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真的不同:美聯儲王牌出盡,投機者“小鬼當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80

最近兩周全球股市出現了相當程度的下跌,大家還能保持過去4年里“一跌就買”的思路嗎?
回首始於2007年8月的全球股市崩盤,當時投資者們突然意識到次級貸款問題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控制範圍,盡管時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早在6個月前就警告過這一點。其證據是次貸巨頭——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發出意外的聲明,稱要大量減記其2000億美元規模的資產負債表。
當時,市場認為國家金融服務公司正在采取緊縮的財務政策,大部分來自於房地美、房利美的資產仍然是安全的,該機構的貸款損失準備金和從政府支持企業那賺來的大量利潤足以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結果現在大家都知道了,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是實實在在的“紙牌屋”,風暴剛來臨便轟然倒塌,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還要為銷售該公司有缺陷的債務付出超過500億美元的代價。
其實,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發生。金融市場的本質註定了牛市之中資產會出現泡沫,市場會出現“選擇性失明”無視潛在的風險。
就在2007年8月的崩盤之前,國家金融服務公司還有150億美元的市值,同時貝爾斯登、房地美、房利美、雷曼兄弟、AIG、通用集團這幾家在金融危機中已經倒閉或瀕臨倒閉的公司市值合計超2500億美元。
不過短暫的危機過後投資者們發現“金發女孩經濟(Goldilocks Economy)”已經來臨,此時相對不錯的經濟增長伴隨著極低的通脹,股市、房市波瀾不驚的持續上漲。這主要是因為市場相信美聯儲正用“先進的”管理方式牢牢控制著宏觀經濟,多虧了美聯儲的激進的“救市”,恐慌情緒便很快煙消雲散,投資者們甚至還未來得及好好反省上次危機中的錯誤。
伯南克自己管這一時期叫做“大緩和(Great Moderation)”。從2009到今年中期,股市幾乎從不大幅度回調,在此期間,“一跌就買”成為華爾街最佳策略,這也導致市場的回調越來越少,波動性越來越低。此前,在90年代末互聯網大泡沫時期也出現過相同的狀況。
上周以來市場再次大跌,還適用於“一跌就買”的策略嗎?
首先,美聯儲已經向金融市場里註入了大量的籌碼,遠超2003~2007年的水平。市場預期明年標普500每股盈利為125美元,對應15倍的市盈率,有人認為在經歷了這兩周的下跌後,股市有望更健康的向這個目標邁進......
真的嗎?

答案也許是否定的,因為這次真的不一樣。當上次金融危機中市場開啟第一輪大跌時,聯邦基金利率是5.25%,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只有8500億美元,兩者都還有調整的空間。
但是隨後,美聯儲通過零利率政策及QE,數次向市場註入天量“籌碼”,支撐著美股長達69個月的大牛市。但隨著而來的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火箭般躥升5倍,已經接近史無前例的4.5萬億美元,這些錢換成100美元的鈔票壘加起來有4500公里高,相當於三分之一的地球直徑。
現在市場再次出現慌亂時,美聯儲恐怕已更多“彈藥”來托底。
美聯儲今年8月時已經承諾將縮減創紀錄的資產負債規模,MSCI預計美聯儲未來三年將縮減5470億美元的資產。但是美聯儲的拋售勢必會引起債券價格劇烈下跌,MSCI預計美聯儲的市場價損失將達2160億美元。
這樣的虧損在美聯儲百年歷史中無疑也是史無前例的,國會肯定不會放過這一點將猛烈攻擊美聯儲的政策;但是美聯儲如果繼續增持美債那麽未來面對通脹升高而慌忙拋售債券控制以調節利率或控制虧損的時候勢必更加痛苦 。
美聯儲手中的王牌已經悉數出盡,再也不能像伯南克當年那樣強力的打壓利率。所以當這次市場恐慌的大背景已經改變,最後托底人美聯儲已經走遠,投機者們這次恐怕是要像電影《小鬼當家》的主角一樣,獨自迎接“大壞蛋”們的光臨了。到時他們的表情可能是這樣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小鬼当家”酷贝拉:孩子们的职业角色扮演
1 :
GS(14)@2010-12-27 15:33:42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27/176364.html
它是一个兜售梦想的地方,这里一切“小鬼当家”,孩子们在任意场馆里进行职业角色扮演,管理自己的王国。
项目:酷贝拉欢乐城
总部:长沙
开园时间:2009年12月
连锁情况:今年7月在沈阳投资建馆,上海站也在规划。
盈利模式:门票、品牌植入以及衍生品,未来会延伸至网络、动漫等行业,不排除与地产结合。
核心提示
酷贝拉“未来希望不以门票为主要收入,而是用植入场馆的广告收入补差营收成本”。它还将触角延伸到网络、出版、传媒、动漫剧等领域,提供网络游戏、购物等网络增值服务。
