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朱敬一鼓勵新鮮人 不要只會寫標準答案 學會搞叛逆 從興趣中找自己的優勢

2014-10-06  TCW
 
 

 

在陽明大學新生入學典禮上,知名經濟學家、中研院院士朱敬一與學子分享生命經驗,他打破一般人看重「提早計畫」、「專業養成」的迷思,認為最重要的是廣泛探索各種領域的知識,在天馬行空的想法中,找到自己的優勢。

撰文‧賴若函

陽光炙熱的周四上午,陽明大學的禮堂傳出陣陣笑聲。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在今年的新生入學典禮中,以﹁四十年前,我懂個屁」為題,分享他人生的心境與轉變,透過三個實際故事,鼓勵年輕人要打破框架、創新思考,短短一小時的演講,發人深省。

首先,朱敬一談到,量子力學之父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在丹麥哥本哈根讀大學時,面對物理考題「如何用氣壓計測量學校大樓的高度」,提出一個答案:「若真有這樣準確、誤差無限小的氣壓計,就應該拿去賄賂校長,問他大樓的高度。」面對這個出人意料的答案,教授給了零分,尼爾斯抗議後才允許他重考。重考時,尼爾斯在白紙前沉思許久,教授正要安慰他,卻被尼爾斯反駁,他不是不會寫,而是腦袋中有太多答案,不知道寫哪一個好。

例如可以把氣壓計放在地上,看它的影子長度,再量大樓的影子高度,用等比概念算出來;也可以把氣壓計綁在繩子上,像鐘擺一樣擺動,透過重力在樓頂和樓底的差別,來計算大樓的高度;更甚者,帶著氣壓計爬樓梯,一邊爬一邊用氣壓計做標記,用走到頂樓時的標記數乘以氣壓計高度,就是答案。

不受框架限制 保持好奇心教授聽到這些答案傻眼,問他難道真不知道標準答案是「測量樓頂和地面的氣壓差,套入公式換算」嗎?尼爾斯說,他當然知道,只是對考試限定每個人的思考框架感到厭煩。

「要對許多事保持狐疑、好奇的心!」朱敬一認為,像尼爾斯這樣的學生,應該很難在台灣生存,但他覺得這樣的叛逆是好的。學生時期,解放自己的好奇心探索知識,也許你也可能是下一位諾貝爾獎得主。

接著,朱敬一以自己為例,笑言雖然智商可能只有尼爾斯的開根號,卻也是不折不扣的頑皮分子。

他舉例,國中時造句題目是「大吃一驚」,他答「當警察發現案子是國文老師犯下的,就大吃一驚。」這個答案,換來兩個大過的處分。又有一次,高中國文課考試,要評論清朝詩人蔣士銓的散文《鳴機夜課圖記》,文中描述母親為督促兒子學習,夜裡將孩子抱在懷中,一起朗讀古文,待孩子睡著,便搖醒他繼續讀,天亮方休。

「我覺得這個媽媽腦袋有問題,為什麼白天不念書晚上念,逼小孩讀這麼多書要幹嘛,結果又被老師叫去罵。」朱敬一說,不想按牌理出牌就是他的個性,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這樣的叛逆,也體現在他的人生觀上;朱敬一不相信生涯規畫,最討厭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輸在起跑點」。十九歲以前,他從來沒拿過第一名,他不要做只會寫標準答案的學生,如同上大學後的第一次期中考,會計學和經濟學他都考不及格,當年的成績,對照他現在的成就,沒有什麼是在計畫內得來的。

亂看書,也是朱敬一的特質。他形容自己在吸收知識時,是雜亂地學習,很少為特定目的讀書,也反對「培養讀書習慣」或「書一定要讀完」的迷思,因為唯有「發自興趣地閱讀」,才可能持久。

「一九八五年念博士前,我的知識量只有現在的百分之五。」朱敬一建議,不要只是在某個領域鑽研精深,要廣闊吸取不同領域的知識,因為在大量閱讀下,久而久之,知識厚度就從點而圓,跳過線,貫穿各種領域,都能侃侃而談。

有三件發生在朱敬一念大學的事,影響他人生甚深。大一時,有位助教很喜歡他,在選課上一路給予指引,幫助他打下不錯的專業基礎;大三時,他接觸太極拳,一打就是四十年,培養了強健的體魄;最後是趁著大學畢業、當兵前,他聽取旁人建議,一次參加了公費留學、高考和研究所的考試,沒想到考取公費留學,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深造。這些事情的發生,都不在他的計畫裡。

