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白酒智能化,未來的釀酒師會失業嗎?

“白酒行業,有的人喜歡神秘化,覺得越神秘這個品牌越值錢,但我們希望未來能越來越清晰,因為如果過程不清晰,就難以標準化,走不出國門。”今世緣副總經理王衛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隨著國家步入4.0時代,工業生產講究人工智能化,一直以“神秘”、“傳統工藝”、“千年文明”等為賣點的白酒行業也開始尋求現代智能化,通過數據研究白酒的發酵過程,期望未來能實現如同現代食品工業般的全自動化生產。

數據化調節白酒

白酒糧食的蒸煮是白酒釀造過程中工藝要求最複雜的一個環節。在偌大的蒸酒容器中,釀酒師傅需要用篩子,圍繞容器,輕輕將糧食撒入容器中,過程講究均勻,最後致使容器內的糧食呈漏鬥狀,中間空、四周高。這個過程,直接決定了白酒質量和產量的高低。如何將發酵生成物最大限度提取出來,如何完成對酒的分離、香味提取和組合。它需要像人一般,控制力度、均勻,而不是簡單將糧食放進去即可,光光是這個環節,今世緣進行了四年的時間才研發出全國首套白酒裝甄機械人生產線。現在,這個環節終於可以用機械人生產代替,被中國酒業協會評定為智能化釀酒示範車間。

不過,除了蒸煮,白酒釀造其實還有很多工藝,制曲、蒸糧、糖化、發酵、蒸酒等多個步驟,你也許還很難想象,國內的白酒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但不少白酒企業內,生產仍主要靠人工來完成。以規模都在200億元左右的五糧液與光明乳業為例,前者的在職人數達2.5萬,後者只有5000人。

走進老舊的生產車間,仿佛處於上世紀80、90年代的中國,夏天高溫炎熱,工人們使用鐵楸翻動酒糟,將酒糟攤涼,通過人工將需要蒸煮的糧食放進蒸酒的容器當中,蒸出原酒。這些車間,沒有空調,也沒有所謂食品級空氣凈化的講究。進入生產車間,更不用穿著白衣帶上口罩。這是大部分酒廠仍沿用的生產現狀,有時,酒廠也會在某些環節加入機械化,但可操作的範圍很低。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白酒行業機械化程度最高的便是包裝環節,但大部分酒廠仍只能采用半自動化的模式,即便是茅臺酒廠,包裝仍需使用大量的人力。“白酒的瓶子多樣化,差異很大,不比紅酒或者其他烈酒品牌,所以即使是國外進口的包裝生產線也難以駕馭。”一位國內包裝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而制曲、發酵等真正的釀酒環節運用機械化、智能化的過程更少。“釀酒環節最重要的是窖池,窖池越老,釀出來的白酒品質越高,但窖池是不能動的(備註:窖池是地上一個長方形的坑),不能移動。與此同時,由於車間老舊,也無法裝置機械化的設備。”一位不願具名的白酒業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其實之所以不能移動窖池,另一個主要原因是,至今在白酒行業內,仍未能完全參透白酒發酵的過程。王衛東表示,窖池里面菌種之間的關系很複雜,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菌種的結構如何,如何幹預,至今仍是無法突破的問題。比如,將窖池的容量從1.5噸提高到3噸,投糧與放曲的比例也不是簡單地翻倍增加,因為增大容量後,可能導致窖池內部發酵不勻,因此光是讓窖池容量翻倍,如何合理配比投糧量就是研究項目的攻堅關鍵點之一。

王衛東介紹,目前,今世緣已經可以做到部分工藝通過機械化完成,通過自動數據采集了解產品,並根據消費者的想法來調節產品,進行自我改進,但全面智能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窖池內發酵情況的研究,至今的生物技術還沒有發展到可以了解窖池內情況的地步,只有當我們清晰了解發酵過程,才能使用智能化進行幹預”。其實,全球最大的烈酒集團帝亞吉歐收購水井坊後,也啟動了名為“白龍”的計劃,這個計劃,便是著力研究窖池發酵的過程。

千年文化與現代工業對峙

未來行業實現智能化,釀酒師會失業嗎?

王衛東認為,在操作端的釀酒師數量肯定會有所下降,但在研發端,仍需要釀酒師,未來的大師是真正的大師,而不是釀酒操作技師。“現在看來,在頂級釀酒領域,釀酒師還是會比機械做得好,但這部分頂級的釀酒師只有10%,通過智能化設備,更可以保證釀酒質量。”

白酒技術專家鄒江鵬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釀酒會呈現兩極化生產,一方面是實現智能化的中高端白酒大規模生產,另一方面則是手工超高端的小量生產,“就像汽車行業,勞斯萊斯永遠都會存在,手工也不會消亡”。

其實走過黃金十年過去,賺快錢一去不返,白酒企業開始往技術思考,瀘州老窖近日就披露投資74億進行技術改造,謀求實現“智能釀酒”。“現在包括洋河、勁酒、國臺等的釀造工藝都是機械化比較高了,加上在線傳感、在線監測,及時調整溫度濕度等,未來實現智能化的路不遠。”鄒江鵬認為,其實現在勾調環節都能夠實現計算機勾調,“但高端白酒的勾調,還需要經驗豐富的大師來勾兌,因為舌頭的靈敏度是儀器還達不到的”。

對於王衛東來說,未來的問題不是釀酒師失業的問題。相反,白酒智能化在某個角度上是被倒逼的,其中的原因就包括人工不斷上漲。王衛東坦言,以江蘇淮安為例,正常上班的一線工人,需要4000元,在五年前,一位工人的工資不過2000多一點。當時國家的勞動保障制度還沒有現在完善,所以對酒企來說,目前的成本已經漲了很多,而且這也是將來的趨勢。

而且,即便人工上漲,招工也很艱難。王衛東表示:“酒企沒有成規模還好辦,一旦成了規模,需要幾萬人就很難找到了。何況釀酒都是累活,又高溫作業,年輕人不願意幹,因此現在一線釀酒師傅的質量明顯在下降,聰明的不願意幹這個,願意幹的人又沒有什麽創造力。”

未來白酒智能化最大的阻力,除了在研究領域,還在於人的觀念。“白酒經歷了黃金十年,你現在看,似乎很風光,但事實上白酒風光也就是那十年,之前行業還是很傳統的,不怎麽掙錢,何來機械化?”王衛東對記者說,“黃金十年,大家都在忙著掙錢,錢來得太容易了,誰會想到提高技術?”

