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化部嚴查動漫彈幕 吐槽無錯 罵街“有罪”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4/148151.html
i黑馬註:彈幕帶來的眾多特質的變化逐漸讓其從小眾走向大眾,同時當90後成為輿論推動力時,彈幕更是開始風生水起。線下電影院,各大視頻網站,甚至連淘寶雙十二都開始采用彈幕模式,彈幕的網絡影響力可見一斑。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王利陽
兩年前,彈幕還不像今天這麽火的時候,就經常能在隔壁寢室中的典型二次元宅男同學的電腦上看到他在看帶彈幕的動漫,偶爾看兩眼還覺得這個功能挺有趣,但看多了眼暈、煩躁,又不能專心看內容,不過,我這位宅男同學卻能津津有味的享受這種彈幕文化。唉,二次元的世界,你不懂。
從論壇到彈幕 評論文化的延伸
實際上,彈幕的起源應該追溯到論壇的評論文化。曾經網友只能在文字、圖片等內容下方進行評論,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現在卻能在視頻上直接評論互動。從論壇到彈幕,是互聯網評論發展的一次重大跨越,原本的“靜態”變成了“動態”,“延時”變成了“即時”,“獨槽”變成了“共噴”。
彈幕帶來的眾多特質的變化逐漸讓其從小眾走向大眾,同時當90後成為輿論推動力時,彈幕更是開始風生水起。線下電影院,各大視頻網站,甚至連淘寶雙十二都開始采用彈幕模式,彈幕的網絡影響力可見一斑。
彈幕文化不是罵街文化
不過,隨著用戶逐漸增多,以及各平臺用戶質量參差不齊等因素,原本以吐槽為樂的彈幕文化演變長了罵街文化。吐槽是表達網友對內容態度的權力,但當吐槽變成了罵街,性質也就變了。
網站編輯們應該都清楚,有關部門近年來不斷加強對評論內容的管理,一些敏感內容以及惡俗言論需要及時清理,不然會受到監管部門的處罰。因為這個原因,很多網站甚至提高了評論門檻,有的要求遊客不能評論,有的設置了需要輸入驗證碼才能評論,有的甚至直接關閉了評論功能。
別看現在論壇都不起眼了,但論壇一直是水軍們的溫床,尤其罵街風氣更是被水軍們演變成了嚴重的網絡社會問題。現在,彈幕的風氣也逐漸受到水軍們的影響,就算有關部門不嚴查,也到了網站們自查自糾的時候了。
負面情緒會傳染
作為領導的或者在各公司從事人事工作的應該也都清楚,負面情緒是會傳染的,有些公司甚至嚴抓傳播負面情緒的員工。彈幕瞬間產生的大量文字傳播內容,能極大的放大負面情緒,而這種情緒很容易迅速蔓延,最後演變成惡語相向的人群攻擊。
未成精品 已成惡俗
其實,彈幕對提升互聯網服務有很大的幫助,最簡單的例子,在看直播節目時,彈幕就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前,解說員或主持人會通過短信與觀眾互動,有時是讀內容,有時候會將內容在屏幕下方滾動,現在,微博、微信逐漸取代了短信的地位,成為重要的節目互動平臺。不過,無論短信、微博還是微信,都是由解說員、主持人或編導選擇內容,整個互動過程中產生的絕大多數內容都被人為的忽視了,而這其中價值巨大。若好好開發利用,彈幕是更符合與觀眾互動的方式。
該監管的還是要監管
對於文化部來講,其必須要對彈幕的內容進行監管。此次文化部市場司副司長劉強借著文化部通報第二十二批違法違規互聯網文化活動查處情況也表達了對動漫彈幕的態度:“為了讓網民參與評論,某些動漫網站設置的“吐槽”功能,而沒有對內容進行限制和過濾,也將加大查處力度。”
劉強還表示,“放縱部分網友惡語相向,惡俗之詞在作品中四處彌漫,形成了影響惡劣的連鎖互動反應。”這是文化部查處動漫彈幕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文化部不是封殺彈幕發展,只是針對不雅內容要求網站加強嚴管。文化部地監管並沒有問題,這不是封殺言論自由,主要還是對惡俗內容的整治,這對網絡市場也是好事,有助於彈幕走向正規市場化。
羊年春晚會有彈幕麽?
在彈幕火了之後,很多網友關註羊年春晚有彈幕麽?其實這只是網友們想找一處面向全國所有關註的“吐槽聖地”,對於多數網民們來講,每年的春晚就只剩吐槽了,若電視直播有吐槽功能勢必會讓一部分人欣喜若狂的守在電視機面前以便隨時吐槽。不過,為了吐槽而看春晚值得麽?
春晚會為了增加收視率上線彈幕功能麽?這一點顯然不現實,作為收視率最高,而且是最為嚴肅的國家級晚會,春晚100%的不會在直播信號中加入彈幕功能。春晚是面向全國的觀眾,而彈幕內容難以監管,若出現一些影響國家穩定的言論、不雅的攻擊言論,甚至含有廣告內容的言論,隨便出現一句都能讓春晚籌備部門吃不了兜著走。所以對春晚彈幕有期待的可以歇歇了,春晚需要顧及各類用戶的感受,肯定不會這麽與時俱進,況且喜歡彈幕的只是小眾用戶,就更不可能上大眾舞臺了。
不過,彈幕愛好者完全可以通過網絡信號收看春晚,目前許多網站都能提供彈幕功能,只要用戶喜歡,網站方面會費盡心思滿足需求。所以,彈幕菌們就別指望上電視,還是去某網站刷存在感吧,可以隨意吐槽,但沒那麽多觀眾。
文/王利陽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王利陽
彈幕·IP·付費 電視劇做不到的,網劇可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517

騰訊副總裁孫忠懷從一大票“IP”里挑中《暗黑者》,理由是:“涉案劇這些年一直不能進黃金檔,屬於稀缺品,正好可以拿到網絡做。”電視劇“稀缺”,正是網劇素材挑選的第一準則。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在中國,電視劇大多日播,且必須在全部拍完、剪完後,全集送審。相比邊拍邊剪、邊剪邊播的英美劇,制作、播放周期相當於拖長了兩三倍。
投資方希望資金盡快回籠,大牌演員用一天就要耗一天的錢,於是常常壓縮制作周期。
就算平臺換成了更為自由的網絡,“趕著拍”的舊習慣一點也沒變。
南派三叔放下手中書稿,露出故作高冷的胖臉。
“我看過你們第一季。”坐在土豪範兒的沙發里,這位“搖錢樹作家”語氣淡然地說。對面,郭京飛飾演的警校教授羅飛楞了一下:“那,我的皮膚比第一季好點兒了嗎?”
這不是片場的閑話家常,是網劇《暗黑者2》中的對白。劇組借此和老觀眾們開了一個玩笑:第一季里,由於預算和趕工,郭京飛時常裸妝、紅眼圈出鏡,臉上的“坑”總是清晰可見。
類似的玩笑也被用在劇中角色尹劍身上。警員尹劍在第二季中有句口頭禪:“我已經不是第一季的我了”——這話沒錯,因為劇組換了一個演員。
讓戲中人說戲外話,《暗黑者》制片人白一驄將這種方式稱為“網劇制作的彈幕思維模式”:“拍的時候就設想一些切口,能讓網友們來互動、吐槽。”
自2015年8月3日在騰訊上線後不出一周,《暗黑者2》點擊迅速過億。但此前一個月,白一驄被網友和媒體大力“通緝”,卻是因為另一部劇。
2015年7月,“影視界第一IP”、投資6000萬的《盜墓筆記》披著萬道金光在愛奇藝隆重出場,結果“先導片”播出後,迅速被網友們“玩壞”:每集500萬的制作被吐槽為“5毛錢特效”;劇情跑偏嚴重,原著黨紛紛表示“無法劇透”;為規避審查而設計的臺詞“把牛頭上交給國家”,被網友恨恨地引用為“把編劇上交給國家”。就連南派三叔自己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受不了:“都把我看傻了。”
那個要被大夥兒上交給國家的編劇,就是白一驄。事實上,他看到“先導集”的反應和原著作者南派三叔一樣:“完全看傻了。”也就是在這出“烏龍”之後,南派三叔前來客串了《暗黑者2》。
2014年,《暗黑者》第一季點擊破5億,讓許多人看到了網劇在《萬萬沒想到》模式之外的可能,這一年被稱為“網劇元年”。2015年,《盜墓筆記》豪砸6000萬,網劇一舉進入“高富帥”時代,觀察者稱之為“超級網劇元年”。
2015年夏天,網絡長劇傾巢而出。唐人影視制作、搜狐視頻播出的捉妖劇《無心法師》7月上線後,每逢更新日就盤踞在網劇點擊榜首。愛奇藝出品《校花的貼身高手》也是三甲常客。
而就在三個月前,2015年5月15日,網劇《心理罪》被要求停更重剪,原因包括:不能有血腥場景,“警察不能罵臟話”,“審問時不能用暴力”……
紅線在哪?自己琢磨
剛進《暗黑者》劇組的時候,郭京飛身邊的朋友都勸他:“別搞網劇,太low。”
白一驄原本只想找郭京飛到《暗黑者》客串——就算制作費上了檔次,網絡劇要請成熟的影視劇演員,也給不到市場價。因為拍《約會專家》時和白一驄有過不錯的合作,郭京飛自降片酬接了男主,又親手包攬下搭班子的活兒,成了《暗黑者》的監制。
演員們都是郭京飛從自己所屬的經紀公司拉來的,全部低於市場價出演。最終選定的導演周琳皓,是郭京飛推薦的,他此前未執導過劇情長片,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郭京飛主演的喜劇《龍門鏢局》里的插片廣告。
親手打造的團隊“誌同道合”,“暗黑者”的題材也讓郭京飛興奮:“整個設定在電視上就不可能出現。”
《暗黑者》改編自周浩暉的懸疑小說《死亡通知單》。高智商罪犯Darker以“暗黑執法者”自居,專挑逃過了法律制裁的犯罪分子下手。“警校怪教授”羅飛和他各懷絕技的專案組同事,在第一季里和Darker鬥智鬥勇四十六集,也未能將其繩之以法。倒是每當Darker懲奸除惡大快人心時,羅飛都要反複說服觀眾和同誌:“法律是唯一的準則,任何逾越法律的人都只能是罪犯。”
騰訊副總裁孫忠懷從白一驄提供的一大票“IP”里挑中《暗黑者》時,理由是:“涉案劇這些年一直不能進黃金檔,屬於稀缺品,正好可以拿到網絡做。”電視劇“稀缺”,正是網劇素材挑選的第一準則。
樂視網早在2012年就推出過改編自孔二狗小說的大型網絡劇《黑道風雲二十年》。負責自制劇的樂視網副總裁何鳳雲,將時下稀缺又受歡迎的網劇總結為兩類:“一類改編自網絡小說,大多是仙俠、穿越類題材,能吸引大量網絡原住民,也比較大眾化;另一類是美劇、英劇範兒的,多是懸疑推理、科幻類作品,面對的是比較固定的受眾群。”
