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民企巴基斯坦尋油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03/100353214_all.html

 隆冬中的北京,中國石油大學昌平校區2011年12月1日舉行了第六屆中國能源戰略國際論壇。在前能源局局長張國寶發言之後,一位名為華讚的伊朗裔美國人拋出一個概念,稱中國石油公司生態中缺乏中間階層。

  據他觀察,中國做石油的公司,不是規模龐大如「三大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市值上千億、百億美元;就是規模很小的公司,居於石油產業鏈中下段,難以涉足石油勘探和開發。華贊詰問,在中國,規模幾十億、幾百億的「石油中產階級」在哪兒?

  一位出身「三大油」、現在在一家外國石油公司擔任亞太區總裁的業內人士在後來的閉門會議中給出了答案。在他看來,中國正在湧現出一批中型規模的 民營油氣企業,它們在2011年開始從海外收購上游油氣資產,比如聯合能源集團(HK.00467)收購了巴基斯坦油氣田項目、MI能源 (HK.01555)收購了哈薩克斯坦的油氣資產。

  這其中,聯合能源斥資7.75億美元從英國石油公司(BP)手中購買了巴基斯坦項目,被業內認為是史上金額最高的中國民企海外上游資產收購。

  聯合能源2012年1月發佈公告,稱2011年下半年在巴基斯坦項目上,屬於聯合能源的油氣產量,目前已達到每日2.14萬桶油當量,其中天然氣佔73.5%,石油和LNG(液化天然氣)佔到26.5%。

  而截至2012年2月1日,聯合能源收盤價為1.42元港幣,市值達到181億元港幣。通過巴基斯坦項目的收購,以市值論,聯合能源也已成為最大的在港上市的中國民營能源公司。在海外收購上游油氣資產會成為中國「石油中產階級」的崛起路徑嗎?

從BP手中接盤

  2012年1月下旬,聯合能源公司的財務總監和巴基斯坦項目負責人彭沛然談起巴基斯坦項目還是一臉興奮。他在接受財新《新世紀》採訪時表示,資 金實力不如「三大油」雄厚的聯合能源一直在尋找進入上游的機會,隨著BP在墨西哥灣漏油事故後展開全球資產剝離計劃,他們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2010年 4月的墨西哥灣事故後,BP計劃出售高達300億美元的資產,以償付墨西哥灣400億美元賠償資金。據彭沛然回憶,BP在2010年7月份拿出一份清單, 上面列了五六個待出售項目,分別位於越南、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地,這份清單吸引了全球石油公司的注意。

  巴基斯坦項目位列其中。該項目位於巴基斯坦信德省,石油天然氣資產為3.3萬平方公里,涉及四個陸上區塊和四個海上區塊,成熟區塊已開發30餘年,目前整體可採儲量大約為7400萬桶。

  它對聯合能源的一大吸引力在於這是個在產項目,投資後馬上有現金流產生。其中,最重要的伯丁區塊自1975年就開始生產,包括120個生產井, 潛在藏量為1.2億桶油當量;米爾布爾哈斯和基布羅區塊,自2007年開始生產,有九個生產井,潛在藏量為1億桶油當量。除這兩個在產的開發項目外,同時 打包出售的還有迪格里和南桑加爾區塊和四個深海區塊,都處於勘探階段。

  BP巴基斯坦項目在當地影響力較大,項目為巴基斯坦全國提供了14%的石油產量和6%的天然氣產量。

  聯合能源看了清單後,很快選中了巴基斯坦項目。用彭沛然的說法是,「從項目現金流、項目日後回報,我們越看越喜歡,十分有興趣」。

  在9月份BP正式招標時,聯合能源已經組織好競標隊伍,包括聘請麥格理做財務顧問,加拿大的技術專家做儲量分析報告,美國休斯頓油氣併購律師提供法律支持,安永做盡職調查等。同時,聯合能源提出了7.75億美元的交易對價,並且可以全部用現金支付。

  據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稱,當時與聯合能源競爭的有巴基斯坦國家石油公司、阿聯酋石油投資公司、奧地利一家石油公司等,聯合能源的出價較高。

