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能新能源(3)----2012年年報回顧 山頂洞之

http://xueqiu.com/5047234021/23337974
1、幾個大數:
12年底裝機545萬千瓦,增11.3%。利用小時1770,降9.6%。發電量84億度,增22.8%。風電收入40億。淨利潤5.6億,扣除CDM因素後,核心利潤4.7億左右。派息1.27億。淨資產118億。十分明顯,4%的ROE以及12%的淨利潤率說明去年應該是業績比較特殊的一年,並未反映公司的合理盈利能力,限電、風機故障是利用小時下降的主因,而未來這部分是最大的改善空間,即存量裝機的利用小時數的提升。

2、分地區來看:
1)內蒙風場:截止12年底裝機量172萬千瓦,持平。加權平均利用小時下降33%,但發電量僅下降28%。可能是由於計算導致的,內蒙截止2011年上半年裝機157萬千瓦,說明有10%的裝機是下半年新增的,且新增部分應該是蒙西非限電區域。
2)山西風場:利用小時大幅改善,從1491增長43%達2126小時。和管理提升密不可分,山西風場管理層去年數次整頓,效果不可謂不顯著。
3)在公司總裝機容量中佔比超過5%的各省份裡面,山東、廣東、云南、貴州等區域裝機大幅提高。這些區域的特點是無限電、高電價、高優惠、補貼發放及時。利於今年盈利質量的綜合改善。

3、費用:
折舊攤銷佔比提升,而現金成本在總成本中佔比進一步降低,(由2008年的38%,到2010年28%,再到2012年的21%),說明公司的規模效應未來逐漸顯現。此外,各項費用率都在下降,但維護費用率由11年的0.9%上升到12年的1.3%。5000萬的維護費用,應屬於合理水平,平均每千瓦10元/年左右,這個指標要持續跟蹤。但目前由於對上游供應商議價力太強,可以進一步延長質保期限。由於質保不及時或時間太短,公司已經實現對以往部分供應商的替換。

4、派息:
公司今年的派息比率接近24%很不錯,體現了公用事業股的屬性,希望未來能夠保持。

未來看點:
1)技術進步帶來的效率提升主要是運營商收益,目前2.0MW風機和1.5MW風機成本一致,理論上講未來隨著累積裝機規模的進一步提升,3.0MW等更大功率的風機的成本也將大幅下降。在吊裝、運營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發電量提升會增強運營商的ROE。
2)和火電受制於煤炭不同,風電的變動成本可以忽略,其擴產不會帶來對上游產品的大規模需求,相反由於集中度太高,上游風機設備商始終處於弱勢格局。
3)由於在總發電量裡面佔比目前僅有2%,未來仍有很強的提升空間。風電發達國家如西班牙、丹麥、德國都在10%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91

比亞迪12年年報總結(上) 投資懶人

http://xueqiu.com/1111674617/23493597
有於之前沒有細讀比亞迪12年的年報,只看了球友們的評論總結,以至於,之前一直以為比亞迪12年的負債有了比較好的改善。具體如圖:
查看原圖
如資料顯示,比亞迪12年短期借貸84億,長期借貸33億。教去年的100億和60億。分別下降16億以及27億。共計41億。本來我以為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是後來才發現。如圖:
查看原圖
看出來了吧,雖然短期借款現將了16億,但同時應付票據上升了18億。而總體流動負債,12年和11年也基本持平。271億。也就是說,比亞迪的短期負債沒有得到任何改善,只不過是壓了供應商的款來還了短期貸款。左右騰右手而已。不過這還是有積極的因素,因為應付票據是沒有利息的,而比亞迪的短期借貸,利息大約7%。那麼13年比亞迪大概可以節約1億元的利息。
短期借貸看完了再看看長期借貸。如圖
查看原圖
有明白了吧。比亞迪12年發了30億企業債,正好用這30億企業債還了27億長期貸款。又是新債還舊債。根據比亞迪年報顯示,這30億企業債固定利率5.5%,17年到期。而比亞迪目前的長債利率也大約5.5%。也就是這比騰手,對投資而言沒有任何意義。而起最終非流動資產總是,12年86億還要高於去年的82億。
好了,從負債方面,年報的顯示是偏負面的,比亞迪12年在銷量沒有提高的前提下負債進一步增加。對於企業來說這不是好的現象。
然後是資產端。流動資產端,沒有太多需要說的,基本與去年持平。
在非流動負債上,有個稍微正面的東西。如圖:查看原圖比亞迪固定資產12年折舊30億。也就是說今年新增固定資產為70億。
在建工程減少13億,工程物資減少30億。共計43億。
那麼今年比亞迪固定資產投資大約18億。這個數字對於比亞迪來說,是非常少的,而且少於長城。也就是說比亞迪終於開始減少了固定資產投入,控制了開銷。
因此自09年以來,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資應該是第一次出現下降。如果這個勢頭能延續,對比亞迪來說是件好事。
另外長期股權投資9.5億,高於去年的5.7億。主要是騰勢的追加。
再看看慘不忍睹的利潤表。查看原圖首先營業收入,昨天說過了。
這裡面比較刺眼的是利息支出,高達12億,高於去年的10億。剛剛我也分析了負債,也就是說,今年比亞迪的利息支出可能會有所下降,到高於10億是肯定的。因此比亞迪還要為次付出10億的利潤。
另外好的方面,比亞迪的管理,費用下降2.7億。這個基本就是研發費用的下降。
銷售費用下降2.8億,來源於費用控制和工資減少。
兩項共計節約5.5億,不過這點前對於比亞迪來說,杯水車薪。
另外營業外收入,也就是政府補助,比亞迪大幅高於去年,考慮到國家支持的增加,這個今年大約能到10億,比12年的6.7億高3億。
再然後看看現金流。
今年比亞迪的現金流55億,還是非常可觀的,這也說明,排除折舊,利息等因素,短期比亞迪汽車的利潤是非常高的。這55億,扣除比亞迪電子的6億。那麼以及補貼的6億,又比亞迪汽車產生的現金流大約43億。考慮到還有多扣押的16億應付款。如果一半是比亞迪汽車的。那麼比亞迪汽車真是利潤在35億左右。利潤率是非常高的。在考慮到所有折舊影響下,比亞迪汽車的毛利依然有17.9%超過上汽,廣汽,長安,等多少車企。這也是垂直整合的威力。這算正面信息了。好了垂直整合先不說,繼續報表。
查看原圖首先高興的是,比亞迪的支出43億,比去年的94億減少了51億。這是個非常誇張的數字。
在支出的43億中,研發25億,員工福利房6億,18億新投資建設。
查看原圖在看看籌資現金流支出,利息支出12億。
那麼對於未來幾年的比亞迪現金流,我們可以得出13年比亞迪現金流流出的起碼值。
以老王的個性,研發支出不可能大減,在過去最困難時刻都保持25億以上。所以可以很簡答得出,未來比亞迪支出大於25億
利息支出也說了,10億是至少的。
員工福利房算是個非常態,但今年還在。6億
投資建設,今年比亞迪還有昆明,天津,加州,還有陝西的太陽能電站。20億差不多。
也就是說,13年比亞迪的支出在60億左右。更要命的是。今年比亞迪又28億長期貸款到期。當然比亞迪可以借新錢還舊錢。
也就是13年比亞迪非經營性現金流支出達到88億以上。非常恐怖的,以今年比亞迪55億的現金流根本無法應付,要麼押款,要麼發債,要麼借貸。
不過對於比亞迪今年我有點自己的看法,結合報表以及最近比亞迪的各種策略。
王傳福公開今年目標是銷售50萬輛。對於這個50萬,我昨天發表的看法是,是比亞迪集團的盈虧平衡點。因為吃掉比亞迪利潤的三項費用。折舊,研發,利息,未來幾年只會越來越高。12年45萬,基本平衡,13年基本需要50萬才可以達到今年的水平。但我們也知道比亞迪內部的目標是60萬輛。對於這個60萬輛。意義是很大的。
首先從利潤來說,如果銷量60萬輛,基本毛利能達到到60億。屆時預計比亞迪盈利10幾億。
其次更重要的是從現金流來說,上面已經說了,比亞迪今年的支出高達80億以上。那麼如果比亞迪銷量達到60億。那麼可以貢獻60億的現金流。再加上補貼,電子,退稅的總和,那麼比亞迪的現金流基本可以持平,只需要少許借入即可。
那麼我們考慮一下60萬的可能行。
一季度已經完了,明年就可以知道結果,就不預測了。
那麼後面9個月。4-9月是比亞迪的淡季。對於比亞迪現有的車型我做了個預測。
S6+G6共1萬輛
速銳        1萬輛
L3+思銳   1萬輛
F3+G3+其他1萬
F0       5000
共計4.5萬。那麼6個月共計27萬輛。
四季度屬於衝量的旺季,去年15萬輛。今年每月增加1萬。共計18萬輛。
那麼後九月共完成45億。今年一季度前兩月9萬輛。算上零頭60萬基本能做到。
對於這個預測,可能性,我認為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F3.L3。G3有了DCT,再加上下半年的改款。沖沖量還是可以額,下半年2.0T的S6,G6,思銳也能增加競爭力。至S7和秦,暫時不考慮。
對於未來幾年,我認為比亞迪最最重要的的事是,放量放量再發放量,垂直整合給比亞迪帶來了低成本,同時也帶來了高資產。當產能利用率達到水平,那麼垂直整合帶來的優勢就會突顯,反之當利用率低時,收入無法負擔高昂的折舊負債,企業就會被拖垮。
現在擺在比亞迪面前的正是這個問題,所以才會有比亞迪的DCT白菜價風暴,速銳的低毛利率,以及3000的ESP,和胎壓。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放量,提高產能利用率。提高現金流的流入。13年作為比亞迪騰飛元年,首要的任務,不是利潤多高,而是改善其負債表。至於今年60萬的銷售,咱們就實時觀察吧。
最後說要股票問題,這個怪我太懶了,如果年報出來第一天我就看了,到時的價格我可能會再一步減倉,不過現在說也晚了。在這個價位,賣出意義又不大了。還是繼續持有得了。對於比亞迪的未來我還是比較看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56

