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經虧損連連,遭往來銀行紛抽銀根,寶一科技卻深信能當上台灣的航太界奇兵,從不間斷開發、擴產,從一根冷卻片做到高難度的組合件,成功打入飛機引擎(發動機)一線大廠Snecma和P&W的供應鏈,公司更預計在一月底掛牌上市。 撰文‧鄧 寧 即將成為航太族群新兵的寶一,其實到一九八○年才介入航太業,剛開始只是間台南的小工廠,接一些空軍零件維修的生意,直到九七年,現任董事長曾煥明接手改名「寶一科技」,才正式啟動轉型。 他說:「維修市場賣一個賺一個,但訂單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企業家想擴大規模就該做OM(原廠)!但飛機引擎都是國際大廠,台灣小廠要怎麼打入供應鏈?」而在九一一事件後,航空公司業績全面下滑,在成本控管策略下,亞洲的新興廠商終於盼到打入一線的機會。 在台南打底許久的寶一科技抓住小量試單,苦撐兩年餘,才接到一筆正式訂單,惟航太業是所有業種中進入障礙最高的產業,大從結構材料,小至螺絲、墊片,成千上萬個零件都必須符合認證規範,且不僅是對產品規格、精密度認證,連生產人力也有所規範。 精密航太門檻高 每位師傅須層層認證 記者參訪工廠時,發現每位焊接技士的工作區域上各自掛著自己的證書,分別印著「手動銀硬焊」、「鈷基合金」、「鈦合金」等不同的焊接執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專業。工廠副理鍾易全表示,三個月內師傅若沒有焊接同一種合金,執照就會被取消,必須重新認證。航太工業對精熟度要求嚴格可見一斑。 寶一副總經理胡淑賢形容:「汽車的引擎停了,還能停靠路邊;飛機引擎如果在高空中停了,可以停在哪裡?」絕不能出一點差錯,就是飛機零件必須吹毛求疵的理由。而小小台廠要通過這段考驗並不容易,數年的時間裡,寶一都處於虧損狀態,直到○六年才由虧轉盈,成為Snecma和P&W的一線供應商。 一旦跨過門檻,訂單就源源不絕而來,且打進一線供應鏈的最大好處就是長期、穩定,一簽即五年、十年的單。回想過去虧損的苦日子,曾煥明笑說:「看到訂單真是好快樂啊!壞處大概是備貨很高,像現在已經在備後年的料了。」 不怕被市場淘汰 砸錢買設備、擴產能 值得注意的是,航太發動機零組件的年出貨量並非如電子業動輒上億萬個,寶一的零組件更是少量多樣化,「有的一年只交件一千六百顆,一個月做一百多顆,自動化反而不容易。」曾煥明最自豪的是工廠內的設備都有不同技術含量,同樣是薄鈑加工製程,就兼具冷作、熱作、液壓、油壓成型等各類車床,「以前寶一很外行,客戶說買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也沒多餘的設備拿來做開發,但我堅持要走航太的路,就算虧錢,還是一直買設備、擴產能,現在才有能力做特殊製程。」法國賽峰集團SAFRAN(為Snecma的母集團)台灣區總經理張新光清楚記得:「我是在○一年四月四日,與漢翔、寶一同一天簽的約。」漢翔原本是國營廠,寶一則靠自己穩紮穩打,張新光強調,特殊製程的高難度組合件是寶一獨到的價值,「他們現在握有的技術,已經可以與新型發動機接軌,不會被市場淘汰。」所謂高難度的組合件,就是寶一近年的開發成果「法蘭類(Front Flange)」產品,一顆要價七、八千美元,從分件成為總組合件至少要經過五十道以上的工序,也是波音七三七客機一○○%使用的零件。寶一更為此保了二‧五億美元的最高級產品責任險,「在上萬公尺的高空,引擎出問題就會影響飛機安全,我們是以最高保額來取得信任。」胡淑賢強調。 參與新引擎開發 連三年壓低獲利表現 寶一目前的發動機零組件,最終供應給空中巴士三二○、波音七三七客機使用,曾煥明透露,約在三年前,客戶告知新一代引擎的開發計畫,要寶一參與。而為了新世代的引擎開發,寶一連續三年的折舊費用都新增一千多萬元,「這確實壓抑了獲利表現,但如果不投資,未來怎麼跟得上?」曾煥明說,「歐美發動機廠商開發一顆引擎,至少要二十年才會回收,上一代機型就用了四十年!我根本不愁未來的訂單。」審視一四年前三季財報,寶一合併營收五‧八億元,稅後淨利三千萬元,每股盈餘○‧四九元,獲利不特別突出。法人指出,寶一在二○一七年以前將處於認列攤提費用高峰,但目前航空公司正處換機潮,獲利爆發只是較晚看到,並非沒有機會。 復興航空已在一四年十二月底宣布新購四架空中巴士三三○─八○○neo型飛機,預計一八年底交機。復航將會是亞洲第一家購入此新機型的航空公司,並印證了寶一「獲利將會爆發」的說法。復航總經理吳滬生指出,新飛機換了新世代引擎,更省油且環保,其他航空公司也將陸續汰舊換新,零組件廠勢必得提前準備。 寶一科技從一根冷卻片做到高難度的航太組合件,這家位於台南新營的小廠成功自谷底翻身;未來坐上飛機前,不妨先欣賞一下機身旁轟隆作響的引擎,裡面可能就有來自台灣的精密工藝。 寶一科技 創立:1974年 董事長:曾煥明 資本額:6.22億元,預計增資到6.82億元主要業務:航太發動機零組件 員工人數:206人 2014年前三季營收:5.8億元 獲利:3005萬元 EPS:0.49元 |
