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市場「應」已預知東岳集團盈利按年下跌60%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2/06/22/%E5%B8%82%E5%A0%B4%E3%80%8C%E6%87%89%E3%80%8D%E5%B7%B2%E9%A0%90%E7%9F%A5%E6%9D%B1%E5%B2%B3%E9%9B%86%E5%9C%98%E7%9B%88%E5%88%A9%E6%8C%89%E5%B9%B4%E4%B8%8B%E8%B7%8C60/

(1)發達國家在2010年逐漸停產傳統制冷劑和(2)去年三月日本的核危機全國缺電影響化工產品生產造就了東岳集團制冷劑/氟化制品價量齊升,隨著這兩因素減退東岳集團2011年下半年度的銷售、毛利也回落(見下表),這些情況已經在年報反映了。

東岳集團(00189) 綜合全面收入報表

難道市場不是應已預知東岳集團盈利按年下跌約(或超過)60%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27

港交所:2016年滬股通成交金額按年大跌五成

據路透21日報道,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港交所)稱,2016年滬股通的成交金額按年大跌五成,港股通則微升4%。

據港交所提供的資料,截至12月15日為止,滬股通於2016年的成交總額為71.9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則為144.2億元;同期港股通的成交總額78.3億港元,去年同期75.6億港元。

這與中港兩地股市表現以及在人民幣貶值下投資者對資產配置態度改變的情況一致。

由年初至今,港股恒生指數基本持平,同期中國股市滬綜指則累計下跌12%。另一方面,人民幣中間價自年初以來累計貶值約7%,境外投資者不得不審視人民幣資產配置策略,而國內居民對港元資產需求增加,受港元與美元掛鉤帶動。

至於本月初開通的深港通則剛好相反,深股通在首九個交易日成交總額為190億元,港股通則只有51億港元,反映境外投資者分散中國股票投資至較高增長的新經濟及新興行業的需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17

小米半年售2611萬部手機 按年增2.7倍 明年盼破億

1 : GS(14)@2014-07-03 09:54:4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03/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用互聯網思維幾乎做什事情都是顛覆性的」,這是小米創辦人雷軍近日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說的。雷軍也用數字驗證了這句話,昨日他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披露,2014年上半年小米共售出手機2611萬台,按年增長2.7倍;含稅銷售額約330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5倍。今年小米全年出機量目標劍指6,000萬台,明年突破1億。


小米用了3年時間從無到有,並且超越蘋果,成為內地市佔率第三的智能手機(見圖)。2011年小米初出茅廬,首年出貨量僅30萬台,銷售額5.5億人民幣。第二年銷量增長23倍,銷售額突破100億元,當時也引來不少對數據真實性的質疑。雷軍近日接受內地《中國企業家》雜誌訪問時表示,當年他為了證明數據是真的,特地公開了交稅紀錄,指2012年交稅19個億,但「大家又說我吹牛,又罵了半天。可是到2013年,好像就沒有人再說我們什了。因為用小米的人太多了,你到處都能看得到。」





雷軍指出,今年小米的出貨量可能要4000至5000萬台。而早前有報道指公司內部其實劍指6,000萬台。對於小米限量發售引發的爭議,雷軍指消費者對小米的期望是每個月賣2,000萬、3,000萬台,但小米的生產能力只有500萬、600萬台。

5年之內不會考慮上市

對於雷軍成日掛在嘴邊的「互聯網思維」,內地獨立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認為這主要體現在在渠道、營銷和庫存方面利用互聯網做到成本最優、效果最大。小米將主戰場定在網上,令渠道扁平,同時利用互聯網進行口碑營銷,毋須大量廣告支出卻獲得真正的粉絲,此外採用先預定再銷售的模式降低庫存風險,也有助壓低售價。「這些其實都不是小米的原創,早在2009年網上就有鞋商採用類似的模式,但小米勝在做得更細緻。」

另外,對於投資者十分關注的上市問題,雷軍則仍說5年之內不會考慮,因為他希望能將全身心投入公司業務。「這和我自己財務自由有關係,但更多還是智慧……很多人借窗口期上市了,概念很好,股價滿天飛,其實業績不好。」雷軍說,他的夢想是辦一家世界級的品牌公司,小米的目標是成為國際公司。

明報記者 李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773

68大中城市 房價按年跌

1 : GS(14)@2014-12-19 17:45:0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19/news/ec_eci1.htm

【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昨發布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價格數據,有68個房價錄得按年下降。根據路透社計算,新建商品住宅售價同比下降3.7%,連續第3個月同比下跌,且跌幅進一步擴大,惟按月降幅有所收窄,11月降0.5%。


