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4 19:20 編輯 寄語2015:一些和投資和賺錢也許有關,也許無關的隨筆 作者:格隆 ![]() 守住希望:這是我們唯一拿不走的財富 2015年悄然而至。新年總讓人既期盼又悵惘。悵惘多半是因為檢討去年收成無多,期盼則是心底總對未來懷有一份希望。格隆非常喜歡王維的一首詩《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打動我的不是辭藻,正是詩中隱含的那份若有若無但實實在在的期盼與希望。 格隆一直記得一部關於希望的老電影《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影片中,銀行家Andy受冤被判無期並關入肖申克監獄。在那座“靈魂交給上帝,身體交給獄長”,人人都只有放棄希望變成行屍走肉才能生存下來的人間煉獄中,靠一個巴掌大的鶴嘴鋤,Andy用二十年極盡屈辱的時間挖開了獄友認為六百年都無法鑿穿的監獄高墻成功出逃。在一次罔顧門外獄警的槍口堅持給獄友播放“費加羅的婚禮”時,Andy道出了支撐他做這一切的原因: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墻,存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別人拿不走碰不到的東西,那就是希望! 格隆一直在想,如果用資本市場的估值方法給希望做個估值,最好的估值方法應該是現金流折現法,而估值結果一定是無限大。因為希望無止境,而有希望就可能有奇跡。 人生也罷,投資也罷,每個人都不敢保證在最艱難最沮喪的時候還會一直記得自己的信念,不敢斷定自己就那麽執著,但格隆希望大家一直記著Andy奔向自由後留給獄友Red的那句話: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格隆每年進藏,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感染於藏人的那種對希望的執著:無論生活環境多麽惡劣,無論自身條件多麽不堪,他們永遠那麽樂觀,並抓住每一個時機載歌載舞,哪怕是在勞作的時候這一如藏區的格桑花與經幡。在藏區,經幡和格桑花一樣隨處可見,普通卻又聖潔。藏族人相信,經幡在空中的每一次隨風舞動,都是在為眾生念經祈禱。它們如同精靈,在山南藏王宮殿,在阿里民居屋頂,在梅里雪山山口,在川西阿須草原,在格隆去過的所有藏區角角落落,在所有磕長頭的信徒能到達的地方,就那樣色彩斑斕,那樣自由歡快,那樣恣意放縱地在風中飛舞吟唱,替所有人做著祈禱! 任何時候,守住你內心的希望! 願您的心中永遠有一片飛揚的經幡! ![]() 財富貌似很重要,但經常會瞬間蒼白 2014年12月31日子夜的時候,格隆走出香港中環的辦公室,擡頭看到維多利亞灣上空的璀璨煙火才恍然驚覺:2014年過去了。腦子里流過一句時髦卻傷感的歌詞:時間都去哪兒了? 恰好這個時候格隆匯上海的一個朋友發來了外灘踩踏的現場照片,照片後面附有幾句劫後余生明顯仍帶著恐慌的文字:踩踏噩夢!有人死了!在獲救前,我下半身被壓著一動不能動,我眼睜睜看著身邊被壓著的一個女孩子沒有了聲音和呼吸。但我能聽到不遠處,一大批根本沒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人在跟著東方明珠電視塔的時間顯示整齊劃一喊著新年倒計時:5、4、3、2、1…… 最開始我以為是朋友的新年惡作劇而一笑置之,但很快有第二個、第三個格隆匯朋友陸續給我發來了現場照片,我才知道這是真實在發生的事情,就在離香港兩千公里之外的一個廣場上。我急忙詢問朋友現場情況與他的安危,他發來了第二條信息:我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慶幸我還活著!