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水喉 搶救亞視 王征打龔仁心主意


2013-05-02  NM  
 

 

亞視由王征掌舵後,誤報江澤民死訊被罰三十萬、將電視台當成私人俱樂部、開「洗腦班」,騎呢管理又有新動作,近日有人去信告密,指王征連新聞部記者升遷瑣事,都要干預。王征在「位」三年,亞視不單零收視,更入不敷支年年赤字,「成績」驚人!為解財困,王征早前親自出馬,游說由龔仁心三兄妹主導的華懋慈善基金,入股救亡。有錢有得傾

去年被政府指責干擾亞視運作,明退暗控的王征,眼見家族過去三年來,投放十三億銀彈無法令亞視起死回生,近年廣告收入每況愈下,唯有事事「錢」行先,無論製作或用人方面,只要幫公司搵到生意,便萬事有商量。今年初,王征吹雞搞「洗腦班」,凡違規缺席藝人即時被炒,令公司上下充滿怨氣,他仍一意孤行;但多次遲到的過氣亞姐王欣,卻不曾被開刀。「王欣返學遲到咁多次,但連警告都冇收過,就係因為佢有個內地富貴男友,經常贊助公司大型節目,所以無論佢點唔聽話,都一定唔會俾公司叮走。」一名亞視人說。

年尾有錢開劇

要撲水救亞視,王征機不可失!據知早前亞視製作的清談訪問節目《亞視百人》,邀請到華懋慈善基金的龔中心做嘉賓,王征食住上,乘機搭門路認識了主導基金的龔仁心,斟對方入股亞視。「華懋慈善基金由龔如心遺產管理人變咗信託人,同政府打官司,而家搞緊上訴,王征同人哋講自己跟『阿爺』關係好有偈傾,應該可以幫到龔家,所以近排佢同姓龔嘅行得好埋。」知情者說。對於華懋入股一事,亞視有關方面雖然否認,但內部近日卻收到風,稱公司財務狀況將有轉機。「啲高層冇講明係咪有新老闆入股,但就一味話好快會有好轉,年底仲會有資金開劇,所以大家都冇以前咁灰,好期待。」一名亞視員工 說。

根正苗紅

5O歲的王征,是上海第一豪門盛氏家族第四代成員、有「中國近代工業之父」之稱的盛宣懷曾孫。王征跟母姓,其母王雲飛是八路軍老戰士,繼父舒同是山東省委第一書記,亦是書法家,與毛澤東私交甚篤,也是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的堂姨甥。身為亞視揸弗人的王征更是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榮豐控股的董事、北京市政協副主委,並曾任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內地人脈 甚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71

搶救財政漏洞的英雄

2014-04-21  TCW
 
 

 

新北市》他們為了徵稅公平,承受七千人次抗議

台灣地方財政惡化,昏迷指數低檔徘徊,然而,仍有少數縣市,在縣市長、第一線公務人員努力下,著手阻止財政惡化,成為改善地方財政的模範生。

在地方財政昏迷指數追蹤的十二年中,新竹縣、宜蘭縣及新北市,都是在財政客觀環境不充裕的狀況下,逆向改善的例子。《商業週刊》歷時三個月的採訪,帶回來這些第一線公務員努力的故事。

「貢寮的房屋稅,比板橋很多地方要貴,這很不公平啊!」新北市稅捐稽徵處處長黃育民,回憶四年前決心改革房屋稅時說,地價高,公共設施比較完善的地方,應該要負擔比較高的房屋稅,才符合賦稅公平原則。

路網圖當稅尺,一年多攢七億稅收

這理想,讓房屋稅科忙了整整一年,但是這一年,卻換來一年近七億的稅收。

二○一○年初,因應台北縣升格為直轄市,時任稅捐處副處長的黃育民,認為升格是房屋稅改革不可多得的契機,因為,升格後,鄉鎮變成區,財政權收歸市府,有機會解決長久來的稅制不公平。

要調整房屋稅,「最關鍵的變數是地段等級率」(簡稱地段率)。按理說,繁榮區段的地段率應較高,偏遠區段地段率低。像貢寮的地段率一百三,應該要調降,板橋也一百三,就應該要調高。

在台北縣時代,地段率三年調整一次,負責調整的,都是各地的稅捐分處的稅務員,稅務員依據經驗、主觀判斷,有時,甚至民意代表也會有意見,於是,能不調就不調,長久來,造成賦稅不公現象。

積習要改,並非易事,尤其,這是全台第一例。第一,公平的標準是什麼?第二,方法在哪裡?「老實說,一開始是一籌莫展。」他說。後來,稅捐處企畫服務科長黃逸芳靈光一現,想到看過一些財政論文提到,可以「公告現值」來做為「地段率」調整的參考。

「要公平,就得做出一把尺,讓大家來量,」黃逸芳說。原本以為不難的解決方案,一執行下去,卻反而嚴重「卡關」,因為「門牌」與「公告現值」根本是兩套系統,一群人跟資料堆奮戰了半年,才把這兩項資料扣在一起,計算出「量尺」。

「尺」做出來了,然而,新北市有二千八百條街道,每一條街道頭尾端,因為公共建設不同,商業發展程度不同,地段率也不同,要怎麼才能有效率的一眼看出,這藏在細節裡的不公平?

這時,中央氣象局的「雨量圖」給了團隊靈感。一般氣象雨量圖,都用顏色來區別降雨量大小,綠色沒雨,紅色有雨。

於是,他們請財稅資料中心提供GIS地理信息系統的「路網圖」,用顏色將新的地段率,套進圖裡,抓出偏高、偏低的地方,再請稅務人員到現場,實地勘察,再進一步調整。

技術面的困難解決了,難題還沒結束,開徵後,民眾反彈鋪天蓋地而來。

房屋稅開徵期一個多月,從稅單寄出去那天起,稅捐處一直被罵,抗議電話達七千多通,連調高一百元,都來罵:「我房子一直在那裡,什麼都沒做啊,也沒有要賣啊,」「房子會折舊啊,不公平啊」,一通電話半小時、一小時的罵,重複講一樣的話。

結果,那年房屋稅整整增加了六億八千萬元,更吸引宜蘭縣跟進,高雄縣、嘉義縣前來取經。事在人為,也許就是這群公務員立下的標竿。

宜蘭縣》口袋提案預先做好,多得40億建設費

「宜蘭縣很會搶案子啊,我們也準備跟進!」台東縣縣長黃健庭,這樣稱讚反對黨執政的縣市。

黃健庭口中「很會搶案子」的團隊,不是一般超級業務員,而是由宜蘭縣府參議王建源負責整合的一群基層公務員。

他說,中央分配款通常按照人口來分,宜蘭縣四十五萬人,全台排名第十四名,經費怎麼搶,也搶不過前面十三個大哥。與其仰人鼻息,不如自己捲袖幹事,於是,宜蘭縣政府整合了工務處、建設處、工商旅遊處等好手,成立「搶案團隊」,觀察中央可能發動的計畫,準備好的「口袋案件」,分頭伺機而動。

提早規畫設計,八年大案一次過關

以八年八百億元的治水計畫為例,在中央提出這計畫之前,宜蘭的治水計畫早就花六千萬元規畫好,八百億元預算一推出,宜蘭除了拿到四十億元分配款外,更多爭取到了十四億元費用,「如果沒準備好,你只能拿到設計費,治水進度就慢了。」工務處處長陳春錦說。

「平均投資一成經費,換來九成的中央經費,很划算啊,」王建源說,「我們就像超級業務員一樣,」經常主動出擊,組隊赴中央報告計畫。

再以中央四年一期的「生活圈計畫」為例,宜蘭大約花五千萬元,結果拿到二十四億元,就是因為宜蘭路網已經設計好了,並排好優先順序,剛好中央有預算,一提出申請,中央看到完整的規畫,就很快核准。

宜蘭縣也經常是競爭型案件的贏家,例如,營建署城鄉風貌計畫,一年只補助六個案子,二十多個縣市端出案子來比賽,一個案子兩億到三億元,宜蘭縣幾乎都能入選。

「標餘款」也是他們的「獵物」之一。中央採「滾動式管理」,每年下半年起,中央就會追蹤各地方的工程進度,若是發現進度落後,確定今年無法發包,中央就會把錢收回來,稱為「標餘款」。

