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埋单60万平方米厂房争夺富士康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86813.html
作为全球“代工巨头”,富士康“内迁计划”一经公布,包括武汉、郑州、成都、烟台等众多二线城市竞相争抢。 “哪个地方创造的条件最好,就最先考虑往哪儿搬!”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非正式言语,道破了竞争的严峻态势。即将于本月上旬破土动工的武汉园区二期工程,以及可供8万~10万人居住的廉租房便是武汉招引富士康落户的大礼包之一。赞助60万平方米厂房《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从权威渠道获悉,60万平方米的新厂房并非富士康出资扩建,而由武汉市埋单;富士康则根据实际需求向政府有关部门租用厂房。记者了解到,二期工程规划共建厂房25幢,其中有5幢将于明年4月1日正式投产,作为台式电脑产品线内迁扩产后的主要车间。“其他产品的生产线是否迁往武汉,目前还有待进一步洽谈。”富士康武汉园区所辖的武汉东湖高新区招商机构有关人士表示,“天津、重庆、烟台是武汉的主要竞争对手。”事实上,相比上述城市,武汉早在2007年便引入富士康,为其制定了17个重点配套项目的方案,包括土地征用,专用铁路线建设等。正因为如此,在此轮竞争中,为富士康定制60万平方米的厂房、未来划入保税区等更为优惠的政策,以及长年的默契合作将成为武汉的巨大优势。记者注意到,富士康原定3~5年内在武汉累计投资10亿美元的计划,因2009年遭遇金融危机而放缓进程,目前其在武汉的投资额刚刚过半(5亿美元),1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将延期至2019年。代建职工廉租房与此同时,为配合富士康集团下达的宿管剥离新政,武汉市还将为富士康解决员工住宿问题。富士康武汉园区有关负责人日前告诉本报记者,富士康武汉园区 二期工程将不再自建生活区。现有14栋自建宿舍已从本月初开始,陆续交由第三方物业管理公司接管,“下一步将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协商宿舍回购事宜”, “明年4月1日二期工厂投产所招募的新员工将住进佛祖岭街道办事处兴建的廉租房内”,届时富士康武汉园区将完成宿管剥离。富士康方面透露,廉租房由政府出资出地修建。一期工程将于明年3月前交付,按40平方米/间,每间最高限住8人的规格,提供可供2万人入住的廉租房房源。廉租房协议价每月500元一间,富士康为员工提供最低120元/月的租房补贴。武汉正在以各种优惠措施向富士康示好,但富士康集团总部的态度始终是“雾里看花”。一方面,富士康表示,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但同时又强调,减少深圳龙华的代工比重绝非一蹴而就。就在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加入富士康产能转移争夺战的同时,富士康已悄然启动了一场更大规模的业务转型。记者日前在富士康武汉园区内看到了一间名为 “飞虎乐购”武汉园区自提点的小仓库。富士康武汉方面介绍,这是供集团旗下电子商务网站使用的,但该人士没有就公司新业务发表言论。此外,位于武汉江夏区汤逊湖不远处的一个名为“轩盛·湾郡”的别墅在建项目,其开发商是富士康科技集团。
鱷兄: 美即控股(1633)的神奇廠房
這家公司的母公司華瀚生物(587)早期已被小博懷疑其現金數字,前日該公司宣佈其核數師已於2010年8月25日辭任,並由信永中和接任,那鱷兄決定在他們的招股書找出一些破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的廠房:
(1) 主廠
根據招股書「風險因素」(招股書 p.32、pdf p.38)稱: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我們在中國廣東省番禺區租賃一幢總樓面面積約509.6平方米的樓宇作為我們的生產設施。截至二零零七年、二零零八年及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止三個年度及截至二零零九年及二零一零年四月三十日止十個月,於我們的生產設施製造的產品,其所佔百分比分別約為100%、100%、88.5%、100%及59.3%。」
但是在核數師報告稱,近數年機器的總金額只是增加大約多了56.5萬,增加大約125%,至但扣除折舊後,只是增加約18.7萬,只有49.4萬,雖然機器是這麼少,但產值一直都超級驚人,以這比例推算,今年預計的產值大約值3.6億,那是否真實,我們無從比較。

另外但是在公司附錄4的(招股書IV-7,pdf p.343)物業估值稱,那廠房面積只是一點點,並一直是作倉庫之用,那如何生產值3億多的東西?

(2) 加工廠
另 外,他們的加工廠房「廣州市中合美容化妝美容有限公司」,據招股書稱「截至二零零七年、二零零八年及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止三個年度及截至二零零九年及二 零一零年四月三十日止十個月,GZCCL生產的產品按產量計的產品佔我們產品的百分比分別約為零、零、11.5%、零及40.7%。
雖 然我們大致發覺大致都沒大問題,但是據招股書稱,「二零零八年九月,因預期產品需求今後將出現增長,我們與 GZCCL訂立加工協議(由另一份於二零一零年三月簽署的協議作為補充),據此,我們同意每年就GZCCL為我們獨家生產撕除式及水洗式面膜產品支付加工 費人民幣360,000元,直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為止。」
但是據廣州市工商局的紀錄,衛生許可證至2011年4月19日止,那如果公司在2011年衛生許可證未能續約,公司的一半的面膜生產是否會中斷?
我找過風險因素一章,招股書無說明這事項,只有一般性的說明沒有牌照的影響,這是否有問題?

