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見“對沖基金女皇”——Leda Braga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57

如果你還不認識對沖基金界的新晉女皇Leda Braga,那你就out了。
她是傳說中的氣質美女,女博士。如今,她已成為華爾街當之無愧的對沖基金女皇,員工們都敬畏地尊稱她為“Lady Braga”。
她自己的對沖基金Systematica,今年一成立就有85億美元規模,旗下的主力基金1月的回報率高達9.5%。
Braga到底是何方神聖?且聽見聞君慢慢道來。
Braga今年48歲,來自巴西,擁有工程學博士學位。在Michael Platt的對沖基金BlueCrest工作了14年之後,她於今年1月1日帶著自己在老東家管理的兩只主力主力基金“單飛”。
“單飛”後的頭一個月,她管理的最大基金BlueTrend回報高達9.5%,在全球對沖基金中位列前茅。
如今,她已經是對沖基金界管理資金最多的女人。她的主力基金BlueTrend管理的股票、債券、外匯和大宗商品資產,價值84億美元。她的另外一只專註於股票的基金BlueMatrix規模為6億美元。
Braga的BlueTrend和BlueMatrix是典型的系統型策略基金——它們都依靠電腦程序來交易。彭博援引Braga的話稱:“系統性交易可以剔除交易中的感情因素。當一個交易員要被迫割肉時,他的心會滴血,但計算機就不在乎。”
系統型交易者研究股市、債市、利率、經濟增長甚至天氣等數據之間的關系,並將其寫成交易程序。Braga稱:“如果你想出一個假設,這是一個很有創意的事,也許正是利率數據驅動了匯率的變化。所以,我們是根據假設來搜集數據,而不是靠挖掘數據來提出假設。”
Braga出生並成長於里約熱內盧,1987年進入倫敦帝國學院讀書,獲得博士學位。隨後她在摩根大通的衍生品研究團隊做了七年分析師,期間認識了當時在該行做交易員的Platt。
2000年,Platt離職創立了對沖基金BlueCrest,Braga在第二年加入,管理3億美元資金。由於她的系統型策略非常成功,Braga在2004年獲準成立了她自己的基金BlueTrend。
2008年,當其他對沖基金紛紛折戟沈沙之際,她的BlueTrend以43%的回報傲視群雄。她也因此聲名鵲起,大量的資金開始湧入。
自2004年成立以來,BlueTrend的收益率一直很高,年化回報保持在11.8%。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同期的年化回報為8%.
“單飛”之後,Braga新公司Systematica Investment管理資金的規模已從85億美元增長至92美元。她表示,自己還將開發新的產品,比如利用系統性策略的OTC衍生品基金,以及只收取管理費但不分享利潤的基金等等。目前她的收費標準為1.5%的資產管理費,外加20%的利潤。
如今,Braga的新公司有80名員工。在員工眼里她頗有些“女王範兒”,大家在私下里都叫她“Lady Braga”(她的名字Leda Braga的變體)。
二月的一天,經歷了一天忙碌的會議之後,她站在日內瓦洲際酒店會議室的臺上,大聲高唱Pharrell Williams的《Happy》:“Can't nothing bring me down, my level's too high……”
她說:“沒有人願意先唱,我知道大家需要有人帶個頭。盡管我沒什麽天賦,我還是要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實力取勝:CY不應「拜見」超人
1 :
GS(14)@2012-06-05 22:36:16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605/97741
港股短期基本上連睇也不用睇,事關歐國盃開鑼在即,估計個個都想睇波唔睇股,更關鍵是資金避險情緒高漲,如硬要對着幹,最後自己蝕底,所以都是等!估計臨近月尾,歐國盃打完、《心戰》播完先有運行!
候任特首CY近日除為組班四出奔走外,也積極與政商界人士會面,上周他就去到長實(001)中環總部與超人李嘉誠及其長子李澤鉅會面。據長實發言人回應傳媒指,李澤鉅證實,佢同父親李嘉誠同CY共晉午膳,席間談到環球經濟及歐債問題。
另有分析則認為,他們是次會面極具象徵意義,事關在特首選戰中,超人一直支持唐英年。
老實講,唔理佢今次會面幾有象徵意義,反而着眼點係佢哋今次會面形式,因為佢哋兩位不是普通人,斷不可以私人會晤、閉門傾偈,情況同煲呔同班富豪食飯有乜分別呀?仲有喎!CY假假哋也是候任特首,但現親自去長實總部見姓李兩父子,畀人好有拜見感覺囉!既然茄喱啡煲呔出咗事,梁生更應避嫌啦!小弟愚見,應該找一個公開的中立地方會面會較體面囉!
