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9/2100750.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广州
因合作伙伴协达软件在网上爆料金蝶 “未付足货款”,金蝶软件(00268,HK)近日陷入了“欠款门”的麻烦中。昨日(12月8日),金蝶软件作出正面回应,要求协达赔偿10万元的“违约”款。
金蝶软件副总裁孙雁飞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任何企业之间问题的产生都有协商解决的通道。对协达在官方网站上公布该事件,孙雁飞认为,没有必要把一些问题放在公众平台或者媒体上(予以公开化),更指协达有炒作嫌疑。
协达:金蝶欠款、侵权
“欠款门”起源于11月末。数篇名为 《金蝶陷入欠款门》《协达悬赏500万起诉金蝶》等网贴在论坛上传播,直指金蝶软件与合作伙伴的合作纠纷,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随后,协同管理软件厂商协达软件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公告,指责金蝶软件涉嫌单方面终止与其OA软件的合作关系。协达在公告中指出,金蝶软件在合作过程中没有将收取的代理商或直接用户的货款按协议规定足额支付给协达。
协达方面指,2007年3月,协达与金蝶软件签订了 《金蝶行业开发伙伴合作协议》,规定合作期间,双方共同推广市场,金蝶负责协达中低端0A产品的推广,收入采取分成的方式。资料显示,2007~2009 年连续3年,金蝶软件都有欠款行为,金额在190万~260万元之间。
除公布信息外,协达更向深圳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裁请金额为655万元,堪称国内商业软件行业裁请金额最大的一宗仲裁案。此外,协达还有意起诉金蝶在使用权和知识产权上的侵权,涉及金额可能达2000万元。深圳市仲裁委员会已下发案件受理通知书。
金蝶:炒作解决不了问题
金蝶对此事一直未有正式回应。昨日,金蝶向协达发出法务函,追究10万元的违约责任。
在这份法务函中,金蝶称,协达在网站上发布传播了多篇“欠款门”的文章,泄露了金蝶的商业秘密、侵犯了金蝶的名誉权和其他权利。此外,金蝶还指责协达未交付源代码以及赠送40套产品;同时表示,根据双方签署过的协议,不得再使用合作产品。
昨日下午,金蝶软件副总裁孙雁飞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表示:“我们对双方签署协议的理解,有共通的地方,也有有分歧的地方,可以沟通来解决问题,如果沟通不成,可以通过正规的渠道来解决问题”。
孙雁飞对协达在网站上传播事件的消息颇有微词,“任何企业之间问题的产生都有协商解决的通道,大家没有必要把一些问题放在更公众的平台或者媒体上,这样去炒作解决不了问题,对我们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金蝶是一个很大的企业。”
对金蝶是否存在欠款行为,孙雁飞表示,金蝶的合作伙伴、供应商非常多,该做的事情公司都会按标准去做,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分析:欠款为了收购
有媒体报道称,金蝶欠款的主要原因是希望收购协达软件。报道指,金蝶软件曾以货款支付和源码开放为由,胁迫要求投资协达,但因金蝶出价过低,收购一事最终无果。
在双方合作中,金蝶放弃自主协同OA产品的研发,其部分代理商在OA和协同商务应用方案上均采购协达的软件产品。协达产品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金蝶希望并购协达也可以理解。
不难发现,金蝶近年确实在加速收购。
就在昨日下午,金蝶宣布进军服务行业信息化市场。同时,金蝶还宣布正式完成对中山市食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收购。据了解,食神是专注于餐饮和休闲服务等行业市场的专业软件供应商。
实际上,今年6月,金蝶斥资近1000万元并购了专业协同软件厂商深圳怡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并发布了其协同平台理念。
金蝶融资与业务发展部副总姚传斌对记者表示,公司未来会有更多的收购整合动作,主要是填补公司在行业和产品上的空白。
|
||||||
行文當日,全人類已開工大吉,就是春節前一些「謎語」,也陸續揭曉,如1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等。不知是否假後休息充足,對於這些資料的反應,今次特別刺激。 筆者不是馬後炮,中央政府從去年下半年,已經一次又一次提到財經政策的變動,從金融危機的「鬆」,慢慢的「緊」,這些原因相信不用筆者去解釋,來來去去就是房地產價格暴漲、物價飆升、農產品炒賣等等。 這些已經在社會生根的問題,聰明的看官一定明白不是一兩個季度可用「有形」之手緩解。既然問題依舊,政府也已經出手,受影響也好,隔岸觀火也好,這些數字不過是話題,甚至是藉口,市場波動,也不過此。 讓筆者更加不明白,是提供資料的一方,和猜測資料一方的對弈。前者的態度,說是開明開放,但最簡單的資料細節,從來好像是國家機密。 比如這次CPI的權重,官方只是提出修改的幅度,至於每一項的真正比例,對不起,欠奉!大家只有大概的百分比,例如食物佔CPI約三分之一,那是33%,還是30%? 每5年調整一次 至於後者,提出中央在這個時候更改權重比例,是故意的。不過,筆者從統計局和其他新聞網站,每5年一次的調整(上次是2006年1月),似乎真是「剛剛」遇着「巧巧」,這種有意的猜測,反而招致中央投訴陰謀論,真是何苦。 從資料回到現實,市場對政策的反應,我們小市民絕對不會妄想可以左右,但是市場的結果,如筆者一類有信心的投資者,只有勇於面對。 因為從大氣候的角度而言,中國經濟的發展道路,仍然是處於「上坡」的階段,就算是低着頭,山頂還是在前面! 因念 |
放眼全台灣政壇,最喜歡談企業管理工具的政治人物,非台北市長柯文哲莫屬了。
他從競選期間就強調,要把KPI(關鍵績效指標)等企業管理技術帶到市政府。上任後也常說,自己用人講究KPI,因為「外科醫生最看重結果(績效)」。
但他上任已約一百五十天,卻給人衝撞勝於建設的印象;行政院執行KPI六年,民調卻越來越低,他能避免同樣狀況嗎?
在炮打BOT等四大案之際,柯文哲接受本刊專訪,談未來北市府的KPI。以下為訪談摘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我們看到行政院各部會的KPI總共有七百多項,但很多都是例行事務……
台北市長柯文哲答(以下簡稱柯):那就不要訂啦!刪掉就好了。
問:市府的KPI,你一定不會讓底下的人把例行事務填上去?
柯:理論上應該是每個單位自訂KPI,市長室派一個長官加上研考會的人去跟他check(查核)KPI合不合理,我們會先top-down(由上而下)公布普及的KPI重點項目,每個局處按照重點項目去訂,最後再交上來,我們再審核一遍,再bargain(議價)、調整一遍,我想這個都有標準程序啦。
問:目前行政院做的KPI,與升遷、考績沒有連結,北市府會怎麼做?
