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手繪建築師難忘黃埔號

1 : GS(14)@2016-09-17 17:13:25

【本報訊】七十年代電腦尚未普及,不少樓盤售樓書的封面都由建築師手繪而成。當年曾於王歐陽建築師行工作的建築師黃宣國,其筆下畫作多不勝數,貝沙灣、黃埔花園、太古廣場及寶馬山花園等外貌,全部出自其手筆,名副其實是手繪建築畫的高手。



■黃宣國最滿意的作品是黃埔花園的地標「船形建築」。易仰民攝

A3大小收五千至萬元


七、八十年代的售樓書,無論封面設計、大廈的外貌都以寫實為主,當年電腦應用並不普及,樓書封面的大廈外貌一般由建築師手繪而成。今年70多歲、現已退休的黃宣國,曾是王歐陽建築師行的建築師,最擅長水彩畫,更曾手繪多幅作品,如太古廣場及寶馬山花園等,但最令他滿意的畫作是紅磡黃埔花園的地標「船形建築」。黃宣國憶述,當年手繪一張外貌圖收費由最平幾百元至幾千元不等,如A3大小的外貌圖,收費由5,000至1萬元不等。近年樓書經常出現美輪美奐的電腦繪圖,又會加入綠油油草地及海景等插圖,被人質疑過度加工。黃老師坦言,手繪始終較人性化,但時代變遷「唔到你唔忿氣」。■記者譚靜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16/197723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310

建築師組名單攻689票倉

1 : GS(14)@2016-11-08 05:48:49

【本報訊】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的提名期明開始,以往被視為特首梁振英票倉的「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思政築覺召集人關兆倫(圖)及獨立民主派司馬文等人宣佈組成16人名單「CoVision16」參選,以爭取雙普選及反對梁振英連任為目標,他們指若最終未有符合名單要求的參選人出選,有可能投白票。



獲姚松炎撐場


「CoVision16」名單大部份為業內人士,包括有建築師、測量師、規劃師及園境師等,4人為傘後組織「思政築覺」成員,林芷筠則為本土研究社成員,司馬文為現任南區區議員。名單以「與民共議,同建未來」為參選口號,政綱包括要求撤回人大8.31框架、重啟政改達致雙普選、反對23條立法,土地政策上則要求下屆政府以棕土先行、空置先用、支持「由下而上」規劃及注重綠化等。名單召集人、建築師關兆倫指,他們參選目的並非「造王」,若最終選舉時未有符合名單要求的特首參選人,或可能投白票。他未有評論現時潛在特首參選人,但表明不會撐任何支持人大釋法的候選人,如成功當選選委,會按特首候選人在政治、文化、古蹟及保育政策等政綱才決定支持何人。成員建築師劉紹禧亦指,他們不支持特首梁振英連任,亦「唔會好過梁振英少少,就含淚投票」。此界別在上屆特首選舉時,30名選委有逾20人提名梁振英參選,關兆倫相信業界實際情況「唔係咁建制」,因民主派姚松炎亦在立法會選舉中突圍,認為高投票率有利名單選情,但承認名單上大部份是未曾出選的「政治素人」,知名度或不足,希望選民憑智慧作決定。現身記者會撐場的姚松炎指已與現任建築界選委、民主黨吳永輝協調,兩隊合共會派出20多人參選,期望最終能取得最少20席。■記者鍾雅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07/198252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511

