美味。」

更甚者,味蕾失準恐怕已是全球性問題。一項日本研究發現,國內近三成學齡兒童有味覺障礙,無法清楚分辨酸甜苦辣。研究團隊指出,味覺遲鈍可能和重口味飲食有關,因為這些無法分辨味道的孩童通常少吃蔬果,而且特別偏好速食和重口味飲食。

以美食著稱的法國也看到類似問題,因而展開搶救味蕾大作戰。今年政府祭出一套為期三年的教育計畫,在課堂上教導法國小學生品嘗食物的原味,記錄視、聽、嗅、食、觸五感體驗。

飲食作家勒比永(Karen Bakker Le Billon)說,如今法國小學生的午餐從前菜到甜點一應俱全,而且一個月內都不會重複,連餐具都是動真格的刀叉和一摔就破的碗盤,儼然是餐廳格局的縮影;反之,美國小學生把番茄醬視為蔬菜,可見飲食教育的確有其必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96

楊忠信不怕大型超市夾攻 把楓康做出口碑 他最會賣農藥 更會種有機的嫩菜

2015-04-13  TWM
 
 

 

興農集團四十年老將、總經理楊忠信,正是把興農從最毒農藥事業轉型最健康安心超市形象的關鍵人物,轉型有機認證的獨特農產品,就是他領軍殺出重圍的致勝武器。

撰文‧林麗娟

在大肚山坡邊、台中高爾夫球場內一隅,有一塊四分地的隱密菜園,綠油油的Baby leaf(貝比嫩葉)揚眉又吐氣,這是興農集團轉投資新事業玉美研的發源地,實際負責人、興農流通事業群總經理楊忠信巡視時,忍不住蹲下來現摘現吃:「玉美研專門供應自種的無毒、有機蔬果給楓康超市,連賠三年,賠了一.五億元,總算熬出頭來!﹂在台中市大墩十七街與周邊東興路、精誠路短短不到一千公尺的方圓區域之內,矗立著三家全聯福利中心、一家台灣楓康超市。這種三打一的局面,是許多超市的噩夢,而楓康依然是社區居民愛逛的去處,楊忠信說,「一開始業績稍微受影響,但不到三個月,很快回到原來水準。」就開店數來說,在大台中總數逼近八十五家的全聯門市,對上共四十三家的楓康,數量是兩倍,其中,部分搶市地段如大墩店、大里店,還形成三夾一的現象,但楊忠信分析,會去全聯店面的人只會去它三家之中的一家,不可能三家都去,「那麼還是一對一嘛!楓康有的獨特產品,全聯追趕不上,它搶不走我的生意。」

致勝武器:契作開發產品

「有來自農民、農場獨家供應的獨特產品。」就是楓康的致勝武器。楓康自行與農民契作開發的產品占超市業績高達六成,這是負責楓康營運數十年,滿口超市經的楊忠信操盤下的成果,讓楓康在全聯、頂好等大型超市夾擊下依舊屹立不搖,今年甚至開始反攻北台灣的竹北、竹東地區。

從數字來看,楓康超市營業額占興農一年一百五十億元的三分之一左右,表現十分穩健,且因為獨家生鮮直接向農民採購,「經營毛利還略高於同業。」楊忠信說。

在楊忠信腦中,有一張全台灣農友、農作的獨家地圖,他說,跑農藥業務多年下來,哪個地方、哪位農友什麼種得好,「我都一清二楚。」從興農進軍超市以來,他為了採購好的生鮮農作,跑遍全台農地,與農友博感情,不論尋找不施打生長激素、退酸劑的鳳梨,或是到雪山山間的偏遠部落,循循善誘當地原住民種植零農藥殘留的歐式生菜,超市裡的生鮮蔬果、肉品都是楊忠信帶著採購部門全島跑透透的心血。

跨足農作種植 甜度破表有一次,楊忠信吃到金大畜牧場的履歷蛋,十分驚豔,他立刻去拜訪蛋農黃媽媽,發現她的畜牧場完全不用抗生素,每天晚上睡前,黃媽媽一定去跟蛋雞噓寒問暖,對蛋雞呵護備至。楊忠信連續拜訪五年,都被拒絕,直到有一年的過年前,楊忠信又提著一盒青森蜜蘋果禮盒去拜訪,聊天之下才發現第二代黃啟誠是他同學,勤懇拜訪加上有同窗之誼,終於為楓康爭取到一天二十盒雞蛋;迄今多年來雙方合作愉快,供應量已放大到當年的十倍。

興農不僅有獨家的生鮮進貨,四年多前,開始投資設立玉美生物科技研究公司,跨足農作種植,楊忠信向董事長楊文彬大力爭取引進日本生機品種與技術,諸如多酚、抗氧化活性高於一般同類葉菜十倍的Baby leaf嫩葉、甜度高達十八度的雙色玉米等,在在顯示玉美進軍農金產業的決心。

單單是從日本北海道SAKATA公司引進的雙色水果玉米種子,連賠五年,一株一穗地栽種、直透核心消毒處理,如今一咬下去爆汁、清脆,除了自家通路,也賣進台北頂級超市city'super、外銷日本,連義美食品董事長高志明都樂於站台,在大啃時稱讚「太甜了!」楊忠信說,高志明自家與義美工廠員工吃的蔬菜,也來自玉美研。

率先採用的台中空廚總經理葉信宏也說,以往Baby leaf都是進口而來,價格貴,市面上也買不到,玉美研栽種的口感鮮美,又是在地現採供應,不經長途運輸,不必添加保鮮劑,華信等航班的乘客反應都很好。

台灣目前引進Baby leaf的作法多採水耕或是LED燈陪育,但楊忠信堅持採取土耕法,理由在於水耕有水質殺菌問題、燈照又口感不佳,他回顧起種植小松菜、芝麻葉、芥菜的第一年吃足苦頭,雜草長得比葉菜快得多,全靠人力除淨;採收Baby leaf時必留五公分嫩葉,待翻土時催化作肥料,把小小幾分實驗田慢慢整成了好田,去年三月並已通過中興大學有機轉型期的認證。

