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老婆小孩都拿來算 梁公偉越算錯越多
|
|
本周掛牌的晨星二十一日舉行法說 會,董事長梁公偉針對最受各界爭議的董監持股過低做解釋,「大家印象是不是有點錯誤,嚴格說來,入選董事的代表(持股)加起來超過五%。」梁公偉解釋,除 了他本人持有○.○二%外,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還持有四.二%;若加計法人董事Goldendust持股○.六三%及其代表人林翰飛個人持股○.○三%, 共是四.八八%。這在梁公偉看來,比起其他同業,晨星應該合格。
不過,依據晨星公開說明書,無論怎麼看,答案都只有一個:印象錯誤的人是梁公偉。
首先,若依照正常合理且正確的計算方式,只有董事會成員的股權才能列入董監持股。那麼,截至二○一○年九月三十日,晨星董監持股毫無疑義僅有○.六五%。
其次,若依照梁公偉的計算方式,則同產業的聯發科與立錡,董監加計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持股,分別超過一三%與一○%。晨星的「董事及親屬持股」,恐怕也還搆不到及格邊緣。
除了「梁公偉版董監持股」,全場法說會並沒給太多明確數字,「可惜,這數字也算得莫名其妙,如果是這種算法,恐怕全台上市公司的董監持股都要重算了。」某位法人無奈表示。
(周岐原、賴筱凡)
|
外包——你也可以「拿來主義」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yunying/234155.html耐克、蘋果、戴爾等這些國際知名企業都是「輕資產」企業的代表。他們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產品設計研發、品牌宣傳、銷售渠道開拓維護等環節上,而將資
金、人力投入大、較為繁瑣的生產環節外包給專業的製造企業,強化自身在產業鏈其他環節上的優勢。隨著產業化分工越來越專業,外包模式在IT、互聯網、移動
互聯網等領域也逐漸「流行起來」。
受傳統思維的影響,很多中小企業認為外包是大企業才考慮的事,中小企業資金少,沒有那麼大的財力去做發包方,能自己做的儘量自己做,盡最大可能減少
支出是他們的選擇。所以結果就是有時哼哧哼哧辛苦地把產品做出來了,卻錯過了最好的市場時機;或是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攻克的難關,其他團隊做起來卻是不
費吹灰之力;或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什麼也沒做出來,失敗了,嚴重影響了後續的計劃……無論從經濟角度分析,還是從藍海、聚焦等理念出發,企業事無鉅細
什麼都自己來做,已是一種「刀耕火種」的理念了。
做外包就會涉及到企業的商業機密,在市場沒那麼成熟、發包方對接包方的管理、監控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將企業的非核心業務外包,既可為企業有效地節省成本、降低風險,有使企業得以強化自身長板、有效規避短板。
IT互聯網外包市場不斷成熟
現在IT運營外包、App開發外包、遊戲開發外包、美術設計外包、電商店舖裝修、電商客服外包……各種各樣的外包正在迅速發展,市場上的接包方企業
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也令IT互聯網領域的外包市場不斷成熟。在國外接包企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所有電子商務代運營公司的鼻祖GSI,目前市值約12.8億美
金。
當然具體到IT互聯網行業來說,又與傳統的製造行業有很大的不同。畢竟耐克、蘋果等的產品都是標準化產品,用什麼樣的材料、走什麼樣的工序、成品的
標準是什麼等等都是非常明確的。而對IT互聯網來說,「很多工作更多地是要發揮創意,比如我們讓外包團隊按照我們的產品風格做美術設計,風格這種東西很難
具體量化、模式化,我們每天腦袋裡都在想這個事情,外包團隊就很難做到,做出來的產品很難達到完美的統一」樂元素遊戲的美術總監王立軍介紹說,做設計類外