【搵銀初哥】棄高薪做潮流教主建築師:我唔起劏房,我賣裙仔

1 : GS(14)@2016-11-13 11:28:42

手持建築師牌,本身於南豐擔任項目總監,本來不愁搵食。不過38歲的蔡健瑋(Harry)做打工仔十幾年後,終於的起心肝,踏出創業的第一步,去年成立iStyleup,建立世界獨立時網品牌網購平台。「我哋唔同淘寶,我哋係賣獨立設計師時裝。」沒錯,iStyleup基本經營概念與一般網購平台大同小異,賣點主力攻「獨立」品牌,希望擴闊獨立設計師時裝的客源,令產品更易入屋。另外,iStyleup亦不會為設計師存貨,寄送服務由設計師負責。正所謂唔熟唔做,Harry由地產界跳入時裝界,不少人會質疑「憑咩嘢?」憑藉的就是人際網絡。他透露,三年前他擔任南豐紗廠活化項目The Mills總監,發現獨立時裝設計師,面對最大困難如果令產品走出世界,找到知音人。自小以創業為志願的他,就靈機一觸發現商機,決定轉行成立iStyleup,幫獨立時裝設計師找知音!此後他便著手到世界各地時裝騷會場,遊說設計師加入平台。網站成立至今10個月時間,平台累積110名設計師,會員有6000至7000名,每月有約數十單生意,人均消費約1000元。Harry表示,短線目標希望數月後用戶人數過萬。項目在天使投資者支持下,至今投資額超過200萬元,Harry坦言,仲未回本。做時裝生意,對於Fashion,他自有一套解讀,「我哋iStyleup唔係鬥in鬥Yeah,係鬥價值,又可以突出個設計,同時適合我性格。你見到香港好多做時裝好成功既老闆,佢地都係生意人。做一個時裝生意人,最緊要係識做生意,團隊入面有人識時裝就好夠」。年近40歲才創業,Harry坦言,認為自己「創」得太遲,「如果時光倒流,大學一畢業,廿一二歲就應該要去創業。我細個諗法係覺得,要儲經驗、儲錢先可以做生意,但過左呢段時間睇返轉頭,可能唔需要。做生意要資源,其實你係有辦法用其他途徑去搵,唔一定要儲。」記者:倪敏慧攝影:陳家文(新加坡、香港部分)、馮鋒(香港部分)編導、剪接:陳家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3/198322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291

香港建築師學會吳永順:新市鎮建公屋 解決青年住屋問題

1 : GS(14)@2016-12-01 07:52:37

【明報專訊】本港土地及房屋供不應求,造成樓價及租金不斷上升,有關升幅拋離青年人的收入增長,結果對有意脫離家庭經濟依賴、展開獨立生活的青年人,帶來顯著困難。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吳永順建議,港府應該加快發展洪水橋、古洞、元朗南、東涌等新市鎮,同時積極填海造地增加土地儲備,並且在這些新增土地供應上優先發展公營房屋,解決青年人的住屋問題。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房屋問題是香港社會其中一項最受關注的民生議題。樓價高企、租金上升、居住面積狹窄等情况,一直困擾不少本港青年及家庭。由香港建築師學會、 香港房屋協會及香港青年協會三方合作,於7月6日至8月16日期間進行「香港青年對住屋的期望」調查(下稱《研究》),以電話成功訪問800名年齡18至34歲青年,61.1%同意擁有獨立居住空間是人生目標之一,只有15.3%表示不同意,反映不少青年對追求獨立居住空間的重視;惟在樓價高企下,要實現買樓這人生目標並不容易,故僅26.6%受訪者指有考慮置業,較2006年同類調查的55.1%,下跌28.5個百分點(見圖)。

《研究》的主要觀察包括:(一)面對樓價高、租金貴,加上缺乏經濟能力下,要擁有個人的居住單位實非易事;不少青年人選擇與家人同住,延長對家庭經濟的依賴;(二)隨着年齡增長,青年傾向有個人自主的生活空間,對房屋需求大;但因收入追不上樓價升幅,青年住房的期望與現實出現落差;(三)隨着香港樓價不斷攀升,實現置業並不容易,部分青年對「置業」的期望出現變化,不願將自己人生局限於追逐一層樓,認為人生還有更多可能性;(四)香港青年既重視獨立空間,亦同時關注單位面積,然而,樓價高,單位小,生活空間愈住愈窄。

解決房屋問題 不能靠私人住宅

吳永順接受訪問時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港府需要改善青年人的居住生活空間。面對青年人上樓難的社會問題,他建議政府應該落實長遠房屋策略的總建屋目標,在未來10年提供2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讓不夠錢買私樓的青年人可入住公營房屋,從而有個人自主的生活空間,「目前本港私人住宅樓價之高,大部分年輕人根本難以負擔,而私樓發展商希望滿足最多人的購買力,亦被迫將貨就價,把單位起得愈來愈細。若政府希望解決《研究》所顯示的青年人住屋問題,須大幅增加公營房屋供應,而不能靠私人發展商,因為後者目的只是製造商品賺錢而已」。