(3) 新廠
據招股書第120頁(pdf. 126)稱
「我們計劃在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興建建築面積約為49,764.6平方米的新生產設施,以擴大我們的生產能力,預期新生產設施完工後的年產能為276.5百萬片撕除式面膜及20.7百萬包/盒水洗式面膜。於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興建新生產設施的預期成本約人民幣110.0百萬元,將主要由全球發售的所得款項淨額及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提供資金。該項目預計將於二零一零年第四季度動工,於二零一二年底完工。我們的新生產設施預計將配備自動化高速生產線。」
但財務資料一項方面,在2010年底建設的廠房的土地成本為1,360萬港元,未來的半年在廠房資本開支方面也只是估計約2,000萬港元,以這速度計算,估計都是約8,000萬,合計約9,360萬港元。

但 過這數字是否有高估,我不太知道,但是此前的原本的產量只是5,400萬片,現時擴建大約5倍,但他稱用快速機器,效能應該會高,故機器價格的平均成本下 降,故估計開支應不過450萬,但以這假設,機器成本應該有800萬,況且他的地方增大了較舊有的接近90倍,這是否需要這樣大的地方?
後記:
根據招股書第73頁(pdf p.79)「歷史、重組及公司架構」一段稱:
「於二零零八年六月,鄧先生以零代價向獨立第三方Profit Avenue Limited(其唯一合法實益擁有人為獨立第三方Zhu Yingfang女士)轉讓美即控股當時股權的6%。
據 鄧先生告知,Zhu Yingfang女士的家族從事多種業務,包括物業開發及林業勘察。鄧先生相信ZhuYingfang女士及其家族的業務關係可令其日後可能有意作出投資 的個人事業受益,並相信與Zhu Yingfang女士及其家族建立良好關係及使Zhu Yingfang女士成為其業務夥伴符合其利益。因此,其決定以零代價向Profit Avenue Limited轉讓上述美即控股的6%股份。」
我想以上所稱,這不是真實的原因,真實原因可能是鄧先生因想和Zhu女士投資一些本業外的項目,但鄧先生沒有錢,故此以美即股份和Zhu女士手持的項目交換,故此表面上為零代價,實際上卻是有代價,亦可以反映鄧先生擁有一些外業投資。
若投資過大,導致大股東的資金出現問題的話,未來這些資源或物業項目項目或會注入公司,影響公司專注本業,導致估值受到影響,受到投資者的抨擊,投資者不可不防。
延伸閱讀:
華瀚生物(0587)、美即控股(1633)專區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0&tid=7994
福建廠房直擊 體育股未見底
2011-11-03 NM
本週一、二,港股回吐,體育股板塊再遭洗倉。安踏(2020)兩日內急挫一成三,更遭高盛將目標價劈至接近招股價。一個月內經歷兩次「股災」,名副 其實的「黑色十月」。 由李寧(2331)領軍的體育用品股,在北京奧運及內需概念力谷下,過去數年一直當炒。其中,○七年後才陸續上市的五間體育用品股,竟然全部來自福建一個 小市鎮晉江。熱潮於去年達到高峰,李寧及安踏股價先後創下上市新高,七間上市公司的內地分店合共達四萬四千間。升得快亦跌得急,李寧率先爆煲,十月時發盈 警兼回購存貨,股價跌殘,而過度擴充的後遺症亦迅速蔓延至整個體育板塊。 揭開年報,倍升的存貨數字正式打破體育股份高增長神話。本刊更踩上晉江,直擊多間體育品牌工廠,發現因訂單放緩,部分已有開工不足的情況,而一、二線城市 的直銷店亦紛紛劈價散貨,爆煲現象逐一呈現。
從福建廈門機場出發,一小時車程就來到中國鞋都——晉江陳埭鎮。香港 上市的七間內地體育用品股中,有五間來自晉江,包括安踏、特步、361度、匹克及美克。走進陳埭鎮的「鞋都路」,到處都是運動鞋的廣告牌,鞋店、鞋廠比比 皆是。 星期四下午三時許,記者在一條小溪旁遇到數名身穿印有「美克」標誌制服的工人。其中一名姓張的工人稱,早上已把訂單做完,下午「沒活幹」,更慨嘆今年收入 大不如前,「去年每天都加班,做也做不完,一個月有三千多工資,今年幾乎都只做半天,每月工資才一千多。」張負責鞋底黏合的工序,他指自己工作的車間,四 條生產線只得一條運作,有工人因開工不足而辭工。另外,位於泉州豐澤區的匹克廠房外,剛下班的姓馬工人亦指,十月份很少加班,「以前一組二十多人每天做六 百雙鞋,現在只做四百多雙。」馬續稱,以往每月四天假,十月份剛過一半已放了六天。 安踏及特步的廠房未見異樣,但內地大型體育用品商均會以外判方式生產部分服裝及鞋類,其中特步的球鞋更有九成是外判生產。因此,自家工廠生產量未受影響, 不代表能獨善其身。除了工廠,本刊亦踩上品牌店鋪匯集的一、二線城市,與掌握銷售命脈的分銷商對話,揭開體育用品股四大爆煲跡象。
一、劈價散貨
各 個品牌在總部附近都設有「工廠店」(即outlet)。上週二,天氣轉涼,匹克廠房前的工廠店忽然「加碼」推出一箱箱厚身棉褲及外套,以三折散貨,冷清的 店面隨即熱鬧起來,不少人乘摩托車過來幫襯,當中更有匹克工人。 內地二、三線城市是內地體育用品商「必爭之地」。離晉江十五分鐘車程的泉州,市中心步行街上,大部分國產牌子的秋季貨品,低至八折,但門庭冷落。走進一間 匹克分店,夏季及去年秋冬季衣履仍未下架,佔去超過三分一面積,售價低至五折,變相跟秋季新款貨品「搶客」,售貨員落力推銷道︰「其實去年的款式跟今年的 差不多,價錢更便宜,試試看吧。」 一線城市如廣州大多是品牌的直營店,新貨亦乏人問津,北京路最旺的安踏散貨場,全場買一送一,夏季貨買一送二,¥119人民幣(下同)買到三件運動衫。 「今年第一次做買一送二㗎。」店內員工表示。李寧位於北京路旗艦店,亦將三樓頂層闢作散貨場,門口豎立「二折起」廣告牌吸客。
二、高增長神話破滅
