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矽谷創業天堂 東移中國找人找錢

2012-01-16  TCW




矽谷是初創企業的天堂,中國是矽 谷初創企業的天堂。這句稍嫌拗口的描述點出一個小趨勢:矽谷初創企業家轉戰中國。

新模式:只有總部留矽谷

美國商業雜誌《快速企業》(Fast Company)報導,連續創業家強生(Jason Johnson)去年選擇與中國企業家合作在矽谷設立青枝(BlueSprig)總部,但除了一位執行長(強生本人)與一名業務專員留守,研發、營運與業 務單位全設在成都。

強生的做法和典型矽谷經驗背道而馳。以往外國初創企業想盡辦法在矽谷落腳,儘管在此地每聘一人可在老家聘三人,但咬緊牙關也要招兵買馬設個研發總部,好取 信可能掏錢的創投金主,技術商品化才有望。

不過強生感嘆:「在矽谷,要找到才華橫溢的人越來越難了。」他指的已不只是工程師、技術長(CTO),「試圖找到一個等著和你共同創業的人比較難,這樣的 人越來越少了。」

於是強生透過介紹與中國創業家結識,兩人技術互補、理念接近,共同創業。強生說,青枝可說是第一家採實驗做法的初創企業,但並不構成阻礙:半年內順利募集 一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億元)資金,而且第一批智慧型手機安全相關產品如期上市。

他預期,過去十年來,美國的外包政策讓科技公司習慣與外國團隊合作,初創企業只在矽谷設點,市場轉向海外不會只是個意外,未來連集資都會湧向中國。

綠能產業已實現強生的預測了。《富比世》 (Forbes)報導,越來越多潔淨能源企業將中國視為風險資本的來源,而不僅僅是市場。例如,美國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波士頓動力(Boston- Power),與太陽能電池製造商上澎(Sunpreme)最近都將在中國投資建廠,也分別從北京的創投企業拿到一億二千五百萬美元、五千萬美元融資。

波士頓動力創辦人蘭普‧翁娜魯德(Christina Lampe-Önnerud)說:「人(市場)在中國,錢(資金)也在中國,向東走是簡單的商業決策。」這句話點出了形勢比人 強的現況,如果越來越多初創企業順此邏輯向外走,有朝一日矽谷會不會成了「空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3

18個月初創業後,那些找人與找錢的經驗教訓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805/157938.shtml

18個月初創業後,那些找人與找錢的經驗教訓
沙梓社 沙梓社

18個月初創業後,那些找人與找錢的經驗教訓

“投資人”里的“資”,很多人狹隘地理解為“資金”,其實是有偏差的,我認為應該理解為“資源”;對口的資源,往往比錢重要得多。

本文作者沙梓社(筆名),《iOS應用逆向工程》圖書作者。2015年1月,他以技術合夥人的身份創業,做一個互聯網+房地產項目,給業主和中介提供一個SaaS應用,幫助他們將部分日常工作用更科技化的手段完成,提高工作效率。

2016年6月下旬,也就是在18個月之後,因為核心團隊在產品發展、公司規劃、合夥理念上出現分歧,沙梓社結束了這段創業歷程。與此同時,他也從這段經歷中,總結了10篇文章,分別從找人、找錢、找方向、打造企業文化等方方面面進行闡述。以下從找人與找錢的角度進行了複盤。閱讀該作者其他文章,請至http://iosre.com/t/topic/4152

合作夥伴的甄選

什麽樣的業務合夥人算是靠譜的呢?我認為主要有4點需要考察。

良好的人品

人品,是雙方合作毫無疑問的首要前提。對於人品的判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標準,我就不在此以偏概全了,只強調2點很多人忽略的細節。

有句俗話,叫“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創業當然是隸屬於前者了。需要提醒的是,對於那些來自大公司,自身業務水平一般,但混得風生水起的人,一定要深入了解一下,他們的“成功”是不是因為太會“做人”的結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整天把時間放在“做人”上,就沒有什麽時間去做事了;無所謂對錯,但這種人是不適合參與創業的。

一位非互聯網行業的前輩曾跟我說過這麽一段話,大意是:“你們互聯網人自由創新、開放分享的思維在專業領域是絕對優勢,而在資本運作、人情世故的江湖上也許就是巨大的短板。”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感覺到這句話中沈甸甸的真知灼見。

在現在的中國社會里,三教九流,魚龍混雜,“人之初性本善”的結論,是要打個問號的。初次接觸跟自己利益相關的人時,一定要留個心眼,防人之心不可無。

相符的三觀

三觀的概念很簡單,但是太“哲”了,感覺不夠接地氣。我用一個例子作為反面典型,讓大家感受一下什麽叫三觀不合。(註:以下場景適用於早期核心團隊的所有成員,而不僅僅是合夥人。)

這個例子來源於前公司舉辦的一次活動,當時需要每個人講講自己對“工程師文化”的理解。一位同事在表達自己的看法時,認為工程師文化的一大特點是“大家有話直說,什麽叫工程師文化,就是有什麽說什麽,就事論事”,我同意這是一個好的互聯網創業公司文化,但算不算是工程師文化,再說。

接著,他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舉了一個例子:“你看看矽谷的工程師最大的特點就是隨口f***ing,都是這些臟話”。或許是意識到自己的表達有些過火,他又加了一句:“這當然只是一種表現,但說明工程師文化就是非常直接,不加修飾地把自己的感情說出來,不要憋著。”

即使有了第3句話中和第2句話里的強烈匪氣,我仍從這短短的3句話中聽出:

潛意識里,他認為工程師是粗鄙不禮貌的,不然不會舉這種例子;舉這種例子,恰恰說明他對工程師文化的理解停留在很淺的層次。

作為工程師群體的一員,我跟形形色色的工程師接觸得比較多;在我印象里,這種隨口臟話的工程師,占整個群體的比例大概不到5%。同事與我對工程師的認知完全相反,難道他接觸的全都是那5%?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言行舉止正是自己三觀的體現;在上面的例子中,三觀的孰對孰錯要見仁見智,但想必大家對三觀不合已經有直觀的認識了吧。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找核心合作夥伴的標準,跟找另一半差不多,三觀問題上一定不能將就,必須充分考察。網上說,情侶在結婚前一定要一起出去長途背包旅行一次,看看互相是不是真的適合對方;我很贊同,而且覺得核心團隊在敲定合夥協議前,也應該一起出去搞個自駕遊什麽的,主要是看看幾個人相處別不別扭;人的直覺往往是很準的,如果跟某人獨處時感覺很別扭,那你們倆多半是沒有合夥的緣分了。

自信不等於優越感

自信和優越感的區別,是我在2011年完成碩士畢業設計的初稿時,從我的碩士生導師那里學到的。

簡單地說,自信來自於一個人的內在實力,而優越感來自於一個人的外在表象;自信的體現,是謙虛,是不卑不亢;優越感的體現,是輕蔑,是高人一等。我各舉一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我有幸親身接觸過一些頂級技術高手,比如PHP語言的創始人Rasmus Lerdorf,《Mac OS X and IOS Internals: To the Apple's Core》的作者Jonathan Levin和《軟件調試》、《格蠹匯編》的作者張銀奎。

相對於他們來說,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生;但是跟他們打交道,我可以非常放松,感覺不到任何老師的架子。只要是討論專業相關的內容,他們一定是侃侃而談;從談話的內容來說,內行人又能明顯聽出他們在各自專業的長期鉆研與深度思考,是一種厚積薄發,舉重若輕的感覺。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也有幸接觸過一些商業房地產中介。他們中的一小部分人,看起來外表光鮮亮麗,穿著筆挺的西裝,戴著碩大的“名表”,開著不錯的小車,但總是給人一種虛張聲勢,用力過猛的感覺。比如,在外面吃飯,服務員的服務明明很到位,但他們對服務員說話的口氣,總像是在使喚下人,沒有半點感謝的意思;跟客戶開會,不斷地強調自己的來歷背景,卻對客戶提出的產品和業務問題含糊其辭、答不上來。

優越感強的人,其實反而是自卑的;他們的自卑來源於內里與外表的反差,需要通過別人能夠感知到的方式來掩蓋自己內在的不足,進而包裝出一個高大上的自己,渴望得到外在的肯定。

而自信的人,因為本身實力的強大和能力的突出,已經能夠自我激勵,對外在的肯定就沒那麽熱衷了。

在創業早期,大家的共同目標應該是把事情早日做起來,其他虛頭巴腦的東西可以先放一放。如果在這個時期,你的合作夥伴表現出了明顯的優越感(比如,特別在意每個人的 頭銜而不是分工),那麽你就要警惕了,他可能只是想享受被稱為 X總所帶來的快感,而不是真正想做事。

比你更優秀

盡可能尋找比你更優秀的合作夥伴。Google首席人才官Laszlo Bock的著作《Work Rules: Insights from Google that Will TransformHow You Live and Lead》中寫道:

A good rule of thumb is to hire only peoplewho are better than you.