國統局:去年同期基數高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指出,隨10月以來各地信貸政策調整,加之11月中央行降息,政策疊加效應對房地產銷售產生積極影響, 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較10月份增加,按月降幅亦有所收窄,惟去年同期房價基數高,因此11月房價按年同比仍是下降。

11月數據顯示,新建商品房房價按月下降的有67個城市,比10月份減少2個,有3個持平。其中降幅按月收窄的城市有48個,比上月增加4個,降幅超過1%的城市有5個,比上月減少14個。北京和上海新建商品房價指數分別同比下降2.1%及2.9%。

二手房方面,總體房價按月降幅亦有收窄,有6個城市甚至錄得上漲,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四個一線城市均榜上有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795

樓市低迷 內房望降息助融資 首11月住宅銷售按年跌9.7%

1 : GS(14)@2014-12-23 10:16:3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2/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內地樓市低迷一整年,前11個月全國住宅銷售額按年跌9.7%。央行11月下調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0.4厘,被認為是新一年樓市的最大推動力。據初步推算,一線房企一年利息成本普遍可節省1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高負債房企如恒大地產(3333)可節省接近5億元(見表)。有分析員指出,目前地產商要拿上億元銀行貸款並不容易,此次降息可算重大利好,並看好明年初央行再降息,帶動樓市回暖。


今年內房商業績下滑,銷售普遍難達標,資金壓力不小。銀行則規避地產風險,對開發商收緊錢袋。降息出台後,開發商即時反應,未來一年開發貸、銀團貸款等項目融資可得到緩解。里昂證券地產研究部主管王豔認為,降息令高負債房企減輕資金壓力,促明年地產投資。她以富力地產(2777)為例,指其有約520億元債務可受惠降息,「一年就可節省2億元的利息成本,現在在內地,2億都並不好找」。富力今年前11個月銷售僅完成調低後的銷售目標的八成,任務艱巨。

減輕高負債房企資金壓力

以公司財報披露的境內銀行借款初步計算,基準息率降0.4厘後,負債規模在200億元以上的內房可節省成本超過1億元,比如萬科(2202)、綠城(3900)可分別節省約2億元及1.1億元,負債超過千億元的恒大(3333),則可少付高達4.6億元的利息。

福建中型開發商禹洲地產(1628)財務總監邱於賡認為,降息對成本的利好「還可以」,他預計,禹洲明年一年可節省約3000萬元利息成本。但他強調,禹洲項目位置較好,要貸款十多億元難度不大。另一間北京中型開發商當代置業(1107)財務總監王強,更看好降息反映的政策性導向,相信未來央行政策將繼續有利開發商融資。

瑞信:降息對於大型房企利好有限

瑞信內房股研究部主管杜勁松預計,明年初央行很可能再降息。他認為,降息對提振購房者信心的意義更大,但對於大型房企利好有限,因為排名前20的香港上市內房股,境內融資比例不到40%。邱於賡也看好,明年進一步降息提振買房者熱情,「現在月供只是降幾百元,如果降到1000元以上,感受就很明顯了」。據克爾瑞研究中心測算,此輪降息後,購房者月供平均少付3%。

(2015年 - 前瞻系列.一)

明報記者 甄佳佳
2 : GS(14)@2014-12-23 10:16:5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2/news/ec_eca2.htm



銷情兩極化 三四線城市庫存過多


2014年12月22日





【明報專訊】今年內房整體銷售下滑。即使房企紛紛降價促銷,又調低銷售目標,截至今年11月低,前10大內房股(以銷售規模計)僅有恒大(3333)及綠城(3900)達到既定銷售目標,其他一線房企普遍緊達標八成。反觀中小型內房股,達標情更為慘淡,普遍僅完成七成或以下。有分析指出,今年三、四線城市降價也賣不出去,佈局在三、四線的內房庫存難消化。


前10大內房股,除恒大及綠城分別已完成全年目標的110%及103%外,萬科(2202)、中海外(0688)、融創(1918)的銷售成績也接近全年目標。然而在銷售規模在15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中小內房股中,達標情普遍徘徊或低於七成,如深圳控股(0604)、花樣年(1777)、瑞房(0272),達標僅六成。

十大房企 多未達標

對於房企分化現象,里昂證券地產研究部主管王豔認為,分化主要不是因為規模,而是城市佈局,樓盤集中在三、四線的今年銷售慘淡。三四線城市供求失衡,庫存積壓太多。「一、二線城市降價還能賣出一些,三、四線降價也買不動,花樣年就是個例子。」