2015年暑期口碑尚可的兩部網劇——披著“捉妖”外殼的古裝偶像劇《無心法師》和走喜劇懸疑路線的《暗黑者》,分屬前後兩者。
出演《暗黑者》前,郭京飛特意沒去看小說。白一驄講給他幾段原著故事,郭京飛第一反應是“跟我完全不合適”。在周浩暉筆下,羅飛是一個一本正經、不茍言笑的形象,而郭京飛是個輕松自在的人。
郭京飛喜歡的懸疑故事是英劇《神探夏洛克》《飛天大盜》。“從劇本的含金量來講,我覺得《神探夏洛克》真的沒有《飛天大盜》強。但它有人物,所以《神探夏洛克》在中國的動靜遠比《飛天大盜》大。”郭京飛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
“逗比化”是主創們對《暗黑者》的共識。為了讓羅飛像夏洛克一樣具有識別度,郭京飛自己設計了一套形象:長風衣配老頭鞋,一天到晚喝酸奶,把皺巴巴的紅色塑料袋當錢包使,碰上尷尬的情況就雙眼望天、把嘴歪到耳朵上去。
“作為整個劇組最大的腕,我們充分尊重郭京飛,專門給他開了個群叫‘郭同誌的腦洞群’。”白一驄說。在“腦洞群”里,郭京飛確實想了不少鬼點子,比如在劇末模仿《黑貓警長》,讓演員們拿槍打出四個字:“請看下集”。
網劇的自由度,已經讓郭京飛和白一驄大感“舒服”。“傳統電視劇觀眾年齡結構偏大,興趣也比較固定。比如我們老拿郭京飛皮膚開玩笑這事兒,傳統電視肯定不能接受。”白一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作為捉妖偶像劇,《無心法師》無需像《暗黑者》那樣去挖掘網劇的喜劇潛力,網絡給予這部劇的空間,在於其中的恐怖色彩:貞子似的惡鬼,從棺材里複活的女妖,被砍掉了半個腦袋的法師……
這些尺度大為突破的鏡頭,實際上遠不及原著的血腥設定——女妖嶽綺羅喜歡煮小孩吃,吃完喜歡啃骨頭,在網劇里,這些情節只被弱化為“吸元氣”。
相比傳統電視平臺嚴格而複雜的審批程序,事實上網劇審查已經頗為簡易:基本上,由各網站經過廣電總局培訓的專業人員自行審查即可。
試水網劇的人,一邊盡可能抓住這有限的空間,一邊避免“踩紅線”,《盜墓筆記》變成“護寶筆記”如此,《暗黑者》謝絕血腥暴力也是如此。至於“紅線”在哪,只能憑經驗。白一驄的經驗是:“以地面電視臺播出尺度為準。”

《無心法師》中的恐怖色彩大大突破了尺度:貞子似的惡鬼、從棺材里複活的女妖、被砍掉了半個腦袋的法師……但仍遠不及原著——女妖嶽綺羅喜歡煮小孩吃,吃完喜歡啃骨頭,在網劇里,這些情節被弱化為“吸元氣”。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拍什麽?聽觀眾的
晚間“黃金時段”,在網劇世界並不作數。
《暗黑者》《無心法師》都選擇了在午間時段更新;樂視網從2012年上線自制頻道後,重要項目都在中午更新。
“以前跟播電視劇,都要等當晚電視臺播完後,統一在半夜12點更新,這並不是一個好時機。”樂視網副總裁何鳳雲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自制劇上,中午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時段——視頻網站晚上需要上新的項目特別多,相比之下,中午時段可以拿到最大的資源支持;很多上班族午休也有看劇的習慣。”
播放周期也有差別:傳統電視劇一般每天兩集,每周連播數日,劇情不斷。《暗黑者》的播放周期是每周三集,《無心法師》每周兩集。
這些都是微小的變化。網絡平臺給自制劇帶來的最特別的武器,是互動。
白一驄所謂的“彈幕思維模式”,就是其中一種。
網友們關註的小細節反過來也被劇組參考。“比如,他們會特別註意某個群演的反應,這也提示我們,有時候可以在細節方面加戲。”白一驄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各大視頻網站出品自制劇的好處之一,就是自動擁有獨家資源、版權。但許多出品方,都會主動將劇集上傳到彈幕網站。
韓一涵是唐人影視《無心法師》項目的宣傳總監。在這部被制片人蔡藝儂稱為“三無產品”——無超級IP、無大牌明星、無落地衛視的作品正式開播前,韓一涵宣傳團隊的努力收效甚微。後來《無心法師》能靠著口碑在網劇排行榜上居高不下,彈幕網站巨大的“鑒劇能力”和傳播能量功不可沒。
因為無需像電視劇一樣全集送審,只需經過視頻網站內部審核即可,網劇可以打破拍完再播的模式,實現“邊剪邊播”。這給制作團隊帶來的最大好處是,觀眾們不喜歡的橋段、畫面、處理方式,在後期可以及時糾正。鑒於許多網劇又都有著像《老友記》一樣“拍到第十季”的野心,這樣的反饋和修改甚至可以跨越兩季。
白一驄和他的團隊留心第一季《暗黑者》的點擊率、觀看時長、彈幕和網友評論,發現是“網友們反饋比較好的,往往是社會化案件”。在這些案件里,編劇借用、影射了近幾年的熱點新聞:“豆腐渣工程”,校長猥褻幼童,幼兒園校車事故,郭美美案,明星燒傷……也在故事里嵌入了一些人們樂於關註的“少數派”話題:同性戀,虐戀,cosplay,SD娃娃狂熱愛好者……
在白一驄的觀察中,涉及熱點話題的部分,觀眾反饋總是比原著的“純燒腦”式案件偵破更積極。“畢竟網絡劇不是電影,沒有那麽安靜的觀影體驗。《暗黑者》兩天更新一集,看下一集的時候,上一集的線索觀眾早記不住了。網劇現在也就是一個消遣娛樂。”白一驄分析。
盡管白一驄個人更喜歡那些複雜的案件,但在第二季中,他和團隊還是縮減了整部劇里邏輯推理部分的展現,增加了對人物內心的探討、對犯罪動機的鋪陳。
“你買我的植入我送你中插”
《盜墓筆記》成功營造了兩極:一邊被罵到千瘡百孔,一邊在萬眾矚目下,迎來了網劇史上第一次“擠爆服務器”事件。這可是網友們靠真金白銀擠出來的——手握“大魚”,愛奇藝讓《盜墓筆記》成了第一個真正實現付費觀看的網絡劇集:普通觀眾只能按照更新節奏,一周看一集;付費會員可以一次性看完全集。
全集上線當晚,愛奇藝收到了260萬份會員訂單,1.6億次播放請求。服務器從未見過如此陣仗,隨即崩潰。
即便按照最低折扣計費,每人支付15元月度會員費(原價30元),僅這一項,愛奇藝就可從中獲取至少3900萬收益,覆蓋了制作費的2/3。實際收益還遠不止於此。
在中國互聯網付費史上,這很罕見。《盜墓筆記》的頂級配置讓它做到了這一點:單集制作費超500萬,穩居國產劇第一(盡管被吐槽“5毛特效”);原著小說總銷量遠超千萬冊,是名副其實的“超級IP”(盡管“原著黨無法劇透”);主演李易峰、楊洋、唐嫣,都是時下最紅、微博粉絲過千萬的偶像式明星。
“《盜墓筆記》是不可複制的,因為用戶並非為內容埋單。”作為《盜墓筆記》的編劇,網劇《暗黑者》《執念師》的制作人,白一驄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我們未來做戲,免費讓大家看5集,靠這5集來吸引大家付費,看剩下的25集。能做到這一步,才是網劇付費的真正開始。”
《暗黑者2》原本可以進行這樣的嘗試。這部劇的播出平臺騰訊視頻,也具備了足夠的用戶條件:《盜墓筆記》收費模式成功後,騰訊與兩家播出《華胥引》的上星衛視商量,先於他們在網站上推出“收費提前看結局”的服務,最終有一百多萬人為此埋單;此前半年,騰訊也與HBO合作,推出了美劇付費觀看平臺。
但白一驄和他的團隊並沒有準備好。因為早早定下在8月暑期檔上線,《暗黑者2》制作時間倉促,只能邊剪邊播,不存在“付費看全集”的可能性。
但付費仍有可能,白一驄打算,在臨近劇末時發放“騰訊會員福利”,讓付費會員早於普通觀眾觀看到大結局,揭曉“Darker是誰”這個終極懸念。另外,會員還可觀看兩集普通用戶看不到的“番外篇”:一集純搞笑,另外一集講述警員們的少年故事。
不過無論是《盜墓筆記》,還是《暗黑者》,付費觀看的收入都還只是“小頭”。廣告商的一擲千金,仍然是國產網劇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不用費多少眼力,觀眾就能發現《盜墓筆記》里無處不在的“紅牛”,就算進墓盜寶,出生入死,“護寶少年”也不忘扛兩箱紅牛。《暗黑者》則明顯被共同出品方騰訊承包了:微信、滴滴打車、騰訊新聞,各種子產品輪番上陣。
考慮到觀劇體驗,白一驄並不想在劇里做太多廣告植入。他最想推廣的,是中插廣告和廣告番外定制劇。
相比傳統電視劇,網劇的中插廣告可以更自由、更有趣些。然而並沒有多少客戶願意為“中插廣告”埋單。正如美特斯·邦威一開始並不能接受網絡綜藝節目《奇葩說》為自己定制的廣告詞“時尚時尚最時尚”一樣,許多帶著錢來的客戶並不想要中插。白一驄只好“賤賣”:“你買我的植入,我送你中插。”
“網劇為什麽要分季拍呢?就是要在前面裸奔,告訴你這種方式有多好。有信心之後,我們就可以商量,怎麽為你的品牌量身定做。”白一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暗黑者2》至今依然沒能回本。同樣體量的廣告植入,網劇贊助費用和電視劇贊助費用遠不在一個量級上。更何況,大部分客戶還是願意把錢投在他們更熟悉的傳統電視劇上。
“想在一年里幹掉二三十年的成熟產業鏈是不可能的。”騰訊視頻電視劇中心副總監方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什麽才是網絡專屬的廣告形式?這需要全行業一起來想。”
白一驄渴望的完美狀態是:“付費的用戶多一些,網劇也就不必被其他商業行為綁得太死。願意為內容埋單的時代,會是最有良心的時代。”

《盜墓筆記》一邊被罵到千瘡百孔,一邊迎來了網劇史上第一次“擠爆服務器”事件——這是網友靠真金白銀擠出來的,它是第一個真正實現付費觀看的網絡劇集。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可能我的想法只實現了1/10”
陳不韋原本是一個資深的電視劇集觀察者。2014年,他加入了一家影視公司,開始打磨一部40集的古裝懸疑劇。