柯:如果你打一個分數,這分數跟你的升遷、考績、獎金都不連貫的話,那打這分數幹什麼?所以我要求警察局說,我們要訂一個分數,第一名十四分,十四個分局,最後一名一分。積滿幾分的人可以升官,我沒有說一定最高分的人能升官,但是最起碼,你只有在前面三分之二,才可以提報列入考慮升官。
有一次警察局送了報表上來,十四個警察分局的KPI,年底都有分數,這跟警察分局長的升遷有沒有關係?那時候我就開罵,那個某某分局,你這個包娼包賭的,這打最後一名,為什麼他們升官了?我說通通都追回來。績效制度建立的重要,就是說它要有effect(效果)。
問:但是政治上的事情非常龐雜,你怎麼去證明哪個有效?
柯:我要講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把每天的事情做好。
問:無頭蒼蠅,也可以把每天的瑣事做好啊!
柯:所以說,這也是另外一個大工程。今天前面有一個會議,是在討論整個台北市政府的薪資制度,我們今年要先解決一件事情,叫「冗事」,先不解決「冗員」,先解決冗事。
我當市長,每一道公文(呈到市長時)上面有二十個印章,需要二十個印章?那二十個印章真的每個人看嗎?我就受不了,那這樣好了,科學家的精神,先選三個單位,兵役局、地政局、大地處,開始試辦公文簡化運動。
我們要解決「冗事」,我開始把那些software(軟體)灌到他們腦袋裡面,我今年都不裁員,我先讓他輕鬆,安心的去做簡化。
這個政府為什麼做KPI會失敗,因為真正的Infrastructure(基礎建設)沒有建立,第一,每個人都把自己故意弄得很忙,瞎忙,總是冗事一堆。
第二,我們的KPI跟他的升遷跟考績、獎金、甚至面子都無關啊,因為KPI沒有公告。
問:你覺得政府推KPI有什麼好處?你又不能解雇公務員……。
柯:有一次民政局長請我去跟調解委員會吃飯,吃完飯後我說每一個區要有一個報表,一個是量(多少件),一個是成功率,這兩個數字就是KPI。結果我發現有的區(成功率)是八○幾%,有的區六○幾%,如果哪個區是最差的,那就表示調解委員會要換人。
你當調解委員,怎麼你的案子都不成功?你德高望重但調解案子都沒有成功,德高望重有什麼用?這就是用數字管理的精神啦。
最起碼,「霍桑效應」(編按:管理心理學用詞,指知道自己被關注而會努力表現),比方說調解委員會的成績,我一上網給他公告下去,他就會改進,為什麼?因為當你被注視的時候,你的行為就會改變。所以雖然那個是義務職,但是區長在聘人的時候就會考慮,調解委員就會比較,潛意識會比較認真做,年底會有個分數給人家看。所以有時候跟升遷有關,跟獎金有關,最起碼,跟面子有關。
問:目前台北市政府績效報告既沒有公開上網,也沒有編製書面給大家看,為什麼不公布?
柯:為什麼?因為根本沒有! (市長辦公室主任蔡壁如在一旁補充,市府內部往年雖有績效報告,但很零散,也沒有分數。)
文官制度還是要重新建立。我連(各局處)首長上課都還沒算,現在只開始要副局長到專門委員這一組要上課,要上「平衡計分卡」,一些管理的課。
其實KPI應該是說,最高級的首長、市長室要開始想願景是什麼,可是當你那底下通通不懂的時候,就要開始上課了。所以我跟你們講喔,百廢待舉。
問:今年都快過一半了,請問你今年考績怎麼打?
柯:那還是沒辦法啊,先照原來的啊。
現在每個人都問我說,除弊、興利。像台北市政府要出租場地,如果是用價格標,這樣簡單,大家來拚價格嘛,如果不是價格標,要用最有利標,那評分項目的prototype(標準形態)就要做出來,你不能每次表格都不一樣。
所以你知道我現在在做什麼?Infrastructure。KPI的目的是為了提供方向,(但)我們現在連Infrastructure都沒有。
每次人家問我,你當市長的願景有什麼?坦白講,我現在是鴿子飛出籠子而已,這什麼意思?鴿子飛出籠子的時候要先繞兩圈,才開始飛,因為那兩圈是在搞清楚方向。
問:那你是要告訴我們,你第一年KPI掛零嗎?
柯:單單這種Infrastructure要建立,我都想它不知道一年做得完做不完?今年的重點是Infrastructure,還有一個是企業文化的建立。
問:到年底怎麼檢驗你做到Infrastructure跟企業文化?這兩件事就算有K,也沒有P、沒有I啊。
柯:我跟你講,我們這個國家(指政府)就根本還不配有KPI,因為Infrastructure都還沒建立。第一,講實話的企業文化沒有建立,第二,法治的文化還沒有建立。
像貴子坑鄉村俱樂部,就是一個典型的KPI指標。它在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建管處被查到十八處違建,已經處理完成十二次,十二次都有結案報告,有拆前的照片,拆後的照片。為什麼拆了十二次?有高爾夫球場、游泳池、湯屋、餐廳、旅行社,我氣到抓狂罵他「你在搞什麼鬼」!我拆一次就要把它全拆掉,建立一個值得人民信任的政府,是我今年最重要的政治工程。
問:這個就是你KPI的K(關鍵)嗎?
柯:應該是讓老百姓相信他們本來應該相信的價值嘛!一個貴子坑鄉村俱樂部,拆十二次拆成這個樣子,你覺得這個政府有誠信嗎?你覺得人民會相信政府嗎?
所以二二六專案(拆違建)自己就拆了,因為他知道這次關說沒效,讓人民開始相信政府說,「欸,這政府是玩真的。」
當這個案子成功了以後,後面才有KPI。你現在說KPI,他根本不相信,K個屁啊!
問:處理財團的四大案,你怎麼訂KPI呢?人民看久了會不耐,覺得怎麼沒有告訴我一個成果?
柯:所以我的民調會繼續掉啊!這非常清楚啊!因為滿意度等於實際值除以期望值,我現在期望值太高了。但是我也想過,反正喔,有七十就好(指民調支持度七○%)。
問:還會有七十嗎?你KPI出不來,繼續掉就沒有七十。
柯:問題是這叫決心,如果做第一任、想第二任,以前為什麼做不好,關鍵就在這。
問:但現在很多你原本的支持者,對你都很失望?
