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無端擴股本-優能數碼(8116)(純粹猜測,不要當真)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18/GLN20080318057_C.pdf

經過由一元跌到一毛錢的過程後,公司的法定股本由二億元(由二十億一毛錢的股票組成)變成五億元(由五十億股一毛錢的股票組成)。

greatsoup:
看來這家公司想低價發行大量新股或供股,目的在攤薄小股東權益後合股,但市況淡淨找不到包銷商之類,所以先擴股本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5

中環在線:黎大鈞「數碼通加人工」 李華華


2008-12-19  AppleDaily


 

裁 員之聲滾滾來,但數碼通(315)阿媽新地(016)上個月講明,唔單止冇計劃裁員,仲會繼續派發花紅同雙糧;個仔數記就更加進取,打算明年會加人工o 忝,不過CEO黎大鈞都好坦白,話加就唔會加好多,但至少追得到通脹。華華相信班夥計聽到都安樂晒,希望其他企業有樣學樣啦。金融海嘯襲港,企業開始緊縮 開支,出差傾生意自然可免則免,黎大鈞話,好明顯睇到打去海外,同埋手機漫遊通話量少咗,咪話對電訊公司生意冇影響。

講番數記,公司往年喺會展搞周年晚 會,今年就由各部門自己搞番,按人頭計每人畀幾嚿水,但要實報實銷,即係唔去就冇得攞。佢話一來慳唔少錢,二來圍內玩開心啲。數口雖然精,但應使則使,數 記噚日同愛立信宣佈推行全球首項MIMO先導計劃,簡單講即係用呢項技術提升傳輸速度同容量,不過o依家啲手機未必支援到新服務,即係話大家又要畀錢換機 先得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54

香港新股宏霸数码今飙升200% 两天累计涨354%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IPO/20090211/14425843427.shtml


新浪财经讯 昨天上市的新股宏霸数码(00802.HK)这两天受到主力资金的强劲追捧,今天该股更一度暴涨200%以上,高见30港元,当前报19.6港元,上涨100%。从昨天开市的价格6.6港元算起,到最高的30港元,两天该股的累积升幅最大达到354%。

如此的表现毫无疑问已经令该股成为牛年市场内最牛的新股!基本面上,该公司是一家生物识别和射频识别(RFID)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的国际供货商,专注于亚太区市场开发、采购及销售旗下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

作为公司保荐人的里昂证券昨日发布报告称,宏霸数码业务前景正面,该公司2009年预测市盈率仅1.6倍。里昂证券给予宏霸数码“买入”评级,目标价7.55港元,不过宏霸数码昨日收盘价已经高出里昂目标价30%。

分析师指出,宏霸数码交投薄弱的原因之一在于投资者预期龚如心遗产争夺战仍会持续一段时间,而宏霸数码上市文件中也曾将此列为风险因素。作为该 公司的财务投资人Veron目前持有宏霸数码27.6%的股份,声称是龚如心遗产继承人的陈振聪和华懋慈善基金已就遗产内的资产拥有权在香港展开法院诉 讼。(王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28

鱷兄述宏霸數碼之香港第一刁


昨晚,鱷兄繼發出采藝多媒體(8130)交易之文章後,亦找出他們在三個月前,在香港上市後的第一單交易來研究,發覺他的財技是高得不能再高,一般的空氣交易,包括之前的采藝多媒體交易、綠色環球資源(61)的交易、中國數碼版權的幾個空氣交易,快則一個多月,慢則幾個月,但它們的交易只要五天:


http://crocodilehk.blogspot.com/2009/07/802.html


宏霸(802)在今年4月8日,宣佈於 二零零九年四月七日向投資控股公司Top Digital Holdings Limited收購銷售股份,「該等股份佔A-1全部已發行股本之15%,總代價為135,000,000港元,將按以每股代價股份發行價9.00港元配 發及發行15,000,000股已繳足代價股份之方式予以支付。」

通告中有關A-1之財務資料提到,「由於A-1自其註冊成立日期二零零九年四月二日起尚未開展業務營運,故A-1並無營業額、稅前或稅後純利以及特別項目。」A-1由註冊成立,到宏霸收購15%股權,前後只有5日!

A-1之母公司Top Digital Holdings Limited,乃一家由CATV之股東全資擁有之投資控股公司,CATV全名是中廣亞廣播信息網絡有限公司,簡稱為
中廣網,主要業務是網絡遊戲、無線業務、寬頻娛樂。A-1之成立旨在為CATV提供獨家資訊科技及業務流程外包以及顧問服務,成立之後A-1及CATV就簽訂了外包協議(outsourcing agreement),當中包括為CATV逾5,000萬用戶提供策略規劃、業務及技術改造、行政及管理服務。

A-1與宏霸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Virtual Storage簽署特許協議(Licensing Agreement),以於三年之合約期內購買WinLogon及VSW之使用權最少各21,000,000套。A-1繼而將向CATV之用戶轉售軟件使 用權,作為彼等會員服務升級及獎勵計劃之工具。不知道名字的獨立估值師評估這個特許協議之現值淨額約為900百萬港元

A-1向宏霸購入兩款軟件各21,000,000套,數量極多,雖然通告說是會員服務升級及獎勵計劃之工具,實際上卻非業務所需,而是作轉售之用。CATV將宏霸的面相識別軟件
放上網推售,售價¥299,宏霸也為此發出英文通告。點解A-1要一次過買入那麼多套軟件,它有把握將它售清?

