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銀行業的真實感受 蔬芙

http://xueqiu.com/3069737339/23523488
民生銀行我是2012年6月份買入的,當然起是我是買入整個銀行業,當然我發現民生銀行的機會非常偶然,就是研究銀行股的時候發現如此有個性的公司。雖然金融行業別人都說沒什麼好研究的,但是我認為銀行業和宏觀經濟的關係非常大,我對宏觀比較熟悉,所以研究起來不像其他行業那麼吃力,尤其是醫藥行業,對於我們這種外行人簡直就是天書一樣。

至於為什麼我要買銀行業,其實到底就是討論什麼是牛股,因為股票也分長短線,牛股的意思是價值投資+中長期持有。當然很多人說價值投資在中國就是扯淡,其實不然,估值的藝術很微妙了,單從財務報表是不能概括全貌的。在我看來,天時就是股票的基本面,地利是行業內的「特殊之處」,任何包括很多,第一是管理者的理念,第二是所謂的技術面,莊家的籌碼和買入時間點。每人能預測未來,包括我我也不能,但是Oak Tree 的Howard Marks 說過一句話,當市場過度悲觀的時候,買入,當市場過度興奮的時候賣出。當然這個是很主觀的,但是我也研究出一些「量化」的方法可以做到。另外,可以考察莊家對這只股票的鍾愛程度,我運用的主要就是籌碼分析方法,可以很清楚看到莊家的點位在哪裡。他為什麼要保護某個階段的價格。我認為銀行業未來會分化成"土匪「和」貴族「,貴族諸如招商銀行行和平安銀行之流的,土匪是民生和興業之流的。因為中國銀行其中一個問題是同質化非常嚴重。

本篇文章由於篇幅關係,我們會討論中國現在銀行最主要的問題,其實我買銀行股不等於銀行股就是很好,銀行業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作為一個壟斷企業毫無競爭意識,這是非常仍讓人痛恨的。

中國銀行業不像那些券商報告寫得那樣的,例如說那麼有效率,對存貸管理是多麼的有效。其實我覺得中國還不是一個市場經濟,對於所有行業都是這樣,金融業尤其。都是政策在調控。

所以此篇文章的思路是從上而下分析方法,高盛之前發佈一篇報告認為中國的股市波動有90%都和宏觀指標相關,在高盛的量化選股亞太策略當中,有一些結論是非常值得我們參考的:

(1)中國的股市波動率和月度和季度宏觀數據非常密切,從幾百個宏觀指標當中高盛挑選了幾個重要的宏觀數據,GDP,CPI-GDP增速、匯率、金融政策(央行的行為)。雖然這些指標有點大眾化,但是對於行業的分類來說卻非常敏感,現在易綱公佈了今年的GDP預測會維持在7%-8%左右,我相信未來幾年都會維持在這個區間,因為高速增長在中國已經完成了,問題是如何提高質量才是首要的任務,此時我們的策略應該有所調整,就是應該將「宏觀策略「轉去」行業策略「過去幾年當中,我都是做宏觀策略居多,然現在行業策略更加重要。
(2)銀行業,根據投行的研究,在亞太地區是極其收到央行政策的影響。未來幾年我們可以預見幾樣東西,金融頻繁地改革,這個要看習總和李總在總體策略上面的趨向,一般來說習總傾向於比較激進的金融改革,發展私企而政治改革則保守,而李**也支持中小企業發展(SME),而現在中國很多問題都比較嚴重,尤其是貧富懸殊問題,另外更加重要的是:國企的發展模式需要變革,因為在過去的20年中,國企的低配置效率和高收益擠兌了不少民企,在2011年民企已經被弄得雞毛鴨血了。如果還不在這方面有政策的話,群眾對這種改革的內心會變得更加不安,社會動盪會繼續加快。所以圍繞中小企業的一切發展是相當於有利的,另外一個話題就是城鎮化,但是也是繞不出這個發展。
(
3)銀行業以後會走向分化,現在可以看到四大行(中工農商)已經非常飽和,其實這些銀行內部有著典型的國企風範。按照平安銀行來說,以後會走供應鏈金融方向,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它的策略和方向,平安未來會和互聯網結合起來發展。而招商銀行,一向是財大氣粗,看屌絲不上眼的,如果你經常看行長講話,就知道馬行長是不屑於和屌絲為伍的,而招行的信用卡服務我也領教過,沒有五萬的現金或者低於五萬的就要立刻扣錢。而另外一類「土匪「代表的莫過於興業和民生,經常會有人比較這兩間銀行,因為網上瘋傳興業鋼貿倒閉或者是龐氏騙局。民生銀行的表現也是,風險太過激進。但是我認為,這與根本發展不想違背的,銀行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拿美國的銀行來說,Wells Fargo典型的存款銀行,而Citi是信用卡銀行,而當地的一些提供學生信貸的辦卡可以免年費,其他銀行不行。這是好事,因為只有多樣性發展市場才能健全,不是什麼都是大而全,統一才好。至於投資者怎麼選擇,風險怎樣對沖是投資者的事情了。

我認為中國真實的銀行業以及存在的問題:
我曾將在國有銀行實習過對這個比較瞭解,跟大家說說基本情況,雖然不一定對但是確實是感受。

銀行永遠的核心業務是風險管理,再多的風險管理都不為過。銀行業在所有行業當中的地位就是渠道(channel),盤活整個經濟的渠道。就像一個城市的地下水系統,如果搞得不好,就會像中世紀的倫敦一樣,不但環境不好,還能使人惹上瘟疫。銀行其實也是一樣的,資金在中國通常會遇到很多問題。