過 去每年銷售額以雙位數字增長的內地體育用品股,九月舉行的訂貨會顯示,訂單增長速度創新低。現時,內地體育用品商每年會舉行三至四次訂貨會,訂下六個月後 的訂單數目。本週一,「一哥」安踏「爆響口」,指明年首兩季的訂單僅錄得「低單位數增長」,較今年同期跌逾一成。同樣創出「新低」的匹克,明年第二季訂單 金額由首季增長20.2%放緩至9.5%。有晉江體育用品廠家透露,行內傳出有在香港上市的體育品牌,今年秋季訂單下跌逾三成,情況比公布的更惡劣。 事實上,市場出現飽和,匹克第三季度同店營業額增長,由第二季的12.2%大幅降到6.2%,安踏亦「放風」指第三季度同店銷售增長放緩。
三、關店止血
匹 克於月中宣布,明年底前會關閉五百家效益低的分店,率先「止血」。安踏亦將今年的目標開店數量減少最多四百間。截至今年中,七間上市公司在國內的零售店, 合共超過四萬四千間。福建泉州中山中路,八百米內已有十五間國產體育用品專賣店,四間匹克,三間安踏,兩間特步。另三線城市惠州,同一商場內,赫然發現三 間安踏,二間匹克。 大部分店鋪均為加盟店,由於入場門檻低,過去吸引不少個體戶入場。他們向分銷商買貨,在不設回購下,「賣剩蔗」的風險便轉嫁至加盟商身上。上星期,記者聯 絡特步廣東省的分銷商廣州能盛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稱有意於惠州開加盟店。其市場部負責人葉先生指,加盟特步保證金只需一萬元,鋪面實用面積不少於八十平方 米(約八百平方呎),裝修連入貨資金約四十五萬(人民幣)。葉先生不諱言地叫記者要有「心理準備」,「依家做零售要賺好多錢係無可能,甚至乎蝕都唔出奇。 依家客戶太多,我都唔想俾咁多新人入嚟,都無地方俾佢哋開新鋪。」他指,惠州市中心租金比較貴,多數是品牌自己開的直營店,用來清理存貨,「庫存一定要搵 店鋪嚟清,無可能擺喺倉庫發霉。」
四、存貨急增
翻開各體育用品股今年的中期報告,與去年同期比較,存貨增幅驚人,以特步存貨最多,較去年多出逾一倍半,當中的製成品更較去年多出五倍。另外存貨周轉天數,由四十六日增至八十一日。數字愈大,代表存貨套現速度愈慢。 貨品滯銷之餘,應收貿易賬款急升。安踏上半年的應收貿易賬款按年上升八成,應收貨款周轉天數亦由去年同期十七天增加到二十四天,顯示客戶「拖數」情況增加。資金回籠慢,五間體育用品股的現金流均下跌,其中,匹克大跌七成,特步現金流量更錄得負$3.4億。
奧運帶挈炒足四年
體 育股爆煲味濃,成為跌市火車頭。本週一、二,體育股於十月內第二次被洗倉,安踏暴跌一成三至$6.97,一個月內累跌23%;另外,已跌穿招股價的特步, 再跌14%。 這場「存貨風暴」,方興未艾,追根究底與行業奧運前後「黃金四年」的過度發展息息相關。內地運動熱始於北京成功申辦○八年奧運,○四年上市的李寧,股價飛 升。○七至○八年,安踏、中國動向及特步搶閘於奧運前上市,安踏上市首日,已被炒高42%。○八年奧運前夕,李寧股價炒高至$30,是招股價的十三倍。 奧運熱過後,內需概念「接棒」,體育股再被炒上。○九年,361度及匹克相繼上市。去年,李寧由海嘯時的$8低位重上$31,其他體育股亦紛紛創下新高, 安踏十個月內急升六成至$18.5。可惜,升得愈高跌得愈傷,帶頭爆煲的正是「老大哥」李寧。
李寧帶頭爆煲
去年十一 月,李寧的存貨問題浮面,要重組分銷網絡,整合五、六百間分銷商,及提升批發價折扣,減輕存貨壓力。十二月,又爆出一一年第二季訂貨數量,按年跌7%至8 %,是上市後首次錄得倒退。頹勢難挽,今年七月,公司終於發盈警,預期全年純利最少跌五成,更破天荒斥三億元向分銷商回購存貨,股價一日急挫一成六。另一 邊廂,中國動向亦步李寧之後發盈警,需大幅撥備作回購。 去年底,安踏如願以償坐上一哥位置,更揚言三年內要超「Nike趕Adidas」。但「賣剩蔗」風波愈滾愈大,今年中,安踏存貨亦按年急升,應收賬項亦急 升821%。今年十月,安踏先遭瑞銀、德銀、麥格里出報告降級,本週一再被高盛將目標價狠劈至貼近$5.28的招股價,觸發新一波的「體育板塊股災」。
過度擴充埋炸彈
在 上海經營外國體育產品店Sport100的老闆張國倫表示,內地體育品牌的「成與敗」,均與其經營模式有關。「佢哋喺奧運前後幾年,不斷開加盟店,谷大分 店數目及營業額。」張國倫表示,內地品牌不管加盟商質素,只懂「狂開店」,「好多加盟商都係實力較弱嘅個體戶,賣唔晒啲舊貨,冇錢入新貨,逼住生產商要回 購。你試吓將佢哋嘅營業額除番店鋪數目,每間店只係做到十萬、八萬生意。」根據今年中期年報,李寧半年盈利¥2.94億(人民幣,下同),零售點達 8,163間,即每間每月盈利平均只有¥6,003,最高的安踏亦不到二萬元,匹克、特步則約一萬元。「Nike喺中國有六千間鋪,仲少過李寧,但李寧的 營業額唔夠Nike(中國)一半。」張國倫指。 有歐資分析員指,國產體育品牌李寧及中國動向減價散貨拖累,市場促銷氣氛濃厚,相信存貨壓力要一至兩年才可紓緩,重點是調低價格,打入三、四線城市,開拓 新市場,「嗰啲城市好多老百姓都未有第一對有牌子嘅波鞋,Nike及Adidas為打入三線城市,都新增咗二百幾蚊一對波鞋嘅平價系列,相比之下,現時內 地品牌平均二百四十元嘅定價偏高。」他表示,內地體育股份仍舉步為艱,散戶不要貪平撈底,反而代理Nike及Adidas的寶勝國際(3813)可看高一 線。
元朝穆斯林後裔造鞋致富
四間在港上市的內地體育用品商,包括安踏、特步、361度及美克,都來自晉江市陳埭鎮, 老闆都姓丁,是同宗兄弟。丁氏一族是阿拉伯穆斯林的後裔,元末遷居晉江陳埭鎮,歷經七百餘年;其始祖是元代著名政治家賽典赤•贍思丁,現時的漢姓「丁」乃 由「贍思丁」簡化而來。 目前,聚居於陳埭的丁氏回族人口有逾二萬人,主要分布於岸兜、溪邊、江頭等七個回族村,也是安踏、361度等廠房現址或舊址所在。丁氏位於陳埭的祖屋,如 同迷你博物館,詳盡介紹宗族起源及各代名人,安踏及特步亦榜上有名。祠堂內更擺放了安踏主席丁世忠父親丁和木的銅像。 ####
從破舊廠房起步到如今年產值3000萬:他是如何做到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14/155192.shtml
