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學做投資家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dvd.html

    實業家老朋友L,實體經營非常出色與成功!這兩年來,對股市也逐漸重視起來,他騰出部分長期富裕資金分別投放到國際和國內股票市場,交給專人打理。最近,他見A股市場這邊的贏利明顯超過了國際市場那邊,遂想多調一點國際市場的資金,轉到A股中。前兩天,他來電問我:“怎樣?”

    老L顯然還是沿襲做實體生意的思維習慣來考慮問題,認為什麽地方行情好,就該把資金轉到什麽地方,以期多賺。“不妥吧?”我答。

    “為何?”老L有點疑惑。

    做實體生意,是事先確定好了生意,然後籌集資金去進行交易的;而股票投資,是事先準備好資金入市,這叫潛伏,然後等待行情好起來而賺錢的。兩者似乎正好相反,前者是主動生意,而後者是被動生意。你眼下看到A股行情如火如荼,以為大好機會來到,殊不知,此時很可能風險較大,等你調動資金進入A股,說不定正好趕上調整呢!而這時有的國際市場則正好出現了好機會,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兩頭落空。

    市場的波段或輪動看上去顯而易見,但真要去抓波段,踏輪動,難度極大!就拿石油與美元為例來說,它們可說是最最負相關的吧?此起彼伏的輪動也是最最顯而易見的吧?由於這個關系,兩者可以對沖,規避風險,套期保值。但你若想單邊做多或做空石油或美元而獲大利,那可並非能夠如願以償的。目前,美元快速升值,其指數剛觸到過100點,而石油大半年暴跌到每桶50美元以下,如此顯而易見的大幅落差,看上去是個大好機會吧?但你敢大舉單邊做多或做空石油或美元嗎?你有這把握和膽量?比如,你以為石油已經打壓得很低或見底了,可以出手做多,結果它低了還會再低,真叫跌勢沒有底;而你以為它還會再低,下手做空,結果它反轉上行了;對美元,反之亦然。這些你能絕對把握得了嗎?事實上,還沒聽到過有誰能夠長年累月的在這兩大市場里十拿九穩的,即使像索羅斯這樣的世界頂級大師,也沒聽說他屢屢斬獲大贏。你想,對於這麽個看似最簡單的兩個市場,都沒人能夠輕而易舉地得手,更何況,A股與國際股市的情況不知道比這複雜多少倍呢!你有能耐把握得住?說到這,我驀然想起巴神大爺這麽一句話,大意是:這個方法看似完美無缺,無懈可擊,但實際上做起來絕非易事。

    你這麽搬移資金,企圖搶抓輪動機會,實質上是一種投機行為,沒有超強功夫可不宜貿然行動哦。

    “那可如何是好呢?”老L問。

    不要再做普通商品生意人,而要學做投資家。因為市場的波動與輪動始終充滿了不確定性,根本無法預料,所以,你只需考量並決定一件事情:對於國際和國內兩大股市,各自投放多少長期富裕資金,即做好資金布局就可。至於各個市場的行情怎樣,具體如何運作,這是專員們的事情,你不必去管,也管不了和管不好。

    “知道了!”老L自言自語地說,“學做投資家……”

    然我真不知道他真的是否知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36

斯坦福12位華人投資家:他們投中了小米、攜程、58同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6/149631.html

黑馬說:除了創業,斯坦福也有許多中國校友從事投資。基於自身的基因,他們通常喜歡投資互聯網和科技類項目,尤其喜歡投資校友創辦的公司,梁建章的攜程網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這些斯坦福系的華人投資家,除了對大勢的把握,更註重對人的選擇——他們認為,優秀的創始人是項目成功的關鍵。而小米、攜程、58同城、聚美優品等知名互聯網公司都曾經是他們的投資項目。

文 | 本刊見習記者 周路平
編輯 | 王冀


排名不分先後,按姓氏拼音排列


NO.1

方愛之
真格基金總經理

基金代表項目:聚美優品、世紀佳緣、蘭亭集勢

方愛之的父親方風雷是中國投資界早年的風雲人物,她也在斯坦福MBA畢業後進入JP摩根投資銀行部工作,其後還曾任職於通用電氣,負責中國的業務發展計劃。目前,她是真格基金總經理,早年的工作經歷使她比較善於把控風險,在這點上和徐小平老師恰好形成互補。