第一是渠道不暢通,大家可能已經遇到過了,我在興業銀行轉賬同一個省但不在一個城市的都要收手續費,手續費很高,那四大行的更加不用說了,每一筆都要扣錢,那樣財大氣粗的銀行卻要對雞毛蒜皮的事情和利潤都要剝削我們這些小市民,著實是沒有東西賺錢。

第二是標準化的銀行其實不標準,這是涉及到中國特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法規朝令夕改,而且在執行過程當中完全違法違規也是有的,這對於銀行的風險管理那麼突出的企業來說是一個恥辱。最明顯的例子是銀行剋扣費用的問題,以前開了一大堆信用卡,但是銀行更改年費的時候並沒有通知你,你的卡原來並不多錢,幾百塊錢,但是幾年過去了,銀行給你來個突襲說你反而欠銀行的錢,這種情況不但新聞報導多次,而且只我身邊也發生過很多次。所以每次我都懷著怨念去銷卡。別看這些問題是小事,其實這裡往往發現了風險監管不當的問題。銀行的風險不但是員工的操作風險需要管理,內控風險現在四大行倒是做的很不錯的,但是完全沒有將客戶的利益擺在前面。你說客戶能對銀行有忠誠度麼?

第三是中國的銀行在貸款上面永遠是高帥富的聯姻,如果大家看了UBS的報告《中國貨幣政策手冊》這本說明書可是對中國銀行有些瞭解,但是現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裡面有一個和能突出的例子,就是說在改革開放前,中國的貸款是配給制度,就是所謂的貸款「指標」每年需要完成多少,話說的倒好聽,改革開放之後就沒有這種情況出現了,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為什麼2011年會出現那麼多民企老闆跑路?是因為沒錢麼?絕對不是,銀行是絕對有的,只是銀行害怕風險,他們的貸款指標是貸款給大企業完成的,而且是熟悉的大企業,更多的行內做法是:如果貸款的指標完成不了,就暫時「貸款」給大企業,讓企業在科目上面做個對沖,然後就放了一年「安全」回家了,銀行可能會壓低貸款利率給這些企業。問題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做這種傻事,出現這種馬太效應?因為貸款的指標是和當年的獎金息息相關的,雖然銀行對外說,是啊我們的確是按照貸款的供需來做的,已經按照市場經濟來調節貨幣的供給,但是事實是這不是市場為導向,而是獎金為導向的問題。這會出現很大的問題,那就是資金的錯位配置導致市場的效率極度扭曲和降低。這非常不利於自由市場的發展,儘管我同意中國銀行應該有壁壘,但是一定要引入相反的力量與之抗衡這才能進步。

第四是銀行的利率問題。存款利率上下限應該要放開,利率市場化是金融改革必須的事情,這符合當前十八大備忘錄裡面的思想。中國的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是兩個極度不平衡的東西,之前有研報表明美國和日本市場利率化之後,存款利率都會向市場利率靠近,我想現在的市場利率更加接近於我們這邊的「黑市」或者「錢莊」利率,而存款利率和這個差一大截。

第五是服務意識不強,我最近經常到銀行站點,說實在我不是某券商分析師,我只是代表投資者的利益。我現在經常委託在銀行的熟人自己進行調研發現銀行太多問題,歸根究底就是危機意識不強,這是壟斷造成的。我拿一個很細微的觀察大家便可以知道了,根據券商研究,銀行年末是有存款減少的效應的,因為過年,所以很多人都要拿錢回家過年。這是中國人的習俗,所以此時銀行經常準備的」現金「科目的數目會大幅度增加,因為以備很多要提款。這個想法和服務是好的,但問題是資金有時候不能有效配給,就好像有時候我去興業銀行和光大銀行調查,上個星期就是因為某些支行的提款機每天才補充一次存款,而提取的人很多,所以到了晚上很多人都在ATM提不到錢,一問之下,櫃員說我們規定是每天只能在ATM補給一次存款,並且有人存有款項的時候,都不能同時提款。所以導致有些人拿著信用卡卻沒有錢拿的情況在年末的情況經常出現,而銀行對此無動於衷。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當然不但是這個問題了還有很多細節問題都反映了銀行的服務意識不強,只為有錢人服務。所以支行此時應該根據人流路段情況按比例來補給ATM機的存款並且按照季節因素做出調整。雖然看似這些東西都是很小的事情,很不值得一提,但是做這些東西的確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手續費是一個收入,另外服務業提升了,軟實力對銀行現在更加重要。

我認為很多券商銀行報告都只是很簡單從財務報表入手,忽略了很多估值因素,除了對銀行的CAMMEL模型分析以外,對管理和其他因素甚少考慮。往往在中國這個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有這樣的背景我就可以寫民生銀行為什麼會那麼有個性,當然這是因為我喜歡有個性的東西。民生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在於單有小微貸款的定價權,因為利率自由化會給銀行帶來更多的競爭。民生銀行的作用是真正活化了民企的產業鏈,保護中國民企的上下游產業,還有就是風險控制能力極強,因為他們很多東西都是在前線,所以收集的市場信息會比別人快好多,而且他們的貸款基本是供應鏈的模式,活化了一個行業的資金流動。這是中國亟需的,正是因為這種深入到民間的服務意識,才能使民生有更強的增長模式。另外我調查過其他銀行的小微貸款業務,都不太完善,第一是條件高,抵押方式單一,必須有很多的抵押才能放款。第二,不是真正想幫助行業的發展,只是為自己銀行的」收益「做打算,如果你看看招商銀行和工行就會很清楚,他們不是和企業形成」互惠互利「的模式,而是用」利己「的模式來營運銀行,這和民生的發展模式很不相同的。民生銀行的董事董文標明確在多篇報導新聞中指出,一起和中國企業成長,幫助真正的民企。這個從民生銀行的內部框架就已經可以看出來了,和大部分銀行設置是非常不同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22

