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觀察篇 稱霸中國市場後還有很長的路途要走 從康師傅崛起看魏應州家族挑戰

2009-12-14  今周刊





康師傅在過去二十年的征戰,已交出傲人的成績單。立足在中國,必須抓住中國百年一遇的成長機遇,奮力再向上,往前看十年,康師傅集團成長空間無限美好。在取得中國第一的優勢後,康師傅的下一個挑戰對手,恐怕不是中國的同業,而是國際級的大品牌。

撰文‧謝金河

十一月二十九日,應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之邀,專程跑了一趟天津,坐上兩點多的長榮航空直飛天津的班機,不到五點鐘,飛機已抵達天津機場,享受了一趟直航快捷服務。

在飛機上,我與在香港上市的大成食品董事長韓家宸相鄰而坐,他是天津台商會的會長,也是台灣大成長城的副董事長。在機上,韓先生聊起十幾年前他到天津,如今看到天津快速壯大,也看到台商快速崛起。

一夜深談,從創業到未來都有想法臨下飛機前,在機艙門口遇到康師傅的財務長林清棠,他去歐洲做了一趟road show︵路演︶,回到家看一下,又坐上直航天津的飛機,回到康師傅的總部。航程中,他一路都在睡覺,怪不得在出飛機艙口才遇見他。我搭上了林財務長的便 車,直奔康師傅總部,正好趕上了與魏應州董事長的晚宴。

我與︽今周刊︾的同事在康師傅的員工宿舍﹁格林園﹂住了一晚,與魏應州董事長有一夜深談。

魏董回首創業的一生,四兄弟如何牢牢凝聚在一起,到未來康師傅的發展,他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例如,財信出版社想為魏董出一本傳記,可是他堅持不要,他認 為他的一生必須「蓋棺才能論定」;問他會不會像蔡衍明那樣買下媒體,他說他不懂、不敢碰。我又問他:康師傅的方便麵已經席捲整個中國,將來會不會想把康師 傅的方便麵賣到全世界?魏董說,方便麵是東方人的麵食,很難像麥當勞的漢堡賣到全世界,他今後仍會專心鞏固中國的市場。

還有一個問題是與健康有關的。方便麵吃太多有礙身體健康,隨著經濟發展,吃泡麵的人口是否會愈來愈少?魏董答得很妙,他說,方便麵實在是太好吃了,如果連 續吃,或是吃太多,又沒有運動,當然對身體不太好;不過,年輕人只要運動一下就好了。問他擔不擔心方便麵在中國市場面臨飽和的問題?這一點他看得更清楚。 他說像比較先進的國家,南韓國民平均一年吃六十九包泡麵,日本也有四十包,香港是三十九包,台灣平均也有三十七包,全中國平均只有二十三.六包,他認為中 國還有很強勁的成長空間,康師傅也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這次康師傅回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魏董表示,康師傅並不缺錢,有了一九九九年跌倒的經驗,目前康師傅隨時都備有八億美元的現金。

魏應州說,他已經跌過一次,以後絕不會再跌倒。談到跌倒的經驗,魏董說,一九九六年康師傅在香港上市,突然手上有很多現金,當時,很多人告訴他投資機會, 於是這個也投、那個也投,等到九七、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康師傅在不熟悉台灣股票市場的情況下,高價吃下味全,從此陷入厄運。

他第一個求助的對象是統一企業的高清愿。也許是同業對彼此太了解,魏家向統一求助,並未得到奧援,在最關鍵一刻,日本三洋食品伸出援手,從此改變康師傅的 命運。在二○○○年前後,康師傅股價一度跌到○.三八七港元,市值只剩下二十一.六億港元,這是康師傅最困難的一刻。

此後康師傅逐漸上軌道。○六年我率領財訊投資考察團,從天津、北京看到上海,我們的第一站就是到天津看康師傅。那時候康師傅股價大約四.六港元,而○五年 十一月,康師傅股價才只有二.六港元。如果從○五年十一月的二.六港元起算,到今年八月,康師傅創了二○.三港元新高價,康師傅從市值一四五億港元,到今 天一一三四億港元,整整四年,康師傅市值膨脹了六.八二倍。

發行TDR,希望投資人分享成果魏應州表示,康師傅從一九九六年發行五五.八七億股在香港上市以來,從來沒有增發過新股。這次回台發行TDR,主要是為了 響應政府政策,讓台灣的投資人可以不必越洋跑到香港,才能買得到康師傅的股票,他希望與台灣的投資人共同分享康師傅的成長。

所以,他不賤賣康師傅的股票,這次康師傅TDR是以每股四十五元定價,等於是一股康師傅表彰兩股TDR,換算港幣約二十一.六八港元,大約溢價六.八三%。由於康師傅發行一.九億股,是今年發行TDR非常重量級的公司,因此,康師傅可說是動見觀瞻。

回首過去五年,康師傅的發展與蛻變,都是在這五年。從毛利率來看,康師傅逐年成長,從○四年二七.六%、○五年到三一.三%、○六年的三二.三%、○七年 略微下滑到三一.六%,○八年又上升到三二.二%,今年上升到三六.一%,康師傅毛利率逐年提升,關鍵是在單項產品市占率大幅提升。

○五年康師傅方便麵仍與統一、華龍打得難分難解,到○五年底,康師傅的方便麵市占率約三七.八%,華龍與統一的市占率在一五%到二○%之間。到○九年第三 季,康師傅已拉升到五四.二%,華龍剩一一.七%,統一只剩下八.六%,康師傅高單價的容器麵,市占率更達六七.八%,在方便麵市場,康師傅可說是已完全 掌控了市場。

這一次我們參訪康師傅天津廠,從德國進口的方便麵最新生產線,在作業現場已看不到工人,幾乎是全自動化一貫作業,平均每分鐘可生產五百包泡麵,康師傅新增十二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生產兩億包,○九年康師傅的方便麵產量預計達一一三億包。

三項冠軍,鞏固食品業龍頭寶座一般台灣的創業家到中國開疆闢土,通常都是按部就班,隨著公司規模,逐漸把生產線擴大,在二○○○年以前,康師傅的方便麵市 占率其實與華龍、統一旗鼓相當,但是二○○○年初期,康師傅大擴生產線發揮經營優勢,以成本優勢競爭打敗對手。魏應州兄弟來自彰化永靖鄉下,理論上,應屬 保守的海島性格,卻在中國大市場充分發揮攻城略地的本色,實在非常不容易。

