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2.5亿欲接盘五谷道场 方便面市场面临洗牌
From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120/02345779654.shtml
方便面市场面临重新洗牌 边长勇 昨天,一位权威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粮将用大约2.5亿资金整合五谷道场旗下7家工厂,如进展顺利,全部整合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 同时,用“非油炸”挑战油炸方便面阵营的北京五谷道场董事长王中旺则承诺,整合完成后,将不再涉足非油炸方便面市场。 重生受阻 经过近一年沉寂,中粮近日在北京房山召开五谷道场破产第二次债权人大会上浮出水面。面对五谷道场6亿多元的负债及4000多万的评估资产,中粮提出用1亿余元清偿全部债务的重整计划草案,并将优先录用原有员工。 这让五谷道场的整合重生之路峰回路转。 上述权威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粮第一次介入五谷道场是在2008年6月,且是当地政府努力下的结果。此后的几个月内,中粮与五谷道场债权人以 及出资人进行沟通。2008年10月16日,五谷道场公司向房山区人民法院正式提交了一份破产重整申请书。在今年1月16日债权人大会上,普通债权组、职 工债权组、出资人,对中粮重组方案都给予了高比例赞成票。 不过,对五谷道场北京工厂8条生产线享有抵押权的华夏金谷担保有限公司(下称“华夏金谷”)却投下反对票,导致方案在优先债权组未获通过。据本 报记者了解,华夏金谷拥有5000万元债权,而另一优先债权人只拥有十几万元债权。按照《企业破产法》规定,只有各组全部通过后,重组计划才能通过。 昨天《第一财经日报》致电华夏金谷法务总监谢先生,他表示,对方案的有些内容不大满意,但拒绝透露具体要求。据相关人士分析,华夏金谷投反对票有两点可能:对生产线变卖价值期望较高;期望提高清偿比例。 中粮相关负责人在债权人会议上回答质询时曾明确表示,中粮的出资是综合了债权人利益及企业成本收益的最优结果,也是最后结果。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如果在华夏金谷的坚持下,五谷道场走向破产,也将会造成华夏金谷自己的损失。目前,双方也正在进行沟通。 目前,不少其他债权人对华夏金谷的做法都表示不理解,尤其是被拖欠货款2年多的经销商和代理商。他们非常担心如果重整计划草案未获得通过,何时才能拿回自己的清偿资金。 只待东风 房山工厂的整合并非终点,中粮还将整合五谷道场旗下山东、江西等6家工厂。 上述权威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粮所提出的清偿比例已经远远高于破产清算清偿比例,重整计划能够获得通过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一切顺利,6家工厂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重整,乐观预计,北京工厂将在今年4月开工生产。全部整合大约需要2.5亿元。 在行业人士看来,这显然是笔不错的交易。在五谷道场扩产时期,王中旺仅在广告上的投资就超过2亿元。 “中粮不会放弃非油炸方便面概念。”上述权威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非油炸方便面拥有30%以上市场份额,且居于高端市场部分。在日本,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非油炸方便面。 行业人士认为,如果中粮顺利进军非油炸市场,以康师傅、华龙和统一为代表的油炸方便面将遇到真正强大的对手。在五谷道场进军非油炸方便面市场时,也曾造成油炸方便面阵营巨大恐慌和不小的冲击。 作为中国食品行业最大集团军,中粮不但拥有五谷道场无法比拟的资本实力和顺畅融资渠道,也拥有强大的原材料优势。目前,中粮在面粉、油脂、酱料、香精等多种方便面原材料领域,都居于国内龙头地位。进入方便面市场,中粮拥有较大优势。
中粮接盘五谷道场 有意注入香港上市公司
