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到大學 左丁山
2011-10-26 AD
窩輪高人靚女 K為二歲兒子搵幼稚園,左丁山呢輩難以理解;自己根本未讀過幼稚園,送兒女入幼稚園時冇特別選擇,只求方便,送佢地入兩間好少功課做,教好少英文嘅幼稚園讀,所以兩人特別活潑,口多多,大過咗就變成口齒伶俐,唔怕醜,易結交朋友。
或 者依家時代唔同咯,幼稚園教育好鬼巴閉,學費貴過大學,要求多籮籮。 i-banker窩利士位太太懷孕七月,已經周圍搵幼兒園,幾間國際級學校都話:「你等吓先啦,仔女都未出世。」但山頂嗰間名校對窩太講:「我地係有孕婦 前來報名登記先嘅!」窩太本人在對冲基金做事,做女嗰陣本來玩得飲得,依家好緊張呀,猛咁「盡職審查」,為腹中塊肉搵幼兒園幼稚園資料。
讀大學之 時,修讀一位日本訪問教授之「明治年代日本經濟」,居然攞到 A+,教授講:「你有冇興趣去慶應大學跟我讀書?」左丁山唔識日文,少不更事,又唔識請教高人,即時直率咁答:「我唔識日文,點考呀,唔去咯。」教授笑而 不言,後來佢帶咗一位唔識日文嘅同學入慶應大學,方知道日本名教授權力好大,可以直接收生,通知大學備案登記便可,即使唔識日文,只要教授話得,一樣可以 入,去到日本咪上日文堂囉。知笨之後,向教授道歉,順便問:「日本學生點樣先至可以入慶應做本科生?」教授話:「最好先入慶大附中。」點入慶大附中?教授 話:「入慶大附小。」如何入慶大附小?教授話:「先入慶大幼稚園。我自己就係從慶應幼稚園出身嘅,我嘅兒子、孫子都係。」唉,一條龍辦事,唔怪得日本家長 送兒女入慶大幼稚園,懷孕時期已經開跑打拼!
今日香港又係咁,父母為爭取子女將來入大學,一開始就競爭入有名幼稚園、小學開始,緊張到 不得了。一位年青政府官員想送兒子進沙田石門一間學校,猛咁上網刨資料,咁勤力做乜?原來學校面試兒子之餘,要面試埋家長,睇吓家長是否明白該校之 vision and mission、教學理念,清楚知道學校是否真的適合佢嘅兒子,唔好勉強喎!官員事先咪唯有死背呢間學校嘅資料,猛話自己好認同囉!香港為何出現怪獸家 長,不難解釋! 
幼稚園功課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28.html輕輕鬆鬆又到禮拜五。
上個星期,光頭仔所讀既幼稚園,搞左個「敬師」活動。活動既其中一個部份,係要每個小朋友製作一張「感謝卡」送俾班主任作為功課。
光頭仔三歲都未夠,要佢有本事自行完成呢項功課,當然冇乜可能。正如老師所講,呢個係一項「親子功課」,佢地其實早已預左家長要從旁協助先會有機會搞得掂。不過「協助」幾多,倒又冇乜指引。
我係個懶惰到爆既家長,聽到要幫手做功課,當然面色一沉。老婆話我咁既態度「唔正確」,okok,響公司我係老闆最惡係我,但返到屋企老婆先係老細。「老細」開聲,梗係即刻做嘢啦。
我落樓下文具舖,買左幾張畫紙同一盒粉彩,為免麻煩我仲買左兩包Thomas火車頭貼紙仔,準備俾光頭仔亂貼一通。學校既講法係,家長「從旁協助」小孩子
完成呢份功課,咁我響呢個「project」上最大既貢獻,就係買左所須工具俾亞仔,同埋用垃圾膠袋鋪好張飯檯,以免心愛既傢俬受到光頭仔無情既摧毀。至
於張卡點樣畫,我完全係採取「放任」策略。放任策略所得到既結果,當然係「烏呢媽叉」。我望住呢張烏呢媽叉既「感謝卡」,卻覺得都幾滿意,我心諗,咁先係
童真,先至真正係細路仔作品嘛。
老婆從廚房裡面行出黎,望左一望我地兩仔爺既呢幅「作品」:「譁,乜黎架?」
「抽象畫囉!」我自豪地回答:「聰明人先睇得明既藝術作品囉,嘿嘿。」
*****
事隔一個星期,我有半日假期,於是「老細」叫我不如負責去接光頭仔放學。
入到去光頭仔上堂既課室,壁佈板上面貼滿曬上個星期,各位小朋友送俾老師既感謝卡。我自己有份參與「製作過程」,一眼就認出光頭仔果份功課。正當我慢慢將視線移去其他貼左響壁佈上面既作品時,我當堂O曬咀…點解人地果份功課會靚成咁架呢?
我個仔果份肯定係「抽象」style,實情係聰明人同蠢人都唔會有機會睇得明,但好多其他同學仔既「製作」,不單止唔抽象,而且美學設計份量其高。佢地既「畫功」了得,而且顏色配搭得宜,再加上非常精細既「裁剪」,簡直可以拎去hallmark賣錢。
最深刻印象既一張作品,卡上面畫有兩幅一大一小既鉛筆人像素描。大啲既一幅係班主任Miss Chan Chan既畫像,細啲果一幅,則係小朋友既…emmm…「自—畫—像」。兩幅素描既像真程度,直達九成以上。
望見幼稚園課室裡面既呢個「Art Show」,我係咪應該有啲慚愧呢?我開始懷疑,老婆堅持要我今朝去接光頭仔放學,背後係有「目的」既。
Miss Chan Chan拖住光頭仔走到我面前:「光頭仔,話俾爸爸聽,你張卡貼左響邊?」
光頭仔一臉自豪,跑左埋去壁報板前面,指住自己果幅「抽象畫」,大叫:「呢度!」
「係喎,真係響呢度喎!」Miss Chan Chan帶住微笑,摸了摸光頭仔個頭:「好靚呀,多謝曬光頭仔。」
我跟Miss Chan Chan微笑點了點頭,望住呢一大堆「美術作品」,心虛既我總覺得有啲尷尬。
縱使我覺得,一幅真正出自小朋友手筆既「真跡」,雖然烏呢媽叉兼冇人睇得明,佢依然係比一幅接近99%由大人「請槍」既作品來得珍貴,但當近距離放在同一塊壁佈板上,我不自覺地響度諗,我可能真係一個太懶惰既家長。
祝大家有個愉快既長週末。
沃爾瑪關閉門店,這是電商的勝利?你太幼稚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19/153849.shtml
導讀 : 沃爾瑪百貨公司15日宣布將在全球關閉269家門店。被不少業內分析人士視作是傳統線下零售店的失敗和線上電商的又一場勝利。事實果真如此嗎?

1月18日消息,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稱,由於來自亞馬遜等在線零售商的競爭,沃爾瑪百貨公司15日宣布將在全球關閉269家門店。
沃爾瑪關閉門店的消息其實頻傳出,2014年甚至有消息稱,沃爾瑪要關閉30%的中國門店,雖說此後相關舉措媒體鮮有報道,但在不少人眼中,沃爾瑪這樣一個零售商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
意味深長的是,2015年阿里巴巴新任CEO,花名為“逍遙子”的張勇就曾對沃爾瑪下戰書稱,去年阿里巴巴零售平臺成交額達到4000億美元,2015年阿里巴巴零售業務的規模將超越沃爾瑪”。
正是如此,亞馬遜此次關閉門店的消息也被不少業內分析人士視作是傳統線下零售店的失敗和線上電商的又一場勝利。但如果真正觀察此次關閉門店的一組數據會發現,沃爾瑪此次關閉門店並非想象中那樣嚴重。這更多是一種優化業務和財務的一種做法,也是傳統線下渠道價值的一次重新發現。
2016年門店還有更大擴張?
