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一代企管大師如何養成? 司徒達賢:好奇心帶我超越挫折

2010-11-22 TWM




從亞洲第一位主攻企業政策的博士到台灣企管大師,司徒達賢三十年來在政大企管系誨人無數,許多上市公司大老闆都曾上過他像魔鬼訓練營一般的課。不論經驗如 何豐富,學生總是被他問倒,他是如何掌握浩瀚的知識?如何能夠不斷成長?

口述‧司徒達賢 整理‧陳兆芬編按:人一生忙碌究竟要追求什麼?有人希望賺大錢、有人追求名望、有人為了權力,然而「台灣企管大師」司徒達賢很年輕時就相信:人一生應該追 求的是「知能的持續成長」。他說,為什麼人在年輕的時候較容易獲得滿足?因為每天都生活在一個不斷成長、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例如小時候本來不會走路,後來 學會走路;本來不敢自己乘坐公車,後來會了,這些都帶來成長的感覺。為什麼年紀大了,反而所有能力都退步?司徒達賢十一月八日在政大的一場演講中,分享他 的人生如何不斷成長的祕密。以下是演講紀要:年輕時可以快速成長,但到了我這年紀,所有能力都在退步,如果我們能夠「持續維持知能上的成長」,就可以經常 保持心情上的愉快。學習的動機主要基於好奇心,要對很多事保持高度好奇,就會每天有發現、每天有進步、每天可以自我檢討。熟識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很有好奇心 的,我與他們在一起時,常會詢問:「你最近做什麼研究?你的產業有什麼特性?」聽到這些問題,請不要覺得我是在質疑或在蒐集資料寫報告,我就是好奇!對我 來說,我喜歡知道這些事情。

母子問答造就強烈好奇心

好奇心哪裡來?這要追溯至「學齡前的母子問答」。我出生以後,母親就把工作辭掉在家帶小孩,什麼叫做帶小孩?我認為簡單來說就是Q&A。小孩天生有好奇 心,什麼都愛問,然而大部分的家長極可能回答「問這幹什麼?你將來長大後就會知道」、「學校裡面會教,現在不要問我」,或是給小孩一些不合道理的答案。小 孩很單純,聽了之後會信以為真,都記在腦子裡面,之後到學校發現上課講的都不一樣,會造成腦筋的混亂。

我的媽媽很好,對於每個問題她都有問必答,自我有記憶開始,她的「工作」就是回答問題,我可以隨便問,但她從不隨便答,答案可能簡化,但都是正確的方向, 所以在我上學以後,對很多事都已有正確的印象,對學習效果十分有幫助。

我相信,有很多小孩的好奇心是在「為什麼問這麼多?長大你就會知道了」的回答中快速折損。好奇心在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學習時會有挫折,在請教別 人問題時,會透露你的無知,甚至產生挫折感,但如果很好奇又很好學,就不在乎這些挫折。因為將不懂的事搞懂,是一種成長,將事情逐漸弄清楚的過程,是一種 愉快的經驗。這說明了,何以好奇心是學習動機的一項關鍵因素。

反覆閱讀養成圖像思考能力從小學二年級起,我就開始閱讀章回小說。有些小說我看了一次又一次,到小學三、四年級已經看了六、七遍,幾乎可以倒背如流。

若內容看不懂,就不斷地閱讀直到懂了為止,在反覆閱讀中逐漸培養出圖像思考能力。換言之,當我在看小說時,會在腦中描繪出場景與人物,並試著將整個故事的 來龍去脈,在腦中拍出一部「電影」,看了幾次以後,電影拍得越來越清楚,逐漸就培養出圖像思考能力。

我現在訪問一家公司或討論個案時,心裡就開始建構圖像,同時腦海中開始拍起電影,開始描繪公司的故事,所以我們能藉此快速想像一家公司如何運作、物流系統 如何運轉、如何處理人事糾紛。

另外,圖像思考也與記憶力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現在開小、中學同學會時,當大家聊到過去的種種回憶,我常能把腦中的錄影帶調出來,說出當時某人坐在哪裡、做 過什麼事情等等。