“過去釀造白酒一直強調傳統工藝,不願意離開傳統,甚至覺得越傳統越好,巴不得千年前怎麽釀酒的,現在就怎麽釀酒。”瀘州老窖副總經理、中國釀酒大師張宿義對記者說,有這種想法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行業整體釀酒師的水平都不高,“不是白酒一定要依據傳統方法,而是釀酒的人也沒有這種水平能夠研究出來。但未來,這個行業肯定要走機械化、智能化的道路。”他向記者透露,甚至在窖池移動上,他們也在研究,“可移動的窖池,對未來實現工業化提供便利”。

“白酒業如果誰都以傳統為賣點,不做技術創新只願後人乘涼,那麽白酒業就很難實現標準化,走出國門。”王衛東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27

空調業庫存已泄洪 從價格戰抽身轉攻智能化

去年年底曾高達4000萬臺的空調庫存,經過過去大半年的消化已經“泄洪“,降至3000萬臺的安全“水位”。

隨著庫存降低、原材料價格上漲、產品升級,空調企業終於從歷時一年多的“價格戰”中抽身,今年3-6月國內市場的空調價格已逐步回升。

在“2016年度空調產業高峰論壇”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空調業將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由於變頻空調的滲透率已經超過50%,而智能空調的滲透率目前只有16%,因此智能化未來的空間更大,將是空調業的發展方向。

空調市場回暖促“泄洪”

2015冷凍年(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中國空調市場陷入低迷,出現負增長。雖然2016年宏觀經濟仍不樂觀,但空調行業卻顯示出止降回暖的跡象。

奧維雲網(AVC)空調產業研究院院長張彥斌介紹說,據奧維雲網的推總數據,2016冷凍年(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國內空調銷量將達到4669萬臺,同比增長4.7%;銷售額將達1543億元,同比增長2.1%。

更讓業界喘一口氣的是,曾創下歷史新高的巨量空調庫存,終於降至安全水平。2015冷凍年結束時,空調業的庫存曾高達4000萬臺,而截至2016年6月底,庫存已降到3000萬臺以下,達到空調行業庫存的合理水平。

張彥斌說,2015年8月,之前上市的機型占89.8%,也就意味著,2016冷凍年剛開始的時候,有接近9成的空調是老產品。2016年3月後,隨著價格上漲,空調也開始出現暢銷,到了2016年7月初,庫存產品的占比已下降到61.7%,

而且,空調業終於從歷時一年多的“價格戰”中抽身。2016年3、4、5、6月份,國內空調市場的價格已同比穩步回升。這主要得益於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庫存壓力有所緩解;二是原材料漲價,進入2016年,有色金屬、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強勢增長,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為保證利潤,價格戰偃旗息鼓;三是產品結構向高端轉型。

2014年9月底開始點燃的空調業“價格戰”,去年打得格外慘烈,也讓空調類上市公司2015年的業績承受重壓。中國家電協會副理事長徐東生認為,空調行業經歷了2015冷凍年的價格戰後,需要從價格戰向價值戰轉型,未來空調業將向智能化、高端化發展。

智能空調的市場潛力大

為了擺脫價格戰,2016冷凍年,空調企業積極推動產品升級。

奧維的數據顯示,從空調細分領域的銷量占比及同比變化看,2016冷凍年,國內市場變頻空調的滲透率從上年的62.7%上升到65.3%;高能效空調(一二級能效產品)的滲透率從上年的40.4%上升到49.3%;藝術櫃機的滲透率從上年的42.2%上升至53.2%。

“智能空調的滲透率也翻倍,從2015冷凍年的8%,增長到2016年的16.1%”,張彥斌認為,盡管如此,相比於變頻空調、高能效空調、藝術空調,智能空調的滲透率仍然較低,因此空調智能化的潛力更大。

其實,在國內白色家電市場,空調智能化的滲透率已經高於冰箱、洗衣機。據奧維的推總數據,2016年,國內智能冰箱的滲透率為6.3%,智能洗衣機的滲透率為12.2%。而智能空調的滲透率在2016年達到16.1%的基礎上,到2017年保守預計將達到25%以上。這種樂觀預期,張彥斌說,首先是因為線上空調市場快速成長,有助於智能空調的發展。事實上,在2016冷凍年國內空調4669萬臺的銷量中,線下銷量約3895萬臺,同比下降1.9%,而線上銷量為774萬臺,同比增長58.3%;在1543億元的銷售額中,線下銷售額約1346億元,同比下降3.2%,而線上銷售額為197億元,同比增長63.25%。

而2016冷凍年,智能空調在線上的滲透率達到32%,遠高於線下的14%,這是因為線上大部分的消費者是80、90後的年輕人,更易接受新鮮事物。而且,線上智能平臺助推智能空調發展,包括阿里小智、京東微聯、蘇寧雲居、國美雲智等。

其次,智能空調與普通空調的價差已明顯縮小。2015冷凍年,智能櫃機與非智能櫃機的價差達1600元,2016冷凍年的價差縮小至800元;智能掛機與非智能掛機的價差,2016冷凍年更縮小至400元。隨著市場需求增長、品牌競爭加劇、智能成本縮減,智能空調的價差將進一步弱化。

不過,目前智能空調市場,仍受制於標準不一、未抓住用戶痛點等問題。中國制冷學會與奧維雲網(AVC)13日聯合發布《2016年中國智能房間空調器產業發展白皮書》,呼籲盡快完善智能空調的行業標準,並提醒企業瞄準用戶痛點、增強細分市場競爭力。

智能平臺的開放與互聯,也是解決之道。蘇寧雲網營銷總部總裁助理吳丁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蘇寧智能平臺的研發部門已經和美的、科龍、海爾、海信、奧克斯、誌高、揚子、格蘭仕在內的空調廠共同聯合開發基於蘇寧雲的智能空調產品。8月份,蘇寧將重點進行智能空調推廣,希望將智能空調的銷售占比提升至60%。

