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比東野圭吾快 台灣作家奪日文壇大獎

2015-07-27  TCW


一段青年尋根台灣的故事,讓他拿下日本大眾文學最大獎「直木賞」。

他是今年四十七歲的王震緒,筆名東山彰良,雖然不是第一位拿到此獎的台灣人,卻是第一個首次入圍就奪獎者。

要在競爭且排外的日本文壇拿到直木賞很不容易,這是日本大眾文學最高榮譽,相較純文學的「芥川賞」更親民;享譽全球的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入圍五次才得到此獎;曾拿到此獎者還包括寫下金融界巨塔長篇小說《華麗一族》的山崎豐子和《半澤直樹》作者池井戶潤等人。

「書名是《流》,講的是歷史洪流,也是一個人的人生洪流。」馬不停蹄在東京接受採訪的王震緒,七月十九日回到九州福岡家中,接受《商業周刊》越洋專訪時透露:「我是台灣人,我寫台灣的故事!」

他以一九七五年台北為舞台,透過十七歲少年,描述在國共內戰時,祖父遭人殺害,父親開始搜尋犯人的故事。該獎評審北方謙三這樣評論:「出色的描寫出青春的 純粹,具有普遍性。(他)接下來的作品,已經完全不需要擔心,未來兼具各種方向的可能性。(這部作品)是二十年才有一次的傑作!」投票時,評審委員一致通 過。

他是典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努力」的作家。

「很幸運、很幸運、很幸運,」不管也是作家的父親王孝廉,或是他的日本妻子,接到我們電話時都這樣說。

伍佰樂團故事啟發他棄當學者,從博士變作家

出人意表的是,他三十二歲時因為寫博士論文遇到瓶頸,回台灣散心,遇到幼年好友的先生、也是伍佰團隊China Bluea,聽了這個搖滾樂團的奮鬥故事,才決定走上創作之路。

「原本想當學者,但博士論文一直卡著,第二個小孩又剛出生,頓時失去信心;回到台灣,聽到伍佰這個樂團為了夢想而努力,他們也曾黯淡很多年才出頭天,我深 深受到刺激,」王震緒透露,一回到福岡開始沉澱人生,寫作是自己的興趣,二○○○年冬天一個夜晚,他開始爆發寫作欲望。

他回憶,那個夜晚,就是不知不覺,一直寫、一直寫,寫到天亮還停不下來,於是決定放棄學者之路,走往孤獨的創作路上。

當然,一開始投稿,新手作家當時是面臨退稿命運。

五歲前在台灣長大,暑假偶爾會回台的他,愛看電影,尤其像當時盛行的古裝片《血滴子》、《十八銅人》和李小龍電影,深深影響他。放在創作中,他的故事常是講黑幫史詩、暴力、無奈人生現實的小說。

熬了兩年,終於以一部逃獄小說《逃亡方法》,獲得「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銀賞,開始被集英社、講談社等日本大型出版社編輯注意到,接連十五部小說,陸續得 到創作大賞。「說實在,書並不暢銷。但陸續有編輯上門願意幫我出書,」他坦言,若沒有出版社願意持續出書,等於斷了創作之路。

「日本大眾文壇競爭激烈,黑幫暴力、無奈現實題材太相似,要攻入排行榜很辛苦,」曾將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譯成日文、現為文學小說譯者的天野健太郎觀察。

說他三分天注定,因為父親也是作家,血液中流著創作的DNA,出版社願意持續幫他出書,是他的幸運;但七分的努力還是要靠自己。

現實與夢想拔河他為養家,曾到餐廳端盤子

只是,獎牌不能當飯吃。當時已超過三十歲的王震緒,還有兩個兒子要養,坦言一直有經濟壓力,只能白天教中文、甚至一度還到福岡的中國餐廳端盤子,只能利用晚上創作。

創意枯竭時,他就像台灣導演林靖傑在《島嶼寫作》中,拍攝作家王文興的鏡頭一樣,一筆、一筆,不斷敲打著稿紙,敲打中,是一場跟自己獨處的角力,逼著自己、逼著對白的浮現。