柯:不會,你放心好了。我們非常清楚人民對我們的期望,因為這個期望,我們不會去貪汙、懶惰。其實現在大家對柯文哲不是失望,是在觀望。
中航工業黨組近日面向全集團發出《關於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調研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的通知》,而剛剛對股市幾次發聲的中航工業董事長、黨組書記林左鳴,再次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調研考察時講話的機會,通過接受中航工業集團官方報紙《中國航空報》采訪發聲,闡述其對“國退民進”、“國企壟斷”以及國有企業如何“做大”、“做強”、“做優”的看法。
“國進民退”是偷換概念,是故意把“國家”與“人民”對立起來,國有經濟與非公經濟應平等參與市場競爭。
林左鳴指出,本世紀初,國有企業逐步脫困,一些論調又來了,包括“國退民進”的論調。“一些人想盡辦法壓縮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存在的空間,找出一些所謂冠冕堂皇的道理,說什麽國有企業應該退出完全競爭性領域。這是沒有道理的!完全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都退出了,國有企業只局限於不競爭的領域,其‘武功’自然就被廢了,哪來競爭力?那國有資產還怎麽保值增值?”
林左鳴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發展,完全競爭性領域也會越來越多,國有資本完全退出,自然就沒有辦法保值增值。所謂“國有資本全面退出完全競爭性領域”的說法,就是當年“國有資本一賣了之”的翻版。“如果真的退出競爭性領域,這些人又攻擊國企沒有競爭力,效率低。總之,國企在他們眼里怎麽做都不對,說白了他們就是要讓國企退出歷史舞臺。”
林左鳴進一步指出,這幾年“國民之爭”甚囂塵上,國有企業和資本一旦進入競爭性領域,就會被指“與民爭利”,這其實是把“非公經濟”“私有經濟”的概念換成“民營經濟”的概念後,很容易讓人們把這里的“民”理解為“人民”,其實這是巧妙地將“非公經濟”“私有經濟”視為代表“人民”,而把真正的國民所有的國有經濟,變成了“非國民”的,讓人們理解為似乎是“國家”與“人民”爭利。如果說有“國進民退”的話,應該是“國進私退”,顯然用“國進民退”這個詞是在偷換概念,是在故意混淆視聽,是在故意把“國家”和“人民”對立起來,制造一種國家在與人民爭利的假象,說穿了,就是在制造“國家”與“人民”之間的矛盾,就是要摧毀作為社會主義根基的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這次習總書記在吉林調研考察時反複強調,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這是對一些唱衰國企論調的有力駁斥。”
林左鳴又以航空工業舉例,“由於航空產品的市場還沒有做大,我們當然要涉足其他領域來做業務組合,通過軍民融合實現以民哺軍。如果非要我們在很多領域退出的話,我們真正的航空主業也會捉襟見肘,無法發展。從企業生存發展的角度來說,國有企業也不得不參與市場競爭,並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把自己做大做強做優,在持續做大做強做優中,使國有資產不斷保值增值。”
林左鳴強調,他絕不反對發展非公經濟,但國有經濟應該和非公經濟平等對待,而不能用非公有制經濟去壓縮公有制經濟的生存空間。
國有資本最大的功能就是實現民族偉大複興,中國根本就沒有一家能在全球具有壟斷能力和壟斷地位的企業,必須在國際競爭中提高國有經濟的競爭力。
對於如何提高國有經濟的競爭力,林左鳴又提到前一陣子有人指責國有企業的行業壟斷。
“實際上,這個問題,要看從哪方面去看。如果放到國際競爭的層面上去看,我們會得出另外一個結論。”林左鳴說,如果談壟斷的話,世界上最大的壟斷國家是美國,是美國的華爾街。美國大的資本公司都是交叉持股,美國的20家資本公司,控制著全美120家左右的世界500強企業,他們做的是“超市經濟”,他們是在資本層面進行壟斷,兩個企業看起來有競爭性,但實際上是一個老板,那是真正的老板。
國有企業到底是不是壟斷,應該放到全球市場上來看,“我們的國企,有哪一個行業、哪一家企業在世界上是壟斷的?中國根本就沒有一家能在全球具有壟斷能力和壟斷地位的企業,沒有一家像波音、空客、微軟、因特爾等全球壟斷的企業。”
因此,林左鳴認為要提高國有經濟的競爭力,是要放在全球競爭的視野中去理解,提高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就是提高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大企業。要想盡一切辦法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提高國內外競爭力,尤其是其國際競爭力。
林左鳴指出,國有資本最大的功能就是實現民族偉大複興。要實現民族偉大複興,有多少事情要做?例如,很多新的電影拍攝基地、很多新的文化業態,國有資本都沒有進入。國有資本擁有的一些傳統電影制片廠,有的已經相當萎縮。非公資本進入這些領域也是好的,但是,如果沒有國有資本的引領,就不容易使國家希望弘揚的正能量在這樣的一些重要的思想文化領域站住腳跟。“特別一些對青少年產生重要影響的文化領域,國有資本進入得還很不夠,這是需要我們警醒的。再比如,農村的深化改革問題,可不可以讓國有資本介入呢?我覺得這恐怕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旦實現,也許會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
林左鳴也強調,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力,一定要重視創新。而國有企業的創新,不僅要註重體制機制的創新,還要註重商業模式的創新。有了創新機制、有了激勵機制,自然就能推動管理創新,創新就會成為企業的重要特征,體現出強有力的競爭力。
國企做大主要是市場占有率的擴大,而不能僅僅理解為企業規模大和人數多,做大意味著要占領更多的市場,擁有更多的客戶,這些年,航空工業主要是在“做強”,但在“做大”“做優”方面差距非常大。
對於習總書記把國有企業“做大”放在“做強”“做優”之前,有些學者因此說國企要合並,林左鳴認為,國企是否合並,要看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和企業發展的需要,也就是說該合並的要合,不該合的也不能強求。“我認為,國企做大主要是市場占有率的擴大,而不能僅僅理解為企業規模大和人數多。做大意味著要占領更多的市場,擁有更多的客戶。
對於國有企業的“做大”“做強”“做優”三者之間的關系,林左鳴指出,這三者包含著做企業的內在邏輯。所謂“做大”,就是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所謂“做強”,就是企業在自身領域要有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所謂“做優”,就是指產品要有非凡的品牌影響力。最重要的是先“做大”,先把市場控制在自己手里。
回頭中航工業的發展,林左鳴認為,從做大、做強、做優這三者來看,中航工業這些年的發展是不均衡的,這些年,航空工業主要是在“做強”,但在“做大”“做優”方面差距非常大,“我們的航空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很低,航空軍品主要是滿足國內的需要,國際市場占有率非常有限,我們的民用航空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與國際強者相比差距就更大了,在國外同樣受到擠壓。像我們這樣的企業如果不做大,市場占有率就低,就很難具有持續做強的能力,這樣我們的品牌影響力也不會大,也就不可能做優。這就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1日說,地方各級民政部門應按要求及時、準確、規範統計上報災情,對故意瞞報災情,造成惡劣後果和嚴重不良影響的,應按有關規定和幹部管理權限追究責任。