2013年年報點評(不斷更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ef62e0101ivmg.html
雙匯已經出了年報,可以講在預料之內,預計2014年的業績增長幅度,在25-30%之間,同時,維持過去的預測,2014年將繼續高派息,想搭上市公司順風車的,要坐穩了。
一 分紅派息
2013年年报点评(不断更新)
可見,雙匯過去都慷慨派息,2013年的派息比率並非最高。高派息率一方面對於小股東來講非常有利,可以加強自己的自由現金流,同時,也將使公司的ROE維持在較高水準。此外,可以觀察到09-11年的派息比率較低,應該是準備整體上市有關。
總之,結合資本開支來觀察,(09年-13年的資本開支分別為16.03億,28.53億,23.46億,12億,13.36億(09-11年從整體上市備考數據報表獲取,12年-13年從年報獲取)),整體上市後非常明顯地資本開支放緩,投資高峰期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收穫的季節,好好享受這幾年吧。

二 豬肉價格與毛利率
為了判斷豬肉價格走勢與毛利率的相關性,從國家統計局網站中「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獲取豬肉後臀尖(後腿肉)、五花肉每10日的價格走勢,可以計算每個月的豬肉平均價格,和毛利率進行相關性比較,可以得出:
2013年年报点评(不断更新)

可見,豬肉價格與毛利率相關係數為負,也就是講,豬肉價格越高,毛利率越低,這個也是符合常識的。
但是,相關係數隻有0.616左右,可見,相關性較弱,此外,很明顯地,2013年四季度,豬肉平均價格同比2012年四季度上升2.55%,但是毛利率相比2012年四季度上升0.17%,因此這個雙匯的毛利率走勢,更多體現公司在運營、產品結構上的努力,而非望天打卦的豬肉價格波動。


三 瘦肉精打擊與分公司
2013年年报点评(不断更新)

選取幾間總資產在10億左右的分公司,尤其是濟源雙匯。
這幾間公司,基本在08年前後成立,而且在2010年大幅增資,結合上面提到的資本化開支大增,非常吻合。
具體到這幾間分公司,德州雙匯在2011年瘦肉精事件備受打擊後,很快在2012年恢復元氣,ROA達到了超高的28.26%;綿陽雙匯和武漢雙匯,在2011年受到重挫,2012年也有所恢復但未回覆元氣,直到2013年才基本回到正常水平;而2011年瘦肉精重災區,濟源雙匯,在過去一年繼續擴大生產,總資產增長近3個億,淨利潤增長近42%,可見已全面從瘦肉精事件恢復過來。


四 豬肉庫存與毛利率
今天忘記了在那看到一個評論,雙匯趁著豬肉低價,囤積了15億低價豬肉,2014年毛利率有所保障。
具體到到15億這個數字,其實是有些問題:
2013年年报点评(不断更新)
從年報可以見到,大概上原材料多了7億,庫存商品多了8億左右,兩者相加就是上述投資者認為的低價囤積的15億低價豬肉儲備。
外部投資者無法分辨這15億究竟是否低價豬肉儲備以應對2014年,我個人表示存疑。
2013年年报点评(不断更新)
從上表可以見到,的確存貨佔營業額的比率在去年是較2012年有所上升,但是總體而言並非異常明顯,而且觀察存貨周轉天數,以及實質上這個數字佔比之少,可以見到,雙匯始終都是一家高流轉的公司,注重貨如輪轉,注重現金流(這個也可以留意最近的《環球企業家》的報導,都幾有價值),在存貨周轉天數不足1個月,存貨實質上佔全年營業額不足8%,豬肉基本都算是低毛利產品(實際從年報發現,也不能算低毛利率了)的情況下,因此如果認為公司囤積10億8億豬肉,可以影響全年近500億銷售的毛利,實在是過於誇張以及想當然,而且和雙匯一直以來的運營策略不相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03