NO.2

李基培
蘭馨亞洲執行董事

代表項目:攜程、智聯招聘、易趣網

李基培是一名美籍華人、斯坦福大學MBA,1997年進入投資圈,在蘭馨亞洲任職。他喜歡投資有潛力的早期互聯網項目,而最讓他看重的投資項目就是攜程——退出時獲利20多倍。他對項目的判斷,更多來自於對人的把握,比如攜程的創始人梁建章和沈南鵬,李基培對他們都非常熟悉。

NO.3

李世默
成為基金創始人

代表項目:優酷

李世默上世紀80年代赴美深造,獲得斯坦福MBA學位。學成歸國後,李世默於1999年成立成為資本,投資目標覆蓋創業、發展和成熟期企業。2012年4月,作為優酷大股東的李世默與土豆網大股東紀源資本代表符績勛進行磋商,一起策劃了土豆網與優酷的聯姻,促成了兩大視頻網站最終實現合並。

NO.4

林仁俊
金沙江創投創始人

代表項目:易傳媒、百合網、拉手網、蘭亭集勢

林仁俊在新加坡出生長大,也是斯坦福校友。他是金沙江創投的創始人之一,重點關註互聯網、無線通信、新媒體、半導體器件和新材料、綠色能源等新興領域。金沙江創投在中國的投資項目包括去哪兒、百合網、聯合網視等互聯網公司,未來還將對個別後期項目保持一定的關註。

NO.5

林欣禾
DCM董事合夥人

代表項目:當當網、途牛、唯品會、58同城

林欣禾,斯坦福大學MBA,曾參與新浪早期的商業運作和上市工作。進入DCM後,林欣禾投資過當當網、文思創新、途牛等企業。2012年,林欣禾主導的唯品會上市,為DCM帶來了不小的回報。2013年末,他主導的58同城在紐交所上市,又給DCM帶來了25倍的高額回報。

NO.6

龍宇
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管理合夥人

代表項目:蘑菇街、大姨嗎、拉勾網

龍宇,斯坦福MBA,她在中國的職業生涯由電視主持人開始,其後於2005年在紐約加入貝塔斯曼。在龍宇的建議下,貝塔斯曼於2008年1月成立亞洲投資基金,她成為這只基金的領導者。她對創業的感悟是:“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地獄里,之後你才會知道有多幸福。”

NO.7

童士豪
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

代表項目:小米、凡客、一嗨租車

童士豪出生於臺灣,從斯坦福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投資圈工作,並於2007年加入啟明創投,重點關註早期互聯網項目。在此期間,他曾主導投資小米、凡客和一嗨租車等明星企業,最大的感悟是一定要順勢而為。2013年10月,童士豪加入紀源資本,任管理合夥人。

NO.8

汪華
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

機構代表項目:美圖、豌豆莢、安全寶

汪華系出斯坦福MB A,2 0多歲就曾創立無線通信公司銀達科技。2006~2009年,汪華供職於谷歌,曾負責廣告和投資事務。2009年,他和李開複等幾位創始人一起創辦了創新工場,專註於早期互聯網項目的孵化與投資。

NO.9

謝士駿
戈壁投資聯合創始人

代表項目:亞洲匯商、MyRice.com

謝士駿,斯坦福工業工程碩士,早年曾在美商中經合參與投資了亞洲匯商以及MyRice.com等項目。加盟戈壁投資之後,謝士駿繼續關註大中華地區的科技企業投資,主要投資天使期和成長期項目。

NO.10

許達來
順為資本聯合創始人兼CEO

代表項目:金山軟件、小米、丁香園許達來是新加坡人,斯坦福工業管理碩士,具有十幾年投資經驗。他2003年來到中國,2005年底加入金山軟件,擔任薪酬委員會主席,因此認識了雷軍。2011年,他和雷軍一起創立了順為基金,並擔任基金的操盤手,喜歡投資國內TMT、制造業、消費、零售和物流等領域30歲左右的創業者。