李立國在此間召開的全國民政系統防災救災工作視頻會議上表示,要清醒認識到,在新媒體、自媒體普及條件下,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防災救災工作情況下,在人民群眾加強監督和維護合法權益中,瞞報災情是會被揭穿的,是要遭受舉報批評的。
他說,地方各級民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做好災情報送工作,確保制度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避免遲報、漏報災情,杜絕瞞報災情。上報災情和發布信息,一定要及時報、主動報、準確報,不要被動報、滯後報。
對於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突發性重特大自然災害,尤其是造成災區交通、電力、通訊中斷的情況,李立國指出,各地應迅速組織力量就此開展災情核查工作。災情穩定後,應當及時評估、核定並按有關規定發布自然災害損失情況。
隸屬於東京電力公司的福島第二核電站因此前被查出故意關閉警報器,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12日以違反核物質防護規定為由,對東京電力公司發出書面嚴重警告。
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12日宣布,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二核電站故意關閉警報器,導致難以確認外界人員的侵入,有可能發展成重大事件,這違反了有關核物質防護規定,因此給予東京電力公司書面嚴重警告。
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認為,這反映了東京電力公司的組織管理能力下降。
2015年10月的檢查中,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發現了當年9月和10月福島第二核電站數次故意將感知外界人員入侵的警報器關閉。起因是警報器很敏感,頻繁發出錯誤警報音,該核電站的警備室嫌煩而將警報器關閉。
福島第二核電站位於福島第一核電站以南約12公里,2011年日本大地震後,該核電站的4個機組全部停止運行。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14日證實,日本暫未支付今年應承擔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會費以及外務省提供的自願資金等,金額總計約44億日元(約合2.8億元人民幣)。
《每日新聞》分析稱,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即將對“慰安婦”申遺材料進行審查的背景下,日本拖繳會費意在敦促教科文組織對世界記憶遺產審查制度進行改革,在審查過程中征求包括日本在內的相關國意向,避免審查結果損害日本利益。
據悉,去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日方表示了反對。
今年5月底,中日韓民間團體將2700份“慰安婦”資料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申報世界記憶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於明年開始審查。
日本駐韓使館門前慰安婦銅像
日本目前是教科文組織會費最大來源國。據新華社報道,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稱,遲繳會費將影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運營,日本“試圖用金錢實現政治主張的做法十分幼稚”。
而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規定,連續兩年不繳納會費將喪失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會的投票權。
據悉,今年日本的分擔率為9.6%,僅次於美國的22%。然而美國從2011年開始抗議巴勒斯坦加入,凍結了會費支出。近年來,日本負擔的財政支出最多。中國的分擔率排在日本之後,為7.9%,位居第三。
4日晚8點,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播出中篇,其中袁衛華案是中央紀委機關查處的一起典型案件。專題片指出,袁衛華眾多違紀行為中最為突出、最為惡劣的問題,是故意泄露案情,將工作秘密拿來做交易,甚至幫審查對象出謀劃策。
《打鐵還需自身硬》中篇
嚴防“燈下黑”
【解說】晚上9點,在北京平安大街上的這座辦公樓里,將近一半的辦公室仍然亮著燈,這樣的情況每天都是如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反腐敗鬥爭力度空前,各級紀委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廣大紀檢監察幹部認真履行職責,為正風反腐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有光的地方,也往往會有陰影。在紀檢監察隊伍中也有極少數人,在光與陰影之間,倒向了錯誤的方向,走上了腐敗的道路,嚴重損害紀檢監察隊伍的形象,影響人民群眾對反腐敗鬥爭的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明確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必須強化自我監督,嚴防“燈下黑”。
中央紀委堅決貫徹黨中央的要求,鐵面無私清理門戶,嚴肅查處害群之馬。同時從一個個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訓,找準監督執紀權力運行中的風險點,強化監督制約,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庭審現場紀實】
袁衛華: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書記員和各位領導,我懷著無比沈痛的…
【解說】袁衛華案是中央紀委機關查處的一起典型案件。這名37歲的處級幹部雖然職級不高,但違紀行為卻非常嚴重和惡劣。袁衛華曾經是家鄉的高考狀元,北京大學法學院高材生,大學畢業後直接考入中央紀委機關工作,曾經參與查辦過慕綏新、馬向東、武長順等大案要案,也曾經立功受獎。他最後走向這個結局,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包括他自己。
【同期聲】袁衛華(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處長)
真的特別後悔做這些事情。一方面反腐敗,一方面腐敗,這個確實是自己覺得挺後悔,悔恨的一件事情。
【庭審現場紀實】
【解說】袁衛華眾多違紀行為中最為突出、最為惡劣的問題,是故意泄露案情。他不止一次將工作秘密拿來做交易,其中第一次發生在2004年,他主動向某副部級幹部泄露舉報內容。
【同期聲】袁衛華(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處長)
