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1107/t3717785.htm
與較隱秘的套現方式相比,相當部分「大小非」赤裸裸的套現手法依舊層次極低,主要呈現出八大招式:通過法定信息披露迷惑投資者,高管掩耳盜鈴套 現「明增實減」,製造兌現不了的巨額「空單」合同刺激股價,刻意製造利好,勉為其難地推出高送轉分配方案,利用回購掩護套現,利用信息優勢搶檔高價套現, 利用輿論忽悠其他投資者接盤。識別這些招式,也是投資者保護自身利益的重要功課。
第一招:信息披露上面做文章
「大小非」讓上市公司通過信息披露進行輿論引導,對誘導投資者高價接盤的功效立竿見影。
上市公司通過披露虛假業績幫助「大小非」攫取套現暴利,早有已經通過重組更名為沙鋼股份(002075)的高新張銅。2008年2月28日,高新張銅發 佈每股收益0.11元的2007年度業績快報,隨後股價一路爬升站穩12元。在股價的飆升階段,第三大股東、總經理郭照相開始套現。之後,高新張銅突然公 告稱業績快報核算不準確,2007年實際虧損1.82億元,引發股價一路狂跌。在郭照相2008年5月8日辭職時,高新張銅收盤價較其12.57元拋售最 高價已整整下跌了52%。
漢王科技(002362)高管集體以最快速度、頂格數量套現,把利用信息披露掩護大小非套現的水準又推上了一個台 階。受制於上市公司高管不能在2010年報「窗口期」買賣股票的規定,漢王科技2010年3月4日解禁的九名高管持股不能在3月18日(星期五)年報公佈 前夕進行拋售,因而他們集體選擇了在3月21日(星期一)第一時間進行拋售。除了集體拋售之外,其中八位高管拋售數量是2011年全年可拋售股份數的上 限。高管們拋售完成後,漢王科技隨後接二連三發佈了業績利空,但這些利空在其2010年年報中幾乎看不到任何蛛絲馬跡。受到這些利空打壓,股價從高管們套 現的價格上高台跳水。
第二招:高管「明增實減」套現
從2008年1月中旬到6月中旬的5個月時間內,寧波華翔的杜坤 勇、崔新華、金良凱、林福青、楊軍、舒榮啟等6名高管從二級市場合計增持132.39萬股,動用資金約3432.3萬元。2008年初,伴隨大盤暴跌出現 高管拋售潮,寧波華翔高管的反向「異動」立即引發投資者的強烈想像,股價在上證綜指從6000點一線跌至4000點附近時逆勢創出33.49元「天價」。 在此同時,一直在拋售寧波華翔的象山聯眾投資有限公司被投資者忽略了。
象山聯眾在寧波華翔2005年11月股權分置改革實施時的持股比例為 14.69%,到2011年3月31日時,其持股比例已降至5.15%了。公告資料顯示,杜坤勇、崔新華、金良凱、林福青、楊軍、舒榮啟是象山聯眾的股 東,分別持有2.151%、3.584%、2.151%、2.867%、2.867%、2.867%股份,而其套現主要發生在高管們集體增持前夕,因為象 山聯眾2007年12月31日的持股比例已降至6.72%。單單按照像山聯眾2007年套現的26917萬元計算,按比例分到6名高管名下的部分就已達 4438萬元,超出他們公開增持寧波華翔花費的3432.2萬元。
第三招:兌現不了的「空單」合同
2010年全年淨收入3.97億元的彩虹精化 (002256),憑藉20餘億元的一年期超大合同,成為2011年上半年的又一隻大牛股。「空降」給彩虹精化的產能需求超全國30多家可降解塑料廠家 2010年產量總和合同的,是澳大利亞2 Degrees Eco Wares Pty Ltd.、香港Crown Square International Limited、浙江乘蘇達生物降解材料有限公司。除了名不見經傳外,2 Degrees和浙江乘蘇達均是2010年下半年才註冊成立,而且成立時間和彩虹精化商討這個合同相關事宜的時間極其接近。此外,在香港根本就沒有 Crown Limited註冊所在的「皇后大道中2006號」這個門牌號碼。
由於幾乎沒有對違約責任進行任何明確的約定,使得這個意向性合同演變為單純用於炒作股價的「空單」。截至2011年6月15日,2 Degrees、Crown Limited合計只向彩虹精化支付了74525.92美元合同款,浙江乘蘇達則一毛不拔。
無獨有偶,2007年初,杭蕭鋼構(600477)借助獲得的安哥拉所謂344.01億元巨額意向性合同,股價迅速從4元多飈漲至31元以上,「空單」 鬧劇最終被定性為「中國非內幕人員內幕交易第一案」。隨著彩虹精化2011年4月21日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先前已經全額解禁的深圳市華宇投資發展有限 公司、深圳市興南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喬治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在2011年6月25日解禁的第一大股東深圳市彩虹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誰是「空單」 合同幕後推手的謎底有望揭開。
第四招:捉襟見肘造利好
在沒有利好還不惜編撰的環境中,上市公司幫助「大小非」牟取套現暴利而預支利好,自然就更不在話下了。通過披露抗癌藥的所謂階段性成果,江蘇吳中(600200)為高管們控制的第一大股東蘇州吳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吳中投資」)高價套現創造了極佳時機。
