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置地重攻商业地产 被指开发速度过慢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30/3OMDAwMDE5OTY3OA.html
自去年首次进入百亿俱乐部后,低调的央企地产商华润置地的步伐似乎放慢。在今年的调控期内,华润置地住宅销售大受影响,截至8月底,华润置地完成全年销售计划的55%。而进入9月,母公司华润集团79亿元的资产注入,进一步加剧了机构对其开发进度和销售速度的担忧。
9月20日晚,华润置地发布公告宣布,以79亿港元的代价向母公司收购地产项目。华润置地高层表示,本次注资溢价主要来自海南石梅湾项目,该项目是集团通过十年培育、规划和运作,最终将不良资产盘活并增值的成功案例。
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石梅湾项目赫然位列国土部被点名的土地闲置名单中。去年以来,华润置地也多次陷入囤地风波。
据本报记者了解,上述三个项目中,武汉橡树湾项目最快推出市场,其住宅单位将于第四季开始预售,海南石梅湾及苏州昆山两项目的第一期工程,将分别于今年第四季及2010年10月动工,暂未能带来盈利。
摩根大通发表的研究报告指,虽然华润置地购入更多土地储备,但并未加快兴建进度,令公司的落成量与土地储备量升幅增长不一,华润置地由地皮转化为楼宇销售的过程可能会大幅落后。
本报记者获悉,受调控影响,华润置地本计划于今年入市的数个项目推至明年。如华润位于北京大兴的两个住宅项目、位于海淀的橡树湾C区后续部分以及位于门头沟的项目,预计都将明年才推出。
华润置地的开发速度放慢,或许与其战略转型有关。
华润置地内部人士透露,公司近两年的重心逐渐偏向于商业地产,未来消费将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该人士表示,华润万象城商业模式在杭州、上海、青岛等地持续推进,未来将形成公司新的盈利点。
今年3月份的2009年业绩发布会上,华润置地高层就表示,公司将加大商业地产的开发力度,计划在5、6年时间内,将商业地产比例增加至整体业务的四成左右。
在住宅产品线上,华润置地的产品偏高端,也导致速度变慢。清华大学博士杜丽虹的研究显示,产品偏高端的华润置地周转速度要较万科、保利等要慢,但利润率相对较高。
华润置地今年前八个月只完成全年销售目标200亿元的55%。
用筆記陪自己度過最艱困的時刻大學職員堅忍續扣 投資基金兩年存百萬
|
|
在基金定期定額投資的路上,許多人總在獲利的時候持續扣款;大跌時,卻耐不住內心煎熬,反而縮手停扣,因而錯過撿便宜的好時機。在大仁科技大學擔任行政人 員的劉俊德,透過筆記將歷史漲跌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堅忍續扣,每一次出場皆有穩定的正報酬。
撰文‧何珮郁
翻開劉俊德的每本基金投資筆記,工整而清晰的字跡,詳細記錄著十一年來,投資每檔基金的資料。藍色字多半寫的是每月淨值、報酬率的變化,以及他對大盤指數 的觀察;紅色字則寫下投資過程中,市場發生的重大事件,再加上自己的評論和感想。
每一次出場皆為正報酬
劉俊德的筆記裡,並沒有太多基金達人的投資心法,他寫的大多是自己的「心得感想」。然而,就是透過回顧筆記上的「心得感想」,讓劉俊德在經歷每一次的空頭 時,更能用「平常心」看待慘不忍睹的負報酬,不隨市場追高殺低,讓十一年來的定期定額投資成果,每一次出場都是正報酬,且年化報酬率皆有八%以上的穩定水 準。從剛開始只投資五千元,到現在每月至少扣三萬元,穩紮穩打的模式,讓他和太太約每兩年就能存下近百萬元。
「剛開始投資基金時,我只是把投資的心得,記在投信公司寄來的交易確認書上而已。」二○○○年,劉俊德開始定期定額投資台股基金,隔年就不幸遇上美國九一 一事件,他的基金報酬率一路慘跌到負四一%。莫可奈何的他,在當時的筆記上寫下自己的心情:「完蛋了,沒救了!」雖然心情亂糟糟,但不甘心的他還是抱著放 手一搏的心態,繼續每月扣款五千元。最後,在次年二月以一六.七一%的報酬率獲利贖回。
劉俊德回憶:「當時我就想,如果有幸再遇到負四○%的報酬率,我不只要續扣,一定還要加碼扣款!」後來,在○八年金融海嘯時,這個機會來了。雖然當時市場 風聲鶴唳,他也不禁開始猶豫著是否要先贖回或停扣,「但是,持之以恆的信心來自於經驗!」讓他下定決心從五千元加碼扣款到一萬元的關鍵,就在於他翻出過去 交易確認書上的筆記,其中一頁就提醒著自己:「低點來時,一定要把握機會加碼,未來的自己一定會感謝現在自己的決定。」果然,到了○九年底,該檔基金獲利 二成出場。「投資一定會遇到低潮的時刻,但是回顧過去的經驗可以加強自己的信心,明白有當初的堅持才能從虧損轉為獲利,現在的自己就不會那麼恐慌。」劉俊 德認為,筆記的功能,就是讓自己在猶豫徬徨時,發揮「提醒與檢討」的關鍵作用。「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記取教訓、一錯再錯!」而他筆記的重點,除了 寫下每個月扣款日的淨值,以及當天台股收盤指數和月KD值之外,若有重大事件發生,也一定會詳細記錄該事件帶來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剛開始投資一檔基金時,就寫下預定的報酬率,作為投資的紀律。」劉俊德建議投資人在剛起步時,不妨先設定一個較容易達成的目標,嚴 格遵守停利不停損的紀律,才能避免在波動中被震出場。
一次專注投資一檔基金
進一步觀察劉俊德的投資內容,他並不像一般人滿手基金,無論定期定額資金多寡,他一次只專注投資一檔基金;也因為曾做過營業員,對台股非常熟悉,因此只鎖 定台股基金。挑選基金時,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篩選條件。
首先,該檔基金成立時間須五年以上,且該基金經理人操盤該檔基金也持續五年,「因為五年的時間,差不多剛好經過一次多空循環的考驗。」其次,才是按照五 年、三年、一年的報酬率,依次篩選出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基金。
此外,他也從筆記中歸納發現,每一次從買進到贖回的循環大約是三十六個月,並且都有二成以上的穩定獲利。所以在每一次贖回後,他都會將資金再分成三十六等 分,繼續參與扣款。
在最近的筆記中,劉俊德則是寫下了「忍耐」和「等待」來提醒自己,儘管市場雜音不斷,劉俊德仍然抱持著他的投資原則:「如果大盤的月KD來到二十以下,基 金的報酬率又在負三成以上,我一定會啟動定期不定額加碼機制。」他說,透過多年的筆記歷程,讓他了解景氣循環本就有起有落,別妄想去預測指數漲跌,只要能 克服人性軟弱、把握時機出手,自然能輕鬆在「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的境界中穩定獲利。
劉俊德
出生:1972年
現職:大仁科技大學行政人員經歷:證券營業員、百貨樓管學歷:大仁技術學院工業安全衛生系
投資經歷:11年
劉俊德的筆記心法
在開始投資一檔基金時,寫下基金詳細基本資料,投資該檔基金的理由、預設的報酬率,作為投資的紀律。
詳細記錄每月定期定額扣款淨值、大盤指數、月KD值、重大事件和心得。
在股市低點、猶豫徬徨時,複習筆記,讓歷史經驗告訴現在的自己,在低點時堅持扣款,等待市場的春天來臨。
劉俊德的投資心法
1. 挑選台股基金時,先篩選出基金經理人操盤該基金5年以上,再以5年、3年、1年績效依次選出排名前1/3。
2. 不熟的市場不介入,每次只專注定期定額一檔基金,預設獲利目標,停利不停損;總獲利20%或達年化報酬率8%就贖回,再將金額分拆成36等分,滾入每月資 金繼續扣款。
3. 基金報酬率跌至–30%~–40%之間,且大盤月KD值來到20以下,則啟動加碼扣款機制。
|
問對管理諮詢案例系列:中小型企業度過轉型難關
http://www.infzm.com/content/77311一位問對網網友煩惱於自己的外貿服裝來料加
工小廠的轉型問題。他的工廠主要承接外貿服裝來料加工,一直以來都沒有固定的大客戶,以至於訂單分佈非常不均勻。工廠接到大訂單,有時車間裡需要配備
100多名工人日夜趕工還不一定來得及;接不到大訂單,車間裡剩餘10個工人每天的活還幹不滿8小時。今年國際經濟形勢不好,外貿訂單受到很大的影響,再
加上成本一而再地上漲,以至於工廠只能勉強維持日常的經營,賺不了幾個錢。這位問友也有想過做自己的品牌,但是這非常複雜(需要自己設計、找材料、打版、
打樣等)。
管理諮詢顧問在問對網上為店長提供了以下的建議:
這種情況很普遍,這兩年珠三角、長三角的中小型製造加工企業紛紛破產。相似之處,都是缺乏資金、品牌等競爭資源。外部環境也較為惡劣,貸款融資成本很高、出口及內銷門檻變高競爭激烈。
沒有人可以拿出一個通用型的錦囊解決所有中小企業問題(有就發財了)。倒是有些思路可以請你思考,看看是不是有幫助:

(問對網/圖)
1. 轉型的必要性
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小廠不可能長期生存。今年單在廣東新塘,倒閉的中小型服裝加工廠就有數百家。大部分情況和案例類似。剩下的大部分也在苦熬而已。買
方不斷壓價,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不倒閉才怪。來料加工提供的增值較少,屬於食物鏈的弱勢群體。這種情況下,必須轉型才有生機。
2. 轉型的原則
2.1. 做品牌。長期看,缺乏品牌的企業都無法發展。薄利時代,唯有品牌才能給商品帶來更高的增值。
2.2. 做下游。要離消費者更近,越近越好。純服裝加工企業很難長期維持,最終都成為價格戰的犧牲品,而有銷售渠道的企業發展良好。
2.3. 順應大趨勢。作為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尋找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很重要。但是在缺乏較強的市場敏銳性時,隨大趨勢更可靠。什麼賺錢做什麼,先從簡單開始。
3. 轉型的方向
根據問對網友工廠的情況,結合以上原則,可以考慮轉向品牌網絡銷售。
3.1. 由於該廠資金並不充裕,需要找一個資金成本較低的切入點,例如在淘寶上開個商舖,專賣自有品牌;
3.2. 這時競爭對手,由現在的其他加工廠轉變為淘寶商舖;
3.3. 和淘寶商舖的競爭,有巨大優勢,因為你們有生產能力,任何新式樣的服裝你們都可以很快上量,比其他商舖有成本優勢;
3.4. 假如對運營網店缺乏信心,可以和現有的網店合作
3.5. 不要在自主設計上投入太多,但是要做到:
3.5.1. 確定品牌的風格。小清新?歐式?