接著,中央就會檢視各地方報來的案件,哪一件確定會在年底發包或動工,就會把「標餘款」給該縣市,而宜蘭,經常也是標餘款的贏家,不少案子,就在標餘款挹注下完工。

提早規畫設計,最主要目的不是爭取費用,而是所有的工程不會「急就章」,工程也可如期如質完成,透過良性循環,每次中央有經費,通常會給得放心,因為經費是「用在刀口上」,不會讓中央預算「漏氣」,覺得「又來騙錢了」。

財務年年吃緊,宜蘭的工程卻常常得獎,去年宜蘭河邊的維管束工程,拿下「二○一三國際宜居城市大賽」建築類金質獎第一名,也獲得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公共工程金質獎」。誰說資源缺建設一定爛,宜蘭證明,只要多一點改變現況的想法及行動,後山也可以很美麗。

新竹縣》熬過八百場公聽會炮火,負債年少9億

新竹縣是目前全台唯二發放六千元老人福利津貼的縣市,十六年下來,縣庫從有「盈餘」,到負債四百二十二億元。

「廚房失火了!」四年多前邱鏡淳選上縣長,上任後發現縣府債臺高築,財政惡化,他一度急到公開流淚。為求止血,新竹縣趕快端出老人福利津貼「排富」政策,當時,站在第一線與民溝通的就是當時的社會處處長蔡榮光(現任文化局局長)。

改革16年老人津貼,平衡社福支出

現在想到一年七百場、八百場被罵、被潑水的溝通會,還歷歷在目,他說,「縣長找我當(社會處處長),就是要做『排富』的事……。以我家經濟過得去的情況,兩個老人家,都有領耶,這需要嗎?」

新竹縣共有五萬四千多人領老人福利津貼,排除軍公教、老農及有公告現值五百萬房地產的六十五歲老人後,剩下五千位中低收入戶符合資格,與九成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家為敵,縣府團隊壓力空前。

「像吃十六年嗎啡,要戒毒,一開始毒癮會發作,會有情緒性反應。」蔡榮光說。

縣府團隊有了心理準備,便開始擬說帖,下鄉、跑社團溝通。當時一位鎮長跟蔡榮光說:「你走到哪,都會被人罵!」明知炮火隆隆,他還是硬著頭皮全縣跑透透,甚至帶「伴手禮」降低火藥味;伴手禮是指,縣府有編列一萬到兩萬元的活動補助費,贊助民間社團,但,通常講到「財政惡化」、「會有新財政措施」時,民眾就聽不下去了,「你不要講太多啦,告訴我們,縣長什麼時候要發(老人福利津貼)就好了!」場面火爆。

每一場溝通會進行一半,邱鏡淳的隨扈會先打電話給蔡榮光,問問現場情況:「ㄟ,怎麼樣了?氣氛如何?」只要他說:「穩住了,」邱鏡淳才會出面。

溝通了一年,反對聲音慢慢少了,老人家慢慢習慣「沒有六千元的日子」後,負債也從四百二十二億元,降到三百九十五億元少了近三十億,平均每年少九億,排富讓債務不再攀高,縣府才有餘力蓋了兩所小學,增加中低收入戶的福利,也辦了全民社會保險,社福支出不再過度向老人傾斜。新竹縣過去連續五、六年,蟬聯內政部社會司社福績效考核,全台唯一丙等,排富後,立刻升為甲。誠意加上努力,變成了新竹縣對付財政困窘的獨特配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52

當韓國下海搶救 台灣誰會先受重傷?


2014-11-10  TCW  
 

 

當三星陷入低潮,將對台灣帶來什麼樣的連鎖效應?接下來的文章,我們將從五個層面去全面剖析。

先看韓國經濟受創,對台灣總體競爭力的影響。

韓國用貶值救三星除了傷到薄利電子業,也傷到傳產業

一場貨幣貶值競賽,看來已經在所難免。

因應三星與現代集團的財報失色,今年十月第一週,韓元兌美元就急速貶值一.二七%,居當週亞洲貨幣跌幅之冠,韓國政府想用貶值救出口,態度非常明確。

今年下半年,日圓兌美元貶幅近九%最高,韓元逾五%緊追在後,新台幣貶幅一.八五%,表現相對強勁。但隨著日本央行十月三十一日宣布擴大量化寬鬆(QE)規模,讓日圓貶破一百一十日圓兌一美元關卡,創七年新低,韓元再貶的壓力大增。

韓國有不得不跟進的壓力。十月底,韓國公布第三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已經連四季低於一%,不僅如此,出口金額更比上季減少二.六%,是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大降幅。

關鍵在於,牽動韓國約四分之一出口總額、最重要的出口國──中國,今年正因為經濟成長放緩、房市不振等因素,對韓國的鋼鐵、面板等產品需求大減。

若韓國經濟一路壞下去,韓國政府的貶值力道恐將增加。元大寶華綜經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指出,從金融海嘯後,韓元的升貶幅度來看,韓元貶值至一美元兌一千一百五十韓元是有可能的,也就是仍有約一○%的貶值空間。

「很緊張啊!我們也很怕韓元大貶,面對客戶採購,一(跟韓廠)比價、就輸了!」一家晶片大廠業務主管說。一旦韓元貶值幅度比新台幣多了一五%,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形同韓國公司不費吹灰之力,就將成本減低了一五%,這對毛利微薄的電子業而言,是何等大事!

影響所及,就連工具機、鋼鐵、紡織等,沒有與韓國直接競爭的傳產業,也可能因業界報價下跌、擠壓獲利。

這是三星危機牽動的第一圈漣漪。而當其展開反撲行動,以下的四個產業,也正展開連鎖效應。

十月上旬,三星宣布啟動平澤晶圓廠計畫,近一百五十億美元的投資額,創該公司史上單一廠最高紀錄,極可能生產記憶體。消息一出,引發業界譁然,因為此舉暗示將引發激烈價格戰。

三星透過加碼半導體,挽救獲利的策略不令人意外。今年第二季半導體營收對三星整體貢獻度雖僅一七%,卻能挹注約四分之一的營業利益,而且第三季財報顯示,半導體的營業利益率已是手機的三.二倍。

這樣的策略,從三星高層結構也可窺知一二;自執行長權五鉉以降、到面板事業群主管,全都出身半導體部門。而且蓋一個晶圓廠兩年就能量產,投資一座面板廠卻可能需要五年;整體來看,三星回防的第一選擇,就是半導體。

衝擊1》晶圓代工 影響指數:●●●○○台積電的蘋果訂單 這季恐被三星搶回

三星:二○一三年全球市占率第四,約九%台積電:二○一三年全球市占率第一,約四六%觀察時點:今年底,三星能否奪回下一代iPhone處理器訂單

其顯而易見的攻擊標的,就是台積電。

張忠謀對三星的評論,一路從「雷達上的一個光點」升級為「可畏的對手」、「很大的競爭者」。雙雄的競爭,隨著今年台積電取代三星、成為蘋果iPhone處理器的晶圓代工廠而升高。

每年九月,是蘋果發表新產品的時機,由此回推,下一代iPhone處理器的訂單,最晚今年底就得決定。

此刻,台積電正陷入嚴峻的iPhone訂單保衛戰。

今年台積電約七千六百億元營收中,外資分析師估計,蘋果訂單貢獻約一成,應是僅次於高通等的前三大客戶,也是台積電前三季營收年增率約兩成的驅動力之一。

相較於台積電全年產能滿載,掉了蘋果訂單的三星,原本專為蘋果打造的美國德州晶圓廠,今年的產能利用率卻不到七成,還必須大減資本支出二五%。

對三星而言,搶到蘋果訂單,不僅是燃眉之急,甚至是救命符!為了營造勝利氣氛,十月初,三星大型積體電路部門(System LSI)總裁金奇南(Kim Ki-nam),甚至在首爾總部暗示,明年新晶片若對蘋果出貨,獲利將會好轉,讓外界一度以為三星已確定出線。

除了放煙霧彈,三星還用蛙跳策略,想把蘋果訂單從台積電的嘴裡硬生生搶回來。說穿了,三星就是想透過技術大步超越台積電,後來居上。今年你用二十奈米拿下蘋果訂單,明年我就用全球最先進的十四奈米來爭寵,而且報價還比你再低兩成。