青松果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呂政諺指出,玉美研的Baby leaf產量一開始還不太穩定,如今「已經能做到無毒且對外量產。」青松甚至協助鋪貨,打進有需求的超市通路,玉美研也就賺進現金流了,百噸的產量,去化不成問題。

楊忠信看好Baby leaf的市場,接下來還要增次增量、擴建栽種專區。這樣的農金大計需要建立栽種部隊,他一面利用興農在全台的農藥供應中心,就近挖掘堅持有機栽種的農民,逐步建立合作關係,另一方面,也進行內部栽培。

拔擢年輕幹部 拚農金大夢他提拔年輕的幹部,即使不是本科畢業,只要肯實作、有潛力,他不吝特別拔擢,現任場長許翔南,因細膩專注,播種到收成過成的每個細節,不僅勤做筆記,還輸入電腦化管理,日本顧問考問也問不倒,楊忠信特地派他到日本深造,工作一年就升場長,獲表揚為興農集團年度優秀員工。楊忠信期望「有四十個這樣的年輕人,可以把栽種技術與外部四十個農場結合。」這是他一千六百個農場的農金大夢。

身為興農進軍農金事業的操盤手,六十三歲的楊忠信是四十年資歷的老將。當初剛進興農時,他只認識四種農藥,興農則有兩、三百項產品,為了快速上手,他在半年之內自修全都搞懂,每天從實務上熟悉農藥、肥料與耕種時機的關係,很快晉升合成廠廠長,不久又接手楊文彬所創立的超市,深獲楊文彬所信任。有一次楊忠信想盡快買下一台機器,緊急打給當時擔任協理的楊文彬,楊文彬明快授權機器採購之餘,要求楊忠信事後要提出機器使用效率報告,沒想到楊忠信幾個月後,果真交出報告。沒多久,楊文彬就打電話要楊忠信「來我部門上班」。

這之後,楊忠信從只懂生產的工廠單位,進入推廣銷售單位,開始廣泛接觸各地農民。楓康如今能夠在強敵全聯社夾擊下穩定成長,關鍵在於所建立的獨家蔬果供應體系,這背後正是因楊忠信數十年在農藥業務體系打下的基礎。

興農轉進農金產業,楊忠信在楊文彬的信任與支持下咬牙前進,即使嫩葉蔬菜、雙色水果玉米連虧三、四年,楊文彬甚至比楊忠信更篤定「方向正確」,授權楊忠信去年起連著向台糖簽下租約,擴大耕種土地達六甲之多,腳步十分積極,楊忠信領銜的農金大業儼然開始。

猶記得楓康推出榮獲多國專利、採食用級洗潔劑配方的「蔬果清」,在新品發表會上,記者們半信半疑地問:「蔬果清」若遺留在蔬果表皮上,吃進肚真的沒問題嗎?楊忠信二話不說,「阿莎力」地當場就把好幾小杯「蔬果清」吞下去,一舉樹立「蔬果清」的品牌形象。

或許,正是這種精神,讓楊忠信意氣風發,不覺耳順,依然鬥志十足地打這場他心目中的農金聖戰。

楊忠信(中)

出生:1951年

現職:興農流通事業群總經理經歷:中華職棒興農牛隊總經理、領隊;台灣楓康超市總經理學歷: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家庭:已婚,育有二男

台灣楓康超市

成立時間:前身興農生鮮1988年成立,

2008年10月改名

董事長:楊文彬 資本額:3億元

據點:目前共43家店

2104年營收:2014年營收約41億元,YoY為 3.9%,EPS約1.6元,2015年將持續展店,

挑戰年營收46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701

默默耕耘十年 與小七結盟聯手賺「綠金」 卡位食安 台塑要把有機蔬菜做大



2015-06-08  TWM

今年三月起,部分小七裡可以看到「台塑有機蔬菜專區」,石化業龍頭竟然也種有機蔬菜!十餘年前,創辦人王永慶便購下楊梅林地作為農場,現在更藉助統一超商,實現有機夢。

撰文•鄧 寧

去年十月全台的統一超商門口高高掛起「台塑蔬菜」布條,主打在7-ELEVEn預購蔬菜箱宅配到府的服務,有不少消費者滿腹狐疑地問店員:「這個台塑,就 是那個做塑膠的台塑嗎?」不了解的人大概會以為台塑只是愛湊熱鬧,搭著有機風潮轉投資新事業;事實上,負責生產有機蔬菜的「台塑楊梅農場」十年前便已成 立,隸屬於台朔環保科技公司,占地高達三十九公頃,在統一超商找上門前,一直維持著小規模生產,也幾乎只有集團內部的員工買得到。

利用通路 鋪貨到全台各地直到去年,統一超商因有意擴大生鮮蔬果專區,且在眾家有機廠商中,特別看上掛有台塑集團招牌的「台塑農場」,初期試水溫成績不差,台塑蔬菜 箱帶動了預購生鮮類的商品成長五%;今年三月起雙方正式合作,台塑農場這才開始擴增產能,在原本一七六棟小型溫室的基礎上,再新建四十八棟大型溫室,規模 一棟抵三棟,就為了供應給通路龍頭。