除了方便麵市場的作戰,康師傅在一開始不被看好的茶飲料市場,從○一年以來就取得領先,目前市占率四七.五%,領先統一的二○.七%與娃哈哈的一六. 三%,穩居茶飲料的王座。比較難能可貴的是康師傅在瓶裝水市場,從原本與娃哈哈、農夫山泉互相廝殺的局面,到今年終於拉大與娃哈哈的差距,拿下瓶裝水的冠 軍寶座。

康師傅的瓶裝水是自來水淨化後加上礦物質成分,又叫作礦物質水,因為強力促銷,加上單價超低,目前市占率二二.五%,領先娃哈哈的一七.三%,也拉大領先 農夫山泉(一四%)的差距。康師傅除了以低價繼續鞏固瓶裝水市場,已在長白山取得礦泉水源,今年已推出定價每瓶約人民幣一.五元的較高檔礦泉水。

除了這三項冠軍產品外,康師傅的稀釋果汁,目前仍大幅落後可口可樂(三二.四%)、統一的一四.二%,康師傅以一二%居第三位。稀釋果汁不是康師傅的強 項。最近,統一有意併下匯源果汁,鞏固市場競爭地位,可口可樂已經執稀釋果汁的牛耳,這一點魏應州謙虛地表示,可口可樂夠強,康師傅不一定每項都能拿冠 軍,像糕餅市場,康師傅市占率一直只有三%,因此,像旺旺能在市場有那麼強大競爭力,魏應州也羨慕不已。

發下豪語,挑戰世界級大廠地位這是康師傅主要的產品線,隨著毛利率、市場占有率的提升,康師傅的業績逐年上升,○五年營收十八.四六億美元,純益一.二四 億美元;○六年營收上升到二十三.三二億美元,純益是一.四九億美元;○七年營收三十二.一五億美元,純益為一.九五億美元。到了去年,金融海嘯肆虐,康 師傅營收衝高到四十二.七二億美元,純益達二.六億美元。

今年是康師傅成長最關鍵的一年,前三季營收四○.三八億美元,純益是三.二七億美元,若不是扣除伊藤忠的TBS將近兩成的少數股權,純益高達四.四億美元。不論是營收、毛利率、稅後淨利,康師傅都創下歷史新高,同時也帶著這個最燦爛的業績,回台發行TDR。

康師傅在過去二十年的征戰,已交出非常傲人的成績單。目前康師傅市值一一三四億港元,已是全中國最大的食品上市集團。目前統一中國市值約一七九.二五億港 元,中國雨潤市值二八八億港元,蒙牛是三九九億港元,在深圳上市的雙匯發展是人民幣二九九億元,在上海上市的伊利乳業是人民幣二一四億元,只有旺旺六八二 億港元,比較接近康師傅。

在取得中國第一的優勢後,康師傅下一步的挑戰對手,恐怕不是中國的同業,而是國際級的大品牌。

魏應州回台發行TDR,曾經發下豪語說,五年後要挑戰可口可樂。我們先看可口可樂的營收,近三年分別是二四○.八八億美元、二八八.五八億美元及○八年的 三一九.四四億美元。可口可樂○六年獲利五○.八億美元,○七年純益是五十九.八一億美元,○八年是五十八.○七億美元,今年可口可樂預估營收會達三○ 七.八六億美元,純益估計七○.八四億美元。

對康師傅來說,遇上可口可樂才知自己有多麼小,今年康師傅營收恐怕還達不到六十億美元,大約只有可口可樂的五分之一,但是可口可樂今年若賺七十億美元,康師傅卻不到五億美元,未來成長路途仍很寬廣。

若是再比瑞典的雀巢,康師傅的路更長,今年雀巢預估營收可達九一九億美元,獲利將近九十億美元,這是世界重量級的超級食品大廠,對康師傅來說,都是可望不 可即的競爭對手,目前食品大廠如美國的卡夫集團、法國的達能、英國的聯合利華,都可算是世界級的食品集團標竿。康師傅立足在中國,必須抓住中國百年一遇的 成長機遇,奮力再向上,往前看十年,康師傅集團成長空間無限美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2

給我一支足夠長的竹竿,我會舉起整個地球,甚至整個宇宙(一) paris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557

巴黎:

無所不能的上帝能否做一個它也不能舉起的石頭?!

--------------------------------------------------------------------------

把一支足夠長的竹竿給一個普通人,他會舉起整個地球,甚至整個宇宙。


以 下是一張股票價值與利潤圖,圖表很簡單,假如企業只有普通股,所有資本都是由股東出資,企業愈賺錢,價值愈大,股價愈升。例如企業原本的資產價值 是$500,000,在這一年間賺了$50,000,它的總價值就累積到$550,000,股東的利潤就會是$50,000,然後它可能派息或累積滾存, 繼續賺錢,價值不斷上升,反之亦是。


圖表A)



現 在若你借了$480,000給這間企業做生意,這公司的股東只出資$20,000,並以它的所有價值$500,000做抵押,你收固定利息10%,你就是 定息證券投資人,這間公司的價值上升與你無關,相反,假如它賺的錢不足夠付你的利息,它就要挖倉底錢支付,總企業價值就會下跌,又如果它沒足夠流動資金還 息引致爆煲,它將被迫破產,你分到企業的最終清盆價值的錢與你的本金相差,就是你的損失,它的總價值愈低,你的損失愈大。

B圖 ).



學者說,你和沽出這間企業的認沽期權(Put Option)相同,賺有限,蝕無限。

一體兩面,向你借錢的企業,自已出資很小,企業在賺錢、價值上升超過一個最低利息額$48,000的限制後,股票的資本價值才會上升。

例子:    

資本結構:
股東資本               $ 20,000
債卷10%息         $ 480,000
                            -----------
總資本價值          $500,000

                                     年一          年二             年三              年四
付息前盈利             $ 50,000      $ 58,000       $68,000          $ 45,000

固定利息                 48,000           48,000         48,000            48,000
 
股東可得盈利            2,000           7,000          20,000            - 3,000

企業資產價值        502,000           507,000        520,000         497,000
                                                                                 
Graham說,買這間公司的債券是不智,因為他們不能享受企業可能賺錢上升的成果,相反卻要承擔賺不足利息而清盆引致資產惡性縮減,Graham說這就如正面是我勝,反面是你輸。

$20,000股票出資人是如何做到正面我勝,反面你輸?
為何Graham可以做到比$20,000出資更少? 更安全?槓竿更大?其更高明?