中國平安2013年年報內含價值分析(完整版/附圖) 草帽路飛

http://xueqiu.com/3727797950/28237747
中國平安2013年年末內含價值3296.53億元,同比增長15.29%,對應每股內含價值41.64元;一年新業務價值185.40億元,對應每股2.34元,同比增幅14.08%相比2013年全年股市、債市的低迷表現,中國平安全年內含價值增幅基本符合預期,特別的,新業務價值取得同比14%的增幅令人滿意。

中國平安作為金融控股集團公司,由於目前其壽險業務在整個集團業務中仍然佔據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的對中國平安集團進行估值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採用內含價值估值方法(對其壽險業務按照內含價值進行估值,對其非壽險部分按照淨資產進行估值)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下面兩張表格顯示了中國平安集團內含價值從2012年的2859億元增值到2013年的3297億元的全過程。通過這個過程的分析我們便能更好的看清楚平安壽險內含價值相關經驗假設的合理性,壽險業務在集團業務中的重要性以及壽險、產險對集團其它業務的反哺能力等。

計算過程簡單描述如下:

壽險業務年初內含價值(含壽險有效業務和壽險調整後淨資產)+壽險業務當年增值(含壽險有效業務增值和壽險調整後淨資產增值)+當年新業務價值-壽險向總公司分紅+非壽險業務年初淨資產+非壽險業務當年淨資產增值+收到壽險分紅-向股東分紅=集團總內含價值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關於本年度內含價值具體分析如下:

1.新業務價值表現優異,用於計算新業務價值的首年保費590.35億元,創造新業務價值181.63(口徑有一定偏差)億元,利潤率為30.77%,這一數據在2013年中期為28.87%,可見中國平安目前壽險新業務瞄準的為高利潤率保單,這也證明了壽險目前仍然是一門相當不錯的好生意。

2.壽險年初內含價值1774.6億元,當年壽險有效業務價值增長僅為7.34%(或130.25億元),這低於11%的折現率假設,主要影響變動項有三個:a.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等假設變動導致內含價值下降13.5億元;b.投資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導致內含價值下降30.5億元;c.投資回報較假設回報提高至內含價值增加14.1億元。a項和c項相互抵消後,壽險內含價值有效業務增值未及預期的主要原因為投資資產公允價值跌價。

3.非壽險業務年初淨資產1084.14億元,當年增值161.73億元,增幅14.92%,增長幅度令人基本滿意(考慮到平安銀行當前較低的ROE水平和較高的增長預期,平安證券被處罰導致一次性損失以及IPO暫停等因素影響,相信未來非壽險業務增值速度將適度提升)。

4.平安壽險向總公司分紅59.87億元,平安產險向總公司分紅20.30億元,兩者合計向總公司分紅80.17億元(其中的39.58億元再用於向股東分紅)。表明集團利用壽險、產險反哺銀行和投資的大趨勢不變。

5.壽險內含價值在總內含價值中佔比為61.59%,較去年下降0.47個百分點,這還是在2013年壽險向集團分紅60億元和壽險投資資產公允價值跌價之後,考慮到保險業務利好政策頻出,壽險新業務價值穩步提高等因素,相信未來幾年壽險業務在平安集團中仍然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547

金風科技2013年年報分析 xhunter

http://xueqiu.com/3662456425/28373812
3月21日晚金風科技發佈年報,粗看之下既有欣喜也有疑惑,網上至今未看到較詳細分析,因此自己硬著頭皮小做分析,但實在能力有限僅向眾球友作拋磚引玉用。

風機製造業務:

風機業務目前仍是金風的主導業務,風機業務的復甦也是金風業績反轉的主要驅動。

1.毛利率

年報看來,風機業務毛利率的回升速度是最大驚喜。2012年上半年風機業務毛利率見底,為11%,之後的半年毛利率分別是15%、16%,到2013年下半年回升到22%(全年超過20%),已接近2010年23%的水平。

毛利率回升可能是價格回升或成本下降兩種原因。但是分析金風出售風機單價(以風機收入除以銷售mw數)發現,2010-2013年每mw價格分別為4393、3960、4099、3866,2013年價格實際上為最低。那麼2013年毛利率回升的主要驅動應該不是價格,而是原材料價格下降、規模效應、成本控制加強、產品結構向大功率傾斜等。那麼價格會如何呢?結合2013年下半年到今年初的新聞看,風機中標價格是在2013年開始探底回升,上漲幅度在5%以上。從訂單情況粗估從中標到最終交付應該有1年左右時間,那麼價格回升的效應應該在2014年會逐步顯現。基於此做一點大膽推測,2014年毛利率在2013年下半年22的基礎上再提升2個百分點應該不成問題,那麼2014年的毛利率可以達到24%左右,雖然看起來略有誇張,但從當前旺盛的需求和政策導向上看,推測不算離譜。

2.費用

雖然2013年毛利率較2012年提升了6%,但扣非後淨利率僅從2012年的0.9%提升到2.6%,主要問題在於費用率的提升。實際上從2011年行業下滑開始,費用率一下從9%左右一下提升15%以上,但2013年費用率尤其誇張,達到了18.6%。其中最主要原因在於銷售費用大幅上升,2013比2012年增加了3億左右,直接吞掉了2.5%的利潤,公司披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南方的銷售增加從而運輸費用大幅增加,為短期性因素,除此之外可能與銷售政策改變有關,此處瞭解不多,還望球友們補充,但無論如何銷售費用應該會有較大彈性。而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由於集團在研發、風電場建設等方面的需求調整空間有限比較剛性。總體而言費用率相比毛利率而言,改善前景不算樂觀,最好的情況就是依賴銷售擴張和價格提升攤薄費用。

3.訂單

2013年末公司在手訂單3364mw,已中標未簽訂單4157mw,合計7821mw,比2012年6600mw增長了18%。實際上2011年訂單量就已見底,增長也十分明確,不再贅述。

風電場投資及風電服務:

風電場投資和風電服務是金風科技未來轉型方向,但目前收入佔比較低。

以年報情況看,風電場投資增速非常快,2013年權益裝機從740mw一下增加到1305mw,增加了565mw,近80%的增速。如果可以保持每年新建500mw權益裝機並出售的話,每年投資收益就不少於5億元!當然從管理層透露的信息和近幾年年報來看,公司更傾向於自持風電場,而出售風電場出於補充資金的目的,風電場出售量也在逐年減少。