根據《研究》的數據,截至2020/21的未來5個港府財政年度,公營房屋總建屋量僅9.45萬個單位,即每年平均供應不足1.9萬個,遠低於上述長遠房屋策略的每年平均2.8萬個單位的建屋目標;另一方面,公屋所有配額及計分制最新申請者達14.07萬人,當中52.5%未滿30歲,47.5%則30歲或以上,而公屋輪候冊已由3年增加至4年,反映公營房屋嚴重供不應求。

啟德屬維港貴重地皮 應售予發展商

相信大部人港人也同意,港府應該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照顧青年人,但問題是地從何來呢?啟德屬港府現有最大的土地儲備來源,惟吳永順分析,該新發展區屬維港旁邊的貴重土地,若出售予私人發展商作興建住宅或寫字樓,可望為庫房帶來龐大收入;若把有關土地用於興建公營房屋,未必可以最有效運用資源:「雖然解決青年人的住屋問題十分重要,但不能因此一概而論將所有土地用於興建公屋,要視乎該地皮的位置」。

因此,吳永順建議,港府有必要積極開發洪水橋、古洞、元朗南及東涌等新市鎮,並且將當中至少一半住宅用地撥作公營房屋用途,長遠來說更要考慮在維港以外填海,增加土地儲備作為未來潛在供應;過程中若面對環保人士的反對聲音,應該以理據去說服他們,致力達至雙贏的方案,「目前港府要發展新市鎮,無疑會比以往面對更多反對聲音。但社會的共識是增加土地供應及住宅供應,這其實沒有甚麼方法,一是搵新土地,二是把在現有土地的物業拆卸重建。要搵新土地的話,若不改變郊野公園用途,基本上只有填海、開發棕地、地底岩洞等方法,而後者的開發成本相當高,所以我覺得在維港以外填海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過程中要與環保人士充分溝通如何減低對海洋生態的影響。環保問題重要,但我們香港真的很需要土地儲備,這樣才不會出現目前在住宅供應上捉襟見肘的情况」。

[名人樓市論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68&issue=201612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740

姚松炎擬邀國際建築師施壓

1 : GS(14)@2017-01-02 00:48:49

【本報訊】西九文化區興建香港版故宮爭議不斷,有市民擬司法覆核有關決定。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姚松炎稱,西九文化區過去1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選取了不少國際知名建築師的設計及意見,他計劃接觸美國建築師學會、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等商討行動,及引起國際建築師界的迴響,向中央及港府施壓。西九文化區的發展藍圖,是根據英國建築師事務所Foster+Partners團隊設計的藍圖作主體方案,再提交城規會審議。該團隊由曾設計香港國際機場、匯豐總行的英國著名建築師霍朗明(Norman Foster)帶領。


指故宮館違規劃原意


姚松炎指西九建故宮博物館違反規劃原意。他又稱雖然立會將討論港版故宮爭議,但相信未能解釋全部疑團,「佢?家整份聲明都係諗住係立法會照稿讀,係本地層面?家擺明繞過晒所有程序,錢又唔使問立法會攞,財委會都無佢符」。■記者譚靜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01/198832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61

故宮館只聘華人建築師西九涉種族歧視

1 : GS(14)@2017-01-12 08:05:08

■嚴迅奇出任故宮館建築師,過程欠透明。資料圖片



【本報訊】西九文化管理局直接委任嚴迅奇為故宮博物館建築師,除過程欠透明,亦可能涉種族歧視。據政府公開的資料,管理局委聘時加入種族要求,表明只考慮華人建築師,結果嚴順利符合考慮條件獲聘,卻剝奪外籍建築師的機會。平機會指管理局做法或違《種族歧視條例》,即使職位非公開招聘亦可能構成歧視。記者:林偉聰 鍾雅宜政府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日前書面回應披露,管理局為故宮館委聘建築師有3項考慮,包括須為了解中國文化藝術的本地華人建築師;認識西九文化區願景和發展、及具設計同類博物館豐富經驗。當局將「華人」列入考慮條件,結果嚴迅奇因是土生土長的香港建築師等條件獲聘。但根據《種族歧視條例》僱傭實務守則,僱主招聘時不可考慮種族因素,種族不影響工作能力,僱主不可假設某種族人士不適合受聘。