收購的代價,除了參考「收購事項之原因」一節所載列之因素,另一個參考的資料是宏霸「委聘之獨立估值師就特許協議全部權益約900百萬港元(15% 即相等於135,000,000港元)之估值」。A-1向宏霸購買產品,獨立估值師說宏霸可從A-1身上賺取9億港元,結果A-1自己就這樣變了價值9 億,然後宏霸以9億的15%價錢,買入A-1的15%股權,這套定價邏輯太過高深難解,尤其是考慮到宏霸收購A-1的原因,是關乎線上遊戲之潛在發展空 間。

代價以發行宏霸股份支付,每股代價股份發行價9.00港元,較於最後交易日香港聯交所所報之收市價每股股份6.91港元溢價約 30.25%。雖然發行價高達9.00港元,但是賣家在4月28日以低於6元的價錢出售一批股份,在5月8日以6.xx再出售一批股份,之後股份比例低於 需要披露水平,不知道是否已經全數沽出套現。

交易的賣方Top Digital Holdings Limited,是由CATV之股東全資擁有,那麼CATV之股東又是誰呢?宏霸沒有加以解釋,有一則
舊聞提到,「1999年5月,廣電總局廣播影視信息網絡中心和上市公司北亞集團(600705)分別投資1200萬和1800萬元,成立了中廣亞廣播信息網絡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廣亞交通信息廣播網絡有限公司。北亞集團獲得控股權,該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平轉任董事,同時擔任中廣亞的董事長兼總裁,2003年1月29日,王平已經辭去北亞董事一職,專事中廣亞。」

北亞集團於1992年7月創立,是由哈爾濱鐵路局等12家企業發起,並於1996年5月16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代號為600705,07年因為連續三年出現虧損而被
暫停上市,現要進行破產重整。北亞集團前董事長劉貴亭去年被控四宗罪,「其中一筆是指,2002年2月,劉貴亭將公司3000萬元私自挪用給中廣亞交通信息廣播網絡有限公司使用。此筆資金截至2007年12月25日,在大股東哈爾濱鐵路局的支持和幫助下,經司法機關依法繳回900萬元,餘款已制定還款計劃。」劉貴亭最終被判無期徒刑。非常奇怪的是,我未能在北亞集團近年的年報中發現提及中廣亞,而更奇怪的是在1999年度報告摘要中提到,「本公司於1999年7月28日在北京註冊登記的中廣亞交通信息廣播網絡有限公司,由於該項目技術含量低、市場複雜、再加上產業政策等原因,該公司停止運營,故未納入本年度合併報表範圍。」

誰才是CATV的真正股東?宏霸又與誰人作交易?


其後補充:
我剛發現,在06年的年報,主營地點是香港的數碼港;在07年的年報,主營地點是澳門;在08年的年報,「集團總部預期可於2009年第2季末遷至馬來西亞」,而04年才在馬來西亞開首間辦事處。

我這兩天一直想,Tan Ting Ting(陳婷婷)會不會是馬來西亞人,陳的廣東拼音是CHAN,普通話拼音是CHEN,Tan應該是福建拼音,在中港較少人用,反而新加坡、馬來西亞比較普遍。


關於遷往馬拉的原因: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473


至於在倫敦上市的宏霸數碼,其中一名非執行董事為馬來西亞將軍Dato Seri Mohd Azumi ,該將軍在當地軍隊服役逾卅七年,九一年海灣戰爭中曾任高級軍事情報員,協助聯合國外交委員會追回戰事中失去的財產,亦在馬來西亞、泰國邊境及沙巴等地從事反恐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74

數碼就是科技股?-神州數碼(861)(稍稍更新,謝Soros兄及會計仔兄)


今日經濟日報某財經專欄竟然有些嚇人的文章:


  現時,筆者仍然認為曾於7月18日推介之神州數碼(00861)估值偏低,當時價5.38元,昨收報5.92元,帳面利潤暫有 10%,維持向上望挑戰6元,突破上望7元目標,止蝕5元。最主要原因是相較同類股份如金山軟件(03888)及金蝶國際(00268)預測PE已抽高至 14倍及15倍,但神州數碼只有7.7倍。據公司管理層早前披露,4月至6月份首財季業績還不錯,比較之下,神州數碼還是揸得較安心。


據小弟掌握的資料,她應該寫了幾年專欄,但對股票種類這樣無知,真枉為寫了這麼多年專欄:


據招股書稱,金山軟件(3888)的業務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924/03888_223251/C114.pdf


 


基於市場佔有率,本集團為中國一家主要軟件開發、分銷及服務供應商。集團利用本身一應俱全的軟件開發平台提供種類繁多的創新娛樂及應用軟件。本集團相信其擁有中國陣容最龐大的內部娛樂及應用軟件研發隊伍之一,專注娛樂及應用軟件的開發,....