一字一磨,所以他的產量很少,一年約一本。《流》是他近十五年創作生涯中的第十六部作品,光是第一稿就寫了四個月,最後定稿是用了四百字稿紙、寫了六百張,共二十四萬字才完成,幾乎是目前台灣一本輕小說字數的四倍。

為何筆鋒反轉,從黑幫暴力、現實無奈感的題材,變成一位青年尋根的台灣故事?「我生在台灣、長在日本,也在中國念過書,常被問『認同感』問題;但我很確定的是:我的『根』是我的家族(家人)。」

他繼續說:「我在找尋一種『空氣感』。小時候在台灣的我很快樂,我感受到滿滿的愛。小南門、廣州街的燒餅、油條,我寫在書中;到中影附近游泳、在西門町吃刨冰,都是我的美好回憶。」

得獎的《流》五月在日本上市,就衝上許多家書店暢銷排行榜;得獎消息一傳回台灣,就有五大知名出版社準備競標版權。

或許,尋根與鄉愁讓王震緒站上創作之路頂峰,但他用七分後天努力證明了自己夢想,如同伍佰經典名曲《路》:

踏出一步 就是你的路黑暗之中 閃亮一條路……儘管你無法忍受被遺忘的孤獨沒有人知道你在何處……踏出一步 就是你的路沒人可以 阻擋我的路夢想,不是空想,而是一步一步去靠近它,王震緒創作的故事,才正要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94

文壇抄襲知多少?網絡文學抄襲糾紛有增無減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25/1193903.html

傳統文學名人紛紛涉“抄”

2000年後,最引人關註的文學抄襲事件應該是因小說《夢里花落知多少》一夜成名的郭敬明抄襲案。2003年,嶄露頭角的青年作家郭敬明以一本《夢里花落知多少》轟動一時。郭敬明是四川人,但在他的《夢里花落知多少》中,主角卻全都是一口京片子。直至《圈里圈外》的作者莊羽上訴維權,公眾才得知原來《夢里花落知多少》與《圈里圈外》居然有如此多的相似情節。

2003年12月,莊羽提出上訴,稱《夢里花落知多少》一書剽竊了其《圈里圈外》。案件還未開審,即引起軒然大波,尤其莊羽還遭受到了眾多郭敬明粉絲諸如“你寫的怎麽火不了”、“你行你抄啊”的冷嘲熱諷。

一年之後,2004年12月,郭敬明一審敗訴,隨即提出上訴,同時表示,自己從未與莊羽進行任何庭外聯系,也不考慮和解。2006年5月22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了郭敬明的上訴請求,判決郭敬明與出版方賠償莊羽經濟損失20萬元、精神撫慰金1萬元,同時,春風文藝出版社、北京圖書大廈也被判決停止出版、銷售《夢里花落知多少》一書。終審判決還要求郭敬明與出版社應在15日內在《中國青年報》上公開道歉。

▲《夢里花落知多少》豆瓣評分7.1分(豆瓣/圖)

敗訴的郭敬明雖然賠付了莊羽經濟損失,但是表示拒絕道歉。而莊羽最終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才換來了一封並非出自郭敬明之手的公開道歉信。

此後,再次因抄襲引發全社會關註的,是將近10年後的瓊瑤於正案。2014年4月,於正編劇的古裝劇《宮鎖連城》熱播,臺灣作家瓊瑤在微博發布公開信,稱《宮鎖連城》的主線及主要情節發展涉嫌抄襲自己的作品《梅花烙》,並隨之上訴。2015年12月,瓊瑤起訴於正侵權一案歷時19個月終於塵埃落定,於正被判公開道歉,瓊瑤獲賠500萬元。瓊瑤在案件中心力憔悴,結案近三年,同樣沒有獲得於正的道歉。

2016年10月,武俠小說大家金庸一紙訴狀將內地奇幻文學代表人物、暢銷書作家江南告上法庭,起訴江南及其出版發行方著作權侵權,要求“立即停止侵犯原告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停止複制、發行小說《此間的少年》,封存並銷毀庫存圖書”並公開道歉,賠償經濟損失500萬元。江南被告之後則發微博重申自己沒有侵權的想法,而且在微博里表達對金庸的熱愛。一審法官建議雙方庭外協商解決。