生死、憂歡真是一步之遙!格隆多保重! 事後我知道那場上海外灘上本為迎接新年倒計時的嘉年華,因踩踏而死亡36人——這個數字擱在哪個國家都是重大超級悲劇。 是不是有一種不真實感?你能確認這些事是真實發生在同一個星球上的事情嗎?在幾分鐘前,我還在辦公室調整美聯儲加息的量化模型參數,還在計算AH股的整體價差,還在回溯歷史上銀行股、券商股在無宏觀經濟基本面支撐下能到達的估值上限……與此同時,在上海,有36個同胞再也迎接不了他們本來充滿希望去守候的新年;而前幾天,在爪哇海上空,一架載有155名乘客,其中包括16名孩子和一名嬰兒的亞航班機失聯——經歷過馬航班機失聯後,我們都知道失聯兩個字意味著什麽(後來飛機殘骸被找到,機上人員無一生還)。 上海那個格隆匯朋友的信息讓我產生很嚴重的時空錯位與今夕何夕的恍惚感。他在自己劫後余生驚魂未定的時候仍不忘提醒格隆要保重,給我的除了感激,還有更多其他天馬行空的思緒:我們每天的生活方式也許遠沒有我們所認為的天經地義,理所當然?我們每天在討論和追逐的東西,也許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重要?我們在思維慣性與行為慣性下日複一日重複的那些行為,或許與我們上路之初的初衷根本南轅北轍? 格隆一個很好的朋友,曾經是內地一家公募基金的的高管,拿著令人羨慕的高薪:從哪個角度看,他都是一個成功者。有一天我收到他從麗江發來的信息:已辭職,和老婆在麗江。我們承包了一家客棧,有空來玩。問他發生了什麽,為何如此大動作,他回答:什麽事也沒發生,只是我一直想要過的日子是彩色片,而不是黑白片。之後他追問了一句:你有沒有覺得財富在很多時候異常蒼白? 不要一直匆匆趕路,偶爾停下你的腳步,想想你在做什麽?! ![]() 人生若只如初見:追逐財富,但守住更珍貴的年少輕狂 格隆一直很喜歡三毛的那首《記得當時年紀小》: 記得當時年紀小 我愛談天你愛笑 有一回並肩坐在榕樹下 風在林梢鳥兒在叫 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 夢里花落知多少 它幾乎囊括了格隆對幸福的全部理解:簡單得近乎透明的快樂。 不少格隆匯朋友對我說,格隆,你太感性了,你一點也不像一個做投資的。 這話給我帶來的感覺更多是酸澀,而不是驚喜。因為我自己清楚知道,當年那個仰天大笑出門去,畢業個性簽名是“我可以生,可以死!我大笑!由天決定!”年少血熱的少年,那個看完了馬麗華的《西行阿里》就打起簡陋背包不計後果遠赴藏北,最後差點死在那里的無畏少年,那個偶然讀了一句打動自己的“一杯清閑,可抵十年塵夢。從此以後,憂又何妨,喜又何妨,平凡度日而已”就不知天高地厚,摸索著乘輪船順長江而下去南京尋找和拜訪小冊子《清閑塵夢》作者梁晴的少年,那個讀大學期間拼命寫文章、授課、炒股,積累和湊足經費後請女友去共吃一份川味香水煮牛肉並喜不自禁的少年,那個畢業後南下深圳、香江,夜晚趴在深圳北環天橋和香港中環天橋看橋下車流,由衷贊嘆城市的繁華並夢想著這車流里有一輛車如果是我的,路邊閃爍著燈光的房間有一間是我的該多好的少年,已經越來越離我遠去了。 人到中年,格隆早已渡過了為衣食謀的階段,也很自得於沒有辜負畢業時父親“俯仰無愧”的四字要求。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格隆的這個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物質財富越積越多,但卻再也不容易感動,再也難找到過去那麽簡單輕松的快樂。 而那些東西——簡單、感恩、滿足、快樂、上進、給予而不是索取,才是格隆珍視的真正財富。 是的,格隆其實想說的是大家其實都明白的一句話:我們真正追逐的其實是快樂。但很多時候我們把快樂簡單等同於了財富。但一定有一天你會明白:財富真的不能帶來快樂,至少絕不必然帶來快樂,如果你不能很好駕馭你在財富面前扮演的角色的話。 