3.5.2. 模仿。聽起來難聽,卻很實用。模仿大品牌的類似風格時裝,抄些淘寶熱賣的類似風格款式。非常適合初期;
3.5.3. 微創新。在別人基礎上做些小改動,宣傳時突出這些優化點,形成品牌的傳統特色。如耐髒防磨舒適的領子。
4. 轉型的實施方案
4.1. 調研。首先確定品牌定位和風格。確定需要找一個目標人群,你們比較熟悉的人群。例如20歲左右的女性,瞭解她們喜歡的風格;
4.2. 確定品牌。根據品牌風格,確定品牌的名稱、圖案、宣傳語等等;
4.3. 店舖準備。問對網上已經有很多關於開淘寶店的問答,可以去看看;
4.4. 備貨。一開始不宜太多,多試試不同的樣式。淘寶網店失敗原因很多,但慘敗多數是從庫存積壓開始;
4.5. 宣傳。網上也有很多問答,學習吧;
4.6. 服務。網購回頭客很多,一定要做好服務,把商品的評分保持在較好的水準;
4.7. 包裝。包裝上要做出特色,至今很多店舖還在用特別垃圾的包裝盒,買了一次絕對不想再買。千萬不要忽視細節!回頭客非常重要,而回頭客是通過一點一滴的細節積累的。
5. 耐心
轉型不可能一蹴而就,給自己一點時間。其中淘寶網店的宣傳推廣是你可能缺乏經驗的領域,和資深人士學習,請他們指導,應該是最有效的途徑。
(感謝管立文為問對網用戶提供的企業諮詢服務。管立文系管理諮詢界資深人士)
道強:中國人壽能度過難關嗎? 盧山林
http://xueqiu.com/7466783427/24264481幾年前,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中國人壽似乎出現了危機。
幾年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人壽已從深秋陷入嚴冬。
2013年,從一開局就不順利。一季度,全國業務總規模同比負增長,並沒有引起自負的決策層的警覺。他們從去年開始就躊躇滿志地提出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國壽夢」的口號。至今,他們還在夢遊。四月份,為了挽回失去的市場份額,中國人壽推出了個人養老新產品。無奈資金高峰已過,產品缺乏競爭力,不到一個月就鎩羽而歸。一晃到了六月初,眼看著半年報就要同比為負,情急之下,這些像熱鍋螞蟻的大佬們匆忙出台了鑫豐一年期存款保險,作為救命的最後一根稻草。據說鑫豐是所有同業中對客戶最有吸引力的險種。潛台詞就是最好的一年期高息存款。早在去年12月底和今年元月初,當同業紛紛上市1-2年期產品佔領市場時,國壽以「負責任的大公司」的姿態穩坐釣魚台。一季度結束以後,別人已經以絕對優勢領先,國壽的官老爺們進行了一次例行的經營分析,首次提出了「創新驅動」戰略。裡面除了一些大話和口號之外,唯一的亮點和同業一樣,集中在所謂的產品創新上。產品創新說白了還是將5年期業務改頭換面變成一年期存款業務。過去就這樣多次「創新」過,其實了無新意。這次鑫豐露面,終於揭掉了一直以來籠罩在國壽千瘡百孔的臉上的最後一塊遮羞布。他們終於扛不住了!他們管這叫「創新」!他們和同業不過是一丘之貉!他們只看數字,不講效益;只要面子,不顧裡子;只討股民歡喜,不怕員工反對。他們說,這是嚴峻的市場形勢下的無奈抉擇。但這種只顧眼前和自己「烏紗帽」的做法,於培育良性的市場和客戶健康的投資心態毫無裨益,只會將未來的市場糟蹋殆盡。可以想見,半年報出來後,股民當然是為之興奮不已,總部領導人和各級高管績效工資也有了保障,他們一個個賺得盆滿缽滿的,可一線幾萬名國壽的員工呢?依然只有每月不到2000元的生活費,拖兒帶女,聊以度日。
國壽市場份額從前幾年的60%以上,下滑到如今的30%以下,前後不過上十年的時間。以銀保為支撐的面子業務尚且如此,何況個險期交核心業務。早在幾年前,國壽就將各大中城市的個險第一把交椅拱手讓給了平安。陣地一再失手,高層按部就班,基層心憂如焚。各級領導紛紛使出了殺手鐧:員工自辦。自去年6月份以來,國壽縣級支公司員工下達自辦業務不下10次,市級分公司在7、8次以上,甚至省一級也下了任務。這是保險分業經營以來絕無僅有的事。省級分公司的員工當然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哪怕是存款性業務。「我有錢幹什麼不好?非要買保險?」。可見,國壽的危機已從基層快速向上蔓延。決堤的洪水早已從大腿漫到了胸部,離頭頂只有一步之遙。領導說,自辦就是自救。自辦有這麼大作用嗎?這些被自辦的業務,加上多年來員工主動地的自辦,基本上滌盪了他們僅存的那一點可憐的窮親僻朋以及用於救命的個人存款,他們的財富榜上只剩下一堆厚厚的沒有多大變現價值的保險單。自辦除了掩蓋財務報表的虛假性之外,不僅沒有起到救公司的作用,反而招來整個系統員工對高層決策者無能和不管基層死活的討伐和謾罵。
與中國人壽正處於全面系統性困境形成鮮明對照和強烈反差的是,從上到下,公司依舊是老樣子:
他們的高管依舊奢華。不管是上層,還是基層,看不出過緊日子的跡象。領導人該玩就玩,想娛樂就娛樂,四海之內任逍遙。聽說,有一個中部省份的總經理,在基層員工如火如荼地拚命做自辦業務的時候,他正在美國波斯頓尋覓「中國夢」。只不過,受中央大氣候的制約,在形式和排場上,顯得更低調罷了。不管日子好不好過,新車是要照配的;不管官民比例如何失調,幹部是要照提拔的;也不管有沒有效益,員工工資夠不夠養家餬口,高管的績效是要照發的,一分都不能少。在整個創費大幅度減少的背景下,公務消費不能降,領導工資不能降,上級機關待遇不能降,經營成本又要控制好,那只有降誰的呢?國壽的董事長說,國外的企業往往採取兩個辦法度過難關:一是裁員;二是降薪。我們是世界500強企業,既不裁員,也不降薪,我們是「創新」。言之鑿鑿,不能不信。
他們的管理依舊官僚。面對交不出賬的困局,他們使上了慣用的行政手段:在規定期限裡,限賣指定產品,不完成任務要麼經濟處罰,要麼自動辭職。這一招屢試不爽,呼啦啦數字一下子上來了,於是上下歡呼雀躍。據說6月份,總部總裁室要求基層對待突擊性任務的態度是:只能接受,「不能講道理」。過去是不講價錢,現在連道理都不准講了。這是黑道還是白道?據說世界上有兩種邏輯:一是邏輯,二是中國邏輯。不講道理的國壽邏輯大概屬於典型的中國邏輯之列。計劃分來之前,高層不經過調研;任務下達以後,上面立馬派工作組強力督導,一改往日居廟堂之高的作風。從上至下,逐級施壓。他們不管基層有沒有意見,也不問市場反應,反正你跟我把數字搞上去就一好百好,否則,老子撤你的職!不,你自己主動辭職!據說,總部一位主要領導人在一次全國視頻會上,對一個西部省份的總經理發出過這樣的警告。
他們的員工依舊無助。一個人的孩提時代是快樂而幸福的。記得老人們說過一個比喻:月亮像母親,星星如兒女。在月亮媽媽光輝的照耀下,天空群星燦爛,澄澈如洗,一顆顆星星像眼睛一樣眨呀眨,一唱一和的。布穀催春,稻香蛙鳴,蟬聲唧唧。一幅幅多麼溫馨動人的月光之夜啊!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帶著美好的憧憬,懵懵懂懂走進了中國人壽。心中依稀存有童年的幻想:領導像父親,員工如兒女。那該多好!雖然慈祥之母由嚴厲之父所替代,縈繞在心頭的應該是一樣的愛吧?歲月倥傯,白髮霜染。看看周圍的員工,心中怨氣積鬱,大多對未來悲觀失望。現實無情的擊碎了「國壽夢」。此情此景,如同成年後的魯迅回到鄉下,見到已不再是兒時的閏土一樣。國壽績效改革後,員工工資增長幅度微乎其微,受益的是各級幹部。由於工作強度大,加上自辦一撥接著一撥,基層員工普遍消極怠工,管理層只有不停地施加壓力,才能繼續往前挪進。他們信奉「壓力就是生產力」的教條,在公開場合屢屢拿出來炫耀,猶如一個頻臨餓死的拾荒者撿到了一塊價值連城的和氏璧一樣,欣喜若狂,不能自己。領導的無情與員工的無助,交織在一起,形成了盛世中國下一道獨特的風景。在這個悲慘世界裡,權力充斥一切,桎梏如影隨形,人性消失無蹤,觸手可及的是一片心如枯槁、哀鴻遍野的1942。
有良知的人不禁要問:中國人壽還有一線生機嗎?答案在每個人的心中。解鈴還需繫鈴人。度過難關靠的是他們自身。國壽要實現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似乎無法踰越「調整,轉型,革新」三個階段。