包,缺創意、缺個性是最常見的問題。而這也是外包模式魚和熊掌難以兼得的問題,外包帶來低成本優勢的同時,也令產品的「個性」難免被磨損。
做好外包項目 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樂元素美術總監王立軍以遊戲開發舉例,所謂天時,就是遊戲市場很熱的時候,才會有充沛的活源,才會有大量的接包方出現,形成有效競爭,樂元素這樣的
發包方才能從中遴選出合適的接包方。如果遊戲市場冷冷清清,接包市場就很難有效運轉起來,可以說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很多工作企業就不得不自己操刀。
所謂地利,就是企業自身的資源,比如說上下游的資源,有沒有可以幫襯的,有沒有大企業的資源。這些都會影響到能否找到合適的接包方,直接影響項目完成的進度和效果。
而人和是非常重要的,其一,發包方是否能和接包方有效溝通、融洽合作,及時跟進會直接影響到項目的成敗;其二,接包團隊內部是否「人和」,有的接包
團隊一盤散沙,人員流動快,一個小小的項目在不同的人之間不斷轉手,前期的很多溝通付諸流水,這樣的團隊做出的產品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說,人和是非常重要
的,特別是在IT互聯網這樣的非常倚賴人才的高新技術行業。
以上只是簡單的拋磚。中小企業不妨審視一下自身的業務和戰略,看是否有必要做外包,做外包是不是更好。此外,參考外部大環境,政府在大力推進「營改增」改革,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業務外包可以提高企業的進項稅額,從而有效減少納稅。
華爾街的規矩:規則就是拿來博弈的,博弈就是要贏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452

還記得小時候大家一起玩捉人遊戲嗎?有個孩子大聲抗議:“是你說的,你要捉的是人。可是,你抓住的是我的衣服。那可不是人。”
那個孩子就是華爾街。
真聰明,為了取勝不惜一切代價!為了贏得勝利,他們將一直爭論下去,尋找遊戲中那些可以鉆的空子,並最大程度地利用它們。對於他們來說,規則、以及用來描述規則的語言都是可以被人操縱的。只要有足夠的智慧、決心和魄力,他們就能在任何博弈中贏得最終勝利。
比如,美國有一條稅法條款是這樣的:如果押註股市並成功賺得回報,若持股時間不足一年,則需要繳納高達39%左右的資本利得稅。然而,假若持股時間超過一年,那麽就只需要繳納20%的資本利得稅。這種稅款規則是為了以低稅率鼓勵長期投資者,因為這類投資者承擔的風險更高。
華爾街在美國資本市場中又一次扮演起那個聰明孩子的角色,並展示了這種規則是多麽的愚蠢。任何一個華爾街人,誰都不會拒絕節省19%的稅款,這對於他們來說,簡直是莫大的誘餌。
關鍵問題在於:如何將短期賭註變成長期投資呢?
在監管機構死死盯住華爾街的情況下,華爾街人,尤其是那些對沖基金,他們在股市的停留時間有時候甚至還不到一秒鐘,那麽怎麽將如此之短的投資時間變長呢?
華爾街的SHOW TIME開始了!
他們的工具就是複雜的金融產品。更準確地說,是利用德意誌銀行和巴克萊售出的結構複雜的金融產品。好吧,讓我們說的再詳細一點,就是這兩家銀行出售的名為Maps和Colt的金融產品。
這些金融產品是如何工作的通常會令普通投資者深感困惑。英國《衛報》專欄作家Chris Arnade持續研究和追蹤華爾街超過20年,他曾經也很難理解這些產品的轉換原理。
然而,這一過程的結果和意圖卻十分清晰。華爾街銀行們提供一種金融服務,工具就是大量的殼公司和基礎金融產品,用以將對沖基金的短期交易轉換為長期投資並最終降低所適用的稅率標準。
按照參議院監管機構的說法,自1998年起,華爾街大量使用了這種服務,並且從一種形式演化成另一種形式。這種金融服務實在是影響極大,以致於美國國稅局在2010年將其形容為“濫用”。
那麽,這種金融服務幫助避稅的規模有多大呢?參議院報告估計,“避稅總額超過60億美元”,但具體數據不詳。因為它實在太複雜了。
這60億美元是對沖基金的避稅數額。他們一般都是銀行的客戶。那麽,除了令他們看起來聰明過人,華爾街銀行究竟獲得了什麽呢?參議院報告指出,德意誌銀行通過為對沖基金提供這種金融服務賺取了5.7億美元,巴克萊賺了6.55億美元。
賺錢無數,但這就是華爾街!