網絡文學抄襲糾紛有增無減

隨著網絡文學的流行,文藝創作領域的抄襲糾紛有增無減:近年來,但凡大熱並被改編影視劇的網文,幾乎都離不開抄襲的爭議。

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電視劇上映期間,“抄襲”與否就鬧得沸沸揚揚;《楚喬傳》的原著小說《11處特工皇妃》被爆出涉嫌抄襲《九州縹緲錄》《九州·斛珠夫人》等多部作品,引得《寂寞空庭春欲晚》的作者匪我思存在微博上公開討伐流瀲紫的《甄嬛傳》《如懿傳》涉嫌抄襲。2015年暑期熱播劇《花千骨》,微博名為“言情小說抄襲舉報處”貼出原著小說中部分內容與其他網絡小說內容的對比圖,並將相似部分標出,質疑該書抄襲《花開不記年》《簫聲咽》等作品。

▲劇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累計播放量472億次(骨朵數據/圖)

由於網絡文學平臺對簽約作者有獎勵機制,簽約平臺作者需要保持日更頻率,以維持讀者在平臺上的活躍度。每天保持上萬字的更新量,對於頂級作家來說都是一項體力活。為了維持日更,簡單地複制粘貼或是對多部作品雜糅更改成了最快捷的方式。有媒體披露,有些作者還會借用網絡上的自動撰文工具,只要在軟件內輸入關鍵詞,軟件就可以將故事大綱、男頻小說、女頻小說的套路用自動編輯軟件“寫成文章”。

《孤芳不自賞》的原著作者風弄對媒體坦言:“網文作者創作艱難,抄襲是一條成名獲利的捷徑,所以常有人鋌而走險。而這些鋌而走險卻獲得巨大回報的人,會進一步加劇那些默默認真寫文的網文作者的困境,實在是一個惡性循環。”

即便如此,但是網文界願意訴諸法律的作者卻並不多見。2016年年底,熱播劇《錦繡未央》的原著作者秦簡因為涉嫌抄襲被維權作家們告上法庭,這是網絡文學抄襲事件中為數不多的法律糾紛案。

早在2013年,網文界就流傳著“唐七的《三生三世》抄襲大風刮過的《桃花債》”,多年來一直有網友、書迷表示支持大風通過法律維權,並主動制作“調色盤”對兩部作品進行比對,力證唐七抄襲,但這一直都是網友自發行為,當事雙方都沒有正面回應事件。

據法律人士說,以目前的法規條文,對於文壇“抄襲”的鑒定有著相當大的難度,“知識產權案件是比較新型的案件,爭議的標的物是智力成果,因此難以鑒別。無論是我們國家還是世界範圍內,保護文學作品都比較難”。文壇“抄襲”案頻發,呼喚更為明晰健全的相關法律出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118