在吳中投資所持3118.5萬股江蘇吳中2010年12月28日解禁前一個月,江蘇吳中宣稱在研的「國家一類生物抗癌新藥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注射液獲得 的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獲得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扶持資金1000萬元。隨後,江蘇吳中股價連續三天漲停。2011年3月1日,江蘇吳中宣稱重組人血管內 皮抑素注射液獲得SFDA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同意公司開展該產品的三期臨床試驗研究工作,江蘇吳中股價應聲再拉三個漲停。
在利好刺激之下, 投資者為公司幾年後才可落袋的利益提前買了單。按照規定,抗癌藥物在獲得國家三期臨床試驗批準到結束實驗,大概需耗時3-5年時間,才能進行四期臨床試 驗。在江蘇吳中不斷披露的階段性成果帶來的漲升中,吳中投資套現1000萬股。公開資料顯示,持股吳中投資100%股權的趙唯一、姚建林、夏建平、閻政、 羅勤、鐘慎政、沈贇、金建平、金力等9名控制人,幾乎就是江蘇吳中管理層班底(表1)。
第五招:勉為其難高送轉
上市公司幫助「大小非」高價套現,另一普遍手段是勉為其難地推出高送轉分配方案。
2010年,四川藍光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沒有出售所持迪康藥業(600466)解禁股。但2011年新年伊始,迪康藥業利好頻現。第一個是業績翻番,迪康 藥業預告2010年的淨利潤比2009年增長100-120%;第二個是輿論造勢,有媒體用長篇報導說迪康藥業業績翻番源自主業放量;第三個是在2010 年底累計可供股東分配利潤為-8110萬元的情況下,迪康藥業令人咋舌地以公積金按每10股轉增15股的比例增加股本。
迪康藥業2010年轉 增股本的「慷慨」,顯得相當反常。過去10年中,迪康藥業僅在2001年和2002年實施過每10股派1元的分配方案(表2)。而其業績翻番也主要由非經 常性收益帶來,2010年扣除非經常性收益後的1542.28萬元淨利潤僅比2009年多73.31萬元。而在迪康藥業公佈超大比例轉增股本方案的當天, 藍光集團就在二級市場上減持了166.82萬股,藍光集團隨後又高價套現了約750萬股。
儘管2010年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是-9.92,但TCL集團(000100)仍然強行用公 積金每10股轉增10股,以至於轉增實施後的每股公積金僅剩0.07元。就在TCL集團的反常慷慨後,董事長李東生宣佈套現4000萬股,後因被有關部門 強令叫停而只拋售了600萬股。在此之前,受到在新疆設立主營礦業投資、礦業勘探技術服務的能源有限公司和大比例轉增股本刺激,TCL集團的股價一個多月 裡上漲了近六成,創出2006年4月以來的「天價」。
第六招:利用回購掩護套現
2011年6月22日,健康元(600380)公告回購了 2650.857萬股,超過原計劃的2500萬股,回購最低價和最高價分別為8.6元/股和11.33元/股。表面上看,健康元以低於12元/股目標價超 額回購擴大了廣大中小股東的權益,但它客觀上卻是幫助了控股股東深圳市百業源投資有限公司進行了高價套現。
健康元董事會2011年1月18日 做出回購決議時的股價為11.81元,受此消息刺激迅速逆勢創出13.42元階段性高點。4月6日,百業源投資搶在健康元實施回購前一天收盤後通過大宗交 易以11.96元/股套現2000萬股。由於健康元股價在4月7日-5月31日期間下跌了近18%,等於從百業源投資那裡接盤大宗交易的資金將部分股票倒 給了健康元。
這一幕,同樣出現在了寧波華翔(002048)。2011年5月16日,寧波華翔董事會決定以不超過14.50元的價格回購最多 1379萬股,但從5月17日起的短短7個交易日內,寧波華翔第四大股東華寶信託緊急套現了1330萬股,這些股份是4月12日剛剛解禁的定向增發股份。 華寶信託套現股份數量和價格極其接近寧波華翔擬定的回購股份數量和價格,彷彿特地為之度身定做一般。
如果不是控股股東在套現解禁股,很難想像 健康元會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就完成回購。A股過去的回購,幾乎無一不因上市公司不願下單買股而半途而廢。2008 年12 月4 日至2009 年12 月3 日是海馬汽車(000572)以不超過3.60元/股回購最多1億股股份的回購實施期,儘管其間有17個交易日的股價達到回購條件,但海馬汽車整個回購期 內一股沒買,而回購計劃刺激股價走高後,控股股東關聯的海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分三次高價套現了3379.85萬股。2011年5月27日,中國神華 (601088)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依市場情況和公司需要實施回購計劃。但中國神華過去連續三年宣佈啟動回購計劃後,至今無一實施。
第七招:利用信息優勢搶檔套現
通過各種手段將股價炒高後,「大小非」只有搶檔在他人之前甩賣才能實現暴利套現。