NO.11

楊寧
樂博資本創始合夥人

代表項目:風行網、創毅視訊、熱酷遊戲等

楊寧最早是個成功的創業者。他1997年進入斯坦福讀碩士,深受互聯網創業氛圍影響,在畢業前與斯坦福校友周雲帆、陳一舟聯手創辦了ChinaRen。一年後,ChinaRen以3300萬美元賣給了搜狐。其後,楊寧又創辦了空中網,並在幾年後於納斯達克上市。如今,他已經轉身為天使投資人,關註中美兩地的互聯網和科技類早期項目。

NO.12

朱敏
賽伯樂集團董事長

代表項目:快康醫療、中國綠線等

1984年,朱敏作為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到斯坦福深造,1996年創立WebEx(網訊)。2000年7月,WebEx在納斯達克上市,後於2007年以32億美元出售給思科。此後,朱敏從創業者轉變成一個風險投資人,與美國風險投資公司NEA合資成立了賽伯樂,重點關註早中期科技企業。

版權所有:本文作者周路平,編輯王冀,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閱讀《創業家》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處登錄天貓旗艦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44

好文分享 - 做一個安靜的投資家


寫得很好的一篇文章。其實投資市場機會處處,只有安靜才能有空間耐心等待,真正捕捉到少數好的機會。

⋯⋯⋯⋯⋯⋯⋯⋯⋯⋯⋯⋯⋯⋯⋯⋯⋯⋯⋯⋯⋯⋯⋯⋯⋯⋯⋯⋯⋯


做一个安静的投资家


梁军儒
http://m.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w4by.html#page=1
我喜欢安静,喜欢静静的在人群中行走,周围有庸庸碌碌的过客,有人很成功,也有人徒有虚假的外表,我不喜欢看着那些掩饰的表情,惺惺作态。宁愿安静和孤独的坚持自我。做投资,亦是如此。
我已投资18年有余,有过非常辉煌的时候,也有暗自神伤的过往,这么多年下来,虽成就不能称冠,更不能说惊人,但已不用再为生计烦忧。我感谢投资,他教会我的,不只是识股,更进一步,是识人,而最终,我明白投资真正教会我的,是做人。
安静的投资,这很重要。
股票市场,或者说资本市场,不像普通的比赛,这里绝对是一个吃人不见骨头的市场,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理智,在这个市场中,显得格外珍贵。安静,可以让你始终保持冷静,理智观察,从容的处理问题。
试问下自己做投资,有没有安静的阅读过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有没有仔细看过几份券商研报,有没有去多搜集些公司发展的新闻。再试问下,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安静的做几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听听电台,去走街串巷的学习摄影,或者约三五好友去水库钓鱼,甚至安静的一个人发呆。
安静的性格可以造就你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行为能力。这在如今这样的一个“乱市”中,显得格外重要。
人,要善于交际,但思考,要善于孤独。
现在的互联网,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远隔千里,你也能知道父母、朋友今天吃什么,买了什么好东西,要去哪里玩,这是人类科技的进步。我们接触的人越多,接受的信息也越多,人们思想的汇聚,总能擦出无限的火花。做投资,也是如此,朋友之间的互通有无,往往会让你看到自己无法发觉的一些问题,这样的沟通,会让你短时间就可收集学习到更丰富的内容。
与人要热情,但思考,要孤独。作为投资者,最忌讳的就是人云亦云,飞速的互联网,很可能会影响你起初的判断,让你彻底颠覆自己的意志。投资家需要孤独,是思想上的孤独,孤独可以培养起你内心那种相信自己的意志,也能让你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到最后,让你更坚强。
在我看来,那些有时间在虚拟的网络上,和人争的面红耳赤的所谓大V们,是时间太多了,争论越多,越能看出他对自己的不自信而已。