導讀 : 獨秀會展創辦以來現金流非常穩定,每次會展活動平臺會收80%預付款,活動結束一周內20%尾款到賬,目前年產值可以達到3000萬。
2011年,上海一間位置偏僻的舊廠房內,只有兩個員工的獨秀會展在這里起步。
如今,獨秀會展現金流穩定,年產值3000萬,同時,創始人汪鑫還是互聯網+會議服務眾包平臺會很酷的聯合創始人。
“當時很多人都不願意過來面試,過來的人到了門口看到這麽破舊轉身就走了。”汪鑫回憶道。
這是一條註定艱難的路:會展活動從主辦方產生需求到最終落地執行,有著相當長的產業鏈,傳統的模式大都通過人來服務,很多同行甚至認為會展服務沒有可能被標準化。
“會議活動在中國是萬億級市場,但又是螞蟻市場(一個大市場被幾十萬家公司瓜分),螞蟻市場是最容易被互聯網優化的。這個市場已經在風口了,資本越來越看好龐大的會展活動,但是有壁壘的會議服務還沒有被互聯網優化,我認為這個市場即將爆發。”汪鑫告訴i黑馬。
從開發程序到創業:做程序員帶給我的成就感太低
汪鑫從來都是個喜歡折騰的主兒,大學時期就和學校附近的企業合作,組織同學兼職,做商場促銷,做活動禮儀等,學費也基本都是自己賺的。
大學畢業後,計算機專業的汪鑫順利進入上海一家公司做程序開發,不過這段工作只維持了一年多。“性格不合適,我是個靜不下來的人,坐在電腦前做程序開發這個事,雖然一些困難被解決時,我會有些成就感,但成就感非常小,滿足不了我。”汪鑫說。
彼時,他和一個大學同學發現了一個商機。當時上海小區每家每戶都有信箱,信箱里堆滿了小廣告,居民對這些小廣告非常不耐煩,可是小區居民了解周邊打折促銷信息的需求並沒有得到滿足,同時,小區周邊商家有區域媒體投放的需求也沒有得到滿足。
2008年底,汪鑫開始著手做區域雜誌。這份雜誌從找商家、做設計、找印刷、挨家挨戶發放都只有他和同學兩個人做。每天從早上8點開始跑業務,到晚上5點準時出現在地鐵站口發放,他甚至沒有時間思考商業模式。
最終,這本雜誌不到1年就失敗了。
為了生存做獨秀會展,如今年產值3000萬
“最初做獨秀會展,純粹是為了生存。”汪鑫說。
雜誌是個費錢的活兒,加上當時業績差,汪鑫虧了不少錢。迫於生存壓力,他把目光轉向了會展服務市場。
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久了,汪鑫發現行業里有一個嚴重的問題:會展活動是個傳統落後的行業,標準化程度低,從業人員效率低,基本都在給客戶做咨詢、做方案,這中間也得不斷的磨合折騰。
“獨秀會展不做定制化服務,我們做解決方案。”汪鑫說,“把可能出現的需求做成產品提供給客戶,讓客戶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我認為這個更有價值。”在他看來,未來定制化服務在活動里一定存在,但那是預算特別高、定制化特別強的策劃公司才可以做的。
與傳統活動策劃公司對接客戶流程冗長,修改活動方案繁瑣不同,獨秀會展可以實現現場展示包括舞臺、背景、道具、燈光舞美等的場景,並根據客戶需求隨時進行調整。
汪鑫透露,獨秀會展創辦以來現金流非常穩定,每次會展活動平臺會收80%預付款,活動結束一周內20%尾款到賬,目前年產值可以達到3000萬。
“獨秀會展今年6月會在北京開分公司,未來兩年內將在全國開設5家分公司,並圍繞這5家分公司在二三線城市做加盟,最終做到100家的規模。”汪鑫稱。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甄祥晴,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松下電器星國廠房一角,變身菜園 日本人 轉進東南亞賣菜
2016-04-25 TCW
|
|
日本迎接TPP的同時,悲觀聲浪四起,有人擔心外國農產品將衝擊國內產業,卻有一些企業、一群農夫,看到機會。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TPP)十二個成員 國在今年二月簽署協定,海外的低價農漁產品將大量湧進日本,許多人認為TPP將嚴重打擊日本農業,但是在悲觀氛圍中,有一股新勢力,正準備藉機逆襲海外市場。 新加坡超市,賣松下種的菜二〇一五年十一月,新加坡某超市裡出現了印著松下電器(Panasonic)商標的蔬菜。不了解日本的不肖業者,想要假借「日本製」名義大賺不義之財,竟然做出如此離譜的產品——住在當地的日本人,肯定心存這樣的誤解。 包裝裡裝有營養價值頗高的日本蕪菁等蔬菜,每包售價新加坡幣六.九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七元),比一般生菜要貴上近三成,人氣卻居高不下。 其實,該蔬菜是不折不扣的松下產品。從二〇一四年開始,松下利用新加坡工廠內的一角設置蔬菜工廠,從 日本帶來萵苣等三十九 種蔬菜的種子在此栽 種,即所謂「日本式農產品的當地生產」。 蔬菜工廠裡利用日光 燈和LED燈取代太 陽光的照射,配合光線調整,讓新加坡具備比 日本更適合栽種蔬菜 的環境條件。這是一個 善用資通訊(ICT) 技術的絕佳案例,目 的在於保持產品鮮度 及降低成本。 松下亞太區社長馬場英樹 說:「這是源自日本、生長於新加坡的蔬菜,新鮮度當然沒話說。雖然成本上略有差距,但價差可以用產品品質取勝。」除了在新加坡,也打算在其他地區設蔬菜工廠。 雖然蔬菜可移至海外栽種銷售,但還是有一些農產品只適合生長在日本國內的環境,因此,利用海運銷往國外的蔬果也不少。福岡農產物通商公司就斥資租下一整個「CA貨櫃」,利用低溫低氧保鮮的運送技術,將熊本縣的柑橘和鹿兒島的番薯運往海外。 集結多數產地,達到「規模經濟」,藉以降低運輸成本,經濟效益顯著。該公司社長波多江淳治說:「以福岡草莓為例,空運到香港每包(三百克)要賣兩千到二千五百日圓,但如果改用海運,每包即使賣一千五百日圓也能合乎成本。」福岡農產物通商現在不只和九州地區的農民合作,山形縣、靜岡縣也有農民來洽談合作,詢問能否一起運送櫻桃、洋梨和橘子等農產品。 香港餐桌,吃日本改良米瞄準TPP生效後的海外市場,有人開始研究稻米的新品開發,協助農民拓展海外市場的久保田公司就是一例。 