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7 TCW
一段青年尋根台灣的故事,讓他拿下日本大眾文學最大獎「直木賞」。 他是今年四十七歲的王震緒,筆名東山彰良,雖然不是第一位拿到此獎的台灣人,卻是第一個首次入圍就奪獎者。 要在競爭且排外的日本文壇拿到直木賞很不容易,這是日本大眾文學最高榮譽,相較純文學的「芥川賞」更親民;享譽全球的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入圍五次才得到此獎;曾拿到此獎者還包括寫下金融界巨塔長篇小說《華麗一族》的山崎豐子和《半澤直樹》作者池井戶潤等人。 「書名是《流》,講的是歷史洪流,也是一個人的人生洪流。」馬不停蹄在東京接受採訪的王震緒,七月十九日回到九州福岡家中,接受《商業周刊》越洋專訪時透露:「我是台灣人,我寫台灣的故事!」 他以一九七五年台北為舞台,透過十七歲少年,描述在國共內戰時,祖父遭人殺害,父親開始搜尋犯人的故事。該獎評審北方謙三這樣評論:「出色的描寫出青春的 純粹,具有普遍性。(他)接下來的作品,已經完全不需要擔心,未來兼具各種方向的可能性。(這部作品)是二十年才有一次的傑作!」投票時,評審委員一致通 過。 他是典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努力」的作家。 「很幸運、很幸運、很幸運,」不管也是作家的父親王孝廉,或是他的日本妻子,接到我們電話時都這樣說。 伍佰樂團故事啟發他棄當學者,從博士變作家 出人意表的是,他三十二歲時因為寫博士論文遇到瓶頸,回台灣散心,遇到幼年好友的先生、也是伍佰團隊China Bluea,聽了這個搖滾樂團的奮鬥故事,才決定走上創作之路。 「原本想當學者,但博士論文一直卡著,第二個小孩又剛出生,頓時失去信心;回到台灣,聽到伍佰這個樂團為了夢想而努力,他們也曾黯淡很多年才出頭天,我深 深受到刺激,」王震緒透露,一回到福岡開始沉澱人生,寫作是自己的興趣,二○○○年冬天一個夜晚,他開始爆發寫作欲望。 他回憶,那個夜晚,就是不知不覺,一直寫、一直寫,寫到天亮還停不下來,於是決定放棄學者之路,走往孤獨的創作路上。 當然,一開始投稿,新手作家當時是面臨退稿命運。 五歲前在台灣長大,暑假偶爾會回台的他,愛看電影,尤其像當時盛行的古裝片《血滴子》、《十八銅人》和李小龍電影,深深影響他。放在創作中,他的故事常是講黑幫史詩、暴力、無奈人生現實的小說。 熬了兩年,終於以一部逃獄小說《逃亡方法》,獲得「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銀賞,開始被集英社、講談社等日本大型出版社編輯注意到,接連十五部小說,陸續得 到創作大賞。「說實在,書並不暢銷。但陸續有編輯上門願意幫我出書,」他坦言,若沒有出版社願意持續出書,等於斷了創作之路。 「日本大眾文壇競爭激烈,黑幫暴力、無奈現實題材太相似,要攻入排行榜很辛苦,」曾將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譯成日文、現為文學小說譯者的天野健太郎觀察。 說他三分天注定,因為父親也是作家,血液中流著創作的DNA,出版社願意持續幫他出書,是他的幸運;但七分的努力還是要靠自己。 現實與夢想拔河他為養家,曾到餐廳端盤子 只是,獎牌不能當飯吃。當時已超過三十歲的王震緒,還有兩個兒子要養,坦言一直有經濟壓力,只能白天教中文、甚至一度還到福岡的中國餐廳端盤子,只能利用晚上創作。 創意枯竭時,他就像台灣導演林靖傑在《島嶼寫作》中,拍攝作家王文興的鏡頭一樣,一筆、一筆,不斷敲打著稿紙,敲打中,是一場跟自己獨處的角力,逼著自己、逼著對白的浮現。 一字一磨,所以他的產量很少,一年約一本。《流》是他近十五年創作生涯中的第十六部作品,光是第一稿就寫了四個月,最後定稿是用了四百字稿紙、寫了六百張,共二十四萬字才完成,幾乎是目前台灣一本輕小說字數的四倍。 為何筆鋒反轉,從黑幫暴力、現實無奈感的題材,變成一位青年尋根的台灣故事?「我生在台灣、長在日本,也在中國念過書,常被問『認同感』問題;但我很確定的是:我的『根』是我的家族(家人)。」 他繼續說:「我在找尋一種『空氣感』。小時候在台灣的我很快樂,我感受到滿滿的愛。小南門、廣州街的燒餅、油條,我寫在書中;到中影附近游泳、在西門町吃刨冰,都是我的美好回憶。」 得獎的《流》五月在日本上市,就衝上許多家書店暢銷排行榜;得獎消息一傳回台灣,就有五大知名出版社準備競標版權。 或許,尋根與鄉愁讓王震緒站上創作之路頂峰,但他用七分後天努力證明了自己夢想,如同伍佰經典名曲《路》: 踏出一步 就是你的路黑暗之中 閃亮一條路……儘管你無法忍受被遺忘的孤獨沒有人知道你在何處……踏出一步 就是你的路沒人可以 阻擋我的路夢想,不是空想,而是一步一步去靠近它,王震緒創作的故事,才正要開始。 |
傳統文學名人紛紛涉“抄”
