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賣東西 京東鄉村實驗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582

京東在仁壽縣的配送站。 (南方周末記者 張霞/圖)
京東在四川仁壽縣開始了第一個農村實驗,想讓商品雙向流動,金融服務向下滲透。互聯網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農業,仁壽實驗能否持續或者複制到更多地方,依然有待觀察。
阿里、京東、蘇寧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農村滲透。這些已經在城市圈得大批網購人群的電商,急需在農村這片未開墾的市場攫取一席之地。
更何況,這還是政府大力支持的事。2014年10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專門召開會議部署發展農村電商。
今年4月,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提出京東進軍農村的“3F戰略”,即工業品進農村戰略、生鮮電商戰略、農村金融戰略。京東的農村戰略的第一站是四川省仁壽縣。
在這個160萬人口的農業大縣,京東的農村實驗是如何開展的?
與政府合作
仁壽,隸屬眉山市,位於四川盆地南部,距離成都一小時車程,160多萬人口讓其成為川內第一大縣、全國第三大縣,同時也是農業大縣、勞務輸出大縣,素有“枇杷之鄉”美稱,農副產品豐富。
其實在京東來之前,這個縣就已經引入了一個電商項目——西南·網貿港,試圖發展電子商務。
2014年3月3日,仁壽縣專門成立了電商領導小組辦公室,仁壽縣商務局局長黃尚友帶領著二十余位政府人員開始忙活起來。
當年8月底,當時在仁壽掛職的縣委副書記王蔚藎打通了京東農村戰略負責人李賀明的電話,詢問雙方是否有合作的可能。9月21日,京東四五位負責人來到了仁壽,雙方見了面。
“第一次去談,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在鄉村配送方面給予一些支持,比如郵政局、交通局等,在管理上開一些綠燈。此外,在房屋、場地、宣傳,以及後續物流補貼方面都希望政府給予支持。”李賀明說。
一天的時間,雙方達成了共同的目標,合作意向初步達成。
2014年10月19日,李賀明帶著京東二十多位業務部門負責人來到了仁壽。仁壽縣政府也拉來了福仁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福仁緣)、網貿港科技有限公司等當地企業。
第三次見面的時候,2014年12月21日,京東與仁壽縣政府簽署了針對農村電子商務的框架合作協議。
從免費的辦公場地到宣傳推廣,再到鄉村網點的改造裝修,“地方政府答應的全做了。”李賀明說。
仁壽縣農村地區的單日送貨量也迅速起來了,“去年只配送城區的快遞,現在農村也配送,而且每天大概600多件的單量中,農村單量占到3/5。”京東仁壽配送站站長黃永兵說。
截至今年9月底,京東已經在全國建立了600個縣級服務中心。“在工業品下鄉領域,就是複制的仁壽模式。大部分縣,都是采用和政府合作的模式。”李賀明說。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除了縣級服務中心,京東還成立了京東幫服務中心。1月份,京東拉來了當地一位經營十多年的電器經銷商代誌勇,由其負責仁壽縣所有在京東上訂購的大家電配送及售後服務。
京東服務中心隔壁就是趕場小站的門店。趕場小站今年3月15日才正式上線,由當地的網貿港建設運營,是縣域購物網站,也是京東在仁壽的重要合作夥伴。
“我們就想成立一個縣級的電商平臺,以後做大也可以複制到其他縣去,甚至全國。”網貿港總經理盧元國說。這樣的想法跟地方政府不謀而合,“如果是京東,地方政府也沒有稅收,用本地的電商平臺吸引當地的企業,還能為地方創造稅收。”
趕場小站首先在村、鎮建立自己的服務網點。在2014年12月19日,水利村的一處服務網點貼上了京東和趕場小站的牌子。兩天後,通過仁壽縣政府的牽頭,雙方也達成合作協議,“當時合作思路特別寬,根本沒有什麽細節。”李賀明說。
今年初,盧元國一方面搭建趕場小站的網絡平臺、物流體系、合作企業,另一方面在京東上開始籌建仁壽特產館。
