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柳傳志女兒談「繼承」:第二代企業管理者應謀變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1842.html

12月19日,在香港一家低調的會所,一群身家顯赫的青年男女聚集於此。這裡是中國正在崛起的資本力量的一角,近百位來自內地民營企業的「企業家二代」匯聚一堂,他們在這裡尋求機會、增長見識、相互訴苦,並探討關於「繼承」的話題。

他們來自內地20多個省份以及港澳台地區,此外還有人來自北美洲、歐洲、澳洲等地,年齡從20~40歲不等。他們是「接力中國青年精英協會」的會員,多數來自中國民營500強,包括三一重工、拉芳集團、湯臣集團、立白集團等。

在外界眼中,「富二代」是他們甩不掉的標籤。隨著第一代民營企業的創始人逐漸步入老齡,未來這些年輕人中將有很多成為企業的下一代接班人,他們是怎樣的一個群體?撥開外界的看法,這些年輕人正在走著怎樣的成長軌跡?《每日經濟新聞》在現場就這些問題進行了採訪。

  人脈「圈子」

凌超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創始人之子,除了在上市公司擔任要職外,他還自己創業並投資於多個領域,對環保、科技、文化等皆有涉足。

他說,外界常認為「富二代」是奢侈、腐化的代名詞,其實是因為父母總會希望兒女生活得好一些,因此會在物質上滿足他們,「但是這些人本身來講還是比較勤奮努力的,他們自己在尋求好的項目,也願意積極跟人交流」。

凌超說,這些家族企業的未來傳人多數來自傳統行業,目前這些行業發展很難,因此希望引入一些新的模式,通過在各種商業組織裡交流來不斷探索。

「很多人談到了整合資源,實際上目前各種商會、組織,都是在搭建一個信息平台,如果我的行業在江蘇省內的市場是有限的,通過認識外圍的一些朋友,就能利用他們在其他地區的市場信息、人文環境熟悉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他說。

事實上,雖然一年只見幾次面,但只要在協會裡混個臉熟,會員之間普遍願意互相幫助。因為入會有嚴格的資質審核,這確保了他們在身家、實力上有能力互利互補。

此外,這些會員的父輩偶爾也會參與這樣的活動,給他們以指導和幫助,使這個由青年組成的人脈圈子更加牢固。

據瞭解,接力中國青年精英協會成立於2008年,是一個非盈利組織,主要成員是「第二代企業家」,既包括傳承家業、將企業發揚光大的民企接班人,也包括白手起家、投身新經濟和資本市場的青年創業者。

要加入這樣的組織並不容易,據悉,入會必須有一名及以上的中國會員推薦。

目前參與該協會的企業家二代,60%~70%有海外留學背景,很多人甚至從小就在歐美國家長大,因此受到的西方文化影響非常大。

「事實上,除了擴展人脈之外,這裡也是一個同齡人交流的平台。在企業裡,員工永遠不知道老闆有什麼真正的痛苦,有時候也不方便跟別人講。但我們這些同齡人稍微一聊,心裡都明白,各種的艱辛困難在哪些地方。」凌超說。

他表示,目前企業家二代們普遍面臨的壓力是,是否真正願意繼承家族企業,以及是否有能力繼承。

 「掌門」難當

「中國的民營企業老闆多數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繼承、掌控企業,但是有些人確實不願意繼承,希望去做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就算是真的想繼承企業的人,也會面對很多阻力。」凌超說。

一位不願具名的企業家二代告訴記者,例如某企業家二代在其父退休後,升任某上市公司董事長,但公司的元老卻並不認可他的地位。

「這些人對他父親的話願意聽,可是如果他去講,他們會覺得聽一個小孩的話很難,他還不夠資歷去傳遞一些東西。而且,由於在行業裡面沉澱的時間還不夠多,他對於一些環節的關鍵點是什麼,也不是特別明白。」他說。

國內的民營企業雖然多是大老闆「一言堂」,但是企業成長起來卻離不開其核心團隊,如部門經理、財務總監等創業元老,這些人往往掌握著對企業至關重要的外圍資源,因此企業家二代如果不能處理好這些關係,企業的未來發展無疑存在隱患。

前述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於父輩的期待非常高,因此企業家二代往往承擔著巨大的精神壓力。

「做同樣一件事情,我們要承擔更多。如果一件事失敗了,父母會想,已經給你這麼好的平台和資源了,你為什麼還是做不起來?與同齡人相比,別人承擔的是物質壓力,而我們承擔的是精神上的,為了將來給長輩接班,很多人要去企業裡鍛鍊,公司的廠區在全國分佈很廣,他們在全國各地奔波,不僅身體上勞累,而且還要與自己的家庭分離。如果是普通的打工者,可能只需做好份內的工作,但我們卻無法推掉身上的責任。」他說。

  傳承謀變

根據此前的一項調查,目前中國家族企業超過300萬家,其中經營10年以上的企業僅有10%,這些民營企業的典型特點是 「壽命短、長不大」,其中,接班人問題就是關乎企業壽命的一大因素。

在當天論壇上,一些家族企業的未來掌門人探討了關於企業傳承的問題。

立白集團董事長助理陳展生表示,「企業家二代對於父輩的傳承分為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企業家精神的傳承需要接受者在心智上做好準備,否則過大的物質傳承對接受者只會是無形的壓力。如果第二代不具備接受能力,或在心理上沒有準備好,那麼讓別人來幫助企業發展、擴張會是更好的選擇。

其後發言的柳青是高盛集團(亞洲)執行董事,其作為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女兒的身份也是眾所周知。她表示,目前國內的很多民營企業老闆都是第一代創業家,而在歐美已有很多百年家族企業為了更好地進行家族傳承,已經形成了系統機制來進行選擇投票。「在中國的很多行業,早期創業時有利潤可圖,但這種模式未來不一定能繼續傳承下去,因此早期的企業文化未必要帶到第二代、第三代去,需要管理者謀變。」

作為一名創業者,信弘天禾董事總經理張鵬表示,很多企業家二代在工作中接觸的環境,已經與其父輩完全不同,由於特殊身份的原因,很可能會受到別人的照顧,因此無法得到全面的工作經驗,「與第一代創業者所處的時代不同,現在的世界已經變了,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找到創新的商業模式,如果一味的沿著老路走,很可能會事倍功半」。

凌超表示,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會放慢腳步,而人口紅利也正走向拐點,因此企業需要向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不僅要將主業做精,而且還需要專業化的人才管理團隊。一些嘗試多元化發展的企業,應當確定自己未來生存發展所依賴的主業,同時委託專業機構進行其他領域的投資。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