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觀影人次是中國兩倍!《摔跤吧!爸爸》背後的印度電影帝國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當很多人還在嘲笑印度電影只是歌舞片的時候,印度電影工業已經悄然崛起,並跳出印度本土,上演一出出票房逆襲。

5月初,印度勵誌電影《摔跤吧!爸爸》(下稱《摔跤》)在中國上映,其票房走出了不同於尋常的V字形,該片豆瓣評分高達9.2。

這部高分片上映初排片率極低,上映當日,國內最大院線萬達院線僅排出了37場。但上映一周後,單日票房擊敗同時上映的好萊塢大片《銀河護衛隊2》,如今票房已經站上5億元,排片也儼然是好萊塢大片待遇。

這樣一部電影,也改變了很多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的偏見。雖然該片充滿本土元素,卻依然能夠征服北美、英國、俄羅斯與中國的大量觀眾。

有好事的網友提出,應該“讓國內導演和制片方去電影院跪著膜拜該片”。這當然只是玩笑,但《摔跤》在題材發掘和影片出海方面,給中國電影業開出了一劑醒腦丸。

《摔跤》票房為何逆襲

正常情況下,電影上映都會隨著上映時間的推移,票房呈下降趨勢。然而《摔跤》一片卻能夠在上映一周後票房暴漲,從最初的單日一兩千萬元,到上映第八天突然上升到接近4000萬元,恰逢周末的第九、十天創造了8908萬、8611萬元票房的神話。排片占比也從上映初期的10%出頭,上升到目前的30%左右,將同期上映的好萊塢大片《銀河護衛隊2》甩在了身後。

談及《摔跤》票房的逆勢而紅,該片的協助發行和顧問方——孔雀山影業副總裁顧晚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當初引進這個片子是很有信心的,但也有擔憂,主要是因為這個片子是比較小眾的題材,體育類的勵誌故事,也有點農村的社會背景,怕跟普通觀眾不是很貼近。加上該片片長較長,印度原版有160分鐘,引進中國雖然縮短了,但也有140分鐘,這讓很多院線一開始並不看好這部影片。”

“該片主演阿米爾·汗在中國有很好的知名度,其此前電影《我的個神啊》曾在中國斬獲一億多元的票房,是印度國寶級人物。他的作品近十幾年來都非常優秀,豆瓣上大多給出8分以上。其次,該片在印度和北美上映時就已經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和口碑,已經打破印度票房紀錄,同時也是去年北美票房最高的外語片。”顧晚成說。

單從劇情上看,這部影片其實比較簡單,講的是一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勵誌故事:身為國家摔跤運動員的父親,為了實現未達成的金牌夢想,走上培養女兒摔跤的道路。

這個看上去比較冷門的題材,實際上戳中了當下印度最熱門的社會問題,說出了不只是印度人,同時也是世界上很多觀眾的現實訴求,畢竟在印度那樣父權色彩濃厚的國家,直面女權需要很大的勇氣。

隨著《摔跤》票房開始逆襲,很多中國觀眾發出驚嘆:原來印度電影已經這麽好看了。

印度電影開啟國際化

提到“印度出品”,很多中國觀眾的印象大多是“唱唱跳跳”,以及那些超出我們常識範圍的情節。可以說,國內的主流影迷對於印度片還存在認知盲區。這種偏見,讓人很少去直視兩國電影的差異和差距。

1971年出品的經典歌舞片《大篷車》

比如,在國人常帶著文化優越感去看的印度歌舞片,實際上在全球電影市場的份額很高,在亞洲市場,與日本倫理劇、中國臺灣的苦情劇、韓國的歷史劇相比,印度歌舞片份額占據首位。

很多人都知道好萊塢,但印度電影起步很早,目前是全球電影產量最大的國家,與之相匹配的是一套極為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

據德勤2016年9月發布的《印度電影行業報告》,在印度電影產業的整體收入中,本土票房占比近75%,接下來是有線&衛星電視授權(13%)、海外票房(7%)、在線點播(5%)和家庭影院(1%)等。與中國市場相仿,本土觀眾貢獻的票房也是印度電影產業最大的收入來源,而海外票房已上漲到本土的近1/10,正成長為新的利潤引擎之一。

可見,印度電影正在受到海外觀眾的認可,逐步跟國際接軌。

“印度電影最近幾年也變得越來越國際化了,比如說電影的時長比之前短。以前大多數電影都是3小時的,現在很多兩個半小時或者兩個小時的,而且也不像以前那樣比較多沒有緣由的歌舞。”顧晚成說。

多年從事印度電影合拍翻拍工作的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比如《摔跤》,里面有歌曲,但沒有什麽跳舞的,而歌曲則是推動了劇情的發展。我估計對中國觀眾來說也比較容易接受。另外,印度年輕的觀眾對外國電影接受度越來越高,這對印度電影產生了變革性的影響。”

以2000年為分水嶺,印度電影逐漸向好萊塢靠攏。特別是2011年印度三大電影公司之一的UTV被迪士尼以2.9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由此插上了資本與好萊塢電影工業模式的翅膀,將本民族特色與工業敘事風格結合,於是誕生了《三傻大鬧寶萊塢》等高分影片。

寶萊塢的成功,讓影視業成為印度經濟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也誕生了一批“國寶級”印度影星,如阿米爾·汗、薩爾曼·汗等。

從2012年開始,印度電影在風格上更加國際化。傳統歌舞片的份額開始減少,現實主義題材逐步增多,特別是反映印度本土社會頑疾、文化反思的片子,受到本土及海外觀眾追捧。比如《摔跤》揭露男貴女賤的冷酷性別歧視;《我的個神啊》中盲目宗教信仰背後的陰暗面;《綁架背後》反映的印度官僚體系中的貪腐問題……在印度這麽保守的國度,這樣的題材尺度之大令人咋舌。這從側面也說明,工業體系與人文關懷並非對立。

給中國電影的啟示

而反觀中國電影,雖然本土票房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去年450億元的票房規模遠超過印度的150億元,但在海外票房成績上發展緩慢。印度海外票房能夠達到本土票房的10%~13%,而中國平均每年只有5%左右。德勤報告顯示,印度到2020年,電影票房有望達到37億美元,平均年增長速度15%,增長勢頭明顯高於中國。

還有一個數字值得提及,2016年印度觀影人次達30億,中國只有14億人次。這從側面說明印度電影業在本土“更接地氣”。

去年,《摔跤》一片以1239萬美元(約合8526萬元人民幣)成功拿下北美外語片第一的寶座;而中國去年在北美票房最高的影片是國內票房超過30億元的《美人魚》,僅僅斬獲323萬美元的票房。

2016年北美外語票房排名。

印度電影的海外神話還在繼續。今年,印度電影《巴霍巴利王2:終結》公映僅10天就拿下1618萬美元,超過《季風婚宴》保持了15年的北美票房紀錄。

截至目前《巴霍巴利王2:終結》在全球已經進賬超過8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8.59億元),成為全球票房最高的印度電影。

中國電影雖然在特效上有了很大進步,但在題材上依舊匱乏,大量青春片、喜劇片泛濫,編劇邏輯漏洞頻出,一部電影的火爆依賴一線明星的粉絲效應,大部分投資拿來支付明星片酬。雖然學到了一些好萊塢電影工業的運作模式,但卻沒有很好地跟本土文化結合。

在如何拓展更多的觀眾來源上,印度影片的策略是——改變經年不變的情節套路化、角色單一化的特點,不斷豐富故事內容,采用創新思維和先進制作技術,提高整體質量。

此外,印度電影在題材上也不斷大膽創新。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摔跤》一片大膽選取了體育勵誌類題材,這種題材具有更寬的受眾面,是中國電影的借鑒方向。“中國電影不僅僅要重視視覺效果,用明星撐場面,還需要提升內容題材的大眾化娛樂水平。”

印度電影海外票房的成功,再次證明了民族的也可以是世界的,中國電影出海需要擔心的並不是本土文化能否被海外所接受,而是講述故事的方式、題材的選取。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81

為什麽宗慶後一定要看《摔跤吧!爸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23/163249.shtml

為什麽宗慶後一定要看《摔跤吧!爸爸》?
盒飯財經 盒飯財經

為什麽宗慶後一定要看《摔跤吧!爸爸》?