本 集團的產品開發及支援營運部門專注於提升集團顧客的用家體驗上。本集團亦已逐漸利用互聯網作為推廣與分銷本集團多種現有和新推軟件產品的有效而相對安全的 渠道。雖然本集團的用戶主要在中國境內,但本集團亦在越南、台灣、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發售若干娛樂軟件產品,以及於日本、香港、台灣、澳門及越南發售部分應 用軟件產品。


據2008年年報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3/LTN20090403058_C.pdf


 


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268)是中國軟件產業領導廠商、亞太地區企業管理軟件及中間件軟件龍頭企業、全球領先的在線管理及電子商務服務商。



金 蝶以引領管理模式進步、推動電子商務發展、幫助顧客成功為使命,通過44家以營銷與服務為主的分支機構和約1,400家諮詢、技術、實施服務、分銷等合作 夥伴為全球超過60萬家企業和政府組織提供信息化服務。金蝶連續四年被IDC評為中國中小企業ERP市場佔有率第一名、連續三年蟬聯《福布斯亞洲》雜誌的 「亞太區最佳中小企業」及「最具價值中國品牌500強」、2007年被Gartner評為全球有能力提供下一代SOA服務的十九家主要廠商之一。於 2007年,IBM入股金蝶國際,成為集團的策略性股東,並與金蝶國際組成全球戰略聯盟,共同在SOA、市場銷售、諮詢與應用服務、SaaS多個方面進行 了合作。


總的來說,前面兩家是做軟件的,不過側重各有不同,金蝶是偏重企業方面,金山主打網絡遊戲、翻譯及殺毒軟件。


但是神州數碼是由聯想(992)分拆出來的,業務是以硬件為主,主要不同的是它可以提供「一站式」採購、提供售後技術支援,及網絡遍佈中國,同類股應為偉仕控股(856)及新龍國際(529),但估值應較前兩者高,但因不具備高技術或專利,故應該較其所述的軟件股低,更不適宜和軟件股作比較。


http://www.digitalchina.com/aboutus/companyprofile.aspx

神州数码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应用,以科技驱动工作与生活的创新,推进数字化中国进程。为此,集团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中国最广大用户提供最为全面IT服务的首选供货商。
集团业务主要包括IT规划、流程外包、应用开发、系统集成、硬件基础设施服务、维保、硬件安装、分销及零售等八类业务,面向中国市场,为行业客户、企业级客户、中小企业与个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IT服务。
集 团总部位于北京,在全国19个主要城市设有区域中心。同超过100家全球顶尖IT品牌拥有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覆盖全国超过1万家代理合作伙伴,为中 国用户提供最优质便捷的IT服务。集团依靠多年经验积累的行业应用服务能力,在金融、电信、政府等行业的IT服务领域建立了领先优势。同时,神州数码亦在 IT产品分销领域保持了多年市场第一的地位。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308/LTN20010308028_C.doc



 

神州數碼集團乃由本公司成立,該集團於中國從事分銷外國品牌資訊科技產品、提供系統集成服務及開發及分銷網絡產品。神州數碼現時為本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






由 於神州數碼集團之業務於與聯想之其他業務獨立區分後將更有利於經營,董事會相信,就聯想集團之整體角度而言,分拆該等業務並於聯交所獨立上市乃於商業上可 行並可帶來經濟利益。進行分拆建議之理據及利益乃載於下文「進行分拆建議之理據及利益」一節。分拆建議之確實架構正在考慮中,預期將包括可能將神州數碼之 股份分拆於聯交所主板上市,並視乎市場狀況,可能進行公開發售及配售。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為上市事項之保薦人。董事會已於

二零零一年三月七日


 

就該項神州數碼股份之分拆上市建議向聯交所進行排期申請。現時並不能保證能獲取有關批准,亦不能保證神州數碼能夠上市。於分拆建議實施後,聯想之股份將繼續於聯交所上市。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08/LTN20070808422_C.pdf

其後聯想母公司減持部分股權,予管理層及創投基金。

85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7/LTN20090617380_C.pdf

52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9/LTN20090409774_C.pdf

86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7/LTN20090617380_C.pdf

 

以最新的全年業績來計,新龍的營業額45億,偉仕220億,神州423億,盈利方面新龍4,180萬、偉仕2.61億、神州6.41億,利潤及規模來說,神州都是最大,估值應較高10-20%。

以 市值計,新龍P/E 8.33倍、偉仕6.07倍、神州9.51倍,但新龍財政穩健、偉仕較差、神州則在前兩者中間,故其合理P/E應是前兩者平均高10-20%,即7.92 倍-8.64倍,其估值約在5.28元-5.76元之間,現價其實已稍貴,但形勢上正向上,並破頂,實可繼續持有。

星期六補充: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780025


會計仔先生寫這些東西是make sense,他都說這隻是trading股,所以我認為,仍不可以用軟件股的估值,而是以未來的盈利,乘上這類股龍頭股的P/E溢價去計。

如下年增長20%,即做500億營業額,純利率提高0.5-1%,至2%-2.5%,即盈利是10-12.5億,乘上約7.92 倍-8.64倍P/E,即價值達79.2億- 108億,除以962,390,581股,即估值是8.23元-11.22億,即有約35-80%的上升空間,如以個人值博率來計,是可以買的。


P.S.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924/LTN20070924004_C.HTM


金山軟件和神州數碼都有聯想為股東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4

金科数码20亿收购殡葬业务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24/2009102414024056.html