招聘尚且如此,合作豈不更甚?

再一個我的切身體會:跟與你差不多,或更優秀的人合作,你們的思維在同一個層面和維度上,溝通起來沒什麽障礙,會輕松一點。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比你更優秀的人,為什麽要“降級”跟你合作?我的理解是,術業有專攻,你的合作夥伴在他專業上的積累,應起碼跟你在自己專業上的積累持平;你們在各自的專業上優秀程度相當,或有一方更優秀。

有的朋友問,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但在認識的人里,我已經算比較優秀的了,怎麽辦?

喬布斯給出的解答是: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Don't settle.14

總得來說,以上的4點,是我認為靠譜的合夥人必備的素質,是對別人的要求。

初次融資的門道

我們的天使輪融資過程是比較曲折的。具體的時間我忘了,只記得是在去年穿長袖的季節開始融資,先在上海見了幾家沒有理想的投資方;然後到了穿短袖的季節,前後去了北京2次,又見了幾家,進展還是不大;最後是到了穿棉襖的季節,在上海找到了投資方。

有趣的是,我們每階段找融資的心態,都跟當時的天氣差不多:從最開始在上海的萌動期待,到北京的滿懷熱情,到最後上海的心平氣和,經歷了一次心態的起落,體味了一次欲速則不達。這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把心思放在找投資上,你就找不到投資;把心思放在做產品上,投資就會來找你,

因為每個投資人的風格都不太一樣,我也僅參與了一輪融資,只見了20來家投資人,這里談3點我的切身體會以及應該註意的地方。

Pitch小貼士

拉投資時,給投資人做匯報的行話叫“pitch”。pitch邏輯如何梳理,幻燈片如何制做,pitch時的語氣、表情應該怎麽樣,把“pitch”作為關鍵詞,網上隨便一搜就是一大堆,很多都說得很有道理,值得集思廣益。

但是,pitch的骨架可以參考別人的,內容卻一定得自己原創。有一點需要強調,就是pitcher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說什麽,說自己能聽懂的話,不要自欺欺人,不要不懂裝懂,不要盲目使用網上看到的“潮詞”,結果投資人一問就懵圈了。

我記得Peter Thiel(彼得·蒂爾,《從0到1》作者)去年來上海講課時,舉了一個潮詞的例子,引來滿堂哄笑。大意是:

我們的項目是一個基於雲平臺和大數據的分布式VR系統,它支持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

這麽一段玄乎的話,其實啥也沒說。

在我的理解里,pitch跟畢業答辯性質類似。寫好了論文,準備幻燈片,然後在幾位老師面前把你畢業設計的項目給講一遍,讓他們在能夠理解的基礎上肯定你的成績,就達到目的了。在準備pitch時,不妨在腦袋里多過幾遍學校里優秀答辯的細節,他們是如何把老師帶入自己的節奏,引人入勝的:先交代項目背景,然後介紹國內外行業現狀及發展動態,接著引出想要解決的問題,再展開來講自己的解決方案,最後延伸到用戶、市場等等……

不要只看錢

很多創業菜鳥認為,自己現階段唯一需要的就是錢;就像我牽頭做第一個獨立項目時一樣,認為只需要技術人員就可以搞定了。其實這個想法,就跟不少人吐槽的“我有一個好的想法,只差一個程序員啦~”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很幼稚。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的我真是傻得可愛。

在互聯網時代,一個完整的商業產品,是由解決方案、商業模式、業務閉環等方方面面因素綜合形成的。單一的App,頂多只能算是解決方案的某一部分的具體實現,只是產品的1/N。

這方方面面的因素,有的是錢可以搞定的,有的是有錢也不好搞定的,有的甚至是錢不能搞定的;但一般都是可以搞定的。“投資人”里的“資”,很多人狹隘地理解為“資金”,其實是有偏差的,我認為應該理解為“資源”;對口的資源,往往比錢重要得多。

在找投資人時,要全面分析公司現階段需要什麽“資”,綜合看待投資人能給你帶來什麽“資”;這2個“資”,都絕不僅僅是錢那麽簡單。一位業界前輩曾跟我說:只有錢的投資人,是最不值錢的。

我深以為然。

另外,雖然我們社會目前的(歪曲)價值觀是有錢即成功,但很多有錢的“成功人士”,本身其實是一泡爛稀泥。如果你碰到了只能給錢,同時還要插手公司業務,或者要求3年上市,甚至約定下輪退出的投資人,那你很可能遇到了賺快錢的投機分子,而不是做事業的翩翩儒商,就要提高警惕了。成天把心思放在投機倒把,算計別人的人,怎麽可能還有心思去做事呢?遠離這種人吧。

留一手

前文中有一句話:你們互聯網人自由創新、開放分享的思維在專業領域是絕對優勢,而在資本運作、人情世故的江湖上也許就是巨大的短板。

我舉一個例子。在第二次去北京找投資時,隨行的有一位CEO的朋友,她介紹了一個投資人,而且這家公司的來頭很大,目前總資產已近2000億元。

我們下午4點多到了這家公司,開始pitch。三伏天里,穿著休閑西裝,戴著金絲眼鏡的X總,十分仔細地聽取了我們的pitch,然後詳細詢問了一些細節,表露出了對我們的濃厚興趣;整個pitch持續了2個多小時,結束後,CEO的那位朋友還跟他們一起吃了飯,回來也跟我們反饋說,他們很感興趣。

但是後來就沒有下文了;他們也沒有主動聯系我們,我們聯系他們時,得到的回複也是“在考慮”。正在我們納悶的時候,他們自己的產品上線了——一個跟我們同一領域,性質一樣的競品。

朋友的朋友,資產2000億的公司,都能幹出這麽low的事來,你還有什麽理由不留一手?

創業失敗 融資 合夥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46

“人找貨”變“貨找人” 國內最智能倉儲開倉

從生成訂單到打包完成僅需十分鐘,這條全自動的貨物分揀系統讓廣州的天貓超市專用倉成為全國最智能的倉儲中心。

作為天貓超市攜手菜鳥網絡和廣東心怡科技打造的自動化倉儲運營中心,該倉儲總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日揀貨件數達到100萬件,從今年7月1日開始試運營,8月15日正式開倉。

平均10分鐘,天貓超市就可以完成從生成訂單到打包完成的全過程

該倉儲的獨特之處在於,改變了國內倉儲以人工走動分揀的模式,由“人找貨”變成“貨找人”。消費者在天貓超市下單後,倉內即時獲得訂單信息,並形成一個條碼。該條碼被貼在快遞箱上,箱子就開始進入自動化軌道。

第一財經記者在現場看到,就像工廠里的流水線,傳送帶把一個個箱子運送到訂單內貨物所在的貨架,自行抵達指定貨架後,由固定在此的揀貨員裝上貨品,箱子再運行到下一個指定地點,在裝滿訂單商品後自行到達出口。

而與工廠里的流水線不同的是,盡管傳送帶總長超過4000米,但並非所有的箱子都要走完全程。因為在每一個貨架“分叉口”都有一個掃描儀,當箱子到達後將被掃描該貨架是否有訂單內商品,若有箱子就會被推送至相應的揀貨員面前,若無箱子將略過此貨架繼續往前。

菜鳥天貓超市專用倉實現全程黑科技,傳送帶總長超過4000米

如此一來,不僅貨物分揀時間大幅降低,揀貨員人數也隨之大幅減少,整個倉儲的大部分人力都投入在最後的封裝階段。最終,系統將根據實時掌握的複合包裝臺工人的情況將箱子分配至每個人面前。

“我們現在每3萬多平方米的倉儲只設置128個揀貨工位,480個複核包裝臺,每個包裝臺一天可以封裝3到4千件貨物,而原來人找貨的時候這麽大面積的倉儲至少需要2到3千人同時工作”,心怡科技電商事業部總經理方健說,“該自動化系統可以從5萬多個商超全品類商品中準確揀選出貨品,從而幫助訂單處理效率提高30%以上”。

除了人力的減少和效率的提高外,成本也在縮減。據方健介紹,由於該全自動分揀系統在商品起運前就已獲取其長、寬、高等信息,因此可以分配最合適的箱型,這比人工分配箱子的用量節省了30%。

