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打足37年觀塘雞記終收枱

1 : GS(14)@2013-09-08 13:12:2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04/18407982


                雞記麻雀館全港共有三家分店,位於觀塘仁愛圍的分店,雖只開業37年,卻是雞叔親自打骰的「旗艦店」。《蘋果》日前直擊這家全港首間獲發牌麻雀館的內裡乾坤,店內雖然仍是七、八十年代的裝潢,但已像個機動城堡,電動麻雀枱、電動升降錢箱,還有蜘蛛網般偏佈天花的閉路電視。雞叔兒子、雞記第三代傳人林偉森說:「唔係以前暗暗黑黑,污煙瘴氣咁嘅啦。」
啪、啪、啪……當記者走進雞記麻雀館,店內碰牌之聲此起彼落,場內打牌由「200/400」到「2,000/4,000」,一鋪麻將可上落600元至3.6萬元。麻雀館收入命脈是5%抽水錢,打牌越快自然收入越多,故雞記23張枱早已換成電動麻雀枱,省卻疊牌時間,加上放棄廣東牌改打全銃牌(只可碰不可上),糊一鋪只需三數分鐘,觀塘龍頭老店每日營業額達20萬,是雞記三間分店之冠。
持牌人雞叔林國強是第二代掌舵人,已90歲的他仍每天巡舖,但業務已交兒子林偉森(55歲)打理。過去37年,不論打風水浸,過年過節,這裡天天營業,全年無休。
擔任櫃面6年的Ming姐說,每天要將俗稱「銀頭」的現金用迷你電動升降機從樓上賬房吊下來,動輒十數萬元,她要戴上手指套方便將銀紙逐張點算:「我一開工就咩都唔理,當呢啲係自己錢!」記者中午時分走入麻雀館,發現生意不錯,23張麻雀枱已坐滿16張,客人多是老街坊,不像電影畫面中,攻打四方城的都是惡女、紋身男,反而店內飄蕩入耳的多是普通話。場內50名員工在主要通道擺陣,若不落場戥腳便會服侍客人,50對眼配合天花板30個閉路電視鏡頭監察店內每一張枱,防止出千。

豪擲6,000萬買舖重開

                雞叔的父親林坤,原本是賣雞的雞販,後因中馬票開糖水士多,80年前再將士多變成麻雀舖。1955年港英政府欲取締麻雀舖,林坤二子即雞叔林國強代表業界與政府談判,政府終按麻雀牌的數目批出144個牌,雞記並成為全港第一間持牌麻雀館。
林偉森坦言03年沙士至07年最難捱,期內全港麻雀館減了近三分一至僅餘60幾間,「當時有舖一日得兩枱客,被迫打二人麻雀,雞記有一半枱係吉嘅。」近年突然多了自由行客人打麻將,終令生意改善。
自由行令香港的麻雀館重新興旺,雞記把握商機,觀塘龍頭分店迫遷後,雞叔豪擲6,000萬元在康寧道買新地舖重開竹館,並在舊店關門之日,以鮑魚、乳豬幫襯了30多年的老街坊。
2 : GS(14)@2013-09-08 13:13:2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04/18407989


【本報訊】雞記第二代掌舵人雞叔林國強今年已90歲,他一生傳奇,當過警察、做過騎師、出席過美國總統列根的就職典禮。他接受記者訪問時坦言自己並不喜歡打麻將,因為沒有耐性。當年與政府談判,只說了一句:「有錢人可以去馬會,但窮人去邊度娛樂呢?」結果就「搞掂咗!」使雞記成為全港第一間持牌麻雀館。
據悉,雞叔年幼時曾就讀九龍華仁及喇沙,說得一口好英語,二戰時落難停學,家財被充公,他與父親更同被日軍綁在樹上,他脫險後逃往內地。


[■林國強(中)60年代任騎師贏馬,由「十姑娘」何婉琪(右)及當時丈夫麥志偉(左)拉頭馬。] ■林國強(中)60年代任騎師贏馬,由「十姑娘」何婉琪(右)及當時丈夫麥志偉(左)拉頭馬。
稱獲邀做國際刑警顧問

抗戰勝利後,他返港當警察,之後從商。50至70年代,他一度成為騎師,贏過一次打吡冠軍及多次頭馬,並因此認識不少名人,他亦曾為賭王何鴻燊胞妹何婉琪的馬匹策騎而勝出,連已故鏞記大少爺甘健成、福臨門七哥徐維均亦與他相熟。
雞叔一戰成名的就是1955年他替父親出頭,成功爭取港英政府將麻雀合法化,他憶述「當時我同(港英)政府講,有錢人可以去馬會,但窮人去邊度娛樂呢?」此役奠定他在麻雀界的地位。觀塘雞記1976年代開張時,大批紅星名人如鄧光榮、沈殿霞、艷星丹娜和邵音音都來撐場。雞叔七、八十年代在尖沙嘴開過日式夜總會,81年獲邀出席美國總統列根的就職典禮。數十年江湖打滾,雞叔自言黑白兩道熟透,只說連美國也曾邀請他做國際刑警顧問。
3 : GS(14)@2013-09-08 13:16:3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04/18407993
【特殊規矩】
麻雀館被視為偏門生意,有不少嚴厲或特殊的規矩。像雞記雖然屬賭博業,員工守則卻嚴禁員工上班時賭馬賭波,違者即會解僱。在雞記當雜工逾20年的石哥稱,每天開店前按傳統,必須清潔店內關二哥及前後門地主,並在店裡店外撒溪錢,開店期間並要持續上香免失意頭輸錢。
他指上香撒溪錢,用意是「趕走小人、遊魂野鬼,等客人放心入嚟,撒溪錢代表有水份,夥計精神啲易贏錢。」另麻雀館最痛恨的老千,夥計們則會以「阿紹」「黃芽白」作代號,因紹菜及黃芽白的結構都是一塊包一塊,「即係(老千)揭完又有、揭完再有」。
《蘋果》記者
4 : GS(14)@2013-09-08 13:16:4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04/18407999
【難忘怪客】
過去30多年,雞記麻雀館的員工常掛口中的怪客有不少,其中一個是年輕孕婦,腹大便便仍每天到麻雀館耍樂:「中午仲打緊牌,下晝就要去醫院生仔。」怎料出院後,她又急不及待再跑去麻雀館,一眾夥計要好言相勸著她先返家坐月。另一名女客剛接受白內障手術暫成「獨眼龍」,竟戴黑超來打牌,夥計看著都覺得好笑。
麻雀館內與客人接觸最密切的算是俗稱「戥腳」的夥計,雞記會有俗稱「圍客」的便衣戥腳,讓客人不知對手是麻雀館員工,減低心理壓力。夥計說,公司要求戥腳最好「贏少少或平手」就算,避免大輸大贏。
《蘋果》記者
5 : GS(14)@2013-09-08 13:17: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04/18408005