關於“2014年是網劇元年”的說法,陳不韋並不認同。搜狐視頻早在2009年就對自制長劇發力,樂視網2012年就制作了《黑道風雲二十年》,並上線了自制劇專屬平臺。在陳不韋看來,4G手機的普及、移動網絡資費的下降、《萬萬沒想到》等小型網劇的預熱、部分人群付費習慣的形成,都是網絡長劇在2015年集中爆發的前提。
一劑重要的催化劑是:廣電總局“一劇兩星”政策的執行。
“電視劇以前能賣給四個電視臺,現在只能賣給兩個電視臺。劇集價格上升,電視臺財力有限,只能搶更好的東西。許多影視公司作品找不到出口,就轉到了網絡上。”陳不韋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
2013年橫掃網絡的現象級網劇《萬萬沒想到》,是“網絡紅人”叫獸易小星和自己的朋友們“玩”出來的。因為成本不高,此後的網絡短劇也都大致如此,鮮有專業影視機構參與。
2015年霸占著屏幕的網絡長劇,背後卻都站著傳統的影視制作公司:《盜墓筆記》的出品方歡瑞世紀制作過《古劍奇譚》《宮》系列;《暗黑者》出品方慈文傳媒也出品過《花千骨》;《無心法師》的出品方唐人影視,更是業內知名的“古裝偶像劇制作專業戶”。
早在《萬萬沒想到》出現之前,唐人影視就接到過不少視頻網站的邀請。但遠低於電視劇的制作成本,讓唐人一直在觀望。
網絡長劇市場熱絡之後,唐人影視總裁蔡藝儂迅速和搜狐視頻達成了合作:搜狐支付《無心法師》制作成本的七成,另外三成,唐人靠海外市場解決。
賺錢並不是《無心法師》的使命。對於蔡藝儂來說,《無心法師》首先是唐人的第一部網劇,它決定著唐人未來可能在互聯網影視版圖上占據的位置。
“在這個行業,我們就叫‘跑馬圈地’。”陳不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要做的古裝懸疑劇,也是“圈地”。
很少有前來圈地的跑馬者,能像《盜墓筆記》一樣賺到錢。大部分願意燒錢的影視公司和視頻網站,看中的也並不是劇集的盈利。“而是未來的IP價值。”陳不韋說。
好的IP能產生多少價值?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為《盜墓筆記》的估值是“200億”——包括電影、周邊和遊戲開發。《花千骨》在湖南衛視播出期間,收視率穩居第一。對電視臺來說,廣告收入入不敷出,但出品方慈文影視光憑“花千骨手遊”,一個月就入賬兩億。
但像大多數影視從業者一樣,陳不韋相信IP的力量;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項目,也讓他看見IP的泡沫。“影視圈熱錢太多,許多東西並沒有好到那個程度,但包裝得像模像樣,就能打動一些投資人。”陳不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投資人)其實是往火坑里扔錢。”
郭京飛對於兩季《暗黑者》的制作,並不完全滿意。
劇中的羅飛有精神分裂的特質,第一季剛開始,“精分”出來的羅飛,造型總要好好捯飭一番,以“非正常”的形象造成喜劇效果。到後半段,“實在是沒有這個時間”,“精分”造型便被簡化處理。更多的遺憾無法彌補,比如部分劇情並不嚴謹、沒時間尋找更合適的景別。
“可能這個戲里我的想法只實現了1/10。”郭京飛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都是因為要趕進度。”
按照騰訊視頻方面的介紹,《暗黑者》的制作進度,基本上遵循了傳統電視劇的拍攝進度。在陳不韋看來,“趕工”和“不用心”,正是國產劇和英美劇的差距核心。
在中國,電視劇大多日播,且必須在全部拍完、剪完後,全集送審。相比邊拍邊剪、邊剪邊播的英美劇,制作、播放周期相當於拖長了兩三倍。投資方希望資金盡快回籠,大牌演員用一天就要耗一天的錢,於是常常會壓縮制作周期。就算平臺換成了更為自由的網絡,“趕著拍”的舊習慣一點也沒變。
對於白一驄而言,更糟糕的是:一邊,網劇審查細則遲早要出臺;另一邊,一大波高價演員正向網劇襲來。“我只希望它們不要那麽快到來。”白一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彈幕·IP·付費 電視劇做不到的,網劇可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517

騰訊副總裁孫忠懷從一大票“IP”里挑中《暗黑者》,理由是:“涉案劇這些年一直不能進黃金檔,屬於稀缺品,正好可以拿到網絡做。”電視劇“稀缺”,正是網劇素材挑選的第一準則。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在中國,電視劇大多日播,且必須在全部拍完、剪完後,全集送審。相比邊拍邊剪、邊剪邊播的英美劇,制作、播放周期相當於拖長了兩三倍。
投資方希望資金盡快回籠,大牌演員用一天就要耗一天的錢,於是常常壓縮制作周期。
就算平臺換成了更為自由的網絡,“趕著拍”的舊習慣一點也沒變。
南派三叔放下手中書稿,露出故作高冷的胖臉。
“我看過你們第一季。”坐在土豪範兒的沙發里,這位“搖錢樹作家”語氣淡然地說。對面,郭京飛飾演的警校教授羅飛楞了一下:“那,我的皮膚比第一季好點兒了嗎?”
這不是片場的閑話家常,是網劇《暗黑者2》中的對白。劇組借此和老觀眾們開了一個玩笑:第一季里,由於預算和趕工,郭京飛時常裸妝、紅眼圈出鏡,臉上的“坑”總是清晰可見。
類似的玩笑也被用在劇中角色尹劍身上。警員尹劍在第二季中有句口頭禪:“我已經不是第一季的我了”——這話沒錯,因為劇組換了一個演員。
讓戲中人說戲外話,《暗黑者》制片人白一驄將這種方式稱為“網劇制作的彈幕思維模式”:“拍的時候就設想一些切口,能讓網友們來互動、吐槽。”
自2015年8月3日在騰訊上線後不出一周,《暗黑者2》點擊迅速過億。但此前一個月,白一驄被網友和媒體大力“通緝”,卻是因為另一部劇。
2015年7月,“影視界第一IP”、投資6000萬的《盜墓筆記》披著萬道金光在愛奇藝隆重出場,結果“先導片”播出後,迅速被網友們“玩壞”:每集500萬的制作被吐槽為“5毛錢特效”;劇情跑偏嚴重,原著黨紛紛表示“無法劇透”;為規避審查而設計的臺詞“把牛頭上交給國家”,被網友恨恨地引用為“把編劇上交給國家”。就連南派三叔自己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受不了:“都把我看傻了。”
那個要被大夥兒上交給國家的編劇,就是白一驄。事實上,他看到“先導集”的反應和原著作者南派三叔一樣:“完全看傻了。”也就是在這出“烏龍”之後,南派三叔前來客串了《暗黑者2》。
2014年,《暗黑者》第一季點擊破5億,讓許多人看到了網劇在《萬萬沒想到》模式之外的可能,這一年被稱為“網劇元年”。2015年,《盜墓筆記》豪砸6000萬,網劇一舉進入“高富帥”時代,觀察者稱之為“超級網劇元年”。
2015年夏天,網絡長劇傾巢而出。唐人影視制作、搜狐視頻播出的捉妖劇《無心法師》7月上線後,每逢更新日就盤踞在網劇點擊榜首。愛奇藝出品《校花的貼身高手》也是三甲常客。
而就在三個月前,2015年5月15日,網劇《心理罪》被要求停更重剪,原因包括:不能有血腥場景,“警察不能罵臟話”,“審問時不能用暴力”……
紅線在哪?自己琢磨
剛進《暗黑者》劇組的時候,郭京飛身邊的朋友都勸他:“別搞網劇,太low。”
白一驄原本只想找郭京飛到《暗黑者》客串——就算制作費上了檔次,網絡劇要請成熟的影視劇演員,也給不到市場價。因為拍《約會專家》時和白一驄有過不錯的合作,郭京飛自降片酬接了男主,又親手包攬下搭班子的活兒,成了《暗黑者》的監制。
演員們都是郭京飛從自己所屬的經紀公司拉來的,全部低於市場價出演。最終選定的導演周琳皓,是郭京飛推薦的,他此前未執導過劇情長片,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郭京飛主演的喜劇《龍門鏢局》里的插片廣告。
親手打造的團隊“誌同道合”,“暗黑者”的題材也讓郭京飛興奮:“整個設定在電視上就不可能出現。”
《暗黑者》改編自周浩暉的懸疑小說《死亡通知單》。高智商罪犯Darker以“暗黑執法者”自居,專挑逃過了法律制裁的犯罪分子下手。“警校怪教授”羅飛和他各懷絕技的專案組同事,在第一季里和Darker鬥智鬥勇四十六集,也未能將其繩之以法。倒是每當Darker懲奸除惡大快人心時,羅飛都要反複說服觀眾和同誌:“法律是唯一的準則,任何逾越法律的人都只能是罪犯。”
騰訊副總裁孫忠懷從白一驄提供的一大票“IP”里挑中《暗黑者》時,理由是:“涉案劇這些年一直不能進黃金檔,屬於稀缺品,正好可以拿到網絡做。”電視劇“稀缺”,正是網劇素材挑選的第一準則。
樂視網早在2012年就推出過改編自孔二狗小說的大型網絡劇《黑道風雲二十年》。負責自制劇的樂視網副總裁何鳳雲,將時下稀缺又受歡迎的網劇總結為兩類:“一類改編自網絡小說,大多是仙俠、穿越類題材,能吸引大量網絡原住民,也比較大眾化;另一類是美劇、英劇範兒的,多是懸疑推理、科幻類作品,面對的是比較固定的受眾群。”
2015年暑期口碑尚可的兩部網劇——披著“捉妖”外殼的古裝偶像劇《無心法師》和走喜劇懸疑路線的《暗黑者》,分屬前後兩者。
出演《暗黑者》前,郭京飛特意沒去看小說。白一驄講給他幾段原著故事,郭京飛第一反應是“跟我完全不合適”。在周浩暉筆下,羅飛是一個一本正經、不茍言笑的形象,而郭京飛是個輕松自在的人。
郭京飛喜歡的懸疑故事是英劇《神探夏洛克》《飛天大盜》。“從劇本的含金量來講,我覺得《神探夏洛克》真的沒有《飛天大盜》強。但它有人物,所以《神探夏洛克》在中國的動靜遠比《飛天大盜》大。”郭京飛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
“逗比化”是主創們對《暗黑者》的共識。為了讓羅飛像夏洛克一樣具有識別度,郭京飛自己設計了一套形象:長風衣配老頭鞋,一天到晚喝酸奶,把皺巴巴的紅色塑料袋當錢包使,碰上尷尬的情況就雙眼望天、把嘴歪到耳朵上去。