在股市中,拼的并不是活的有多好,而要拼的是能活多久。我见过太多人死在那黎明前的黑夜之中。他们不是没有看见光明的能力,而是没有坚持到黎明的能力。今年中国杠杆牛熊的转换,值得让你深思。“剩者为王”也是这个道理。孤独的思考,很重要。
不要强求结果,别睡不踏实
要记住,投资,始终是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的市场行为。认为自己是少数人的人,往往都是多数人中的一员。也许短期来看,你是少数人,但是十年后再看呢,二十年后再看呢?虽然我做了这么多年投资,但是我仍不能保证自己到“金盆洗手”的那天,自己不是亏到只剩底裤出来。
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长期赚钱的,更是人中龙凤。而少数人,所言、所行必然会和大众有所不同。他们的性格或者方式,必然和你所见到的,不一样。能抵御住市场的各种诱惑,新闻媒体的聒噪鼓吹,风起云涌的事件和信息,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强的意志,很容易,你就会迷失了。
来股市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为了博弈,一种是为了投资。市场上99%的所谓的“投资”,都是博弈,而真正能像巴菲特老先生一样住在一个小镇上做投资的,全世界也没几个。既然多数人玩的是博弈,那么就看谁更聪明了,谁的心态更好了。
多年下来,只要当我做了一笔投资后,我期待短期带来100%的回报,往往这只股票,都会让我亏损,并且损失不少时间价值。而往往我不怎么管,只想赚20%的股票,到最后都能赚钱,并且带来意外惊喜。换句话说,能在股市中赚钱的,都是那些不强求结果,睡得踏实的人。
就像我片头说的那样,在股市中,从识股到识人,再从识人到学会做人,这么多年下来,我真正受益的,并不是在股市中我赚了多少钱,而是我学会了做一个正直且不那么贪婪的人。
我看到过很多人在股市中赚了不少钱,但是他们在生活中却过得不尽如人意。也有不少人,在股市中被打趴下在地上,一蹶不振,生活中最终活的完全不像个人样。但是也有人,在股市中平平稳稳,生活中却乐趣无穷。你欣赏哪种人呢?你愿意是哪种人呢?
结语
其实,从一开始投资到现在,当有人问我某只股票时,我闭着眼睛也能回想起股价的走势。而每每回忆这18年的投资历程,从买入,到持有,到收获。最赚钱的那寥寥可数的几次投资,都是我判断对了公司和行业发展的方向,在黑暗中埋下那个希望的种子,种子从扎根,到破土而出,到发芽,再到成长,再到成长成为参天大树,再到结果,这一系列的过程,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频繁换股的那种操作,就相当于你把一颗种子,不断地反复埋下去,又挖出来,不看季节,不看环境,自顾自的埋了挖,挖了埋,最后这颗种子终于被你折腾死,一切也就戛然而止了。
安静的性格,孤独的思考,合适的态度,才能让你在这纷乱的市场中,做一个安静的美(投)男(资)子(家)。
网上有位‘谷古股’说的好:投资上任何的技巧在时间面前是多么猥琐,价值投资不是藏在股市里面,而是渗透在一个国家的文化当中;伟大和渺小的区别,证券市场存在的意义是能把钱交到好人、好企业手里; 安静才是投资中最强大的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467

梅花資本吳世春:寒冬是我最好的狩獵季 | 青年投資家

來源: http://xueyuan.iheima.com/depthcase/2016/0721/157554.shtml

梅花資本吳世春:寒冬是我最好的狩獵季 | 青年投資家
i黑馬 i黑馬

梅花資本吳世春:寒冬是我最好的狩獵季 | 青年投資家

冬天是吳世春最為忙碌的日子。除了忙著每月一次的滑雪,他的投資同樣沒有在資本寒冬中停滯。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在所謂的資本寒冬中,吳世春共投資了36個項目,金額達1.19億元。而他職業生涯第一筆投資也是發生在資本寒冬,最終得到了1500倍回報。

      關於創業的一句話

弱小和無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關於投資人的故事

冬天是他最為忙碌的日子。除了忙著每月一次的滑雪,他的投資同樣沒有在資本寒冬中停滯。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在所謂的資本寒冬中,他們公司共投資了36個項目,金額達1.19億元。而他職業生涯第一筆投資也是發生在資本寒冬,最終得到了1500倍回報。