而趕場小站在村鎮上開設的服務點,也都同時成為京東的配送點。除此之外,京東自己也在鄉鎮上招募諸如小超市、家電等合作點,店主就是京東的鄉村推廣員,為農村里老人等不會網購的人下單。
“京東就像是一棵大樹,我們就是小草,背靠大樹。”盧元國說。
給農民什麽
今年的收獲季節,地處枇杷產區文宮鎮的飛躍果業專合社社員,第一次看到京東的大貨車開到村里,而往年枇杷都是通過一二級經銷商到鄉間地頭收購。
同樣受益的還有枇杷加工商李誌高。今年2月14日,李誌高的枇杷汁第一次進入了京東自營店,開始在網上銷售。3月中旬的一次活動,48分鐘就讓李誌高賣完了在京東倉庫里的枇杷汁。
為了推動農產品進城,當地政府曾用一年的時間培訓了2萬多人,4200多人在淘寶上開了店。
但真正讓他們嘗到甜頭的是今年5月11日在京東上搞的“5·11枇杷節”。
“不僅帶動了銷量,價格也比往年提高了50%,更重要的是仁壽枇杷出名了。”黃尚友說。
而李誌高則設想收購更多枇杷,徐友坤也想帶領社員開墾荒山種更多枇杷,但他們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沒錢。
京東農村金融負責人洪潔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們7月份調研的時候,當場就有幾十戶人家跟我們簽訂了預借款協議。”
常年與各個枇杷合作社打交道的李誌高和他的福仁緣公司成為京東與農戶中間的關鍵節點。京東與福仁緣合作,由後者審核推薦需要貸款的枇杷種植戶,然後以福仁緣和農戶之間簽訂的預收購枇杷合同為擔保,貸款給農戶。
種植戶獲得了貸款之後,按照協議,來年以枇杷償還貸款本金和利息給福仁緣公司,由福仁緣再還款給京東。在京東和農戶之間,福仁緣公司充當了農戶擔保人和中間人的角色。洪潔介紹,京東通過福仁緣,了解農民的信用水平,並給予相應的授信額度,從而控制風險。
9月,徐友坤沒有用任何抵押拿到了京東的第一批貸款3萬塊錢,其他社員也獲得了5000-1萬元不等的貸款。京東在仁壽地區發放的第一批貸款約100萬元。
“不同的農戶利息也不同,但和銀行、農村信用社8%-12%的貸款利率相比,是有競爭力的,最低能達到7厘。”洪潔說。
不過,福仁緣的風險如何控制、與農戶之間出現糾紛該如何解決等農村金融常見的問題,以及京東的仁壽標本能否在其他地方複制等,依然有待觀察,因為這個實驗不過才剛剛開始。
雙12滴滴賣車 更多是賣噱頭吧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08/153146.shtml
導讀 : 滴滴賣車可能只是一個雙12的噱頭,但圍繞著二手車市場,新車市場,後服務市場的爭鬥,才剛剛開始。
如果不是滴滴賣車的消息傳出,剛剛過去的這周末簡直是沈悶至極,沒有一點值得關註的新聞。繼出租車到快車、代駕後,滴滴再次布局新車領域,想要通過雙12這個契機再開辟一個戰場。
借代駕切入新車銷售 滴滴雙12賣車還是有底氣的
按照滴滴的說法,將在雙12當天開賣,首批車型奔馳GLA和皇冠,各100輛,前期通過APP試駕頁面預約後,當天憑線上憑證到店取車,北上廣深杭成六個城市同步覆蓋,滴滴一直有的一元傳統也在此次試駕上得以延續。這是關於滴滴賣車的介紹,但問題來了,以試駕為切入,通過線上導流線下買車能賣的出去嗎?易車,汽車之家等早已經給了答案,難!
先看團隊資源,自從滴滴快的合並後,後者的影響力被逐步弱化,自從滴滴戰略轉型出行平臺後,快的團隊已經被弱化,僅僅負責代駕和試駕兩條業務,在十月上線試駕平臺後,確實引起了很大的關註,被認為是滴滴產品系列中變現能力最強的一端,而目前與滴滴試駕的品牌也超過100多車型,從10萬家用得到100萬豪華幾乎全覆蓋,滴滴此次想通過試駕到賣車的過度,底氣也是來源於快的團隊在試駕業務的穩固根基,從10月到12月,用戶也有了一定積累,並且碰上年底沖業績的大促銷時期,滴滴雙12賣車時機選的是沒問題的,這是滴滴的底氣,但還有問題,即所謂線上賣車的痛點。
場景轉化與轉化率 線上賣車亟待解決的痛點