“作為整個劇組最大的腕,我們充分尊重郭京飛,專門給他開了個群叫‘郭同誌的腦洞群’。”白一驄說。在“腦洞群”里,郭京飛確實想了不少鬼點子,比如在劇末模仿《黑貓警長》,讓演員們拿槍打出四個字:“請看下集”。
網劇的自由度,已經讓郭京飛和白一驄大感“舒服”。“傳統電視劇觀眾年齡結構偏大,興趣也比較固定。比如我們老拿郭京飛皮膚開玩笑這事兒,傳統電視肯定不能接受。”白一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作為捉妖偶像劇,《無心法師》無需像《暗黑者》那樣去挖掘網劇的喜劇潛力,網絡給予這部劇的空間,在於其中的恐怖色彩:貞子似的惡鬼,從棺材里複活的女妖,被砍掉了半個腦袋的法師……
這些尺度大為突破的鏡頭,實際上遠不及原著的血腥設定——女妖嶽綺羅喜歡煮小孩吃,吃完喜歡啃骨頭,在網劇里,這些情節只被弱化為“吸元氣”。
相比傳統電視平臺嚴格而複雜的審批程序,事實上網劇審查已經頗為簡易:基本上,由各網站經過廣電總局培訓的專業人員自行審查即可。
試水網劇的人,一邊盡可能抓住這有限的空間,一邊避免“踩紅線”,《盜墓筆記》變成“護寶筆記”如此,《暗黑者》謝絕血腥暴力也是如此。至於“紅線”在哪,只能憑經驗。白一驄的經驗是:“以地面電視臺播出尺度為準。”

《無心法師》中的恐怖色彩大大突破了尺度:貞子似的惡鬼、從棺材里複活的女妖、被砍掉了半個腦袋的法師……但仍遠不及原著——女妖嶽綺羅喜歡煮小孩吃,吃完喜歡啃骨頭,在網劇里,這些情節被弱化為“吸元氣”。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拍什麽?聽觀眾的
晚間“黃金時段”,在網劇世界並不作數。
《暗黑者》《無心法師》都選擇了在午間時段更新;樂視網從2012年上線自制頻道後,重要項目都在中午更新。
“以前跟播電視劇,都要等當晚電視臺播完後,統一在半夜12點更新,這並不是一個好時機。”樂視網副總裁何鳳雲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自制劇上,中午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時段——視頻網站晚上需要上新的項目特別多,相比之下,中午時段可以拿到最大的資源支持;很多上班族午休也有看劇的習慣。”
播放周期也有差別:傳統電視劇一般每天兩集,每周連播數日,劇情不斷。《暗黑者》的播放周期是每周三集,《無心法師》每周兩集。
這些都是微小的變化。網絡平臺給自制劇帶來的最特別的武器,是互動。
白一驄所謂的“彈幕思維模式”,就是其中一種。
網友們關註的小細節反過來也被劇組參考。“比如,他們會特別註意某個群演的反應,這也提示我們,有時候可以在細節方面加戲。”白一驄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各大視頻網站出品自制劇的好處之一,就是自動擁有獨家資源、版權。但許多出品方,都會主動將劇集上傳到彈幕網站。
韓一涵是唐人影視《無心法師》項目的宣傳總監。在這部被制片人蔡藝儂稱為“三無產品”——無超級IP、無大牌明星、無落地衛視的作品正式開播前,韓一涵宣傳團隊的努力收效甚微。後來《無心法師》能靠著口碑在網劇排行榜上居高不下,彈幕網站巨大的“鑒劇能力”和傳播能量功不可沒。
因為無需像電視劇一樣全集送審,只需經過視頻網站內部審核即可,網劇可以打破拍完再播的模式,實現“邊剪邊播”。這給制作團隊帶來的最大好處是,觀眾們不喜歡的橋段、畫面、處理方式,在後期可以及時糾正。鑒於許多網劇又都有著像《老友記》一樣“拍到第十季”的野心,這樣的反饋和修改甚至可以跨越兩季。
白一驄和他的團隊留心第一季《暗黑者》的點擊率、觀看時長、彈幕和網友評論,發現是“網友們反饋比較好的,往往是社會化案件”。在這些案件里,編劇借用、影射了近幾年的熱點新聞:“豆腐渣工程”,校長猥褻幼童,幼兒園校車事故,郭美美案,明星燒傷……也在故事里嵌入了一些人們樂於關註的“少數派”話題:同性戀,虐戀,cosplay,SD娃娃狂熱愛好者……
在白一驄的觀察中,涉及熱點話題的部分,觀眾反饋總是比原著的“純燒腦”式案件偵破更積極。“畢竟網絡劇不是電影,沒有那麽安靜的觀影體驗。《暗黑者》兩天更新一集,看下一集的時候,上一集的線索觀眾早記不住了。網劇現在也就是一個消遣娛樂。”白一驄分析。
盡管白一驄個人更喜歡那些複雜的案件,但在第二季中,他和團隊還是縮減了整部劇里邏輯推理部分的展現,增加了對人物內心的探討、對犯罪動機的鋪陳。
“你買我的植入我送你中插”
《盜墓筆記》成功營造了兩極:一邊被罵到千瘡百孔,一邊在萬眾矚目下,迎來了網劇史上第一次“擠爆服務器”事件。這可是網友們靠真金白銀擠出來的——手握“大魚”,愛奇藝讓《盜墓筆記》成了第一個真正實現付費觀看的網絡劇集:普通觀眾只能按照更新節奏,一周看一集;付費會員可以一次性看完全集。
全集上線當晚,愛奇藝收到了260萬份會員訂單,1.6億次播放請求。服務器從未見過如此陣仗,隨即崩潰。
即便按照最低折扣計費,每人支付15元月度會員費(原價30元),僅這一項,愛奇藝就可從中獲取至少3900萬收益,覆蓋了制作費的2/3。實際收益還遠不止於此。
在中國互聯網付費史上,這很罕見。《盜墓筆記》的頂級配置讓它做到了這一點:單集制作費超500萬,穩居國產劇第一(盡管被吐槽“5毛特效”);原著小說總銷量遠超千萬冊,是名副其實的“超級IP”(盡管“原著黨無法劇透”);主演李易峰、楊洋、唐嫣,都是時下最紅、微博粉絲過千萬的偶像式明星。
“《盜墓筆記》是不可複制的,因為用戶並非為內容埋單。”作為《盜墓筆記》的編劇,網劇《暗黑者》《執念師》的制作人,白一驄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我們未來做戲,免費讓大家看5集,靠這5集來吸引大家付費,看剩下的25集。能做到這一步,才是網劇付費的真正開始。”
《暗黑者2》原本可以進行這樣的嘗試。這部劇的播出平臺騰訊視頻,也具備了足夠的用戶條件:《盜墓筆記》收費模式成功後,騰訊與兩家播出《華胥引》的上星衛視商量,先於他們在網站上推出“收費提前看結局”的服務,最終有一百多萬人為此埋單;此前半年,騰訊也與HBO合作,推出了美劇付費觀看平臺。
但白一驄和他的團隊並沒有準備好。因為早早定下在8月暑期檔上線,《暗黑者2》制作時間倉促,只能邊剪邊播,不存在“付費看全集”的可能性。
但付費仍有可能,白一驄打算,在臨近劇末時發放“騰訊會員福利”,讓付費會員早於普通觀眾觀看到大結局,揭曉“Darker是誰”這個終極懸念。另外,會員還可觀看兩集普通用戶看不到的“番外篇”:一集純搞笑,另外一集講述警員們的少年故事。
不過無論是《盜墓筆記》,還是《暗黑者》,付費觀看的收入都還只是“小頭”。廣告商的一擲千金,仍然是國產網劇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不用費多少眼力,觀眾就能發現《盜墓筆記》里無處不在的“紅牛”,就算進墓盜寶,出生入死,“護寶少年”也不忘扛兩箱紅牛。《暗黑者》則明顯被共同出品方騰訊承包了:微信、滴滴打車、騰訊新聞,各種子產品輪番上陣。
考慮到觀劇體驗,白一驄並不想在劇里做太多廣告植入。他最想推廣的,是中插廣告和廣告番外定制劇。
相比傳統電視劇,網劇的中插廣告可以更自由、更有趣些。然而並沒有多少客戶願意為“中插廣告”埋單。正如美特斯·邦威一開始並不能接受網絡綜藝節目《奇葩說》為自己定制的廣告詞“時尚時尚最時尚”一樣,許多帶著錢來的客戶並不想要中插。白一驄只好“賤賣”:“你買我的植入,我送你中插。”
“網劇為什麽要分季拍呢?就是要在前面裸奔,告訴你這種方式有多好。有信心之後,我們就可以商量,怎麽為你的品牌量身定做。”白一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暗黑者2》至今依然沒能回本。同樣體量的廣告植入,網劇贊助費用和電視劇贊助費用遠不在一個量級上。更何況,大部分客戶還是願意把錢投在他們更熟悉的傳統電視劇上。
“想在一年里幹掉二三十年的成熟產業鏈是不可能的。”騰訊視頻電視劇中心副總監方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什麽才是網絡專屬的廣告形式?這需要全行業一起來想。”
白一驄渴望的完美狀態是:“付費的用戶多一些,網劇也就不必被其他商業行為綁得太死。願意為內容埋單的時代,會是最有良心的時代。”

《盜墓筆記》一邊被罵到千瘡百孔,一邊迎來了網劇史上第一次“擠爆服務器”事件——這是網友靠真金白銀擠出來的,它是第一個真正實現付費觀看的網絡劇集。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可能我的想法只實現了1/10”
陳不韋原本是一個資深的電視劇集觀察者。2014年,他加入了一家影視公司,開始打磨一部40集的古裝懸疑劇。
關於“2014年是網劇元年”的說法,陳不韋並不認同。搜狐視頻早在2009年就對自制長劇發力,樂視網2012年就制作了《黑道風雲二十年》,並上線了自制劇專屬平臺。在陳不韋看來,4G手機的普及、移動網絡資費的下降、《萬萬沒想到》等小型網劇的預熱、部分人群付費習慣的形成,都是網絡長劇在2015年集中爆發的前提。
一劑重要的催化劑是:廣電總局“一劇兩星”政策的執行。
“電視劇以前能賣給四個電視臺,現在只能賣給兩個電視臺。劇集價格上升,電視臺財力有限,只能搶更好的東西。許多影視公司作品找不到出口,就轉到了網絡上。”陳不韋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
2013年橫掃網絡的現象級網劇《萬萬沒想到》,是“網絡紅人”叫獸易小星和自己的朋友們“玩”出來的。因為成本不高,此後的網絡短劇也都大致如此,鮮有專業影視機構參與。
2015年霸占著屏幕的網絡長劇,背後卻都站著傳統的影視制作公司:《盜墓筆記》的出品方歡瑞世紀制作過《古劍奇譚》《宮》系列;《暗黑者》出品方慈文傳媒也出品過《花千骨》;《無心法師》的出品方唐人影視,更是業內知名的“古裝偶像劇制作專業戶”。