「又難吃又貴的米」,這是香港和新加坡等亞洲地區長久以來對日本米的評價。當地主流的在來米,米粒較長,對日本人來說口感乾硬,沒有吸引力;但是對於吃慣這種米的在地人來說,日本越光米的口慼太軟Q,是日本米不受歡迎的原因。 然而,久保田不相信這樣的刻板印象,於是用科學分析日本米和當地主流的稻米,將甜味、彈性、米粒大小等特徵全部數據化,最後終於得到答案:「日本米不受歡迎的原因除了太軟之外,最主要其實是新鮮度太差。」久保田在二〇一二年將碾米機搬到香港,開始在當地碾米,隨後又進軍新加坡市場,拓展銷售通路,後來為了迎合當地民眾喜好,將口慼比越光米梢硬的愛知縣產「愛知之香」等品種引進當地,沒想到需求大增,估計二〇一六年的出口量將是前一年的二.三倍,達三干二百噸。 日本政府希望在TPP的架構下,能夠在二〇二〇年將農漁產品、食品的出口值提升到一兆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億元),中期目標的七干億日圓已在去年提前達陣;預估在達成一兆日圓的目標時,不僅蔬果類表現亮眼,加工類食品亦可達整體出口值的一半規模。 東京近郊,大企業去種田東京與首都圈的重要水源利根川,流經千葉縣柏市一處兩百公頃的農地,該區除了盛產越光米、房總黃金米,還有三井化學集團所研發的多產量「三光米」,另外也種植小麥、馬鈴薯和大豆等。 負責耕作的是當地農民染谷茂,他在一九六八年繼承家業開始務農,起初只有一.五公頃的農地,雖然曾設法從周圍已放棄農耕的地主手上收購或租賃農地,仍不易擴大規模。 轉機是在二〇〇三年,柏市大舉募集願意接手休耕地的農民,染谷參加了招募活動,成功租到一百零八公頃的休耕地,他花了將近十年,讓這些休耕地活化,如願躋身大規模農家的行列。 收成一旦增加,經營面向也隨之擴展。染谷讓農地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具有價格競爭力,得以拓隈日本農協以外的其他通路。 稻米方面,透過 經銷商成功賣給 外資經營的連鎖 餐廳,馬鈴薯也 打進卡樂比食品 公司的供應鏈, 與大型企業的合 作案接踵而來。 他也以直營店的 模式,打開對消 費者直接販售的 通路;更嘗試以 乾田直接播種的 方式,省去育苗 作業來降低生產 成本。 另外,由大規 模生產農家所組 成的「大瀉村秋田小盯生產者協會」代表涌井徹表示:「光強調美味與食安是不夠的,如果不能以大規模的生產方式降低成本,並拓展通路的多樣化,就無法捍衛日本國內市場。」 加入該協會的農家約有 一百六十戶,總耕作面積約兩干公頃,相當於四百三十個東京巨蛋,透過集體採購肥料和共同使用農耕機具的方式,已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該協會為了提升生產力,和多家民間研究機構及企業合作,打算自行研發多產量品種的稻米;並把視野轉進加工食品,把稻米製成泥狀的食材原料,已獲得日本7-Eleven的採用,用來做麵包。由於該原料富含水分,比粘米粉的用途更廣,將來還可用於生產乳製飲料和冰淇淋。 自從二〇〇九年日本政府開放企業可以租賃方式參與農業生產,至今企業務農數量已經成長五倍。在休耕地增加、農民減少的情況下,對於打算正式進軍農業、有規模的經營「會賺錢的農家」的農民或企業來說,現在未嘗不是一個大奸時機。 隨著企業積極參與,如果大規模生產者持續增加,日本農業的風景必將大大改變。 (Nikkei Business(c)2016 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
廠房里走出科研領袖,“海龜”回國緣何鐘情深圳
2007年,深圳蛇口的一座工業廠房。當時29歲的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後鄭海榮,並未想到能在這里開啟人生的新篇章。
鄭海榮原本在美國從事超聲與醫學成像方面的研究,在接受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先進院”)面試後,選擇來到深圳。盡管“廠房里的先進院”讓他頗多猶豫,但是他想到這座經濟發達、對科技需求旺盛,並且敢於給青年人機會的城市試一試。
2016年是先進院創院十周年, 目前1283名員工中,有海外經歷的人才501人。
距離先進院約1公里的地方坐落著中國高教改革的試驗田——南方科技大學(下稱“南科大”),這里也是海外科研人才聚集的“寶地”。
先進院和南科大是深圳海歸人才聚集的縮影。自1990年開始,深圳引進海歸人才,目前已累計引進留學人員7萬余名,居北京、上海之後列全國第三位,其中有超過8000名是經中央“千人計劃”、深圳海外高層次人才等認定的高層次專業人才。

海歸為何青睞深圳?以先進院和南科大為例來看,開放創新的環境,科研經費大力投入、體制創新帶來的吸引力,以及產業資本和科研的強力互動是主要原因。
“老廠房”里的海歸研究者
鄭海榮很慶幸自己多年前的決定。他回國後和幾位同事一起承擔了“用於昆蟲/小動物微觀結構及仿生學研究的高分辨顯微CT研發”的中科院科研裝備研制項目,獲得中科院300萬元項目經費支持。這是先進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醫工所)成立後,第一個獲批的生物醫學儀器項目。
鄭海榮在先進院的平臺上迅速成長。2015年,他帶領團隊在國際上率先開展創新性超聲無創深腦神經調控技術與儀器研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科研儀器項目支持——全國僅五項。2016年初夏,鄭海榮被任命為先進院副院長。
像鄭海榮一樣帶著夢想,回到深圳發展的留學人員還有很多。南科大電子與電氣工程系主任陳意釩,是南科大最年輕的80後系主任。“吸引我的更多是它的理念,想要在創新人才培養上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他說,深圳的開放與包容,使得他的很多技術有可能比較快地服務於產業、服務於大眾,這在國外很難實現。