下回繼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1

給我一支足夠長的竹竿,我會舉起整個地球,甚至整個宇宙 (二) paris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575

巴黎:

"好的投資,必定也可以是好的投機"--------Graham
若閣下開始喜愛投機,那可能是你從來都未懂得好的投資是什麼------巴黎。
------------------------------------------------------------------------

現在我們可看看上回說以$20,000股票出資人,其股票的處境:
                               
                                  年一          年二             年三              年四
固定息前盈利    $ 50,000      $ 58,000         $68,000          $ 45,000
股東可得盈利         2,000         7,000             20,000           -3000
十倍P/E市值         20,000         70,000          200,000             0, 要清盆、毫無價值

Graham 說,股票投資人以如此少的資金,即使這個例子中付息前業績只不過每年上升複式17%,其控制的股東盈利卻能在年三達到年一的十倍。更甚是股票市場上,人們 以一種難以想像、不合邏輯或瘋狂的方法為它估計一個被認為是合理的十倍P/E市值,是它的原資金十倍或二十倍(P/B)。
這股票出資人就如同買入蝕有限,賺無限的Call (窩輪),當然是在年一的$20,000,而非散戶常處的年三出資的$200,000。

如 C圖:



Graham續說,這種不理性的估價,也會、並無可避免在經濟變壞時嚴重低估這支股票,例子中的股票因而在年四時被認為一文不值,變成一隻Cheap Call。

年四時的資本結構會變成:

資本結構:         原賬面      清盆前賬面  清盆前市價
股東資本               $ 20,000      $17,000                   $1
債卷10%息         $ 480,000     $480,000        $400,000
                            -----------     -----------       ------------
總資本價值        $500,000      $497,000        $400,001
資本比                    24:1                                 400,000:1

Graham說,若有理由相信這企業的虧損只是短暫,又停付利息不足以引致清盆,例如那些不是債券,而是優先股,那麼以市價購入這些股票,就是一支既沒有時限又沒有價限 、又在價內、400,000 比 1 的very cheap Call(或窩輪),較之於原出資者的槓竿比24:1更大,它未來的增長潛力可以更駭人。
這真是驚人的理論!



結論:


上述的例子正說明,一個不好的、高風險的企業,也可以是個非常好的價值投資、或是個好的投機,重要是你有否計清楚機會是否站在你這邊,這機會率較之於成本有沒有非常大的差額,而你又能否分散!

很有人以為"價值投資"就是買入一些優質股長抱,所以如果在這些股長升之後大跌,他們會說:"噢,價值投資也不外如是!",另一方面,自認長抱就是價值投資的人也說:"它早晚會回升!"

他們完全不明白,天底下從來沒有一支股票的價值的平與貴會是靜止的,無論股票的質數是優或劣,都會存著這一刻是非常好的投資,那一刻是惡劣的投機之時候,一勞永逸的長抱,或自動式的機械計算買賣,都不會是價值投資。


學習價值投資的Blog友,不妨在一眾已跌至四腳朝天的金融股,或任何最近下跌很利害的內房股,或你想到的股票,循這個想法研究一下,並post上來你的發現吧!



Ref:

1) 總明的Blog友可能已經發覺:

A圖=  B)圖+ C)圖;

是的,Modern Option Theory 說:

100%由股東出資的企業的價值 =  Short Put   +    Long Call。
這是在Graham發現的40年後才出現。

2) Graham:

普通股股東經營中所使用的自有資金很少,卻大量使用高級證券持有人的資金;在股東和債券持有人之間,存在這一種「要麼我 賺錢,要麼你賠錢」的關係。普通股股東所處的這種承擔相對較少義務的佔便宜的地位,是所謂「利用股權地位」的一種極端形式。換句話說,他擁有對企業未來利 潤的「廉價要求權(cheap ca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07

從千元股王到雞蛋、水餃股 一位太陽能廠財務長的沉痛控訴

2012-8-27  TWM




曾經,他看著一家太陽能廠坐上千元股王,又看著它股價跌到只剩十元,這是一齣台灣太陽能產業的悲歌,他預言台灣太陽能產業還會更慘,到底他看到了什麼?

一位太陽能廠財務長最真實的告白,揭開台灣太陽能廠不能說的祕密。

撰文‧賴筱凡

他,一家太陽能大廠的財務長,在太陽能產業工作超過五年,從沒想過有一天,他會離開這個曾經擁有夢想的產業,輕嘆一口氣,他搖了搖頭:「這個產業,還會更慘。」他的話,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在太陽能產業深耕多年,他看到了許多旁人看不到的產業惡習,「如果只有一家太陽能廠這樣,或許,我去其他家太陽能廠,還能延續對太陽能的期待。但就是因為太了解這個產業,所以,這已經不是一家公司的問題,而是整個產業裡的人,都是如此。」在他口中的惡習,一言以蔽之,說穿了就是「炒短線」。這位太陽能廠財務長,參與過太陽能廠登上股王那段最輝煌的日子,但也親眼看著從雲端跌落,最後慘虧易主。他選擇說出實情,只希望可以對台灣太陽能產業的重新解構,發揮影響力。以下是他的沉痛控訴。

工程師看股價報酬率比生產良率還勤我剛進太陽能廠的第一年,記得那是太陽能產業還在起步的時候,全球油價狂飆,我們都知道能源有限,石油有一天會耗盡,而太陽每天都會升起,這是不會改變的定律,這就是我們對太陽能夢想的開始。我們以為有朝一日,太陽能可以變成全人類的主要能源,而不僅是替代能源。

現在聽起來,好像很可笑,因為太陽能原料多晶矽價格崩跌,太陽能發電成本大幅下降了,但太陽能終舊還是替代能源。

大部分人剛進太陽能廠工作時,都對太陽能有著憧憬,我也有。所以,我以為太陽能產業裡的人,都追尋著太陽能將變成主要能源的夢。不過,很快地,我的夢就醒了。

你問我為什麼?很簡單,如果你看到太陽能廠裡的那些工程師,每天早上看股價看得比研發進度還勤,關心手上技術股的價格漲跌,遠比關心研發良率、轉換率還認真,你還會覺得他們對這個產業有熱情嗎?

昱晶、益通坐上股王,這一切來得太快,那是機會財啊!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這才是台灣太陽能廠的夢,把太陽能變成主要能源才不是他們的夢想。台灣太陽能廠老闆的夢,是如何讓自己的公司成為下一個昱晶、益通。

所以,太陽能大好時,他們拚命擴產,反正機器買進來,就是印鈔票的開始。你以為他們每年花一○%營收投入研發,但我告訴你,真正用在先進技術開發上的經費,連一塊錢都沒有,研發費用全拿去擴產了!