土法煉鋼 笨人自有笨法子在大學時修習了「人事管理個案研討」,每周都有不同的個案主題,對於沒有實務經驗的大學生來說,真是毫無頭緒,不知從何著手。但「笨人自有 笨法子」,我每周在熟記個案內容以後,就讀一遍三百頁的︽人群關係︾(姜占魁教授著),並在與個案相關的學理上做下記號,進而據之整理分析。這種方法雖然 較為費時費力,但此一學習方式,可以有效結合理論與實務,使所學更為扎實。

讀博士時,我為了在上課時掌控發言權,常將指定書籍的內容繪製成詳細的因果關係流程圖,讓同學可以照我的架構去討論。同時我也旁聽多位老師的個案教學,學 習個案教學的技巧。

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後,還去報名學習速讀。原本以為速讀是在練眼力,後來才發現速讀必須從精讀開始,亦即在仔細看完一篇文章之後,把各段落重點、因果關係、 起承轉合做成書面摘要,進而在十秒之內,快速理解與連結文中之意涵,反覆幾次以後,文字跟圖像在腦海中轉換成觀念與觀念的連結,進而出現融會貫通的效果, 並可以對文章內容產生更高層次的理解與引申。

「速讀」讓學習更有效率

我也藉由此方法落實在教學上。後來我依上述「精讀╱速讀」的方法,把上百篇文章逐篇摘要整理,發現的確可以體會出超越文章內容的想法或觀念。這在教學以及 對學生提問或彼此問答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更有所啟發,也讓我在學理觀念上得到極佳的學習與成長效果。

學習的心態應以「好奇」為基礎,承認自己的無知與不足,不懂的就問,想法即使不成熟也講出來,而且誠心歡迎別人的評論與指正,進而藉此獲得自己知能的成 長。在學習方法上也應不斷進行研究發展,這就是我對學習的基本態度。

司徒達賢

出生:1948年

現職:政大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學歷:美國西北大學企業管理博士經歷:政大副校長、政大企研所所長、政大企管系系主任作品:著有《管理學的新世界》、《策略管 理新論》、《打造未來領導人》等書,《今周刊》闢有專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3

從好奇心開始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639
 王雯吉 25歲


  2009年從西北政法大學畢業,先後做過電子商務代理、團購網站。


  創業項目是為3歲到6歲兒童設計的動手教育、智力開發的產品,採用按月訂購的模 式。


  

Show


  Project
  項目描述


  拉比盒子是採用按月訂購模式出售的幼兒教育產品。與國內幼兒教育產品多是採用 DVD+光盤的模式不同,拉比盒子注重兒童手腦並用的啟蒙教育,每個月寄給用戶 一個盒子,內容包括探索(從好奇心出發)、創作(2個到3個創作項目)、發現( 提供戶外工具和指導方案)、親子(父母與孩子共同參與)、在線擴展(視頻、游 戲、圖書等)。比如在以「恐龍」作為主題的盒子裡,就有微型考古工具、恐龍蛋 模型、恐龍玩偶、卡片等等。


  Idea From
  這個主意來自


  王雯吉一直想做與幼兒教育有關的事情。看到巧虎在中國的成功以及Kiwi Crate、 BabbaBox在美國的成功,就想做出適應中國本土化的幼兒教育產?品。


  Team
  團隊


  目前有14個人。10個人負責線上及產品設計研發,4個人負責線下推廣。大多有幼 教工作背景。


  Market Potention
  市場機會


  首先國內的幼兒教育產品做的還不夠好;其次,Kiwi Crate和BabbaBox已經證明了 按月定購模式可行;就目前來說拉比盒子進入市場比較早。兒童啟發教育的理念也 受到年輕父母的認可。


  Users
  客戶


  主要客戶是30歲左右的年輕父母。產品的真正使用者是3歲到6歲孩子。


  Business Model
  商業模式


  用戶在按月訂購、預先付費後,公司快遞產品。產品有三個價格方案:1個月體驗 價136元,3個月計劃136元/月,12個月體驗118元/月。

 


Question

 

  Q1:產品的核心是什麼,從設計到生產是怎麼進行的?