前不久香港鬧得沸沸揚揚的世紀貪汙案,香港富可敵國的四大家族之一的郭家因為爭產導致兄弟反目並身陷囹圄,或許最明確反映了這一點(導致郭炳江入獄的那個所謂行賄金額在大陸簡直不值一提)。 追逐財富,但守住更珍貴的那些東西,尤其是你年少輕狂時所珍視的那些東西!這樣你才會在財富與內心之間尋找到平衡。 ![]() 你的投資真需要那麽高的收益率嗎:求之愈頻,失之愈遠 格隆曾經在一次證券從業圈的校友聚會上問一個問題:你們誰的資產總額超越了07年牛市時的總額? 統計結果令人吃驚:就算是這批專業的從業者,也還有近4成的人的資產總額仍未超越07年牛市巔峰時的水平,這7年一直在彌補之後熊市的虧損——但7年的光陰已經過去了。 人的一生有幾個7年? 另一次是今年底的聚會,有今年在港股收益率超過200%的朋友問格隆:格隆,如果我把錢交給你來做投資,你能做出這個收益率嗎? 格隆搖搖頭:絕對做不到。 對方追問:那你天天花那麽多精力做深入研究的作用和優勢體現在什麽地方? 我想了想告訴他:我也不知道,也許是不虧錢,尤其熊市里。 能做到在熊市里不虧錢,是因為格隆從踏入這個市場開始就一直生活在一種恐懼之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我不想成為這條路上的路標——但也正是這種恐懼能讓我一直活著,並一往無前。 格隆攀過珠峰,因各種原因鎩羽而歸。雖未登頂,但我見到了諸多死在攀登路線兩邊並成為路標的登山者屍體,各種姿勢,觸目驚心——其實山總在那里,你得為自己保留下次攀登的權力。 證券市場習慣造神,經常會宣傳哪個哪個股神當年獲得了多高的驚人收益率。但格隆從來都是把這種東西當做一個茶余飯後的談資,而從不去細究這事的真實性,更不會細究他是怎麽實現的。在格隆看來,投資根本不需要那麽高的收益率,長期看似平庸的正收益率,帶來的是長期驚人的回報。如果你每年都領先指數太多,你可能離被掃地出門的時間也不遠了:你的超常規收益一定來自你的超常規動作,其中多半有冒險成分。最關鍵的是,你會陶醉在這種超常規收益率中並形成思維與路徑依賴——格隆保證你不會有那麽好的運氣:一直走夜路而不碰到鬼。 格隆酷愛下圍棋,我也相信這個市場有不少類似李昌鎬那樣的高手,他們能靈活把握和捕捉到這個市場幾乎每一個主要的機會,並能在熊市與牛市之間自如切換投資思路。感謝佛祖,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不需要做到這樣就能活得很好。 最關鍵的是,這樣做,我們能一直活著。 ![]() 感激與祝福:我們一起努力 猜猜這雙腳是誰的? 是的,是一雙世界最頂尖芭蕾舞藝術家的腳。她有最美麗的容顏和舞臺上最曼妙的舞姿。直到有一天她應記者要求當眾脫下了她腳上的鞋子! 格隆想說的是,所有成功,背後都是艱辛的努力的汗水,你是這樣,我是這樣,格隆匯也是這樣。感謝與我們一路同行的幾十萬會員朋友,沒有你們的支持與分享,我們不會有今天的成績。新年開始,格隆會花大力氣在會員智慧的挖掘與分享上,讓大家真正感受很分享到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期待我們能一如既往並肩前行。 過去的一年,我們有收獲和驚喜,也有懊惱和沮喪。但沒關系,重要的是始終保持一顆積極,上進,感恩的心,傳遞給你自己,傳遞給你的朋友,傳遞給你身後視你為頂梁柱的親人:盡管很難,但你會一直風雨兼程! 最後送大家一首格隆很喜歡的豐子愷的一首詩,作為送大家的新年禮物: 謹以此詩致來到的2015,並祝福所有格隆匯朋友萬事如意: 《豁然開朗》 ––豐子愷 你若愛, 生活哪里都可愛; 你若恨, 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 處處可感恩; 你若成長, 事事可成長。 不是世界選擇了你, 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完) |