統一超商鮮食部部長梁文源指出,全台7-ELEVEn已突破五千家,其中約有一千家為生鮮蔬果門市,首波先選擇新竹以北的店導入「台塑有機蔬菜專區」,預 估年底前能達到三百家,「台北是有機食品最大的消費圈,但台灣大部分的有機農場都在南部,台塑農場在楊梅,首先就占了地利之便。」另一方面,台塑集團副總 裁王瑞華在創辦人王永慶去世後,接手台朔環保科技董事長,在公司長期虧損的狀態下,她沒有割捨,而是選擇繼承父親的有機志業,甚至在二○一○年時增資至十 七.一億元,較原先的十億元更大規模,並給管理團隊一個明確的新方向:「我不冀望賺錢,但希望這家公司能自給自足。」台塑集團擅長生產、製造,但缺乏零售 與行銷的經驗,當統一超商提出邀請,雙方一拍即合,台塑農場也不必再自建通路,便能將有機蔬菜鋪貨到全台各地。

台朔環保科技經理林健楠表示,一一年時農場出貨給通路的營收占比僅約一一%,自從在7-ELEVEn上架後,今年四月通路的營收占比已攀升至四二%,其他五八%則來自各小型經銷商與台塑內部。

避免汙染 隔離帶達五十米因楊梅農場的網室持續擴建中,下半年會再多出三十餘棟大型溫室的貢獻,據其估計,今年台朔環保科技營收即可達一.三億至一.五億元,較去年 的一億元成長三至五成;也因經營規模放大,今年底公司便有機會由虧轉盈,達到王瑞華要求的「自給自足」目標。

回顧創立之初,台塑農場其實是作為有機肥料的試驗農場而存在,有機蔬果反而是無心插柳結出的果實。

時序拉回千禧年前夕,當時全台正為了廚餘回收與掩埋問題吵得不可開交,王永慶有感於垃圾汙染問題日益嚴重,便在一九九九年成立台朔環保科技,隔年又在雲林麥寮建立一座實驗性的廚餘堆肥工廠。

「創辦人設立這家公司是基於社會責任,而不是以營利為目的。」林健楠強調,正因不是以營利為目的,所以即使十餘年沒賺錢,經營團隊仍能用最高規格來從事有機產業。

舉例來說,為了徹底避免鄰田汙染,台塑楊梅農場的隔離帶長達五十米,遠優於政府規定有機農場的標準值六米;甚至自鑿地下水,建立獨立蓄水池以確保灌溉水源品質。

不但全程以自產的有機肥料施肥,不使用除蟲劑、除草劑,還飼養了「工作雞」負責啄蟲;農活委由農民契作,合約上更載明「禁用農藥」,一旦檢驗出即罰五百萬元。

「有機菜真的不好種,前一天還好好的,晚上『斜紋夜盜蟲』一來,把菜葉啃得精光,隔天就只剩菜梗。」楊梅農場廠長許加宏嘆道,消費者覺得有機菜昂貴,但為 了無化肥、無農藥耕作,確實必須付出高成本;四年前,台塑砸下三千萬元在林口廠區建置實驗室,可檢驗三七七種農藥與八大重金屬,不只企業內部可使用,還能 免費幫助雲林台西、四湖、麥寮、東勢四鄉農民做檢驗。

活化土地 中部建大型溫室王永慶、王瑞華父女的堅持,終於在一波波的食安危機中出現正向回饋,由於台灣民眾對於吃健康、吃安心的需求愈來愈高,台塑楊梅農場先是成為桃園市、新北市中小學團膳的有機蔬果供應商之一,後來又與統一超商結盟,做大「台塑蔬菜」的招牌。

除了現有的楊梅農場外,現在台朔環保科技更啟動東勢土地活化計畫,預計在中部興建二十棟大型溫室,「七月十五日會在那種下第一棵苗,九月就能收穫第一棵菜。」彷彿將有機蔬菜當成自己的孩子,林健楠欣喜地說道。

經歷多年慘澹經營,到如今「台塑農場」成為有機蔬菜品牌,被通路龍頭力捧上架,王永慶的有機田園,終於能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飄香。

台朔環保科技

成立:1999年

董事長:王瑞華

資本額:17.1億元

主要業務:有機肥料、有機農業營收:2014年約1億元、2015年Q1約3000萬元、2015年預計1.3~1.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41

走過慘賠千萬「漿自然」遵古法做出差異化 台大生磨三年豆漿打進有機通路

2015-07-13  TWM

「堅持做對的事情,一定不會錯!」老闆詹志能創立有機豆漿事業,前三年慘賠一千兩百萬元,不用台大城鄉所的光芒,靠著一步一腳印,走遍各大有機通路商,爭取試喝機會,朋友眼中的他不是商人,更像是理念推行者。

撰文•林惟鈴

黃豆、水,就這麼單純的兩樣原料,如何讓詹志能做出來的豆漿,成為台灣知名有機店聖德科斯、棉花田的豆漿供應商?

對全鼎香食品公司老闆詹志能來說,什麼管理SOP(標準作業程序)、營運的獲利計算,統統不在他的腦袋裡,甚至還嗤之以鼻。他說:「就只是古法製造而已。」用最簡單,但也最無效率的製程,做出他心目中最健康天然的豆漿。

然而,市面上標榜「古法製造」不只詹志能一個,而他做出來的豆漿卻有一項別人沒有的特色,那就是無鈉。即使拿來與有機店裡其他豆漿品牌相比,詹志能的「漿自然」還是目前市場上僅有的無鈉豆漿。

「我也不知道啊!本來只知道用古法做出來的豆漿單純好喝,但是要上通路去賣時,送去檢驗才發現,自己的豆漿有這個特色。」今年四十五歲的詹志能,講起話來中氣十足,台大城鄉所肄業的他,談起這份事業,一定會強調,「不是工業,是文化產業」。

仰賴人工,不添加消泡劑為了這份「文化產業」,他用美國進口的有機黃豆、巴西的有機砂糖,將原料冷藏於攝氏七度,加上陽明山上的山泉水,製作過程完全採取人工作業。包括:煮沸時因不加消泡劑,必須有人在旁邊不時噴灑山泉水,甚至連後續裝填豆漿進入瓶內的過程,詹志能都不用坊間機器充填,而是三名員工待在又溼又熱的環境中執行。