早在《萬萬沒想到》出現之前,唐人影視就接到過不少視頻網站的邀請。但遠低於電視劇的制作成本,讓唐人一直在觀望。
網絡長劇市場熱絡之後,唐人影視總裁蔡藝儂迅速和搜狐視頻達成了合作:搜狐支付《無心法師》制作成本的七成,另外三成,唐人靠海外市場解決。
賺錢並不是《無心法師》的使命。對於蔡藝儂來說,《無心法師》首先是唐人的第一部網劇,它決定著唐人未來可能在互聯網影視版圖上占據的位置。
“在這個行業,我們就叫‘跑馬圈地’。”陳不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要做的古裝懸疑劇,也是“圈地”。
很少有前來圈地的跑馬者,能像《盜墓筆記》一樣賺到錢。大部分願意燒錢的影視公司和視頻網站,看中的也並不是劇集的盈利。“而是未來的IP價值。”陳不韋說。
好的IP能產生多少價值?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為《盜墓筆記》的估值是“200億”——包括電影、周邊和遊戲開發。《花千骨》在湖南衛視播出期間,收視率穩居第一。對電視臺來說,廣告收入入不敷出,但出品方慈文影視光憑“花千骨手遊”,一個月就入賬兩億。
但像大多數影視從業者一樣,陳不韋相信IP的力量;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項目,也讓他看見IP的泡沫。“影視圈熱錢太多,許多東西並沒有好到那個程度,但包裝得像模像樣,就能打動一些投資人。”陳不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投資人)其實是往火坑里扔錢。”
郭京飛對於兩季《暗黑者》的制作,並不完全滿意。
劇中的羅飛有精神分裂的特質,第一季剛開始,“精分”出來的羅飛,造型總要好好捯飭一番,以“非正常”的形象造成喜劇效果。到後半段,“實在是沒有這個時間”,“精分”造型便被簡化處理。更多的遺憾無法彌補,比如部分劇情並不嚴謹、沒時間尋找更合適的景別。
“可能這個戲里我的想法只實現了1/10。”郭京飛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都是因為要趕進度。”
按照騰訊視頻方面的介紹,《暗黑者》的制作進度,基本上遵循了傳統電視劇的拍攝進度。在陳不韋看來,“趕工”和“不用心”,正是國產劇和英美劇的差距核心。
在中國,電視劇大多日播,且必須在全部拍完、剪完後,全集送審。相比邊拍邊剪、邊剪邊播的英美劇,制作、播放周期相當於拖長了兩三倍。投資方希望資金盡快回籠,大牌演員用一天就要耗一天的錢,於是常常會壓縮制作周期。就算平臺換成了更為自由的網絡,“趕著拍”的舊習慣一點也沒變。
對於白一驄而言,更糟糕的是:一邊,網劇審查細則遲早要出臺;另一邊,一大波高價演員正向網劇襲來。“我只希望它們不要那麽快到來。”白一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彈幕·IP·付費 電視劇做不到的,網劇可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517

騰訊副總裁孫忠懷從一大票“IP”里挑中《暗黑者》,理由是:“涉案劇這些年一直不能進黃金檔,屬於稀缺品,正好可以拿到網絡做。”電視劇“稀缺”,正是網劇素材挑選的第一準則。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在中國,電視劇大多日播,且必須在全部拍完、剪完後,全集送審。相比邊拍邊剪、邊剪邊播的英美劇,制作、播放周期相當於拖長了兩三倍。
投資方希望資金盡快回籠,大牌演員用一天就要耗一天的錢,於是常常壓縮制作周期。
就算平臺換成了更為自由的網絡,“趕著拍”的舊習慣一點也沒變。
南派三叔放下手中書稿,露出故作高冷的胖臉。
“我看過你們第一季。”坐在土豪範兒的沙發里,這位“搖錢樹作家”語氣淡然地說。對面,郭京飛飾演的警校教授羅飛楞了一下:“那,我的皮膚比第一季好點兒了嗎?”
這不是片場的閑話家常,是網劇《暗黑者2》中的對白。劇組借此和老觀眾們開了一個玩笑:第一季里,由於預算和趕工,郭京飛時常裸妝、紅眼圈出鏡,臉上的“坑”總是清晰可見。
類似的玩笑也被用在劇中角色尹劍身上。警員尹劍在第二季中有句口頭禪:“我已經不是第一季的我了”——這話沒錯,因為劇組換了一個演員。
讓戲中人說戲外話,《暗黑者》制片人白一驄將這種方式稱為“網劇制作的彈幕思維模式”:“拍的時候就設想一些切口,能讓網友們來互動、吐槽。”
自2015年8月3日在騰訊上線後不出一周,《暗黑者2》點擊迅速過億。但此前一個月,白一驄被網友和媒體大力“通緝”,卻是因為另一部劇。
2015年7月,“影視界第一IP”、投資6000萬的《盜墓筆記》披著萬道金光在愛奇藝隆重出場,結果“先導片”播出後,迅速被網友們“玩壞”:每集500萬的制作被吐槽為“5毛錢特效”;劇情跑偏嚴重,原著黨紛紛表示“無法劇透”;為規避審查而設計的臺詞“把牛頭上交給國家”,被網友恨恨地引用為“把編劇上交給國家”。就連南派三叔自己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受不了:“都把我看傻了。”
那個要被大夥兒上交給國家的編劇,就是白一驄。事實上,他看到“先導集”的反應和原著作者南派三叔一樣:“完全看傻了。”也就是在這出“烏龍”之後,南派三叔前來客串了《暗黑者2》。
2014年,《暗黑者》第一季點擊破5億,讓許多人看到了網劇在《萬萬沒想到》模式之外的可能,這一年被稱為“網劇元年”。2015年,《盜墓筆記》豪砸6000萬,網劇一舉進入“高富帥”時代,觀察者稱之為“超級網劇元年”。
2015年夏天,網絡長劇傾巢而出。唐人影視制作、搜狐視頻播出的捉妖劇《無心法師》7月上線後,每逢更新日就盤踞在網劇點擊榜首。愛奇藝出品《校花的貼身高手》也是三甲常客。
而就在三個月前,2015年5月15日,網劇《心理罪》被要求停更重剪,原因包括:不能有血腥場景,“警察不能罵臟話”,“審問時不能用暴力”……
紅線在哪?自己琢磨
剛進《暗黑者》劇組的時候,郭京飛身邊的朋友都勸他:“別搞網劇,太low。”
白一驄原本只想找郭京飛到《暗黑者》客串——就算制作費上了檔次,網絡劇要請成熟的影視劇演員,也給不到市場價。因為拍《約會專家》時和白一驄有過不錯的合作,郭京飛自降片酬接了男主,又親手包攬下搭班子的活兒,成了《暗黑者》的監制。
演員們都是郭京飛從自己所屬的經紀公司拉來的,全部低於市場價出演。最終選定的導演周琳皓,是郭京飛推薦的,他此前未執導過劇情長片,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郭京飛主演的喜劇《龍門鏢局》里的插片廣告。
親手打造的團隊“誌同道合”,“暗黑者”的題材也讓郭京飛興奮:“整個設定在電視上就不可能出現。”
《暗黑者》改編自周浩暉的懸疑小說《死亡通知單》。高智商罪犯Darker以“暗黑執法者”自居,專挑逃過了法律制裁的犯罪分子下手。“警校怪教授”羅飛和他各懷絕技的專案組同事,在第一季里和Darker鬥智鬥勇四十六集,也未能將其繩之以法。倒是每當Darker懲奸除惡大快人心時,羅飛都要反複說服觀眾和同誌:“法律是唯一的準則,任何逾越法律的人都只能是罪犯。”
騰訊副總裁孫忠懷從白一驄提供的一大票“IP”里挑中《暗黑者》時,理由是:“涉案劇這些年一直不能進黃金檔,屬於稀缺品,正好可以拿到網絡做。”電視劇“稀缺”,正是網劇素材挑選的第一準則。
樂視網早在2012年就推出過改編自孔二狗小說的大型網絡劇《黑道風雲二十年》。負責自制劇的樂視網副總裁何鳳雲,將時下稀缺又受歡迎的網劇總結為兩類:“一類改編自網絡小說,大多是仙俠、穿越類題材,能吸引大量網絡原住民,也比較大眾化;另一類是美劇、英劇範兒的,多是懸疑推理、科幻類作品,面對的是比較固定的受眾群。”
2015年暑期口碑尚可的兩部網劇——披著“捉妖”外殼的古裝偶像劇《無心法師》和走喜劇懸疑路線的《暗黑者》,分屬前後兩者。
出演《暗黑者》前,郭京飛特意沒去看小說。白一驄講給他幾段原著故事,郭京飛第一反應是“跟我完全不合適”。在周浩暉筆下,羅飛是一個一本正經、不茍言笑的形象,而郭京飛是個輕松自在的人。
郭京飛喜歡的懸疑故事是英劇《神探夏洛克》《飛天大盜》。“從劇本的含金量來講,我覺得《神探夏洛克》真的沒有《飛天大盜》強。但它有人物,所以《神探夏洛克》在中國的動靜遠比《飛天大盜》大。”郭京飛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
“逗比化”是主創們對《暗黑者》的共識。為了讓羅飛像夏洛克一樣具有識別度,郭京飛自己設計了一套形象:長風衣配老頭鞋,一天到晚喝酸奶,把皺巴巴的紅色塑料袋當錢包使,碰上尷尬的情況就雙眼望天、把嘴歪到耳朵上去。
“作為整個劇組最大的腕,我們充分尊重郭京飛,專門給他開了個群叫‘郭同誌的腦洞群’。”白一驄說。在“腦洞群”里,郭京飛確實想了不少鬼點子,比如在劇末模仿《黑貓警長》,讓演員們拿槍打出四個字:“請看下集”。
網劇的自由度,已經讓郭京飛和白一驄大感“舒服”。“傳統電視劇觀眾年齡結構偏大,興趣也比較固定。比如我們老拿郭京飛皮膚開玩笑這事兒,傳統電視肯定不能接受。”白一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作為捉妖偶像劇,《無心法師》無需像《暗黑者》那樣去挖掘網劇的喜劇潛力,網絡給予這部劇的空間,在於其中的恐怖色彩:貞子似的惡鬼,從棺材里複活的女妖,被砍掉了半個腦袋的法師……
這些尺度大為突破的鏡頭,實際上遠不及原著的血腥設定——女妖嶽綺羅喜歡煮小孩吃,吃完喜歡啃骨頭,在網劇里,這些情節只被弱化為“吸元氣”。
相比傳統電視平臺嚴格而複雜的審批程序,事實上網劇審查已經頗為簡易:基本上,由各網站經過廣電總局培訓的專業人員自行審查即可。
