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華文軒(0811)的核心盈利補充

(因個人實際持有該公司股份,且或有對公司報表有所誤解,故或對該公司有偏頗之處,故請小心分析文章內容,並作出相應判斷。)

筆者近兩天才靜心看看手上股票的業績,並參考了多個評論。其中,在本博轉載的fung3010先生的分析的確詳盡,但看到fung3010的對新收購的出版業務分析如下:

「...剔除合併十五家出版單位二零一零年九至十二月業績的影響,該分部銷售收益較去年同期增長50.4%,原因主要由紙張銷售規模持續擴大、出版產品銷售增長以及印刷營業額增加所帶動;毛利率方面,剔除合併十五家出版單位以及紙張銷售、印刷業務的影響,較去年同期上升0.6個百分點,這主要由出版產品結構的變化所致。

由以上資料可計出,十五家出版單位本年度銷售額約為3.91億元 (4,044,078,000 - 3,724,239,000) 並竟然錄得約二千七百萬元虧損 [387,370,000 - (436,937,000 - 22,654,000)]!!....」

對此,我認為有一些可以補充的: 

(1) 營業額可能因為貨品轉至書店出售原因有所低估
 
fung3010先生認為:
「十五家出版單位本年度銷售額約為3.91億元 (4,044,078,000 - 3,724,239,000) 」

但我有不同的意見。

在營業額方面,因為其出版的是歸於產品分別,所以應是以產品分部計算為基礎。以下為產品銷售分部的業績。
 


以其提供的一句「剔除合併十五家出版單位二零一零年九至十二月業績的影響,該分部銷售收益較去年同期增長50.4%」計算,加上未併入報表期的營業額如下:

較fung3010先生的推估來說,雖然仍是有所低估,但幅度未算太大,況且,中盤的貨物亦和出版集團是上下游的關係,故此營業額的增長,亦可能和此有關,部分營業額亦可能藏在此,所以未能明顯看出端倪。

(2) 盈利或是包括了應收帳撇帳
 
從fung3010先生提及盈利部分為

「並竟然錄得約二千七百萬元虧損 [387,370,000 - (436,937,000 - 22,654,000)]!!....」

我不可否認他說得沒錯,但附註中是有兩句:

「應收貿易賬款及其他應收款的合約金額總值分別為人民幣765,336,000元和人民幣227,568,000元,分別扣除了不可收回的金額人民幣67,963,000元及人民幣22,248,000元」
 
所以虧損主要是因為該原因,再加上收購開支,所以計入此部分,出版集團全年的利潤應為7,133.5萬人民幣,尚未計算在併入報表期內的應收款撇帳的1,303.5萬。
 
不過,雖然盈利沒這樣難看,但在收購通函中,很明顯看出,出版集團的盈利很明顯依賴政府資助:



以往,公司獲得的政府資助不多,2009年僅82.2萬人民幣,但是公司的併入報表期的4個月內,政府補貼金額已達4,202.4萬人民幣,折算全年達1.26072億元人民幣,在營業額估計相若或下跌的情況下,政府資助金額仍是較去年的數字多出113.89%,很不尋常。

以上的補貼,和該4個月盈利的金額2,265.4萬比較,可以猜到如沒補貼,將有約2,000萬的虧損,加上補貼的隨意性,故我猜測是把前面的補貼暫時截住,使公司報表上暫時虧損,到併入報表期才一次過放出,使盈利好看,方便造好業績,吸引投資者購入,亦可以確保盈利擔保期內業績不致過份走樣,以致賠償。


(3) 對未來盈利的估算

雖然公司在收購這件盈利基礎極依賴政府補貼的出版集團,但是估計未來3年在盈利保證的情況下,盈利應維持到一定的穩定,況且新華文軒在併購出版集團,代理圖書增加,會帶動到中盤業務的發展,故此對未來業是向好的,至少在2012年前盈利保證期內可以維持到一定的盈利水平。

假設公司再無撇帳出現,並確保盈利保證達標,本業亦有10%的增長,下年的估計盈利如下
 

估值表如下:


以預期10倍市盈率計,公司估值可達6.15元,潛在升值空間約28.66%,以個人目標來說,水位不多,可以持有,但以收息來說,這是不錯的對象,至少在未來2年如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93

林瑞芬有今日推新華文軒(0811)一個錯處,大家睇唔睇到?

 (按: 本人手上持有這隻股票,並佔資產約25%,敬請留意。)

其實正如阿里巴巴所講,其實都是好無謂,所以你當筆者是一個廢人,懂一些很不濟的東西就好了。

今日她說:

 

「截至2010年底止集團持現金及短期存款為18.8億元(人民幣.下同),計息銀行借款及其他借款為2.45億元,淨現金達16.35億元(折合19.7億港元),新華文軒H股市值昨日為19.18億港元,你話淨現金已超H股市值,是否超值。

其實她其中是有一句肯定是錯的,根據新華文軒招股書稱:
「內資股及H股均為本公司股本中的普通股,享有相同權利、權益及義務。然而,除中國法例訂明之例外情況外,H股只可由香港、澳門、台灣或任何中國以外的國家或司法權區的法人或自然人,以港元認購及買賣;而內資股則可由中國的法人或自然人,以人民幣認購及買賣。」

而該公司的內資股分為國有股及法人股,其定義如下:
「  國有股指有權代表國家投資的部門或機構以國有資產向公司投資形成的股份,包括公司現有國有資產折算成的股份。 由於我國大部分股份制企業都是由原國有大中型企業改製而來的,因此,國有股在公司股權中佔有較大的比重。 

    法人股指企業法人或具有法人資格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以其依法可經營的資產向公司非上市流通股權部分投資所形成的股份。 根據法人股認購的對象,可將法人股進一步分為境內發起法人股、外資法人​​股和募集法人股三個部分。 」


從上面文句可見,如果計股本來說,上市內資股及H股均是股本是構成部分,故計市值及公司價值來說,其實是是要把內資股及H股的部分全部計算,不能只單獨計算H股,所以她計算H股的價值,比較現金值,就稱是超值,完全是不合常識的講法。


正如昨日曾推介的郭先生此前於2011年4月5日文章提及,「由於皖新傳媒去年初在上海上市,集團持有的1.86億股,成本為1.86元,在去年底市值達9.42億元,升值7.56億元。另外,持有兩項非上市投資,包括成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四川外語學院成都學院,成本值分別為2.4億及2.6億元,亦已有可觀升值,特別是前者,保守估計升值已逾兩倍。」,豈不是更加超值?但數不是這樣算的。

如果只計現金價值來說,如以個人定義計算,該公司的每股現金價值實際上如下表:

所以在計算股份價值時,勿像林小姐般千萬別忘記計算A股或法人股之數量,以免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73

05 Jun 11 - 新華文軒(0811) 全年業績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6/05-jun-11-0811.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21

人保新華IPO賽跑 時間窗口或在年底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47010.html

中國太保(601601.SH,02601.HK)之後,又一家保險公司有望於年底前上市。日前,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在保險業上半年監管工作會議上明確表示,支持人保集團和新華人壽上市。而兩家公司都將IPO的時間窗口初步定在了今年年底前。

《第一財經日報》從一位消息人士處獲悉,人保集團上市時間初步定為今年年底,A+H股籌資規模合計約50億~60億美元。

時間窗口:年底

在保險業上半年監管工作會議上,吳定富明確表示,支持人保集團、新華人壽上市,鼓勵符合條件的中小保險公司規範上市。在保險業「十二五」規劃工作會議上,吳定富亦透露,目前人保集團正在抓緊上市工作。

這是監管層首次對人保集團和新華人壽上市事宜進行公開明確表態,這或向外界釋放了一個信號:兩家公司IPO步伐已近,已打開時間窗口。

據消息人士對本報透露,根據人保集團目前確定的上市日程表,其上市時間初步定為今年年底,A+H股籌資規模合計約50億~60億美元,中金、匯豐和瑞信擔任其主承銷商。

此前有市場消息稱,新華人壽已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表格。而一位保監會人士也表示,已接到新華人壽遞交的上市申請。

據瞭解,新華人壽在向保監會提交的材料中,規劃了兩個時間窗口:如果未來幾個月資本市場情況好轉,希望能在9月實現A、H股上市;如果市場情況一直 不好,則希望在今年底之前完成上市。新華人壽A+H股的籌資規模約為30億~40億美元,略低於人保集團的籌資規模。保薦人是中金及瑞銀。

換言之,如果一切順利,今年年底將是人保集團和新華人壽實現IPO的一大關鍵時點。

人保全球路演選戰投

在既定的上市日程表下,人保集團已展開上市前的全球路演工作。多位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上週開始,人保集團上市路演小組已展開海外路演,上週路 演路線包括香港、東南亞和中東,本週則在美國等地路演。據瞭解,人保集團希望通過與潛在戰略投資者接洽,遴選戰略投資者以及瞭解當地市場對人保集團上市的 反應。