八年前,張鍵和丈夫帶著三個孩子從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回國,他們舉家要報到的地方就是先進院。
當時的先進院剛成立不久,聲望不大,吸引張鍵夫婦的是院長樊建平的一腔熱血和為他們描繪的定位“國際一流水平工業研究院”的願景。目前,先進院近四成的員工為海外人才,都是樊建平親率團隊,在海外一流高校、科研機構招聘而來的。
從數據上看,深圳在過去三年迎來留學人員歸國潮。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數據顯示,“海歸”連續三年增幅超過40%,2016年上半年深圳引進海歸4817人,同比增長50.91%,目前已累計引進留學人員7萬余名。留學人員從事領域主要在金融、計算機信息技術、制造業、教育等行業。
南科大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鄭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南科大全體教師357人,其中有90%來自海外,60%以上在全球排名前一百的高校工作學習過,20%已經是教授職位。隨著南科大在國內外聲望不斷增加,以及人才引進力度的增加,南科大吸引力度呈指數級增長,2014年,該校招收20位教職人員,收到了至少2000份來自海外的簡歷。
深圳迎來的海外留學人員歸國潮和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直接相關。中國對人才的吸引力越發增強,顯示出強大的“人才磁鐵”效應。如今出國與回國人數比例已從2006年的3.15∶1下降到2015年的1.28∶1,且呈現人才加速回流態勢。


作為一所新成立的大學,南科大充滿了創造創新的可能性,很多教授抱著為南科大“創系”的心願回到中國。南科大數學系主任夏誌宏,是美國西北大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第一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他說,南科大為什麽吸引我?因為中國缺乏一個真正國際性的數學系,準確地說,我是來創系,而非創業。
南科大集結了許多像夏誌宏這樣的海外專家,比如環境學院院長鄭春苗,是著名水文地質學家,曾任美國亞拉巴馬大學地質科學系終身講席教授;力學與航空航天工程系主任單肖文是中組部“千人計劃”專家,還曾任微軟公司軟件設計師、美國Exa公司高級主管;生物系主任肖國芝曾以首席科學家身份主持多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R01等基金)和美國國防部的重要研究課題等。
“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好時代”
海外人才回歸的原因是多元的,吸引他們的除了中國展現的史無前例的機遇,還有很多具體的原因。對於科研投入的增加,就是其中之一。鄭重表示,南科大科研經費支持力度在海外排名很靠前。南科大到美國做宣講,發現南科大的科研經費投入超過很多美國大學。
第一財經記者拿到的一份南科大招聘手冊顯示,學校向聘任教師提供充足穩定的科研經費支持,可達300萬~600萬元人民幣。在生活方面,在深圳無自有住房的教師可在校內入住周轉房:教授可入住150平方米(三房兩廳)教師公寓;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可入住100平方米(兩房兩廳)教師公寓。
相比其他大學,南科大作為一所新建大學沒有多少“包袱”,在人事制度方面,南科大向西方高校學習,采取準聘制度,六年非升即走,準聘期內雖然壓力比較大 ,但科研自然有動力,這樣的體系會讓晉升更公平。
深圳先進院能夠吸引到大量海外人才也有其“秘訣”。除了為一流人才配備一流設備和條件外,科研與產業化並重才是其中的大招。
作為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學三方共建的科研機構,先進院大膽創新,一方面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又要自身向市場“找飯吃”。
樊建平告訴第一財經,應用基礎研究與產業化開發能夠同時成功,是因為先進院沒有明顯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創新階段區分,沒有人為限制科技人員在創新鏈條中的角色定位,項目選擇以可預見的應用和重大效益前景為標準。科研人員有選擇研究方向和項目的自由,醉心於學術研究的人可以在前沿技術領域耕耘,而偏重於應用科研的人才,可以與產業界緊密結合,做出科研成果後迅速產業化。
37歲的劉嘉在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獲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他在先進院帶領一支6人團隊,專門從事腦血管病相關腦血流動力學數學建模與分析的研究,同時和一些醫院、醫療企業建立合作,從企業和病人需求出發來進行醫療器械研發。
劉嘉覺得自己很幸運,來到先進院既可以跟蹤科技前沿做學術研究,又可以結合產業需求做產業。既可以了解醫生要什麽、病人要什麽,還能了解企業要什麽,站在各個維度來審視自己的科研工作,讓科研工作變得更有味道,這讓作為科研人員的人生顯得特別充實。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先進院本部發展方向是技術源頭,孵化出的幾大專業研究所和育成中心定位在技術產業化。同時,產業和資本緊密結合,先進院與社會資本合作,成立了5只投資基金,包括一只天使基金和四只風險投資基金。目前,先進院累計孵化企業502家,其中持股187家,總市值超過250億元。