是舉報信,知道有這個事兒,我就先口頭給他講的。他說你能不能給我看一眼,我說行啊,我說哪天回去了我給你拿過來。我想和他處好關系,然後通過交往以後我希望通過找他要點工程。
【解說】這名副部級幹部任職的地區,屬於袁衛華所在的第六紀檢監察室對口聯系的地區之一,袁衛華因此有機會掌握反映該地區黨員領導幹部的問題線索。而第一次泄密,就換來了一個超乎他想象的大工程。
【同期聲】袁衛華(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處長)
他也是覺得我這個人可能未來會對他有用,所以他就願意用這個重量級的工程去和我交往。因為我也是很忐忑地和他交往,我是科級幹部,他是副部級幹部。但是在一張嘴的情況下,竟然我成功了,這樣就真的是有一種一發不可收的感覺了。
【解說】這就是袁衛華泄露問題線索交換來的第一個工程,這個保護區所有的基礎設施建設,被交給了袁衛華父親的工程隊。在兒子到中紀委工作之前,袁衛華的父親手下只有一支三五個人的小包工隊,只能承接一些防水、房屋翻修的小工程,但他兒子卻幫他逐漸成為當地有名的承攬工程專業戶。袁衛華則要求父親訂立遺囑,寫明“將家庭財產全部給大兒子袁衛華”。多年來,袁衛華利用自己的權力,承攬到總金額超過10億元的工程項目。
【解說】願意下本錢和袁衛華交往的領導幹部,自身往往存在問題,希望他在關鍵時候能給自己幫上忙。
【同期聲】侯鳳岐(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委原書記)
中紀委找我談話,我也心里沒底,不知道談什麽問題,所以我給他打電話,他當時也跟我說,說是沒啥,就是在調查某案過程中,有一個情節需要你證明,我從內心是表示感謝吧,那我們水利上有工程,就給他引薦。
【解說】袁衛華除了通過拿工程牟利,也收受大量財物。黨的十八大之後,他仍然沒有收斂、收手,泄密內容除了中管幹部的問題線索,還包括重要案件的初核方案、審計報告、調查報告等,甚至幫審查對象一起分析情況,出謀劃策。
【同期聲】穆紅玉(時任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主任)
袁衛華是典型的以案謀私,2014年到2015年,袁衛華在天津查辦相關案件,時任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的黃興國就主動地多次與袁衛華接觸,打探武長順案件、楊棟梁案件的相關信息,同時也套取、打探關於黃興國本人一些問題線索。袁衛華都一一奉告。為此黃興國多次地請袁衛華喝酒、吃飯,贈送名貴手表等貴重的禮物。
【解說】這類秘密的泄露都會對紀律審查工作帶來極大的阻礙甚至破壞,但在利益驅使下,袁衛華把紀律底線置之腦後。
【同期聲】穆紅玉(時任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主任)
這個例子也可以說明一些有問題的領導幹部心存僥幸,不是主動地向組織交心,向組織主動坦白自己存在的問題,而是往像袁衛華這樣的紀檢幹部身上靠,去貼,打探有關信息,試圖對抗組織的調查。
【解說】就在2015年被立案審查的前幾天,袁衛華還為父親運作拿到了兩個工程。他在違紀違法的道路上走得如此之遠、情節如此嚴重,令人震驚,也令人深思。
【同期聲】袁衛華(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處長)
我的求學之路是很順的,始終是第一第一第一第一,一直到北大。因為我當時對自己仕途的發展是一種比較快速的規劃,希望能夠盡快地進入處級這個崗位。但是這個目標情況之下,如果順便能生活更好,那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解說】對黨員幹部來說,失去了理想信念、丟掉了宗旨意識,也就失去了底線。袁衛華一方面把當大官當作人生追求,一方面又想著發大財,在這樣畸形、扭曲的人生觀驅動下,他對組織和紀律如此毫無敬畏,也就並不奇怪了。
袁衛華案的發生,提醒紀檢機關行使權力過程中有一個重要風險點,就是問題線索的管理。近年來,各級紀委查處的紀檢幹部違紀問題中,不少都與此相關。天津市紀委就發生了一個典型案例。
【同期聲】趙春陽(劉忠案專案組工作人員)
劉忠本人是信訪幹部,他能夠接到信件,看到信件,然後在這過程中,他就掌握一些信訪舉報信息,這個信息就成為他跟武長順進行利益交換的工具。
【解說】這個案子,是在對天津市政協原副主席、天津市公安局原局長武長順案件進行調查的過程中被牽扯出來的。調查發現,天津市紀委信訪室原副主任劉忠收受武長順的財物,向他泄露舉報信息。武長順落馬前,在天津是極具權勢的人物,但號稱“武爺”的他卻人前人後對劉忠以哥們兒相待,十分熱情。
【同期聲】劉忠(天津市紀委信訪室原副主任)
我跟武長順的關系就像我上了高鐵一樣,我下不來了,速度太快了。當時認為跟他交往還特別高興,誰能跟武長順說句話,誰能請武長順吃頓飯,包括好多領導跟武長順吃頓飯,那都是好像是另眼看待的。
【解說】和武長順關系好,當時在劉忠看來是件有面子的事,並樂於在人前顯擺。而對於劉忠的請托,武長順從來是有求必應。
【同期聲】劉忠(天津市紀委信訪室原副主任)
我跟武長順的關系不是秘密的。他們別人辦不了,你看,我能辦,武長順買你賬。買賬的後面我們領導就說,以後別老跟他來往,他看你不就是你的位置嗎?我說我位置,一個幹來訪接待的有多少信息量啊,沒有什麽。
【解說】雖然領導進行了談話提醒,但劉忠並沒有就此收手,因為背後有私利作祟。武長順幫劉忠用低價買過房子,還幫劉忠的家人安排工作。當武長順開始向他打聽有沒有人舉報自己、是什麽內容時,劉忠自然也就全盤托出。
【同期聲】劉忠(天津市紀委信訪室原副主任)
他三番五次問我,我說也就是舉報你有生活作風問題,駕校的一個事,他說那我知道了。
【解說】信訪幹部看似權力不大,但能接觸到的信息卻很特殊。劉忠作為信訪部門的領導幹部,不僅像武長順這樣的領導幹部有意和他交往,還有一些商人為此和他拉近關系。
【同期聲】範金亮(涉案商人)
我就是感覺他頭銜應該能幫到我。他是舉報中心副主任,像政府的、國企、央企的一些黨員,肯定他能管得上他,打好關系,不就惦著多拿點活,多攬點工程。
【解說】就這樣,劉忠向錯誤的方向越走越遠。在向武長順泄露信息的同時,他也托武長順幫商人打招呼拿工程,並從中收受了商人數百萬元賄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同期聲】劉忠(天津市紀委信訪室原副主任)
自己偏差了,一步一步給你引到看守所來了,然後下一步給我就放監獄了。
【解說】收集和處置反映黨員幹部問題線索,是紀檢機關監督執紀問責的重要源頭,關乎著反腐敗的成效。中央紀委歷來對管理問題線索就有著嚴格的紀律要求,對於私存截留、擅自處置、通風報信等行為發現一起就嚴肅查處一起。針對案件暴露出來的問題,中央紀委對問題線索的管理和處置進行了重大改革,防範風險的發生。
黨的十八大之前,來自不同渠道的問題線索分散在各個紀檢監察室手里,從受理到處置都是由紀檢監察室操作。黨的十八大之後,中央紀委要求各渠道反映的問題線索統一交由案件監督管理室管理,同時每年進行線索大起底,要求各紀檢監察室清理掌握的問題線索,對處置流程作了詳細規定,並要求調取問題線索必須經過嚴格的報批程序,力求在每一個環節上將風險降低到最小。
【同期聲】韓晉萍(中央紀委案件監督管理室副主任)
原來從接收開始,到決定怎麽處置,到最後處置到什麽程度,這個完全就是紀檢監察室自行決定了。現在這個線索處置它也是規定了非常詳細的流程,就是從承辦人開始一直到處里面,到室里面,還有到委部領導層層把關,這樣的話某一個人的意誌,他就不能夠決定這個線索的處置結論。
【解說】除了利用問題線索謀取私利,還有個別紀檢幹部在調查或審理違紀問題時,違反審查紀律,辦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嚴重危害了紀檢監察機關的公信力。
【同期聲】沈佳(內蒙古自治區紀委案件審理室原主任)
該查的我繞開,避重就輕我查一下,走人了。那你說他能不感激你嗎,但是這種感激你知我知,別人誰能知道呢?