  拉比盒子團隊中從事產品設計的工作人員在幼教方面有十多年經驗,我們的核心是「解決孩子世界中的為什麼」,讓孩子自己動手,親眼看到發生的變化。項目提出之後,我們會做實驗測評,目前在北京有三家幼兒園與我們合作,幫助我們給孩子做測評,根據孩子和父母的反饋我們會再修改產品內容。今後我們希望能搭建一個平台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幫助我們改進產品。


  其實幼教產品應該是安全第一、教育第二。在產品生產方面,一個盒子裡有五六十個素材,不同的東西都來自不同的廠商。拉比盒子提供設計圖,供應商做好模具,交給我們通過了再量化生產。例如一般的剪刀是尖的,我們設計的是圓形。我們選擇合作的廠商遵循外貿標準,保證安全。


  Q2:父母給孩子買玩具最看重品牌和安全,而且孩子的年齡在增長,你們的用戶其實是流動的,對如何建立讓年輕父母相信的品牌,你怎麼考慮?


  首先我想品牌就是口碑,幼兒教育有個最大的特點是傳播性很好,並且有延續性。父母要給孩子買最好的東西是個主動的過程;作為創業公司,我想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把產品做到最好,這體現在兩點,第一絕對保證安全,選用最好的材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孩子具有不確定性,一個產品看上去是簡單的塑料,但是給孩子用就還要保證是高溫無毒的。第二是真正能給孩子起到啟發作用,按月訂購的模式在國外已經很成功,現在我們的產品上線一個多月,有1000多個盒子的訂購量,在小範圍內可以形成口碑。


  Q3:對定價怎麼考慮的,年輕的父母為什麼要每個月花這些錢來買個拉比盒子?


  我們每個月都會設計新的主題,相比較早涉足幼教領域的公司目前還在線下操作,我們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完成。啟發孩子這個概念並不是我們提出的,在許多幼兒園已經開始實?行。


  定價方面主要考慮兩個因素,一個是產品的成本,國內現在看到是幾十到一百不等,我們用外貿標準本身成本比較高;第二是用戶的接受程度,正常的幼教產品利潤是很高的,我們希望產品被大眾所接受,其實價格低於行業的普通標準。

 


 Last Shot

 

  Ask Mentor
  最後一問


  問徐小平:在目前國內的教育體制下,像拉比盒子這樣新的教育理念和產品如何在市場中尋求平  


CBN Note


  「啟蒙教育」的對象不止是3歲到6歲的孩子,還有年輕的父母。家長更看重幼兒教育產品的品牌,一個孩子作為目標客戶的時間只有幾年,一個創業公司如何建立值得信任的品牌持續吸引新的用戶,和已經具有廣泛影響的大品牌或者國外的品牌,競爭並獲得較好的盈利,這並不容易。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0

把好奇心還給孩子

2015-11-30  TCW

前陣子有則新聞,某家百貨公司主辦兒童繪畫比賽,以消費者的發票做為評比選票,一位家長動員親朋去消費換得許多選票,小孩卻落選,他一狀告百貨公司詐欺。

孩子參加比賽原本是件好事,從小我們便鼓勵女兒們參加比賽。因為比賽與課程無關,沒有什麼壓力,可以藉由準備的過程找到學習的樂趣與動機,因此,志在參加,不在得標。而且我會特別提醒自己,就算結果很好,也不要獎賞或讚美她們,因為獎賞和讚美代表重視結果,會扭曲他們的學習動機。

曾經連續幾年跟女兒去參觀科展得獎作品;看完真嚇一跳,台灣中小學生的科學水準這麼高?