調整。摒棄落後的指導思想和經營理念,不以追求市場所謂份額為唯一目的。根據變化了的同業競爭形勢和持續低迷的宏觀經濟環境,降低發展速度,毅然決然地作出調整。我們知道,這對總部領導人而言,無疑是要他們的命。正常的調整期大約至少需要5年,頭1-2年的代價只能是負增長,第3-4年是恢復期,第5年才有可能步入正常發展軌道。調整期的長短取決於過去的歷史欠賬。欠的越多,還得越久。沒辦法的事。可誰又願意去做這個吃力不討好的犧牲品呢?
轉型。調整是轉型的前提,並為轉型贏得時間;轉型是調整的目的。轉型和調整需要同步進行,互為促進。中國人壽今天的難關是制度造成的,也是國有企業歷史發展的必然。經驗告訴我們:當業務上的困難由局部問題演變為全局問題後,就必須從制度上尋找出路。從歷史教訓的角度,制度轉型的核心是人事和分配製度。要從頂層設計開始,將歷年來半途而廢的假改革推倒重來,制定避免人為因素的可操作的標準化的實施細則,目的就是讓個人才能得到充分發揮,讓員工真正看到希望,實現自我價值。只有樹正氣,才能挽頹勢。公平公正的公司環境和正常的發展秩序是國壽最大的缺失,也是人才成長的根本障礙。從銷售渠道看,轉型的重點是個險營銷業務。十幾年來,個險營銷實際上是人海戰術,精英戰略不過是那些不為稻粱謀的高管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或跟上級匯報時逢迎的話題。現在,必須痛下決心,從人海戰術轉向精英戰略,走精英戰略—優質客戶—品牌形象的新路,絕不能再走人海戰術—劣質客戶—信用掃地的老路。實現精英戰略的途徑就是要落實制度經營理念,提升專業素質,加強職業修養,果斷淘汰不合格的業務員,這樣才能增強公司競爭力,吸引優秀人才。隨著時間的拖延和機遇的一再喪失,中國人壽這幾年已從人海戰術倒退為維持戰術,逆淘汰現象日趨嚴重,隊伍流失已從縣域蔓延到中心城區。警鐘一直在長鳴,可就是沒人聆聽。
革新。革新是更高層次和更深意義上的改革,是一種戰略轉型。從表象上看,國壽的業務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勉力維持著每年的增幅。究其深層原因有三:一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營。這是導致業務失衡的癥結。摸頭腦的計劃必然要受到市場的懲罰。減少行政干預,給基層以自主權,是國壽高層不得不作出的痛苦選擇。任何搞全國一個模式的管理制度,想一呼百應、眾者云集的董事長,注定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二是短視自私的高管群體。不腐敗不能入流,越腐敗越能提拔,已成為內部官場鐵律。短視和自私是各級管理層的普遍心理。誰也不把公司和員工利益放在心上。這樣一群高管能引領國壽實現中國夢嗎?三是軟弱無力的糾錯機制。監督和內控,形式的東西多,實質內容少得可憐,沒有人真正在乎它。現在通行的糾錯方式:用更大的權力去強行糾正小的權力亂用,最後必然是權力氾濫成災。人人畏懼權力,個個藐視制度。森林法則成了大家普遍堅守的信念。一個不能糾錯的公司,問題日積月累,遷延成堆,能順利度過難關嗎?
美國歷史學家詹姆斯.亞當斯在《美國史詩》中說:「美國夢不是汽車,也不是高工資,而是一種社會秩序。在這種秩序下,所有男人和女人都能實現依據自身素質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並得到社會的承認,而與他的出身、社會背景和家庭地位無關。」這段話實際上詮釋了中國人壽如何度過難關的真諦。構建正常的企業秩序比救火式的業務發展,哪一個才是當務之急?
中國人壽麵臨的不是業務困難,而是嚴重的政治生態災難。
如何度過淡季?給賣家的十四條建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378.html俗話說:淡季磨槍,旺季不慌。一般上半年的3月到5月,以及下半年的9月到12月,是銷售旺季,剩餘的時間則一般生意冷清,尤其是6、7、8月份,處於兩個旺季的過渡期,生意很淡。旺季是全年的銷售黃金階段,如果把握的好,銷售額可達到全年銷售額的80%以上。正因為如此,很多賣家在淡季便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徹底放鬆了。
在淡季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我們如何度過淡季?來看看下面的十四條建議。
1、產品可以有淡旺季,但一個企業不能有淡旺季
有些產品的淡旺季是很難避免的,但是,淡旺季的產生卻是有根源的,譬如:夏季涼鞋的銷路就好,這是因氣候而產生的淡旺季;又如抗旱時水泵的銷路就好;飯館裡的菜咸了,茶水的需求就多了……避免公司的淡旺季是靠「多產品」還是「多品種」,還是兩者均靠?應該根據本企業的具體情況來定!比如在6、7、8這三個月的淡季時期,我們既有夏款涼鞋的季末銷售,又有秋季單鞋的新品上市,這樣可以有效的彌補淡季所帶來的銷量的驟減。
2、淡季其實也是旺季
多數企業在旺季會劍拔弩張,對市場拚死相爭,到了淡季就悄無聲息,因為他們覺得,市場的銷量銳減,即使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最終對於銷量也是無濟於事,甚至是徒勞,而且在財務上看也是非常不經濟的,通常會解聘大量臨時人員。但淡季是電商運營部門厲兵秣馬,休養生息的大好時機,將淡季視作為電商人員培訓學習的最佳時節,未嘗不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淡季恰恰就是企業搶佔市場的最好時機。比如要上線秋冬的單鞋,大多數賣家會在9月份開始正式上線秋冬單鞋,但是一些比較先進的賣家開始在7月份上市單鞋;淡季往往是競爭對手懈怠的時候,此時的一些宣傳舉措,反而能給在淡季購買的消費者以深刻的印象,也會強化消費者的品牌記憶。反過來,如果等到9月份旺季來臨時,再上市單鞋,那個時候大多數賣家已開始啟動市場,新上市的產品很容易在眾多成熟品牌的激烈競爭中被淹沒。
產品品牌效應是品牌商決勝市場的「利器」,市場淡季應該成為品牌商的品牌推廣旺季。
由此可見一斑,如果我們能在淡季的時候,依舊用旺季的決心去做市場,雖然絕對數量(銷量指標)不能夠有所突破,但是在銷量上哪怕是小小的提高,在相對數量上(市場佔有率指標)一定會將對手甩得更遠。因為經過對渠道通路的擠佔,只要相對對手取得一點優勢,而且一路保持優勢,也就是保持了淡季時的市場佔有率,到了旺季,消費者對自己品牌的信心會因為鋪市率和曝光率的優勢而促進形成對品牌的偏好,這對於在旺季跟對手拉開差距,形成市場馬太效應有直接推動作用。這就如同上半年沙灘鞋一樣,等4月份銷售旺季開始的時候,部分賣家月銷量已經達到2萬多件了,其他剛上市的沙灘鞋很難再追上,排名靠前的賣家已經牢牢佔據有利的市場地位。形象地說,在淡季播種,到了旺季,自然就會豐收。
3、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組織技術人員、運營人員研究細分市場,根據消費者需求的差異,找出最有利的潛在機會,有針對性地調整和優化配置產品結構,爭取在旺季到來時使銷售有重大突破。通過上半年的運營銷售,掌握了一大批銷售數據和客戶資料以及有價值的市場反饋,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反饋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找出自身產品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後對現有的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
比如上半年我們的鞋子都比較秀氣,屬於偏瘦版型,但我們的消費者更青睞於寬鬆、粗獷的版型,更青睞於沉著、穩重的深色調,喜歡簡潔的產品配飾,那麼,這些市場信息反饋,能夠有效幫助我們對秋冬單品的款式進行選擇。
4、加強電商渠道建設
我們可以利用淡季時間,開拓一些新的電商渠道,除天貓、淘寶以外的其他獨立B2C平台,做好平台入駐、人員招募、店舖裝修、產品規劃等方面的工作,為淡季的銷售鋪就市場渠道。
5、做好總結與規劃,起到承上啟下作用