平機會表明可投訴

平機會回應指,僱主在招聘時如只選擇某種族人士,除非僱主可證明該種族是有關工作的「真正職業資格」,否則可能違反《種族歧視條例》,而即使今次建築師職位非公開招聘亦可能違例,如有人認為招聘工作中的種族因素對自己構成不利對待可向平機會投訴。平機會解釋,條例規定如工作涉及向某種族的人提供個人服務,服務性質需要熟悉種族語言及風俗等,該種族最有效提供該服務,那可被視為真正職業資格而不屬歧視。但熟悉中國文化又有博物館設計經驗的外籍建築師大有人在,如美國建築師Steven Holl曾在深圳、南京、青島及台北等地設計博物館。律師莊耀洸認為,管理局做法屬種族歧視,「好多漢學家都唔係華人,對中國文化認識仲深過華人」,認為當局涉違《人權法》中種族平等的規定,市民可司法覆核挑戰;如聘任屬僱傭性質,管理局亦涉違《種族歧視條例》。本報向西九查詢,但未獲回覆。另嚴迅奇所屬的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所,是「大館」舊中區警署保育工程的認可人士及執行建築師。大館去年5月29日發生外牆倒塌後,嚴仍於6月獲管理局聘用參與設計,而屋宇署原定去年底公佈塌樓調查報告卻至今未出爐。香港建築師學會發表聲明,呼籲外界停止對嚴的不公平指摘,相信嚴因其才能和過往設計表現出色獲聘,指直接聘任建築師非罕見,如巴黎羅浮宮博物館擴建由法國總統直接聘任建築師貝聿銘,但學會又呼籲政府及西九日後盡量以設計比賽聘任建築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2/198943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241

栢志高否認只聘華人建築師

1 : GS(14)@2017-01-13 08:09:29

【本報訊】西九管理局回應故宮文化博物館爭議的文件列明,委聘博物館建築師時「本地華人」是考慮條件,平機會指做法或違《種族歧視條例》。西九行政總裁栢志高出席諮詢會後否認華人是聘用條件之一,稱唯一條件只是了解故宮館和西九工作,港建築師只是較有優勢,被問到為何文件如此列出,他則稱文件非他撰寫。


京代表日後有份管理

栢志高又指,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辭職後,西九董事局主席將由署任的張建宗接任,認為其辭職對西九及故宮館影響不大。他指正與政府商討財務方案以支持日後其他場館營運,當中考慮了故宮館開支,日後將成立附屬公司管理故宮館,董事局成員由西九董事局委任,除西九及政府代表,更會有北京故宮代表。西九諮詢會成員、灣仔區議員伍婉婷在諮詢會上為故宮館護航,她反問建館討論是否始於2012年政府與北京故宮簽署協議時,「今日只係將過去討論落實?」又指政府先研究後諮詢是正常程序,政府有初步概念才到區議會諮詢,形容故宮館在複雜政治環境下推出故引起爭議。西九管理局晚上補充指,選擇負責項目公司標準為有良好的相關工程紀錄,須對中華藝術和文化有深刻認識,合約亦要求公司須在港設辦事處。■記者鍾雅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3/198953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438