表面上,這一局三星的贏面大過台積電;但根據客戶端透露,三星所祭出的「壓箱寶」十四奈米,目前的良率仍低於一○%,相較於此,以十六奈米技術搶單的台積電,據悉其晶片體積,能縮小到與三星的製程差不多,而且良率已超過五成,遠比三星穩定。

這一季,三星能否順利復仇變數仍大,但它的一舉一動,正牽動著占台股一三.三%權值比重的台積電走向。

「三星是當前跟我們競爭得很厲害的對手。」--台積電董事長 張忠謀

「明年持續看好台積電,但像今年成長兩成以上機會不大。」--大和國泰證券科技行業研究區域主管 徐禕成

衝擊2》DRAM 影響指數:●●○○○打破恐怖平衡 台廠好日子喊停

三星:二○一三年營收約新台幣七千二百億元華亞科:二○一三年營收五百九十億元觀察時點:各家大廠明年第二季製程轉換是否順利

三星力挽狂瀾,還直接衝擊台灣另一個產業──DRAM。

場景拉到韓國水原市,三星總部。距此不遠是三星即將量產的晶圓廠S3(Line 17),沉重龐大的半導體機台正在裝機,最快今年底就可投產;研究機構DRAM eXchange 研究協理吳雅婷估計,明年下半年,其將為全球DRAM產業增加約五%的產能。更懾人的是,三星才剛宣布啟動的平澤廠,也極可能投入DRAM、快閃記憶體的生產。

全球龍頭三星大動作,讓其他兩大記憶體廠──美光與SK海力士繃緊神經。SK海力士在韓國利川的新廠已進入完工的倒數計時,預定明年中移入機台;美光則持續微縮製程,靠提高生產效率來增加產出。

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DRAM業好不容易維持的恐怖平衡,看來正逐步瓦解。

近年全球記憶體整合到只剩下三大巨頭,大家都自律擴產,深怕重蹈之前競相增產、殺價的覆轍;但現在,隨著三星的反攻,記憶體供給將持續增加。另一方面,這幾年記憶體倚賴最深的應用──智慧型手機,明年預估將成長趨緩,使用量大減。

根據研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估計,今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還會比去年增加約二四%,但明年的成長率只剩下一三%至一六%;其中,使用大量記憶體的中高價手機,主打的歐美市場已經趨近飽和,成長率將低至個位數。

「(三星)對半導體產業帶來威脅,但對台灣DRAM影響不大。」--華亞科董事長 高啟全

「明年受供給增加、需求減緩兩端的擠壓,DRAM業近兩年好光景不再。」--大和國泰證券科技行業研究區域主管 徐禕成

衝擊3》智慧型手機 影響指數:●○○○○三星打低價戰 台廠獲利被擠壓

三星:二○一四年Q2全球市占率二五%,排名第一宏達電:二○一四年Q2全球市占率一.九%,全球第十五觀察時點:明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三星高階機的市場反應

三星這次遭遇最大的難關,是在手機市場,但台灣吃到三星手機訂單的業者並不多,因此對供應鏈衝擊有限。

反而是這次被韓國官員點名,打敗三星的廠商之一:中國小米科技,其相關供應商可能受惠。

目前看來,即便三星展開反擊戰爭,短期內仍無法阻擋小米成長的態勢。今年第三季,小米首度成為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品牌後,明年預估出貨量將比今年大增六成以上,挑戰一億支;在此之前,只有蘋果、三星兩個品牌能超越一億支。

這對台灣的影響是,目前供應零組件給小米的業者,包括手機處理器聯發科、相機鏡頭大立光、觸控晶片F—敦泰、驅動晶片旭曜與聯詠,以及負責組裝的英業達與鴻海旗下的富智康等公司,明年業績都吃下一顆定心丸。

只是,在這場三星戰敗,而中國廠商勝出的戰局中。台灣手機供應鏈雖然營收會成長,但獲利卻可能出現「虛胖」。

關鍵在於,中國品牌一向以三百美元以下的中低階市場為主,台灣供應鏈的獲利空間,更可能隨著單價的持續下滑,進一步被壓縮。

至於品牌廠宏達電與三星一樣,被中國強敵進逼,明年仍將陷入苦戰。

「三星依然是強勁對手,但各地區在地品牌(如中國本土手機品牌)也得同等注意。」--華碩高階主管

「中韓競爭下,台廠做中國手機代工供應鏈營收會提升,但獲利可能會被擠壓。」--日系外資報告

衝擊4》面板 影響指數:●○○○○專攻大尺寸 共同對手是中國

三星:二○一四年Q3全球市占率一九.八%,市占第三群創:二○一四年Q3全球市占率二○.四%,排名第二觀察時點: 明年Q3,中國產能逐步開出的市場影響

對台灣面板業而言,金融海嘯時,韓元大幅貶值,讓三星為首的韓廠報價一日三市、最終跌破台廠成本線的經歷,是場揮不去的夢魘。面板雙虎群創、友達幾乎連年大虧,直到去年才反轉。不過,三星這次若是反擊,對台灣的直接影響,可能已經沒這麼大,因為雙方戰場不同。

金融海嘯後,三星的營運重心轉移到手機上,大尺寸面板排名從六年前的第一名,掉到現在的第三名。相對於此,台灣面板雙虎則主打4K2K高階電視,在特定大尺寸面板的市占率與技術,甚至有領先韓國的趨勢。

台灣要慎防的,反而是中國。

明年底,中國將有八座八.五代廠開出。一位面板大廠前執行長表示,第一個警訊將出現在明年第三季,即便中國面板廠短期難在高階市場與台灣競爭,但犀利報價仍將擾亂市場。

一場正在開打的回防戰爭,讓我們得以重新檢視台灣各產業的競爭力。三星的實力仍不容小覷,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戰爭中還多了新角色:中國企業。後續,若三星對中國對手,如小米展開更激烈的殺價戰,夾在中間的台商,勢必須更步步為營,才不會在雙方的大戰中,成為第一個犧牲者。

「比起三星,LG反倒是威脅。」--群創內部主管

「樂觀看待,明年整年將持續缺貨,中國新產能將被大尺寸(面板)需求抵消。」--Display Research副總裁 謝勤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93

《選後檢討》空前慘敗後 搶救台灣沉淪的最後機會 馬總統最後五百天 非做不可的三件事


2014-12-08  TWM

這次九合一大選慘敗之後,到馬英九正式卸任總統,還有五百多天,在立法院擁有多數席次的國民黨,仍然有推動改革的條件。

馬英九若有心挽救自己的歷史定位,就從最該推動的改革下手吧!

撰文‧楊卓翰、蔡曜蓮

還沒結束!這次選舉,執政黨雖大敗,不過從選後第一天開始,到後年五二○總統卸任,還有整整五三七天,這段時間若做得好,二○一六年大選仍有一搏機會。

總統馬英九在十一月二十九日晚上的敗選感言說:「勇往直前,加強改革。」確實,選舉結果顯示人心思變,台灣需要啟動徹底的大改造。但問題是,方向在哪裡?要改造什麼?

五百多天不可能什麼都做,找出最重要的三件事,集中火力才可能成功。

推動憲改︾把握國會優勢,一次終結政治亂象首先,行政院院長江宜樺辭職,承認敗選是因為「施政未獲民眾滿意」,施政和民意有這麼大的背離,反映出的正是台灣憲政體制問題。施政單位是行政院,但行政院院長卻是總統任命,也不用經過民意機關同意,結果就是為了實踐總統意旨,而背棄民意。

總統有權無責,不需要到立法院面對質詢,行政院長有責無權,台灣落入一個「既非總統制也非內閣制」的權責脫軌制。

這樣體制的荒謬性,在前總統陳水扁主政期間最為凸顯。當時陳水扁雖然是總統,但民進黨在國會是少數黨,許多政策遭國民黨杯葛,施政難以展開。

現在國民黨已經輸掉地方選舉,到了二○一六年,不論國會與總統選舉誰能取得執政,問題都可能重演。當總統與國會是不同政黨,更可能發生立法院多數黨為反對而反對,再空轉四年。

反觀內閣制的日本,就文明地面對這個問題。在今年十一月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為延後消費稅造成黨內外爭執不下,眼見立法機制就要停擺,他毅然決然宣布解散國會,重選議員及首相,將重大爭端的決定權還給人民。