試水網劇的人,一邊盡可能抓住這有限的空間,一邊避免“踩紅線”,《盜墓筆記》變成“護寶筆記”如此,《暗黑者》謝絕血腥暴力也是如此。至於“紅線”在哪,只能憑經驗。白一驄的經驗是:“以地面電視臺播出尺度為準。”

《無心法師》中的恐怖色彩大大突破了尺度:貞子似的惡鬼、從棺材里複活的女妖、被砍掉了半個腦袋的法師……但仍遠不及原著——女妖嶽綺羅喜歡煮小孩吃,吃完喜歡啃骨頭,在網劇里,這些情節被弱化為“吸元氣”。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拍什麽?聽觀眾的
晚間“黃金時段”,在網劇世界並不作數。
《暗黑者》《無心法師》都選擇了在午間時段更新;樂視網從2012年上線自制頻道後,重要項目都在中午更新。
“以前跟播電視劇,都要等當晚電視臺播完後,統一在半夜12點更新,這並不是一個好時機。”樂視網副總裁何鳳雲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自制劇上,中午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時段——視頻網站晚上需要上新的項目特別多,相比之下,中午時段可以拿到最大的資源支持;很多上班族午休也有看劇的習慣。”
播放周期也有差別:傳統電視劇一般每天兩集,每周連播數日,劇情不斷。《暗黑者》的播放周期是每周三集,《無心法師》每周兩集。
這些都是微小的變化。網絡平臺給自制劇帶來的最特別的武器,是互動。
白一驄所謂的“彈幕思維模式”,就是其中一種。
網友們關註的小細節反過來也被劇組參考。“比如,他們會特別註意某個群演的反應,這也提示我們,有時候可以在細節方面加戲。”白一驄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各大視頻網站出品自制劇的好處之一,就是自動擁有獨家資源、版權。但許多出品方,都會主動將劇集上傳到彈幕網站。
韓一涵是唐人影視《無心法師》項目的宣傳總監。在這部被制片人蔡藝儂稱為“三無產品”——無超級IP、無大牌明星、無落地衛視的作品正式開播前,韓一涵宣傳團隊的努力收效甚微。後來《無心法師》能靠著口碑在網劇排行榜上居高不下,彈幕網站巨大的“鑒劇能力”和傳播能量功不可沒。
因為無需像電視劇一樣全集送審,只需經過視頻網站內部審核即可,網劇可以打破拍完再播的模式,實現“邊剪邊播”。這給制作團隊帶來的最大好處是,觀眾們不喜歡的橋段、畫面、處理方式,在後期可以及時糾正。鑒於許多網劇又都有著像《老友記》一樣“拍到第十季”的野心,這樣的反饋和修改甚至可以跨越兩季。
白一驄和他的團隊留心第一季《暗黑者》的點擊率、觀看時長、彈幕和網友評論,發現是“網友們反饋比較好的,往往是社會化案件”。在這些案件里,編劇借用、影射了近幾年的熱點新聞:“豆腐渣工程”,校長猥褻幼童,幼兒園校車事故,郭美美案,明星燒傷……也在故事里嵌入了一些人們樂於關註的“少數派”話題:同性戀,虐戀,cosplay,SD娃娃狂熱愛好者……
在白一驄的觀察中,涉及熱點話題的部分,觀眾反饋總是比原著的“純燒腦”式案件偵破更積極。“畢竟網絡劇不是電影,沒有那麽安靜的觀影體驗。《暗黑者》兩天更新一集,看下一集的時候,上一集的線索觀眾早記不住了。網劇現在也就是一個消遣娛樂。”白一驄分析。
盡管白一驄個人更喜歡那些複雜的案件,但在第二季中,他和團隊還是縮減了整部劇里邏輯推理部分的展現,增加了對人物內心的探討、對犯罪動機的鋪陳。
“你買我的植入我送你中插”
《盜墓筆記》成功營造了兩極:一邊被罵到千瘡百孔,一邊在萬眾矚目下,迎來了網劇史上第一次“擠爆服務器”事件。這可是網友們靠真金白銀擠出來的——手握“大魚”,愛奇藝讓《盜墓筆記》成了第一個真正實現付費觀看的網絡劇集:普通觀眾只能按照更新節奏,一周看一集;付費會員可以一次性看完全集。
全集上線當晚,愛奇藝收到了260萬份會員訂單,1.6億次播放請求。服務器從未見過如此陣仗,隨即崩潰。
即便按照最低折扣計費,每人支付15元月度會員費(原價30元),僅這一項,愛奇藝就可從中獲取至少3900萬收益,覆蓋了制作費的2/3。實際收益還遠不止於此。
在中國互聯網付費史上,這很罕見。《盜墓筆記》的頂級配置讓它做到了這一點:單集制作費超500萬,穩居國產劇第一(盡管被吐槽“5毛特效”);原著小說總銷量遠超千萬冊,是名副其實的“超級IP”(盡管“原著黨無法劇透”);主演李易峰、楊洋、唐嫣,都是時下最紅、微博粉絲過千萬的偶像式明星。
“《盜墓筆記》是不可複制的,因為用戶並非為內容埋單。”作為《盜墓筆記》的編劇,網劇《暗黑者》《執念師》的制作人,白一驄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我們未來做戲,免費讓大家看5集,靠這5集來吸引大家付費,看剩下的25集。能做到這一步,才是網劇付費的真正開始。”
《暗黑者2》原本可以進行這樣的嘗試。這部劇的播出平臺騰訊視頻,也具備了足夠的用戶條件:《盜墓筆記》收費模式成功後,騰訊與兩家播出《華胥引》的上星衛視商量,先於他們在網站上推出“收費提前看結局”的服務,最終有一百多萬人為此埋單;此前半年,騰訊也與HBO合作,推出了美劇付費觀看平臺。
但白一驄和他的團隊並沒有準備好。因為早早定下在8月暑期檔上線,《暗黑者2》制作時間倉促,只能邊剪邊播,不存在“付費看全集”的可能性。
但付費仍有可能,白一驄打算,在臨近劇末時發放“騰訊會員福利”,讓付費會員早於普通觀眾觀看到大結局,揭曉“Darker是誰”這個終極懸念。另外,會員還可觀看兩集普通用戶看不到的“番外篇”:一集純搞笑,另外一集講述警員們的少年故事。
不過無論是《盜墓筆記》,還是《暗黑者》,付費觀看的收入都還只是“小頭”。廣告商的一擲千金,仍然是國產網劇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不用費多少眼力,觀眾就能發現《盜墓筆記》里無處不在的“紅牛”,就算進墓盜寶,出生入死,“護寶少年”也不忘扛兩箱紅牛。《暗黑者》則明顯被共同出品方騰訊承包了:微信、滴滴打車、騰訊新聞,各種子產品輪番上陣。
考慮到觀劇體驗,白一驄並不想在劇里做太多廣告植入。他最想推廣的,是中插廣告和廣告番外定制劇。
相比傳統電視劇,網劇的中插廣告可以更自由、更有趣些。然而並沒有多少客戶願意為“中插廣告”埋單。正如美特斯·邦威一開始並不能接受網絡綜藝節目《奇葩說》為自己定制的廣告詞“時尚時尚最時尚”一樣,許多帶著錢來的客戶並不想要中插。白一驄只好“賤賣”:“你買我的植入,我送你中插。”
“網劇為什麽要分季拍呢?就是要在前面裸奔,告訴你這種方式有多好。有信心之後,我們就可以商量,怎麽為你的品牌量身定做。”白一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暗黑者2》至今依然沒能回本。同樣體量的廣告植入,網劇贊助費用和電視劇贊助費用遠不在一個量級上。更何況,大部分客戶還是願意把錢投在他們更熟悉的傳統電視劇上。
“想在一年里幹掉二三十年的成熟產業鏈是不可能的。”騰訊視頻電視劇中心副總監方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什麽才是網絡專屬的廣告形式?這需要全行業一起來想。”
白一驄渴望的完美狀態是:“付費的用戶多一些,網劇也就不必被其他商業行為綁得太死。願意為內容埋單的時代,會是最有良心的時代。”

《盜墓筆記》一邊被罵到千瘡百孔,一邊迎來了網劇史上第一次“擠爆服務器”事件——這是網友靠真金白銀擠出來的,它是第一個真正實現付費觀看的網絡劇集。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可能我的想法只實現了1/10”
陳不韋原本是一個資深的電視劇集觀察者。2014年,他加入了一家影視公司,開始打磨一部40集的古裝懸疑劇。
關於“2014年是網劇元年”的說法,陳不韋並不認同。搜狐視頻早在2009年就對自制長劇發力,樂視網2012年就制作了《黑道風雲二十年》,並上線了自制劇專屬平臺。在陳不韋看來,4G手機的普及、移動網絡資費的下降、《萬萬沒想到》等小型網劇的預熱、部分人群付費習慣的形成,都是網絡長劇在2015年集中爆發的前提。
一劑重要的催化劑是:廣電總局“一劇兩星”政策的執行。
“電視劇以前能賣給四個電視臺,現在只能賣給兩個電視臺。劇集價格上升,電視臺財力有限,只能搶更好的東西。許多影視公司作品找不到出口,就轉到了網絡上。”陳不韋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
2013年橫掃網絡的現象級網劇《萬萬沒想到》,是“網絡紅人”叫獸易小星和自己的朋友們“玩”出來的。因為成本不高,此後的網絡短劇也都大致如此,鮮有專業影視機構參與。
2015年霸占著屏幕的網絡長劇,背後卻都站著傳統的影視制作公司:《盜墓筆記》的出品方歡瑞世紀制作過《古劍奇譚》《宮》系列;《暗黑者》出品方慈文傳媒也出品過《花千骨》;《無心法師》的出品方唐人影視,更是業內知名的“古裝偶像劇制作專業戶”。
早在《萬萬沒想到》出現之前,唐人影視就接到過不少視頻網站的邀請。但遠低於電視劇的制作成本,讓唐人一直在觀望。
網絡長劇市場熱絡之後,唐人影視總裁蔡藝儂迅速和搜狐視頻達成了合作:搜狐支付《無心法師》制作成本的七成,另外三成,唐人靠海外市場解決。
賺錢並不是《無心法師》的使命。對於蔡藝儂來說,《無心法師》首先是唐人的第一部網劇,它決定著唐人未來可能在互聯網影視版圖上占據的位置。
“在這個行業,我們就叫‘跑馬圈地’。”陳不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要做的古裝懸疑劇,也是“圈地”。
很少有前來圈地的跑馬者,能像《盜墓筆記》一樣賺到錢。大部分願意燒錢的影視公司和視頻網站,看中的也並不是劇集的盈利。“而是未來的IP價值。”陳不韋說。
好的IP能產生多少價值?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為《盜墓筆記》的估值是“200億”——包括電影、周邊和遊戲開發。《花千骨》在湖南衛視播出期間,收視率穩居第一。對電視臺來說,廣告收入入不敷出,但出品方慈文影視光憑“花千骨手遊”,一個月就入賬兩億。