結果,就是現在你們看到的台灣太陽能業悲歌,產能過剩、供過於求,買一片就賠一片;簡單來說,就是短視,只想炒短線。

老闆簽購料長約炒短線 跌進錢坑對於台灣太陽能廠來說,能在市場籌資,拿到錢就買機器、開始生產;至於深耕技術?別傻了,反正設備廠會把技術教你。景氣好時,台灣太陽能廠就靠著這種炒短線的方式賺錢,沒料就簽購料長約,長約一簽、消息一出,股價隔天馬上連漲兩根停板,老闆們心裡就爽兩天。

長約這種東西,市況熱時,當然很好,但市況差時,就跟毒藥沒兩樣。前兩個月(多晶矽)價格(每公斤)可能還有一百美元,三年、五年長約的簽法,就是一年遞減兩成,今年一百美元、明年就算你八十美元。但市場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因為三個月後多晶矽價格只剩下五十美元。

現貨市場可以買到五十美元,太陽能廠卻要用合約價的一百美元購料,很痛;但長約預付貨款都給出去了,不拿料就等同違約。所以,現在景氣不好,只能等著慘賠一屁股。

台灣太習慣靠著量產來快速致富,DRAM、面板是如此,LED、太陽能也是一樣;「四大慘業」的技術都在別人手上,我們只要想辦法快速量產、提高良率,再來就是cost down(縮減成本)。這種作法讓台灣的DRAM、面板廠可以領先,那是因為大陸沒有做,或者技術差我們很遠。可是,太陽能這關,我們與大陸是站在同樣的起跑點,人家胳臂比我們粗,又有政府支持,台灣想靠量產贏大陸,慘狀就是現在這樣。

所以我說,台灣太陽能產業還會更慘,炒短線心態一天不改,台灣太陽能產業怎麼會有希望,因為能像台積電,真正砸錢下去開發新技術的公司,真的太少。或許,我們只能把希望放在台積電身上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01

雨潤中報分析: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消化祝先生留下的遺產 心燈永續William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5031702
$雨潤食品(01068)$有人說我應該給雨潤的分析一個結論。好吧,我給祝先生一個結論吧---「唯利是圖」。 用朋友的話說,當雨潤沒有什麼油水時,祝先生就跑了。他說的很好,因為看到本質,出現的現象也就能懂了。

剛才看完了雨潤中報。營業收入下降,主營利潤下降,毛利率上升。毛利率上升可能是雨潤中報唯一的「好消息」吧。新的管理層可以說什麼事都沒有做,維穩是第一大事。各位看一下,投資現金流淨額,幾乎已經不對外投資了,說明企業把全部精力放在內部調整上,為什麼?祝老闆留下的問題太多太嚴重。既然沒有什麼投資行為,主要在抓在理順企業內部的事情,各項經營費用降下來也是正常的。都說它的毛利率上升了。的確是「上升」了,因為經營成本都儲存在存貨裡呢(經營成本儲存點1),2013年的存貨仍較年初上升些,達16.75億。

第二個中報重點,資產負債表的資產質量毫無改善,幾乎可以說是維持原狀。再次說明新的領導團隊,根本無心,也無力讓經營改善,全部精力投放在處理祝老闆留下的這一堆爛攤子上。理順公司用了半年,卻無任何進展和效果。下半年,我就比較擔心業績能出來多少了。看來後祝老闆時期,雨潤公司要走向正常經營非一日之功,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消化祝老闆留下的遺產。

第三個重中之重,過往分析雨潤問題時常說的,在建工程轉固是雨潤最頭痛的問題,中報看來,沒有一點改善。固定資產仍然認列高達150億多,與年初比較可見在建工程估計沒有多少轉固的。企業經營的成本,又被在建工程費用資本化儲存起來了(經營成本儲存點2)。

當然,雨潤壞也壞不到哪裡去,新的管理層在經營上根本無作為,當然是「壞」不到哪裡去了。這個中報,毫無投資亮點,看起來讓人昏睡,我相信雨潤的股價也要提前進入冬眠了。雨潤的嚴冬遠沒有過去,2013年仍是公司經營的一道大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96

一個電視台長的 「遠交近攻」

2014-03-24  NCW
 
 

 

史聯文爭議重重,步步陞遷,一朝「落馬」,貽害猶在◎ 財新記者 王和岩 文wangheyan.blog.caixin.com 史聯文被宣佈開除黨籍的那天,是2014年3月13日, 在 他 被「雙規」九個月之後。

這位昔日的遼寧廣播電視台台長,自1978年開始,從普通記者起步,逐漸躋身高位,曾榮登全國「十大電視領軍 人物榜」榜首, 卻在2013年6月13日「落馬」 ,被遼寧省紀委「雙規」 。

實際上,早在2012年4月,史聯文退休後,即有傳言稱其被「雙規」 ,遼台官方微博曾專門闢謠,稱其只是「到齡卸任」 。

中央紀委、監察部在2013年11月5日發佈了史聯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的消息,之後的11月底,遼寧省紀委向遼台中層以上幹部通報了史聯文的問題,主要涉及收受巨額賄賂、濫用職權、生活腐化墮落等三方面。其中,涉嫌受賄金額1400多萬元。

史聯文被「雙規」的九個月來,遼台表面波瀾不驚,實則靜水深流。有內部人士分析說,史聯文雖倒,其勢與威猶在,要清算其帶給遼台的負資產,還需時日。

如今,史聯文因涉嫌收受巨額賄賂 等問題,已被移交司法處理。

「百條記者」

1978年,26歲的工農兵學員史聯文從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畢業,進入遼寧電視台。此後的33年,史聯文歷任遼寧電視台新聞部記者、新聞部主任、新聞中心總監、副台長、常務副台長、台長兼黨委書記,直至2012年退休。

職位不斷晉陞的同時,史聯文還擁有一系列眩目的光環。他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新聞界長江韜奮獎的獲得者,拿過中國新聞獎一、二等獎,三次當選全國廣電系統先進工作者。此外,他還是遼寧省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員及專家和遼寧省勞動模範……對並無祖蔭庇佑的史聯文,獲得這一切並不容易。他努力和奮鬥的事蹟,在遼寧廣電系統廣為流傳。

1985年7月,遼河流域發生特大洪水。史聯文作為遼台記者,被派往一線採訪。據第十二屆長江韜奮獎獲獎者事蹟載, 「史聯文連續兩個月轉戰在抗洪一線上,……肩扛十幾斤重的器材,冒著隨時可能被洪水捲走的危險,忍受著十二指腸潰瘍等多種疾病的痛苦,隻身跳入齊腰深湍急的洪水中拍攝。為了拍攝抗洪一線的全景鏡頭,史聯文跟隨作業飛機升到空中,用繩子綁在腰上,把自己吊在飛機艙口,拍攝下了抗洪一線的珍貴畫面。 」與史聯文同期共事、瞭解內情的人士透露說,史聯文當時在遼台並不得志,被認為業務一般,當時部門領導準備把他從記者崗位調離。其時遼河發大水,台裡人手少,史聯文被派往前線採訪。他抓住了機會,由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在抗洪前線,電視記者攜帶攝像器械,本身就引人注目,前述人士說, 「史聯文緊跟著前線指揮抗洪的省裡領導,扛著攝像機,越在領導面前越往水裡跳。 」其「搶眼表現」給省領導留下深刻印象。