選後已有不少政治人士倡議,應立即著手進行修憲,如民進黨前主席蘇貞昌、國民黨立委賴士葆。

台灣要走向內閣制或總統制,需要社會共識,但修改中央政府的體制和配套,例如下修二十歲的投票年齡門檻至十八歲,都是當務之急。

馬總統應該把握國民黨在立院多數的優勢,推動憲政改革,根本解決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有責無權、執政者無法獲立院支持的政治亂象。

年金改革︾「少拿、多繳」,不再剝削下一個世代這次選舉展現了公民力量,是對台灣政治長期以來無法反映民意的大反撲,而種種議題中,又以世代間的不正義最受關注。事實擺在眼前,年輕世代要領到退休金,幾乎不可能。勞保將在二○二七年破產,軍公教最快一九年破產。從台灣少子化的人口結構來看,退休金都應該往「少拿、多繳」的方向改革,年輕一代繳的公勞保費,才不會被這一代取用殆盡。

勞工保險在○九年改為年金,退休的一輩,什麼都不用做,就可多領一.五倍退休金,潛藏負債就因為這項政策,增加二兆元。

軍公教退撫制度方面,在現有的體制下,台灣軍公教是全世界數一數二所得替代率最好,少部分甚至超過一○○%。不僅如此,他們平均退休年齡不到六十歲,退得早領得好,總共已經有六兆元規模的潛藏負債。原本改革透露曙光,考試院前院長關中在一三年將年金改革方案送進立法院,但至今仍被立法諸公束之高閣。

現在主政者已經知道,靠增加負債來成就上一個世代的選舉勝利,在下一個世代的選舉就會慘敗。執政者要結束世代剝削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就是完成馬英九的承諾,推動年金改革。

組織再造︾政府瘦身、人事精簡,才能提高效能馬英九上任後,大力推行歷任總統都推不動的「政府組織再造」,把原來三十七個部會降到二十九個。表面上看,改革好像往前跨一步;事實上,從公務人員的數目與政府效能的提升,都看不到成果。

先拿部會數目來說,即使台灣降到二十九個,但日本政府部會數字是十一個,韓國與美國相同為十五個,中國二十七個,台灣還比對岸的中國多。

《行政院組織法》於二○一○年修正公布,一二年實施。一○年,台灣中央與地方的公務員總數為八十三萬,政府人事預算是三八八三億元;現今公務員人數約九十萬,最新出爐的人事總預算則為四○九三億元。也就是說,在《行政院組織法》公布四年後,部會名目上是少了八個,但政府瘦身卻功敗垂成,公務員不僅未減少還反增,人事費用也節節升高。

而台灣公務員占勞動人口七%到八%,對比日韓皆在六%左右,台灣公務員占總勞動人口比率偏高。

政府組織再造的目的是要根除組織疊床架屋,事權不統一,但如今改革只是換了部會名稱,花錢重新印名片。例如:原本外界期待很高的海洋委員會,是為了台灣海岸線整體的規畫保護,但結果卻只是被裁掉的海巡署所組成,海岸地區的規畫還是落在環保署與營建署等其他單位。政府改造只有花錢卻沒解決問題,這種改革當然得不到民心。

除了以上三件事,眼前馬英九將面臨的挑戰,就是十二月二十五日當選人就職後的「議長選舉」。

這次執政黨不只輸了縣市首長選舉,在縣市議長選舉中,藍營在地方議會勢力也大幅衰退。在台灣二十二個縣市中,國民黨首長與議會雙贏的「完全執政」,只有新竹縣、苗栗縣、台東縣;另一邊,民進黨只在高雄市全面執政。

兩黨議員席次都未過半又不相上下,這次議長選舉恐怕是最激烈的一次。

在市議員選舉時,幾乎各縣市都有檢調單位偵查賄選、收押候選人;甚至有不少議員,在十一月二十九日晚上當選時,還在被檢調單位羈押,蹲在牢房裡慶祝。

馬英九政績乏善可陳,唯一只剩「清廉」形象,議長選舉如何根絕賄選,不僅考驗執政黨,更是檢驗馬英九長期以來高喊「清廉政治」的關鍵時刻。

馬主席交棒前仍未兌現的支票:

遵守承諾 黨產歸零

馬英九在2005年8月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宣示要在2008年前,即他正式競選總統前,將國民黨黨產處理完畢,當時外界解讀為「黨產歸零」。但馬主席當了快10年,這項承諾至今沒有兌現。

根據去年內政部政黨財務決算,國民黨在2012年的總投資金額為233億元,當年度賺了17.8億元的股利收入,這還只是國民黨持有的股票而已,若加計其他資產,國民黨絕對是全世界最有錢的政黨。

過去,國民黨拿著龐大黨產競選,對上沒有黨產靠山的民進黨,猶如大鯨魚與小蝦米,台灣的民主政治其實是ㄧ場立足點就不平等的政黨競爭。

但這次選舉結果證明,過去黨產對國民黨是資產,但現在可能是負債與包袱,因為年輕人對世襲的權貴財富深惡痛絕,更討厭不公平、不正義的事。而年輕人利用網路,不用花大錢也能打贏選戰,國民黨何須再緊緊抱著「黨產」不放?

在給黨工合理退休金的前提下,讓黨產歸零,不僅讓台灣的政黨政治真正邁向良性競爭的資源結構;同時民進黨再也沒有藉口,把選舉失敗歸咎於國民黨龐大資源而不深省自身問題,台灣政治才能邁向健康的下一個階段。

兩黨議會過半少 議長選舉更添亂──各縣市議會兩黨議員席次比率藍營議會席次過半僅有六個縣市、綠營過半僅有高雄;藍營完全執政僅有三縣、綠營僅有高雄。縣市議員賄選案件已頻傳,加上大多數議會兩黨未過半,議長選舉更考驗兩黨反賄的成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804

先推共識度高的改革 一年省下56億元 搶救未來 這些地方得立馬開刀

2015-01-12  TWM

 

年金改革因為規模太大、牽涉的層面太廣,在政治人物隔空喊話中,早已空轉二年。

我們,是不是可以從較有共識、阻力較小的改革措施中,先進行「微整形」?

撰文‧楊卓翰

不論勞保、軍公教退撫年金,虧損與破產問題都迫在眉睫。然而經過兩年空轉之後,年金改革,應該如何「重新」跨出第一步?

長期研究國內外退休年金問題的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郝充仁表示,二○一三年四月送進立法院的年金改革相關修法草案若能通過,當然能讓台灣年金危機有效緩解,「但也因為涉及層面廣泛,比照國外經驗,年金制度修到好,的確需要一段不算短的時間,重點是,不能停滯不前。」哪些容易推動?調整費率、延後退休年齡停滯不前,正是台灣年金改革的當前大敵,一位官員私下表示,「一四年底有九合一大選、一六年初又有總統及立委選舉,我們心裡都有底,年金改革這兩年不太可能大刀闊斧;但讓我最擔心的,是政府及立法委員連『年金制度微整形』都不願處理,未來一年,又是完全空轉。」其實,綜合許多學者專家的看法及官員私下意見,即使阻力再大,但仍有許多「應該立即動刀」、也「可以立即動刀」的改革措施,這些改革,就是總統馬英九未來一年無可迴避、必須要做的事。

先從軍公教的退休制度開始談起。在一三年十一月,考試院前院長關中上呈馬英九,儘管強調年金改革已不得不改採循序漸進的務實路線,但當這份公文輾轉到了立法委員的手中,卻像是被擴大解釋為「所有改革喊停」。事實上,關中在其中已明確點出了阻力相對較小、只要稍加努力就能推動的改革項目。

舉例而言,「延後退休年齡」、「將費率上限從一五%調高至一八%」、「將月撫慰金從目前的半數月退休金調降至三分之一」等,都是目前共識度較高的部分,而依據關中的估算,所有「共識度高」的改革項目加總起來,每年平均可為國庫節省五十六.三億元,與「原定改革計畫」每年節省八十二.六億元的金額相比,是少很多,但不無小補。

差零點幾趴很重要!將替代率往一.三%靠攏除了以上的短期目標之外,郝充仁指出,「替代率破百」的問題也該立即面對,畢竟,這個現象一日不改,在「行業不公」的相對剝奪感之下,勞保年金的改革阻力必然無法消弭。