但像大多數影視從業者一樣,陳不韋相信IP的力量;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項目,也讓他看見IP的泡沫。“影視圈熱錢太多,許多東西並沒有好到那個程度,但包裝得像模像樣,就能打動一些投資人。”陳不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投資人)其實是往火坑里扔錢。”
郭京飛對於兩季《暗黑者》的制作,並不完全滿意。
劇中的羅飛有精神分裂的特質,第一季剛開始,“精分”出來的羅飛,造型總要好好捯飭一番,以“非正常”的形象造成喜劇效果。到後半段,“實在是沒有這個時間”,“精分”造型便被簡化處理。更多的遺憾無法彌補,比如部分劇情並不嚴謹、沒時間尋找更合適的景別。
“可能這個戲里我的想法只實現了1/10。”郭京飛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都是因為要趕進度。”
按照騰訊視頻方面的介紹,《暗黑者》的制作進度,基本上遵循了傳統電視劇的拍攝進度。在陳不韋看來,“趕工”和“不用心”,正是國產劇和英美劇的差距核心。
在中國,電視劇大多日播,且必須在全部拍完、剪完後,全集送審。相比邊拍邊剪、邊剪邊播的英美劇,制作、播放周期相當於拖長了兩三倍。投資方希望資金盡快回籠,大牌演員用一天就要耗一天的錢,於是常常會壓縮制作周期。就算平臺換成了更為自由的網絡,“趕著拍”的舊習慣一點也沒變。
對於白一驄而言,更糟糕的是:一邊,網劇審查細則遲早要出臺;另一邊,一大波高價演員正向網劇襲來。“我只希望它們不要那麽快到來。”白一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你也愛用彈幕刷劇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787

被網友戲稱“天雷滾滾”的《太子妃升職記》槽點滿滿,與彈幕這種新型的交互形式相配合,不得不說還真是絕配。 (資料圖/圖)
年底爆紅的網絡神劇《太子妃升職記》,便是彈幕的受益者。被網友戲稱“天雷滾滾”的《太子妃升職記》槽點滿滿,與彈幕這種新型的交互形式相配合,不得不說還真是絕配。不少網友打出“我是來看彈幕的”“二刷玩彈幕”之類的彈幕條。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彈幕文化是如何興起的。
彈幕是什麽?如果你還不知道,那可要小心被時代潮流所拋棄了。簡單來說,視頻上方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就是彈幕。網友們在刷劇的同時,用彈幕邊看邊吐槽,就好像還原了小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看電視邊點評的場景。
其實,彈幕源於日本,來自二次元(指ACG次文化中對動漫、遊戲等作品中虛構世界的一種稱呼用語,與“三次元”,即現實世界相對),而如今正在大步向前地朝著主流文化進發。2015年,越來越多的網劇,牽手彈幕,以望穿秋水之勢企盼網友前來圍觀吐槽。
年底爆紅的網絡神劇《太子妃升職記》,便是彈幕的受益者。被網友戲稱“天雷滾滾”的《太子妃升職記》槽點滿滿,與彈幕這種新型的交互形式相配合,不得不說還真是絕配。不少網友打出“我是來看彈幕的”“二刷玩彈幕”之類的彈幕條。
在創作時,該劇組便埋下了兩三百個槽點,有節奏地跑出去,最終走紅的二十多個槽點,並沒有超出劇組的預設。一位創作人員透露,為了找到合適的包袱,他去專業的彈幕網站蹲了半個月,刷遍了網站的熱門劇,看彈幕在講什麽,以便摸清年輕人的觀劇心理。
從小眾文化到“入侵”主流
借彈幕爆紅的網劇,遠不止《太子妃升職記》一部。同在此列的還有《古劍奇譚》、《白衣校花》、《拐個皇帝回現代》等一系列表現優良的劇作中。仙俠劇《古劍奇譚》在專業彈幕網站嗶哩嗶哩(Bilibili,簡稱為“B站”)播出時,彈幕數達18萬條,這相當於每秒鐘有75條彈幕發布,彈幕幾乎掩蓋了整個視頻畫面,普通電腦甚至會因為彈幕過於密集而死機。
據統計,目前,青年人是彈幕的主要使用者,87%的彈幕用戶在30歲以下,其中73%為24歲以下。“宅男”占比63%,是中國主要的彈幕用戶。
事實上,彈幕最早就是在禦宅族盛行的日本興起的。其中日本NIWANGO公司旗下的NICONICO動畫網站是彈幕網站的鼻祖。2006年12月上線之初,該網站允許用戶在視頻畫面上留言。使用者可自由指定字幕出現的時間、在影片上的位置、字體的大小和顏色等。留言可以從影片的右方移動到左方,也可以固定在某個位置一段時間。這種字幕後來被命名為“彈幕”。
在NICONICO創始人西村博之眼中,即便視頻很無聊,觀眾實時分享,會讓他們覺得有種在“在一起”和互相取悅對方的興奮。因為觀看視頻的多數是“宅男宅女”,他們渴望與人交流,彈幕讓他們產生了不是一個人的錯覺,有學者將之稱為“虛擬的部落式觀影氛圍”。所以,在一條一條滾動的彈幕中,他們刷的是存在感和寂寞。
近些年,彈幕視頻網站在中國漸入熱潮。國內依舊存活的且最早的彈幕視頻網站是於2007年上線的AcFun(簡稱為“A站”)。2009年,B站成立,現已成長為國內彈幕網站中的領軍者。除了這兩家,被稱為“C站”的吐槽網、“D站”的嘀哩哩等彈幕視頻網站陸續上線。
彈幕視頻網站起初以二次元內容為主體,是動漫遊戲愛好者的聚居地。隨著彈幕被更為廣泛的人群接受,彈幕視頻網站的觸角漸漸伸向三次元。NICONICO 的發展可稱之為繁茂。2012年,時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與安倍晉三進行黨首辯論,便是在該網站上直播,140多萬網友紛紛用彈幕圍觀、發言。在日本,NICONICO儼然已成主流視頻平臺,明星藝人和政界人物越來越重視與其的合作關系。
彈幕視頻網站發展為龐大的帝國,這一盛況在中國還不可想象。但在中國,彈幕雖不如在日本那般火熱,卻也在不斷進擊中。越來越多的電影、電視、遊戲直播、電子書閱讀、體育比賽等,開始嘗試與彈幕結合,彈幕也正從小眾文化進入主流文化視野。
2014年8月,《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和《小時代3》成為首批放映彈幕專場的電影。同一時期,舞臺劇《瘋狂電視臺2選秀風雲》也嘗試彈幕,利用彈幕與觀眾互動,戲中的演員甚至會依照彈幕的提示做出反應。當劇里模擬“非你莫屬”招聘真人秀情節出現時,有觀眾就打出“南翔技校來招人啦”的彈幕,主持人馬上就問演員:“南翔技校來招你,你願意去嗎?”這種實時回應、交流,讓劇場變成了一個大party,場上場下都在演、都在笑。
對於那些需要互動的劇作,彈幕成了新潮且貼切的選擇。在彈幕的環境里,觀眾能夠堂堂正正地吐槽、解構、戲謔、調笑,觀眾不再以仰望的姿態來看待一部電影、或是話劇,以往像是在對待藝術品的心情也不複存在。觀眾與劇創人員之間,因而也變得更加平視。

專業彈幕視頻網站嗶哩嗶哩(Bilibili,簡稱為“B站”)。 (小塵4x/圖)
躋身主流之難
但更多人在首次接觸彈幕時,往往很不習慣。因為在觀看彈幕視頻時,一邊要看原視頻畫面,一邊還要應付密密麻麻的文字,這不符合觀眾多年來形成的“只需看原畫”的觀影模式。
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曾提到他第一次上B站看彈幕的經歷:“面對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鋪天蓋地的文字,我的第一反應是,這里面的視頻怎麽看呢?……堅持看半小時後,我開始有點頓悟的感覺,畫面看得下去了,會發現眼中的畫面和評論是可以分離的,你想看畫面就看畫面,想看評論就看評論。”
對學習設計出身的黎萬強來講,看彈幕,是自己了解亞文化的方式。而關註亞文化,一方面是真切知道年輕用戶的喜好,另一方面也是對未來主流文化的前瞻探知。
彈幕內容市場發展近十年,從最初的無人問津到資本關註,從小眾文化到影響主流文化,發展的想象空間巨大。但在想象與現實之間,仍有一大堆優化工作要做,比如如何規避不文明彈幕、如何生產高質量彈幕、發彈幕時應遵守哪些原則和禮儀等諸多問題。
據騰訊企鵝智庫分析,彈幕視頻的核心用戶依舊是ACG(Animation、Comic、Game的縮寫,是動畫、漫畫、遊戲的總稱)愛好者,主體內容則是二次元文化。彈幕和基於彈幕的打碼、空耳、高能預警都只是衍生而來的次文化中的一種。脫離二次元文化圈,彈幕將變得不倫不類。
六間房、56等視頻門戶在幾年前都曾嘗試過彈幕視頻,但因為用戶群體過於複雜,以致彈幕內容混亂不堪,最終都無疾而終。土豆在2012年推出的“豆泡”是視頻門戶在彈幕視頻上為數不多的成功嘗試,但即便如此,豆泡的內容依舊以ACG為主,其它題材的視頻非常有限。
彈幕興起,其背後有互聯網時代無處躲藏的寂寞,有樂於解構、反叛的表達精神,也有同氣相求的社群效應。如何跨越二次元藩籬,是彈幕前行面臨的問題,它的解決需要更多創造性的努力。但無疑的是,彈幕的誕生,使看視頻更富樂趣,用戶不必像以往那樣等到曲終人散,才能在評論區里發表感想。而另一方面,集聚了大量意見的彈幕,也的確成了視頻制作方了解觀眾的一種新渠道。
2016,你會彈幕嗎?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ios版本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彈幕收費,這事兒科學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31/154125.shtml
導讀 : 愛奇藝、優酷等傳統視頻網站先後推出了彈幕功能,但對大眾用戶來說,它們的彈幕是多余的。
三次元的彈幕,味兒都變了!
