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富豪全购英超伯明翰 恐陷资金无底洞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09/2009100901220431.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发自香港

        杨家诚并不算香港最有钱的富豪,媒体报道其身家不会超过1.5亿英镑(约18.64亿港元),这与李嘉诚等香港一流富豪的身家相比只是个零头,但“首个华人英超班主”的头衔令他成为眼下在香港乃至全球最出风头的华商。

        杨家诚任主席的泓锋国际(02309,HK)近日宣布,截至10月6日13时,该公司已收购伯明翰7662.0136万股,占现有股份的94%,正式进入完全收购进程。由于持股比例已超过90%,泓峰国际随时都可能将伯明翰私有化。

        该公司首席运营官、香港前足球运动员余怀英此前透露,本轮收购加上两年前为收购伯明翰29.99%股份而支出的1500万英镑,共花去9.6亿港元。可以推算,若要实现100%持股伯明翰,代价将在10亿港元以上。

“发烧友”钱恐不够“烧”

        杨家诚在香港足球界是个名人,他从小酷爱足球运动,十几岁到英国留学时就常流连英超赛场。曾任香港流浪队主席并与前国足范志毅等人结下深 交,后者目前亦为泓锋国际董事会成员。如无意外,伯明翰管理团队中将会出现范志毅与余怀英的身影,此二人也是促成收购该球队的功臣。

        早在泓峰国际完成收购伯明翰29.99%股权之前,杨家诚曾对媒体表示,其最终目标是要将伯明翰打造成一支欧冠联赛队伍。该球队去年遭遇 降级,今季才重上英超赛场,当前排名第14位,可以说身处保级圈。要进入欧冠赛,至少要在英超排名前4位,这也就意味着,除了每年正常的4000 万~5000万英镑的球队开销,伯明翰还必须要砸重金购买优秀球员,这些钱无疑又是数以亿计的天文数字。

        单靠杨家诚现有的财力,绝不足以达成欧冠梦想,甚至连收购伯明翰都困难。公开资料表明,泓锋国际已连续四年亏损,最近两年主要由于所持伯 明翰股权减值,分别取得1.52亿港元和9200万港元赤字。截至今年3月底,泓锋国际的现金仅为300万港元,流动负债净值高达2700多万港元。该集 团在去年引入金利丰证券成为控股股东,上个月又增发新股集资8亿港元,这才勉强凑够了买伯明翰的本钱。

        杨家诚表示,愿私人出资2350万英镑用于在明年1月引入2名前锋、1名中场以及1名中卫。然而这样的手笔,在以“烧钱”著称的英超赛场,至多只能维持伯明翰现有的保级水平。

        可以参照的是,曼城老板、阿联酋酋长法西姆花1亿多英镑买球员,再加上去年收购球队的各项支出,法西姆总共“烧”掉了4.8亿英镑,而换 来的只是上赛季第十名的成绩。法西姆总结“烧钱”不理想的原因是没有买到足够多的优秀球员,于是又在今年6月决定花更大代价购买更优秀的球员。

        相比之下,财力并不雄厚的杨家诚,购买的又是英超中的三流球队,要铺成通往欧冠的道路,没有强大的后续资金投入谈何容易?显然,伯明翰要 想从保级圈走向英超豪门,今后还将面临一个巨大的财务支出规模,这或许会是若干个1.5亿英镑真金白银的投入。英超球队的首个中国老板杨家诚恐怕会陷入一 个资金无底洞。

“中国元素”或辟生财新路

        目前,英超球队的主要盈利模式不外乎与协会共享的电视转播费、广告赞助、门票及产品开发收入等,此外就是转卖球员。伯明翰的优秀球员屈指可数,此前赛事转播与广告分成也少得可怜,就算再怎么热爱足球运动,身为商人的杨家诚不会像法西姆一样只烧钱不图利。

        不过作为第一支也是目前唯一一支具有华资血统的英超球队,杨家诚已经决定利用“中国元素”开辟伯明翰的生财新路。

        杨家诚多次表示,伯明翰是中国人看顶级足球联赛的一个窗口,“我们的目标是正确管理一家俱乐部,强调团队精神。在伯明翰附近住着20多万 华人,1/8都是伯明翰球迷,我们的市场很广阔。”他所指的广阔市场还不包括中国数以千万计的英超球迷。如果伯明翰能把中国球员送上英超赛场,吸引到的眼 球效应无疑是巨大的。