“前一陣子股民爆炒A股,泡沫比較明顯,我當時也很擔心我們的員工,因為很多人已經變得貪婪。我曾提醒過幾個懷有錯誤投資理念的員工,其中有人投資了某個在港股被爆炒但嚴重缺乏業績支撐的公司,雖然他是個人炒股,但也被我好好批評了一通。另一方面,有的員工堅持複星的價值投資理念,沒有參與A股的爆炒,也被老婆罵了,說錯過了太多的投資機會。”
在經歷了A股和H股市場這幾天的大波動後,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7月8日出面向員工分享他對目前市場的看法,在股市暴跌,市場充滿一片恐慌的情況下,郭廣昌稱:“你也許貪婪過,也許恐懼過,現在應該勇敢一點。”
“你如果不敢在別人貪婪的時候變得恐懼,就沒有資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變得勇敢。貪婪與恐懼相輔相成,當整個市場都在狂歡,都在縱情貪婪的時候,我們應該非常小心,要有恐懼之心。”郭廣昌指出,而今天,當市場一片恐慌的時候,價值的地板已經很堅實。這個時候,我們反倒應該勇敢起來,與市場“反向共舞”,“這就是我之前所說的,‘站在價值的地板上與泡沫共舞’”。
郭廣昌並不主張投資股票時透支自己的信用能力,他強調:“如果今天你還有足夠的資金和能力,這是一個好的機會。中國A股跌到這個時候,投資的機會已經浮現;H股、中國概念股的機會更多。當然,我本人和複星董事會對我們自己的股票更是充滿了信心。”
值得註意的是,從7月6日開始,複星控股已經連續三天增持了H股上市的複星國際(00656.HK)的股票,三天的平均價分別為15.029港元,14.23港元,以及13.24港元。據記者了解,大股東仍將根據市場情況,不排除進一步增持的可能性。
複星國際(HK.00656)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兼財務總監丁國其也透露,目前複星已在積極關註被市場錯殺、被低估的優質股票,主要留意醫療健康、快樂生活、消費類、金融等行業,股市低迷對複星來說是天賜的入市良機。
而對於希臘危機對複星的影響,丁國其指出,複星葡萄牙保險公司沒有持有希臘的任何債券。而複星擁有的希臘品牌Folli Follie,受惠於過去複星積極推動其到中國發展以享受中國市場成長的戰略,目前大部分的業務都位處亞洲特別是大中華地區,在希臘的銷售比例非常低。
以下是郭廣昌分享的幾個觀點:
第一,如果你在熊市的時候表現得很勇敢,在牛市的時候就不會貪婪。如果你在牛市的時候很貪婪,也很難在熊市表現得勇敢。
第二,股市到了這個地步,A股、H股都出現不少很有投資價值的股票。
第三,複星集團本身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對改革帶來的紅利、中產階層的崛起等經濟發展的動力都非常有信心,目前的下跌反而是增持中國未來新興產業的好機會。
第四,複星集團今天已經增持複星國際股票,也希望我們的員工對自己的企業滿懷信心。我們要對A股、H股有投資價值的藍籌有信心,對國家未來有信心。現在是變得勇敢的時候了。
大學生的職業方向,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推薦人:黑馬哥
推薦星級:☆☆☆☆
閱讀時長:本文4255字,閱讀需要4分鐘。
推薦理由:職業方向就是人生方向,對於剛邁出校門的大學生,如何選擇職業?創業對於人生的意義又是怎樣的?看完徐小平老師的這篇演講,或許對你有所幫助。本文由真格基金(ID: zhenfund)授權i黑馬發布。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的自己時代暗語。
上山下鄉、“鐵飯碗”、下海潮、公務員、考研熱、出國潮……