如果風電場主要用於自持獲取發電收入,理想情況下按年利用小時數1800小時、13年底1305mw的權益裝機容量、電價0.54元/千瓦時記,一年可產生收入12.7億,按60%毛利率記可以貢獻7.6億的毛利,對利潤的貢獻十分驚人!然而我這裡略有些疑惑,按以上算法,用2012年底740mw權益裝機計算,2013年的發電收入應該可達到7億以上,而實際僅3.5億,不清楚是由於風電場達到理想發電量需要較長的時間還是其他原因,還請眾球友指教。不管是何原因,2014年風電場收入達到理想的10億以上還是很困難,但是在風電場裝機容量大增的前提下,估計發電收入達到5億-6億可能性較大,可貢獻3億以上的毛利。

風電服務業務相對較難估計,業績應該是隨著時間推移老產品質保時間到期、運維需求逐漸增強而逐步釋放的,2013年風電服務的毛利率突然下降,原因不明,這一部分因為算不清楚暫且忽略。

一季度業績預告

目前公佈的業績預告,一季度淨利潤4869萬-6492萬,同比增長50%-100%,明顯低於預期。但製造業務向來季節性較強,並且復甦過程中業績尚不穩定,因此竊以為不可過度解讀,究竟是復甦受阻或僅是非經常性因素干擾,還要等更進一步信息。

小結:

2013年年報進一步確認了金風及風電行業的復甦,其中毛利率回升速度和風電場建設速度是較大的驚喜。

簡單猜測一下2014年業績,營業收入保守估計增長15%達到141億,毛利率保守給予24%,費用率假定回到17%左右,假設其它各項持平,淨利潤將達到10億左右,每股收益0.38。如果情況樂觀一點,達到或超過每股0.40並不困難。總體依然看多,長期復甦不存在問題,甚至存在大幅超出預期的可能(風機價格上漲較快、風電場收入大幅增加),但從一季度預告看還可能出現波折,需要小心短期風險。

未來主要關注點包括:風電上網價格是否會向下調整?風機價格是否能繼續回升?金風是否可能利用一部分風電企業的困境進行併購?海上風電進展?進軍水務市場的情況?等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112

2013年年報點評-中國人壽 法國梧桐樹NJ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ef62e0101jiv1.html
2014-3-31
中國人壽:
我自己是很看好國壽未來幾年的發展的,今年會找機會換馬回國壽。曾經有一個這樣的機會擺在我面前,我沒有好好珍惜。---------哈哈,算了,放過大話西遊了。
2013年年报点评-中国人寿
上圖是國壽的利潤模式。參考MC的國壽十三篇就可以知道,退保、賠付、提取當年準備金、營業費用、薪水佣金支出,均和當年的保費收入有一定關係;而保戶紅利支出,資產減值,公允價值損失,均和投資相關。過去幾年,國壽一直在降槓桿,資產減值和降低權益類資產的比重,使得現有投資資產中股權類很低,因此我覺得,現在的國壽,保費或者增速較低,但是支出端成本已經幾乎固定,而收入端,雖然因為權益類資產比重較低,因此爆發力相對弱,但是可以講,最差也就目前這個樣子了。



2013年年报点评-中国人寿

從上表可見,手續費、運營費用均和保費收入有很大關係,可以觀察到,在過去這麼多年,國壽在收取保費後,提取近乎15%左右來做手續費及佣金,和運營費用等的現金支出,剩餘85%來做投資,而接下來的退保、賠付、提取準備金等等,就是正如MC所言,在這些資產中畫一個一個的圓。
2013年年报点评-中国人寿

MC的國壽十三篇中,專門論述過準備金,這個準備金也是壽險業最核心也是最複雜的地方。MC的講述很專業,但是我一直難以理解,反而林SIR的講解就相對很容易理解。
在林SIR 2008年5月2日的電台訪問中,專門有講過:
「但事實上保險公司收到保費要把多少比率當作準備金?
由公司的精算師逐張保單計算賠款。假如發現舊單準備金不足什至要增加準備金。國壽方面有連貫性。回撥方面,一個客買,另一個客退保,即一個走,一個回撥,會計方面要在利潤表將提取準備金加番拆倉(賠錢和到期)加埋退保。2008年第一季提取準備金有440億;拆倉(賠錢和到期)有360億;退保有140億,共940億。2007年第一季提取準備金有200億;拆倉(賠錢和到期)有390億;退保有100億,共690億。940億比690億多38%,與保費收入增幅相同。這方面與保單質素「完全無關」!用上述方法計算,2005 –2007年國壽貫徹地保持此比率於92%。1022億壽險收入除以940億即92%。代表收1022億保費中有940億是預備賠給客的。2007年第一季有740億壽險收入,準備金690億,比率93%。此比率由05– 07年平均92%。代表國壽賣的產品沒有太大變動,主要是傳統保單和投資分紅保單。」
「林sir計算的方法是一個「捷徑」,實際上每一年附註中準備金的變化是有計算的,但季報沒有附註,所以才用此方法計,亦十分接近。從準備金的變化看到的意義是「生意好咗」。」

因此,可以翻查年報附註29,就可以發現,今年新增保費324813,對應的今年提取的準備金是(292840+6939);而退保、滿期給付等,會釋放準備金,因此,「回撥方面,一個客買,另一個客退保,即一個走,一個回撥,會計方面要在利潤表將提取準備金加番拆倉(賠錢和到期)加埋退保。」
具體而言,觀察每年的退保額,和釋放的準備金額一直相等。(2013年:64863=64594+269),因此也就回應了林SIR講的,客戶退保,會釋放準備金,而且準備金金額和客戶退保額相等。
另外,滿期給付方面,同樣會釋放準備金,兩者並不相等,07年至今兩者比例為86.29%,其中的意味還要再研究。
因此,年報公佈的提取準備金109016,只是一個加加減減後的數字。而實際的提取準備金(292840+6939),相對於保費收入,也是一個基本穩定的數字(89.27%),標準差為1.94%,和MC的模式下有些差距,因為他的是累計計算,因此某些年的出入不會影響太大。而我自己覺得,林SIR這個模式更加容易理解這盤生意,雖然提取保費準備金比例,具體意味著什麼,還要再研究。(比如,今年比例是92.29%,去年是90.59%,是代表保單質素下降還是上升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170

2013年年報點評-燃氣股 法國梧桐樹NJ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ef62e0101jiuy.html
2014-3-18
港華燃氣:
一.會計入賬
在香港上市的幾大燃氣股中,港華是比較低調的,由於家中就是使用港華燃氣,因此對於港華也蠻有好感,港華擁有廣闊的前景、經過歷史考驗的優秀管理層,因此是一個非常值得推薦的長線千里馬。
開始投資港華時,會被港華的報表搞到糊裡糊塗,因為港華的入賬方法和其他幾家(華潤、新奧)很不相同,比如新奧2012年銷售天然氣62.25億方,銷售額是180億,港華銷售53.2億方,銷售額是51億港幣。同時,ROA,ROE也相對其他同業低。
但相對地,港華的估值在過去幾年中PE中位數大概是20倍,與其他同業相差不大,可以講,市場對於港華與其他同業的評估,是叮噹碼頭的。
其中的奧妙所在,就是港華的會計入賬,與其他同業有所不同。
觀察港華年報,其中「分佔聯營公司業績」和「分佔共同控制實體業績」比重不少,反觀其他同業,這兩個項目下相對較少。
同時,觀察港華的資產中,「商譽」的比重也較大,如果剔除商譽,則港華的ROA、ROE和其他同業相差不大。