對企業家爸爸們而言,要想將企業公司交給子女,應該好好看看這部電影。

來源 |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文 |  卯妮子  編輯 解夏

時至今日,印度仍然是一個父權社會,大多數家庭只有男子有繼承權。依照印度悠久的嫁娶習俗,女方要提供一大筆嫁妝(嫁妝多少直接決定女方在夫家地位),這讓一般家庭覺得,養女兒是個巨大負擔,使得女人無論出嫁前還是出家後,都要背負精神上沈重的枷鎖。

我常常會用“男/女主角”“那個男/女的”來代指電影中的角色,但在《摔跤吧,爸爸》里,卻一下子記住了三個主人公的名字——摔跤手姐姐吉塔(Geeta)、妹妹巴比塔(Babita),以及他們偉大的爸爸馬哈維亞(Mahavir)。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在印度這樣婦女地位極其低的國度,馬哈維亞一口氣將自己的兩個女兒(現實生活中是三個女兒)培養成了世界冠軍。

1

年輕的全國摔跤冠軍馬哈維亞當然也滿心期待生兒子,把他們培養成更出色的摔跤手,為印度贏得國際摔跤比賽的獎牌。不幸的是,馬哈維亞接連收獲了四個女兒。“不幸中的萬幸”是女兒們都有驚人的摔跤天賦。於是,在旁人蔑視、嘲諷、不解中,馬哈維亞毅然決然地帶著女兒們走上沖擊國際摔跤金牌的道路,最終如願以償。

對企業家爸爸們而言,要想將企業公司交給子女,應該好好看看這部電影。

喚起自覺意識

一心想要男孩子的馬哈維亞之所以放棄這個想法,是因為他發現女兒們同男孩子一樣,有著與生俱來的摔跤天賦,轉而培養起了女兒。這是馬哈維亞做對的第一點:發現子女身上的天賦。

2

每部電影都至少要設計一位反派,他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主角的成功之路更富戲劇性。這部電影中的反派,就是吉塔在國家體育中心的教練。這位學院派的教練讓吉塔忘記所有父親傳授的技巧,認為這些土戰術都不值得學習,當父親讓女兒進攻時,他卻在喊防守,當父親讓女兒防守時,他在喊進攻。為了在決賽中攫取榮譽,居然安排人把馬哈維亞鎖在一個小房間里。

這時,電影中最具沖突性的時刻到了,吉塔適應了父親在觀眾臺上的指導,在父親缺席的時刻,她有那麽一瞬間失去了精神支柱,她還能行嘛?這就是需要她徹底扔掉拐杖,獨立行走的時刻。

最後的成績,先賣個關子。

我們絕大多數人從小被灌輸的觀念是“勤奮比天賦更重要”,可直到你在努力中慢慢長大,才明白天賦的重要性,即使“天才等於1%的靈感+99%的汗水”真是愛迪生所說,但那1%的靈感卻像一副藥的藥引子,最為關鍵,甚至我們不得不承認,勤奮也是一種天賦。

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摔跤手,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企業家,沒有天賦的子女即使繼承了前輩的職業,也不一定能做出一番事業

3

像世襲的皇帝,每朝每代都有開疆擴土的皇帝,也有玩物喪誌的皇帝。像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以及明熹宗朱由校,都是被當皇帝耽擱的文學家、藝術家,他們的天賦本身就不在治國理政方面,因此當皇帝只能是帶領一個帝國走向衰敗。企業家也一樣,如果想讓自己一手創立的企業基業長青,最好先看看子女有沒有經商的天賦,要是沒有,還是盡早選好職業經理人。

馬哈維亞發現女兒們的天賦後,便開始沒日沒夜的訓練,不能睡懶覺、杜絕油炸辛辣的食物、換上男孩子的衣服、減掉長發,有點兒“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意思,而這換來的卻是女兒們的不理解和反抗,直到一天,他們的父親在好友婚禮上砸了場子,小新娘卻安慰她們說:“你們的父親與全世界對抗,接受所有人對他的嘲諷,只為了你們有個好的未來。而大多數女孩兒都像我一樣,早早被父親許配給了一個未曾謀面的人。”這一句話點醒了怨氣滿腔的吉塔和巴比塔,第二天,馬哈維亞意外地發現女兒們竟然早早起來主動去訓練了,並且像開掛了一樣,早起練、上課練、田間地頭練,沒日沒夜地投入到了爸爸的夢想中。

4

很多企業家,他們不發愁商場中的爾虞我詐,不發愁員工的背信棄義,甚至不發愁業績的一落千丈,但往往為有一個叛逆的接班人憂心忡忡,這樣的接班人並不是沒有天賦和能力,只是個性太強,什麽事情都反著來、對著幹。對付這樣的接班人,喋喋不休唐僧式的說教是沒用的,強迫他們接班更會加重他們的離經叛道,最好的辦法還是喚起他們內心的自覺意識,方能真正幡然悔悟、洗心革面,變被動為主動,從而終日乾乾。

影片最燃的一刻,是吉塔在沒有父親指導的情況下,最後幾乎不可能的幾秒鐘內,用一記抱摔獲得了五分,贏得了世界女子摔跤運動中屬於印度的第一枚金牌。這一刻,她已經徹底喚醒了自己的自我意識。

6

角色抽離

一名企業家,既是公司里的領導,又是家族里的長輩,人往往在扮演雙重角色時,會深深陷入一種角色當中,而將這種角色帶入到另一個角色中,很難實現角色的轉換。

馬哈維亞的成功之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很好地扮演了父親和嚴師的角色,適時地將兩種角色區分或是統一起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馬哈維亞也在過程中不斷反思,剛開始訓練兩個女兒的時候,他坦言:“有時候,我覺得自己不配當父親,身份是教練時,就要把父親的身份拋在腦後。”

在做師父時,馬哈維亞是堅定決絕的,他堅定地認為,只有與最強的對手進行操練,女兒們離冠軍的目標才會越來越近,因此,拋開父親對女兒的疼愛,找來身強力壯的男孩來當女兒們的陪練,並頂著壓力讓女兒們與男摔跤手去比賽。如此培養起來的女兒,就是有這杯酒墊底,其他什麽酒也不怕。

7

白手起家的李嘉誠也非常重視對兩個兒子的培養,在兒子們很小的時候,就在董事會開會時設專椅,讓他們旁聽企業的各種決策。盡管生活在富貴人家,但李嘉誠卻鼓勵兩個兒子去勤工儉學做球童,兩個兒子在美國讀大學的生活費都是自己一筆筆掙來的。在這樣的教育下,兩個兒子走向生意場,都有不俗的表現,李澤楷從回港接受父親4億美元投資創立StarTV到兩年後9.5億美元轉手默多克,凈賺5個多億美元,隨後他又創立了盈科集團,短短幾個月市值就暴升至香港第六大上市公司。

在做父親時,馬哈維亞是為子女計深遠的,他深知不可能陪女兒們一輩子,最終她們還是要獨立應對挑戰。因此,他力所能及地想盡所有辦法、克服重重困難,將摔跤的技巧、比賽的心態以及堅定的信念傳授給女兒們,只為有朝一日自己不在賽場,女兒們也能出色贏得比賽。

8

企業家爸爸們也一樣,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培養接班人總要把他扶上馬,並送一程,想陪他們走完全程是完全不可能的。

