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黃祖斌:有一網打盡大牛股的交易策略? 投資人黃祖斌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v38t.html


有沒有能一網打盡類似於香港股市的騰訊,大陸股市的貴州茅臺,美國股市的蘋果、微軟、沃爾瑪,韓國股市的三星等所有大牛股的交易策略或者說是投資策略?這個,其實是有的。

 

最近一年多,我曾幾次提到自己搞的實驗交易,到底是用哪一種交易策略?其實很簡單,我這里公布出來,這反正也不是我的原創,而且我相信,多數知道這個策略的人,根本不會考慮用於實踐。

 

一個好的交易策略或是投資策略,先不要管別人的交易結果如何,也不要管歷史數據測試的結果如何,先要看看在邏輯上是不是成立,在原理上能不能講得能。香港股市據說有個丁蟹效應,就是演員鄭少秋演的片子上映,香港股市就會有較大幅度的下跌。這個在原理上說不清楚,在邏輯上也講不通,所以再多的人扯這個現象,也只能當作笑料。再比如說所謂的世界杯魔咒,即每當足球世界杯開賽,似乎全球股市表現都不好。其實稍微動動腦子,回顧一下歷史數據,所謂的1987年全球股災,和1986年世界杯差了一年多。這個所謂的魔咒,完全就是扯淡,從邏輯上,原理上,也根本不足於令人信服。

 

我說的這個辦法,就是買入股價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的股票。不是說股市中追漲殺跌是一幫失敗的散戶的典型特征嗎?其實這個方法從邏輯和原理上,都有令人信服的解釋:

 

1、所有的大牛股必然創出歷史新高,並不斷創歷史新高。這是最基本的事實,但太多的人忽略了這一事實。許多人在熊市中耐心持股,接受浮虧率不斷擴大的事實,還以價值投資做自我安慰,卻在牛市中稍微有點浮盈就上躥下跳,急於落袋為安。其實如果搞清楚熊市結束前,錯誤的賣點只有一個(熊市最低點),而牛市中正確的賣點只有一個,即牛市最高點。如果能把這個邏輯關系搞清楚,成為自己股市中的一個習慣,則不論牛市還是熊市,戰略上就不會犯大錯誤。

如果以基本相同的金額買入所有創歷史新高的股票,則必然能將所有大牛股一網打盡。雖然必然有一些股票是假突破,很快回落並導致虧損,但股票向下的空間就是100%,向上的空間1000%的股票並不少見。

 

2、股票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必然有資金沖破了較強的阻力。

一般來說,90%以上的人不敢追高買入持續上漲數個月,漲幅在50%甚至更高的股票。正因為這種心理廣泛存在,所以一般股票如果創了新高,就已經消化了歷史套牢盤和因恐高而獲得了結的投資人的拋售,相對來說,股票繼續進一步上漲的概率較大,潛在漲幅也不小。當然很有可能會有假突破,那就以止損來應對。

 

如果以基本相同的金額,平均、滾動買入創新高股票組合,以較大的浮盈率作為觸發止盈的條件,以較小的浮虧率作為觸發止損的條件,則就是一個勝算比較高的投資策略。這相當於用比較少的資金購買了一個實現概率較大的期權。假設止盈和止損分別定為20%8%,以基本相同的金額買入約20只股票則創新高的股票繼續上漲和轉升為降的概率比達到52,不考慮交易費用,仍能實現盈虧平衡。

 

這種辦法相對於價值投資有什麽好處?我感覺優勢是比較明顯的:

1、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上市公司的價值被低估,或因為有新的技術突破、新的優勢產品上市,或凈利潤的較大幅度的上升,都是價值類股票上漲的可能的必要條件。很顯然,股市中基本上不存在股票必然上漲的條件。凈利潤上升200%股價卻下跌的例子並不少見,原因可能只是市場預期是增長220%,表現低於預期。茅臺在凈利潤出現負增長之前,股價早就跌得一塌糊塗了。一些事後大漲特漲的好股票,很有可能在一個平臺振蕩好幾年。但只要是觀察股價是否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雖然不能買入接近最低的位置,但卻不必在一只先潛伏較長時間後在短期內大漲的股票上浪費太多的時間,只參與它上漲最快的那個階段。

 

2、既能抓住價值低估的股票,也能抓住因重組、惡炒而上漲的股票。我小學四年級,即1987年,中國還沒有股市的時候,我就進入了郵票市場。當時看一些雜誌、報紙,或是電臺上的主流觀點,就是集郵是為了陶冶情操、增長知識,直到後來在一個雜誌上看到一個赤裸裸的說法,就是集郵就是為了高價賣出賺錢。進股市是為了什麽?是為了爭當印花稅納稅100強,還是券商最佳客戶,或是股市勞動模範,股市優秀黨員?都不是,進股市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得到一個價值投資者的身份。最近幾年,看到但斌、李馳等全國知名的價值投資者業績停滯不前,甚至所有管理的私募基金全部虧損二三成,這種價值投資者還好意思在那里吹噓?