From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212/13375848051.shtml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贺文 曾一度陷入僵局的北京五谷道场食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五谷道场”)破产重整案,迎来柳暗花明。2月12日上午,北京房山法院宣布批准五谷道场的破产 重整计划,中粮集团作为五谷道场的重组投资方。此前一天,曾一度反对破产重整的享有担保权的债权人华夏金谷担保有限公司同意了重整计划草案。 在庭审现场,中粮集团代表将1.09亿元的现金支票支付给五谷道场的破产管理人。这笔资金将专门用于五谷道场清偿债务及支付破产费用。 中粮有意注资港上市公司 之前,为了重整五谷道场,中粮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中粮天然五谷道场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这家公司于2008年12月15日公告成立。 接盘五谷道场后,中粮将如何发展方便食品这一业务板块?在庭审后的记者会上,中粮集团总裁助理、中粮集团在港上市公司中国食品有限公司 (0506.HK,简称“中国食品”)总经理曲喆向本网记者介绍,中粮集团的业务板块丰富,此次重组后,五谷道场将纳入中国食品的管理架构中。中国食品是 中粮集团主要负责“长城”葡萄酒、“福临门”食用油、“金帝”巧克力、与可口可乐合作饮料装瓶厂等有关酒业、食品营销、巧克力和饮料业务的部门。 曲喆介绍,中国食品期待让五谷道场方便食品业务注入该上市公司,“能尽快纳入进来越好”。他还表示,此次重组五谷道场后,中粮集团的业务将新增方便食品这一领域,希望五谷道场作为一棵种子,使得中粮集团在这个领域中能够做大。 3.5亿元投入北京基地重整复产 北京房山法院方面介绍,此次重整方案的主要内容为:五谷道场原股东将其所持有的五谷道场公司的股份全部无偿让渡给重组方中粮,中粮将出资 1.09亿元用于五谷道场清偿债务及支付破产费用,重组后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与原债权人进行合作,在首次招工时优先录用公司原有职工。 据中粮方面重整五谷道场项目负责人李东明介绍,此次接盘的五谷道场主要涉及的是其在北京的两个工厂,一是五谷道场在北京房山的生产工厂,二是中旺面粉厂。这部分资产的重组、启动生产所需的资金(包括清偿债务部分)大约在3.5亿元。 曲喆表示,北京生产基地的管理团队主要来自中粮,新管理团队需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来恢复工厂生产,大概在五月份左右新产品与消费者见面。 此外,中粮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对五谷道场在北京之外的五个生产基地的重组,包括五谷道场在山东、广东、江西、四川、甘肃设有的生产基地。此 前,北北京五谷道场食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曾将“五谷道场”品牌无限期、免费授予外地生产基地使用。“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再完成外地生产基地的重组,这样来保 证品牌使用的完整性。”中粮方面表示。 五谷道场“重生”时间表 2008年10月16日,五谷道场于向北京房山法院正式提交了破产重整申请书。 2008年10月30日,法院受理了五谷道场的破产重整申请。 2008年11月3日,法院确定由北京市房山区工业局、北京市广渠破产事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组成的清算组为破产管理人。管理人确定中粮集团为重组投资方。 2008年11月7日,法院在人民法院报刊登了破产公告。 2008年12月26日,法院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2009年1月16日,法院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宣布了重整计划草案,并就草案进行了投票表决。优先债权人华夏金谷担保有限公司投下的一记反对票,使得中粮提出的重组五谷道场方案遇阻。 2009年2月11日,华夏金谷担保有限公司同意了重整计划草案。 2009年2月12日,法院裁定批准了重整计划草案,中粮接盘五谷道场。
汇源果汁转让价未明 疑“神秘买家”暗中接盘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失败之后,斥资豪赌该股上涨的欧美投资机构纷纷抛弃汇源果汁,美国私人股本基金华平和苏格兰皇家银行消失在汇源果汁的大股东名单中。
值得注意的是,大笔股权转让很可能并不是通过二级市场进行的,或许有“神秘买家”场外秘密协议接盘。黑石集团、凯雷投资集团和德克萨斯太 平洋集团在内的多家全球私募基金,此前均表示有意收购汇源果汁的少数股权。统一、百事可乐等从事饮料行业的大头们也是市场猜测的对象,到底是谁暗中买走了 汇源?