在上一個旺季當中,肯定會有一些遺留問題,當時沒來得及解決的,我們需要在淡季時認真來解決;同時,還需要做好對上一個旺季的經驗總結。為下一個旺季提供可借鑑的經驗。在淡季,正好有時間、有精力,對之前的業務流程、管理流程、溝通機制等進行調整與優化,讓後續的工作開展更加順暢有序。同時,我們在總結的同時,還需對下半年的運營工作作出詳細規劃,把握營銷節點,搶佔市場有利地位。
6、加強對電商人員的培訓
夏則資車,水則資舟。
進入淡季,團隊的士氣也開始降低,開始出現鬆懈情緒,同時很多人想希望借助淡季來休養生息。但這種想法和行為對團隊的發展非常不利的。這時我們需要利用淡季時光,加強對電商從業人員的培訓,使其更深層次對電商渠道進行認識,在討論中發現問題、相互交流、群策群力。
7、做好市場基礎工作
在淡季,市場上的競爭相對而言,不是那麼激烈,運營人員不必整日在市場上為了應對和打擊對手疲於奔命,也就有空騰出手來,做好市場的基礎工作,比如最終用戶調查、運營方案探究,淡季的購買者通常是產品的忠誠消費者,前期和消費者建立良好的關係,抓住這些消費者會使品牌維護得以進行,並對實現最終的旺季銷售非常有價值。
運營人員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對店舖視覺、運營策略、倉儲規劃等方面進行盤點、改進,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把這些細節方面做得更加完善。
8、做好CRM維護
淡季是盤點自己的客戶的大好機會,運營人員最重要的一份任務就是整理客戶資料、建立客戶檔案,研究適合自己店舖的CRM營銷方案。對現有的老客戶進行針對性回訪,蒐集客戶的意見和建議,為下一步做好客戶服務做好準備。
9、適時推出新品
在淡季適時推出一些新產品,可以有效地切割對手的市場份額。從取勢的角度來看,能強化企業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地位。對於營銷預算有限的企業,以有限度的廣告宣傳和適量的新品推出可以取得不錯的影響力。在6、7月份市場淡季,適時推出一部分秋款產品,也是對消費者一種有力的消費引導與刺激。
10、發現產品新的消費方式和新的消費用途
發現和引導新的消費習慣是淡季挖掘銷量的有力途徑。對於夏季賣的比較好短袖、鏤空皮鞋,在7月份可以在已有鏈接中添加長袖款、秋季單鞋來彌補淡季所帶來的銷量的遞減。淡季的營銷更強調競爭導向,旺季強調需求導向。淡季需求不旺。電商的營銷應更強調競爭導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觀注和分析競爭對手上。比如,分析競爭對手的產品、款式、價格、佈局、營銷策略、客戶服務等;相對而言,旺季則應強調需求導向,順應消費者需求的功能創新對於「取利」更有現實意義。
11、堅持適度促銷
一些電商企業本著「投入和產出成正比「的原則,在淡季大幅壓縮費用。這樣做,只會使銷售壓力更大,淡季更淡。相反,在淡季保持適度的促銷,特別是形成對競爭者強大的促銷壓力,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淡季將有限的資金投資在能夠刺激消費者的促銷活動上是比較明智的營銷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淡季的促銷切勿過分依賴於單純的降價打折上。為了減輕庫存壓力、增加現金流而進行的大幅度打折,會破壞企業的品牌形象,影響後續的銷售。替代性的策略是,可以考慮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增加一些服務,這樣在增加短期銷量的同時,不會對已經購買了產品的消費者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比如店舖由之前的「滿300-20」提高到「滿300-40」,或者「買新款送沙灘鞋」、「買2送1」等。
12、強化和開發淡季渠道
進入淡季,通常的旺季主力渠道都會大幅度萎縮,但另外一些銷售渠道則開始展現其價值,這就是淡季渠道。比如一些站外的清倉渠道等,小型的團購平台等。淡季的渠道策略無非兩方面:一方面,在淡季,銷售波動較小的渠道應該得到強化;另一方面,針對產品特點,開發新的渠道,適應產品的淡季銷售。
13、市場轉移
淡季除了有時間限制外,還有區域限制。也就是說,在同一時間內,在不同的區域市場,淡旺季是不同的,至少程度上是不同的。例如,有的產品就存在」南淡北旺」和」南旺北淡」更替的特點,比如羽絨服、涼鞋等產品。在城市出現淡季時,在農村或城鄉結合部可能根本沒有淡季的跡象。中國國土遼闊,橫跨多個氣候帶,更有著進行市場轉移的騰挪空間。這時,我們可以利用中國的地理特徵,根據地域進行有針對性的推廣活動。
海爾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提出:只有淡季的思想,沒有淡季的市場。2001年以前,洗衣機到夏天銷量非常小,一般廠家到這時就減產。但海爾發現不是用戶在夏天不需要洗衣機,而是當時一到夏天可能一次就洗一件襯衣,用手洗一洗就算了。於是海爾就開發了小小神童1.5公斤的小洗衣機,行銷世界市場。海爾的舉措給我們帶來了啟發和思考。對於一個精明的、成熟的企業家來說,只要深入市場做細緻的調查研究,對於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來說,永遠沒淡季。
14、旺季做銷量,淡季做市場
這句話在sales中廣為流傳,實際上反映了淡季中普遍的鬆懈思想。旺季的辛苦勞碌和淡季的休生養息,已然成為大多數公司的運行規律。這本也無可厚非,但機會還是存在的。同時,淡季銷量的增長顯然不會來源於市場的增量,而是來源於對手的減量。說白了,就是在對手鬆懈時從他們手中搶。這也是」淡季旺做」策略被採用的原因。
正如6、7月份,正值沙灘鞋的淡季,很多電商企業減少了對沙灘鞋的推廣營銷,奧康、紅蜻蜓等鞋類電商,通過聚划算平台大舉推廣99元沙灘涼鞋,逆勢而上,市場銷量猛增。
「旺季搶增量,淡季搶減量」,這是淡季提升銷量的根本策略,以比對手更強的促銷、更廣的宣傳和更低的價格進行掠奪。但需要指出的是,淡季的絕對量畢竟有限,所以,投入的兵力要有度,搶的程度也要有個度。而且,淡季做銷量,在供應鏈上要合理把控,否則會變成巨大的庫存壓力。
另外,創新很重要。營銷的本質就是要將同質的產品買出不同來。創新就是要創造差異化,差異性的促銷,差異性的市場定位和市場選擇來完成淡季銷量的增長。正如奧康沙灘鞋,通過常規的營銷推廣已經很難去搶佔相對固定的市場地位,他們則採取走聚划算、品牌團等路線,形成差異化促銷,照樣能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
根據一年中的銷售淡季旺季提高大家對季節的概念,以便提前做好應對活動.下面以服裝為例:
一月:
1、服裝冬裝鼎盛季節,屬瘋狂旺季。具體日期在元旦假期前後、春節來臨之前。此時氣候嚴寒,冬裝賣價高、利潤高。
2、此時可以大幅開展「年貨大採購、新年換新衣、春節不打烊」等主題活動,以提高店舖產品的銷量。
3、春裝、夏裝的選品已經開始,為年後春裝、夏裝的推廣做好準備工作。
二月:
1、服裝冬裝最鼎盛的季節,屬瘋狂旺季。具體日期在春節前後、元宵佳節、國際情人節。此時天氣依舊較冷,冬裝賣價高、利潤高。
2、但受傳統春節放假的影響,會迎來近半個月的淡季,一般是在2月中旬以後,流量開始慢慢恢復,這時我們要做好開年後的營銷推廣工作。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這些營銷計劃需在春節前夕就要完成。
三月:
1、服裝換季季節,冬裝開始甩貨,春裝陸續批量上市,屬標準旺季,具體日期在三八節前後。此時天氣冷暖交替溫度過度,適合冬裝甩貨。
2、進入3月份,流量開始大幅增長,行業旺季來臨,需打好開年第一仗,做好營銷推廣活動。3月中旬,夏季產品已開始上市,夏季爆款的推廣已經開始,在3月底爆款產品嶄露頭角,4月初正式形成店舖的爆款品類群。
四月:
1、服裝春裝銷售季節。屬標準旺季,具體日期在4月中旬,此時天氣溫和,冷暖適中,正值天貓新風尚活動,春裝熱銷中。