投行工作的幾點小感受 勞阿毛

http://xueqiu.com/4284287275/23530716
1、關於客戶

1.1  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但是必要的時候也需要有所取捨,因為確實有客戶希望能夠得到免費的服務,放棄是為了服務更好的客戶,但不能因此壞客戶的事,因為還要繼續混。

1.2  學習瞭解客戶的行業和商業模式,但是並非幾篇研究報告就能對行業或者產業有多少瞭解,更多的時候不是為了給客戶上課,甚至不是為了交流,只是為了能夠聽懂。

1.3  除了你擅長的專業領域,其他領域不要輕易說懂,因為在不擅長領域因為裝懂而露怯,會動搖客戶對你擅長領域的信任,什麼都懂就等同於什麼都不懂,除了專業之外還是要有點傻最好;

1.4  客戶欣賞你讚美你無論是否處於真心都要微笑接受,但其實並不用當真,但是要挖你過去真的要謹慎,因為距離產生美,跨行業產生膜拜,看中了舞女的優美舞姿,真正娶到家裡會因為做飯不好吃而休了你,要小心。

1.5  視客戶利益為最大利益,我們要賺財務顧問費用以養家餬口,但是忘自我才能實現真我,客戶利益有可能會跟財務顧問短期利益相衝突,但長期利益一定是一致的,為自身利益而將客戶引入不利交易,是大忌。

1.6  服務的終極目的是培養客戶的惰性和依賴性,客戶能想到的一定要想到,客戶沒想到的也應該想到,小概率發生的不利後果也一定要提示,與其說是為了免責,更多的是為了培養客戶的安全感,告訴客戶,付費就不需要操心了,聽話就可以。

2、關於監管

2.1  要感謝監管,因為很不容易,所以財務顧問才有價值,財務顧問賺的錢裡面由牌照溢價、專業服務和憋氣背黑鍋等構成,通常項目預案被某交易所摧殘蹂躪之後,客戶都會意識到,感覺其實付費給中介很值,錢不白花。

2.2  監管沒有好口氣也給點理解吧,可能私下裡面他是很好的一個人,想想吧他也整天受領導的氣,幾十個項目在手,堆積如山的材料要審,而且也並沒有相應的待遇,試想下我們自己做過項目我們都不愛多看,想想你項目的收費和他的工資,就會稍微有點平衡,因為不平衡也沒用。

2.3  把項目做好是關鍵,需要有關係但是別迷戀關係,監管部門對你專業認可,認為你報送的項目比較靠譜,這就是最大的關係,當然能肯與你溝通,聽你說話,少點刁難,相同的情況下給你快點,已經很不錯了。都是作順水人情錦上添花,沒人拿原則底線去幫你,另外,不用總說跟誰誰熟,跟誰誰是哥們,沒啥大用。

2.4  項目的反饋問題,很多並非提給申請人的,而是提給監管領導的看的,無論項目作了怎樣的合理安排都會被提及,就是為了突出審核中的關注和重視,諸如估值合理性、同業競爭、關聯交易或者分紅政策等,繼續解釋就可以了。

2.5  通常會在材料裡面留些提問的空間,然後將準備好的回答或者補救措施提交即可,彼此都有面子,否則可能會有更硬的問題提出。當然也要有個度,否則會認為材料粗糙被監管談話就不好了。

2.6  跟專業幹部講專業,跟非專業幹部講態度。

3、其他

3.1  不迷戀喝酒的積極意義,業務做不好喝死也沒用,你若有價值不喝也沒事。

3.2  若對其他機構出的文件不滿意,可以提出善意的修改意見或者提供更為合適的模板,最好別直接修改丟過去,這樣很傷自尊,另外很多文件只要內容符合標準就可以了,見文件就要調整自己喜歡的格式,是投行的職業病,要注意克服。

3.3  要對客戶的司機非常的尊重,車上尤其不能談與工作或者客戶相關的事情,因為司機的職業病有兩類,一類司機是開車時候什麼事情都聽不到,另外一類是啥都能聽到而且記得住。

3.4  上會前也給客戶輔導,輔導以準備問題為輔,以心理按摩為主,客戶老總只要不緊張都非常的牛逼,降低標準,告訴他只要不結巴,說話不差聲,就已經超過平均水平,另外,上會之前要準備幾個笑話,很管用。

3.5  其他中介機構的參與,主要是為了分工配合,把事情做好,不要欺負人,也不要為了保全自己而推責任給他們,他們拿錢不多,很不容易,最重要的是智商一點都不低,合作有感情了,會給你美言推薦的。

3.6  客戶飯再好吃,也別吃胖了,非常不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24

曾經擁有的巨大財富一夜之間全部失去,是怎樣的經歷和感受?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156.html

昨天碰巧遇到一個朋友,非常巧,曾經在大學裡在同一時間段住在同一個宿舍樓(不是同系,當時不認識),同樣因為遭遇911以後的納指崩盤,從意氣風發到失意潦倒,負債纍纍。

他的經歷很傳奇,因為去美國短期出差,偶遇一個創始公司的創始人,相見雖短但是想談甚歡。結果回國後意外收到了來自美國的很有誠意的offer,邀請加盟一起創業。於是他去了美國,然後公司上市,上市當日他的期權就翻了7倍多,出任公司總架構師,一年飛行累計50萬英里,跑遍全球各地,26歲坐擁數千萬美元的資產。他自己說當時只覺得自己就是天選之人,自信空前。