【慇勤招待】
近年自由行旅客越來越多,當中不少人成為香港麻雀館的大客,不少積極轉型成為「服務型」麻雀館,出盡法寶招徠這些自由行賭客,包括幫忙買燕窩魚翅,只求令對方「再坐一會」多打幾鋪,令公司增加收入。所以,麻雀館的員工亦要像時裝店、金舖職員一樣對客人慇勤招待。
有老員工坦言以前招呼客人「只需一杯茶水」,但現時客人包括自由客有各種要求:「有啲客人指定要邊間甜品舖嘅糖水……更有客人要求食鮑魚、魚翅、燕窩、代買化妝品、買餸,有熟客更加會叫你幫手接小朋友放學。」為滿足客人要求,「飛的士都要去買!」
《蘋果》記者
6 : GS(14)@2013-09-08 13:17:2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04/18408011



【下月清場】
觀塘市中心是市建局歷來最大型的重建項目,涉及5.35公頃土地,涵蓋裕民坊、輔仁街、仁信裡、仁愛圍的主地盤,以及月華街地盤,一共涉及1,650個業權,約5,000居民及520間商舖受影響。市建局自2008年12月底展開收購,至今已收購逾九成,基本上住戶已全撤走,現時僅餘3商戶拒搬,據悉市建局下月將會清場。
項目分5區分階段發展,其中第二及三期重建項目今年底招標,據悉市建局早前已向仁信裡28個尚未遷出的商戶加碼賠償,但限期屆滿,仍有至少3個商戶留守,包括賽鴿舍、理髮店及牛雜檔,市建局正與他們商討。
《蘋果》記者
7 : GS(14)@2013-09-08 13:55:0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08/18413975


【本報訊】觀塘龍頭店、有80年歷史的「雞記麻雀館」,因市區重建遷址,昨晚來到最後一夜,麻雀聲依舊,過百粉絲撐場幫襯歡送。90歲掌舵人雞叔林國強豪擲40萬元,預訂了380隻鮑魚、大金豬等宴客,又向老雀友大派利是及應節月餅券,場面熱鬧。在老闆、員工和老街坊影過大合照後,觀塘雞記今天會遷往同區新舖,再戰江湖。   
記者:梁瑞帆 郭美華

位於觀塘仁愛圍的雞記老店,昨天是最後一夜,麻雀聲響亮,全場23張枱一早爆滿,十多人需排隊輪候。
一名70多歲老雀友表示,一向光顧新蒲崗雞記分店,得知觀塘雞記搬遷,昨天專程來歡送。客人逼爆全場,員工忙到出煙,一名女工直言:「今日做到冇停手」。
雞叔為了答謝雀友長年的支持,傍晚6時起舉行歡別儀式,提供自助餐宴客。
其中,最矚目是380隻由員工經過三日三夜自家炮製的鮮鮑,該店更準備八萬元現金,向每位老雀客派發50、100元大利是。此外,臨近中秋節,雞叔更大派500張月餅券;每位員工亦獲派100元送舊迎新利是。



擲6,000萬買新舖

接近10時,客人越來越多,氣氛高漲,員工抬出一隻大金豬、兩隻乳豬和8斤叉燒等舉行拜神儀式,最後在雞叔、第三代傳人林偉森等帶領下,與員工和街坊來一張大合照後,風水師將陪伴該店37年的關二哥請走,觀塘雞記老店正式關門,兩週後交回市建局;雞叔早前已豪擲6,000萬元在康寧道買新地舖,今午12時正式營業。
在觀塘雞記打工14年的好姨表示,離開舊舖難免捨不得,往事幕幕記起,最開心是生意好,每天派花紅300元,最傷心是戥腳輸錢,沒有花紅分,她會隨同其他員工到新舖工作,「新舖環境好好多,希望一切重新出發,比以前更加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709

【首代俠女】打足21年

1 : GS(14)@2017-05-18 01:10:49

一代俠女于素秋18歲從影以來,拍過超過400部電影,除《如來神掌》系列外,還有不少經典作品。


主要電影作品


1949年

宏碧緣



1950年

荒江女俠


1951年

海上女霸王


1952年

白蛇傳


1953年

仲夏夜之戀


1956年

女俠響尾追魂鏢


1960年

女飛俠黃鶯巧破鑽石黨



1961年

無敵楊家將


關東三女俠


仙鶴神針


1962年

鍾無艷掛帥征西


八大女俠鬧江湖



1963年

碧血金釵


武潘安


漓江河畔血海仇


1964年

如來神掌



十三號情報員



1965年

南北鐵咀雞



999神秘雙屍案


1970年

神探一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517/200234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1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