2、4.18-4.21是天貓新風尚活動,這是夏季爆款戰役已經打響,部分賣家已經搶佔有力搜索資源位。這段時期也是穩固店舖爆款銷量與地位最有力的時期,需要好好把握。
五月:
1、服裝春夏裝過度交替季節,屬標準旺季,具體日期在五一長假前後,此時天氣氣溫逐漸偏熱,春裝下市,夏裝開始上市,夏裝熱銷,春裝甩貨。同時又值天貓T恤節、母親節。
2、夏裝銷售的鼎盛時期為4月中旬到5月中旬,到5月底,已經開始考慮夏裝產品的清倉工作,這時要合理備貨,減少庫存,迎接6月淡季的到來。
六月:
1、服裝夏裝銷售季節,屬標準淡季,具體銷售日期在兒童節、6.18年中大促。這時天氣氣溫偏熱,夏裝熱銷,跑量大,但價格低,利潤少。
2、自6.10日以後,夏裝的銷售開始急劇下滑,即使有6.18年中大促的刺激,也只是一針興奮劑而已,不會起到太大作用。這個時間要合理促銷。
3、進入6月份,開始考慮秋款產品的選款、打版等工作,對上半年的銷售做分析、總結,對下半年的營銷作出規劃。
七月:
1、服裝夏裝滯銷季節,屬瘋狂淡季,具體銷售日期7月中旬聚划算年中大促。此時天氣異常炎熱,夏裝銷售基本停滯不前,建議促銷。
2、秋款產品已開始下單生產,同時店舖內做好對秋單品的預售工作。對部分秋單品開始做營銷推廣,制定營銷計劃。
八月:
1、服裝夏裝滯銷季節,屬瘋狂淡季,具體銷售日期在8月中旬秋裝上新。此時天氣異常悶熱,夏裝銷售完全滯銷,秋裝少量上市。開始大量夏裝清庫甩貨。建議低價促銷。
2、進入8月份,部分秋單已正式開始銷售,實力強的店舖已開始搶佔市場的有力地位,同時也是打造爆款的關鍵時期。
九月:
1、服裝夏秋裝過度季節,也是淡季過度旺季的季節,屬尷尬淡季,具體銷售日期在九月中下旬。此時天氣開始降溫,日夜溫差較大,風大。夏裝清庫,秋裝全面上市。此時消費者多有持幣觀望心態,故人多成交低。此時賣家應當心態平穩,不焦不躁,積極調整好店內的貨品和營銷規劃,準備迎接旺季。
2、這個時期秋單的爆款單品已經基本成熟,也是市場競爭開始激烈的時期,9月下旬開始,市場銷售開始激增。做好營銷準備,為接下來旺季的來臨做好準備。
十月:
1、服裝秋裝銷售季節,屬瘋狂旺季,具體銷售日期在10月中下旬。此時氣溫適中,日夜溫差大,秋裝全面熱銷。此時國慶的到來也宣佈了服裝旺季正式開幕。線下消費者瘋狂購物期集中在國慶長假期間,人多,成交量高,但秋裝價格適中,利潤適中。
2、十月的銷售旺季主要集中在中下旬,因為長假過後由於消費者地心理疲勞,線上銷售還會出現一段銷售低谷(約維持10天左右),所以希望大家利用長假前做好銷售,以便能平安地度過10月上旬的15天低谷。
3、從10月1號開始,雙11營銷活動已進入30天倒計時,各項準備工作已陸續開展,做好營銷和客戶的積累,為雙11期間贏得更多的顧客和銷量做好準備。
十一月:
1、服裝秋冬平穩過度季節,同時趕上天貓雙十一,屬標準旺季,具體銷售日期在雙11購物狂歡節前後一週。此時氣溫逐漸降低,秋裝甩貨下市,冬裝穩步上市。秋裝甩貨熱銷,冬裝陸續上市,價格高,利潤大。
2、但受雙11活動的影響,消費者在雙11結束後會有15天左右的消費疲勞期。同時,這款時間很多大賣家因雙11活動已賺得盆滿缽滿,已無力進行一些促銷活動,相對來說屬於市場營銷的空白檔,一些中小賣家可以利用此機會做好鑽展、直通車、店舖營銷等活動,但同時要保證好物流派送時間。這樣給賣家帶來的利益也不亞於一個雙11.
3、在11.20日以後,需要考慮對雙11剩餘的產品進行拋售。
十二月:
1、服裝冬裝全面上市季節,屬瘋狂旺季,具體銷售日期在平安夜、聖誕節、前後。此時天氣寒冷,冬裝賣價高,利潤大,節日期間配合促銷提升冬裝成交量。
2、12月初,天貓、聚划算會有一系列促銷活動幫助雙11大賣家進行清倉,中小賣家也可以借助這股「東風」,進行一些清倉活動。
以上季節劃分是根據季節氣候規律,配合電商行業實踐經驗分析所得,但受市場變化的影響,所以還是要根據當時的營銷情況具體合理運用!
【作者簡介】大志,電商撰稿人,希亞駱駝鞋類旗艦店運營總監。
Facebook處理「用戶隱私」的先進經驗:如何度過服務條款危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788.html關鍵時刻:
2009年2月4日,Facebook悄然在網頁上修改了服務條款的內容。新條款規定,即使用戶終止其在Facebook上使用的賬號,網站仍將有權使用其上傳的任何資料擁有「永久」許可授權。2月15日,一個名為The Consumerist的消費者博客,對Facebook新的服務條款作了詳細解讀。隨後,各大網站和媒體都轉載了這篇名為《Facebook新的服務條款:我們可以隨意使用你的信息,永遠都是》。之後,網民出現一波又一波抗議,Facebook面臨社會質疑和否定,很多用戶甚至宣稱將不再使用Facebook。
關鍵抉擇:
Facebook如果堅持新服務條款內容且不做出合理解釋,不對Facebook有關服務及服務條款做出調整,將面臨巨大輿論壓力和用戶信任危機,失去用戶的Facebook將陷入絕境。
關鍵策略:
Facebook和扎克伯格很快採取行動。公司發言人在郵件中強調,Facebook會在不違反隱私規定的條件下使用用戶上傳的信息。扎克伯格也在Facebook官方博客上做出積極回應,他寫道:「事實上,我們不會用你不希望的方式傳播你的信息。」扎克伯格隨後宣佈,今後Facebook有關服務如修改用戶協議,將在Facebook的社區內公開討論,讓所有用戶投票。
策略結果:
所有憤怒的用戶和媒體都對扎克伯格的妥協以及改變感到滿意,甚至有學者稱讚扎克伯格Facebook的用戶們將自己視為公民——Facebook的公民。
Facebook成為全球性著名社交網站只用了短短的幾年時間。2009年2月4日,Facebook因修改用戶服務條款而陷入巨大輿論壓力和用戶信任危機。扎克伯格以妥協姿態,開展與用戶的合作、交流,承諾做出改變,取得用戶信任,把一起危機事件轉變成Facebook管理公開和透明的有利事件,穩定並贏得了更多用戶。
服務條款引發危機的偶然和必然
服務條款引發的危機與扎克伯格的經歷、文化理念、市場理念有著必然的聯繫。作為在美國甚至全球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哈佛大學的學生,有著高天賦自學能力、自學電腦編程的扎克伯格,出人意料地選擇了心理學作為自己的專業方向。正是這種選擇和天賦的結合,扎克伯格表現出對人性慾望和人際關係的特殊敏感。從他創立Facebook及Facebook的超速發展看,扎克伯格充分抓住和利用了人們「窺視欲」、「自我表現」等心理,加上對經濟發展和互聯網行業發展,以及對市場需求的正確判斷,才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行業脫穎而出,並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使Facebook快速成長為行業巨頭,還跨越行業、跨越國界,成為全球性的大型企業。
2009年2月Facebook修改服務條款引起信任危機,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Facebook超越了之前傳統互聯網企業所提供的服務,大大拓展了互聯網企業的業務內容和服務範圍。和其他行業企業相比較,Facebook提供的不只是冰冷冷的數據、信息,而是具備豐富人性化的新平台。Facebook關注的不再是簡單的信息、數據,而是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其中以用戶體驗、用戶社交需求等尤為突出。在這一點上,Facebook比Google等具備了優勢明顯的服務特質。
為滿足用戶的社交需求,Facebook需要提供能夠公開、互動、可分享的用戶交流平台,保證用戶能夠共享、互享有關信息甚至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個人隱私。為滿足用戶的這一需求,就需要讓每個用戶儘量提供其個人的資料,而這也是用戶間能夠進行社交的必要條件。