奧克斯空調國內營銷總經理徐重認為,“未來大數據的分析很重要,對於用戶而言,他真正需要的是一鍵可以搞定事情,而不是終端app滿天飛,同時也違背了智能產品使用便捷的初衷,呼籲品牌方、智能芯片制造方以及電商平臺方,能夠開放大家的入口,讓數據互聯互通,最終給用戶一個舒適智能的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11

楚天科技定增近7億元 投向制藥生產智能化

楚天科技晚間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稱,公司擬以發行期首日為定價基準日,向不超過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40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78億元,同於投資“年產300臺套高端生物醫藥智能裝備及醫療機器人建設”項目中的子項目——“年產100臺套後包工業機器人建設”項目和“年產50套智能倉儲物流系統建設”項目。公司股票自2016年8月8日(星期一)開市起複牌。

募投項目中,年產100臺套後包工業機器人建設項目投資預算總額為4.96億萬元,其中4.59億元使用募集資金投入,3700萬元由公司自籌資金投入。項目達產後正常年不含稅銷售收入為58000萬元,利潤總額11801萬元。

根據公司指定的戰略規劃,公司擬縱向打開針劑藥物生產裝備包括設計、空調凈化工程、醫藥用水設備、配液設備、分裝設備、智能檢測、智能後 包裝、智能倉儲物流的針劑藥物生產裝備的全產品鏈;橫向涵蓋主要藥物劑型設備的全產品鏈,除水劑類制藥裝備外,持續開發固體制劑設備、粉劑藥物設備、其他 藥物設備的研發與生產。同時在此基礎上,為制藥企業提供從設計-工程咨詢-生產設備-培訓服務—驗證—工藝 配套-督導-咨詢-增值服務的醫藥生產整體解決方案,打造“智能智慧醫藥工廠”。

楚天科技同時發布2016 年半年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39億元,同比增長4.3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4984.37萬元,同比增長2.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794

京東劉強東首談未來12年戰略規劃 用技術開啟商業智能化

第一財經獲悉,近日,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在與中歐創業營成員見面時,首次公開分享了京東面向第二個十二年的戰略規劃,表示京東將全面走向技術化,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自動化技術,將過去十二年以傳統方式構築的優勢全面升級。

劉強東表示,過去十二年,京東在互聯網零售領域不斷深耕,創新商業模式,優化組織效率,構建了一個全球範圍內用戶體驗最佳、成本效率水平最優的商業體。下一個十二年,京東會進一步走向開放,將已有的供應鏈、數據、物流優勢充分向社會開放,帶動全行業、全社會效率的進一步提升,成為中國商業零售領域基礎設施的提供商。同時,京東將通過AR/VR技術、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化等創新科技,真正實現物流智能化、無人化,將行業和社會的運營成本降低至極限,將用戶體驗提升至極限,最終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真正實現智能化的商業體。劉強東暢想了新技術在電商、物流、金融、保險等領域帶來的各種顛覆式的改變,生活和商業將變得無限便捷和高度智能,許多今天在科幻片中才能看到的場景在未來十二年有可能全部實現。

下文內容根據劉強東講話整理:

歡迎大家來到京東!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京東第二個十二年的思考。

京東在第一個十二年里,無論電商業務還是金融業務都緊緊圍繞著最佳用戶體驗、最優效率、最低成本這三點去展開。我們對用戶體驗的執著追求帶動了全行業對商品、服務質量的關註與提升,我們對全社會物流成本的大幅降低創造了很大的社會價值。

今年是京東第二個十二年的開啟之年。人工智能、物聯網、AR/VR等技術的高速發展對各個行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技術創新將會繼續大幅降低行業成本,全面提升運營效率,甚至對現有商業模式產生顛覆作用。在未來的十二年,我們將把集團所有的產品、業務、服務全面技術化,構建一個以雲計算、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化商業體。

購物全面智能化

零售業態中,未來大部分人的工作完全可以用人工智能加上機器人的方式解決。從商品生產環節開始,我們可以通過深度學習、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方式,對每一個消費者的需求深入挖掘。基於深度的消費者洞察,我們可以指導品牌商、供應商生產消費者所需的產品,同時我們也可以將消費者感興趣的商品信息精準推送給他們。今後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也會徹底改變。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種場景: 人工智能對每一個消費者、產品、品牌有了深度的洞察,甚至可以做到對我們冰箱里的食物做基礎數據分析,今後消費者甚至不需要支付,不需要下訂單,也沒有APP,大部分購物就能自動完成。

物流全程“無人化”

今年5月,京東成立了智慧物流開放平臺“X事業部”,自主研發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等一系列尖端的智慧物流項目。目前,我們的無人機已完成超過1萬分鐘的飛行總時長、近萬公里的飛行里程、超過1000架次的飛行次數。此外,京東無人機已獲得四省的飛行許可,已勘測確定超過10條航線,並在今年雙十一期間正式投入日常配送服務中。這不僅僅提升了用戶體驗,最重要的是解決了幾十年以來農村物流成本太高的問題。我們預計到明年無人機就可以複制到全國各地去。

在不久的將來,京東會在廊坊構建全球第一個無人倉庫,整個庫房全部實現機器人作業。我們研發的無人配送車在今年“雙11”已經開始送貨試運營。未來的配送站可能都不需要房子,無人機在指定地點起降,下面有無人配送車接駁,負責包裹配送。而在偏遠山村地區,我們的無人機可以載著貨物飛到村口,無人車自動接收包裹後再送到每戶人家里面去。甚至,消費者購物不需要留地址,客戶購買一個產品,買完之後從A地飛到B地去玩,或者又飛到C地,總之,你可以不斷走動,我們會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找到一個最佳時點,讓無人車將產品送到你手中。技術手段會使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效率也會進一步提升,當商業活動的所有成本均達到了最低,消費者就能享受到最好的價格,最佳品質的產品和最優的用戶體驗。人工智能對供應鏈的意義就在於它能將把整個供應鏈成本降到極致,供應鏈的效率也提升到極致,用戶體驗隨之大幅提升。