当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01886,HK)宣告失败后,去年斥资豪赌该股上涨的投资者即狂抛汇源股份。而记者了解到,在汇源果汁上市之 前就已经入股的美国私人股本基金华平也于近日退出了对汇源果汁的投资,成为汇源并购案后的第一个全盘退出汇源果汁的大股东。
华平基金正式退出
据报道,华平已经放弃行使期权,不将其所持有的汇源果汁的可转换债券换成汇源果汁的7%股权。
据了解,早在2007年2月汇源果汁正式登陆港交所上市之前,华平基金就与法国达能等机构对汇源果汁进行了基础投资。资料显示,在 2006年7月,华平基金、法国达能、荷兰银行及香港惠理基金共向汇源果汁投资2.225亿美元,买下汇源35%的股权。其中,华平的投资额为6500万 美元,约占汇源果汁7.25%的股权。如果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成功的话,那么,包括华平在内的基础投资者们无疑都将受益匪浅。
报道称,据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华平退出对汇源投资是由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安排的,2007年华平将其所持可转换债券贷给该银行。而这些债券转换为普通股的期权已经在今年5月到期,随后苏格兰皇家银行便将所持债券在市场上出售。
事实上,从香港联交所的权益披露资料来看,上述知情人士的描述完全符合香港联交所对于汇源果汁近期的股权变动披露。
联交所权益披露显示,2009年5月19日,华平创投大量减持了约9898万股的汇源果汁股份,其对于汇源果汁的持股比例一下子由 7.24%降至0.24%;而在当天,苏格兰皇家银行出现在汇源果汁的大名单中,资料显示,该行已经接下了华平创投减持的所有股份。
而在联交所5月22日披露的最新数据中,苏格兰皇家银行则将其所持有的全部汇源果汁股份全部抛售,而华平创投也消失在汇源果汁的大股东名单中。
其实,从上周汇源果汁发布的一则人事变动中,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到上述股权变动的一些端倪。6月3日汇源果汁宣布,孙强因其他工作而辞任该 公司非执行董事一职,同时将不再担任董事会财务管理及审核委员会与策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自2009年6月3日起生效。而这位孙强,正是华平创投香港办事 处的董事总经理,主要负责华平在亚洲地区的投资业务。
汇源果汁股权去向成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联交所的披露数据中,有关华平创投及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几次股权出让,均并未显示出该部分股份的转让价格。按照香港市场规 律,该部分股权很有可能不是通过二级市场转让,而是已经有人接盘。但令记者感到奇怪的是,在香港联交所对于汇源果汁的股权披露中,并没有显示出买入华平及 苏格兰皇家银行所减持这部分股份的股东。
事实上,自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并购事件因触及我国《反垄断法》而宣告失败后,有关汇源果汁股权出让的消息一直不绝于市场。汇源果汁的主席朱新礼在4月份出席该公司业绩发布会时也公开表示,汇源确实在与潜在收购方进行接触。
上个月月底更有媒体报道指出,包括黑石集团、凯雷投资集团和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等在内的多家全球私募基金均表示有意收购汇源果汁的少数股 权,但却因为汇源要价较高,且这些私人资本运营公司缺乏果汁市场的操作经验,所以交易达成面临着诸多困难。另外,除了上述私募基金外,市场上对于汇源果汁 股权买家还有颇多的猜测,其中还包括统一、百事可乐等从事饮料行业的大头们。
汇源果汁对此不予置评
现在,华平投资已经正式退出汇源果汁,那么是谁接受下他所减持的这部分汇源的股权呢?昨天本报记者联系汇源果汁总裁助理兼新闻发言人曲冰,曲冰在回复给记者的邮件中表示汇源果汁对此不予置评。
受到上述大股东撤出汇源果汁的消息影响,昨天汇源果汁股价表现疲软,全天呈下探趋势,全天跌幅高达8.308%,报收5.96港元,远远跑输大盘。
紫金矿业董事长首度回应:高管接盘资金是我借的