二.匯兌收益
觀察年報中「其他收益淨額」,去年同期1.6億,今年2.46億。翻查2012年年報附註9,可見主要由匯兌收益、可供出售資產的股息收入、利息收入構成,其中可供出售資產根據本次年報附註,主要是成都燃氣的投資,成都燃氣的盈利以分紅方式在港華燃氣的「其他收益」入賬,因此未有具體附註前並不能肯定是成都燃氣去年的分紅有較大增長。
翻查年報,港華燃氣的「其他收益」中,匯兌收益部分,從2010年年中開始出現,跟人民幣二次匯改高度吻合,應該是2010年6月央行宣佈二次匯改,人民幣重新開始升值後開始。2009-2012年四年間,匯兌收益分別為112萬,6481萬,11732萬,4539萬。
從實際上看,目前市面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方法主要有六類:一是金融衍生產品,包括遠期結售匯、掉期交易、期權交易等;二是貿易融資,包括進出口押匯、出口打包貸款等;三是改變貿易結算方式,包括預收貨款、延期付匯、遠期信用證等;四是改用非美元貨幣結算,包括歐元、日元和其他;五是使用外匯理財產品;六是出口高報、進口低報
具體到港華,則主要是由於採取港元借貸。過去幾年,港元利率接近不斷下降,同時人民幣匯率不斷上升,尤其是2011年、2013年:
 期末港元匯率期內貶值
20100.85093 
20110.810700.04023
20120.81085-0.00015
20130.786230.02462
2014  
2012年年報中,2012年年末港華的港幣銀行貸款為39億左右,港幣股東貸款為10億左右,合共大概50億;而港元匯率從2013年年初的0.81085跌到年末的0.78623,也就是講匯兌收益可以大概估計為1.23億港幣,而2012年同期為0.4539億,因此「其他收益」這個ITEM大增。
但是如果人民幣匯率像今年年初這樣,反而開始進入貶值,同時美元加息,跟著港元跟隨的話,就有可能出現匯兌損失,這個是值得注意的。


2014-3-19
新奧能源:
一.可換股債券入賬
新奧能源2月24日發佈公告,「根據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3號及香港會計準則第39號,此債券需按公平值列賬,並需不時將其公平值之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直至此債券到期、被兌換或被贖回。此債券之公平值變動的計算乃根據此債券在新加坡交易所於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市場交易價與其上市價相比而定,加上受美元匯兌變動所影響,因而錄得賬面損失約人民幣7.8億。有關此債券的主要條款,請參閱本公司於二零一三年一月三十日上載之擬發行債券之公告,及附隨於二零一三年二月二十七日上載之海外公告內的「發售備忘錄」。」

------------------在2013年上半年年報,可以發現這個零息可換股債券在「非流動負債」中入賬,翻查附註20,講得很清楚,在上半年發行了5億美金,大約31.43億人民幣,換股價48.62港元,債券在新加坡上市買賣,」以市價入賬「,因此這部分負債的公平值是以會計期末的市價來入賬的。
我沒有新加坡債券市場的報價,但是很容易理解,在2013年6月30日這個半年報的會計照相點,雖然市價低於轉股價,但是債券價格應該略高於發行價,因此負債總額增加,體現在利潤表中就必須是非現金」損失「。
這個在附註20也交待得很清楚,」於本中期報告期期末,債券之市價為5.43億美元(約人民幣33.57億元)。公平值虧損為4,300萬美元(約人民幣2.14億元)。「

而在2013年年末,新奧市價遠高於換股價48.62元,因此可以想像債券價格也隨之走高,按照新奧的公佈,非現金損失7.8億人民幣,可以大概推算這批債券的市價已經增大到6.69億。

再可以推論,只要這批債券未轉股,都一樣會存在這個會計項目,甚至,新奧股價越高,會導致債券升值,從而非現金損失越大。


二.雜談
從新奧公佈業績前的董事會會議可見,二代開始接班了。但是26歲,又見識過多少世面呢?因此更加堅定,燃氣股中還是最愛港華燃氣,未來更加要以港華為核心來累積股權。

三.毛利率
新奧的正式年報還未出,但是很明顯的一點,也很奇怪的一點是,新奧的毛利率去年下半年跌得非常離譜。一般來講,新奧的毛利率上半年好於下半年,但是從08年後開始,一般相差也不是太遠,但是2013年下半年毛利率跌了差不多5個百分點。
我本來預期,新奧的管道網絡開始進入成熟期,這個可以從氣化率、現金流等等側面反映,那麼毛利率應該會逐漸有所上升,但是去年下半年調高天然氣價格看來影響非常巨大,上次哪個高管話可以順利轉嫁的?
觀察各個業務線,基本上下半年的毛利率都全線下滑,可見並非單純管道燃氣:
2013年年报点评-燃气股

後來,經人講解:
(1) 問

剛剛看了2688年報,毛利率由26.87%降至23.8%,純利倒退16%,主因可換股債券公平值虧損7億8仟4佰萬,少陽兄,請問此數是否合理? 2688業續是否預期之內? 毛利率下降是否開始失去動力呢?相對現價1083,1193,2688的排名是否1193 >1083 >2688呢?因想加重燃氣股的投資組合比重。

(2)  

Danny,毛利率的下降,是因為接駁費佔總收入的比例持續下降,另外去年下半年加門站氣價後,後期才追加oGg-4零售氣價,而且只是按增加的成本直接轉嫁客戶,所以營業額按年升幅增加了,但毛利則下降。舉例,原本成本1元,零售價1.5元,毛利33.3%;後來成本加至1.2元,而零售價按實際加幅加至1.7元。在生意不變的情況下,營業額額外增加了13.3%,毛利率卻由33.3%跌至29.4%。你認為這盤生意是好了?壞了?還是不變?不要被數字遊戲瞞騙了。

扣除其他收益及虧損,實際稅前溢利按年升21%至34.45億人民幣,表現不比其他燃氣商差。由於稅率減少,加上盈利增長較差的地區地方合作方都持有少數股東權益,少數股東權益增幅低於稅前溢利增長,核心股東應佔溢利其實是按年升32%至19.37億人民幣,折合每股1.8人民幣,按經常性收入計算,每股盈利增長是三間最快的,不見得比另外兩隻龍頭燃氣股差。現價49.15港元,往績市盈率21.8倍。如果今年盈利增速維持於20%左右,預測市盈率18倍。我不會因為其他讀者看不懂這份業績,而歧視新奧作為優質中長線投資的本質。
。」
才恍然大悟,所謂轉嫁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四.與港華會計入賬的差異
新奧年報中,總資產359億,其中聯營公司、合資公司佔總資產10.58%;而港華,則佔23.18%,可見兩者運營策略的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171