從Facebook的經營看,提供人性化、個性化服務,需要足夠多的用戶資料,通過分析、利用用戶需求,創造更多的服務才能不斷吸引新用戶、穩定老用戶,從而產生企業的盈利點和成長空間。因而,無論從用戶間權利、隱私的開放和擁有,以及Facebook對用戶資料的公開方式和公開程度看,都存在著個人資料公開和保密的矛盾。公開和保密之間,除了法律對於個人權益的保護外,還關乎用戶的個人差別。
用戶在希望網站最大可能提供他人信息的同時,卻對自己的安全保持著起碼或足夠的謹慎態度。用戶希望有區別、有限度、有範圍地向其他用戶公開包括個人信息、個人隱私和個人權益在內的自身信息,既要保證信息的安全,還要保證利益安全和社交安全等。
因此,在上述矛盾條件下,Facebook修改關於用戶資料的條款引發危機,似乎是個偶然事件,但從社會角度看,就幾乎是必然的。
化解危機取決於妥協和合作
Facebook的成長揭示,商業世界乃至整個世界已經進入「人流」的時代。互聯網發展加劇了傳統物流的轉型,在服務產品及服務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流、社交流聚合成規模空前的人際關係網即「人流」,「人流」展現出巨大的商業機會和創富潛力。掌握了「人流」,就掌握了商業機會。控制了「人流」,就控制了商業的通道,就能實現商業的目標。
「人流」的實質是以人為主體、主導的物流,以及人的需求的多元化和虛擬化。也就是說,「人流」實質代表著人的需求、人的需求變化,更擴展為更多的「社會」元素,如服務、情感、社交等以物質概念來衡量的屬於「虛擬」的領域。Facebook超越了物流的概念和範疇,緊緊抓住「人流」及其多元化的商品和社會化需求,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問題是,「人流」的形成和集合,涉及到個人信息、隱私和權利等關乎法律和道德的界限問題。也就是說,開放的互聯網世界更需要重視保密。
Facebook在保護個人和企業的信息和秘密方面做了不少功課。保密是遵守法律、保護用戶權益的必然舉措,是獲得、贏得用戶的必然要求。與業內某些企業相比,Facebook在讓人們分享信息的同時,「仍然有另外一大部分不可以對所有人開放」。但問題仍然存在,為了體現Facebook的獨特社交功能,Facebook 宣稱「任何想要讀取Facebook數據的人只能通過Facebook」。其實很簡單,既然通過Facebook能夠讀取數據,就能夠向Facebook之外傳播和擴散。
正是基於Facebook「仍然有另外一大部分不可以對所有人開放」保護用戶權益的理念,修改服務條款危機一出現,Facebook和扎克伯格就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以妥協、合作、誠懇的態度,及時做出了應對舉措。
Facebook和扎克伯格很快採取行動。公司發言人在郵件中強調,Facebook會在不違反隱私規定的條件下使用用戶上傳的信息。扎克伯格在Facebook官方博客上做出積極回應,他寫道:「事實上,我們不會用你不希望的方式傳播你的信息。」扎克伯格隨後宣佈,今後Facebook有關服務如修改用戶協議,將在Facebook的社區內公開討論,並讓所有用戶投票。
扎克伯格通過Facebook官方博客,發佈了《扎克伯格就服務條款事件所寫的公開信》,公開信的內容坦率、誠懇而現實。扎克伯格寫到:
「6年前,我們基於一個簡單的想法創建了Facebook。人們喜歡分享,渴望和朋友及其他認識的人保持聯繫。如果我們給用戶更多的控制權,他們也將分享得更多。他們分享得更多,這個世界將會更加開放和互聯,變得更好。今天,這仍然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
公開信表示,Facebook短短幾年就成長為超過4億人口的社區,為讓這麼多人滿意,Facebook快速轉型,嘗試新的方式和社交網絡讓每一個人都能連接進來,而這是個挑戰。
Facebook希望促進用戶分享和創造,用戶希望能更方便地控制自己的信息,在這一矛盾中,Facebook修改了服務條款。不過,「或許這並非你們想要的,這次我們迷路了。」 扎克伯格說。
在區別不同用戶對於個人信息的差別態度,Facebook將採取不同控制手段之後,扎克伯格公佈了Facebook正在實踐的幾項原則,並接受用戶的檢驗。「除非獲得你的允許,你的信息不會被公開給其他人或服務商;廣告商無法獲取你的任何個人信息;我們不會向任何人出售你的任何信息;Facebook將永遠免費為你們服務。」
在上述基礎上,Facebook公佈了新的服務條款草案,邀請所有用戶參與討論和投票。有66.6萬人參與投票,並且以74%的支持率通過了修改過的服務條款。
「分享」是社交網站發展和成功的基本
社交網站雖然是個人隱私和權利需要得到足夠保護的平台,但在保護的前提下,分享才是實質和目標,才能實現網站的經濟利益。分享意味著參與者的平等、互助和付出。雖然付出在大部分情形下不是經濟或金錢,信息的提供是主要的內容和形式之一,但一樣對企業和網站提出了挑戰。搭建起這樣的平台就是經營者理念、能力和水平的體現。
分享信息尤其是分享情感,其實質是用戶體驗。也就是說,Facebook以滿足用戶的體驗願望來打造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因此,從Facebook網站的內容來講,「讓網站有趣比讓它賺錢更重要」。因為創造「有趣」, 產品得到開發,用戶體驗得到尊重,用戶心理需求得以滿足。因為有趣,用戶回頭率增加。因為有趣,用戶成為活廣告,Facebook廣為人知,擴散效應遞增。
「有趣」的實質和結果是「分享」。用戶在有趣的網絡交往中分享到現實世界所不能得到的心理體驗、快感、樂趣、知識和經驗。從這個角度和實際的效果看,「有趣」定位帶來的「分享」成為了Facebook成功的基本元素。能否保持「有趣」的本色,擴大「有趣」的範疇,增加「有趣」的元素、內容、形式,是決定「分享」多少的關鍵因素,也是決定分享帶來體驗成就的根本。而從Facebook的未來看,保持、增加「有趣」和「分享」的產品形式和特徵是企業發展的一個方面。
對於這次服務條款危機事件,Facebook基本上是應對及時、高效,算得上是互聯網企業與用戶互動、增進信任、擴大網站影響力、增加用戶量的經典案例。不過,縱觀Facebook的創辦和成長,Facebook的成功還源於創業者個人超前的意識和理念,個人的個性和人格魅力,創業者過人的能力和膽識,新的運作模式,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吸引人才的戰略和策略,優秀的企業團隊等。所有這些,其實都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
從未來看,要在競爭激烈、變化快速的互聯網世界繼續發展、成長,Facebook要保持企業產品和服務的特色,不被後來者模仿、不被超越。需要在急劇變化的市場中創新、變革,創造出獨特和多元的企業產品、服務和文化,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創造、吸引、抓住和增加消費者。否則,就可能在一夜之間被競爭者超越而被市場所淘汰。
歐洲度過了糟糕的周末:分裂潮風起雲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75
在歐盟分裂潮沖擊下,歐洲剛剛度過了一個糟糕的周末。
英國

首先是英國。執政的保守黨當中出現了第二個下議院議員倒戈,投奔聯合王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 UKIP)。
僅僅在議員Mark Reckless倒戈之前一個月,同樣作為國會議員的Doug Carswell宣布脫離保守黨,轉投UKIP。
英國將於明年春季舉行新一屆議會選舉,而保守黨最大的壓力正是來自於UKIP迅速擴大的政治影響力。
聯合王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 UKIP)成立於1993年。該黨高舉不列顛民族主義,反對超主權的政治聯盟,其最早、最著名的主張是“聯合王國退出歐盟”。
近年來,該黨迅速崛起,甚至在2014年5月22日的歐洲議會選舉中一鳴驚人,一躍成為聯合王國在歐洲議會的第一大黨!