然而,多數華爾街公司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不認為這麽做有什麽不對。很多對沖基金也是如此。實際上,圍繞這個問題,他們已經和美國國稅局鬥智鬥勇了很多年,他們拒不服輸。
在華爾街交易大廳,經常可以聽到交易員們這樣形容法律法規:“這麽愚蠢的規則他們也能想得出來,我都替他們感到羞愧。”這個“他們”指代範圍很廣,只要是這些華爾街人想逃避稅收,那麽無論是美國國稅局,還是外國政府,或者愚蠢的法律,甚至是頑固的客戶都包括在內。
對此,Chris Arnade非常感慨:
規則就是拿來博弈的,而博弈就是要贏的!這就是華爾街的核心文化。如果你不了解這一點,那你就根本不了解華爾街。
在我二十多年的華爾街生涯中,為了我們銀行和客戶的利潤,我幫助制定了很多糟糕的避稅規則(我們將其稱為“套利arbitrage”)。我們完全不覺得有什麽不妥。例如Maps和Colt這種極為聰明的機制,其開發者還得到了銀行的稱贊、升職,以及高額獎金。也沒有任何人受到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委員會(Senate Permanent Subcommittee onInvestigations)的批評。
想想看,在監管者面前將一群一分鐘交易偽裝成看起來像是三年交易,節省19%的稅金。這樣一個規則太容易被濫用。這是一種非常有利可圖的遊戲,華爾街很難拒絕參與其中。
而參議院可以舉行任何他們想要的聽證會。監管者也可以對所有他們想要瞄準的銀行開出巨額罰單。
但這些都不能阻止華爾街。
那個玩捉人遊戲的聰明孩子從來沒有被真正捉住過,也從而輸過任何比賽。他們不介意受到廣泛關註。華爾街也不在乎被眾人矚目。
華爾街正在玩遊戲,一場可以贏得巨額獎金的遊戲。以及,華爾街正在贏得勝利。
美股為何這麽牛?標普500公司把利潤都拿來回購和分紅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60

在標普500上市的公司對股東的感情的確是真愛。為何這麽說呢?因為他們將大筆資金都用來給股東分紅和回購股票了。
彭博社和標普道瓊斯指數追蹤的數據顯示,納入標普500指數的上市公司們今年總共花費了9140億美元,用以分紅派息及回購股票。這大約相當於凈利潤的95%!
早在今年一季度,回饋股東的資金就超過了公司利潤,以目前形勢來看,三季度很可能也將如此。
巴克萊美國股市策略研究部門負責人Jonathan Glionna表示,用以回購股票的資金比例過去十年甚至已經翻了一番。同期,資本投資比例卻在下滑。
數額巨大的回購股票助推美股實現了過去50年來最為強勁的反彈之一。從2009年3月至今,多數回購收益都超過了300%。如今,隨著回報放緩,投資者們稱上市公司管理層可能存在扼殺美股牛市的風險,除非他們將錢用來做生意。
彭博新聞社援引Mutual Fund Store首席投資官Chris Bouffard的觀點稱:
在公司發展真的是被真真實實的業績拉動之前,(上市公司)所能運用的金融手段也就只能到此為止了。企業已經做了所有該做的事情,力所能及地回購股票。
截至10月3日,標普500回購指數今年累計上揚了7.5%。同期,標普500指數漲幅為6.5%。
本周,標普500上市公司將相繼披露第三季度財務報告。(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微信公布春節現金紅包方案:春節5天朋友圈廣告收入全部拿來發紅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3845.html
微信公布春節現金紅包方案:春節5天朋友圈廣告收入全部拿來發紅包
一財網 劉佳 2015-12-10 16:25:00
騰訊官方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猴年春節的微信紅包將更“任性”——除夕前後5天的朋友圈廣告收入,將全部以現金形式給用戶發紅包。
每年春節的“紅包大戰”,早已成為互聯網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圍繞著數億手機用戶,接下來的猴年春節,微信紅包會玩出什麽新花樣?