它是一个兜售梦想的地方,这里一切“小鬼当家”,孩子们在任意场馆里进行职业角色扮演,管理自己的王国。
当然,这里也隐藏着酷贝拉自己的一个梦想:通过儿童职业体验乐园的平台,拉伸产业链,衍生酒店、学校、购物商场等业态,在成为中国青少年体验教育基地的同时,也成为一艘一站式儿童消费的航母。
兜售创意
同样是妈妈的创业故事,而且灵感同样来自日本趣志家。
两年前,徐瑛带着孩子到日本趣志家游玩,这个孩子们的梦想城市着实给了她惊喜:这不就是中国孩子们“体验式教育”所缺乏的么?当然,作为一个有着近20年地产开发经验的企业家,她看到的,还有商机。
回到长沙后,徐瑛的想法得到了湖南智煜投资有限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的肯定。2008年底,由这三方分获股权的酷贝拉正式成立。虽未透露具体持股比例,但“它是国企参股、民企控股的公司”。
起初,徐瑛心中最佳的选址城市是北京、上海的某个合适地段。“看了很多地方,不容易找。”她说,地理位置找不到,好地段几乎已有主人,再加上动辄一两万平米的场地要求,最后只得回到三个股权方的大本营长沙,很快敲定了地方,2009年底开门迎客。
从某种程度来说,酷贝拉兜售的就是创意。
园区运营分为上午场、下午场,每场5小时。模特、医生、飞行员、消防员等77个工作种类和62个体验馆,不同区域结合孩子们的年龄和兴趣爱好,准备种类繁多、难易结合的工作,如育婴中心、美发公司、时装公司适合于低龄女生;军事基地、沙漠考古队适合于男孩子体验;证券公司、银行、快递公司适合于10-15岁少年……在参加“工作”的同时,孩子还会有相应的收入,当然,是只能在酷贝拉流通的专用酷币。
场次时间限制以及酷币,它们为酷贝拉带来的,是回头率。
“孩子可以把酷币存到银行,我们会定期公布‘财富排行榜’,吸引孩子通过工作来赚钱。”徐瑛说,现在园区里“身家”最高的孩子,已经有5000多酷币。“这些酷币怎么来?只有重复来酷贝拉‘打工’。”她说酷贝拉的回头率在30%以上。
此外,由于客户都是孩子,酷贝拉对场馆的安全设计格外用心。比如场馆里所有的棱角都是圆弧,那种尖角对孩子的危险系数很高,包括塑料垫片、餐厅配套设施等等。
拒绝复制
尽管酷贝拉的灵感来自趣志家,但是它绝不是单纯的复制。
比如国内儿童体验馆的设计基本采取趣志家的方案,这个方案多为实物设计方案,即第一代设计方案,而事实上趣志家自己即将在上海、北京开馆的是第二代儿童体验馆。相比前者,第二代儿童体验馆则大量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来增加科技性和互动性。
不过,它拒绝复制趣志家而本地化的,是融入中国元素,在园区植入中国热点事件和历史。如四大发明馆、孔子学院国学馆、汶川地震救助、神州飞船登陆月球等。据说日本趣志家曾有这样的评价,酷贝拉的老板是所有开儿童体验乐园中最聪明的一个,感觉和自己像一场武林高手的比赛。
这种互动趣味的二代体验馆,自然赢得了众多孩子捧场。截至今年10月,已经有39万孩子和家长来过酷贝拉,五一黄金周和六一儿童节平均每天接待超过5000人。
然而,和国内其他场馆面临的瓶颈一样,酷贝拉的盈利来源主要还是门票。
“门票大概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徐瑛说,虽然园区也采取了品牌植入,即商家支付场租以及冠名费,但对于营收来说还太少。据了解,酷贝拉已和40多家品牌商有合作,如可口可乐、麦当劳还将微型生产线搬到了场馆内,儿童可亲手参与可乐和汉堡的制作流程并将体验作品带回家,商家“不露痕迹做宣传”,孩子利用酷币还可轻易实现线上植入式广告和线下实体消费的对接。“未来希望不以门票为主要收入,而是用植入场馆的广告收入补差营收成本。”
web2.0版乐园
事实上,徐瑛和她的酷贝拉正在门票之外的地方下功夫,拉伸内在产业链。
比如除了围绕“酷贝拉”卡通形象开发玩具、文具、纪念品和饮料等衍生产品,酷贝拉还将触角延伸到网络、出版、传媒等领域,提供网络游戏、购物等网络增值服务。据徐瑛透露,酷贝拉自己制作的动漫剧《下雪啦》就即将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
此外,扩充外在业态,也是酷贝拉探索自身模式的尝试。
今年7月,酷贝拉位于沈阳一处投资5亿元、占地172亩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破土动工,它的任务是打造动漫卡通中国总部和职业教育体验基地东北总部。而在上海,酷贝拉位于徐家汇一处大面积的欢乐园也被提上日程。
在徐瑛看来,这还只是酷贝拉走出长沙、走向全国连锁的开始。“从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就是全国市场。”在酷贝拉的扩张节奏表里,它未来两年计划将开店达12家之多。
不过,如果说已经开业的长沙酷贝拉只是一个w eb1.0版的单体店,纯粹的儿童职业体验乐园,那么后继的酷贝拉家族成员则更像它的w eb2.0升级版。
“正在建设中的上海酷贝拉,会引进玩具王国和亲子酒店、国家儿童购物城,将成为多业态、多产品的消费场所。”徐瑛说,沈阳站也会增加玩具王国体验区、亲子酒店体验区、双语幼儿园、小学等相关配套区。
随着业态的多元化,徐瑛并不否认酷贝拉“商业地产”色彩的加重。
“沈阳站的地产概念会更强一些。”她说其实不论是产业链的拉伸,还是增加新业态,它们并不矛盾,相反是联动的,酷贝拉就是要将这种基于儿童职业体验乐园而生发的多元平台,变成一门叫做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