年年歲歲錯不同 盤點不同年紀典型理財錯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996

無論是血氣方剛的青年時代,還是成熟穩重的老年時期,人在任何年紀都難免犯錯。 保險供應者網站InsuranceProviders的聯合創始人Joel Ohman說:“要說個人財務狀況,人生不同的階段也都有各自獨有的擔憂。只要避免那些會讓人擔心的問題,現在和此後的日子就可以減少許多壓力,節省不少資金。” 由此說來,有必要了解不同年齡段最容易出現什麽理財問題。自由職業記者Nancy Mann Jackson以十年為一個人生階段,根據一些理財專家的建議,總結了幾個主要年齡段容易犯的典型理財錯誤,華爾街見聞在此整理主要內容與大家分享: 1、20多歲:花得比賺得多,沒有為今後退休存錢 (蓋蒂圖片) 在這個年紀,有人會覺得,沒買輛好車或者沒能周遊世界就不算成年。但大多數人這時剛畢業,還沒有足夠的收入負擔這樣的開銷。硬要“瀟灑走一回”,那只能落得長期債臺高築。 所以,20多歲時應該量入為出,完全根據扣除養老金以外的現有收入制定預算,或者支出計劃,堅持按計劃執行。 要養成習慣,慣於為自己的購物目標儲蓄,除非為了留下良好的信譽,否則避免使用信用卡,及時還清貸款。 雖然20多歲就為退休金做打算還太早,但越早開始這類儲蓄,獲得的複利就越多,退休生活就會過得越舒適。 2、30多歲:財務混亂,推遲投保 30-40歲的女士容易犯什麽低級的理財錯誤?答案四個字就可以概括:不分你我。 她們可能把自己的收入、投資和理財賬戶和丈夫或者男友的、甚至是合作夥伴的混為一談。一旦戀愛關系、合作關系或者婚姻破裂,可以想見女士們的風險。如果事先就保持獨立,當然可以避免這樣的損失。 此外,步入而立之年的人通常會忽視能提供自我保護的保險。他們常常錯過低費率購買人壽保險的機會,推遲購買傷殘保險和傘式責任險。 如果身體健康,在30多歲就購買人壽保險成本會相當低,20到30年內都是低費率。如果這個時候有了孩子,買保險無異於:在孩子有能力采取自我保障的手段以前,用較低的成本給孩子撐開一把巨大的安全保護傘。 同理,傷殘險也應該盡早買。總之,對投保人來說,越年輕買保險,費率越低。 3、40多歲:用養老保險帳戶的資金供給大學學費等開銷,退休金儲備不足 (法新社/蓋蒂圖片) 年屆不惑,有些人可能還在為那些十年、二十年前的夢想買單,比如買車、買房、休長假,遲遲沒有給自己退休準備養老錢。這就是人過40容易出現的失策。 西方有種說法:複利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舉例說,假設每月存500美元,利率5%,存25年利滾利,獲利合計將近30萬美元。 有人相信出名要趁早,其實存錢也要趁早。如果能存多些當然好,反正不管存多存少,早些存總沒錯的, 為了供孩子上大學,有些40多歲的夫婦可能犧牲了本該用來防老的退休儲蓄。 專家認為,退休儲蓄還應該是第一位的,至於孩子的大學學費,美國父母可以選擇預付學費的529儲蓄投資計劃。寧可提前準備,也不要等到不惑之年被迫挪用防老的積蓄。 4、50多歲:為孩子的貸款作保,對待積蓄過於保守 到了55歲左右,大多數人擔心的只是怎麽保住已有的積蓄。現在活到八九十歲也不罕見,所以要想安享晚年,就得比以往準備更多的積蓄。 也就是說,即使到了50多歲,保值也不是長久之計,要力求投資增值。雖然把資金全都砸進股市風險比較高,但如果抱著守財奴的心態,也不可取。 假設一位55歲的老太太守著30萬美元的積蓄,沒有任何積極的投資,就算只用這筆錢應付日常生活、普通醫療開支和一年1.5萬美元的房租,也會在20年內花光這些積蓄。 因此,即便50歲以後,也要把積蓄當作生蛋的母雞,爭取獲得收益。 可能50多歲的父母會願意出面幫助兒女貸款買房買車。但專家認為,如果沒有付款,只是讓兒女借用自己的名字和良好的信用記錄,那麽聯名擔保貸款絕不是個好方法。最好只為自己願意出資的款項作保。 5、60歲以上:低估未來支付的醫療費用,高估個人收入 很多人以前還專心賺取退休金,一到退休年紀就松懈了,不再積極累積這類資金,開始坐吃山空。 而明智的退休者會繼續盡量增加退休金的價值,用它們繼續創收。 最合理的退休投資組合應該是多種收益投資,比如股票分紅、債券和定期存單每月或者每季度的利息,讓這類投資獲利成為退休者的收入來源。 這種投資能延續退休金的價值,讓有限的退休金可以維持更久。 專家建議,進行這類投資可以選擇業績與分紅穩定的股票、投資級的企業債券和美國國債。因為這些投資的風險很低,投資者每月都有比較靠譜的分紅“收入”,無需為套現拋售某只股票。 當然,誰也不能指望這類投資足以負擔所有的生活開銷,但它們能帶來穩定的收入流,幫助老年人更好地管理預算,延長退休金的“壽命”。 另外,雖然花甲之年的老人可能已經規劃了每個月的固定收入,但很多老年女士並沒有考慮到,未來醫療保健的成本可能更高。 專家建議,將未來的醫療需求和退休儲蓄計劃結合,考慮購買長期護理保險。 最後照例友情提示:以上建議和觀點主要針對美國國情,僅供參考,不必刻意對號入座。如未特別註明,圖片均來自圖片網站Shutterstoc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61

一封舊信-硬資產組合2013年年終報告 simplewayjn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2v57n.html

各位,2013年的中國A股市場把冰火兩重天演繹到了極致。大批小市值公司的股票在50-100PE交易,而市值500億以上又沒有故事只有利潤的大公司股票,就只有幾倍PE,而對於市值超大,又眾口一詞說前景暗淡的銀行股來說,居然全體破凈,比之陷入破產境地的估值也不遑多讓。對信璞來說,這一幕並不新鮮。美國60年代時的電子泡沫,2000年左右的網絡泡沫年代,甚至就在2006年和2010年的A股市場,都是如此。但我想,認購硬資產的朋友中大多不是投資專業人士,所以在年底有必要就此現象做一說明。