12月10日,騰訊官方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猴年春節的微信紅包將更“任性”——除夕前後5天的朋友圈廣告收入,將全部以現金形式給用戶發紅包。搶紅包時,用戶也將迎來更多元化的互動體驗。
短短兩年時間,從最初微信團隊內部的一個頭腦風暴的小應用,到今年除夕逾10億次收發的全民大狂歡,微信紅包的數據實現了近百倍的增長,成為“現象級”產品。而通過將移動科技與傳統民俗的溫暖連接,一只小小的微信紅包,也正逐漸成為中國人必不可少的指尖新年俗。
此前的2014年馬年春節,微信紅包初試啼聲,總共800萬微信用戶參與爭搶4000萬個紅包。用戶領取到的紅包總計超過2000萬個,最高峰是除夕夜,最高峰期間的1分鐘有2.5萬個紅包被領取。
一年之後,微信紅包的各項數據實現了幾何級數的增長。羊年春節的微信紅包收發總量迅速飆升至為32.7億次。除夕當日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10.1億次,除夕夜微信搖一搖互動總量達110億次,搖一搖搶紅包的峰值達到的8.1億次每分鐘。在大年初一淩晨,最瘋狂時每分鐘有55萬個紅包被發出、165萬個紅包被拆開,增長近百倍。
對於即將到來的猴年春節,微信團隊透露,無論是發放的紅包總量、還是整體的現金紅包資金池都將進一步大幅擴容,“我們已開始全力籌備,無論是合作模式還是產品形態,都將給用戶和品牌主超越去年的全新玩法和驚喜。”
“微信今年將拿出除夕前後這5天的所有朋友圈廣告收入,統統用來發紅包。”微信方面表示,上述廣告收入均以現金形式發放。
此外,“商家發紅包”的模式今年也將延續升級。在過去的羊年春晚期間,京東、泰康人壽、微店、雪佛蘭、華為、招商銀行、平安等多家品牌借助微信紅包走入公眾視野,收獲數十億量級的曝光量。今年也已有金融、快消、電商、線下零售等多個領域的頂級品牌,陸續與微信確定合作。
微信官方同時表示,猴年春節期間仍將出現贈卡券等互動福利,在確保用戶體驗的大前提下,與品牌夥伴共同探索全新的營銷模式。
編輯:邊長勇
車子房子共享之後 互聯網大佬的知識經驗也被拿來賣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6/0317/154731.shtml
導讀 : 前迅雷看看CEO郝誌中想要搭建的是一個能夠把創業者和業內大咖連接到一起的知識共享平臺。
i黑馬 田牧 3月17日報道
2015年7月把迅雷看看賣給響巢科技後,時任迅雷看看CEO的郝誌中選擇休息一段時間。他用3個月的時間寫了一本書——《用戶力》,把他16年的互聯網從業經驗通過書和500頁PPT的形式分享給創業者。
郝誌中是個願意主動分享的人。除了寫書,郝誌中還在研習社和饅頭商學院等創業社區里給創業者做演講。
而“大咖說”作為郝誌中二次創業的項目也在這3個月的著書演講中萌生了出來。
連接創業者和互聯網大咖
打開“大咖說”的APP,去哪兒網COO張強、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王肇輝、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等一眾互聯網大佬的分享信息以FEED流的形式出現在手機屏幕上。用戶選擇想要約見的大咖提交申請,預約通過後,以每小時1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價格與大咖線下見面,咨詢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郝誌中想要搭建的是一個能夠把創業者和業內大咖連接到一起的知識共享平臺。
郝誌中在自己的分享經歷中發現了如今龐大互聯網創業人群對業內成功創業者所具有的知識和經驗的需求。
為了驗證這種需求是否成立,他先拿自己在朋友圈做了一個實驗。一位天津的女創業者看到郝誌中發的提供創業咨詢的文章後,提前一個星期做了頭發,穿得很正式的來到北京,付費向他咨詢。
做了幾次嘗試後,郝誌中認為這種創業者向大咖付費咨詢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他叫來自己以前的同事朋友,5個合夥人在2015年10月上線了大咖說的第一版應用。
在大眾創業的背景下,需求端的創業者是充足的。真正需要搞定的是供給端,怎麽讓如郝誌中一樣在互聯網行業有長時間積澱、做出一定成績的知名大咖願意來平臺為創業者提供咨詢,是郝誌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郝誌中一直推崇滴滴出行的共享經濟模式。他現在很少再開自己的車,而是每天打專車。“專車司機我看了好多,一大半都是業余的,今天拉幾單,明天拉幾單,這就把社會資源重新價值變現了。”郝誌中認為這些互聯網大咖的價值在工作的8小時之外還沒有得到釋放,他想讓這些資源通過大咖說的模式進行重估和釋放。