寒冬成了他最好的狩獵季。

☟☟☟

關於團隊的一個方程式

一流的團隊+三流的方向=二流以上的結果

三流的團隊+一流的方向=四流的結果

好的團隊,不管最初的起點有多低,最終也可以把企業帶到成功的彼岸。如果創始團隊有瓶頸、有先天不足,你就是給它一個最好的方向,也不一定可以收獲好的結果。

他是梅花天使創始人吳世春,互聯網圈子的“人脈王”,投資界的“快狼”“德撲高手”,更被稱為“最懂創業者的天使投資人”。兩年時間投出140多個項目。

作為創業實驗室&大咖駕到第二季投資人F4系列中的第一位大師兄,吳世春還親自被大咖駕到第一季的徐小平老師欽點。來瞧瞧他都悄悄做了哪些工作☟

我投過的公司

唱吧,趣分期,蜜芽寶貝,小牛電動車,FIIL耳機等明星項目,覆蓋各垂直領域。

我的招徒標準

1、預備創業者,或者有過多次成功創業經驗的,專業的出身背景,例如BAT出身的技術運營產品BD銷售等行業專家;

2、圍繞梅花近期在看的四大領域:消費升級、泛娛樂、移動出海、人工智能、行業內有過深度研究的創業者

我手上的資源

1、幫助創業者培養商人的敏銳嗅覺,快速get找錢技能

2、提高創業者的商業邏輯及融資能力,mvp的打磨 

3、梅花人脈資源的對接,包括梅花幫里面的110家創業夥伴資源對接,業內投資人關系對接  

4、唱吧陳華,趣分期羅敏等作為梅花師兄同樣會提供豐富的成功經驗和資源;

5、參與梅花飯團的內部活動   

6、我們會篩選前三名學員作為重點投資對象,可以隨時來梅花辦公室旁聽吳總約談項目

我的Q&A時間

1、錢都投去哪里啦?

我們的投資分布非常廣泛,包括互聯網金融,O2O,互聯網農業,教育醫療,海外社交。最近比較重要的兩個項目,一個是小牛電動,一個是FIlL耳機,都屬於新消費升級的範疇。

2、回報最高的項目是?

如果從投資回報來說,肯定是大掌門,1500倍回報,畢竟已經套現成功了。基調網絡已經上市了,蜜芽賣了些老股,都是上百倍的退出。

3、如何發現真龍

投資就是找到里面的種子選手。就是一個尋找種子選手的一個過程。我們判斷一個項目靠不靠譜,90%在於團隊本身,10%考察項目是否符合我們的方向。在團隊里面,80%看中CEO個人,有一個好的CEO, 他總是辦法比困難多,能把企業調整到一個對的方向,一個對的路子上去。只要找對人,事情就成了一大半。

4、當創投圈人脈王是一種什麽感覺?

在這個圈子里,確實人脈比較廣。比如LP里面有紅杉的周逵、沈南鵬,經緯的張穎IDG的李驍軍,華興的包凡,高翎的張磊,源碼的曹毅,清科的倪震東,他們都願意把錢投給我拿去做投資,這種信任和支持都讓我很感動。

5、鳳姐都來搶飯碗,天使投資門檻很低嗎?

我認為恰恰相反。有一個段子,在中關村掉塊磚,砸十個人里面有三個是天使投資人。實際這個行業不是正態分布,是一個冪律分布的行業。90%掙的錢被5%的人賺走了。更多人參與早期創業投資是件好事,但盲目湧入不是一件好事。這個行業第一不拼關系,第二不拼看財務報表的能力,完全是看眼光。沒有幾年歷練,無法判斷。所以我覺得新進來的資本可以先跟投,學做LP,慢慢積累自己的投資能力。

6、最看好的投資方向是?

互聯網金融的項目。互聯網金融目前是個很好的方向,因為中國傳統金融欠賬太多,有很多鏈條都需要改進。

名詞解釋時間

什麽是創業實驗室?