上月,社保基金投資100億元,成為人保集團首批戰略投資者,使其啟動多時的上市進程實質性推進了一大步。人保集團董事長吳焰曾對媒體表示,社保基金入股人保集團,是社保基金戰略投資大型保險金融集團的第一單。

人保集團旗下子公司人保財險於2003年在香港上市,當時引入AIG作為其戰略投資者,持股比例為9.9%。

有市場人士認為,引入社保基金後,人保集團如再引入一到兩家戰略投資者,有利於其進一步改善財務狀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有分析師認為,從投資者角度看,人保集團上市,重要的價值在於壽險板塊,在對其估值中,壽險應佔到很大的部分,因為要考慮其新業務價值。

上市不確定性

今年以來,A股如過山車般的震盪行情,也讓人保集團和新華人壽的上市進程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此前,新華人壽高層就對媒體表示,新華人壽啟動哪個時間窗口,將由市場情況來確定。如市場情況好轉,則於9月完成上市,如市場不好,則希望於今年底前完成。

除了資本市場的表現,對於人保集團來說,還存在另一個不確定性。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人保集團的最終上市方案尚未獲得國務院批准,還在等待國務院對其作為大型國企A+H上市的豁免權。能否按其既定上市日程表進行,仍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此前,人保集團高層多次表示,何時實現上市,最終仍將看審批程序的進度,人保集團將審慎選擇上市窗口時機。

市場人士認為,在這場IPO賽跑中,新華人壽很有可能早於人保集團實現上市。

雖然兩家上市時間尚難最終確定,不過保險業的IPO風潮已加速湧動。有市場消息稱,泰康人壽IPO有望於明年實現,而中再集團、天安保險等進入上市準備期已有時日。此外,大童保險銷售服務公司和華康保險代理公司等一批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則擬進軍美國納斯達克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1

新華聯接盤太子奶 為土地還是為品牌?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8/5MMDcyXzM1ODE5Mg.html

太子奶再次走到關鍵時刻。

昨日是太子奶集團實施「破產重整」的最後限期,太子奶的《重整計劃草案》已經於8月17日提交至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這意味著未來一個月內,法院將組織召開債權人大會,而新華聯集團將成為太子奶的戰略投資者參與其重整。

昨日,太子奶破產管理人、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方面稱「管理人經過兩次全球範圍公開招商引資,目前已有一家頗具實力的戰略投資者與管理人達成一致。一經債權人大會表決通過,這家頗具實力的公司將接盤太子奶」。

新華聯集團將成為太子奶重整的戰略投資者。但新華聯集團董事長傅軍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接手太子奶」還在談,還有待債權人的批准,最終接手太子奶「八字還沒一撇」。

去年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上,太子奶破產管理人曾通報太子奶等3家公司的核心資產主要為:栗雨工業園39.8萬平方米土地使用權、20.8萬平方米地上建築物所有權以及商標、設備等。

有分析人士指出,新華聯集團願意接盤太子奶,是看中太子奶名下的閒置土地資產,這些土地資產有望在新華聯重整計劃中扮演重要角色。

不過,傅軍否認參與太子奶重整是為了太子奶名下的土地,「全國那麼多地方有土地,為什麼要跑到株洲去要地啊?」

陳建宏也表示,管理人對引入的戰略投資者的要求亦希望戰略投資者看中的是太子奶的乳製品主業而非其他。

傅軍稱,太子奶還是一個好的品牌,有一批固定的消費群體,而且過去沒有什麼質量問題,儘管新華聯能否最終重整太子奶還是未知數,但是一旦接手太子奶,希望將太子奶的乳製品業務做好。

公 開資料顯示,新華聯涉足礦業、化工、房地產、金融投資等領域,2010年營業收入超過260億元。公司還參與創建了金六福酒、開口笑酒以及部分紅酒企業。 今年7月8日,新華聯集團旗下子公司新華聯不動產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借殼在深市上市,並更名為新華聯。此外,新華聯集團創始人傅軍與太子奶託管人高科奶業前 董事長文迪波均是湖南株洲醴陵人。

在太子奶的重整大限之前,太子奶的債權確認和相關資產的評估也告一段落。

太子奶管理人 方面表示,截至2011年8月4日,管理人共收到1760份債權申報材料,申報債權總額為56.31億元,經管理人幾個月的甄別核查並報株洲市中院裁定, 確認債權金額12.08億元,預留債權金額16.97億元(該部分債權涉訴,為保障債權人權利作此預留)。此外,管理人委託對會計師事務所對三公司財務進 行審計和資產清點、評估工作基本結束。

不過,陳建宏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上述預留債權中包括高科奶業、蘇格蘭銀行、花旗銀行等銀行債權,這些債權均因涉訴而被列為預留債權。

「如果太子奶實現破產重整,債權人的清償率肯定會高於破產清算。」陳建宏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97

最後的太子奶:新華聯百分百接盤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8/4MMDcyXzM1ODA4Mw.html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地產商新華聯將作為「戰略投資者」100%控股太子奶。而其面對的,將是高達56.3億的償債要求,其中的約29億已基本確認。

8月17日,在實施「重整計劃」有效期限的最後一天,太子奶破產重整管理人、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將《重整計劃草案》提交至了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圓滿完成前期工作」。

「管理人經過兩次全球範圍公開招商引資,目前已有一家頗具實力的戰略投資者與管理人達成一致。一經債權人大會表決通過,這家頗具實力的公司將接盤太子奶,並約定通過加大投入,維繫並拓展新老客戶市場,做大做強太子奶品牌。」16日晚,管理人德恆律師事務所發佈通告稱。

17日,一位接近管理人的人士透露,這家「頗具實力的戰略投資者」,正是此前傳聞已久的北京地產商新華聯集團,若重整計劃草案獲得債權人大會通過,新華聯將獲得太子奶100%股權。

而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之後,不少太子奶債權人已經失去了耐心。「我只想拿回我的錢,以後都不會再做太子奶的經銷商了。」同日,在獲悉管理人已將重整方案提交後,來自陝西的太子奶經銷商李先生並未感到開心,他關心的是,自己被拖欠的7萬多塊錢,什麼時候才可以到手。

截至目前,對太子奶集團高達56.3億元的償債要求,僅有約29億獲得了初步確認。

29億巨債待解

2010年7月至11月間,根據債權人的申請,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先後裁定太子奶集團生物科技公司、株洲太子奶生物科技發展公司、湖南太子奶集團供銷公司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並指定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為三公司的管理人。

據 前述管理人通告,截至2011年8月4日,管理人共收到1760份債權申報材料,申報債權總額為56.3億元。其中,經管理人甄別核查後的確認債權金額為 12.08億元,預留債權金額為16.98億元(該部分債權涉訴,為保障債權人權利作此預留)。也就是說,太子奶目前基本已確認的負債,合計約29億元。 其餘部分則未獲承認,被視為「與太子奶無關」。

據本報記者瞭解,截至2011年8月4日的16.98億元「預留債權」,主要便是那些「涉及訴訟」的債權。去年12月,管理人曾披露,「金額待定的債權人共有36家,其中包括,根據目前資料暫無法發表審查意見的債權12家;涉及訴訟未決的24家。」

在 這些「待定」債權人中,花旗銀行上海分行申報了債權人民幣5.52億元、美元7.66萬元;蘇格蘭皇家銀行上海分行申報了債權人民幣1.99億元、美元 4618.7元、港元11.62萬元。這也是太子奶的兩筆最大的待定債務。此外,由株洲市政府委派的太子奶託管方高科奶業,也申報了1.88億元的債權。

17日,上述接近管理人的人士透露,「花旗銀行現在正在最高院二審,目前還沒判;蘇格蘭銀行在上海高院判完以後,目前也還在最高院,也沒判。而高科奶業的1.88個億,目前已經起訴至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

接盤者新華聯

面對太子奶約30億元的巨債,誰有這個膽量和實力去接盤?怎樣接?

