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母校豪捐,代母校理財 「私募大佬」裘國根詳解2億元捐贈事件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624「這次的捐贈,我們出錢,同時代為管理。我們承諾,保證(基金投資)年收益率不低於5%;如果不足5%,則由我們的自有資金補上。」
2012年9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以下簡稱人民大學)畢業校友、「私募大佬」裘國根向母校捐贈2億元人民幣。
前不久的9月7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召開機構投資者閉門會議,國內三家陽光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第一次被邀請參加,裘國根創辦的重陽投資就是其中一家。
在更早之前,裘國根的師弟,也是重陽投資當初的合夥人李旭利因就職交銀施羅德基金時涉「老鼠倉」案被正式逮捕,但在2012年6月開庭審理時當庭翻供。此案依然懸在半空,尚未有定論。
現年43歲的裘國根,出生在浙江紹興。1987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攻讀投資經濟專業,1993年從該校研究生畢業。
畢業後,拿著求學期間賺來的1萬元和借來的5萬元,裘闖蕩深圳資本市場。1996年自己成立投資公司專業炒股,替人理財,2001年轉戰上海,2006年大舉殺入招商證券法人股,裘國根事後大賺二十多億元。
目前,其掌控的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資產超過100億元,而他自己在2011胡潤百富榜上的財富為20億元。他自稱在過去二十年的股市投資中「從未犯過大錯」。
向母校豪捐使裘國根成為話題人物,有人讚賞,但也有人評價為「贖罪之舉」。
裘國根為什麼會進行豪捐?這些捐贈究竟將怎樣使用?面對種種質疑,他如何進行自辯?2012年9月28日,南方週末記者在上海專訪了裘國根。
「刻意做點事」
南方週末:你是什麼時候開始籌劃捐款事宜的?捐款的出發點是什麼?
裘國根:我和人民大學現任的領導班子如校長陳雨露、教育基金會理事長程天權等都比較熟,2011年底我們開始談論此事,一直到2012年5月才敲定捐贈的具體數字和用途。一開始談過捐1億,後來提高到2億。
之所以提高捐贈額,是因為原來只是想推動人才培養,但這是一個長期見效的事情,短期內(人民大學)需要的還有校園改造等。現在的分配是9000萬元用於前者,7000萬元用於後者,還有4000萬用於提升人民大學的國際化水平。
捐款的出發點,就是在水池裡丟一顆石子,最後捐款的效應是一層一層擴散的。一個人如果有能力了,首先應該關心你最為親近的人,我把它比喻成由近到外的「波紋效應」。
在國外,校友捐贈是很普遍的,美國高校的校友捐贈率達到40%左右。校友捐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所學校的實力和學生的面貌。如果你在財經界,不給學校捐錢,說明這個學生愛心不夠;如果是在企業界,就說明你運營的企業並不成功。
我曾經給人民大學捐過兩次100萬,但這樣的捐,還是屬於一種「群眾性參與」;給500萬、1000萬的,也基本上不痛不癢;但給1億或更多的錢,那就得刻意做點事了。
南方週末:捐贈儀式是9月20日舉辦的,現在資金劃撥到人民大學基金賬戶上了嗎?
裘國根:2個億的捐款,是分兩次捐的,8000萬已經打到人大基金會賬戶上了,剩餘的1.2個億我們會在3個月內劃過去。
我的錢捐了之後,其所有權就歸屬人民大學教育基金會;教育基金會下面會專門成立一個子基金,子基金會再成立一個理事會,這個理事會的構成是,校方出三個人,我們重陽投資公司派兩個人,此外還計劃請兩位社會賢達,共七人組成,每年的預算開支由理事會決定。
南方週末:七人名單分別是誰?和你眼中的中外校友捐贈基金相比,主要區別是什麼?
裘國根:人民大學校方三人分別是校長陳雨露、基金會理事長程天權、財政金融學院院長郭慶旺;重陽投資公司這邊是我以及合夥人、總裁莫
泰山;社會賢達人士還沒有最終確定,如果說我們捐贈方與校方有點像甲方乙方的話,社會賢達進來就好比像董事會裡的獨立董事。所謂「角度決定觀點」,當甲乙
兩方意見產生分歧時,獨立人士的意見就很重要了。
我沒有直接接觸過國外大學的基金會,但我女兒在國外讀書,所以有一些感受。與跟國內相比,國外的校友會或者基金會前端積極吸引新的捐款,在舉辦活
動、擴大影響力方面非常主動,在後端運營和管理上非常專業、有秩序。哈佛大學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投資損失挺大,此後他們在一些活動中就縮減經費開支,
現在盤子依然比較大。

資料來源:各大學官網和公開報導 (李伯根/圖)
「我們出錢,同時代為管理」
南方週末:理財是你的專業,這次如此巨額的捐贈額如何管理?