斥為「當代文壇的最大醜聞」 官媒發文圍攻韓寒 猶如文革重臨

1 : GS(14)@2014-08-20 22:02:0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820/18837970\r\n\r\n                              文革重臨?!中共共青團機關報《中國青年報》發文數臭「自由意見領袖韓寒」是「當代文壇的最大醜聞」、「一個輟學生假造的文化騙局」、「一個必須清理的反智主義招牌」。而在前一天,以尖銳批判著稱的內地時政漫畫家「變態辣椒」,被官方媒體網站齊發炮被誣衊為「親日媚日的漢奸」,有指猶如文革前夕文藝批判的氛圍,「21世紀文革前夜呼嘯著來臨了!」\r\n\r\n                昨日出版的中國青年報09版,發表清華大學教授肖鷹的文章〈「天才韓寒」是當代文壇的最大醜聞〉,本港大公網、鳳凰網紛紛轉載。文章稱近期熱映的韓寒處女電影《後會無期》是十足的爛片,很猥瑣,「韓寒青春情懷」骨子裡是一個覬覦名利的夢。又稱高一輟學生韓寒從「天才少年作家」到「公民意見領袖」存在造假,是當代媒體聯手文學界打造的一個虛假文化偶像,稱韓缺少文史知識、語言表達能力,更缺少「一個有教養的當代青年必備的社會道德觀念」,最後直接將韓定性為「必須清理的反智主義招牌」。\r\n\r\n「近乎誹謗的人身攻擊」\r\n\r\n                31歲內地暢銷書作家韓寒,2010年被美國《時代週刊》選為影響世界百人,他曾在國內出版雜誌《獨唱團》,因內容針砭時弊僅出了一期便被喊停。他近期親自編劇執導的電影《後會無期》由幾個小故事組成,諷刺當今中國充滿爾虞我詐,美好的東西往往一去不復,票房上週已突破6億人民幣。\r\n批韓寒的「雄文」昨引起網上譁然,被指猶如文革大字報。專欄作家趙楚昨在微博質疑《中國青年報》:「當代官媒雞血充斥,暴戾空前,是非顛倒,假話大話數十年如一日,巨貪大惡放言反腐,空洞教條毒化社會;跟這些相比,韓寒算甚麼文化毒瘤?胡扯韓寒能毒害幾代人,難道他比專制文化毒性還大?」\r\n《中國青年報》網站中青在線昨下午竟刊出另一篇自相矛盾的文章:〈不要用大字報的方式來倒韓〉,被指是在各界激烈批評下的「補鑊」。作者儲殷教授稱肖鷹倒韓檄文是「近乎於誹謗的人身攻擊」。\r\n新浪微博\r\n\r\n韓寒小檔案\r\n\r\n                  年齡:31歲\r\n籍貫:上海\r\n教育:初中畢業\r\n家庭:與金麗華育有一女\r\n職業:暢銷書作家、職業賽車手、《獨唱團》雜誌(現已停刊)、《一個》App主編,並涉足音樂、電影創作。2010年入選美國《時代週刊》年度影響世界百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108

蔡英文愛貓成詩作靈感文壇新星初試啼聲

1 : GS(14)@2016-05-21 13:13:33

提到台灣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你會想到甚麼?可能是台灣第一位女總統吧。不過紐約現代詩人Emily Skillings第一時間想到的,竟然是她兩隻寶貝貓——「想想」和「阿才」,甚至還特別為牠們寫詩,在台灣女詩人張家綸上周的新詩發表會上公開朗讀。兩隻貓咪榮升國際「新寵」,不但有人為牠們作曲、畫畫,還有屬於自己的英文詩!駐紐約記者:丁維莉蔡英文廣為人知的「貓痴」形象深入民心,現代女詩人Emily Skillings將這形象放進詩作《Notes On My Phone Looking Through My Wall Towards Taiwan》(我手機筆記的牆上面朝台灣),她上周五(13日)於紐約台灣書院朗讀詩作,透過來自台灣的華人女詩人張家綸繙譯成中文:「蔡英文的臉書頁面平行 我的臉。躺在床上。」「她的貓圍繞沙發小島。更正:她的兩隻貓『想想』和『阿才』」,主人和寵物都成了靈感,格外有趣。活躍於紐約文壇的張家綸,在紐約長島大學英文創作寫作研究所修讀期間,曾獲Esther Hyneman詩文首?,現任出版社Belladonna* Collaborative的工作室經理;也曾獲選為紐約藝術基金會的培訓作家。張家綸選擇在紐約出版第一本英文詩集創作《One Day We Become Whites》(我們終將成為白人),充滿實驗性質的散文詩,記錄了她自2010年來美國後的反思和感受。紐約藝術文學界讚譽張家綸詩作融合了「現代主義、女性主義以及前衞主義」,她笑說:「其實我在台灣的時候也很喜歡創作,但是作品給大家的感覺反而有點太前衞,似乎無法讓大眾愉悅並接受;而相對的美國現代文學創作,很講究用詞語建構出自己的『空間』,如果這個『空間』讓大家都能夠走進去的話,就是很成功的詩作。」新詩發表會上有多位紐約文學界新星出席分享詩作,包括B.C. Edwards、 Krystal Languell、Emily Skillings、Wendy Xu。詩人Emily Brandt、Alex Cuff、Jen Hyde也現場朗讀詩篇。《No, Dear》雜誌的創辦人Emily Brandt和Alex Cuff也特別到場,推薦張家綸的詩集。詩集相關網址:http://www.nodearmagazine.com/chapbooks/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18/196170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5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