2000年後,最引人關註的文學抄襲事件應該是因小說《夢里花落知多少》一夜成名的郭敬明抄襲案。2003年,嶄露頭角的青年作家郭敬明以一本《夢里花落知多少》轟動一時。郭敬明是四川人,但在他的《夢里花落知多少》中,主角卻全都是一口京片子。直至《圈里圈外》的作者莊羽上訴維權,公眾才得知原來《夢里花落知多少》與《圈里圈外》居然有如此多的相似情節。
2003年12月,莊羽提出上訴,稱《夢里花落知多少》一書剽竊了其《圈里圈外》。案件還未開審,即引起軒然大波,尤其莊羽還遭受到了眾多郭敬明粉絲諸如“你寫的怎麽火不了”、“你行你抄啊”的冷嘲熱諷。
一年之後,2004年12月,郭敬明一審敗訴,隨即提出上訴,同時表示,自己從未與莊羽進行任何庭外聯系,也不考慮和解。2006年5月22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了郭敬明的上訴請求,判決郭敬明與出版方賠償莊羽經濟損失20萬元、精神撫慰金1萬元,同時,春風文藝出版社、北京圖書大廈也被判決停止出版、銷售《夢里花落知多少》一書。終審判決還要求郭敬明與出版社應在15日內在《中國青年報》上公開道歉。
▲《夢里花落知多少》豆瓣評分7.1分(豆瓣/圖)
敗訴的郭敬明雖然賠付了莊羽經濟損失,但是表示拒絕道歉。而莊羽最終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才換來了一封並非出自郭敬明之手的公開道歉信。
此後,再次因抄襲引發全社會關註的,是將近10年後的瓊瑤於正案。2014年4月,於正編劇的古裝劇《宮鎖連城》熱播,臺灣作家瓊瑤在微博發布公開信,稱《宮鎖連城》的主線及主要情節發展涉嫌抄襲自己的作品《梅花烙》,並隨之上訴。2015年12月,瓊瑤起訴於正侵權一案歷時19個月終於塵埃落定,於正被判公開道歉,瓊瑤獲賠500萬元。瓊瑤在案件中心力憔悴,結案近三年,同樣沒有獲得於正的道歉。
2016年10月,武俠小說大家金庸一紙訴狀將內地奇幻文學代表人物、暢銷書作家江南告上法庭,起訴江南及其出版發行方著作權侵權,要求“立即停止侵犯原告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停止複制、發行小說《此間的少年》,封存並銷毀庫存圖書”並公開道歉,賠償經濟損失500萬元。江南被告之後則發微博重申自己沒有侵權的想法,而且在微博里表達對金庸的熱愛。一審法官建議雙方庭外協商解決。
網絡文學抄襲糾紛有增無減
隨著網絡文學的流行,文藝創作領域的抄襲糾紛有增無減:近年來,但凡大熱並被改編影視劇的網文,幾乎都離不開抄襲的爭議。
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電視劇上映期間,“抄襲”與否就鬧得沸沸揚揚;《楚喬傳》的原著小說《11處特工皇妃》被爆出涉嫌抄襲《九州縹緲錄》《九州·斛珠夫人》等多部作品,引得《寂寞空庭春欲晚》的作者匪我思存在微博上公開討伐流瀲紫的《甄嬛傳》《如懿傳》涉嫌抄襲。2015年暑期熱播劇《花千骨》,微博名為“言情小說抄襲舉報處”貼出原著小說中部分內容與其他網絡小說內容的對比圖,並將相似部分標出,質疑該書抄襲《花開不記年》《簫聲咽》等作品。
▲劇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累計播放量472億次(骨朵數據/圖)
由於網絡文學平臺對簽約作者有獎勵機制,簽約平臺作者需要保持日更頻率,以維持讀者在平臺上的活躍度。每天保持上萬字的更新量,對於頂級作家來說都是一項體力活。為了維持日更,簡單地複制粘貼或是對多部作品雜糅更改成了最快捷的方式。有媒體披露,有些作者還會借用網絡上的自動撰文工具,只要在軟件內輸入關鍵詞,軟件就可以將故事大綱、男頻小說、女頻小說的套路用自動編輯軟件“寫成文章”。
《孤芳不自賞》的原著作者風弄對媒體坦言:“網文作者創作艱難,抄襲是一條成名獲利的捷徑,所以常有人鋌而走險。而這些鋌而走險卻獲得巨大回報的人,會進一步加劇那些默默認真寫文的網文作者的困境,實在是一個惡性循環。”
即便如此,但是網文界願意訴諸法律的作者卻並不多見。2016年年底,熱播劇《錦繡未央》的原著作者秦簡因為涉嫌抄襲被維權作家們告上法庭,這是網絡文學抄襲事件中為數不多的法律糾紛案。
早在2013年,網文界就流傳著“唐七的《三生三世》抄襲大風刮過的《桃花債》”,多年來一直有網友、書迷表示支持大風通過法律維權,並主動制作“調色盤”對兩部作品進行比對,力證唐七抄襲,但這一直都是網友自發行為,當事雙方都沒有正面回應事件。
據法律人士說,以目前的法規條文,對於文壇“抄襲”的鑒定有著相當大的難度,“知識產權案件是比較新型的案件,爭議的標的物是智力成果,因此難以鑒別。無論是我們國家還是世界範圍內,保護文學作品都比較難”。文壇“抄襲”案頻發,呼喚更為明晰健全的相關法律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