在美國IT領域,曾經有一家赫赫有名連IBM都心存畏懼的華人公司——王安電腦公司,而這家電腦公司沒風光幾年便很快銷聲匿跡了。原因與公司創始人王安不無關系。1986年,在公司鼎盛時期,王安抱著“舉賢不避親”的態度,將大兒子王烈推上了總裁的位置,將二兒子也委以重任,自己則退居幕後打算頤養天年。在隨後三年里,王烈沒有繼承父親的權衡駕馭之術,在市場經營、人員安排和產品研發方面都出現了很大的管理漏洞,公司經營每況愈下。王安在去世五個月前,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下令王烈辭職,高薪聘用職業經理人管理。但這已經無濟於事,五個月後,王安去世,兩年後,曾經一時風光無二的王安電腦公司正式向美國聯邦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失敗的案例,但事實上,王烈的平庸早有暴露,在他執掌公司研發部門的時候,推出了十款產品,無一成功,但因為有著父親的庇護,早些年的業績並沒有顯得太差,因此,王安也忽視了對兒子獨當一面能力的培養,以至於將一個完全沒有管理才能的兒子推向了總裁之位,同時也將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推向了破產之路。

9

在父親與師父的雙重權威遭到挑戰的時候,看著女兒摔個跟頭,並將手伸去選擇原諒。吉塔一路從邦冠軍拿到了全國冠軍,進入了國家體育中心,眼前是一個完全不同於小城市的新新世界,隊友帶她領略全新的生活方式,教練讓她把之前學的“野路子”全部拋在腦後。吉塔瞬間產生了“今是而昨非”的錯覺,認為父親教她的那一套都是陳舊的、落後的,作為國家隊的種子選手,已經不屑於鄉下爸爸傳授的那一套看似過時的技能了,同時,還不斷向爸爸發起挑戰,留長發、塗指甲,一步步觸犯爸爸的紅線。

馬哈維亞雖然既是嚴師又是嚴父,但此時卻絲毫沒有去指責女兒半句話。而吉塔這一偏執行為產生了慘痛的代價:在國際比賽中接連失手,總是首輪被淘汰,國家隊的教練也幾乎對她失去信心。這時,馬哈維亞選擇原諒女兒,即使面前站著一個不聽話的傷兵,作為她的爸爸和教練,仍然認為女兒就是將軍的料,一定能拿到國際比賽金牌。

10

與吉塔被送往大城市的國家體育中心受訓類似,當代的企業家們都非常熱衷送自己的孩子們出國喝幾年洋墨水,鍍個金,這些接受了西方現代管理思想、經濟理論的二代們, 對前輩創業的那一套,逐漸產生很多的不認同,兩代人在高科技與傳統產業、現代管理與“獨裁”、國際化與本土化等諸多方面出現撕裂。 就連首富王健林都坦言“兒子的那套模式,完全不懂”,但卻曾“給他5個億練手,讓他在外面闖一闖,失敗了就乖乖回萬達上班。”在扮演諸多角色背後的爸爸的角色,無疑是最包容的。

明確願景

在決賽之前,吉塔遇到了曾兩次獲得世界冠軍,並輕松擊敗她的對手。在技巧、體力上對方壓過她一籌,比賽前夜,她問父親,戰術是應該進攻還是防守?

父親怎樣回答呢?還是給沒看過電影的朋友先留個懸念。

先將影片拉回到遇挫歸來,選擇再次相信爸爸的吉塔再次向國際獎牌沖擊,這一次,在教練只幻想吉塔能拿塊獎牌的就行,而且讓她退出55公斤級,打51公斤級的比賽。

11

此刻,馬哈維亞明確的告訴吉塔:別把教練給你設置的目標當回事。

馬哈維亞不但有自己的目標,而且重視實現目標的策略,他教授女兒們對技巧的掌握和對形式的判斷,當吉塔和巴比塔剛開始練摔跤時,就對她們說:“有強壯的身體並不意味著就是一個好的摔跤手”,言下之意,摔跤場上,根據對手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技能,根絕賽局的情況,調整不同的戰略,柔弱也能勝剛強。比賽前,馬哈維亞找來了吉塔此前比賽的錄像,仔細研究每個對手的比賽技能和戰術特征。 

真正優秀的企業家懂得審時度勢,他們知道什麽情況下需要以退為守、厚積薄發,知道什麽情況下需要一鼓作氣、乘勝追擊,這種商業嗅覺是經年累月積累的。大浪淘沙生存下來的企業家們,若想讓接班人實現願景,就必須先培養他們審時度勢、隨機應變的能力。

回到決賽前夜,馬哈維亞沒有告訴女兒具體戰術,只確定了一個目標:“只有冠軍才能被人們記住,成為冠軍你就成為了一個榜樣。如果你只拿到銀牌,很快就會被人們忘掉。”

12

此刻,已經老去的馬哈維亞依然牢記著二十多年前自己內心那個成為世界冠軍夢想,牢記著自己培養兩個女兒做摔跤手的初心。如果他在最初的泥地上練摔跤時,就告訴女兒們這才是終極目標,女兒們肯定就嚇住了。但從村里的冠軍,到邦冠軍,到全國冠軍,最後再沖刺世界冠軍,終點已經就在眼前。

像吉塔和巴比塔一樣,她們在父親的培養下更上一個臺階。多數二代,也更願意成為“創二代”。不過,福布斯公布的全球100強家族企業中,目前還無一內地企業上榜,中國企業家中還缺一個馬哈維亞這樣的角色。

最典型的例子是娃哈哈集團,宗慶後已經72歲了,他是位老人,和他一起老去的還有整個管理層,以及娃哈哈的一套體系。宗慶後的女兒宗馥莉早在2004年就進入娃哈哈管理層,但宗慶後依然是娃哈哈帝國真正的皇帝。他們父女之間,也多次爆出過分歧。

最新消息是,宗馥莉用其實際控制的恒楓資本,預計花費5.73億港元買下中國糖果。這一舉動也被外界解讀為宗馥莉欲借中國糖果登陸資本市場,這與宗慶後的理念相差甚大,他一直宣稱的“不差錢,不上市”。因此宗馥莉買殼,有人認為是她自立山頭的第一步,因為“糖果”的業務也是食品,日後宗馥莉比較容易註入娃哈哈的業務。結果娃哈哈很快就出面澄清:收購中國糖果是宗馥莉的個人行為。

如果想讓宗馥莉真正成為“創二代”,宗慶後一定要看看這部電影。這位72歲的老人,就不要繼續在摔跤場上戰鬥了,他所要做的就是:喚起女兒的自覺意識;抽離自己的角色;只需要描繪出一個明確的願景。

最後,他最理想的臺詞,應該馬哈維亞撫摸著女兒頭發所說的:你是我的驕傲。

13

摔跤吧爸爸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08

《摔跤吧,爸爸》內地票房突破十億,印度電影的勝利以及背後的中國贏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31/163350.shtml

《摔跤吧,爸爸》內地票房突破十億,印度電影的勝利以及背後的中國贏家
三聲 三聲

《摔跤吧,爸爸》內地票房突破十億,印度電影的勝利以及背後的中國贏家

在中印兩國文化交流不斷深入的當下,“一帶一路”對於兩地電影人,都是一次好機會,《摔跤吧,爸爸》可能沒法在短時間內複制,但兩大市場或許能夠打造出更多的“孔雀山影業”。

來源 |  三聲(ID:tosansheng)

文  | 秦泉 

多年後回首這個端午節檔期,大多數中國觀眾印象最深的,可能不是《加勒比海盜5》以及眾多位置“尷尬”的國產片,而是一部印度體育勵誌片,以及它帶給這個市場的變化和驚喜。

在上映第26天後,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在5月30日接近中午時,內地票房成功突破十億元大關。

21.webp

作為首部非好萊塢十億級票房電影,中國市場之路也帶了些勵誌色彩。上映之初,由於協助發行方華影天下的特殊身份,眾多媒體將焦點對準萬達院線的排片冷遇,以及這部影片的保底發行模式。

而這些在深度參與方創世星看來,都是對《摔跤吧,爸爸》這一項目的錯誤揣測。“我們創世星協助了中影引進這部影片,並承擔宣傳統籌工作,華夏是電影發行方,華影天下只是協助發行。”創世星總經理何巍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十億票房的最大贏家應該是華夏發行。

此外,對於中印兩地電影人來講,《摔跤吧,爸爸》為中國和印度這兩大市場的合作帶來了更多想象空間。

2014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印,雙方高層領導人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此後中印兩地電影人在項目合作中有了更深層次的交流。第二年,《功夫瑜伽》等合拍項目立即“上馬”。