        杨家诚还一度表示,要把伯明翰和皇马都请到中国来踢几场比赛。皇马2003年来中国“走秀”曾掀起“抢钱”风暴,足见中国市场巨大的商业价值。

        泓锋国际表示,未来伯明翰的业务将拓展至足球学校、商品、旅游、媒体等生意,预计2~3年后可带来可观收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8

記者觀察:麻桿打狼兩頭怕 1300萬黑戶問題恐陷僵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3728.html

記者觀察:麻桿打狼兩頭怕 1300萬黑戶問題恐陷僵局

一財網 王羚 2015-12-10 12:48:00

兩次會議的信息結合一起來看,1300萬黑戶的戶口問題要解決似乎是指日可待。但事實上,黑戶問題要解決並不這麽容易。因為黑戶問題已經陷入一個“麻桿打狼,兩頭害怕”的僵局。

中央要解決1300萬黑戶問題的決心看來很大。

最近密集出招。先是11月21日,公安部在一個高級別的會上(會議全稱叫公安部黨委會議暨部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七次(擴大)會議)重點討論了盡快解決黑戶入戶的問題。

然後是昨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上通過了《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並再次強調,要完善戶口登記政策,把計劃生育等政策與戶口登記脫鉤。

兩次會議的信息結合一起來看,1300萬黑戶的戶口問題要解決似乎是指日可待。但事實上,黑戶問題要解決並不這麽容易。因為黑戶問題已經陷入一個“麻桿打狼,兩頭害怕”的僵局。

先說夾在中間的公安部。1300萬黑戶,背上這個黑鍋對公安部是件挺醋心的事兒。1%的中國公民沒有戶口,這叫什麽事兒?作為一個現代文明國家來說,實在說不過去。

誰都知道,依法登記戶口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公民參與社會事務、行使各項權利義務的前提。你不給人家落戶口,就等於剝奪了一個人法律上存在的前提。其實這是件不太人道的事。

想想看,一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上出生的人,沒有戶口,沒有身份證,打不了預防針,上不了學,參加不了社保,坐不了火車和飛機,享受不了很多福利待遇。在政府層面,他(她)是不存在的。這種被否定感和被剝奪感會帶給一個正常人多大的傷害!

公安部當然明白這些,也不想背這個黑鍋。借著這次高層關註黑戶問題,他們也想一勞永逸地把這問題給解決了。可是難點在哪里?難點就在社會撫養費。

眾所周知,1300多萬黑戶中絕大部分是因為超生未交社會撫養費造成的。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明令不允許給公民登記戶口設置任何附加條件,但在具體工作中,公安部門作為各級人口和計劃生育兼職委員單位,在新生兒落戶時又要求人家出示《計劃生育服務證》,並將有關情況通報給當地計劃生育行政管理部門。這樣一來,不願意或者交不出社會撫養費的人就無法正常登記落戶,就成了黑戶。

現在公安部要解決黑戶問題,說起來其實很容易,誰來上戶口你就給人家上,不問人家超生和罰款情況不就得了?公安部也打算這麽幹,不過僵局在於衛計委和黑戶們可能都不怎麽配合。

​怎麽說是“麻桿打狼,兩頭害怕”呢?首先,衛計委不樂意公安部無條件給黑戶解決問題,他們擔心,如果沒有了戶口這個籌碼,拖欠的社會撫養費可能再也收不回來了,以後再征收社會撫養費的難度也更大了。

而在黑戶這邊,害怕的心更厲害。你說可以無條件給我上戶,可有了戶口就是我超生的鐵證了,到時候計生拿著這個證據來找我催繳社會撫養費,那可如何是好?除了著急上學的或者其他原因的,大部分人會想,反正我已經黑了那麽多年,你不介意的話,我可以繼續黑著。

這樣的僵局意味著,即使下一步公安部展開一個給黑戶無條件入戶的專項行動,可能主動響應者也寥寥。這樣,1300萬黑戶問題就真的在這樣一個僵局里困著,進退不得。

難道黑戶問題就無解了嗎?其實不是。恰恰,現在正是解決黑戶問題的一個絕佳時機。為什麽這樣說?

首先,全面兩孩政策已經公布,即將實施。根據統計,現在社會撫養費95%以上的征收對象是兩孩家庭。這就意味著,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絕大部分征收對象將不存在。社會撫養費可以就坡下驢,主動安樂死是最好的結局。

其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即將對《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進行審議。借這個機會,順應時勢將社會撫養費廢除,同時,對於以往沒有繳納社會撫養費的一律按照“有利追溯”原則給予豁免。這樣一來,黑戶就可以放心地去登記戶口,公安部免背了這口大黑鍋,衛計委也省得花人力心力去追繳社會撫養費,同時付出那麽巨大的道德成本和行政成本。瞧,一石三鳥,不是很好嘛?