菜鳥天貓超市專用倉內的自動封箱機

所有省下來的錢將被用於補貼消費者以及進一步提升供應鏈。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天貓超市總經理江畔介紹,盡管每條全自動分揀系統的成本高達一億元,但天貓超市將用“上不封頂”的投入引領供應鏈創新、服務創新和消費者補貼。

今年7月,天貓超市宣布啟動“雙20億計劃”,20億元補貼消費者,20億元提升服務及供應鏈。其中,物流服務是“雙20億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依靠菜鳥聯盟的配送體系,貓超已經在全國超過700個區縣實現當日達和次日達。在9月,貓超還將正式開始“夜間配送”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由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控制系統不僅讓廣州的天貓超市專用倉的吞吐能力一下躍居全國第一,還用技術的進步為物流行業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余斌就認為,以往物流產業興起依賴制造業發展,如今則要依賴技術上的進步和模式上的創新。

方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現代物流的發展方向必然是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從而降低整個供應鏈的成本,並最終使得全社會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有所降低,而技術上的創新將迫使傳統物流企業換個思路與上下遊企業做生意,每當一種成功的模式被廣泛應用,中國的物流行業也將隨之大步前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86

阿里前CEO衛哲談阿里系創業得失:找人、找錢、找方向應該比找客戶、資源更重要!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18/159272.shtml

阿里前CEO衛哲談阿里系創業得失:找人、找錢、找方向應該比找客戶、資源更重要!
衛哲 衛哲

阿里前CEO衛哲談阿里系創業得失:找人、找錢、找方向應該比找客戶、資源更重要!

“我的建議是在任何階段,你都忘記估值,估值給你帶來的只有3個要素:時間要素、金額要素,比例要素。”

衛哲現在是禦嘉基金的創始合夥人,他另一個更加知名的身份是阿里巴巴(B2B)前CEO,從2006年到2011年的時間里,衛哲見證了阿里巴巴如何利用人才、資本和方向選擇一路壯大。

在成立禦嘉基金後,作為投資人,他也對阿里巴巴的創業成功經驗有了更多的理性分析。在同是阿里校友的初橙資本舉辦的阿里校友交流活動上,衛哲細致地講訴了在創業三要素——人、錢和方向上,阿里巴巴可以提供的經驗。

比如在找人方面,他認為馬雲之所以可以成功,是能夠吸引蔡崇信這樣的人才加入,特別是在公司發展初期,如何從不同維度找到公司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能力,還需有胸懷。

在錢方面,衛哲圍繞時間、金額和比例三個維度,結合阿里巴巴當時的融資經驗,向在場的阿里校友做了分享。

最後,在方向上,他提醒創業者,不要動輒“平臺”而忽略了產品本身,他認為只有具體產品打磨好了,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在演講中,衛哲還談到了阿里校友、滴滴創始人程維的創業經驗,後者在“找人”、“找錢”和“找方向”三件事情上找到滴滴成功的秘訣。

以下為阿里巴巴(B2B)前CEO衛哲的演講實錄:

現在都在談創業投資寒冬,我覺得冬天挺好的,冬天是創業者強身健體的好時候。冬天會讓不合格的創業者過不了冬,只會讓合格的創業者走出冬天變得更強大。

創業都很忙、都很辛苦,周末來了跟大家肯定不想去講點實在的。我們最近5年,前兩三年還真的沒有太多關註阿里系的創業項目,但在過去兩年里,我們看了近100個阿里同學創業項目,也投資了兩個阿里同學創業項目。既然是幹貨,既然是我們親人見面,那就沒必要說太多客套話。

阿里同學創業有多麽優秀,我們原有的基因,我們的勤奮,我們的努力,我們的團結,阿里賦予我們的使命願景,價值觀這些能力。所有優點吧,今天都不說了,優點等到你成功站上領獎臺的時候,讓媒體說讓我們家里人說,讓我們朋友去說,我們親人再見面,還是想說一下,看了這100多個阿里項目,投了兩個阿里項目。阿里人創業有什麽不足?在外面咱不講,阿里親人以外,我都講阿里好。但我們自己人見面還是要說一下,阿里人創業哪些不足?那我還是圍繞一個創業者最重要的三件事:找人,找錢,找方向。

找人:打破交際邊界 找到你的蔡崇信

阿里同學在這三件事上都有明顯的不足,都有明顯的不足。第一說找人,阿里同學呢,找人往往,這個做到血統純正,但不會做,要會做純種,但不大會做雜交的。

純種,什麽純種呢?創業小夥伴,清一色阿里老同學,還碰到過清一色阿里老同學的,清一色淘寶的,清一色支付寶的。純種挺好,對吧?我們說賽個馬呀,養個狗,都要純種。但人類的進步,整個生物的進化呀,都不是完全靠純種的。十八羅漢當然反複提到十大羅漢,馬總當年創業第一件事兒,你們想想看,馬總創業的第一件事是找人還是找方向?你們覺得是找人還是找方向?

馬總在美國,外星人,找到一個方向,回來跟地球人講,地球人都沒聽懂。所以肯定當時這18個人不是馬總周圍最優秀的人,今天我猜十八羅漢都會承認,馬總自己也承認。但是什麽是最信任的人。

所以創業的第一批團隊,一定是找自己最信任的人。他可以信你這個方向或者說他也可以不信你這個方向。很多這個阿里有關的紀錄片,書里面都記載了,今天說的十八羅漢,除了絕大部分,當年也沒聽明白馬總想幹嘛。他可以不信你的方向,但是他信你這個人,信你什麽?有人說我信馬總的眼光,馬總眼光是這十六七年來反複證明他眼光厲害。當年我相信,也不是信他眼光,有人說信人品吧?什麽是人品?信你會很公正,很公平地對待他人,信你會不會放棄,這很重要,他得相信你不會放棄。如果團隊動不動懷疑老大會放棄,那他一定不會相信你。

所以第一個,我說,這個找人、找錢、找方向,它是一個三角形的一個循環。在不同階段,這3件事要反複地做,優先級不一樣。

其實一開始先找人,還是先找方向,沒有定論的。我也見過很多阿里團隊或者別的什麽一系列團隊,確實一開始先有兩三個小夥伴先坐下去說:“我們就應該一起做點事兒。”做什麽?不知道。

所以他就是先找人,再找方向。但一定不是先找先,你沒人,沒方法,人肯定找不到的,肯定找不到的。但先找的這些條件,這兩個次序不重要。你既可以先有你的夥伴們,也可以先有方向再去聚夥伴,都可以。所以阿里我說第一階段,第一次找人的時候,特點是清一色這個純種血統純正,挺好的。

那麽今天我說問題在哪兒?問題在於第二次找人,找人2.0的時候,很多阿里系的同學繼續想在自己熟悉,價值觀高度一致的夥伴里面再找人。我們見到很多公司,天使輪A輪到A輪以後,到B輪甚至以後,他會找他擅長找的,還是我們的同學里面找,這就不對了。

所以我找人第一個問題是我們阿里的,除了會做純種的以外,會不會雜交。今天如果回過頭看阿里的人,我相信馬總永遠會感謝這麽幾個人。一個是阿里的另一位財神、男神:蔡崇信,對吧?蔡崇信比馬總當年要什麽有什麽,什麽都有,對吧?顏值比馬總要好,錢比馬總要多,對吧?這個學歷比馬總高,經歷什麽都好,那他怎麽就願意加入阿里呢?你身邊的蔡崇信在哪呢?蔡崇信是不是很晚來的呢?蔡崇信是跟他A輪投資一起來的,蔡崇信是跟著A輪投資一起來。

咱們如果把馬總從自己口袋里掏點錢做天使輪的話,那時候確實是馬總的同學、學生、同事對吧?十八羅漢或者他們的家屬,這是第一個天使人的信服。A輪以後你還只會在這個圈子里面找,那就要出問題了。

所以說我們回憶一下,今天我不講遠的,阿里同學在,親人在,我們就去再看看阿里的歷史,把問題想清楚。蔡崇信是A輪的時候到的,你身邊的蔡崇信在你身邊嗎?你到了A輪有這樣的人嗎?不一定是財神,但你有這樣的人嗎?那麽你想想看,這一類人為什麽願意跟著你?一個學歷、經歷、收入、財富、顏值都比你高的人願意跟著你,你要靠什麽?再想想,各位。