股票投資,從形式上看,都是由買入-持有-賣出的連貫動作組成,似乎相同。但究其本質,則分為三種盈利模式,其間分別涇渭分明。


一曰投資,這是古已有之的傳統模式,歷經數千年而至美國人格雷厄姆及其卓越弟子巴菲特處而至大成,其利潤來源是分享財產所有權帶來的收益。對於股票投資而言,則是按份額分享被投資公司的紅利和凈資產的上升。

二曰傳銷,本質是擊鼓傳花,把價格遠高於價值的東西從上家手里傳到下家手里,而把現金從下家手里收到上家手里。在股票市場中,這種做法就是鼓吹泡沫,用價格上漲和虛幻的故事來不斷擴大下家的數量,提升其情緒,最後達成傳銷的目的。


三曰投機,這種行為也如同山嶽般古老。股票投機是指交易雙方對某一標股票的漲跌有不同看法,從而對相應股票進行買賣,跟在賭場里賭大小的模式是一樣的。


我們看到,三種行為利潤的來源迥然不同,故投資的周期也不同投資來源於公司的利潤和成長,所以周期必然與公司的發展有關,公司發展不可能是一兩年的事情,更絕非朝夕可至,所以投資行為的周期必然是以若幹年為基準,甚至持有時間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也不罕見,在香港成功的小投資者中,持有匯豐數十年取得眩目收益的例子比比皆是。

  傳銷則不然,因為物無所值,所以需要用故事激發下家的幻想來補充其價格的缺失,而根據巴甫洛夫的實驗結果,同樣的鈴聲令狗分泌的唾液是叠次下降的,說明條件反射的刺激隨時間遞減,所以每過一段時間就必須換個新故事來激發想象力。這基本就是以一年至數年為單位。

而投機一般而言則更短,極端者如日間交易,持股時間不過幾分鐘。

從風險看,三種模式也不相同。

投資需要的是常識、理性和堅持。那麽想獲得超過平均收益的關鍵就在於找到盈利優於同類而價格低於同類的公司,即優質低價。這原理跟我們在菜場買菜的模式是一樣的。從數千家公司中尋找有競爭力的公司,並評估其價值,在其價格低於價值時買入並持有,在其相對價格不具優勢時置換其他資產。其風險有三:公司判斷錯誤,買入價格高於歷史平均價格,持有時間過短,不足以等到分享公司發展的成果。

傳銷的風險是無法傳給下家的風險,而由於其貨無所值的特點,最後的買家承擔所有風險。

投機的風險是不言而喻的,跟在澳門賭場里一樣,大喜大悲,但無論盈虧,都得給政府繳納稅費,給券商支付傭金,這是額外的費用。


堅持第一種方式的投資者資產隨時間的推移,無疑越來越多,占比也會增加,但由於人類的本性,第二和第三種方式也絕不會消失。同時目前資金管理行業管理費+業績提成的模式,由於其管理人分享收益而不承擔風險,所以制度決定管理人是偏向於短期獲利而不顧風險的,所以投機和傳銷即大行其道。風險雖然周期性釋放,但由於人類好了傷疤忘了痛的習慣,以及對於短期暴利的渴望,所以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卷土重來。對於一個成熟的市場,這三種行為會相對均衡,形成一種金融生態循環。但中國市場是年輕的市場,在過去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的原始積累的20年里,投機傳銷發大財的案例比比皆是,特別是近10年,貨幣濫發,房價暴漲,這種海天盛筵式的幻想也在股市里蔚然成風,第一類投資者幾乎絕跡。所以在中國的A股市場,大藍籌普遍比在香港交易的相同股票便宜15-20%也就不足為奇。


信璞無疑選擇的是第一條路。這條路雖然長遠曲折,但非常穩健,在自己獲得利潤的時候,也不傷害別人,是一條所有參與者共贏的道路。當然,我們也很清醒的認識到,在目前中國的社會環境下,自己是市場中的絕對的少數派。而未來,即使第一種方式成為主流,由於我們對低價格的偏好(大家都喜歡就不會有低價),也肯定是少數派。所以,硬資產從來沒有做過對外的宣傳推介,為了防止誤傷一些不明真相的投資者,如有認購,總是在事前發問卷核實確認其充分理解並適合我們的這種投資方式。


13
年最讓我驚訝和感動的是,不光在年初凈值上升較快時有投資者認購,在10月、12月甚至目前這麽極端低迷的時候,還有投資者光臨。當今中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那麽的珍貴,而財務上的托付是最沈甸甸的信任。而這種素不相識的人對我的信任真的令我非常感動。不管各位未來能與信璞共同前行多久,都已經給信璞的成長註入了力量。在此,深深感謝。


那麽,作為諸位投資者寶貴財產的管理者,我們日常工作都是什麽?我想還是要匯報一下,供大家參考。

信璞有三位資深基金經理,三位研究員和六位研究助理,分屬上海和濟南兩個分部。


資金管理行業,研究是基礎,它並不神秘,但很繁瑣。試想,要從數千家公司里尋找有競爭優勢的,並且長期跟蹤觀察,積累數據和資料,這些都需要人手。辦公租金和人員的費用是公司最大的支出,如果收支平衡,則我們向客戶收取的費用與我們的支出是成比例的,我們要做少數派,必須嚴格控制成本,這樣,才能盡可能在較少的費用下保證長期獨立發展。另一方面,我們做的是長期投資,研究人員的經驗積累非常重要,人員流動性過大則無法保證其工作的持續性,對公司和其本人的發展均不利。基於控制成本和人員穩定兩方面考量,我把研究工作切塊,將研究助理崗位設置在了山東省會濟南。這里有山東大學,生源素質頗佳;房屋價格是北上廣深的2-3成,100萬總價即可解決員工的住房問題;交便便利,但同行極少,有效的規避了市場噪聲。我本人借助高鐵的便利,每周往返於京滬濟之間。
信璞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嚴格的實習生培養計劃。實習生在選拔後,先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學習,之後擇優在公司經歷過1-2年的長期實習。最後從長期實習生中選拔研究助理。所以,我們的研究人員工作間配合默契,效率很高。
我們每個人都有側重的行業,比如銀行、能源、基礎設施、消費品、零售、電信、機械制造等。研究采取小組制,組長帶領助理,就某產業鏈進行全面覆蓋,包括產業鏈上下遊、國內外同類公司,有效的規避單一公司財務作假的風險。公司員工每日以博客的方式發表工作日記,成型的資料以數據庫的方式累積並進行內部的書面討論。每周日下午公司全體包括實習生參加例會,討論過去一周中的成型資料。周一基金經理和研究員例會,繼續深入討論。這樣每年每個人自己深入整理的公司就有數十家,旁聽別人整理的公司數百家。我們的模式如同茅臺釀酒,資料積累就如同投料,討論與思考就如同制造與醞釀,假以時日,必出好酒,而且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醇。
信璞各種宏微觀的觀點,將以白皮書的方式統一發表,在此就不一一贅述,有興趣者可參看附件。