編輯:劉展超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43

團結象徵倒下 政經恐陷不穩

1 : GS(14)@2016-10-14 06:52:00

■蒲眉蓬(右)年輕時曾加入樂隊,擅吹色士風。 美聯社



泰王蒲眉蓬是國家團結象徵,在位期間對國內局勢發揮着調停作用。惟隨着他晚年病情惡化,軍政府肅清異己、鞏固勢力的手段逐漸浮面,社會長期陷入分裂,如今泰王駕崩,泰國短期甚或長期的政經環境難料,對軍方將是大考驗。泰國近十年來發生兩次軍事政變。其中,首位完成任期的民選總理他信2006年成功連任後,同年被軍方包圍總理府推翻,之後一直流亡海外,外界都關注他會否有機會藉泰王駕崩回國。雖然他信離國多年,但他解決國內貧窮的主張仍得到廣大草根階層支持,民間支持他的「紅衫軍」,跟以中上階層為主的保王派「黃衫軍」更是權鬥不斷。他信的妹妹英祿2011年雖在大勝當選總理,但2014年遭軍方「接管政權」推翻。


軍政府受考驗

軍政府掌實權後,開始致力打壓他信「餘孽」,先就大米彈劾案禁止英祿5年內不可從政,亦即不能參與原定的2017年大選;又多番引用「冒犯君主法」,禁止任何批評王室的言論,否則重囚有關人士;新憲法更讓軍方在未來5年能掌握國家實權。泰王在生時,政壇與社會的明爭暗鬥尚且如此,在失去蒲眉蓬後恐只增不減,即使哇集拉隆功順利繼位,相信亦難以匯聚各個派系,泰國恐陷入一段長時間政局不穩與經濟衰退。泰王逝世後泰銖表現波動,由於市場早前已憂慮泰王離世將對泰國政局構成打擊,泰銖過去9日表現軟弱,累積下跌約3%,泰銖現時徘徊於6月初以來的低位。至於對旅遊業影響,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表示,泰王逝世是泰國國殤,但暫未能評估對遊泰港人的影響,例如商場會否關閉,及旅遊景點會否停止開放等仍有待當地政府公佈。有「小泰國」之稱的九龍城,昨晚不少泰人得悉泰王駕崩後痛哭,十分傷心。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4/198006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969

中央力堵走資 恐陷進退失據

1 : GS(14)@2017-02-08 21:37:06

【明報專訊】雖然外匯儲備在1月只減少123億美元,減幅比前幾月明顯收窄,但觀乎外管局去年以來為阻止外儲流失的各種防走資措施,從嚴控個人購匯換匯、審查涉「螞蟻搬家」的可疑銀行帳戶、嚴打地下錢莊兼整頓比特幣平台等(見表),幾乎無所不用其極,但無論如何扭盡六壬,上月外儲還是跌穿3萬億美元,學者認為,中央應重新考慮如何平衡人幣下跌造成的風險,更勝現時進退失據的處境。

可用措施買少見少 效果成疑

多方堵截下,外管局還能夠採用的手段已經愈來愈少。日前外管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郭松接受訪問時稱,正研究內地企業境外上市集資後,要承諾按一定比例資金結匯;前陣子外媒盛傳,當局不排除透過大量拋售美債、國企強制結匯,甚至要求銀行匯出80元人民幣便要「填補」100元人民幣以確保淨流入去保住外儲不失。雖然上述傳言被外管局否認,但也看出局方已經被迫要用「填窪」的辦法補充外儲,可見之前推出的「堵截」方式效果已不復見。

學者:應加快人幣匯率市場化

事實上,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人行前顧問余永定等內地經濟學者均認為,外儲流失的主因是人民幣貶值,當局為了防走資,保住匯率穩定而強行干預,就要付出消耗大量外儲的代價,當局倒不如加快匯率市場化,讓人民幣匯率更自由浮動,以釋放部分貶值壓力,這樣才會減少外儲消耗,也只有進一步完善匯率制度,重新建立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貶值預期冷卻,走資才能減少。

但另一方面,考慮到內地正面對經濟放緩、資產泡沫風險未除等內憂,要中央加快人民幣國際化,讓匯率可以有更大幅度上落,某程度上或會對內部經濟帶來陣痛,甚至影響改革進程,這衝擊未必是中央願見的,也造成近兩年人民幣國際化陷入進退失據的窘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32&issue=201702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9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