抗洪結束後,省裡領導大會小會提及此事,表揚史聯文。史聯文當年被評為遼 寧省抗洪搶險先進個人。由此,史聯文贏得了「拚命三郎」的美譽。

1986年,史聯文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播發新聞103條,成為全國赫赫有名的「百條記者」 。

一位前遼台中層幹部說,實際上那上百條在央視播發的新聞,有些是史聯文自己採編的,有些是他和別人合作的,還有些本身是通訊員的,被算成他自己的。

儘管曾有非議,但「拚命三郎」和「百條記者」的頭銜,成了史聯文的兩張名片,出現在每一篇頌揚他的文章中。

2010年,史聯文榮登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等四機構評選的「十大電視領軍人物榜」榜首。新華網在2010年記者節前發佈「重溫新聞記者的職責」報導提到史聯文,稱其在30多年記者生涯中,一直「拼」在最前沿: 「2003年春夏『非典』肆虐之時,他以生命為代價,毅然進入『非典』病房,與『非典』病人零距離; 2007年,遼寧遭遇罕見暴風雪,已過知天命之年的史聯文將自己綁在飛馳的列車車廂外,扛著攝像機拍攝到震撼人心的真實畫面」 。

「遠交近攻」

有遼台人士分析認為,史聯文之所以能夠不斷陞遷,與他獨特的為官處事之道分不開。

一般情況,很多人為陞遷都千方百計和自己的頂頭上司搞好關係。史聯文與眾不同,他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

有清楚史聯文底細的人說, 「利用上上級領導打擊直接上司,這是他的策略。只有搞掉直接上司,他才能上升。 」對隔層領導史聯文絕對結交,認大哥甚至下跪都沒有問題; 跟自己的頂頭上司和同僚,一向關係不睦,甚至惡語相向大打出手。

前述人士透露,上世紀80年代後期,史聯文競聘新聞中心主任時,曾給全台領導送禮。當了新聞中心主任後,他搞策劃選題時甩開分管的王副台長。王副台長是北京廣播學院科班畢業,年長史聯文十多歲。一次倆人在工作中發生爭執,史聯文掐著王的脖子與其對打。

還有位黃姓副台長,也分管過史聯文。史聯文做選題策劃時避開對方,但出現問題則推諉給別人。黃副台長後來曾經忿忿地對人講, 「 (提拔時)他曾經給我下過跪。 」與直接上司關係緊張,並不影響史聯文的陞遷。因為史聯文跟時任遼台「一把手」關係很好。

史聯文的「遠交近攻」策略屢試不爽。等他當了副台長後,台長開始成為他繼續陞遷的絆腳石。時任台長高某也是北京廣播學院科班出身,當他成了史聯文的直接領導後,與史聯文的關係也開始惡化,經常吵得不可開交。

但史聯文與當時的省廣播電視廳副廳長過從甚密。有位同僚回憶,史聯文任副台長時,曾帶著家人到這位副廳長家裡過年, 「處的跟一家似的」;等副廳長退休, 「史聯文立馬就把人家甩了,經常埋汰得不行」 。

史聯文任常務副台長時,丹東市廣電局局長李某調任遼台任台長。一開始倆人就不合,不斷掐架,互相攻擊,甚至電話裡,史聯文都會對李某大爆粗口。

有位同僚說,史聯文有次甚至給李某妻子打電話,爆料李台長在某某酒店和某個主持人睡覺,而當時李某就在家裡洗腳,準備睡覺。

「根本不尊重同事,經常羞辱下級。 」原遼寧廣電系統的一位領導困惑:史聯文為什麼能步步陞遷?

有遼台的人士說,史聯文還有個本領,即結交領導秘書。史聯文跟遼寧幾任領導的秘書關係都不錯,他們對史聯文的晉陞作用不可小覷。史聯文曾將一批用廣告置換的路虎越野車,專門送給有關領導使用,其中有一輛給了某領導 的秘書,此人後來調某部門任領導,臨離任時將車交還給了遼台。

前述遼寧廣電系統幹部說,史聯文非常善於把新聞資源為我所用,他曾負責過 新聞特別報導組,該部門專門給央視供節目。由此,他跟央視有關部門負責人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這些關係後來幫助他被提拔為遼台常務副台長, 「每年過年,他用台裡的車給央視一車車送禮。 」多位採訪對象均表示,史聯文跟中央電視台某些部門的關係非同一般。某年一段時間,央視新聞節目中幾次出現批評遼寧的內容。時任遼寧省委宣傳部長為此到央視去疏通,但沒什麼成效。

此時,有人說史聯文跟央視關係好。該部長本來不喜歡史聯文,但還是讓史聯文去試試。沒想到,史聯文一出馬,立竿見影,央視還做了不少有關遼寧的「正面報導」 。

東窗事發

2012年4月18日,遼寧廣播電視台召開幹部大會,宣佈史聯文不再擔任遼寧省廣播電影電視局黨組成員、遼寧廣播電視台台長職務。這一天,距離史聯文60 歲的生日還有25天。

會上,對史聯文的離任評價是, 「為黨的宣傳文化事業所做出辛勤努力和突出貢獻」 ,為廣電改革發展樹立了標竿,是全國廣電系統改革發展的學習榜樣。

2013年1月,遼台廣告部主任崔軍等三人被遼寧省檢察院工作人員帶走調查。此後,史聯文被「雙規」的傳言甚多。2月20日晚間,遼台官方微博專門闢謠,稱史聯文因年齡原因卸任,並未被「雙規」 。

有知情者透露,其時史聯文的確被省紀委找去談話,約一週後恢復自由。

史聯文出來後,曾在瀋陽的一家五星級酒店大宴賓客,其中一桌全是遼台的中層骨幹。

2013年6月13日,端午節假期後第一個工作日,史聯文被「雙規」 。這一消息當時在遼寧廣電系統內並未引發太大震動——自五個月前崔軍等人出事後,史聯文「落馬」是遲早的事情。

現年約48歲的崔軍,最早是遼台的燈光師。因獲史聯文賞識,被調入對外新聞部,專門負責聯繫央視。2007年史聯文出任台長後,提拔崔軍為遼台廣告中心總監。史將各個部門和頻道的廣告經營權全部收歸台裡,歸崔軍統一負責。