成立於2012年的創世星是這一領域的典型先行者。過去幾年間,這家專註引進印度電影的“批片”公司,協助引進了《腦殘粉》、《巴霍巴利王:開端》、《摔跤吧,爸爸》等印度影片,經歷了印度電影在內地市場從“無人問津”到火爆市場的整個過程。

2016年,創世星的創始人柳權成立了孔雀山影業,這家電影公司的合夥人既有印度電影人帕薩,也有在合拍項目中建立聯系的明星王寶強。在何巍看來,以制作中印合作項目為主業的孔雀山影業,代表著中印兩國電影交流將進入另一個維度,即通過中印合拍制作出同時適應兩國市場的電影項目。

在電影《摔跤吧,爸爸》持續“霸占”單日票房榜的幾日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找到了這部電影進入中國的真正“操盤手”、創世星總經理何巍,同我們一起聊了聊這部電影背後資本局,以及中印兩國電影市場深度合作的未來和機會。

“最大的收益方一定是中影、華夏以及創世星”

22.webp

十億票房大片《摔跤吧,爸爸》進入中國,背後的幾方推手包括:中影進出口公司,華夏發行,創世星和華影天下。

內地引進片放映制度規定,中影和華夏是官方確認的唯一有發行海外電影資格的公司,所有的民營公司全部都是以協助的方式參與其中。

而此次《摔跤吧!爸爸》是中影集團進出口公司負責引進,宣發則由華夏電影發行公司負責,創世星作為協助引進電影和協助宣傳統籌參與到項目中。何巍說,因此這個項目中,最重要的參與方是中影引進、華夏發行和創世星。

“最大的收益方一定是中影、華夏和我們,前者主抓引進和發行,我們協助引進並做宣傳統籌。”何巍認為,這一點不應該有任何異議。

他的“不爽”來自在這部電影剛上映時,很多媒體將焦點對準“明星公司”華影天下。何巍說,事實上華影天下只是協助發行的角色,以及在此基礎上,基於發行成本和區域的商務合作,承擔了部分的宣發投入。

電影上映初期,這部電影遭遇的萬達院線低排片,讓外界將華影天下在其中的角色重要程度想象得過並且複雜。“華夏發行在這個項目上的人手不夠,需要一個協助發行方進來,這個時候華影天下正好合適,去落實一些地面的推廣發行。”何巍說。

在何巍看來,之前部分媒體對於華影天下在這個項目中的報道,都屬於煞有其事的瞎猜。《摔跤吧,爸爸》交由華影天下發行並不是同某位高層的私交比較好,而低排片更像是一次“誤傷”。而何巍猜測,萬達院線在開始時低排片源於對非好萊塢影片的冷遇,同時也不排除這是排片經理們的錯誤揣測“聖意”的做法。

何巍回憶說,引進《摔跤吧,爸爸》的故事開始於2014年年底,在中印電影交流升溫的大環境下,廣電總局希望引進幾部印度片在內地上映。而此時,在這一垂直領域深耕了兩年的創世星,承擔了協助中影進出口公司引進片源的工作。

實際上,2016年7月內地上映的《巴霍巴利王:開端》和正在熱映的《摔跤吧,爸爸》,都是中影進出口公司和創世星年度引進計劃中的項目。

“早在去年11月,《摔跤吧,爸爸》剪輯等後期還沒有全部完成的時候,我們就決定引進這部影片了。”何巍對《三聲》說。

還沒完全看片就決定引進,這同時否定了先前媒體報道的這部影片采取的保底分賬的發行模式。在何巍看來,無論這部影片的內地票房是多少,都是一部買斷片,同之前引進的印度電影如《巴霍巴利王:開端》、《腦殘粉》在引進成本上沒有大的區別。

但另一方面,在中印電影的深度交流的背景下,中印雙方在一部“買斷片”中扮演的角色正發生著改變。

具體到《摔跤吧,爸爸》,“雙方是共同參與到整個過程中來的”,例如在這部影片的內地版版本中,重新剪輯的工作便是由男主阿米爾·汗的印度公司“操刀”。“阿米爾·汗為了滿足內地觀眾的觀影習慣,將影片中特別本土的東西去掉,再重新調整影片”,因此內地版整整比印度版少了21分鐘。

這種深度合作也決定了《摔跤吧,爸爸》不是一部完全的“買斷片”。“這次票房的回收有一部分是作為獎勵的方式返還給印度公司,但不是外界猜測的保底。”對於何巍來說,目前的印度影片整體上在內地還處於一個開拓的階段,雙方在此之前對影片都沒有太大的預期,因此也談不上保底發行。

一部手工業作品的十億級勝利

23.webp

阿米爾·汗為拍攝這部電影,暴肥27公斤,又花5個月減肥25公斤

和中國市場更熟悉的工業化好萊塢大片相比,《摔跤吧,爸爸》在內地取得十億級票房的背後,並非印度電影的高度工業化,而是“手工式”的匠人匠心。

影片上映之初,最為影迷津津樂道的便是男主阿米爾·汗為影片爆肥又健身減重的過程。為了飾演老年的摔跤手父親,阿米爾·汗在短短時間內增重27公斤,緊接著要拍攝年輕時候戲份時,又在半年時間內減掉贅肉。

在拍攝期間,阿米爾·汗只有這一部戲。何巍看來,國內影視明星很少為一部戲花掉這麽長時間。從整個影片制作來看,《摔跤吧,爸爸》的劇本開發花了三年時間,之後的拍攝又耗時一年半。

事實上,在創世星所做的宣傳工作中,一開始的營銷思路就主打阿米爾·汗。在阿米爾·汗的北京電影節之行中,背後便是創世星不顧一切地“蹭熱度”。阿米爾·汗的旁邊坐著因《人民的名義》爆火的吳剛,並同鄒市明來了一場跨界對話。

24.webp

阿米爾·汗在北京電影節上與“達康書記”在一起

在阿米爾·汗打下基礎後,《摔跤吧,爸爸》十億票房的驚奇之路,完全靠影片好口碑所掀起的觀影潮。

好口碑首先體現在上座率上。5月5日首映當天,《摔跤吧,爸爸》便以21.4%的上座率高居榜首,並將排片比不斷推高,上映第6天後票房便穩居第一,一直到影片上映第21天,直到上周末《加勒比海盜5》的上畫。

對於何巍來說,《摔跤吧,爸爸》的高票房並不是偶然的爆發,而是漸進式的結果。這部影片的成功離不開之前印度影片在國際上取得的關註度,除此之外,中印擁有的文化相近性,以及區別於工業流水線作品的影片質量,都是其票房的重要保證。

某種程度上,《摔跤吧,爸爸》在內地掀起的觀影潮,正映照著內地電影創作上的尷尬現狀,甚至帶來了集體反思。

在影評人梅雪風看來,電影《摔跤吧,爸爸》根植於印度土壤的現實寫實正是其最可貴的地方。“影片中真實人物的處境,是成千上萬(印度人)的縮影。這里面有印度根深蒂固的男女不平等問題,有官僚體系的腐敗問題,有巨大的貧富差距和城鄉二元對立……”。

有深層次對印度現實問題的撻伐,有勵誌的人物成長故事,正是這部影片受到內地觀眾認可的所在。這也是梅雪風橫向比較內地電影產生的落差感,“當別國的電影總是試圖與現實搭上點關系時,我們的電影更願意龜縮到壯觀的意淫里”。

在《摔跤吧,爸爸》上映的第五周里,這部印度片依然保持著對新上映國產片的“碾壓”。單日票房超過《蕩寇風雲》、《“吃吃”的愛》以及《夏天19歲的肖像》三部影片的總和。

對於何巍來講,在協助中影進出口引進過程中挑選到這部影片並不難。“印度電影的產量非常大,但它工業金字塔的體系比我們完備,這類電影以前是不考慮國際市場的,但金字塔頂端的電影因為這些年往國際市場走,就會制作一些突破寶萊塢電影的東西”,在何巍的計劃中,創世星和中影進出後的計劃就是將這些金字塔頂端的作品挑選出來。