阿里歷史上還有一個人,也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之一,如果馬總對我是影響第一大,他對我影響肯定是第二大Timothy A.STEINERT。我來的時候,STEINERT已經退休了,馬總把他請出來做我的導師。那麽在STEINERT退休之前,有多少阿里人至今感恩懷念STEINERT,STEINERT什麽時候來的?是在阿里A輪到B輪之間來的。今天咱們既然在這個地方講投資創業,咱們就回顧一下阿里最重要的人,是什麽項目?找人嘛,馬總不是找人的嘛。

STEINERT來幹嘛的,很多知道這個歷史的。STEINERT是來裁員的對嗎?是來管理我們部門的。如果沒有STEINERT來,阿里就是一個A輪死的公司,B輪都沒有,B輪都沒有。STEINERT是在A輪到B輪之間來的。STEINERT先別這麽說,不說500強,通用電氣怎麽高大上,光年齡比馬總上十幾歲吧。

我再問,今天你能夠請得動一個先不說別的優勢哦,比你大十幾歲的人到你團隊來。今天我看我們阿里團隊,我看了100多個,絕大部分我沒找到九蔡的,更不用說找到STEINERT的,我們找不到。所以找人,我想跟阿里的親人,校友們分享,你去找蔡崇信,你去找你的STEINERT嗎,沒有蔡崇信,沒有STEINERT,一定沒有阿里的今天。你找不到那個人。

同樣,可能阿里挑的人,目前為止如果以估值論英雄的話,確實,我們中北京出來的程維的滴滴估值最高的。但你們知道,程維有柳青,程維不僅有柳青。我在北京見程維,把他最高的10個級別的人叫在一起,我大約有過3次是程維把他的高管都召集起來。

每一次很不幸的是,跟程維共同打天下的阿里校友,在這10個同學中的比例越來越小,越來越小。從一開始七八個到現在兩個,就程維最重要的10個高管,10個夥伴中一個四年而死,每一次不是第一,估值上升,人先上升你人升級了,你業務才能升級,你的公司的價值才能升級。所以我們不能光看到滴滴的成功,滴滴的成功是程維作為我見過的老阿里同學出來的,最會花時間,最會花時間找人的。

找的人你看,比他高大比他顏值高。程維告訴我,有好多這個交通部,一個好像副司長在程維這兒,他到了一個地級市,我們知道地級市,相當於上海一個區域的地位,在那說的那個地級市市長想加入滴滴,說我跟你一起追求一下夢想嘛,願意放棄地級市,不是副市長。被程維說得激動地非常,立即辭職,好多處長都加入了滴滴這麽一個才4年的公司,加入了這個創始人才30多歲的年輕人。

你一定要能夠找人是找什麽?你看剛才說了,年齡要比你有優勢,不是只會找比我更年輕的阿里校友,那我這看是越找越年輕。那我們剛剛創業,馬總不是天生做一行,阿里巴巴我們最引為自豪的很多價值觀是STEINERT幫我們留下來的。問一問自己,你的蔡崇信,你的柳青,你的STEINERT在哪里?沒有,你不會成為超越馬雲的,是這些人一起成就阿里巴巴的。一個詞語所以我說了,找人,找人1.0,信任,找人1.0是信任,能力重要。

但你拿到錢以後,找人2.0,找人2.0,你有給自己的找人系統有沒有升級啊,有沒有叠代,而且找人,一定是在找錢,第一階段找人,天使輪一切要快,A輪以後你又沒有找到人,不是數量,我看到阿里的同學啊,找人有一個本事大,這個隊伍,一次沒見面,又乘以10倍了,30人變300,300變3000。你沒有統計這個大象,人再多是什麽,烏合之眾,打一仗就散了。都是同類的人,所以我覺得我們過去兩年看到阿里創業同學的最大的一個問題,當然不是全部的。剛剛說了,就程維能夠忽悠到這樣的人,本事大。但絕大部分沒有在找人突破2.0,一直停留在找人的1.0的能力之上。

找錢:時間優先?金額優先?比例優先?

第二,找錢問題在哪,阿里同學找錢,我們說剛才四位講的好,我們感恩阿里。不僅感恩我們當年在阿里收獲的友情,包括財富,包括經驗,能力,使命願景,價值觀。那反正今天阿里還是如日中天,要感恩我們的很多校友創業成功。這些成功給了我們什麽?

阿里今天持續地成功,和我們校友們的成功,多少給了我們光環啊,我們出去是有光環的,是阿里和我們其他同學的價值,有佛教說的加持光。所以阿里同學真的你第一筆融資真的不難,比起很多非阿里系的容易很多。所以找錢第一件事兒,問題不大,第一筆錢都能拿到,但往往來得容易,失效性特別多。

我發現很多阿里同學啊,第一筆錢因為你的光環,因為你在阿里做過什麽,甚至在阿里你沒做過什麽,別人不了解,只要你沒做什麽壞事,大家都能了解。但是因為你第一筆錢來得容易了,拿第二筆錢就沒那麽容易。

很多阿里同學是拿一筆很容易,很容易,沒有經歷過太多的波折,反而不會拿第二筆錢。因為拿第一筆錢容易,他認為拿第二筆錢也會容易,所以第一筆錢花的時候,不是那麽在意。我看到阿里不少同學第一筆錢,第二筆錢拿到了,花錢如流水,擴張太快了,造成第二筆,我說的第二筆,不一定是B輪,就是當他拿出體系以外,當他的光環不能再照的時候,投資人永遠不會是因為你是阿里出來的,每一輪都給你錢。天使輪A輪可能大家的光環真的足夠大,大到別人可以不太關註你的運營細節,大到可能不是特別挑戰你的業務計劃,大到可能有些數字比同類企業差一點,也原諒你,因為你的光環足夠大。

到了B輪、C輪,一定你的阿里光環全部褪盡。所以我們找錢的時候問自己,光環褪盡以後,我們會不會找錢。找錢,跟大家分享,阿里同學不服輸挺好的,但我發現阿里同學還是在意估值,總覺得我的小夥伴們好像對當年在那兒,跟我級別差不多,年齡你老,我也老,你這麽低估量數值,我怎麽我還給你差一個數量級,你都一億美金了,我怎麽還一億人民幣呢?還是有想法。

那我說跟大家分享,我認為找錢在你不同階段,你有3個不同的關註點。你每次而且只要關註一下,只能關註一個,叫3個優先,時間優先,金額優先,還是股權比例優先,怎麽去理解呢?估值意味著什麽?

你只要不賣出你的股票,估值跟你一點關系都沒有,對吧?你如果最後你要賣股票,當然早期創業,別說早期到後面幾輪,你也賣不了,投資人不會讓你賣的。投資人要撤得我們先撤,你們得掩護我們撤,哪能你們先撤,我們掩護你們?肯定的,所以對你來說,這個估值是賬面的,跟你財富無關,跟你公司實力無關,跟什麽都無關。

但是我剛剛說的三件事物,什麽叫時間優先?在時間優先的前提下,估值不重要,拿到錢活下來,或者拿到錢幹起來。我說兩句話,一個叫拿到錢幹起來,否則你的模式不是模式啦,拿到錢幹起來,時間優先;第二個拿到錢活下來,不要太糾結估值。

好,第一個階段過了,不是時間優先。第二叫金額優先。什麽叫金額優先呢?我沒有這個2千萬,我沒有這個5千萬人民幣啊,我這件事做不成,所以對我來說,我必須拿到2千萬人民幣必須拿到5千萬人民幣,估值不重要。當估值不重要的時候意味著什麽呢?也就是說估值我給你同樣是2千萬的話,可能你稀釋的比例也就差了幾個點。通常也就是兩三個點,好像估值要差百分之二三十,但落到你口袋里,落到團隊的稀釋,兩三個點成大事,不在乎這兩三個點,你招一些,找人都可能兩三點給出去。所以第二種情況叫金額優先。

第三種情況叫比例優先。就我只願意稀釋10%,我只願意稀釋15%。那麽估值在比例優先的情況是什麽呢?你可能多融了500萬,或者少融了一千萬人民幣,這個估值在你比例優先,比例確定的情況下,是不是估值除於你的比例,相當於你的融資額多一點少一點?那麽在企業進入到這個階段的時候,通常我說多500萬,少一千萬,都應該對你沒有什麽影響。

3個優先給大家建議是輪次越早,你時間優先吧,也沒什麽好談的。你先拿到錢幹起來活下來,時間優先。第二階段,通常我指的是第一階段是天使輪的第一輪,是時間優先。願意投資人相信你,給你錢的,拿到了錢站起來。第二階段,通常我說的叫B輪C輪,B輪C輪怎麽回事呢?你應該叫金額優先。這個時候你的公司多一千萬,少一千萬,可以跟別人不一樣的,這時候錢是很重要的。