而今天,在徐小平老師看來,創業才是屬於這個時代的最強音——站在時代的洪流中,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有人問我,是努力重要還是選擇重要,其實我覺得是選擇重要。我今天的話題叫大學生的職業方向,職業是跟你的生活、你的人生和生命連在一起,所以職業方向其實也是人生方向。
一說大學的人生方向,我想先簡單地說一說我自己的人生方向,最早我是學音樂的,中學畢業以後,因為文革,我就到當地劇團拉了四年的小提琴。22 歲上了中央音樂學院,在那讀了 5 年以後就去了北京大學,在北大認識了王強。我自己比較低調,不願意說我在北大遇到了什麽人,在北大我遇到了王強、俞敏洪、李彥宏。
1996年,王強和我分別回到了新東方,一幹就是十幾年,到2006年,新東方上市。今天是 9 月 7 日, 10 年前的今天,新東方在紐交所揭開了中概股教育類交易最閃耀的新篇章。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跟王強又進入了新的人生階段。其實我們也不知道什麽叫投資,到今天,我們不認為我們是投資家。當時其實很簡單,學生來找我們說“我要創業”,我不好意思不給他們錢,因為當年新東方“剝削”他們很厲害,所以我覺得幫助實現夢想是我的責任。就這樣一個一個的,無意當中,我們撞開了一扇時代的大門,引爆了中國創業的洪流。每一個人把命運和夢想捏在自己手里,匯集一幫朋友、同事,施展自己的資源和才華去追求一些東西,這個東西就是過去十年席卷中國的,創造了BAT、新東方、學而思、聚美優品的創業洪流。
做了大概三五年以後,我們發現原來錢給出去以後還真能回來。你知道嗎?其實我們當時給錢的心態是“風蕭蕭兮易水寒,資金一去兮不複還”。 可以說夢中曾經有過很多現金流淌的聲音,醒過來依然是一片空白。但是一定要有這樣一種心態,才能夠成為像我和王老師這樣的優秀投資人。
衡量投資成敗與否,核心是回報率 。真格基金在行業里迅速崛起的過程,看起來似乎反其道而行,但事實上我們影響力特別大。許多項目別人可能不會投,但我們投;有的項目大家要討論半年,但我們可能就討論半個小時。為什麽我們有這樣的決斷力?因為我們就是相信年輕人的夢,相信這幫優秀的人,既然他們有膽量辭去高薪工作的人, 能說服他們的父母,我有什麽怕的?也因此這十年當中,真格基金不僅成為了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早期基金,我們也是投資數目最多的天使基金。我們就想跟著年輕人一起做夢。
我們今天來這里不是講投資,而是講過去 40 年中國社會價值觀取向的變化,以及現在年輕人教育、職業、人生取向的變化。我想跟大家分享一點我的經驗和智慧, 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做畢業後的人生選擇。
選擇比努力重要得多得多,人生方向是最最重要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政府、私企、500 強還是國營企業,做學術還是經商、追求諾貝爾獎還是做公益等等,人生有無數選擇,我這里講的是一般性的規律。
五六十年代的時候,祖國召喚去哪里就去哪里,祖國指派去哪里就去哪里。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大學生畢業只能去政府和學術機構。 我 1983 年畢業,當時要麽就是去文化部下屬的院校,沒有什麽音樂機構,更沒有自由職業者,一點選擇都沒有。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去北大做了老師。
但是改革開放以後,年輕人有了越來越多選擇的自由。第一批中國民營企業應運而生,冒著巨大的政策風險勇敢探索。92 年的時候,出現了下海潮、92 派。雷軍也是 92 派,畢業後加入了一個只有 4 個人的機構,就是金山軟件。