我的經歷和他有些類似,只不過是在國內。某次業界會議上認識了一個朋友,被邀請一起創業,兩年年之內營業額過億,每個月飛行距離繞地球一圈。後來賣了公司,還繼續創業,從0開始,5個月拿到第一輪投資,緊接著第二輪投資意向基本談定。

然後納指就崩盤了。

他的經歷是,股票全砸手裡了,當時他在美國還通過槓槓,炒了一大批股票,全是互聯網股,後來包括他自己公司的股票,都一路狂瀉,他最多的一天,一天之內斬倉50萬美金,點sell的鍵手指都快點斷了。最後的結果是,他賣光自己的一切,還負債10萬美金,當時他的朋友都勸他直接回國得了,反正美國佬無法到中國追債。但是他繼續留在了美國,後來入職大公司,打工掙錢,陸續還清了欠債,最後回國。現在在國內某巨頭外企擔任合夥人級別的管理職位。

我遭遇的是,投資人倒閉,合同上確認陸續到位的投資款嘎然而止,但是公司的現金支出已經隨著擴張急速拉高,我不得已花光了手上的錢,還四處問朋友舉債,最後不得不公司關門,負債百萬。後來開始努力打工,還錢,最終還完了。

關於我當時的感想和經歷,大約在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這個答案中大略說過一些。

總得來說,和他聊下來,大家都差不多,無非是痛不欲生,每天在自我麻醉和自我反省中反覆煎熬,竭力想去抓住一些哪怕微不足道的精神支撐。

但是說句老實話說,除非自己真正經歷過這些,否則這樣的體會是不可能通過言傳所體會到的。至多給大家聊做一些談資和故事。

未曾經歷過的,是無法真正體會當時的心境和狀態的。而經歷過的,恐怕以後看待生活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會產生很大的不同。

聊到最後,我們都同意,這樣的觔斗,恐怕也是一件幸事,因為畢竟發生在我們年輕的歲月裡。如果是中老年的時候再栽一個這樣個觔斗,恐怕是很難從坑裡再爬起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10

生活的感受與投資成功的分別 巴黎

http://blog.yahoo.com/_6TLACXZVBOZGXZUIY5NCVMWRHY/articles/1250233
巴黎:

上期說的第一個測試的兩個賭局選擇,都是一樣,
人們容易選擇B是因為系統一不善於數字,對不好、輸、痛。。。等等負面字句,會有一個抗拒的快速反應,因此很自然對賭局A有不好聯想,而B的花5元買一張彩票,給人一個成本而不是輸的想法,我們就很易被騙了,即使數字放在台上,只要計一計,兩者實無分別,但懶惰的系統二卻給系統一接管。更多的時候,我們甚至連第一階段排列數字比較也沒有做。

有很多的投機客說股票的息並不重要。如果以系統一去聯想這說話,可能的意思是股價如果能快速上升,大於那股息很多,又或為了小小的股息,輸了大筆的本金,那股息就不重要。

但是投資是一場數學遊戲,是要先把所有對自已贏面機率減弱的因素避開。上述例子假如那5元是股息,設是5%,不在乎股息的投機客就是選擇了B,所以今次賭局A,就會改寫為贏100元的機會是10%,輸5元的機會是0%了。

這一次結果就會不同,任何人選擇A,只要賭局次數多到足夠減弱幸運的影響,那選賭局B又不著重股息的投機客,必定敗下來。

上期第二個測試的假設是,投資是以累積回報定輸贏。
你選故事B,若果非常快樂是2分,不快樂是-2分,平淡是0分,你總獲分是
   5 x 0 + 2 X (-2) + 3 x 2 = 2分,
但故事 A 獲分卻是:
  8 x 2 + 2 x (-2) = 12分。

明明是A優於B,但幾乎所有人都會選B,小即是多的錯想法。
老實說,如果是愛情,我還是讓自已的系統一去選擇故事B,或者我也是屬於大部份愛回憶、而非享受當下的人。

不過去到投資,我就下了決心不能因近期公司的快樂,而胡亂投石般去買入它,又或因一個未被系統二分析過的壞消息而去賣出它。

回頭看這兩個測試,Blog友或會明白,為何大多數的股民都會輸錢,因為我們日常非投資事情以外的生活的成功與否,系統二並非主要因素,讓我們以為投資也應該如此的錯覺。就以下的一個小提琴家的演奏,表演者和欣賞聽眾,都是用系統一,
沒有一個人能夠以系統二能演奏如此精采的表演,或能去感受一句稱心說話、一首動人的詩、一幅令人產生無限聯想的畫...,生活並不一定需要數字邏輯。


但在投資那一刻,你必須明白系統一會毀掉你所有的成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86

看完針對銀行股討論的感受 狩獵中國資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aspz.html

《我為什麼一直拿著銀行股》在"雪球"貼出後,原以為會很快被扔進信息垃圾筒。昨天看「雪球」,評論多了起來,很出乎我的意料。關於銀行股,大家已經議論得很多了,「銀粉」和「非銀粉」(暫且把反對持有銀行股的人叫做「非銀粉」)意見對立,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當然,做投資,也沒必要去說服別人。

剛才認真瀏覽了一下大家的評論,粗略統計,大致有43%的人屬於「銀粉」,30%的人是「非銀粉」,另外27%的人沒明確表態。而「銀粉」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持有銀行股超過3年,有幾位持股達到了8年。

這個統計讓我有點不安。可能是做投資久了,當發現自己屬於大多數人的時候,條件反射就會產生,有背脊發涼的感覺。好在被「贊」最多的評論是說我「蠢」的那一個,這讓我踏實了許多。要說明的是,這個統計結果絕對不會構成我繼續持有或者不持有銀行股的根據,請大家也不要依據別人的看法來決定投資。

雪球」上的「銀粉」確實比較多,比我想像的多多了!「雪球」上這麼多人看好銀行股,而銀行股卻在最近半年一直低迷,說明市場主力其實是拋棄銀行股的。他們為什麼拋棄銀行股呢?大不了兩個原因:一是不看好,二是看好但不急著動手。

不看好的人,等銀行股漲起來後,自然會分化。關鍵是看好而不動手的人,他們在等什麼呢?