香港商場密度高美建築師:衰在犧牲公共空間

1 : GS(14)@2017-02-26 13:24:00

網購大行其道,美國的百貨公司、商場正逐漸被消費者摒棄。但居住在紐約的建築師Stefan Al,對香港城市規劃充滿興趣,他花逾三年時間研究,統計出香港商場數量多達312個,密度為世界之最。不過,他慨嘆地產商將商場裝修得美侖美煥時,卻把街道拋諸腦後,「沒有街道便沒有公共空間,連音樂表演、放狗地方都不夠」。駐紐約記者:鄭柏齡2010年,Stefan留意到美國開始流行「商場已死」說法,「消費者習慣網購,市郊商場一間接一間倒閉,我們稱它們為『鬼盒子(Ghost Box)』」。身兼建築師及城市規劃師Stefan,同年轉到香港大學任教,卻發現商場不僅「未死」,而且越建越多。留港三年間,他沉醉於考察香港商場設計,全港共312個大大小小商場中,Stefan最少去了50個,最後得出驚人發現:「每一平方里用地便有1.74個商場。」商場密度不但成為全球之最,誇張的土地、商場比例,更較美國、日本等,分別高出逾70倍及40多倍。他把研究編寫成書《Mall City: Hong Kong’s Dreamworlds of Consumption》,去年底在美國發售。
Stefan指,若單純從建築師角度看,香港商場設計充滿創意及空間感,縱橫交錯的高速電梯,皆使他非常著迷;其連接地鐵的便利程度,更成為不少大城市的學習對象。不過,他批評地產商投資商場時,卻忘記街道的意義,「看看西九龍的『圓方』(Elements),商場內部精美,但有機會到外面走一圈,像一個雜草叢生的大堡壘」。在舒適購物環境背後,街道失去應有的生氣,Stefan指,被犧牲的還有公共活動空間,「商場內所有規矩由地產商定下,很多事不能做,不能放狗、不能示威集會,連表演音樂都受阻」。因此,曾任港府海濱事務委員會顧問的Stefan建議,政府批出土地時應加入適當條款,要求發展商提供更多公共空間。事實上,香港商場發展史相對短暫,Stefan指,當中先驅者、大型商場「海港城」於60、70年代才落成,但政府1976年放寬土地發展用途,加上地鐵通車、經濟轉型等,成為商場數量急增的催化劑。Stefan表示,不少大城市正參考香港經驗,重新引入商場,以紐約市為例,世貿大廈重建計劃中,便包含地鐵站上蓋大型商場「Westfield World Trade Center」,曼哈頓中城Hudson Yards亦正在興建7層高、位於地鐵站上的豪華商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26/199407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118