金融、保險產品全面個性化

京東金融很多產品都是基於人工智能的方式來設計的,我們的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業務或許將沒有一個信貸審批人員,所有授信均在線上自動化完成,實時審批,隨借隨還。三年時間,我們信貸業務壞賬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今天銀行做的所有這種工作,完全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加上技術的方式去替代,未來所有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都是一堆服務器,它在不斷地自我學習。

技術革命還會把保險行業徹底做一次顛覆。當你的汽車發生事故的時候,你不知道哪個部件需要修、哪個部件需要換,也不需要定損,只要幾秒鐘,這些數據就已經在服務器上產生了,你的車還沒有送到4S店的時候,京東就已經把配件送到4S店等你了。再比如,健康險、生命險、壽險、醫療險,你從懷孕那天開始,包括生下來之後寶寶第一天吃上奶粉、使用紙尿褲到寶寶長大上學看書,逐漸形成生活習慣等等,都可以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方式,對每個消費者的壽命、健康、將遇到的風險,作出一個精準判斷。我們會對不同的消費者、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年份購買保險制定不同的價格,真正實現千人千價。現在的保險是以產品為中心而不是真正以人為中心,未來的保險一定是以人為中心。

這就是我們暢想的第2個京東的12年計劃,我們希望通過雲計算,人工智能還有智能機器人這三個技術,改變電商、金融、保險的商業模式,把過去所有通過傳統方式構築起來的優勢再次升級。我們堅信只有這樣才能讓人類的商業、金融和保險達到成本和效率最集約的狀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72

劉強東首次公開京東下一個12年規劃:用技術開啟商業智能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17/159857.shtml

劉強東首次公開京東下一個12年規劃:用技術開啟商業智能化
i黑馬 i黑馬

劉強東首次公開京東下一個12年規劃:用技術開啟商業智能化

京東將全面走向技術化,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自動化技術,將過去十二年以傳統方式構築的優勢全面升級。

i黑馬 11月17日消息  近日,京東集團CEO劉強東首次公開分享了京東面向第二個十二年的戰略規劃,表示京東將全面走向技術化,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自動化技術,將過去十二年以傳統方式構築的優勢全面升級。

劉強東表示,過去十二年,京東在互聯網零售領域不斷深耕,創新商業模式,優化組織效率,構建了一個全球範圍內用戶體驗最佳、成本效率水平最優的商業體。下一個十二年,京東會進一步走向開放,將已有的供應鏈、數據、物流優勢充分向社會開放,帶動全行業、全社會效率的進一步提升,成為中國商業零售領域基礎設施的提供商。

同時,京東將通過AR/VR技術、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化等創新科技,實現物流智能化、無人化,將行業和社會的運營成本降低至極限,將用戶體驗提升至極限,最終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真正實現智能化的商業體。劉強東暢想了新技術在電商、物流、金融、保險等領域帶來的各種顛覆式的改變,生活和商業將變得無限便捷和高度智能,許多今天在科幻片中才能看到的場景在未來十二年有可能全部實現。

下文內容根據劉強東講話整理:

歡迎大家來到京東!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京東第二個十二年的思考。

京東在第一個十二年里,無論電商業務還是金融業務都緊緊圍繞著最佳用戶體驗、最優效率、最低成本這三點去展開。我們對用戶體驗的執著追求帶動了全行業對商品、服務質量的關註與提升,我們對全社會物流成本的大幅降低創造了很大的社會價值。

今年是京東第二個十二年的開啟之年。人工智能、物聯網、AR/VR等技術的高速發展對各個行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技術創新將會繼續大幅降低行業成本,全面提升運營效率,甚至對現有商業模式產生顛覆作用。在未來的十二年,我們將把集團所有的產品、業務、服務全面技術化,構建一個以雲計算、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化商業體。

零售全面智能化

零售業態中,未來大部分人的工作完全可以用人工智能加上機器人的方式解決。從商品生產環節開始,我們可以通過深度學習、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方式,對每一個消費者的需求深入挖掘。基於深度的消費者洞察,我們可以指導品牌商、供應商生產消費者所需的產品,同時我們也可以將消費者感興趣的商品信息精準推送給他們。今後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也會徹底改變。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種場景: 人工智能對每一個消費者、產品、品牌有了深度的洞察,甚至可以做到對我們冰箱里的食物做基礎數據分析,今後消費者甚至不需要支付,不需要下訂單,也沒有APP,大部分購物就能自動完成。

物流全程“無人化”

今年5月,京東成立了智慧物流開放平臺“X事業部”,自主研發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等一系列尖端的智慧物流項目。目前,我們的無人機已完成超過1萬分鐘的飛行總時長、近萬公里的飛行里程、超過1000架次的飛行次數。此外,京東無人機已獲得四省的飛行許可,已勘測確定超過10條航線,並在今年雙十一期間正式投入日常配送服務中。這不僅僅提升了用戶體驗,最重要的是解決了幾十年以來農村物流成本太高的問題。我們預計到明年無人機就可以複制到全國各地去。

在不久的將來,京東會在廊坊構建全球第一個無人倉庫,整個庫房全部實現機器人作業。我們研發的無人配送車在今年“雙11”已經開始送貨試運營。未來的配送站可能都不需要房子,無人機在指定地點起降,下面有無人配送車接駁,負責包裹配送。而在偏遠山村地區,我們的無人機可以載著貨物飛到村口,無人車自動接收包裹後再送到每戶人家里面去。甚至,消費者購物不需要留地址,客戶購買一個產品,買完之後從A地飛到B地去玩,或者又飛到C地,總之,你可以不斷走動,我們會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找到一個最佳時點,讓無人車將產品送到你手中。技術手段會使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效率也會進一步提升,當商業活動的所有成本均達到了最低,消費者就能享受到最好的價格,最佳品質的產品和最優的用戶體驗。人工智能對供應鏈的意義就在於它能將把整個供應鏈成本降到極致,供應鏈的效率也提升到極致,用戶體驗隨之大幅提升。

金融、保險產品全面個性化

京東金融很多產品都是基於人工智能的方式來設計的,我們的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業務或許將沒有一個信貸審批人員,所有授信均在線上自動化完成,實時審批,隨借隨還。三年時間,我們信貸業務壞賬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今天銀行做的所有這種工作,完全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加上技術的方式去替代,未來所有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都是一堆服務器,它在不斷地自我學習。