等經濟數據進一步轉好?

等IPO鞋落地?

等美國退出量化寬鬆?

等三中全會?

等創業板泡沫破裂?

等銀行圈錢告一段落?

等銀行壞賬充分暴露?

等別人先動手?

呵呵,他們等什麼不關我的事,我還是抱著銀行股睡我的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37

比亞迪秦試駕感受及未來市場分析 JUE_DEE

http://xueqiu.com/6948009153/25721666
今天有機會在武漢試駕了比亞迪秦,談談總體的感受,供雪球投資者參考。
1.外觀:
比亞迪定位是A級車,尺寸大小與朗逸類似,外觀頭部設計較好,尾部感覺不大氣,漆面較好,金屬漆,鈑金工藝較好,接縫小,關門聲與主流的A級車一樣,比B級車差很多,不會有特別厚重的感覺,也不會感覺特別薄,外觀總體尚可。

2.內飾:
今天看的是淺色內飾,儀表盤以藍色為主,鄉土氣十足,有較強的塑料感,座椅為仿皮面料,在A級車中尚可,總體來說,相比比亞迪前面的車型算是提高,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3.空間
內部空間這塊就是標準的A級車空間,沒啥好說的。後備箱空間較小,比正常的A級車空間小一半,主要放的是電池。

4.動力
動力的確是可以,輸出很強勁,這個是最大的買點了,唯一的缺點可能是發動機和電動機動力銜接的問題,會有輕微頓挫感的,當然這是在急加速的情況下,在慢速情況下的頓挫感可能不會有。

5.操控
操控性能較好,在場的專業試駕者也說操控好,加速,急停,轉向都不錯,方向盤在低速較輕,在高速較重,是故意設計成這樣的。

6.總體評價:
本車代表了目前比亞迪量產車的最高工藝水平,但與主流A級車的工藝有差距。外觀尚可,內飾有提升的空間,動力和省油是最大的賣點,能否打開市場關鍵在定價。


市場分析:
1.秦主要針對的客戶
今天來試駕的除了我都是比亞迪的車主,比亞迪的客戶忠誠度較高,詢問其中一個車主,表示他的G6駕駛6萬公里只出現過兩次小故障,故障率並不高,但整車看起來卻已經很糟糕了,內飾和外觀老化都非常快。
秦主要針對的客戶是A級車客戶,秦與B級車相比,在做工上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很難搶佔B級車的潛在用戶,相比A級車來說,有很強的競爭力,比亞迪品牌的不足需要用差價和剩下的油費來彌補。

2.銷量分析
目前市場上熱銷的A級車例如大眾的朗逸,約3萬輛/月,售價在11萬-16萬之間,相比大眾車積累的良好口碑和大眾車在老百姓心目中高大的品牌形象,秦的弱點在品牌上,且是混動車,中國老百姓敢於嘗試新技術的人並不多,所以要打開銷量,其高配的終端落地價不能超過15萬元,否則銷量堪憂,而高配落地價15萬必須建立在地方補貼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地方補貼和國家補貼1:1的話,終端價基本能小於15萬元,參與的城市越多,銷量越高。
總體來說高配落地價15萬是個坎,決定了未來的銷量前景。

3.對股價的影響
秦的銷量對比亞迪能否打開市場至關重要,當然也之間影響比亞迪的股價,比亞迪目前的高估值就是建立在新能源技術上,而這些技術能否變現讓企業盈利至關重要,所以如果秦的定價超預期,或地方補貼超預期,股價會漲,否則股價就比較危險了。

這只是我個人的淺顯的分析,歡迎大家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263

數點互聯網十大主要運營模式——一位多年網編的真切感受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572.html

1、搜索引擎+百科知識

代表企業:百度

百度公司,2000年1月成立,立足於「超鏈分析」技術專利,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5年8月登陸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每股27美元,現在已彪至109.81美元,總市值383.68億美元。

商業模式:競價排名、廣告、點擊

百度為客戶投放與網頁內容相關的廣告,從而實現盈利。

立足於搜索引擎,建立了一個全面完善的百科知識庫。

2、及時通訊+遊戲+門戶新聞+郵箱

代表企業:騰訊

騰訊成立於1998年11月,立足於即時通訊,打造了一個龐大的親友互動交際圈,成全了一種在線交流模式。在這個交際圈內推行網遊、建立門戶。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註冊資金100萬元。目前港股市值4563億。

商業模式:會員制、遊戲、廣告

互聯網增值服務、移動及通信增值服務與網絡廣告。

騰訊做大,就如同當年對他的看法一樣,很多人不相信,但是這是事實。這也是目前中國互聯網巨頭中唯一一個初步完成全業務鏈條打造的公司。直接感受劍寒齒冷。

不過騰訊有一個天生的發展瓶頸,就QQ本身來說,只是一種軟性可選擇的工具,而並非客戶的剛性需求產品。正是這一點,大大制約了它這幾年蝗蟲般的擴張步伐。

3、安全+瀏覽器+搜索引擎

代表企業:奇虎360

2005年創立,即以免費的互聯網安全服務,風靡全國、一舉奠定中國互聯網安全市場的老大地位。先後贏得鼎暉創投、紅杉、Matrix等風投青睞,直接吸收數千萬美元資金,並於2011年3月登陸紐約證劵交易所掛牌交易。從14.5美元發行價到目前24美元的股價上漲66%,目前市值28.64億。