2016年8月,先進院研究員喻學鋒及其團隊的黑磷系列產品制備及應用技術被上市公司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141.SH)看中,雙方成立合資企業——湖北中科墨磷科技有限公司。先進院以知識產權出資2250萬元,占註冊資本的45%。
先進院院長助理、公共事務與財務資產處處長黃澍介紹,在中科院新建研究所里,先進院第一個嘗試基金管理業務。旗下基金投資方向有兩個:一是投資先進院自己的好項目;二是投資中科系統之外,但產業方向與先進院學科方向一致的項目。基金運作第三個年頭,有4家公司進入上市環節,有的投資逐漸退出。
為了實現滾動投資,2015年8月,先進院成立了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現在很多知名基金公司紛紛上門找我們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好時代已經來臨。”黃澍說。
在讓科研人員分享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先進院也有其創新之處。2016年春,先進院根據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有關規定,給兩個科研團隊發放一次性大額獎金,其中之一就是鄭海榮的團隊。
2015年,鄭海榮團隊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上市公司樂普醫療(30003.SZ)的青睞,樂普醫療出資900萬元購買先進院擁有的涉及二維聲輻射力彩色彈性成像的相關核心技術專利7項。先進院將出售7項專利凈收益的50%約360萬元一次性獎勵給鄭海榮技術團隊及轉移轉化團隊,同時鄭海榮技術團隊擁有合資企業的小部分股權。
挖掘工業遺址資源 “文旅成華”讓老廠房長出新經濟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19/1185074.html
每經記者 吳林靜
全國15個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改革試點城市,成都是其中之一,總規修編的要義是推動“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精準落地。
成都成華區位於“中優”區域,正處於“城市拆舊後的更新期、產業解構後的重構期”的關鍵階段,從一個傳統老工業基地變身大熊貓基地、工業文明遺址、339電視塔……諸多新“名片”加身。隨著成都開啟“三步走”競逐世界城市的新征程,成華區如何謀劃下一步發展的思路和定位?
日前,成華區委書記劉光強對記者表示:“成華區正充分挖潛、前瞻規劃,努力擦亮‘文旅成華’金字名片,讓一排排老廠房長出新經濟,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大熊貓文化和工業文明“兩張牌”
成都東郊區域是曾經的工業老基地,1953年開始,經過“一五”時期、“三線”建設和改革開放後共40年的發展,到上世紀90年代,東郊工業區2千人以上工業企業達160多家、從業人員15萬人,工業產值占據了全市“半壁江山”。
對於成華區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劉光強表示,經過多輪“騰籠換鳥”,成華區正處於由“生產”為主的傳統老工業區向“宜居”為本的現代化城區轉型跨越的關鍵階段。不過,劉光強也坦言,目前還面臨著城市品質不高、功能配套不強、產業結構不優、經濟總量不大等問題。
為解決這個片區城市功能滯後等“成長中的煩惱”,成華區曾啟動實施了建區以來最大規模舊城改造,累計騰出2.8萬畝發展空間。
劉光強認為,成華擁有獨具魅力的“文化價值”,比如,大熊貓是響當當的國家名片,成華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的熊貓都市家園,70%以上來蓉的外賓和中外遊客都要去大熊貓基地,與“最萌”的大熊貓親近;比如,最豐厚的工業文明底蘊,工業遺跡14處、占全市50%,東郊記憶每年入園遊人達500萬人次。
由此,大熊貓文化和工業文明是成華區手中的兩張牌。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汪小琦認為,在本輪規劃中,成華區精準地把握了這兩大獨有的優質資源,將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打造“文旅成華”。
讓老廠房“長出”新經濟
劉光強介紹,在這一輪城市規劃修編過程中,成華區統籌考慮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突出“文旅成華”發展定位。
尤其在生產空間方面,“新經濟”和“功能區”將為成華帶來新的經濟動能。過去一年,成都成華區新簽約引進了包括錘子科技、完美世界、鵬瑞利鵬益總部項目在內的28個重大項目,一個以數字經濟為先導、智能經濟為骨骼、創意經濟為靈魂、流量經濟為血脈的新經濟產業體系正在成型,成華區加速成為成都高質量發展的“先頭部隊”。
完美世界落戶成華區,在這里,完美世界規劃了一個國家級文創產業示範園區,還要進一步構建西部都市文化新地標。此外,八里莊片區老舊廠房、倉庫等工業遺址資源,早已整體規劃建設為機車1951創智天地、錦電1954創意大院、禾創1956影視聚落等新的文創聚落,據介紹,成華目前已吸引20多個文創項目,還在加快建設一批影視、動漫、戲劇、音樂等產業基地。隨著他們的入駐,這里將迅速崛起一座獨具特色的文創產業園區。