技術革命還會把保險行業徹底做一次顛覆。當你的汽車發生事故的時候,你不知道哪個部件需要修、哪個部件需要換,也不需要定損,只要幾秒鐘,這些數據就已經在服務器上產生了,你的車還沒有送到4S店的時候,京東就已經把配件送到4S店等你了。再比如,健康險、生命險、壽險、醫療險,你從懷孕那天開始,包括生下來之後寶寶第一天吃上奶粉、使用紙尿褲到寶寶長大上學看書,逐漸形成生活習慣等等,都可以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方式,對每個消費者的壽命、健康、將遇到的風險,作出一個精準判斷。我們會對不同的消費者、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年份購買保險制定不同的價格,真正實現千人千價。現在的保險是以產品為中心而不是真正以人為中心,未來的保險一定是以人為中心。

這就是我們暢想的第2個京東的12年計劃,我們希望通過雲計算,人工智能還有智能機器人這三個技術,改變電商、金融、保險的商業模式,把過去所有通過傳統方式構築起來的優勢再次升級。我們堅信只有這樣才能讓人類的商業、金融和保險達到成本和效率最集約的狀態。

京東 劉強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87

砍面積、縮人手、智能化:銀行壓縮成本“過冬”

砍網點面積、縮人手、智能化、以更嚴厲的KPI考核減員增效,隨著銀行業經營壓力日益增加,銀行業加緊在各個環節上做節流的“文章”,以期節省開支,間接增加凈利潤。

“對銀行來說,節約成本的方式不外乎智能化改造、內部流程優化、產品創新、合理控制員工數量、網點運營成本和租金幾種方式。”某股份制銀行高管對本報說。

智能化和網絡化成普遍趨勢

有些銀行壓縮成本的手段頗為“殘暴”——直接壓縮辦公面積。比如,某股份制銀行就要求,支行網點的面積由以前動輒1000多平米壓縮為不超過600平方米,由此節約近一半租金和物業、水電等費用。

但與人工成本相比,租金、物業和水電費微不足道。目前,業界砍成本最有效、最普遍的做法有二:一是智能化改造,二是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線上渠道對業務的分流大幅增加。

一家股份制銀行支行行長對本報說,目前該支行有5臺自助設備,包括3臺ATM機、1臺自助發卡機和1臺自助回單機,單價分別是15萬元、10萬元和10萬元。“自助設備的成本很低,這5臺自助設備可以抵一個高級櫃員一年的工資。而且自助設備使得整個支行業務量增加了幾倍,以前是一對一,現在一個大堂經理可以在自助設備上對多個客戶進行業務指引。我們網點以前管2000個活期賬戶就很累了,現在同樣多的人能管理4萬多個活期賬目。”上述支行行長對本報說。

另一家股份制銀行分行行長對本報說,隨著網點自助設備的智能化,以及越來越多的客戶習慣於線上辦理業務,對傳統人工的替代率已經達到了70%-80%。

8月25日,在第63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廣發銀行副行長王兵在會上談到,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銀行業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比如,經濟增速放緩,市場化改革加速,以及互聯網金融興起。在這個背景之下,銀行需要依托科技創新突破發展瓶頸,助推轉型升級。目前,廣發銀行電子銀行替代率已提升至98%以上。

究其根本,銀行網點的智能化是在“互聯網+”時代,大眾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日益數字化下,銀行業必須順勢而為。同時,近幾年銀行業基於經營壓力,壓縮成本的需求更為迫切。

我國當前宏觀經濟金融形勢正發生著深刻變化,利差縮窄、金融脫媒導致傳統存貸業務不斷下滑,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還在不斷攀升,這些都使得商業銀行面臨著嚴峻的經營管理形勢,為了度過經營“寒冬”,盡其所能從各個方面開源節流,成為必需的選擇。

“對銀行來說,節約成本的方式不外乎智能化改造、內部流程優化、產品創新、合理控制員工數量、網點運營成本和租金幾種方式。”某股份制銀行高管對本報說。

網點“節流”助銀行業過冬

上述支行行長說,隨著網點智能化改造的深入,基層人員會進一步壓縮,主要是高櫃人員轉崗做大堂經理或理財經理,或轉崗到別的網點。“我們支行大概還可以壓縮三四個人。現在我們的人工成本大概為60%-70%,比三年前至少省了20%,如果徹底智能化改造,人工成本還可以壓縮到50%。”

不過,正是因為人工成本是最大的支出,所以減員是最直接的方式。近兩年,一些股份制銀行被迫打起了“合理控制員工數量”的主意,做法是加大KPI考核的嚴厲度,通過淘汰“產能低”的員工來達到減員增效、節省成本的目的。“最近有一家股份制銀行的員工想跳槽到我們銀行,原因是該行要求零售業務每個月要新增3000萬元的個人貸款額,完不成就要被裁掉。”上述另一家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說。

除此之外,近兩年來,部分業務集中化處理也是很多銀行壓縮成本的另一途徑。“比如現金清分業務,以前的做法是現金進入支行網點後由網點自己清分,但前年開始,變為現金進來以後交到分行清分,由分散化變為集中操作。再比如,匯兌也上收到分行集中授權和處理。”

另一家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對本報說,業務上收到分行集中處理會節約不少成本,比如現在一些銀行將支行的對公業務上收到分行,意味著人工成本的大大節約,以往在支行做對公業務,至少要配一個副行長和3-5名對公客戶經理。

近幾年,還有一些銀行網點通過擴大業務外包範圍來節約成本。“最典型的外包業務是押運,已經在銀行業通行多年。股份制銀行基本沒有現金庫房,全部外包寄送在國有四大行。庫房建設成本貴,晚上守衛人員工資,還有安全風險。而近兩三年,有些銀行開始將現金清分業務外包,將自助設備的管理和加鈔等業務外包,一些股份制銀行也在計劃跟風。”上述支行行長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21

無人機兩大趨勢:智能化與行業應用程度加深

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正在逐漸走向成熟,無人機作為航拍工具已經為C端用戶所接受,伴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無人機行業進入全新的智能化時代。

從CES上一夜火爆,到無人不曉,作為消費品,無人機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市場體量,而品牌在發展過程中也在尋找更多的增長空間。