知情者說,表面看史聯文是因為審 計導致東窗事發。史聯文退休後,2012 年7月,審計組進駐遼台。審計中發現廣告部出現了高達上億元的虧空。審計 組中間一度撤走,時隔兩月再次進駐。

史聯文自知情況不妙,動用所有關係四處活動。他給幾乎所有現任和原任中層幹部打電話,或打探消息,或拉攏警告。

2013年11月5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對外公佈了遼寧省紀委對史聯文涉嫌嚴重違紀問題進行立案調查的消息。當月底,遼寧省紀委有關人員到遼台向中層以上幹部就史聯文的問題做了內部傳達。

據前述原遼台中層幹部透露,內部傳達的內容顯示,史聯文涉嫌收受巨額賄賂、濫用職權、生活腐化墮落等三方面問題。其中,涉嫌受金1400多萬元。

這個數據與民間傳說2億元相去甚遠。

有接近辦案機關的信源稱,史聯文進去後,首先是「咬」自己的政敵,其次是交代跟自己有染的女人,最後才是交待自己的經濟問題。

在遼寧新聞圈廣為傳播的八卦是,史聯文被「雙規」後,交代了與其有染的女人數十名, 其中半數是遼台內部工作人員,包括夫妻雙方都在遼台工作的人。

史聯文被「雙規」後,其妻子杜鵑的蹊蹺死亡也被人們重新提起。

杜鵑,原為遼寧電視台知名節目主持人,2004年1月13日在家門口被自家的汽車從頸上碾壓身亡。

據新京報報導,警方現場勘察結果分析,事故原因或為汽車由於路滑和坡型路面發生滑坡現象,或由於手剎車出現問題,導致汽車發生自滑而引發的這起意外事故。

流行最廣泛的說法是,杜鵑發動車時發現車有故障,下車查看,此時轎車的手剎出現問題或是由於坡形路面,車輛忽然「無人駕駛」 ,軋過頸部,使其當場身故。

而杜鵑的家人對警方的結論不服。

史聯文案發後,杜鵑家人再次提出對於杜鵑死亡定性的懷疑。

遺留負資產

2007年,史聯文升任遼寧電視台台長,其後五年,他以一言九鼎不容置疑的威權,大展宏圖,給遼台乃至整個遼寧廣電系統打下了深深的個人烙印。

借助遼寧搞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的契機,史聯文乘勢而為。2009年12月,遼寧人民廣播電台、遼寧電視台和遼寧教育電視台「三台合併」 ,成立新的遼寧廣播電視台,史聯文出任新的台長。

這一改革後來被媒體廣泛宣傳為廣播電視一體化的「遼寧模式」 ,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和廣播電視改革提供了範例和借鑑。

史聯文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反複提及: 2008年開年,遼寧衛視在全國衛視收視競爭排行榜排名第18位,年底調查顯示,上升了8個位次,進入了全國前十 ;2009年,躍居第六。2010年,進入全國前五名。

至於其本人,更是各種榮譽紛至遝來,當選2009《綜藝》年度創新人物、2009—2010首屆中國傳媒融合高峰論壇傳媒融合領軍人物等。但在一些遼台職工看來,史聯文好大喜功、沽名釣譽,給遼台遺留了很多問題。

一位遼台中層幹部說,史聯文靠貸款花巨資購買電視劇,跟央視、安徽台爭劇集,收視率上去了,排名上去了,但卻欠了銀行30多億元的貸款。

史聯文還雄心勃勃地提出成立北方傳媒集團,旗下開辦了20多個公司,試圖在其60歲退休後出任集團公司董事長。不幸的是,集團公司運作最終不了了之,史聯文只得怏怏而退。

一個負債纍纍的攤子,或許並不是史聯文給遼台的最大負資產,他給遼台最大的傷害是在用人方面。前述遼寧廣電系統幹部稱,史聯文在遼台一直都有反對派,經過其一連串老辣的「遠交近攻」 ,反對者要麼服軟,要麼走人。

史聯文當常務副台長時,台長李某讓他負責行政後勤。有次李某出國,史聯文以分管行政的名義,對各個頻道的總監進行競聘,等李某出國回來,所有幹部已被史聯文安排完畢。更過分的是,他甚至把曾在他家當過保姆的人提拔為遼台老幹部處處長。

史聯文在任後期更加強勢。2009年遼寧廣播電視台成立,升格為正廳級,史聯文也成為正廳級幹部,他提拔的中層幹部近百名。有人說,史聯文曾揚言,他退休後,保證三年內遼台還是他的人。

後來在遼台國際會議中心一次全員大會上,即將退休的幹部李廣忠忍不住說了句 :史聯文倒了,但他的勢力還沒 有倒。全場掌聲雷動。

2009年12月18日,在遼寧電視台、遼寧有線電視台、遼寧廣播電台三台合併的儀式上,史聯文走下主席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42

柳傳誌:創新絕不是企業活得長的充分必要手段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8/147793.html

11月18日,聯想控股官方微信上線,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誌給廣大網友寫了一份公開信。他的互動欄目“柳答”也正式開通。柳傳誌表示,他將重點談談創業和創新的問題。

柳傳誌40歲時才創辦聯想,是當下無數創業者的精神導師。在信中他提到:不創新就會墮落或庸庸碌碌,甚至活不下去;但缺乏全面系統的管理思想去領導企業,技術創新、業務模式的創新都很有可能讓企業曇花一現。

\柳傳誌內部信原文如下:

各位朋友:

聯想控股的微信公共賬號正式開通了,這對公司來說是件大事,一則,我們需要讓朋友們用互動的方式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我們,我們也希望能更直接地聽到朋友們的寶貴意見。二則,我自己也可以更方便跟大家“見面”、聊天,一起探討一些有意思的話題。有些可能我感興趣,有些可能大家感興趣,當然,未必有結論。但是討論、辯論本身就很愉快,它常常會使你靈光閃現,受到啟發。

我喜歡和人討論。看了本好書就想和作者談,看了部好影視片就想和導演談,其實都是在某一點,某一方面受到了啟發,或有不同的想法想深究以擴大戰果的。我聽“羅輯思維”就頗有感觸。我是錄下來,有空就聽。心里想一個人怎麽能讀這麽多的書,而且能從“泡妞”楞聯到“互聯網思維”,這種思維大幅度跳躍的聯系有的還真很有道理,令我拍手叫絕,恨不得想舉例補充。也有的觀點我則覺得要商榷。當然,除了和學者外,和在第一線幹活的企業工作者,包括我的聯想同事可討論的話題就更多、更豐富了。