按照BI中文站的說法,沃爾瑪在全球有11000多家門店,被關閉的269家門店僅是其一小部分,還不到其全球營收的1%。沃爾瑪在全球共有員工220萬人,美國國內為140萬人,關閉這些門店後將對1.6萬名員工造成影響,其中上萬人工作在美國。更值得註意的是,此次在美國關閉的門店多是小型的沃爾瑪快捷門店,這類門店大多位於小城鎮或是不適合開設大型購物中心的大城市建築中。
在關閉線下門店的同時,沃爾瑪2016財年的門店擴張計劃並未取消。按照沃爾瑪的規劃,2016年沃爾瑪將在美國開設50到60家購物中心、85到95家社區市場、7到10家山姆俱樂部。而在美國之外,沃爾瑪計劃開設200到240家門店。
如果對比此次關閉的門店和預計擴張的門店可以發現,沃爾瑪甚至在線下並未收縮,甚至依舊處於擴張的態勢。不同的是,此次關閉的門店大多先效率底下且成本高昂,而計劃中的門店規模化效應帶來的運營效率和成本壓縮會更為突出。
媒體報到稱,瑞士信貸集團分析師邁克爾·艾克斯坦(Michael Exstein)稱沃爾瑪此舉為“嬰兒學步”,但他認為沃爾瑪的行動是積極的,“這是一個跡象,預示著沃爾瑪開始以具體和連貫的方式處理缺少收益的門店。沃爾瑪需要更大力度的門店重組行動以縮小其關註重點,改善其銷售和回報效率,特別是在國際方面。”
誤解源於互聯網沙文主義?
此次對於沃爾瑪的誤解其實很大程度上源於如今簡單粗暴的“互聯網沙文主義”以及盲目的互聯網崇拜。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中,很難脫離線上談線下,也很難脫離線下談線上。尤其是在2015年,線下價值正在不斷被市場重新審視並放大。
2015年8月,阿里入股蘇寧,按照業內解讀,阿里其實正是想借助蘇寧覆蓋全國的1600多個線下門店、3000多家售後服務網點、5000個加盟服務商以及下沈到四五線城市的服務站,乃至蘇寧的線下配送安裝服務體系,幫阿里從線上逐漸落地到線下。
除此阿里外,百度與蘇寧、萬達之間的曖昧關系也不時傳來。2015年,蘇寧雲商將向百度、萬達定向增發100億人民幣的消息雖已被證實只是傳聞,但去年8月26日蘇寧阿里合作發布會上,李彥宏親自站臺已經展示了雙方的親密關系,李彥宏甚至毫不掩飾地透露蘇寧流量的第一大來源即是百度。
即使是馬雲也不得不承認,互聯網公司的機會未來30年一定在線下,因為互聯網經濟不是虛擬經濟,而是虛實結合。傳統企業或者線下企業的希望一定是在線上,雙方在未來30年必須融合。
而新美大這種人們眼中的團購公司也正在轉型升級,逐漸從吃喝玩樂等業務逐漸深入到線下門店的深入挖掘和開發。2015年雙12美團、大眾點評剛剛合並之時就曾推出了O2O購物節,進軍零售O2O。將50余家國際一線品牌拉入其中,並提供了“平臺+場景+大數據”的一體化整合營銷解決方案,在為線下門店提供巨大的客流量的同時也借助客流量塑造一個O2O電商,反哺自家支付平臺,企圖再造一個支付中心。
“新美大”的英文名是China Internet Plus Group,譯成中文則是“中國互聯網+”,雖說口氣很大,但這也從側面證明,當今的互聯網行業的進步其實是和傳統產業、傳統企業結合的一個過程,雙方之間必須要相互促進,實現所謂全產業的“互聯網+”。
沃爾瑪也正在互聯網轉型?
沃爾瑪這樣的零售業也是如此。雖說沃爾瑪是一家美國企業,美國人對於所謂的O2O並不感冒,但沃爾瑪在O2O層面上也有著諸多的探索。這種探索不能說是放棄線下渠道或是線下渠道價值不再,而是實現線上線下的更好結合。
沃爾瑪的在O2O探索上的基本策略是,通過移動端的技術應用實現線上線下的協同,提高用戶與實體店互動的體驗、服務和營銷,推行全渠道商務模式,即支持在線購買、線下提貨;在線下單、實體店發貨,幫助實體零售更好地整合門店與電商渠道。沃爾瑪APP還可以讓用戶進入某家門店時自動切換到“店內模式”,並提供店內商品導航、電子優惠券和自助結賬等服務。
在中國市場,沃爾瑪的探索也還包括試點賣場O2O服務平臺——速購,以及投資1號店,追求電商和門店的整合發展。
縱觀如今的阿里與蘇寧,沃爾瑪以及新美大等一系列企業,其實不難發現,線上企業的發展路徑越來越向線下結合,而線下企業也越來越傾向於擁抱線上。 沃爾瑪關閉門店並不代表傳統線下渠道無力回天,這恰恰是線下門店和線下渠道資源優化配置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正是線下價值的一次重新發現。
作者:吳俊宇;微信號:852405518,微信公眾號“深幾度”。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吳俊宇,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故意拖繳會費,日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評:做法十分幼稚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14日證實,日本暫未支付今年應承擔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會費以及外務省提供的自願資金等,金額總計約44億日元(約合2.8億元人民幣)。
《每日新聞》分析稱,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即將對“慰安婦”申遺材料進行審查的背景下,日本拖繳會費意在敦促教科文組織對世界記憶遺產審查制度進行改革,在審查過程中征求包括日本在內的相關國意向,避免審查結果損害日本利益。
據悉,去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日方表示了反對。
今年5月底,中日韓民間團體將2700份“慰安婦”資料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申報世界記憶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於明年開始審查。

日本駐韓使館門前慰安婦銅像
日本目前是教科文組織會費最大來源國。據新華社報道,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稱,遲繳會費將影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運營,日本“試圖用金錢實現政治主張的做法十分幼稚”。
而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規定,連續兩年不繳納會費將喪失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會的投票權。
據悉,今年日本的分擔率為9.6%,僅次於美國的22%。然而美國從2011年開始抗議巴勒斯坦加入,凍結了會費支出。近年來,日本負擔的財政支出最多。中國的分擔率排在日本之後,為7.9%,位居第三。
王安憶:“現在人閱讀少,30歲也非常幼稚”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909

年輕時,王安憶曾在雜誌社任職,編輯過一些兒童文學作品。那時她就覺得:文學不該這麽分類。(東方IC/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5月25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要的是天真,不是抹殺複雜性的幼稚” 王安憶和<給孩子的故事> 》)
中國人認為選編是一種文學評論的方式,這很有意思。