從橫向上而言,除了航拍以外,更多行業性應用被挖掘;而縱向上,無人機行業的智能化趨勢在逐漸加強。

今年,大疆相繼推出“精靈4”、Mavic以及“精靈4”專業版,在智能化上不斷深耕。“這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大疆創始人兼CEO汪滔說道。

智能化趨勢

智能化是無人機今年以來最大的趨勢。從出現以來,無人機品牌不僅僅滿足於做出“會飛的玩具”,而是具有更多人工智能功能的大眾飛行器。

人工智能方面主要包含圖像識別算法,人臉識別算法和語音語義識別算法,這些技術能夠幫助無人機完善消費性控制系統、導航與路徑規劃,完成更多功能性操作。

在這其中,無人機大腦——芯片技術必須滿足智能化所帶來的挑戰。目前,在芯片研發制造上,高通、英特爾和英偉達都有所布局,推出以圖形計算芯片為核心的無人機參考設計或套件。

中國芯片設計廠商聯芯科技也與中國無人機廠商零度智控聯合開發了用於智能無人機的方案。

今年3月,大疆發布精靈4無人機,將計算器視覺與機器學習技術用於消費級航拍無人機。視覺識別技術讓無人機通過辨別實現跟蹤飛行。汪滔認為,智能化是決定消費無人機未來市場的決定性趨勢。

智能化趨勢下,消費者對於無人機功能性需求提升,行業漸趨成熟,噱頭性的產品很難滿足市場需求。

在精靈4的基礎上,大疆推出便攜式無人機Mavic,在輕便的前提下,囊括前者的智能化功能。根據官方提供數據,今年9月發布以來,Mavic訂單量已經突破六位數。

大疆公關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便攜化趨勢下,不少無人機廠商推出體積更小的無人機,但這並不意味著要削減無人機的功能,“未來智能、便攜都是無人機的發展方向。”

而在行業應用上,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有助於無人機在行業中發揮更大作用。

極飛CEO彭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 無人機應用在農林植保領域逐漸完善擴展,在此前提下,要保證農戶得到較高質量的服務需要較高人力成本支撐,無人機智能化能夠將人從操控中解放出來。

“如今這個行業受到的阻礙是,不可能培訓出成千上萬個遙控型的飛手去噴灑農藥,在中國的農村地區, 需要設備更自動化,用全自主的方式來推行,這樣人精力可以放在農藥裝載、電池的更換以及設備的保養上。”彭斌對記者說道。

目前,極飛農業服務人員超過800人,在全國14個省份作業面積超過200萬畝。

據公開資料顯示,極飛的植保無人機系統通過對地理地形識別規劃相應噴灑農藥的路徑,飛手在智能手持終端上,將無人機拖拽到相應的航線,即可執行飛行作業,一個飛手可以同時操控兩臺機器以上,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不必要的人力投入。

植保市場漸成熟

無人機另一個發展趨勢在於行業級別應用增加,在這些行業中,農林植保領域已經形成初步競爭格局。

在市場接受度上,農戶對於無人機打藥接受程度明顯提升,行業已經基本度過市場教育階段。

“原來農戶對用無人機持比較懷疑態度,今年我們感覺到農戶比較接受,有更多噴灑農藥需求,過去質疑聲音逐漸消失,任何角度來講,商業上需求旺盛是市場興旺的基礎。”彭斌對記者說道。

今年2月,農業部印發《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要求淘汰傳統噴灑工具,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2016年500個縣試點,重點推進高效植保設備。

植保無人機市場在進一步擴展,根據2016首屆中國農用無人機創新論壇上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植保無人機保有量僅有2324架。而據業內統計,2016年11 月中下旬時,該數量上升至 6000架,即2016年市場新增加了3600架左右的農業植保無人機。

然而,由於商用市場還在形成階段,沒有一家企業占有絕對的市場份額,格局爭奪仍在進行中。

農林植保行業擁有更豐富的廠家數量,而各家爭奪市場的打法與商業模式都大相徑庭。

與極飛的管理培訓自有打藥隊不同,大疆主要將設備銷售給當地或者流動植保團隊,主要服務由這些植保隊提供。

據了解,大疆目前應用方向無人機解決方案的標準分為服務、飛行平臺、軟件平臺、負載和培訓5個部分。在農業植保領域,大疆為銷售的設備提供配套的飛手培訓、售後等全產業鏈服務。

盡管沒有統一的方案,各家競爭推動市場成熟。“隨著生產數量增加,制造的成本會大幅度下降, 未來的成本會更符合農業的訴求。”彭斌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03

【2017CES】劍指高端化智能化 看三星如何布局智能家電?

將近100平方的展臺,讓三星成為2017年CES最火爆的展區之一,作為CES的參展主力,今年三星幾乎發布了家電全系列產品,其中包括全新的QLED系列電視產品、雙洗衣雙烘幹四合一洗衣機、可語音控制的冰箱以及新款藍牙音箱、可穿戴設備等。

不難看出,以“全產業鏈”著稱的三星,智能化、社交化、物聯網成為貫穿始終的主題,而這些主題也正是整個家電行業未來變革的縮影之一。

產品高端化

縱觀三星新產品線,高端化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以其今年主打的QLED電視來看,新發布QLED TV系列——Q8C、Q9F和Q7均為55英寸以上大屏電視,而一再強調的QLED技術則源自無鎘金屬量子點材料的應用,材料本身的成本遠高於液晶平板,雖然並未透露上市時間和價格,但從技術應用和改進成本來看,價格應該不低。

再例如此次發布的雙洗衣機、雙烘幹(FlexWash™+ FlexDry™)的四合一洗衣機,兩個滾筒洗衣機一大一小,容積分別為5立方英尺和1立方英尺兩個型號,烘幹機同樣如此,這樣的容量已經達到1級標準中的最大值,加之支持APP可執行開始、暫停、監測等物聯網屬性,也主要面向高端市場。

高端化、智能化、高畫質,家電廠商一改傳統古板形象,不斷尋求前沿技術來占據消費者心智。而背後面臨的現實狀況則是,面板材料價格在不斷上漲,利潤空間受擠壓,高端化是消費需求所致,也是市場生存所需。