因無路可退,所以寶一只能賭在未來。即使曾賠掉一個資本額,仍大膽轉型,十年撐起製程認證,成為航太產業最關鍵的螺絲釘。 航太業無疑是台灣未來五年最亮眼的產業之一。 寶一,以上半年營收年增一六.六%而言,則是航太四雄(漢翔、千附、晟田、寶一)中最亮眼的一家。 當你坐在飛機機艙內等待起飛,機身旁的引擎轟隆作響。你可能不知道,其中最重要的動力來源,多來自台灣的寶一科技,它為波音、空中巴士的飛機設計並製造引擎零組件,並直接供貨給全球三大引擎廠的供應商,客戶包括法國斯奈克瑪(Snecma)、美國奇異(GE)及普惠(P&W)等公司。 「寶一在航太產業供應鏈的位置,就像是很小的螺絲釘,卻是居於心臟般的重要位置,」經濟部航空產業發展推動小組組長簡志維說。 在引擎零組件市場獨占鼇頭的寶一,自二○一五年掛牌以來,股價已漲逾一倍。 原本,這僅是間瀕臨破產的企業。 求生存,卻挑最難的路砸上億做隨時會賠的生意 時間回到二??五年。九一一事件後,航空公司業績全面下滑,寶一不到五年就虧光一個資本額,因連年虧損瀕臨破產窘境。 「會接下寶一科技,其實是不得不救,」寶一副總經理胡淑賢回憶。在危急存亡之際,當時經營電子業的曾煥明(編按:今年六月逝世),只是扮演單純的出資者,以個人名義提供擔保,替寶一向銀行借款週轉,最後因身為連帶保證人,才接手寶一董事長職務,意外從電子業轉入航太業。 走投無路下,曾煥明讓寶一做出財務重整,也決心讓公司轉型。 當時,寶一雖有薄鈑加工的專門技術,可將一片薄薄的金屬,高溫銲接、彎曲打造成飛機引擎的零組件,但其製造的產品多達三百種以上,每件都仰賴人工費時打造,成本不易降低,胡淑賢說,這是寶一長期無法獲利的主因。更糟的是,少量多樣,讓它難以專注品質,不利於打進國外原廠。 「飛機上載著幾百條人命,這不能開玩笑的。」台灣檢驗科技公司經理靳思平說,航太業是對零組件要求門檻最高的業種,連小小螺絲釘都必須符合認證規範。 為讓寶一轉型,曾煥明決定走一條最難、也是最花錢的路,,精簡產品線,並接受國際原廠的少量試製訂單。所謂的試製,代表前期必須大量投資設備,但原廠不保證會下單。 「掙扎期長達十年,」與寶一合作超過二十年的升越科技總經理劉季芳描?,這場不保證回收的投資有多險峻。 例如,製造引擎葉片需要以五軸銑床加工,「一台銑床的價格,就超過新台幣兩千萬元,」估計要將廠房設備全數備齊,至少斥資上億。這對好不容易損益兩平的寶一而言,根本是豪賭。 求升級,卻土法煉鋼拿到原廠訂單後淨利翻倍 不想放棄任何生存機會,買不起新設備,工廠老師傅們就不斷嘗試,最後找到改良現有設備的方法,發展新製程,以節省成本。曾也找了歐華、永儲兩大創投挹注資金,曾煥明寧願退位為第二大單一股東。越挫越勇之下,該公司逐步累積特殊製程的各項認證,得到原廠信任後,「訂單就源源不絕的來了。」 攤開財報,寶一對於機器設備的投資,從二?一?年的三億五千萬元,到二?一三年的五億八千萬元,三年增加六五%;以二?一三年為例,投資金額是當年淨利的十三倍,因此壓低獲利表現。 當時,其他零組件業者如晟田、千附,因為分別有食品、鞋業的本業收入來養,而且,發展航太的路上,多是依靠大廠漢翔釋出的訂單生存,根本不會輕易冒著倒閉的風險,來做此嘗試。 寶一,因為無路可走,只能孤注一擲在未來。 如今,成敗論英雄,一名不願具名的競爭對手高層說,「寶一的這一步轉得很快。」 寶一不屬於漢翔供應鏈,營收只是後者的三%,卻有本事成為漢翔外,國內另一家拿下斯奈克瑪新一代引擎零組件的共同開發商,比其他同業提前拿到訂單,預計明年量產。法人估計,寶一目前產能滿載,以今年上半年的淨利為例,已是去年同期的兩倍。簡志維分析,這一步,代表國內民營業者,已經具備量產新一代引擎的技術。 抓準趨勢,敢拚在同業之先提前投產,是寶一能夠從一間小工廠,翻身成為航太資優生的關鍵因素。他估計,寶一著手開發的新一代引擎,訂單能見度已排至二?二?年底。 你的布局長遠,取決於願意替未來冒多大的險,這,就是寶一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事。 寶一科技 成立:1974年 董事長:曾國浩 主要業務:航太引擎零組件研發及製造 成績單:今年上半年營收5.26億元、第1季淨利2,936萬元 撰文者林淑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