中國證監會2007年4月3日向杭蕭鋼構下發了針對「空單」合同的立案調查通知書,但杭蕭鋼構直到4月4日開盤時還未將這一重大利空消息告知上海證券交 易所,導致杭蕭鋼構當日交易一分鐘就成交755.84萬股的一幕,到底是哪些先知先覺者搶檔甩賣成功從而避免30%的損失,迄今還是個迷,但「大小非」運 用這類搶檔手法已經得心應手。
ST百科(600077)2008年5月31日刊登公告,稱公司於5 月30 日下午4:30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調查通知書》。就在次日將要公佈這一重大信息的情況下,第一大股東百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搶在當日減持了佔 ST百科總股本2.66%的424萬股解禁股,套現數量幾乎是它過去半年所拋解禁股的2倍。
2010年9月3日,*ST宏盛(600817) 和其董事長龍長生被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分別判處了逃匯罪。2008年2月19日(星期二),*ST宏盛公告龍長生涉嫌詐騙被刑事拘留,而在此之前的2月 13日(星期三)和14日(星期四),龍長生旗下上海宏普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拋售了1045.2萬股*ST宏盛,是宏普實業所持解禁股的84.5%。這一拋 售數量分別佔*ST宏盛總股本的8.12%和該兩天交易總量的50%。*ST宏盛2010年4月9日暫停上市時的價格不到7元,比宏普實業大比例集中拋售 的11.91元均價至少下跌了41.23%。
緊急搶檔進行高價套現並非男人的專利,女富豪王鴻珍就趕在*ST南化(600301)將業績修正 由下降轉為巨額虧損公告披露前,一天內拋售佔*ST南化總股本8.59%的解禁股。2009年1月21日,*ST南化公告預計2008年淨利潤較2007 年同期減少80%左右,但後來因土地收儲交易收入難以及時入賬而將業績修正為虧損1.3億元左右。
第八招:利用輿論忽悠投資者高位接盤
近期市場關注的深國商(000056、200056)、寧波聯合(600051)相關套現,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是典型的「忽悠」案例。
能夠最早佐證幫助「大小非」套現的輿論忽悠案例,可能當屬德豪潤達(002005)。2006年11月28日,《東方早報》報導「沃爾瑪」正在商討併購 德豪潤達。就在該公司當天強勢沖上漲停板之際,第三大股東深圳市百利安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進行了減持。從沃爾瑪過往的收購歷史看,其併購從事小家電生產的德 豪潤達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類幫助套現的假新聞無疑非常容易辨別。但2011年5月11日,凱迪電力(000939)董事長陳義龍在股東大會上拿著題為 《凱迪萬億不是神話》的報紙向股東描繪公司發展的圖景,就不是一般投資者能夠辨別真偽的。至少我們看到目前的結果:凱迪電力股價短短兩個交易日就從 21.45元飈到了25元,湊巧的是,陳義龍掌控的武漢凱迪控股投資有限公司開始套現操作。■
| ||||||
一個在大學教授心理學的財經門外漢,過去三年來,竟能靠基金賺到四○%的報酬率。 這要歸功於他周末期間持續不輟的投資功課,而且每周只花一個小時。 撰文‧謝富旭 十多年來,在大學教心理學的林福魁(化名),習慣在周休二日一大清早打太極拳養生。現在的他除了太極拳外,周休時多了一項活動安排——研讀國內外財經新聞,為自己日後的退休生活預作財務準備。 星期六早上六點,林老師數十年如一日地早起打太極拳,這種毅力也充分發揮在周休二日的理財功課上。周六打完拳,吃完早餐後,原本是他閱報看書的時間,三年多前,他開始特地挪出一個小時,研讀過去一周來的重大國際財經新聞。 林老師的作法是,先上「Yahoo!」首頁,點入「股市」,再點入「新聞」頁面。左邊欄的「國際財經」就可看到過去一周的所有財經重要新聞。或者,上彭博(Bloomberg)英文網站,點進「news」,再點進「economy」,這裡的新聞更詳實深入,但缺點是只能看過去三天的新聞。 篩選「過期 」新聞 謀定而後動「一開始會覺得新聞太多、太雜,但我只投資基金,故鎖定國際財經新聞。」林老師說,「過了一段時間後,我認為總經新聞如GDP(國內生產毛額)、利率、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失業率、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等,對我的長期投資風格而言最重要,篩選起來就更快了。」篩選後,這些資訊就成為他判斷投資策略的參考。 剛開始第一個月,做這項假日投資功課之時,林老師總要花近三個小時,現在他只要每周花一個小時就搞定。「反正看的是『過期』新聞,沒時效性,也不一定要周六上午完成,周休二日如有安排出遊或其他活動,就利用星期日就寢前一個小時,時間安排很有彈性!」林老師說,透過每周一小時的投資功課,不僅讓他對原本陌生的財經世界更關心,在理財投資上也更有自己的主見與想法。「年輕時買股票、買基金,只會被專家或媒體牽著鼻子走,現在每一次投資之前,都懂得『謀定而後動』,更有信心,同時也更有長期投資的耐心!」