50位蘇州建築師打造中式庭園成春天賞花熱點

1 : GS(14)@2017-03-23 06:27:20

進到「流芳園」,入眼是水榭樓台、小橋流水,涼亭一旁竹林扶疏、桃花爭豔。聞著迎風襲來的淡淡花香,一時恍惚還以為自己身處江南水鄉的蘇州庭園內;但其實這個佔地近15英畝的中式庭園,卻位於洛杉磯近郊聖馬利諾市(San Marino)的亨廷頓圖書館(Huntington Library)內。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亨廷頓圖書館的現址,本是上世紀初商業鉅子亨利亨廷頓(Henry Huntington)的豪宅。他本身不但熱愛收集稀有書籍、藝術品、以及高級家具,對美麗的園林也情有獨鍾,因此豪宅就在他過世後,便依其意願改裝成以圖書館為主的教育機構。流芳園的第一期工程在2012年時完工。會以流芳為名,除了形容園內花香四溢之外,也是向明代畫家李流芳致意。為了讓這裏成為正宗的蘇州式庭園,動工時不但特地聘請來自蘇州的50餘位建築師,更進口了100多箱的建料以及太湖石,費時六個多月才將第一期工程建造完畢。爾後幾年也陸續修建了西面的樓閣以及步道等,讓園內景致更加完整。這個充滿東方風情的蘇州庭園,平常就吸引許多人前來觀賞,即使是周一,園內遊客還是扶老攜幼,門庭若市。「這已經是我第5次來這裏了。從它剛蓋好的時候我就常與家人來這邊」。旅遊經歷豐富的奧爾森(Dave Ohlson),是流芳園的常客。他在退休前是貨船船長,跑遍世界各地的他,不但對於異國文化十分融入,也很有欣賞的眼光。「我去過許多中國的庭園,尺寸比起這裏當然是大上許多,但是在我眼中,流芳園並不輸這些知名庭園」。歐森說,流芳園雖然佔地較小,但是它卻有自身獨特而寧靜的氛圍,「每一個角度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如果用心留意,都能看到不同的風景」。「像這些太湖石,我就覺得十分有意境,他們以最自然的方式呈現這些石頭,別有一番風景」。歐森說他喜歡去細細品味其中的細節,而這些都是在西方庭園看不見的。「美國可能把大石頭雕成像拉什莫爾山(Mount Rushmore)那樣的景點......所以美國庭園不會賦予植物或造景這麼多的含義,但中國庭園則有許多的意義」。不同於歐森明確地說出自己喜好的特點,音樂家琳內特(Lynette)則是更注重於中式庭園的整體感。「我認為流芳園的魅力是很獨特的,它的總體感覺很好」。琳內表示,自己來到這裏之前就已經做過功課,也知道此處的一磚一瓦都是來自中國,因此觀賞這些建築特殊的工法讓她樂在其中,「看這些屋瓦堆疊的方式,真是鬼斧神工!還有窗景呈現的方式,都讓我感受造園者的用心」。「另外我也很喜歡設計者把四季的概念帶入景觀內」。琳內說,相較於他去過的許多西式花園,「中式庭園在園內每個角落都相應於不同季節的植物」,不論是一年之中的任何季節,來到這裏都會有不同的面貌。「你怎麼能不讚嘆他們的匠心獨具呢」。三月下旬,正是百花盛開的季節。流芳園內一訪,更是處處花香撲鼻。若你人在美國,仍想清享傳統中式園林,流芳園絕對是個踏青的好選擇。亨廷頓圖書館地址:1151 Oxford Road San Marino, CA911082電話:626-405-2100開園時間:每日早上10時至下午5時,周二休館票價:成人23美元(約179港元)、學生19美元(約148港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2/199664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375

【專題籽】建築師兄弟成長地 圖文重塑大坑西邨

1 : GS(14)@2017-04-22 10:50:40

開放式走廊設計有助通風和採光,近天花的導光板(light shelf)可擋雨水。



【專題籽:胚芽故事】區議會在地區豎立標誌物,反招來市民投訴巨鵝不代表深井、金龍也不代表灣仔。18位當區成長的建築師聯手炮製「18則事」建築展,以圖片和文字呈現心中的18區。在石硤尾長大的建築師兄弟陳灝揚(Andrew)和陳灝賢(Yannis),以「紳士樓」大坑西邨來代表深水埗區,只因喜歡屋邨依山而建的佈局、樓宇通風設計和以人為本的多元商舖規劃,認為以「興強順利,康樂安泰」命名的八座樓實至名歸。



大坑西邨與一般公屋不同,香港政府在1961年以特惠地價,批出土地予私人發展商「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和管理,並要求提供最少1,600個單位,以廉價出租給低收入人士,屬「私人屋邨」。發展公司當時6名董事有太平紳士名銜,故此大坑西邨被俗稱為「紳士樓」。最後一幢落成的民泰樓更建於石硤尾港鐵站上蓋,成為首批地鐵上蓋物業,交通便利,認真威水。Yannis稱讚屋苑設計顧及樓宇之間的距離和大廈高度的比例,「樓與樓之間有十米的距離,不會起到屏風樓一樣,夠通風。」在私人公司工作的Andrew則慨嘆現在地價貴,私人發展商只想賺到盡,建築師不再有時間和空間做這種好設計。