郝充仁表示,合理的方式是把總所得替代率降低,「定出上限來,九○%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有上限。」如此一來,超過上限的部分,就可以選擇性的刪減,為人詬病的一八%優存就可以取消。

此外,亦有學者表示,「公務員一旦符合領取退休金資格就急著退休,原因之一,是被家人逼的。」原來,已退休的公務員若不幸身故,遺族仍有年金可領,但「年資足夠、但還想繼續打拚」的在職公務員,若意外身故,家屬只能領到「一次金」,相對缺乏保障;所以,要消除公務員太早退休的怪象,修法讓「年資足夠卻仍在職」的公務員家屬能有更多保障,也是可考慮的配套。

在勞保部分,「若要積極改革,應該要有的配套,就是將『政府負最終支付責任』的條文入法。」一位學者表示,政府擔保支付原本就是勞保年金改革的配套項目之一,「但至今沒有入法,其影響,是讓勞工不願接受改革。」至於目前修法草案的部分,學者普遍認為,調降替代率與調整計算基礎,仍是「急迫且必須面對」的改革方向。

「當退休金從一次領變成年金時,大家都沒有想清楚,這個結構是會改變的。」郝充仁說。以勞保來說,原本的設計,讓一般人領的退休金,是將工作年資乘以一個所得替代率,「這個替代率原本是一.三%。」郝充仁說;但沒想到,在經過立法院兩黨不斷加碼後,卻變成一.五五%。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替代率往一.三%靠攏。現在立法院討論的版本,是將所得三萬元以下的部分還是一.五五%,讓超過三萬元的部分變成一.三%,這樣也很好。」郝充仁說。

在年資計算基礎的調整部分,政大勞工所副教授張其恆指出,現行以「最高五年」為計算基礎,不僅明顯寬鬆,也造成職業工會大鑽漏洞的現象(見前文),「像美國是用三十五年的年資去計算,這樣才能減少給付。」張其恆說。現在規畫的勞保改革法案,是將「最高六十個月平均值」延長至「最高一四四個月平均值」,「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他說。

不過,當我們檢視整個年金制度的改革工程,這些項目的確只能算「微整形」,更宏觀的方向是讓民眾進一步「靠自己現在存的錢,供養自己的未來」。

在一般勞工退休金的領域,這代表民眾必須「增加對勞退帳戶的投入金額」;在公務員的部分,則是把目前的退撫制度,加入「個人帳戶」的成分。在考試院所提出的改革法案中,的確已有這樣的修法方向;然而,這項改革也成為反對陣營最猛烈的炮火對象之一。

要靠現在的自己,養活未來的自己「但這是必須走的路,現行勞保及退撫制度是『確定給付制』,基本概念是靠下一代的人來供養這一代的退休族;但在少子化的台灣,不可能一直這樣走下去,政策必須引導民眾『靠現在的自己,養活未來的自己』,讓下一代的負擔減少。」郝充仁表示。

而這樣的改革方向,其實在勞工退休層面已經有所進展,即是藉由「勞退自選投資平台」來提高民眾增加勞退自提的意願。據了解,相關法案已經送入行政院會討論,只要再推一把,就能送進立法院,如果依照官方目前預估,或許二○一六年就能正式上路。

現在送進行政院會,後年正式上路,這個預估時間表聽來合理,但想到過去兩年改革近乎空轉的事實,似乎所有的「改革上路」都是「樂觀預估」。

只是,台灣真的沒有時間再等了,在過去虛耗兩年之間,台灣的潛藏負債又增加了二.五兆元,這些錢,都是未來年輕人要扛起的債務。

這些年金改革 可以立刻動手!

軍公教退撫

「延後退休年齡」、「調高費率上限」等

共識度高的改革不該再拖

明確訂定替代率上限,徹底解決公務員替代率破百的問題

勞退新制

提高民眾參與意願,加速推動「勞退投資自選平台」相關修法

勞保年金

勞保年金替代率

從1.55%向1.3%靠攏

計算基礎拉長至

「最高144個月投保薪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30

頂新搶救財產 將匯回九十五億元 財部新招:101股權七%原價賣官股

2015-01-26  TWM
 
 

 

爭議許久的頂新台北一○一大樓股權出售案出現最新動作。財政部次長吳當傑向本刊證實,財政部近日已發函給台北一○一董事長宋文琪,希望魏家將台北一○一大樓其中七%股權以原價賣回給官股。據悉,宋文琪已將該函內容轉達至魏家,但至今尚未得到魏家回應。

吳當傑說,財政部此一動作是呼應立委費鴻泰一月七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時,要求頂新魏家把他們持有的台北一○一大樓三七%的股權拿出三分之一,用原始價格賣給台銀或土銀的說法。

本刊去電費鴻泰,他對財政部的動作毫無所悉,但還原當天他在立法院質詢內容,他認為,魏家如果還有羞恥心、覺得愧對台灣,就應該拿出誠意解決,將三分之一股權用當初買入的價格賣給台銀或土銀,如此官股四四%加上三分之一的一二%,讓政府實質掌控經營權。至於魏家其他的三分之二股權,頂新不可以找馬來西亞IOI,應該在國內找買主。

插手一○一賣外資

被國際市場罵到臭頭

儘管財政部要求魏家將七%股權賣回給官股,與費鴻泰要求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一二%仍有差距;但事實上,七%已經讓官股持股比重達五一%、也就是實質過半。

魏家面對財政部對一○一股權的動作尚無回應,目前他們迫切想要解決的是另外一個問題。為了要償還味全新北三重土地貸款,頂新擬匯款六十五億元回台灣,預計一月二十二日會入帳;除此之外,魏家還將再捐款三十億元食安基金給政府,一口氣匯回九十五億元,希望能平息社會輿論的紛擾。

外界解讀,財政部在處理魏家一○一股權的過程中,可謂進退維谷,尤其是魏家找上IOI釋股的動作,被「社會觀感不佳」的民意給擋下來,財政部被國際資本市場罵到臭頭,背負著「開國際資本市場倒車」的臭名。

在頂新擬匯九十五億元回台、將該清該還的債務一口氣解決,透過姿態放軟的方式,取得與財政部協商「股權分拆」的可能性,應是給予雙方下台階;只是民意接不接受,仍然未知。

恆達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張志朋對此表示,魏家要不要賣股權,與財政部一點關係也沒有,所以財政部要求魏家一○一股權按原價賣回官股的動作,還是得回歸到法律層面。也就是說,當時魏家取得一○一股權時,是否有簽訂相關合約條文的限制;否則,光靠一紙公文就要魏家退股,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67

突破困局 大學喪失競爭力 搶救高教產業不能等 鬆綁管理,鼓勵多元創新

2015-02-09  TWM
台灣高等教育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該怎麼解決?《今周刊》訪問多位大學領導階層與專家,大家的共同心聲是「鬆綁」,鬆綁對大學的管理,鼓勵多元發展特色。

撰文‧郭淑媛

用一套規則來統一管理,導致大學失去活力與效能,「教育部大學」已經不合時宜。

只要確保教學品質,其他包括學制變革、院系所學位學程調整、教授聘任、招生名額、財務運用、產學合作模式等,都應在法規上鬆綁,行政上給予彈性空間,減少管制,讓大學創新,「才能攪動這一攤死水。」某國立大學校長說。

當然,實務上不可能做到一下子完全鬆綁,該如何循序漸進?以下是幾個關鍵。

解方1.採「公教分離」

依表現彈性給薪

攸關大學競爭力的師資問題,應以「公教分離」來解套,這是因為,公立大學老師薪水比照公務員的機制管理,毫無彈性,無法與其他國家競爭優秀人才,若能讓大學老師跳脫公務員身分,依表現彈性給薪,才有攬才留才條件。

倡議公教分離的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政雄即指出,國立大學競爭力無法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好的老師進不來,壞的老師出不去,若能公教分離,讓大學老師每年有考評,表現差的不予續聘等,才可以汰劣擇優。

以香港大學為例,一九九六年起打破終身聘任制,新加入教職員均改為合約制,定期根據學術表現決定續約與否。二○○三年起,香港的大學教授薪資與管理制度,已和公務員脫鉤,完全看表現決定去留,這是近年來香港的大學競爭力提升,已有四所躋身世界百大原因之一。