事實上,印度的電影走國際化的初心,最直接的刺激來源於2008年奧斯卡作品《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這部影片雖然出自英國導演之手,但故事是印度人的“美國夢”。

在何巍看來,除了挑選印度金字塔塔尖上的電影,另一個標準就是選擇民族、地域特色十分明顯的制作,“和中國電影不一樣,但是也很好的東西”。《摔跤吧,爸爸》正滿足了這個標準,“這里面有印度的家庭觀念,父母和孩子情感的表達”。

事實上,中印兩國的文化底色是趨同的,但印度電影率先拍出了商業和現實性結合的作品,才帶給內地電影市場深刻的啟發。

正如騰訊影業總經理陳洪偉在朋友圈寫下的這段話,“這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相,工業看到和好萊塢的差距,手工業看到和寶萊塢的差距,如果文明是讓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們最好收起我們野蠻的驕傲,正視我們的不成熟和稚嫩”。

“不再是只做傳統的印度批片生意”

南印度影片《巴霍巴利王》,創世星將引進其下一部在內地上映

票房成功讓何巍對未來有了更大的期許,“明年我們再做可能15億、20億都有可能”。

創世星終於在成立5年後迎來機遇。在此之前,印度影片的中國市場存在感一直較低。2011年,在國際上擁有很高知名度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在內地上映,這部口碑力作僅在內地取得了1398萬元的票房,更多的影片在1000萬之下,《腦殘粉》152萬,《新年行動》225萬,《巴霍巴利王:開端》749萬……

一次較大的突破出現在2015年,當年5月內地上映的《我的個神啊》。“印度片在內地的票房,大家都認為天花板是3000萬,《我的個神啊》也是和華夏一起做,做到了1.18億,後來大家認為印度片的天花板可能是一個億。”何巍對《三聲》說。

某種程度上,印度電影在內地市場逐漸取得的成功,應該歸功於印度電影人對海外市場的不斷嘗試。《巴霍巴利王2:終結》這個月在北美上映一周後,票房便躋身前三,成功打入北美市場。而《摔跤吧,爸爸》宣發過程中,男主阿米爾·汗在內地做的訪問比他在印度本土上還要多。

事實上,在印度電影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的同時,中印電影文化交流也迎來好時光。相比較中日、中韓間因為不穩定的政治關系帶來的文化層面影響,中印兩國在電影文化交流上,近年來一直在穩步推進。

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印的第二年,“中印電影合作通氣會”在北京召開,《功夫瑜伽》、《大唐玄奘》以及《大鬧天竺》成為首批中印合作電影項目。

創世星也發現了為中印合拍項目做“落地協助拍攝”這個新市場。“中方劇組過去,我們和寶萊塢溝通,哪些可以用當地的工作人員,哪些廟宇是可以進去拍攝的,創世星都在里面做輔助和溝通的作用”。

創世星因此深度參與了《大鬧天竺》和《功夫瑜伽》這兩個項目。“我們不再是一個傳統的做批片的生意,而是一個中印電影交流的平臺”,何巍對《三聲》說。

在創世星不斷探索中印影片“交流”的背景下,另外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則更顯重要,2015年籌備,2016年成立的孔雀山影業。兩家公司擁有同一個創始人柳權,創世星主要做影片引進生意,而孔雀山影業要做中英合拍、合作項目的開發與制作。

他同時認為,某種程度上,孔雀山影業所作的事情正代表著中印電影產業進入另一個更深層次的合作空間。

值得註意的是,孔雀山影業擁有兩位重要的股東合夥人,印度電影人帕薩和明星王寶強。王寶強是在拍攝《大鬧天竺》時同創世星有著很好合作,後者隨即投資入股了孔雀山影業。帕薩則是電影《巴霍巴利王》的制片人,據《藝恩》報道稱,帕薩與印度TOP5的電影公司都有密切的合作關系,此前曾幫助《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巴霍巴利王》及此次的《摔跤吧!爸爸》等多部印度電影進入中國市場,因此孔雀山影業在中印電影合作交流上有著天然的良好基因。

何巍則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透露,目前孔雀山影業已經有兩、三部影片在籌備了,其中會用到兩地的導演、演員共同參與。

“舉一個例子,我們正在做的一個片子是印度的一個園長因為他的動物園經營不下去了,來中國偷熊貓,然後返回到印度的故事。”在何巍看來,這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印兩國深度協作的項目,同時具備在中國和印度兩個電影市場規模放映的可能性。

事實上,此前中印電影交流,無論是“一帶一路”政策下拍攝的《功夫瑜伽》和《大鬧天竺》,並沒有真正打開印度市場。2016年2月在印度上映的《功夫瑜伽》,首日票房僅為400萬人民幣。在當地觀眾看來,影片對印度文化的理解太過流於表面。

或許,在中印兩國文化交流不斷深入的當下,“一帶一路”對於兩地電影人,都是一次好機會,《摔跤吧,爸爸》可能沒法在短時間內複制,但兩大市場或許能夠打造出更多的“孔雀山影業”。

《摔跤吧,爸爸》 印度電影 中國贏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039

知名制片人公開懇請排片 可惜你的片子不是 《摔跤吧!爸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30/1111937.html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端午節假期前兩天(5月26日),大盛國際傳媒總裁安曉芬發出的一條微博奪人眼球,洋洋灑灑數百字,大意是懇求全國影院的經理們,多給國產片一些排片空間,不要讓國產片死在起跑線上。彼時,安曉芬首次擔任總出品人、總制片人的電影《夏天19歲的肖像》將於次日(5月27日)上映。據貓眼專業版數據,該片首映日全國場次占比為5.9%,在當天全國場次占比1%以上的10部影片中排名第6。


▲安曉芬微博截圖

安曉芬何許人也?上述微博開篇,她以制作發行的知名電影為例,對自己做了簡短介紹。事實上,從在張偉平、張藝謀曾攜手的新畫面影業任財務總監,到星美做影院投資,再創業成立大盛國際傳媒,安曉芬在電影行業浸淫頗深,被業內譽為“內地第一女制片人”。

在去年北京電影節上,安曉芬在訪談中曾重點介紹這部影片《夏天19歲的肖像》,並將之稱作是對國產片青春懸疑類型的開拓。

但是,這樣一位頗具情懷和夢想的資深電影制片人,竟然為了一部電影也要到寫信懇求排片的地步?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最近的莫過於去年方勵跪求《百鳥朝鳳》的排片。當時,全國數家媒體聚焦,業內甚至展開了應該如何拯救文藝片的大討論。

然而,在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看來,《夏天19歲的肖像》與《百鳥朝鳳》或有不同。相比商業片,《百鳥朝鳳》這樣的文藝片在院線排片上存在天然的劣勢,院線影院在商言商情理之中,文藝片更需要政策層面的扶持,這也是為何在方勵一跪之後,有了全國首個藝術院線聯盟的成立。


▲方勵驚天一跪,讓《百鳥朝鳳》的票房起死回生(CBO中國票房/圖)

但《夏天19歲的肖像》是商業電影,在這一點上,它與同期上映的商業片之競爭是處於同一個起跑線的。在影片上映那天(5月27日),同時有《蕩寇風雲》《“吃吃”的愛》等其他5部國產商業片首映,除了《蕩寇風雲》排片占比為12.2%,其他這幾部國產片的排片均沒有超過10%。在國產片序列中,《夏天19歲的肖像》並未受到區別對待,6部國產片,它的排片占比排名第4。

當然,讓《夏天19歲的肖像》“輸在起跑線上”的是好萊塢大片《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後者排片高達46.3%,但這幾乎也是近期好萊塢大片與國產片PK時的排片常態。


▲5月27日影片的排片情況(貓眼專業版/圖)

也許,在嘔心瀝血的國產片制片人眼中,這是嚴重的不公平。但我們更需要來看看,這是為什麽?