每经记者  魏玉卿

《每日经济新闻》昨天报道的《三一重工定向增发9高管齐添上亿身家》引起市场的极大关注,上市公司高管们上演了暴富神话,而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了更大 的秘密:原来三一重工(600031,收盘价35.58元)拟以19.8亿元定向增发收购的挖掘机资产,竟然是上市公司在6年前以1782万元卖出的。

        三一重工当时出售该资产的理由是:“挖掘机业务属于新业务,盈利能力较低、竞争日益激烈,为了维持三一重工较高的毛利率,为了维护股东的权益,决定出售挖掘机资产。”

        可实际情况与三一重工的描述恰恰相反,该业务在剥离出上市公司的6年时间内飞速发展,销量增长了30倍,几乎每年翻番,收入超过10亿元,净利润也超过1亿元。

        只有到了今天,善良的普通投资大众才发现,当初上市公司低价甩卖的挖掘机业务竟然是一个聚宝盆,当初上市公司出售的理由竟然是不折不扣的“大忽悠”,而高管们的高超财技竟然比刘谦的魔术还要精彩……  

高管组团收购聚宝盆

        三一重工于2003年7月3日登陆A股,当月三一重工就迫不及待地将挖掘机资产剥离出去,买方为三一新材料。三一重工和三一新材料同为三一集团控股,是同一个实际控制人,所以此次交易构成了关联交易。

        2003年8月,三一新材料由湖南长沙迁入江苏昆山,同年9月,更名为昆山三一重机,期间公司的股东一直没有变过。转眼到了2004年 12月,昆山三一重机(后变更为三一重机)控股股东变更为一家注册地在维尔京,名为三一重机(中国)有限公司的企业。而三一重机投资有限公司(注册地:维 尔京)持有三一重机(中国)100%的股权,从而实现三一重机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三一重机100%股权。

        增发方案显示,三一重机投资、三一重机(中国)均为持股性公司,其自身无实际生产经营业务。

        虽然股东变成外资股东,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变更前后的内资外资股东竟然都是  “自己人”!2004年12月变更为外资企业前,昆山三 一重机的股东一直为三一控股和翟登科。变更后,三一重机控股股东——三一重机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为翟纯(翟登科之子女)、袁金华、毛中吾、向文波、梁稳 根、唐修国、易小刚、周福贵、王海燕和邬良保。

        根据增发预案,三一集团的股东为梁稳根、唐修国、向文波、毛中吾、袁金华、周福贵、易小刚、王佐春和翟纯等。

        而梁稳根、唐修国、向文波、易小刚、周福贵均在三一集团和三一重工身兼要职,唐修国还是三一重机的法人代表。

        显然,挖掘机资产虽然“卖出去”了,可还在控制范围内。也正是这样的“圈内运动”,保证了挖掘机资产虽然卖出去了,却还是在三一的体系内。

        那么为什么当初要用令人眼花缭乱的股权转让将三一重机变成纯外资公司呢?

        原因就在于三一重工《招股说明书》中的一则承诺——梁稳根先生承诺:“在本人作为‘三一重工’实际控制人期间,如再设立其他企业,则该等 企业及其全资附属企业、控股子公司、参股30%(不含本数)以上的子公司将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任何形式  (包括但不限于单独经营、与他人合资、合 作或联营等方式经营)直接或间接从事与‘三一重工’现在和将来主营业务相同、相似或构成实质性竞争的业务。”

        而此次三一重工收购三一重机的原因中有一条就是为了避免同业竞争!既然今天为了避免同业竞争要收购,那么当初到底为啥要贱卖呢?

六年前挥泪大甩卖

        据2003年7月的关联交易备查报告,三一重工出售挖掘机业务及相关资产给三一新材料,截至评估基准日2003年6月30日,挖掘机业务 及相关资产账面值合计1783.38万元。采用成本法的评估值价值合计1782.42万元,增值-0.96万元,增值率为-0.05%。

        时间仅仅过去了六年,交易双方也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交易的标的也都是挖掘机资产,但资产评估方法却是180度大转弯:6年前,上市公司 卖出资产给高管,采用的是成本法,在账面价值的基础上还折价0.05%;而如今,上市公司从高管处买回资产,却用的是收益法,在账面价值的基础上大增了 362.03%,这真是天差地别!

        19.8亿元的价格贵吗?

        定向增发方案显示,2005~2008年1~9月,三一重机挖掘机的销量分别为424台、566台、1400台和2405台;三一挖掘机 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从1.51%到1.39%,再到2.10%,最后到3.37%;2008年净利润超过1亿元,收入超过10亿元,从这里看仿佛并 不算太贵。

        那当年1782.42万元的卖价低吗?