最主要為人詬病的就是所謂場景過度與購買轉化率。從體驗到購買,從商業邏輯上是順承的關系,例如餐飲的試吃,美容的體驗,但這次都是高頻次的低消費服務,在中國房子和車子是傳統意義上的大件,大部分用戶的汽車消費都是低頻次低消費的,五年甚至八年才會考慮換車,而且家用的暢銷車也就朗逸、科魯茲、福克斯、卡羅拉等這些15w以內的緊湊小車,這些車是不愁賣的,經常是需要提前預定,這部分市場占據整個中國汽車消費的70%以上,而剩下才是商務,豪華等市場,這點從滴滴首批選擇的售賣車型的皇冠和奔馳GLA就能看出來的。於是就會出現這樣一個現場,來試駕的人很多,從12w的朗逸到40w的GLA都很多人預約,但最終大部分買的多是朗逸,這就是體驗到購買的主觀差異,再說轉化率。根據汽車之家的數據,從開始試駕到進店洽談到最終成交的轉化比率是非常低的,根據可以查到的數據,轉化率可能只有5%到7%,這個是行業現狀,不是單憑滴滴一家就可以改變的。在此之前,好車駕,小馬購車等主打試駕O2O的平臺已經替滴滴趟過渾水,最終的結果就是放棄試駕——購車的模式,轉型其他業務。
買房和賣車一樣 價格低才能讓用戶痛快掏錢
這讓筆者想起了去年淘寶雙12買房的案例,也是和滴滴一樣的行業大佬萬科發起,通過線上展示預約,線下購買,噱頭非常足,效果非常差。這個案例和滴滴今年在雙12賣車邏輯是一樣的,歸根結底的就是用戶轉化率的問題,吆喝聲一片,真要讓用戶掏錢買,就是寥寥無幾。本來純線下的汽車消費,能讓用戶跑線上來,唯一的因素就是價格,在滴滴這次的賣車計劃中,關於價格是一筆帶過,價格均比廠商指導價便宜4萬左右,接近市場終端成交價。如果是接近終端成交價,那為何不直接去終端買,而是要通過預約,再審核,然後試駕,再購買,本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買賣成了走流程,和房子一樣,價格如果降不下來,線下再花哨的營銷都是空談,價格才是決定消費者是否要去線上賣的最主要因素。
滴滴本身是具備很強的議價能力的,有著2.5億龐大的用戶基數,可以跳過運營商,直接和車企合作,從而砍掉中間利潤,通過價格吸引用戶線下買車,如果能做到這樣,即使轉化率再低,成交量也不會太差,但這次滴滴很顯然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依舊是和經銷商合作,價格自然也僅僅是接近終端成交價。
汽車市場激戰正酣 滴滴也想插一腿進來
以上的各種因素痛點其實都是建立在汽車市場的火爆發展上的。過去的模式是汽車之家易車線上獨大,各種引流接廣告。線下4s店自成體系,各類爭議問題不斷爆出,這種狀況維持了很多年,直到最近。先是圍繞汽車後服務市場的O2O上門洗車被曝接連倒閉。然後中國好聲音魔性的優信二手車,包括後來的人人車等圍繞汽車的各類平臺噴湧而出,汽車市場突然就火起來了。天津大火燒毀千輛進口車,車展模特新規,新車評,愛極客評車,吉利博瑞大賣,奇瑞路虎國產……就筆者作為一個普通人接觸到的各類信息,足以給消費者一種感覺,汽車市場很火,廠家投入大了,廣告宣傳多了,媒體勢頭強了,汽車價格降了。正是這樣一種被炒熱的氛圍讓圍繞汽車的各類產業在今年收到了更多的關註。而滴滴作為以汽車為核心,主打出行的線上平臺,自然是要在這場紅海淘金的浪潮中露臉的。在筆者看來,此次的滴滴賣車更多的是一種宣傳,一種營銷,就算這次雙12賣車打臉了,但後續的滴滴二手車,滴滴汽車救援,滴滴駕校等,都會衍生出非常多的玩法。這次雙12滴滴賣車只要達到一個回籠關註的目的,把滴滴拉回汽車市場的中心,那就不虧。
滴滴賣車可能只是一個雙12的噱頭,但圍繞著二手車市場,新車市場,後服務市場的爭鬥,才剛剛開始,對於消費者來說,價格因素是最為重要的,無論你平臺如何議價,如何引流,如何撕扯,我們要的就是便宜,優信解決不了,滴滴上,滴滴解決不了,還會有更多的選手前僕後繼。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杜連升,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中產抗通脹 金銀儲滿屋 出現兩訊號 才是賣金時
1 :
GS(14)@2010-11-29 23:32:27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1-701376?category=m

中產Joe Cheung以「金甲蟲之路」為名開blog,吸引一班金銀擁躉追隨,交流買實金實銀經驗。(被訪者提供圖片)
銀紙貶值,實物保值,但可有想過買入一屋金磚銀條抗通脹?有中產「金銀甲蟲」5年間便買入兩個保險箱的黃金和3個櫃桶的白銀,至今升值一倍,但仍只買不放。