立足於網絡安全,佔據了瀏覽器近30%的市場,建構了殺毒、防火牆等系列產品;在瀏覽器市場之上,獨創了PeopleRank搜索引擎技術,並發布了具備「自學習、自進化」能力和發現用戶最需要的搜索結果的第三代搜索引擎。

商業模式:免費+有償增值服務

公司主要依靠在線廣告及互聯網增值業務創收。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一些不法個人和機構通過木馬盜取網遊網銀賬號、偷竊用戶隱私、惡意廣告點擊等牟取暴利,導致木馬氾濫,嚴重危害互聯網的健康發展。傳統安全公司不能適應互聯網的新形勢,對於木馬查不出、殺不掉,更加劇了互聯網的安全危機。奇虎360公司於2006年7月17日推出

當年活躍的諾頓、卡巴斯基、瑞星、江民、金山等等逐步淡出,或者被迫重心轉型……

4、門戶新聞+微博

代表企業:新浪

成立於1998年的新浪,立足於門戶,微博通訊及相關增值資訊服務,200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每股17美元,漲至目前63.6美元,市值42.07億。

商業模式:廣告

公司收入大部分來自網絡廣告,少部分來自移動增值服務。

5、郵箱+新聞

代表企業:網易

1997年6月成立的網易公司,立足於電子郵件,繼以門戶新聞、遊戲,2000年6月30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每ADS15.5美元,拆股復權後為3.875美元,目前每股48.99美元,總市值:63.84億。

商業模式:郵箱、遊戲、廣告

絕大部分收入來自網絡遊戲

6、下載+遊戲+視頻

代表企業:迅雷

2003年1月成立,立足於下載,正在進行納斯達克IPO上市申請,將融資1.125億美元,目前總估值為9.16億美元。

商業模式:會員制、遊戲、廣告

7、輸入法+地圖搜索+遊戲

代表企業:搜狐

成立於1998年2月,做的最多、廣為人知的是搜狗地圖和搜狗輸入法。2000年7月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發行價13美元,目前為41.0美元,市值15.62億美元。

商業模式:目前搜狐的收入主要由品牌廣告、在線遊戲、無線增值三部分組成。

8、視頻

代表企業:優酷土豆

立足於視頻業務。

土豆網於2005年4月正式上線,2011年8月登陸納斯達克,發行價29美元,2012年8月23日停牌前每股28.36美元。

優酷網2006年12月推出,2010年12月在紐交所上市,發行價每股12.8美元,中途增發,目前每股17.85美元。

優酷網與土豆網宣佈以100%換股的方式合併,2012年8月20日,優酷土豆股合併方案獲批准通過,優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商業模式:主要收入來源於廣告。至今仍未實現盈利,不過虧損在逐漸收窄。

9、電子商城、平台

代表企業:阿里巴巴

立足於網上貿易平台,1999年創立,2003年5月,建立淘寶網;2004年10月,阿里巴巴投資成立支付寶公司;

2007年11月6日在香港上市交易,融資116億港元,當時市值超過1516億港元。2012年2月,宣佈向旗下子公司上市公司提出私有化要約,回購價格為13.5港元。2012年6月20日阿里巴巴完成私有化。6月8日終止於每股13.46美元。目前即將完成贖回雅虎持有的兩成阿里股權,正準備明年重新上市。

商業模式:為網上企業對企業「B2B」交易市場提供軟件、技術及其他服務「B2B服務」,並獲取報酬。

10、網絡文學+遊戲+影視

代表企業:盛大

立足於網絡文學、遊戲和影視,1999年11月成立,

2011年11月22日陳天橋家族將以每股ADS41.35美元的價格收購盛大全部剩餘股票。2012年2月15日完成了私有化,公司股份自15日起停止交易,並在證券註銷後即刻終止,盛大網絡成為一傢俬人持有的公司。

商業模式:遊戲、文學平台、廣告

11、其他特色網站

代表企業:拉手網、珍愛網、大眾點評、神州租車、趕集網、58同城……

大眾點評網:2003年4月成立,立足於本地生活消費,第三方消費點評;商業模式:廣告。

珍愛網,立足於婚戀交友,運營模式:網絡徵選+紅娘電話,人工紅娘服務,創始於1998年5月,數次獲得風投資金。商業模式:會員制、廣告。

拉手網,2010年3月18日成立,立足於團購,提供低折扣價格、優質服務。商業模式:賣服務賣產品

神州租車:成立於2007年9月,立足於汽車租賃業、以及GPS導航、道路救援等完善的配套服務。年初曾經提交赴美IPO申請,擬融資約1.3億美元。商業模式:租賃、服務收入。

58同城網與趕集網相似:均成立於2005年,都是立足於本地生活及商務服務。商業模式:廣告。

後記:記得第一次用電腦,是在學校的286上學習WPS。第一次上網,是在網吧註冊免費郵箱……互聯網變化快……以上出自小編自己生活、使用互聯網的視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49

職業投資者的自我修養——論我這些年職業投資的感受 價值at風險

http://xueqiu.com/9769652619/30702665
有不少人私信我,大概意思說自己不太懂基本面,一直都是用比較容易的方法參與博弈,賺市場的錢,但是不確定性太高了,想問問我走過的路,怎麼樣能夠深入的研究基本面,賺企業的錢。

今天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首先,要學會方法,像巴菲特、彼得林奇、索羅斯這些成功的大師們的理論一定要多看看。我推薦一些書,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投資最重要的事、股市進階之道、非理性繁榮、漫步華爾街、證券分析、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票作手回憶錄、聰明的投資者、窮查理年鑑,怎樣選擇成長股等等這一類大師級別寫的書,大家完全可以在雪球上搜一搜,這都是屬於入門必看的書。