在這里,我想特別談談創新,創業。我起家的行業,就是今天聯想集團所在的行業,屬於IT大行業里的,這是個近半個世紀以來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行業。它不斷地創新、不斷地有新人領跑,同時也不斷地有大批的人掉隊,甚至被甩出軌道。今天它已經全面滲透到各行各業。再傳統的行業,包括聯想控股經營的消費類行業、新型服務業以及制造業,不和大數據聯系在一起,不很好地利用移動互聯網服務,你就只能在紅海中苦苦掙紮。

因此,能不能在你的行業中,在你的企業中,引入互聯網思維及成果進行創新、突破,就真有可能不再是“吃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會不會餓死”的問題了。

但說起來創新,企業的行業不同、歷史不同、規模不同,更重要的是領導人的風格不同,不同的企業怎麽創新?這都是值得我們企業工作者必須琢磨(包括看人家怎麽做)、實踐的。而關鍵是敢試、敢闖,試完後要再琢磨改了再試。之所以80後、90後領導的企業更敢創新,就是他們光著腳,更接地氣,更敢闖。那像我們這些有大小不同的壇壇罐罐的企業怎麽辦呢?

在我的腦子里,如何讓企業活得長、活得好,百年老店則是第一重要的問題。創新是讓企業活得長、活得好的必要手段,但絕不是充分必要手段。僅靠創新,即使成功,企業會突然呈現威力。然而最後會像在長跑比賽中的選手,中途某一段突然超越對手領跑而光鮮一時,後來又被人超越,甚至因體力透支落到了最後。

社會會因企業的創新不斷進步,即使你的企業垮了,你也可以自豪地說,我曾經在某個領域創新過,推動了本行業的進步,說得對。但我還是想讓我們自己的企業能做百年老店,能活得長點。總結起來,我的意思是:不創新就會墮落或庸庸碌碌,甚至活不下去;但缺乏全面系統的管理思想去領導企業,技術創新、業務模式的創新都很有可能讓企業曇花一現。

我學習過今天互聯網領域領跑的BAT,它們都有了十幾年的歷史,不僅在競爭中劃亮了一根火柴,難能可貴的是它們研究戰略、研究企業文化、研究以人為本,就能把火柴燃成了火炬,最後燃成了燎原之火。他們的管理基礎都是非常紮實的。

至於說創業,那是一個有更多年輕人關心的話題,也是曾讓我摔得鼻青臉腫,至今還滿是傷病的話題,只要大家感興趣,聯想人會特別願意與朋友們切磋。我們有一個叫“聯想之星”的創業培訓,首期有4個億的天使投資基金,就是要通過培訓過程中的互動討論、孵化器投資,以及和業內朋友們的相互合作,在中國大地形成無邊的星星之火,最後能夠星火燎原,推動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民生的改善。

創新創業是大勢所趨,它所蘊含的無限空間令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興奮不已,我們能做的就是永不停止地思考和實踐。相信在聯想控股新開設的這個“微空間”里,不僅能讓大家更多地了解聯想的成長,同時還會有更多有意思的討論甚至辯論,讓我們相互啟發,相互促進,交到更多的朋友。

柳傳誌

2014年11月18日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12

借陌陌上市的引子,來個稍長的扯淡 學經濟家

來源: http://xueqiu.com/2554781328/33884068

主要內容是昨晚和一個朋友飯聊過的,今天突然想到,漏了陌陌,而陌陌其實挺合適的,雖然不一定他們意識到了,也許是意識到了但不說。

就是現在很火的O2O,泥沙俱下,但仔細一想,陌陌倒有可能是笑到最後的幾位選手之一。

O2O是河貍家雕爺向公眾解釋清楚的,其重點不在於行業,而是能簡化交易結構、降低交易門檻、費用、風險、時間。做美甲,傳統上要在商場或者什麽地方開店,工商稅務房租裝修等等一大堆,還有管理人員以及老板投資的回報要求,前期人不多還要推一段並虧一段時間。這些全得從成交單子里提。如果可以不提,其實就和淘寶的帶來的商業變革一樣,只是可能沒那麽大。

話說商業變革,啃過幾十本現代歷史譯作還有經濟學的家夥會有些感覺。但不啃的就茫無頭緒,這個扯出一篇太長。比如海運大發展後投資啥?不是造船的,而是發達國家的地產或者股市。以前運東西太貴、太久,得把白人送到殖民地、把日本人送到滿洲才合算。這之後呢,人都回去了,把東西運過來就行。這種就是歷史感和經濟學的感覺,他們能夠看到尚沒有出現的事實,猜測一旦某種情況消失,會大量出現。這跟財務或者投行思維迥異。跑題了。

但各家呢,都瞄著現有的生意,去複刻美甲,略一動念頭的去玩送飯、攝影,還有稀里糊塗的就上門洗車、保養,各種打的不可開交。這也都是VC或者創業者最常見的思維,也適合大多數業務。

但陌陌沒去搞這些,倒是有可能變成重鎮。這就和淘寶是一個道理:湧到淘寶上的並構成基石的,不是原來就在賣東西的,而是原來沒法賣東西的。湧到谷歌上付錢的,是原來沒能力找廣告代理商、上電視、登報紙的那些小商戶。

說到這兒,能明白說啥了不?基於LBS的社交,最值得留意的,其實是那些原來沒法或者懶得做交易,但從此以後可以借此交易的人。

人群之中,有無數的潛在需求或者供給,畢竟人各有興趣專長,又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可能是寵物,可能是做私房菜,可能是按摩陪練,可能是教鋼琴英語會話,可能是保姆的閑余時間,可能是接送小孩........而且呢,沒有房租,沒有工商稅務,沒有每天一睜眼就背上的費用。我預發下周做兩桌菜,談的來的人可以看見,其余時間我出去玩.......這種未來會習以為常,那麽誰將是平臺?我覺得從商家入手的更可能是燒錢大戰,而從社區小圈子開始引導的,則有可能吃到這個蛋糕。

作為一個啃過幾米厚歷史和經濟書的家夥,一直期待這個。2011年時還幫一個朋友詳細論證了這個方向,最後雙方認為,太燒,沒感覺怎麽起頭,幹不來,而且涉及很多家的核心地盤。沒想到是從基本需求的對接引起,有這基因。淘寶O2O和58到家,就缺點這個。

當然很多人認為這個太小,不值得做。是的,他們去燒錢做大的好了。這是物理思維而非生物思維。所謂生物思維,就是預計培養室溫度從90度下降到50度後,細菌種類會增加100倍,數量會增加10000倍。說歷史太難了,說耳熟能詳的。