「我們大量仰賴人工,少了消泡劑與機器清洗的化學藥劑。另外,水質應該也有影響,我們的水是直接去陽明山上取用山泉水。」詹志能攤開他的製作流程,盡量減少化學製品摻入豆漿的機會,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無心插柳」做出無鈉豆漿。

六月中旬一個周四上午,清晨六點鐘,一踏入「漿自然」三十坪工廠門內,就看到一輛貨車準備起程,載著三大桶共一.三公噸的空水箱,要到陽明山載運山泉水。

車子經過故宮前面的至善路,搖搖晃晃開了半小時,停在一座寺廟前,這裡就是漿自然一周三次,固定取水的祕密基地。這基地是詹志能透過朋友關係才得以進入,屬私人所有,工作人員還特別交代不能拍照。

製程以人工為主,成本高,創業前三年賠了一千兩百萬元。提到當時山窮水盡的窘境,還得養一妻四兒的詹志能居然說,當時都沒想到害怕。「我把家裡所有的積蓄都投進去了,收掉就什麼都沒有啦,當然不能放棄。」他說得理直氣壯。

食安風暴,營運開始好轉「他不像商人,比較像是推行理念的人。」他的毅力打動了曾任1111人力銀行CEO的李紹唐,現在逢人就幫忙介紹,用行動鼎力支持。

經過第一次車燈代理創業慘賠兩千五百萬的教訓,他領悟到創業必須是自己熟悉的產業,經由朋友引薦,他與擅長廚藝的妻子投入團膳事業,負責一家上市櫃公司的員工伙食,從提供中餐擴大含括晚餐,最後連早餐也希望由他們負責,於是開始研究煮豆漿。

「那時一名公司員工突然暴斃,不知道是工作壓力大還是飲食問題,我開始正視飲食的重要性。」詹志能說。這也是為什麼合作公司最後要縮減飲食預算,詹志能不顧朋友勸告,毅然放棄合作,但也開啟他自己經營豆漿事業的契機。

堅持著延續古法傳統的文化理念,詹志能在面臨虧損時不致亂了方向。終於,去年下半年,因為食安風暴改變消費者習慣,漿自然營運開始好轉,單月開始有盈餘。

「有機產品中品質穩定的東西不多,品質穩定讓他們從其他廠商脫穎而出。」兩年前擔任統一聖德科斯採購的鄭先生說。他提到,別人可能多由管線機械化生產,溫度控制不當,明明訂的是豆漿,但送過來已經變豆花。成功打入聖德科斯通路,是漿自然關鍵一步。

如今,「漿自然」不僅成功地打入統一聖德科斯與江醫師魚舖子等有機食品店,也進入綠色大帝、健康食彩等一般通路。

現在每天平均出貨四百瓶,雖然年營業額約一千萬元,獲利僅一成,但對創業辛苦多年的詹志能來說,這是事業上軌道的證明,喜悅無以復加。

問他未來還會研發什麼新品?詹志能說,未來推出豆花優格與大豆沙拉油,還會把豆渣做成素肉鬆,不過,最後他糾正:「這不是研發,這本來就是食物最原本的樣貌,我們只是讓大家看到而已。」用最簡單的方法呈現食物本來面貌才是最難的。

Profile漿自然

負責人:詹志能(圖)

資本額:150萬元

主要業務:有機無鈉豆漿、薏仁漿、小米漿等系列產品主要客戶:聖德科斯生機食品、棉花田有機園地等近三年獲利:初估年獲利100萬元

漿自然的創意煉金術

1. 完全使用有機黃豆

維持穩定原料來源,採用美國進口的黃豆,獲得慈心有機標章認證。

2. 天然好水源

含有均勻的鉀、鈣、鎂等微量元素,免增加鈉離子改善水質適飲性。

3. 不使用食品添加劑

不用增稠劑、消泡劑等食品添加劑改變口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18

危中有機牛扒即揀即煎月賺$25萬

2015-11-05  NM



做生意有危就有機,安東奶奶雞老闆劉建偉(Kenny),最深明此理。只是一年前,銅鑼灣及旺角被市民佔領,附近商店、包括Kenny的韓菜餐廳,首當其衝,有的捱不住甚至要倉皇結業。不過,Kenny卻把握了時機,他聲援「黃絲」、發起「著黑衫戴黃絲有半價」行動,深得年輕人歡心。生意重拾升軌之餘,今年更逆市開六間餐廳!其中一間是三個月前開的日式扒房「Metal Steak」。新店主打「人人豪得起」路線,A4佐賀和牛最平三百多元有交易,即揀即煎即食,現時月賺達二十五萬元。經歷過金融風暴、沙士,入行廿多年的Kenny深知遊客生意「靠唔住」,他旗下餐廳全部主攻本地客,總收入突破千萬。他說:「我最想有華人嘅地方就有我餐廳!」

二○一五年可說是Kenny豐收的一年。他一口氣開了四間分店,還有兩間在年內開業,旗下超過一百五十位員工,總收入突破千萬。最新的一家,不再是韓食,而是扒房。Kenny講明開店的第一目標,就是改變香港大眾對「扒房」的看法:「以往鋸扒俾人感覺係high level,一路飲酒一路慢慢食,但係香港人生活咁急速,我就諗點樣令鋸扒變做快餐。」「快餐」要價廉物美,他以A4佐賀和牛為例:「呢度好均真,三百安士A4西冷,只賣五百幾蚊。出面高級餐廳,單件扒未計其他嘢都要過千啦!」Kenny指扒房營業額雖然比韓式餐廳高,但不是最賺錢:「我哋搵日本朋友幫忙入貨,入得夠多,先拎到個好價錢,毛利四成左右。」由於來貨價夠平,賣得多賺得多,他坦言是做薄利多銷。