根據克爾瑞研究中心統計,至今年11月底,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的庫存都在12至18個月,代表市場有一定壓力,其中深圳的庫存達17.4個月,接近18個月的供大於求警戒線。

銷售規模同在150億以下的廣東奧園地產(3883),今年前11個月完成銷售目標的7成。公司副總裁陳嘉揚表示,今年行業普遍能達標85%已經算很不錯,但相比達標率,更看重銷售增長。他強調奧園前11個月銷售按年增長31%,尤其近兩個月銷售回升很快,年底將全力衝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806

瑞信:本月濠賭收入 按年跌45%

1 : GS(14)@2015-02-24 17:18:2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24/news/ec_eci1.htm

【明報專訊】瑞信昨日發表研究報告表示,澳門的博彩業收入在2月份農曆新年期間的表現令人失望,估計整個2月份的博彩收入會較去年同期下跌45%。同時,由於在農曆年初一至四的整體訪澳旅客數目僅微升3.2%,拖累濠賭股昨日幾乎全線下跌。

相對去年2月份,澳門博彩業收入錄得超過380億元(澳門元.下同)的水平,瑞信的報告稱,今年2月份,尤其農曆年期間的博彩業收入表現,令人失望,估計整個月較去年同期下跌45%。以此計算,其估計今個月的博彩收益只有約209億元,回到2011年首季的水平。此前大和總研預期的博彩收入表現更差,估計相比去年同期跌幅會達45至50%,即最低只有190億元收入。

農曆年訪澳旅客微升 惟「旺丁不旺財」

訪澳的內地旅客數目在年初一至四雖然增長多達6.7%,達到44.3萬人,但是整體訪澳旅客只增長3.2%至60.9萬人,未有大幅增加。但是初步而言,澳門博彩業出現「旺丁不旺財」的情。

在農曆年過後開市,濠賭股表現除澳門博彩(0880)輕微反彈,餘皆下跌,跌幅最多為永利澳門(1128),下跌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65

澳門博彩收入上月按年跌39%

1 : GS(14)@2015-04-02 10:47:3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02/news/ec_ecb1.htm

【明報專訊】澳門賭業持續低迷,據博彩監察協調局數字顯示,今年3月份博彩收入按年下降39.4%至214.87億元(澳門元‧下同),已是連續10個月出現按年下跌,惟跌幅較2月收窄了9.2個百分點。但業內人士表示,跌幅收窄顯示3月博彩業情沒有繼續惡化,但現時斷言見底反彈亦是言之過早。

連續10個月按年下跌

不過,股價低迷的一眾濠賭股昨日集體向上,新濠國際(0200)升2.76%收報13.42元,金沙中國(1928)升1.71%收報32.65元,銀河娛樂(0027)升1.84%收報35.95元,澳博(0880)亦漲2.76%至10.42元。美高梅中國(2282)升2.33%收報14.94元,惟永利澳門(1128)亦小升0.72%收報16.90元。

分析:只是沒有惡化 難言見底

另外,今年首3個月澳門累計博彩毛收入為647.8億元,也按年下跌36.6%。自去年6月起,澳門博彩收入出現下跌,跌幅一路擴張,更拖累澳門去年生產總值出現回歸以來首次負增長。進入2015年,情依然未有好轉,上月,博彩收入狂跌近五成至195.4億元,創有記錄以來的單月最大跌幅。

有銀行分析員稱, 儘管3月跌幅較2月有所收窄,但若按每日賭收計,3月收入與2月其實沒有太大分別,數字僅可以表明澳門博彩業情況沒有繼續惡化,但仍不足以支持見底反彈的結論,認為現時有關反彈之說仍言之過早。他表示,隨新賭場開業,相信往後澳門賭收會較第一季度有所改善,不過貴賓廳生意的興旺依然是最大變數,現在難以斷言,料今年全年賭收仍會是負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22