創業實驗室是創業黑馬學院六年來最大的一次創新與升級

15-20人的師徒制小班授課=創業者&導師更加親密

課內外場景隨意切換=課堂場景更豐富、更真實

不模擬商戰,我們實戰,真的做項目,真的投錢入股

吳世春 梅花資本 投資人 招徒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590

蔡文勝:出身草根的天使投資家

1 : GS(14)@2010-09-05 20:30:54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02/147395.html
他註冊的有價值的功能變數名稱包括:romantic.com、bharat.com(梵語中印度的意思)、t.cn以及2007年賣給穀歌的g.cn。

  在中國的互聯網世界中,蔡文勝的成功是出人意料的。
  蔡文勝出生在福建農村,高中時輟學,十幾歲時開始經商,賣些廉價化妝品。他的背景與留美電腦科學工程師出身的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和曾是大學英語教師的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等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不過,在中國互聯網服務市場向更低端使用者,特別是農村地區擴張之際,蔡文勝平凡的背景反而使他獲得了成功所需的遠見。
  他在離中央電視臺新總部大樓不遠的辦公室接受採訪時說:“因為我沒有上過大學,所以知道老百姓更想要什麼樣的互聯網服務。”他一邊說,一邊熟練地泡著功夫茶。
   在剛接觸互聯網時,由於他不懂英語,打字又慢(他現在打字已經快多了,但英語還是比較初級),而上網時又總是要輸入英文功能變數名稱,這讓他感到很沮喪。於是, 他在 2003年創立了265.com。這是一個功能變數名稱導航網站,羅列出熱門中文網站並進行分類,這樣他只要點選連結就可以了。
  事實證明,這個網站在像他一樣的人群中間備受歡迎,也成為推動很多網站訪問量的推手。一年後,網站獲得了來自國際資料集團(IDG)的風險投資,2007年網站賣給了穀歌(Google)。這筆交易的具體條款沒有披露。
  蔡文勝的普通話帶著濃重的福建閩南口音。他現在是互聯網業的一個頂尖天使投資家。他還是一個頗有影響的博主,他的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粉絲逾85萬,他也是行業大會爭相邀請的演講嘉賓。
   蔡文勝的經歷彰顯了中國互聯網業的轉型。直到現在,主導中國互聯網業的仍是旨在為較高收入使用者提供服務的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和海歸。十年來爆炸性的增長 幫助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互聯網市場──截至2009年底,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有四億,比美國總人口還要多。為了保持增長速度,互聯網公司需要挖掘未來的網路 使用者,而這些用戶越來越有可能來自農村地區。
  現年40歲的蔡文勝在若干個初創網站中擁有股權。這些網站迎合那些不願花錢購買網路服務或註冊軟體的網路使用者,包括休閒遊戲平臺4399.com,多媒體播放軟體暴風影音,網路下載加速器網際快車,圖片處理軟體美圖秀秀,分類地方資訊和論壇網站58同城。
   誠然,這些軟體大部分只是試圖模仿更高端,高價產品的簡化應用程式,而且它們最終能否讓蔡文勝獲利而退仍是未知數。不過,由於這些程式是為大眾市場量身 定制的,其中的一些程式很受歡迎。據蔡文勝說,4399.com每天平均約有1500萬獨立訪問用戶,美圖秀秀的照片編輯軟體已經被下載了一億次以上。