裘國根:任何投資都沒有那種高收益、零風險的,否則是瞎扯。但是一個專業的資產管理團隊可用相對低的風險去匹配相對高的收益。當然有些錢是可以承受高風險的,大學基金肯定承受風險的能力要低一些,但肯定比社保基金承受風險的能力又要高一些。
這次的捐贈,我們出錢,同時代為管理。這是一種全新模式的開創。我們(重陽投資)想結合自己的優勢,用基金會的名義開一個基金賬戶,就這筆資金代為理財,做一些相對而言風險收益率比較好的投資。
與此同時,我們做了一些承諾,保證(基金投資)年收益率不低於5%(編者註:現在商業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為3%左右)。也就是說,如果1億元作為基數,我保證每年的第一年的收益率不少於500萬元,第二年依照複合增長率類推。賺到的,全歸人民大學,如果收益率沒達到5%,則由我們自己墊錢補足。
但這還只是一個初級階段的嘗試,我們與人民大學反覆商討後決定這樣幹,但現在還只一個思路,沒有最後敲定。
南方週末:兩年前,同
樣是人民大學校友的投資家段永平(步步高電子創始人,後移居美國)與妻子劉昕向母校捐贈3000萬美元(以當時匯率計,約合2.05億元人民幣),你對段
熟悉嗎?他從斯坦福大學得到啟發,部分捐贈額採用了「等配比基金」(編者註:即人民大學每接受到一筆外界捐贈時,不管什麼用途,等額捐贈基金中就會抽出相
同數量的錢以供使用)的操作模式,你當初沒考慮採用這一國際流行做法?
裘國根:段永平將中西思想結合得非常好,崇尚獨立思考,先做實業,後搞投資,都很成功,且特別懂得生活。他向浙江大學捐了3000萬
美元,給人大也捐3000萬美元(編者註:段永平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研究生畢業於人民大學)。他設立等配比基金的目的就是鼓勵社會各界人士去共同進行教
育捐贈。但同時規定單筆配比金額的上限是100萬美元。這次我們的捐贈,段氏夫婦的等配比基金也一樣會配出100萬美元。
我沒有考慮這一方式,是因為我們這個錢已經有明確的用途了。等配比基金就不一定了,配比好比跟投,別人做什麼事情你就跟著做什麼,而且可能會加入校方的意願。
「我贖什麼罪?!」
南方週末:有傳言稱,你在幫權勢人士理財,而現在的捐贈有「贖罪」的成分,你怎麼看?你們在選擇投資對象時,如何看待一家公司背後的「關係」?
裘國根:我投一家公司會考慮公司治理、考慮這個行業、考慮這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他是靠關係賺錢的,那太危險了,我不敢投。在成熟市場裡面對於那種靠非公司核心競爭力,比如靠行政關係獲取的市場壟斷權所賺的錢都要折價的。
說我在「贖罪」,我不同意,我贖什麼罪?!說重陽投資有「靠山」,哈哈,我們能有什麼背景,完全是一手打造出來的,這完全是瞎猜。
南方週末:你的財富積累過程是怎樣的?
裘國根:1995年出來,自己賺了200多萬元,另外從浙江一家民營企業籌集了1000萬,幫他們打理,賺了錢後一起分。後來在
1996年到1997年的投資中,我的財富增長了20倍,1997年到2006年增加了8倍,2006年、2007年兩年又賺了12倍,2008年虧了
20%多,2009年賺了1倍以上。
投資勝敗是由兩方面決定的。一是你的性格,一個優秀的投資者必須「反人性」,這是一個基本條件,在別人難受的時候你要扛得住,別人狂熱的時候你要冷
靜。二是要貼近市場,你說現在市場不好我們就離開,市場好了再回來,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市場好呢?我們老家有一句話叫「瘸子趕到,好戲散場」,瘸子就是腿
不太好使的,旁邊的村子裡面在演戲,這個戲很好,傳開了,瘸子也趕過去了,但是到了的時候已經散場了,這和投資的原理其實差不多。
南方週末:你的師弟、重陽投資當初的合夥人李旭利2011年因就職交銀施羅德基金時涉「老鼠倉」案被正式逮捕,但在2012年6月開庭審理時當庭翻供,不承認直接通過下指令買賣股票,而表示僅僅只是建議買金融股來完成交易量。對此你怎麼看?