「目前,已有一家頗具實力的戰略投資者與管理人達成一致。」管理人在16日晚的通告中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接盤者只有一家,並將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介入。不過,「未經表決,各項權利義務無法確定。故管理人暫不宜公開戰略投資者名稱」。

儘管管理人三緘其口,但此前,太子奶接盤者的身份,早已呼之慾出。

此前兩次全球招商引資中,曾傳出有10多家企業或風投,包括全球500強、行業巨頭等,有興趣投資太子奶,但最終,這些「候選人」都一一落選。而太子奶最終相中的是一家來自北京的房地產企業——新華聯集團。

前述接近管理人的人士17日向本報記者透露,「新華聯將100%控股太子奶,除了償還債務以外,還將加大投入,做大、做強太子奶品牌」。

公開資料顯示,新華聯集團創建於1990年10月,目前集團業務涵蓋礦業、化工、房地產、陶瓷、城市管道燃氣、酒業、金融投資等多個產業,擁有全資、控股、參股企業70餘家,2010年營業收入超過260億元。

此 前8月10日,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向本報記者證實,新華聯目前確實正在與湖南太子奶商洽合作事宜,但詳情要10多天后才能公佈。此前有傳聞稱,傅軍 與高科奶業前董事長文迪波是老鄉,同為湖南醴陵人,傅軍與株洲當地政府的關係也相當密切。不過,7月31日晚,文迪波已被湖南省紀委帶走調查,並至今尚未 公佈具體原因。

而對於此前從未涉足乳業的新華聯,業界普遍認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新華聯真正看重的是太子奶的土地。目前,太子奶株洲基地三家公司的資產主要包括:土地53萬平方米、房屋23.76萬平方米,等等。

17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傅軍否認了這一說法。「想拿地,我們隨便都可以拿到」,「我們是因為看到了太子奶還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覺得可以做,所以才投資的。」傅軍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99

新華社下海搞上市

2011-8-25  NM




位於灣仔皇后大道東的新華社亞太 區總部,保安一向密不透風。能進去的,只有幹部同志及有關職員;其他人等,只能在門外示威衝擊。上週二,新華社大門中開,還預備了餐廳到會的三文治茶點招 待。來訪的,包括財經公關及小股東。這些稀客被貼身帶到二十三樓,進入能盡覽銅鑼灣景色的會議室。同一個地點、同一張會議桌,以往商討的是怎樣統戰香港; 今日則是如何出征廣告市場。新華社去年底入股勞氏環保,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準備攻佔戶外屏幕廣告。共產黨喉舌下海,原來為了要多方位替中共發聲。

出席上週股東大會的兩位上市公司主席,包括新華社亞太總分社社長俱孟軍,及勞氏創辦人勞國康。會議雖然由勞國康擔任主持人,但全場焦點均集中在俱孟軍身 上。俱社長還特別發言五分鐘講解集團未來運作。「在香港,我們會與(銅鑼灣)時代廣場合作,租用或建造自己的屏幕,或者收購。」五十四歲的俱孟軍在新華社 任職三十年,由記者升到副總編輯,一直從事新聞工作,現在成為上市公司主席,一本正經地說生意經。「任何媒體的利潤都來自廣告。就算香港的免費報紙,將來 會有更多份,也是靠廣告。我們的理念都一樣,通過廣泛傳播便會有廣告,有廣告就有更多的利潤。」不過,股東不太滿意,再三追問俱孟軍,「資訊怎樣賺錢,你 們預計何時獲利?」他滿有信心答道:「今日有廣告,今日就有利潤……肯定不會虧本。」記者追問他從沒有營商經驗,如何打理一間上市公司?「對我來說是一次 新的業務嘗試,每個人也應開拓新的工作。」

一億五買上市殼

原本做清潔業務的勞氏環保○三年在主板上市,自○五至○六年度起一直虧損,六年來共蝕二億二千多萬。自此不斷向股東集資,又在內地發展醫療廢物處理,但無 助止血,單在去年見紅六千三百萬。加上剛實施的最低工資,勞氏經營前景更困難,唯有找大水喉。去年十一月,勞氏宣布與設在香港的新華社亞太總分社訂立電視 屏幕廣告及資訊發放業務協議,並以每股七毫,配售二億一千五百萬股給新華社,相當於兩成八股本,配股價較公布當日前天的收市價折讓一成九,集資一億五千 萬。同一時間,勞氏又提供不少於一億元的基金投放新業務,換取新華社授權十年的免費播放權。交易後,新華社亞太總分社成為勞氏大股東,而勞國康的股權則被 攤薄至兩成一。今年五月,勞氏正式改名為新華通訊頻媒。新華社總部設在北京,香港是亞太區總部,是中國官方的新聞通訊社。北京的新華社過去也有跟上市公司 合作,例如:去年八月與中移動母公司合作拓展搜索引擎業務,並與香港上市的勤+緣合作屏幕廣告業務。是次香港新華社罕有地披甲上陣,直接控制及營運一家上 市公司,開創先河。新華通訊頻媒的文件表示,今、明兩年底會帶來不少於三千萬及一億元收入。另外。集團七月跟港鐵簽訂三年合約,在九龍至廣州列車上及紅磡 離境大堂播放新聞及廣告。從生意角度看,新華通訊頻媒的業務是否站得住腳?香港市務學會主席嚴啟明表示,電視、印刷傳媒廣告下跌中,戶外廣告收入近年有上 升趨勢,例如:大廈外的宣傳屏幕,巴士、電梯、火車內的電視播放。不過,新華社能否分一杯羮,嚴啟明稱還要看戶外廣告的定位。「首要看內容,純廣告已難以 吸引群眾目光,要有其他內容;第二要看位置,例如電梯、巴士,群眾等候的時間,會較易接收訊息。」

打國際牌搞形象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田智輝認為,新華社亞太總分社在港上市發展屏幕廣告及資訊,跟新華社總部最近在紐約時代廣場租用廣告牌,有異曲同工之妙。「紐 約跟香港都是重要的經濟城市。一國兩制的特殊環境下,內地媒體未能打入香港,就算鳳凰衞視,在香港的收視率也不高。」紐約時代廣場人流最旺的屏幕廣告牌, 過去十年一直由滙豐銀行租用,本月初由新華社取代,並以每天至少一萬美元租金,播放內地大企業廣告、內地資訊。 「大陸還在想辦法將主流媒體、大陸思想帶到香港。」田智輝稱這並非壞事,「香港人也很需要了解內地的資料,例如:經濟、民生。屏幕播放內地資訊,也可以提 升中國形象,很配合國家『走出去』的大方向,加強國際傳播的政策。」對於新華社亞太總分社選擇上市經營,田稱新華社是官方機構,但資助非無限,機構自己也 要找商機。時事分析員劉銳紹指香港新華社以商業模式發展屏幕廣告,「中國軟銷手法更靈活、更聰明。」他相信屏幕播放內地資訊、大企業廣告,可建立經濟強國 的一面。而上市公司以商業理由在其他地區拓展屏幕業務,也可減低政治敏感性。新華通訊頻媒下一步已計劃在亞太區的二十多個分社,包括澳門、日本、馬來西亞 籌建新屏幕,預計今年底可設有五十多個宣傳點。

○八年公關危機

新華社原本以文字新聞為主,近年發展電視台、互聯網、手機電視台等,務求所有媒體也找到新華社的資訊。根據《南華早報》○九年報導,中國政府拍板耗資四百 五十億元人民幣開拓新華社及中央電視台(CCTV)的平台,中央電視台已訂立三年計劃增加外國新聞分社,由十九個增至五十六個。而新華社於去年一月成立二 十四小時中文新聞電視頻道,再在七月設立英語新聞台,並有俄語、法語等節目。中國大灑金錢發展內地媒體,從主管宣傳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於○ 八年十二月出席中央電視台五十周年大會上的發言中,可找到蛛絲馬跡,「當今時代,誰的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就能更廣泛地流 傳,誰就能更有力地影響世界。」根據新華社旗下刊物《國際先驅導報》○九年二月的文章稱,中國於○八年遇上重大的國際公關危機。那年夏天的矚目國際大事是 北京奧運,中國本以為可藉奧運把國際形象推高,打造為超英趕美的超級大國。然而,該年初「3.14」拉薩暴亂,中共派解放軍鎮壓,引起西方大國批評。年 中,奧運聖火在海外傳遞期間,屢遇示威抗議,西方傳媒將體壇盛事與人權相提並論,中國官方聲音不敵西方媒體,官方認為有必要壯大中國傳媒。中國人民大學公 共傳播研究所副所長胡百精同期在該報發表文章稱,強調要讓中國媒體「成為焦點議題的一傳手而非二傳手」。

國內媒體排隊集資

大陸透過新華社向全球展示中國崛起,雖然方向正確,但目標遙遠。田智輝表示:「屏幕資訊能吸引多少人觀看?看後最多只是知道有新華社這機構。而上市公司又 是否可長久經營?上市屬商業性質,不能單靠領導指示如何經營。」劉銳紹也稱:「一次劉曉波事件、一次艾未未事件,足以破壞國家形象。」除了新華社亞太總分 社在香港上市,內地多家官方新聞網站已準備在內地A股市場掛牌。上週內地媒體引述中央中共宣傳部副部長孫志軍稱,中央級別的新華網上市計劃已獲中宣部批 准。而中國網絡電視台(CNTV)及人民網也準備進軍股票市場。