【解說】2013年10月,一起內部人員違紀問題,震動了內蒙古自治區紀委。有人舉報自治區紀委案件審理室原主任沈佳收受賄賂為人抹案,情節十分惡劣。
【同期聲】劉貴春(沈佳案專案組工作人員)
我們在查處一個案件的過程中,有一個應該被處理的黨員幹部而沒被處理,我們找到這個人了解情況的時候,他主動舉報了沈佳,收受賄賂,把他從應該處理的名單中拿掉,所以說他沒被處理。我在跟常委會匯報的時候,所有的領導們都用不相信的眼光看著我,說會出現這種情況嗎?我們自己的人會這麽肆無忌憚?所以說誰都不相信,但是所有證據證明了這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腐敗問題。
【解說】沈佳先後在自治區紀委紀檢監察室、案件審理室擔任負責人,都是掌握執紀審查權的核心部門。經調查,他先後收受了45個人的97次賄賂,數額達兩千多萬。他的違紀違法事項之多,從調查案卷的體積就可見一斑,我們拍攝的這些還僅僅只是其中一部分。
【同期聲】李傑(時任內蒙古自治區紀委副書記監察廳廳長)
這個案件給我們的教訓太深刻了,紀律審查的各個環節一旦失去控制,以權謀私必然會發生。過去我們沒有意識到,紀檢監察機關權力濫用會產生如此嚴重的後果,他本身濫用權力,涉案金額如此巨大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
【庭審現場紀實】
審判長:被告人沈佳犯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
【解說】2016年8月,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判處沈佳無期徒刑。200多頁的判決書逐一認定了沈佳的52項犯罪事實,法院宣讀用了一個多小時。
【解說】沈佳作為紀檢幹部,熟悉各種調查方法、調查流程。他一邊濫用職權謀取利益,一邊用各種手段規避調查,掩蓋違紀行為。
【同期聲】劉貴春(沈佳案專案組工作人員)
他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用自己一萬塊錢的表換別人50萬塊錢的表,用10萬塊錢的車換別人50萬塊錢的車,他覺得收別人的錢是受賄,而換表這種方式是更好的掩護。我們問這個老板的時候,說你不知道有這麽大的差價嗎?他說我知道。他要能要我的錢,他就能給我辦事,值啊,就是這麽簡單。
【解說】沈佳掌握的權力,往往涉及對方的前途命運,因此被調查對象不惜重金拉攏,而沈佳自己也開口索要,毫不含糊。例如有一起案件中,一名國有礦業公司負責人牽涉其中,存在收受100萬元賄賂的情節,沈佳和他串通,讓他安排假證人,提供假口供應對調查,最終使得他免於被查處。事成之後,沈佳向該負責人索賄,一開口就要幾百萬。
【同期聲】王艾華(赤峰中色白音諾爾礦原總經理)
他說他要買房子。我說你買房子需要多少錢,後來他就說需要大約三四百萬,當時我說你這個太多了,你不能這麽著,這個錢太多了,他就有點跟我惱了,他說這點事都辦不了,一看我就得罪不起,完了就給他送去了。
【解說】王艾華送給沈佳300萬元,這300萬元的故事還沒有結束。過了一段時間,沈佳因為聽到一些風聲,擔心有風險。
【同期聲】沈佳(內蒙古自治區紀委案件審理室原主任)
檢察院可能要調查王艾華的事兒了,我聽到以後那肯定是越發害怕了。我讓我內弟,把那個錢原數就給他退回去了。
【同期聲】王艾華(赤峰中色白音諾爾礦原總經理)
過了一年半多的時間了,他又給我打電話,四月份,打電話意思這錢我還用。在我心里來講,紀檢委的幹部,是很神聖的,他們都應該要求都是很嚴格的。但是後來他呢,做了這事,我就覺得有點過。後來逼得我沒辦法,我就這麽想,反正你不是要嗎?那我就從賬戶里打過去了。
【解說】沈佳身處紀委核心部門卻如此肆意妄為,屬於典型的“燈下黑”現象,也警示著如果對“自己人”監督缺失,就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同期聲】李傑(時任內蒙古自治區紀委副書記監察廳廳長)
沈佳能利用紀律審查的權力謀取私利,也表明我們的檢查和審查的環節,好多環節都虛置化,我們是專責監督機關,結果我們內部的監督機制還不完善,我們必須破這個課題,使我們的權力制衡更科學有效,堅決防止各個環節上的個人和少數人說了算。
【解說】針對這些關鍵點和風險點,中央紀委不斷加強內控機制建設,嚴控決策權、審批權。在即將提交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審議的《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中,對線索處置、談話函詢、初步核實、立案審查、審理、監督管理等各個環節的程序、規則、權限,進行了嚴格的規定,為的就是加強監督制約,管住隊伍中的大多數,懲治極極少數。
【同期聲】張越(中央紀委第十二紀檢監察室副主任)
各個環節,各個程序,各個點位都有很細密的相應的制度規範,我就知道該怎麽做了,然後監督也知道如何去監督了,監督就不是一個虛的了,就會最大限度地保證執紀審查權能夠被公正履行。
【解說】在紀檢幹部違紀違法案件中,具有共性的問題,往往就是風險點的所在。除了跑風漏氣、以案謀私,另一個普遍現象就是以職務影響力謀私。在中央紀委查處的17名機關幹部中,不少人都在自己所聯系的地區,把謀利空間延伸到了紀檢之外的領域。由於手握執紀監督權,使得他們成為別有用心的人重點“圍獵”的對象。
曹立新,中央紀委法規室原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2014年被免職調查。他曾經在第六紀檢監察室工作十多年,長期聯系山西,而他的問題也主要出在山西。
【同期聲】曹春霞(中央紀委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室工作人員)
曹立新他在聯系的地區辦了很多大案要案,是有相當影響力的,一些各懷心思的人紛紛地去拉攏和腐蝕他。
【解說】曹立新曾經是一名優秀的紀檢幹部,2008年的9.8山西襄汾特大尾礦庫潰壩事故調查,他是主要調查人員之一,在山西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力。他也曾經對自己嚴格要求,但遺憾的是,後來卻逐漸放松警惕,最終自身也全面“潰壩”。
【同期聲】曹立新(中央紀委法規室原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
自己的問題的發生確實是從這些小事,從吃喝,從收小的購物卡,從這些事情開始。教訓也是非常沈痛的,深刻的,現在非常後悔,非常後悔。
【解說】曹立新聯系山西期間,正處於山西政治生態惡化的時期。對於一些人想和自己拉近關系,曹立新並非完全沒有警惕,也曾經抵制過一些誘惑,但對於一些飯局吃請,他覺得礙於情面也不好拒絕。而後來主要的行賄人,幾乎都是通過飯局結識他的。