裘國根:李旭利比我小四屆,是我在人民大學的師弟。他從2009年6月到2010年10月在重陽投資待了一年多,其實之前我們聯繫不多,後來到上海以後交往多起來。關於他的案件,我不方便說任何話。
南方週末:前不久,重陽投資作為私募代表之一被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請到北京參加「閉門會議」,為什麼會選擇你們,主要討論了些什麼?
裘國根:是中國證監會基金部通知我們的,可能我們相對規模大、團隊上比較成熟。主要談的還是投資者教育。中國是一個散戶投資者為主的
市場,散戶交易額佔到85%;而機構投資者力量太弱,整個股票的市值中,機構只佔到15%左右,而散戶佔到近28%左右,產業資本(大小非)佔到57%。
這是中國股市暴漲暴跌的關鍵因素。
郭樹清主席上台後提出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逐步降低散戶比例的政策。他其實說了很多實話,譬如「股票市場看似門檻很低,其實水是很深的」等。
另外,最近新基金法很快將會把陽光私募股權基金納入一個合法管理的範疇。
南方週末:你如何看待體制改革與資本市場浮沉之間的關係?經濟學家吳敬璉曾提出「股市如賭場」,現又提中國股市是權貴階層兌現財富的「屠場」。
裘國根:我覺得體制改革是很長遠的事情,我們這個層面的人談這個話題欠高度;對於資本市場制度改革,我們提了很多意見,但總基調就是要結合中國的國情,不能不改,但肯定不能搞激進式的改革。
對於「賭場論」「屠場論」,我認為以前稱之為「賭場」或許更貼近些,但說權貴化我覺得有些誇大。關鍵是你怎麼樣去看待你說的這個現象在這裡面的比
重。其實不排除這種現象,以及利用制度缺陷賺取高收益,但還是有很多人靠專業投資的眼光來獲取財富。再說,過去賺錢的那些人現在還在做PE(私募股權投資),還在搞上市,搞不好就全還回去了。PE投的公司還未上市的有七八千家,排隊的就有七百多家,現在一樣如坐針氈。
美國第三大教育捐贈基金出售3.75億美元金條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243美國第三大教育捐贈基金德克薩斯大學投資管理公司(Utimco)已出售3.75億美元的金條,並將再投資黃金期貨和其他資產上。
Utimco公司CEO Bruce Zimmerman在接受BBG電話採訪時表示:截至2月末的這3個月,公司已經買入7500萬美元的黃金期貨合約,購入約2.25億美元的發達市場債券,以及7500萬美元的新型市場的股指期貨,
Utimco公司管理約292億美元的資產,從2008年開始就購入黃金期貨合約以對沖通脹。自今年2月份以來,Utimco已經沒有買賣黃金了。持有的黃金現在大約11億美元,但成本價約為9.67億美元。
Zimmerman表示:「我們的想法是買入並持有黃金。當央行的貨幣政策開始緊縮時,我們就拋售黃金。」
紐約黃金期貨從2011年9月的1923.7一路暴跌,黃金ETF也從去年12月的歷史高點下跌了13%。這意味著投資者對大宗商品市場逐漸失去信心。
德州的立法機構正考慮批準成立國家支持的金條保管庫的議案,這項已經得到德州州長Rick Perry的支持。
UTIMCO持有的實物黃金很可能使德州的黃金保管倉庫成為未來美國以及國際黃金投資中心。
德州代表Giovanni Capriglione表示,成立黃金保管庫是當前的第一要務。大多數的美國人都在擔心美國經濟的崩潰。
由於對美聯儲的不信任以及對美元貶值的擔心,美國超過12個州已經把金幣和銀幣當做合法貨幣。
機構投資者(主要指共同基金,養老和捐贈基金),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週年洋
http://xueqiu.com/6691655012/29939527闖蕩華爾街,個人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同台競爭,個人投資者只有避開自己的劣勢,大力發揚自己的優勢,才有可能不被獵殺,反而有超越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戰績。
機構投資者(主要指共同基金,養老和捐贈基金),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1、不能購買市值低於10億美元的公司;
2、不能持有股價低於2美元的公司;
3、基金持股總值不能超過該股總市值的10%;
4、單只股票市值不能超過基金總資產的10%。