人生可設目標 但別太計較「對於人生,可以有目標,但不要太計較。」朱敬一回想他博士畢業,返台到中研院工作後,一路順遂,但是在升等時,卻遇到當時的中研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刁難,刻意把他的升等文章拿給經濟學界的大老審查,想要提高通過難度,沒想到文章卻讓師長愛不釋手,不但升等順利,也從此建立良好的學界人脈。

因為這樣的經歷,讓朱敬一對於「人生計畫」從無強求,因為他認為,投入在喜歡的事情中,自然而然會發現你的相對優勢,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材」。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該擁有「叛逆」、「找興趣」、「認命」、「傻勁」這四種態度。

最後,朱敬一透過曾聽過的一場演講,鼓勵學生看重人文素養。十一年前,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院士邢義田提到,自己會走訪中研院四周,發現有許多寺廟、天主堂等暗藏其中,其中有一間廟依附老樹而建,其建築設計圍繞著樹的生長方向,讓人嘖嘖稱奇。「所有的文化都在民間」,邢義田以此作結,在這塊土地發生的故事,滋養了歷史、文學的發展。

這場演講影響朱敬一甚深,因此他鼓勵大學生,要重視通識課程,養成對其他專業的欣賞、包容、評價的能力,以及對社會的人文關懷,因為「先學做人,才夠格做專業人。」

朱敬一

出生:1955年

現職:中研院院士、台大經濟系教授經歷:國科會主委(現科技部)、行政院政務委員、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學歷: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及碩士、台灣大學商學系工管組學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64

人才大洗牌!懂服務、又會寫程式者吃香 金融業新金飯碗 瞄準非財金生

2016-06-27  TCW

金融科技成金融業的決勝關鍵,搶人戰火熱開打,三年內,將誕生四千名相關產業人員,擁有資工背景大加分。

再三年,就要屆滿一百歲的華南銀行,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

這家老銀行,今年出現了一批新特權階級,華南銀副董事長林知延說:「他們真的很不一樣,全公司只有他們是不穿制服的!」

這群不穿制服的銀行員的特色是:年輕、理工科系畢業為大宗、想法天馬行空,他們是華南銀內部負責金融科技(Fintech)的新員工。

國內民營銀行龍頭中信金,是國內第一家資助大學,做為人才培訓庫的金融業者。「Fintech的發展、相關人才的培訓,決定未來五年內的金控排名!」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指出。

從近百年歷史的老行庫,到台灣最國際化的銀行,幾乎全體總動員的進入金融科技發展搶人才戰。因為根據市調機構Accenture最新報告指出,二〇一五年,全球對於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金額超過二百二十二億美元,比一四年的一百二十六億八千八百萬美元成長七五%(見第七十五頁圖)。今年,金管會提出《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預計三年內培育出兩千名以上金融科技人才學生、四千名以上相關產業人員。

高薪搶資工生起薪甚至比當教授還要高

以薪資水準而言,將金融科技相關工作稱為「金融業的新金飯碗」,一點也不為過。安侯建業金融行業顧問服務執行副總經理李育英指出,現在大型金控為了發展金融科技,爭相搶著要資訊科技人才,有的是透過發放獎學金來物色有潛力的學子,有的則直接祭出高薪。

舉例來說,倘若具有區塊鏈技術能力的新鮮人,進入金融圈後,月薪五萬元起跳是正常水準;若有更高階的能力,或同時有商管的訓練,七萬、九萬不成問題,是22K的數倍。「有些資工系所教授說,學生(去金融業)的起薪,比他們當教授還高!」李育英說。

這群看似與傳統金融從業人員截然不同的人,若一言以蔽之,堪稱是一群年輕的「混搭」人才。永豐銀電子金融處資深協理梅驛如此形容:二種『綜合形態』的人種出現了,學歷顯得不重要了。」

如今,這個全新人種,儘管年輕、專業經驗未必充足,但在金融圈卻儼然形成不容小覷的另一派主流。

中信投資新創團隊主導計畫的六人,平均30歲

身為消費金融龍頭,中信金為了發展數位金融,推出「ARK數位方舟」計畫,而且喊出最具顛覆性的目標:以十億元資金,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投資五十個國內外的金融科技新創團隊,屆時得以中信銀的平台為基礎,打造出自成一格的金融科技生態鏈,背後藏著將實體的消費金融王國搬到虛擬通路上的野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計畫的主角,是六位平均年齡三十歲的年輕人,而且幾乎都擔任過董事長、總經理特助,堪稱是公司內部最受重視的一群精英。