   蔡文勝16歲從高中輟學,因為當時他已經是家裡念書最多的人了,他的很多朋友也早在他之前就輟學了。他開始在家鄉福建石獅賣口紅、化妝品盒等日用品。上 世紀 80年代,石獅因為生產仿冒服裝,鞋類和小家電而聞名。他的生意發展得很快,上世紀90年代初,他就買了一輛汽車並結了婚。當時,汽車對中國家庭來說還是 很稀罕的奢侈品(現在他開的是保時捷)。1995年,他去了外祖父所在的菲律賓並創立了一家進口公司。
  1999年,從菲律賓回國的路上,他在香港第一次聽說了“互聯網”這個詞。他買了一家最熱門的香港互聯網公司的股票,三個月後轉手賣出,賺了400%。
   蔡文勝對互聯網的前景興奮不已,他在2000年買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腦。很快,他就發現可以通過註冊並銷售功能變數名稱賺錢,功能變數名稱或許是互聯網上唯一實實在在的 產品。他的想法是,其他人可能希望花錢買他註冊的功能變數名稱。由於對市場的運作一竅不通,他把上一年買賣互聯網股票賺的錢幾乎賠得一乾二淨。
  蔡文勝有很強的競爭意識,做事專注到偏執的程度。他借助一本英漢辭典開發出一個全面的功能變數名稱資料庫,資料庫中都是有賺錢潛力的功能變數名稱,並花盡心機設計出能在別人之前搶注功能變數名稱的戰略。這一博弈的勝負往往取決於,那的微弱優勢。
  他註冊的有價值的功能變數名稱包括:romantic.com、bharat.com(梵語中印度的意思)、t.cn以及2007年賣給穀歌的g.cn。
2005年至2007年,蔡文勝主辦了三場草根站長大會,並邀請了風險投資家參加。他說,他希望那些缺乏專業背景或支援的站長能夠互相認識,並結識風險投資家。這些活動讓他贏得了“站長之王”的綽號。
   有了出售功能變數名稱和265.com賺的錢,加上他廣泛的行業關係網,蔡文勝轉身做了天使投資家。他認為經營互聯網企業與經營傳統企業有很多相似之處。他說, 歸根結底都是生產老百姓想要的東西。對他來說,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用戶越多,價值就越高,因為更容易用廣告,電子商務和增值服務和產品來賺錢。
  談到中國互聯網的未來,蔡文勝說,由於互聯網用戶數量繼續快速增長,未來幾年仍會有一定輕鬆盈利的空間。之後,則會越來越困難。
  他說,初創網站可以繼續通過模仿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等從美國興起的產品模式而賺錢。不過,要想獲得長遠的成功,它們需要創新才能對中國大眾有更廣泛的吸引力。
  他否認中國互聯網公司像中國的製造商一樣只是單純模仿、缺乏創新。蔡文勝說,模仿是一個必要的學習過程。不過,模仿僅僅是個開始。之後應該不斷完善,建立自己的品牌。
  蔡文勝訪談實錄:中國互聯網的機會還有三年
  天使投資人蔡文勝近日接受《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主編袁莉的專訪,就中國互聯網的投資機會和創新模式等發表了看法。以下是訪談實錄節選。為簡潔起見,內容進行了編輯。
  知識比學歷更重要
  袁:很多人說您在互聯網行業做得成功是因為您沒有上過大學,沒有精英心態,理解草根的需求,您同意這種說法嗎?
  蔡:我同意一半。的確,因為我沒有上過大學,不會受很多局限,所以會更瞭解草根的需求,知道老百姓更想要什麼樣的互聯網服務,這是我同意的一半。
   但不同意的一半是,很多人把學歷跟能力掛鉤,其實學歷不重要,個人的知識很關鍵。我雖然沒有上過什麼學,但我閱讀了大量各種各樣的書籍。舉個例 子,2000 年我剛開始做功能變數名稱投資的時候,中國有2122個縣,當時80%的縣的功能變數名稱都被老外註冊走了,之後我通過努力不斷把這80%的縣的功能變數名稱註冊回來。這個過程 中,我瞭解了這2000多個縣每個縣的人口分佈、地理、特產等等,我都一清二楚,這樣我才能對這些功能變數名稱的價值做更好的判斷。
  第二個例 子,2003年我開始做個人網站,也就是265.com的時候,一開始很多個人站長不認同我,因為我算新進入的。當時有幾個個人站長集中的論壇,比如 K666(中國站長站),我就去那個論壇裡,花了很多時間把幾萬個帖子每個都看了一遍,這樣我就能瞭解中國這些站長的作品有哪些,他們是怎麼做的,他們住 在哪裡,哪怕是湖南某個鎮,某個鄉,某個村。