【同期聲】曹立新(中央紀委法規室原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
深入到地方來開展工作,特別涉及工作對象的,包括吃請,包括聚會,包括一塊喝茶這些事情是絕對應該是不應該參加,我就是後面沒有堅持不懈把這樣的事情做好,現在非常後悔,悔之晚矣。
【解說】這樣的飯局絕不只是吃飯這麽簡單,不少人懷著各自的心思而來。馮朝輝就是其中之一,他結交曹立新,打一開始就目的明確——幫助自己晉升職務。
【同期聲】馮朝輝(山西省交通廳高速公路管理局原紀委書記)
想一定把自己和他的感情也好關系也好拉近。經過臨汾這個襄汾潰壩事件,他在這負責查辦這個案子,在山西的影響已經很大了。只要他願意給山西省的任何一個領導打個招呼,那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解說】在飯局上結識曹立新後,馮朝輝經常找各種機會和他見面,從吃飯喝茶,到過年過節送卡送物,直到有一次直接送了十萬塊錢。
【同期聲】馮朝輝(山西省交通廳高速公路管理局原紀委書記)
當時也是死活不要,但是也是禁不住我硬勸,給他扔到車上我就走了嘛。
【解說】收下了第一個10萬,就有第二個、第三個。到曹立新被調查時,已經先後多次收受馮朝輝的錢財,而馮朝輝也通過他打招呼,獲得了職務上的提拔。最終,馮朝輝因其它問題被調查,也把曹立新交代了出來。
【同期聲】曹立新(中央紀委法規室原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
從客觀這個角度上那是次要的,更主要我覺得還是主觀上出了問題了。私心在作怪還是考慮到利益了,當時忘記了自己的職責,責任。在一生之中出現這樣的問題,這是非常大的,毀滅性的。
【解說】思想的堤壩一旦開了口子,潰壩的速度就是驚人的。曹立新卷入汙泥濁水之中,越陷越深,違紀違法事實包括收受好處為他人謀取職務晉升,甚至幫助他人逃避調查等情形。
【同期聲】曹春霞(中央紀委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室工作人員)
幹部出問題組織肯定是有責任的,曹立新在山西長期出差辦案,確實對他的監管還是存在空白的,當時客觀上形成了一個機關管不著、地方不敢管的這麽一種狀態。一個紀檢幹部長期聯系一個地區或者長期聯系一個部門,時間久了的話結成了利益共同體,相互利用、相互壯膽,肆無忌憚。
【解說】針對發現的問題,中央紀委制定了各種具體規定,對機關幹部在地方的行為作出明確約束。
【同期聲】張越(中央紀委第十二紀檢監察室副主任)
未經領導批準,任何人不得與聯系地區的工作對象交往;不得向聯系地區發布指示,答複有關的咨詢和請示;不得與聯系地區的黨政領導幹部、私營企業主進行聯系。通過這些具體的規定,就在我們的幹部和聯系地區之間建立起一道防火墻,防火隔離墻。
【解說】除了加強管理監督,中央紀委常委會意識到,要防止權力被濫用,還需要進行組織制度創新,真正形成各環節之間相互制衡的權力結構。過去,對於所聯系的地區和部門,紀檢監察室承擔了多項職能,從對領導幹部的日常監督,到發現問題線索後決定是否立案審查,到立案之後的具體調查取證,都是由它負責,這意味著集多種權力於一身。權力有多大,風險就有多大。針對這一點,中央紀委明確提出了改革的構想和方向。問題線索管理權目前已經從紀檢監察室分離出來,改由案件監督管理室掌握。下一步,地市級以上紀委將探索把日常執紀監督的職能分離出來,成立專門的執紀監督部門來負責,紀檢監察室專司執紀審查,不固定聯系某一地區和部門,以避免長期接觸帶來利益瓜葛。同時,案件審理室作為最後一環,要充分發揮把關作用,對紀檢監察室審查的結論不是簡單信任,而是要認真審核、充分監督。每個環節各司其職,形成既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
【同期聲】羅東川(中央紀委案件審理室主任)
實際上權力給它做了一個切分,它就體現了一個權力的監督制衡,不是由一個部門把一個案件能夠主宰,整個過程能夠進行處理。比如說審理我就對你調查這些事實,包括你的取證,你的定性這些準不準,我還要來給你們把一道關,避免他在操作上,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或者有一些不合規定的東西在里面。
【解說】為了加大自我監督力度,近兩年還有一項重要舉措是開展“一案雙查”。在查處一個案件的過程中,既要查黨員領導幹部的違紀問題,又要查執紀過程中是否有違紀違規行為,一旦發現也要嚴肅問責。
【解說】2016年1月,四川省委原副書記、原省長魏宏被立案審查,作為一名落馬的省部級幹部,這一消息已經廣為人知。而並不廣為人知的是,2016年2月,中央紀委成立調查組,對魏宏和四川省資陽市原市委書記李佳案件開展了“一案雙查”。
【同期聲】李亞群(中央紀委第十一紀檢監察室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
我們在審查魏宏的問題的時候,發現魏宏對有關的違紀事實拒不承認,有的避重就輕,同時我們感覺到其中應該是曾經跟李佳進行過有關方面的信息溝通,李佳本人的口供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應該是在這個過程當中,跟魏宏有過這種信息方面的溝通,進行過串供。
【解說】李佳人在看守所看押,怎麽能和魏宏進行串供呢?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有“內鬼”幫忙,“一案雙查”由此展開。最終調查發現,檢察機關、公安機關有3名領導幹部從中幫助串供。此外,還查出四川省紀委調查李佳案的負責人李世成,曾三次和李佳單獨見面。
【同期聲】李世成(四川省紀委副書記)
我就很錯誤地認為,不涉及秘密就可以,確實沒有意識到,政治敏銳性就是不強。
【解說】李佳由於自身存在問題,聽到風聲後感到緊張,約李世成見面,想觀察和打聽自己是否會被調查。按照規定,調查人員如果要和調查對象接觸,一是要報經領導批準,二是必須有兩人以上,目的就是要嚴防跑風漏氣的可能。不管出於什麽原因違背程序和規定,就必須嚴肅問責。
【同期聲】李世成(四川省紀委副書記)
我當時的想法和行為是不對的,甚至是錯誤的,給我警告處分,我是服從這個處理決定的。我自己現在的工作當中遇到什麽問題,我就得在這方面多根弦,就得想一想。
【解說】在對魏宏、李佳案“一案雙查”的過程中,還發現省紀委存在違反程序和規定的問題。中央紀委責令四川省紀委以此為契機,對全省執紀工作展開專項檢查,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