1月27日,ACGx寫過一篇《<萬萬沒想到>進入B站,二次元用戶為了5元點播費撕了起來》,登陸B站2天,截至27號該片的點播量是60萬,又過了2天,截至29號該片的點播量達到了110萬。《萬萬沒想到》在B站的點播量還在逐漸上升中,5塊錢看一部電影,似乎未能阻止二次元用戶。
5塊錢在網上看一部電影,虧不虧?
在傳統視頻網站如愛奇藝,一張VIP會員卡的價格是19.8元,每個月大概有20部上下的新電影更新,折算下來看一部電影只需要1塊錢。而在B站,除了《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已免費)外,《萬萬沒想到》是第二部收費電影。
在上一篇文章中,ACGx采訪過B站用戶,部分表示電影質量略差,不願意付這5塊錢。然而5天時間100萬的點播量,說明最終B站用戶還是為這部電影買了單。100萬的點播量,在普通視頻網站來看,微乎其微,然而在B站上,卻是相當高的了,要知道B站近期較火的視頻也不過幾十萬的點播量。
那麽對這110萬的B站用戶來說,5塊錢值不值呢?肯定是值的,因為可以看到這部槽點滿滿的電影的彈幕。
彈幕讓無時空距離的社交變得容易
彈幕這種來自日本、建立在吐槽文化基礎上的二次元觀影方式,最大的作用是實現了無時空距離的社交。
這里提到的社交群體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上傳視頻的UP主們,也包括發送彈幕的觀看者,還包括觀看彈幕的觀看者,三者都從彈幕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參與感。
簡單來說,彈幕就是一種“集群眾之力”,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獲得良好交流需求的方式。
對二次元用戶來說,彈幕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社交需求和自我認同需求。
沒有彈幕就沒有今天的AB站
在國內,提到ACG,首先想到的是ACFun和bilibili這兩家網站,盡管這幾年來做彈幕的專業網站也有不少,然而最終還是AB站靠動漫和彈幕聚集起幾千萬二次元用戶,通過這些用戶將彈幕文化在國內發揚光大。在中國開花的彈幕文化,又實實在在地滿足了亞文化群體的小眾需求。對於二次元用戶下載並保存B站彈幕,重新加載在電腦里的電影中進行觀看這種奇怪的行為,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了。
所以,當B站把《萬萬沒想到》大電影設定為5塊錢看一次的時候,仍舊有上百萬B站網民掏錢,並不為看電影,只為看其他網友創造的滿滿吐槽。
盡管AB兩站的彈幕特色並不相同——這由AB站的主流用戶決定,A站“喪失”當道,而B站是90後為主,不同的年齡層次體現出了兩個網站差異化的彈幕文化,不過兩家ACG網站都是二次元文化在國內推廣的堅實基地。
大眾化的彈幕都失敗了
大眾看來,彈幕這種視頻評論方式本質上是和看片時刷朋友圈、刷微博差不多,然而視頻和微博、微信彼此之間是分割開的,評論和視頻本身難以產生融入感。
而彈幕這種二次創作來源於視頻,出現在視頻,當彈幕跳出來的那一剎那,屏幕前的二次元用戶立刻就能強烈感受到自己融入了一堆誌趣相投的觀眾中,而原本槽點滿滿的雷片也因為歡樂的彈幕讓你看得興致勃勃。
所以,愛奇藝、優酷、土豆等傳統視頻網站先後推出了彈幕功能,甚至於QQ音樂上也出現了彈幕功能,然而彈幕這種基於特定用戶(二次元用戶)形成的再創作,在以大眾網民為主的傳統視頻網站中實現得並不好,太多無意義的信息,使得彈幕不具備彈幕的價值,反而成了幹擾信息,影響觀眾的觀影體驗,對大眾用戶來說傳統視頻網站彈幕甚至是多余的。
QQ音樂都有彈幕了
甚至於,在去年有電影將彈幕引入點映中,只是讓在視聽享受場所的觀眾不時低頭發彈幕影響看片心情,這種做法是宣傳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彈幕終究只是一種植根於二次元的文化
在2007年A站創建的時候,他們的用戶是80後,而今,這些80後已經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也擁有成熟的消費能力。B站75%的用戶是90後,也在逐漸踏入社會。最近兩年動漫產業的商業價值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關註,AB站成為資本追捧的對象——A站獲得了合一集團以及軟銀中國總共1億1千萬美元融資,而B站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均獲得過IDG、掌趣、騰訊的融資。
手握幾千萬用戶的AB站,應該如何實現商業化,這是擺在兩個網站決策層面前的問題。而彈幕這種由網友創造的二次元文化,是否能成為AB站商業化道路上的一個助推手呢?
1月25日,B站在全國數個城市的公交、地鐵、高鐵上進行的線下推廣活動,期望獲得更多的關註。然而不少B站用戶並不希望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這種推廣活動,對他們來說,三次元用戶進入二次元世界將會是一場災難。
三次元用戶不斷湧入帶來的改變是明顯的,特別是對以建設彈幕為特色社區的B站來說,從註冊需要註冊碼變為任意註冊,不少B站的老用戶表示彈幕的質量已經大不如前了。
對二次元用戶來說,二次元就是二次元,三次元就是三次元,二次元的文化,包括彈幕,也只是二次元用戶的。AB站要商業化,逐漸突破次元壁是必然的,但是這種由非二次元用戶帶來的次元壁破裂是他們無法接受的。所以,由用戶創造的彈幕,如果受到外來入侵,最終結果,只是彈幕文化崩壞。
在二次元網站商業化的過程中,如何盡可能保護彈幕這種二次元獨有的文化不變味,是一個比商業化更困難的問題。畢竟,沒有彈幕,就沒有用戶,沒有用戶,又何來AB站?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ACGx,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轉載請註明原出處。
國家網信辦:加強對網絡直播、彈幕等的安全評估
8月1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京召開專題座談會,就網站履行網上信息管理主體責任提出了八項要求。
八項要求明確,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網站要建立總編輯負責制,總編輯要對新聞信息內容的導向和創作生產傳播活動負總責,完善總編輯及核心內容管理人員任職、管理、考核與退出機制;發布信息應當導向正確、事實準確、來源規範、合法合規;提升信息內容安全技術保障能力,建設新聞發稿審核系統,加強對網絡直播、彈幕等新產品、新應用、新功能上線的安全評估。此外,網站還應嚴格落實7×24小時值班制度、建立健全跟帖評論管理制度、完善用戶註冊管理制度、強化內容管理隊伍建設、做好舉報受理工作等。
據了解,國家網信辦近期對8家主要商業網站和客戶端進行了專項檢查。檢查發現,這些網站在管理制度規範建設、信息安全崗位人員配備、技術力量投入等 方面做了大量基礎工作,但總體上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具有共性的突出問題包括:總編輯負責制流於形式,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配套的獎懲問責機制;信 息內容安全保障漏洞較多,稿源管理不規範;賬號管理機制不健全,註冊信息審核不嚴格;對舉報受理工作不夠重視等。針對這些問題,在充分聽取有關方面意見的 基礎上,國家網信辦提出了網站履行主體責任的八項要求。
國家網信辦副主任任賢良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網 上信息管理,網站應負主體責任,政府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監管。各網站要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國網信辦主任座談會提出的“重基本規範、重 基礎管理,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強化網站主體責任”要求,增強落實主體責任的思想自覺。主管部門和互聯網企業要建立密切協作協調的關系,走出一條齊抓共管、 良性互動的新路。
來自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主要商業網站、行業協會的60多名代表和部分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交流。與會人士認為,網 站作為信息制作、發布、傳播的主體,如果缺乏責任心和約束力,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一味“抓眼球”“搏出位”,必然導致網絡傳播失序、生態惡化、亂象叢生, 甚至危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強化網站主體責任,對於建設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促進互聯網健康持續發展,極為重要、勢在必行。
人民網、搜狐網、百度、天涯社區、今日頭條、新浪微博、騰訊微信等網站負責人表示,將堅決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明確“九不準”要求,堅守“七條底線”,打 擊網絡亂象,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以“重基本規範、重基礎管理,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強化網站主體責任”為遵循,全面加強網站基礎建設和管理,不斷提升 網站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水平,促進網站健康持續發展。
最嚴網絡直播新規明起實施:主播不能“任性” 彈幕要文明
據中新社報道,國家網信辦11月4日發布了《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12月1日起實施,對直播平臺、主播、觀看者都做了要求。有分析指出,以後直播不能太“任性”,更不得色情“碰瓷”。
2016年,網絡直播爆炸式發展,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3.2億。這種情況下,網絡直播亂象層出不窮,吞燈泡、喝辣椒油、直播造娃娃……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直播關註不到的。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部分直播平臺傳播色情、暴力、謠言、詐騙等信息,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給青少年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針對網絡直播亂象頻發的現狀,《規定》對網絡直播平臺、主播和觀看者都做了要求,其中,網絡主播實行“實名制+黑名單”制度,對納入黑名單的主播禁止重新註冊賬號,這被稱為最嚴新規。
《規定》提出,不得利用直播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傳播淫穢色情等法律法規禁止的活動,不得利用互聯網直播服務制作、複制、發布、傳播法律法規禁止的信息內容。網絡直播平臺應記錄互聯網直播服務使用者發布內容和日誌信息,保存六十日。
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副部長王四新表示,這相當於在網絡直播快速發展的階段註入了法律法規的基本框架,意義重大。“實名制和黑名單制度更是對主播有警示和引導作用,一些主播想靠色情‘碰瓷’時,就會有一定的顧忌。”王四新指出,“對網絡直播平臺而言,《規定》的實施對一些規模小的直播平臺影響較大,洗牌將至,直播用戶也將向大平臺轉移,強者恒強。”
除了直播平臺和主播,《規定》對直播觀看者也做了要求,用戶在參與直播互動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規定》指出,直播平臺應當加強對評論、彈幕等直播互動環節的實時管理,配備相應管理人員。王四新對此說道,這賦予了直播平臺刪除低俗評論的權利,相信《規定》實施後,直播中低俗評論數量會減少,但是完全杜絕比較難。
受此次《規定》影響,未來網絡直播行業將何去何從呢?搜狐董事局主席兼搜狐視頻CEO張朝陽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搜狐視頻出品人大會上表示,未來的直播將從“顏值直播”模式走向價值直播。
王四新說,新聞類直播,一些具有新聞性質的事件現場直播受《規定》影響較大,會越來越嚴格,先審後播的規定設置了一些門檻,但也是為了平穩直播;不過娛樂、情感類直播將繼續瘋狂生長。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