這時郝誌中積累的資源和人脈派上了用場。如李善友、韓坤、張榮耀等人都是他憑私人關系邀請到大咖說的平臺上來。目前已經有數百位互聯網大咖入駐大咖說平臺,郝誌中對他們采取的都是邀請制,並且設定了“35周歲以上,十年行業從業經驗,公司VP級高管”三項硬性標準來保證這些每小時平均收費2000元的人是真正的互聯網大咖。
業余的專車司機一周接的單量可能比不過全職司機一天的量,有自己事業的大咖們能拿出來的時間也不多。目前大咖說對他們的要求是每周一小時的見面時間,每月一個全程指導的名額。
如此一來,供需兩端是供小於求的。提出約見的人首先會被大咖說進行篩選,通常是創業公司CEO、合夥人才能通過初篩,之後由大咖決定是否見面。
C2C到C2B之變
郝誌中並不是第一個想到把創業者和業內大佬連接到一起的人。
隨著Uber、Airbnb等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掀起共享經濟模式的浪潮,房子、車都被分享之後,知識分享也進入了被共享經濟顛覆的下一個名單。在大咖說創立之前,從科普網站果殼網孵化出來的項目“在行”就率先舉起了知識共享模式的大旗,之後一眾創業團隊開始模仿在行的模式進入知識共享模式的創業軍團中。
在行把提供知識分享的人稱為行家,這些行家並不只限於互聯網業內大佬,營養師、健身教練、手工藝人、英語老師都可以成為行家提供某一方面的知識經驗分享。在行的用戶也需要向行家提交見面申請,行家同意後雙方線下見面,按小時付費。
從模式和提供的服務來看,大咖說也是模仿在行的一員,但郝誌中告訴記者,大咖說和在行只是表面上看起來一樣,但兩者是“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在行的知識共享模式用互聯網圈的話來說就是C2C模式,個人對個人的知識需求。郝誌中一開始也把大咖說歸為C2C模式,但運行了一段時間後,他明確了大咖說要走的是C2B的路子。
大咖說相比於在行,目前所提供的咨詢範圍集中在創業公司發展過程所遇到的問題上,沒有涉及在行上諸多類似個人職業規劃、學英語、學健身等個人需求上。通過大咖說咨詢的用戶基本都是公司的創始人、總經理等職業角色。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都是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商業問題,也就是B端的企業服務,而非C端的個人服務。
這種B端、C端的差異體現在服務價格上就是,大咖說每小時咨詢的均價在2000元左右,最低1000元,最高5000元。而在行的每小時咨詢費用少有超過1000元的,大多在500左右的服務費用。同時大咖說的用戶可以簽訂紙質協議,並在付費咨詢之後拿到發票便於公司報銷。
在這之間,大咖說抽取每單服務費用的10%作為傭金。郝誌中把這作為大咖說的一個基本盈利模式,“每月200單就能達到盈利。”
目前,大咖說團隊人員將近20人,為了擴張規模正在尋求A輪融資。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田牧,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拿來主義”的IP正在擾亂電影市場 | 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4/157910.shtml
“拿來主義”的IP正在擾亂電影市場 | 黑馬薦文
IP本身是無罪的,但這種“拿來主義”的IP,把改編當成IP的主流,卻是有罪的,它正在給電影市場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
作者: 蘇清濤
“在跟別人交流的時候,不說IP,好像就沒法在這個圈子里混了。”最近,在一個內容創業者的交流大會上,娛貓科技總裁徐楊斌一語道破了當下國內影視界的一個怪像。但很多影視界人士口中所講的IP,都不是原創的IP,而是改編的IP。這種IP,正在毀滅著中國的電影市場。
徐楊斌是資深影視人,他曾擔任美國夢工廠電影公司中國區高管、奧飛傳媒董事總裁,他新近創立的娛貓科技,是國內最領先的娛樂IP衍生品運營機構之一,主導了電影《大聖歸來》《饑餓遊戲3》《盜墓筆記》等諸多影視娛樂一線的衍生產業運營。盡管自己也在搞IP運營,但徐楊斌對業界人士所津津樂道的IP實在不敢茍同。“八年前,我跟好萊塢的電影大佬哈維•韋恩斯坦有過一次深入交流。據一些無聊媒體的統計,韋恩斯坦在好萊塢頒獎現場被感謝的次數,超過上帝5次,但就是這麽一個電影界的頂級大佬,在跟我聊的時候,也沒有談到過IP,他只強調好的電影要有魔力和生命力。”
影視行業的IP,是一個由中國人發明的詞語。兩三年前,IP這一詞在中國的影視界登場,到去年,影視娛樂行業突然成為投資的熱點,IP也跟著成為熱詞,然後,很多業內人士就張口閉口都要提IP。然而,IP究竟是什麽呢?