格林佈雷特的神奇公式多年的業績表明,小盤股的業績遠遠超出市場整體回報率,我以為其原因在於,當優秀的小公司市值低於10億美元時,各類大型基金受限於其規章,不能夠買,等小公司快速發展成長為過10億美元的公司時,這些機構被其過去的成績和未來的前景鼓舞,開始大量買進,給過去買進去的個人投資者抬轎子。
個人投資者不受限,相對機構投資者,這是看得見的優勢。小盤股可以買,低於2美元股價也可以買,想買多少買多少,只要自己有足夠的資金,完全可以用上,下重注,一次做對,就可以創造出一個財務自由人,或者一個小富翁。
要獲得超出常人或者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業績,利用機構投資者的限制,自然多了制勝的機會。但制勝的核心還是選擇投資標的。評估投資標的,少不了定性和定量的結合。機構投資者擁有諸多股票分析師,每個人都有非常強大的蒐集數據,建立模型的能力,在公司估值這件事情上,大多數個人投資者,難以競爭過他們。
但在定性上,可就不一樣了。機構投資者是吸納眾人的意見對投資標的下判斷。在對一個標的做定性判斷時,多人的情況下,往往意見紛紜,難以統一。眾人做決策的質量並不一定高於個人。如果一個修煉足夠的投資者,有自己成熟的投資體系,基於自己的分析和邏輯推斷,在對投資標的的定性判斷上,其正確的可能性遠大於機構,雖然估值上是劣勢,但多一點謹慎,多一點耐心,追求高一點的安全邊際,只要定性判斷是正確的,再利用機構投資者受限的方面,個人投資者的優勢是機構投資者達不到的。
在定性和定量上,我以為定性更重要。在南轅北轍這個故事裡,方向是定性,馬車是定量。如果方向是對的,加上一匹快馬,我們就很快達到目標;但如果方向錯了,就是世界上最快的馬,也只能讓你離目標越來越遠。
定性比定量重要,機構定量上有優勢,但個人更能在定性上進步。我以為,從這個角度上講,個人要提高自己的投資水平,更多要從定性研究上努力。(每天一則16)
馬來西亞反貪局:總理賬戶上7億美元是“捐贈”不是賄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5470.html
馬來西亞反貪局:總理賬戶上7億美元是“捐贈”不是賄賂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08-05 14:07:00
《華爾街日報》曝出馬來西亞政府方面查到6.7億美元款項流入納吉布的個人賬戶中。馬來西亞反貪汙委員會稱,這筆存款來自於“捐贈”,而並非來自由他主導的國有企業“一馬發展公司”。然而,反對派對此並不買賬。
據外媒報道,馬來西亞反貪汙委員會稱,總理納吉布個人賬戶中的將近7億美元存款來自於“捐贈”,而並非來自由他主導的國有企業“一馬發展公司(1MalaysiaDevelopmentBerhad)”,然而,反對派對此並不買賬。
調查稱款項並非來自關聯公司
7月,《華爾街日報》曝出馬來西亞政府方面查到6.7億美元款項流入納吉布的個人賬戶中,而這筆款正是來自於一馬公司相關的銀行,政府機構和企業。
馬來西亞反貪汙委員會3日發表的聲明稱,確實有大筆款項匯入納吉布賬戶,但並非來自於一馬公司。
“調查結果表明,被指匯入納吉布賬戶的26億林吉特(約合6.7億美元)來自於捐贈而並非一馬公司,”聲明稱。不過,該聲明並未明確指出捐贈方以及捐贈用途。
據了解,一馬公司是成立於2010年的國家投資基金,由納吉布擔任顧問委員會主席,政府持有一馬公司100%股權,公司主要協助發展能源、地產、旅遊和農業領域的項目,但是,該公司目前深陷110億美元的債務泥淖之中,正在試圖通過變賣部分資產緩解債務。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
除了反貪汙委員會以外,馬來西亞司法部、央行和警方都已介入調查,調查小組表示此次調查獨立透明,且仍在進行當中,希望公眾耐心等待結果,並不要妄加揣測。
貪汙瀆職的質疑聲傳出後,納吉布本人和一馬公司均發聲表示否認,納吉布辦公室稱此事件是反對派施加的陰謀,意在逼納吉布下臺,而《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則是誹謗和“政治陰謀的延續”。納吉布還以個人名義致函《華爾街日報》要求澄清報道。
一馬公司4日對馬來西亞反貪汙委員會的聲明“表示歡迎”,稱該聲明澄清了轉入總理賬戶的款項並非來自於一馬公司。“我們公司一直堅持從不向總理提供任何資金,”該公司稱。
貪腐嫌疑引發政治鬥爭
但是,納吉布的政治對手並不買賬,批評反貪汙委員會試圖包庇納吉布。
“我確定反貪汙委員會的這份聲明是在為納吉布撇清自己的不當行為做準備,”來自人民正義黨的議員拉姆利(RafiziRamli)稱,公眾想要知道的是這些捐款的來源和用途,“但是這份聲明無法平息民憤,也不能挽回民眾對納吉布的信任。”