http://stock.nbd.com.cn/newshtml/20090620/2009062002014408.html 每经记者 张奇 自紫金矿业(601899,收盘价9.32元)49.25亿股首发限售股解禁以来,减持让紫金矿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本周二公司10 位高管接盘董事长陈景河2100万股股权,再将其推向风口浪尖。是董事长带头减持,还是对公司高管的变相股权激励?其9.15元/股的成交价格有没有折 价?为什么一位监事在受让100万股六天后便申请辞职?面对外界的种种猜疑,昨日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接受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 陈景河 高管分期支付股权款 NBD:您在6月12日通过上交所大宗交易平台卖出2759.4万股公司股份,其中2100万股是卖给了包括副董事长罗映南在内的10位高管,您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景河:之前主要是我一个人持股,现在想要给公司其他高管股份,共同持股。之前一些投资者跟我们交流,高管不持有股票是否表示对公司没有信心? NBD:但是此次每股转让价高达9.15元,而二级市场价格一度低于这个价格,紫金矿业H股股价也低于7港元,高管完全可以从二级市场增持啊? 陈景河:因为他们从我这里买入时,是用分期支付的方式进行。 NBD:但公司此次转让是通过大宗交易市场进行的,应该是一次性支付完毕吧? 陈景河:是的,他们全都是通过现金方式全额支付给我了。 NBD:那又怎么会是分期支付呢? 陈景河:此次接盘的高管肯定没有那么多钱一次性支付如此多的转让款,他们主要是通过一两天的借贷,完成付款,然后我再把这部分金额返还给他们还贷,他们再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向我还款。 NBD:那这个分期支付的具体内容是怎样的? 陈景河:这个具体内容不方便透露,反正支付期限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NBD:那他们的借贷来自哪里? 陈景河:公司此前也有很多小非套现,可以从那里进行短期借贷。 NBD:市场对于此次每股转让价格9.15元有很大疑问,是不是暗藏折价交易? 陈景河:交易都是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进行的,完全按照规定价格。 NBD:此次受让股权的10位高管此前并不持有公司股份,其中包括两位监事,这是这么回事? 陈景河:大部分高管持股对公司更好,这与我在二级市场卖出与卖给高管完全不一样,因为这样团队才对公司更有信心。 NBD:为什么公司监事郑锦生先生在接盘100万股后几天就辞职了? 陈景河:郑锦兴在担任紫金矿业监事前,就是政府官员,此次辞职是因为组织上有任命,他目前已返回政府工作。 NBD:那郑锦兴辞职后便可以出售手里的100万股吗?另外,如果公司股价半年后大幅上涨,公司其他高管有没有可能卖出其所持股份? 陈景河:他们都不会减持。如果过半年就减持,我还不如直接在二级市场卖掉,他们在二级市场减持,那这个转让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 NBD:陈董您还会不会继续减持,或者有向高管转让股份的计划? 陈景河: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考虑。 研究员 仍存两大疑问 上海知名证券律师严义明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认为紫金矿业董事长与高管间股权转移可以看作是变相股权激励,然而某券商研究员却表示,仍然有两大疑点没有说清楚。 第一是关于此次交易是否存在折价?虽然通过大宗交易进行交易,数量和金额相对明确,然而高管所欠董事长陈景河转让款仍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而根据年报披露的年薪,他们短期是很难支付这些股权款的。该研究员认为,如果有折价,这将很可能导致公司高管在半年后有减持的冲动,用于偿还这笔巨额债 务。 第二个疑问,关于董事长变相激励目的,是对高管此前工作的肯定,还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看好?此次接盘的10位高管大多都是在2000年甚 至之前便进入紫金矿业的,在紫金矿业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那出于对其业绩的肯定,董事长私人进行激励?对于这一疑问,或许可以从受让百万股权 仅六天便辞职的监事郑锦兴那里看出一些端倪。郑锦兴在担任紫金矿业监事前,曾任福建省上杭县副县长,记者在福建省武平县政府网站上发现,近日武平县十五届 人大常委会任命郑锦兴为武平县副县长。业内人士认为,此类人事调动,公司高层应早就知晓,那么这次转让股权或许更多是对过去业绩的肯定,如是这样,那高管 的减持欲望应该会比较强。  |
|