大新華、小新華

新華通訊社(新華社)於一九三一年成立,總社設於北京,為中國主要新聞及信息採集、發放中心。新華社在全球有一百五十多個分社,以五個地區為主,包括亞太 區、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及歐洲。香港分社於一九四七年五月成立。香港回歸前,新華社有兩個職務,俗稱為「小新華」及「大新華」,前者所指是發布中國新聞 資訊的通訊社;後者則是中國政府駐港的政治機構。「大新華」的出現,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港英政府管治香港時,中國政府不想在港設立對外機構代表,此舉 會間接承認香港是殖民地,因此授權新華社香港分社負責與港英政府進行聯繫及交涉,歷任社長包括:許家屯、周南、姜恩柱。新華社香港分社二○○○年進行重 組,一分為二,新聞通訊業務繼續由新華社香港分社負責。而政治任務,則由「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中聯辦)」,作為中央人民政府 授權在港的工作機構。當時的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姜恩柱,亦轉為中聯辦首任主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7

新華聯攜三元接盤太子奶 出資7.15億清償30億債務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901/2413865.shtml

  每經記者 夏子航 發自株洲
去年7月曾向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請湖南太子奶重整的債權人老李,聽記者談到他1000多萬元債權最終的清償率 「高的話只有10%多,有可能不到8%」後,顯得很無力。
8月末,株洲市再就太子奶重整計劃草案商討定稿事宜,並於昨天(8月31日)付諸印刷,一併印刷的還有太子奶新版債權清冊。過幾天,太子奶債權人都將陸續收到這本冊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經最後審定、共50頁的太子奶重整計劃草案(以下簡稱重整計劃草案)顯示,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三元股份聯合體將以7.15億元償還太子奶全部約30億元債務,新華聯接盤太子奶,三元則提供運營經驗。
三元股份與新華聯7.15億接手
在 重整計劃草案第三章——「太子奶重整計劃」的開頭,註明「重整計劃生效後,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聯)-三元股份(600429,SH)聯合體 將提供7.15億元償還太子奶的全部債務,並獲得重整後的湖南太子奶、株洲太子奶、供銷公司(以下合稱太子奶)100%股權,以及太子奶的全部重整資 產。」
新華聯稱資產超過200億元,控股、參股東嶽集團(0189,HK)、新華聯不動產 (000620,SZ)、通葡股份(600365,SH)、皇城集團(7203,HK)、金六福投資(0472,HK)以及科瑞資源(CRHL)。
三元股份曾接手三鹿,背靠國企北京首都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按計劃,新華聯-三元股份此前5000萬元保證金將在重整計劃生效之日轉為償債資金,第二期2.5億元償債資金將在隨後一個月內支付,餘下分期支付。
「重整後太子奶的股權結構圖」顯示,新華聯-三元股份聯合體將直接持股,但分股太子奶比例未確定。新華聯-三元股份入局或在今年5月份甚至之前。《每日 經濟新聞》記者5月28日在長沙拜訪太子奶破產重整管理人——德恆律師事務所全球合夥人陳建宏時,新華聯實際控制人傅軍就曾與陳建宏會談,被告知接手在 「法律上沒有問題」。據稱,傅軍曾兩次前往株洲,帶著審計總監、財務總監、銷售總監、審計人員、銷售人員和副總經理共6人,「傅軍是株洲醴陵人,對當地情 況很瞭解,把株洲翻了個遍,幾個電話就能解決問題。」第二次考察後他就要決策了。接近談判的人士表示,此時有人問傅軍:「傅老闆,如果你一頭紮進去,你可 以做得很好,說不定很輝煌,但傅老闆你有精力嗎?」「這話很實際,新華聯有地產、化工、酒類等各行業資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琢磨來琢磨去,還是決定找個 專業方一起去做。」上述人士說。
傅軍找到他熟悉的北京首都農業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官方途徑,新華聯宣佈於7月份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與太子奶重整,進行盡職調查和考察;並與北京首都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協商,邀請三元股份參與重整。依照上述思路,新華聯將牽頭太子奶接盤事宜,三元股份則提供運營經驗。
太子奶評估8億賣7億
據重整計劃草案,太子奶的重整資產包括:栗雨工業園597畝工業用地;辦公樓、1號廠房、2號廠房、3號廠房、4號廠房、動力車間、吹瓶車間、鍋爐房、 員工宿舍樓A棟、食堂及大門等208232.03平方米地上建築物;污水處理池(廠)、廢品回收站、臨時辦公室等構築物;2220台/套機器設備;422 個商標;27個有效專利;1815線198畝工業用地及工業廠房、宿舍、食堂共計29028.31平方米地上建築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掌 握的新星評估出具的湘新資評字 (2011)第007號 《太子奶株洲三公司合併重整資產評估報告》顯示,在重整狀態下,基於增加投入、盤活資產、恢復太子奶生產經營的假設前提,太子奶重整資產的評估價值為 8.19億元左右。管理人表示,太子奶土地參照了株洲市工業用地一同升值,800畝土地中還有2011年額外「搶」回的1815線198畝工業用地及地面 建築這一資產。「這塊資產原本被李途純賣給了株洲政府方面。」陳建宏稱。
7.15億元的實際賣價與8.19億元的評估價值存在約1億元差距。 重整計劃草案中稱,8.19億元為重置成本法評估得出,「但實際上要考慮太子奶的債務負擔、龐大的閒置資產、萎縮的市場佔有率、流失的生產經營團隊以及投 資人接管後需要追加投入大量資金等問題。」三元股份公告中「新華聯指定方」的身份曾被附帶諸多猜想。該「指定方」實際上是負責處置太子奶辦公樓這一閒置資 產。該辦公樓為太子奶創始人李途純在株洲基地建造的一座三棟聯體豪華建築,北側樓頂有一「白宮」,南側屋頂則有「天安門」。
陳建宏在回覆記者 疑問時表示,辦公樓造價約在9000萬元左右,評估了5000萬~6000萬元,「接盤人認為這不能帶來效益,由新華聯指定方接受該閒置資產。」「太子奶 鼎盛時曾自稱有形資產30億元,株洲是5大基地中較大的,但考慮到陷入困境,單個基地賣出7.15億元,還是一個不錯的結果。」陳建宏說。
此 前,成都太子奶的土地和建築等資產在破產清算中以2億元拍出。前述接近談判的株洲人士表示,太子奶拖了3年一直未賣出也是株洲樂於接受7.15億元報價的 一個原因。重整計劃草案中指出,2011年1月太子奶第一輪招商中有11家企業參與但未果,2011年6月第二輪招商無人問津。
「實際 上,2011年6月以前,太子奶主要都在和軟銀談判,第一輪招商11家企業的出價都低於軟銀的6億元出價。」株洲當地一名官員表示。2010年2月1日, 高科奶業註冊資本變更為3200萬元,股東一欄中除了株洲高科集團和株洲市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外,北京商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及上海明觀信息技術有限 公司提供2000萬元控股62.5%,背後即是軟銀和宮浩。宮浩曾於上世紀90年代與仰融共同操作了華晨汽車的紐約上市,「這兩年來備受株洲看重,而且軟 銀從高科奶業切入重整太子奶,還可以解決高科奶業託管太子奶後巨額的國資虧空問題。」如今來看,高科奶業的孤懸問題將仍得不到解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從株洲權威方面還獲悉,軟銀之後,瑞年國際及其背後的聯合團隊有意在與株洲談妥1815線土地問題前提下,以5.5億元清償太子奶。近期接觸的霸菱亞洲投 資有限公司則未最終出價。
7.15億清償30億詳解
依照8月31日出爐的新版債權清冊,太子奶的債務如下:職工債權總計約8967萬元,稅務債權總計約2238萬元,抵押債權總計約3.4億元,普通債權總計約21.7億元,四項合計約26.2億元。
重整計劃草案另指出,總債務裡還另有約3.7億元未申報預留債務,以及2000萬元左右的破產費用和公益債務。
由此,太子奶的債務總計30.1億元左右。
重整計劃草案模擬了破產清算與重整情形下普通債權清償比例對比。無論如何,7.15億元清償資金都將先用於職工債權、稅務債權及有抵押的債權等優先債權。
具體應優先受償的債權包括:破產費用及公益債務2000萬元;職工債權約6491萬元,社會保險費用約2476萬元,即合計職工債權約8967萬元;抵押債權約3.4億元;稅務債權約2238萬元。
上述應優先受償的債權合計約4.7億元左右,將都被100%清償。
簡單計算可得,在新華聯-三元股份提供7.15億元償債資金的情形下,清償完4.7億元優先受償債權後,還有25.4億元左右的普通債權,這部分債權的償債資金只剩下約2.4億元。
因此,下一步又分為兩種類型:在考慮到爭議抵押債權均得以確認及預留債權都將得到清償的前提下,一、不考慮小額普通債權的情形下,普通債權的平均清償比 例為9.57%;二、將10萬元以下普通債權作為小額普通債權 (含10萬元)按30%比例清償,1.8億元左右的小額普通債權將獲得5487萬元左右,而總計23.6億元的10萬元以上普通債權的平均清償率將慘淡平 分1.88億元,清償率僅為7.99%。
重整計劃草案顯示,清償方案將主要依照23.6億元的10萬元以上普通債權清償7.99%的方案進 行:自重整計劃生效之日起,職工債權3月內清償100%;稅務債權6月內清償100%;抵押債權分5年清償100%;小額普通債權3個月內清償 30%;23.6億元普通債權3個月內清償7.99%。
這使得普通債權承受了最慘重損失,有抵押的銀行則全身而退。本報2010年12月7日報導《1682家申報37億元債權 太子奶資產多已抵押》中詳述了招商銀行掌控的太子奶株洲土地和房產抵押情況,重整計劃草案顯示,招商銀行已確定可拿回約1.87億元的全部債權。
德恆律師事務所全球合夥人陳建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並未否認重整計劃草案中的上述安排,「銀行債權都是已有司法判決的,沒有辦法。另外,在重整清算中優先保護小額普通債權也是有法律依據的。」
目前,普通債權中的三家太子奶建築商仍在向株洲中院提請訴訟,要求確認建築工程優先債權。「他們當時可能被騙了,在部分建築商沒有交付驗收的情況下,太子奶就將建築辦理了產權並抵押給了銀行,建築商也沒有及時起訴,如今追索面臨困難。」建築商方面的律師透露。
重整計劃草案最後指出,若3.7億元未申報債權在2012年底前仍未申報,普通債權的平均清償率可達到11.21%。
一權威人士透露,「太子奶問題上,人人都在等著這次成為完結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5