退回淘寶還有谷歌早期的時候,如果不用  簡化交易結構、降低交易門檻、費用、風險的視角去看,這算啥?一堆自己的員工在上面買賣二手硬盤、童車什麽的。投資?嗤。

少有人意識到:你能讓哪些原本根本不能的人,借你而能?而不是看現在已經有的。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有可能給社會創造了一條下坡。

最初的淘寶和谷歌,因為方向是下坡,所以滾得巨大,資金人才客戶技術.....與其同時代的更多的創業公司,並非笨N倍,或者錢少N倍,而是沒有這麽陡的下坡。

可惜下坡不多,這四年來或大或小的也就想到了四個。前三個都在雪球說過,也都有人在做了,今天就全說完了。另,其實雪球也算一個,只是還沒到,猜測未來雪球掙錢的路數,未必是現在投資人設想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879

郭臺銘:互聯網汽車我絕對不敢開 自動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在接受央視財經采訪時表示,經濟不能看一年,要看兩年、三年,甚至於看到2020年。

“我認為是2020年的經濟一定會複蘇,在那個時候,中國經濟不但會比現在結構調整更好,再加上互聯網的加持,不管是+互聯網,或者是互聯網+,再加上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到制造強國,再加上本身中產階級人口的,中產人口結構的比例調整,我相信再加上有效率的政府,再加上領導中心的決策非常快,再加上政府對於制造、工業、出口、科技引領的措施,我認為這不是一個短線的,也不需要是短線的收效,是長效的。"郭臺銘說,“所以我認為2017年,不要期望它有過多的成長,因為我們要新常態來看,可是大家將來要看的是我們怎麽樣在未來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成功,現在要去埋下所做的成功的種子、成功的基因、DNA。”

在談及傳統制造行業借助互聯網技術是否是轉型的方向時,郭臺銘表示,”其實不管馬雲、馬化騰跟李彥宏,包括我過去在投資跟收購項目過程中,他們派人到臺灣學習我們的科技,我覺得沒有一個互聯網企業,可以說富士康是一個傳統的制造業。其實很多年來,我們都已在支持很多互聯網公司做最新的科技的產品,用的都是互聯網的科技。我要強調這一點,不是說互聯網的公司會比較會宣傳,但是傳統的制造業他們不願意被人家知道他是在高科技里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說今天展出來的數字經濟。上一次互聯網大會,我也來參加了,再強調互聯互通、資源分享,這個是屬於理念層級、觀念層級的訴求,這一次互聯網大會在於強調能夠怎麽創新驅動,來改善人類科技的生活,讓人類真正享受到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經濟帶來的生活的便利跟方便。所以這個議題出來,讓很多的硬件制造業,把他過去所做的,跟互聯網所相關的科技展現出來。“

郭臺銘還認為制造行業正好跟互聯網企業倒過來,”他們叫互聯網+,我們是+互聯網。每一個行業,比如汽車行業,大家說互聯網汽車,我認為做汽車的人,加上互聯網,比如寶馬、奔馳、豐田,甚至很多有名的汽車廠,他們其實都發展了很多年了,雲端網絡的技術,因為他們對於安全的監控,對於安全的重視性比較重要,所以他們對互聯網技術的推動比較緩慢。可是國內很多互聯網公司都爭相要去做互聯網汽車,我可以說那個汽車我絕對不敢開,因為它不是玩具的遙控汽車,因為汽車是有安全的顧慮。我在四年前到Google看過它的互聯網汽車,到現在他還是在非常早期的實驗階段。國內很多汽車廠說我可以做到無人駕駛,我覺得如果哪天有這輛車出來,我也勸你三思而後行,不要提早去買,因為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互聯網汽車,我覺得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清潔能源汽車倒是可以先走,互聯網汽車有很長一段時間,還有自動駕駛,這是我的想法。“

而被問到關於中國制造的問題時,郭臺銘表示,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就是國家要定一個三個十年的工業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第一個十年要能夠跟德日美相抗,平起平坐,這個是有機會做到,這是因為中國有年輕人,中國的制造產業現在都有互聯網的基因,再加上互聯網在中國盛行很快,所以互聯網可以迅速運用在工業制造的領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08

八十後投機客: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

1 : GS(14)@2016-09-25 10:19:39

在9月12日恒指大插800點當日,筆者曾於廣播媒體中提出,恒指出現了一個形態為第一交易日企高於RSI70,之後一個交易日跌多於2%,不計是次,歷史來看只出現了12次,當中有8次於其後十個交易日,最高價格比形態中第二交易日收市價高出超過4%,該8次中只有2次於其後十個交易日,最低價格比形態中第二交易日收市價低出超過2.5%,於是當指數在形態出現後低於形態中第二交易日收市價會是比較值博,即使用形態中第二交易日收市價入市,只要定下2.5%左右止蝕亦可。此一形態可以視作指數在資金急速買入形成超買之後,恒指作出急速食糊盤,同時為各類指標給予回歸常態的動作,而由於之前做出超買反映有不少絕非散戶的資金入市,該等資金即使要逃出,亦會比較有秩序,於是在超買後急速的回調,反倒可視為短期調整而毋須急於轉為太淡。始終專欄有時間性限制,故無法為各位讀者提供最即時看法,不過此一指標至此仍有參考價值,其一於此形態出現後最高位已比9月12日(形態中第二交易日收市價)高出3.3%,已非常接近4%,再博向上值博率已經減少。另外,即使指數做出最壞打算,比形態中第二交易日收市價低出2.5%,即於下星期二收於大約22700點左右,本月依然會引發另一月線圖形態。如果留意恒指月線圖,現價來計,恒指MACD剛在0以下做出了牛叉,即MACD(12,26)升穿其EMA(9),做出快線穿慢線,而Divergence由負轉為正,而MACD在0以下做出牛叉一向被認為是反彈訊號。由於2001年7月至2004年2月取走33個數據作計算MACD之用,所以恒指數據只有2004年4月至今。當中只有2次恒指MACD在0以下做出了牛叉,分別是2009年7月及2012年10月。如果單看出現訊號後一個月的收市價和出現訊號該月的收市價作比較,2009年當次是下跌了4.13%,而2012當次是上升了1.8%,看似沒有特別明顯結果,可是如果留意3個月後的走勢,會發現2009年當次3個月後的收市價比出現訊號該月的收市價上升了5.7%,而2012該次更上升了9.7%,看來仍是不錯的反彈訊號。雖然此訊號發生次數較少,但始終是月走勢,把短期影響大多攤平,所以仍可作入市參考,前提是不必急於建倉,可待指數跌低於形態出現的收市價再入市,提升值博率,以及一旦恒指月線MACD的牛叉轉為熊差,便要做出撤退準備。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5/197807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9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