你多個一兩千人民幣,會讓你的公司跟別人不一樣。你再往後公司的現金流,公司的業務越來越穩定,越來越健康,你再做一個融資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應該比你優先。因為你前兩輪,因為你沒有太多考慮比例,可能前兩個比例啊,確實有點低,你和你的兄弟姐妹們,你的團隊的比例開始沒有那麽大。

所以你到了C輪或者C輪以後,你要考慮的是比例優先。C輪以後很多項目還多一千萬兩千人民幣,會在你公司有問題嗎?那時候應該多一兩千萬,對你的業務發展已經沒有太大影響,沒有太多影響。那麽那個時候,你應該更在意公司的比例。

說實話,我2005、2006年加入阿里的時候,阿里才剛剛進入什麽?比例優先。

就是阿里那時候,軟銀和雅虎不太容易讓我們再搞起一團,阿里那時候整個團隊的股份,已經被降到30%以上。阿里一直到2005年、2006年才剛剛意識到比例優先才重要。以前金額優先,雅虎那一輪是金額優先,我必須有這些錢來解決問題,來解決淘寶和支付寶的發展,來提出解決以前早期的投資人退出的問題。所以馬總10億美金跟雅虎談是不能動的,比例是可以談的。到2005年之前,阿里的分水嶺是資金優先。

最早阿里的A輪,包括在經濟寒冬的時候,做B輪的時候,2000年以後互聯網金融一次寒冬的時候,那時候你去問九蔡,那時候我談什麽估值500萬美金,誰先到賬,我給誰投啊,比例好談,為什麽?活下來,暫時要活下來。

總結一下,找錢階段,阿里同學容易出的問題是什麽呢?兩個。第一個,由於第一筆錢,你比非阿里系同學拿到的容易。容易犯兩個錯誤,第一,不太擅長融第二次投資,因為你第一盤容易。

那些非阿里系的,因為第一筆就很難,他倒也養成了這個經驗,也吸取了教訓。我覺得他們融第二筆反而會比阿里系人容易。或者不叫第二筆吧,叫第二個輪,第二個波次。第二個造成的問題是,第一筆錢,來得容易花得也容易;來得難你花得也難。第三個容易就是沒有去理解估值在不同階段地位的不同。

我的建議是在任何階段,你都忘記估值,估值給你帶來的只有3個要素:時間要素、金額要素,比例要素。在你融資的不同階段,你關註的要素不一樣。天使A甚至B,時間優先B、C,你的金額要優先;C或者C以後才去考慮比例優先。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二個問題。在找錢過程當中,我們看到的問題,細節上就是阿里同學在找錢的業務計劃各方面,這個高度是很高的願景是很大的,細節至此叫算不清楚,講不清楚,有的根本就沒算清楚,有的是算清楚了,也講不清楚。

找方向:別動不動就做平臺

第三個:找人,找錢,找方向。我們看到找方向犯的最大的錯誤。找方向也不是找一次就結束的,你又回過頭來看,阿里的這個找方向,在第一個產品出來之前,第一個能夠賺錢的產品之前,據不完全統計,因為失敗的項目無法統計的,換過二三十個方向。他大跑道沒有變,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電子商務跟互聯網結合這個事沒變,剩下的方向換了無數個。

那我們今天阿里同學,犯的最大的第一個錯誤,永遠是覺得我是阿里出來的,阿里是平臺成就了阿里,我要做一個大平臺。我就沒見到阿里出來,他不說自己做平臺的,都要做平臺。做平臺愁死你。平臺是成功了以後自己回頭一看說,原來我一不小心做了平臺。哪有第一天就發誓要做平臺的,很多人說我做了個小工具,一不小心回頭,有平臺了。

什麽是平臺?平臺成功一個最關鍵要素是,你有足夠多的用戶和客戶。不可能說有個平臺,我什麽都好就是沒有很多用戶,這還叫平臺嗎?當你用戶足夠多客戶足夠多的時候,你都會有機會成為平臺的。所以說阿里同學找方向,最大的一種問題就是平臺論,要做大。平臺九死一生成功的平臺都是第一天沒想到要做平臺的。平臺是後面像曾鳴教授給阿里總結出來的,哦,原來就叫平臺。

我2005年見到阿里所有的同事們的時候,沒有平臺兩個字,都是一個個的具體產品,誰做平臺了?程維做平臺了?都是一個個讓我們能夠活下來的產品,中國到了一萬個客戶才有點平臺的感覺了,到了10萬個,自然就有平臺的感覺了。

那麽今天我們阿里系的創業的同學,可能加入阿里時間比較短,或者即使加入比較早也忘了。當年是沒有品牌戰略的,當年只有深層戰略,當年只有產品戰略,你做了個好產品,解決了一個小問題。所以第一個我想說,我們阿里同學找,給自己找的方向太大了,太大了,太平臺化了。平臺是給後人緬懷你的時候總結的。某某人做平臺死了。

第二個,為什麽我說找人也要2.0對不對?剛才其實我剛才在談找錢的1.0,時間優先;找錢的2.0,金額優先;找錢的3.0比例優先。

同樣找方向有1.0,找方向也有2.0。阿里同學在找方向1.0,我看到犯最大的錯誤是平臺思維太大了,這個方向太大了。找方向2.0阿里同學我認為,犯的錯誤比1.0還要大叫換方向。今天很多創業者資本多的時候,換方向比較麻木,無所謂,現在資本冬天快到了,看他口袋里錢不多了,好像離盈利目標還很遠,好像離忽悠下一個投資者,要做的數據也很遠,換方向吧。

阿里同學在換方向的時候,最容易犯的,是原來我們的痛處,我們執行力太強了,我們做方向切換的時候,這個方向盤和剎車同時打,同時踩,會翻車,太猛了。換方向很多同學我問他:“當年你第一次定方向考慮了多久?”很多人告訴我,考慮了3個月,6個月,最少有幾個星期。換方向通常一天兩個晚上,一個星期,一切都方向。

換方向,你找方向的時候你還沒有任何包袱,你沒有員工,沒有用戶,沒有客戶,什麽都沒有,你還是在之前的幾個月。你換方向你有客戶,有用戶,有員工,有團隊,有系統,什麽都有,倒是想的很簡單,完全靠自信,你一刀切下去。很多同學不了解說,阿里不就是這樣的嗎?你不是通知我們第二天就改嗎,嘩都改掉了,對吧?那你知道嗎?通知你第二天改之前,有多少次業主會議啊? 業主會啊?

每一個改動的細節,上盤推,改了以後好,好的情況怎麽樣?中等情況怎麽樣?差的情況怎麽樣?你談過嗎?我們當時談過,我們當時3萬不到的客戶。改了以後,把客戶分成了幾類,每一類會有什麽影響,包括5000直銷鐵軍,收入分成20多個檔次來看,政策,銷售政策一改以後,對於不同人群的影響,沙盤推演,如果改的效果達到了我的50%,怎麽辦?改的效果達到了我的120%,當然是很好的,怎麽辦?謀定而後動。一旦改了方向以後,那才是阿里工作中最需要的執行力。今天宣布,明天動手。

但之前,我沒有看到我們阿里系的同學創業,在對原來的方向進行調整的時候,有這麽明確清晰地規劃,或者說只看到改變的優點,每次來跟我說,我要做業務調整了,我有優點12346789,好像這個改革,我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我問那你覺得改革的風險是什麽?改革最容易失敗的問題是哪幾條?你是怎麽做預案的?沒有。

那我就趕快做,來不及了,我已經改了。過了一個月回來說,你在當時提醒我們要註意的。對客戶的影響,對我們團隊的影響,很多我們改完以後,團隊流失百分之七八十,為什麽?收入什麽下降得很厲害。那我說你做了一段,我們當時做了個方案,按照我們的方案理想化實現的話,每個員工收入是不會下降的。那我說如果不是你的想法實現,先給它打對折,打個八折呢,有多少員工會受影響,你知道嗎?不知道。

所以找方向也不是找一次就結束了。什麽時候找方向?再想想馬總很早前就說了一句話:“陽光燦爛的時候,是有修訂的。”什麽叫修訂,又回到了這3件事陽光燦爛的時候,你調整,包括如果要減人提高效率的話,不要等到沒有錢再減,你沒有錢遣散隊伍。你在你有錢的時候就想想看,你的團隊的質量、數量。