建築師兄弟陳灝揚(右)和陳灝賢,雖從未住過大坑西邨,卻視之為成長的地方。

梯間採用的通花磚是全人手砌,十分考功夫,新式公屋不再有這種設計。


多元化店舖 社區自給自足

大坑西邨是向南北,風從北面的獅子山吹過來,Andrew說樓宇設計巧妙運用這優勢,「樓梯位用了通花磚,加上走廊的開放式設計,居民在夏天打開門都有通風對流作用,可以節省電力,更環保。」走廊的導光板能幫助採光,即使沒開很多燈,都不會很暗,下雨天更可擋雨和疏導雨水,相當有心思。雖然兩兄弟不是這邨居民,但一家人一直住在附近。Yannis說這屋邨地理位置方便,很多人都會穿過大坑西邨來往南山邨和大坑東邨。他四處望望,彷彿回到從前,「這是我們從前放學回家的必經之地,我還記得經常到書局買文具、乒乓球、康樂棋和鬥獸棋等。」他們的媽媽先後住過鄰近的七層徙置大廈、南山邨和大坑東邨,外婆亦在這裏開雜貨店。陳太指着對面的大坑東和南山邨一帶,「60年代還未有公屋,石硤尾一帶都是鋅鐵屋和舊徙置區。我們住在舊式七層大廈,廁所都是公共的,大家都在門口煮飯。」她說當時非常羨慕住在大坑西邨的居民,「他們有獨立廁所和廚房,這些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以前大坑西邨的店舖非常多元化,除了食肆、髮型屋和士多,還有已結業的華人和東亞兩間銀行和國貨店,供應邨內居民需要之餘,附近南山邨和大坑東邨居民都會來購物,「店內出售的貨品種類繁多,一家人衣物鞋履、日常用品都一應俱全,不用到別的地區購買。」大家都喜歡來這裏,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區。可惜很多店舖已經人去樓空,Yannis期望將來的社區建設,可參考這裏的以人為本設計。



大坑西邨又名大坑西新邨,位處石硤尾港鐵站旁。左邊的民泰樓跟石硤尾港鐵同時興建,屬首批地鐵上蓋物業。

石硤尾屋邨商場,現時只有小量商戶仍然營業。

大坑西邨樓與樓之間有足夠空間,不存在屏風樓問題。


18區地膽建築師 貼地呈現社區面貌

Yannis把大坑西邨的相片放在他有份策展的「18則事」建築展,作為深水埗的代表元素。建築展由建築工作室「AaaM Architects」與18個當區長大的地膽建築師合作舉辦,圖文呈現城市面貌。AaaM成員陳樹仁說概念來自區議會亂用政府撥款做雕塑,「巨鵝公仔和金龍真的可以代表深井和灣仔嗎?有沒有更理想、更專業的方法關注社區呢?」所以展覽以建築師身份訴說社區生活點滴,希望市民有共鳴。「18則事」是個全年項目,建築展只是三部曲的第一部,先由地膽建築師挑選最具代表性的地區基建。另一成員蕭健偉(Kevin)強調:「展覽不是從上而下談城市設計或規劃,反而是從下而上,由每個人說故事,非常個人,也很貼地。」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荃灣區建築師李潤安(Liam)描寫高架天橋網絡的特色,四張相片彷彿帶你步上沿着大河道走的天橋,由荃灣港鐵站走到海濱那邊的荃灣西站。
Kevin說:「只要去過荃灣,就會知道他在說甚麼。開始時,我們也擔心只有該區居民才有共鳴,但出來的效果令我們很驚喜。」我們生活在這個城市,日常都會周圍走,有的角落,你不會好熟,但你時常經過。「當有建築師分享景觀特點和故事,大家就會恍然大悟,這就是我們覺得有趣的交流和反應。」「AaaM Architects」計劃的第二及第三部曲會邀請各區市民參加,分享大家的社區故事,並共同創作,詳情稍後公佈。



陳樹仁(右)認為於地區的生活點滴更能引起共鳴。旁為另一建築師蕭健偉。

一直生活在荃灣的李潤安認為,高架天橋網絡是荃灣一個有趣的景觀特點。

「18則事」建築展地點:中環元創方A座S507室日期:即日至5月6日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facebook:AaaM Architects



記者:列淑華攝影:張志孟(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蕭家慧美術:利英豪緊貼「蘋果VR」熱潮,打開雙眼隨意門,讓「蘋果VR」陪您探索新世界:https://goo.gl/b5RQAB「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https://goo.gl/4K7EHw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22/199971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3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