其次,要多看研究報告,早5年前,我是瘋狂地看報告,特別是基礎底子比較差的朋友,一定要大量看,通過看大量的報告,比如宏觀分析的報告看了可以大致瞭解國家經濟所處的位置,發展的階段,補充自己的宏觀分析能力(雖然做投資的時候這一點並不重要,但基礎一定要有),大量的行業報告的看了之後可以拓展自己的能力圈,雖然很多行業可能並不是你的能力圈,但一定要看,你不看怎麼知道不是?再看了大量的報告後你可以大致整理出自己的「好生意」,你可以在自己認定的好生意行業裡建立一個股票池,當然初期你水平很低,或許會有很多沒價值的股票入選,但沒有關係,路一步步走,建好之後,要保持跟蹤,不斷地證偽、證實自己的觀點,就說我吧,建立股票池的習慣已經保持了4年,這期間不斷地有股票進進出出,看多看錯很正常。

第三,初期一定要多參與交易(可少量投入),用實際的操作來證實自己的判斷和邏輯,學費改交的交,千萬不要悶頭搞研究離市場太遠,永遠記住股票的兩個屬性——企業屬性、市場屬性,既要明確自己是賺企業的錢,又要懂得利用市場,不說賺市場的錢,至少不要被市場把錢給賺去。但一定不要去學什麼漲停大法,K線組合,波浪理論這些東西,多觀察市場情緒,多觀察熱門股的走勢,瞭解市場的情緒和人性、資金的流向和偏好。這裡還是可以多看看券商的市場策略報告,比如高博、程定華這些優秀的報告。

額外說一句,雖然賣方不管是策略還是行業還是個股,都有很多垃圾的報告,但不代表所有的都垃圾,不要以為賣方都是忽悠人就不看,研報一定要多看,多篩選。剛才的時候,我看研報一直在邁博匯金(現在有雪球這個平台,完全可以在雪球上獲得很多的資訊),我還記得一開始,邁博每天都會更新幾十篇,只要是關於股市的研報,我幾乎一片不拉全看了(邁博現在是收費的,大家可以付費去看)。

第四,看了學了一定數量的東西后,一定多思考,要形成自己的思路和邏輯,最好寫下來,或在自己的本子上,或者發在雪球,然後過段時間去看看之前的邏輯對不對。我現在看到最早寫的東西,會覺得很多東西非常幼稚,當時自己的思路一致都停留在「價值投機,主題投資、題材炒作」這些思路上。

第五,進入搞研究的圈子裡,和前輩們交流,現在有雪球這個平台,5年前我只有QQ群,多和高手們線下聊聊,一起去調研,這個階段要累積人脈,累積資源,多去其他機構看看學習。一定要想辦法加入你關注的公司所處行業的圈子(當然要是你能看得懂的能力圈之內),比如投資汽車股,你完全可以去專業行業的論壇和一些牛逼的人交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

第六,有了一定的水平之後,試盤的學費交了也差不多了,是該加大投資的力度了,這個階段,一方面要繼續保持學習研究的動力,一方面要多去上市公司跑跑,實地看看現實的情況和你拍腦袋想的是不是一樣的,券商的報告邏輯參考,但數字要打個問號,還是要自己實地看,切入行業上下游,分析數據得出合理的數據和邏輯。

第七,反覆前六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不斷的堅持:看書,看研報,寫東西,認識高手,實地調研,慢慢形成自己的投資風格,投資理念,對市場的看法認識、策略。

至於要堅持多久才能小有成就,我覺得每個人不同,就我自己而言,我這些年來大部分時間的日常生活是每天睡覺6小時,吃飯外加其他時間2小時,不打遊戲,不看電影電視,不娛樂,不泡妞,不出去玩,每天差不多能工作和思考14小時(白天開盤的時候偶爾會看一下個股走勢和大勢板塊,並不盯盤),雙休日會休息一下。不說每天都這樣,但大部分時間都是。這樣的生活堅持了5-6年(當然最開始是做到這樣,現在肯定不會花那麼多時間工作思考了,年紀大了精力不如以前,而且結婚了也要多陪陪家裡人),我覺得差不多算是小有成就,當然每個人的天賦不同,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不能成功(比如再努力都無法領會市場情緒,無法克服人性弱點等等),有的人可能很開竅,學得很快。但投資這行就是活到老學到老,永遠沒有停下來的一天,你看彼得林奇、巴菲特、索羅斯這些大師,除非退出不干了,不然每天都在學習在思考,永不停息。

所以我勸各位在做一個職業投資者人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了,做職業投資者不容易,要堅持下來更不容易,其實大家完全可以學習雪球的銀粉、價值粉等,安心買入低估值大藍籌拿拿分紅,或你看好股市也可以買ETF跟著指數走,省心省力。如果你想選則符合 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的股票,做高成長高回報的超額收益,我自己這些年的血淚史告訴你們,這是一條無比艱難的路,這尼瑪甚至就是一條不歸路。而且很有可能,就算你堅持努力下來了,也沒有成功(跑不贏指數)。不管是A股還是外股,天賦勤奮運氣缺一不可。正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所以各位想好了,要不要花畢生精力投入到職業投資的道路上來,或者想想買什麼樣的ETF這個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58

同一個太陽,不同的感受 白雲之鄉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74a560102uxf9.html