最後的資本湘軍:新華聯繫多元化財富路徑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0/1OMDcxXzM2NDE1OA.html

在多元化經營的道路上銜枚疾進近二十年後,起於湖南、興於北京的資本湘軍新華聯繫再下一城,這一次是進軍奶業。

近日,三元股份(600429.SH)發佈公告,將與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新華聯控股)聯合,以不高於7.2億元資金對湖南太子奶集團(下稱太子奶)進行破產重組。而這,僅僅是湖南株洲醴陵人傅軍掌控下的新華聯繫多元化鏈條上新的一環。

54歲的傅軍出身政界,後下海經商,創立新華聯繫,從國際貿易起家,逐步涉足房地產、化工、酒業、礦業、燃氣、金融投資等多元化領域。

傅軍現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是截至目前政治職務最高的湘商。而新華聯繫高層也曾云集出身政商界的精英,包括原國家能源部行政司司長梁裕厚,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參贊陳均、韶山市常務副市長毛澤平等均曾被傅軍網羅,擔任新華聯繫董事和副總裁等高層職務。

關係資本家傅軍,並不諱言「官」對其生意的幫助,他以廣泛的政商人脈為基礎,玩轉中國式「資源整合」,配以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及隱身其後的強大戰略夥伴,成就了新華聯繫今日之多元化繁榮。

新華聯繫巧用手中的上市公司「殼資源」,以資產重組為餌,吸引機構投資者拉高股價,規避政策窗口期,高位套現,牟取暴利。

這條中國特色的「價值投資」之道被傅軍運用嫻熟。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初,新華聯控股利用旗下酒業上市公司通葡股份(600365.SH)重組「虛晃一槍」,高位減持472萬股通葡股份套現逾6000萬元。

2011年7月,新華聯繫旗下新華聯控股聯手泛海投資、巨人投資、科瑞集團等資本巨擘,借殼S*ST聖方(000620.SH)實現旗下房地產業務上市,其能擊敗首鋼控股等國有競爭對手,突破房地產調控政策限制借殼上市,泛海投資等戰略夥伴的頂級政商關係功不可沒。

「傅軍本人並不擅長產業管理,但卻是一個聯通政商、整合資源的高手。」湖南一位與傅軍打過多次交道的資本界人士評價道。

縱觀新華聯繫的多元化路徑,基本是因循「產業管理+資本運作」模式。這既不同於復星集團郭廣昌主導之專業化的多元化,也有異於另一資本湘軍「鴻儀系」 鄢彩宏的純粹資本運作。

這一模式具體來講,就是新華聯繫依託政商人脈拿到項目,並找到產業管理經驗豐富的合作方,再通過資本運作,做大項目或者實現上市,新華聯繫甚至不介意讓出第一大股東位置,由合作方接手。金六福酒、華聯瓷業、東嶽集團(0189.HK)無不是顯在例證。

截 至目前,新華聯繫旗下控股、參股的上市公司已達6家,分別是新華聯(000620.SH)、*ST通葡(600365.SH)、東嶽集團、金六福投資 (0472.HK)、皇城集團(7203,馬來西亞上市公司)、科瑞資源(CRHL,英國上市公司)。累計至今,新華聯繫總資產超過200億元。

初嘗多元化

傅軍早年出身政界,23歲即任桑梓醴陵鄉黨委書記,30歲當上湖南省工藝品進出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成為當時湖南最年輕的處級幹部之一,平步青雲的當口,傅軍卻選擇了棄政從商。

「政治的沉悶讓我難以忍受,而中國要強盛還是要靠經濟,所以我決定去經商。」若干年後,傅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如是袒露棄政從商原因。

1990 年,傅軍懷揣老婆給他的1000美元遠赴馬來西亞淘金。在這裡,傅軍與人生的第一個貴人——馬來西亞華裔商人曾欽泉合資成立了一家公司(馬來西亞新華聯集 團前身),由曾欽泉出資,利用傅軍在國內的業務關係,代理銷售中國內地的商品,包括罐頭、乳豬、蓮子等,同時將馬來西亞的紙張、橡膠、木材之類的原材料運 回國內銷售。

但是,由於文化等方面的諸多差異,公司最初生意並不好,最初兩三個月,基本沒有做什麼生意,後來在曾欽泉的幫助下,才漸見起色。此後,傅軍進入人造板材市場,終於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2年,有了一些積蓄的傅軍決定回國發展,進軍當時前景廣闊的房地產領域。但是他缺乏啟動資金,此時,又是曾欽泉斥資1200萬元幫助傅軍啟動房地產生意,而這,也即是新華聯繫多元化發展的肇始。

今 日市場廣為流傳的是傅軍轉戰長沙和北京地產江湖的輝煌故事,但實際上,傅軍的地產業務起於廣西北海,1992年,他在北海市成立北海正天置業有限公司,開 發了北海正天花園和海灘國際大酒店,此後,房地產泡沫急劇膨脹,憑藉著對商業風險的敏銳判斷,傅軍迅速撤出全部資金,從而得以避免此後的北海經濟危機,全 身而退。

1993年,傅軍在湖南長沙成立湖南華聯置業有限公司,此後,公司連續開發了九家灣公寓、蘭景花園、新華聯家園等十餘個房地產項目,結果一路飄紅,在彼時低迷冷清的房地產市場颳起一股旋風。

此後,借助申辦奧運會的契機,傅軍又將地產業務觸角伸向北京,先後開發了新華聯家園、新華聯錦園、北京青華城等樓盤,開發總面積超百萬平方米,新華聯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北京地產江湖牢牢紮根。此後,房地產漸成新華聯繫主業。

房地產發展的同時,新華聯繫的多元化發展也同步而進。

1994年,傅軍進軍陶瓷行業,他以旗下馬來西亞新華聯為載體,收購瓷都醴陵嘉樹鄉陶瓷廠,並更名為湖南華聯瓷業公司(下稱華聯瓷業)。此前,嘉樹陶瓷因體制原因,只能依靠中間商出口,利潤較薄。

傅軍接手後,公司改變了出口模式,由其在馬來西亞的貿易公司直接自營出口,第二年公司即銷售翻番。傅軍在這裡第一次真正實踐「產業管理+資本運作」的商業模式,找到了許君奇這個具有陶瓷行業產業管理經驗的人。

時至今日,華聯瓷業年銷售已超8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日用瓷器出口企業之一。而華聯瓷業做大之後,傅軍卻讓出了大股東位置。

華聯瓷業內部人士透露,傅軍已經將部分股份轉讓給許君奇,退居股東次席,成為財務投資者,兩人合計持股100%。而傅軍對許君奇這個才俊很是看重,讓其持有新華聯控股2.25%的股份。