我們現在好像分得非常嚴密,孩子該看的和大人該看的有分界線。幼兒看看繪本、圖畫,等到一定程度,就有了所謂“成人文學”。其實不是,文學就是文學,不應該分得那麽清,文學本身就是青春的讀物。——王安憶
2016年上半年,身在美國的作家王安憶接到了詩人北島的電話。北島請王安憶推薦一些給孩子讀的短篇小說,他與出版機構“活字文化”合作,主編了一套“給孩子系列”圖書。王安憶手頭沒有資料,憑記憶列出一批小說。
下半年,王安憶回國,北島提出直接由她編選。書在2017年春節前就編好了,王安憶起初想到的那批作品,大體保留在書里,書名定為《給孩子的故事》。在王安憶看來,“故事”的含義更廣博,有圍爐夜話的親切感,也是文學的最初形態。“故事”兜兜轉轉,發展出民謠,又因為鮑勃·迪倫獲得諾獎,故事的價值被再次確認。就這這種想法,王安憶也給書里拾進了幾篇敘事散文。因為擔任編者,她抽走了自己的小說《打一電影名字》。
王安憶的母親茹誌鵑也是作家,家里書籍很多。王安憶從小就廣泛閱讀,不拘於兒童文學。她曾在兒童文學刊物《兒童時代》擔任過編輯,時常去學校調查、采寫,組織活動。1979年,她的第一篇小說《誰是未來的中隊長》發表在《少年文藝》雜誌。寫過幾篇“兒童小說”後,她開始寫第一篇“成人小說”《雨,沙沙沙》,並將這篇作品視為自己的處女作。
王安憶很早就反思起兒童文學的概念,並不認為文學可以分出兒童和成人兩類。在前言中,她談及理想中的讀者:下限是認識漢字,能理解書面表達;上限卻彈性很大,十到十五歲,也許稍大,將成年未成年、大致可稱“少年”的年齡段,都可閱讀。“這個成長階段相當曖昧,不能全當成大人,但要當做孩子看,他們自己首先要反抗,覺得受輕視,不平等。”她繼續寫道。
確定篇目不容易,因為肯定漏掉許多好作品。如遲子建、蘇童、劉慶邦的作品,王安憶幾乎覺得篇篇都可以選進書里,但每位作者只選一篇是原則。她比較了蘇童的作品,最終選進來《小偷》,小說記述一樁殘酷的往事,但孩子間的友誼又留存了些許單純。遲子建的作品,她起初選了《一壇豬油》,因為太長,又換成描繪生機勃勃的漁民生活和女性悲劇的《逝川》。
從1920年誕生的汪曾祺到生於1978年的張惠雯,25則故事大體以作者的出生年份排序,通讀下來,仿佛簡略的當代中國文學編年史。在編選過程中,王安憶終於了解到,自己“要的是一種天真,不是抹殺複雜性的幼稚,而是澄澈地映照世界,明辨是非”。
留下的故事,包含了成長的欣慰與酸楚,親朋逝去的惆悵,世界不可逆轉的變幻,男孩對年長女性的傾慕,甚至父母輩的婚外戀情。無疑,在傳統觀念中,後面兩種未必適合孩子閱讀。
孩子該讀什麽,王安憶堅持著自己的想法。雖然毫不因襲傳統,但她還是請責編和作者們溝通,去掉故事中的某些粗話,因為“非常不雅,給孩子看不好,容易學壞了”。
2017年5月21日,王安憶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談起應該呈現給孩子們的故事。
“現在人閱讀少,30歲也非常幼稚”
南方周末:你在少年時代讀什麽樣的作品?
王安憶:其實我的情況比較特殊,別人肯定不會有我這麽好的閱讀條件:我家里面有書,可以讀很多。我很早就開始閱讀,範圍也挺廣,主要是童話、傳說、神話。那時候,我母親在上海作家協會,我很小時,可能上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到那邊的圖書館借書。我記得我總是借一大堆回來,很快還回去再借。對我們現在稱之為兒童文學的這些書,我個人興趣倒不是很大。
在1960年代,我們是這麽分的:學齡前或一二年級的孩子看《小朋友》,以繪畫為主,也有文字,是上海的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級到初一讀《兒童時代》,我在這里工作了幾年,文字多,但有相當大一部分插圖;年齡再上去一點,我們還有上海的《少年文藝》和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兒童文學》。我們中國的少年兒童閱讀,當時基本上就是這幾個階梯。
南方周末:哪些作品影響了你的成長?
王安憶:這倒說不清楚了,小時候看的不一定記在心里面,但是閱讀會慢慢積累起來產生影響,很難理性地分析。很難說我受誰的影響,我們就是雜亂看書的一代人。我1978年回到上海,到《兒童時代》工作,看了一些兒童小說,但沒有認真分析過它的狀態。我們可能繼承了蘇聯當時的“校園寫作”體系,把少年兒童、少先隊員看成祖國的未來。我編輯和閱讀兒童文學,最早時還寫過,但是很快不寫了,因為感覺有一點把文學幼稚化。我很早就提出,文學不應該這麽分類。
南方周末:與你的少年時光相比,現在的孩子有什麽特別之處?
王安憶:現在的人閱讀少,當年我們不管愛好不愛好文學,讀書量都比現在大。圖片、電視、電影還有動漫……現在直觀的東西太多了,所以閱讀量非常低。這肯定是不好的,文字很重要,需要更高的智慧。你先得識字,之後還要有一定想象力,能把文字轉換成各種各樣的聲音、畫面。讀圖一定是很直接的,相對來說簡單和表面得多。
但年幼的孩子讀繪本,是比較科學的。他們識字量少,看圖畫非常合適,尤其繪本有專門的風格,非常適合兒童閱讀。我個人很喜歡繪本,覺得好的繪本像安徒生童話一樣,小孩要讀,大人也要讀。它有些東西是孩子根本讀不懂的。像《海的女兒》,寫的不是殘酷的故事,而是非常高尚的,那麽純潔、無我的愛情。
西方有些繪本非常深刻。我曾經看過一本叫《閣樓上的光》,好像是“新經典”出版的,真可以稱為經典,大人孩子都可以讀。它不是一個連貫的故事,只是生活當中小小的現象,配上圖和文字。這些現象非常幽默、溫馨或嚴厲,總之很有趣。
南方周末:為編選這些故事,你是否特意觀察過當下孩子的趣味?
王安憶:我沒有刻意去關心這些,只是覺得現在給孩子看的東西太幼稚了。好像一個人年齡很大,還是這種趣味,三十來歲的人也非常幼稚。這是我從生活中觀察到的,具體現象非常多。孩子讀書少,動漫都那麽簡單,好像一個人發育非常晚,始終那麽天真。從我們周圍的文化環境看,現在的電影、電視等都趨向於低齡化,非常簡單,整個標準在不斷降低。影視作品我現在看得比較少,它們可能更加強調直覺和所謂的視覺沖擊力。
南方周末:你在前言中寫道,“得讓他們把過來人放在眼里”,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王安憶:我不要讓他們覺得我們很差,希望能夠提高大家的智商。閱歷還是很重要的,而我們的閱歷和認識肯定比他們豐富。以前過於強調孩子要閱讀“低”的,其實不見得。大概四年級的時候,我看課外書,班主任過來說不應該看這樣的書,意思大概是在你這個年齡看《紅巖》已經到頭了。我到現在還記得,那本書名叫《蝦球傳》(註:黃谷柳的長篇小說,以1940年代中後期的香港一帶為背景,描寫少年“蝦球”在底層社會的流浪歷程)。我四年級就看《紅樓夢》了,《紅巖》不能滿足我。《鐵道遊擊隊》這樣的經典我很多都沒看過,個人喜好不一樣。
有些概念,把事情規定得越來越窄。我們現在好像分得非常嚴密,孩子該看的和大人該看的有分界線。幼兒看看繪本、圖畫,等到一定程度,就有了所謂“成人文學”。其實不是,文學就是文學,不應該分得那麽清,文學本身就是青春的讀物。
“不給他看小說, 他就不知道死?”
南方周末:最初聯系你時,北島怎樣形容他的想法?
王安憶:我以前看過他們出的系列書,給孩子的詩歌、散文等,所以大體知道他們的想法。有一篇是我向編輯爭取的,就是黃蓓佳的《布里小鎮》。他們覺得這篇小說好像寫和孩子無關的事情,但換個題目,比如“爸爸、媽媽的愛情”,就有了關系。我們不斷溝通,他們認為這篇寫大人之間的三角戀愛,不應該給孩子看,但我覺得小說里面的人物都那麽天真可愛。他們很尊重我的意見,把這篇小說保留了下來,我感到很滿足。
南方周末:你選擇了汪曾祺的《黃油烙餅》等寫死亡的作品,是希望孩子對死亡有所認識?