解方2.教育部應放手

發展特色大學

要拉近產學距離,解決學用落差問題,教育部應放手,給予大學彈性空間去發展特色,有研究能量的大學,著重發展研究;有產學能量的大學,可強化學術與市場結合,培育市場所需人才,朝向專業化大學發展;而後段班大學則應鼓勵轉型或退場回五專、技職,重新出發。

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與美國華盛頓大學聯合中心主任杜本麟分享澳洲經驗,值得借鏡,他說,澳洲八成是公立學校,但並非都是全科大學,較晚成立的大學都會發展特色,像塔大因距離南極近,故南極與海洋研究特別好,政府也撥錢進來。

目前台灣已有部分學校發展成特色大學,其中實踐大學的設計學院還被評選為全球前三十強設計校院,校長陳振貴表示,即使是普通大學也可發展技職,實踐大學是將特色大學專業化。

陳振貴並指出,台灣高等教育目前少了一個緩衝的學制,美國有社區學院,台灣的五專與二專萎縮掉,很可惜,對專技人才培育是不利的。有「科技創新教父」之稱的台大副校長陳良基也指出,業界常說可以動手做事的工程師不足,正好就是技職工專體系應該培養的人才,五專五年是最好的訓練,台灣應該思考恢復技職體系。

杜本麟並指出,澳洲與新加坡相當重視教授除了研究,也要與業界密切合作,研究導向的大學不一定會與業界脫節,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國家,為維持競爭力,可以與學校做結合,學校可以是業界R&D的一部分,對雙方來說都是互利;大學也鼓勵科研成果要商品化或公司化,讓研究成果為社會謀更多福祉,又可以創造額外收入。

在不背離教育初衷下,教育部應開放大學開辦衍生企業甚至校辦企業,目前台大雖力推創新創業,但學生創業成果,學校無法介入經營,雖解決學用落差問題,但無法替學校帶來附加效益,相當可惜。

解方3.放寬私校管制

從學雜費開始

經費多寡,決定教育市場的競爭力,美國大多數頂尖大學是私立,這是因為學費自由化,校務基金自籌,政府放手不介入;反觀台灣,教育部對私大的補貼平均占學校收入一成一,從幾千萬元到一、二億元不等,但因為補助私立大學要看績效指標,而大學評鑑很多指標把私校限制住,反而妨礙私校發展特色,有些私立大學校長就私下表示,寧願不要補助,想要自己發展。

因此,教育部應優先鬆綁對私立大學的管制,並從鬆綁學雜費開始做起。目前所有大學的學雜費受到管制,而私立大學學雜費占所有收入六成六,造成部分私立大學財務困難,教學設備與市場需求差距很大,教學品質毫無競爭力,政府可以將原本要補助私大的經費改為補助弱勢學生,放手讓私大自由發展,私大競爭力就出來了,這也可以刺激公立大學必須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提供獎學金給弱勢生

避免助長M型化社會

在歐陸以外的先進國家中,台灣學雜費最便宜。公立大學一年平均五萬八千元,占GDP一一.三一%,遠低於美國、香港、韓國、日本、英國,私立大學平均近十一萬元,占GDP二一.一八%,也遠低於美、日、韓、英等國,但台灣的賦稅負擔率只有二○%,同樣遠低於英、美、日、韓等國;也就是說,台灣人繳的稅比英、美、日、韓等國少,負擔的大學學雜費也比這些國家少,造成政府財政沉重的負擔。

再加上,高密度的大學數量分食有限的資源,使得高教經費稀薄化,教育部若不再管私大,鬆綁私大學雜費,讓私大校務基金自籌,私大發展自然會與產業連結,發展產學合作,學用落差情況會降低;而學校也得接受市場機制檢驗,自負盈虧,順勢造成自然淘汰。

著有︽大學倒了沒︾的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即指出:未來幾年少子化衝擊之下,存活的大學都屬績優,公私立學費都應可以調漲一倍,目前實踐大學一學期的學雜費約四萬多元,等於是美國南加大一個學分(約一千四百美元)的費用,這怎麼競爭?

在私大鬆綁的同時,公立大學也應可適度調漲,目前公立大學學雜費收入占總收入一成八,若能適度鬆綁,讓學校有較多經費聘請優秀老師,並改善教學設備,也可提高國際競爭力。

鬆綁學雜費也可以避免低價格造成超額需求,吸引一些原本不適合或不需要讀大學或研究所的學生來讀,造成資源浪費。

事實上,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各大學學雜費調漲幅度有限;惟教育是讓貧窮家庭翻身的機會,在學雜費調漲的同時,也大量提供獎學金給弱勢學生,就可避免助長M型化社會的發展。

搶救台灣高教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就從解構「教育部大學」做起,台灣,不能再遲疑了。

台灣學雜費偏低,造成高教資源不足

——各國學雜費比較

國家/地區 公立學校

學雜費

(萬元新台幣) 學雜費占

國民平均

所得比率

(%) 私立大學

學雜費

(萬元新台幣) 學雜費占國民平均所得比率(%)美 國 34.3 22.59 112.2 73.97 日 本 20.4 13.1385.7 55.01 香 港 19.9 19.43 22.8 22.27 英 國 16.4 12.45 44.4 31.04 韓 國11.4 17.46 20.5 31.38 台 灣 5.9 11.31 11.0 21.18

資料來源:教育部高教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61

搶救生育率 關鍵不在對抗獨身趨勢 不婚危國安?柯P應取經法國

2015-03-02  TWM
 

台灣生育率低落,恐將面臨青壯人口不足、消費人口低落,未來可能「又老又窮」,確實可說是國安危機;生育率偏低是國安問題,但生育率偏低的原因,卻非單純的「不婚」。

撰文‧何欣潔

常有驚人之語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年前又提出新論點,表示「三十歲以上女性不生不婚是國安危機」,受到各界撻伐後,又改口說「三十歲以上男、女不婚」都是國安危機。

不過,一向自詡聰明的柯文哲,這次批判恐怕搞錯方向。

去年十一月時,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董安琪公開跨國研究,指出台灣生育率低落,恐將面臨青壯人口不足、消費人口低落,台灣未來可能「又老又窮」,確實可說是國安危機;但在報告發布同時,董安琪也強調,解方在於提出有效人口政策,「而非歸罪於不婚、不生的青年男女。」簡單地說,生育率偏低是國安問題,但生育率偏低原因,卻非單純的「不婚」。

顯而易見的例子是法國,在各先進國家中,法國面對少子化的經驗,的確值得台灣參考。據法國國家統計局統計,二○一三年全國新增二十三萬餘對新婚夫妻,不僅比一二年減少六%,也創下法國自二戰以來最低紀錄。此外,一三年女性結婚的平均年齡為三十.五歲,明顯晚於一九八○年的二十三歲,由此也能看出法國人不婚、晚婚的趨勢。

但相較於近年來歐洲各國生育率均下滑,法國總生育率卻始終穩定維持在二左右,在世界各先進國家中成了罕見的異數。原因在於,法國將生育政策視為家庭政策的一環,為保障所有新生兒都受到完善照顧,即使「非婚生子女」(一三年占全體新生兒五七%)、「非法國籍新生兒」,都不會在政策上或補助上受到歧視,讓父母生得越多、領得越多。

除此之外,法國政府也提供幾近免費的托育服務,即使是單親媽媽生子,也能繼續在職場上工作。

而台灣生養子女的「四面楚歌」困境,早已是監察院認證的事實。根據監察院一三年十二月調查,全台所有新生兒中,僅十三萬四千餘名幼兒能進入收費較親民的公立幼兒園,占全體幼兒的二八%;而少數取得公立幼兒園門票的父母,又必須面對六成公幼平日僅收托至下午四時、七成寒暑假未收托的窘境,完全不符雙薪家庭之托育需求。

婚生子女都已如此,現行法令全無納入補助規範的非婚生子女,處境只會更加艱困,形成年輕人不敢生育的環境。

柯文哲口中的國安問題,指的應該是台灣人口危機,而低生育率、結婚率,只是結果,不是原因,真正的問題,是政府能否營造一個不分身分、有利每個孩子成長的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934

護漁有解》第一線保育人員向漁業署喊話 搶救本土魚種三件事不能再等



2015-08-10  TCW

希望以後的台灣餐桌,也能繼續嘗到本土野生海鮮滋味?