但是直到2000年的時候,我的父母和王強老師的父母都反對我們加入一個英語補習班。在那個時候有選擇,但是做出這些選擇時我們是恐懼的,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我們那時依然不知道最美好的選擇、最偉大的前途在哪里。轉眼十年,我們這批先驅者可以說一舉躍上時代潮流的前端,而許多留在國外按部就班的人,就錯過了時代潮流,一錯再錯。
現在,大學生畢業以後不一定非要出國留學了,因為有了無數的創業機會。 海外留學生以前不一定要回來,但現在必須要回來。不回來就不對了,連杜克都來昆山了,他們還不回來?我們兩年前投了一個公司叫全球康,創始人從斯坦福畢業以後,替沃爾瑪家族理財,最後拿到我們的資金做了這個項目。經過了各種艱難堅持了下來,現在這個項目匯集了全球的資源為中國人民的健康服務。
從 21 世紀以來,中國大學生的就業目標,人生取向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大家想一想,考公務員熱是什麽時候?2006 年達到了頂峰,現在考公務員還有,但顯然已經不是最大的熱門。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雙創運動以及真格基金的崛起, 創投國家政策和整個創業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流人才全投入了創業熱潮。
在上海這一個城市,每100個16到64歲的居民當中,從事創業相關活動的人就有12個人。有人問上海為什麽沒有馬雲。但其實上海有無數偉大的民營企業,都在10年、8年、6年之內崛起,整個中國的經濟結構發展變得非常快,而這些變化只有一個核心詞,就是民營,這就是創業。
2004 年-2016 年按輪次投資事件總量趨勢(數據來源:ChinaVenture)
2004 年-2016 年天使輪至 B 輪投資事件總量趨勢(數據來源:ChinaVenture)
這個圖是 2004 年到 2016 年按投資倫次統計的投資事件總量趨勢圖,可以看到從 2013 年到 2016 年,過去 3 年的變化。當我和王強老師剛開始做天使投資的時候,大家鄙視我們,搞不清楚天使投資是什麽怪獸。但現在我都不好意思說我是天使投資了,因為做得人太多了,整個中國的資金環境、創投環境,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為每一個想創業的人帶來了美好的幫助,這個生態系統已經形成。
大家一般認為,大公司意味著高收入、高穩定性,中小微創業企業意味著低收入、高波動性,同誌們,這是個特別驚人的錯誤。
國際勞動力研究機構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創業者的平均收入比傳統雇員高將近50%,這是科學的數據。我覺得應該是高500%,為什麽?萬一里面出了一個俞敏洪或者李彥宏呢?2006年,斯坦福的一個MBA回國,是重慶人,他二十八九歲,中科大畢業,然後在UIUC讀了研究生,在微軟工作了幾年,畢業之後跟著李開複回到了中國,擔任谷歌中國首席戰略官,年薪25萬美金。但他說他非常郁悶,他的好幾個同學都創業了,現在已經是幾百萬、上千萬美元的市值了。其實在那個時候,創業已經顯示了無限的活力,已經讓那些走傳統道路走到最頂峰的人羨慕了。我們也是 2006 年左右開始做投資的。
當在座的人畢業後去了創業企業、中小微企業,另一部分人去了國企、500強,我以直覺保證,一定是去中小微企業的人有著偉大的前途。因為這就是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是這個時代的青年奮鬥的方向。當然我們也會有搞科研的,斯坦福不就是通過科研創新,最終造就了價值嗎?