法國

法國政局也蠢蠢欲動。9月28日,以人民運動聯盟為首的右翼反對黨獲得的議席達到188席,時隔三年後再度成為參議院多數派。其中,Marine Le Pen領導的極右翼政黨民族陣線黨(National Front)首次在參議院中贏得兩個席位。Marine Le Pen將此稱為“歷史性的勝利”。
法國參議院為議會上院,雖然不具有立法的決定權,但對國民議會(下院)以及政府施政具有監督和審議作用。另外,參議院議長還擁有在總統不能行使職權時代行總統職權的重任,為共和國第二號人物。
而當前,法國現任總統奧朗德的5年任期行將過半。右翼政黨陣營迅速擴大,不斷動搖著奧朗德的民眾支持度——僅為13%,創下其執政時的歷史最低點。下一屆總統大選將於2017年舉行。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介紹,民族陣線黨成立於1972年,以反猶太人、反移民、支持血統主義、呼籲恢複死刑著稱。
西班牙

西班牙部分地區也正忙於鬧獨立。華爾街見聞周日提及,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主席Artur Mas簽署一項法令,決定加泰羅尼亞公投將於11月9日舉行。此時,距離里程碑式的蘇格蘭獨立公投結束還不到兩個月。
西班牙副首相Soraya Saenz當日表示,加泰羅尼亞的獨立公投是違憲的,西班牙政府將不會允許公投舉行。(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債王突然離職那天,全球債券交易員是如何度過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15

無論是美國非農就業數據還是歐洲央行利率決議,這些傳統上的大熱點在過去一周都沒能搶下金融市場的頭條。因為一個人的意外離職,在市場掀起了軒然大波。這個人就是格羅斯,這個在過去三十年全球債券大牛市中成功摘下“債王”頭銜,掌控全球最大債基Pimco的大佬。
巨型基金出現如此變故在市場並不多見,華爾街見聞網站帶你回顧當時全球市場是如何度過的:
對於全球債券交易員而言,那個周五本應是又一個平淡尋常的一天,直到終端上突然出現的一條消息改變了一切---“William H. Gross加盟Janus Capital。”
最初的反應是疑惑,多位基金經理和交易員們互相打聽這條消息是不是在說Pimco那位聯合創始人,對於華爾街上絕大多數人而言,那個人的名字就叫Bill Gross。
DRW Trading的資深分析師Lou Brien向路透表示:“(人們)都在問,他就是那個William H. Gross嗎?”
事實的確如此,70歲的投資傳奇竟然從自己40年前親手創立的資產規模高達2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大債基離職了!
市場迅速被引爆了,債券交易員們都跳起來了。許多人說自己的第一反應是搞清楚Pimco的旗艦基金Total Return Fund的最大持倉是什麽。
隨後,由於預期該基金會遭遇大規模贖回,交易員們開始拋售一切他們相信是該基金重倉的品種,包括美國國債、通脹連接債券(TIPS)以及垃圾債。Pimco的客戶們立刻開始贖回資產,投向Pimco的競爭對手,比如TCW, DoubleLine Capital, BlackRock Inc and Western Asset
Management Co.最終,包含周五那天,Pimco在整個九月遭遇了高達230億美元的資金外流。
Brien說道:“人們爭相想要搞清楚Pimco的倉位,竭力想要搶在其清盤之前。”
路透描述了當天的情形:
格羅斯離職的消息出現在美東時間上午8點28分。由於Pimco重倉美債,在之後的幾分鐘里,CBOT的美國十年期債券期貨交易量翻了四倍。超過20萬份合約在當日8點35分到9點期間易手,美債價格下挫,收益率攀升。
基準利率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50攀升至2.55。投資者們也在拋售TIPS,而垃圾債的風險溢價也全線走高。歐洲美元合約的收益率曲線出現扁平化。
周五Pimco的德國母公司安聯重挫6%,而格羅斯的新東家Janus Capital Group股價飆升43%。
一線的交易員們感受到了市場的恐慌。一位交易員表示:“我感到了市場開始防守,這是艱難的一天。”
許多Pimco的競爭對手出現了大量資金流入。新債王Jeffrey Gundlach表示其DoubleLine Capital在周五當天出現了4億到5億美元的凈流入。
金融市場對於某個人的離職消息作出如此反應是史無前例的,其後續影響仍繼續在債市發酵。路透對十幾位債券交易員和基金經理進行了采
訪,試圖了解市場對於格羅斯的離職是如何思考的。
Third Avenue Management的CEO David Barse表示:“一個人的離職造就了市場最大規模的一次資本流動。”
格羅斯離職出現在市場本已焦慮之際。許多交易員們認為這引發了對債市的深度和流動性的質疑,因為在金融危機後,監管改革使得大銀行不再繼續作為債市穩定器。
監管機構們對格羅斯離職事件也異常關註,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都與市場參與者溝通了此事,而SEC也在密切關註進展。
【美股投資組合】浪漫情人節,你會怎樣度過? 財說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6645730
情人節,你會在這天怎樣浪漫的度過?鮮花、美酒、燭光晚餐...為了讓這一天變得難以忘懷,花多少錢也在所不惜!財說就為您一一盤點那些必在情人節大賺一把的美國上市公司!
情人節表白利器一:網上訂花

$1-800-Flowers.com(FLWS)$ :可以通過其網站、800免費電話、實體零售店和商品郵寄目錄銷售各類禮品。公司銷售的產品包括花卉、樹木、高級食品、紅酒、糖果、兒童玩具和特種禮物等。公司於1976年成立,當時只是紐約市中的一家花店。到1992年時,公司已經擴張成為擁有14家門店的花卉連鎖店,並且開通了免費預定電話800-flowers。到1999年,公司正式更名為1-800-flowers.com。當今,電子商務佔公司營業額的70%。
情人節表白利器二:好時巧克力
$好時(HSY)$ 北美地區最大的巧克力及巧克力類糖果製造商。好時公司位於賓夕法尼亞州,是一家具有105年歷史的老字號公司。
情人節約會去哪裡?當然是飯店
美國餐館之一:$布林克國際(EAT)$ (Brinkers International Inc),世界上最大的休閒餐廳品牌之一,在全球33個國家擁有1600家餐廳,平均每日就餐人數超過100萬。
美國餐館之二:$達登飯店(DRI)$ ,旗下擁有Olive Garden, LongHorn Steakhouse, Bahama Breeze, Seasons 52等多個餐飲品牌,1500家餐館,員工超過15萬。

情人節約會餐桌上,少了酒怎麼可以?
1.蒂亞吉歐:全球最大的洋酒公司
$帝亞吉歐(DEO)$ 來自英國,分別在紐約和倫敦交易所上市的世界五百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洋酒公司,旗下擁有橫跨蒸餾酒、葡萄酒和啤酒等一系列頂級酒類品牌。
2.世界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英博
$百威英博(BUD)$ (Anheuser Busch Inbev)於1852年創立,總部位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旗下有世界最大的啤酒釀造公司,美國第二大鋁製啤酒罐製造廠等。
其出產的百威啤酒(Budweiser)名揚世界,深愛各國消費者喜愛。情人節之浪漫禮物:維多利亞的秘密
美國著名的內衣品牌,想必不用多介紹了吧?其母公司為
$L BRANDS INC(LB)$ 。
情人節珍貴禮物之鑽石篇
情人節禮物種類各種各樣,但如果有了鑽石您的她是不是會更為愉悅呢?鑽石恆永久哦
1.世界第一大專業珠寶零售商:Signet
$西格內特珠寶(SIG)$ 其前身是1950年1月27日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成立的Ratners 珠寶有限公司;1993年9月10日公司更名為Signet集團;在1984至1990年間通過兼併收購實現快速擴張。於1968年在倫敦交易所上市,1988年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2004年11月轉至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交易。業務分佈於美國和英國,在兩地均是最大的專業珠寶零售商。去年2月還以大約6.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Zale Corp,進一步擴大了在美市場份額
2.世界著名珠寶品牌:$蒂芙尼(TIF)$ (Tiffany)
是一間於1837年開設的美國珠寶和銀飾公司。是全球中知名的奢侈品公司之一。其蒂芙尼藍色禮盒(Tiffany Blue Box)更成為美國時尚獨特風格的標誌。在中國大陸僅有二十六家專賣店
3.世界最大的在線鑽石珠寶銷售商:Blue Nile
$藍色尼羅河(NILE)$ 成立於1999 年. 總部設立於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 Blue Nile於1999年成立以來一直發展壯大,現已成為獲認證鑽石及上乘首飾的最大網絡零售商。 根據 Internet Retaildaeer Magazine的報導,Blue Nile的規模比其次的三家最大網絡珠寶商的總規模還大。
情人節之終極浪漫篇
1.少了它怎麼可以——特洛伊安全套
特洛伊是全球暢銷的優質安全套品牌,具有九十年的歷史。在當今北美(美國、加拿大)市場佔有量達到75%。全世界每年有約520,000,000性行為會採用特洛伊安全套。其在美上市的母公司為丘奇&德懷特(CHD)(Church & Dwight)
2.若還不夠盡興,來點它會不會更好?

希愛力和偉哥。這兩款藥,你懂的。其生產商分別為醫藥巨頭禮來和輝瑞。
最後浪漫之餘,別忘來看看該情人節組合的一年回報如何?