傅軍結緣化工行業,則更多有偶然因素。1996年,傅軍到山東桓台看望一位掛職的同學,對方向他說起當地有一家潛質不錯的化工企業,建議他去看看,這就是現在的東嶽化工集團(下稱東嶽集團)。

而當時東嶽集團不過是一家鄉鎮企業,主要生產無水氟化氫和製冷劑,規模也不大。但這次也像嘉樹陶瓷一樣,傅軍看上了當時的公司總經理張建宏,當兵出身的張建宏幹練而有豪氣,傅軍認為他是干事業的人。於是,傅軍將東嶽集團納入麾下。

新華聯控股後,東嶽集團業績增長迅速,目前,公司的製冷劑和高分子產品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均超過30%,穩居國內和全球第一。

傅軍的投資獲得了豐厚回報。2009年12月,東嶽集團在香港聯交所發行5.2億股股份,成功實現上市。傅軍通過旗下新華聯國際持有35.12%股份,間接控股東嶽集團14%,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財報顯示,2009年、2010年、2011年1-6月,東嶽集團營收分別為人民幣35.44億元、59.64億元、55.7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65億元、7.34億元、14.84億元。

「我投資東嶽集團,主要是看好張建宏這個人,產業的合作只是一方面,關鍵是人的合作。」傅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而東嶽化工,也成為傅軍「產業管理+資本運作」模式的又一成功案例。

分享「金六福」

傅軍並不滿足於幾個領域的多元化,他還將業務觸角伸向了酒業領域,而金六福酒,堪稱傅軍「產業管理+資本運作」商業模式在酒業領域的得意之作。

1998年,傅軍在沒有一個白酒生產車間的情況下,投資1000多萬元,選定五糧液為合作對象,由五糧液貼牌生產(OEM)金六福酒,而新華聯方面則負責渠道網絡和品牌建設。

「五糧液有一二百年的歷史,它的發酵技術、生產質量等方面都非常精細,我們自己搞的話,十年、二十年也達不到這個水平。但是在營銷方面,五糧液酒廠並沒有優勢,這就是金六福的機會。」傅軍當時如是分析其中的商機。

這一次,傅軍的產業運作夥伴是自己的妻弟——吳向東,吳曾經是「川酒王」的經銷商,在白酒的市場營銷、品牌運作方面經驗頗豐。

此 後,金六福在產業經營方面,創造出中國白酒行業的奇蹟:2003年,金六福銷量近6萬噸,銷售收入20億元,牢牢確立「中國第一賣酒商」地位;到2008 年公司成立10週年時,金六福營業額超過60億元,銷售收入僅低於貴州茅台的82億元和五糧液的79億元,穩坐白酒行業的第三把交椅。

金六福在品牌運作的同時,也開始自己釀酒。從2001年底至2009年,金六福先後耗費巨資,收購云南香格里拉酒業、邵陽市酒廠(後更名為湘窖酒業)、黑龍江省玉泉酒業、陝西省太白酒業等一系列白酒生產企業,從「賣酒商」華麗轉身,打通白酒產供銷產業鏈。

大規模、高密度收購整合需要大量資金,而這僅僅依靠金六福內部積累是難以實現的,錢從何來?這主要得益於傅軍的資本運作。

2003年12月,傅軍控制下的馬來西亞新華聯集團(下稱馬來西亞新華聯)耗資1.23億港元購買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實力中國(0472.HK)74.99%股權,並更名為新華聯(0472.HK),第一大股東為新華聯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新華聯國際)。

此後數年內,傅軍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逐步將金六福資產注入新華聯,為金六福後期的密集收購搭建融資平台。

2005年2月,新華聯以6500萬港元現金收購金六福旗下云南香格里拉酒業70%股權;2006年8月,新華聯將實力中國旗下原有的保健及電子業務100%股權悉數出售,從此集中經營酒業業務。

2007年5月,吳向東和李娟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成立金六福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金六福有限)。

當年8月8日,已經停牌50多天的新華聯復牌並發布公告稱,向金六福有限出售6.5億股份,佔公司已經發行股本的56.56%,代價為1.755億港元。

耗時三年的漸進式資本運作後,金六福有限正式入主新華聯。新華聯國際持有新華聯的股份佔比由74.99%降至16.05%,而金六福有限持股比例為56.56%,成為第一大股東,而華澤集團持有金六福有限80%股權,因此,華澤集團大股東吳向東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2008年1月10日,新華聯更名為金六福投資(0472.HK),至此,金六福終於通過借殼登陸香港資本市場。而金六福投資也成為吳向東整合收購中國酒業資產的資本平台。

聯交所資料顯示,金六福投資2010年、2011年1-6月分別營收3.37億港元、1.12億港元,分別實現淨利潤3831萬港元、1070萬港元。上市公司營收數據之所以與大股東數十億元的營業額差距如此之大,是因為大股東還有很多酒業資產沒有注入。

而一手打造金六福的傅軍,則從上市公司金六福投資實際控制人位置上退出,讓賢於妻弟吳向東,目前,傅軍僅通過新華聯國際持有金六福投資12.94%股權,為第二大股東。

這依然是傅軍主導的「產業管理+資本運作」的多元化投資典型路徑,通過資本運作實現上市後擇機退出大股東位置。當然,在H股一進一出,傅軍也已經賺得盤滿缽滿。

值得感嘆的是,傅軍在運作金六福上市過程中的資本長袖善舞。金六福借殼上市過程中,內地和香港的證券法規幾經變動,而傅軍卻在政策空隙中左右逢源。

事 實上,在新華聯國際買殼後不久,香港聯交所即出台證券新規,規定凡屬涉及控股權易手的資產重組,如定向增發等,均需參照IPO上市審批規則執行,在此嚴格 條件下,傅軍並沒有一次性掏空原實力中國的資產或一次性注入金六福資產,而是採取了「零敲碎打」的方式,分步剝離和注入資產,從而減少了政策審批環節,省 去了重組的很多麻煩。

此外,通過設立金六福有限等離岸公司,使得新華聯國際與金六福有限的股權轉讓變成了兩個境外公司之間的股權轉讓,從而規避了「境內自然人以其在境外控制的公司名義併購與其有關聯關係的境內公司,須經商務部審批」的政策限制。

擱淺通葡股份

如果說運作金六福上市是傅軍初嘗資本「美酒」的話,那麼,其控股通葡股份七年的運作路徑,則是「資本釀酒」的又一案例,只不過,相比金六福,傅軍這次的成績乏善可陳。

2004年底,傅軍旗下新華聯控股斥資1.54億元,以3.79元/股的價格從吉林東寶集團手中購得4070.4萬股通葡股份(600365.SH),以29.07%的持股比例,成為這家以經營紅酒為主業的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此前,通葡股份在東寶集團的管治之下,經營嚴重惡化,2001-2004年期間,銷售收入從1.2億下降至不足4000萬,應收賬款則高達2億-3億之間。

由於當時新華聯繫旗下擁有眾多廣為人知的品牌——金六福、香格里拉·藏秘等,在酒業領域經驗豐富,因此市場一直期待著其能再造一個「金六福」。而收購當初,傅軍也曾公開表示要引領通葡股份重回行業三甲。

新華聯控股入主之後,更換了通葡股份管理團隊,公司銷售基本實現了現款銷售。2007年財報顯示,公司應收賬款經過數次核銷,已降至4600萬。

不過此後數年,新華聯控股並沒

有兌現入主之初「加大資金投入,做大做強公司紅酒主業」的承諾,在公司業務發展方面投入的資金很少,使得通葡股份在銷售方面並沒有實現大幅增長,2004 年-2008年年均增幅在20%以下。

2006 年至2008年,通葡股份淨利潤分別為143萬元、-2.64億元、215萬元,經營業績堪憂。而公司的流動資金也捉襟見肘。2006年底,公司賬面上顯 示的貨幣資金約有2400萬元,到了2007年底減至900餘萬元,2008年中報顯示,公司賬上貨幣資金僅為140萬元。

「葡萄酒是需要高投入的行業,營銷渠道都需要投錢,否則很難做好。」接近通葡股份的人士表示,「其實新華聯此前也有心去做,但是很多內部事情『搞不定』,影響了進一步動作。」

在 此情況下,通葡股份開始重組。2009年3月2日至3月4日,公司股價連續三天漲停,公司發佈公告稱,大股東新華聯控股和二股東通化東寶 (600867.SH)正在與湖南瀏陽河酒業有限公司(下稱瀏陽河)商討轉讓所持本公司股權事項。瀏陽河借殼通葡股份之事就此浮出水面。

不過4月10日,公司卻發佈公告稱,已經終止與瀏陽河的重組。4個月之後,重組緋聞對象變成了云南紅酒業。

2009年8月12日,公司公告稱,擬向通恆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通恆國際)以8.66元/股的價格定向增發4618.94萬股,收購其預估值約4億元的「云南紅」系列酒業資產。如果重組完成,通恆國際將控股通葡股份24.81%,成為公司新東家。