事實上,今年五十二歲的林老師並不是投資新手,早在一九九○年台股第一次上萬點時,他也一度禁不住全台瘋股市的熱潮而投入,「股市起落不定,有賺有賠,但我一直摸索不出一套方法,總的下來,不僅白忙一場浪費時間,還賠了錢。」把自己當「白老鼠 」 試驗出賺錢邏輯○八年時,林老師參與了一件針對青少年設計的理財教育課程研究計畫,這項計畫是把每周發生的重大財經事件,找出最重要數則,向青少年學子解釋經濟與市場運作的原理與邏輯。 這套稱之為「全球動態資產配置」(GDAA)研究計畫把財經新聞分為五大類:心理面、經濟面、策略面(指資金流向)、政治面與自然面(指天災)。新聞進行分類後,再向青少年學子進一步解釋,各種新聞對五大市場(股市、債市、匯市、房市、原物料)會造成何種程度的正、反影響。 為了能更深刻的理解這套系統,設計出更好的教材,林老師把自己當成白老鼠進行試驗,「透過這項研究計畫的訓練,我逐漸理出一個心得,在眾多的經濟數據中,只要掌握住三個指標:PMI、企業整體獲利及失業率,大體就可判斷這個經濟體的趨勢走向。」林老師的邏輯是這樣的:PMI可視為是經濟的領先指標,企業獲利可當同步指標,失業率則是落後指標。PMI指數先行走強之後,再觀察企業整體獲利有沒有跟上來;如果企業獲利跟著成長,大老闆們就會有更多意願增聘員工,進而引導失業率下降。三個指標依序連動,就代表經濟體是往正向成長的趨勢前進。 林老師是在○八年參與這項研究計畫,歷經金融海嘯、全球經濟衰退的階段,一直到一○年第一季時,透過每周瀏覽財經新聞,他逐漸發現,美國的PMI指數在○八年十二月觸及三三.一的最低點後,不但已長達一年呈擴張增長趨勢,更在一○年三月創下五年來最高紀錄。 於此同時,新聞訊息也顯示,標準普爾五百指數成分股的總體獲利,亦屢創新猷。當時,失業率仍高達九%以上,不少新聞指向這是「無就業的復甦」。但林老師認為,美國政府為了挽救失業率,推出製造業回流及QE雙管齊下政策,失業率下降的機會應很大。 相較歐元區、中國與台灣,當時美國的經濟成長率與失業率表現雖不突出,但PMI與企業獲利表現,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更重要的是,一○年第一季時,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從海嘯最低點反彈約五○%,德國約六○%,台股則強彈約一○○%,巴西約一一○%,「當時我的直覺是美股不僅可能落後補漲,經濟面訊息顯示,趨勢會穩定向上。」看好長線趨勢 短、中期波動加碼一○年三月,林老師開始每月一萬元定期定額買富達美國成長基金,另五千元買富蘭克林全球債基金。買進沒多久,就遇上全球股市漲多修正,道瓊工業指數從萬點退回至九千多點。 「一○年五月時,美國PMI指數仍高達五七.八,是很強勁的數字,失業率則以極緩的速度在下降之中,第一季的企業獲利屢傳高出市場預期的捷報,我很清楚,我是站在經濟面的邏輯在投資,而且是長期投資。只要我認定長期趨勢的條件仍存在,短、中期波動(消息面)反而為我帶來加碼機會!」林老師運用定期定額與單筆靈活搭配的策略,並靠著每周一小時瀏覽新聞,只把屬於經濟面的新聞追蹤建檔,解讀新聞資料,研判該加碼、持續投資,還是改變投資策略,過去三年多來,累計在美股獲得約四○%的報酬。「我原本期望每年能賺個七%至八%就心滿意足了,沒想到能有此成績,讓我相當滿意。」林老師每年只要獲利超過八%,就會贖回部分基金,陸續贖回之後,目前美股基金帳上獲利二○%。 林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即使他在大學任教,收入比一般人高一些,但孩子還小,對於未來沉重的教育負擔及目前的房貸負擔,也對自己退休後能否達到財富自由,都沒什麼信心。 「如果找到年報酬率七%至八%的投資方法,將能解決未來教養與退休的財務缺口問題。我是將近五十歲後,才逐漸摸索出方法,我相信,腦筋更靈活,資訊吸收能力比我強的年輕人,一定能更快找到財富累積的安身立命之道!」林老師如是說。 林老師 出生:1961年 現職: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學歷:心理學博士 投資資歷:3年 林老師的周休投資煉金3招 ◎ 星期六、日行程 06:00AM 到住家附近公園打太極拳。 08:00AM 與家人共進早餐。 09:00AM 瀏覽Yahoo!股市及彭博網站的國際財經新聞。 09:40AM 整理過去一周最重要的五則財經新聞,並建檔。 10:00AM 與兒子下棋。 11:00AM 讀報或閱讀。 12:00AM 午餐。 招式1.以慢制快 即使是落後資訊,只要跟對趨勢也能獲利豐碩。 招式2.退步穿掌 在上漲趨勢中的拉回,勇於單筆買進。 招式3.如封似閉 設定合理報酬率目標(年獲利8%),不能貪心。貪心不僅傷腎損肝,也會使你失去理智。 |
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了六年。這六年間,全球央行為了挽救經濟,相繼出臺了或常規或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其力度之大可謂前所未有,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也因此大規模擴張。
海通證券認為,各國印鈔票的形式雖然不同,但實質上都是以非常規手段實現貨幣超發,金融部門加杠桿。
危機過後,去杠桿化是修複資產負債表的必然過程。參考美國的經驗,我們發現,雖然去杠桿也經歷陣痛,但杠桿並不是被消滅,而是被消化和轉移,特別是通過三輪QE,將杠桿轉移到金融和政府部門。