王安憶:這又關系到我們對孩子的認識:難道不給他看小說,他就不知道死嗎?這是時時刻刻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有些孩子很就早經歷爺爺、奶奶去世,回避沒有太大意義。我倒沒有考慮死亡是不是不該讓孩子閱讀。
南方周末:書里的故事還涉及很多重大主題,比如親情、友誼、成長。這是你的個人偏好,還是文學就植根於這些最重要的詞匯?
王安憶:嚴肅的文學當然要回答一些重要的問題:生命是什麽,死亡又是什麽,世界是怎麽樣的,我們應該怎麽度過光陰……都是很嚴肅的問題。
我覺得孩子也應該慢慢學習,尤其是我們對孩子的定義,就像我在序里寫的,我大概把孩子、讀者的年齡上限放在15歲。15歲的人應該讀正常的文學作品了,不要再讀那些為他們特制的。
南方周末:一些作品有具體的歷史背景,比如東西的《你不知道她有多美》以及王璞的《捉迷藏》。但孩子未必了解得那麽清楚,你預期這些故事將產生什麽效果?
王安憶:《你不知道她有多美》里的大地震完全是隱喻性的,景象很燦爛,是一個男孩子對女性初生的崇拜。大地震給了他一個環境,身上插滿玻璃片,玻璃片亮閃閃的,不能拔,一拔就出血。它有隱喻,意象又非常美,非常璀璨。
《捉迷藏》寫得很好,一個晚上發生的事情非常豐富,可能值得我們不斷地挖掘出來,了解不了解背景無所謂。每個孩子都會捉迷藏,她在外面躲一晚上,回到家以後,顯然發生了一件比一晚沒回家還要重要的事情,這就行了。你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可能發生很多比他的事更加嚴重的事情。他現在可以明白一點,不斷地再詳細地明白。讀書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情豐富,讓孩子更聰明,讓孩子了解:世界上可能發生的事情,比實際發生的還要多。
南方周末:這個選本反映了哪些你的特質或價值觀?
王安憶:它還是比較鮮明地反映了一些我對小說,尤其對兒童應該讀的小說的看法。這些小說寫得很特別,文學性很強,本來就不是專門寫給孩子看的,沒有我們慣常看到的兒童文學那種“娃娃腔”。中國人認為選編是一種文學評論的方式,這很有意思。讓我編選,肯定要體現我的選擇,每一篇都經過我的閱讀和考慮。我們經常碰到編者只排名字,排他覺得有名的作家,這樣編不夠好。

王安憶的母親茹誌鵑(左)也是作家,家里書很多。王安憶從小就廣泛閱讀,不拘於兒童文學。(視覺中國/圖)
“我不太贊成暴力美學”
南方周末:讓孩子讀令人難過的故事,是要打“預防針”,告訴他們人生會發生這些嗎?
王安憶:不是人生,我們讀小說,是要將感情變得豐富一點,得到一些充實。難過是感情的一種表達,如果一個人連難過都不會,還有什麽感情可以享受?
南方周末:但大家通常認為該讓孩子多看點世界的溫存,少讓他們接觸殘酷的事情。
王安憶:我對殘酷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有些東西是不能看的,比如說,暴力的東西。我選的小說,沒有一篇是暴力的。暴力是外部的東西,內里感覺不舒服,感覺到難過,正好說明你的感情還沒有麻木、還敏感。像電影分級一樣,有些東西就是不該看的,連大人都最好不要看。我個人抵觸暴力,還有比較庸俗、鄙俗的東西。從美和醜來分辨,特別暴力的東西首先不適合美學,我不太贊成暴力美學。美學應該和道德在一起,又和我們對世界的真實認識在一起,但“真善美”這個詞被大家用爛了。
南方周末:你希望這些故事能“澄澈地映照世界,明辨是非”,這里的“是非”指什麽?
王安憶:其實是非不需要我來解釋。有一些事情是我們絕對不能去做的,還有一些事情的對錯是比較微妙的。比如蘇童的《小偷》,里面的是非就很微妙,但又和感情聯系在一起,有些事情不是理性告訴你不對的,而是感性告訴的。應該讓孩子面臨一個比較豐富的環境,再抉擇。
南方周末:你選擇了一些少數民族或軍隊背景的小說,孩子未必經常讀到,是有意為之?
王安憶:我倒沒有從人的身份上去選擇,我覺得它們都很好。阿來那篇《秤砣》特別有意思,其實是講我們給世界的各種各樣的規定是有變化的,不要覺得世界的規定只有一個。粗看覺得有趣,慢慢會不斷發現里面有東西。
張承誌的《紅花蕾》也寫少數民族生活。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大家都能夠分清楚物質貴賤和貨幣的關系。而文中那個女孩的生活和貨幣完全沒有關系,她有一種特殊的價值觀,她的世界里有另外一種評判標準。
南方周末:魯敏的《在地圖上》與《秤砣》很像,也寫到了人們對世界的規定和人的生存狀態。
王安憶:是的,魯敏那一篇我很喜歡,我找到它很偶然。我一直記得有這麽一篇小說,但以為是蘇童寫的,還當面問過蘇童,蘇童說他沒寫過。我想不起是誰寫的,當時魯敏不是很有名。這次編選,我看了一些以前的年選,才看到這篇是魯敏的。雖然比較長,我還是毫不猶豫地把它放進來了。
阿蘇考入商界幼稚園 學賺錢4堂課
1 :
GS(14)@2010-11-21 14:56:222010-11-15 IM
在公仔箱裏沉寂了一輪的阿蘇,最近頻頻曝光;一個出名「串嘴」的藝人,一日肯坐定定車輪轉接受傳媒訪問,自然有其Agenda。
她掛上一個大笑臉,純情得可以,連聲音都滲出了可愛:「我係一個幼稚園生,學做生意的幼稚園生,我會諗錯?,錯了立即改過。不怕面子問題,我要學?!」
如果你仍舊念念不忘那個在火爐邊忙切菜忙下鑊忙撒油灑䓤的「真人騷」主持,那麼是時候洗清印象了;因為蘇施黃為達成10年賺兩億元的目標,已經由爐火純青的演藝人,縱身成為商界BB班學生,求教億萬身家的壹傳媒集團(00282)主席黎智英和精電國際(00710)CEO蔡東豪營商之道,說?她笑盈盈露出了雙下巴:「我要做個生意人,做生意才搵到兩億元!」
阿蘇變了。她自言由演藝界大學生,「降呢」重讀幼稚園,以55歲之齡一切重新學起。小小阿蘇上學去,揹起小背囊,看似小乖乖,但其實「三句唔埋」,她仍然嘴藐藐,串人不眨眼。