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國產片實現票房77.66億元,占比53.71%,進口片實現票房66.93億元,占比46.29%。看似國產片總體票房比進口片多了11億元,但是一季度國產片平均單片票房1.36億元,進口片平均單片票房高達3億元。誰的質量更好,觀眾說了算。

當然,一季度仍有兩部國產片至今位列年度票房榜前三,但國產片能在春節檔強勢虐走票房,跟檔期保護不無關系,還有卷土重來的票補。


▲2017年第一季度票房過億的影片(《中國電影報》/圖)

當沒了票補這樣的十全“大補丸”,國產片在4月和5月的頹勢盡顯。4月,《速度與激情8》《金剛:骷髏島》(註:橫跨3、4月上映,此處只計算4月票房)兩部進口片就卷走了近60%的票房。截至今天下午5時40分,5月票房35.67億元,《摔跤吧!爸爸》《銀河護衛隊2》《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三部進口片就拿走了64.7%的票房。

上述不少高票房的進口片是分賬大片,在排片上的確有安曉芬吐槽的極大優勢。然而,票房將破10億元的批片《摔跤吧!爸爸》橫空出世,卻給了國產片新的啟示:高質量也能逆襲低排片。

印度電影在中國院線上映極少,觀眾並不熟悉。《摔跤吧!爸爸》上映初期,在全國的排片占比也被同期上映的好萊塢大片《銀河護衛隊2》碾壓,院線市場份額最高的萬達電影在初期給《摔跤吧!爸爸》的排片占比不足5%。


▲《摔跤吧!爸爸》通過9.2分的高口碑逆襲排片

然而,這部高水準的印度工業電影憑借口碑發酵,刷爆朋友圈,一路超越,將《銀河護衛隊2》遠遠甩在身後。該片上映幾天後,萬達電影持續提升了該片的排片,《摔跤吧!爸爸》上映兩周後,萬達電影竟然還給出了上映期間最高的排片占比27.42%。

如果只論排片占比,《摔跤吧!爸爸》跟大多數國產片們一樣,在跟好萊塢大片的正面PK中輸在了起跑線上。但正如一位資深院線人士在接受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采訪時所說:“一部電影,不是只看排片,更要看上座率。觀眾是會用腳投票的,一部電影好不好,最終由觀眾來判定。有的電影,初期沒有那麽多宣發噱頭攻勢,但質量過硬,最終能證明是部口碑票房雙贏的電影。”

▲上映兩周後《摔跤吧!爸爸》在萬達的排片情況

回頭來看安曉芬為排片呼喊的這部電影《夏天19歲的肖像》。它來自日本推理小說大師島田莊司的一部早期作品,稱得上是一只好IP。安曉芬為此傾註心血,從買下版權到拉來臺灣地區金馬班底制作,連音樂也是出自配樂大師金培達,該片耗資5000萬元,耗時兩年多,拍攝期間安曉芬每周都要飛到臺灣地區去探班。

我們無法抹殺安總的用心和對青春懸疑類型的開拓,但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觀看該片後的感受是,
即便噱頭十足,這部影片仍顯內功欠缺。影片最初將懸疑、青春愛戀交織鋪陳,抓住人心,然而,此後劇情關鍵幾處突轉顯得十分倉促,大有囫圇吐棗拍完小說之嫌。對劇中主角的性格心理刻畫模糊,無論是懸疑,還是其包裹的那個愛情故事,都無法撥動觀眾的心弦,反而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

在豆瓣電影上,該片評分只有5.3,只優於13%的懸疑片,好於8%的愛情片,時光網評分5.8,也沒有及格。貓眼的評分在持續走低,安總在微博說當時評分有9.1,而昨天該片評分只有7.6。


▲截至5月30日19時許,《夏天19歲的肖像》在內地收獲823萬元票房(CBO中國票房/圖)

截至今天19時許,《夏天19歲的肖像》上映4天票房僅有823萬元。按照這樣的票房走勢,之後的排片仍將走低。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摔跤吧!爸爸》上映26天了,全國院線仍給出了17%的排片。

在端午節期間,安曉芬刪除了懇求排片的微博。她在接受采訪時道出發微博的原委:《夏天19歲的肖像》發行與院線溝通過的數字,高於排片的數字,這讓她倍感失望。她還透露,這部影片的宣發到位,尤其是今年加強了整合營銷、新媒體營銷等,並配合路演做得很好,並不是影響院線預期的主因。

影響院線排片的核心是什麽?毫無疑問會是觀眾的反應。如今國產片在營銷、宣發上的創新早已超過了好萊塢,但更像只繡花枕頭,資本不斷投入,產量持續增加,但好片匱乏。不知安曉芬為何刪了微博,但這一次,她似乎並不能像方勵事件一樣,再度引發外界對排片的同情。而呼喊排片,更不是拯救國產片的良藥,隨著中國內地可能將在2018年放開進口片配額,國產片與進口片的對打擂臺還會更加激烈,而要實現《摔跤吧!爸爸》這樣的驚艷逆襲,質量才是核心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55

《摔跤吧!爸爸》票房破10億背後:中國體育電影的長期缺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5/163421.shtml

《摔跤吧!爸爸》票房破10億背後:中國體育電影的長期缺失
文創資訊 文創資訊

《摔跤吧!爸爸》票房破10億背後:中國體育電影的長期缺失

什麽時候國產電影在有錢的基礎上有了技術,在有技術的基礎上又有了態度,我們離佳作也就不遠了。

來源 | 文創資訊(ID:chuangyiyun)

文  | 黃梅梅

回望剛剛過去五月,大多數中國觀眾印象最深的,可能不是《加勒比海盜5》以及眾多“尷尬”纏身的國產片,而是一部印度體育勵誌片,以及它帶給這個市場的變化和驚喜。

61.webp

《摔跤吧!爸爸》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票房、上座率、口碑走出一條上揚的弧線。排片從首日的13.3%一度增長到31.8%,豆瓣評分從8.8增長到9.2,票房26天突破十億大關,甚至超越了在印度本土的總票房,《摔跤吧!爸爸》成為了內地首部非好萊塢十億級票房電影。同時,影片在IMDB評分8.8分、爛番茄收獲96%的新鮮度,也足見歐美觀眾對它的認可。

62.webp

《摔跤吧,爸爸》用實力證明了,唯有好的電影,才能直達人心。而它的成功又恰恰襯托出了,中國體育題材電影的長期缺位。

事實上,在好萊塢乃至世界各地,體育電影都是重要分支,承載了最貼近人們生活的藝術升華。在中國體育產業進入爆棚發展的當下,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麽作為體育薄弱的印度能拍出如此偉大的體育電影,而作為體育大國的中國卻鮮有成功的體育片問世?國產體育電影究竟有哪些欠缺?

《摔跤吧!爸爸》為什麽能火遍全球?

體育題材始終被國際電影界偏愛,它能同時傳達出激情、鼓勵、團結、希望,超越自我,達成夢想,以及旺盛的永不服輸的生命力。這是其他題材很難做到的。而《摔跤吧!爸爸》將這一切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66663.webp

1.真實感人的故事

《摔跤吧!爸爸》是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想通過摔跤運動為國爭光的印度摔跤運動員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退役後,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將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無奈妻子一連四胎生下的都是女兒。在偶然發現了兩個女兒的摔跤天賦後,馬哈維亞頂著世俗的壓力訓練女兒,通過父親和女兒兩代人的努力,克服千難萬險,最終在英聯邦運動會上實現了夢想。

影片傳達出的信息同樣十分現實,國家榮譽、個人夢想、家庭感情、女權解放四大主題,無一不是現實問題。而除此之外,《摔跤吧!爸爸》最打動人的地方,在於它訴說著體育精神的寶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對千軍萬馬走應試教育獨木橋的現狀,《摔跤吧,爸爸》還指出了一條特色教育之路和一種有效的教育模式,給人啟迪,催人上進。

2.國際化的講述方式

即便保留大量的極具印度特征的歌舞,《摔跤吧!爸爸》整部電影的敘事語言依然是標準的國際化的講述方式。正如業內人士所評價的那樣:“這部電影的劇作思維及整個鏡頭語言的組織技術和好萊塢的電影基本沒有差異,如同阿米爾•汗和片中四位女性演員的敬業精神是所有電影工業的一個標準。”