如今,美國經濟走向複蘇,歐元仍然深陷在通縮的恐懼中,中國因經濟增速放緩也開啟了新一輪的寬松環境。今年來,正回購利率兩次下調,央行已經開始實質性降息,被外界稱為“中國版QE”的萬億PSL和5000億SLF也已啟動。
海通稱,當前貨幣寬松或是唯一選擇,畢竟產能過剩的制造業和房地產都需要去杠桿,而政府又難以承受經濟的全面萎縮,因而也需要政府和金融部門加杠桿對沖,但代價是道德風險的繼續存在。
在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環境,央行恐怕必須拿出更多的定力和創新工具來應對。至於如何創新、怎麽創新,其他央行走過的路或許可以引以為鑒。
以下來自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顧瀟嘯的《這些年,央行們都發明了哪些招式——金融加杠桿的國際經驗及借鑒》的報告:
1,常規招式:降低基準利率,接近“零利率”
次貸危機發生後,美國銀行體系遭受重創,信貸活動萎縮,市場利率上升,實體經濟難以得到資金支持。美聯儲首先采取的是基本招式——降低基準利率,接近“零利率”。
1.1 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為降低市場利率,美聯儲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買入國債,增加市場流動性。但註入流動性的舉措效果並不明顯。
1.2 下調聯邦基金利率。2007年9月18日,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確定為4.75%,下調利率,其貨幣政策的取向發生根本性改變。而次貸危機並沒有在低利率的刺激下停止蔓延,反而逐步演化為全球性金融危機。在接下來的10 次降息後,聯邦基金利率在2008年底降至0-0.25%區間。
1.3 下調再貼現利率。在2007年8 月到2008年12 月間11次下調再貼現利率,再貼現利率從調整前的6.25%下降到0.5%,下降了92%,再貼現利率與聯邦基金利率之間的差幅縮小,貼現貸款的期限也由過去的30天延長至90 天。
對於歐洲央行來說,更是降息無底線,在今年6月首次將隔夜存款利率降至0以下之後,9月再次將基準利率由0.15%降至0.05%,並繼續調低隔夜存款利率至-0.20%。而且,若未來銀行體系反應不達預期,則歐央行可能進一步擴大“隔夜存款利率”在負值區間內的下探程度。
2 突破招式: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
隨著各國利率基本下調至降無可降的底部,傳統手段如公開市場操作,準備金率和貼現窗口等已近失效,量化寬松皆成為各國央行的突破招式。
2.1 美聯儲:三輪QE輪番發力,註入天量流動性
2008年9月起,美聯儲開始在公開市場上進行大規模資產購買(QE),以壓低實體經濟長期融資成本,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也伴隨著每輪QE而擴張。
截至2014 年二季度末, 美聯儲總資產規模達4.4萬億美元,較2008 年8月末擴張逾4倍。美聯儲QE以資產購買為主,在危機期間擴大了對機構債、資產支持債券的購買,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中債券占比近90%。
在去年年底美聯儲開始啟動削減QE前,美國國債、MBS 及一部分聯邦機構債券三項合計已經占美聯儲總資產的比重高達93%,其中美國國債和MBS 已成為美聯儲最重要的資產類別,分別占50%和30%以上。
2.2 歐洲央行:數次LTRO操作,促使其資產規模擴張
歐元區金融機構主要通過歐洲央行設立的貸款便利機制拆入流動性,因而在金融危機期間,歐洲央行首先擴大了LTRO(再融資操作)的規模,其金融部門杠桿的變化可以看成是主要再融資工具的發力所造成的。
歐洲央行截止11年底,通過兩輪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向銀行業註入1萬億歐元流動性。14年6月,歐洲央行宣布暫停SMP沖銷操作,準備再次實施新一輪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並著手準備QE與ABS購買,這一系列措施預計將為市場註入近5700億歐元流動性,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新一輪擴張周期將由此拉開序幕。
歐央行今年推出的是TLTRO,其定向的含義是指向家庭和非金融企業,更具體的講是實體經濟,但可參與再融資的不包括家庭的購房貸款。歐央行推出TLTRO的目的是鼓勵銀行向家庭和非金融企業放貸(不包括房貸)。
對比來看,LTRO和QE的相同之處是都利用擴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化解流動性緊張,因而降低金融系統風險。在差異方面,最大的不同是期限。LTRO是三年期的,而QE可以被看成是永久性逆回購。出現差異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是一個財政和貨幣統一的國家,而歐盟目前並沒有統一的財政聯盟,由此限制了歐央行可操作的空間。