        当年三一重工在关联交易备查报告中称,挖掘机是三一重工2002年开发的新产品,该项业务属于新开展的业务,尚未成熟,市场品牌知名度较 低,并且目前盈利能力较低。在挖掘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将盈利能力较低的产品出售给三一新材料,使三一重工继续维持较高的毛利率,维护了股东的权 益,有利于优化三一重工的资产结构、增强整体资产的盈利能力。

        大股东为了维护广大投资人的利益用心良苦,对于这样一块“垃圾资产”,1782.42万元的卖价已经非常高了!但是记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后,还是发现了一些线索。

垃圾变黄金  剥离后爆发式增长

        记者拿到的一组权威数据显示,2003年,三一重工销售了100台挖掘机;而三一重工将挖掘机资产卖给三一新材料后,2004年三一重机申请了多项与挖掘机相关的专利——挖掘机触摸屏安装机构、挖掘机履带架翻转工装装置等等。

        与专利申请同步的是挖掘机销量的爆发式增长,2004~2008年三一重机挖掘机的销量分别为200台、500台、873台、1853台和3217台。6年时间,挖掘机销量从2003年的100台猛增到3217台,增长了30多倍!销量几乎每年翻番。

        2003年7月挖掘机资产被剥离出去的时候,三一重工给出的原因是:挖掘机是三一重工2002年开发的新产品,该项业务属于新开展的业务,尚未成熟,市场品牌知名度较低,并且目前盈利能力较低。

        然而,三一重工《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显示,挖掘机械属于公司主营业务八大类之一;公司专门成立了挖掘机械研究所,负责挖掘机、 液压锤等挖掘机械系列产品的研发;公司研发实力雄厚,拥有一支313人的高素质研发队伍,有以液压专家易小刚、路面机械专家李冰等为代表的技术带头人,三 一重工在2001年7月申请了挖掘机驾驶室专利。

        《招股说明书》24页还披露:“公司在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已研制并试生产了挖掘机等产品,自2001年6月开始投放市场。” 《招股说明书》24页和82页显示,三一重工挖掘机2001年已投放市场,当年即实现销售,2002年SY200履带式液压挖掘机已经开始批量生产!

        究竟是垃圾还是黄金?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为何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当时我国挖掘机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

挖掘机行业发展机遇良好

        为了还原当时的行业状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找了很多资料和询问业内人士。

        2003年,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房地产业呈爆发式增长初期,这一切都为挖掘机需求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条件。

        资料显示,我国挖掘机行业生命周期曲线分为三个阶段:1993~1998年为培育期;1999~2004年为成长期;2005年以后进入 快速发展期。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2007年,我国挖掘机销售台数分别为28116台、40699台和60151台,年均增长 46.3%。

        在2004年国内挖掘机市场,外资品牌挖掘机占整个市场份额的80%多。但正是由于三一重工、柳工、徐工、玉柴、厦工、山河智能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加入挖掘机市场,内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才由2004年的不到10%增长到超过20%。

        支撑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是挖掘机的销售数据。

        权威数据显示,柳工从2003~2008年挖掘机的销量分别为260台、570台、840台、1336台、2114台和2579台,销量呈现出逐年高速增长。

        上述数据已充分说明我国当时的挖掘机市场需求在持续扩张,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三一重工是幸运的,其高管在多年前就看准了这个行业 爆发式增长的机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研发;但三一重工的股民却是不幸的,因为就在技术研发成功的时刻,上市公司却将这把金钥匙拱手送给了高管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82

前輩插同行細細劉少講多聽中環在線:陳啟宗寸數碼港賤賣 李華華

2010-6-4  AD





 

恒隆老闆陳啟宗 「健談」係行家都知,餐餐講嘢都講到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經過噚日之後,相信連佢細姪「細細劉」劉鳴煒都應該同我哋一樣,知道高佬陳功力有幾深厚!

「香 港明天更好基金」啱啱出訪完花旗國,執行委員會主席高佬陳就帶埋理事委員「細細劉」同大家分享吓所見所聞,經傳媒再三「呼籲」,先「唔嫁又嫁」入正題講番 啲關香港人嘅事,當然,佢梗係講番自己最熟嗰瓣地產啦!

叫政府恢復賣地

對於近日香江地產嘅風風雨雨,官府層出不窮玩花式,高 佬陳有好多偉論發表,不過由於佢所講嘅真係太多太多,多到不能盡錄,華華即管幫佢用9個字做個總結先──「政府恢復賣地咪得囉」。

事實上, 同行如敵國,高佬陳完全唔怕得罪人,成日高談闊論講行家,噚日佢又嚟一招暗寸嘞,當講到香港政府採取高地價政策係咪驚俾人插話賤賣土地嗰陣,高佬陳就話: 「我響香港做咗十幾廿年,未見過政府賤賣過一忽土地……呀,有一忽……」邊忽呀?「冇經拍賣或者option個忽囉!」睇番香港開埠以嚟嘅歷史,似乎係講 緊數碼港兼貝沙灣啦!

至於「細細劉」呢,由於同場有叔父輩響度表演,搞到佢無得好好發揮,不過咁,佢都算係咁多個「富二代」之中最有為嗰幾 個之一。華華都衷心希望,將來有機會聽吓佢講做生意嘅心得!

為亞視打官司蔡衍明:迫不得已

真係不禁要講一句:「亞洲電視如此 多FUN!」股東爭權單嘢仲喺法律程序之中,但係兩位當事人都仍然唔封嘴。「被告」查懋聲昆仲前晚澄清高院預審結果自己未輸得晒,又話自己對亞視都係真 心,噚日即刻輪到「原告」旺旺老闆蔡衍明極速還擊。蔡老闆發表鄭重聲明,話近日種種紛擾影響到亞視,並唔係佢想見到嘅,但係單嘢搞到要變訴訟,歸根究柢係 邊個引起先?社會大眾自然會有公斷(應該係話公正判斷),而佢只係響自己權益受到嚴重侵害之下,迫不得已先至訴諸法律尋求公道、還原事實嘅真相,而查懋聲 唔應該怪人尋求法律正義係傷害亞視……老實講,「公斷」對華華嚟講並唔係重點,「蔡查配」不如話畀華華知,呢單嘢諗住幾時「了斷」仲好喇!