紫 金礦業(2899)董事長陳景河今個月12號透過上海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用每股9.15元(人民幣.下同)賣出2759.4萬股紫金A股,其中2100 萬股係賣俾十名公司高層,不過一個屈尾十,公司監事鄭錦興喺接咗100萬股貨之後就辭職,搞到大家疑雲陣陣。內地就有傳媒打電話問陳總發生咗乜嘢事,佢就 話,之所以賣2100萬股畀十個高層,係因為成日有機構投資者問,點解佢哋公司高層冇乜揸公司股票,係唔係對公司冇信心呀? 高層半年內唔會減持 陳 總話,為咗對佢哋嘅建議作回應,咁賣咪賣囉,但係啲高層唔夠錢買,咁點算?佢話,呢啲高層係先問咗啲「小非」(持股量5%以下嘅非流通股東)借一兩日短 錢,交易完成後,再向陳總借錢還番畀啲小非,而佢哋只須向陳總分期還款。陳總又話,鄭錦興辭職,係因為要上岸重返政府做官;而呢班高層唔會喺半年後就減 持,否則做咁多嘢就冇咩意思喎。 傳聞有9蚊價格聯盟 至於點解係用9.15元賣股?點解H股6月12號只係賣7.22港銀,平 咁多倒不如賣H股啦!佢就冇解釋,只強調冇枱底折讓呢回事。坊間有傳聞,紫金大股東同小非們有默契,大家要遵守9蚊價格聯盟,低過9蚊就唔賣;到上個禮拜 五,佢哋A股股價撐住9.32元,唔通傳聞係真嘅。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
上实彻底退出 大光明15.5亿接盘光明乳业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728/03196535101.shtml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颢 正如之前所承诺的一样,上实最终撒手光明乳业(7.95,0.08,1.02%)(600597,SH),而接盘方也正是此前猜测最多的光明食品集团。 7月27日晚间,光明乳业发布股权变动公告,称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协议受让上实食品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全部光明乳业股份3.14亿股。本次股份转让的价格为每股4.93元,共3.14亿股,收购对价为15.5亿元。 上实食品是上实控股的全资附属公司,与原农工商集团所属牛奶公司同为光明乳业的发起人,在很长一段时间也与牛奶集团一起并列为光明乳业第一大股东。 不过,在今年4月下旬,在港上市的上实控股董事长滕一龙公开表示,公司今年希望尽快出售光明乳业35.176%股权。而出售的目的在于专心于主营业务,加大退出非核心业务的力度。这一点在上实控股2008年年报中也有提及。 当时上实表示,这部分股权是出售给母公司还是市场,还处于意向阶段,尚未作出决定。 6月初,上实在二级市场连续减持52094628股,占光明乳业总股本的5%。种种迹象表明,其去意已决。 上实滋生退意之后,市场对于光明股权的去向非常关注。当时光明乳业两大控股股东是上实和上海牛奶集团,分别持有35.18%和35.27%的股 份,相差仅0.09%。一旦第三方接盘,接盘方持有的上实控股股权加上二级市场收购,可能超越大光明集团成为光明乳业实际控制人。 但更多的倾向还是认为上实可能是将股权转让给光明集团或者其旗下子公司上海牛奶集团,使大光明能够完全控股公司,从而将公司打造成上海乳品业务的平台。 此次的公告顺应了这一猜测。收购完成后,光明食品集团与子公司牛奶集团将合并持有光明乳业6.819亿股股份,占光明乳业总股本的65.448%。 光明食品集团表示,近年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光明食品集团和上实控股都在探索国有资产和优势资源向核心主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充分利用 资本市场进行强化主营业务、退出非核心业务的经营战略调整,因而双方最近决定进行光明乳业股份协议转让。这也是集团成立以来金额最大的一次资产并购。 光明食品认为,集团以食品为核心业务,乳业是集团核心业务的重要板块。在光明食品集团2007年初制定的发展战略规划中,就确定了重点发展乳业 的战略目标。它认为,我国人均乳品消费水平还有很大上升空间,特别是在去年行业面临危机后进入市场调整期,为集团加大乳业投入,加快乳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 的机遇。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自有奶源对于国内乳企的重要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海通证券(19.29,0.18,0.94%)曾认为,一旦大光明接盘上实所持光明乳业股权,未来有可能将光明集团旗下的牧场等业务也注入上市公司。 据了解,牛奶集团每年都把自己牧场生产的鲜奶供应给光明乳业,目前牛奶集团拥有奶牛3万多头,其中成乳牛1.2万头,2008年供应给光明乳业生鲜牛奶9万吨。去年以来,牛奶集团积极筹建海丰现代化生态奶牛场,规划饲养奶牛4万头,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 而光明食品集团也表示,其控股光明乳业将拥有产业联动的优势。公司将依托光明食品集团,“拥有从奶牛饲养到乳品加工销售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有利于保证奶源的质量,提升加工水平,加快市场拓展的步伐”。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光明乳业重新修订了三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聚焦乳业、做强新鲜、突破常温、实现百亿”的战略定位目标,决心做到乳品主营 业务确保行业平均增长水平;保鲜乳制品增长速度高于行业增长水平;保持新鲜酸奶、新鲜牛奶和奶酪产品在全国市场的领先地位;常温产品实现战略瓶颈的突破; 继续加强科技研发,成为中国乳业技术最领先的公司。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目标超过100亿元,利润继续增长。