如果不糾結於法律層面的含義,簡單地理解的話,IP就是知識產權。但在創作一部影視作品之前,沒有人知道它會不會成為一個IP。你做一個新的題材,有可能三年之後是一個爆款,也有可能三年之後沒有人知道,寂寂無聞。也就是說,原創是一件高風險、低收益的事情。所以,業界人士口中的IP,就變成了改編,變成了從別的藝術門類跨界而來。比如,網絡小說改編,漫畫改編,還有歌曲名稱改編,像網絡小說《盜墓筆記》和歌曲《同桌的你》《梔子花開》都被改編成了同名電影。
IP本身是無罪的,但這種“拿來主義”的IP,把改編當成IP的主流,卻是有罪的,它正在給電影市場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
擾亂影視投資的秩序
唯IP論第一個不好的影響就在於,擾亂影視投資的秩序。
中國的電影業,大致上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1.以導演和編劇為核心的階段,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在十幾年前,你要去看電影的話,大概會說“這是張藝謀/馮小剛的電影,值得去看看”;2.兩岸三地巨星雲集,五六年前,影片的宣傳特別喜歡強調這一點;3.以IP為核心的階段。
以IP為核心,會帶來一個怎樣的市場變化呢?就是投資人心態的變化。本來,投資人判斷一部電影能不能成為爆款,會以編劇、導演、演員和攝影的水平及宣傳發行的方式來看,而現在,隨著影視成為投資熱點,很多跨界的投資者進來了,這些跨界的投資者,並不怎麽懂這個行業,無法抓準這個行業的脈搏,因此,他就只看你能不能成為一個IP——IP要比影視行業的運作邏輯簡單得多。這種簡單粗暴的評判方式,就逼著很多影視人去編織一個“有IP”的虛幻外衣,然後再去忽悠投資人。
但徐楊斌說:“實際上,大家如果去看一下過去兩年中國的電影市場的表現會發現,IP並沒有帶來100%的成功率,反而,所謂‘有IP’的作品,失敗的概率在提高。”
毀滅原創人才
為什麽有IP的作品,失敗率反而會提高呢?因為,這些IP,大多為改編IP,質量本身就不高。
在跨界投資人進入電影市場後,電影人去跟投資人談的時候,會遇到一種非常尷尬的情況。你說你的團隊特別牛逼,做過多少牛逼的作品,未來也肯定能賺錢,但你能保證嗎?投資人憑什麽相信你?他們既不懂,也沒法驗證。但你如果對投資人說:“我們有30部小說改編版權,30部漫畫改編版權。”則投資人會說,這個商業邏輯聽得懂,所以我就投你。
結果,慢慢地,功利心特別重的影視公司就會覺得,我需要掌握大量的IP。必須先買一批小說和漫畫的改編權,這樣才能在這個市場打開局面,這是一個負面激勵。
所以,唯IP論,正在毀滅原創人才。你去看一看現在很多優秀的編劇在幹嘛?在拿網絡小說改電影劇本!在拿歌曲名稱寫一個劇本,但那個劇本的內容,跟這首歌曲有什麽關系呢?還有很多導演,在看網絡小說尋找靈感。另一方面,就連做改編的編劇,也正在被毀滅。據業內人士披露,很多劇本,是由底層的不知名編劇寫出來的,但署的是大編劇的名字。然後,收益基本上都被那些大編劇給瓜分了。現在,中國的編劇基本上都不賺錢,只有最頂尖的幾個編劇才是賺錢的。
現在,跨界的IP基本上已經挖無可挖了。比如,金庸的小說,已經沒有什麽可改編的空間了。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很多導演和編劇一方面抱怨“網絡小說怎麽改編成電影”,在開創作會的時候抓耳撓腮,到最後,只能拿明星來湊;另一方面,又拼命地跟投資人說:“你看,我們這個小說好啊。我們有幾個億的讀者,它一定會是個爆款。”
如果毀滅了原創人才,會發生什麽?就像種果樹一樣,你不在自家的園子里種樹,而直接跑去別人家的樹上摘桃子,等到有一天需要自己種的時候,你可能連怎麽種樹都不會了。
拿來主義的IP對原創人才的毀滅,即便是在好萊塢,也有這樣的情況。徐楊斌說,他原來的老東家夢工廠有很多優秀的原創作品,可是依然很難堅持。“很多好萊塢的原創團隊,也在一點點地被影響、被改變。”
拉低觀眾的欣賞水平
另外,IP在切割觀眾的大腦。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幾年以後,大家在電影院只能看到各種網絡小說和歌曲名稱改編的電影,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景?