專家與第一線保育人員呼籲,科學護漁、支持執法、培養海洋公民精神,這三件事不能再等!

撰文•何欣潔

四面環海的台灣,竟出現主要漁獲量歸零的警訊!

同樣身為漁業重鎮、民眾一樣愛吃海鮮,為何阿拉斯加的漁業得以生生不息,台灣卻面臨無魚可吃的窘境,對於過度捕撈危機幾乎束手無策?想要年年有野生海魚可吃,海洋政策不能再空轉。

今年二月掛牌上路的「海洋事務委員會」,已改善過往各海洋主管機關權責不一的困境,新官上任,應盡速落實科學護漁、支持前線執法,民眾也該扛起「海洋公民責任」,讓台灣海洋恢復生機。

解方一 憑科學數據說服漁民進行海洋基礎調查 捕撈限額不再「喊樂透」許多專家都想索取完整的台灣海洋資料,作為研究與倡議的工具,但與主管機關交涉的經驗,令所有人灰心不已。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廣昭向《今周刊》抱怨,「拒絕我們的理由千奇百怪,從研究成果尚未發表、敏感保育物種不能公開、資料的智慧財產權有爭 議,甚至是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怎麼說就是不願公布詳細的漁業統計資料。」目前學者據以研究的漁業資料,多數是由漁民自行填寫,雖然仍能觀察到大致的 變化趨勢,卻與真實情形有所出入,更缺乏完整持續的海洋經濟基礎統計資料,要用來制定有效的漁業政策時,捉襟見肘。

缺乏科學根據的禁捕政策,讓保護區的捕撈限額數字形同「喊樂透」,一點也無法讓漁民服氣,遑論誠心遵守休漁規定。

一名東北角的漁會總幹事透露,漁業署數字亂喊,「早就被漁民看破手腳。」以近年來熱門料理「飛魚卵」為例,根據經驗,過往飛魚卵的產量多落在六百到一千噸 左右,漁業署卻訂出年捕三百噸的限量政策,讓漁民紛紛質疑:「為什麼是三百噸,不是五百噸、七百噸?有確實調查飛魚族群數量嗎?如果沒有,要人乖乖遵守保 護區、休漁規定,很困難。」台灣少數成功的保育魚種,每日限捕二○九公斤的東港櫻花蝦,就是科學護漁的最佳案例。被稱為「櫻花蝦之父」的水試所前研究員陳 守仁,精準計算櫻花蝦的最適漁獲量,才讓漁民服氣,「漁民對大海最熟悉,要說服他們,就是要拿出專業數據!」解方二 前線執法有後盾升級漁船監控設備 官方態度更有魄力浩瀚無邊的海洋,最容易成為執法死角,阿拉斯加為了解決非法捕撈的問題,要求每一艘漁船都必須裝設VMS(漁船監控)系統、讓觀察員隨船 監督,甚至規定「騷擾觀察員」者必須負刑事責任。

對照台灣沿近海漁船多數未強制裝設VMS系統、執法人員必須承受恐嚇與民代「關切」壓力,連巡邏船隻都要向民間租借的窘境,漁業保育成果不如阿拉斯加,並不令人意外。

「人家上了外太空,我們卻還在殺豬公!」曾經遠赴挪威、美國阿拉斯加考察的共生藻協會理事陳盡川,發出了無奈的評論。

「很多同仁都有守護海洋、和漁民溝通的熱忱,只要長官、社會願意添購必要設備,重點是支持我們嚴格執法,態度不要搖擺不定,民代不要太『關心』,前線士氣就不會被打擊!我們相信,海洋保育還是大有可為。」保七總隊第七大隊南方四島小隊長蕭再泉信心滿滿地說。

解方三 推動餐桌上的革命公民意識抬頭 發揮「抵制魚翅」精神自二○一三年「洪仲丘事件」開始,「公民覺醒」就是台灣社會最夯的口號,是否也能成為守護海洋的力量?

海洋公民基金會理事吳雙澤樂觀地舉例,以社會運動方式拯救海洋,台灣人早已有成功的小革命經驗:「就是現在年輕人婚宴時,幾乎都強力抵制魚翅!」而觀察阿 拉斯加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以健全的商業模式支撐生態保育的理念,消費者願意多花錢購買永續認證的漁獲,也抵制來路不明的水產品。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資料顯示,即使在嚴格的捕撈限制之下,阿拉斯加漁業仍為當地帶來一年近十九億美元的收入。

阿拉斯加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從小培養「從餐桌保護海洋」的海洋公民文化,減少漁獲捕撈量,並不必然使漁民收入降低。

亦即,除了嚴格執法之外,「消費者學著了解海洋,搞清楚現在什麼魚該吃、什麼魚不該吃,建立永續漁業的良性循環,才能確保台灣年年有魚。」邵廣昭語重心長地說。

讓海洋永續發展,政府與社會大眾,都有必要加把勁!

同樣護漁,一個被毆、一個受保障——兩國海洋永續政策與環境比較台灣 美國阿拉斯加州部分巡邏艦艇須租用 執法設備 巡邏艦艇、直升機人工登記、雷達掃描 漁船監測系統 每艘漁船配備VMS(漁船監控)系統執法人員常被民眾恐嚇或民代關切,甚至遭暴力毆打 執法情形 每艘漁船配置觀察員監督,騷擾、威脅觀察員可判處六個月徒刑或罰款13萬美元不夠了解海洋生態,常因追求美味而吃下族群瀕危魚類 消費者意識 漁業教育從小做起,消費者支持永續漁法認證產品

整理:何欣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37

卸任後第一本親筆自傳 透露搶救雷曼兄弟的挑戰與掙扎 柏南克 首度還原金融海嘯祕辛

2015-10-12  TCW

次貸風暴時,他救了房產商、大型銀行;面對雷曼兄弟的崩盤,他其實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什麼逼他 放棄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全球經濟因為雷曼而陷入深淵……編按:十月五日,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的第一人稱親筆自傳在美出版,這本新書,被認為具有「直擊 ○八年金融海嘯與QE決策真實內幕」的重磅意義,在美國甫上市即掀起話題,而讓話題熱度瞬間破表的,是柏南克日前接受國外媒體採訪時的發言,「我認為,當 年應該要有更多金融業執行長被送進大牢裡!」搶救一個一個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業者,是柏南克當時面臨的最大挑戰與掙扎,但他最終放棄了雷曼兄弟,○八年九月 十五日,雷曼宣布破產,正式引爆了這場改變全球金融與經濟環境、至今仍然餘波盪漾的金融海嘯,也讓柏南克自此被部分人士貼上「金融海嘯幫兇」的標籤。

當時發生什麼事?柏南克與聯準會做了哪些努力?在與眾多投資銀行大咖交涉過程中,他又為何認定這群銀行家完全只以私利圖謀?回到○八年秋天,於公、於私,他在書中完整揭露了整場金融海嘯的導火始末,以下為截錄書摘:二○○七到二○○八年間落難的所有公司中,最具有危機爭議性或象徵性的公司,莫過於雷曼兄弟。

六月九日星期一,雷曼宣布第二季虧損二十八億美元,雷曼計畫出售新股,募集六十億美元的資本,但意外的龐大虧損破壞了雷曼的信用,也引發了雷曼是否可能隱瞞其他事情的問題。

八月下旬,國營的韓國產業銀行打算買下雷曼的一大部分股權,其他可能的買主包括中國的中信證券公司、中東兩家主權財富基金、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和英國的匯豐銀行。

九月八日,南韓主要金融主管機關批評這個交易後,韓國產業銀行撤銷原來提案,其他可能的交易也沒有結果。雷曼執行長狄克.傅德也曾接觸投資大師巴菲特,卻沒成功。

股價崩、驚現擠兌

找雷曼兄弟買主 失敗!