後來才知道,原來讀高中或考大學的推甄名額,會看學生的課外表現來加分,結果家長想盡辦法鼓勵孩子參加比賽,連帶著補習班或家教也應運而生,好比科展也有「職業槍手」個別輔導。其實不要說科展,連平常的作業,有多少是家長幫忙捉刀代筆的?恐怕老師也都心知肚明。

這種被大人「強力指導」下的學習,完全失去科學素養裡最重要的好奇心,以及科學能力培養最關鍵的探索過程。

「探索」是懷抱著某種好

奇、某種想法,然後尋找答案,重要的是失敗、錯誤,在不斷嘗試中獲得的體會與自信。相較於此,我們的孩子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好成績,所以背誦標準答案與快速答題變成我們主要的學習方式。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問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我們都了解,資訊時代之後,知識的取得已經沒有成本,因此重要性也降低了,在現今的全球化競爭中,創造力與想像力反而越來越重要。但是我們只重結果,如果參加比賽的目的性太強,付出的代價便是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李偉文粉絲團:httpS://zh-tw.facebook.Com/weiwenfans (本專欄由小野、柯志恩、李偉文、王浩威、夏惠汶執筆》

撰文者 李偉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53

【視頻】紮克伯格、馬雲談女兒:保持好奇心 樂觀應對挑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3924.html

【視頻】紮克伯格、馬雲談女兒:保持好奇心 樂觀應對挑戰

一財網 劉佳 2016-03-19 11:21:00

紮克伯格提到,自己希望教給女兒的是好奇心。“世界上有那麽多東西不是顯而易見的,希望她去探索。我希望她無論做什麽,都能問自己為什麽不能做得更好。世界大部分的變化變革是一直有人在問為什麽不能做得更好。我覺得這種價值觀對她是有益的,在這過程中我也會教她說中文。”

在移動互聯網不斷創新的Faceboo創始人紮克伯格,如何教導自己的女兒創新?

“我想可能對她是個壞消息,我承諾過我的妻子我會教她學中文。”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身穿西服的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這樣說。

此前,紮克伯格曾在Facebook上曬出了夫妻一起給剛出生的女兒讀繪本的照片。他們選擇的繪本,叫做“Quantum Physics for Babies”(嬰兒版的量子物理學)。

紮克伯格提到,自己希望教給女兒的是好奇心。“世界上有那麽多東西不是顯而易見的,希望她去探索。我希望她無論做什麽,都能問自己為什麽不能做得更好。世界大部分的變化變革是一直有人在問為什麽不能做得更好。我覺得這種價值觀對她是有益的,在這過程中我也會教她說中文。”

“但那本給嬰兒看的量子力學,我覺得她沒有看懂。” 紮克伯格說。

馬雲則提到,自己的女兒不需要學量子力學,“我們已經這麽辛勤地工作,目的就是讓子孫活的更好,活的更樂觀”。

馬雲說,自己並不關心女兒未來做什麽,只要她健康長大健康,樂觀應對挑戰就是好的,“因為我們會來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不行的話會有人來補上的。”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698

指梁振英挑起好奇心  擁抱《香港民族論》 17校學生設關注組宣揚港獨

1 : GS(14)@2016-08-16 06:21:00

■英華書院學生王樂行(左)及校友陳沛聰(右)指,不滿政府破壞一國兩制,故設關注組宣揚港獨。黃耀興攝



【本報訊】政府肆意打壓港獨派,激發新一波港獨浪潮,至少17間中學的學生自發成立校內本土關注組宣揚港獨。831決定寸步不讓、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怒批港大學生報《學苑》,甚至禁止港獨派參選……極權連串打壓,把這批中學生推上港獨之路。有本土關注組學生形容「革命」路長,冀先「和理非」宣揚港獨,不會提倡武裝革命,但長遠而言不惜入獄和流血;英華書院關注組成員直言,是梁振英挑起其好奇心,進而擁抱《香港民族論》。記者:蕭洛汶