他深信自古以來金銀最能抵禦通脹,打仗時也要靠金銀換物;他認為金銀價格高處未算高,當一両黃金夠買5平方呎太古城單位,才是賣金時。
「金甲蟲」(Goldbug)這名字起源於美國1896年總統選舉,當時支持金本位的選民戴了一身金器上街,被競選對手取笑像「金甲蟲」,以後「金甲蟲」便用來比喻黃金擁護者。
年約40歲的Joe Cheung,不單是「金甲蟲」,也是「銀甲蟲」。他跟不少香港中產一樣,有樓有股票、有別無選擇的強積金;但他還有兩個保險箱的黃金,和3個櫃桶的銀條、銀幣。
白銀放在家不怕有賊入屋嗎?Joe說別無選擇,「一両黃金的價錢,可以買50両白銀;白銀體積大,難放保險箱。」
Joe不便透露擁有金銀的重量和價值,只說黃金佔流動資產50至60%,白銀佔10至15%合計逾7成。
Joe在05年開始買金,當時最早買的一條5両重金條,約2萬港元;現在要6.3萬港元。
冀1両金夠買5呎太古城
07年他開始買銀當時一條十両重白銀5,460港元,今日是18,720港元。
Joe分階段買入的金銀,至今價值拉勻已翻一倍,是他最成功的投資。雖金銀價格屢創新高,但Joe說他沒想過賣,儲到錢更會再買金銀。
Joe認為今日不少人持有股票、債券,甚至強債金皆一紙合約,最終可兌回多少錢充滿變數,買實金實銀也是對冲風險。
至於何時才是賣金時?Joe認為有兩訊號,一是當通街的人都問:「今日買咗金未?」價格一定是瘋狂的高;二是參考1981年金價,當時每両黃金850美元,以太古城單位呎價1,200元計,一両黃金可買5平方呎,但今日一両黃金買不到2平方呎。
銀價累升6成 仍追落後
事實上,國際現貨銀價持續攀升,上周五(26日)收報每盎斯26.7075美元,今年以來累升58%,現貨金亦已升逾兩成(見表)。金價現處於高位,惟市場認為銀價仍有追落後之勢。敦沛金融業務總監周燕珊認為,低息環境持續,有利貴金屬價格,而新興國家的經濟正逐步復甦,將推動白銀的工業需求,預計銀價明年有望升至35至38美元的水平。
面對銀紙貶值,Joe認為現時買樓並不保值,因為每次面對貨幣危機,利息會抽升以穩定貨幣。
他強調,買入金銀並非要短炒買賣賺差價,而是相信金銀抵禦貨幣貶值能力最強,預計持有5至10年。(系列之三)
湯文亮:睇好樓市的 盡是賣樓的人
1 :
GS(14)@2018-01-07 12:34:59【明報專訊】昨日有老友叫我不要再發表評論樓市的文章,有報章已經請了20位專家替樓市把脈,全部都睇好今年樓市,我睇完有關文章之後,發覺一件事,於是同老友去了街市買餸,去到菜檔,問賣菜婆蔬菜靚唔靚,佢話靚到無倫;去到肉舖,我還未問,師傅已經話豬牛肉都冇得頂;隔鄰魚佬話,今日唔食魚就笨。
理論上,以上3位都是他們老本行的專家,他們都話好。其實是否真的是咁好?於是我們問一位正在買餸的師奶,菜肉魚是否真的如他們所說的咁靚,師奶就話,賣花讚花香呀,咁都唔識!我當然識。但報章編輯唔識,20位睇好樓市的專家盡是賣樓的人。
如果20位專家包括零售行業的人,他們會話今年生意難做,現在不但滿街吉舖,甚至連年宵攤位還有幾十個未租出,唔好以為那些攤位租金很貴,其實只需要幾百元就可以租9日。經營零售業的人並不太睇好樓市,經營飲食業的人又如何?他們同樣會話生意難做,而且高度集中在一些名店,應該有不少酒樓食肆捱不到過年,不過,他們會話,連本業都未做得掂,又點敢講樓市?
銀行家又點睇樓市?他們會話,香港的確有相當多存款,理論上可以多借出街,不過,除了受到金管局逆周期措施影響之外,有很多打算借錢買樓的人也過不了壓力測試,雖然他們可以問財務公司借錢買樓,但這並不代表他有能力依期還款,如果他們出事,一定會影響樓市,所以大多數銀行家並不睇好今年樓市。
買樓收租的人又如何?他們一定睇好樓市。老實說,他們不會睇淡樓市,但亦不現在買樓收租,更何况政府推出15%的DSD新印花稅之後,基本上已經沒有人買樓收租。
太專注本業 預測易出誤差
至於20位專家一致睇好樓市,樓價是否一定會上升?這又並不是必然的,我記得在2009年初,全部樓市專家一致睇淡樓市,並且排隊開記者招待會發表他們的預測,當年樓價不但沒有下跌,到了第四季,政府更要出招打壓樓市。當時,我問那些專家點解會睇錯市,有一個答案值得大家參考:他們因為太專注,睇不到影響樓市的其他有利因素,所以預測出了誤差。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70&issue=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