看了一下,不同網友對於企業內在價值的討論。很有意思。特別是有的做理論研究的網友,證明出,對於同一個企業,由於投資者資金成本不同,企業內在價值就會不同的結論。其實,這個結論的錯誤,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我們國內的每個投資者的資金成本可能都是不一樣的。總不能因為我們每個不同的投資者資金成本不同,同一個企業的內在價值就不同吧?企業的內在價值,不會因為誰買它的股票,而變化。也不會因為你是借錢買的,還是自己的錢買的,而發生變化。同樣,它也不會是因為男人或女人,中國人,還是外國人買的,是在國內買,還是在海外買,企業的內在價值就會不同。當然,資金成本的不同,決定了供求關系,決定了投資標的的機會成本。所以才會出現同一商品,在不同的供求關系情況下,出現價格的不同。如同天上只有一個太陽,它發出的光,無論天晴,還是下雨。也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也無論你在中國,還是其它國家,都是一樣的。雖然你所在的地區不同,氣候不同,晝夜不同,每個人感受到的陽光亮度不同,但太陽發出的能量是一樣的。理論研究很好。但任何一個理論研究脫離了“道”,就會犯原則上的錯誤。白雲之鄉 QQ:18780064052014年7月白雲解惑公共平臺微信賬號:white_cloud_clas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065

投資雜感44:徐星指數六週年及感受 張東偉 張東偉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a7b40102v5bq.html

    2014年10月16日,徐星指數收盤419.77點,這一指數已經整整運行6周年了。按收盤價計,這6年來,徐星指數總計上漲了+319.77%(未計股息分紅的收益),而同期上證指數僅上漲+22.73%。,深綜指上漲+166.4%,中小板指上漲+280.2%。徐星指數6年的年複合收益率達到27%。這一收益率,即使放在同期發行的A股任何公募、私募產品那里,也鮮有達到的!或者說,簡單地以做徐星指數的指數投資,不用做什麽策略分析、時機分析,更枉論所謂宏觀經濟判斷等等繁文縟節,簡單地買入(中間有過更換樣本公司的操作)持有,這6年的業績也很理想!,

    相比實業投資,股票投資的一大優越之處就是可以享有估值提高的好處。6年+27%的年均複合收益率,正常來說,是任何實業經營都很難達到的。詳細的分析可看到,這6年,徐星指數每股賬面值的增長率僅+80.67%(經營的財務增長),而估值(市凈率)則提高了+132%。我們在選擇樣本公司時,並沒有選取那些財務指標“紅得發紫”的所謂“藍籌股”,而是按我們理解,未來會逐漸顯示出其優勢的公司。因為按我們徐星公司的選股理念,“安全邊際”的基本意義是至少能分享優秀企業的經營成果(達到企業經營的財務收益率)而不僅僅是獲利或獲得相當於折現率的收益水平。所以,在投資的目標期,估值不降低就是一個基本的要求。從實際看,徐星指數的樣本公司的估值水平這些年來並沒有降低,反而是穩中有升。於是就有了令人滿意的實際市值收益率。

    從徐星公司對估值理論的研究,公允估值指標在優勢成長期內是長期遞減的。要想使得股票估值上升,從長期看通常是很難的事情。如何才能做到長期投資的標的未來的估值指標能不降低呢?

    首先,這要求對企業的經營本質和經營階段有清楚的把握。一家看似長期業績優良、估值也不高的公司,但如果分析後發現其高度競爭性的業務本質,或者已經接近業務成熟期的經營屬性,那麽這類公司作為股票來說,即使其估值看似很低,也沒有多少長期投資價值。市場一旦感到這類公司的這種屬性趨勢,那麽其估值只能是長期地陰跌降低,即使其業績還在增長。相反,估值提高的兩大機會,一是在公司經營的低潮期而公司優良的內在要素還沒有得到釋放而低估,在公司業務未來顯示出優勢時,市場估值必然提高(所謂的“估值修複”),二是公司處於優勢的初中期,未來的優勢空間和時間都巨大,無論其業績如何成長,其實際的估值的趨勢也難以下降。

    其次,能利用好市場恐慌的時機以較低的溢價買入,那麽這樣低的溢價未來再現的機會就很小。例如,2008年10月份,已經連續跌了一年、跌去市值60%多的A股,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中國經濟也急速下滑。於是那麽多經濟學家、策略師一個勁地叫“危機才剛剛開始”、“趨勢看,這次危機顯然還要持續很長”……。甚至那時連巴菲特呼籲買股票時還遭到一些“好心人”的恥笑。按照趨勢派的看法,那時當然是對投資躲閃不及的時候。但是,市場的任何估值指標卻顯示,那時無論市場的平均估值還是很多具有潛質優良素質的公司的估值,都是多少年來難得低的時候。對於以“價值”為主要投資標準的人來說,這樣的市場時機實在太少。什麽未來會持續跌不跌的,按我的經驗,市場這麽慷慨和仁慈的時候太難得了!

    於是,徐星指數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就從2008年10月16日開始。那天,正好是巴菲特發表《Buy American I am》美文的同一天。半個月後,徐星指數就跌去超過10%至89點。從此見底,開始了長期的上漲過程,至今,指數的年均複合收益率27%。

    徐星指數是幸運的,它誕生在一個恐慌無比的市場時候,一切在那時都看起來都慘不忍睹、黑不見底。它的故事再次告訴我們,市場恐慌時正是買入股票的大好時機。這麽個簡單的道理,只有在危機來臨時才知道是否真懂!其次,選擇那些當時看起來不起眼,不放彩,但優良品質深藏於內的公司,如果又逢低估值,管他什麽市場危不危機,那樣的機會難得!相反,因為市場看似漲勢誘人,於是有人跟你喊“大牛市要來”,或者“這股票業績這麽好”,……快跟我買股票吧,你反倒要警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