“長時間的低價競爭、同質化問題已經讓家電行業增長疲軟,加之互聯網電視的沖擊,高端化是破局家電競爭同質化的重要路徑。”奧維雲網(AVC)智能顯示與數字娛樂事業群總經理董敏向第一財經表示。

根據中國電子商會調查辦新近發布的《2016年中國平板電視消費及2017年市場趨勢預測報告》顯示,55寸和65寸的HDR電視占整個市場的70%以上,憑借著高端產品上的優異表現,傳統電視品牌在國內的銷量占比達到了80%。彩電市場高端產品份額的持續增長,高品質產品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

家居智能互聯

通過引入微型處理器、傳感器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家居產品智能互聯幾乎成為所有家電廠商的轉型路徑。而在此次CES上,幾乎每家家電企業都將智能化上升至企業戰略發展的高度。

“一個遙控器就可以控制連接的所有設備。”這是2017CES發布會上三星電視一直強調的方向。作為家庭中智能化程度最高、與用戶互動最多的家電產品,電視有能力成為智慧家庭的樞紐。

除了電視之外,這一次三星為電冰箱也打上了智能標簽,在易用性和食品管理方面,用戶不僅可以通過內部的ViewInside攝像頭來查看決定需要補充哪種食材,還可以通過21.5英寸LED觸摸屏進行語音人機交互。

從智能單品到智能產品線,智能化的應用範圍也在擴大,在經歷兩三年的智能家居熱潮之後,巨頭家電企業都在嘗試通過系統化產品來打造生態鏈,不管是三星的Tizen生態系統,還是海爾的U+、美的的M-Smart,背後考驗的不僅僅是產品的智能化,還有企業管理與服務的智能化。

服務盈利化

互聯網電視的到來讓家電企業看到了隱藏於其中的商業價值落地支撐點,通過多渠道的打通融合,直接縮短與消費者互動的渠道,而借助大數據技術對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洞察,有針對性的提供增值產品,促進購買轉化,成為傳統家電最具想象空間的發展方向。

在這樣的趨勢下,不僅互聯網電視,傳統電視企業也在強化硬件之外的內容服務體系。今年不管電視、電冰箱抑或智能音箱,內容匯聚成為重點內容。

以電視為例今年三星瞄準了體育和音樂,希望通過娛樂服務吸引消費者,並同時在系統的操作介面上下了功夫,用戶除了能在同一導航頁面,查看所喜愛球隊的比賽時間、播放頻道和比分情況,還能根據消費者的球隊喜好,提供定制化的內容服務和提醒。

在音樂服務方面,三星擴充資源,與Spotify,iHeartRadio在內的多家音樂APP合作,體育內容方面,則聯手NBC Sports、UFC等,進一步擴展內容覆蓋面。

此外三星還打通支付體系,TV PLUS將實現配合三星支付使用,例如可以通過租賃或者直接購買的形式,在三星電視平臺上看到全新上映的影片和演出。

未來電視用戶的需求逐漸多樣化、個性化,價格將不再是制約購買高端產品的主要因素。隨著互動需求的釋放,它打破了原來商家與消費者的雙向互動,形成商家、消費者與消費者群的多項互動。

“當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讓公司有更多的機會去抵達用戶時,用戶端的價值也就開始發生改變,當用戶的聲音不斷變大,又迫使產品制造端開始改變,最終結果就是價值鏈的制高點在三個連接點之間不停的流動變化。”董敏說道。

從普及型消費到體驗型消費,中國市場的更新叠代,對入局的跨國公司三星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49

點睛丨庫卡擴建機器人工廠 家電智能化加速推進

事件:1月11日,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庫卡在上海舉行中國二期廠房奠基儀式。據介紹,庫卡位於中國的機器人一期廠房於2013年投產,目前已實現年產5000臺的目標,成為庫卡全球第二大的機器人組裝工廠。二期廠房項目將同樣落戶上海,以求繼續擴大產能。此前美的集團(000333.SZ)公告,已完成要約收購庫卡的資產交割工作,已持有庫卡已發行股本的94.55%。

CBN點評:家電智能化正在成為時代的風向標,庫卡在中國擴建機器人工廠將為行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未來率先布局家電智能領域的企業將受益,上市公司中青島海爾(600690.SH)、老板電器(002508.SZ)以及蒙發利(002614.SZ)等值得關註。

隨著消費主體的不斷年輕化,消費理念也不斷進步。目前,中國家電市場正在加速消費升級,旨在推動產業朝向高端化、智能化、節能化方向轉型。黑電的智能化發展最快,同時,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機交互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白電占比也開始提速,目前智能產品市占率中洗衣機22.50%、空調18.54%、冰箱10.30%,較2015年有了快速的提升,2017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我國在家電智能化方面也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根據中國家電協會制定的技術路線圖(2015版),智能化方向屬於產品升級領域的四個方向之一。智能化方向是指,擴大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在房間空調器上的應用,提高其使用的便利性,同時還提出了傳感器的普及、設備智能化、服務智能化等重點項目。

據市場調查機構HIS預測,未來5年全球智能家電市場的年均增長率將達134%,到2020年洗衣機、洗碗機、空調等白色智能家電的全球產量將增至2.23億臺。若納入機器人吸塵器、電飯鍋、微波爐等小家電,2020年全球智能家電產量將達7億臺。由此可見,未來智能家電市場空間十分廣闊。

從上市公司來看,美的集團收購庫卡正式進軍機器人領域。美的在機器人領域動作頻頻,此前參股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17.8%股權以及與安川合資成立機器人公司等。長期來看,布局服務機器人與美的智慧家居戰略契合,可以成為美的智能家居生態圈的補充和延展。美的與庫卡有望共同開拓服務機器人藍海,有望長期帶動公司業績增長。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19

零售渠道監測智能化,拍拍賺怎樣用“滴滴模式”做勞務眾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3/161651.shtml

零售渠道監測智能化,拍拍賺怎樣用“滴滴模式”做勞務眾包?
趙雪嬌 趙雪嬌

零售渠道監測智能化,拍拍賺怎樣用“滴滴模式”做勞務眾包?