陳承龍
爽報專欄作者
2 :
亞力士(1473)@2012-06-06 00:24:35如果係超人約見面 就係 超人跪底 求狼招安
【香港遺產】作品印銀紙渣打無通知? 拜見街頭圖章大師
1 :
GS(14)@2016-08-21 08:11:42Jason帶同見面禮拜見大師,他用橡皮雕出師傅雕刻時的專注。
舊=廢,是很多思歪官員的想法。香港除了經濟發展,還是經濟發展,很多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寶藏,例如文物、古蹟都要讓路。大大座有歷史的建築話拆就拆,沒實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表演藝術、風俗、節慶、手工藝,更容易式微,甚至無聲無色地消失。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多達480項,很多都與我們的生活很貼近,例如鹹魚製作、蛋撻製作等、粵語、跌打、貼揮春、盆菜等等。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的黃凱欣(Hedy)今次帶大家認識其中一個「非遺」項目──印章雕刻技藝。她帶同雕刻懷舊橡皮圖章的年輕人郭宇諄(Jason)到上環被稱為圖章街的文華里,找「半閒山館」的吳錦泉師傅交流。其實你可能每天都帶着吳師傅的作品出街,事關渣打銀行2010年版的100元紙幣,上面有個十五疊篆書印章,就是師傅所雕。驟眼望只看到一些線條,完全根本不知在雕甚麼,原來此乃源自宋代的官印字體,通常填滿印面。經過師傅解說,才知是渣打銀行四個字。慧根欠奉的記者看上半天終看出端倪。原來作品被用在銀紙上,師傅跟其他市民一樣,從電視知道。「電視睇到有新銀紙出,心諗點解張100蚊紙上面個印咁熟面口,睇真先發現係自己的作品,好有滿足感。」銀行沒告訴師傅會印在紙幣,他當作一般印章去做,當然也沒很多人知道這出自師傅之手。「做一個圖章出來,唔係講求回報,不需要人人記得你。這是緣份,唔使咁計較。」
「非遺」圖章經過師傅敲鑿(圖右),印邊的崩缺顯出更古雅的味道。
你有留意100蚊紙上的這個複雜的十五疊篆書印章嗎?蓋出來才會看到字的正面。
大方的師傅,笑瞇瞇地向Jason示範雕刻技藝。師傅雕「非遺」兩字,選擇半陰半陽,也即是半凹半凸,很有古樸味。Jason非常認真在旁觀察及提問。「師傅响個腦度已諗好要點做,可以就咁在石上起稿,好犀利。」他也曾經膽粗粗雕石,卻不斷滑刀,甚為佩服師傅用時間練成的身手。完成雕字後,師傅更特意在印邊敲鑿出崩缺,製造缺憾美。「嗰種缺憾美,機械做唔到,做到都係霎眼嬌,唔耐看。」微妙的分別,手藝人總是執着,仍舊堅持。拜見大師,Jason當然不會兩手空空,他事先把師傅雕刻的神態雕了出來,還用相框把橡皮圖章鑲起,神髓捕捉得很好。師傅開心地說:「個樣比例畫得好靚,髮型各方面都好好。」他還說要長放店中當招牌。他還給予Jason意見,希望他更進一步。客氣的師傅突然攞鎖匙開櫃,我們已嘩聲四起,然後他從中拿出一塊瑞獸美石,送給Jason鼓勵他試試雕石。
Jason成立品牌「手作J-橡皮印章」,希望用輕鬆方法,讓更多人認識昔日的香港,把東西留存下去。
《賭神》海報雕得太好了吧!
Jason喜歡雕刻老香港事物,《賭神》海報、舊式婚宴廣告、小學生功課簿後的九因歌,非常精細。他把印章拿出,連師傅都拍手讚好。Hedy:「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很重要的特徵就是世代相傳,同埋不斷再創造。看到兩代雕刻師傅的作品,發現呢門手工藝可以好生活化,仲可以好有趣!」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將跟吳師傅開辦工作坊,讓更多人落手試雕,因為實踐,就係保育。賽馬會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眾教育計劃-印章雕刻口述歷史工作坊日期:22/10查詢:非遺通勝Facebook專頁記者:葉青霞攝影:劉永發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21/1974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