在全世界最權威的電影評分網站IMDb上,評分最高的一部電影是《肖申克的救贖》。可我們試著想象一下,當今中國的電影市場,把《肖申克的救贖》拿出去放映,票房會好嗎?誰也沒法說會火。這就是一個非常殘酷的現狀。那些改編IP的電影正在塑造著大家對電影的喜好,目前的電影市場並不是良性的。
但徐楊斌認為,我們也不必過於悲觀,因為,“還是有很多同行在堅持做原創電影。去年,刷新中國電影票房記錄的《捉妖記》,今年春節檔再度刷新票房記錄的《美人魚》,以及去年暑假的《大聖歸來》,都是不錯的原創作品。”
IP真正的魅力在於,能持久地打動人心
徐楊斌反複引用哈維•韋恩斯坦的話強調:“好的電影是要有魔力和生命力的。”
魔力,就是能打動人心。到電影院看一部電影,你可能馬上就會稱贊:“哇,這部電影真不錯。”“真是沒想到,居然還可以這樣拍。”這就是魔力。
什麽是生命力?你打開自己的電腦發現,這部十年前的電影,居然還這麽好看。或者,有一部電影,第一季十年前上映了,今年上映第二季,你還是想去看。這就是生命力。
要有魔力和生命力,就得持久地打動人心。一部IP真正的魅力就在於它能持久地打動人心。怎樣才能做到持久地打動人心呢?堅持原創。有人說:“讓少量的人去做原創的IP,我們大部分人來做拿來主義的IP,這好像也是個選擇,畢竟,後者來得更快。”但徐楊斌提出一個“大盤拉動效應”來駁斥了這種觀點。
什麽是“大盤拉動效應”呢?以去年暑期比較火的電影為例,《大聖歸來》《捉妖記》等都在同一檔期上映,但並沒有產生惡性的競爭,反而整個票房都被拉高了。再看看今年的暑期檔,7月份中國票房的數據要比去年下降20%。電影的熒幕數在增加,可是票房在下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年的暑期電影並沒有出現“大盤拉動效應”。如果不堅持原創,最終,少量原創的IP,也會在那些拿來主義的IP中淹沒掉,絕不會再有優秀的作品出現,這就是大盤拉動效應。
徐楊斌認為,拿來主義的IP正在“走向黃昏”,到了該反思的時候了。今後,所有的電影人,都應當把原創作為追求的方向,並將魔力和生命力作為評判一部電影的標準。“如果以此為標準,說不定中國未來會出現自己的卡梅隆自己的斯皮爾伯格。”
[本文作者秦朔朋友圈,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電影
贊(...)