首季新股集資額 按年跌六成

1 : GS(14)@2015-04-10 17:28:2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10/news/ec_eca3.htm\r\n【明報專訊】港股近日增長迅猛,但新股市場較同期顯著放緩。德勤昨日公布,今年首季共有25家企業上市,集資額達190億元,金額按年大跌近六成。內企來港數量明顯回落,而集資規模亦以中小型為主。從上市申請數量來看,港交所首季共收到30宗申請,按年跌27%,被拒絕數量則由去年的1宗增至4宗。\r\n\r\n  額量減少 惟認購反應仍熱\r\n\r\n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夥人歐振興表示,被拒絕上市申請的數量上升,一方面反映如今香港新股市場以中小型公司為主導,其對上市法規的認識不夠全面,較大型公司更容易出現申請違規的情。另一方面,這也反映港交所對上市申請的考量因素較以往廣泛,特別對公司商業模型持續盈利的把關更為嚴格。\r\n\r\n今年首季共有25家企業上市,以首季集資額計,港交所全球排名暫列第5。受惠於內地加快新股申請批核,上海交易所以418億元融資額升至榜首,深交所則列第6。儘管港交所首季集資額有所放緩,但新股認購熱情不減,德勤報告顯示,首季主板有94%的新股獲得超額認購,其中40%有逾20倍以上超額認購。受個別創業板新股帶動,平均首日回報率為125.5%,主板則為7.5%。首季前5大超購新股,除春立醫療(1858)外,其餘首日都可達逾1成的回報率,KTL(0442)首日股價更升六成。\r\n\r\n德勤:中小型民企來港意欲減\r\n\r\n歐振興預計,今年有7至8隻金融板塊的大型新股在港上市,料全年上市企業約為110家,集資額介乎1800億至2200億元。另外,隨內地加快新股申請批核及推出註冊制呼聲高漲,市場擔心會衝擊新股市場。德勤中國上市業務組中國A股資本市場領導合夥人吳曉輝認為,未來內地中小型民企來港發行H股的意欲勢將減少,但對想接觸國際資本的大型企業,香港依然是最佳選擇,相信內地改革短期對香港新股市場的衝擊有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450

外匯基金投資收益按年減50%

1 : GS(14)@2015-05-05 12:59:4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05/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中港股市做好,令外匯基金的股票收入理想,但被美元走強帶來大額匯兌虧損所抵消,以致首季整體投資收益只有6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31億元減少50%,但按季多32%。

  美元強 首季外匯虧損332億

外匯基金首季外匯虧損達到332億元,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日在立法會解釋,主要因為美元強勢,以致非美元資產出現帳面虧損。有議員詢問會否因應美元走勢調整投資策略,他回應稱,不會因此大幅減低非美元資產的配置,否則風險更大,因為過去幾年美國、歐洲及日本先後量寬,外匯市場波動,若經常轉換資產配置,很容易會「睇錯市」。

另一方面,上季債券收益為122億元,較去年第4季的136億元及去年同期的132億元都要少。陳德霖指出,不少債券的孳息率維持在極低水平,定息收入接近零。唯一理想的是股票收益,首季的香港股票收益達91億元,比去年全年的65億元還要多,其他股票亦有185億元收益。

警告全民皆股 牛市變熊市

陳德霖昨日亦有提到港股近日的升市,他重申金管局今年累計向市場注資715億元,相信與港股表現好有關,但亦部分是因為企業併購或派息,若美國利率正常化,香港與美國出現息差時,資金會陸續流走。

他又表示,不會用「大時代」去形容現時的股市,並警告如果「全民皆股」、大家過分樂觀時,一旦預期有變化,可能會由牛市變成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162

港外匯基金 回報按年減64%

1 : GS(14)@2015-07-30 11:06:4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30/news/eb_ebb1.htm
【明報專訊】上半年港股表現向好,外匯基金股票投資收入遠勝去年同期。然而由於債券收入減少,加上非美元資產的估值大幅下跌,外匯基金上半年整體投資收入為20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63.8%。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認為,下半年市場會持續波動,美國利率正常化啟動時間愈來愈近,希臘危機的後續效應及內地股市的發展亦存在不確定性,投資環境將會更困難。

港股在4月份一度升上海嘯後高位,帶動外匯基金的香港股票投資收入,在次季錄得97億元,較去年同期多11%。總結上半年,香港股票的投資收入達188億元,按年多近8倍。其他股票亦有較佳表現,次季投資收入為20億元,上半年為205億元,按年多4.6%。

陳德霖:投資環境將更困難

整體來說,外匯基金上半年只有股票投資的收入錄得升幅。由於債市波動,第二季債券錄得77億元虧損,以致上半年整體只賺45億元,按年跌83%。外匯投資方面,受美元強勢拖累, 第一季勁蝕332億元,第二季轉賺81億元,上半年仍然蝕251億元。

撇除「其他投資」,外匯基金第二季的投資收入為121億元,較去年同期撇除其他投資的374億元減少68%。

陳德霖解釋,美元在首季強勢,令外匯基金持有的非美元外幣資產(以債券及股票為主)錄得300多億港元外匯估值下調,而隨美元在次季略為回順,外匯的估值下調幅度已有所收窄。

而環球債市在5至6月進入調整期,多國債券收益率明顯抽升,導致債券價格下滑,使上半年的債券投資收入收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8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