高級牛扒薄利多銷

要薄利多銷,「Metal Steak」的玩法,是將鋸扒變得「速戰速決」。客人入到鋪內,便會見到一個如日本拉麵店的餐牌燈箱,主要有六款肉作選擇,包括日本和牛、安格斯西冷及澳洲羊鞍等。每人最低消費二百克,size比一隻手掌略大。揀好後,排隊去收銀處落單,客人即買職員即切;旁邊另一職員接過生肉後,亦立即放在架上燒烤。烤好客人拿去快餐枱開餐,通常半個鐘食完走人!扒房以和牛作為主打,佔近八成生意:「西冷油脂分布較為平均,食落去有少少咬口,肉眼就入口即溶,但香港人鍾意西冷多啲。」Kenny專程到日本採購火山石燒烤爐烤熟牛扒,加上盛載牛扒的鐵板維持超過二百度高溫,故他建議客人選擇五成熟左右就足夠。而Kenny亦邀得在澳洲扒房擔任大廚的Pat回港助陣:「個火山石爐有一千度,二百百克的肉燒兩分鐘已係極限。點知塊扒燒到幾成熟?就靠Pat的功力,最緊要客人覺得俾呢嚿錢係值嘅!」有別於一般的黑椒、蒜蓉汁,餐廳提供忌廉芥末籽、柚子味噌等特色醬汁給客人選擇。鋪頭開在歌賦街,就在著名食肆九記牛腩旁,啱晒貪新鮮的中環友。現場見不少客人亦愛由外區駕車來光顧。客人陸先生說,以同等質素及分量,街外餐廳都要九百多元,這裡只是六百多元:「做開服務業,都知有幾多錢去咗人工度,呢度有好嘢食無服務都唔介意。」另一食客林先生則說:「價錢接近超市價,但係呢度有得坐喺度食埋,價錢keep到咁低都會再嚟。」其實店鋪原意是想「立食」,客人用餐更快,但Kenny說暫時要無奈妥協:「客人鍾意坐多啲,我又唔會強迫客人企。依家都開始多餐廳無凳,香港人都要慢慢適應。」

佔中成轉捩點

Metal Steak月賺達二十五萬元,開業原來跟「佔中」有莫大關係:「我自己住喺旺角,記得上年九月二十八日,見彌敦道開始多人,我第一時間就諗:『今次真係大鑊!』」他坦言第一時間想到餐廳生意:「嗰時有兩間分店,一間旺角一間銅鑼灣,兩間都對到正佔領區。」主打韓式傳統菜的安東奶奶雞,一三年開張,上年食正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令餐廳一炮而紅,站穩陣腳之際,「佔中」令他始料不及:「生意跌到得番兩成,我每日向韓國入二百隻雞,賣得嗰廿隻,冰鮮雞唔可以留要日日掉!」然而,一星期後,他決定支援示威者:「我喺新聞畫面見佢哋要避雨,知道會有人嚟拆佢哋啲障礙物,當時我好驚佢哋有危險。」他想出一個辦法,幫示威者,亦幫自己:「佢哋要走嗰時真係無定匿,我就喺facebook發起戴黃絲半價食雞,嚟到都有地方避一避。」發起活動後,不少佔領人士紛紛前來支持,他們更特意不挑選任何優惠:「嗰時好多傳媒都有採訪我哋,令好多人嚟試吓,之後生意仲要比運動前好!」除了生意,更重要是報導後不少人有意跟他合作開餐廳,令旗下店鋪愈開愈多。

與八九十後拍住上

Kenny對年輕人的想法很明白,而餐廳現場所見,員工以年輕人為主。對於不少人以「廢青」來形容八九十後,Kenny就有另一番見解:「依家年輕人,確實係比較溫室啲,我對住自己個仔都知。我以前做廚最緊要尊師重道,分尊卑,但係依家要同佢哋做朋友。佢哋返工目標未必係搵好多錢,但最緊要開心。」訪問期間,看到Kenny不時與員工到門外「吹水」,了解他們想法。原來Kenny為了員工工作更順暢,在不少細節位都花了心思:「我set餐單,我都係諗員工先,好似『奶奶雞』,我會整一張圖文並茂嘅menu來剔,減少誤會,等新入職嘅人都易上手。」Kenny亦會設銷售目標,令員工更有歸屬感:「我set條數都好低,好似呢間set營業額過七十萬就有百分之一佣分俾大家。達唔到唔使罰,主要想大家開心,開業到依家,餐廳每個月都有錢分。」

自由行靠唔住

Kenny在九十年代曾在尖東開酒吧,專做遊客生意,但九八年金融風暴、禽流感,令訪港遊客急跌,酒吧亦無以為繼。對於近日零售業大吹淡風,稱「慘過沙士」,他表示:「我之前做過遊客生意,知道佢哋一唔嚟就死梗,所以依家開餐廳一定做本地人生意。有啲人收入少咗自然冇咁捨得使錢,但影響真係好微。到唔得時咪再諗辦法囉,有手有腳死唔去嘅!」創業多年,Kenny坦言最重要是自強:「佔中嗰時,我啲員工都喺度怨,我見生意唔好當然唔開心,但係不如諗辦法好過啦,就咁喺度鬧都無意思!」

壹週tips:跟風開韓菜必賺?

Kenny以韓菜起家,近年韓風強勁,韓菜一開即賺的報導比比皆是。《壹盤生意》亦曾邀請Kenny,為開韓國餐廳的年輕人提供意見。近月Kenny再夥拍80後Diana開韓式混合菜119plus。問一問Kenny,跟風開韓菜,是否一定賺?