坐着一個下午,訪問一輪接一輪,下午茶也不過是一包檸檬茶,訪問交替之間還細心的換過衣服。上一回見娛記,阿蘇穿的是花俏襯衣;下一回見財記,則換上了深藍色外套,服務態度至上。她自己亦不諱言:「這件衫老實少少。」
阿蘇當然用她的精明眼,算過度過。
上一次忽然曝光,是兩個月前,她四處對外宣揚其10年賺兩億大計,還直言歡迎街上的陳李張黃何,每逢碰上她也質問一遍:「阿蘇,賺了兩億沒有?」,以示鞭策。究其原因,是她密鑼緊鼓進行搵真銀的第一炮:講座真人騷。
一連40場「我要賺兩億」的講座生意,上月在圓方The Grand戲院公演,票價位位100元。講得簡單一點,就是阿蘇將自己半輩子的成功失敗坦盪盪撒在地上來個清算,出售做人秘笈,以過來人身份告訴你,人生的路究竟該怎麼走。只是講座最後似乎慘淡收場,其中一場全戲院逾200個座位,僅得4人買票入場。阿蘇跟4個觀眾大眼對細眼,滿目空凳,她沒齒難忘。
「牙擦蘇」?鑊鏟人氣爆燈,一心想?做生意食大茶飯,卻遭到滑鐵盧,於是她悟出了「幼稚之道」;愈幼稚才愈賺錢,愈幼稚搵到兩億的機會才愈大。憑幼稚發達,阿蘇給大家帶來一個反高潮,亦造就了第二度的忽然曝光。
幼稚園1st課 放低面子
前幾年,阿蘇憑?飲食節目紅遍街巿,俘虜了香港師奶的廚房,憑此每年穩賺千萬。但及至去年中,她意識到自己事事講求享受,以她和愛人金燕玲二人年花幾百萬計,若賺不夠兩億元根本「過唔到世」,所以立下了10年賺兩億的宏願,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交遊廣闊的她四出求教取經,約壹傳媒的黎智英飯局,又找來精電國際CEO蔡東豪教路。阿蘇蹺起腳,說得七情上面:「我去拜訪好多朋友,他們不同的人望住我就話,呃……憑你嗎?在演藝界賺兩億呀,嗯……機會好微囉。甚至乎好多人話:可能性很低,你一定要轉型!」說?她還用力瞇起眼睛,裝出一副「嫌棄」表情讓攝影記者拍照,交足了戲。
不單以「蘇施黃」之名賺錢
聽過不少殘酷的真話,阿蘇明白了做藝人搵不了大錢,真正食大茶飯的話,做生意是不二法門。「做藝人花無百日紅,不紅的時候只靠娛樂圈我會死得的!我即刻可以由紅變黑,所以要去開拓另一些東西。」
做藝人聲色藝她就叻,做生意她卻如瞎子摸象,要年屆55歲的「牙擦蘇」轉型再培訓,她咬咬牙,決心「降呢」重讀BB班,並將「生意人」三個字反反覆覆掛在嘴邊,咬住唔放,「做生意就是錢搵錢。我要做一些拿走了『蘇絲黃』個名,都仍然順利經營的東西,這就是做生意。否則下下都要我投入才行,就是流於做藝人囉!」
「我作為一個藝人,以我的年資,知名度,我應該是一個大學生。學做生意,我就係幼稚園生。你要好清楚這個Positioning,千萬不要混淆。你應該做幼稚園生時又以為自己是個大學生,又要面子又甚麼的,那你就學唔到嘢了!」
連「串嘴」阿蘇都甘願降格重返幼稚園,可見世間錢財,實在魅力非凡。
幼稚園2nd課 密食當三番
「牙擦蘇」變身幼稚園生,她坦言毫無包袱,一邊接受訪問一邊落力做出誇張表情,時時給記者「靚位」拍照好交差。重返幼稚園的阿蘇,似乎特別好相與。
說?她又瞪大眼睛,聲?抑揚頓挫:「這是我實行大計的第一年,等於一個幼稚園學生學寫『蘇絲黃』三個字。唉……我以前讀幼稚園學寫自己個名哭了4天,現在也是從頭學起。我首先要試下究竟自己做甚麼才搵到錢,眼前有50樣嘢,諗到就做,試咗先!50樣嘢可能Turn Out得一樣?,也可能50樣都錯晒,那你便再做50樣,不斷試不斷試。」
放下身段,阿蘇部署她10年賺兩億的路?圖。2010年是她的第一年,仍未知道哪盤生意能真正發圍,所以不斷做不斷試。一年間試過做Branding代理魚子醬、鮑魚和西班牙火腿等貴價奢侈食品,借自己刁鑽食家的形象,闖一條血路。
講座舊蹺添新意
她先從自己的朋友入手,邀請他們回家品嘗,食落滋味就落單訂貨,那便不怕囤積食材:「我先試一試身邊人的反應,由這個最細的Market開始,得的話就慢慢走下去Mass的Market。愈Mass愈賺錢,但你不能一試就攻入Mass Market,這樣如果衰了,如何返轉頭?」
一邊測試高檔食品巿場,一邊阿蘇終日「胡思亂想」,落力搜尋生意點子,於是就想出了講座這條舊蹺,但嶄新的利用場地和意念包裝,使之變成聽起來赫然有聲的 Motivational Talk,舊酒新瓶變出新的搵錢花臣。
幼稚園3rd課 有錯即刻改
那邊廂還以為阿蘇重返正軌,變得平易近人;這邊廂冷不防便給她搶白,擺出一臉老大不耐煩,還尊稱記者「阿姐」,讓人無從招架:「都話現在是播種期,你問我哪樣東西搵到錢,我答唔到你囉,我哪知道8年後收割到甚麼?8年後你再問我啦,姐姐!」
她出名有性格,上鏡如是,鏡頭後亦然。碰上不合心意的提問總是嘴角朝上,雙眼往下望,一張臉拉下來,拖長聲音草草答你兩句收工。有幸問對了她想講的東西,阿蘇又能即時「上身」,滔滔不絕,確保讀者看到的每一格菲林,都秀出她一個豐富表情。
故此,Motivational Talk大概是她很希望宣傳的話題。阿蘇變來了一把充滿感情的聲音道:「做這些Motivational Talk,我覺得真是永恒的!」
這跟棟篤笑有分別嗎?
當然有。因為她是阿蘇,總要搞一點自己的名堂出來,也只有自己的東西最好:「我沒有興趣去做棟篤笑,因為我不覺得我好笑,我也不覺得自己是做棟篤笑的人。」說?她還將音調提高:「我唔想嘔幾年,先嘔到一個棟篤笑出來,還要是不好笑的。況且做棟篤笑,總是愈來愈不好笑的!」
「我23歲就入行,現在55歲,在全香港巿民而言是活生生生活在大家面前,大家看?我的成功,看?我的失敗,又看?我如何再站起來。好多人睇住我大,好多人後來才知我是誰,但不要緊,我將我所有好的衰的講晒俾你知。」
她心目中的生意經是這樣的,「大家又睇唔起這個價錢的,你諗下,我收人地100蚊,我覺得你入來,100蚊,你真係用一個謙虛的心去學習,而你之後又肯改過自己的話,你拿走的東西一定係千倍萬倍億倍,我以倍數將100蚊還返俾你!」說?她手舞足蹈,自信滿滿,只是記者按捺不住疑問眼神,難道真是信者得救?