【同期聲】鄧順貴(四川省紀委副書記)
我們查找出,從線索的處置、初核、立案,到審理,到移送,整個有16個方面的問題。省紀委常委會就決定,今年我們把它作為制度建設年,針對我們存在的問題,建章立制,來規範它。讓我們能夠更規範地進行紀律審查,這對我們的工作有好處。
【解說】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是一項要對全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重大任務,紀檢機關、紀檢幹部必須嚴格依規依紀監督執紀問責,才能確保從程序到實體的公平正義。
【同期聲】羅東川(中央紀委案件審理室主任)
反腐其實也是在按照規矩來辦,不能說是反腐什麽事兒都能幹,什麽手段都能用,我們這次新規則要規定的談話全程錄音錄像,這些方面是防範錯案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涉案款物我們也要審查,因為涉案款物在執紀審查當中它也是一個重要的部分。
【解說】涉案款物的管理,是社會關註的重要問題。其中違紀所得上繳國庫,違法所得隨案移送司法機關。
【同期聲】李淑梅(中央紀委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人員)
進入這個庫房的時候,首先要有雙人雙指紋的認證系統才能打開這個門。
記者:也就是說一個人不行?
李淑梅:一個人不能。
記者:兩個人手指指紋認證。
李淑梅:對,對,才能進入房間。
記者:這個是存涉案物品的?
李淑梅:對,我們這個涉案款物庫房是四角都有監控設備,能夠達到全方位無死角的工作狀態,隨時能夠回放,看到這里面的工作狀態。
記者:狀況是24小時,隨時都在監控下的?
李淑梅:對的,是的。而且要求我們這個庫房至少兩個人在這里面工作,單人是不允許的。
【解說】中央紀委對涉案款物管理過程進行了專門梳理,從中發現了40多個風險點,針對這些風險點制訂了詳細的涉案款物工作流程和工作規程。
【同期聲】李淑梅(中央紀委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人員)
(物品)一進來的時候都要再進行拍照。我們都是有不同的這個卡,我們這個物品接收的時候都是一案一賬,這是一個室里面的一個案子,一案一賬、一物一卡,所有東西都有自己的編號。
【解說】目前,對於涉案款物在隨案移送司法機關之前,中央紀委從現場暫扣,到交接、移送、保管,最終處置,全過程制定了詳細的制度要求。同時,涉案款物信息管理系統也正在建設中,從暫扣開始,所有信息都會上傳到數字化平臺,技術手段和制度管理相結合,保證對涉案款物全程有效監管。
不僅是在涉案款物管理上,對紀檢系統的各方面工作的內部監督,都將更多地借助科技的力量。從中央紀委貫通到縣級紀委的監督執紀信息管理系統已經建成,所有數據和工作進展情況每天進行更新。
【同期聲】馮效勇(中央紀委信息中心副主任)
這個系統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自動,所有的工作是自動抽取,自動上傳,自動計算,自動留痕,避免了人為的幹預。
【解說】這一系統已覆蓋中央紀委47家派駐紀檢組和省市縣三級紀委,即使是最偏遠的地方,只要點擊鼠標,那里的情況就一目了然,對於問題線索、紀律審查等各項工作,都可以動態跟蹤,實時監督。
【同期聲】馮效勇(中央紀委信息中心副主任)
我們信訪舉報的數據是實時更新的,各級紀委受理的信訪件在一分鐘之內就可以通過這個系統抽取到中央紀委。
比如說剛跳動的這一條就是河北省的一條舉報件。某個區縣受理了一封舉報件,它怎麽批辦的,以及它的辦理的時限的情況,上級是可以隨時來監督。那麽這封件一旦進入就永遠不能再撤銷或者刪除了,它就在我們這個系統里面全程留痕。原來這些信息都是各級紀委它自己受理,可能是紙質的,存放到自己的櫃子里文件櫃里,現在通過新的系統,防止瞞報或者是遲報,如果超期的話可以實時進行監督。
【解說】所有舉措的背後,體現出的是,紀檢監察機關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和擔當,努力建設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的過硬隊伍的決心。監督執紀問責的探照燈,不僅是照向別人,也在時時照向紀檢機關自己,靠自我監督,靠對風險點的嚴格管理,靠制約制衡的有效機制,靠科技水平的提升,讓權力的運行始終處於制度軌道上,位於光照亮的地方。
於歡故意傷害一案,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判處於歡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承擔相應民事賠償責任。宣判後,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杜洪章、許喜靈、李新新等人和被告人於歡不服一審判決,分別提出上訴。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於2017年3月24日受理此案,已依法組成由資深法官吳靖為審判長,審判員王文興、助理審判員劉振會為成員的合議庭。現合議庭正在全面審查案卷,將於近日通知上訴人於歡的辯護律師及附帶民事訴訟上訴人杜洪章、許喜靈、李新新等的代理律師閱卷,聽取意見。我們將依照法定程序予以審理。
(文章來源:最高人民法院網)
3月26日消息,根據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官方微博透露,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對“於歡故意傷害案”依法啟動審查調查,對媒體反映的警察在此案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失職瀆職行為等問題,依法調查處理。
近日,媒體報道山東省聊城市於歡故意傷害案即“辱母殺人案”,引起社會廣泛關註。山東省人民檢察院認真貫徹最高人民檢察院要求,第一時間抽調公訴精幹力量全面審查案件,在該案二審程序中依法履行出庭和監督職責。對社會公眾關註的於歡的行為是屬於正當防衛、防衛過當還是故意傷害等,將依法予以審查認定。成立由反瀆、公訴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的調查組,對媒體反映的警察在此案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失職瀆職行為等問題,依法調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