民主行動黨國會領袖林吉祥稱:“馬來西亞人民現在必須正視的一件事情是,總理納吉布是否能夠向人民和全世界證明他的清白和道德權威以繼續領導馬來西亞。”
上月28日,納吉布宣布內閣改組,將與自己不和的原副總理亞辛除名,由內政部長阿末紮希接任,同樣被逐出內閣的還有司法部長帕泰爾和4名對納吉布醜聞“刨根究底”的要員。
過去一年里,納吉布一直因為被指通過一馬公司中飽私囊而面臨就任6年來最大的信任危機,也是執政黨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自1957年獨立後遭遇的最大挑戰。
與納吉布針鋒相對的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此時也不失時機地發聲要求納吉布在有足夠證據澄清自己之前暫時下臺。此前,曾執掌總理大權22年的馬哈蒂爾多次“炮轟”納吉布,指責其生活奢靡,貪腐醜聞纏身,質疑其執政能力並呼籲下臺。剛剛被“踢”出內閣的亞辛則被視為馬哈蒂爾繼續在黨內發揮影響力的代理人。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蓋茨基金會去年捐出38.6億美元 巴菲特十年捐贈179億美元伯克希爾股票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2-06/967979.html
在美國富豪圈中,紮克伯格夫婦的捐款善舉並非“前無古人”,大家耳熟能詳的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等,都是美國巨富中的“慈善達人”。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與紮克伯格選擇有限責任公司開展慈善事業不同,上述兩位著名慈善家都選擇成立一個基金會或直接向非盈利機構或慈善組織捐款。
每經記者 黃修眉
實際上,在美國富豪圈中,紮克伯格夫婦的捐款善舉並非“前無古人”,大家耳熟能詳的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等,都是美國巨富中的“慈善達人”。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與紮克伯格選擇有限責任公司開展慈善事業不同,上述兩位著名慈善家都選擇成立一個基金會或直接向非盈利機構或慈善組織捐款。
2010年,巴菲特更是與比爾·蓋茨合力發起“捐贈誓言”活動,倡導億萬富翁生前或死後至少用自己一半的財富來做慈善,如今全球已有138名富豪響應,其中就包括紮克伯格。
比爾·蓋茨:設立基金會與信托 去年捐38.6億美元
屢次蟬聯世界首富寶座的前微軟首席執行官(CEO)比爾·蓋茨,大概是全球最著名的慈善富豪了。2008年7月,比爾·蓋茨在宣布從微軟CEO職位退休的同時,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將大約580億美元的幾乎全部個人財產捐給自己和妻子名下的基金會——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以下簡稱蓋茨基金會)。
據了解,在2000年,蓋茨和夫人計劃捐出所擁有的1000多億美元財產,只留給他們的孩子每人1000萬美元,並正式成立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正如蓋茨基金會中國區主任葉雷向外界表示的,不要說對整個窮人世界,即使向非洲國家津巴布韋的窮人進行直接捐助,基金會全部善款也不夠。因此,管理和運作基金會,成為慈善行為得以延續的關鍵一步。
據了解,蓋茨基金會是一個長期存續的慈善基金會,沒有終止受益人(所以財富不可能移交給下一代);主要宗旨是全球健康與教育事業;為維持該慈善基金會地位,每年用於慈善的款項至少是總資產的5%;基金不賦予捐贈者參與基金會決策的權利,基金會董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包括比爾·蓋茨在內都只是董事會的執行人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蓋茨基金會官網上看到,基金會主要分為“蓋茨基金會信托”和“蓋茨基金會”兩部分。“蓋茨基金會”負責慈善業務,包括策略制定、贈款執行和項目管理等。基金會2014年年報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蓋茨基金會總資產逾443億美元,每年只需要將總資產的5%用於捐贈,就可以使整個基金會獲得減免稅收的好處。而2014年,蓋茨基金會總共捐出38.6億美元的款項用於6大部分,遠遠超過5%這個數字。分別是全球發展項目(19.23億美元)、全球健康項目(11.14億美元)、美國項目(5.13億美元),全球策略和遊說(2億美元),非項目性開支包括宣傳(4100萬美元)和其他慈善項目(6900萬美元)。