無經驗易玩完

「而家好多嘢上網就好容易搵到,開餐廳睇落好似好易就做到,但係如果無廚房、樓面經驗,好似你想慳成本、偷雞想入平少少嘅貨,到頭來唔啱用,或者客人未必啱口味,咁好易玩完。」

一年內要回本

「餐廳啲嘢日日用,折舊得好快。如果一年內回唔到本,之後維修費就慢慢嚟,支出起碼多十至十五萬,到第二年傾續約、裝修,到時未賺到根本計唔掂條數。頭半年係俾你去試,唔得嘅就要轉型,半年後仲係唔得就要同業主傾,因為做一年都頂唔住,做落去無意思。」

定位要清晰

「開之前要對餐廳定位好清楚,好似target咩客人、菜式同定價係點,一定要好清楚。仲有就係要對自己嘅菜式有信心,唔好人哋有其他意見就即刻動搖。」Kenny的忠告,唔只開韓菜,開任何類型餐廳都啱用!

開業資料(07/2015)

租金#$520,000裝修$1,500,000日本火山石燒烤爐$200,000食材$450,000雜費$50,000

總投資$2,720,000#三按一上

營業資料(09/2015)

營業額$900,000租金$130,000人工*$130,000食材$340,000水電等雜費$50,000

盈利$250,000*八位全職

撰文:梁延宇攝影:鄭樹清攝錄:陳浩樂[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546

西餐懶人包打救「地獄廚神」有危有機


2015-12-17  NM

聖誕節好快到,出街食飯又逼又貴,不少人選擇在家撐枱腳。聖誕節首選當然是西餐,不想做「地獄廚 神」,可以選擇西式懶人包。西餐廳AGE Cuisine Express老闆陳熹建(Anson)與大廚廖俊杰(Dion)便睇中這個市場,投資過百萬,生產西式簡易餐包DA Gourmet。以現成的西餐做噱頭,解凍後在滾水中浸八分鐘就食得。二月推出後,很快打入日式超市UNY,但原來只是表面風光,背後每月勁蝕十萬元。 Anson以行山做比喻自我安慰:「依家只係投資期,好似行山行到一半好攰,但你知道山頂唔遠,無理由放棄。」

做生意不能一成不變,Anson和Dion親自示範。五年前,二人在北角開設西餐廳AGE Bar & Restaurant,走中高檔路線,但兩年前因加租,惟有遷至鰂魚涌工廈,改賣平價西餐及到會,並改名AGE Cuisine Express,月賺十萬元。由於餐廳人手不足,不少菜式都要事先預備,兩位老闆靈機一觸,在餐廳所在的大廈另設食物工廠,將煮熟的菜式包裝出售,取名 DA Gourmet。「市面有唔少中式嘅餸菜包,但就未有西餐,我哋係獨家。」Anson表示。原以為有經驗、有貨源,便水到渠成,但現實卻困難重重,開業大 半年,月蝕十萬元,全靠餐廳盈利支持。兩位老闆都想不到會如此心力交瘁,「我哋兩個再加上幾個員工,做幾千份嘅懶人包,由生產到包裝設計,以至宣傳推廣及 聯絡合作等一腳踢,如果是大公司,可能會有六、七個部門去做!」獨市生意,確有不少商機,但亦掣肘處處。

<款式>

機會:DA最大優勢是未有競爭者,「我哋是第一間做,最接近嘅同行是將西餐食材包準備,客人買回家自行烹調,可能要用近一小時,而懶人包最快八分鐘就食 得。」中學畢業後便入行,曾跟隨一個米芝蓮三星廚師學藝的Dion,最拿手是慢煮菜式,「好像豬肉,用八十五度去煮,就唔會嚡。」他表示,德國鹹豬手、紅 酒牛臉頰肉、紐西蘭羊後膝等紅肉都能夠慢煮,之後真空入袋,再放入零下十八度的雪房儲存,毋需防腐劑,保質期可達兩年。「我定期要替Yahoo!做到會, 款式經常要變,做咗幾年,我個腦已經有近二百款嘢可以隨時增加,由平價嘅牛仔骨到貴價嘅龍蝦製法都有晒。」

限制:由於用慢煮形式烹調,很多食材都不適用,如魚及蝦經過慢煮就會散或變腍。因此,DA暫時只有十四個菜式,包括十一款紅肉,另西湯、雜菜及薯蓉各一。 最近終於有突破,Dion指:「會推出一款連皮嘅龍脷魚,調味後即入袋,由客人自己浸熟,煮出來就夠滑又唔會散開。」另外,飯、麵及薄餅等穀類食物亦因再 翻熱效果不理想,未能用懶人包方式處理。除了食材,他們還面對另一個更大的限制,Anson無奈道:「中餐嘅懶人包有好多款式,宮保雞丁、麻婆豆腐等,每 日食唔同款都得。但香港始終係中國人地方,好少人會日日食西餐,而且我哋價錢唔平。」

<定價>

機會:Dion指,懶人包的用料與餐廳的相同,餐廳晚市一份二百五十元的安格斯牛扒,懶人包只賣一百四十元,希望用平價率先吸納一班餐廳的熟客。另外,最 暢銷的Dry Aged牛排,定價亦可以比市場平,因為Dion懂得製作方法,「在攝氏零度、濕度六十度下風乾二十多天,每日清理血水,轉換放置嘅方向,經少一層批發 商,就可以降低定價。」

限制:兩位老闆很快發現做餐廳與做廠是兩回事,「做餐廳,食材佔支出三成;做廠,食材佔支出七成。無人會二百蚊買一隻豬手返屋企自己搞。」Anson指懶 人包成本高,扣除食材價錢後,毛利僅三成,還要負擔租金、水電等開支。食材貴,標價又難以提升,惟有靠薄利多銷。現時,DA每月賣出三千袋,仍入不敷支, 月蝕十萬,要靠餐廳的盈利補貼,才不至於要蝕錢。