事實上,體育電影在技術手段上也要求頗高,體育電影投資需要一定的專業性和規模性,技術手段和設備要求也很高,航拍、運動畫面都需要符合標準的器材,拍一個愛情片鏡頭可能拍三遍就過了,而拍體育片的動作場景可能拍三十遍焦點都是虛的。

3.偏執的敬業精神

影片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響,不僅因為劇中的精彩表現,還在於演員在劇外的付出。52歲的阿米爾•汗親自上陣摔跤,在影片中要飾演19歲、29歲和55歲三個年齡段。為此,他先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隨後在短時間內從69公斤增肥至97公斤,演出55歲時發福的狀態;之後又在5個月內減掉50斤的贅肉,拍攝29歲壯年的戲份。

阿米爾在4月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時曾表示,“借用服裝道具以及特效不是不行,但我自己感受不到肥胖,作為演員我覺得那不好。”而參與電影的其他演員也都為電影的拍攝進行了長達7個月到一年不等的專業的摔跤訓練,為的就是達到更逼真的效果。

64.webp

《摔跤吧!爸爸》成功背後,國產體育電影的缺失

可以看到,和中國市場更熟悉的工業化好萊塢大片相比,《摔跤吧,爸爸》成績的背後並非印度電影的高度工業化,而是“手工式”的匠人匠心。

那麽,相較而言,中國體育電影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

“經典少、類型少、作品少、獲獎少”,這是國產體育電影給人的印象。在華語片市場如日中天的今天,體育電影的發展總是顯得有些滯後。

回首過往,中國也出現過《少年足球》《體育皇後》《女籃五號》《沙鷗》這樣的經典體育片,曾經激勵著幾代人努力拼搏,但此後再難出“爆款”。

65.webp

66.webp

67.webp

縱然北京奧運會之後,體育片的狀況有所好轉,出現了《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激浪青春》《翻滾吧!阿信》《激戰》等一批作品。尤其是《激戰》,在動作拍攝和表演方面表現優秀,是近年來最好的體育片。然而,電影是一種綜合性的商業化產品,一部影片要想獲得成功,有敘事、場面、宣傳、表演、明星等諸多要素的影響。

所以,盡管《激戰》和《翻滾吧!阿信》都算得上是水準之作,也講述了富有感染力的勵誌故事,但都難以“挑大梁”。他們缺少像《摔跤吧!爸爸》那樣從個人到家庭到社會,展現出豐富的具有民族性和社會批判性的內容,格局自然也就小了。

68.webp

放眼望去,這些年真正能讓人產生共鳴,並且傳為佳話的體育電影實在寥寥。而此前一度盛傳的李娜自傳電影也已然銷聲匿跡……

中國體育電影若要逆襲,需克服哪些短板?

從方方面面來考量,《摔跤吧,爸爸》的成功絕非偶然。當電影產業化發展程度越深,作品類別越會為社會生活形態所決定。人們不禁要問,是因為印度體育很發達嗎?

69.webp

事實並非如此。跟中國相比印度體育十分薄弱。同樣是人口大國,中國自1984年參加奧運會後,已拿到227塊金牌;而12億印度人在過去37年間,只拿過一塊金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印度獲得歷史上第一枚奧運會個人項目金牌,金牌獲得者賓德成為了民族英雄。差距顯而易見!

那麽,是什麽原因,讓一個體育並不強的印度能拍出如此偉大的體育電影,而中國作為競技體育的強國卻鮮有優秀的體育電影誕生?在文創資訊看來,其實這與體育水平的高低並無關系,關系在於電影水平的高低。

那麽,國產體育電影究竟有哪些欠缺呢?

首先,從技術層面來講,體育電影需要記錄運動過程,體現運動美感,對設備有一定要求。比如在記錄高速運動和難度動作時,會使用運動輔助設備、專業動態攝影器材等。而中國電影產業起步較晚,在技術上還比較落後,沒法讓場面“燃”起來。但就目前來說,但目前來說,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想拍一部像樣的體育電影對中國來說已經不是難事。

其次,從創作動機來說,其實中國並不缺好的體育故事,但問題是體育還不是一種主流化的生活方式,在電影人的概念里,體育並不重要,也就缺少了那顆用心去挖掘體育故事的動力。因為電影從業者不關心體育故事,也因為體育從業者,沒能力去駕馭電影這樣的藝術或者商業手段,久而久之,體育電影就在中國沒落甚至銷聲匿跡了。

再者,從專業度上來說,除了技術層面的東西之外,作品在個人實現和國家榮譽兩個主題之間的平衡性上很難把握,或重或輕都難以抓住觀眾心靈,這是一大難點,需要不斷摸索。

最後,從創作環境來說,中國電影是一個商業成功時代,也是一個爛片橫行時代。拋開體育話題不談,有幾部國產票房大片,能像《摔跤吧!爸爸》那樣花心思和精力慢慢地打磨?說到底,是電影人的專業精神不夠。資本、制片人、明星,哪一個不是利益至上?能說好一個故事,就很不錯了! 

事實上,不僅是體育電影,當今影視圈可能最缺的就是“工匠精神”!

文創資訊有話說:

眼下,《摔跤吧!爸爸》的成功,已經讓不少電影人在蠢蠢欲動了。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的中國銀幕將會有一大波體育類題材湧現!不信,走著瞧!

在文創資訊看來,國產體育電影要想出現世界級作品,不能簡單地照樣學樣,跟著《摔跤吧!爸爸》後面就大拍體育片,而是要從整個電影產業的角度思考,學習寶萊塢的運作經驗和創作態度,尤其是要沈得住氣。

體育片投資大,周期長,對演員要求高,51歲的阿米爾汗為了拍攝此片增重再減肥,女演員桑亞•瑪荷塔在片中的摔跤鏡頭不足1分鐘,但是參與訓練長達9個月。而在當下的中國電影行業中,投資人是不允許這種冒險的,演員也是吃不了這種苦的。

所以,什麽時候國產電影在有錢的基礎上有了技術,在有技術的基礎上又有了態度,我們離佳作也就不遠了!

《摔跤吧!爸爸》 中國體育電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42

同樣是高口碑電影 《天才槍手》距離《摔跤吧!爸爸》還有多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23/165673.shtml

同樣是高口碑電影 《天才槍手》距離《摔跤吧!爸爸》還有多遠?
文創資訊 文創資訊

同樣是高口碑電影 《天才槍手》距離《摔跤吧!爸爸》還有多遠?

《天才槍手》好評如潮 卻難成票房爆款?

來源 | 文創資訊(ID:chuangyiyun

文 | 任珊

繼《摔跤吧!爸爸》和《看不見的客人》之後,又有一部非好萊塢引進片收獲了如潮的好評,那就是泰國電影《天才槍手》。截止到目前,該片的爛番茄新鮮度高達100%,IMDB評分高達8.3,豆瓣也給出了8.3分的好評。

微信圖片_20171023115149

10月13日,《天才槍手》登陸內地院線。僅僅用了3天,該片就攬下了過億的票房,刷新了泰國電影在中國的票房紀錄。但從《天才槍手》第二周的表現來看,票房走勢明顯放緩,目前票房尚未超過2億,恐怕難以複制《摔跤吧!爸爸》的票房奇跡。

同樣是高口碑的批片,《摔跤吧!爸爸》能夠憑借高口碑實現票房逆襲,在內地狂攬12.99億票房,躋身年度票房十強。《天才槍手》卻難以複制這樣的票房神話,這是為什麽呢?

《天才槍手》好評如潮 卻難成票房爆款?

剛剛上映3天,《天才槍手》就斬獲了過億的票房,輕松打破了泰國電影在國內保持的票房紀錄。這不得不引發觀眾的聯想,難道這部電影將成為下一個《摔跤吧!爸爸》嗎?