另一方面,“蓋茨基金會信托”負責資產的增值保值,每年劃撥善款給“蓋茨基金會”用於項目支出。目前除了股票之外,它還大量投資於短期投資項目,包括美國政府債券、高等級商業票據及短期貼現債券,還有國內國際共同基金、高收益企業證券及國際企業和政府證券等。記者在基金會2014年年報中看到,截至2014年底,蓋茨基金會以443億美元的總資產獲得了15億美元的投資收益。
巴菲特:最近十年捐出179億美元股票
在“股神”巴菲特看來,直接向運作優良的蓋茨基金會捐款是簡單又高效的慈善方式。2006年6月,巴菲特簽下捐款意向書,承諾在有生之年或西去之際,將把至少99%(根據當時的承諾約為40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捐給慈善事業。完成的方式則是通過捐贈其所擁有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類股票(可享受分紅,只有有限甚至沒有投票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巴菲特的捐贈對象有5家,除了最主要的蓋茨基金會外,還有以巴菲特前妻命名的蘇珊·湯普森·巴菲特基金會,巴菲特三個孩子旗下分別擁有的霍華德·巴菲特基金會、蘇珊·巴菲特基金會和由彼得·巴菲特創立的NoVo基金會。
巴菲特通常會在每年7月份進行大型慈善捐贈,而得到捐贈的這些慈善機構通常會選擇將股票出售,用得到的資金來支撐他們的慈善活動。
記者查詢蓋茨基金會官網了解到,巴菲特在2006年,也就是承諾捐贈的第一年,向蓋茨基金會捐贈了價值16億美元的伯克希爾B類股票,此後兩年的捐款數較為穩定,在16億~18億美元。值得註意的是,受金融危機影響,伯克希爾B類股票在2009年7月初的每股股價僅為57美元左右,因此當年巴菲特向蓋茨基金會捐贈的款項也僅為12億美元,是這十年來最少的。此外,從2013年起,巴菲特每年向蓋茨基金會捐贈的股票總價值均超過了20億美元,今年更是達到21.5億美元,是歷年捐贈數目最大的一筆。
今年7月,巴菲特第10次履行捐贈承諾,向5家基金會捐出了2064萬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B類股票,按照伯克希爾B類股票當時137.39美元的股價計算,巴菲特今年總捐款額高達28.4億美元,刷新其個人捐款紀錄,其去年和前年捐贈的股票總價值約為28億美元和26億美元。據記者統計,從2006年至今,巴菲特向這5個基金會捐出了超2億股伯克希爾的股份,總市值約為179.4億美元。
巴菲特目前持有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票,大部分為A類股,這保證其占有伯克希爾公司董事會三分之一的投票權。
不僅自己踐行裸捐,2010年,巴菲特還和比爾·蓋茨合力發起了“捐贈誓言”活動,號召億萬富翁生前或者死後至少用自己的一半財富來做慈善。 如今,來自全球15個國家的共138名富翁加入了這項活動,其中就包括紮克伯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這位股民好大方:只買了1400股,卻向上市公司捐贈8億元資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2-12/969579.html
*ST博元於10日與自然人股東鄭偉斌簽署了生效後不可撤銷的《資產捐贈協議》。根據該協議,鄭偉斌將其持有的福建曠宇建設工程有限公司95%的股權無償捐贈給上市公司。
每經記者 曾劍
已經暫停上市,並面臨終止上市風險的*ST博元如今突然“時來運轉”。公司12日公告稱,公司於10日與自然人股東鄭偉斌簽署了生效後不可撤銷的《資產捐贈協議》。根據該協議,鄭偉斌將其持有的福建曠宇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曠宇)95%的股權無償捐贈給上市公司。