<銷售>

機會:Dion曾考慮過自己做零售,「例如喺網上售賣,但應付客人及物流等,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定性做廠。」Anson積極尋找零售點,主要是一些高 級凍肉鋪。後來,幸運地打入日本百貨公司UNY。原來,UNY的寫字樓與Dion的餐廳在同一幢大廈,他們的員工在餐廳試過Dion手勢,主動邀請將懶人 包上架,「依家UNY兩間超市都有,銷量由二千包增加到三千包。」Dion信心十足:「我們仲會賣俾café、酒吧,嗰啲地方唔會專做 食,要嘥錢請個有功架嘅師傅,倒不如買我哋嘅貨,有質素又可以儲存一段長時間。」

限制:薄利多銷需要龐大的網絡,但Dion指叩門打入大型超市很困難,「我寄過去大超市俾佢哋試食,但一日幾十個批發商俾嘢佢哋試,半年都未有消息。」 Anson指就算對方邀請,亦未必有足夠財力,「嗰啲大型超市,規矩係九個月數期,當每個月做廿萬貨,我要有接近二百萬流動資金先可以同佢玩。」

<宣傳>

機會:為增加曝光,DA在不同地方擺設攤位,例如愉景新城及青衣城。每次Dion都會親自到場示範,增加客人信心。早前參加美食展時,認識了美亞廚具的職 員,上週日就在美亞觀塘陳列室示範用美亞廚具,烹煮懶人包,「有傳媒、blogger出席,順便幫到我宣傳。」最近,一田及city'super亦表示有 興趣,雙方正在洽談中。

限制:要找合作夥伴做宣傳是常見手法,但Dion就沒有人脈,所以宣傳比較困難,「我做咗十七年的廚師,大部分時間在廚房度過。」無識人,亦無人識,包裝 袋上標明,「簡易煮食」、「真空包裝」、「不含防腐劑」,拿上手未必知道是懶人包,「好多人拿上手覺得好靚,但唔知道原來是懶人包。我哋要打入高級市場, 無辦法寫到明係懶人包。」有心不怕遲,Dion近來積極出席商會活動,「剛加入餐飲聯業協會。一次生,兩次熟,希望有合作機會。Ocean Three老闆阿聰都係參加那些聚會認識,入埋佢鋪頭,多咗八個零售點,又同其他餐廳合作,在網上教煮餸。」另一方面,就是要同時間競賽,Dion指不少 行家已經開始研究做法,加入競爭,所以就要盡快打造品牌,他笑說:「做到龍頭,就算有競爭者都頂得住。」

營業資料(11/15)

營業額$250,000 租金$30,000 人工#$80,000 食材$170,000 雜費$40,000 虧蝕$70,000 #三名老闆、4名員工(長工)

開業資料(2/15)

租金^$88,000 裝修$1,000,000 牌照$45,000 總投資$1,133,000 ^三按一上

壹點意見

759近年加入不少凍肉及急凍海鮮等產品,林偉駿指這盤生意有得做,並指可給DA放在域多利皇后街、香港站兩間759試賣,並提出以下意見:1. 款式不用多,廚師精選就夠。2. 零售點亦要精。去到柴灣、鴨脷洲都有就唔值錢,就算入百佳,都只入金鐘恒生銀行樓下那間分店。3. 759入過同類型的歐洲貨,質素好高,但三個貨櫃賣足四個月。後來檢討過,覺得是無廚師效應。要做到尊貴、矜貴,首先要包裝自己。將自己變成網上煮食名 師,擺放的雪櫃要有廚師的相,否則很容易淪落到一般波仔飯的感覺。

撰文:孫樂祈攝影:鄭樹清攝錄:關永浩[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886

不涉原料和施工環節,不限使用有機溶劑 “問題跑道”背後,“問題國標”待大修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972

2016年6月17日,中國北京,北京實驗二小白雲路分校操場陷入異味操場風波,引發社會關註。當日,經過實驗二小白雲路分校家長、專家和區教委多次協商,在得到絕大多數家長認同的基礎上,經西城區實驗二小白雲路分校操場問題聯合工作組認定,西城區教委開始對實驗二小白雲路分校操場進行全場拆除,工期計劃至本周日。(東方ic/圖)

頭暈、惡心、流鼻血……孩子們用身體力證跑道“有毒”,為何跑道仍被檢“合格”? “問題跑道”檢測結果符合國家標準,成了很多家長難以接受的結論。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9月至今,已有25所中小學和幼兒園被報道存在異味操場或跑道。而在公開報道中,經檢測後顯示相關指標不合格或超標的,僅有2例。

“科學認知有限,達標前提下存在問題,這很正常。”塑膠跑道國標主要起草人、中國環保協會理事師建華說。隨著對有害物質檢測技術的提高,一些有害物質得以被發現,“這些都是必須進行限量的。”

塑膠跑道在中小學的鋪裝面積大幅增加,而當年由“強制性”變為“推薦性”、放寬有害物質限量的國家標準,註定已無法為質量提供“兜底”保障,行業迫切需要新標準出臺。

國標博弈

目前,校園操場建設普遍適用的,有兩部標準——2011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的《體育場地使用要求及檢驗方法第6部分:田徑場地》和《合成材料跑道面層》(GB/T 14833-2011),後者通常被業內稱為“國標”。

值得註意的是,2011年版標準的起草工作,早在2004年就已啟動。“耗時七年,因為標準太嚴,很多企業做不到,爭論特別大。”師建華說。

2011年的修訂版,首次增加了對產品的環保性能要求及檢測方法,規定了塑膠跑道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總和、遊離甲苯二異氰酸酯,以及重金屬鉛、鎘、鉻、汞等有毒有害物質的最高限量。

師建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1版國標開始起草時,起草團隊調查了各國對塑膠跑道的要求,“有物理性能方面的要求,但尚沒有環保方面的要求。”