广州最大城中村改造 保利或接盘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6/20090916030812779.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朱玲 发自广州
沉寂两年,广州首个由开发商投资改造的猎德村地王商业项目,终于在今年8月下旬一锤定 音。9月15日,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再次抛出总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的城中村“巨无霸”改造项目——广州市琶洲城中村改造项目,其“苛刻”的 出让条件让不少开发商望而却步。
有消息称,从设定的竞买条件看,有着央企背景的保利地产最有希望接盘。昨日,记者致电保利,保利方面未否认会接盘上述项目改造,表示目前还不太清楚具体情况。
全 面改造范围内的总用地面积为75.8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为185万平方米,共计13宗地块,本次公开出让4宗地块属于以商业金融业功能为主、辅之部 分商品住宅功能的经营性用地,捆绑其市政绿化道路等设施建设;其余地块属于村民复建安置用地、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以及广场、道路、学校、公共绿地等公建 配套用地。
记者查阅其土地出让公告显示,竞买人购买条件要求颇高,不仅要求开发商在2007、2008年总资产达90亿 元,在本项目开发的区域有一定规模的商业物用,开发商还必须承担改造全部成本约44.7亿元。如此计算,四宗地折合楼面地价将达4700元/平方米。
此外,为了保证项目资金的监管,开发商还需在竞买前支付11亿元的改造监控资金以及3亿元的区域综合治理费用等。
广州易美文化传播总经理王瀚表示,由于捆绑的附属条件太多,参与竞拍的开发商可能较少,目前拆迁补偿差价都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对开发商现金流是一种考验。
据悉,保利地产在该项目改造的区域有一栋总建筑面积逾56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同时保利地产的总部也在广州海珠区。在上周第三届广州海珠·琶洲现代服务业招商会上,海珠区总计12个项目投资签约,共计106亿元,其中包括保利旗下三个商业地产投资项目。
华能86亿接盘山东电力发电资产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5/160523.html
华能国际高达86亿元的资产收购,掀起了电网企业剥离发电资产的又一次高潮。1月4日,华能国际(600011.SH)发布收购公告称,将收购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拥有的云南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滇东雨汪能源有限公司等9项资产。山东电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产权转让“只是一次正常的经营决策”,意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战略目标。华能国际则表示,本次收购将使公司进入云南电力市场,并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山东电力市场的地位。