第二,找錢也最好在你有錢的時候再找錢。九蔡當時叫蔡崇信,九蔡永遠告訴馬總:“你放心,公司永遠是有錢的,怎麽折騰都折騰不了的。”但他什麽,阿里永遠是在自己有錢的時候,不差錢的時候找錢。所以你找人調整人,要在自己陽光燦爛的時候幹,你找錢你怎麽都在賬上還有6個月以上的錢去錢,至少6個月,至少6個月。也不瞞大家我這個基金,我一期還沒融完,我已經開始做二期了,為什麽?我一期還沒融完,但我一期特別好,我陽光特別燦爛,我趕快把二期的募集給降了。我自己的體會,我每次在融資之前,一定是先融人。因為錢是分分鐘可以到的,人可不是分分鐘到的。找人,一定是在找錢之前。

第三,換個方向,找方向也好,或者找方向2.0也好,它一定不是在你一個方向,已經四面碰壁,口袋里錢不多的時候,你再去找新的方向,來不及了。所以無論是換人,換錢,換方向,如果我們前面都叫1.0叫找人,找錢,找方向。2.0說換人換錢,新的起點就要換錢了。換方向一定要在自己公司還沒有山窮水盡的時候,馬上來做這件事。我這麽說就一定是已經看到太多的阿里系同學,已經被即將到來的冬天作為不合格的創業者,淘汰掉了。

阿里創業得失經驗

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找人,找錢,找方向1.0。但找人,找錢,找方向在每一個企業,一定會經歷2.0,一定會經歷3.0。這3件事反複問自己,作為創始人,主要的基因,主要的領導這個團隊的這個CEO也好,叫董事長也好。很多阿里人很會找客戶,找客戶不是你找的。你找對了人,他會找客戶;你找對了方向,客戶會過來找你的。很多阿里人直銷出身啊,就找客戶,不行我自己去談幾個客戶進來,搞點錢進來。找人,找錢,找方向,比你去找客戶,或者你去資源更重要。

阿里兩個東西比較厲害,找客戶比較厲害,還有資源比較厲害。無論是回到阿里里面找資源,到外面找資源,找資源比較厲害。我希望大家把找客戶,找資源放開,你作為創始人,找人,找錢,找方向,這3個找是特別需要花你的時間的。

首先我經常問很多創始人,你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去找人?報不出來。那下面人幫我找好了,我來面試一下?你覺得蔡崇信是人力資源經理,我們的政委替馬總面試好,然後馬總再來做最後一段面試的嗎?九蔡會這樣嗎?你覺得STEINERT是當時人力資源部找來,請馬總面試,通過的麽?不可能的,對不對?

但今天我們很多小小的阿里團隊,政策一到手,他就到位了,到了位以後,他就不招人政委去招人,你公司才幾十個人,你就不招人了。馬總一直面試招人這件事一直關心到700個人,到2005、2006年還是關心想挖我這樣的人。我是阿里巴巴招的?我連辦手續都不知道是誰。你說可能嗎?今天更多的很多其他的人,今天阿里兩個當家的,阿里集團的螞蟻金服的頂天柱,都是HR找的?他們都不是,我很負責的說,都不是。

二都很包容,包容到什麽程度?馬總白紙黑字寫下來,口頭有錄像為憑,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當CEO對吧?”今天兩CFO當CEO。什麽叫雜交,什麽叫包容?否定自己。

你以為馬總不要臉啊,要臉的呀。今天有很多人掛出視頻,拿出來他當時的話,你說了,誰當CEO都不可以,就是不能CFO當CEO。馬總哈哈一笑,我說過嗎?說過,說過不算數。是吧?臉皮得厚一點。

這就是你換個角度來看阿里的包容,阿里的雜交。打馬總一開始,最不想發生的事,居然都發生了。那你你可能也定位好,這一類人我不要,我不用,會不會進入2.0的時候,你該用了呢?所以每次我剛剛說1.0、2.0,什麽叫升級?升級就意味著你1.0做對的事兒,2.0不一定要再做了。1.0不做的事兒,2.0可能需要做。當然阿里系以外,別的團隊有過包容性,一開始找人,就是四臺班子,全是500強,清一色的CSO配位,那基本上也沒戲。他們可能把2.0該做對的事,在1.0時去做了。

你錯了,你錯了,找人,找錢,找方向;換人,換錢,換方向。那阿里同學我剛剛說任性還是要的。我希望將來任性可能是在冬天,在我們進入後面的融資,光環褪去的時候,我需要不放棄。為什麽我在這兒說不放棄呢?那麽我們也發現具體阿里的相對早期的同學出來創業,多少有些阿里光輝。

我們看到了就放棄了,我那有幾百萬在,我那杭州有一套房,我在北京有套房,還有其它的存款,這個創業來說,對我來說不是必須要成功的。我還看到了放棄,那麽我想阿里別的品質,別的能力,剛剛說這些不足,也沒有什麽可怕,最可怕的居然是阿里同學要放棄。

你作為老大,別第一天你找人,相信你很重要的原因是什麽?我跟著你,你不會放棄。你不會放棄,這兩個字很重要。你也不會放棄後面3個字,我作為你的合夥人,我不會放棄。你不放棄夢想,我不放棄夢想,不代表你不在夢想中做戰略調整,不代表你對創始團隊不能作調整,十八羅漢進入最後最高的九人決策委員會才幾個?三四個今天才幾個?合夥人不在最高決策層次,這不是放棄。放棄是你放棄了你的夢想,你拋棄了你的創業團隊,所以我們很多的缺點很多的不足,我們要自己認識了,阿里團隊的人都很有信心,但信心是對外的,對內我們要自信。自己來看一看,阿里系帶著非常的強烈的烙印出來創業,一定有優點。

事物都有兩極,當有你這麽強烈的烙印的時候,我們的韌性,就是我們和別的創業者相比我們的不足。秋天的聚會,我們來迎接冬天。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不再是給大家灌雞湯,打雞血,而是當著大家把這只雞拿出來,別人說庖丁解牛,咱們庖丁解一只雞,解剖一下阿里的創業基因,我們哪些是我們擅長的,哪些是我們很多同學不足的,希望多少讓我們阿里的創業者有點收獲。也讓我們後面的阿里人能夠有我們的成功來給他加持,讓他們5年、10年以後,阿里同學來創業,繼續有光環,繼續得到我們在座的人的加持,謝謝大家。

阿里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318

王峰說要找人 王興說要長期有耐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7/1026/165715.shtml

王峰說要找人 王興說要長期有耐心
商業與生活 商業與生活

王峰說要找人 王興說要長期有耐心

有句話,說得好:熬得住,出眾;熬不住,出局。

來源 | 商業與生活(ID:xiaopeizhu8)

文|朱曉培

CEO三件事,找錢、找人、定戰略。

有一天,藍港CEO王峰在朋友圈里感慨道:越來越覺得,想成為優秀的領導者,找人能力才是第一競爭力。

王峰的感覺沒有錯,很多風險投資者也說自己投資的準則之一是“投人”。

漢武帝劉徹還是太子時,問老師衛綰如何才能做好大漢合格的繼承人。衛綰答: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太子要想有所作為,關鍵在於得人。

太子又問匈奴事,衛綰答,得人。再問國家仍有內憂事,衛綰答,得人。複問民生雕敝事,衛綰還答,得人。於是太子不再問。

於是,班固在《漢書》中評價道:漢之得人,於茲為盛。

“第一是團隊。事在人為,很多事情還是看什麽樣的團隊在做,我們是A輪融到了1.6億元,但你也會發現有很多家已經倒閉或已轉型,這一年里的大部分事情純屬取決於團隊的差別。”水滴公司不久前拿到A輪融資,CEO沈鵬說,風險投資願意投水滴,主要是三個因素:團隊、方向和增速。

滴滴CEO程維曾提到,創業時很多事都沒有想到過,也沒有考慮過技術合夥人。一開始,技術找外包,結果做出來的產品不靠譜,乘客端呼叫兩次,司機端才響一次。他去交通部門演示的時候,還沒響,羞愧到想鉆地縫。

技術外包不靠譜,就開始找技術合夥人。為了找到可以搭檔的技術合夥人,無所不用其極,直接去騰訊、去百度坐在咖啡館里找人吃飯喝咖啡,但是還是沒有。就在幾乎絕望的時候,有個獵頭給他介紹了張博。跟張博談完,程維忍不住興奮,給王剛打了一個電話說:這就是上天給我的禮物。