2.3 日本央行:購買國債為核心,資產擴張仍將延續
近十年來,日本央行量化寬松基本都是以大規模購買本國國債的方式實現的。2009年和10年的量化寬松,2013年的“QQE”也是以購買國債為主。日本央行貨幣政策依賴於對國債購買的邏輯在於:第一,傳統貨幣工具已經接近失靈,邊際效應已經大幅遞減;第二,日本國債市場容量巨大。截止14年6月底,日本國債余額接近870萬億日元;第三,日本財政赤字擴大,央行需要大量買入國債以壓低融資成本。
最近的一次日本央行會議紀要顯示,日本貨幣市場利率長期維持低位,日本央行將繼續執行量化加質化寬松政策(QQE)來達成2%的穩定通脹目標。我們預計日本央行會沿著原來的寬松道路繼續運行,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仍將延續。
3. 創新招式:新型流動性工具層出不窮
盡管美聯儲等將央行傳統三大政策工具(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和存款準備金率)都用上了,但是銀行信貸依然低迷,信貸市場上風險溢價仍未恢複,這迫使美聯儲等央行不得不進行進一步的動作和創新。
首先,央行們創造性地在很多現有傳統工具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這些更新過的工具或延長了貸款期限,或擴大了抵押範圍,或增加了流動性供給的對象,或降低了獲得流動性的成本,從而使得央行流動性支持的效力得到增強:
1)比如美聯儲調整貼現政策,在2007年8月和2008年3月,分別將貼現窗口的借款期限延長至30天和90天;2)比如歐洲央行在2008年10月宣布將所接受抵押資產的評級水準由“A-”降至“BBB-”,並表示接受以外幣計價的資產和貸款機構發行的債券工具;3)再比如日本央行在2008年12月也宣布放寬資金供給的抵押擔保條件,包括公司債及企業貸款擔保評級,要求從原來A級以上降至BBB級以上等。
此外,美聯儲等也從四個方面,新創設了諸多流動性工具:第一類是針對存款機構的工具創新,另一類是針對交易商的工具創新,第三類是針對貨幣市場的工具創新,第四類是直接針對特定的具有系統風險的企業和法人的。
3.1 美聯儲TAF:彌補再貼現不足的流動性支持工具
2007 年12月,由於越來越嚴重的信貸緊縮,美聯儲推出一項新的流動性支持工具,即所謂的定期貸款拍賣(Term AuctionFacility, TAF),被視為美聯儲40 年來最重要的金融創新。
TAF彌補再貼現不足,減少貨幣投放不確定性
TAF以拍賣的方式,通過貼現窗口向合格的貸款機構提供為期28天的定額抵押貸款,08年8月後又推出84天貸款;TAF的抵押品包含了再貼現窗口認可的所有抵押品,但要求必須是投資級以上的證券。
原本,處於危機下的金融機構可以向央行再貼現獲取資金,但由於再貼現會向市場傳達“經營陷入困境”的不良信息,當時美國的金融機構不願意通過再貼現融資。
而TAF與再貼現不同,美聯儲不對外披露TAF貸款機構名單,金融機構沒有了“貸款向市場傳遞不良信息”的後顧之憂。同時,由於TAF每次拍賣的貸款規模均事先確定,故通過TAF貸款增加的基礎貨幣供給完全在美聯儲的掌握之中,減少了貨幣投放的不確定性。
TAF比再貼現更有效地為金融機構註入了流動性
從流動性註入規模來看,08年到10年間,美聯儲TAF的放貸規模要遠大於再貼現一級貸款,TAF月度放貸規模的峰值約5000億美元,而再貼現一級貸款的峰值僅為1100億美元,印證了TAF比再貼現更有效地為金融機構註入了流動性。
3.2 美聯儲TSLF:交換流動性差抵押債券的利器
隨著危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MBS回購市場的融資功能大為削弱,杠桿交易日益困難,投資者不得不賣出MBS 補充資本金要求。美聯儲於08 年3月推出了一項新的流動性支持工具———短期證券借貸工具(TermSecurities Lending Facility, TSLF)。TSLF 是由美聯儲以拍賣方式用國債置換一級交易商的抵押資產,到期後換回一份資產互換協議,拍賣基本從2008年3 月27日起每周舉行一次。
TSLF 不同於美聯儲的隔夜回購和普通的借貸業務,TSLF 的期限為28 天。TSLF也不同於TAF。第一,TAF的覆蓋範圍僅限於存款類金融機構,而 TSLF 恰好面對的是在次貸危機中陷得最深的投資銀行。第二,TAF 每兩周舉行一次,TSLF 則每周舉行一次。第三,抵押品的接受範圍明顯放寬。在TSLF機制下,還接受滿足一定條件的私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3.3 美聯儲PDCF:允許通過貼現窗口向美聯儲借款
一級交易商信貸便利(PrimaryDealers Credit Facility,PDCF)的推出完全起因於“貝爾斯登事件”,當時,不少投資者要求在短時間內撤回托管的流動性資產。基於此,08年3 月,美聯儲推出了流動性支持工具——PDCF,允許一級交易商可以像存款類金融機構一樣從貼現窗口借款,借款利率與貼現窗口的一級信貸利率(Primarycredit rate)相同。
這一計劃比TAF的抵押品範圍更為廣泛,抵押品包括適用於公開市場操作業務的所有合格抵押品,還包括投資級別的公司債券、市政債券、住房抵押貸款支持債券和資產支持債券。可見,PDCF實質是向符合條件的一級交易商,開放傳統上只向商業銀行開放的貼現窗口,提供隔夜貸款。央行的觸角也由此從銀行體系延伸到證券市場。