在此重申,對於諸君的信任,深表謝意;對於諸君的資產,我們會像管理自己的資產一樣認真。專業與誠信,是信璞的立身之本,清白的聲譽,是我們的唯一資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708

年年巨投,連年幹旱 萬億農田水利投資為何不“解渴”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916

農村水利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2014年及歷年“賬本”(單位:億元人民幣) (曾子穎/圖)

過去九年,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累計高達23.6億畝。也就是說,相當於一倍多的“18億畝耕地”遭受旱災。

貴州、廣西、湖北、江西等水利窩案觸目驚心。其中,貴州水利貪腐案全部牽涉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有關的權錢交易。

當前,我國有近半數的耕地是“望天田”,現有灌溉排水設施大多建於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普遍存在標準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減等問題。

每逢幹旱,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問題尤為引人關註。

就在三個月前,河南、山東、遼寧、內蒙古遭遇大旱,以豫南旱情最為嚴重——63年一遇,1500萬畝農田絕收,1426萬人受災,其中數萬人飲水重度困難。

在這片廣闊而幹渴的土地上,中央和地方歷年投入巨額的水利建設資金,然而,水利蛀蟲卻不時爆出。

9年受災面積23.6億畝

2014年夏季,旱災的厄運降臨到河南、遼寧等地。根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公布的數據,過去9年,中國農業受旱災侵襲嚴重,農作物受災面積累計高達23.6億畝。也就是說,相當於一倍多的“18億畝耕地”遭受旱災。

南方周末記者梳理相關水利年鑒發現,2005年至2013年,全國受旱災影響農作物受災面積累計最多的五個省份為:黑龍江、內蒙古、雲南、甘肅、山西。其中,黑龍江省的受災面積累計達到27094萬畝,這相當於3.4倍的哈爾濱市面積大小。

旱災造成的直接損失,是糧食減產。例如,受旱災肆虐十分嚴重的2009年,因旱糧食損失為348億公斤,約為該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的6.56%,此外旱災還造成經濟作物損失433億元。

而2014年,據中新網報道,遼寧省農業部門根據截至8月份的旱情匯總,預計全年全省將因災減產糧食100億斤左右。

抵禦旱災的有效辦法是,修建水利設施來調節水量的使用,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如果沒有一個健全的水利系統的話,那麽我們很多的農田就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灌溉,灌溉是農業生產的最基本前提條件。”

8年投入14837.9億元

農田水利的現狀並不樂觀。

2012年4月,水利部部長陳雷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作報告時提到,建設現代農業,離不開農田水利的支撐。目前,全國仍有近半數的耕地是“望天田”,現有灌溉排水設施大多建於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普遍存在標準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減等問題,農田灌排“最後一公里”問題日益突出。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農田水利就是農業的毛細血管。”賀雪峰說。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的水利建設投資增長迅速。根據水利部官網公布的數據,中國歷年水利建設投資完成額從2005年的746.8億元躍升到了2012年的3964.2億元,其中2009年的投資額更比上一年增長74%。而2005年-2012年的累計總額高達14837.9億元。

這其中,用於農田水利灌溉建設的投資也水漲船高,特別是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各地財政要從土地出讓收益提取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

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例,根據《中國水利年鑒》,2005年,廣西全年用於農田水利建設的投資為6.43億元,而到2011年,該項投資已增長16倍,達到99.19億元,相當於當年廣西財政內教育支出的1/3。

據統計,2013年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廣西等8省(自治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累計投資均超過百億元。

但是,農田水利建設資金被挪用的現象並不少見。2011年,審計署對遼寧、黑龍江等9個省區40個縣市區2009年至2010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抽查審計,發現在388個項目資金中,有2.09億元項目建設資金被用於出借、償還世行貸款和彌補辦公經費不足等。其中,有5個縣的6個農田水利項目存在中標單位不符合資質要求的問題。

“農村的小水利特點就是,投資面廣,每一個工程的投資是比較小的,但是累加起來的投資總額是很大的。”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程關松說。“每一個工程,落到一個村可能也就幾萬塊錢嘛,額度不大,監管往往沒有引起足夠的註意,這給貪腐留有了很多空間。”進而,因質量等問題影響到農田水利工程應有的功效。

水利窩案頻出

2014年6月28日,貴州省紀委監察廳官網上刊登了鄧顯飛的一篇懺悔錄。鄧顯飛是貴陽市花溪區水利局原局長,2014年3月因涉嫌受賄被立案調查。這篇名為《人生沒有如果》的懺悔錄中,鄧顯飛回憶了自己1990年代初翻山越嶺給供電設計做測量工作時的任勞任怨,後悔自己“經不住金錢的誘惑”。

在貴州省水利系統內,“經不住金錢誘惑”的官員遠不止鄧顯飛一個。

據南方周末記者統計,從2013年5月到目前,因涉嫌受賄和濫用職權落馬的貴州省水利系統官員至少有18人。上自2014年年初被立案調查的貴州省水利廳廳長黎平,下至貴陽、遵義、銅仁、安順、黔東南州5市10區、縣的15名水利局正、副局長。

這18位落馬官員中,有4人已經法院審理完畢,全部被判受賄罪。根據南方周末記者掌握的判決材料,這四起案例里經法院認定的受賄事實,全都牽涉到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項目有關的權錢交易。

2014年1月,黎平被宣布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在貴州水利系統摸爬滾打三十多年後,終於到達了仕途的終點。

黎平出生的貴州省黃平縣,在此輪反腐風暴中也有前後兩任水利局長落馬。

根據南方周末記者掌握的判決書顯示,該縣水利局原局長申遠平在2009年至2013年擔任局長期間,在辦公室、家中、酒店內和自己的車上,前後十多次總共收受多位承包商的賄賂76.9萬元。受賄事實中牽扯的工程,包括該縣2009年和2010年的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2014年1月15日,申遠平被判犯受賄罪,處以有期徒刑八年。

申的前任,當時已升任黔東南州水利局副局長的馮卡,也因插手黎榕灌區水利建設等問題,在2014年4月份被判受賄110.1萬元,處以有期徒刑11年。

類似的水利窩案不僅在貴州發生。

據新華社報道,近年來江西省九江市查處了從“一把手”到普通幹部,涉及158人的水利腐敗窩案,收繳違紀違法款7600萬余元。

十八大以後,河南、廣西、湖北、江西等地水利系統也出現過腐敗案件。

“如果是受賄的話,行賄人也是付了錢的,出了‘租金’的,他也要賺錢,這里面很可能就會出現質量問題,那毫無疑問就會留有工程隱患。”程關松說。

無法準確計量的是,全國水利系統被查的貪腐案給“農業毛細血管”本應發揮的效用帶來了多少削減。這已像鄧顯飛在懺悔錄的最後說的那樣,“時間沒有輪回,懺悔不可逆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