張博做了技術合夥人後,一切的問題就迎刃而解,滴滴也才有了後來能夠與快的、Uber打仗的基礎。可以說,如果程維如果沒有遇到張博,滴滴可能就不是今天的滴滴了。

朱嘯虎也多次感嘆,當時給拉手網創始人吳波介紹了阿幹(幹嘉偉),沈浩瑜,但是都沒談成。“如果阿幹,或者去任何一個人,拉手肯定會解決這些問題。”

幹嘉偉成為美團第一任COO,沈浩瑜則去了京東,一度擔任輪值CEO。前兩天,和美團、水滴的朋友吃飯,談到“人”這個話題,他們也感慨,阿幹的加入是美團早期成功的重要原因。

但是,找人、找錢、定戰略,都是執行能力層面的問題。但背後,還有一個意識層面的問題在起著決定因素:忍耐力。

王興有很多名言,早期的辦公室里還會貼著:“既往不戀,縱情向前”這樣的口號。但“長期有耐心”卻對美團的老員工影響更深刻。

幾天前,美團點評宣布完成40億美元工資時,我跟一個美團的朋友感慨:這就要IPO了,你們秒變土豪,我和你們的財富鴻溝又拉寬了。他安慰我說:長期有耐心。

說直接一點兒就是,要熬得住。

一下科技CEO韓坤,以前做過一次演講,題目叫做《堅持和熬得住》,公司一路坎坷不容易,能走下來的必要條件就是熬得住。

而反觀藍港,創業十年,其實也是一個熬的過程。

創業第一年,藍港就拿到了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到2008年5月10日,B輪2000萬美元就到賬了。王峰膽子大,拿到了錢就花,但效果並不理想,到了2011年初不得不裁員。

藍港早期那麽多彎路,但因為後來抓住了頁遊轉型和手遊爆發的兩年關鍵時期,得以2014年在香港上市,並且活過了十年,還可以暢想下一個十年。王峰曾經跟我感慨,藍港雖然一直不是最大的,但是卻一直活躍在前線。相反,有一些一度做到很大的遊戲公司,早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錢不是最大的困難,錢總是有辦法解決的。該裁員的時候,就要忍痛,下定決心去裁員。裁員並不代表就會失敗,只要活下去,就有機會再長起來。”楊浩湧也曾跟我感慨,創業里遇到困難時,最大的困難,其實是對自己的煎熬,總覺得未來一個月兩個月都是完全未知的。

過去四年多,我采訪過數十位創業者,包括早期的王興、韓坤,他們都成功的進入到了下一輪。而他們能進入下一輪,原因很簡單,就是在這之前已經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煎熬,沒有動搖,而且還曲曲折折,總能找對路。

現在最熱的話題人物,趣店CEO羅敏,在創立趣分期(趣店)前,也嘗試了多個項目。投資人朱天宇跟我提到過,創立趣分期之前,羅敏隔段時間就拿著一個新項目去找他看,他每次都是鼓勵一下,直到趣分期這個項目,才決定投。

王興、王慧文,大學畢業後創業,早期也不停的折騰了兩年才做了校內網。由於早期創業一直虧錢,他們往里搭了不少錢。王慧文家里也沒什麽錢,就找這個同學那個同學的借,好在同學都願意借給他。

幾乎所有的創業公司,都遇到過發不出工資的時候。就連丁磊,也有網易股價64美分的時候。那時候,丁磊曾經想把公司賣了,去做一個新項目。但段永平問他:你有一個公司了,你為什麽要去做新項目,為什麽不把公司做好。

很顯然,如果當時丁磊沒有熬得住,就沒有今天的未央豬肉和網易嚴選這樣的事情了。

這樣的困難,馬雲遇到過,馬化騰遇到過,姚勁波遇到過,楊浩湧遇到過。為了維持創業公司,姚勁波賣過域名,美麗聯合CEO陳琪賣了自己的阿里期權,賣房子的更不多少數。

正是因為經歷過這樣的困難,他們在後來轉型或者擴張的時候,才能執行的更堅決。

也可能正是欠缺這一點,李彥宏創業可能太順利了,1999年底,攜120萬美元回國創建百度,做到了目前中國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網站,並找到了最賺錢的方法,導致他承受壓力的能欠缺了一些。

2015年,李彥宏號稱要投200億美元做糯米和外賣的時候,我認為百度做好了O2O就有做大的機會。但是,黃淵普跟我說,他覺得百度做不成。因為李彥宏不是一個能抗壓的人,抵抗不了來自董事會對股價的質疑,肯定不能堅持。事實證明,黃淵普是對的。

創業,本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甚至有時候,外面看起來風光,內地里也是苦逼的。

團購開始火起來的時候,有個人在知乎發了一個帖子,稱自己的同學好像陷入傳銷團夥了,同學們都在商議著如何解救他。

帖子里說的那個同學就是在美團工作的沈鵬。甚至到了2013年,很多人還認為美團是騙子公司。我寫了《美團網:幸存者與通吃者》後,幹嘉偉還特地跟我道謝,說他中歐商學院的同學發給他,說終於知道他在一家什麽樣的公司了。這之前,他們總是質疑,為什麽做到阿里副總裁的甘嘉偉,要去這樣一家公司。

拉勾網許單單也曾跟我感慨,外面看起來最風光的時刻,往往是創業者最艱難的時刻。

現在,部分創業者都知道創業可以融資了,一開始就拿天使的錢,燒起來也就不那麽心疼。有時候,公司一遇到困難,還沒有到發不出工資的時候,創業者們就把項目清算了。然後,再去拿融資,找下一個項目。

有個朋友,之前投資了一家公司,圍繞校園做便利店的,但是,覺得O2O項目做起來太苦哈哈了,直播那麽火,平臺運營又輕,立馬轉型做了校園美女直播。朋友苦笑說,轉型特別堅決,之前的積累的數據什麽的都不要了,雖然新項目進展的也不錯,賺錢了,但作為投資人還是覺得可惜。

創世夥伴資本周煒說:到現在,投過的項目不管成功失敗,最讓我覺得不舒服的就是那種做了一半兒,我們還沒放棄,他自己先放棄了。周煒說,自己曾遇到過這樣的一個創業者,跑來找他說,創業太苦了,自己還是想回大公司上班。

風口越來越多,融資越來越大,創業者的心也就越來越難沈下來了,甚至連中型的上市公司或者獨角獸的管理者們也著急起來,看著別人做得風生水起,心癢癢。於是,也不停的的嘗試新東西,但卻沒有一件願意堅持下去。

嘗試新方向是沒有錯的。但路從來都不是直的,都是曲曲折折的。

從這一點來說,作為曾經的競爭對手,沈鵬覺得張旭豪和餓了麽的團隊挺牛的。他們能熬得住,在外賣徹底爆發之前,餓了麽的小夥伴們默默死磕了四五年。

能在一個地方、一個領域深挖,持續叠代,是一個優秀公司必須具備的能力。但很多團隊是扛不住的,可能遇到一些好的事情,就去追新風了。公司要麽瞎折騰折騰死了,要麽就是自我放棄了。

有句話,說得好:熬得住,出眾;熬不住,出局。

美團 藍港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445

八方人物:舊書店老闆娘「為書找人,為人找書」

1 : GS(14)@2010-12-20 23:40:3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784388
陳麗英開的舊書店叫「掏書館」。掏,有挖取、摸取的意思,常說掏錢、掏腰包或掏耳朵,用作掏書的,很少。「原本用三點水的『淘』字,後來有同行說,你去尋書、搬書,都靠自己一雙手,為何不用剔手邊的『掏』字?」說來也有道理,反正玩食字,「掏」字以外,她還添加另一註腳,「為好書尋找下一個落腳點」。
為她店名畫龍點睛的同行,是另一舊書店的老闆娘,二人同樣姓陳,是本地少數經營舊書買賣的女性,「舊書如古董,大多是男人的玩意」。她說男人愛藏舊書,心態就像收集模型,「要儲齊一系列,差一件都要找到」;尋舊書也像覓戀人,要品相好,「封面要靚、冇爛」,最重要版次佳,「要初版,印量少」;接下來就講刁鑽,「找董橋最早期的繙譯作品、張愛玲的英譯本小說」。
客路多只怕沒貨源