  之後,有一家做全世界網站排名的美國網站叫Alexa。2004年我把Alexa裡前一萬名的網站(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都瞭解了一遍,看看這前一萬名都是做什麼的網站,提供什麼服務,為什麼它的流量上來了,這其實就是一種知識的積累。
  中國互聯網的投資機會
  袁:如果有人想要找您談投資,您大概會對什麼類型的企業感興趣?
   蔡:我覺得應該分三類,一類是現在已經有足夠多用戶了,比如一些遊戲,已經達到了上億用戶,現在已經賺錢了,可以說成功了;第二類還在初始培養階段,我 把它當做一個孵化器;第三類,是我說的純粹為了幫助人的,是更小的孵化器,當然,未來有一天它也許能夠發展起來,這都是有可能的。
  袁:如果是從應用類型和發展方向上來分呢?
   蔡:如果是從發展方向來講,現在我專注於三個方向:第一是移動互聯網,我覺得未來幾年移動互聯網是最大的機會,甚至會改變中國的互聯網結構;第二是電子 商務,我們都知道淘寶網很大,但整個中國的中小企業有兩千多萬家,目前上網的中小企業只有一百萬家,還有百分之九十幾的中小企業要借助電子商務來發展,這 是最大的機會;第三就是目前正在做的和遊戲相關的,但我不只局限於遊戲,我覺得應該把遊戲、動漫和電影綜合起來,做成一個非常好的集合體,也就是所謂的創 意產業,未來在中國這是非常大的空間。
 袁:您曾說過,接下來兩三年中國互聯網還是有一定機會的,但再往下可能就會越來越難。為什麼這麼說呢?
  蔡:我覺得機會就是三 年。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是四個億,現在還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在未來這三年可能會迅速增加到八個億,但到八個億,基本上就飽和了,中國13億人也不可能要求 每個人都上網,所以這三年增加的新進用戶就是一個巨大機會。之後,第一,用戶基本上飽和了;第二,大互聯網公司該圈的地也圈完了;第三,一些商業模式和技 術也基本定型了,你很難再創新了。
  創新從拷貝開始
  袁:有人說中國互聯網是沒有創新的,就是山寨。其實中國的傳統產業也是這樣,服裝、鞋、甚至電器,您覺得這對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嗎?
  蔡:約伯斯說過一句話,蘋果所有的東西都是拷貝別人的,只是在拷貝基礎上有創新。你的發展就是用前人的經驗,為什麼我們要看書、看電視?其實就是吸取前人的經驗、精華,所以這個沒有異議。我說了,到中國的很多東西已經進行了本土化創新。
  袁:很多人經常說中國沒有創新只是世界工廠。
  蔡:這是兩碼事。不是說中國沒有創新,任何一個東西都是先從複製開始,從各個方面不斷提煉,比如安踏、李寧,一開始也是做外包,後來它就能在複製的基礎上創出自己的品牌,我認為這是一個過程。中國改革開放也就是30年,很多東西需要積累。
  不留一分錢給兒子
  袁:您個人怎麼看貧富差距?你的財富觀是怎樣的?現在的80後、90後、很多人對這個社會不是很高興,覺得機會都被60後、70後搶了,對這個你怎麼看?
  蔡:中國的有錢人都是這30年湧現的,在1980年以前,中國幾乎沒有一個有錢人。改革開放確實是釋放了人的能量,讓人做更多事,創造出財富。我覺得,到了某個階段,最終每個人都會回饋社會,當然,現在很多人還停留在滿足自我(比如奢侈品消費)的階段上。
  我自己的財富觀,打個比方,我不會留一分錢給我兒子。社會變化越來越快,如果他努力,他自己將來也會有大發展;如果他自己不進取,你留東西給他反而是煩惱。
  袁:那您到時會看著他苦苦奮鬥嗎?很多80後、90後都說自己沒有靠山、沒有人幫助。
   蔡:他自己的教育我會幫他解決,其他的交給他自己。關於80後、90後的抱怨,我覺得這裡有放大的成分,互聯網有一點不好,就是會把不好的聲音放大。 80後、90後說起來也算不幸,60後、70後的幸運在哪裡?我們嘗過的苦,經歷過的苦,現在的80後、90後是不懂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