湯勁武2015年創建了拍拍賺,自主研發AI技術,並采用眾包模式,實現實體零售渠道監測的智能化,最終達成實體零售大數據化的目標。

近幾天,阿里巴巴與百聯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的消息引發熱議。被一同炒熱的還有“新零售”這個詞。

阿里定調新零售的價值是:通過龐大的消費網絡以及大數據、新科技,不斷轉變傳統零售模式,滿足消費者日益豐富的需求,全面改善提升品牌和零售商全價值鏈的效率。

模式的探索還有待時間和實踐,但可以確定的是,實體零售企業要想提升品牌和全價值鏈的效率,只能依靠技術。

根據權威數據顯示,消費者在賣場通常6秒鐘就會做出決策,所以對品牌商來說,占領了各商店的有利渠道位置,就占領了消費者。

高效便捷地監測商品在全國各零售門店的鋪貨和銷售情況,快速做出經營決策,是提升價值鏈效率的核心。

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顛覆了很多傳統行業。而在國內外,實體零售渠道監測的大數據化和人工智能應用還是空白。

湯勁武曾是甲骨文的高級軟件工程師,在市場調研行業做了十余年,他在2015年創建了拍拍賺,自主研發AI技術,並采用眾包模式,實現實體零售渠道監測的智能化,最終達成實體零售大數據化的目標。

傳統模式:效率低、質量差,無實時改進預警機制

傳統模式下,某個企業如果要進行全國性的產品鋪貨率調查,會委托一個市場調查公司。調查公司再把一個項目分包給幾十個區域性的數據采集公司(執行公司),後者開始設計調查問卷。接著再雇大量兼職人員去大街上攔截訪問,或者電話訪問,一份2000人的問卷樣本通常需要三個月才能完成。

數據收集完成後,還要QC(質量控制)對執行過程和結果進行品控,篩選出合格的樣本交給數據處理部門做數字化和模板化的匯總,最後交給研究人員分析,撰寫報告提交給客戶。

傳統調研方法存在很多弊端,最難辦的就是人為因素。調查員的行為無法進行標準化評估,其搜集的信息由於誤差等原因,準確性難以保證,效率低下。

AEye:3年研發渠道智能監測系統

目前,國內大約有400萬家實體商店,至少存在200億元的市場潛力。

拍拍賺科技CEO湯勁武盯住了這個機會。北大理學碩士畢業3年後,湯勁武1994年赴美國達特茅斯攻讀工程碩士,曾在著名企業級軟件公司甲骨文擔任高級軟件工程師。

2006年,他和朋友在國內創立了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在行業內多年,他清楚地了解其中的劣勢。“這是個重人力的工作。我們在河北雇了將近100個人從早到晚一直看拍回來的數十萬計的貨架照片,一個人看了幾十張就眼花或者疲倦了,速度特別慢。而且很多照片拍得很模糊,不合標準,很難辨認各種信息。”

深感低效率、高成本的痛點,又具備了技術和市場的雙重經驗,他決定嘗試用大數據、AI技術,探索渠道監測智能化。

2013年,湯勁武找到了北大研究人工智能的教授,後者為公司提供了適用於實體零售業的人工智能理論框架。找到框架後,公司技術人員進入了系統研發期。

拍拍賺科技是湯勁武在2015年創建的,現已完成A輪1000萬元融資,投資方為北京誠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經過3年研發期,AI系統在2016年下半年研發完成,取名為“AEye”——基於LBS(定位服務)提供商業檢查任務,為企業提供渠道智能監測優化服務。“AI技術現在已完全進入商業應用,在正常應用場景情況下,準確率可達到95%。”湯勁武說。

wxid_m90x8p69qgcp22_1488525148033_81

A Eye識別貨架份額,可至單品層級,還可實景還原賣場貨架場景

當調研員將拍攝的商品照片上傳至拍拍賺App後,雲端的A Eye系統就會進行圖像模糊校驗、貨架實景還原、產品識別、貨架份額自動計算、第二陳列識別等智能處理,還可反饋產品的價格、新鮮度、促銷情況、缺貨情況、核心單品、以及貨架合格等信息,並生成數據。

數據生成後,BI軟件(Business Intelligence,即商務智能)再將現有的數據進行整合,向企業提供報表並提出決策依據,幫助後者做出業務經營決策。

“我們提供的信息與客戶的職位是相匹配的。”湯勁武介紹,“如果他是一個奶制品公司的總經理,就會看到全國各銷售區的奶品整體銷售情況。如果是華東區負責人,看到的則是該區域的信息。”

成本比傳統供應商低30-50%

“拍拍賺其實就是渠道智能領域的滴滴。”湯勁武介紹,拍拍賺眾包平臺采用共享經濟的模式,也就是眾包模式,平臺可以發動全國各地的會員,去實體零售網點,采集商品/服務的各類零售數據,給品牌商提供服務,最終促進品牌公司在實體零售網絡的銷售。

眾包模式最大的好處是去中介化,重塑了價值鏈,大幅縮減了中間環節的人力成本。“成本一般會比傳統供應商低30-50%。”

平臺的管理完全基於大數據算法,通過AI技術,大量減少了人工看照片的成本。“原來需要100個人看照片,現在只要兩個人就可以了。”眾包模式中,有大量的大數據算法驅動的運營,提升了全價值鏈的效率。

686176235519520078

拍拍賺APP任務界面

對於接單的調查員,任務的定價也是算法驅動的,主要考慮了任務的複雜度、時間長短、門店的位置(郊區、市區或鄉鎮),以及會員分布情況(競爭情況)等因素。調查員做任務越積極、質量越高,就會給他兌換更多的“拍豆”(類似於積分),他的信譽就會更高,算法就會優先把任務派發給他。

截止2016年底,拍拍賺平臺會員總數已達到 49.3萬,已覆蓋超過600個城市及縣鄉鎮,基本上實現了1-3線城市全部覆蓋,縣鎮70%的覆蓋率。

中國零售行業的總規模已達到4.5萬億美元,並正以每年10.7%的速度增長。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精準高效采集數據信息,深入挖掘數據價值,同時又註重人類行為分析和原因分析,這是今後實體零售業的發展趨勢。

抓住趨勢的湯勁武,給公司定了個小目標:近三年市場發展達到3-5億規模。

零售 AI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