不過,歷時一年多後,通葡股份重組方案在2010年12月22日被證監會否決,自當日起之後的4個交易日內,公司股價暴跌19.92%,將押寶重組的上投摩根等一眾機構套牢。

「在國產的葡萄酒中,基本以張裕、王朝和長城三家寡頭壟斷,而且,國內葡萄酒市場也面臨著進口葡萄酒的巨大衝擊。」安信證券分析師李鐵當時分析認為,通葡股份被高估了。

而重組期間的2009年和2010年,通葡股份分別巨虧3789萬元和2287萬元,2011年2月,公司股票被上交所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更名為*ST通葡。

儘管兩次重組都是「虛晃一槍」,但傅軍控制下的新華聯控股卻從其中獲利頗豐。

在 披露重組預案後的2010年6月,新華聯控股分別拋售472萬股通葡股份,套現逾6000萬元,新華聯控股仍然持有1282.5萬股通葡股份。此後,新華 聯控股又陸續減持部分股權,截至2011年6月底,新華聯控股持有*ST通葡1009萬股(7.21%),仍為第一大股東。

事實上,早在2007年4月,新華聯控股持有的700萬股通葡股份限售股剛剛解禁,公司即將其悉數拋出,套現8000萬元。

金六福的輝煌為何不能在*ST通葡重演?因為新華聯繫「產業管理+資本運作」的模式在*ST通葡缺失了產業管理的關鍵一環,而傅軍並非酒業專家,他引進瀏陽河和云南紅重組,就是準備借助這兩家公司的酒業運作經驗,補上*ST通葡產業管理短板。

「可惜天不遂願,重組沒搞成,所以傅軍只能退而求其次,借重組炒一把股票套點現,否則為何既不投資金又不斷減持呢?」中信建投湖南總部研究總監劉亞輝直言。

借殼S*ST聖方

相較於在其它業務板塊的收縮,傅軍領導下的新華聯繫,最近兩年在房地產業務板塊則是大步前行。究其原因,房地產是傅軍興業發家並親自操刀的主業,但卻一直不溫不火,相比規模較大的化工和礦業板塊,江湖地位急待提升。

資料顯示,新華聯繫旗下運作房地產業務的主要平台是2005年6月成立的北京新華聯置業,2008年9月更名為新華聯置地。此外,北京香格里拉房地產開發公司也經營新華聯繫的部分房地產業務。

財報顯示,2008年、2009年、2010年1-11月,新華聯置地營收分別為7.87億元、23.32億元、12.5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3億元、3.6億元、4.2億元。

自1992年涉足房地產領域至今,新華聯繫先後在廣西北海、湖南長沙、北京等地開展業務,目前已經開發的樓盤有北海正天花園、長沙新華聯家園、北京新華聯家園、北京青年城等十餘個樓盤,開發面積在250萬平方米以上。

「房地產是新華聯的主導產業,公司將借力城鎮化,實現房地產業務上市做大做強。」傅軍曾向媒體坦言,新華聯繫錯過了2000年後房地產的高速發展時機,公司將加大房地產業務拓展力度。

傅軍看中的殼資源是S*ST聖方,S*ST聖方1996年於深交所上市,大股東為黑龍江牡丹江石化集團(下稱牡石化),1999年11月,牡石化將所持7271.3萬股(28%)國有股轉讓給西安聖方科技公司(下稱西安聖方),後者成為S*ST聖方大股東。

後因西安聖方掏空上市公司被證監會處罰,其持有的28%國有股被追繳,2006年4月3日,連年虧損的S*ST聖方被暫停上市。

當年6月,被追繳的國有股權公開拍賣,首鋼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首鋼控股)以745.15萬元競得8725.56萬股(28%,因分紅擴股),成為控股股東。

不過首鋼控股也只是過客。2009年8月,新華聯控股以1147.46萬元收購首鋼控股所持的S*ST聖方28%股權,傅軍得償所願,入主S*ST聖方。

「最後」的資本湘軍財富路徑還原

不過,傅軍接下的是一個爛攤子。S*ST聖方作為A股第一家進入破產程序的上市公司,在2006年重整時,曾因赤裸裸的假破產、逃廢債務而觸犯眾怒。

而 西安聖方董事長劉曉衛與其同學、湖南人柳軍飛聯手,一步步掏空S*ST聖方,而柳軍飛旗下的中科軟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科軟件」)也因為S*ST聖方 提供連帶擔保而受累,欠下巨額債務,後柳軍飛將中科軟件的包袱甩給湖南省經濟建設投資公司(下稱「湖南經建投」),自己隻身離去。

光陰流轉,數年之後,恰恰又是傅軍這個湖南人,為另一個湖南人柳軍飛玩轉S*ST聖方留下的爛攤子涅槃重生。

入 主S*ST聖方後,傅軍開始謀劃將旗下新華聯置地注入上市公司,但這一過程並非一帆風順。2010年3月,新華聯控股重組S*ST聖方的方案獲得證監會 「有條件審核通過」,但此後由於國家對房地產進行調控,新華聯置地借殼不得不延期。經歷一年多漫長的等待,2011年4月,S*ST聖方恢復上市的閘門才 重新開啟。

傅軍為增加重組成功幾率,在2009年7月引進泛海投資、巨人投資、科瑞集團等4名戰略投資者,向新華聯置地增資4.12億元,其中巨人投資和泛海投資分別以8000萬元現金各認購1232.53萬元增資,各佔新華聯置地總股本的3.39%。

按 照2009年11月的資產重組協議,S*ST聖方向新華聯控股、巨人投資、泛海投資等6個對象定向增發12.86億股,其中向新華聯控股增發10.27億 股,加上此前從首鋼控股手中獲得的8725.56萬股,扣除股改時向流通股東支付的3259.19萬股,截至2011年6月30日,新華聯控股共持有 S*ST聖方10.54億股,佔比65.98%,為S*ST聖方控股股東。

2011年7月8日,停牌5年多的S*ST聖方恢復上市,更名為新華聯,當日股價暴漲799.15%。9月8日,新華聯收報6.47元,傅軍所持股份市值高達28.99億元,而史玉柱的巨人投資和盧志強的泛海投資的持股市值也高達2.82億元。

「戰略投資者的介入還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這些戰略投資背後站著盧志強、史玉柱、鄭躍文等幾位大佬,他們政商人脈廣闊,提高了新華聯置地借殼S*ST聖方的勝算。」中信建投湖南總部研究總監劉亞輝如是評析戰略投資者的「火線入股」。

整合太子奶

除了房地產業務,新華聯繫還插足礦業、燃氣、金融等行業,多元化戰略向縱深發展。

在傅軍的產業棋局中,礦業被認定為「大有可為」。2006年6月,新華聯繫正式進入礦產領域,5年來,通過投資、控股、併購、合資等形式,新華聯繫已在新疆、陝西、江西、湖南等地和剛果(金)、贊比亞、秘魯等地成立分(子)公司10餘家。

「資 源永遠是稀缺的,誰控制資源誰就擁有未來。」傅軍如是解釋自己對礦業的情有獨鍾。與國企在海外買礦不同的是,新華聯繫「抄底」海外礦產不顯山、不露水。如 今,已經在剛果(金)拿下一個年冶煉1萬噸的銅礦和一個年冶煉1000噸的鈷礦;此外,在贊比亞拿到兩個銅礦和3個鈾礦。

早在2003年,新華聯繫還涉足燃氣行業,傅軍通過旗下馬來西亞新華聯與威海中原燃氣合資設立山東中原燃氣有限公司,雙方各佔50%股份,不過很快雙方分道揚鑣。

此後,傅軍又設立北京新華聯燃氣公司,同時向多個城市拓展。不過,最近新華聯繫似乎在逐步退出城市燃氣行業,「我們進入太晚,而且一線城市鐵板一塊,很難挺進。」傅軍如是向媒體解釋退出城市燃氣業的原因。

新華聯繫對金融業也興趣頗濃。目前,新華聯控股分別參股了長沙銀行、天津濱海農商行、寧夏銀行等。最近,新華聯控股已著手組建星辰人壽保險公司,並已上報保監會等待審批。

2011年,新華聯繫跨界多元化再出驚人之舉。8月27日,三元股份(600429.SH)公告稱,將與新華聯控股聯合,以不超過7.2億元重整太子奶。

太子奶成立於1996年,2002年開始,太子奶進入高速擴張期,先後投資三十多億元,在湖南株洲、北京密雲、湖北黃岡、江蘇崑山、四川成都興建了五大乳酸菌奶生產基地。

此後,高速擴張使得公司債台高築,財務狀況迅速惡化,加之與高盛等三大投行的對賭,2008年,太子奶資金鏈斷裂,此後株洲市政府也曾成立高科奶業託管太子奶,但終究回天乏術,太子奶陷入破產重整絕境。