屯門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月初有學生成立本土關注組,短短一周就有十多名同學加入,正與其他學校的本土關注組聯繫,開學後以派傳單及舉辦講座。關注組成員曾同學自稱曾是「港豬」,佔領運動令他由希望變失望,加上港獨派被禁參選,激發他投身港獨陣營。曾同學冀藉講座等形式向同學分析港獨利弊,「講赤化問題,討論點成立影子政府、點訂新憲法、港獨可能性」。他雖不認同泛民和平抗爭策略,但強調現階段宣揚港獨時不會提倡武裝革命,「想和理非咁討論,將門檻下降」,待支持者滲透社會各階層就在適當時機癱瘓政府。他爭取港獨的底線是入獄,失去聲譽也在所不計。



料校方打壓


曾同學兩年前反對政改「袋住先」,當時已有教師在堂上揶揄「其他同學唔好學佢咁,唔係第日喺街俾坦克車壓死」。教育局近日高調禁校園談港獨,他預計校方將打壓關注組。同校中六生李同學曾因京奧感自豪,直至中一獲熱衷時事的班主任啟蒙,「佢講得最多係中國人湧港問題,話單程證審批權應喺港府手上」。這名教師就是其後加入新民主同盟、今屆退選立法會的譚凱邦。李同學直言,早年因內地人搶奶粉和學位而「想驅趕每個內地人」,但後來意識到此心態「唔健康」,中港區隔才能治本,加上罷課和佔領也未能推翻831決定,「制度內、外都做唔好,係咪應該推翻呢個制度?」他願意付出僅次於生命的代價,若香港只欠一場流血革命就可獨立,他不介意犧牲。英華書院本土學社現有三名成員,唯一在校生王樂行不滿政府禁港獨派參選,更笑言梁振英是港獨之父,「佢喺施政報告批評《香港民族論》,我咪有興趣拎嚟睇」。不論手段是和平或武力,只要有效他都會考慮,也須顧及有否民意支持。另一成員是校友陳沛聰現於恒生管理學院修讀新聞,學社擬在校內舉辦香港前途論壇,邀請本土派嘉賓主講,冀同學更關心政治。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和英華書院對本報查詢未有回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16/197380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007

紐約聯合國同學添好奇心張堅庭大仔 電影表達思想

1 : GS(14)@2017-07-07 01:32:59

■張堅庭喺電影工業多年,大仔張高銘(左)自小受他薰陶,在大學時修讀電影。



【向世界升學】張堅庭嘅23歲大仔張高銘(Justin)舊年喺紐約大學名府Tisch學院電影畢業,嚟緊會去羅省做實習,之前佢拍咗一條關於佢哋家傭YaYa嘅紀錄片,希望為傭工發聲。阿庭支持囝囝讀電影:「佢鍾意讀乜咪讀乜,我冇意見,佢讀考古又得,讀鋼管舞有學位,冇乜所謂,critical thinking先係重要。」而Justin就認為:「我由細到大都鍾意睇戲,拍自己電影,唔一定有古仔,好似拍屋企旅行,甚至追女仔,我覺得寫一封情書唔夠好,拍電影對我係最好表達方式。」



■Justin(左二)舊年喺紐約大學Tisch學院畢業,全家總動員開心去觀禮。

■Justin剛拍關於香港菲律賓傭工紀錄片,以一手湊大佢嘅菲傭YaYa(右)為故事藍圖。


「讀乜冇所謂」

Justin喺大學除讀電影,有讀考古、政治學、人類疾病等課程,豐富自己眼界,更因身邊嚟自聯合國嘅同學、烏克蘭籍女友,通過互相辯論、影響,增加對知識好奇心,而阿庭就認為Justin變得獨立有紀律。講到做電影工作出路,阿庭認為:「你要記住讀乜嘢科目,基本上早年已有30%唔match,有啲甚至工程師、醫生咁專業都唔match,所以我覺得讀乜都冇所謂,讀電影係同藝術有關係,係視覺藝術,對白嘅藝術、表達藝術,將來個社會係最需要,係學緊一啲謀生工具嘅訓練,出路係好闊。」場地提供:sfs cafe、odd one out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706/200799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1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