漢能薄膜年報巨虧 李河君稱已度過最困難時期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02/995370.html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漢能薄膜實現營收28.14億港元,同比下跌約70.7%;毛利減少至13.73億港元,較上年下跌約75.1%
漢能薄膜年報巨虧 李河君稱已度過最困難時期
當外界聚焦於漢能虧損之際,其已在低頭發力薄膜新技術
停牌逾半年之後,漢能薄膜發電集團(下稱“漢能薄膜”,00566.HK)終於在規定交付的最後一刻交出了“成績單”。
3月31日晚間時候,漢能薄膜發布2015年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漢能薄膜實現營收28.14億港元,同比下跌約70.7%;毛利減少至13.73億港元,較上年下跌約75.1%。此外,公司全年虧損122.33億港元,其中包括了高達79.15億港元的商譽減值、7.70億港元的物業減值及9.70億港元的無形資產減值,三項累計數額高達96.55億港元。
值得註意的是,在上述年報中,價值96.55億港元的三項減值,占其全年虧損額度近八成,造成漢能薄膜凈資產的大幅下降。有業內人士推測,此舉或與公司主動行為有關,不排除漢能薄膜欲尋求私有化的可能性。
在今年兩會期間,漢能薄膜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漢能有足夠的實力和能力應對危機,並稱漢能薄膜的業務調整已經完成,新的業務模式將更具市場競爭力,“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可以說,我們的情況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意料中的巨虧
經歷了去年“5·20”事件後,漢能薄膜一直停牌至今,由此引發的負面效應持續發酵。在外界看來,此次虧損其實並不意外。
有知情人士表示,該事件仍在調查中,不排除漢能薄膜遭遇惡意做空的嫌疑,但漢能薄膜為此損失近億元卻是事實。
漢能薄膜也在年報中表示,持續停牌給公司聲譽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若幹現有及潛在客戶、合作夥伴和供應商等,由於公司股票停牌的關系,已表示欲減少、暫停、延遲合作計劃;2015年度並沒有將新的生產線交付於其控股股東漢能控股集團(下稱“漢能控股”),導致公司與漢能控股之間的關聯交易收入下跌至低於2億港元,較上一年度大幅下跌超過96%;雖然沒有對漢能控股及其任何關聯公司交付任何生產線,但公司卻為此進行很多準備和研究工作,產生一定程度的開支,這對盈利也帶來一定影響。
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停牌是造成此次漢能薄膜巨虧的主因。記者獲悉,受停牌影響,漢能薄膜與寶塔石化、滿世投資兩份協議的被迫終止,就使得漢能薄膜方面丟失了220.58億港元的股權融資,以及合計154.5億港元的BIPV生產線設備銷售額。
此外,上述年報還提到,截至2015年12月31日,漢能薄膜對漢能控股及其附屬公司的應收合約客戶款額約為23億港元,貿易應收賬約為26億港元,其中26億港元為逾期款項。事實上,早在2016年2月26日,漢能控股就曾表示,漢能控股的資金情況已開始好轉,會盡快安排解決漢能薄膜到期款項問題。
在過去的一年,盡管不得不面對虧損的現實,但漢能薄膜其實一直在積極轉型以挽救困局。作為漢能薄膜母公司的漢能控股曾表示,漢能控股正一邊開展重組,一邊積極和各方溝通,爭取國家支持。
記者最新獲得的消息顯示,2015年,漢能控股已經被列入“國家專項建設基金”支持單位,並獲得國家開發銀行6.36億元專項基金支持。據悉,此筆資金將用於漢能山東淄博基地一期600MW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項目建設。
“可持續經營”的底牌
在外界看來,漢能能夠獲得國家層面的關註與支持,與其所掌握的全球領先的薄膜太陽能發電核心技術密切相關。
記者了解到,目前漢能的柔性薄膜電池擁有4項世界紀錄。其中,銅銦鎵硒有兩項,GSE柔性共蒸法薄膜電池量產芯片小尺寸冠軍效率17.2%;MiaSole多元素濺射法柔性單串組件效率17.3%。另外,Alta Devices公司砷化鎵雙結電池轉化率31.6%,單結電池轉化率28.8%。這些轉化率水平目前均位列全球第一。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光伏行業薄膜、多晶、單晶三種路線鼎力發展,互為補充,而漢能則在薄膜路線領域獨具優勢,手握這張底牌,漢能未來的可持續性經營依然值得期待。
記者獲悉,截至2016年2月,漢能在全球擁有專利申請1226件,其中60%為發明專利。漢能薄膜表示,將會加快高端裝備國產化進程,擴大生產規模,加快生產線的改造與升級,重點把領先的銅銦鎵硒和砷化鎵基地盡快建立,未來形成柔性、高效薄膜電池的大規模生產能力。
記者獲取的信息資料顯示,目前漢能的Miasole、Solibro兩種技術路線已經具備GW級產線交付能力。其中,位於漢能廣東河源基地的Miasole生產線已成功進入試生產開始(SOP)階段。
諸多跡象顯示,目前漢能正逐漸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
2015年12月16日,全球知名零售批發超市集團麥德龍在中國的首個分布式太陽能電站投入運行,該電站就采用漢能Solibro銅銦鎵硒薄膜組件;另外,在荷蘭,漢能薄膜與阿爾克馬爾足球俱樂部合作的荷蘭AFAS體育場屋頂光伏項目順利簽約;在芬蘭,漢能薄膜與Virte Solar公司簽署為期一年的400千瓦漢能MiaSolé柔性薄膜發電組件供應協議;意大利的消防局也安裝了漢能的薄膜太陽能屋頂;自2016年開始,美國拉斯維加斯的1800個公交車站頂將安裝漢能柔性薄膜組件。此外,漢能還跟Clear World合作,將為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足球賽場館提供清潔能源。
“其實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漢能就有很多項目落地,只是外界很多人把目光都盯在了漢能股票停牌上來,很少有人會註意到漢能發生的其他變化。”漢能一位內部人士表示,“就我們自身的感受來說,漢能如今正在逐步複蘇。”
變革與複蘇
事實上,漢能的複蘇要追溯到2015年。“漢能停牌,無論是對上市公司、控股集團、中小投資者還是我本人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唯一的贏家就是獲得巨大利益的做空機構和做空交易者。”漢能掌舵者李河君在2015年9月份的司慶活動內部講話中表示。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漢能遭遇停牌危機的同時,外界開始質疑漢能薄膜與漢能控股之間的關聯交易行為。不過,著名分析師熊鵬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對於培養一個新產品,而且缺乏競爭市場定價機制的薄膜發電而言,存在大量的關聯交易是合理的。同時,薄膜是一個技術非常先進,現實運用非常複雜的創新產品,也存在巨大的研發和市場風險。這就好比政府用財政支持某些新興產業一樣,而這里的支持者變成了漢能薄膜的大股東漢能控股,利用其水電積累的財富大量投資於薄膜。
“危機”或許加速了漢能進行變革、走向複蘇的步伐。李河君上述講話之後,漢能加快實施響應市場的組織變革,將上市公司按照業務板塊調整為漢能薄膜太陽能投資公司、產品孵化中心、移動能源事業群、分布式能源事業群、柔性民用事業群、柔性工業應用事業群、漢能裝飾公司及全球光伏應用集團等8個事業部門。
經歷變革之後,2016年3月,漢能啟動“金屋頂行動”,宣布向全社會特別是工商業主征集優質屋頂資源,“金屋頂”業主將在漢能的全方位助力下順利收獲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中國物流、天津開合、張家口聖能、凱尚科技集團等企業與漢能完成簽約,啟動以“國家級超級能耗被動式綠色建築示範基地”為代表的一大批分布式電站項目。
除工商業屋頂電站之外,漢能的BIPV(光伏建築一體化)也同樣得到市場的認可。近日,漢能在日本岐阜縣所建的BIPV項目更是得到外界廣泛關註。截至目前,在全球範圍,漢能的BIPV項目已有近百個。漢能薄膜在年報中稱,預期2016年其在BIPV合同的銷售數字將可繼續急速上升。
此外,漢能也加快了在農業應用領域的發展步伐。2015年12月31日,國內規模最大的薄膜太陽能農業綜合項目在山東省禹城市正式並網發電。據悉,目前漢能在農業應用方面的簽約金額大約10億元人民幣。預計在2016年,新增的農業大棚銷售合同將得到快速的提升,為漢能帶來可觀收入。
而對於當下火熱的光伏扶貧項目,漢能也早有布局。據了解,目前漢能已簽約20個光伏扶貧項目,裝機容量約20MW。其中,在建及已並網發電項目13個,遍布雲南、貴州、山西、陜西、江蘇、甘肅、安徽、廣東、湖南、湖北和河北等11個省區。
雖然年報顯示,2015年的漢能歷經坎坷,業績巨虧,但從以上各種跡象不難看出,未來漢能薄膜的運營和管理水平、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都將會有一個大的提升。“我堅信,漢能一定會浴火重生、鳳凰涅槃。”對於漢能的明天,李河君依然充滿信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