3.4 美聯儲AMLF:借用貨幣基金,支持商業票據市場
雷曼公司破產後,美聯儲推出AMLF繞道支持商業票據市場。大量投資者紛紛從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撤資,被抽離的資金又不可能在短期內重返商業票據市場。2008年9 月19日,美聯儲宣布推出資產支持商業票據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工具( 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 Money Market Fund Liquidity Facility, AMLF),以貼現率向儲蓄機構和銀行控股公司提供無追索權貸款,為其從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處購買資產支持商業票據提供融資,旨在幫助持有資產抵押商業票據的貨幣基金滿足其投資者贖回的要求。
3.5 美聯儲CPFF:恢複商業票據市場的融資功能
商業票據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但由於面臨流動性壓力,投資者不願買進商業票據,特別是長期商業票據,導致商業票據的發行量劇減,商業票據市場的融資功能幾乎喪失。2008年10 月7日,美聯儲推出商業票據融資工具(Commercial PaperFunding Facility, CPFF)為商業票據市場提供流動性,通過特殊目的載體SPV,直接從符合條件的商業票據發行方購買評級較高且以美元標價的3 個月期資產抵押商業票據和無抵押的商業票據,認購利率為3 個月的OIS 加上一定的利差,但信用評級要求較高,必須在A-1/P-1/F-1(分別是標普、穆迪和惠譽的最高級別評級)以上。
該創新工具旨在鼓勵投資者重新參與到商業票據市場的定期貸款活動中,而商業票據市場的好轉,將有助於金融中介機構滿足商業和家庭貸款的需求。CPFF為美國的銀行、大企業、地方政府等商業票據發行方提供日常流動性支持。可見,以往只向金融機構貸款的央行,也開始直接借款給商業企業。
3.6 美聯儲TALF:刺激消費和小額貿易,激活信貸市場
為了激活信貸市場,降低消費和企業融資成本,美聯儲和財政部合作在08年11月共同推出了定期資產支持證券貸款工具(TALF),向以AAA級ABS作為抵押的機構提供至多5年期的定期貸款。AAA級ABS的抵押資產包括汽車貸款、小微企業擔保貸款、信用卡貸款、學生貸款等。TALF工具的推出意在保障作為ABS資產池的個人消費和小微企業貸款的流動性,從而防止消費和投資的下滑。
3.7 歐洲央行CBBP:盤活銀行存量信貸資產
歐央行以金融機構為載體,直接或間接增加銀行間流動性主要是通過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和資產擔保債券購買計劃(CBBP),其中CBBP是指央行或者成員國央行直接購買歐元區內發行的資產擔保債券。由於資產擔保債券是由銀行以信貸資產作為擔保所發行的債券,一定程度上等同於盤活了銀行的存量資產,強化了銀行的信貸支持,同時也改善了私人債券市場的流動性。
歐央行的加杠桿工具,與我國央行有異曲同工之妙,對比發現:
1)LTRO、CBBP類似於我國的再貸款和逆回購,均為央行向銀行體系直接或間接輸入流動性,並且以銀行資產抵押為前提;
2)證券市場購買計劃(SMP)類似於QE,以購買國債企業債為主;
3)直接貨幣交易(OMT)則是歐央行的特色,通過向重債國購買主權債務然後出售到流動性充裕的國家實現沖銷。依賴OMT去解決流動性在各地區的不均衡問題,與我國定向寬松引導資金流向三農小微企業等頗為相似。
3.8 英國央行FLS:促使銀行增加個人及非金融企業信貸
08年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體都造成了影響,英國貨幣政策通過降低銀行基準利率(降至0.5%)和實行3750億英鎊的QE來提升經濟,但這些措施的效果一般,英國住房抵押貸款和個人貸款的每月凈額增加值持續減少,資金並未有效地進入實體經濟
在此背景下2012年7月13日,英國央行正式推出了融資換貸款計劃(FLS),主要用於促使銀行和房貸機構增加面向個人和非金融企業的信貸,最終達到刺激實體經濟的目的。FLS允許參與計劃的英國銀行和建房互助協會以較低流動性的貸款、證券為抵押品向央行借入高流動性的國債,同時支付一定借入費用;而借入國債的機構以國債為抵押品獲得回購資金。
FLS有效增加信貸投放,房貸和大企業貸款受惠。根據英國央行公布的數據,FLS計劃的確增加了房貸的發放額。不僅建房互助協會的貸款增加,英國房屋抵押貸款的每月批準額也在12年7月FLS實行後有了一定提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當寨卡病毒殺入了新加坡,中招個案突破300宗時,香港也不見得能獨善其身,上星期本港再有一宗登革熱確診個案,令人重新關注蚊患問題。「其實寨卡離我哋愈嚟愈近。」廿六歲的鄭國鏗(Henry)認真地道出,屬九十後的他年紀雖輕,但原來已碩士畢業,唸的正是環保政策。他於去年夥拍老友鄺耀宗(Woody)創立了「觀林蟲害」,應用美國的綜合蟲害管理(IPM)方式對付蛇蟲鼠蟻。 二人在去年成立公司,在開業初期因「後生就是原罪」而受盡質疑,最差時一個月只有數千元的盈利。