好了,講座內容和定位也有了,先勿論聽者是否得救,阿蘇卻身先士卒。由10月4日至22日阿蘇真人一連踩足40場的Motivational Talk,反應似乎未如理想。
錯地點錯時間慘淡收場
「其實開始沒多久,第一個星期,已經知到大件事!我已經想,究竟出了甚麼問題?如果我用回自己的藝人身份,我搞唔掂,因為我面子上落唔到。作為演藝界的大學生,我竟然做一舊嘢出來是不成功的?喂,我即刻冚住不讓人知啦!但我現在是做生意的幼稚園生嘛,那我當然唔識啦。」
幼稚園生的身份救了阿蘇,讓她放下面子謙卑學習。她發現這一場生意的錯,一錯在缺乏經驗,不知道在戲院開Show要向食環署申請牌照,以致宣傳時間不足;二錯以為The Grand戲院夠靚就能吸引人入場;三錯以為下午戲院時段夠平就能減低成本。但結果是地點不就腳,平日下午打工仔根本未收工,哪有時間聽Talk?總結經驗,她立即改過,心急的就要再次上路,再搞第二輪講座搵真銀。
上一輪講座 10月22日才是尾場,不及一個月之後,阿蘇就發動第二輪攻勢:「將上一輪錯了的東西,好快,用最快的速度,再來!」
再出動的她,講座下周便上馬,地點選了銅鑼灣時代廣場UA戲院,時間選在夜晚七八點鐘黃金時段,連續19日一共37場,開Show前安排各大報章雜誌採訪忽然曝光搶宣傳,一切皆在計算之內:「這樣子不錯了吧!如果我這樣也收不到旺場,就一定是阿蘇錯,是我諗錯嘢,那便以後不再做!否則,我會一直做,每季做一次,或者兩個月就做一次。Motivational Talk,真是永恒的!」
記者執筆之時,上網檢索講座的售票情況,發現37場裏面,暫時售出8張門票,不過後勁如何,還待下周才有分解。
幼稚園4th課 目標夠遠大
55歲的阿蘇轉型做生意要搵兩億元,目標大得讓不少人嚇了一跳。可她卻老實的以為,設定目標必須語不驚人死不休,否則最後只會一事無成空餘恨。
於是她即席計了一盤數:就是將2億元攤分10年計,即每年要搵2,000萬元。以她前幾年平均年賺1,000萬元計,如果她的心態是循序漸進式,意思是要求自己翌年賺1,100萬元、後年賺1,300萬元、接?是1,600萬元、1,800萬元如此類推,盡管這條算式去到最後,也是10年賺2億,可結果已經截然不同,並且注定失敗。
「如果我這樣想,錯晒!因為去年搵1,000萬元,今年搵1,300萬元,當中進步空間不大,我繼續坐?維持收入就差不多了。因為你覺得自己應該搵到的,那就不會努力去進步。但現在是兩億啊!兩億我就肯學了,否則我應該不肯學。」
離開安全地帶拼命追求
說到尾,大底就是Comfort Zone的問題,要迫使自己離開安全地帶,拼了命追逐目標,過程應該很吃苦,不過10年後若阿蘇手裏真的揚?兩億元鈔票,毫無疑問她一定比現在更加牙擦風騷吧。
說?她又拉起一張臉,眼睛望下,嘴角朝上:「這個目標好重要囉,做不到我過唔到世囉。你話追求目標也要享受過程?我跟你說,追求目標的過程是好辛苦的,辛苦到死,辛苦到嘔屎。這麼辛苦你是不會享受的。話Enjoy追求目標的過程的人,他根本就不是朝?目標走,他是不會到達目標的。哼……」
為自己為愛人 不敢怠慢
阿蘇要賺兩億元,叫人咋舌。人到中年55歲,真的花得掉兩億嗎?但這條數背後其實另有文章。阿蘇父母今年皆達90歲高齡,她眼見兩老得享長壽,估計自己或許遺傳長命因子,自今計起尚有45年要過,故此不敢怠慢。
她目前租住跑馬地,年租100萬左右;2005年她曾患上癌症,也讓她發現醫療費的開支龐大,少個子兒的話醫病也難。而一年300多萬這個使費,是包括了阿蘇和金燕玲的,兩億元就是兩個人未來舒適生活所需的開支:「我和我的愛人、工人、Assistant、屋、健康,全部使費都在這條數裏面!」
Motivational Speaker 盛行外國
有人將此譯作「抗逆講員」,這在外國非常流行,被視為一門專業資格。很多講者以此為職業,舉行巡迴演講,並出書和錄製聲帶,對象是一般巿民。他們以鼓勵人心和宣揚正面信息為演講內容,教導人如何從逆境中有所得?,奮發努力。美國著名講者如Tony Robbins,他本身是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有助提升自信和思考力,消除負面觀念和增強溝通能力的思考行動法)導師,並擅於將Firewalking結合在講座裏,以不同方法激發觀眾潛能。早前曾獲邀來港的27歲天生沒有四肢的Nick Vujicic,本身是傳道人也是抗逆講員,以自己的殘障經驗出發,帶出正面樂觀思想。
「陸叔」叫我別炒股
港股重返24000點,股市鬧哄哄,人人希望快快撈一筆,但蘇施黃的2億大計中,卻沒有炒或買樓這兩項。她更在開展2億大計前四出求教,到黎智英家中午膳,請教賺錢心法,又請有「金融才子」之稱的蔡東豪教路,他贈了阿蘇兩句真言:第一是不要從口袋中拿出本來;第二是「斗零」也不要望靠炒股炒樓賺來,因為靠運氣,不會長久。
「股票債券我不懂,也不會流於好似一個師奶只聽Number,只跟Number買死硬,這跟到澳門買大細沒有分別!陸叔同我講股,我真是很白痴,聽不明,人人跟我解釋我也聽不明。陸叔話,阿蘇,那麼你不要搞啦!」阿蘇坦言對炒股炒樓全無興趣,不喜歡睇書也不讀報,不肯努力認識金融知識注定蝕錢,故她很有自知之明不沾手這些「快錢」,反而有興趣學做生意搵真銀。
經歷挫折享受賺錢花錢
蘇施黃出身富裕,自幼住在跑馬地鳳輝台,近年憑《蘇Good》極速竄紅後,曾搬到港島東半山玫瑰新?,近年搬回老家跑馬地,但原來年賺千萬的她,從未置業甘做「無殼蝸牛」。她說不買樓皆因眼角高,能負擔的她看不上眼,看上的又負擔不來,「住開淺水灣唔想住柴灣」,她早前透露其自住的跑馬地單位之前售價 3,000萬元,9月時已升至4,000萬元,單計首期便要1,600萬元,可自己沒那麼多錢,故沒有置業打算。
阿蘇人生經歷大起大跌,曾欠下債務,到近年主持電視煮食節目紅到發紫,她享受賺錢,亦享受花錢。她縱不想花大量積蓄買樓,卻捨得花大錢租住豪宅。她說身邊有幾位朋友也跟她一樣,經歷過低潮,即使現在賺錢不少,在豪宅的瘋狂升浪中也負擔不了住慣的單位,而只能繼續租樓。
﹏﹏﹏﹏﹏﹏﹏﹏﹏﹏﹏﹏﹏﹏﹏﹏﹏﹏
蘇施黃檔案
˙55歲,原名劉高琮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畢業後,到加拿大升讀大學
˙1978年 經同學俞琤介紹,加入商業電台成為「6pair半」台柱之一
˙轉職「正常人」行業,曾當琴行職員、B&O市場經理
˙1987年 轉職任保險,首兩年已參加百萬圓桌會議,其後成績一落千丈,欠下保險公司幾十萬元債項
˙1998年 上門替人煮私房菜
˙1999年 重返商台主持節目《我愛煮嘢蘇》
˙2005年 有線電視娛樂台主持《活得很滋味》,翌年主持自家招牌節目《一粒鐘真人蘇》
˙2005年 10月發現患有乳癌,施手術割除,休養兩星期後即復工
˙2008年 3月離開商台,9月自家製作節目《蘇Good》,在無綫電視翡翠台播放,11月成為無綫電視「最佳節目主持人」
˙擔任百佳、煤氣公司、明星三缺一Online Game代言人
˙2009年 開設自家飲食節目短片網站07807.com
˙2010年 轉型做生意,10月連開40場講座反應不理想,11月即捲土重來,大搞37場再上路
2 :
亞力士(1473)@2010-11-21 22:54:24乜d錢真係咁易揾?