分享到:
瑞典為何被拿來說事?|特朗普新政100天
這兩天,美國媒體炒作的熱點是特朗普對瑞典的錯誤攻擊。
上周六在佛羅里達州的一個競選式集會上,特朗普錯誤地聲稱,瑞典上周五發生了恐怖襲擊。此話一出,立即引起美國盟友瑞典的反對。
這番爭論一直持續到本周一。雖然特朗普說錯了話,但為什麽特朗普在移民政策上要提到瑞典呢?有必要了解一下瑞典移民政策的現狀。
“移民天堂”瑞典
今年1月21日晚上,瑞典烏普薩拉發生一起強奸案,三名持有武器的男子闖入一名瑞典女子的公寓,並對其實施了輪奸。他們將輪奸過程放在Facebook網站上進行直播,大約200名網友在線目擊了這起暴行。目前,這三名嫌犯已被逮捕,受害女子正在醫院接受康複治療。三名男子中年紀最大的那個,曾因為毒品和暴力襲擊事件被警方逮捕。這三名男子疑似難民。
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犯罪學家傑西·薩尼克(Jerzy Sarnecky)告訴《今日美國》,這起事件激怒了瑞典公民,助長了反移民言論。
“在瑞典,這種情況一直令人憤怒。這些人可能不是在這個國家出生的事實,使得移民的對手很感興趣。這種事件助長了仇外的討論。”薩尼克說。
無獨有偶,就在去年12月, 在烏普薩拉也發生過5名阿富汗人輪奸瑞典男孩的案件。法庭拒絕了以強奸孩童罪名從重判處5名輪奸犯的要求,因為沒有證據表明他們知道被害人的年齡。同時法官拒絕將他們驅逐出境。
瑞典向來被稱為歐洲國家中對難民最友善的國家。2013年以來,瑞典接收了來自戰亂國家的三十多萬移民。其中,去瑞典的庇護者由2014年的8萬人翻倍急增至2015年的16.3萬人,相當於全國人口的1.6%,是歐洲國家中人均接收難民最多的國家。這些難民來自阿富汗、敘利亞和北非。
然而,根據瑞典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的數據,雖然從2007年起,致命的暴力案件(謀殺、誤殺和攻擊導致死亡)呈下降趨勢,但2015年的致命暴力案件共有112名受害者,比2014年增加了25%(增幅相當大)。另外,最新的2016年瑞典犯罪調查發現,13.3%的人表示,在2015年期間,他們接觸到包括攻擊、威脅、性犯罪、搶劫、欺詐或騷擾的罪行。
“這與上一年相比有所增加(2014年的百分比為11.3%),但與2005年大致相同。”報告稱。 “與2014年相比,增加種類最大的是威脅、性犯罪和騷擾。”
皮尤研究中心在2016年初的調查還發現,46%的瑞典人認為“我們國家的難民比其他群體更容易犯罪。”
另外,大批難民湧入,造成房屋供應不足,政府開支急升,有右派議員甚至質疑不少難民虛報自己未成年,以獲得更多福利津貼,反移民極右政黨瑞典民主黨更趁勢擡頭,如今已成為全國第三大黨。
看瑞典的民眾情緒和對政治的影響,似乎和美國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也正是這樣,特朗普當地時間周二清晨在推特上有恃無恐地發表了如下評論。
“讓公眾休息一下——虛假的新聞媒體試圖說,瑞典的大規模移民成效顯著。非也!”特朗普推文說。
收緊移民政策
仔細看一下瑞典甚至歐洲的移民政策,人們不會忘記歐洲不少政府迫於民眾壓力,收緊移民政策。也就是說,特朗普的移民收緊,在歐洲大陸並非沒有先例。
瑞典自2015年11月起,難民不再像以往那樣,可獲永久居民身份,大部分2015年抵達瑞典的難民,僅獲準暫時居留。去年1月起,瑞典時隔半世紀首次啟動與鄰居丹麥的邊境管制,每天經連接兩國的厄勒海峽大橋人士均須檢查護照,所有從丹麥進入瑞典人士,亦要出示有相片的身份證明。
民調顯示,表示願意幫助難民的瑞典受訪者由2015年的54%減少到2016年的30%;支持政府接收更多難民的受訪者由2015年的31%減至2016年的13%;與此同時,支持減少收容難民的受訪者比例幾乎增加了一倍,由2015年的34%增至2016年的60%。內政部也表示,去年16.3萬難民尋求收容,有8萬人被遣返。
特朗普提到歐洲過去發生的恐怖襲擊與歐洲向移民開放邊界有關。他說:“看看德國發生的事情。看看昨天晚上瑞典發生的事情。誰會相信這個東西?也就是瑞典。他們接收了大量移民,他們遇到了他們從來都覺得不可能發生的問題。”
對待特朗普關於瑞典接納移民的政策已經失敗的說法,瑞典駐華盛頓大使館上周日表示:“我們期待就瑞典的移民和融合政策向美國行政當局提供信息。”
不過,美國和歐洲國家的立國根本不同,美國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對待移民在文化上有更多的認同和支持。這也就是美國媒體對特朗普移民政策反應強烈的原因。事實上,主流媒體沒有一家把特朗普的政策和歐洲國家的移民政策進行比較。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