也曾經被嚇人的個案嚇得一身汗。「當時我一做焗霧就逼到啲蟑螂出晒嚟,嗰刻有差不多八十多隻,講緊嘅係五百多呎嘅單位。」日子過去,見蟲多過見人的他們漸漸儲落一班熟客,說到底專業及細心是絕對可打破別人對這年輕一代的標籤。 價錢公道行「暖男」路線 九十後常被社會標籤為唔捱得又態度差,但偏偏兩位老闆卻以細心有禮成功「入屋」。客人劉太指不少滅蟲公司收到電話留言後卻沒有回電,感覺像在等運到,而致電Henry後他很快就回電,並問及種種問題如木蝨出現了多久,家中有沒有工人等,感覺受到重視。「問有冇工人嘅原因係推算木蝨會唔會係由佢哋嘅中轉站帶嚟。」他解釋蝨類通常也是由街外引進室內,而高危物品包括旅行皮喼。滅蝨主要分四個步驟,先檢查後以蒸氣機高溫消毒,再噴藥落粉。「其實蝨子受高溫六十度就會死,而蒸氣機高達百幾度可以滅埋菌。」眼見滿頭是汗的Henry熱得保護眼罩上出現了一層霧氣,但仍然穩戴頭燈,拿起工具細心檢查蝨子出現的行跡,真的極考心神及專注力。他們收費主要按場地大小及嚴重程度而釐定,Henry指會到現場檢查後才會確定費用實數。不願上鏡的客人劉生指,在四至五間滅蟲公司格價後決定選用二千五百元一次的「觀林蟲害」,更指收過最貴的報價是二萬元。「貴都唔緊要,有公司話『上嚟做唔係問題,但我唔包搞掂o架!』聽到都幾反感。」被木蝨困擾長達四個月的劉生說。Henry指滅蝨須按次數收費,但若三次後仍未能杜絕,往後就會提供免費服務,直至一一把牠們消滅為止。「我哋做嘅係杜絕蟲患而唔係單純滅咗就算。」另外,他們也會為杜白蟻的客人提供一年保養。 內地的太毒貴也堅持用外國藥 「有某啲係內地製造,更有啲係無出產地及成分。」常在街邊的路邊攤檔買到只需十元八塊的滅蟲藥,原來平得如此貼地是有原因。「內地嘅太毒未必係好事。」Woody解釋若家中有小孩及寵物的話,使用這些會有一定危險性,沒必要用太毒的藥劑。他指店內選購的多數是歐美進口的大廠藥,例如是德國或美國。「有啲可能貴至二、三千元,但就全部受認可,始終安全係最緊要。」學士及碩士也同樣唸環保政策的Henry指,當初決定入行正因希望以較環保的方式滅蟲。「例如我哋用蚊砂去滅蚊,而唔係用屬石油副產品嘅蚊油,氣味較細亦較環保。」而他們選用的美國綜合蟲害管理(IPM)方式,當中生物、物理、環境及化學的原理,最希望達到的是避免不必要使用化學物,就如店名叫「觀林蟲害」,關注的是整個樹林、宏觀的大環境。 找出蟻后像收服「啟暴龍」興奮 而當夏天人人熱得叫苦連天之時,各類蛇蟲鼠蟻卻在暗處歡呼,當中白蟻更會搞到人家無寧日。滅木蝨後的翌日,二人再次出動到一個舊式屋邨單位中滅白蟻。「一直都無發現,直到有次屋企突然停電有人上嚟檢查,先發現連電線都被蛀爛晒。」單位負責人無奈地道出。幸運地,兩人檢查不久後就在千瘡百孔的蟻路下極速攻破了主巢,在客廳的組合櫃中尋得大約有兩個蟻巢之大的白蟻基地,而櫃內的木早就被蛀成空心,情況極為嚴重。當記者與屋主同被成千上萬、極密集的白蟻群嚇得要定一定驚時,二人卻氣定神閒地安置好珊瑚狀的蟻巢,專注地找蟻后。白蟻是女人當家,旗下有無數隻士兵蟻及工人蟻負責覓食及照顧初生蟻,而她則不停生育以建立強大王國。「蟻后一般比其他白蟻大約三倍,佢通常都唔郁,出入就要兵蟻們搬抬,過住正宗嘅貴妃生活。」Henry一邊逐少地切開蟻巢,一邊解釋。而要真正地杜絕白蟻,打倒蟻后是唯一方法。面對此情此景,二人分享開業初期曾被數百隻蟑螂一同出現的情景嚇到,但原來最難搞的並非蟑螂及白蟻,而是極聰明的老鼠。「老鼠有三個月記憶,所以捉到通常係啱啱出生嘅細老鼠,而大嘅中過伏就唔會再上當。」此話未完,Henry就突然高呼找到蟻后,當大家以為他會手起刀落把牠殺掉,他卻是小心翼翼地把蟻后放進膠箱,說要帶回家研究。萬萬猜不到在工作時已經要日見夜見蟲蟻的Henry在家中也收藏了不同的蚊蟲。「我哋仲係初始階段,主要研究佢哋嘅生命周期,例如喺唔同時期嘅生產率有幾多。」他雙眼發光地說,可見活捉到蟻后絕對拍得住收服「啟暴龍」那麼興奮。 兄弟檔齊上齊落捱出頭 Henry與Woody是中學同學,當年中五更巧合地一同留班,名副其實地「齊上齊落」。大學期間大家雖進了不同學科,但唸的同是城大,在同一屋簷下上學。有相關工作經驗的Henry主力落場與蟲蟻交戰,在他背後的Woody也不見得輕鬆,運用他的商科背景及人脈幫助推廣,更成功把「觀林蟲害」之名推上搜尋器的上方,以令更多人留意到他們。在開業初期常因年紀輕而受盡質疑,淡季時一個月只得數千元盈利。「嗰陣有杜白蟻的客人一見面就不停問我哋幾多歲做咗幾多年,又急急要我哋卡片,表現得好緊張。」用行動去證明自己是最實際,一年過去,他們成功儲落一班熟客。「現時有七成係住宅客戶,兩成係商業客戶,例如餐廳及寫字樓,係定期嘅滅蟲工作,剩下就係物業管理公司。」Henry指最早六時多就坐頭班車出發,有時做到夜晚點幾兩點才走,一星期七日不停不休,連女友也見少了。「忙就一定忙,但有得忙好過無得忙。」他抹着汗笑說,看來社會要為這班年輕人下新的定義了。 開業資料(04/15) 租金*:$22,500器材:$65,000裝修:$12,000宣傳:$4,500商業登記及成立公司:$5,500總投資:$109,500*兩按一上 營業資料(08/16) 營業額:$45,000租金(與其他公司合租):$6,500 室內裝修:$9,600藥物及雜費:$4,000薪金#:$12,500盈利:$12,400# 3名兼職共$9,000,一名實習生$3,500 撰文:黃綺敏攝影:關永浩攝錄:廖健昌[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