在準投資人紛紛避開雷曼公司的情況下,聯準會和財政部把重點放在尋找願意併購雷曼的另一家公司。財政部長鮑爾森一直跟美國銀行執行長肯恩.路易斯保持聯絡,路易斯希望擁有投資銀行的事情廣為人知。

九月十二日星期五之前,媒體已經廣泛報導政府正在為雷曼公司尋找解決之道。星期四收盤時,雷曼股價跌到四.二二美元,只有二月股價的七%。更糟糕的是,全面擠兌似乎已經開始,極多顧客和交易對手要求現金或額外擔保品,以至於雷曼無法處理這些要求。

看來,雷曼的命運會在這個周末決定。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提姆.蓋特納邀請大型金融機構的執行長,星期五晚上到紐約聯邦準備銀行開會,但把雷曼和有併購意願的美國銀行排除在外。與會人士包括 其他主要投資銀行的首腦,如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以及美國主要銀行的首腦,包括摩根大通銀行、花旗集團和紐約梅隆銀行。會議桌上的外國銀行代表包括瑞士 信貸、法國巴黎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和瑞士銀行。

蓋特納的目標是談成能夠拯救雷曼的交易,會議根據兩個方向進行:第一是由專家小組評估雷曼的資產,設法判定這些資產的真正價值,美國銀行已經開始評估。英國的巴克萊銀行最近也表示對雷曼有點興趣,讓我們受到鼓舞。

第二個方向是華爾街的執行長跟聯準會、財政部和證管會合作,設法為雷曼擬出其他可行方案。隨著周末開始,我們認為最可能的情況是由各公司提供財務支援或保證,協助美國銀行或巴克萊銀行併購雷曼,或是在沒有單一買家的情況下,我們希望達成某種合作性質的安排:由業界發揮力量,防止雷曼在一片混亂中崩潰。

但是這些執行長更擔心自己公司的穩定性,此外,美林和超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的壓力日漸明顯,有人擔心雷曼只是一系列市場震撼中的第一個,要促請他們捐輸資金、尤其拿出資金協助競爭對手,顯然很難。

負債比預期還高

找銀行巨資金援 失敗!

談判中,當然還是要說些狠話。如果民間部門參與者確定政府會突然拿出解決之道,就不會有誘因拿出資金。蓋特納為星期五晚上的會議寫下談話重點後發給我,要我批准,他建議在談話中,對眾多執行長釋出很多誘因,好讓他們自行提出防止雷曼崩潰的計畫。

他告訴他們:「突然而混亂的收攤對資本市場可能有廣泛的不利影響,還有資產價格暴跌的重大風險。金融圈必須合作……,如果不這樣做,我無法估計可能的損害狀況。」

星期五晚上和星期六早上,我收到的報告令人失望。美國銀行和巴克萊銀行都發現,雷曼資產負債表上的虧損遠比預期大,他們希望政府拿出四百億到五百億美元的 新資本。我問蓋特納,他們是否刻意高估數字,來當成爭取更好交易條件的策略,還是當成停止談判的藉口。蓋特納承認這兩種可能性,卻提醒我,包括高盛和瑞士 信貸銀行在內的其他公司,都曾經以超然的立場,評估過雷曼投資組合的一部分。這些第三方公司獨立評估雷曼資產的價值,尤其是商業不動產的價值, 遠低於雷曼宣稱。

擔保品價值太低

聯準會出手借款 失敗!

這場危機發展到現在,美國的所有機構中,擁有最堅強的資產負債表、又擁有最大借貸與投資能力,卻不擔心信用因此遭到質疑的機構,就是美國聯邦政府。在我看來,情勢的發展似乎愈來愈偏向要結束這場危機,唯一的方法是說服國會,把納稅人的錢,投資在美國的金融機構中。

隨著星期六消逝,情形變得更明顯,雷曼嚴重周轉失靈,即使藉由跳樓大拍賣和非流動性市場的作法,把雷曼資產刻意壓低,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既然雷曼喪失償 債能力,救雷曼,就不可能只靠聯準會的借款。即使我們動用《聯邦準備法》第十三條第三款的緊急授權,我們也必須憑著適當的擔保品,才能放款。聯準會沒有權 力承做沒有合理把握能獲得完全清償的挹注資本或(其他類似)放款行為。

星期天早晨的消息比星期六還差。美國銀行現在確定退出追求雷曼的隊伍(路易斯後來報告說,雷曼的資產價值比他們官方估計少六百億到七百億美元)但是其中有一線光明,就是路易斯正在考慮併購美林公司。此外,對雷曼來說,巴克萊的選項似乎變得愈來愈不可能,英國金融監督廳不願意批准這件併購案。

法令阻擋活路

柏老無奈 看著無底深淵…蓋特納的電話粉碎了我僅存的希望,他說雷曼找不到買主,他證實美國銀行跟美林正在談判,巴克萊則是來不及解決法規管制問題,不能為雷曼的負 債提供擔保。我問蓋特納,我們在盡可能放寬對擔保品的要求的情況下,貸款給雷曼,設法維持雷曼活命的作法是否可行。

「不可行,」蓋特納說:「我們應該只是對著無法阻止的擠兌放款。」他深入解釋,如果沒有買主保證雷曼的負債,維持雷曼生機,再多的聯準會貸款都救不了雷 曼。即使我們接受雷曼以最差勁的資產作為擔保,貸款給雷曼,雷曼的民間部門債權人和交易對手只會利用機會抽回資金。此外,雷曼公司最重要的價值——當然是最初引起美國銀行執行長路易斯興趣的部門——是假設它以其專業、 關係與聲譽繼續營業。然而,在全面擠兌情況下,因為顧客和專業員工棄船的關係,這家公司繼續營業的價值幾乎消失殆盡,我們選擇性地為最快逃生的債權人紓困後,會變成只持有雷曼的不良資產,雷曼終究還是會倒閉。

蓋特納說:「我們的策略是以找到買主為基礎。」 這件事有執行面與法律面的困難,如果找不到買主,主管機關無法挹注新資本或為雷曼的資產提供擔保,我們沒有辦法拯救這家公司

這時幾乎是超現實的可怕時刻,我們看著的是無底深淵。蓋特納用典型的蓋特納風格說:「我們只能在跑道上噴灑消防泡沫了。」這種說法表達了我們全都知道的事 情:雷曼倒閉就像珍寶型噴射客機降落時墜機一樣,一定是巨型的慘禍,雖然我們應該竭盡所能阻止它發生,但是,事實上,我們也無可奈何。

百億美元決策之後,他回家聽老婆話,乖乖去倒垃圾……

柏南克的生活小確幸 來自太太與兩隻狗

在二○○八年狂亂的秋季,聯邦準備體系從幕僚到領袖的勇氣與能力都備受考驗。 雖然我內心翻騰不已,事實上,我卻設法表現出鎮定與慎重的樣子(蓋特納曾經說我是「中央銀行的佛陀」,我把他的話當成恭維,但是你永遠不能很確定蓋特納怎麼想)。

內人安娜把家庭生活變成像綠洲一樣舒適,她會強迫我照顧自己,找時間休假。我在她的建議下,跟醫生商量後,把食物中的麩質蛋白完全拿掉,危機初期困擾我的 消化問題因此減輕。安娜根本不是熱情的棒球迷,卻總是願意陪我去看國民隊的比賽。我為了報答她,陪她到甘迺迪中心看舞蹈表演。

她會做一些小事,例如購買芳香劑,讓我們的房子散發迷迭香、薰衣草和其他香味(如果她不特別強調,我通常不會注意到。)而且她總是幫助我保持生活的平衡, 吃晚飯時,我會告訴她聯準會採取了什麼耗資幾百億美元的行動,她會說:「很好。」然後提醒我把垃圾和回收資源拿出去。到了周末,我們也會去採購食品雜貨, 我們試圖保持低調,卻不很成功,因為我們的安全人員跟在我們後面。

我們有兩隻狗,一隻叫做斯坎波,是古老米格魯巴吉度獵犬,另一隻叫做丁客, 是無法判定狗種的友善小狗,兩隻狗讓我們多少能夠分散注意力。早上牠們會送我到門口,然後回到客廳窗戶旁邊俯瞰院子的寶座上。危機期間,我不只一次希望自己能夠蹺班,整天跟兩隻狗坐在一起。

二○○八年,安娜在華府為市區的小孩開創名叫機會學院的教育課程。我們自己負擔大部分的費用,偶爾會得到朋友和基金會的幫助。安娜每星期在這個計畫上耗用 六十個小時以上,沒有支領薪酬,還深深愛上她所做的事情,我回家時,聽她談起白天經驗時,總是很欣慰。我相信聯準會正在幫忙大家,但是安娜可以從學生的進 步和快樂,更具體、直接地看出自己努力的成果。

撰文 / 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