玉山、永豐創混血部隊吸納遊戲、電商外部人才十多年前即不惜血本投入數位金融的玉山金,一向對九成以上員工皆為自行培訓的「玉山寶寶」引以為傲,但唯有玉山銀的數位金融處例外,從雅虎、PChome等知名科技業者,到新創科技公司的行銷、技術人才,皆爭相跳槽至此,外來人才比率已達二〇%。

就連永豐銀也是如此。該公司電子金融處處長陳亭如出身PChome,加上待過eBay和露天拍賣的梅驛、曾任職雅虎電商部門和宏達電的協理嚴國瑞,從部門主管到員工,電子商務、遊戲業背景的人才占比達三分之一。

同為公司裡血統最不純正的單位,才讓玉山金、永豐金這些國內資產規模不到國泰金、富邦金一半的中型金控,旗下的銀行卻可以靠著「混血」部隊,締造多項金融科技服務的紀錄。

以玉山銀為例,同時創下首家與支付寶合作兩岸支付通、與PayPal獨家合作「玉山全球通」、首家推出HCE(主機卡模擬)手機信用卡等紀錄。

永豐銀推出「豐掌櫃」第三方支付平台,抱走經濟部金網獎、金融研訓院菁業獎的獎項;今年三月,又搶下國內首張境內實體支付O2O(線上到線下電子商務)執照,被譽為第一個台灣版「支付寶」,穩坐銀行界中電商服務之冠的寶座。

「論基礎工程,銀行的數位平台和電商的相比,差距非常遙遠,」台北富邦銀執行副總經理吳昕顥,坦言現今銀行業者的劣勢所在。他的話,也間接凸顯了水豐銀優勢所在:由於電金處深諳電子商務「眉角」,知道買、賣方在虛擬通路上處理金流的困擾,所以才能推出從使用介面到金流服務都深獲好評的豐掌櫃。

玉山、永豐銀團隊的故事,皆堪稱最「混搭」的金融科技人才,而且正是這幫人才,讓這兩家規模僅算是中型的銀行,在金融科技的戰場上,走出一條連大型銀行也望塵莫及的道路。

過去,財金科系是金融圈的人才庫,但現在金融科技打破了這個界限。許多銀行員擔心飯碗不保,甚至機會比不上會寫程武的理工人才。究竟要成為金融科技人才的條件是什麼?

金融服務是基本功也要懂程武開發背後邏輯

首先,對於資訊科技的學習熱情,不可或缺。施光訓表示,中信金融學院對學生的要求,除了金融全證照、雙外語等能力外,大二就必須會寫App,「不用寫得多好,但至少你要懂是怎麼開發出來的,才能去想更深入的model(模式)。」

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赴台大管理學院對數百名學子演講時建議:「可以的話,去修程武設計的課,不是要你寫贏資工系,而是要理解開發程式背後的邏輯。」

玉山銀數位金融處的年輕員工們,下班後時常主動召開會議,但會議主題很「不金融」,不是圍繞著Java程式語言、VR(虛擬實境)新科技,就是秀出主動開發的全新App、QR Code,互相測試、提供意見,而且不時會舉辦內部競賽,不是為了一較輸贏,而是觀察誰開發的產品最受到使用者所歡迎,探究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所在,這種自發性的熱忱,是他們能帶來如此多科技創新的關鍵所在。

若為傳統的金融從業人員,也不必過於憂慮,因為,絕不是懂得數位科技或寫軟體,就足以穩穩捧住金飯碗。李育英說,金融科技的基礎,仍是余融商品、服務的創新和管理,這方面,財金、商管背景的人才,仍有一定優勢。

玉山銀數位金融長李正國則表示,要成為優秀的金融科技人才,雖然並不局限於特定的科系或背景,但,最基礎的能力仍是「深入了解金融業的特質」;奠定此根基後,發揮高度的「自我鞭策」(self-driven)精神,不但會主動為自己設定學習目標,設定之後也願意全力以赴,「在這種精神下,才能累積足夠能力,把商機轉化為具體、可實踐的步驟,最後

(把商機和可實踐步驟)整合在一起。」

「科技能力只是小事,」施光訓說:「懂得做planning(規畫),想到realized(可行的)的生意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金融科技需要「穿新鞋走老路」的人,新鞋好比科技創新,老路則是對金融專業的基本功,在既有的專業上,知道運用科技來串接上新的商品服務,才是在金融科技趨勢下穩紮穩打之道。

撰文者張舒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