男人愛上的玩意,花多少錢也覺值得,陳麗英不愁沒客路,最怕沒貨源。「跟賣新書不同,那些書受歡迎就去入貨,舊書是要給你遇上,才有機會入貨。」她是行內新手,除上網或二手書店外,也跑到廢紙回收店「掏書」。有次找到兩冊《大華月刊》合訂本,是 1966、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出版,老闆娘不肯賣,「她對毛澤東的認識就是來自這書,打算留給女兒留念」。
後來她連續五天到訪回收店,終打動店主割愛,「夥計見我日日來,就叫老闆娘賣給我。」她說覓書要機緣巧合,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有次她在網上競投文學雜誌,交收前網主才遺失了,卻意外替她找到黃俊東 1979年著作《獵書小記》,該書在大陸被炒高至 4,200元人民幣,「賣家原來是一名老人家,朝早專程從新界把書帶到紅磡,託網主給我」。她說這是緣份。
陳麗英念歷史出身,畢業後投身傳媒當繙譯,後來轉職至另一報社當資料員,一做 16年,晉升至助理主任,其間經歷了三次「焚書」,「因為要搬倉,好多書要被迫扔掉」,包括她形容厚如枕頭、台灣出版的《共匪年報》,「記載當年兩岸關係惡劣到甚麼程度」;還有 70至 90年代的微縮本《人民日報》,也送進堆填區,她難過得很,「想去保留,但救不到」。
內地炒家來港搶書

離開傳媒工作後,愛書的陳麗英走去創業。她把多年來收藏的舊書,先在內地網站試賣, 30本書一星期內售罄,在回收店找到一批舊拍賣場刊,更賣得好價錢,生意越火紅,越惹來內地炒家眼紅,紛紛來港搶書,或要她合作做批發,炒起舊書市場。她不欲牟暴利而拒絕。
「為書找人,為人找書。」她說賣書要賺錢,也為找知音人。這個經營哲學讓她結識到各地志同道合的藏書家。一名移居新西蘭的香港人,無條件寄給她 20本線裝書,只盼古書覓得新主人;另一名顧客因沒地方存書,見她滿腔熱誠,便出讓約千本舊書,包括 1944年初版、附有張愛玲版權印章的散文集《流言》。套用她的說話,就是機緣巧合。
賣書人最怕沒書賣,舊書終有掏空的一天。陳麗英下一步計劃到內地或英國修讀古書復修課程,「延續舊書的生命」,她說一本書能代表一種文化、一段歷史,「也是對現今的啟示」。
記者 王家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170

[求救]找人幫手入生果

1 : GS(14)@2012-09-05 09:56:21

因為下個禮拜開始我又開始忙,想要兩三個人幫我手入生果d新聞
1. 港聞、娛樂(只入上市公司新聞,如一粥麵d野有事、TVB d 高層點點點,有線、CTI 個牌、上市公司高管等等等)
2. 財經(只要入上市公司長篇新聞)
3. 財經版專欄(李華華、張慧敏、蔡生那一版、周老師、孫柏文、錢志健、林少陽等等)
有意者希望每日撥冗約十分鐘幫幫手做義工即可,我會教你如何入
2 : kobe bryant(28492)@2012-09-05 11:04:52

我只入林少陽同職場慧眼..可以嘛?
3 : GS(14)@2012-09-05 11:48:38

幫手入埋蔡生那版啦,多幾篇唔多
4 : kobe bryant(28492)@2012-09-05 12:03:18

蔡生個欄無睇開, 搵個睇開既幫手貼.

無人睇佢個欄就讓它被淘汰…
5 : GS(14)@2012-09-05 12:09:16

咁大家是咪唔想睇他個欄,唔睇就唔貼啦
6 : FEEL(1305)@2012-09-05 12:19:24

我可以幫手,請指教吧
7 : GS(14)@2012-09-05 12:25:57

6樓提及
我可以幫手,請指教吧


問題在生果日報...
8 : Ar Yan(11362)@2012-09-05 13:38:11

愛莫難助

只登爛果新聞  我記得我俾dc兄質問過

所以我依家都費事再登
9 : GS(14)@2012-09-05 13:39:16

8樓提及
愛莫難助
只登爛果新聞 我記得我俾dc兄質問過
所以我依家都費事再登


我只要報導上市新聞的,另外只入我們內部的系統,所以沒很多人會看得見
10 : kobe bryant(28492)@2012-09-05 14:58:01

5樓提及
咁大家是咪唔想睇他個欄,唔睇就唔貼啦


我當自己係QC, 覺得好既文章, 或者要論討既先貼.
11 : GS(14)@2012-09-05 16:48:06

10樓提及
5樓提及
咁大家是咪唔想睇他個欄,唔睇就唔貼啦

我當自己係QC, 覺得好既文章, 或者要論討既先貼.


最多幫手貼埋錢志健,近排蔡東豪版野真是唔是好好,都是算把數
12 : kobe bryant(28492)@2012-09-05 16:52:23

錢志健的OK…好似每週星期五…佢IMONEY好似都有主場…

林少陽的每週星期三.

職場星期一至五…星期六佢又話多左個尃欄…
13 : CHAUCHAU(1254)@2012-09-05 19:23:30

反應真冷淡...
14 : GS(14)@2012-09-05 19:23:58

12樓提及

錢志健的OK…好似每週星期五…佢IMONEY好似都有主場…
林少陽的每週星期三.
職場星期一至五…星期六佢又話多左個尃欄…


星期六那個一般可不入
15 : GS(14)@2012-09-05 19:24:22

13樓提及
反應真冷淡...


幫手搞下港聞,你識用系統嗎,我想騰半個鐘來讀下書
16 : CHAUCHAU(1254)@2012-09-05 19:37:34

系統我知
睇下有冇新人肯幫先啦,建設唔係只靠小撮人,人多先好辦事
一個人做要10hr,十個人就1hr,二十個人1/2hr(比喻)
17 : pars(2406)@2012-09-05 21:47:20

SOURCE自己搵?定你提供?
18 : GS(14)@2012-09-06 10:17:20

17樓提及
SOURCE自己搵?定你提供?


如果你想負責就是生果財經除蘋果綠葉都唔使,淨是香港上市公司就得,不過每日都要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catalog/index/

系統link 我私下畀你
19 : pars(2406)@2012-09-06 12:32:23

ok,我試試
20 : GS(14)@2012-09-06 12:33:18

19樓提及
ok,我試試


你明白就下個禮拜一開始
21 : GS(14)@2012-09-06 12:33:54

6樓提及
我可以幫手,請指教吧


你可否幫手入蔡生那一版?
22 : 承天(1379)@2012-09-07 06:16:51

如果你地唔戎意我不定時上網 就我入O羅 幫到手出聲就得架啦 我岩岩先見到呢個POST咋
23 : GS(14)@2012-09-07 08:53:28

22樓提及
如果你地唔戎意我不定時上網 就我入O羅 幫到手出聲就得架啦 我岩岩先見到呢個POST咋


要日日都入...唉
24 : FEEL(1305)@2012-09-07 11:15:00

21樓提及
6樓提及
我可以幫手,請指教吧

你可否幫手入蔡生那一版?

ok,每日貼到茶樓就可以了嗎?應該不是日日有
25 : GS(14)@2012-09-07 11:19:57

24樓提及
21樓提及
6樓提及
我可以幫手,請指教吧

你可否幫手入蔡生那一版?

ok,每日貼到茶樓就可以了嗎?應該不是日日有


我剛叫人入了,我還有其他的,你幫我貼爽報的蔡東豪、胡孟青和李兆富好嗎?
http://www.sharpdaily.hk/main/fin/20120907

貼在這個區
http://realforum.zkiz.com/viewforum.php?fid=206

星期一開始
26 : 承天(1379)@2012-09-07 12:40:33

23樓提及
22樓提及
如果你地唔戎意我不定時上網 就我入O羅 幫到手出聲就得架啦 我岩岩先見到呢個POST咋

要日日都入...唉
我已家盡量keep住日日入21世紀經濟 同經濟觀察家[呢份就一星期出一次} 不過我有時睇完 我會miss左入 因為佢地個網有時要按入去先有其他內文 甘我睇完份報紙再上網就keep唔到段段都上載 sorry 同埋我想問下如果重複左會唔會有提示架
27 : GS(14)@2012-09-07 12:50:41

個系統現在如果重複是會出提示的,不過就唔太user friendly啦

現在你地幫我手,我就開始做新野,就是財務報表輸入,但個系統仲要測試下
28 : FEEL(1305)@2012-09-07 16:17:36

25樓提及
24樓提及
21樓提及
6樓提及
我可以幫手,請指教吧

你可否幫手入蔡生那一版?

ok,每日貼到茶樓就可以了嗎?應該不是日日有

我剛叫人入了,我還有其他的,你幫我貼爽報的蔡東豪、胡孟青和李兆富好嗎?
http://www.sharpdaily.hk/main/fin/20120907
貼在這個區
http://realforum.zkiz.com/viewforum.php?fid=206
星期一開始

o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