3 :
GS(14)@2010-11-22 21:59:19傻妹一個
港資高檔幼稚園 獨孩商機一條龍
1 :
GS(14)@2011-03-11 21:54:442011-3-5 iM
教育不應為了賺錢,但教育倒是一門很賺錢的事業。
一孩社會下的中國家長,為了家中只得一個的心肝寶貝,不但高價搶購香港奶粉,連港資教育機構也成了搶手名牌。
多間香港的大學北上開課開學,尖子精英爭着報讀;早前湖南長沙一家港資幼稚園,月學費7,000元(人民幣,下同)仍大排長龍。
從沒在港辦過幼兒園、家住麗港城的港商謝燕川,十多年來斥資過億到內地興建貴價幼稚園,帶着「港資」旗幟展開她的教育集團,如今在全國有逾50間幼兒園,學生人數逾1.3萬,料想她必賺得盤滿缽滿,她卻說︰「我們目標不是賺孩子的學費錢」,以為她只是說句陳腔濫調的客套話,怎料她的目標原來更遠大︰「我們希望建立一個有逾30萬學生消費群的教育品牌,提供一條龍的玩具、文具、教具,賺更長遠的錢。」
記者認識經營逾50間內地幼稚園的港人謝燕川,是在福建省會福州一個由貿發局主辦的洽商會,當時她正在那裏尋求對投資幼稚園有興趣的投資者,雄心勃勃。
原籍福建的她,在當地師範畢業後曾做幼兒園老師,及後移居香港,跟丈夫從事鐘錶首飾生意,收入豐厚,直至1999年興起念頭「重操故業」,到福建廈門辦了第一間幼兒園「小金星」。
港資吃香 每3人收1個
「我本身讀幼兒教育,其後在香港做生意和品牌管理,所以很想用香港的經商經驗,回來內地做幼兒園。」說話時仍帶着一口濃濃福建口音的謝燕川指,「港資」兩字的確成為幼兒園賣點之一,收生推廣時都會說明自己是港資幼兒園,「因為港人素來精密,講求服務質量,香港這國際城市,教育理念先進。」姑勿論港人對香港本身教育制度有多少牢騷,港資興辦的幼稚園在內地總是吃香。
小金星目前全國有51間,主要在福州、廈門一帶,亦擴展到北京、武漢、江西等城市;最近又與天津市政府簽訂合同,未來數年在當地多開20間幼兒園。謝燕川說,至今總投資已過億元,每間幼稚園投資由最低200萬,至最貴試過逾千萬。有時與土地供應者(主要是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投資,對方出地建校,小金星負責營運管理,屬連鎖經營的教育集團。
各地小金星的學費不同,北京學費每月逾2,000元,拍得住香港幼稚園,且沒有學券優惠;廈門則約1,300元,九江約900元。
「訂學費是這樣考慮的,廈門最低工資現是1,100,我們收1,300,等於是一個多月的工資,所以大多是中上收入的父母才能送孩子入讀。」謝說,學童父母大多是老師、律師、白領、公務員、生意人等中上階層,而且學位搶手,部分學校約每3人報名才收生1個。
融合教學法 雙語學習
走中高檔路綫的小金星,每間校園約收生200至500人,校舍都有數層樓高,面積超大,外形建得像一個小小主題公園。校園內,游泳池、大花園、組合遊戲架都是必備設施,部分校舍還有兒童攀石、小農場。「香港的幼兒園一般地方很細,小朋友很少機會到農田和戶外活動,但內地面積大,不但可以有大花園和泳池,小朋友可以自己種豆種瓜。」
至於教學內容,當然標榜雙語。「雙語是中檔幼稚園必備的,但好多幼稚園只是形式化做,請個西人、搞搞噱頭就算。」謝稱,他們不但請外籍老師,跟孩子玩遊戲和唱歌,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學習英文,更稱融合了中、美、英、日式的教學法。
中美英日的融合教學法,驟聽好像有點超現實,謝燕川自豪地一一細說︰「我們要學生3歲讀《弟子規》、《道德經》,學好中國五千年文化;又用了西式的蒙特梭利法教學。有日式注重團隊合作、勇敢忠誠;又融入美式注重開發小孩潛質,個性培養;還有英式注重公德禮儀,好像我們要學生說『Ladies first』,教他們紳士風氣。」
原來不單香港家長,內地家長一樣要獨生孩子「贏在起跑綫上」,小金星搜羅導師不同興趣班的導師,為小小學子們提供芭蕾舞、功夫、棋藝等課程,務求令孩子文武雙全。
「內地家長得一個孩子,人人希望付出一份,得到一百分,更要求物超所值。」父母對獨孩緊張,要求也很奄尖,好像內地奶有三聚氰氨時,學校便立即改用荳奶,之後又周圍找可靠的當地農場,提供奶產品,平時茶點午飯的食物,都要有健康檢查和認證。
搞教育生意的壓力和責任,她說比以前做鐘錶首飾大得多,而且飾品生意更好賺,「一單都賺過一百萬,但一間學校一年也未必能賺一百萬。」她捨棄鐘錶生意,改做教育事業,背後原本有一盤生意大計。
目標:幼兒界沃爾瑪
「我要做幼兒界的沃爾瑪!」謝燕川說,她的目標不是做新東方(內地最大型補習社),而是要學沃爾瑪的商業模式︰「用最大眾化價錢,賣最優秀產品,產品利潤不超過30%,但可以做到全球500強。」
為此,她把小金星定在中高檔路綫,學費是一般內地中產可接受範圍,回報率一般約為15%至30%,「很多人說我們幼稚園收得便宜,但我告訴你一個故事。」接着謝燕川眉毛一揚說︰「一件孩子用品在百貨公司出售,銷售成功率約10%;但若由幼稚園推介,成功率是99%。」
因此她目前把利潤全投放在擴展校舍,以吸納更多學生。「我們未來20年想做一千間幼稚園,有30萬消費群體。」她改口說「消費群體」而非學生,因為她計劃未來的小金星,是一條兒童用品產業鏈,以自己的品牌生產一系列文具、教具、玩具、教育軟件、培訓、飾品、服裝等,透過學校網絡出售。「教育是長綫投資,所以我們不想從小孩身上賺錢,而是打造有質量的教育品牌,才可以長遠賺錢。」
----------------------------------
小金星教育生意經
開辦年份︰1999年
規模︰51間
分佈地點︰北京、天津、廈門、福州、泉州、武漢、蘇州等
學生人數︰約1.3萬
目前回報率︰15%至30%(視乎校舍地點)
長遠策略︰擴展校舍數目,建立品牌後,生產一條龍幼兒教育產品,透過校園網絡出售
部分學校學費
北京(3間)︰約¥2,000
廈門(10間)︰約¥1,300
福州(20間)︰約¥1,000
武漢(1間)︰約¥1,000至¥1,300
江西(5間)︰約¥800至¥900
﹏﹏﹏﹏﹏﹏﹏﹏﹏﹏﹏﹏﹏﹏﹏﹏﹏﹏
知識庫
公辦少位 民辦價貴
內地幼兒園現時分為公辦和民辦兩種,公辦幼兒園大部分開支都來自國家,學費較便宜,一般每月數百元,但學位不多;民辦幼兒園數量比公辦多,但學費的標準和加幅都沒有設限,但過去兩年民辦幼兒園大幅漲價,北京普遍加價兩成,廣州加三成至七成不等,已成為困擾民生的問題之一。
要開辦一間民營幼兒園,除了要自籌資金外,也要符合國家及地方對幼兒園規格的要求。例如部分地方會要求辦學規模不能低於100人、戶外活動面積不能少於人均1.5平方米、教職員和學生比例不能低於1︰20等等。
職場慧眼:職場幼稚園化(上)
1 :
GS(14)@2012-05-08 00:01:33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507/16313104
問:計劃書的資料你準備好未?那是上星期交給你的工作!