《天才槍手》根據2014年轟動一時的亞洲考場作弊案改編,講述的是了天才學霸利用高智商幫同學作弊,從中牟取暴利的故事。這個題材看似小格局,卻拍出了諜戰片般的緊張刺激感。明快的節奏、淩厲的剪輯,恰到好處的配樂,讓該片把作弊戲拍出了行雲流水的感覺,驚心動魄的觀感比起近些年多數的盜匪片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微信圖片_20171023115200

影片中的作弊方式設計得非常巧妙,利用彈鋼琴的手勢來傳遞信息,在條形碼中暗藏答案等作弊手法,兼具娛樂性與可看性,讓觀眾看得瞠目結舌。影片中的三場重點作弊戲,從格局到作弊的難度和方法都不斷地升級,作弊人數從一個人到整個班,再到最後的隔海作弊,其觀感像是從校園電影切換到了好萊塢間諜片,令人拍案叫絕。

當然,這部電影不僅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也擊中了泰國的教育體制和貧富差距等社會痛點。影片的主角設定為兩類人——貧窮天才和富有蠢蛋,貧窮天才在發現學校的陳腐黑幕後,想要通過作弊賺錢的方式,對抗世界的不公,最終卻只能向現實妥協。曾被他們幫助的富二代們,最後卻穿著考試滿分的T恤開香檳慶功、狂歡,這不得不引發觀眾的深思。

無論是從題材、劇情、制作水準或者口碑來看,《天才槍手》都可以被稱為一部“神作”。但相較於爛番茄100%,豆瓣8.3分的高口碑,該片的票房並非盡如人意。前三天攬下1億票房後,《天才槍手》的票房增速明顯放緩。上映近1周,票房仍不足2億。

就目前來看,《天才槍手》恐怕很難複制《摔跤吧!爸爸》的票房奇跡,票房落點可能會在3-5億之間,難以成為現象級爆款。不過,對於一部僅需50萬美金購入的批片來說,這樣的票房已經是相當可觀了。

“天才槍手”不敵“摔跤爸爸”,背後有何原因?

同樣是非好萊塢引進片,《摔跤吧!爸爸》能夠攬下12億票房,《天才槍手》卻很難複制這樣的票房神話,這是為什麽呢?文創資訊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題材上的局限性:作弊題材受眾有限

《天才槍手》之所以能夠吸引觀眾,主要是在於別出心裁的題材。當國產青春片還在墮胎、出國、三角戀的輪回中感慨青春逝去的時候,這部電影選擇了一個另類的視角——通過考場作弊來講述青春故事,給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

然而,考場作弊這個獨特的題材,註定了《天才槍手》無法成為一部合家歡電影,只能受到小眾範圍內的追捧。畢竟作弊並不是值得宣揚的行為,很難引發大規模觀眾的價值認同。尤其是對於追求“教育意義”的中國家長來說,僅僅看到這個片名,恐怕就很難說服自己帶著孩子走進影院。

微信圖片_20171023115211

相較之下,《摔跤吧!爸爸》屬於體育競技題材,講述的是身為前著名摔跤手的父親訓練兩個女兒摔跤,最終拿下世界冠軍的故事。影片的節奏松弛有度,有溫情有喜劇有燃點,屬於合家歡題材。對中國觀眾來說,影片中展現出的“愛拼才會贏”的勵誌態度,以及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都很容易引發中國觀眾的共鳴。

另一方面,《天才槍手》雖然拍出了諜戰片的既視感,本質上仍然是一部青春片。近幾年,在大量國產青春片的“狂轟濫炸”之後,國內觀眾普遍對這種類型的電影產生了審美疲勞,客觀上影響了《天才槍手》的票房發揮。

2、主演上的局限性:缺乏知名主演的人氣帶動

與《天才槍手》相比,《摔跤吧!爸爸》有一個先天的宣傳優勢,那就是影片主演阿米爾·汗。

阿米爾·汗被稱為“印度劉德華”,除了樣子同樣俊俏、年齡相近外,也是中港臺知名度最高的印度明星。在《摔跤吧!爸爸》之前,他主演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和《我的個神啊》,都在國內斬獲了超高的口碑。對於中國觀眾來說,阿米爾·汗已成為了某種“佳片保障”。有了這位知名演員的人氣加持,《摔跤吧!爸爸》很快就引起了觀眾的註意。

微信圖片_20171023115226

相較之下,中國觀眾認識的泰國演員本來就不多,《天才槍手》的主演又全都是生面孔,很難引發普通觀眾的關註。由於缺乏知名演員的人氣帶動,《天才槍手》在上映前並沒有多少知名度。直到上映之後,該片的口碑在網上擴散開來,才能進一步激發觀眾的觀影熱情。

3、格局上的局限性:對社會弊端的批判淺嘗輒止

《摔跤吧!爸爸》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勵誌故事,這部電影最可貴之處在於揭露了印度的性別歧視問題。印度是一個性別不平等的國家,女性被嚴重歧視,童婚盛行。正如片中表現的那樣,如果男主角馬哈維亞不把女兒培養成摔跤手,她們也會成為性別歧視的犧牲品。

針對性別歧視問題,《摔跤吧!爸爸》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想要告別歧視,女性首先要自己覺醒,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在印度的社會背景下,影片中大女兒獲得的金牌有著更深刻的意義:女性不再是柔弱的被施暴的對象,她們也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爭取到榮譽。

微信圖片_20171023115236

《天才槍手》同樣是借助影片中的故事揭露社會弊端,立意和格局卻不及前者。該片雖然涉及到了教育制度的弊端和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但並沒有對其進行深入的探討,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講述緊張刺激的作弊故事上面。

尤其是在影片的結局中,小琳選擇“棄惡從善”,放棄了作弊行動。當然,這是出於“政治正確”的需要,畢竟作弊行為本身不具有正義性,不值得也不應該被提倡。但是在放棄了錯誤的反抗方式之後,主角並沒有去尋找更具正義性的反抗方式,而是選擇了向命運低頭,這使得影片對社會弊端的批判僅僅停留在表面,顯得有些虎頭蛇尾。

天才槍手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461

富二代摔跤發惡輸唔起保鑣拔槍嚇對手

1 : GS(14)@2016-05-25 04:49:00

俄羅斯一名富二代青年在摔跤比賽中不甘落敗,他拒絕認輸並衝向對手打他,混亂期間,青年的保鏕亮出手槍並在勝方面前揮動,最終比賽要取消。這項比賽由17歲少年阿曼坦夫(Rukman Ahmethanov)的父親贊助;從影片看到,穿紅衫的他被穿藍衫的伊巴金夫(Magomedemin Ibragimov)壓倒地上,裁判宣告阿曼坦夫落敗,但他突然衝向對手並踼他的腹部,兩人扭作一團,要旁人將他們拉開。其間阿曼坦夫的保鏕拿出手槍,並在勝方的伊巴金夫面前揮動。伊巴金夫稱:「比賽完後,我贏了,他跳上我的身。他父親的保安決定保護他,他們看來是百萬富翁」。阿曼坦夫的家族是車臣的富豪家族之一,並控制了大型石油公司。俄羅斯摔跤總會就指,事件令人震驚,令人難以接受,「我們不單震驚,相信事件將來不會發生」,又指會作內部調查,而事件挑釁者會會面臨終身停賽。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24/196252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409

黃榕孖大隻男友玩摔跤

1 : GS(14)@2017-04-10 23:36:07

黃榕、仙樂都和伍淑怡昨日在九龍城參與泰國潑水節活動,原本大會通知有黃夏蕙,對方卻沒有出席。黃榕表示自己很穩陣,會穿泳衣打底免走光,她笑言被潑水不怕會甩身上的假東西,例如眼睫毛,因天氣熱急不及待去玩。黃榕又指最近學泰拳懂保護自己,更自爆已有「大隻佬」男友,比泰國拳王更健碩。問到二人在家可會玩摔跤?她說:「聽落幾好玩喎。」但仙樂都揶揄她玩時別拍片。泰王去年逝世,仙樂都最初也擔心潑水節要取消,她說:「都擔心做唔到呢個活動,所以今年主題係祝福、祈求。」採訪:王連連攝影:沈健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10/199851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9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