华能国际规模扩张冲刺早在2009年初华能国际内部一次分析会上,公司老总就提出到2010年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的规模,而当时的装机容量不过4500万千瓦左右。据当时一位与会者告诉记者:听到这一数字时颇有些吃惊,心中难免有些怀疑。今天公告出来,感觉这一目标应该能够实现。根 据公告,此次拟收购的资产包括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拥有的滇东能源100%、滇东雨汪100%、沾化热电100%、鲁能生物100%、罗源湾海港 60.25%、罗源湾码头58.3%、陆岛码头73.46%、鲁能胶南港100%、鲁能海运53%的权益,有关前期项目(包括日照岚山4×66 万千瓦火电项目、罗源湾2×66万千瓦火电项目)的开发权以及鲁能发展持有的罗源湾海港另外39.75%的权益。以上项目作价86.25亿元,华能国际拟 以自筹资金支付。根据公告,本次转让资产后,华能国际可获得已投产可控装机容量达到333万千瓦,在建及核准容量71.6万千瓦,前期及规划项目容量1293万千瓦,上大压小已关停容量27万千瓦。此外好包括煤炭项目及港口项目等。虽然华能国际相关负责人拒绝就此次收购做进一步说明,但分析师认为,这次收购明显包含三层目的。一是从规模考虑,华能国际的装机容量获得快速扩大。如果加上在2009年的扩张,目前华能国际的总装机容量已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接近集团母公司总装机容量的一半。加上在建的项目以及可能收购母公司的资产,华能国际今年底将实现6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目标。二 是此次收购有助于完善华能国际的产业链。据华能国际2009年三季报披露,销售收入566.78亿元,其中长江以南为306.87亿元,长江以北为 196.23亿元。分析师认为,华能国际许多电厂分布在东部沿海,每年都需要很多的“下水煤”,也就是需要通过海运为其电厂供煤,此次收购包括了鲁能拥有 的两座港口码头和5艘2万吨级船只,这对于华能在长江以南煤炭发电企业构成利好,使华能在煤炭运输方面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同时收购的云南两家企业均为煤 电一体产业,使华能的布局更显合理。三是不排除鲁能其他发电资产陆续售与华能的可能。分析师认为,由于山东电力作为国家电网的下属公司,电网与发电资产分离是迟早的事,也就是说山东电力很可能要将代管的鲁能发电资产陆续出售,业内甚至推测国家电网与华能已经有了一揽子转让山东电力旗下资产的协议。山东电力半壁发电资产易手对于分析师的第三种推测,山东电力相关负责人并不认可,在提供给本报的书面说明中,山东电力说:“此次产权转让,仅是转受让双方作出的正常经营决策。”鲁能集团接受本报采访时也介绍,煤电一体化仍然是鲁能既定的主业之一,将来也不可能将所有煤电企业出售,下一步将依托旗下上市公司将这一块主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据 记者了解,山东电力2008以前拥有的鲁能发电资产总装机容量约在1300万千瓦,同时在建包括获批项目及完成前期规划的总装机容量也在1500万千瓦左 右。2008年底,山东电力以60亿元的价格将鲁能在山东400多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发电资产售于华能,加上此次售出资产,鲁能近半数发电资产已转手华能。据了解,此次收购的330万千瓦发电资产,华能耗资86.25亿元,而2008年底华能收购400万千瓦只用了60亿元,价格差可理解为此次收购包括在建及核准容量71.6万千瓦,前期及规划项目容量1293万千瓦,也就是说,鲁能储备容量已大部被华能收入囊中。分析师评价说,这次的收购价格“略高一点”,或许对华能国际二级市场短期会有“微小的负面影响”,毕竟会摊薄收益,但从长期看对业绩的提升会有帮助。总体来说,“对华能国际价格还算公平”。而华能国际之所以接受“略高一点”的价格,据推测源于华能与其他发电巨头的竞争所致。2009 年底,华能与大唐相继发布消息,宣称各自装机容量突破一亿千瓦规模。对于两家的竞争,分析师认为,从规模上看,华能保持第一应该不成问题,但从盈利能力上 看,大唐或许更胜一筹。华能资产质量以火电居多,大唐则结构更多元一些,而且大唐由于在内蒙古上马煤化工项目或许有助其在当地拿到更多的资源。据 分析师介绍,到2015年,大唐煤炭自给率将达到40%左右,这对华能将构成盈利上的更多压力,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华能只能将盘子做得更大,而规模扩张, 就必须自建、收购母公司资产和对外收购三管齐下。从全国看,像鲁能这样可以大规模收购的资源亦越发稀少,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进军鞍山或接盘鞍钢地产 中化集团借央企“清退”扩张?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13/333822.shtml
每经记者 汤白露 发自北京
随着78家央企退出地产,中化集团正在寻找接盘机会,其“触角”正向鞍山等三线城市延伸。
4月7 日,中化集团副总裁李彬与辽宁鞍山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李彬在签字仪式上表示,“中化集团希望与鞍山在能源、化工、地产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实现 互利共赢。”
上述消息发布,立即引发业界猜测,中化集团挺进鞍山市,是否为接盘鞍钢集团旗下的地产做准备?