但大家肯定也會想,我到底追求什麽。在舊時代,人們追求什麽?北大、文化部,工作穩定、靠譜、薪酬福利、工作環境。同誌們,在創業企業里面,坦誠說,一開始你是沒有社會地位的。我剛回到北京,辦新東方也挺丟人的,一個補習班、個體戶,不被看得起。但後來的變化就不用說了。工作穩定不穩定,有兩個概念,一個你的公司真的可能隨時倒閉,第二,你的崗位可能隨時變換,公司本身的業務發生了變化,不穩定。創業公司可能不符合傳統意義上的穩定,但是你去任何一個創業公司,只要不是瞎搞的,比如真格投的四五百家企業,一定會得到豐富的行業經驗。你就知道,原來世界上有這麽一種行業、事業,這麽多人在做,這是最寶貴的財富,你知道世界上有一扇門,一條路,一個世界,行行出狀元,原來那有一個你人生可以金榜題名的考場。
你要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要知道茫茫人生,我做什麽?而這個你只有進入初創企業才能找到,為什麽?因為在初創企業里面什麽都要做,所以你有無數的機會可以選擇,最終你找到職業方向,其實就是人生夢想,你就知道應該怎麽做、做什麽了。最重要的是你要儲蓄什麽?儲蓄你的經驗,儲蓄你的能力,而這些都是在初創企業中可以獲得的。
昨天騰訊來找我們投資的一個公司的創始人。騰訊不知道他是創始人,以為是公司高管,說你們的產品太好了,我能不能以五倍的工資挖你到騰訊去?騰訊是大公司,但是這個創業企業只有十幾個人,這就是在行業里面積累了經驗的意義所在。
我最近跟所有的朋友、朋友的孩子,提了一個三要三不要,青春年華應該首選挑戰性大的崗位,而不是政府機構、國企和大企業。要投身中小微企業,中小微我已經很客觀了,什麽叫中型企業?百十個人,幾千萬利潤,是中型企業,其實這個時候,你的機會已經少了,應該是小微零,零企業就是有人要創業,你要跟他走,很多偉大的企業都是這麽來的。所有你們今天夢想進入的企業,曾經都是小微零,這就是你們應該選擇的方向。我經常問自己,作為一個直覺大師,我是不是在害人家?但你們可以看到,對身邊最親近、最優秀的的人,我也鼓勵他們去中小微。很多企業晚半年加入,你人生的財富可能就少一個零。
真正進入中國創業企業的年輕人當中,成功的案例非常多。你要做的是在這個企業里面獲得經驗,可能它會倒閉,但是另外一個企業會把你挖過去,而你在另外一個創業企業,它的階段一定比前面一個企業高一倍,融資額大一個數量級,兩三個跳板跳出來,最終,你就實現你的人生理想了。我講一個實際的例子,有一個小夥子,放棄了世界500強offer,去了我和王強老師投資的世紀佳緣,兩三年以後上市了,他拿了很多錢。陳歐邀請他去了聚美優品,又幹了兩三年,獲得了億元級的財富。三十五六歲已經做了兩個上市公司的二把手,我跟他說你出來創業,只能拿真格的錢。
最後,我想告訴同學們真格的信念。如果你要做科研,去美國讀博士,我鼓勵大家,人各有誌,追求自己的夢想。但是真格的信念是什麽?任何一個青年人,如果想投身創業企業的話,在座所有的同學,真格保證給你們實習機會,保證在你們畢業以後給你們就業機會,而且是一定是有競爭力的就業機會。而且我也保證,在5年以後,當你們回首往事,會發現原來這個選擇是偉大的。
講到這,我不禁想起了我長大的年代,保爾柯察金在一段獨白里面說,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創業!
6樓提及
插左你一刀, 影張相做證, 領完獎金後先同你聲:「sorry sorry, 插錯人」, 幾爽喎...
8樓提及
搞錯? 唔係搞錯呀嘛.....
呢輪奧運, 講退休運動員無保障嘛, 大陸那些講完又講, 講完又講, 不停LOOP, 而家咪插埋香港政府, 不過呢篇係「擺佢上枱」多D,
而個老總根本無心道歉!! 試下將個「足球名將」改為「著名老師」, 你睇下教栛出唔出黎媽叉佢?
10樓提及
唔睇個死人老總的「道歉」還好, 至少我覺得毒果果然貫徹其宗旨, 講野不留餘地, 屬「吸引眼球」之舉
睇過篇「道歉」, 就完全覺得呢間野由上而下的無恥....我諗我要「淪落」到做佢員工, 真係要用筆名或唔話俾人知先得....