高 層過檔光匯BP漏油兼漏人

「福無重至,禍不單行」呢句說話,原來唔係中國人先啱用o架。你睇吓英國石油(BP)響墨西哥灣漏石油漏到一發不 可收拾,用灌漿法封油井都搞唔掂,唔見錢之餘,連人都唔見埋。

路透社噚日引述4位行內人話,BP啲員工係咁「漏」走,仲漏到去亞洲o忝!報 道話,BP一批上個月劈炮唔do、駐紮亞洲同花旗國嘅原油交易員,已經轉投光匯石油(2910)嘅懷抱嘞,佢哋包括咗前環球業務阿頭Quek Chin Thean,同埋前亞洲區阿頭Edmund Lau,而其他人亦會加入光匯……「井漏更兼連夜雨」,咁漏法,BP會唔會漏到滅頂o架?

李華 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16

蒙古能源(276,前宇宙航運、保華地產、新世界數碼)早期故事


今日看到他們寫蒙古能源的報導,寫得不錯,但是其中有一段寫得不好。

蒙能前身為新世界數碼,是新世界(0017)系於千禧年科網潮時變身成科技股,2005年才大張旗鼓要轉型開拓內地私人飛機市場。其後買了一批私人飛機,還於2006年時,成立了一家合資飛機租賃及管理公司。這家合資企業即為蒙能今次賣盤的主角。去到2007年,合資企業作了一次重組,引入深圳航空,以及鄭裕彤與匯豐合營的國民信托,最終蒙能在合資企業中持有約43%股權,深航佔46%,而國民信託約11%。

這背景好可能忽略了很多東西,據我手上找到最多的資料,當年的前身及數碼夢如下:

公司在1972年上市,名宇宙航運,在1988年給莊士系創辦人、主席莊重文控制的莊士機構(367)購入65%,在1991年重組時,購入莊士機構的海外投資,並反過來持有莊士機構68%,成為莊士系的旗艦。


在1997年公司再重組,公司分派莊士機構股票,變由莊氏家族直接控制莊士機構,並由保華德祥(498,現保華集團)購入重組後宇宙投資上市地位,同年易名宇宙控股,不久易名保華地產,在1998年7月,金朝陽(878)曾洽購該公司,惜失敗。9月,曾和當時中旅(308)及前長實高層周先生入主的威新(535,前孫福記、新福港,現星獅地產)互換資產。


1999年5月,公司向新世界(17)以3億購入經營收費電話亭為主要面面通業務,認購公司新股,易名新世界數碼基地,其後1年間,並曾入股中華網(8006)母公司China.com(現CDC Corporation)、亞洲訊息(8025,現亞洲資產)、北大青鳥(8095),並與漢國置業(160)及新世界中國(917)從事網上業務


不過始終不敵虧損,最終在2000年11月以低價售出面面通予關係人士曾祥。2001年10月,新世界更出售新世界數碼股份予亞洲物流(862,後獲注入新世界流通,易名新移動,後來購回此部分業務,又售該上市公司地位予魯連城,不久易名Vision Values),換取一批新股。在2004年,亞洲物流又分派新世界數碼股票給各股東。


其後就是熟悉的故事了,請看這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07

數碼通(0315)的營運扛桿效應 (更新) goldone

 http://hk.myblog.yahoo.com/goldone04/article?mid=2102

  2010 2009 2008 2007
流動通訊服務 3,451,971 3,255,036 3,432,943 3,146,057
流動電話及配件銷售 505,268 448,155 640,479 892,865
收入 3,957,239 3,703,191 4,073,422 4,038,922
         
銷售貨品及所提供服務成本 (1,056,206) (1,085,420) (1,324,071) (1,532,749)
其他收益 0 1,033 0 0
網絡成本 (743,585) (725,884) (667,841) (614,831)
員工成本 (449,569) (449,374) (429,727) (395,119)
銷售及推廣費用 (241,866) (245,013) (269,010) (281,451)
租金及水電費用 (157,559) (161,404) (154,802) (143,406)
其他經營開支 (126,333) (145,822) (140,264) (131,007)
折舊、攤銷及出售虧損 (854,536) (775,799) (743,392) (757,047)
  (3,629,654) (3,587,683) (3,729,107) (3,855,610)
         
經營溢利 327,585 115,508 344,315 183,312
融資收入 33,804 35,627 76,603 99,570
融資成本 (86,352) (84,290) (83,598) (78,293)
應佔聯營公司業績 0 4,350 0 0
         
除所得稅前溢利 275,037 71,195 337,320 204,589
所得稅開支 20,065 (9,549) (31,342) (27,664)
         
除所得稅後溢利 295,102 61,646 305,978 176,925
         
每股盈利(港仙) 55.3 7.6 47.8 27.1
         
ARPU 216 220 237 226
客戶總數 1,318,000 1,164,000 1,118,000  

---

數碼通,一間距離我們很近的公司,既然公布了可人的業績,又容易落場觀察,實在有一做功課的價值。

原來,今次盈利大升,主要是因為營運扛桿效應。觀乎近四 年,公司的支出就佔去收入極大的百分比,勉強越過打和點(Breakeven point)後,所剩利潤其實不多 。所以,只要收入或者支出有一點變化,因為利潤基數少,盈利就會大上大落,以2009年為例,或許收入下降的百分比不是很多,但由於公司以往的成績,是剛 越過成本打和點而得來的,所以,扣除固定的大開支後,盈利可以蠶食得很利害。