  更吸引BP的是聯合能源提出的全現金支付。聯合能源的決策速度讓一些競爭對手自嘆弗如。上述業內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聯合能源一下子把1億美元的現金定金打到BP賬上,這讓我們也很吃驚。」

  2010年12月14日,聯合能源與BP簽訂協議,順利談妥了巴基斯坦油氣項目收購。收購協議簽署消息傳出的當日,聯合能源股價一路走高,報收於1.6港元,漲幅達7.38%。

  不過交易並非一帆風順,從協議簽署到資產交割共歷時九個月,據知情人士透露,阻力來自BP在巴基斯坦的一家石油公司。這家公司是聯合能源計劃收 購項目在當地的多個小型合作夥伴之一,對項目部分資產有優先購買權。最終聯合能源得到這家公司的同意,在2011年9月16日,資產得以交割。

民企上游最大單

  7.75億美元、7400萬桶油當量可採儲量的巴基斯坦項目,放在「三大油」眼中,算不得重量級資產,但對聯合能源的未來發展卻意義重大。在巴 基斯坦之前,能給聯合能源帶來現金流收入的,僅有一個遼河項目。聯合能源主席張宏偉在接受港媒採訪時稱,收購完成後「公司基本面已徹底改變」。

  將巴基斯坦項目收入囊中,聯合能源的油氣可採儲量將增加一倍。據聯合能源財務總監彭沛然透露,現在巴基斯坦項目一年能給公司貢獻兩億美元的收入。

  市場對海外收購亦反應正面,聯合能源股價從2010年12月收購前的0.69-0.89港元左右上漲,目前基本穩定在1港元以上,最近幾個月在1.4港元小幅波動。

  不過,也有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巴基斯坦項目7.75億美元的出價偏高。以7.75億美元獲得7400萬桶油當量的可採儲量計算,聯合能源相當於以 10美元/桶的出價獲得巴基斯坦項目。目前國際市場上游資產收購價格一般為15美元/桶。巴基斯坦項目的收購價看似划算,但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項目有 70%以上的產量來自於天然氣,而巴基斯坦天然氣售價一直比較低,在業內人士看來,收益因此要打點折扣。

  聯合能源最近的公告也能反映出這一點。2012年1月,聯合能源公告稱,巴基斯坦項目的油品售價為38美元/桶油當量(未扣除12.5%的礦區使用費),對比同期公告中聯合能源遼河項目中油品售價95美元/桶,要低不少。

  即便如此,由於項目現在就能產生現金流,這仍是一樁令國內不少有志於海外油氣收購的同道豔羨的交易。關鍵還在於該項目未來的續產能力能夠持續多 久。聯合能源能夠完成這樁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開行的支持。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聯合能源的收購資金中,有80%(6.4億美元)是通過國開行 貸款支付。

  收購完成後,張宏偉成為聯合能源的實際控制人,他在聯合能源的個人持股達72%。張宏偉同時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民生銀行副董事長。張宏偉在1998年以每股0.2港元購入從事洗水絲業務的特時泰,後更名為東潤拓展,最終改名為聯合能源。

  張宏偉長袖善舞。2010年12月,聯合能源與國開行香港分行簽訂5年期總額為50億美元的開發性貸款框架協議,用於巴基斯坦項目。國開行給出 的貸款利率為LIBOR基準利率(倫敦同業銀行拆借利率)上浮420點,這對於像巴基斯坦這樣政治風險較高的國家,算是相當優惠的貸款。

  一位民企高管曾就此事詢問過國開行,得到的回覆是:國開行認為聯合能源的巴基斯坦項目,從儲量、產量還是現金流角度出發看,資產品質不錯;同時東方集團也為這個項目做了擔保,因此國開行願意貸款。

  由此,聯合能源也成為第一家得到國開行貸款授信,出國買上游油氣資產的中國民企。這也被一些業內人士視為國家支持民企去海外拿油氣資產的最新舉動。

要買就買在產項目

  民企去海外買資產,行事風格和偏好與國企頗有不同。作為第一家進行較大金額收購的民營油企,聯合能源解釋其收購策略是「以貸款作為主要資金來源,不希望冒很大的勘探風險」。公司財務總監彭沛然表示,「現在看的也都是常規油氣資源,並且要在產的,有現金流的。」