成華區還在建設智能制造標準廠房、工程應用研發中心、聯合實驗室等“智慧生產空間”,引入了航天科工智慧海派、北方光電總部、新銳3D研發中心等企業和項目。這片“老工業區”早已是新經濟的發展前沿陣地,智能制造、科技研發、數字經濟等相關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推動新經濟加快聚集壯大。
在總結成華在生產空間上的統籌布局時,劉光強對記者表示,將老舊廠房打造成創意工坊,“希望讓一排排老廠房“長出”新經濟,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港商新智慧 廠房+酒店概念吸客 增高端時裝競爭力 抗平價時尚
1 :
GS(14)@2010-11-01 22:15:50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8-567188?category=m

行政大樓屋頂全鋪上草坪、鮮花以隔熱。總設計師王滔說:「紡織廠用水量大,有設備將廢水循環,用來澆水。空調製冷採用水儲,晚上結冰,日間產生冷氣,減用電壓力。」(被訪者提供)

酒店走精品路綫,由Vince Mark Owen操刀,共有106間房,會議室、展廳及康樂活動室,每層主題不同。6層高的蓮花牆由3.8萬枝長短不一的鼓棍鋪成,是酒店一大影相位。(吳曉怡攝)

辦公大樓外牆是再生木百葉,可隔熱2至3度。另室內有多個小窗口,連接另外兩幢大樓的冷氣出風口,即使沒有空調設備,室內也保持通爽。(吳曉怡攝)
港商新智慧 廠房+酒店概念吸客
增高端時裝競爭力 抗平價時尚
海外客到中國的廠房落單看樣辦,在工廠忙完一整天後還要搭車回酒店,令人累透。做高端紡織OEM的思宏集團,上月中在中山新落成的概念園,除了有工廠車間、員工宿舍及辦公大樓,園內起了6層高的精品酒店,予供應商和客戶免費入住,打破工廠傳統以來的梗局,可說是全國首家。主席蕭玉妍指:「市場新的需求講求創新、速度和質量。」客戶在辦公大樓傾完公事,行幾步過隔籬就可上酒店休息,她預料,新營運智慧可帶動生意長遠增長。
中山的酒店大多坐落市區,與工業區相距約個多小時車程。以往,海外客由酒店到思宏的舊廠房,來回就要約3小時。自板芙鎮的新基地落成後,步程短至幾分鐘。蕭玉妍指:「客戶毋須再擔心住哪裏及交通安排,而且起辦、睇辦都可在園內快速進行,工作更緊密,幫助客戶加快決策。」
名牌鍾情 獨家技術
廣東省幾年前力推工業「騰籠換鳥」政策,要求勞動密集型企業外遷,騰出空間,換上高增值廠家,加快產業升級。3年前,正值思宏的舊廠房租約快完,蕭玉妍斥 2億元搭建具環保元素的新廠房,將年產量增至180萬件,保持在針織、梭織及毛織的優勢,力抗低端「平價時尚」。如其研發的Cashair技術,用獨特羊絨材料製成毛衣,比頂級的Cashmere更輕薄;另有毛織外套用上立體珠片技術交織,從不同角度望去,珠片呈不同顏色,令歐美大客嘖嘖稱奇。
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數字,雖然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及人民幣升值等壓力影響,今年上半年中國累計紡織品出口服務仍有913.45億美元,同比增 22.26%,6月單月同比增長更有34%。蕭玉妍賣的是高價貨,不過在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時,業務卻絲毫無損。「過去10年,業務每年平均增長逾 20%。」在思宏的OEM客戶名單內,不乏Chloe、Agnes B、Max Mara及Miss Sixty等大牌。
她不諱言:「行業競爭好大,但我永不滿足於現狀。」當97年亞洲金融風暴打到工業界殘缺不全,受成本壓力紛紛要低價求生時,她堅持向中、高檔走去,卻又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驗。一方面資金極度緊張,同時間,兩位銷售主管又另起爐灶,挖走思宏大部分主要客戶和員工,可謂「屋漏兼逢連夜雨」。
由生意崩潰到年出口千萬件
事發時,她人在美國,剛誕下女兒。知道公司幾乎崩潰,蕭玉妍僅僅在醫院休息了3天,20天後,帶着未滿月的女兒,回到香港「善後」。回憶這段驚濤駭浪,蕭玉妍說:「像五味架一樣,心情複雜。」捱過這一刀,她決意將客戶結構重整,提速開發新產品,加快華南、華東及華北的基地建設,在供應鏈上,包辦原料、設計、生產、物流及零售的一條龍配套。單是09年,其4家廠房便向70個海外客戶,出口1,000萬件紡織服飾。
廠家從OEM走向OBM是大勢所趨,思宏也不例外。去年開設零售品牌SIU和SIU Sparkling,前者優雅,後者奢華,同樣講究手工,「定位是成衣藝術,每一件都限量生產。」自家品牌及旗下代理品牌包括法國Les 100 Ceils、意大利Margherita Ovi及西班牙Armand Basi,全都瞄準具消費能力的大都會職業女性。「打開衣櫃,從消閒服到上班服,消費者都可找到心水。」她正力攻end to end市場,未來3年,預料零售店可擴至50家。
----------------------------------
環保廠房回本期10年
在Google搜尋「廠房+酒店」的工業概念,只彈出由工廠改建的酒店,或提供酒店用品的工廠。思宏廠+酒店園區堪稱全國以至全球首家,其歐洲式環保工廠建築,在廣東省也是絕無僅有。從設計到落成需時4年,既是思宏中山基地建築總設計師,也身兼中山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的王滔坦言:「中山目前的環保建築不到10%。」商家追求眼前回報,長綫考量不夠,都令中國環保廠房停滯不前。
2億元不是小數目,然而現實是,很多廠家為了升級改造,寧將資金投放硬件設備,增加產能,迎接出口及內銷的下一浪升勢。蕭玉妍坦言:「投放大量資金做環保廠,短期內很難收回成本效益。」王滔更直接:「環保廠房成本比傳統高出50%,收回成本,至少需時10年以上。」
撰文:吳曉怡 中山直擊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