福建曠宇並非什麽垃圾資產。經評估,截至2015年8月31日,福建曠宇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值為9.04億元,鄭偉斌持有福建曠宇95%股權對應評估值高達8.59億元。需要指出的是,截至12月1日,鄭偉斌僅僅持有*ST博元1400股股份。
小股東助力凈資產扭負為正
根據*ST博元公告,福建曠宇成立於2008年8月29日,營業期限至2028年8月28日。公司註冊資本為1.5億元,法定代表人鄭清水。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水利水電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築工程、機電安裝工程等。顯然,福建曠宇是一家工程類公司。股權結構方面,除了鄭偉斌持股95%以外,自然人鄭智凡、肖金兵共計持有該公司其余5%股權。事實上,鄭偉斌也是剛剛受讓福建曠宇股權。此前,鄭智凡、肖金兵別持有28%、72%股權。12月9日,二人將手中大部分持股轉讓給了鄭偉斌。
記者註意到,鄭偉斌公開資料甚少,此前與*ST博元之間似乎並無瓜葛。
截至8月31日,福建曠宇經審計的資產總計2.58億元,營業收入合計2.58億元,凈利潤合計3270.66萬元,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值為9.04億元,鄭偉斌持有福建曠宇95%股權對應評估值高達8.59億元。
對於*ST博元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天上掉下的大餡餅。公司表示,公司接受無償捐贈的福建曠宇95%股權,將該資產按照對應評估值8.59億萬元計入公司資本公積。根據公司2014年審計報告及2015年第三季度報數據,公司將實現凈資產為正,凈利潤為正,將擺脫資不抵債的困境(截至2015年9月30日,公司資產總計1.19億元,負債總計5.20億元,凈資產-4.01億元)。
令人意外的是,對於這份免費的資產,公司獨立董事表現出了極大的警惕。在董事會表決中,獨立董事曹昱、王輝投棄權票。曹昱棄權理由為:由於對標的資產情況不能全面了解,無法進行判斷,選擇棄權。王輝則對受贈資產按照評估值計入資本公積提出了質疑,其認為公司接受捐贈收入應該計入收入總額,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有投資者認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鄭偉斌此番贈予資產,顯然是有目的而來。結合*ST博元的情況,公司正在籌劃重整,引入有實力的投資人。
解決恢複上市一大難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此次受贈資產事件中,經*ST博元要求,福建曠宇42.04%股權對應評估值3.8億元用於彌補公司原大股東挪用公司的股改資金3.74億元造成的損失。此舉無疑為公司解決了一大難題。
2011年4月29日,*ST博元公告的控股股東華信泰已經履行及代付的股改業績承諾資金3.8億元,但並未真實履行到位。為掩蓋這一事實,*ST博元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多次偽造銀行承兌匯票,虛構用股改業績承諾資金購買銀行承兌匯票、票據置換、貼現、支付預付款等重大交易,並披露財務信息嚴重虛假的定期報告。
此後,因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ST博元被證監會依法移送公安機關。從而觸及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股票應予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情形。公司股票已自5月28日起暫停上市。按照規定,股票暫停上市後,如未能在證監會作出移送公安機關決定之日(3月26日)起的12個月內恢複上市,或者在此期間被人民法院作出生效有罪判決,公司股票將終止上市。根據規定,恢複上市需滿足“已全面糾正重大違法行為,已撤換與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有關的責任人員,已對相關民事賠償承擔做出妥善安排”等條件。
短期來看,這筆贈予資產恐怕不能降低公司終止上市的風險。*ST博元也在公告中坦言,此次受贈資產雖有助於改善公司財務狀況,但受贈資產事項與公司恢複上市無必然聯系。公司依然存在終止上市的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