答:你沒有講清楚幾時要,既然不急所以慢慢得閒先做。你趕住要為甚麼不一早講?
問:你上班才一個禮拜,為何那麼快唔做?
答:快?一日我都嫌多,我實在受夠了!你們這些人把我當做廉價勞工,工作排山倒海一份未完又交來第二份,「新來新豬肉」分明蝦我用盡我!我是人,不像你們個個好似機械人只懂做個不停,根本沒有人理會我的感覺有多孤獨!早走早着,遲走瞓唔着!
問:上一次我親自改來給你參考的那份建議書,你究竟有沒有仔細讀過?為甚麼今次寫得比上次還要差?求其是但交本電話簿來算是甚麼意思?
答:當然有讀過!你終於發現我上次寫得不差,你可知我花了多少時間心血去寫?不過最後落得被你改個體無完膚的結局。無論我如何用心寫都不會夠你寫得好的啦,反正你那麼喜歡又一定會改,更加不會知道你的心意。把你想要的圈出來改好,我幫你整理然後列印不就節省時間?其實,為甚麼要我寫,你自己搞掂不就更快捷方便?
問:上班時間不能上交友網站是公司規矩,為甚麼你一而再犯規屢勸不改?
答:我又不是用公司電腦,我用自己電話之嘛!上班時間是不是連電話都不能打先?分分鐘我講電話的時間長過上網站啦,有甚麼分別?這種規矩簡直多餘!我是來返工,不是來坐牢,更加不是賣身,那麼不滿要不你炒我囉!有甚麼大不了?
以上對答皆有出處,當事人都不是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何解 EQ、學習及處事態度如此幼稚?明天再講。
張慧敏
2 :
自動波人(1313)@2012-05-08 01:36:23問:計劃書的資料你準備好未?那是上星期交給你的工作!
答:你沒有講清楚幾時要,既然不急所以慢慢得閒先做。你趕住要為甚麼不一早講?
通常我都預先問定"急唔急","幾時要"
樣樣都話急,一日得八個鐘,邊樣急做邊樣....
3 :
Ar Yan(11362)@2012-05-08 14:43:462樓提及
問:計劃書的資料你準備好未?那是上星期交給你的工作!
答:你沒有講清楚幾時要,既然不急所以慢慢得閒先做。你趕住要為甚麼不一早講?
通常我都預先問定"急唔急","幾時要"
樣樣都話急,一日得八個鐘,邊樣急做邊樣....
問多幾句,係可以幫助自己時間安排 (特別係新入職)
但佢個個故事令我想起一本土產漫畫叫 xx畫職師II
佢有個新仔同事,講的野一模一樣~~
4 :
GS(14)@2012-05-08 20:54:50其實是個上司忙到暈陀陀乜都唔知,但上一代就死忍,今代就好聽D叫據理力爭囉
5 :
barryruger(14987)@2012-05-08 22:37:52我公司以前都有咁既人...做錯野仲發定難先...廿到尾港女...
6 :
GS(14)@2012-05-08 23:21:30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508/16315979
新一代極度自我,學習及做事欠積極缺進取的態度,成因究竟是甚麼?
就以星期日《蘋果》「樣樣頂呱呱 弊在中文差 法律女精英在港求職碰壁」的主人翁、去年城市大學法律系一級榮譽畢業生為例。既是土生土長,如果真心要學中文,何難之有?她精通的英語法語,可是本地家長不惜一切想子女學得識的語文,居然反過來怪政府教育政策不公,沒有被編入主流學校,所以冇得讀中文。以致寒窗十年,淪為香港教育制度下的另類「犧牲品」!只因「唔識中文」,所以實習機會面試機會都少得可憐。又原以為英文流利想畢業後加入律政司,直到現在才知一定要識中文!
她和那個中大綜援碩士生,有時間四處 Hea,但做不到考警察七次引體上升的體能要求有甚麼兩樣?明明是自己裝備及準備不足,卻把責任推給社會及其他人,即使找到工作,恐怕是上集個案的重演!
《蘋果》曾報道過一個9歲才從內地來港、連 ABC都未識的女孩的事件。家中開飯都成問題那有餘錢去補習?她沒有投訴社會及教育制度,只天天背字典,日日靠食光酥餅頂肚,放學兼做洗頭妹幫補家計。結果會考28分英文考獲5星級成績,得到每年5萬元的獎學金入讀中大英文系,決志畢業後做英文老師教書以回饋社會。
但見星期日那篇報道的讀者留言,紛紛指摘政府及教育政策不公,扼殺了當事人學習中文的機會。我受教了!學習最需要的,原來不是發自內心的原動力求知慾,而是靠人製造及提供機會。香港教育制度的確非常差沒錯,但和主人翁的處境及遭遇完全無關,豈能混為一談?
從以上兩位主角的身上,可能看出一點端倪?
張慧敏
7 :
自動波人(1313)@2012-05-09 00:11:56而家後生仔豐衣足食,覺得好多野都理所當然
唔面對現實
8 :
GS(14)@2012-05-09 21:55:43有無睇史提拉?
講膠所手記:幼稚
1 :
GS(14)@2012-08-07 10:54:30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807/120075
不認不認還需認,「劏房王」陳茂波局長俾傳媒連環踢爆兼俾佢發埋爛渣推個老婆一力承擔後,卒之,前晚深夜11點59分,鬼鬼祟祟出份聲明,話1994年佢仲係景捷董事嗰陣,公司買入大角嘴物業嘅時候,佢係知道有劏房存在嘅,至於之前點解話「唔知情」,因為,大家係講緊物業嘅「現況」。
佢係咪大話精,大家心中有數;YY想分享嘅係,點解今時今日仲有啲人幫老細度埋啲屎坑橋。以為凌晨時份出份嘢,傳媒就出唔切?咪咁低能啦!就算印緊都可以停機改版㗎!陳局長呢啲行為,就等於嗰啲周身屎嘅上市公司,為避傳媒,揀埋啲山旮旯地方開股東會,仲要晨咁早博冇傳媒咁神心去,Sorry囉,點都有啲有Heart嘅記者會去採訪,又點都留番個頭條位畀佢哋,所以,陳局長,以後咪咁幼稚喇!
YY
幼稚園生寫英文周記 張嘉雯
1 :
GS(14)@2013-04-22 22:55:13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1%A8%E8%A8%98/90073
想孩子的英語能力好,就要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多說英語,甚至要他們只能以英語溝通。年幼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很高,很快就能說得一口令父母高興的流利英語。
學校亦不會鬆懈,從幼稚園起就有外籍老師跟孩子說英語、認字、默字,甚至要他們寫周記,那些我們上高小才要做的,今天他們在幼稚園就做了。
這已是一般的社會現象,又是不能抗拒的風氣。身旁兩對年輕父母已身處其中,當我們大夥兒以廣東話交談,他們的孩子則以英語溝通。
孩子若自幼習慣了多以英語為溝通工具,他們的英語能力自然較強,相反,少用了的廣東話,就漸漸因失去運用的需要而不用了。
年輕夫婦雖一邊埋怨學校要唸幼稚園的孩子寫周記,卻一邊誇讚孩子寫的已不是一句短句,而是短篇(三、四句以上)。他們既覺得不符合幼稚園生的學習需要,但又喜歡孩子那麼「能幹」。
問小朋友:「喜歡上學嗎?」他們異口同聲以英語回應:「不喜歡。很多功課。」才幾歲的小人兒,又怎會喜歡做功課而不是玩樂呢?
結果,小朋友既不喜歡上課,又不喜歡跟父母及長輩說廣東話,奈何因要不輸在起跑綫上,大家便覺得那是需要接受的。(五之一)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