 

同理,數碼通於2010年度,只要收入做得到「比往年好少少,支出大概得到控制」,基數細的盈利,與往年比較,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爆發力。細心的網友,可以看得到,實際上2010年的收入,只是較追貼2008年的水平,比2007年也少 (當然差距不大)。

 

根據公司的盈利特性,只要成本稍為穩定 (36 - 38億),而「流動通訊服務」、「流動電話及配件銷售」有少許的百分比變化,其利潤就可以波動得很。買股買未來,我們可以從未來的發展去想,究竟數碼通有甚麼正面的因素與風險?

 

 

正面因素:

 

1. 隨著 IPHONE的盛行,可能會造成智能電話的更普及化,更多用戶會投入支出較大的 3G plan

 

2. 電腦流動網絡的普及化

 

3. 管理層不斷增持,即使業績公布後亦有買入,可能是信心的表現。

 

4. 個人意見,數碼通的3G網絡質素數較好。

 

 

負面因素:

 

1. 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如上表可見,2010年的ARPU是 $216,2008年卻是$237。

 

2. 用戶增長數目的想像空間有限,地頭主要是香港,澳門的業務影響暫時不是太大。

 

3. 不清楚 3G用戶數的飽和點在那裡。

 

 

有鑒於IPHONE 的發售時間並不是開始了很久,相信於接著的一年,客戶總數仍會上升;相反,為了搶客,ARPU應會下跌。另一方面,經濟不差,電話及配件銷售的成績應屬正面;公司的財政情況亦不錯 (淨現金超過 十四億及零負債)。

 

可是,筆者覺得買入數碼通作長線部署的最佳時機已過,如之前已了解其盈利特性,當作盈利逆轉股操作是頗不錯的。不過,現價已合理地反映了他的基本因素,始終香港市場有限,或許數碼通還有上升空間,但是他的盈利可以逆轉得很快,現價買入,長線持有的話稍嫌安全邊際不足。

 

當然,以投機「iphone」的角度去博數碼通 (半年至一年),又是另一回事了,估計他2011年可以續創佳績 (見附表)。

 

------

 

附上盈利測試表,簡單計算收入變化對公司業績的影響。

 

盈利測試表(一):假設了來年的支出不變;融支收入、成本不變;所得稅開支取2008年最高的數值:

 

收入增減百分比

-3%

0%

+3%

+7%

+10%

收入 3,838,522 3,957,239 4,075,956 4,234,246 4,352,963
           
支出 (不變) (3,629,654) (3,629,654) (3,629,654) (3,629,654) (3,629,654)
           
經營溢利 208,868 327,585 446,302 604,592 723,309
融資收入 (2010年數值) 33,804 33,804 33,804 33,804 33,804
融資成本 (2010年數值) (86,352) (86,352) (86,352) (86,352) (86,352)
  156,320 275,037 393,754 552,044 670,761
           
所得稅開支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除所得稅後溢利 126,320 245,037 363,754 522,044 640,761
           
溢利增減百分比 -57.19% -16.97% 23.26% 76.90% 117.13%

 

盈利測試表(二):假設了來年的支出增加 3.5%,至 37.5億元,其餘假設跟上表:

 


蘋果打入中國的橋樑 聯強購併不了的對手 神州數碼郭為 瞄準台灣資本市場

收入增減百分比

-3%

0%

+3%

+7%

+10%

收入 3,838,522 3,957,239 4,075,956 4,234,246 4,352,963
           
支出 (比2010年增加 3.5%) (3,756,692) (3,756,692) (3,756,692) (3,756,692) (3,756,692)
           
經營溢利 81,830 200,547 319,264 477,554 596,271
融資收入 (2010年數值) 33,804 33,804 33,804 33,804 33,804
融資成本 (2010年數值) (86,352) (86,352) (86,352) (86,352) (86,352)
  29,282 147,999 266,716 425,006 543,723
           
所得稅開支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2010-11-01 TWM




十年前,郭為從聯想分到一塊很小的分銷事業神州數碼,但如今不僅身價不輸楊元慶,淨利也有八年超越聯想,郭為替神州數碼擘畫事業轉型三大階段,不只把眼光放在分銷事業,更要成為中國的IBM與蘋果。

撰文‧林宏文

三 十八歲就當上香港上市公司總經理,從大陸最大電腦公司聯想集團分家出來的小老弟,靠著十年的努力成為「中國的聯強」,他就是「中國電腦教父」柳傳志的左右 手神州數碼董事長郭為,從最不被看好的通路事業,到成為蘋果賈伯斯、戴爾、惠普都要靠他打入中國市場的橋樑,他是如何做到的?