2011年8月17日,是太子奶集團實施重整的最後限期,如若管理人在此前仍無法拿出有效的重整方案,太子奶將直接破產清算。

恰 在此時,三元股份與新華聯控股宣佈參與太子奶破產重整。最新的消息是,「新華聯—三元」聯合體將共同出資7.15億元重整太子奶。此次重整的對象,是太子 奶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三家公司的重整資產,包括太子奶的795畝土地,以及相應地塊上23.72萬平方米的廠房和部分生產車間。

「聯手重整應該是相互借重。」劉亞輝分析,株洲是傅軍老家,新華聯繫在株洲人脈資源深厚,對於拿下太子奶項目,後期與政府及債權人溝通都有優勢;而三元股份奶業運作經驗比較豐富。

2011年7月,株洲市政府派出處置太子奶危機的高科奶業董事長文迪波被雙規,太子奶事件的複雜性可見一斑,此時,也許只有出身株洲,在當地政商人脈廣闊的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傅軍,才能真正收拾殘局。

而三元股份與新華聯控股此番聯手,更像是各取所需:三元股份之前在乳酸菌業務方面一直比較薄弱,而太子奶的乳酸菌生產技術在全國靠前,這對三元股份的產品線是有益補充;而新華聯繫則看中太子奶高達795畝土地資源。

不過,三元股份近年經營業績並不好。財報顯示,2009年、2010年、2011年1-6月,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29億元、5146萬元、2838萬元,每股收益分別低至-0.19元、0.058元、0.032元,是A股業績最差的乳業上市公司。

此外,2009年初,三元股份通過定向增發收購三鹿乳業後,至今「消化不良」,整合未見成效,此次其能否成功整合太子奶仍存懸念。

儘管傅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極力否認覬覦太子奶的土地資產,但巧合的是,上市公司新華聯8月19日公佈的半年報稱,下半年公司將在二、三、四線城市加大土地儲備力度。這不能不令市場對新華聯控股重整太子奶後,處置土地資產的方式浮想聯翩。

只是,太子奶遺留問題錯綜複雜,重整佈滿荊棘,沿襲「產業管理+資本運作」路徑的新華聯繫,此番能否在重整太子奶上全身而退,仍充滿未知之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9

新華人壽登陸戰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16/100306050_all.html

  在目前動盪和慘淡的市況下,新華人壽「A+H」IPO需背水一戰,總體融資規模可能縮水

財新《新世紀》 記者 陳慧穎

 

  在國內外資本市場的動盪時刻,新華人壽正逐步推進「A+H」上市的計劃。

  2011年8月,新華人壽向內地和香港兩地市場的監管機構提交了上市申請。據知情人士透露,香港證監會和聯交所已經就新華人壽的上市申請給出了第一輪反饋,中國證監會的首輪反饋意見預計將在9月下旬發出。

  新華人壽原計劃「A+H」上市,兩地幾乎同時掛牌。「但目前的情況看,A股的進度可能要延後。」一位接近新華人壽的人士說。

  根據最新時間表,新華人壽擬在10月中旬接受香港交易所的聆訊後,啟動預路演和路演,希望在11月底之前實現H股上市。新華人壽增發股本比例,基本確定為兩地上市完成後全部股本的18%,其中A股佔7%,H股佔11%。這也符合香港市場給中資保險公司較高估值的情況。

  據海外媒體報導,新華人壽的總體融資規模在40億美元。但IPO定價免不了隨行就市,目前市場動盪,壽險公司的股價表現不佳,新華人壽的總體融資規模恐怕要隨之縮水。

  「以中國人壽籌備發行次級債為開端,保險公司已經進入一個再融資週期。」上述接近新華人壽的人士說,「新華人壽本輪上市融資,對於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

尋找基石

  8月1日,新華人壽董事長康典率領路演團隊自香港出發奔赴中東,尋找基石投資者。他們在新加坡、台灣、美國等市場與潛在投資者接觸,包括主權財富基金、家族大亨以及一些最大的公開市場基金和另類投資公司。

  新華人壽已委託八家投行安排其香港上市事宜,包括美銀美林、法巴、中金、德銀、高盛、匯豐、摩根大通以及瑞銀。中金與瑞銀擔任A股和H股發行的總協調,同時也被選為A股IPO的保薦人和主承銷商。

  大盤股逆市發行的經驗之一,便是尋找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參與IPO,凸顯「基石」的作用。農行IPO在國際市場取得10倍的超額認購。在啟動綠鞋前,農行需要募集的資金約為100億美元,其中54.5億美元由基石投資者所包攬。

  「基石投資者的價格敏感性不高,更關注公司的發展和戰略。」一位參與新華人壽路演的人士說,「很多投資者表示出興趣,但路演過程中,國際資本市場非常波動,帶來較多挑戰。」

  北京時間8月6日,美國被標普下調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引起全球資本市場的巨大波動。

  8月8日週一開盤,香港股市即被拖累大幅下挫,創下2010年7月以來的低點。三大中資保險公司在H股亦受此影響,其中中國人壽 (601628.SH/02628.HK)、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至今未完全擺脫困擾。從8月8日到9月14日,中國人壽、 中國平安的跌幅分別達23.24%和18.03%。

  在這樣的慘淡市況下,很多美國大型基金態度更趨謹慎。但仍有不少海外機構表達了對新華人壽的興趣。

股東進退

  新華人壽成立於1996年9月,現總資產逾3000億元。2010年全年保費收入突破930億元,名列壽險市場第三位。

  新華人壽的股東名單已云集了國內外的重量級投資機構。2009年底,中央匯金入股新華人壽,持股比例38%,是新華人壽的單一第一大股東。

  2010年底,新華人壽完成了140億元的增資。在增資之前,新華人壽的三家老股東先後退出。新華人壽股東北亞實業所持5.7%新華人壽股權公開拍賣,世紀金源和華澤集團兩家機構在拍賣中勝出,成交單價均在每股43元上下。

  此後,新華人壽的另外兩家股東上海亞創和博智資本,也悉數出讓了各自持有的新華人壽股權,接盤者包括新加坡富登金融、弘毅資本等知名機構,價格高達每股30多元。

  2011年3月,出於平衡風險的考慮,新華人壽的外資第一大股東蘇黎世金融出讓新華人壽5%的股權,中金公司及野村證券借此進入新華人壽股東序列,交易價格每股28元。因價格中已經不再含有增資認股權,這實際上已經創出新華股權一級市場交易價格的新高。

  眾多機構追逐新華人壽,其根本是對中國保險行業巨大增長潛力的認同。不過就在機構於一級市場追逐新華人壽Pre-IPO之際,已上市保險公司的價格已經悄然進入了一個下行通道。

逆市而上

  年初至今,A股三大保險公司的股價下跌慘重。中國人壽股價合計跌幅為25.4%,中國平安跌幅為30.64%,中國太保跌幅為11.57%。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早已跌破發行價。

  這反映的是2010年以後,多年高速發展的壽險行業進入了一個向下的市場週期。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中國人壽上半年實現總保費收入 2318.94億元,同比增長僅7%。太保壽險(601099.SH)今年上半年實現保費收入545.74億元,同比增長11.5%。惟一保持高增長的中 國平安的壽險業務,上半年實現保費同比增長20.9%。

  據中國保監會公佈的最新數據,今年1月-7月份新華保險的保費收入超過580億元。今年1月,新華人壽保費收入落後太保壽險6億元,而到了6月,這一差距擴大到39.12億元。

  因統計口徑有所調整,2011年與上一年度的壽險行業數據不具備可比性。但據一些保險公司自己掌握的行業銷售數據,排名前六名的壽險公司中,有些公司已經出現了保費規模的負增長。

  一位保業分析師指出,新華人壽與已經上市的保險公司比,還缺乏集團性的優勢,但在所有未上市的保險公司中,新華人壽的業務結構,如前期累計的續期產品等,則具相對優勢。

  監管層則更關注新華人壽的合規問題。據知情人士透露,新華人壽前董事長關國亮案對公司的影響以及一些合規問題,都可能出現在證監會的反饋意見當中。

  8月底,新華人壽上海、北京兩地同時持牌轉讓所持北京紫金世紀置業有限公司24%股權,從決定轉讓到掛牌,前後只用了不到兩週的時間。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新華人壽此次轉讓房地產業務,與IPO發行公司如涉及房地產的業務,須送到國土資源部審核有關。「這個審核需要半年時間。以往上市案例,房地產非主業的發行人都選擇剝離。」一位投行人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