  對此,有些人可能會評論為「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彭沛然表示,聯合能源現階段的目標是把公司做大,因此積極穩妥收購有現金流的項目才是公司戰略。

  在2012年,聯合能源的目標是再完成一個收購項目,目標項目要與巴基斯坦項目類似,也是常規油氣方面的在產項目。彭沛然介紹,聯合能源在新加坡有個專業併購部門,在南美、北美、非洲、亞洲看項目,目前手中收購清單的前幾位項目都已在和賣家接觸。

  國開行的貸款是聯合能源下一步收購的重要支點。彭沛然說,排除這次使用的6.4億美元貸款,聯合能源現在還有40多億美元貸款額度可用。由於國 開行要求每筆交易中貸款使用量不能超過項目價格的80%,聯合能源得出20%,計算下來,今後大約有10億美元的資金需由聯合能源自付。

  「這10億美元就是聯合能源未來幾年融資的目標。」彭沛然說。目前,聯合能源的負債率在30%左右。

  在融資方式上,彭沛然認為主要看未來賣方的要求,如果對方要求純現金交易,那麼聯合能源可能增發股票也可能發債;如果不要求現金,可以換股。

  一位熟悉聯合能源的業內人士判斷,聯合能源有可能今年在資本市場上有所動作,籌資目的可能是為巴基斯坦項目後續開發提供資金,也有可能是為新的收購項目融資。

  在巴基斯坦項目中,聯合能源擔任作業者,但相比BP這樣的國際大型石油公司,聯合能源之前僅在中國國內與中石油有一個合作開發的項目,技術人才相對缺乏,因此聯合能源留用了之前為BP巴基斯坦項目工作的570人團隊。

  「公司處於求賢若渴狀態,巴基斯坦的技術骨幹、管理骨幹我們可以迅速提到公司層級的管理層,對他們是一個很大的機會,」聯合能源集團資產管理部總監林楊說,他也是巴基斯坦項目的負責人。

  據他介紹,聯合能源巴基斯坦分公司CEO也是當地人。這是在項目整合時,聯合能源與「三大油」另一個不同之處。

  「三大油」在海外併購時,往往啟用中國人做當地高管,同時帶去自己的服務隊伍。但聯合能源作為後發石油公司,人才匱乏,只能倚重原有團隊。好處 是項目整合起來比較快,也是聯合能源對外津津樂道的一點。「我們在開第一次全體員工大會時,巴基斯坦員工用中文打了一個歡迎辭,張宏偉董事長到現在還留著 這個條。」林楊說。

  人才是聯合能源這類民營油企的最大短板之一。林楊說,除了子公司的人手外,集團公司的管理團隊只有40人左右。但聯合能源正計劃籌建一個具規模的研究院,為集團內項目增多而增加配備人手,為油田提供精細化油氣藏研究和開發方案。

  除了自建隊伍,尋求外部支持也是民營油氣走向海外的必要步驟。由於巴基斯坦區塊含有深海勘探部分,彭沛然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證實有可能要尋求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同時陸上區塊也在尋找專業服務隊伍,目前正與好幾家中國大陸的石油服務公司洽談。

  相較資金、人才都比較窘迫的民企,面對現金流良好的巴基斯坦項目,「三大油」為何沒有出手?從財新《新世紀》記者對「三大油」公司內部人士的採 訪來看,項目盤子較小也許只是一個次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局勢不穩,治安形勢堪憂,投資巴基斯坦的政治風險讓「三大油」望而卻步。

  另外,一位看過BP收購要約的業內人士猜測,可能是BP巴基斯坦項目的交易結構設計得比較複雜,特別是優先權的設置,讓「三大油」不願冒險涉入。

  中石化能源專家張抗認為,與「三大油」有國家保駕護航相比,中國油氣民企還只能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目前,中國的「三大油」及陝西延長壟斷了國內 上游區塊的勘探開發權,國內其他油企如果想往上游發展,只能往外走。聯合能源在巴基斯坦邁出了嘗試的第一步,更多的中國民企還在海外找油的路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