4月12日,《每日经 济新闻》记者致电鞍钢集团,其宣传部一位人士表示,“国资委要求78家央企退出地产业务,鞍钢集团也在此列,但是具体退出方案是否已上交国资委,这需要向 集团领导确认。”
加大土地储备
中化集团总裁办公室有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资委已经明确中化集团是以地产为主业的央 企,所以扩张地产业务是必须的。”但是该人士否认了中化集团接盘其他央企即将退出的地产业务。
在上述协议签订之际,正赶上国资委加速清理非地 产主业的央企。当记者咨询中化集团是否计划接盘鞍钢集团旗下的地产时,该人士表示,“我们还未得到这方面的消息,无法进行评价。”
尽管中化集 团否认接盘其他央企的地产资产,但是上述协议再次印证,该集团正在向二、三线城市谋求新一轮的地产扩张。
根据地产业务的规模分析,中化集团在 国资委下属16家地产央企中排名靠后。尤其与第一梯队的华侨城、中国建筑、中国保利、招商局集团相比,差距甚远。这一情况决定了中化集团必须加紧做大地产 业务,否则难以通过国资委的考核。
目前,中化集团下属的地产业务共涉及两家H股上市公司,即远洋地产 (03377,HK)与方兴地产(00817,HK)。
“中化集团很早前已经确定逐步退出远洋地产,到现在中化集团只持有远洋地产3.04% 的股权,已是小股东了。”3月25日,方兴地产董事会主席罗东江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据了解,中化集团原本是远洋地产的第二大国有股股东,但 是大幅减持后变为了第三大股东,目前中国人寿成为远洋地产的第一大股东。业界认为,中化集团大幅度减持远洋地产,战略用意在于重点发展方兴地产。根本原因 是中化集团对于远洋地产的控制力不够。
中化集团作为方兴地产第一大股东,持有其7.68亿股股份 (约占62.87%股权)。3月25日,方兴地产发布2009年报。公司年报显示,包括物业开发、物业租赁、酒店经营3个业务在内,2009年的营业收入 为63.2亿港元,较2008年上升62%;净利润为11.74亿港元,同比上升30%。公告披露,方兴地产的土地扩张已经成为既定战略,但是目前其土地 储备仅为130万平方米。显然方兴地产的土地储备不足。
拟接盘多家央企地产资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中化集团正在全力支持方 兴地产的扩张,其中不排除接盘多家央企退出的地产资产。
一方面,中化集团先后与大连、青岛、鞍山等城市签订合作协议,加速进军上述城市的地产 市场。3月底,中化集团与大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化集团及下属公司将与大连市政府在化工产品物流、地产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更早前,方兴地产与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签订了 《区域战略合作暨中岛·蓝海新港城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合作打造高端地产项目。青岛城投集团是青岛市直属国有投资公司,在青岛市属范围内,青岛城投 集团具有城市建设开发方面的独特地域优势。
此外在资金方面,中化集团也支持方兴地产接盘央企退出的地产,方兴地产获得的银行授信超过200亿 元。
3月25日,方兴地产投资者关系总监郑秋平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如果可能,方兴地产有意 收购这些企业转让的地产项目。”
对于挺进鞍山地产市场,鞍山市当地一位地产销售商对记者表示,“中化集团进军鞍山,其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 鞍山正在开发达道湾新城,推动城镇化建设,将涉及大面积的回迁人口与住房。另一方面,鞍钢集团下属的地产资产必须退出,不排除中化集团将获得这笔资产。”
据记者了解,鞍钢集团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是鞍钢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拥有总资产6亿元。显然,这笔资产对于财大气粗的中化集团而言,资金并不是问题。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