今年八月二十三日,神州數碼董事長郭為照例飛到香港,準備隔天的業績發布會。沒想到,北京打來一通電話,郭為隔天立刻搭機又飛回北京,因為,與他一起工作十餘年的事業夥伴及好朋友、擔任神州數碼財務總監的賀軍,突然心肌梗塞過世。

郭為趕回北京,直奔賀軍的家,安慰他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由於怕老媽媽受不了,還特別請救護車在家門口待命,時間長達一個多星期。當天晚上,郭為喝了很多酒,在聯想及神州數碼眾多老朋友面前,情緒壓抑不住,崩潰大哭。

郭為用三天時間為賀軍辦完後事,但公司許多原訂計畫,一樣繼續進行,例如香港的法說會,他從未缺席過,因此堅持要用電話與分析師對談;新的財務部總經理立即遞補;至於原本要發行的台灣存託憑證(TDR)進度,也完全沒有耽誤到進度。

這就是郭為,率領著一萬多名全中國最強大的分銷(通路)及服務部隊,一方面理性地面對挑戰,在戰略層次上找出一個更具價值的新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又感性地與主管交心,讓眾多追隨他的部屬,都願意死心塌地隨他打拚。

十 年前 只是聯想的小老弟神州數碼目前已是中國最大的電子通路商,通路可滲透到中國的四到六級城市,全中國有近一萬二千家經銷商,二十四小時販售郭為代理的電腦、 電子及各種網路產品。神州數碼的通路密如蛛網,覆蓋在中國的廣大土地上,連賈伯斯的iPhone、HP的產品,都要靠郭為才能賣到大陸消費者手中,但是在 十年前,郭為並沒有今天的風光,甚至還在手機業務大跌一跤。

談起郭為,他的知名度顯然遠低於聯想執行長楊元慶,但早在十年前,當神州數碼還沒有與聯想分割前,兩人都是聯想創辦人柳傳志的左右手。只是,楊元慶分到眾所矚目的母體聯想,他只分到規模小很多的分銷事業。

問他們兩人有沒有瑜亮情結?他承認,十年前從聯想分割出來時,剛開始是有壓力的,因為聯想是母體,在資源分配上,當然以聯想為主。但郭為也說,雖然有壓力,但興奮與壓力是並存的,因為不管大小,至少可以自己獨立掌管一個事業。

十 年後 獨霸中國通路市場但十年後,郭為的表現,一點也不輸給楊元慶。在業績表現上,神州數碼的營收追到與聯想只剩二、三倍的差距,而且,聯想因個人電腦利潤緊 縮,加上購併IBM電腦部門又出現多次巨額虧損,但神州數碼卻是十年來每年獲利,而且有八年的淨利都超越聯想。最近四年,神州數碼獲利不斷增長,從二億港 元、四億港元,增加到六億港元及八.七三億港元,完全不受金融海嘯影響,成長速度令人驚訝。

此外,在個人身價上,郭為應該也不會低於目前持 有價值約二十五億元聯想股票的楊元慶。以郭為為首的經營團隊,今年從聯想控股手中買回持股,總計已取得公司一八.五六%的股權,成為最大股東,讓郭為從﹁ 船長﹂變﹁船主﹂。以神州數碼的市價計算,經營團隊擁有市值超過一百億元的股票,而其中郭為又占了大部分。

在商業模式上,大部分人都很自然 會把神州數碼與聯強做比較,但神州數碼與聯強有著明顯的差異。最大的不同,就是神州數碼與聯強相似的分銷業務,其實只占神州數碼四五%的業績,其他的五 五%則是系統整合及IT服務業務,這些業務毛利率遠比分銷業務高很多,也貢獻神州數碼超過六成的營業毛利。

此外,郭為也將公司發展訂出三個階段,將往服務及營運方向發展,目標是成為中國的IBM及蘋果。郭為強調,聯強把分銷事業複製得這麼成功,讓他很佩服,他與聯強的苗豐強與杜書伍見過多次面,尤其杜書伍與他聊到經營事業的心得時,也從不保密,讓他學到不少東西。

﹁ 例如台灣的低毛利及低成本,是神州數碼做不到的,聯強分銷業務毛利率只有三%,這對神州數碼來說,根本活不下去。﹂郭為說,神州數碼不想追求低成本,而是 要創造更大價值,﹁用麥可波特的理論說,就是我們要做出差異化,而不是低成本。﹂這位中國通路龍頭靠著通路及資訊服務迅速長大,如今又要前進台灣的資本市 場。十一月初,神州數碼將來台發行TDR,預料將是台灣資本市場的重量級新兵,除了先前已入股國內ERP龍頭鼎新三成股權外,未來也不排除來台灣進行集 資、參股基至購併等活動。這個聯強董事長口中「大到無法購併」的對手跨海來台,值得台灣科技業關注。

郭 為

出生:1963年

現職:神州數碼董事長兼執行長學歷: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碩士經歷: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

兩岸通路龍頭比一比

──神州數碼獲利金額為聯強七成,但市值僅聯強的五成!

項目 公司 神州數碼 聯強國際股價 13.52(港幣) 72.4(新台幣)預估今年EPS 0.905元(港幣) 3.794元(新台幣)

本益比 15倍 19倍

近一年度淨利* 33億元(新台幣) 48億元(新台幣)市值* 555億元(新台幣) 1070億元(新台幣)主要業務 資訊(ICT)產品分銷業務、資訊顧問服務 資訊產品分銷業務、IC零組件分銷業務*以港幣1元兌換新台幣4元計算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