無奈之下,起草者參考“室內裝飾裝修材料、膠黏劑中有害物質限量(GB18583)”中對有害物質的限定指標,制定了2011版國標的指標。

而這恰恰成了日後爭論的焦點。“室外場地的檢測數據,怎麽能套用室內的標準來衡量?這太嚴格了!”一些生產商在碰面時抱怨。

“報批稿的要求太嚴格了,大多數企業都沒辦法做到。”師建華說。當時,參與國標起草的,除了化工類專家,還有幾家大型企業和檢測機構。在多方利益博弈下,國標最終被迫作了讓步。

參與標準制定的華東理工大學教授陳建定披露,最終頒布的標準中,刪除了報批稿中關於有機溶劑的限量,而對苯類溶劑、甲苯二異氰酸酯(TDI)的限量也作了放寬調整。

“這確實導致後來廠商在鋪設塑膠面層時,大量使用有機溶劑,甚至使用毒性臭味溶劑。”在一篇名為《我們如何才能遠離“塑膠毒跑道”》的文章中,陳建定寫道。

“當時我們編制的時候,是按照強制性標準編的。但最後上報的時候,還是維持了1993年版的推薦標準。”國標第一起草人郭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原因是,國家法律法規中,沒有明確針對跑道有害物質的規定,不具備強制條件。

不過,考慮到甲乙雙方在簽訂合同時,對跑道質量會有明確要求,因此,“如果使用了國標,那麽它對甲乙雙方都具有強制性。”

新國標已在探討

“在符合國標的前提下出現問題,說明標準需要完善了。”師建華透露,新國標已在探討階段,將對包括原材料、施工過程在內的整個流程進行規定。

不過對於絕大多數家長而言,他們並不了解塑膠跑道的技術參數和指標。跑道是否有“毒”,往往僅憑其散發刺激性氣味的程度。

而於2016年5月在深圳正式試行的《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質量控制標準》,就新增了“氣味評定”作為兜底防範。

“化學成分千變萬化,不管以後增加了什麽新的化學成分,只要氣味很明顯,評定肯定通不過。”該標準主編、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工程師任俊說。

參照環境和食品檢測標準,氣味評定分成5級——1級無氣味,2級有輕微氣味,3級有氣味但無不適性,4級有不適氣味,5級有刺激性不適氣味。1級和2級沒有問題,若達到4級或5級,跑道必須鏟除。

在參與了深圳標準制定的師建華看來,“工程建設標準”才是其最大亮點。

現行國標只對跑道產品最終驗收是否達標進行參考,不涉及原材料和施工環節。而深圳標準對過程控制有著嚴格要求——材料進場按標準抽檢,必須達到環保指標;在施工環節,禁止施工隊私自采購材料,避免中間倒手,也避免施工隊不懂、亂進材料;不是廠家承認的材料,一律不準進場。

不過,爭議仍存。深圳標準增加了TVOC(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釋放率、遊離甲醛、多環芳烴(18種總和)等的限量值,接近歐盟兒童玩具類標準。“標準越嚴,費用越高,腳底下踩的東西,是不是非得達到這個級別?”有人質疑。

此外,深圳新標準尚未明確主管單位。該標準由住建局發布,但發布之後如何執行,尚無明確說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864

晨悅生活 | 有機食品更健康,是忽悠還是事實?

今天逛超市,聽有機食品專區的導購講有機果蔬的N種好處,她講得天花亂墜,我聽得邏輯碎了一地。回到家,趕緊查閱關於有機產品的文獻,關於有機產品的這五大問題,你也一定用得到。

什麽是有機產品?

根據GB/T 19630.1-2011《有機產品》,有機產品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藥物、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飼養或栽培出的產品。

有機產品真的更加健康嗎?

相對於其他的農副產品,有機產品從肥料/飼料到栽培/飼養、生產加工過程,有很多的細節要求。當然不同國家的要求不同,一般都要求不使用合成農藥、化學肥料、生長調節劑、抗生素以及轉基因品種等等,從這個角度講,有機食品是比較安全的。

但是,有機食品生產的難度要高許多,同時也需要配套的監管來保證合規生產者的利益,真正做到有機很難;即使做到有機,也是以產量小作為代價的。而且目前並未研究發現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的營養價值有很大差距,所以,很多時候誇張有機食品,不排除商家炒作的噱頭。

超市里的有機食品真的是天然無汙染?

首先糾正一個誤區,有機食品≠純天然食品。有機農業並不是要退回到“刀耕火種”的傳統農業耕種,其實有機食品加工中也會使用機械、輪作、種植綠肥、灌溉、隨水施肥、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等現代農業科技手段。

對於超市里標註的純天然、無添加有機食品,半信半疑不將就。GB/T19630.2-2011都規定可以根據加工要求加入配料、添加劑、加工助劑,如果果真是純天然無添加,一是保質期肯定不長,而且可能會有病蟲害微生物汙染問題,你確定你敢吃?!

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相比,有什麽區別?

1、價格貴,高出幾倍;

2、生產加工過程按照有機農業標準進行,國家把控嚴格,相對安全;

3、營養價值相差無幾;

4、安慰劑,很多人覺得吃有機果蔬可以活很久……

如何判別我買的是否是真的有機產品?

根據國標GB/T19630-2011規定,對於散裝或裸裝有機產品,以及鮮活動物產品,應在銷售專區的適當位置展示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示和認證證書複印件;同時,在產品的外包裝上有有機產品的標示;每種有機果蔬上都會有追溯碼,根據追溯碼追溯原產地。

溫馨提示:

1、如果你有錢,可以天天選有機食品,畢竟相對安全嘛!

2、目前我國有機食品的生產和監管正在逐步完善中,你買到的有可能是半有機食品!

3、普通人,可以買來嘗嘗鮮。更多的,還是依據大品牌、當季果蔬的原則選擇吧!

(作者雲小寒,營養講師,國家營養學科普作者)

歡迎親們在留言區暢所欲言,有更多問題也可以在第一財經客戶端參與提問區的互動,您可以到App Store、各大安卓市場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