尤其是那個李馳,我特意到他公司網站上看了發的產品,全部虧損,就這樣還好意思到處旅遊,大發微博。最關鍵是拿著別人的錢在玩。看看林奇,平均每個工作日調研三家企業,每年調研繞地球很多圈,40多歲就滿頭白發了。且不論為投資者創造了良好的回報,就是這種敬業精神,萬一有大熊市,投資人也會心平氣地和接受虧損。更何況林奇熊市中也賺錢。

同樣是價值投資者,美國的彼得林奇從未發生過年度虧損,而巴菲特每年的業績增長都不太高,但幾乎沒有發生過年度虧損。最關鍵是林奇和巴菲特不是以不虧損著稱,而是以長期的高回報著稱。

既然進入股市是為了賺錢,則只要是上漲概率非常大的股票,就是好股票。我曾經在中南重工停牌前幾個交易日買入,停牌幾個月後複停,4個漲停。從基本面上,根本不可能知道這個公司要重組。但從走勢上看,小幅穩步上漲,並突破了近1年的4個高點。股價走勢說明了有資金在拉升。這樣的股票,即使並沒有重組,並且突破失敗,形成新的下跌趨勢的概率也不大。

對於普通投資人,不大可能有靈通的內幕消息(內幕交易當然也違法),但只要關註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的股票,往往就可能碰上重組股。我最多的時候,有七八只實驗交易股在停牌,目前還有天橋起重、禾嘉股份在停牌。

 

3、能發現市場中的熱點。一些板塊業績持續增長,估值卻不斷下跌,這是股市中的常態。典型的就是2009年以來的銀行股。從3478點算起,銀行的凈利潤普遍增長了1倍,但市盈率卻從15倍左右跌到4倍左右。當然,投資這樣的板塊很安全,但何時賺錢,真的很難預測。而創出歷史性或階段性新高的板塊,卻能提示出未來的市場熱點。2013年的創業板就是典型的例子。

 

不久前我的博客中有按買入創新高個股的辦法進行的18個月,100多只股票的交易清單。這個辦法是相當簡單的,這些實驗交易算是初步驗證了這個方法的有效性,同時也得到了一些經驗,鍛煉了心態。

比如我最初是按盈利20%止盈,虧損8%就止損,但最早的兩個股票中,就有鵬博士,在我開開心心止盈後,又漲了一倍不止。但也有很多股票,一到20%的止盈線,就開始轉勢(比如最近的長春一東、方大集團)。所以到底如何處理達到止盈後的操作,就需要經驗,也需要進一步的理論知識。

創新高的股票,每天可能都有近百只,如何選擇勝率較大的一組股票,也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

這個交易策略的心理建設也非常重要,我的心理素質較差。往往市場下跌了,實驗交易股普遍浮虧時,居然不去看了,也舍不得止損。在市場好轉上漲時,不勞而獲的心又蕩漾起來,結果往往是追高買入。另外一些細節也非常重要。我曾在收盤前一分鐘下單買進江海股份,我想的是一定要買進,就比成交價高一分鐘買入,結果鼠標按錯了,於是沒成交。第二天開盤就漲停了,11個交易日漲了近4成。

 

以上這些經驗,未必是正確的(其實股市中的正確往往是相對正確,階段性正確),所以不公布。有心的投資人,可以克服恐高心理,適當考慮這種交易策略。

 

價值投資的辦法其實是最沒有辦法的辦法,有效,但收益率肯定不會太高。歪門邪道,在股市中的收益率很有可能超過價值投資。以我最近發現的那種交易策略來看,建倉時間比價值投資的組合要晚一些,但即使算上91日投入的資金來算總成本,19只股票的組合,2個星期也已經有3.53%的總收益率,期間股市略有下跌。而後者,約30只價值投資股,算下來小虧0.3%。有部分網友看了我的實驗交易股票收盤價,來觀察到底是哪些股票,並想發現這個策略的奧秘。其實我對一半以上的股票收盤價做了修改。以前說我所有的交易策略都不是原創,但這個,其實真是原創,目前除我老婆之外,我只告訴了三個人,請讀者不要問我,我不會說的。股市賺錢的辦法成百上千,何必在意一兩種?

 

總而言之,進股市是為了賺錢,只要不違法,不違背道德,賺錢就行,要突破各類陳腐的觀念。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路是怎麽死的?在衛國卷入了政治鬥爭,本來子路和他的師父孔子一樣是好武藝,是有機會逃走的,但在逃跑的過程中帽子掉了,子路的教育告訴他這樣失禮,沒有議態,於是回頭撿帽子,結果被敵人趕上,亂刀分屍並做成了肉醬。孔子得到消息,一看到醬就難受得讓人拿走。子路因為觀念太落後而丟了性命,中國股市的環境這麽差,更應該突破舊觀念,爭取更高的收益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7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